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区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景区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景区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乡村住区景观;空间营造;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住区景观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1乡村住区景观概念

乡村住区景观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由乡村住区空间形态、乡村建筑形态以及乡村环境等构成(如图1)。乡村住区景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乡村住区景观是一种外在的表象,即人们对其特征和形象的认识与了解,也就是视觉所感受到的环境物质形态;其次是除了物质形态层面外,乡村住区景观还包括了精神文化层面,也就是乡村居民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图1-华西村鸟瞰图

2.2乡村住区景观构成要素

乡村住区景观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长期以来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物质与非物质两种类型要素,物质要素根据其形成模式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及人工要素,非物质要素主要为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结晶。

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是乡村住区的景观基底,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及动植物等,各要素不仅是乡村住区生态景观的构成要素,而且对乡村住区景观的构成有不同的作用,乡村住区景观的总体特征是通过各个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2)。 图2-地形造就住区景观(自然要素)

人工要素

人工要素是人类为生活及生产而建设的事物,包括乡村住区空间形态、建筑物、道路、公共场所及住区周边的农业生产用地(如图3)。

非物质要素

非物质要素作为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体现乡村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表现为与他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民俗、宗教语言等。 图3-八卦村鸟瞰图(人工要素)

2.发展乡村住区景观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大多数的乡村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如何保持、延续和发展这些特色,使乡村住区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呼吁的。

另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是与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相协调的,客观地看有些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已被现代生活所取代,景观模式己经落伍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同时受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给乡村地区造成了极大地冲击,影响了乡村住区景观面貌,在这样的情况下,急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乡村住区景观的发展之路。

3.辽宁中部地区乡村住区景观现状分析

3.1现状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将农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的方针政策促进了辽宁各地乡村住区景观建设活动,如沈阳地区开展的百村屯环境整治及绿色村庄建设,直至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乡村住区的景观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住区的景观质量及居民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乡村住区整体建设的滞后,导致,问题突出。

3.2成因分析

辽宁中部地区乡村住区,由于整体建设滞后,导致整体住区景观环境仍表现为没落的面貌,景观效果欠佳。景观破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规划或规划滞后,快速城市化对乡村地区的冲击以及乡村地区各项设施的薄弱等,使得乡村住区景观效果欠佳。

4.研究成果示范案例――张家屯村景观规划设计

4.1张家屯村景观建设现状

张家屯村现状景观同辽宁中部其他地区相似,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也进行过相关建设,但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以及村民对住区内景观建设的关注不够,导致住区景观建设无人问津;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管理不善,导致住区内原有的景观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甚至于遭到破坏;科学系统规划的缺失,使景观建设缺乏依据,导致住区内出现局部景观亮点,但又存在与住区整体景观不协调的矛盾;原有乡土景观受城市化影响正在逐渐消失,新的景观元素逐渐出现。

4.2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4.2.1 整体空间景观格局营造

张家屯村景观系统,从空间构成及形态特征可总结为点(节点)、线(轴线)、面(组团)、环(周边)。

点:住区中心建筑及公共活动场地等景观节点,包括住区中商业设施、集会广场、公共绿地、街头绿地、办公建筑等景观区。同时集中设置的办公设施、商业设施、集会广场及绿地也形成了住区的中心,是住区景观的最为核心区域。

线:住区内道路等线形元素形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河流水域景观、防护绿地景

观等。同时中部东西向主要道路在住区内具有视觉走廊及串联景观节点的双重作用,构成

住区内一条主要景观轴线,中部南北向道路次之。

面:村庄内居住组团景观,包括住宅景观、庭院景观、住宅群体景观,是住区整体景观面貌的核心内容和外在表现。

环:周边对住区形成环绕的景观,主要为住区周边农业景观及水体。水体景观是张家屯村重要的景观元素构成,农业景观则突出了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同时也给村庄景观定下基调。

4.2.2 居住空间景观营造

(1)建筑形式结合地方情况,在原有民居形式基础上,进行材料及建筑形式的更新,利用新式墙体材料美化建筑外观,同时在原有民居的特点上进行改进,整体形式遵循东北民居建筑的结构粗壮,外表朴实的特征;其次,在建筑的个体层次上加强尺度和比例的掌握、材料的选择、色彩景观的提升和保温措施的应用,使之与传统乡土建筑在风格上达到统一,同时在功能上更加完善。

(2)住宅布局在对保持传统的独院式住宅布置形式,再以独院式住宅为单位整体形成联排式住宅。独居形式并不适合冬季寒冷的气候,因此联排式的住宅形式可以起到抵御风寒的效果。在采用联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日照间距的要求及建筑的朝向。

在住宅的布局上,应充分结合本村平原地形特点,采取集中式布局形式,同时在各居住片区内预留场地,形成公共空间,在建筑层数的布置上,采取单层与双层以组团为单位错落布置,丰富住区整体景观风貌,使住区的轮廓更加具有特色。

(3)建筑色彩采用加强色彩设计的手法,如屋顶可以红色、蓝色调为主,增加色彩的鲜明度,外立面墙采用浅淡颜色,提升亮度并与屋顶色彩相协调,窗框则可采用蓝色、黄色等鲜亮色调,在改善冬季景观的同时,从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角度,愉悦村民的心情,促进邻里和谐相处,增加对家乡的归属感。

(4)应用生态化节能措施,应对冬季寒冷的气候,同时立足于目前的经济水平,力求做到“高效、经济、可行”,力争以最少的开支达到最满意最舒适的效果。

(5)庭院空间景观在布局方面上结合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提供多种方案,供村民选择。绿化方面,根据本地村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庭院空间设计绿色蔬菜、花卉等绿色植物的种植区,既可满足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又可改善宅前环境状况。

4.2.3 行为活动空间景观

(1)道路景观

保存住区传统肌理关系,线形构成上以平滑曲线为主、直线为辅,体现传统乡村村落蜿蜒曲折的道路景观空间,还可增加住区内景观的层次性;路面铺装根据道路等级推荐采用不同铺装形式;完善照明、排水、景观节点等附属设施; 加强村内道路绿化,主干道结合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带、庭院围墙外绿化和道路绿化形成村内林荫道系统。

(2) 公共活动空间景观

广场的设计上基于其功能出发共包括三个方面,集会功能,场地以硬质铺装为主,休息功能,场地以绿化、休憩设施为主,运动功能,运动设施的设置,基于乡村广场的特点,三种场地布置形式可相互协调,没有确定的界限,同时在设计时考虑老年人及儿童活动对场地的需求。

公共建筑景观集中布置于住区中心。规划公共建筑根据其不同使用性质,首先确定其体量、色彩,建筑形式与规划住宅形式统一,采用硬山坡屋顶式,其它参照上述建筑设计要点。在公共建筑的布局上,结合周边住宅,对广场、绿地等形成围和,减轻冬季对公共空间使用的影响,同时在公共建筑中设置相应活动设施,满足村民室内活动的需求。

公共绿地景观,主要作为广场的对景,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公共绿地设计上以绿化为主,辅以休憩设施,如石凳、座椅等,植物配植以低矮树种、灌木为主,少量种植乔木。

(3)亲水空间景观

张家屯村东部存在因居民进行水产养殖而形成的大面积坑塘水面,在规划中通过对原有水面的略加处理,形成本村特色的景观节点,同时也可借助其开发诸如垂钓、农家乐等帮助增加居民收入的商业设施。

4.2.4 文化空间景观

张家屯村文化空间的构建源于祖先开荒拓土的功绩,通过对张家屯村不同时期资料的收集,在村委会处形成一处文化展示场所,内容主要包括前人创业的艰难,通过传统农具的展列,使当代人,特别是当代年轻人,了解过去农耕的历史及前人建设家园的过程,增强其建设家园的信心和动力。

5.结语

乡村住区不同于城市,对自然环境依赖更强,基于乡村住区景观理念,从住区选址、布局形态入手,结合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对生态敏感区域进行控制,而后构建整体景观格局。通过民居建筑表达,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及传统乡土形式的设计手构建传统的建筑,完善建筑的功能;行为活动空间规划设计,根据乡村地区居民活动方式的变化,对原有传统场所景观进行改进,同时营造新景观场所,满足居民行为活动的需求;文化空间景观,在乡村住区景观规划中渗透到其他场所景观之中,作为其他景观环境的组成部分,反映地区文化,增强地区的可识别性。

参考文献

1.郭瑞坤.城乡新风貌:美国篇[J].空间杂志,1999(117):37-39.

2.江益彰.农村空间研究[OL].[2003-10-18].home.省略.tw/archman106/index.htm.

3.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35.

4.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2-23.

5.李伯华,曾菊新,胡娟.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学,2008[9]: 70-73.

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

7.辽宁省人民政府网.ln.省略/zjln/.

8.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高向鹏.人类聚居环境学对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启示.山西建筑,2007[18]:24.

10.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4.

11.李治亭. 东北通史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

12.俞孔坚 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 国外城市规划 2001(3):27.

13.陈志华.说说乡土建筑研究.北窗杂记[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福宝古镇;玉兰山风景区;耦合关系;古镇旅游

一、项目背景概况

福宝-玉兰山景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主要由福宝古镇和佛宝省级风景名胜区玉兰山分区构成。福宝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一个极具川南民居特色和一个多元地域文化碰撞的山地商贸古镇,也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和历史文化古镇。佛宝风景区位于合江县东南部,是贵州高原大娄山褶北缘向北延伸的尾部,森林面积629平方公里,其中原始森林60万亩,景区面积380平方公里,分为玉兰山、天堂坝、自怀三个主景区。根据泸州市合江县旅游发展的需要和愿望,本次规划将这两个独立的旅游单元合并为一个旅游区进行统一打造,命名为福宝-玉兰山旅游区。

二、已有规划的解读

合江地区和佛宝景区从2000年开始编制了多个规划用以引导旅游发展和景区建设,上轮规划主要有:

《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四川省合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

《合江县福宝镇镇域总体规划(泸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古街保护规划》(清华大学,2006)

《四川佛宝金三角旅游区古镇分区规划》(泸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2003)

以上已有规划对合江福宝旅游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对合江的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梳理,确定了生态旅游资源和古镇文化资源为合江地区的重点旅游资源,并由此确定了佛宝省级风景区、福宝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福宝国家森林公园。

2.现有旅游规划主要发展景区的观光旅游,没有建立旅游发展的多元化思路;古镇仅有保护规划,但如何利用古镇文化发展旅游认识不够。

在对上轮规划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创新、整合的基础上,本次规划为新形势下佛宝景区的旅游发展制定实际合理的发展目标,确定近期开发的福宝――玉兰山旅游区的发展布局和旅游项目。

三、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文化资源

1.居住文化

岩居――福宝原始森林中的“岩居部落”,是一个以岩为家、繁衍生息了近4个世纪的神奇部落,为国内迄今为止在原始森林中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岩居聚集地,成为中国山地民居建筑的精华和人类最古老生存方式的“活化石”。

2.宗教文化

福宝古镇富有历史和盛名的三宫八庙,布局合理,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设有戏楼、厢楼、天井、板壁、框架穿,雕梁画栋等,体现了合江的宗教文化。

3.商贸文化

西汉时这里的夜郎古道是蜀郡南部和夜郎部落交流的重要道口。唐宋时为盐马古道,四川自贡的食盐都是经此运往贵州北部。合江是商贸活动的必经之地。福宝古镇内的福泰钱庄、德泰号盐铺、恒昌当铺、九如号客栈等商贸建筑,均是商贸文化最好的体现。

(二)生态资源

佛宝风景区是“地球同纬度低海拔罕见的树种保存完好、物种十分丰富的常绿阔叶林带”,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这里独特的丹霞地貌造型丰富多彩,是森林覆盖最好的丹霞地貌区之一。

四、整体规划构想

从以上旅游资源分析评分表可以看出福宝古镇-玉兰山景区有着深厚而丰富的自然文化生态资源,因而如何依托特色资源,走出困境是本次规划重要课题。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区域范围为福宝古镇、玉兰山景区、元兴岩居、骑龙庄四个主要区域以及它们周边的相关区域,总占地170.85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定位

依托旅游区内岩居景观遗产、古镇多元文化和森林生态资源,将福宝-玉兰山旅游区打造成以岩居特色体验为核心,古镇文化休闲和森林生态度假为两大支点,集多元地域文化寻访、多元聚居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人文综合旅游区,建设成为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区,具备国际旅游品牌价值。

五、分区规划构想

(一)福宝古镇旅游区

位于景区西北处,包括福宝古镇休闲区、综合服务区、高村崖墓区、白色溪度假区、福宝新镇区。它是整个景区的门户和综合服务基地,也是以古镇文化休闲、田园乡村度假为主导的核心旅游功能区。该区域囊括了镇居、溪居、田园居、茶园居等的不同旅游度假体验,是表达旅游区人居体验主题的重要功能片区。

(二)元兴岩居体验区

位于景区东北角,依托岩居遗迹等天然条件,造成以岩居观光、岩居主题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核心旅游体验区。岩居的体验分为两种:一是遗迹观光,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参观活动;二是主题度假,完全创造出一种神奇的岩居别墅的度假体验。

(三)玉兰山森林度假区

包括琴蛙湖、烟雨岩、佛经岩景区以及东面十里沟谷、西面姚沟地区,是玉兰山生态观光、养生度假的核心旅游功能区。在烟雨岩和佛经岩现有的两大景点基础上,扩容琴蛙湖,围绕其建设成一个生态养生为主题、以声养心为特色的低碳休闲度假区。

(四)骑龙康体度假区

位于骑龙庄大漕河支流两岸开阔地带,山水环境良好。利用田园、荒地和山坳等进行相关运动场地的建设,并配套有会议、温泉疗养、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项目,形成包括一系列高档康体俱乐部会所在内的设施完善的运动养生度假功能区,体现了规划中现代旅游理念的运用。

(五)山岳游览区

位于景区的区域,山地起伏、森林植被茂盛。设置该山岳游览区一是为玉兰山森林度假区提供生态缓冲,二是提供辅助的游览游线,三是提供度假旅游开发的后备用地。

(六)后备发展区

位于景区周边,延展到岩居和骑龙庄。是远期福宝城镇发展旅游度假的后备发展用地。花树地区打造休闲茶园,供游客沿途休憩游览;枣子湾建设乡村俱乐部,分流元兴岩居的住宿游客。

(七)发展控制区

位于景区北部丘陵低山地带,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乡村居民生活用地。该区的发展仍似乡村景观、农业用地为主导。禁止城镇化建设,保持低密度建设,控制人口,保留其乡村风貌。

(八)生态保育区

位于旅游区除去上述七个功能区外的地区,多为人迹罕至,森林植被完好的地区。该区以生态保育为主,允许少量农业开发和低密度建设,在不影响该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允许少量的建设和生产活动,如林场设施、经济林。

六、结语

“森林蕴古镇,峭壁生岩居;千年福宝,游居天堂!”

这句话突出了福宝-玉兰山景区中古镇与风景区相生相融的耦合关系,也诠释了本项目的旅游规划理念。前两句形象地概括了福宝-玉兰山旅游区独特的资源,后两句体现了千年福宝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该景区“居”的旅游特色。

参考文献:

[1]阮仪三,严国泰.历史名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城市规划,2003,(4).

篇3

近年核心参与的旅游项目有大连、宜宾、长治、滨州、乌海等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北京市海淀区、内蒙古喀喇沁旗、湘西永顺县等区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四川贡嘎雪山、江西大觉山、河南九里湖、四川瓦屋山、眉山黑龙滩、黑龙江香炉山等景区的总规、策划、详规的编制。

“渔樵耕读”是指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平民化生存方式,它们所营造的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令人神往。现代人非常向往与追求一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非常喜欢“渔樵耕读”这种古朴、自然、悠闲的生活方式。

1、开发转型:由“奇石”转化为“画布”

目前蜀南竹海中心景区的主要卖点是“竹海”,突出了整个竹林生态景观的规模性和树种的多样性。景区内仅有若干个经过初级开发的景点(竹文化博物馆、翡翠长廊、八宝寨、忘忧谷等等),没有进行深层次、主题性的开发和概念上的包装,景点主题凌乱、缺少文化内涵,景点间缺少文化脉络的传承和联系,景点与乡镇(万岭镇、万里镇)之间,没有很好的互动和联系,景区内的景点、乡镇、酒店都处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状态,没有形成很好的环路和旅游网络。

尽管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是一流的,但是将其打造成为四川省新五大旅游区的核心景区或者王牌景区,尚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强调保护蜀南竹海的生态资源的基础上,项目组从“功能分区、文化融入、产品提升、项目策划、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高起点、大手笔、多领域的开发思路,实现蜀南竹海景区由以“奇石”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向以“画布”为背景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转型。

2、人文回归:渔樵耕读的东方休闲意境

在西方文化澎湃汹涌的今日,在人文回归等备受青睐的时代背景下,对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由竹海风光所激发的一般性情感愉悦,更重要更本质的是主体心灵应该超越这一般性的情感愉悦,进而感悟自然之道、之理的最高层次。

风景旅游的意境是熔铸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文化内涵表现之中而又经过高度的意匠加工,同时给游客以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使游客在游览体验之后能够感到景外景、景外意、景外情、景外味,才算有意境。因此,蜀南竹海风景区中所具有的那种秀美、景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竹海风景观光的终点,又是竹海景区文化内涵再创造的起点,是竹海风景区与游客之间沟通、互动、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蜀南竹海风景区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竹海本身,也包括竹海以外的无限性,即“景外有景”,它表现出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传统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天人合一。因此,蜀南竹海风景区应该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要求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

鉴于此,依托于竹海、湖泊、飞瀑、农田、古居、乡村等多元自然、人文元素,依托于以“竹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底蕴,项目组提出了蜀南竹海风景区以“渔樵耕读:渔樵诗情耕读画意”为主题的创意思路。

“渔樵耕读”是当代社会对于传统生活画卷的一种向往,一种返古归真的人文回归,它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作为游人寄兴抒情的依托,体现出一种世外田园、平淡自然的艺术境界和哲理境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东方意境必将吸引海外游客的到来。

3、“渔樵耕读”四大主题和项目创意

蜀南海竹海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形式可以用“渔樵耕读”作为表现主题:其中,“渔”表现的是一种渔家生活的悠闲意境,主要由“渔翁垂钓、水上人家、水上竹排、打渔捕鱼”等滨水休闲项目组成;“樵”表现的是当地农民开展种新竹、挖竹笋、伐老竹、竹加工等各种与竹相关的生产、生活情景,并转化为各种项目供游客参与和体验,亲身感受“樵”的生活意境;“耕”表现的是蜀南乡村的一种生活意境和场景,情景设计“牧童吹笛、农田民居、竹寨、竹楼、竹餐饮”等乡村旅游休闲项目;“读”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的生活意境和状态,可以通过“书画苑、竹林精舍、竹林诗社”等项目,这四个主题将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状态与蜀南竹海的竹文化融绘与一体,表达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休闲意境。

渔:考虑到蜀南竹海景区中的海中海湖水清澈明净,可以考虑在水面时放养一些白鹅、鸭子、鸳鸯等出没,两岸郁郁葱葱,竹林绵延不绝,岸边设置有“苎翁垂钓”、“村姑捣衣”、“水上人家”、打鱼渔船、水上竹排,使之成为一幅天然水墨风情画,宛如人在画中游,置身于秀美山水之间,使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樵:将竹海景区内的开展各种与竹相关的生产活动包装起来,使其成为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融为一体的活动项目,例如:“种新竹、挖竹笋、伐老竹、竹加工”等各种生产活动,游客既可以欣赏,也可以亲身参与,还可以听到竹林里传出的美妙山歌,给游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

耕:规划整治竹海景区的北部农田,体现以“土地、民居、堰塘、果园、花圃、农田”为农家休闲空间的区域整合思路和项目空间布局形态,开展农田耕作、农活体验、农家休闲、瓜果采摘、山野牧歌等旅游产品。实现交通多样化体验,如:马车、骑马、步行、轿子等古朴的交通方式。在竹海景区游览观光的游客可以看到一个个由川南民居构成的乡村,牧童横笛骑老牛的情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一片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农田,给游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其感觉自然“与众不同”。

篇4

为了配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使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与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相符合,在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由于旅游业本身属于服务行业,需要的资源较少,因此低碳旅游模式成为了旅游业未来发展中的重点。笔者以某地区低碳旅游发展的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某地区过去采取的是传统的旅游模式,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一味的重视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造成了许多重要旅游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在旅游景区周边建设了大量的旅店和餐馆,修建了过多的旅游设施,破坏了该地旅游景区的生态平衡。因此该地区应当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转变传统的旅游模式,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使用节能环保能源和生态能源,在景区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旅游景区中的碳排放量。低碳旅游通过运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倡导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实现了旅游与环保的有机结合,在大力推广低碳旅游过程中,应当将低碳旅游中的设施建设、旅游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进行适当的调整,构建出低碳旅游吸引物,激发旅行者进行低碳旅游的兴趣,完善低碳节能的旅游服务,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降低旅游经营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获得最大的低碳旅游经济效益。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据荷兰环境评估机构和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碳排量以每年3%到4%的速度增长,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一速度明显放缓,2014年中国的碳排放量仅增加了0.9%,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降低全球碳排放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减少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旅游、社会、环境的多重效益,促使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低碳旅游理念,能够加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降低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依托于旅游的饭店、旅游的景区、旅游的商贸公司等相关资源的发展,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系统化的低碳发展体系,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设计

(一)低碳旅游景区建设原则

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而增长最快的是占比25%的汽车尾气排放,建筑排放占比27%,据相关数据显示,旅游业中飞机成为了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来源,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3%,而其他的旅游交通工具以及住宿等相关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到3%,若旅游者选择住普通宾馆通常一天大概会使用100到300升的水,而住星级宾馆通过一天大概会使用500到2000升的水,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降低我国碳排放量,在不同区域开发旅游资源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低碳旅游的发展符合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条件,在建设低碳旅游景区时需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坚持动态性的发展原则,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建设低碳旅游景区中的问题,协调低碳旅游景区中的各项资源,统筹资源、环境、人才等要素,保证低碳旅游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特点

建设低碳旅游需要明确旅游的具体形式和目的,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旅游发展模式,提倡旅游者自身能够深刻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意义,结合相关低碳旅游的理念设计出特色的旅游产品,改变传统粗放型的旅游发展方式,将低碳旅游的概念与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低碳旅游景区建设之中,在衣、食、住、行、购、娱等方面全面践行节能减排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低碳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住宿业和旅游交通在2005年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84公吨和1192公吨,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旅游业应当有5%的责任,2035年之前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大致会以每年2.5%速度增长,预计2035年住宿业和旅游交通业的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728公吨和2436公吨。因此在大力发展低碳旅游时,需要促使旅行者能够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和环境观,增强旅行者个人的理念和意识,倡导旅行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建设中来。

(三)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设计

根据相关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标准,进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旅游业中交通会产生最多的碳排放量,因此加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设计中可以利用清洁型等能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建设生态停车场,积极呼吁旅行者使用电动汽车、自行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建设出更多的低碳旅游景区线路,加强对低碳旅游交通的建设。第二,旅游住宿的碳排放量仅低于交通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所以在进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对宾馆、饭店等建设,发展低碳建筑设施,实施低碳的建设工程,降低旅游住宿建设中的碳排放量。第三,应当在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设计中增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各种级别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构建出绿色乡村、生态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大力开发文化山水游、休闲度假游、健身养生游等低碳旅游景观。第四,可以在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设计中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比如使用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新型门票、支配出售寝具和洁具的商店、进行垃圾分类等。第五,在低碳旅游景区建设规划设计中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减少旅行者的旅行足迹,倡导低碳文明的旅行方式,比如为旅行者提供多种低碳旅游线路等。

四、结语

篇5

__乡始终把乡村休闲旅游作为发展的核心产业,将其视为强乡富民的战略性产业来抓。一是1月份__乡在全县首次以乡村旅游发展大会为主题召开了全乡旅游发展大会,明确了__乡北斗崖、万亩杜鹃、乡土式亲情服务三张旅游金名片,坚定了旅游发展方向的重要目标定位。二是挖掘各村特色,对全乡各村进行重新定位,确定了美丽乡村石坪、古朴村落淡竹、清凉山居__新村、石姆胜境箍桶丘、竹海茶灯湖连、万亩杜鹃茶树坪一村一品的特色定位。三是委托东方建筑设计院制定了箍桶丘村旅游景区发展总体规划,主要是挖掘、整合箍桶丘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开发以“养气”为主题的生态养生、高山避暑、梯田观赏、艺术写生、农家休闲、森林度假等产品,围绕主题文化进行重点项目策划,对景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进行统一规划,扩大箍桶丘景区旅游开发综合效益,打造箍桶丘景区“养气”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四是4月份__新村、箍桶丘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成功验收,__乡也成功定位为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

__乡村休闲旅游定位明确,打造中老年人休闲避暑养生基地。乡党委、政府找准市场,主打上海、江苏、杭州、温州等城市的中老年人市场。在宣传营销上注重宣传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__乡村休闲旅游。一是进来的宣传营销方式。为进一步打开温州市场,巩固稳定杭州、上海市场,今年由旅行社组织了两批老年旅游联合体到__进行休闲体验,并以实际的经验和感受帮助宣传带动。上半年来自衢州、江西、桐庐、青田、景宁、缙云等外省、市、县及县内的40余批次上千人的学习考察团,进一步提高了__的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二是出去的宣传营销方式。为进一步拓宽__乡农家乐的客源市场,__乡积极与市场对接,2015年成功引进含晖和精诚国旅两家新旅行社,目前全乡已有六家旅行社与__达成合作。组织人员赴丽水、义务、上海进行旅游宣传推介,发放宣传单位2000余份。三是成功举办以“健康养生 徒步赏花”为主题的杜鹃节。精心策划,统筹安排,改变原有的换乘方式,顺利完成杜鹃节期间的活动安排。截止到杜鹃节结束期间共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1620万元。

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经营管理,做大做强__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优势,提升农家乐综合服务水平。一是__乡以农家乐淡旺季经营策略、农家菜调味技巧、职业道德及突发事件处理及农家乐客房服务为课题举办了两期全乡农家乐经营户培训会,为__乡农家乐转型升级,进行了全面的思想洗涤和观念的提升。二是在箍桶丘村举办了农家乐经营户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会,提高农家乐经营户在突发事故中挽救生命的能力,切实保障游客和自身的生命安全。三是新增农家乐经营户17户,并要求证件齐全上墙后才能经营。调整了__新村的农家乐协会管理机构,成立__新村为总协会,塘下、__小区两个农家乐协会分会。

篇6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 ; 景观生态; 金盘山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69-02

生态旅游最初是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在欠发达国家被迫开始的,现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经济的新增长点。生态旅游的兴起引发了研究热潮,从众多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中可总结出生态旅游的三重含义。一是哲学理念的,即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观;二是科学层面的,指科学技术的研究,着重环境容量和旅游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三是商业意义的,指一种旅游产品。在旅游规划规程中,生态旅游既被看作产品,也被看作是理念和科技的支持。因此,生态旅游可看作是线路的组合。其中,金盘山生态旅游区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为旅游对象,吸引旅游者前去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1.金盘山景区概况

金盘山态休闲旅游区地处福建省上杭县庐丰畲族乡的章金村内,章金村属于革命老区基点村、省级生态村。位于上杭县城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6°30′-116°45,北纬24°59′-25°01′。东西宽2380米,南北长3300米,面积4约650公顷,其中山林面积 606 公顷,农田面积 43公顷。村有118户519人。距离上杭县城区1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00-1900毫米,平均气温19摄氏度,无霜期300多天,境内多为低山、丘陵地,土壤含无机磷丰富。它位于上杭县南北旅游走廊的主轴线上,是红色古田-才溪-临江楼旅游~摩陀寨~李氏大宗祠旅游区风景区黄金旅游线中的重要节点。

2.景观生态学分析

对于具体的旅游地而言,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旅游活动载体,同时作为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基因库,在线路规划中,引入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生态因素,可以使两方面的功能更好实现[1]。本文从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景观功能分区等方面出发,结合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来探讨金盘山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

2.1 金盘山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是指不同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的空间关系,即指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及空间配置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分成3种基本结构或要素: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简称斑块――廊道――基质模式[2]。

(1) 基质背景和景观斑块。金盘山的基质背景可描述为:原生态的亚热带自然风景、生态家园。构成这一基质背景的景观斑块包括:

一是植物景观斑块。以天然阔叶林居多,主要常绿阔叶树有米楮、苦楮、甜楮、丝栗栲、细柄阿丁枫、杨梅、木荷等树种,常绿针叶树有马尾松、杉木等。林相比较整齐,群落垂直层次较分明,加之丰富的降水,温暖的气候,较大的相对湿度,使景区内的阔叶林外貌带有热带雨林的一些特征。

二是动物景观斑块。未被完全开发的金盘山生态环境为飞禽走兽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乐园,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保护意义。

三是气象景观斑块。地处金盘山风景区,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地处高处,可观日出、云海、佛光,赏如梦如幻的自然美景。

四是社会人文景观斑块。金盘山开发出的农业观光园、农家乐、休闲健身场地、寺庙禅寺,是社会生活、人文底蕴的结合。

(2) 廊道。金盘山廊道从空间上分为3类:一是区间廊,即外部旅游者进入金盘山景区的各种交通线路;二是区内廊,即景区内连接景观斑块的内部通路:三是“斑”内廊,指景观斑块内部的旅游线路,如寺院内的游览路。从形式上分为两类:一是人工廊道,如公路、桥、蹬道、游山石径等;二是自然廊道,如河流、植物景观斑块的自然分水岭等。

2.2 金盘山景区景观功能分区

一定范围的区域环境即是一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在该景观中存在廊道、斑块和本底基质三要素。景观要素本身在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外观上的不同或变化而导致区域的景观结构的不同与变化。景观结构的差异性就导致景观功能的差异性,如使物种、能量、养分和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与相互影响导致生物种群的变化。因此,在景观规划时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景观格局进行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设计和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景观资源现状,结合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要求,把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分为“一个中心,三园五区”:“一个中心”即服务中心;“三园”即果园、竹园、茶园;“五区”即休闲农业观光区、寺庙区、森林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1996年L.B.W.Nieuwkamp提出的生态旅游地分为四大区域:野生保护区、野生游憩区、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3]。这些分区模式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据此,金盘山的森林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属于野生游憩区;寺庙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属于密集游憩区;果园、竹园、茶园(三园)、休闲农业观光区属于自然环境区。

3.生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3.1 符合生态旅游主要特点的原则

生态旅游是以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作为旅游资源,并强调保护旅游资源。其主要特点是:自然性、保护性和参与性[3]。

3.2 体现综合效益的原则

这一原则既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也是景观生态学在旅游地规划中实际应用的体现。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效益,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即要符合旅游者的需求,体现市场经济需求。

4. 金盘山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

根据金盘山景观格局和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以及生态旅游规划原则,将各景区规划定位如下:

4.1 “一个中心”:服务中心

主要用于为游客提供服务和景区的日常管理,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窗口,拟在入村水口设置迎客门1座、接待室和服务区600、广场2000。接待室内布置与生态休闲信息相关的石景、图片、文字等,宣传生态旅游文化。

4.2 “三园”:果园、竹园、茶园

充分利用现有竹园、果园、茶园,通过集约经营管理措施,修建观光、生产体验园,开展三园观光、生产体验活动。吸引游客。

4.3 “五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寺庙区、森林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

・休闲农业光观区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利用现有的农田和荒坡地发展种植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绿色环保农副产品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使用古老农具用牛犁田、爬田、插秧等体验农事生产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寺庙区

选择在金盘山处建1座朝圣庙,金盘山自然植被保护完好,景观资源丰富;地势开阔平坦,进行场地平整绿化、平地修建其他辅助设施,维修改造原有小路连接森林沐浴和珍稀植物鉴赏区,在山顶处的雷壁寨建观光塔1座,塔的建防护栏。早上可观看日出,晚上可以欣赏到上杭城灯火,可极目眺望,使人心旷神怡。

・森林浴区和珍稀植物鉴赏区

燕子角山场到长坑里山场,群山绵延,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形成极好的山地小气候,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蕴藏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中有大片的原始阔叶树林、有瀑布等,在山间荒田和游览公路旁,设计种植珍稀阔叶树种,树种选择红豆杉、银杏、花榈木、竹柏等等。开展体验森林浴,丛林探幽活动和珍稀植物鉴赏活动,开展登高揽胜等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瑟皮沙山场的瀑布景点为依托,修建木栈道及凉亭等配套设施。对道路两侧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修整,于林中布设游步道、石凳、休息亭等,并在林下套种一些芳香植物、市民通过呼吸芳香物质的精气,刺激大脑植物神经,增强内分泌,改善身体状况,达到康体目的。通过珍稀植物的鉴赏,人们从中得到科普教育,增强了保护植物保护大自然的的意识。

・休闲娱乐区

拟将现有村部分民居改造成农业生态休娱乐闲区,布设农家乐20家。适当增加休闲娱乐厅、餐饮美食、时尚休闲等建筑。为游客提供与体验民俗活动,诸如打糍粑、做米板、炸枣,舞龙灯、舞香灯、对唱客家山歌等娱乐。在民居周边植物种类相对单一、同时又属视觉焦点的地段,进行适当人工栽植的绿化树如:香樟、南方红豆杉、银杏、竹柏、天竺桂、枫香等。同时配种些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铁树、金心女贞等观叶植物,营造景观林,达到春季山花烂漫和秋时红叶漫山的效果。

・运动健身区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老虎岩(溶洞),离老虎岩200M的彩圆背山场,海拔350M,自然植被保护完好,建塔一座,平地修建防护栏,区内设置健身场地和器具1套。同时用福建山樱花,山杜英,红枫,海桐球、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金心女贞球等树种绿化。,在彩圆背山涧汇合出口处筑坝新修建人工湖1个,沿湖修筑环库路,沿路种植绿化树。如:垂柳、大青、天竺桂、桂花、大皇椰等,适当地段修筑垂钓台,供人们钓鱼修身养性。山顶雷壁寨与老虎岽大山遥遥相对,其海拔高海拔高度777.7米(老虎岽海拔582.1米),地形开阔平坦,修一登高望远塔,不仅可观赏金盘山整个景区,而且还可以眺望上杭县城及客家汀江母亲河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4.4、绿化美化规划

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内的植物资源丰富,以天然阔叶林居多,林相比较整齐,群落垂直层次较分明,加之丰富的降水,温暖的气候,较大的相对湿度,使景区内的阔叶林外貌带有热带雨林的一些特征。如种类众多的粗大木质藤本,滴水叶尖,林冠较紧密,中型叶植物较多等,构成具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4.4.(1 )规划原则与措施

4.4.(1 )-1 森林植被是森林景观的重要基础,必须加以保护,植物景观布局以保护和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

4.4.(1 )-2 在功能区、景点美化上,坚持因景制宜、适地适树和植被类型多样化的原则,通过补植,适当疏伐等措施,增加花果、色叶、芳香类植物,进行美化和香化,使森林景观丰富多彩。

4.4.(1 )-3 通过林种改造,林木定向培育,分期分批绿化美化,提高森林整体结构景观效果,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提高生态休闲旅游区景观质量。

4.4.(1 )-4 本着以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布局为重点,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合理的配置植物。以求各类建筑在风格、体量、造型、色彩等与自然植被环境彼此融治、相互协调。

4.4.(1 )-5 总体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景区的地方特色,同时又适当引进名贵、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培育发展稀有名贵品种,实行乔、灌、藤、草相结合搭配,形成地被植物、灌丛、攀援、亚乔木、高大乔木的复层森林群落景观,力求丰富棋盘石生态休闲旅游区的空间美感。

4.4.(2 )功能区、景点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配置应根据功能区的特点,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形成各自的特色。

4.4.(2 )-1 面上绿化美化

根据以保护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首先保护好现有森林、草丛,金盘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内所有绿化都应乔、灌、花、草相结合,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植物群落相结合,森林按风景林经营,严格控制采伐。通过对林种的改造,在宏观上形成一定气势,以构成广袤无垠、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效果。根据景点开发和景观建设要求,可种植一些树形优美的风景树种,点缀一些观花、观叶的灌木和花卉,如山乌桕、山合欢、紫薇等,使生态休闲旅游区景观更增艳色,更具魅力。达到春时绚烂,夏日浓荫,秋季馥郁,冬令苍青的效果。

4.4.(2 )-2 线上绿化美化

线上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道路沿线绿化,以绿为主、绿美结合、绿中造景,植物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没有土壤。重点旅游线路应充分利用现有森林风景资源,采取规则式和片段式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护路林和遮荫林,以阔叶树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道路两侧或一侧有景可赏的地段,间隔5-6M种植一株香樟、山杜英、天竺桂等绿化树种,绿化树种间可栽植杜鹃、栀子花、福建山樱花、紫薇、红叶石楠球等灌木。剩余的空地可种植狗牙根草、蜘蛛兰、沿阶草等草本植物。在道路的转折处,配置高低错落的花境,以简胜繁,朴素简练为基础,不仅要有雄健挺拔、浓郁如盖;还要有朴素蕴藉,雅淡而看的效果,使之具有通透与庇荫兼具,显露与幽奥并存,处处入画,别具一番情趣。

4.4.(2 )-3 点上绿化美化

点上的植物配置以乔、灌、花、草植物群落,立体构成,遮角挡盖,以散植和孤植组成植物景观,花境、台前、游道边配以草花依高矮序列,季相、色相予以调整,使游人居住和闲游间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5、小结

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对金盘山景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生态自然性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游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生态旅游的特色。根据当地的气候、人文、环境等特点,形成了规划思路,对该生态旅游区的近长期规划建设有个指导性的意见,本文为决策们提供了规划设计的依据,有些细节问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祁黄雄、林伟立:“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人文地理》,第22~26页,1999年第1期.

[2] 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第42页,科学出版社, 2001年.

[3] Nieuwkamp. L. B. W,Zone Medalling in Ecotourism [A],《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1996年.

[4] 《龙岩市志・上杭县志》 2012年编著.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5]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第2版,杨赉丽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6] 《园林工程》孟兆祯、毛培琳、黄庆喜、梁伊任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7] 《观光农业概论》潘贤丽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8] 《上杭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2012年编著.上杭县林业局.

篇7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同时也是民生经济,我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了旅游扶贫工作,在农民增收、带动就业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__拥有丰富的农特资源,是全国著名的“板栗之乡”、“茯苓之乡”、“蚕桑之乡”、“甜柿之乡”和“野生兰花之乡”。但长期以来,农民丰产总难以带来“丰收”,主要原因是产品附加值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达,初级农副产品被研发为特色旅游商品,附加值增加,一大批旅游商品深受游客欢迎。以板栗为例,__板栗市场价为3.5-5元/斤,通过游客采摘的板栗出售价一般为10-15元/斤,如果做成板栗罐头、板栗仁等旅游商品,市场价一般为几十元一斤。有市场、有销路,作为提供初级农产品的栗农也得到了相应增收。

二是缓解了就业压力。在__农村主要收入来源一般为外出打工,__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少、收入低,旅游产业具有“离土不离乡”、就业方便的优势。目前我县有12个乡镇和326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3万人,间接就业农民45300人。九资河圣人堂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80%。以开办农家乐为例,一个普通农家乐能够解决5人就业,规模稍大的还需要增加厨师、服务员等,能够提供8-10人就业。

三是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饮食业的发展,直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增长增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缓解。同时有助于村容村貌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添加助力。在乡镇,分别建设了1—3个示范社区,按照一个社区就是一个旅游景点和接待点的标准进行建设,出台“三年禁伐、五个禁止”等禁令,开展环境保护,建设宜居湾落、宜居村庄。

(一)明确旅游扶贫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三个10亿”扶贫攻坚目标,旅游扶贫工作重点达到发展乡村旅游增收10亿元。其中农家乐发展到2000家,特许专营店1000家,特许网店1000家,娱乐场所1000家,每年年收入平均20万元,增收10亿元。

(二)明晰旅游扶贫思路

一是打造旅游扶贫典范。围绕旅游扶贫目标,我县在__川百里生态画廊、__胜百里文化长廊、318百里休闲长廊三条画廊科学布局、认真布点,选取景观质量最高、开发价值最大的乡村旅游点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对区位合理性、产品差异性、游乐参与性、空间开放性和效益辐射性的综合分析,我县目前确定了__试验区、__、__、__、__等五个乡村旅游点作为旅游扶贫示范点。

二是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扶贫模式,结合各地不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新扶贫载体,争取旅游扶贫效果最大化。通过旅游扶贫实践,目前我县主要应用“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庄+游购“等模式。”生态+文化“模式,是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把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做好多元经营文章,促进乡村旅游拓展内涵、彰显特色、提升品质,以__为主要代表。“景区+农家”模式,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建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形成景区与农家互促共荣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以圣人堂为主要代表。)“农庄+游购”模式,是以城乡互动为抓手,着力整合城乡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休闲大农庄,在休闲观光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购物平台,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打造集休闲、观光、购物等于一体的游购式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效益,以三里畈瑞源生态农庄为代表。

三是高点编制扶贫规划。按照生态至上、优势互补、合理布局、科学开发的原则,__聘请高级别策划专家进行高端策划,高级别规划设计院团和知名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规划设计。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了__连片特困地区__县产业扶贫规划、__片区__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旅游县城、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规划编制,修订了6个景区专项规划,制定了“农家乐”发展专项规划。

四是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开展精准旅游扶贫,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的新样板,以产业发展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__集团综合开发薄刀峰、__温泉项目,____客商__投资天堂寨索道和__宾馆项目,__客商投资__亲水旅游开发项目,__长源集团、__藏龙集团投资旅游星级宾馆,本县回乡创业人员投资瑞源有机休闲农业开发、__生态农庄等项目。

(三)强化旅游扶贫举措

一是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统筹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借助__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建设核心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按照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步骤,借助天堂寨、薄刀峰等核心景区优势,带动了“一廊两区”乡村旅游观光景点。同时,全面推进宜居村庄和生态文明塆落建设,充分发挥__特色农业优势,建成了一批板栗公园、甜柿采摘园、农业体验园、红叶观光区。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建设需求,整合资源,加大对重点景区和重点乡村的开发建设力度。交通方面,县外交通先后建成了武英高速、麻阳高速、与安徽白马寨连接

公路,随麻安铁路正在加紧建设,正在谋划环绕__核心景区的快速通道。县内交通条件也全面改造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大旅游的需求。接待设施方面,全县发展4星级宾馆4家、两家五星级宾馆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发展农家乐近600家,休闲娱乐场所40家,旅行社16家,能提供接待床位10000个,大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三个。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门楼、停车场、、栈道、循环游步道、旅游厕所、交通指示牌、防护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改造升级。 三是争取上级项目支持。20__年,我县积极申报了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项目,争取到了全国旅游富民重点村项目9个,__镇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等村庄入选。2015年,__村被纳入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结合上级政策支持,我县有针对性对上述几个村庄编制村庄旅游发展规划和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农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去年以来,组织农家乐业主、饭店服务员开展专项培训三批,参训人数600人次。每年开展十大美食评比活动和宾馆、饭店、农家乐吊锅技能大赛,提高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参与旅游的积极性。

五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丰实旅游载体,在__试验区、罗九沿线栽种可观赏性农作物,将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变为旅游商品,引导粗放型农业种植向能够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的农庄转变。

六是开展精准宣传营销。发挥精品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当前__旅游扶贫工作还是主要依靠现有相对成熟的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如__镇、__村主要依托天堂寨、薄刀峰景区,__鼓楼冲主要依托进士河漂流景区,燕窝湾等村主要依托__生态农庄。结合这一特点,我县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强调精品景区周边村庄的配套功能地位,在宣传营销时重点推介,逐渐提高辐射村庄的影响力,待辐射范围内的村庄具备一定影响力后,辐射范围变广,可以带动更多的村庄脱贫致富。以__村和__村为例,__村旅游扶贫发展较快得益于天堂寨景区开发和自身红叶旅游资源,目前__红叶旅游区已创建为3A级景区,通过辐射带动,同样拥有红叶观光资源的__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__旅游扶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很多拥有珍贵资源的村庄,因为基础配套不到位,迟迟难以得到快速发展。如__镇__村以甜柿著称,但因为交通问题,游客难以进入,空有好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应,如果建设完善,就可以迅速实现产品能下山、游客能上山的良性循环。__镇樱桃园,每年举办樱桃节,已经取得一定影响力,但因为交通状况不好,难以形成扩大效应,限制游客大规模进入。__川百里生态画廊已经成为了一条观光画廊,但画廊沿线旅游厕所、旅游观景点建设还比较滞后。二是扶贫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旅游业在产业扶贫中应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相关项目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扶持政策缺乏足够有力的支撑,近两年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出台后,有针对性的、可落实的政策较少,项目配套跟进不及时。横向比较来看,旅游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如在农家乐、导游培训方面,没有专门培训资金项目,而人社部门拥有较多的培训项目,在使用上难以调剂。三是旅游扶贫投入严重不足。__县级财政极为困难,在确保市政建设、民生工程的前提下,投入旅游建设的资金极其有限,加之旅游扶贫项目偏少,导致一些旅游建设项目难以进“笼子”,有的进了“笼子”但扶持却很少。如当前,__旅游正处于历史上最佳发展机遇期,特别是__试验区和__连片扶贫开发带来的强劲机遇,__旅游扶贫既有优势、又有前景。在此,特向省委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和请求:

篇8

l围绕一个中心

2009年,*风景区管委会(管理局)全年工作以风景区旅游工作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工作中以观光型景区向休闲度假型景区转型为抓手,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适应大众旅游由一般观光到度假观光的需求,以规划建设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为主旨,重点建设和完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以打造长三解核心区首席文化休闲胜地为目标,不断突出文化休闲内涵,不断增强品牌建设。

l明确两个定位

(一)核心景区打造“中国一流乡村旅游度假村”。*风景区有别于以纯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其它景区,呈现出集湖山胜景、人文内涵、村居人家于一体的鲜明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形成了村庄、村居、村民与*旅游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核心景区旅游的发展,要充分挖掘江南水乡乡村文化的各种旅游元素和*特有的人文内涵,进一步整合水车、耕牛等农事元素,进一步结合村、景交互的独特特点,进一步包装展示馆、展览厅等旅游产品,将核心景区打造为“中国一流乡村旅游度假村”。

目前,核心景区结合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中国一流乡村旅游度假村”概念性规划已经委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学院抓紧编制,完成后将尽快提请省旅游局对之开展评审,力争列为省级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取得政策与资金上的更大扶持。

另外,在作好规划的同时,要充分研究分析*核心景区村民生活、收入来源、经济作物等生产生活的产业布局,提出合理、有序、科学的发展方向,尝试探索农房的征用,适时组建如农业管理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等,切实做好人员的分流和产业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农业的转化。

(二)围垦新区打造“滨海高端旅游度假区”。有别于核心景区,围垦新区的发展,要全面考虑位处长三角城市圈中心的独特区位,充分根据长三角都市圈土地资源稀缺的特点,紧密依托毗邻4A级景区的天然优势,高起点、高品味的作好现代旅游的综合开发。

1、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力求规划领先。在原有深圳规划院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层次高、功能全、产业布局合理”的要求,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果进行修改与完善,选定最优方案,落实规划各项工作。

2、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力求科学精细。拟成立专门机构——景区围垦办,由专人负责与黄金海岸公司的联系与沟通。密切联系目前围垦区工程建设、耕地垦造工作等各项工作,调全围垦工程招标、建设图纸、施工协议等资料档案,为工程验收做准备。

3、进一步加强联系协调,力求无缝衔接。在县委、县政府明确围垦区投资主体后,迅速与凯东集团进行协调,解决与其在资金、产权等问题上的善后处理工作。

l破解三个难题

(一)用“两分两换”的方法,实行商住结合,破解村民建房要求日益强烈与景区保护之间的矛盾。

为保障景区自然景致不受人为破坏,近年来,核心景区内停止了村民建房审批,有效保存了风景区的原始风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民建房需求不断强烈,呼声不断高涨,引起了管委会领导重视。经过调研,在充分领会市委、市政府“两分两换”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在景区湖闸至老东门之间建商住两用房的工作思路,即核心景区需新建房屋的村民,迁址至湖闸至老东门间重建。新建房屋由管委会统一设计规划,从而形成“上居下店”或“前店后居”的商住两用房群,作为购物街、商业街统一开发。该方案的实行,既可满足景区村民建房需求,也是景区村民外迁的有益尝试,还可满足景区商业街的开发创造条件。目前该方案尚在论证阶段,相关政策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方案的细节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二)用分块招商的方法,丰富休闲内涵,破解景区进一步提升人气、留住游客,开展多日游与景区夜游内涵不丰富、旅游产品较单一难以留住游客之间的矛盾。

数家星级饭店及若干准星级酒店,使*风景区具备了相当的住宿接待能力。然而在20*年景区接待的41.8万人次的游客中,多为一日游群体,从景区宾馆饭店的反馈情况来看,除周末与节假日外,住宿率并不理想,形成了游客引得来、留不住的局面。究其原因,还在于景区娱乐设施不丰富,尤其是夜游*的元素不够丰富,旅游产品较为产一,对游客吸引力不大。

为破解此难题,20*年,我区投入大量精力开展了弈仙城的回租工作,希通过整体回租的方式进行整体开发。因部分业主固执己见,导致工作成果功亏一篑。为此,我区本着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思路、改变开发方式,2009年一方面拟在弈仙城区域通过分区块开展招商的方式启动招商引资工作,广泛与意向投资商接触,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启动一家,以点带片,丰富弈仙城区域娱乐活动内容,另一方面,综合开发“湖山真义”景点,于该处建大型综合性茶楼,将该区域建设成集大型茶楼、特色小餐饮、文娱活动等为一体的消费休闲区,丰富夜游*的内涵。

(三)建立约束机制,探索经理管理新思路,解决景区村民与景区争利益之间的矛盾。

基于近年来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宣传上的不断投入,景区旅游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村民产生了参与景区旅游发展的愿望,并自发开展了一些经营活动。一方面,景区限于人力物力,缺少对农家乐等村民自发的经营活动的管理,卫生、安全、消防、排污等条件难以保障,这种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自发经营,与景区倡导的文明、现代、休闲的旅游发展思路大相径庭,任其发展,只会让游客产生景区凌乱、不规范的印象,与景区品牌建设不利;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性质经营的景区,最终的成绩体现在票务上,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分散的小规模的经营景区管理机构在财政上并得不到实利,景区在基础设施、在市场宣传上的投入,并没有在这些小规模经营户上得到产出,更多的利益流向了村民本身,而且,分散经营在排污方面几乎是不处理排放,极大的危害了景区生态。

为破解上述难题,景区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工作:

1、有计划的采用现房入股的方式,租用民房,逐步实行房、权分离,统一经营管理,由管委会下属公司结合“中国乡村一流度假村”的规划,开展经营活动,增收创收。

2、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的发展,做好规划,以南木山区域为试点,配齐排污等各项基础设施,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卫生、消防安全、规范服务等方面的考核,提高经营质量。

3、为进一步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拟通过组建行业协会的办法,由农民自订行规,自主管理,管委会则做好相应的指导与监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破解农民无序经营与旅游发展规范化之间的矛盾。

l抓好四项工作

(一)求效益抓好市场开发与宣传:

由于大桥开通等客观原因,20*年*旅游取得了的突进式的发展,2009年,面对“大桥游”降温及金融海啸的冲击,在充分做好旅游市场发展降速甚至倒退的心理准备的同时,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保证旅游市场不大起大落,力争实现全年游客35万人次,实现票务收入1000万元的工作目标。

在工作思路上继续坚持“立足长三角、主攻大上海、挖掘苏锡常、开发新市场”的营销方针,把握*旅游节、金秋风情游等节庆活动及新改的*网站等平台,注重宣传、突出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上海市场、进一步巩固浙江、江苏市场、努力开拓长三角周边市场,全年力争实现全年工作目标。

(二)多主体抓好在建及签约的项目规划建设

首先,抓好围垦区高起点的规划和配套工作的跟进。按照围垦区“层次高、功能全、产业布局合理”的要求和“滨海高端旅游度假区”的定位,首先,需进一步加大调研,加快新区规划规划编制。管委会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原有规划,力争早日定稿,为后序开发提供参照。其次,需进一步加强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工作。围垦区田园西路延伸段已完成规划,将加速项目启动,为围垦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做好装备;围垦区内按照建设协议,加速启动相关配套工程,完成土地平整、河道分布、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3600亩耕地垦造项目要按照省级相关要求及标准农田改造要求开展建设,力争于2009年年底完成。再次,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强招商引资工作。2009年围垦区的招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拟通过分区块开展招商,迅速启动该项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围垦区的深度开发做好准备。

其次,抓好在建项目的进度跟踪和质量保障。目前,核心景区有多个在建项目,其中以艳阳(中国)度假连锁集团有限公司“颐养宫”乡村度假项目与南山生态牧场即南山马场最具规模与影响。目前项目正抓紧建设,将会同投资方,按照既定方案,高标准、严要求的开展建设,分别力争于“三八节”与“五一节”前期完成一期工程,迎接新一年旅游高峰的到来。另外,“鹰窠项—日月并升”景点观光平台正抓紧

再次,抓好意向项目的跟进落实,抓紧签约。20*年,*风景区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继完成艳阳(中国)度假连锁集团“颐养宫”项目,金牛山大酒店改装与扩建项目、南山生态牧场等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深入跟进了白塔山生态海岛游建设项目、*生态旅游山庄项目等项目,并培养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后备项目。2009年,将在此基础上,尽快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与配合下,完成白塔山生态海岛游项目、*生态旅游山庄项目协议细节的商榷,尽快完成签约,争取及早开展施工。同时,理清招商计划,制定进度表,有序推进弈仙城、“三湾茶村”、乡土特色旅游等项目的招商工作。

(三)多角度抓好特色旅游项目包装

1、整合农耕元素,突出水乡特色。近年来由于科技文化的进步,传统的水车、耕牛等农耕元素逐渐被高科技的生产技术所取代,而因为都市的快节凑,农耕元素、乡土特色却日受追捧,成为重要的旅游卖点,*风景区位处江南水乡,水系发达,具备了整合相关要素,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条件。未来几年在旅游项目设置上,将通过引入小型生态农庄、增设水车等参与性项目,进一步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2、作好湖面文章,引入水上项目。*湖域宽广,近年来先后引进水上自行车、手摇渔船等项目,游客反响较好。然而,由于项目多以划船为主,缺乏新意,拟通考察同类景区,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建设水上乐园,丰富水上活动项目,进一步提高参与性与趣味性,从而进一步凝聚*人气。

3、利用茶园优势,发展茶村文化。*风景区内,茶园广布,尤其三湾区域,茶园连接成片、长势良好,周边又有天池、尚书坟等景点,当地百姓参与开发旅游的积极性也十分踊跃,综合以上要素,具备了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拟通过规范与引导当地村民,通过茶叶采摘、制作、品评等茶文化的集中展示,通过古旧景点的修葺和相关配套设施的跟进,建设“三湾茶村”,以茶兴游。

4、挖掘现有资源,开办各类展馆。*人文积淀深厚,随着金九纪念馆整修一新、步鑫生改革开放事迹陈列馆展览馆等的建立,*人文内涵又多了一条展示途径,游客赞不绝口,在此基础上,拟通过深度的挖掘,建立“鸟类标本馆”、“百姓摄影艺术馆”,将生态保护、摄影艺术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景区的人文内涵。

5、结合民居资源,规范农家乐发展。因景区村、景相融的特点,景区村民利用自家房舍开办农家乐的热情很高,在景区内的南木山将逐步开展有益尝试,因为缺少必要的管理与指导,农家乐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为此,拟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统一思想,组建农家乐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实现农家乐行业的规范与有序,管委会则在配套设施与相关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力争实现农家乐的发展壮大。

6、利用庙庵资源,开发佛学文化。

(1)启动惠泉寺建设计划。一方面,加快规划设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异地调研,借鉴新昌等地利用废弃采石场建设寺庙发展旅游的成功经验,形成开发思路。

(2)加快建设云岫庵。指导云岫庵做好山下九曲径、山间游步道、山上庵庙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协助其作好土地征用及相关政策处理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同时,做好与县民宗局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做好文物的保护、开发工作。

(3)开发好禅悦寺、吴越王庙。拟通过老东门外移,将吴越王庙纳入景区范围,丰富核心景区游览内容,禅悦寺则列为宗教场所,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两座寺庙的保护与开发。

(四)促提升加强景区内部管理

1、加大秩序管理力度。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管理力量,配齐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加强监管力度,针对黄牛逃票与非法营运,密切与路政、交警与公安等部门的联系,通过联合执法,打击不良行为。三是完备相应制度,引入绩效考核等机制,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篇9

2016年我校经历的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全面推动了教学改革各项措施的出台,也引发了深入热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集中在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这类企业各岗位的最终服务对象是旅游者。学生要胜任这些岗位的工作,成为适用型创新型人才,主要应掌握计算机运用等基础知识,掌握旅行社经营概况等旅游专业知识,重点掌握饭店、旅行社、景区等各岗位的一线服务与管理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等勾通合作能力。教学功能重在通过课堂与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力,而社会服务旨在实践“考核”学生的能力,可见教学和社会服务的目标导向是一致的。因而,高校旅游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社会服务必须相互融为一体。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形式

1、文化引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观光、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每个地区经过长期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高校作为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先导的高地,引领先进文化就是其基本职责。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在挖掘、研究、发展和应用区域旅游文化成果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2、人才培养。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体现,也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行业,不仅需要知识结构完备和专业素养良好的理论型与研究型人才,更需要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要做到能不断地为旅游业输送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高校时刻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旅游规划。所谓旅游规划,是对特定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目标、路径和方式的计划和规定,经相关政府部门审核批准后,成为区域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需统筹全局,为区域的旅游实践提供指导性的方针乃至具体的实施方案。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规划热潮应运而生。旅游规划是一项涉及多目标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旅游规划人员专业背景涵盖面较广,包括地理、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林业、旅游、文史等学科,而高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人才济济,具备了从事旅游规划的智力资源。因此,国内许多高校成立了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如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并申请了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开展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开发与规划实践工作,为政府和企业在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旅游业规范发展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

4、行?I培训

(1)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组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干部职工开展教育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组织旅行社、景区和星级酒店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部门经理参加岗位职务培训,可以增强旅游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和技能。

(3)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包括导游员的岗前和在岗培训、星级酒店服务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景区从业人员及讲解员培训等三种类型,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注重实用,培训内容重点为岗位服务技能。

(4)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搞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服务,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了解旅游知识,懂得一定的旅游服务礼仪和服务心理,接受一定的导游、餐饮和客房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

5、信息咨询

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其发展离不开旅游信息的支持与保障,高校应发挥在信息方面的优势,为当地旅游业提供咨询服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依托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合作成立公益性质的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1)为游客提供旅游地各种信息;(2)作好旅游企业宣传促销和市场调研的特殊媒介;(3)为旅游主管部门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三、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的措施

1、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建设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的平台加强对旅游企业与旅游市场的研究,教师应当走进旅游产业,要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等课题,也要研究前厅接待、旅行社计调、景区导游讲解、旅游促销等课题。同时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做”一体转化。

2、重视教学与相关社会服务的衔接。

“顶岗实习、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一直是我们专业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在旅游服务的模拟或现实中学习基本的旅游服务技能,为未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在认真修订过程中,强调教学内容和社会服务的内容相互融合是必然方向。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工作安排应与课程内容衔接,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并检验学生校内所学。

篇10

一、2017年旅游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研判市情实际,致力于品牌的打造、品味的营建、品质的提升,力求通过在“XXX湾国家湿地公园”这一个点上的破题,形成品牌优势、产生带动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加大了宣传推介力度。我们在电视台XXX频道,省新闻、都市、生活频道和全省十佳电视联盟频道,XX市新闻频道、国家旅游报、XXX日报、XX日报,以及各地电台和腾讯、优酷、乐视等“重量级”公众平台,全时段宣传我市旅游资源,全方位展开旅游推介活动。同时,在XXX、太山、安广高速路口设置擎天柱巨幅广告;对长XX铁路专线三个班次动车冠名为XXX湾号;整合周边目标客源地(XX市及外五县,XX、长春、XXX、沈阳、XX、大庆)公众平台和全省新媒体联盟,力求更广泛、更直接的把XXX推介给目标游客,切实提升了XXX旅游的知名度。其中,我们在长春、沈阳等地的新媒体上就推广了15次,吸引关注近1亿人次。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各景区旅游标识进行统一规划,做到标识明显,指引清晰。

二是引入了市场运作手段。重新制做了包含新闻、食宿、购物、天气、线路11个版块的XXX旅游官方网站,申请注册了“XXX湾我的家”公众号、设计了XXX湾景区标识、抢注了XXX湾系列和老坎子等地理商标。同时,成功引进中青旅、盈科、青岩三家域外旅行社,并与省国旅、青年商务、文旅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成熟的模式和渠道,加强跨区域合作,将向查干湖、啊尔山乃至长白山的游客向我市引流,使域外游客急聚增加。

三是突出了特色活动吸引。积极引入商业化模式,借助节庆假期,发挥旅游+的优势,与宣传、住建、文体、粮商、电视台、商业银行和域内外企业合作,成功举办了冰雕、冬泳、速滑、风车、垂钓、菊展、骑行等全国性和区域性旅游推介活动;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通过定向宣传、活动推广、专线开通、特色培育四项组合措施,成功打造了良种场乡村旅游示范点,探索了乡村旅游新模式。通过以上工作,既突显了地域旅游特色,又逐步扩大了XXX旅游内容,进一步彰显了XXX旅游的人文景观优势、民俗特色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切实打响了XXX湾品牌,创造了单日游客突破5万人记录。

四是强化了旅游项目申报。向省旅发委争取专项资金200万元,对10个景区厕所按5A景区标准进行了新建和维修,均设置残疾人和第三卫生间,四季冲水使用,在XXX湾景区内消灭了旱厕;与交通部门配合,将全市旅游景区道路按沿途旅游资源设计了“湿地风光”和“草原风光”两条旅游线路,共295.9公里,并列入全省旅游道路建设规划;与省发改部门沟通将9个景区的9.3亿元的PPP旅游开发项目在省发改网上公布。同时积极与普维基金、绿地集团、吉广传媒、华天环保等大公司大集团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和社会资金入驻。

五是加强景区管理。重点推进了5项工作。1、在绿化美化上。共植志愿林等1万余株,种植花草15万株,打造了两条景观带、八处景观点;本着杜绝隐患、匠心独具思路,对破损的线路、断裂的栈道木桥、风化的展板、阻碍通行的枯木断枝等进行了全面维修维护,景区安全系数和景观品质双提升,在全国景区普查联检中,免审通过。2、在公益岗改制上。按照省市公益岗改革文件精神,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了梳理清退,组建了公司架构,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公益岗改革,并通过省验收。重新划分景区版块,聘请了讲解员,编写了导游词,重新设计编排了观光路线。3、在闭园管理上。聘请保安公司入驻,维护秩序,购置景区管理专用电瓶车,除施工车辆外来车辆一律禁入。经多方考察,在物价部门定价后,安装景区售票系统,与敦化六顶山5A景区合作,聘请第三方售票。安装游客流量监测系统,时时监测游客数量,并与全省景区互联互通,强化景区监管和区域联系。4、在资产资源整合上。将不符合规划的南宾馆、养殖场、品鱼一条街由法院指定评估单位,依法评估后,全部进入法律程序,依法回收后,按湿地规划、景区规划进行重新打造。5、在安全排查上。设立了2名专职安全员,建立安全台帐,不定期流动检查,发观问题及时整改。年初以来,共开展安全生产和旅游景区安全、消防专项检查8次,依法取缔游乐设施不达标1户、停业整顿3户,投资40万元更换了手续不全画舫船。同时,在开展每项大型活动前均由分管市长召开安全会议专题部署,并由公安、安监、消防等部门提前介入,对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六是加强生态治理。重点抓了4件事。1、加强外滩执法。在公安、住建、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组成联合执法大队,严厉打击取土和放牧等行为,共联合执法15次,清理违规建筑2所。2、加大宣教力度。投资12万元,对XXX湾湿地宣教长廊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更新,在湿地核心区设置鸟类介绍牌30块,植物介绍牌60块,形成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3、做好景区规划。与松辽委、省林业设计院、XX市水利设计院合作,在住建、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XXX湾防洪评价》,《湿地规划》和《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工作。4、强化整改落实。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尤其是环保部门的鼎力支持下,顺利通过国家环保督查组检查时提出的整改和答复。

二、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履行部门职能,以服务为宗旨,全面发展我市旅游业、加大XXX湾的管理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足。

一是体制不健全,实施一体化管理有难度。旅游景区存在产权不明,行政管理有难度,形成不了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制约了景区的资源的开发,导致服务功能滞后。

二是缺乏旅游科学化管理专业人才。景区在不断完善各项功能,提升了接待能力,正处在园区管理向景区服务转型阶段,急需要市场营销、科学化管理与园艺设计人才,提升景区高效的服务质量,打造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全域旅游。

三是景区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在加大,全面打造XXX湾景区的现代化管理服务、标准的停车位、标准的厕所、景区的现代化服务等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发展全域旅游难度较大。

四是缺少管理经费。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旅游品牌的打造、媒体的宣传、景区的日常维护、标准化设施的建设,景区维护投入高,管护资金缺口较大。

五是XXX湾湿地保护管理难度大。XXX湾湿地办没有实地执法权,管理人员欠缺,湿地保护工作开展涉及农、牧民切身利益,保护工作压力大。受补偿资金制约,公园内仍有鸵鸟养殖场、品鱼街、蒙古包、南宾馆、北宾馆、绿野生态园等几处管理使用权没有收回,严重影响了公园的整体管理秩序,管理工作展开难度较大。

三、2018年工作思路与措施

我们充分认识到,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产业、抓文化,就是抓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2018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挖潜,切实咬定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XX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中心”这一目标,围绕推动全市发展,继续培育旅游品牌,提升营销水平,完善监管服务,努力实现旅游市场秩序好转、行业服务能力加强、游客满意度提高和旅游产业规模壮大的工作目标,加快推动全市生态旅游大发展。

(一)继续保持强劲的宣传势头。在总结今年旅游宣传经验的基础上,全力筹办骑行、垂钓、菊展等节庆活动,并借助全省新媒体联盟,加强区域合作,着力将XXX湾打造成避暑漫游福地、休闲垂钓圣地、拓展研学基地,进一步扩大XXX湾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严格执行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对域内重点景区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在开通XXX湾—机车博物馆—良种场一日游旅游专线的基础上,逐步向月亮泡和牛心套堡两日游拓展,既突出“点”的特色,又形成“线”的联结,不断向“面”上扩散。

(三)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以创5A景区为统领,着眼于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项目申报,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XXX湾国家湿地公园、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月亮湖旅游风景区、五间房水库旅游风景区、农业科技示范场、安广沙坨子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力争将XXX湾国家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将牛心套保和月亮湖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养生、商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引进和发展文化游、工业游、休闲游、乡村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开发自驾游、定制游、个性游等旅游新模式。同时,聘请乡村旅游专业设计团队,设计全新乡村旅游产品,在全市重要景区、特色资源、民俗乡、交通干路沿线附近,打造独具东北特色的采摘园、农家乐和乡村民宿,带动旅游业由观光游向乡村体验游发展。

(五)设计研发旅游纪念品。实施“后备箱”工程,加大对我市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进一步挖掘和展示我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重新设计和包装芦苇工艺画、葫芦、苇编等成型纪念品;优选“有机米、生态肉、野生鱼、健康豆”等纯绿色弱碱性食品,打造成为XXX市旅行的必备礼品。通过旅游推商品,通过商品带产业,延长XXX旅游产业链,提升购物消费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

(六)强化市场化调控功能。加大旅行社内培外引力度,对外争取再引入2家,对内培养3—5家,并借鉴外地成熟经验,实施激奖励政策,对旅行社完成域外游客累计1万人奖励10万元宣传推介费,刺激旅行社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使域外游客向我市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