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规章制度

篇1

第一条*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是我省研究开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为加强我省工程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具有我省特色与优势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化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组建工程中心的宗旨是为了贯彻“创新、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方针,通过官产学研的紧密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缩短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周期,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第三条工程中心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中科技实力雄厚的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而组建。必须拥有省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和较完备的工程技术配套试验条件。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率先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实现产业化,推动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针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同时,积极开展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为企业规模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成为企业的技术依托,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三)培训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同时,结合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五条工程中心组建完成后,经过若干年的运行,使其中一部分省级工程中心达国家级工程中心的标准,同时向科技部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章申请与批复

第六条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可以是单一独立的科研机构(包括高校),也可以是多个科研单位(包括高校)组合起来的群体,但以其中一个为主要牵头单位。鼓励以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组建工程中心。

第七条拟申请组建的工程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内具有雄厚的科研与开发实力,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或*省各项重点科技计划任务,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和设计基础,并拥有可供转化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和专利。其中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的,须有3项以上国内领先水平、工程化前景良好的技术成果。

(二)具有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并有10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的科研开发团队。

(三)基本具备了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经组建充实完善后,应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其中依托企业组建的,必须是在此之前已经建立有研究开发中心的单位。

(四)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在组建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其中依托企业组建的,须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且为省内同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研究开发经费不低于上年销售收入的4%。

(五)与行业内企业联系紧密,具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已初步形成自我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拥有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第八条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由省科技厅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规律统筹规划,统一安排,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批准建立。

(一)根据省科技厅的工程中心组建的规划和其他有关指导文件,工程中心的组建由本单位申报,所属上级管理部门审查后报省科技厅。

(二)省科技厅将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认真筛选和评审,并责成专人会同有关部门对拟组建的工程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对具备工程技术中心条件的正式下达批文。

第三章管理与考核

第九条工程中心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工作方式。

第十条工程中心组建所需经费以依托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对工程中心的工程化项目安排部分引导资金。

第十一条工程中心与依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工程中心在开展工程化研究开发业务方面相对独立。

篇2

[关键词]诚信 企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69-01

一、诚信合规的内涵

诚信,即内诚于心,外信于人,诚实无欺,讲求信用。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合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操守。对企业而言,诚信合规要求企业及广大员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在内部管理和对外交往中,以人为本,真诚待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建设和谐企业。

二、诚信合规的意义

诚信为基,合规为本。诚信合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诚信合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凝聚力,而诚信合规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只有始终坚持“内诚外信”,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客户,焕发勃勃生机,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共同发展。

(二)诚信合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只有坚持诚信合规,企业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好更快地开拓市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健康、稳定增长和利益最大化。

(三)诚信合规是企业交易安全的保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换手段不断变化,交易数量迅猛增长,随之交换风险急剧加大。诚信合规经营,能够有效防止决策失误,为企业赢得尊重,从而降低交易风险。

(四)诚信合规是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关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若想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就必须严格按照世贸规则办事。另外,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相比,竞争力相对较低,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要诚信合规,否则,很难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甚至会在与国外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失败。

三、如何开展诚信合规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诚信合规建设。

(一)健全、完善诚信合规制度体系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度将诚信合规观念固化。同时,企业要高度重视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制度的建立和施行要以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制度是从最大限度保护他们的利益角度出发的,让他们从感情上真正接受企业的规章制度。此外,企业在制定涉及外部各方利益的规章制度时,也要以诚信合规为前提,充分考虑其他各方的利益。

(二)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一个企业能否诚信合规经营,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往往会成为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模仿对象,领导干部的立场和角度将是员工评判企业行为诚信合规与否的一个标尺。因此,领导的标杆作用对员工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企业诚信合规建设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做到诚信合规,才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将诚信合规上升为企业的经营理念。

(三)加强诚信合规经营宣贯工作

企业要加强诚信合规宣传贯彻,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知悉诚信合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对企业诚信合规的要求。要通过诚信合规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降低经营风险,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诚信合规建设要与防腐工作有机结合

企业要将诚信合规建设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防治商业贿赂工作有机结合,防范违法、违规风险。企业要通过加强对易发生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的业务环节的分析研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案件的发生,确保诚信合规经营。

(五)诚信合规建设与日常实际工作相结合

企业诚信合规建设工作要坚持从细节抓起,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与风险防范能力,从根本上杜绝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篇3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却造成了社会诚信的缺失。本文联系当前教育实际,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发表几点建议。

孔圣人曾说治国“三要”——“足食,足兵,民信之”。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离不开诚信;一个人要想发展,也离不开诚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诚信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了广大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看到,在广大的学生中,总体上诚信品质还是值得肯定的,诚信品质严重欠缺的人毕竟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的人”,全盘否定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教育中,我们要利用学生间的互动,利用群体的作用,带动诚信品质严重欠缺的学生,消除大学生诚信的功利倾向,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愿的关注、培养自己的诚信道德。

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凸显诚信教育

当前大学生不容乐观的诚信状况和社会上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广大的教育者,诚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要求我们教育者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开展诚信教育;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要将诚信教育完美渗透其中。

三、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在教书育人中进行诚信教育,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课堂教育中渗入诚信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优势,让诚信的思想深入人心。

2.在教师的其他工作中凸显诚信

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课堂纪律,从小事上传播诚信信号,例如: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考勤,对那些迟到、旷课情况进行处理,从一些日常小事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诚信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自我的诚信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握机会,在学生心里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四、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体现诚信

要教育学生讲诚信,作为教育者的学校领导、授课老师、其他教育工作首先要以身作则,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诚信,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应该体现师生平等,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只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也应该规范领导、教师的行为。作为教育者,要率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对违反处理上要深刻、公开、平等。这样既给学生作出了榜样作用,又体现了学校的诚信。

2.建立诚信制度

将学生的诚信列入各种规章制度中,使他们“有法可依”,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一个尺度。

3.建立诚信档案

建立与社会信用度相一致的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的诚信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真实的记录,在记录的同时对失信行为作出应有的处罚。

五、在服务工作中发扬诚信

这里所说的服务工作主要是指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技术支持的一切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服务者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体现诚信。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一个教育者应有的表率作用。

六、在校园环境中体现诚信

作为大学生,学校是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在校园环境中体现出诚信,有助于学生的诚信观念形成。

1.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彰显诚信

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诚信质朴为教学之根本,以求真创新为教学动力,以为人师表为要求。

2.环境布置彰显诚信

在校园的环境设置中,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诚信标语、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关于诚信的名人小故事等,在校园的校园网、德育园地中加入诚信内容,时刻提醒学生为人要以诚信为本。

3.加大诚信宣传力度

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中加大诚信的宣传力度,举诚实守信的事例鼓舞、激励学生,举欺瞒诈骗的反面事例告诫、警示学生。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让诚信思想深入人心。

总之,在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学校与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贯彻诚信观念。同时,作为学校与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小事做起”。此外,还应该赏罚分明:诚实守信的,要给予奖励;欺瞒诈骗的,要给予惩罚。

参考文献:

[1]高朋.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重新观审[j].思想政治教学研究.2007.(3).

篇4

1•社会法制体系的不健全。道德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社会道德的根本保障。社会法制体系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的文明程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当前我国的各项法制建设还不完备,社会上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多,这使得诚信缺失问题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横行、服务质量低劣、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形式主义等,这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不仅时刻侵蚀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健康,也时刻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由于这些丑恶现象目前还未能被完全及时、有效、彻底的根除,使得人们感觉到不讲诚信有利可图,而讲诚信却总是吃亏受累,从而在整个社会道德领域,形成一种“劣币驱良币”的现象,这是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原因。

2•教育者的诚信缺失。以往我们在谈到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时总喜欢把原因归结为社会因素的影响,却很少提及教育者自身的原因。但目前教育者自身的诚信缺失问题也很值得关注。因为教育者首先是一个社会人,他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也必然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还是较高的,但这并不能排除少数人行为上的偏差。试想,如果一位大学教师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他怎能要求自己的学生考试不要作弊;如果一位教育者或管理人员帮助学生在入党、评奖中弄虚作假,又怎能让学生相信他的正直与诚实。虽然这些现象只是大学中少数教师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个人行为,但这些行为所引起的社会负面效应及对学生的心理震撼却是巨大而长远的。如果为人师表者尚且如此,那么他的学生们当然有理由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找出许多借口。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必须要让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讲诚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明辨是非,抵挡各种诱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始终以正直、诚实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3•道德评价机制的滞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确立,但高等教育中的不少因素尚未能与之相适应。道德评价机制的滞后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们对大学生行为的道德判断方面还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在道德判断标准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不少大学生把道德的判断标准与法律的判断标准混为一谈,认为只要不违法就不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有些人甚至很崇拜社会上那些钻法律空子而获得不法利益的人。大学生中这种错误的道德判断标准直接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偏差,这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尽早构建立完善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评价机制是培养大学生诚信观念,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准和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

4•传统道德人文价值的丧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这个词,几乎被当成了腐朽、落后、过时、无用等意义的代名词。这种无原则的否定与放弃使得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德文化的精髓在人们的头脑中丧失殆尽。而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确立,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自由个体主义的价值观随着开放的大门一道涌入中国。道德自由个体主义强调个体利益的至上,抹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割断个人与历史的传统联系,只讲个人权利、个人自由,轻视社会制约和道德规范。这在某种意义更使诚信的道德原则表现出边缘性特征。另一方面,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却未能很好地继承与发扬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我们当代的许多大学生在精神文化方面成为“飘浮一族”。缺乏传统文化底蕴的他们自然很难理解古人杀身取义、信守诺言的行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化作用在他们身上自然得不到体现。与此同时,西方一些腐朽文化却在不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为这种文化所熏陶和左右。传统道德与文化价值的丧失应该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本质原因。

二、培养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国家、个人在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共同努力。从目前来看,要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这其中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大学生的诚信评估体系。目前在全社会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还有许多困难,近期内还难以实现,而大学校园中的人员组成相对简单,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并不复杂,且大学校园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封闭性,完全有条件建立一种初步的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为每一位大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让这份诚信档案伴随这名学生度过几年的大学生活直至走向社会。这份档案应包含这名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方方面面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作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性与公正性。此外还应有相应的措施保障这种诚信评估体系,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大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团级干部,不能接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大学生诚信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发挥其对大学生的道德教化作用。二是大学中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得到坚决的执行。目前大学中已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很难完完全全的体现其作用,如有的学生违规违纪后会由于多种原因免受处罚,这不仅会使这些学生增强侥幸心理,而且会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对规章制度的蔑视,并以各种方式对抗规章制度的执行,从而走向制度制定目的的反面。

篇5

诚信意识淡化: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诚信就个人而言,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就单位而言,是赢得社会声誉的重要保证;就社会而言,是全体公民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国家而言,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高校对作弊学生处分越来越严厉,考试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健全,但学生作弊还是难以得到完全控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到大学生中,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受到影响,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淡化,部分学生在考试面前总是怀着侥幸心理,一二再再而三的考试舞弊。

责任意识缺失: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南京体育学院汤岩老师对高校教师作了四个方面的总结,归纳为“四个少”:教师与学生“接触少”、教师对学生“了解少”、教师给学生“帮助少”、教师对学生“纠正少”。[4]她对目前高校部分教师的状态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说明了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缺失,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未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影响良好学风的树立和培养;再加上高校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导致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对教学不重视,和学生接触甚少,更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老师上课只教学,不管理,任学生在课堂上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直接影响考风建设。形同虚设:管理制度重制定、轻执行,且不具有实践操作性升本后,各个院校都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再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完善,形成了一套本科办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经验不丰富,部分规章制度并不是在实践运行中逐步形成的。经过几年实践运行后,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部分规章制度重制定,轻执行,且不具有实践操作性,都是泛泛而谈,流于形式,对于考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没有搞清楚,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考风建设未能取得实效。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在此期间经历了高校合并、专科升格为本科、出现了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阶段过渡的一支主力军,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和发展。据统计,199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75.45万人,毕业生84.76万人;到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毕业生575.42万人,2011年的毕业生是12年前毕业生的6.79倍。随着高校扩招,不仅学生数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生源质量整体下滑。高校扩招后,使高等教育步入到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使一部分学生实现了上大学的愿望。在同等条件下,二本院校的录取分数整体下调,几乎仅相当于十年前专科学生的录取分数,也即是人们常说的一个问题,现在的硕士生仅相当于10年前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只能相当于10年前的专科生。也就是说学生基础整体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得一些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不能跟上教学步伐,但为了考试过关,一些学生不得不在考试过程中作弊,直接影响考风建设。另一方面,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原来的集中分配,改变为双向自由选择,使毕业生之间的竟争更为激烈,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个人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对社会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5]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无名牌优势,部分学生从大三开始基本忙于找工作,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又必须按时毕业,部分学生只能通过违反考风考纪来通过考试,严重影响考风建设。

树立三种意识1.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在长期的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新建本科院校要在诚信教育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把诚信教育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和展板、宣传栏、专题讲座等方式大力宣传,努力营造讲诚信、树新风的校园氛围,不让诚信教育成为空中楼阁;二是诚信教育要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的思想变为“我要学”、“我必须学”的意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2.教师树立育人意识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价值体现,又是教师的责任所在。作为高校教师来讲,课堂教学是一个育人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课堂责任意识淡薄行为会对社会和学生造成很大的损失,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防止这一事态的继续发展。[6]在应试制度的大环境下,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树立育人意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新建本科院校要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要始终把 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强化全体教职工树立育人意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3.学校树立制度意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加强考风建设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高校加强考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严格执行制度是形成优良风气的基本保证。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抓考风建设来讲,制定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考试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但须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任何成员都必须服从,任何个人都不能超越制度之上,凡有任何违背制度的行为都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学校树立制度意识是一种导向,从源头上规范、约束个人和集体行为。只有每一个人都树立了制度意识,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才能真正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让违反考风考纪行为者无处藏身,考风建设才能够取得实效。抓好两个环节1.抓课堂教学课程教学是抓考风建设的关键环节,老师能有效驾驭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教学内容的适合程度、教师学识水平、教学技能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对抓考风建设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老师不但要认真备课和授课,更要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纪律要求,能有效驾驭课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不良行为要进行制止,特别对一些迟到、早退和旷课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要报学校有关部门进行纪律处分。只要抓好了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学生能认真学习,能掌握所学知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就会自觉遵守考风考纪,如此就能促进良好考风逐渐形成。2.抓考试管理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7]所以考试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对抓考风建设尤其重要。各个学校必须对考试各环节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组织领导、试卷命题、试卷印制、试卷装订与管理、考核方式、考试时间安排、考场管理、监考守则、违纪处理、成绩评定与复查、成绩登录与管理、试卷存档等环节,确保各个环节万无一失,充分体现考试管理的规范性与严肃性。要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不要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为学生作弊消除一切可能的条件,让作弊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做好三个引导1.心理引导当前大学生属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长辈宠着,很少经受挫折和遇到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遭遇挫折和遇到困难时,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调整心理,尽快走出困境,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方法很多:一是引导学生去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用先进、典型、优秀的事迹感染、教育、激励学生,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引领作用;三是使用精神宣泄法,把一些紧张、焦急、压抑的情绪通过一定的渠道发泄出来,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恢复理智。2.活动引导开展积极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当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后,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考风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各院(系)可根据系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认识到遵守考风考纪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平等竞争的意识,引导学生诚信参考。3.教育引导加强考风建设重在教育引导。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大多在考试过程中怀着蒙混过关心理、虚荣心理和侥幸心理,不考虑后果,导致考试作弊,败坏考风。考风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考试前进行临时教育,更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专题教育大会、主题班会、入学教育等为平台,在教育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分清主次,要重点介绍考试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如哪些属于舞弊行为、舞弊行为如何处罚等内容,让考试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做到未雨绸缪,引导学生遵守考风考纪。

篇6

构建会计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一、确保社会各方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会计诚信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一旦会计诚信缺失,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因此,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对于保障各方面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法制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都能体现会计的诚信,所以会计已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而,加快会计信用体系的构建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促进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高

虽然,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账目虚假,但是,会计诚信的缺失和会计诚信监督的缺乏仍是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建立会计诚信体系,加强对会计诚信评定和监督工作,规范各项管理行为,从而达到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提高。

加快构建会计诚信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特殊参与者,肩负着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任务,应当受到一定的职业约束,这就是职业道德。

要大力倡导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通过各种宣传报道和舆论工具,造成强大社会声势,宣传诚信,在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中普遍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思想道德环境。

二加强会计制度建设

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同时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为此,会计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督部门也要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把<<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去,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根本,<<会计法>>为主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的会计法制体系。

我认为,要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使“失信成本”大大高于“失信收益”,让失信主体在市场经济中难以继续生存。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单位和企业内部应该设计、规划、制定一套财会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体制、经营管理手续和程序,即以经济单位为主体,以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客体,明确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个人的职权、工作范围和职责。

加强内部控制还要坚持牵制、责任、协调、成本效益等原则,做到内部责任明确,监督有效,管理有方,运作有序,协调高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内部控制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四强化财政监督机制

篇7

一、全开架阅览模式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图书乱架及污损。读者在开架后的图书馆自由度极高,很多读者在没有明确指向的前提下盲目地从书架上抽取书籍,不看了则随意地放置或随意地插入到书架中,给图书管理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由于书籍的流通量加大,有些读者不爱护书籍,为了自己方便,在书中随意做标记,甚至将一些书中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撕下来带走。很多读者直接在馆藏图书上做题,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使图书馆的藏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2、占位情况严重。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有限的座位不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特别是光线好位置相对僻静的地方更是很多读者争夺的目标。于是许多读者或用自己的或用图书馆的图书占位置,频繁地收书和上架占用了图书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引起一些因图书丢失而产生的纠纷。3、阅览区和自习室功能混淆。大量学生利用阅览区的座位自习,使得那些真正需要查阅资料的读者找不到位置坐下来阅读,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馆藏的利用。有些读者为了看书方便,把阅览区的座椅搬离至书库乃至书库外的走廊和通道内,既影响了阅览室的整体布局,又给管理员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工作和麻烦。

二、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对图书的管理,也不在于对图书馆员工作量的增加,而在于对读者的管理,尤其是新生入馆前的教育。刚踏入大学门槛的新生,缺乏对图书馆知识的了解,也不知如何利用图书馆众多的馆藏文献,甚至连馆藏分布都一无所知,他们很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新生入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图书的分类及排架、上架工作,懂得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馆藏,文明地利用馆内设施,文明地使用图书。每年入学的新生大多是图书馆的常客,新生也会成为老生,因而把握好新生入馆前的教育,对他们入馆前进行培训,对解决全开架阅览模式面临的问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新生入馆教育中要注意两个结合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重视科学文化素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倾向普遍存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能否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关系着大学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文化中心,是对学生读者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于全开架模式下的图书馆而言,出现诸多不文明的现象并非是读者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了解这个外在因素,而是学生读者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这个内在因素的反映。内因决定外因,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要对新生进行必要的图书馆知识培训外,还要注意培训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的结合。

1、课堂教育和体验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新生入馆教育时,首先要针对各院系和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新生进行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应由图书馆的专业教师或由资深馆员担当,除讲授必要的图书馆知识,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以外,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教育上,图书馆要设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对诚信品质差的学生要有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没收借阅证,将其不守信的行为记录在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者进一步得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素质。在体验教育方面,由图书馆统一安排学习的内容,与各班新生代表预约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来图书馆考察和体验。其间由熟悉阅览部、流通部工作的一线图书馆员带领并指导他们参与图书的整理、排架及上架工作,使他们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了切实体会,以约束自身的行为。

2、文明管理和广泛宣传相结合的手段。图书管理员要积极加入到新生入馆教育的行列中来,在工作中用语文明,服务热情,要主动带领新生熟悉图书馆的分布及介绍馆藏,现身说法地宣传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还可以通过在新生中招募志愿者和勤工俭学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与此同时,要拓宽宣传渠道,在新生报到时,就在学校的接待处给新生发放《图书馆使用指南》,使他们对图书馆的借阅流程、规章制度、馆藏分布有具体的了解。此外,可以利用校园网和校园广播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图书馆内的广播系统也可在不影响读者学习的前提下定时地对文明阅览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介绍。图书管理员在巡库的过程中也要主动提醒学生、监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以加强宣传的效果。

篇8

关键词:诚信教育;学风建设;途径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3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12-03

一、诚信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地位

(一)诚信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分析,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石,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贯彻和落实到实践层面,被大W生认知和认同,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学风建设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通过学风建设,可以使核心价值观更加日常化、生活化、常态化,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但大学生要真正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以真诚的态度来践行。

(二)诚信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学风建设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旨在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正确的行为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诚信作为学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风的好坏以及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管理活动中融入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耳濡目染,随时感受到诚信教育,自觉从诚信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诚信的准则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以这种态度和行为感染其他同学,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和推动学风建设。

(三)诚信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障。高校学风建设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大学生成功就业为落脚点。通过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检验高校学风建设是否有成效。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普遍存在着就业率低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普遍表现为履历造假、自我拔高、求职成功后拒签合同或随意放弃工作岗位等。这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也成为高校学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时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正确价值观念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可以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进而摒弃不诚信的行为,杜绝诚信缺失的现象,为自己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状况整体上是好的,大学生能够严以律己,诚实守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着逃课、缺课,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贫困证明、求职履历造假等诚信缺失的行为以及消极对待诚信缺失行为的态度,这种行为和态度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首先,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高校虽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教育形式仍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诚信教育实效性欠佳。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其教育内容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多为一些理论性极强的、不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他们不会将所学知识完全转化应用到实践中,也不真正了解具体内容。其次,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并没有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致使部分大学生认为偶尔的缺勤、作弊只要没被老师抓到,也不算大事情。再次,高校针对大学生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只是从违纪违规的角度来处理,如加强课堂点名、处罚考试作弊者等来使大学生杜绝这种现象,并没有从思想道德的高度,从诚信的角度来考虑,这不利于大学生认识问题的根源,认识事情的严重性,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二)高校诚信教育制度不完善,且疏于落实。首先,高校缺少与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相符合的诚信处罚条例,或虽制定了相关的处罚条例、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等,但仍不完善,没有很好的应用于对象。如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诚信档案,但诚信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高校对诚信档案的记录方式也不统一,这影响了诚信档案的共享与其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大学生对诚信档案应有的重视。其次,高校缺乏有效的诚信教育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是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检验高校诚信教育是否有效、对诚信缺失个体是否执行相关的诚信教育以及惩戒措施等的机制。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诚信监督评价机制,这不利于高校监督与治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三、以诚信教育为基点。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丰富诚信教育内容。一是以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领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认识到诚信是时代的需要、祖国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使大学生自觉以八荣八耻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精神的必要条件。二是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诚信的认同感,体会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借助实时案例等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切实将思政课与大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就在生活,诚信教育就在身边。此外,思政课教师应对大学生身边出现的逃课、作弊、抄袭等诚信缺失的现象加以重点讲解,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纪律上的错误,更是思想上的错误,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改正并规范自身行为。

(二)完善并落实诚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表现的档案,它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工作以及生活的切身利益,它的建立可以使大学生迫于压力,将诚实守信内化为自律意识,并将这种自律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切实将建立工作落到实处。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将诚信档案贯彻执行下去,要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并在建立的过程中保证诚信档案的统一性、真实性以及共享性。即要按照统一标准制定、经专门人员审核、在互联网上共享可查的形式来建立。二是要完善诚信教育监督机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作用建立个人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大学生个体的监督,扩大影响力,为学风建设营造纯净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建立学校诚信监督委员会,监督高校诚信教育制度是否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公开透明、公平等。三是完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成立专门的诚信评价部门,但要注意在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要素、指标等,并将评价结果与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结合起来作榇笱生评选的条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四是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可以根据大学生诚信与否的行为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批评惩罚,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增强诚信的自觉性。

(三)建立网络诚信教育体系。高校应将互联网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建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诚信教育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利用微信建立诚信教育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发放一些与诚信教育相关的内容,如诚信知识、近期举办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小故事、诚信事件、本校的诚信规章制度、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等,使大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诚信的由来、发展以及重要性。二是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师生诚信讨论组,由教师引导大学生对当前发生的诚信事件进行讨论,并对事件做深刻分析思考,使大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讨论组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对学校诚信教育内容、诚信教育体制的看法,这可以使教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对错误思想进行制止,对有益想法进行汇总反馈。其次,这也有利于高校诚信教育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能够融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想法来完善高校诚信教育管理体系。

(四)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大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其思想、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所塑造的校园文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变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需要高校从诚信的角度来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生活在诚信的氛围里,时刻感受到诚信,从而增强大学生诚信做事、诚实做人的自觉性。具体来说就是可以用传统诚信文化、民族诚信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感;可以将广告牌、标语等和诚信内容相结合,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同感;可以通过举办诚信对话、诚信主题晚会、诚信大讲堂等各种诚信活动,建设诚信校园行为文化,激发大学生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规范诚信规章制度,完善校园诚信制度文化,通过制度的他律作用,增强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自律性。

篇9

一、存在的问题:

1、器械知识了解不够。很多药店特别是县以下的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大多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个别的仅有初中文化,他们对医疗器械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是很清楚,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导致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着管理漏洞和一定安全隐患。同时由于认识所限,缺乏必要的医疗器械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医疗器械界定方面不甚了解,必然导致在经营过程当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违规问题。

2、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不少企业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上许可范围只有一、二类,却擅自扩大经营三类;也有一些药品零售企业认为部分二类医疗器械可以不办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即可经营,就想当然地经营全部的二类医疗器械甚至三类医疗器械。

3、购进渠道不规范、入库验收不严格。不少医疗器械经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制订的制度采购,或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制度。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不索取产品相关资质证明,甚至直接从私人手中采购的现象。因为购进渠道不规范,所以有些企业在做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时就不按规定填写,只填写产品部分信息,或者索性就不填写。购进渠道不规范、入库验收不严格,势必给公众用械安全带来隐患。

4、保管、贮存不合理。很多企业认为医疗器械产品在保管、贮存方面没有特殊的规定,所以对医疗器械的养护不太重视,而正是这种漠视,一些医疗器械由于保管、贮存不合理而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比如说一些橡胶制品就因为长期置于高温环境下而造成了老化。

5、不良反应事件未监测。药店在销售医疗器械之后,未意识到收集、整理、上报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是其法定的职责和义务,有些企业对产品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本身也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不太愿意将这类问题公开,生怕由此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干脆不报或瞒报。

二、应对的方法

1、加强培训。一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执法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医疗器械法规、规章,全面掌握熟悉医疗器械法律体系;其次要深入学习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等业务知识,在工作中能帮助、指导企业规范地经营医疗器械。二是加强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培训。作为医疗器械从业人员,首先要学习医疗器械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其法律素养和质量意识;其次,要学习有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知识,了解其责任和意义,为监管部门监测医疗器械质量提供第一手资料;最后,还要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每个企业要制定培训计划,保证所有员工能够得到法律法规、从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按规定考核并记录在案。

2、强化监管。一是改变监管理念。长期以来,对于药店经营医疗器械情况,食药监部门有一种重药品轻器械的监管思想,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用械安全,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把管器械同管药品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药品与医疗器械同监管、共促进。二是加强日常监管。要增强日常监管次数,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既消灭监管死角,又提高监管效率。对那些未按要求办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擅自变更许可证项目、超范围经营医疗器械等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要检查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案。三是加强技术监管。基层食药监部门在医疗器械监管时不应只停留在查看产品的资质、进货渠道、效期等一般方式上,应该进一步涉及医疗器械的专业技术层面,以技术为支撑,加强监管。

篇10

【关键词】利益保护;质量提高;加快建设

一、企业建立会计诚信体系的意义

会计业是诚信行业,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只有会计做到诚信,才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理念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

(一)确保社会各方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会计诚信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一旦会计诚信缺失,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和债权人的投资,有责任按照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单纯是企业的内部事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企业自身以外,还包括政府、投资人、股东、债权人、合作者等等,他们都具有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合法权益,有对其提供客观、准确会计信息的要求。如果企业为了谋取不义之财作假账、编假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失真,就会使会计信息使用失去正确预测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没有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有科学的预测,这将直接导致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加快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法制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各项社会经济活动中都能体现会计的诚信,所以会计已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信用危机,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抓紧抓好诚信建设,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三)促进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高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因此,依法规范会计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转。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信息,依法规范会计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虽然,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和账目虚假,但是,会计诚信的缺失和会计诚信监督的缺乏仍是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建立会计诚信体系,加强对会计诚信评定和监督工作,规范各项管理行为,从而达到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加快构建会计诚信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特殊参与者,肩负着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任务,应当受到一定的职业约束,这就是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其中一项就是“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对机密资料不外传、不外泄,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要大力倡导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通过各种宣传报道和舆论工具,造成强大社会声势,宣传诚信,在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中普遍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思想道德环境。

(二)加强会计制度建设

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同时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为此,会计管理部门和有关监督部门也要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把《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去,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根本,《会计法》为主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的会计法制体系。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有的单位认为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对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必要程序任意简化;有的单位因会计人员少,认为不具备实行钱账分管制度而没有建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有的单位会计机构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甚至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治本之策。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单位和企业内部应该设计、规划、制定一套财会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体制、经营管理手续和程序,即以经济单位为主体,以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客体,明确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个人的职权、工作范围和职责。

加强内部控制还要坚持牵制、责任、协调、成本效益等原则,做到内部责任明确,监督有效,管理有方,运作有序,协调高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内部控制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四)强化财政监督机制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应牵头组织成立一个会计信用评定和管理机构,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用档案,以及单位法人、职业经理人、会计人员的个人执业信用档案,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与考核,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于做假账,违反《会计法》的会计人员,则应吊销上岗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要通过新闻舆论予以披露,让失信企业暴露在阳光下。

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会计中介机构管理。综上所述,加强财政监督,就是增强社会各阶层、各行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意识的机制,就是促进诚信环境的建设,就是支持市场经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

[2]郝冬梅.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

[3]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经济师,2004年09期.

[4]杨有红.诚信勤勉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J].财务与会计,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