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综合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技术综合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公司为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主要从事房屋建筑施工。因施工具有延续性、季节性及任务不均衡性等特点,部分工种(岗位)需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具体申报如下:
一、保安,由于维护公司办公区、员工生活区、各项目部及施工现场安全需要以及工作任务具有临时不确定性的特点,需24小时连续值勤,主要采取三班倒工作方式,休息方式为轮休制。
二、仓库及材料保管员需根据项目施工现场需要担负看管和临时调配物资,由于施工的季节性和任务不均衡性,故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以年度为结算周期,采用周六、周日倒休、轮休、或施工淡季放假休息方式休息。
三、电工负责整个公司办公区、生活区及项目部电力系统的布线及维护,由于任务往往具有临时性特点,故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取周六、周日轮休方式休息。
四、电焊工、壮工、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跟工作任务紧密相关,任务紧急时需连续不断的赶工。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故申请实行综合工时工作制。任务紧急时连续工作,施工淡季时放假休息或轮休制。
五、后勤工人,他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对项目施工现场及公司所有员工服务,由于公司规模大,到施工旺季时为保障后勤工作他们无法按正常标准时间工作,故申请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取轮休、周六、周日倒休及淡季放假休息方式休息。
六、防水工、水暖工及维修工,由于我公司项目多、工程量大,需要进行工地及在施工程项目的工作及维护,受工作任务不均衡性影响/,!/,工作时间具有不固定性,因此需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取倒休和淡季放假的方式休息。
七、司机,因负责工地货物的配送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商务活动用车,其工作时间具有不固定性,考虑到这一工种的特殊性,故申请实行综合工时工作制;其他岗位管理人员,受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季节性,连续性的特殊情况影响、无法真正施行标准工时制度,故申请实行综合工时工作制,休息方式采取周六、周日轮休;在冬季施工淡季时安排员工集中休息、休假。另外,超出综合工时以外的工时及遇国家法定节假日无法安排休息的,我公司将按国家劳动法规发放加班费。
特此申请!望予以批复!
北京XXXXX有限公司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20
近些年恚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高校开始重视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建设。从我国多数高校当前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来看,普遍存在专业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素质差异大、资金与基础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理论实践的机会较少,使得学生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1 高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当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理论教学课程比例过大,实践课程数不足的问题,并且计算机技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造成许多高校毕业生只会理论上的东西,实践操作能力极差,无法适应社会岗位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改革原有的教学机制,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满足岗位的需要。
2 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1 转变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
当前,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素质教育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点。随着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养成创新意识。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程引导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1]。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形成动手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主动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实践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2.2 积极开展与校外企业的合作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大量教授计算机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对计算机教学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就需要增加学生上机的时间,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学理论,熟悉计算机操作,并在计算机实践中获得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这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此外,教师还需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实践活动中,学校需要为学生搭建计算机实践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实践运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高校需要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计算机实践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计算机技术实训平台。学生在参与项目时,需要解决项目中的问题,确定完成项目的步骤,并且需要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系统的安装,了解系统故障的处理,熟悉计算机软件的处理,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在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学生在一旁观看,可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2.3 改革计算机专业考核制度
当前,在计算机考试中,一些高校为了降低学生的不合格率,提升学生通过计算机考试的比例,在设计计算机考试的试题时,往往会降低计算机考试中试题的难度,比如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试题,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但是,在这样的计算机考试中,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得到体现,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2]。此外,在高校的计算机考核制度中,只是采取笔试这一种考试形式,无法系统而全面的考核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真实水平的评估,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因此,高校需要变革计算机考核制度。首先高校需要按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真实水平,合理设置计算机考核题目,尽量让计算机试题的难度适中,在体现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哪些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高校在改革计算机考试制度时,需要增加计算机考核形式,比如增加计算机编程考核,团队任务考核、现场操作编写小程序等考核形式,通过排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从而让学生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理论与实践能力。
3 结语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需要。高校需要积极开展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设计算机实训平台,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提供平台支撑。此外,高校还需要改革计算机考核制度,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通过这些措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6(01):48-51.
篇3
关键词:模式;策略;运用
一、计算机技术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作用
计算机技术可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多样化,并且让信息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实现完美结合。
1.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的第一大作用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了让信息技术真正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作用,除了最大限度地应用既有的教学方式外,最实用、最能让学生得实惠的,还属于将高效的教学软件开发出来。这是由于,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的很多教学方法并不能在原有的设备中发挥出来,只有付诸于一定的先进设施,才能得以体现。在此期间,教学软件的作用大为彰显。高中生物教师通过优质的教学软件,能够构建完备的方法体系,表现出独特的教学风格。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增强。
2.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
除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将二者进行完美结合。不管是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还是课外科技体验,抑或是难度较高的研究型学习,我都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重要作用。通过网络搜索、PPT展示、师生互动、自主探讨等方式,我将两者恰到好处地整合起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前文所提的那样,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完美结合改变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大力提升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办法
计算机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作用,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高效有用为前提,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唯有三者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恰到好处。
1.以实际应用为基础
以实用性为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一大办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想信息技术切实起到作用,必须以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前提。具体而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自作主张,随意使用,这将起不到任何效果。
2.以高效有用为前提
以高效有用为前提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二大办法。一般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费力又低效。这就要求计算机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结合在一起,必须高效有用。具体而言,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应当符合频率大、效率高的特点。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的方式应当确保学生学得好、兴趣高。
3.以提升能力为目标
以提升能力为目标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三大办法。在计算机应用的实际过程中,时时刻刻要保证传统机械化教学模式的改变,高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增强。
三、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方式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摸索出了识记知识方式、理解知识方式、应用知识方式等整合策略。
1.识记知识方式
识记知识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的整合的第一大方式。作为最基础的方式,识记知识方式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知识理解的范围,扩大知识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总之,识记知识方式对学生学习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理解知识方式
理解知识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二大方式。此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中生物教师运用多媒体材料,引起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思索,进而以类比的方式,摸索出新的生物知识。(2)生物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对生物知识反复讲解,让学生反复练习,最终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
3.应用知识方式
应用知识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和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第三大方式。此种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性,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可先提出问题,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分析、推论,得到结果。(2)教师可先通过计算机演示某种推论,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思考。此种策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寇海平.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等卫生学校的实施策略[J].甘肃科技,2007(01).
[2]马志成.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2).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操作能力 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当代人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工具。因此,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技能需求。
近些年来,动漫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产业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动画新时代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推动了动漫领域的发展。计算机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将许许多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1 当代动漫人应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三维动画、Flas、全息动画等崭新的动漫形式形成的动漫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文化形式。尤其是在仿真技术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成为计算机和艺术领域的新宠。
计算机动画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产物。计算机是提高动画生产的有力工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富有创造才能的人一定是会使用电脑帮助自己完成工作的人。实践证明:一个高素质的“动画设计师”,不仅应具有很强的创作设计能力,还应该熟练掌握强大的电脑设计工具。所以学习并精通相关计算机设计软件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会导致大部分人在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的计算机软件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手忙脚乱。我们该如何把需要掌握的计算机软件学好、学精呢?
一切事物都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征。计算机软件应用技能也具备一些明显独特的规律与特征,①知识体系结构系统性不强,具备相对独立的特点。②计算机软件内容比较繁杂。③由于不断的技术研发,计算机软件更新较快。
我们要针对需要而学。做一切事情都要抓住主要矛盾,计算机软件数以千万计,一个人不可能每种软件都去学习。由于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同,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一样,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制定有效、实用的学习计划,并且长期坚持。
所以,要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明确了,才能将必要的知识掌握好,如此我们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软件处理自己的业务了。
学习计算机操作其实就是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在每学一种新软件之前先明确它属于哪一类的软件,它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对自己所要学习的软件要有明确的认识。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能直接为用户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软件。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最大特点是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不仅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并且要多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①多学多看。学就要多“闻”多“看”,仔细听、认真看老师的讲解和操作。多学多看是学习的基础和起点。
②多模仿,多实践。练习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方法,根据老师的操作、教学视频、同事和同学的操作,多模仿,勤练习。
③勤于思考。通过思维加工将学来的感性知识系统化,上升为理性认识。善于比较,学习一个应用软件的同时,联系已学过的其他软件,借鉴已学过的操作技巧,这样更有利于新软件的掌握。
④在学习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解操作原理的学习,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练习,融会贯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学习的层次就能更进一步,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自信心也将随之增强。
2 当代动漫人应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素质修养
在当今电脑化信息时代,动漫和计算机应用各有展现的空间,而两者的结合更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途。借助计算机软件强大的功能,动漫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我们应有意识地加强动漫与计算机应用的紧密结合,努力成为多方位的动漫通才。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想到“用”,即“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作为智力工具,作为人脑的延伸物,让计算机帮助我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操作实践基础之上的,这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修养。它有助于动漫工作者在竞争激烈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素质修养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自学能力的修养。没有自学能力很难跟上技术的变迁。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其次是协同学习和协同工作能力的素质修养。计算机动画都是些团队协作项目,因而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协作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协作工作的能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再者是运用网络的能力和习惯,网络能给人以无穷的知识,要养成运用网络辅助学习的习惯。网络检索、搜索资料是其他传统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寻找相应的资料,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水平。
最后是学好和计算机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计算机作为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其中包含了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知识。特别是英语和数学,现在计算机信息和资料很多是用英文表达的。数学对于学习计算机技术来说也很重要,许多计算机技术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所以,我们在学好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数学和英语等其他学科知识,才能更顺利地学好计算机技术。
动漫产业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是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创意产业。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新技术给动画创作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影响。
随着计算机动画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动画设计交织融合,涌现了不少新兴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动漫求职者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会使用这些技术,将无法掌握先进的前沿的动画设计手段,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求职和发展。提高动漫人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成为求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仅是职业技能,更是一种发展潜能,是当代动漫人应具备的计算机素质修养。
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应用;教育培训;特点
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积极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安定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当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发展、应用,计算机教育培训也在蓬勃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行业发展需求分析了计算机教育培训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计算机教育培训的良好、健康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发展现状。上世纪40年代,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这个时期计算机研发成本很高,而且还十分复杂,主要运用在军事部门。随着计算机成本的下降,到了80年代前期,许多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及一些大型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80年代中后期个人电脑开始出现,到了90年代,计算机就逐渐走入了公司和家庭。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五大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第二阶段时晶体管,第三阶段是集成电路,第四阶段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第五阶段的主要元件就是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目前计算机技术就是处于第五阶段,但是仍然是多种方式并存,多种机型共同发展。
2.发展趋势。随着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硅技术越来越接近了其自身的物理发展极限,为此必须要求计算机变革自身结构,大力发展器件与技术。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和纳米计算机应运而生。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
2.1结构化发展。计算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自身结构化的发展。从硬件设备的大小来看,计算机逐渐走向小型化。但是为了某些特定需要,也出现了相应的巨型化计算机和微型化计算机。从计算机自身性能来看,计算机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修复、升级,体现了计算机技术的独立性、智能性和积累性的特征。
2.2空间化发展。除了计算机技术的结构化发展之外,它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空间化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复杂,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还能有效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技术发展也越来越人性化,显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科学计算。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目前,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如高能物理、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航天技术等。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2.过程检测与控制。过程检测与控制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检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并把数据存入计算机,然后再进行数据库处理。特别是仪器仪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所构成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将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3.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各项数据处理,像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信息情报检索等。目前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企业也开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生产规划;商业领域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贸易。
三、计算机教育培训
1.计算机培训目的多样化。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致使计算机应用于各行各业,也普及到每个家庭。计算机和外语、驾驶技术被称为21世纪必须掌握的三大技能,由此可见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除了课堂上计算机技术的初步学习以外,很多人出于就业、再就业的考虑主动去参加教育培训。首先是工作需要,计算机应用太广泛了,我们必须掌握这一基本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其次就是生活需要,因为现在计算机都普及到家庭,必须掌握计算机饿入门知识,简单操作才能应付生活需要;最后就是再就业需要,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来参加成人计算机培训,是为了通过培训学习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在找工作时达到应聘单位的要求。
2.计算机培训的特点。结合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发展需求我们对计算机教育培训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分析:
2.1要强化实践环节。计算机教育培训,光有理论基础还不行,必须要有很强的动手 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满足社会发展和工作的需求。强化实践环节,才能培育高质量的和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2.2变革培养方式。计算机培训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计算机具有很强的教育实践性。因此必须在实践中按照实施问题――解答――分析的过程来实现,而且要注重各个环节的有效联系。
2.3面向职业需要。工作需要,计算机应用太广泛了,我们必须掌握这一基本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根据学员的不同职业性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培训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实际操作。
2.4多种模式并存。计算机自身的发展具有多样性,那么培训也应该要有多样化的特点。允许多种教育培训理念的存在。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多样性,还应该包括应用领域的多样性。
3.教学措施。在现代化信息时代,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加强对计算机理论及实践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还要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课程设置;再次还要以计算机为依托,综合利用教师、学生和设备等各种资源;最后进行协作式教育,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不断提升对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炳铮.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电力系统;应用;发展
1.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每一次计算机技术的革新,都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改革了现行的电力系统的运行,使其更加安全和可靠。这也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被广泛应用的重要表现之一,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2.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由此产生的各种电子、电力行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其发展历程上看,无论是晶体管的问世还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都给电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其从生产方式和生产方向上作出了很大挑战。虽然我国的电子技术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各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装置的应用也有效的推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还提高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就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运行过程的自动化,无论是电力调度、变电站综合还是电厂监控,都实现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更加准确高校的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存档功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开始朝着分布式、开放式、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计算机技术快速更新带来的知识鸿沟
计算机技术不仅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相较于其他技术,它有着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这使得人们尤其是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在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知识鸿沟。有时甚至每几个月,计算机技术就会全面革新,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图像信息处理、系统调控技术也随之完善和更新。这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使得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随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并且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敏感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及时捕捉有用信息。
3.2 设备兼容性问题
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大规模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虽然从效率上计算机技术和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首选。但是从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的角度考虑,我们还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防护,尽可能的将其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此外,还要注意对计算机设备的运行环境的监管,避免因电磁辐射等外部原因导致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运行异常,从而引发各类安全故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单位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对计算机部件、接口、电源等的日常巡检,对其运行状态实行实时监控。
3.3 光电互感器存在的问题
输电线路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就是光电互感器,它所承担的功能就是按照比例关系将高电压和强电流通过调节,降低到仪表可以测量的范围值内。随着电压的升高,光电互感器承担的负载电压也随之增大,就会出现信号的畸变。因此,光电互感器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电磁兼容、绝缘等技术难题。对光电互感器进行数据采样和数据交换过程则需要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设计来实现。
4.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4.1 注重人才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电力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将系统和技术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电力系统人才进行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再教育,进行积极的深造,通过各种技术、经验交流活动来提升现有人才的综合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在新进的人才招聘过程中,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一些电力专业的学生同样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可以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和锻炼,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得到成长。
4.2 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力设备信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让人叹为观止,想要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不落后于其他技术领域,就要不断的融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电力设备结合,时刻保持我国电网系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国内外电力设备的最新进展情况,保持信息的先进性与及时性,对于最新的科技成果要积极促成成果转化,形成应用效果,并对最新的技术报道进行跟进。
4.3 改进光电互感器
光电互感器的重要作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技术也同样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对光感互感器的改进,才能够使与之相关的二次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改进光电互感器,首先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技术研发,并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和转化,在对国外产品的使用和分析过程中,找出适合我国电网使用的新技术。
4.4 规范电力设备管理与使用
由于设备兼容性问题的产生将会对电网运行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从国家层面应当规范电力设备的使用,并制定相应规范文件来进行强制性的约束,避免各电网系统各自进行设备采购和使用。针对电力设备生产商,也应当规范产品规格及参数,从国家、电力系统、电力设备生产商三方面来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形成有效的规范体系,杜绝和避免设备不兼容问题。
5.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了升级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的未来将是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电力技术的综合系统。上文中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浅析,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技术
中图分类号:TD235.4+7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35701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涉及到了数据处理、家庭和办公自动化、远程信息控制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多中领域,分别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应用范围。而如何有效的掌握知识,促进能力,拓展创新,是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看,也是知识和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和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技术的出现使用,计算机的功能更大的被发掘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工,成为重要的角色。
一、全面掌握应用知识,提高应用技术能力
所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前提的,这种知识可以使理论的,也可以是操作的,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边学边做。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关乎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有很多,像计算机教学、平面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工程师和系统管理等,除了要求掌握基本通用的知识外,专业方面的知识也甚为关键。
每个计算机工作的技术应用人员,需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的理论体系,以完整夯实的基础带动应用能力的发展,遵照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复巩固基本的应用知识,反复操练应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需要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通过知识的变式和创新,能力的在发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变通性和替代性很强,没有单一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触类旁通。
二、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分工日渐细密,而且各个工种是相互配合和合作的形势展开,每个人只需重点掌握一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可大有作为,成为自己的关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当确立重点,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确定不同的自我应用技术。
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点性和全面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计算机技术本身都存在有本质的和密切的联系,不存在单一技术领域,都是知识某一部分的合成,像在平面设计方面,同时运用到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和PS”等基本知识,您只懂得平面的创意或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关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应用型和技术型是互相统一的,要理论知识和技术并重,重点突出和全面发展兼具,这样才会有效的发挥出个人应用技术的效能。
三、有效拓展能力,推动应用创新
在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研究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培养,这样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知识应用的表层,无法深入到技术能力深处,无法推动应用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的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迅速的解决,这就是确乏经验的表现,经验是学不到的,是在实际应用工作中感悟到的,是个人的自我思考和体会。
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感受能力的体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用技术的熟练度,方能化繁为简,形成真正的能力,这是从现实中磨砺出来的。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完善理论体系和能力体系,完全会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感悟,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而知识和能力应用的嵌入式和混合式发展,要求计算机从业者有着全面的知识底子和互通的理论融合。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做到多样化和多重性,以求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且能起到熟练技能和选择优化的效果。
四、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计算机领域中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综合特性,它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发展很快。
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就是以当时雷达脉冲技术、核物理电子计数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应用物理方面的成就,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真空电子技术、磁记录技术、光学和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光导纤维技术、热敏和光敏技术等,均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工程技术,尤其是精密机械及其工艺和计量技术,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技术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各自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于将计算机结成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要求日益增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也已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成为社会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离散数学、算法论、语言理论、控制论、信息论、自动机论等,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许多学科和工业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在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系统结构技术
它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电子器件的进步,微程序设计和固体工程技术的进步,虚拟存储器技术以及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它已成为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紧密结合,并涉及电气工程、微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的技术。
2.系统管理技术
计算机系统管理自动化是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3.系统维护技术
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维护和诊断的技术。实施维护诊断自动化的主要软件为功能检查程序和自动诊断程序。功能检查程序针对计算机系统各种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观功能,以严格的数据图形或动作重试进行考查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正误,确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4.系统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自动化,即用计算机自动设计程序,是使计算机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早期的计算机靠人工以机器指令编写程序,费时费力,容易出错,阅读和调试修改均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此培养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会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孙晓风.网络改变生活――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网络[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
[2] 李辉.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3] 计算机专业知识教材编写组.计算机专业知识核心[M].人民出版社,2011,1
篇8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要持续发展必须一就业为导向,以理论与技能为中心,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的办学模式。我认为要构建出适应就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解决好两点:一是办学定位问题,二是教学改革和创新问题。
1 高职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办学的定位
高职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应以培养的是专业型、技能型、智能型的实用人才,使受了教育的应届毕业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后就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努力实现所开设的课程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证书认证培训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模拟训练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由于高职学院现有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以学科理论为主,对于社会上计算机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了解,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学院就业办的指导作用。学院就业办组织系部领导和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一线进行广泛调研和分析,掌握计算机行业的最新动态。
2 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
“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所以,教学理论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性。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以及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 师资队伍建设影响学生计算机技术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子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优秀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不断的涌现。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算机教师能适应社会和知识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学院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能够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知道企业需要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只有教师队伍层次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2.2 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传统的教学是的以知识传授为特征,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可以这么说高职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但在其他方面只要他们感兴趣,学习就有效果,他们的智力和记忆力不比其他学生差,关键是学生有没有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是高职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的兴趣,将创新意思贯穿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课程大纲、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并科学的组合,同时要具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问题法、案例驱动法、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欲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如果我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以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后只要稍加指导,学生就会乐在其中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结合我的教学,举例如下:
如在讲授很多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程序设计课程时,我没有一味去分析基本语句、语法,二是从开始注重锻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使学生具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我首先从他们身边的事入手,引用了校园中的“程序”:
no1.学生到指定的教师上课。
no2.教师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no 3.带作业的学生,可以让老师检查,转到no 5;否则,回宿舍拿作业,转到no 4。
no 4.回到宿舍,拿到作业,转到no 1。
no 5.老师检查作业。
no 6.上课,学生听讲。
no 7.下课铃响,上午课程(循环)是否上完(条件),上完转到no 8,否则转到no 1。
no 8.下课去食堂。
通过具体实例,分散介绍语法难题避免了学生枯燥和畏难的产生厌学情绪。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只是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应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试制度。
考核的内容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笔试是一方面,还应将形式多样化,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多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同时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参加各种级别、各种类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以便于高职的教育与最终的培训认证相结合。在实践方面,采用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考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多的让学生到用人单位去,培养自己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能够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及时作出调整,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领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
3 总结
算机技术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的定位以及教学改革在创新上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一条适合高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思路,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把握住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职业能力全面的要求,力求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钟山学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4).
[2] 刘秀功.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3] 徐阳.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10(1).
篇9
1.1多媒体教学工作中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一个最为典型的应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关于一门课的教学资源也是越来越丰富,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使得网上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些教学资源中不乏精品的课件、视频或者是图片这些对于教师本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的教学资源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将这些多媒体技术巧妙的应用于自身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对于教师上课的或者是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及时的反馈到教师这里,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网络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一个结合,另外还有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网络交互性,使得远程教育得到实现。这种远程教育的方式已经在很多著名的高校流传开来比如网易公开课,在远程教育实现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将经历放在远程教育的研究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也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二者之间的交流大多是以语言为载体,并且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和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这个时候计算机技术中的交互性优势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计算机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2.1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通过教育的环境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环境的创新包括教学心理上的创新以及计算机教学环境上的创新,如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畴,作为教师来讲不应该强行的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课堂当中来,而是应该对学生的质疑给予鼓励,讲出心中的疑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再利用计算机实现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述提出了质疑,作为教师不能给学生一味的否定,应当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自身想法所出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否定自身不正确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其树立信心,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时刻保持活跃的思路。但是在这种教育创新环境的营造过程中,要将这种做法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计算机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再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将可以利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当中。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的过程中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内延伸到学校外,要不断的将计算机中的有利于教学的新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计算机应用在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计算机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得到增强,使得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2.2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唯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会对课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感兴趣,在课堂中才能够保持注意力。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校的效果。
2.2.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计算机与相应课程的结合来开展教学,按照教学大纲与相应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来出相应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要难度适中而且还能够提高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展望
要想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的范围以及应用的深度,那么就要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目前很多很多方面的应用创新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创新,才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在一定程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在对某个领域中的模型或者是知识进行验证理解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建立相应的推测方法,或者是数学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编程来求解模型的结果最终对于数学知识以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能够灵活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又推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这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得学习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四、结语
篇10
1.1缺乏全面实施计算机文化教育的强烈意识
当前在计算机领域出现的许多事件,如“黑客”攻击、偷窃信息、计算机病毒泛滥等,有的是集体行为,有的是个人行为,这些人都是计算机高手、计算机“怪才”,他们利用高超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犯罪,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负责任的算机文计化修养。因此,高校计算机教育,必须树立强烈的全面教育意识,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机文化教育。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个问题,只重视知识与技能传输,却忽视了计算机文化修养教育,使高校计算机文化教育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没能真正发挥计算机文化教育的社会功能,影响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1.2缺乏超前的新技术发展观念
随着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群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已广泛地运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高校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舍此难以担负起高技术条件下经济建设的重任。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缺乏超前的新技术发展观念,既影响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不能更加敏锐地把握高技术的发展,更影响了计算机教育自身的发展。主要表现就是缺乏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态度,导致利用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结果便是计算机教育理论修养欠缺,将新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学科领域的意识不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不够。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十分不利。
1.3缺乏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方向。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各单位也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还是停留在黑板加粉笔、教科书加教案的水平上,其中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教师缺乏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能熟练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以充实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怕运用不当降低教学效果,从而导致先进的信息技术不能充分被教师利用的状况。
1.4缺乏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教育环境
高校计算机文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进行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如普通教室、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等;支持教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各种软件和信息资源;进行计算机文化教育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环境氛围。目前,在高校计算机文化教育环境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计算机硬件设施比较落后。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用机需求等等。二是计算机软件资源比较贫乏。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投资的现象比较严重;软件资源的管理不够集中,致使一些优秀的、新的软件不能被充分利用;教学资料软件贫乏,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工具软件相对落后、贫乏,一些工具软件已经过时,一些需要用的新工具软件不能及时提供。三是计算机教育的环境氛围还不够完善。计算机文化在相当多的院校内还没有被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创造相应的具有良好氛围的计算机教育环境。对计算机文化修养重视不够,没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需求相应地开设一些相关知识教学,如运用信息网络实施远程教学、进行网络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合作攻关、进行信息网络防护、预防计算机犯罪等等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限制了计算机教学向社会化、应用化领域进一步拓展,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学习交流的氛围。
1.5缺乏与计算机文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标准
当前,影响高校计算机教育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教育目标的层次偏低。高校计算机教育没有确定一个总的教育目标,只是对一些具体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目的,就只提出了某一具体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没有提出总的教育目标。这样必然使高校计算机教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计算机文化的发展,也就难以培养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育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培养高校学生什么样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从发展的角度看,高校计算机教育目标的确定,应立足于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着眼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应用,对学生进行综合计算机教育,在突出知识传输、技能培养的前提下,提高其包括计算机技术发展观、计算机应用意识、计算机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等在内的全面素质,从而使高校计算机教育提高到一定层次。
2.成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决不是偶然的,既有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综合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2.1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所带来的短暂的“不适应”
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早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不仅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其应用领域的广泛深入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从单机应用发展到网络应用,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与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利用计算机可以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使用信息,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网络上访问著名学者、查询你所感兴趣的国内外信息、异地同步进行信息交流等。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应了其它领域发展的“相对”滞后,这就使得人们往往难以适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有的表现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无奈”。尽管最终还是要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但这个“短暂”的、“不适应”的“阵痛”,就会使许多领域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面前显得有些落后,反过来导致人们在意识、观念等方面对计算机在各个专业领域的运用意识不够、重视不强,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使计算机教育落后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