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车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完善公车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完善公车管理制度

篇1

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你,欢迎阅读。

范文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切实提高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根据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关于对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局对本单位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务用车配备情况

我局现有配备公务用车辆:本田雅阁轿车1辆,尼桑天籁轿车1辆,北京现代轿车1辆,东风爱丽舍轿车1辆。均为局机关日常公务使用车辆,购置时间均在五年以上。所有公务车辆由局办公室统一调度使用。

二、公车使用管理情况

(一)强化公车使用责任意识。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的用车行为。我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强调公车使用责任意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严格遵守公车使用管理制度,在行为上要严格遵守,坚持实事求是,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不要有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准越线搞变相公车私用,不许借公务之名行私事之实。

一旦发现未经报批的非公务用车情况,必依照有关管理规定和纪律,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二)规范有序使用管理公务用车。我局公务用车的日常运行维护由专人负责,车辆的使用、停放、维修保养规范有序。每个节假日之前都对车辆进行检查封存。

如有紧急任务的,也必须先向局主要领导请示批准,到办公室领取车钥匙后方可使用。除此之外,我局还定期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有效杜绝出现公车违法违纪现象。

(三)建立长效机制。我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要求,强化日常监督,做好车辆使用管理基本信息的登记,规范车辆使用手续。

严格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按照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范用车。

进一步加强对局车辆的管理,规范用车行为,形成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认真自查,我局无超标准配备、公车私用和违法违纪现象。

20**年7月12日

范文二

根据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西盟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三项制度的通知》(西车治办发〔2011〕2号)精神,我乡认真组织学习,并开展了自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人民政府现有公务用车2辆,专职司机2名。

二、自查情况

经自查,本单位无公车私驾和违纪违法现象。

三、专项治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乡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2、加强管理,严格纪律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不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用公款擅自购买公务用车。不向企业调换、借用车辆或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不搞豪华装修,特别是不搞高于原车配置设计进行装修,增改与汽车行驶无关的设备。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制订《车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车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三定管理,健全完善专人负责、统一派车、明确线路以及用车与缴费分离等制度。严格执行车辆派遣、驾驶、检查等规定,坚决杜绝公车私用参与旅游、婚丧嫁娶、接送学生和学开车等与公务无关事宜。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不允许酒后开车,不准违章驾驶,不带故障行车,不准以车谋私。在车辆维修方面,履行节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消耗,节省车辆费用开支。

我乡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至今未发生任何纰漏。今后,我们将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

范文三

公务用车专项治理自查报告

县公车治理办公室:

根据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关于检查公务用车问题登记复核和初步处理情况的通知》(平公车治办〔2011〕2号)文件精神,我局开展了自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招商局现有公务用车1台,专职司机1名。

二、自查情况

经自查,本单位无超编车、超标车、违规借车、换车等违规配备车辆情况。购车审批文件、购车发票、车辆行驶证等资料完整。

三、专项治理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教育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用车行为,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要求。我局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和有关廉洁自律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通知有关规定,逐一排查在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求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公车管理、执行公务用车规定的重要性,在切实抓好公车管理的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2、加强管理,严格纪律

篇2

关键词:高校;公务用车;模式

作者简介:陈建华(1982-),男,江苏兴化人,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21009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海大学高教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B090202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48-02

2011年,新华社发表文章称“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公车改革的问题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从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文件出台后,有关公车改革的呼声一直未停,[1]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始,高校公车改革也一直进行。各高校结合校情进行的改革其结果各异,曾经的改革对于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些年随着物价、人工费用的上涨,运行成本增加,目前高校的公车运行模式已不适应学校事业的发展。[2]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高地,各项改革理应走在社会的前列,公车改革应冲破阻力,借鉴多方经验,寻求更科学、合理的改革管理模式,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

一、高校公务用车现状与问题分析

高校公务用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用于各高校多校区办学后学校教职工班车,第二类主要为高校各行政部门日常公务用车及重大活动用车。

从广州、南京等地的高校调研结果来看,高校公务用车基本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办法,开支实报实销,不搞核算,至多只有年初的预算。这种制度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车辆费用增长过快,经费紧张

公车购置由国家无偿拨款,教职工免费乘坐公车,随着2000年以后各校扩大办学规模,多校区办学浪潮席卷之后,“事业费”中的“养车”费用增长较快,严重挤占了紧张的教育经费。[2]因此,控制公车费用过快增长,已成为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2.车辆利用率低,服务质量不理想

由于高校公务用车需求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上下班繁忙时刻,车辆不够用;正常工作时间,车辆不能充分使用,故车辆利用率无法跟专业汽车公司相提并论。并且,驾驶员与教职工之间无经济利益关系,公务用车总体服务水平不尽人意,教职工普遍不满意公务用车的服务质量。

二、高校公务用车改革模式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高校针对公务用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东风,均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后勤社会化改革本身并无统一模式,各高校均按照单位实际情况改革公车管理模式,造成现阶段高校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五花八门。笔者针对南京、广州等地的部分高校做了调研,归纳为以下三种主流模式。[3]

1.规范化改革亦可称为传统式改良

即完善传统公车管理制度,控制车辆的购置、使用和维修,堵塞公车管理中的漏洞。这种改革方式比较保守,难以解决公车管理中调度困难、使用效率低、维修费用高、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目前较少使用。

2.市场化改革亦可称为专业性管理

学校成立管理车队的专门机构,一般下挂后勤处或委托后勤集团代管,将现有全部公车及人员转为经营性实体,参照企业经营,实行有偿服务,学校投入一定启动资金作为车队运行基金,该投资日后逐步以服务的形式收回。车队面向校内外提供服务,学校为各部门和单位建立公务用车的专项经费本,可以直接转账至车队运行基金。车队正常运行的所有费用,包括车辆运行成本和人员工资福利均从基金中支出。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但应注意控制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学校重大、特殊任务的保证率。

3.货币化改革,即取消公务用车,按工作人员级别、岗位性质发放交通补贴

这种方式被认为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则,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因而有不少地方政府机构采取了此类方式,个别高校采取此管理模式,从初期运行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实现了多方共赢,学校的后勤管理机构缩小、人员负担减轻。用车货币化补贴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需要高校依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后决策。该模式改革应高度重视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思想工作,同时,一段时间后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无法从制度上优先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用车。

高校公车改革的目的决不是单纯为了杜绝公车弊端、取消公务用车,而应是如何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目标应定位于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三、完善高校公务用车改革对策

篇3

一、健全组织,责任到人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我局成立了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同志任组长,纪检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业务科室负责人、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落实专人管理,对私驾公车和公车私用等问题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切实做到在公务用车方面认真执行上级文件规定,严守纪律、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切实有效地推进了我局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我局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公务用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个月公车治理工作。结合全局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政策解答》和《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阳市公务用车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充分认识到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好公务用车的有关规定,为干部职工做好榜样。

三、注重细节,措施得力

(一)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按照领导相对固定公务车辆,公务车辆固定驾驶员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制度,我局出台了《德阳市民政局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印发了《文明交通千日行活动实施方案》(市民[]165号),与驾驶员签订了安全岗位责任书,制作了安全行车牌,严格公务用车使用制度,确保行车安全。

(二)有效节约燃油。我局严格公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实行了统筹调度,专车专用,集中停放等措施。要求集体公务活动尽量集中乘车,减少了单车出驶台次,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实行定点加油,提倡节约能源,逐步建立起节约用油奖励机制。坚持规范行驶、按时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有效节约燃油。

(三)加强驾驶员管理。为严格车辆管理,避免用油浪费,以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我局与驾驶员签订了安全岗位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驾驶员的职责。通过对驾驶人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驾驶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采取培训、评选先进等方式,鼓励驾驶员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树立机关驾驶员的良好形象;完善了车辆维修和安全驾驶考核奖罚机制。

(四)实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为了搞好机关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工作,我们实行了车辆维修申报制度,并由车辆管理人员负责,使车辆维修工作真正做到既保证修车质量又节约经费,堵塞了维修环节的漏洞。同时加大了对定点维修厂的监督管理,采取季度检查和随时抽查的办法,从报修、原材料价格、管理费、工时费四个环节进行检查,保证维修质量。

篇4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教育局女干部乘法院警车上下班,其丈夫是该县法院院长。(10月28日 新京报网)

许院长开公车“顺路”接送妻子上下班,明显有公车私用嫌疑的行为,调查结果解释为“顺路”着实有些牵强,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妻子身体不好,丈夫关心妻子,接送妻子上下班无可厚非,这样的行为应鼓励,毕竟家和万事兴,也体现出相互的关爱。但选择公车接送,再多的理由也不是借口,在对干部作风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爆出此事件,不得不提醒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快公车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特种行业公车的管理。

公车,顾名思义是用于公务行为的用车,其存在是为了提供公务行为的效率。但这起事件中,许院长以工作需要为借口,慨公肥私,让公车人为的遛了弯,明显有打“擦边球”的嫌疑。说白了,他这种假借公务之名变相公车私用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挖公共资源的墙角损公肥私行为,绝不能助长。

篇5

关键词:公务用车;公车私用;公车改革

作者简介:李秉坤(1965-),男,黑龙江省集贤县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预算、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1.4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94-02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所指的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配置的单位所有模式,这是一种落后的配给制,其弊端甚多且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近些年来公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

一、我国公车改革现状及问题

(一)公车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例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与此同时,这种庞大的采购规模和财政支出还在继续增长着,这样一来,每年政府都要投入大量的公共资金,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

(二)公车私用泛滥成灾

我国的公务车实行分散管理,公务车分配到各个单位和部门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各单位工作,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监督,公务车的管理一直处于悬空状态,领导公车私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办公事却得不到保证。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公务使用比例仅占1/3左右,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司机私用等行为不仅背离了公车的属性,造成公车资源的严重浪费,损害了政府形象,极大地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

(三)公车腐败侵蚀公众利益

多年来公务用车中腐败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用公车办私事,在公车购买、使用、管理等环节利用各种方式侵占国家财政资金。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有的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达10万元以上;有的公车一年竟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1个;有些机关个人在公车加油、维修,养护等过程中虚开发票,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这些超额超费使公车支出成为“无底洞”,在给政府机关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政府机关正常公务活动的开展,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

二、公车改革困难的原因分析

公车改革作为一场行政改革,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其主要症结和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预算约束弱化

目前我国机关单位公车财务支出漏洞多。很多机关通过各种资金渠道超编制、超标准购置和配备公车,甚至有些不需配备公车的部门也配了专门用车,致使公车数量不断膨胀,增加了财政负担。在公车财务支出的问题上,缺少必要的预算、核算和审计制度是造成公车改革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只有在财务管理方法的源头上“截流”,控制好公车的采购和编制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加强必要的财政监督,从而提高车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既得利益者的行政阻碍

自上世纪末开始,部分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少数地方政府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深层原因就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车改模式都没有触碰、打破公车使用中的“特权”。主导公车改革的决策者本身就是公车福利享受者,让这些享受着利益的人主动放弃利益,这样“自己改自己”的自身改革难免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存在漏洞。

(三)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空缺

从我国目前的体制情形看,地方政府车改的动力来自于财政压力、公车使用效率低下、公车私用滥用现象严重;而公众期待的动力在于纳税人的钱――社会公众资金不能肆意挥霍浪费,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民生” 上。另外,支付公车使用成本的纳税人没有任何话语权。这就导致车改的动力、车改的主体与社会公众的期望不在一条线上,一个在没有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真空”中进行的车改,缺乏大众的声音,缺乏公众的监督,不可能实现我们期待中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四)实践中司法审查监督作用的缺失

公车改革很容易随既得利益人的意志动摇,所以在车改中加强司法审查监督极其重要。但从目前看还存在着这方面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一是对于政府财政机关作出的政府采购规定,法院事先不能、也无权介入;二是政府财政机关制定的许多关于政府采购的种种规定,都被视为是“抽象性行政行为”,而非具体的实际行动,不能列入司法审查范围,这就使公车改革钻了司法审查的大空子。

(五)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

公务用车的改革需要行政法规等法律政策作保障。没有具体的法律标准、改革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对公车改革中出现的管理不公、秩序混乱等问题难以规范。目前,公务员用车虽然制定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章程,但是比较抽象,对于具体的处罚细节没有严格可行的规定,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易受到人情网和关系网的束缚,使惩罚力度大大减弱。

三、公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公车采购行为的监督管理

公务用车作为机关和事业单位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运用政府采购制度,从公车的购买、养护、维修到公车保险一系列过程都由政府统一招标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公务人员在公车消费方面的腐败行为。与此同时,公务车的招标购买更要加强审批,改变过去的由一两位领导决定,实行集体审批购买。由财政局、纪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监督,集体商议公务用车的审批管理。另外,对于公务用车的预算审批应该严格把关,坚决按照审批确定的数量、标准执行。

(二)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

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尽快把公车消费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统一管理。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前,可以根据单位性质、公车类别,确定每类车的定额费用,同时确定每个单位需要的车辆数目,防止超编车辆,然后再计算出各单位所有车辆的定额费用。在执行预算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并计算出公务用车的各项基本费用,诸如燃油费、维修费、保险费等,在定额的基础上,实行每辆车都档案化管理,并由相关部门定期审核,最后归入财政部门结算,并及时分析实施中的偏差现象,这样建立一条有效可行的责任链条,公车改革的进程会更加顺利,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三)严格公车使用的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对公车使用的监督,减少腐败现象,改革中就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监督措施加强公车管理。通过完善各个敏感环节管理制度,即建立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细则及违纪处罚规定、公车使用情况定期公开量化制度、车辆维修保养场所公开招标制度、公车使用财务公开制度等。同时,可以建立群众监督信箱对公车滥用私用现象进行监督。政府也可定期召开记者招待会,让社会大众和媒体共同参与监督,透明地公开政府公车购买和公车使用的情况。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定期晒公车的“账本”,让大众对公车的采购使用情况做到人人监督、人人管理,避免公车使用暗箱操作的现象。

(四)逐步建立健全公车管理法规制度

在公车改革中必需加强法制化建设,使车改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公车改革法制化成果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出来,尽量做到科学、详细、具有实际操作性,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要有明确的惩处条例。各地的公车改革,要根据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方案要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节约成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为前提,真正做到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所虑、为民所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车改革的顺利地进行,进而促进党政廉政建设,充分调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以达成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 李强.公车管理制度的弊端与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 南刚志.公车改革货币化模式评析[J].理论前沿,2007,(09).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公务车辆;车辆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越来越多。据统计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每年公务车辆购置费增长2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所以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出现了很多“车轮腐败”现象。

1 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务用车编制不合理,支出逐年攀升。

公务用车是按单位人员编制、级别和领导职数定编。作为财政部门安排车辆经费的原则是“超编车辆按编制,短编单位按实有,达到控编节支的目的”。然而它的负面效应则是,从财政经费上没能体现对短编者或空编单位给予奖励的政策,使得有条件的单位千方百计向上要车、借车、购车,使公务用车规模逐年加大,车辆费用逐年攀升。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购车现象普遍,有些地方由于车辆购置限制不力,其数量年年增长,车辆购置经费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一方面反映行政事业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挤占挪用各种专项经费以自筹资金的方式购买公务用车;资金不足的单位,不惜靠收费、罚款、摊派和挪用专项资金购车、换车、养车,致使单位负债累累,个别单位甚至连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都不能得到保障,群众反响较大。

(2)“公车私驾”现象屡禁不止。

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 3 个 1/3:公事占 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 1/3,司机私用占 1/3.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其中层干部外出开会、个人办事、度假旅游、钓鱼休闲全都驾着公车。更有甚者,不少驾驶员经常开着单位的车辆,利用工作之便和节假日到处跑生意、拉货物,单位负责人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同时,由于公车的使用过于频繁会增加油费、修理费、保养费的支出,既浪费了社会资源,不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又不利于低碳环保;过度使用公车还加重了交通拥堵现象,不利于和谐城市的构建。因此为了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必须杜绝公车私用的行为。

(3)互相攀比,浪费严重。

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讲排场、摆阔气,相互攀比,本单位已无法购车,却巧

立名目,以各种形式拨款给下属单位要其帮助购置车辆;车辆不在本单位帐上反映,造成帐实不符。时下,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浪费较为严重,比如一

些单位即使有条件也很少利用兼职驾驶员;公车外出时对其用油及路线等缺乏必要的限制;人员外出不管远近,不管事大事小一概用公车;车内不满员,开空程车的情况时有发生;同一线路上重复派车等。还有一些单位不仅相当一部分的科级干部有专车,甚至基层站所的负责人也有专车,加重了公务用车支出负担。

2公务用车管理的几点建议

(1)成立机构,建立管理机制。为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应该从上到下成立由相关领导参加的公务用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

部门;同时建立公务车辆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召集有关负责人研究部署公务车

辆管理工作,重大事项则提请最高领导办公会研究决定。

(2)控制车辆编制、严禁超标准购车。以单位人员编制数、基本业务需要为依据,区别不同的行政级别,对管理用车和业务用车分别核定编制数。各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按需求配备车辆,不得超编制、超标准购车,严禁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借用、调换和摊派资金购买车辆。对公务用车进行专项治理,各单位对公务用车要登记,如实填报相关申请,并予以公示。

(3)严禁公车私用。公务车辆管理中心设立统一的停车场,夜间和节假日,车辆一律停于停车场。因工作原因,确需提前上班或推迟下班的,驾驶员需向有关领导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将车带回家停放,否则按公车私用处理。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公车的,必须在用车前提出申请,说明原因、时间、线路,确定驾车人员,填写《公车临时借用许可证》,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经同意后,方可出车。

参考文献:

[1]毛宝祥.谈甘肃省交通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J].交通财会,2008(10).

[2]许秀平.行政事业单位公车管理应对措施[J].统计与咨询,2007(4).

[3]何俊松.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科学管理[J].华章,2011(9).

[4]胡应兰.论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的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10(8).

篇7

当前,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公众担心“换汤不换药”,对改革能否彻底心存疑虑;一些部门和单位担心公车改革偏颇,影响正常工作开展;一些地方对改革的目标取向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制度设计。基于此,本文拟对公车改革的利弊进行分析,研究改革的目标取向,并对如何深入推进公车改革作一些探讨。

一、兴利与除弊--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公务用车制度之“弊”。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曾经经过几次变迁,但都不是很成功,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有:一是计划经济色彩过浓。没有引入市场化、计会化机制,未能从根本上克服源于供给制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二是铺张浪费公车私用已成常态。见怪不怪、积重难返,非有特殊的决心、特殊的手段难以见效。三是法治化水平较低。“禁止公车私用”仅是廉洁自律的一项要求或号召,并未真正成为一条具有阻遏作用的“高压线”。

(二)推进现行公车改革之“利”。第一,从经济角度,为国家节省大量支出。公车费用历来在三公经费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公车改革将会极大地减少三公经费开支。新华网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务车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办公事用、司机私用和干部私用。三块“业务”各占约1/3。实施公车改革,取消一般性公务用车,可从根本上解决公车私用现象,有效降低车轮上的浪费,节约行政成本。第二,从政治角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传统公车消费,不仅官员是利益群体,就连司机也是既得利益者。一辆公车消费惊人,公车保险、维修存在巨大腐败空间。公车改革将取消部分领导干部公车特权,改变某些干部的“官本位”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第三,从管理角度,构建长效机制。现行公车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将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引入公车使用,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解决先改后乱现象。

综上,将市场化、社会化手段引入公车管理,不仅是公车管理方式的根本改革,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不合理的存量利益进行调整,是性价比最高的改革,可以说势在必行。

二、公车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

应该如何进行公车改革首要解决的是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单一目标价值取向可能带来的风险。一是影响基层服务效能。偏远尤其是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路况条件差,工作人员下乡很有可能需要的时间长,本来半天可以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一天时间,或者一天能去几个村镇的,现在只能去一个村或镇;有的地方雨季时一般车子进不去,工作无法及时开展。二是降低应急保障能力。对突发性的,取消公车之后政府无法立刻集中人力、物力解决,容易形成较大稳定隐患。如遇见森林火灾和临时出差等应急事件,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应急保障能力相应降低。三是增加安全隐患。随着公车逐渐取缔,领导亲自驾驶,由于驾驶技术不够娴熟,产生安全隐患;如果租用社会上车辆,如果车辆驾驶人员不可靠,会泄密领导行踪,产生围堵现象。

公车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必须“多重”。一是经济取向,为国家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支出。二是效能取向,更好更快捷地服务社会公众。三是政治取向。提升政府形象,减少公车私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四是安全取向。保证行政人员人身安全,以及信息安全。

三、公车改革的方案比较

公车改革方案主要有三种:

方案一,“货币化”改革模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车除外),机关也不建立公务车队,向全体或部分工作人员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种改革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公车私用。但也可能降低行政效能,纯货币化发放,实际成为工作人员福利。这种改革,使得公车使用与实际行政服务脱钩,工作人员得到货币补贴后,从利益最大化分析,有两个后果:一是尽量减少用车。降低行政服务质量和效能。二是向基层和企业转嫁负担。

方案二,“半货币化”改革模式。由政府行政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公车,向各级工作人员发给数额不等的乘车卡,实行公车有偿使用,以年度进行结算,超支自负,节余结转下年使用;也有的地方按节余额的30%-50%以现金形式奖励本人。

方案三,“加强管理”改革模式。各单位继续保留公车,取消事实上的“领导专车”,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使用、管理公车的规章制度,达到克服公车私用、浪费及舞弊行为的目的。严格来说,加强公车管理并不属于用车制度改革,但相对于原来的管理模式,也算是一种改革或改进。

以上三种“车改”模式各有长短,但公车改革必须能够实现多种目标价值。对不同公务用车,采取判别化办法,如对普通公务出行用车,采取货币或半货币化改革模式;对执法执勤用车,应当采取加强管理模式,配备应当严格限制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以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四、公车改革的建议

公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社会舆论的公共评价和行政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研究改革的可行性,实现公车改革最终达到行政提速、改善服务、减少支出的目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司机分流与安置工作,避免借公车改革之机乱发补贴,出现三公消费不减反增的改革悖论。具体操作上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刀切”。深入实际、把脉问诊,加强调查研究,细致统计测算,汲取各方意见求得各方共识,形成周密而又可行的改革方案,才能心中有谱、施行有序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对一般公务用车补助要体现三个层次差别化政策:一是不同地区之间差别,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有相应差别,不同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也应有差别;二是不同管理层次间差别,中央、省、市、县、镇应有所差别;三是不同部门及不同管理人员差别,应根据工作量和业务量合理确定限额,调动他们履职尽责的积极性。

二是实行全覆盖改革而不能单兵突击。改革从中央向地方推进,全公务部门展开,上级改革要为下级改革作出表率,上下贯通、统筹兼顾、谋求实效:不仅包括机关事业单位,还要包括国有企业,不仅包括上级单位,还要包括所有下级单位。否则,单兵突击,将会出现向基层转嫁用车矛盾和互相攀比现象,最终难以成功。

篇8

(一)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一是明晰家底。各资产管理单位要对所属企事业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按照账物、账账相符的原则,认真核对,逐项登记,逐级审核后将信息纳入资产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确保资产完整。二是明晰责任。各级资产管理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责,加强指导检查,全面掌握其资产及收益情况,确保资产安全。三是明晰流程。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资产租赁、处置和对外投资等操作规定,严格审批流程,提高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运营效益

一是狠抓指导价格体系上台阶,紧密观测9个板块中心区域最低租赁指导价格相关信息,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准确度,推动资产租赁整体收益水平的提升。二是狠抓闲置性资产盘活上水平,采取“加快招商,出租一批;改造功能,完善一批;公开拍卖,处置一批;优化配置,调剂一批”的方式促使闲置资产发挥效益。三是狠抓资产物管上档次,通过创新物管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涵,借此提升资产的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资产的运营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资产监管效率

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在区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区、街道两级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监管职能机构,配足配强人员,有效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资产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国资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大对资产投资、处置、收支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预防和惩处资产管理运营中的腐败行为。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扩增资产信息化平台的容量,提高录入端口的覆盖率;增强平台功能,立足业务单位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操作界面、数据统计和报表分析等功能,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平台操作,提高平台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强化集中交易。借鉴江西宜春模式,探索设立区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办理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出让,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标方式,推进资产、资源阳光交易,实现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四是强化考核落实。根据资产管理和运营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现有考核办法,加大关键指标的考核力度,激励各级管理运营资产的积极性,确保各项资产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不断探索行政事务管理新内涵新方法。

一是完善企业化运作模式,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根据我区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努力探索多元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物业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二是建立健全“标准定额”管理,对机关运行经费、资产使用管理、公务用车及公务接待管理等事项都应基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定额等相关细则的制定。三是加大对服务外包公司的监管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外包服务监管体系,建立外包服务准入制度,规范外包合同的签订,明确服务价格、服务标准、考核措施,建立日常督查考核机制,力促外包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六)着力规范公务车用管理。

针对前期治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加强整改落实,完善车辆档案台账。研究制定我区公务用车配置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公车的配置标准,车辆购置、转让及报废等事项审批程序和日常使用管理制度,提高我区公车管理的规范性。

(七)坚持强基固本意识,大力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篇9

一、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的组织管理、政策法规、监督考核、技术支撑和宣传培训体系,增强节能管理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区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探讨实行各办公楼能耗目标指标责任分解,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把公共机构节能纳入绩效考核,敦促各区级公共机构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同时,抓好日常用能管理,有效降低日常耗能,全面完成能耗降低5%的目标。

二、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理顺受托房产的权责关系,改进管理方式,健全受托房产档案基础资料,提高受托房产管理水平。一是要坚持依法管理,依据《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抓紧出台《区行政事业单位受托房产管理办法》,为受托房产的管理处置提供制度支撑。二是抓紧办理受托房产相关房产权属证明,完善政府房产档案。三是规范受托房产管理,根据需要及时提出房产购置、出租、处置建议报国资监管领导小组研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全面推进办公用房集约管理。进一步完善机关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提高办公用房调配和维修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机关办公用房调配和租赁管理,充分挖掘现有办公用房潜力,合理安排办公用房总体布局,盘活存量办公用房,推进资源统筹利用。二是加强办公用房修缮项目管理,按照归口管理、统一施工的原则,组织好行政大厦一楼接待大厅改造、行政大厦西塔楼11-12层改造及区级机关办公楼设备设施维护维保等项目,加强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工程预算的动态控制,积极推行“阳光工程。三是健全办公用房物业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保障行政大厦、法院、财经中心、党校、人力大厦等正常运转。

四、努力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要求,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公车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总上报、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严格实行公务用车年度配备更新计划管理,严格按照编制、标准和程序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进一步压减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开支。进一步完善公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及定点加油制度,按照车辆编制定额进行费用包干,实施节油奖励办法。

五、认真做好公务接待。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克服接待人手少、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坚持节俭务实、安全高效的原则,周密组织,精心筹备,认真协助“区两办及有关单位做好来区团组、全区性重要会议及大型活动、国际啤酒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及对口单位的公务接待工作。完成好区机关会议、接待车辆的统一调度管理工作,做好“两会等重要会议的接待服务工作。

六、切实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按照主动热情、细致周到的要求,坚持安全规范、节约高效的原则,努力做好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一是完善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内容。深化对服务工作的认识,树立科学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意识,制定机关会务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二是改进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机关餐厅设备维修改造、会议室维修改造及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严格落实岗位责任,提供优质、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篇10

1.夯实基础,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领导

单县科技局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今年3月,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与责任分解。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形成了局党组统一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各司其责,机关干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科技项目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2.1加强财政拨款和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实现监督检查的常态化

去年以来在监督检查科技项目和经费使用的基础上,成立了由计划科牵头,拟定了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科技项目管理上的几个主要环节,包括选题是否准确、是否存在人情项目、经费使用是否得当、手续是否简化、配套经费是否到位等进行重点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2.2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将本单位财政预算资金、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一帐户体系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及其经费预重点进行了监督检查,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予以公开,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经过认真组织开展自查,不存在违纪违规行为。

2.3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

为了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宣传好,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即:上了一次廉政党课、、参观一次警示教育图片、开展一次自查自纠活动,特别在科技宣传周期间,科技局开展了“送政策、访民情、送科技”干部下乡活动,4月20日科技局领导带领机关有关同志在湖西人民广场,向过往群众宣传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3.严格管理,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3.1严格执行“五条禁令”

即:严禁擅离岗位、擅离职守;严禁网上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严禁在局公共场所吸烟;严禁中餐饮酒;严禁在办事或公务活动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二是强化管理监督。局党组组织有关人员不定对干部职工执行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抽查,规定了对违纪问题,依据《国家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作出相应处罚。

3.2狠抓专项治理

今年重点对奢侈浪费和可能影响干部公正、廉洁履行职务、干部职工日常管理、利用会务、公务等事由大吃大喝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清查治理。一是严查领导干部个人收受礼品、礼金情况;二是针对机关财务管理,开展一次清理“小金库”的自查;三是按照县公车治理领导小组的要求,重点抓了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对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现有的公车进行登记,及时上报《公务用车及使用情况登记表》等相关材料,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尽管单县科技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纪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党风党纪宣传教育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科技服务民生的手段还有待创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下步工作中将着力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当前各项任务,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大力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采取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通过开展学习讨论、观看警示教育片、创建文明科室等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3)积极探索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总结在开展作风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坚持抓源头、抓根本,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