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要素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治安管理学 教学设计 理论基础 基本要素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的决策部署,加快促进公安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以治安管理学为例,分析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要素,力求推动公安院校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一、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在西方国家研究起步比较早。在我国,教学设计作为新兴的教育学科,是在教育技术学中逐渐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在我国逐渐成熟和完善。
(一)系统科学理论
我们可以把教学设计看作一个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著名的美国学者肯普曾经用系统的观点,对教学设计定义进行分析。他认为,教学设计是采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过程中各部分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规划的过程。乌美娜是我国教学设计方面的专家,她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考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一个战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们对以上两个定义加以分析和概括,可以得出教学设计实质就是一个系统,其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就是一个系统,通常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功能,我们应实现教学设计系统要素整体组合与优化。同时,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科本身内容,并注重学科逻辑结构和学员自身身心发展差异,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科学安排。这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提高了,无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上,还是学员本身的学习中,都应有所体现。系统理论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教学理论
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是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世界上关于教学理论提法很多,在我国教学理论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上,具有独到的见解,至今仍然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学而知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学观点,孟子的循序渐进、自得等精辟的教学论断。我们通过分析古今中外关于教学设计的材料,发现了许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这些可以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
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认为,突出治安管理主体、客体及其运行规律是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的鲜明特色。治安管理学教学理论研究范围涉及面广,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原理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以及课程与教材等方面。
(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应吸收学习理论新的科研成果。从广义上说,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其目的在于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并不断分析其形成机制。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习而创设的环境,是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需要而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此,应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理论对于教师课堂授课方面也有重要意义。例如,认知学派对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学习过程是一个学员主动接受刺激和积极思考的过程;学习要依靠学员的主观效能,应该以原有的旧知识作为基础,从而接受和理解新知识,进而形成最佳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以确保学员进行有效地学习。因此,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学员特性的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能力、认知结构等作为教学起点,重视授课内容的分析,充分考虑治安管理学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员认知结构的一致性,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员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并对其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还应特别重视教学措施的制定、充分合理利用媒体,以确保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局面,更好地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员学习而设计的教学策略。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必须广泛了解学习活动过程。学习理论则恰恰阐述了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什么是学习有效,什么是学习无效、为什么导致有效学习与无效学习等,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四)传播理论
依据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也应该以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治安管理学教学信息传播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信息传递与交流系统。它通常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构成。在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中,要重视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它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信息反馈应做到及时、全面,教师应该了解各种层次学员的基本情况,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主次,抓住要点,根据教学进度进行控制。
二、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通常包括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四个基本要素。
(一)教学对象
治安管理学教学对象的分析,包括对教学对象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教学对象知识水平构成成分的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在生理、智力、发展等方面特点的分析。公安院校的教学对象既有全日制的本、专科学生,也有各种层次在职培训的民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析教学对象,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首先应该分析学生的起点或倾向,学员在接受新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知识结构与基本技能、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准备,也就是学员的原有基础知识。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学员的原有基础可以看作是新学习的内部前提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学习的效果;其次,应该分析学员应该达到的使能目标,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员一定有许多知识、技能还未完全掌握,而掌握这些新知识、技能又可以看作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公安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从终点目标出发,进而一步一步地揭示其使能目标。
(二)教学目标
治安管理学教学目标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应该掌握的技能与知识,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要尽可能用可测定的、可观察的行为术语精确地表达出来。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尽可能地表明学习者内部心理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首先立足于教育目标的特性,制定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三个目标领域,分别是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我们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公安教育实际情况,治安管理学教学目标可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这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基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三)教学策略
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法和谋略,主要体现在“教”和“学”的交互活动过程之中。教学策略主要解决教师“应该怎样教”和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具体方案。教学策略通常是隐藏在教学活动之中的,它更多地体现在思想层面上,这些思想往往深深印在授课教师的头脑中,促使教师较好地实现教学理论具体化,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根据授课科目的不同以及课程的特点做出选择,具有一定的目标性。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可分为教学传递策略,指教学信息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顺序传递给学员;教学组织策略,指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教学管理策略,包括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进度管理和教学活动控制管理等方面。
治安管理学教学策略是为实际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而设立的,因此,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涉及治安管理实训的内容,实践性非常强,制定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实训这一特征,并通过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来实现。
(四)教学评价
治安管理学教学评价是指依据客观标准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治安管理学教学评价开始于确定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如果没有教学评价这一环节,教学过程就失去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治安管理学常用的教学评价有三种,分别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事前评价),它是一种摸底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评价判断学员对学习的准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主要原因;形成性评价(事中评价),通过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掌握师生自己的教和学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具体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行为。对于没有理解的学生和已经完全理解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达到教学的初始目标;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这是一种“事后检查”性评价,通过考察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员对某一学科整体掌握的程度,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次数较少。事后评价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治安管理学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参考文献:
[1]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梁惠燕.教学策略本质新探.教育导刊,2004(1)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工作;社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254-02
社团是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的特殊群体,是挖掘学生潜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加入社团组织,培养自己的管理、策划、组织、社交、创新等综合能力。大学生社团在高校蓬勃发展,社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社团因其自发性、松散性而存在着诸多问题。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社团管理的两个重要要素,加强这两个要点的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大学生社团发展是值得高校学生工作者去探索研究的。
一、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通过社团组织的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动,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人生理想”探讨、社会热点剖析等,能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爱国情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活动中也能使大学生规范、约束自我,培养公德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社团巡礼、竞赛等活动能使大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树立全局与集体观念。
2.有利于文理兼容,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社团打破了专业的界定,丰富多彩的活动弥补了文理学生各自专业的不足,学生可以从文化、科学、文学、艺术、体育、审美、社会实践等各方面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是课堂教学的有意补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每个年级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问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是他们渴望解决的问题。社团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及社团成员融洽的交流,能帮助大家学会沟通、交往,学会适应大学生活,从而愉悦身心。
4.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
大学要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现代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不能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社团活动也为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塑造社会形象铺设了一座桥梁,这样的小社会环境为他们走向大社会储备了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二、学生社团工作发展态势
1.高校有关领导、部门越来越关注学生社团
近几年,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高校蓬勃发展,据调查有83%的社团人数达到一百到三百之间。社团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形成了融思想、文学、科技、环保、文体娱乐、创业、服务等多角度发展的局势。从某种角度说明社团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2.社团管理在逐步规范化
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高校都基本上成立了社团联合会,定期召开交流会,用于协调各社团之间的关系,给社团顺利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并注重把握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方向。
各社团也有章可循,有的章程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为社团规范化奠定了必备的基础。目前高校社团多采用竞选方式选理事,大部分社团理事的工作积极性较高。社团机构设置渐趋合理,社团注册、注销也在规范化,成立社团之前先制定章程打申请,经挂靠单位把关,指导老师签字,决定部门审批,方可注册成功。管理混乱、活动不正常,审核评比后给予注销,这些为社团的正确发展把握了方向。
3.“企业资助,学子展风采”的社团活动模式已成为主流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高校大都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努力与社会各界联合举办各种丰富有益的活动,发挥了双方“人”、“财”互补的优势,提高了社团活动的质量,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本领。这种活动模式已悄然成为主流。
三、学生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经费、设备、场地困难
据调查,86%的社团会长认为场地、设备、经费是社团活动的最大困难,83%
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于会费,其中有14%的社团认为得不到校、院的支持。为此有的社团理事在活动前只得忙于四处拉赞助,想办法借设备,花去了他们很多时间精力,有的活动因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被迫取消。大部分社团在确定活动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经费、设备、场地三大问题能否解决,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方案的创新和活动的开展。
2.社团会长存在着能力、精力、责任问题
据调查,有一半的社团会长还担任着学生会、班干部,尽管他们中部分人认为有时间、有精力管理社团,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加之人的时间、精力的有限性,使会长在工作中不是简单应付,就是放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的发展,难以提高社团管理和活动的层次。另外,有17%的社团会长是由大一学生担任,这其中还有思想性、知识性、科技性较强的社团。究其原因,大多是老会长自己很忙,没有经过讨论与选拔,简单指定积极性高的大一学生担任,这样的做法明显欠妥,大一学生处在大学生活的适应阶段,对于社团的工作还很陌生,没有经验,组织管理能力欠缺,带领百余人的队伍开展活动有压力,有困难,势必影响社团的发展。社团会长的责任心也有待提高,大部分社团会长没有培养下届社团理事会成员的意识,认为到换届时公开选举就行了。据调查,大部分的学生也认为社团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与社团会长的责任心有很大关系,没有把让每位会员有所学、有所获的目的贯穿到整个社团工作和活动中。这些都会阻碍社团的发展,阻碍社团活动品牌的塑造。 3.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四个原因:一是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有些社团理事会缺乏合作精神,没有树立为会员服务的观念,活动方案没有精心策划,只追求形式,不讲实效,不能让会员真正有所收获,活动后又不善于总结、改进。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社团活动没有统一的时间、场地,每次活动不能保证让会员都得到通知。各社团往往以张贴海报来通知社团活动,至于能否引起会员注意考虑不细。三是学术性、创新性社团少。团委及其他主管部门宏观调控不够,指导老师的人力有限,性质雷同的社团不少,学术性、创新性社团少。大学生渴望全方位得到锻炼培养,那些浅层次老套的社团活动已不再吸引学生。四是社团活动不能长期有序开展。突出表现为多数社团在短时间内纷纷成立,轰轰烈烈的社团巡礼之后,活动就处于半停滞状态或停滞状态,不能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开展,影响了会员的积极性。
4.指导老师缺乏或指导力度不够
学生社团一般是由组织者自己邀请指导老师,大都是院、系专业老师或辅导员。专业老师忙于上课、科研,加之相关奖励机制的缺乏,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基本上处于不管的状态。辅导员每天忙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学生社团指导的时间有限,所以便出现了有的社团挂靠院系,但无人指导,任其自生自灭,有的即使有指导,也是杯水车薪。
四、围绕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提出加强社团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大全方位重视力度
加大经费的投资。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应加大关注,给学生社团划拨一定的活动经费,添置必备的设备,并根据社团考核结果每学期给予不同数量的经费支持,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公寓区是人多密集的地方,公寓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应是各社团活动最理想的相对固定的场所。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根据申请,合理安排,保证各社团有序地开展活动。加强指导。社团注册时,要强调必须要有专业老师或辅导员做指导老师。学校要给政策,既强调精心指导,重视育人,又要给指导老师一定的奖励。对新注册的社团要多引导、多扶持,促其健康快速地发展。主管部门对各社团要定期考核,对活动少,无实质内容,不能很好发展的社团要整改或注销,另外可以把性质相同的社团进行整合,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资源。
2.强化社团组织内部管理
首先要选好社团会长。会长的能力、责任心与社团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选择会长时要采取自荐、同学推荐、指导老师考核三结合,从思想、个性、能力、经验、时间、精力多方面考虑。同时组织培训,加强会长管理能力培养,加强责任心教育,使他们能胜任社团负责人工作。制定条例,规范社团内部的评优评先程序。坚持公开、民主、公正的原则,树立典型,奖勤罚懒,真正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加强社团经费
管理。社团财务要定期向会员公开,便于会员监督,指导老师要加强经费的管理、审核,保证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才能得到会员的广泛信任和积极配合。活动方案要认真策划,活动的开展也要认真对待,既要准备充分,又要严密组织,从而保证每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活动要定时定量,时间的安排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可以统一规定放在周末和双休日,这样既不影响组织者的学习,又让会员有时间、有心情享受活动的快乐,从中锻炼成才。建议每月一次小活动,每学期一次社团巡礼,便于扩大社团之间、会员之间的交流,学长补短,更好总结,办出各自社团的特色,逐步形成社团活动品牌,促进社团健康长效的发展。社团招新要考虑会员人数的承受力,不能一味注重会员带来的会费,而看不到日后影响活动开展的因素。人数多的社团要考虑分组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给每位会员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3.重抓社团活动质量
社团活动应多搞,平时的活动与社团巡礼要相结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要长久的调动会员的积极性,不仅形式要丰富,内容也要有实质,考虑让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让每位会员真正有所学有所获。活动的策划一定要为广大会员服务,不能变成只有社团理事会成员参与的活动,那样的活动即使有一定影响,也不能算真正成功。
4.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宣传不光是纳新时的热热闹闹,招新之后也要常有声响。据调查,刚刚加入社团的学生非常愿意参加社团活动,但很多人得不到活动信息。这个问题可有三个解决的途径:一是利用校广播台,在固定时间段向广大会员告之社团活动信息、社团活动报导等等。二是在学校公寓区开辟一个固定的宣传橱窗,规定张贴必须整齐,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突出海报的鲜明性、时效性。三是利用短信、qq、微博、飞信等平台。相信多种途径结合,广大会员能及时获取信息,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还应有意识地加大宣传,把社团活动与学生的素质拓展、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起来,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参与社团的意识,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主动性。
5.按需创建社团,让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从中受益
一年级的学生参加社团的热情高,宜多引导组建一些扩大交往,增长知识、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的社团。二三年级的学生加入社团、参加社团活动的比率减少,特别是三年级,然而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分专业,学术研究要求在提高,同时他们更需要深入社会,参与实践,来提高组织、管理、创新、社交等能力。所以主管部门要引导学生多建立有关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社团,如:“创造发明来自你我他”“乡镇企业管理调研”等等。针对要考研的学生,可引导组建“考研俱乐部”,让学生从埋头苦读中走出,参与交流,及时获取信息,有针对性准备,以身心愉悦的状态迎接考研。四年级要结合创业,就业创建社团。比如:“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就业之路”等社团。为帮助特困生可组建“勤工助学社”,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通过组织,有序地帮助特困生介绍兼职工作,平时通过聚会进行交流,谈助学体会、经验和失败,以便更好地胜任社会工作,培养自信、自力、自强精神。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关注学生;赏识学生;讲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269.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48-02
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好坏,同时也关系到每位老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好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把握住三个要素,即“关注学生,赏识学生,讲究艺术”。
一、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的首先要遵守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家庭的教育方法的不够科学,加上自身年龄的特点,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自我认识。面对进步和成功容易沾沾自喜,产生自满心理;遇到挫折和失败往往心灰意冷, 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产生自卑心理。根据学生这种性格心理特点,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抓住一切时机教育他们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例如:每次月考后,班里都有些考得不理想的同学,心情极度糟糕,拿着成绩单在哭,不断地在自责自己不努力。这时我们可以与他们慢慢聊天了解其思想波动的根源,告诉学生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别做情绪的奴隶,学会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在月测后情绪就会比较稳定,积极反思考试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积极应对。
2、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以成绩好坏看待学生,要平等待人,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对于差生要“偏爱”,多帮助,多鼓励,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使之树立自信。面对优等生要“严爱”,对于这类学生,我从不因为他们成绩优异,就放松要求,而是时时提醒他们莫做井底之蛙,应放眼全年级,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对于中等生要“博爱”,因为这类学生往往是班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状态稳定,学习成绩不好不坏,他们同样需要老师关爱帮助,更需要尊重、理解、信任。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组找他们座谈,了解学习的困难,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明确目标,从而带动全班整体的学习面貌和学习风气的转变。
3、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高中阶段是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期,是健康心理的形成期。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告诉我们的学生交朋友要讲原则, 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因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爱学习、爱集体的学生受到敬仰,成为大家学习的模范。号召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建立纯真的友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每个人都如兄弟姐妹般亲切,共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温馨的班集体。比如,我们班在全校的合唱比赛中,每个同学平时都非常勤奋练唱,互相督促,希望为班级取得荣誉,最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获得了全校合唱比赛的“二等奖”。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还有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男女生的交往。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教育者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教育很有必要。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男女生交往很正常,但要公开,大大方方,做到有尺度。交往应在群体中进行,在交往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势。我们要经常利用主题班会,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有责任感,要自律、自尊、自爱。这样,整个班级学生关系就会融洽,有一致的目标,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二、赏识学生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更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们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我们老师不能一味地教训学生,进行比较严厉的批评。因为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抗。 此时我们要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对闯祸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对他们放弃,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了不良的影响或失去了信心,应与学生及时沟通,平息学生的惶恐心理,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的心里依旧充满希望。
2、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我们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帮助其发展,从而保护学生的
积极性。高中学生思想活跃,体育的、文艺的、绘画等各方面人才都有,对于他们的特长,我们要鼓励他们去施展,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例如,我班有个从外校转来的学生,开始时表现很不好,经常上课迟到,睡觉,对于班集体活动一点也不关心,为此我天天找他谈话,发现没多少作用,为此我很头疼。后来发现他对音乐很感兴趣,于是我选他做我们班的文娱委员,而且一切与文娱有关的活动都叫他安排,结果他把事情办得非常漂亮,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全校合唱比赛得了“一等奖”。他现在对班级的事情非常的积极,同学们跟他的关系也非常好,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上课从不睡觉、迟到,学习成绩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三、讲究艺术
班主任要经常反省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思考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设法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气氛。也就是说,班主任要讲究工作艺术,注意工作方法。
1、注意日常师生情感交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情感具有感染性。提高心理沟通艺术,对学生会产生亲同感,使学生的思想观点、态度等逐步向教育者要求的目标由低到高的逐步变化,减少学生对教育者的固有成见和惧怕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悦诚服的自觉地接受引导和教育。师生情感交流,一是要重视谈心。谈心内容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谈话的内容是实在东西,不是套话官话,而是心里话。二是提倡学生议论老师。班主任要主动地经常地多种形式地征求学生意见,欢迎学生善意批评,要及时收集一些反馈意见,虚心改进接受,努力改进工作。三是要主动热情参加同学们一些业余活动。通过体验,接触学生实际生活,可了解到同学们的情趣,增强师生感情,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2、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所谓捕捉教育时机就是要把客观外界条件影响、学生心理和教育内容等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抓准教育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能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所以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果断、 敏锐而准确地抓住学生思想问题的症结,及时捕捉学生思想上的“兴奋点、“敏感点”、“生长点”,有利我们的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益。尤其要耐心持久地做好后进学生思想的转化工作,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营造“长短互补”的氛围,让他们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追求整体效应,帮助后进赶上先进,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篇4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要求
职业学校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利用馆藏专业图书及情报资料,为学校师生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培养高尚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专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同时,学校图书馆又是一个多功能的课堂,既能满足广大师生对知识的渴求,又能为师生提供图书情报知识,使图书馆在学校建设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其自身价值。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对管理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相应的能力素质来适应图书馆的管理要求,为广大的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坚持宗旨 服务至上
职业学校图书馆主要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专业知识,收集、开发、研究和利用情报资料的功能。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辅助机构,文献资料中心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着它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为根本宗旨。为师生服务,既是学校图书馆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本。学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就是“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也就是使图书馆收藏的大量专业书籍、文献资料找到最需要利用它们的读者,使广大师生找到他们最重要的专业文献资料。这项工作既平凡,又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这就要求管理员具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奉献精神,还要掌握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阅读规律,并运用一定的科学服务方法和服务技能帮助读者查找资料。在服务过程中,管理员需千方百计地为师生着想,满足师生的需求,树立“宁肯自己麻烦千万,不愿读者稍有不便”的信念,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努力为读者提供“满意十惊喜”的服务。同时,职业学校图书馆又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管理人员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师生到图书馆学习,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爱岗敬业 认真履职
在工作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共同具有的一种思想共识和精神风貌,是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图书馆人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精神面貌的外在总体表现。
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必须热爱图书馆工作,承担图书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责任,向师生提供全面、准确、客观、诚实的服务。此外,管理人员还必须把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满腔热忱地为他们服务,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真正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要甘为人梯、甘作蜡烛、舍得清贫、乐于奉献;要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要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技能,追踪科学前沿,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要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一技之长,积极为师生服务,使学校图书馆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3 精通业务 做好导读
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要向广大师生宣传,推荐当代选进科学技术水平的优秀图书和报刊杂志,帮助师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新的知识。管理员要对各层次读者进行研究,对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内容、读书能力和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努力加强读者导读工作能力,向不同读者推荐适合自己的书刊资料。同时还要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等,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书刊杂志的利用率,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充实师生的阅读生活,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其次是广大教学教辅人员,他们在阅览室看报刊杂志,主要想从中了解许多他们关心的专业发展趋势,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关心了解时事政治和国家大家,丰富文化生活,他们阅读兴趣广泛,爱好多种多样,所需的文献也各不相同。因此,管理员应该针对这些特点,主动向不同的读者推荐不同的书刊杂志,使广大师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吸引更多的师生到图书馆读书学习。
4 精细管理 精益求精
笔者从事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20多年,学校图书馆从2008年实行全开架以来,为广大的师生(读者)提供了方便的阅览空间,使图书和杂志与读者直接见面,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读者,使读者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刊杂志,提高书刊杂志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充分发挥了书刊资料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效益,发挥了借阅服务的最大优势。同时,也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管理人员如稍有疏忽,偶尔就会出现丢书、撕页、“开天窗”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阅览室管理人员在对读者进行爱护图书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加强责任心,加大管理力度,防范图书报刊丢失。此外,管理人员还要随时注意观察读者的阅读情况,对于个别偷窃书刊杂志的违规行为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并妥善处理;学会关心读者,引导读者正确利用报刊杂志,主动帮读者解决困难,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
5 以人为本 倡导和谐
同志曾经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核心在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中同样体现,即“人本管理”。对学校图书馆管理来说,人本管理就是在图书馆管理中把人(包括读者和管理者)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围绕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管理的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中,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图书管理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师生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工作能力和各种需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潜能,不断增强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时期各项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也是职业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人本管理一要坚持人本原则。在管理思想上,高举人本主义旗帜,弘扬人文精神,明确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的理念。二是情感原则。以情感人,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在学校图书馆管理中实施情感原则,做到对读者(师生)施以人文关怀,让师生感受到人间的温馨和舒服,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职业理想。三是和谐性原则。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对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和谐,身临其境就会感到心情愉快。因此,在管理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有助于形成凝聚力,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总之,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管理员只有根据客观形势适时地调整和提升自身方面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才能多种渠道、多方式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秀兰.浅谈图书馆管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2012.14
篇5
关键词: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干部;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12-02
在我国,基于对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培养人才效果的认同,不少中高职院校采用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学生中形成遵章守纪、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忠诚守纪、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和增强全体学生的执行力和实践能力,打造过硬的准军事学生队伍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管理干部的要求要比普通院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更高。正像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的范例,对年青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尤其是在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校园里,学生管理干部与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学生管理干部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组织者,其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管理干部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力往往不在于他的行政权力,而在于他的内在素质。学生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高、工作效果好,学生自然受益匪浅,反之则会误人子弟,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管理干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一、过硬的政治思想
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们是一个朝气蓬勃、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群体。但是由于涉世不深,他们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还未成型,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不断地给其提供正确的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好这一点,学生管理干部首先要在政治思想上过硬,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言行。并注意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自觉抵制形形错误思想的影响。切不可向学生传播一些庸俗的处世哲理、消极颓废的人生观等误导学生的错误思想。如:有的人把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不负责任地说出一些对社会、对学校不满的牢骚话,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学校要接受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但是理论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毕竟过于空洞,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管理干部的一言一行对他们而言更为现实,更加生动,也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要礼貌用语,自己却时常口吐脏字,要求学生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观念,却每每对自己的工作牢骚满腹等等,这样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学生管理干部应在这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要用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去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如:我校有一名男学生管理干部平时对学生关心体贴,深受学生爱戴。有一次,一名平时表现比较落后的男生患流感高烧不退,连输三瓶液不见好转。大夫拿来一枚蜡制药丸,叮嘱要塞入患者里,该学生管理干部毫不迟疑的照办了。醒来后的学生扑到他的怀里放声大哭,说父母也不过如此。此后该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表现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正是我校学生管理干部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毕业时,学生与学生管理干部泪眼相别的画面已成为了校园一道动人的风景。
三、优良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工作作风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工作作风不仅仅属于个人问题,是否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不但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作风的形成。如果学生管理干部工作作风良好,能“文明管理,依法管理”,能身先士卒与学生同甘共苦的话,必能受到学生爱戴,并带动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此外,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应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管理干部不但自身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把工作干好,还要在平日工作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就采用“晨讲”(早自习由学生轮流上台演讲的一种方式)、“每周一歌”、“学生轮流带队”等方式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效果很好。通过对毕业生调查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以后的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我校毕业生往往能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更快进入工作状态,并且部分成绩突出者被单位委以重任,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学生管理干部平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密不可分的。
四、严明的纪律性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我们制定了很多的制度,对学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以督促学生来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生管理干部只注意了要求学生该怎么做,而忽视了学生管理干部自身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往往是规定了学生该怎么做,而学生管理干部却恰恰又不这么做。结果给学生造成“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或“各种规章制度只是一种形式罢了”的误导。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干部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一定不能做。学生管理干部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把各种制度贯彻下去,学生才会自觉遵守。否则很容易造成制度执行不下去或学生口服心不服的局面,使我们的工作很被动。如我校的某班级,从学生一入校开始到学生毕业,该队学生管理干部都一直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而该队的学生管理干部也一直用“严于律己”、“正人先正己”等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队一直在政治思想、军事训练、学习等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水平,集体先后获得北京市先锋团支部、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班级的一名学生干部还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这些荣誉的取得是与学生管理干部的辛勤劳动、与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分不开的。
五、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篇6
[关键词]临床药学;抗生素药物应用管理;重症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重症感染患者,依据是否临床药学参与抗生素药物应用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为49~67岁,平均年龄为(58.1±4.9)岁;试验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50~67岁,平均年龄为(58.5±5.1)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重症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药物治疗禁忌症。排除标准:①未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②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与沟通障碍疾病。家属了解相应的研究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依据《严重脓毒性休克诊治指南》[4]的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与处理,例如予以抗感染、器官支持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措施。对照组仅依据重症医师以往固有的经验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决定。试验组由临床药师进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
1.3观察指标
①抗菌药物联用情况;②降阶梯治疗时间、使用疗程时间、ICU住院时间;③继发二重感染及病死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ESCA评分与AQLQ评分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其余资料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或例(%)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单用、二联用与三联用及以上分别为18.33%、16.67%与63.33%,对照组的分别为41.67%、33.33%与25.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7.778、4.444与17.877,P=0.005、0.035与0.000)。
2.2降阶梯治疗时间、使用疗程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的各项时间指标明显较短,差异显著(P<0.05)。2.3继发二重感染及病死率比较试验组的继发二重感染及病死率分别为3.33%(2/60)与1.67%(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16/60)与31.67%(19/60),差异显著(x2=12.811与19.440,P=0.000与0.000)。
篇7
【 关键词】: 中学 图书管理员 素质 技能
中学图书馆(室)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其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中学图书馆(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学校应选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学校图书馆(室)实施有效管理,学校在物色和选配管理人员时要考虑如下几条:一是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敬业精神较强,勇于开拓和进取;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图书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管理活动,自身素质不高,视野不开阔,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
学校的发展,文化先行,学生的成材,知识和智力背景至关重要。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要发挥中学图书馆的作用与效能,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使图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呢?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命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学校图书管理员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而且,优秀的学校图书管理员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自觉地将之视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二、较强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意识、能力。
现代学校的图书管理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扎实的现代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图书管理能力。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在遵循图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熟悉图书的分类规则及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熟悉图书馆藏书范围和藏书特色。
图书馆(室)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从规范入手,建立可供操作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的内容,即图书管理工作的方法、任务、内容等。其主要工作是要建立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图书借阅制度》、《图书丢失、损坏赔偿制度》等,并与教师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实施奖惩等挂起钩来,使这项工作运行起来有力度。二是涉及运行机制的方法。要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把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条理化,形成管理规章,出台管理规定,使管理工作具有权威性;第二是业务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依据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图书馆(室)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是学校依据学校的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拟定学校图书管理方案,使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是图书管理人员要强化自我管理、现代管理意识。
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及组织指导开展读书活动的能力。
学校图书馆(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室)的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看好书的兴趣,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促进图书效益的发挥,学校图书馆(室)要秉承“以读者为本,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这一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中小学读书竞赛活动,以赛促读,教书育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中,可通过树立典型、建立示范区、示范学校等形式,把图书管理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在普遍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基础上发现、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单位作联系点,通过经常指导活动,发现、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二是建立评估验收和奖励制度,通过督导评估活动,争取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真正解决房子、票子、位子问题,实现馆舍建设、书刊配置、图书管理上档次,同时大张旗鼓地推广典型,使学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通过组织读书征文评比和管理经验交流,推动图书管理工作良性循环。
学校图书管理员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图书管理员与师生的有效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师生的需求期望,才能主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与师生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用真诚周到的服务去争取更多师生的支持,提高图书管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素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正迅速进入图书管理工作,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都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图书管理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教改、文化阵地。是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早在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学图书馆宣言》就指出:“中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
中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阵地,担负着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职责。随着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新课标》颁布后,它的重要地位更是上升到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的高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图书馆建设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要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工作人员是形成工作能力的保证与主体,是影响图书馆读者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中学图书馆的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只重视图书馆的“硬件”,更应重视“软件“,即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建设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图书馆效能的发挥。图书管理员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当今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使图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呢?
要有敬业精神
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热爱图书管理事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自觉地将图书管理工作视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学校最基本、最基础的办学条件,它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是学生和教师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学习,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课堂延伸和“第二课堂”。 图书管理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图书管理员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中学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主要是学校师生,而师生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也各不相同,这使他们在借阅和使用图书资料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图书管理员耐心为不同层次的师生读者服务,要牢固树立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热爱本职工作,鞠躬尽瘁。在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方面,要克服“你们找上门我才为你们服务”的不良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师生需要之所想,急师生需要之所急,主动介入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端正服务态度,对读者不仅要热情耐心,更要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切实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图书馆成为读者心目中的知识殿堂。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证。以人为本,图书馆业务流程(从采访到编目,从典藏到借阅)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展开做到百问不厌,百挑不厌,百换不厌,百看不厌,对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传递不厌。我们每个馆(室)员要深刻理解图书馆的意义和作用,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饱满的热忱和科学态度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转贴于
五、具有较强的图书管理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图书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具有社会性、科学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特征。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扎实的现代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图书管理能力。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员不但应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熟悉图书的分类规则及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熟悉本校图书馆藏书范围和藏书特色。)良好的外语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鉴别、采集、整合网络信息。
科技知识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各门科学无所不有。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图书管理员工作起来一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对进入馆(室)中的图书文献进行整序工作而言,馆(室)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就不能变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为井然有序的整体文献系统,就不能对各学科国内外科技政策、发展水平和各种信息资源有较详尽的了解。馆(室)员不具备对各种信息的熟悉、筛选、整序、浓缩、分析的整合和研究能力,也就不能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更便捷、更系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如:为老师准备好与授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图书信息等:为学生准备好有助于知识掌握的辅助信息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及时把新信息推荐给他们。
随着计算机管理的普及和深入,馆(室)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学习和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信息贮存和检索等各种实用技术,努力使自己从传统的“门卫型”向“网络知识服务型”转变。所以,我们馆(室)员要主动刻苦钻研新技术,
因此,图书馆(室)员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社会、生活、科学领域的新信息、新知识,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才能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图书管理员与师生的有效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师生的需求期望,才能主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与师生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用真诚周到的服务去争取更多师生的支持,提高图书管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具有组织和指导开展读书活动的能力。
中学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的发育期,从书籍中吸取养分意义重大,由于他们思想尚未定型,阅读就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因此,中学图书管理员承担服务于育人的双重职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书籍的筛选、阅读的指导方面都要起到导航的作用。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用好的书籍积极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组织读书讲座、举办读书节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书籍真正成为青少年进步的阶梯。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以及科技诸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图书馆(室)的能动作用必将发挥得更好,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年轻的图书管理人员充实到中学图书管理队伍中去的同时,在职的中学图书管理人员应进行图书管理方面继续教育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学校标志性工程,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成为师生求知和向往的地方,成为学校最亮丽的景观。
【 参考文献】
【1】网络时代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 张灵慧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2
【2】浅谈数字时代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谐创新 赵静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4
篇8
学档案的检查?怎样做好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笔者将在这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档案在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重要意义
1.教学档案是进行教学评估的基本要件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可以从静态再现教学的流程和过程,充分展示凝结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指出了教学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及特色项目等7项一级指标及18项二级指标。虽然“教学档案”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没有单独设立条目,但从这些指标体系来看,教学评估是从整体上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诊断和评价,它所需的材料,绝大部分都由教学档案展现。因此,无论评估程序如何确定,专家在进行教学评估时,都必然要查阅大量的教学文档资料,以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各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切合实际的定性结论。因而,教学档案与教学硬件(校舍、设备、经费)等一起,成为了教学评估的基本要件。
2.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一系列原始资料,它的依据作用就在于它的可靠性,被人们称为“没有掺过水的史料”。它直接或间接地展现了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它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缩影。教学评估需要以一定的事实判断为基础,但事实判断并非全是直观的判断,某些硬件要素或者可通过直观获得,而大量的评估内容只有在查阅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作出适当的结论。由此可见,教学档案资料能真实反映和体现教学水平,真实完整的教学档案将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因此,下大力气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地收集整理高校教学档案,是搞好高校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基础。
3.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本凭证
“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考查”的文件资料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和教学研究活动等各个环节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它原汁原样地保留各教学事件的发展过程,如会议记录、亲笔文稿、现场照片、教学录像、发言录音等各种原始资料,最有原初性、凭证性、真实性,是进行高校教学评估的有力佐证。评估专家对高校进行教学考察评估时,相当多的情况下是通过对教学档案资料查阅来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并借此对高校的办学水平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结论。 “黄金有价,档案无价”,由此可见,没有教学档案作为凭证,就难以真实客观地认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教学评估也就无从谈起。
二、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档案缺漏、遗失现象多,管理不规范
由于高校教学档案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加之以往对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使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造成大量的档案缺漏、遗失现象。已有的档案也存在着归档不及时,分类不规范或者收集不完整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重计划,轻总结,丢过程。如每学期各教研室都有比较规范的学期工作计划,但往往缺少认真的与计划相配套的工作总结,更少体现计划实施过程的材料。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但常常没有实施培养过程的具体文字记载,没有对培养情况的检查考核。
第二,重共性资料,轻个性资料。对程序性的模式化的共性教学文档如上级下发的教学文件、各单位制定的教学计划、学生成绩等档案较为重视,对个性档案资料如教师的教案、讲义、教学心得、多媒体课件、学术讲座,学生的竞赛获奖、发表作品、社团活动等资料的收集却缺乏应有的重视,而这些个性资料却正是体现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的原始材料。
第三,重收存,轻整理。有些部门虽然也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却忽视了对档案的整理、分类、编目等工作,以至于经常出现当需要查找使用某些档案时,虽明知其有,却找不到的情况,影响了档案效用的发挥。
上述现象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的管理,使得许多学校在教育评估的准备阶段,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档案的补充、完善和整理工作,这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
2.教学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用低
教学档案之所以能成为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不仅仅因为它具有纪实性,能为教学水平评估提供依据,还在于它具有实用性,能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应该说,它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它的实用性。如果收存档案后并不积极地开展利用工作,而是将它束之高阁,也就失去了档案自身的价值。教学档案利用的好与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目前部分高校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人财物的投入太少、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较低等多种因素,使得对教学档案的管理还处于静态的低层次上,大量的原始的资料被简单地收存于档案库中,未能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高效服务,这无疑是对档案资源的极大浪费。
3.信息化程度偏低
当今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字化的全新时代,电子化档案信息已日益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媒体,相比之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大为滞后。教学档案管理由于涉及的专业多、课程杂、范围广、内容繁,各教学部门若缺乏整体规划,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则会造成全校在档案管理、数据查找、资料共享等诸多方面的极大不便。如在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资料准备中,由不同人提交的不同报告中的同一内容会经常出现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对这种不统一数据的核对,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和手工操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院系电子档案系统,有效地整合各部门的教学档案资源,使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已势在必行。
4.教学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缺乏
档案管理包括教学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复杂工作,它需要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教学档案的产生、收集、整理、利用等运转过程中,应当依据档案法规和标准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但现阶段院系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中,较少受过档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不甚熟悉,对教学档案工作的任务不甚明确,其中不少人是由办公室秘书或资料室资料员兼任,他们工作任务繁杂,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所花精力较少,也就难免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漏洞。所有这一些,都将影响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当然也会对教学水平评估产生某些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三、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重视教学档案工作是搞好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中直接形成的初始资料。它主要包括上级颁发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法规、指示;学校关于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决定、条例、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研教改计划;教师授课材料、考试试题与试卷评阅资料;学生实验与实习工作材料、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料与评价材料、学生学习活动资料等。它是高校教学工作情况的真实具体反映,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评估的基础材料。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档案工作,在人员和经费上加大投入,将档案管理作为学校对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要加强关于档案工作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使档案管理人员与全体教职工均注重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要提出明确具体要求,配备专人负责,并实施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以确保档
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做好现有教学档案的清理补充和分类整理工作
目前高校的教学档案虽然存在着材料缺失和管理混乱的情况,但仍然储藏着大量的本校教学方面的原始资料,需要我们去发掘、清理。对以往的档案资料,首先要认真清理,摸清底子,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分类和必要的补充。需要说明的是,对漏收或遗失的档案进行必要的补充与造假并不是一回事。档案补充,是通过事后的说明、追记、复原、仿真等多种形式,将已有的历史事实真实地再现出来,使之形成具有实用价值的、较大准确性和权威性的档案信息。如某位教师的教改研讨课,当时未留下照片,事后仿照原样再补照一张;某次会议,未留下记录,通过回忆追记出来等等。当然,这种补充虽然是以事实为基础,但并等同原初意义的档案,因而,除有特殊意义的外,一般应避免采取这种形式。确有必要补充的文档资料,最好是加注说明,以保持档案材料的初始性与本真性。
对档案内容的整理,一般有系统整理、局部整理、零散文件的整理三种形式。教学档案的分类则必须遵循教学档案形成的规律,尽量保持教学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时间分类法,以年代来区分、排列、管理档案,强调档案的时间特征;另一种是性质分类法,即按照材料内容所反映问题的性质来分类。更多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体现一定的时间性的基础上按教学档案的性质分类,既展示历史与时序交替的过程,又保持档案资料内在特征的有机联系,使整个案卷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建立起“完整、准确、系统、安全、有效”的档案体系。
3.建设完整规范的电子档案系统
教学档案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领导管理工作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在本质就是档案的信息功能。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重要意义已愈来愈凸现出来。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档案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向。为此,建立完整规范的电子档案系统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加速对传统平面文档资料的电子化转换工作。目前档案部门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缩微、光盘等先进技术与手段,建立一个统一著录格式,统计表编排的档案信息网络,将过去的一些纸质资料用磁带、光盘等介质来替代,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网上汇编资料的传送,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校、系(院)电子档案,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的、更广泛的教学档案信息。电子档案的建立对于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设想,专家只要坐到电脑前,进入档案库,就可以随意调阅各种资料、数据、图片,这样不仅使评估工作效率更高,也会使专家的评估结论更客观、准确。
4.积极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
鉴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对教学档案的动态管理缺少认识,档案的二次开发和重复利用不够,教学档案的信息含量小、利用率低的现象,应积极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利用教学档案实体,就某一方面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加工,用新的体例、新的语言汇编成相对集中、系统,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料,如专题文摘、文件汇编、索引目录、转录业务、推介宣传等等。同时,档案部门还应加强教学档案信息需求研究,还可依托校园网内档案馆(室)网站的建设,将自己的计划与编研成果予以,通过BBS、E-mail或访问量统计等形式,了解档案用户的意见与要求,最大限度地获取学校各层次的档案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把静态的档案变成动态的活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教学档案的有用性。当然,这也就为办学水平评估提供了更广阔、真实的检测平台。
5.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工作水平的高低, 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且随着高校评估中的指标要求和评价标准的逐步提高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力加强高校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学校要由学历教育向岗位培训转变,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各种形式对档案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使他们系统地掌握档案业务的知识、规律、方法和现代化的科学手段,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做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提供高素质的人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淮玉,戴以勉. 从高校评估看高校档案的作用[J].档案与建设,1998(2).
篇9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 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 重要性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一、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
由于中职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因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的教学,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在走入社会时必须具备的。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强,热切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言传身教
中职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丰富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习惯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的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讲普通话、文明用语,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广大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发现学生心理品质的共性和个性,继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和行为习惯教育。
(二)行为习惯教育
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保持初中时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当前中职生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占重要地位。
二、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健康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中职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培育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对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是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
三、不断强化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特别是在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正常现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强调要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提倡学生学会用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从而为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打下基础。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的仪表,教师的形象及其给学生的印象,对教育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学生从这里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爱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而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而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为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人格、身体素质、职业能力,为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总之,中职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学校走入社会之前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过程,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不能马虎和松懈。体育老师应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
篇10
[关键词]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驱动因子;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47-02
1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战略选择。
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资源分散、师资短缺、手段落后等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与国际化趋势无法对接、实践教学体系滞后是制约本土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根据当前国际化人才需求现状,引导学生从实践过程中提炼专业知识,从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在亲历亲为的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从业态度和从业习惯,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2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本土化与国际化衔接原则。旅游业是国际化程序非常高的产业,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必然会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学生在熟悉本土国情的同时,还需要养成国际化意识,熟悉国际化规则,掌握国际化技能,以适应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2)统筹规划与强化实践原则。应该设立稳定的专门机构并制订统筹性教学计划,在校内设立综合性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由专业教师、实验人员及外聘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该基地负责规划统筹旅游管理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方式,根据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状况,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负责协调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
(3)凸显互动和校企渗透原则。教师和学生在所有实践教学项目中的交流与互动应当得到体现。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两者间的顺畅交流与有效互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依托系统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校企渗透合作,增进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4)统一标准和突出特色原则。实践教学首先要遵循统一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养成其岗位责任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在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应当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个性,在专业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优势,形成品牌专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3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
(1)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拓宽国际化就业实习基地。以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平台,以实训室管理机构为主体,以专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为两翼,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动力,以国际化校外实习基地为后盾,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地展开并优化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过程建设。为实践教学实验室制定总体的管理方案和详细的运作方案,并据此开设相关的课程,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运作方案完结之后,及时总结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带来的效果,并制作详细的分析报告。在整个实践教学计划结束之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反馈,修整和完善运作方案。
(3)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标准要与国际接轨,不应过于硬化,而是把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和要求告知学生,由学生自己把握。同时,应当加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以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考试评价,以学生为主导的互评与自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竞赛式评估,顶岗实习时应重视来自一线行业的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要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导师组和完善专业导师制,实行学生指导包干,实行专业导师组统一指导和专业导师分别指导相结合。同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策略,请有国际化工作背景,有国际化从业经验的一线资深人士进校园传道、解惑,同时专业教师也应走出去,到企业兼职,多积累国际化工作经验。
(5)实践教学的管理。对学生从入学开始后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运行进行绩效评估,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督导,包括实践教学前准备、实践教学中运作、实践教学后信息反馈和实践教学计划完善。根据ISO 9001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分类建立完整而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档案,以期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教学。
4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因子
首先应当明确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有三个:其一培养满足行业需要的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国际化的旅游产业需要有国际化的旅游人才,旅游强国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旅游人力资源作支撑。其二是明确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改善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为协调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及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三是理顺实践教学内在机制和冲突。要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转化关系,协调好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就业之间的递进渗透与有效衔接,促使实践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用。
围绕这三个目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驱动因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化人才培养内涵外延与培养途径研究。具体包括:旅游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国际化、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国际化、实践教学交流合作国际化、实践教学教育品牌国际化;第二,实践教学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与行业需要零距离接轨;实践教学过程安全的保障和预防;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深度研究;实践教学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求等;第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具体包括:不同教学方式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途径;国际化经验与本土实际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工与衔接等;第四,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关系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总体规模及内容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机构如何发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功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人员的组织规则、聘用程序和协调机制;实践教学体系中实用性和国际性;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等;第五,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环节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具体包括:如何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如何在不同实践教学模式中开展师生互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协调等。
5结论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到了结构性调整和体系性构建的关键时期。旅游管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构建符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适合旅游行业需求的国际化应用型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剑生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周兰完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路[J].科技资讯,2007(23)
- 上一篇:新职工管理细则
- 下一篇: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