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8 17:4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建设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队建设课程总结

篇1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 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篇2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高校体育;教学团队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其目的是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智力及身体素质的共同提升,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完成的重要历史使命。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基于TBL教学模式的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TBL教育模式

TBL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激发学习者的团队协作精神,关注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的新型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应用[1]。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步骤一般为:1.1采取合理的分配方式,将学习者组织成若干固定团队;1.2学习者需要体现了解教学内容,以便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1.3对学习者的体育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来判断个人或者团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辅导;1.4针对性的开展多次联系,发挥团队写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1.5进行实践结果的评价与总结。TBL教学模式中,有组织及有步骤的互动,能够使团队中的具有基础知识及不同技能的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通过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以及共同提升,以不断提升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2.高校进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不但是个人成长的需求,同时也是时展的需求。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长期存在知识教育以体育教学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忽略了体育教学这一重要内容,同时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滞后,教学模式落后,这也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方式进行改进与提升[3]。借鉴TBL教学模式与理念,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团队,是助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

3.TBL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

3.1教学团队构建。合理分配、组织及管理相对比较固定的团队是TBL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前提。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提高团队建设质量,首先需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试点,试点取得一些成效后再以点带面进行推广,以逐渐壮大教学队伍[4]。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构建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深刻的体会到教学团队建设内涵。其次是要构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中,需要给予团队成员良好的待遇、帮助以及支持,尤其是成员地位、待遇、职称等方面的倾斜能够让教师体会到更高的重视度,这对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巨大帮助,进而使教师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团队构建上,还需要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性,目标定位需要立足于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建立短期以及长期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通过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来确定合适的目标。目标确定后,需要科学合理的构建体育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非常重要,一般由事业心强、责任感高以及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因为此类负责人往往能够发挥自身的管理与专业能力,带领整个团队向着高校体育发展的前沿进步,同时使团队成员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学团队共同的目标。在团队的配置上,绝非简单的将人员进行拼凑,而是应遵循优化组合的原则,吸收一些肯钻研、有能力且干预奉献的教师,促使教师教学目标的一致性[5]。团队成员的人数应控制合理,注意团队规模,因为人数过多往往会造成一些负面效果,比如使管理更加困难,整个队伍也容易变得散漫。成员能力上,需要注意知识与技能的合理搭配,以便在职称、学历、年龄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整个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引导下,进行相互协作,统一思想与行动,以便营造出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规划出团队共同的发展愿景,以提升教学团队的凝聚力。3.2学习应用。在教学团队构建完成后,团队成员学习、准备以及应用是TBL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中团队学习是助推教学团队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对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不断增强体育教师的认识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够不断加强学习,逐渐更新原有的知识,形成适合体育教学发展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补充、拓展以及提升的目的,进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以及实际教学效率。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往往影响目标实现时间与实现质量,因此在教学团队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和谐、坦诚的合作氛围及成员关系就非常重要[6]。教学团队成员在愉悦及良好互动沟通的教学环境中,往往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及潜能,相互之间合作紧密,共同探讨体育教学相关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共同提升。此外,在教学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承担着实现团队目标的责任,这也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关键,也是作为团队成员应该有的自觉性,对于团队内部的分工,团队负责人应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特长,通过合理的分工以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通过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提升团队的吸引力。3.3个人及团队的认定。TBL教学模式中,流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个人以及团队的认定。对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而言,个人及团队的认定就是对教师个人及教学团队的评价。个人及团队评价上,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与评价方法,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建设、教学研究以及学科发展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对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精品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等进行评价。其次是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及评价的实际标准,需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体育教师现状制定,决不能松散,同时评价标准也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再次是要不断完善以及创新评价手段,在实际的个人及团队评价上,可以采取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即能够对体育教师的自身发展作出合理评价,又能够对团队建设情况进行合理评价,以便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保证教学团队始终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助推教学团队的健康及稳定发展。3.4综合能力应用与实践。TBL教学模式中,综合能力应用与实践是教学模式的核心[7]。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中,需要依照团队目标以及阶段性的任务要求,在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教学活动评价、现场指导以及教学案例分析等过程来增强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培训、专业教学讲座以及学术研究报告等活动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此外开展体育教学研究还应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提示教师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3.5评价与总结。TBL教学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还是教学评价与总结。这主要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积累。所以对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而言,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与教学经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价与总结过程中,需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者成绩、团队成绩、团队贡献成绩。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中的评价与总结,可实现成员绩效、团队绩效及团队贡献成绩的量化,此外还可以借助学生测评、同行测评以及专家测评等多种手段来总结教学团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对于量化的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即对于量化成绩优秀的教学个人及团队给予绩效奖励,这样能够调动团队以及团队成员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质量。

4.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基予TBL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TBL模式下的教学团队,在团队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起团结、信任的团队协作氛围,能够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实现团队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姜玉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第六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本刊记者姜玉莲[J].中国远程教育,2013,23(05):8-15.

[2]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4(02):75-78.

[3]程利群.对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3(04):90-93.

[4]苏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02).

[5]李加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3(02):29-31.

[6]李壮.普通高校新办高职专业中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23(07):153-154.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基地;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007年,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明确提出,在高等学校设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008年,各省级教学主管部门陆续了建立省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学团队建设已作为一项基本建设被提到高职院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2006年,笔者所在的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后文简称“学院”)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项目为依托,建立了“国家计算机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后文简称“本团队”)。近几年来,在中央财政340万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学院紧密围绕实训基地项目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年龄及梯队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在团队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初步显现。

1团队设置特色

(1) 国家级项目支撑:依托实训基地组建团队

本教学团队以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项目为依托,以项目实施为龙头,以课题研究(主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0项)为切入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主持省级精品课程3门)为重点,以特色教材建设(出版专著1部,编著教材20部)为载体,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22家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主要途径,已基本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本教学团队现有成员20人,其中专职教师14人,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6人。从职称结构看,本团队共有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程序员、高级工程师11人,讲师5人,助理讲师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6人;从学历结构看,有博士2人,硕士13人,本科、学士5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3人,40~50岁的4人,30~40岁的10人,30岁以下的3人。整个团队呈现专业方向优势互补、梯队合理的“双师”结构。

(2) 发展目标明确:围绕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团队

本教学团队建设旨在实施荆州“工业兴市”战略,服务“大三峡”社会经济发展,立足江汉平原,辐射“两湖”区域,将实训基地建成主要服务“中部崛起地区”的示范性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和集教学、科研、社会培训、职业鉴定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本教学团队建设成在湖北省计算机应用技术行业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3) 教学理念先进:以先进的职教理论指导团队

本教学团队以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研究员“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为指导,依据计算机主要职业岗位群和应用领域建立计算机专业群,以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网络技术实训中心、软件技术实训中心为支撑,建立了由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三个专业方向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优势互补的实训教学团队。

(4) 合作机制良好:校企优势互补做强团队

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引进国有民营机制,以董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形式,密切与企业、行业组织的联系,鼓励并吸收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以参股、合资、合作办学的形式广泛参与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由科层本位转为效能本位、人事制度由身份制转为全员聘任制、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分配制度由结构工资制转为岗位工资制“四大”转型,健全了“合作、竞争、公平、效益”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双赢互利,良性发展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2专业建设特色

(1) 以“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为指导,建立实训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上,以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为指导,坚持“面向市场建专业,瞄准职业定目标,按照能力开课程,对准岗位学技能,依据工种考证书”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引入嵌入式等校企紧密合作教育,以工学结合、实境教学为基本途径,建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特点的实训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

(2) 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产业链,主抓专业群建设

以校企合作软件技术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搭建并打通专业公共技术平台,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共享重点专业建设的优质资源和建设成果,集聚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教学团队的数量和结构优势,形成专业群主动适应市场的优势,形成实践教学低成本优势,形成高职特色和品牌优势。

(3) 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专业改革步伐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建立计算机实验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实践研究,计算机类专业基本建立了“人、机,教室、实训室”统一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做”合一、“校企互动,实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方面,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专业与联想、华为、神州、荆鹏等大型IT企业合作,以“1+0.5+1+0.5”分段组合式模式为主,做到三年与企业结合不断线;软件技术专业与软件教育知名企业北大青鸟举行嵌入式紧密合作办学,主打软件教育特色牌。在2007年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肯定。

3课程建设特色

(1)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为指导,开发实训主导型课程和教材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本教学团队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行动为导向推进实训主导型课程改革,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组织教学过程。在课程开发中,本教学团队彻底摒弃了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和内容编排上的“平行结构”,采用了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和内容编排上的“串行结构”,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过程性知识。目前,我们正在对已经出版的20部计算机专业教材进行彻底“改造”,其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主导型教材已出版,编写即将完成的《JAVA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也收到多家出版社的稿约。

(2)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推进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

本教学团队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本教学团队主持的3门计算机类省级精品课程,正在按照工学结合的新要求进行颠覆式改革与重构,即将“完工”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正向国家精品课程冲击。

(3) 发挥团队信息技术优势,开发虚拟实验、实训软件

本团队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与二次开发。通过研究职业特点和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工作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精选、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尝试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等辅助教学软件,先后制作多媒体虚拟实训课件20余件(套),其中“计算机网络实训”、“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实训”2套课件分别获得全国高校计算机课件大赛一、二等奖。

4实践教学特色

本教学团队以姜大源教授“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和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为指导,改革实践教学,跳出过去“围绕理论开展实践教学”的窠臼,构建以“七位一体”循序渐进式为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七位一体”指的是由课内实验、校内仿真实训、课程设计、技能认证、顶岗实习、专业竞赛、假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整体。“循序渐进”指的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行动导向理论,实践教学的展开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到综合、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四个阶梯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认识实习、单项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习实训。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感性认识基本原理认知基本技能掌握职业技能强化训练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顺序进行。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占到总学时的50%以上。

5青年教师培养特色

依托计算机实训基地,本教学团队立足荆州、面向社会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读书活动、师德培训、专业引领、案例研究、教师论坛、集体备课、典型引路、校际交流、参观考察、自我反思、课题带动、课程开发、技术培训、顶岗实践等形式和措施,加快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并总结出“专业定位指路子、实践锻炼厚底子、竞赛比武搭台子、拜师学艺结对子、项目开发建梯子、定期考核压担子”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几年来,本教学团队先后为本院、周边学校和县市职业教育中心培养、培训青年教师30余人次,受到一致好评。

本团队建立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表明,以项目或专业为依托组建教学团队是团队建设的基础,以先进的职教理论为指导是团队建设的灵魂,树立明确的建设目标是团队建设的动力,强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 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1.

篇4

【摘 要】 调研结果显示,川南地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整体状况良好,但对团队的认知和评价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加强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一是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以“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二是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切入点,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鼓励团队成员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努力获取校内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等。

【关键词】 川南地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差异;建议

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川南几所高等院校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本文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调研了川南几所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以下简称工商教学团队)情况,总结建设经验,寻找建设问题,探讨适合川南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调查设计

2015年,为掌握工商教学团队建设状况,本课题组进行了调查访问,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26份,再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川南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师展开,调查对象的个体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和年龄。

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计48个题目,按照高效团队的9大特征设计,包括:团队文化、团队领导者、团队沟通、团队所获取的外部资源支持、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团队成员能力互补、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信任及团队的一致承诺等,并对团队工作成果进行了测试。问卷使用里克特量表,采用5级记分评定,从“1”到“5”代表团队各特征值依次由低到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概况

由调查可知:(1)工商教学团队对团队状况的总体评价为3.65,说明教师对团队的整体状况比较认可,但同时也认为团队存在问题。(2)教师对团队成员比较信任,此项目得分最高,均值为4分;评价最低的题目是团队所获得的外部支持,均值为3.33,说明各高校在系部之间的沟通协作存在一定问题。(3)在48个测评题目中,均值最高的三个项目分别是教师自我评价认为对各自所承担的责任都是明确的;团队氛围较好;教师愿意与学院共同发展。均值最低的三个项目是:教师认为与学院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比较大的障碍;工作任务比较紧张,工作负荷较大;教师期待培训提升但是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多。

2、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工商教学团队建设的评价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也存在一定的认知不同,具体如下:(1)女教师认为团队的沟通更通畅。(2)女教师更倾向于认为团队的工作成果让人感到满意。(3)男教师比女教师更高程度的感到自己工作强度大。(4)男教师更倾向于认为团队成员之间是彼此信任的。

3、年龄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年龄差异对教师评价团队文化和团队管理者有比较显著的区别,具体为:(1)随着年龄增长,教师对团队文化的认同度越高,越愿意留在团队工作。(2)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更倾向于认可上级领导,年龄越小的教师,对团队管理者在个人能力、带领团队、完成绩效等方面的评价越低。

4、学历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学历的教师对团队文化的评价有着显著的差异。硕士学历的教师更喜欢并支持团队的文化,认为团队文化有利于其工作能力的施展;本科学历教师对团队文化的认可度是所有教师中最低的。(2)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教师越是感到团队沟通障碍更大。(3)在对获取外部支持维度上,本科学历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支持少。

5、婚姻状况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除了一致的承诺这一维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外,婚姻状况对教师认知团队的另外九个维度没有显著的差异。(1)已婚教师更倾向于肯定团队文化,认为比较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施展;(2)已婚教师对团队领导者的认可度更高,认为团队管理者是比较值得信赖的;(3)已婚教师更倾向于认同团队得到了外部资源的支持;(4)已婚教师比未婚教师更明确自己的职责。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川南几所高等院校的工商教学团队整体状况比较良好,教师比较喜欢团队文化,认为自己在其中能得到较好发展,也愿意为团队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教学团队认知不足,调查发现,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团队与原来的教研室除了名字不同,并无本质差别;也有的教学团队中成员团队意识薄弱,有的教师还是习惯于“单兵作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川南高等院校工商教学团队的良性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以“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

一方面,川南地区高校应实施“柔性引智”工程,即通过大力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采用兼职、兼课、客座等多种方式,从企业聘请或引进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任教,加强丰富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力度,改善现有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状况;同时,川南地区高校还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鼓励现有低学历教师进一步深造,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最后,各高校还应以“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在建设中,可积极探索“以老带新”,激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这样经过几年的实践,通过老教师辅导青年教师备课、试讲、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年轻教师将迅速成长为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

2、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切入点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专业中对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起着关键和基础性作用的课程,一般应为学科基础课或专业主干必修课程。近年来,川南几所高等院校都非常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商教学团队应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展开教学团队建设的各项工作。

3、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课程实践能力。因此,工商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应深入思考怎样让教学研究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可以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举办老教师示范课等等。另一方面应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固化,定期召开各种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们群策群力,寻求解决方法。这样即增进了团队成员间的了解,也不断地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4、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实践锻炼

为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川南各高校工商教学团队应实施鼓励老师到企业挂职的新举措,教师可脱岗在企业任职一段时间,了解企业管理的各项流程和各种方法,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工商教学团队还应多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5、努力获取校内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工商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资金、设备设施、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在资金方面,教学团队应努力广开财源,通过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争取资金支持,确保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在实物方面,各院校应为教学团队提供开展教研活动需要的场所、设施设备、教学用具等。在人力资源方面,除保证教学团队的基本人员以外,对于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临时需要人力资源支持的,应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民办院校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机制创新 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民办高等专科学校、民办高等职业学校陆续升为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办学水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其中教学团队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并最终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学术界、民办高校亟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具体而言研究背景有以下三个层面。

1.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被作为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特别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并指出教学团队建设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及最终达到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高教部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规定,更成为研究的重要依据。

2.陕西省民办本科院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2007年2月,针对民办高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同时前教育部长周济还下发了《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这几个文件特别指出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陕西民办本科院校的数量在全国各省中是最多的,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不包括独立学院)共计46所(截至2010年6月)。因此,陕西的民办本科院校客观上已经成为品牌集团,陕西的民办高校正在形成一支民办高校的航母集群,推动中国的民办教育正向着“半壁江山”挺进。与此同时,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共同进行各类评估和建设评比,在越来越快的发展中,对民办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特别是对民办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的标准,而目前的状况与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逐渐显现,开始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传统基层组织的体制影响到团队建设;教学团队类型的界定,教学团队与学术团队的关系和影响;如何激发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构建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优秀教学团队如何建设和形成,等等。这些使得本研究成为当前解决此类问题的迫切需要。

3.本单位已有的研究实践基础成为此项研究的重要背景优势。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院金融教研室教学团队,从1997年开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团结拼搏、共同成长”的团队建设理念,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依托本团队取得的省级示范专业、省级和院级重点专业、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的强有力支撑,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研水平、产学结合、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在团队的建设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一些困惑和问题,阻碍了团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自身建设实践的基础上,要边深入研究边运用实践,以解决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团队机制建设,为民办本科教学质量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形成动态平衡的合理组织机制

1.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教学团队本质上是以团队带头人为龙头凝聚起来的有机体。团队带头人是整个教学团队的灵魂,能够以其深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教学经验,敏锐地把握系统综合时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协调和凝聚教学团队成员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由弱变强,由强变更强,依托团队优势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团队带头人还应具有广博的学术气度和人格魅力,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鼓舞人,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团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院金融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为例,该团队建设始于1997年,在这个学科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带头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第一,团队领军作用。金融教研室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在其近三十年的金融学方面的教学生涯中,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始终坚守在金融教学第一线,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受学生的好评,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编制培养方案,开设支撑能力培养的创新课程,适应了金融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团队凝聚作用。只有拥有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的群体潜能才能充分展现出来。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是团队带头人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必须是整个团队成员紧密合作的结果,团队带头人以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宽广的胸怀和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对团队成员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同时,积极为团队成员的合作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作机制。第三,团队协调作用。团队带头人在教学团队建设进程中,一方面,以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积极协调教学团队成员的关系,注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注重青年教师“走出去”进修和学习,注重不同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效能。另一方面,团队带头人重视与国内、国际相关学术机构和院校的交流,不仅主张“走出去”,而且重视“请进来”,邀请海内外著名教授来校讲学,拓宽团队的学术视野。

2.拟定合理有效的团队规模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团队理论,通常来说,最有效的团队规模不超过10人。专家建议,在能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最少的人数。但许多管理者普遍的错误倾向是群体规模过大。为了发展观点和技能的多样性4―5人是必需的,但随着团队内成员的增多,人员合作方面的问题呈几何倍数增长,团队的内聚力和相互信任度会降低,社会惰化现象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所做的工作越来越少。因此,在设计高效团队时管理者应该尽量不超过10人。如果自然的工作单元中人数过多,应该考虑把一个群体拆分为几个亚团队。

教学团队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别:a.以校级通识阶段平台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b.以学科基础或专业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c.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为核心的教学团队;d.以综合交叉课程建设与实施为核心的教学团队;e.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教学团队;f.其他形式。

因此,教学团队的规模,根据所属类别需要,一般以学术带头人1人,教学研究骨干3―6人,年轻教师5―8人,服务性人员1―2人,总人数10人左右,总数不超过20人为合适规模。

三、以课程组制度为载体形成高效的团队运行机制

优秀的教学团队首先是在教学方面的不断提升和成长,才能够使得教学团队保持长足旺盛的生命力。“课程组制度”是我们金融教研室教学团队长期采用的独具特色的团队运行制度。即按开设的课程设组,将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明确课程组组长和组员的责任,从组织上保证课程建设落到实处。以课程组为基本教学单位组织教学,不断充实提高课程的基本要件建设,开展多种教学研究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团队合作,分工负责,增强课程组的组织功能、教学功能和规范功能。课程组制度“一课多人,一人多课”的交叉型结构,不仅从师资力量上保证了每门课都有相对充足的授课教师,有利于课程组内部的沟通、交流与协助,而且有利于不同课程之间的互动,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有效促进授课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对课程体系的把握,极大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我们以课程组为基本单位,在打造精品课程、编写精品教材、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以课程组为单位打造精品课程。各课程组群策群力,经过多年努力,使《金融基础》成为省级精品课程;《证券交易操作与分析》、《金融营销实务》成为院级精品课程;《投资理财概论》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成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新开设的《个人理财》课程组经过2年多的努力,也将该课程建设成全校公选课和专业核心课,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特色课程。在推进核心课程精品化建设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录像、网络手段等实现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的资源共享。

以课程组为单位开发教学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精心编写和不断修订教材,迄今已主编、参编金融系列教材近二十余本;在编写系列优秀教材的同时,各课程组成员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推进教材的立体化建设,不断更新、充实课程教学辅导资料,为每门课程建立相关的习题库、试题库、数据库和参考资料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在通过多媒体、录像进行教学的基础,还通过学院BB教学系统充实网络资源强化教学效果,使得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日益丰富。

以课程组为载体建立健全各项教学活动制度。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课程组为载体,制定“教学观摩与示范教学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相互听课制度”及“教学模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各种教学活动的规范性,使得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教学组织、进度控制、考核评估等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产学结合专兼互补的增效机制

人文社会科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各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金融教研室教学团队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机制为中心从多方面、多角度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

1.大力举办特色鲜明的专业活动,把专业品牌建设推向新高度。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运用能力,提升专业品牌,我们先后多次参加“全国世华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全国三创大赛”等,举办“金融专业品牌建设年暨文化艺术节”,开展“金融知识大赛”、“银行柜台业务综合技能竞赛”、“股票代码记识”、“个人理财方案设计”等第二课堂活动,并成立学生专业社团组织、“投资与理财协会”、“保险协会”、“金贸协会”,合作开展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协保业务、开拓市场业务等实践活动。

2.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适应专业发展及实践教学的需要,金融教研室先后建成了金融实训室、模拟投资交易实训室、银行柜台业务实训室、金融保险仿真实训室,通过在实训室的仿真操作,并购买与实践教学配套的多个教学软件,学生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完成实验室实训项目,有利于迅速适应金融机构的工作岗位要求,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3.为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已与西安的多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这些合作单位作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已成为本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它们不仅能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而且能为本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跟班学习与岗位实习的机会,从而基本满足学生课堂实践和毕业实习、就业的需求。

4.多次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要实现零距离接轨。根据“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要求,金融教研室于近年成功召开了多届由金融业高管人员组成的“金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助专家指导委员会这一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新课程,组织实施、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形成特有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模式。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使得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而各方面的机制运行和制度保障更为教学团队的有效、良性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前进动力。

参考文献:

[1]行龙.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与成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俞祖华.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2009,(3).

[3]张德良.基于大学本科“质量工程”意义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4]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篇6

[关键词]: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研究 教学团队

一、教学团队与精品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关注的重中之重,2003年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由规模发展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其中精品课程是“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该意见中将质量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前期质量工程实施的基础上,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精品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精品课程是主讲教师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必然会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促进精品课程及其它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推动整体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的作用。

二、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包装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交叉性学科,陕西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改革构想框架下,以加强思想文化素质为基础,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将双语教学纳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合并《包装概论》和《包装工程专业英语》为《包装技术基础(双语授课)》,该课程于2006年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该课程通过英语教学,一方面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为学生用英语进行阅读原版专业资料及其用英语的专业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印刷与装潢、包装动力学与运输包装、包装机械等,这门课程为学习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有效地带动了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其中,课程负责人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2007年),“包装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2007年),“包装工程”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陕西省名牌专业(2006年),《包装技术》获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0年),以下是我们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以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为重点,合并整合原课程体系。构建满足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有效地将专业教学融入通识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在通识教育阶段有的放矢地学习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用而创新。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结合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求,并充分吸收国外一流大学相同学科专业课程精华的基础上确定,专业选修课程则是在充分调研用人单位以及行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采取由校内主讲教师讲解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由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补充讲授现代包装工业的最新技术,弥补行业特色所带来的教材滞后于生产实践的现状。

2.师资队伍建设及青年教师培养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意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年龄、职称、学历的合理搭配,确保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传、帮、带。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它既是团队建设的保障,也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办法。

首先,团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包括“新教师上岗培训管理办法”、“关于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的实施意见”、“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实施办法”等。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激励,保障和促进了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

在教学上,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听课制度,切实落实导师责任制,并将指导效果和经济效益挂钩,收效较好。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把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在科研上,从每个青年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到团队科学研究工作中。通过申请和完成各种科研课题,发挥年轻人的创造性,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在我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中,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指导学生申请并完成了40余项创新教育项目,将研究性和创新性教育活动渗透于教学活动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改及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积极参加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包装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团队主要负责人积极创造机会,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研究所、生产企业进修学习,对专业教师建立轮流定期培训的长效机制,以三年为周期,确保每位专业教师到包装企业培训3个月以上,以充实专业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更好地将教学与生产实际接轨。鼓励并资助教师将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大胆革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各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章节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媒体组织教学,如PPT课件、三维动画演示、播放录像等,同时也包括使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推动下,团队十分重视专业的课程建设,包括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教学课程建设,完成了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3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教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和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教材建设

在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下,团队重视教材研究及建设。团队成员多人次参加了包装工程专业省部级规划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近几年来,公开出版专业教材20部,其中承担“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任务5部,主编的几部教材被全国大部分包装专业学生使用,广受好评。发挥精品课程的优势,不断补充丰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不仅可以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而且可供学生甚至对专业有兴趣的其它校外或行业人士课外自学、复习和网上答疑,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构建立体化精品教材。

三、结语

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整合教学资源,带动和促进其他课程的共同发展。以课程建设为平台,发挥专业学科带头人的领导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教学团队的发展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努力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及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2003-04-08.

[2]申永胜.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1):119-122.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绩效考核;评价

一、前言

2009年广东省颁布了《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具有优秀团队带头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教学质量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效果突出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逐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突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基层教学单位。高职院校建立各种专业教学团队已是势在必行。在上层政策及相关项目资金的带动与支持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建立相关教学团队。但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

二、教学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以项目来建设团队,重立项而轻考核

目前高职院校组建教学团队,基本上都是以申报建设项目来组建的。申报成功,则组建且将获得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不成功,则重归原有单兵作战模式。所以在申报立项的时候,都非常重视,尽力挖掘各种资料,罗列各类已经完成的相关成果,尽力获得立项。到项目要进行期中或期满考核,则整理收集应付考核的各种材料,提交给上级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则组织相关专家根据上报的材料评审投票,完成考核过程。这种考核延续于科研学术项目的考核模式,对于教学团队来说,并不是科学有效的考核。

(二)以项目建设目标来考核,重结果而轻建设

源于项目建设与考核的一贯思路,在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都相应的建立了一套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但基本上考核评价指标都立足于团队成员的职称学历学位提高、教科研成果、教学改革成果、教材建设情况、培训情况、学生培养情况等。这些指标主要侧重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学团队的本质与要求,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与要素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重视不足,且很多时候绩效考核侧重于教学团队的主持人,较少考虑团队成员的贡献。

(三)以项目方案来考核评价,重形式而轻实效

上级主管部门或专家评审组对于以项目形式建立的教学团队的考核评价基本上立足于项目的实施方案,沿用的模式基本为:教学团队项目建设期中或期满教学团队提交总结及相关佐证材料学校主管部门审核专家组评审上级部门审核或组织专家组评审。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只能够考核项目建设期中或期满是否合格或通过。但对于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并没有起到非常好的导向性作用。教育部、教育厅倡导建设教学团队,其本意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以及专业和课程建设都需要教师群体的紧密合作与群体智慧和力量,通过教学团队的集体力量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不仅仅着眼于一个项目建设的完成与否。

三、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教学团队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在管理学中,针对于项目团队的绩效考核评价研究早已相对完善,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借鉴项目团队绩效考核中所用到的各种科学方法。如,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简称KPI),其理论基础是二八法则,即在教学团队创造价值的过程中,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抓住这20%的最关键的,就抓住了主体。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是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发展四个相互关联的角度及其相应的绩效指标,考察教学团队实现其远景及其目标的程度。对于这两个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发展特点及考核评价需求进行灵活运用和改造,建立适合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与体系。在理论层面,确定好绩效考核评价的对象、主体、目的、原则和方法;在操作层面,要尽量设计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好团队与团队成员的评价指标,同时也做好建设过程的监控考核指标,真正使考核为教学团队建设服务。

(二)教学团队绩效考核应该重在促进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团队成员的职称、学历学位提高、教科研成果、教学改革成果、教材建设情况、培训情况、学生培养成长情况等团队建设成果。团队的梯队建设情况、成员技能互补、文化氛围、内部管理、教学建设、成员参与情况等这些体现团队建设的因素也是必须着重考核的。同时,教学团队不能以项目建设及考核的观点去对待,否则则会经常出现当项目结项后,教学团队也不复存在。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团队应该替代教研室成为一个基层单位而固定存在。所以,注重团队建设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高效能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不为人员变动、项目变化而长期存在,旨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应该落在实处,为提升教学质量做保障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评价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团队成员更好的为团队工作贡献自己的才能而设定的。而教学团队建立本身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对于它的绩效考核评价,更是不应该只是评价通过与否,或是仅是评价优良中差。而是应该在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团队与成员激励机制,落实在精神与物质鼓励的层面上,更大程度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

四、结论

高职院校建设教学团队,不应该被动或是仅仅依据项目去建设教学团队,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及课程建设需求,去建立建设教学团队。对于教学团队的绩效考核也应该配套制定及加以落实,使教学团队的建设真正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宇琼,杨水银.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绩效考核探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4)

[2]刘太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绩效考核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2)

基金项目: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研究――以云计算教学团队为例》(SWKT15―013)。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团队 双师型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V Ling

(Qingdao Huanghai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42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It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double-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addition, how to train and construct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eaching teams are discussed as wel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team; double-professional teachers; curriculum group

1 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我们国家各大学的教育机构来看,各大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还主要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的。从2007年开始国家就启动了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是因为“教研室”的科研方式已经成为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瓶颈。根据现在教师的发展需求,教师不仅仅是上好课,带好学生,学校更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等,而教研室在这些方面发挥的作用却很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因为教研室是一个行政单位,是学校管理教师的一个机构,它的工作流程是领导分配任务,教师执行各自的任务,所以它更加注重教师自己的目标,教师间缺少合作和交流。其次,教研室的成员主要是同一学校的相同专业的老师组成,所以可利用的软件资源相对较少。再次,教研室中成员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也不利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同一专业的教师组成的教研室很有可能只有中青年教师而没有有资历的老教授,那青年教师没有“引路人”,个人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如果教研室中只有老教授,而青年教师偏少,那这个团队就会失去活力和创新能力。而教学团队的建设完全可以弥补教研室活动的缺点,所以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很重要的。

2 如何开展教学团队的建设

2.1 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建设

教师是一个教学团队中的核心因素,所以教师的质量就决定了教学团队的优劣。笔者认为教学团队中的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熟练的多媒体教学操作能力。这是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课件的制作必须是专业的,尤其FLASH动画的使用,以及EXCEL表格的熟练操作。这些基本技能完成教学团队共同任务的得力工具。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次,教学团队中的成员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试想作为工程师的培养者,我们连工地,厂房都不熟悉,又怎能培育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呢?经过近十年的思想宣传,几乎每一个教师都意识到了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但是现在各大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仍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自身的惰性。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长了,有了熟悉的同事,熟悉的办公环境,熟悉的人际关系,熟悉的授课内容,熟悉的学生,这些都导致一个人不愿去改变。二是,工作单位中提供的外出锻炼的机会少。在其他单位挂职锻炼需要有经费,当然用人单位也会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这些都导致学校,尤其是民办院校不愿为广大教师提供企业里挂职锻炼的机会。

第三,教师要注重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团队中的个体技能提高了还不足以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还需要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团结、合作、沟通能力。

针对以上的原因,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应该找出突破口,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与单位协商的方式,本着双赢的原则,积极争取机会,谋求发展。

2.2 在教学团队中,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现在各大高校的绩效考核主要是以教师的篇数,科研立项的多寡,关键课程的通过率等为主要的标准。这中考核制度是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考核制度应该有所倾斜。笔者认为,为了全面评价教师的绩效水平,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可以主要从关键业绩指标、工作任务、能力态度、例外指标等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还可以设定两套并行得考核制度,一套针对普通教师,一套用于双师型人才的考核。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有助于全校教师的个人发展。有助于教师个体目标的制定,不管是搞科研的普通教师,还是走双师型道路的教师,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有力的奖惩措施,教师的发展会很迅速。当然,教师发展了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2.3 为教学团队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优秀的教学团队仅靠一个学院的一个学科的互相帮助和融合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是需要跨校合作甚至是跨国合作的。只有把最好的资源融合在一起才更容易完成教学团队的共同任务。所以这就需要各大高职院校为教学团队提供较为自由的发展空间。比如,在不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可以不必“坐班”,这样团队中的成员就可以有自由的时间执行教学团队的任务。再如,当需要跨校甚至跨国的合作时就需要学校方甚至是相关教育局的协助,攻关等。

2.4 以课程群的建设为核心进行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进行教学团队的建设时,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在的联系,分别建立不同的学科群。比如大学课程中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可以和高等数学,工程经济等相关学科组成学科群;又如机电专业中的CAD制图,机电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测量,金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相关学科可以组成大的学科群,其组建思路是根据企业车间里的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在课上学习的理论课程侧重于实用性,要与工作岗位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学团队中的成员组成企业实践考察小组,在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下,由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工程师以及学生代表配合,深入企业精心调研,了解,分析并确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典型工作流程,仔细分析这项工作流程中需要什么理论基础知识,什么能力,明确教学任务,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针对一个专业问题会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意见,有利于学科的建设。这些学科群中的教师集体备课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的学习资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进步。

3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因其输出技能型人才的独特社会作用,其教学团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从教师建设,考核制度建设,外部环境建设,课程群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使教学团队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并最终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碧.对我们职业学校教师职责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0(21).

篇9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和运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有效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需要积极创新发展路径,破解改革难题。文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探索“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改革为例,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特征、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剖析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已经取得的实践成效,并从学校、系部和专业层面提出高职院校实施“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改革的建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从2006年开始,结合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路经。

“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是指: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培养成为优秀的教师职业人;从大量外贸从业人员中遴选出优秀外贸职业人队伍(行业兼职教师),两者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外贸职业人。

团队“双元双优”。“双元”是指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结构,“双优”是指优秀教师职业人和优秀外贸职业人。优秀教师职业人的特征主要体现校内专任教师要掌握先进的职教理念,拥有较高的职教能力;熟悉外贸业务操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具备这两种能力的校内专任教师得以构成优秀教师职业人队伍。优秀外贸职业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校外兼职教师要深谙外贸业务操作要求,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同时,具有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外贸行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意愿,具备这种主客观条件的校外兼职教师得以构成优秀外贸职业人队伍。

运行“全程双轨”。“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培养准备阶段,共同开发岗位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实施阶段,共同编写项目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共同指导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把学生培养成合格职业人。

一、实施“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实施“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时,将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校内专任教师不懂职教理论,无法准确驾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目前,大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都不是师范类专业科班出生,成为教师前都只学了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皮毛,对于职教理论知之甚少,不了解职教规律和原理,因而很难准确实施高职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教学。

2.校内专任教师顶岗实践难,很难成为“双师型”教师。校内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各校强调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但由于教学任务重、下企业难等客观原因,使得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机会和时间较少,无法使大量专业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3.行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行业兼职教师为辅。在数量上,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达不到1:1;在质量上,许多行业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达不到培养职业人才的要求。

4.行业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满足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目前,有些高职院校聘请的行业兼职教师,往往都只是做一两个讲座或上一两次课,流于形式,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无法胜任职业人才培养职责。

5.学校相关的人事分配和教学管理制度不配套,导致“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缺乏机制保障。由于行业兼职教师一般都没有教学经验,且在时间和精力上要保证本单位工作的前提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如果学校没有配套合理的人事分配和教学管理制度,很难建设和运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二、“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结合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项目,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有效地解决了前述提到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效果。

(一)构建措施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构建“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培养机制与遴选机制分别打造两支优秀职业人队伍。

1.培养校内专任教师。校内专任教师,通过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掌握先进职教方法,组织参加职教能力测评的方式提升其职教能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其业务操作能力;受客观因素制约无法大面积推广挂职锻炼时,通过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一对一、紧密的“朋友式”结对,使业务专家对专任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诸多限制,更具灵活性与针对性。

2.遴选行业兼职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产生于专业用心建立的外贸职业人才库。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通过行业协会、学会及主管部门牵线搭桥,广泛深入外贸行业,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等平台逐渐积累外贸职业人才库的储备人才,从中遴选构建优秀外贸职业人队伍(行业兼职教师)。遴选原则从队伍整体来讲,要求数量稳定、结构合理、覆盖外贸行业相关岗位;从专家个体来讲,要求从业经验丰富、行业资源丰富,主观上愿意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二)运行机制

在人才培养准备阶段,“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外贸职业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阶段包括准职业人培养和合格职业人培养两个阶段,在准职业人培养阶段,“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开展共同编写项目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等系列项目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在合格职业人培养阶段,“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战训练,使学生实现从准职业人向合格外贸职业人转变。

1.人才培养准备阶段:标准开发

在该阶段所进行的职业岗位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为人才培养运行确定依据。

(1)开发职业岗位标准。由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三个岗位,在我国尚无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因此,聘请一批对应岗位专家的行业兼职教师,组建职业岗位标准开发专家委员会,对这三个岗位进行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出需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确立这三个外贸岗位的职业岗位标准。职业岗位标准的开发,为专业建设解决了培养什么规格的人的问题,即人才培养规格。

(2)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在开发的这三个职业岗位标准基础上,按照以下思路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①对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化、标准性规定,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标准化设计;②用职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考虑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适应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③主要用岗位职业能力来描述人才规格,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④融合学历证书与岗位职业证书,把职业考证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融合到各专业课程,结合职业考证时间安排职业考证课程。其内容包括专业名称、人学要求、学习年限、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范围、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专业实训课程表、课程结构、教学进程表、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和实训装备等l2项标准化内容。

(3)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人才培养定位,重构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操作”、“出口业务操作”、“出口跟单操作”等9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了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这9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等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同时还对课程设计思路和实施建议进行了说明,使课程教学与改革有章可依。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的执行更加具体,这9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根据外贸企业真实业务案例开发了项目活动载体,展现了项目课程改革思路,提高了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2.准职业人培养阶段:项目教学

在该阶段,“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参与9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备课、授课、命题等项目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1)共同编写立体化教材。“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共同研究、分析,确定有代表性的行业、产品、业务种类,并以该行业大型综合真实业务案例为蓝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确定工作项目,设计学习情境,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材,并以项目教材的编写为契机,完成项目活动载体、实习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料的积累与搜集工作,为教师施教提供支持;同时,建设课程网页提供电子课件、实习实训项目、习题集、案例集、试题库等材料搭建立体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维学习空间。

(2)共同备课。“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在授课前,根据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的能力点与知识点要求、行业发展新变化、业务政策新调整和业务操作新方式,确定项目活动载体,使之融入行业发展新要素,符合业务发展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场所的不同特点将项目活动载体覆盖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外化为具体、明确的工作项目,配之以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保证教学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实现。“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在共同备课过程中,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将授课内容准备与课堂组织形式设计都提到更高的水平。

(3)共同授课。“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在课堂授课环节,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其中,行业兼职教师侧重实践教学和实训指导。“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以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活动设计为载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职业素质提升,共同打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教学场所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每一个学习情境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首先将根据业务案例设计的项目活动任务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在教师进行操作示范的过程中,不仅将该工作任务覆盖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与示范,并且还需要将学生独立进行的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加以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共性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个性化的收益,包括职业能力的提高,也包括职业素质的提升。

(4)共同命题。“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在完成共同授课后,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行业兼职教师提供的真实业务案例,结合课程考核要求,设计考核案例,按照实际业务的表现形式来确定考核形式、分配考核点,形成考核试卷初稿,交由行业兼职教师进行业务把关,对业务案例描述、考核任务设计、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由校内专任教师进行修订,由双方共同填写“共同命题记录表”双方共同完成共同命题任务。通过共同命题,使课程考核内容与考核形式与实际业务相吻合,使考核结果与岗位要求相吻合。

3.合格职业人培养阶段:实战训练

“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共同指导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战训练,完成学生白准职业人到合格职业人的飞跃。

(1)工学交替。“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合作过程中,除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料准备、备课、授课、命题环节的合作外,还将部分适合进行实战操作的项目的授课由校内实训室转移到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职业环境中,实行工学交替,行业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其社会资源、业务优势对学生工学交替进行指导,通过实战操作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水平。

(2)顶岗实习。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在“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学习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9门专业核心课程设定的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掌握了外贸单证员、跟单员、业务员三个岗位业务操作所需要的各项能力,获得了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相关外贸企业对应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即“持证上岗”。学生通过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提升了职业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积累了外贸工作经验,转变成了合格职业人,实现顺利就业和优质就业。

(三)运行保障

为使“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如下运行制度:

1.“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构建方面

为了建立一支“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强化校内专任教师业务操作水平的提高和行业兼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制定了《行业兼职教师遴选、聘用和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教师参加挂职锻炼的有关规定》、《关于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朋友式”结对的若干意见》等规章制度。

2.“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方面

为了适应项目教学改革,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制定了《校内专任教师担任行业兼职教师助教制》、《行业兼职教师工作手册》、《共同备课实施细则》、《共同授课实施细则》、《共同命题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四)运行绩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通过近3年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1.该模式入选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2周年经典案例师资队伍案例之首;

2.培养了5名专业带头人,并人选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被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聘为全国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培训认证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主编了3本全国考证教材,参与制定了外贸考证标准。

3.14名校内专任教师均通过职教能力测评,均获得外贸职业考证培训师资格,其中8名还获得澳大利亚TAA培训师证书,培养了9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

4.共聘用了外贸业务能力强、行业资源丰富、热心教育事业的40名行业兼职教师,覆盖各类外贸相关企业和各种外贸岗位,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比例超过1:1。

5.2008届毕业生取得了98%高就业率的优异人才培养绩效,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三、实施“双元双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的建议

1.学校层面:拟订人事分配和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团队建设有序运行

(1)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都要重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2)在人事分配上,要明确行业兼职教师的报酬,对行业兼职教师结对的校内专任教师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参加顶岗实践的校内专任教师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3)在教学管理上,要制定行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范对其管理和运行,如考虑到行业兼职教师有时不能在正常工作日来授课,允许其调到周末或晚上上课。

2.系部和专业层面:拟订团队运行的实施细则。有效构建和运行团队

(1)根据学院团队建设相关制度,结合系部和专业特点,拟订团队构建和运行操作层面的实施细则。

篇10

配合北京物资协作贸易公司2011年企业整合、管理模式创新、强化团队建设的管理工作主线,公司在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工作目标。其中,主要工作包括:

(1)通过企业内部诊断,发现并解决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自我修正能力。

(2)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成长能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 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2、 内部通讯编辑工作: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 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 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形式:(1)授课、(2)讨论、(3)发言、(4)案例分析、(5)测评、(6)资料整理、(7)总结。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lenovo thinkpad 7675h4c 笔记本)。

5、培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nextpage]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本次培训,是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每一个员工必须参加课程表安排应该参加的课程。

(2)每一次培训,课前10分钟为员工签到时间。签到表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之一。

(3)在培训课上,要求大家遵守纪律,认真参与,积极讨论。每一次培训中,要记录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主动发言次数。记录结果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之一。

(4)参加每一次培训课程,原则上不可以请假,如果遇到不可克服的原因不能够参加的,须直接向总经理请假。请假后,须通过抄笔记、阅读并交书面作业的形式补课。

(5)培训期间,将根据需要,广泛收集大家的意见,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价、问题分析和总结。

(6)培训结束时的最后考核方式,另行确定。

(7)培训结束后,将对全体培训参加人员进行最终综合培训成绩考核。考核结果将根据签到表、主动发言记录、课堂参与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培训结束时的最后考核结果等综合在一起产生。

(8)每一个人的综合培训成绩考核,将和本人当年的绩效直接挂钩。挂钩方法另行确定。

(9)欢迎全体员工积极提出培训建议,推荐培训内容,报名主持部分培训课程。

2011年计划培训和诊断课题如下:

主讲人: 姚远生2011年7月7日制表

序号

时间

课 程

课程类型

参加人员

随时

健康知识、健康管理概论

员工福利

全体员工

1

8月份

团队建设原则与团队角色测评、分析

基本方法与测评

全体员工

2

9月份

团队角色性格评估与性格组合、互补

基本方法与测评

全体员工

3

9月份

企业管理类型的演变与案例

基本知识

全体管理人员

4

10月份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要素

基本知识

全体员工

5

10月份

企业管理和文化类型测评

基本方法与测评

全体员工

6

11月份

企业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分析

基本方法与测评

全体管理人员

7

11月份

管理和文化目标类型选择及改造措施研讨

基本方法与测评

全体管理人员

8

12月份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前景分析

基本资料与分析

全体管理人员

9

12月份

什么是团队的价值

基本知识

全体员工

11

1月份

建设有效团队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方法

全体管理人员

12

1月份

流程控制管理方法

基本方法与测评

全体管理人员

13

2月份

生产过程效率管理

基本方法与测评

全体管理人员

14

2月份

企业诊断结果分析总结

基本方法与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