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标服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品招标服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药品招标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李俊任组长、副局长张安君、纪检组长张应珍为副组长的药品招标工作领导组,同时,认真召开了筹备会议,对药品招标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市医院由院长亲自挂帅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并且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为药品招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搞好摸底调查,为招标工作打好基础
我局责成专人负责,协助市人民医院对现有用药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归纳,根据市院《基本用药目录》,从招标的目录中,精心筛选药品125个品种,卫生材料5个品种、130个规格。并拿出了初步工作方案与实施计划,为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三、认真参加招标,确保药品招标落实到位
由副局长张安君、纪检组长张应珍、市人民医院院长肖银法带队,由市院药剂、财务、办公室人员组成药品招标工作组,认真参加了运城市招标会,积极参与招投标。在工作中坚持看药品价格、看药品质量、看厂家信誉的“三看”原则,通过比价位,比质量、比信誉,严格筛选,圆满完成了招投标任务,共签订合同16家,招标药品125种,占到了全院药品的60%以上。
四、严格执行药品招标合同,切实让群众受益
篇2
而针对基本药物的招投标,自2010年9月安徽基本药物成功招标后,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份印发了《关于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2010]56号)文件,明确提出全国各省要在基本药物招标中采用“双信封”制度,实行单一货源承诺、统一配送,做出国家基本药物整体运行的指导性实施方案。这一指导性政策的出台,直接导致接下来的几个省份的基本药物招投标进入价格竞争,招标过程惨烈,其中在实施和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成为整个行业的争论的焦点。
根据五十六号文件的指导思想,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于今年初至七月展开了新一轮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极具地方特色的实施方案层出不穷。有的省份在制定实施方案时,真正到考虑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但是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并没有得到体现。在四川的挂网模式中,百强企业排名按品种细分化药和中药作为评审技术标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个企业涵盖多种制剂的时候,化药和中药不一定都有排名,导致企业无法取得相应的分数。从已经结束的安徽、山东、四川、河南等省份的情况来看,基本药物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应对基本药物的招投标,其所产生的集中效应已经显现,中标产品和企业已经逐步清晰。其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1、低价中标。单从国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招标来看,不区分质量层次,技术标入围后,纯粹以低价为目的,不顾中标企业的质量和成本因素,将会对制药强企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直接导致的情况就是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而在中了标后无法供货,最终使得招投标的结果形同虚设。
2、对于招标流程的设计较为随意。一些省份在招标期间要求提供的投标资料需提交原件和最新有关单位出具的证明信(像云南省在招标期间要最新省检给了20天的时间),这种较为随意的时间限制要求,导致的结果是生产企业按按照正常程序花了20天时间根本办不了这些手续。同时,由于是多个省份同时实施基本药物招投标,企业的原件只有一份,必然造成企业只能选择性应对省份,而无法全面应对各个省份的招投标。
针对目前如火如荼实施的基本药物招投标,诸如:“药品招标是送死,不招是等死”、“药价低比药价高更可怕”等议论也经常出现。但是,药品降价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脉络,无论是国家的调控还是市场的竞争,未来“质量和成本领先”才是企业争夺市场的核心。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就是通过政府层面的强制使用和报销,让普通百姓用上放心药和便宜药。这种政府主导的基本药物政策的强制实施,要求参与竞争的企业从影响最终中标结果的几个因素认真对待:
企业规模是影响中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报价是影响中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网上信息的维护是重要环节之一;
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专家投票是决定因素,专家打分是决定因素即高价也可以中标。
从上述核心因素来看,药品招投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建立一个“快速反应”机制来应对,从而促进企业灵活应对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所涵盖的相关环节,最终保证企业在基本药物招投标过程中能多中标,中好标!
面对三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宏观策略,2011年是我国完成医改工作的攻坚之年,也是医改提速的一年,通过药品集中招标模式,将向“集约化、规范化、透明化、电子商务化”的轨道上发展。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基本药物制度经过各个省份的探索和发展,随着好的经验的积累和问题的出现,未来的发展已经逐步呈现出较为明晰的发展趋势。从目前国务院医改办正在着手制定的《生产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推进工作来看,未来的基本药物制度将逐步走向:
大企业主导下的定点生产和定点配送;
招投标过程中的质量优先和服务优先、
综合生产企业和市场情况制定“标底价”
篇3
一、加快公立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山海关区结合古城改造,将原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创伤医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区人民医院,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大力推选药品招标采购。从2002年开始,我们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药品招标采购,并将招标范围扩大到全市23家二级以上医院,确保了招标工作的公开、公正、规范、透明。2003年,我们首次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化学试剂进行集中招标采购。7240个品种的药品中标、67个品种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标,规范了药品采购行为,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聘用制,新进人员公开考试、招聘。市第一医院严格评议、考核,10名副高以上卫生技术人员被高职低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病人选医生制度,并将工作数量与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综合进行考核,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推进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今年10月,市编办批复了《市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在对市卫生防疫站和市职业病防治所人员、设备、资产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聘用方案。目前,两所机构的组建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同时,我们还与市编办、市财政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意见》,有力推动了县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
三、加快民营医院发展。我们结合实际,适度开放医疗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国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市北医永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5亿元,设计床位400张的新建开发区医院签约。民办友好医院、视光眼科医院相继开诊。我们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支持和鼓励国有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原国办七五七医院、奥格集团职工医院顺利完成改制成为民营医院。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延伸。并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的预防、保健等职能。2003年,市政府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50万元,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单位,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96所,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以居委会为单位达到100%。
我市的卫生改革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一是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对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改革政策不配套,如医疗机构分类完成后,相应的价格、财税政策尚未出台,分类管理难以实现。又如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因没有相关政策,操作以来难度很大。
2005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增强生机与活力。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实行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扩大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分配的自,拉开分配档次。积极探索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公立医疗机构通过整体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退出国有资产,整合医疗资源。鼓励和扶持国内外资本兴办医疗事业,放宽民办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方面的限制,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推进医疗市场多元化,促进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以乡镇卫生院改革为重点,推进农村卫生工作。规范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强化预防保健职能。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力争今年有20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设施配置标准。开展公开选拔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全员聘用制试点,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转岗分流不合格和富余人员,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实际,因院制宜,采取撤并、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对撤消的卫生院进行资源重组和改制调整,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版权所有
篇4
随着挂网采购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四川、广东、吉林等省已经推行挂网采购制度。以前认为初衷是好的,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执行走了样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可能走到了尽头。
所谓“挂网”,就是把药品采购的信息挂在互联网上,是政府部门为药品交易搭建的一个专门用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网络交易平台”。挂网采购本质上属于网上竞价采购,主要是指药品生产企业通过网上采购信息平台,在政府采购机构制定的限价范围内进行报价,高价者淘汰,低价者按价格由低至高确定入围药品品种,再由企业通过信息平台与医院签订供货合同。
它同以往药品招标采购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统一采购平台,以限价为主,议价为辅,价格是决定入围的最主要依据。
如何面对从招标转型的新制度解决以前招标中药品价格越招越高,中标之后医院二次议价和招标中间环节繁杂、费用巨大的问题,重庆又将有什么更新的举措来成就这个新生事物,成为各方关注这次挂网采购的热点话题。
力行透明公开
业内很多人士认为规则监督者不改变角色的错位与变味,也很难让这一制度正确实施。 在挂网四川省的实践中,由于主管部门声称达到了大幅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引来全国的关注和效仿,而广东省卫生部门也曾宣称:“药价有望降两成。”
重庆市卫生局某官员认为,2006年4月份重庆市政府下发的《2006年全市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要求:改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推行网上限价竞价采购。不久前重庆市有关部门召集药品生产、流通、中介机构代表召开座谈会,就该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挂网限竞价采购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改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推行网上限价竞价采购,加大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力度,有利于治理变相涨价和层层加价。
此次重庆开展的网上限价竞价采购,将简化组织和操作程序,建立统一的药品购销平台,把信息全部挂在网上,“挂网交易”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与以往的招标采购方式相比,操作的全过程都可监督,更加公开、透明。
医疗机构的药品目录将分为两类:“限价竞价”和“不限价不竞价”。不限价不竞价目录是指急救药品、廉价普通药品、罕见病种用药、管制药品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等。通过“限价”“竞价”“议价”等手段,力求把虚高的药价降到合理价位。
辩证对待廉价药
作为药品终端执行者,医院如何对待这次挂网采购?记者采访了部分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药剂科赵主任表示,实行药品挂网,药品网上采购的方法是很科学的,但目前药品质量存在差异是中国药品生产最大的问题,因此,应该将市场上的药品价格用加权的办法重新评审,即在定价时考虑到质量因素,对价格过低的药品质量要进行调查。
而药品信息挂在网上,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药品以最低的价格由医院直接在网上采购,如此以来谁也拿不到回扣,也就不存在行贿的问题了。此外,以后少了招投标公司这一环节,将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如,如果医院有10亿元采购费,其中没有用的环节就占到7亿元,实际药厂或者中间流通领域只是3亿元。因此,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药品挂网销售将是一个趋势。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陈晓明主任同时指出,药品挂网不错,但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医院药品采购实行统一招标,虽然杜绝了商业贿赂,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医生用药,会造成“廉价药难寻”的局面。由于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都不同,对药品的需求也不同,例如综合性医院采购口腔科的一些药品,眼科类专科医院就用不上。而眼科类专科医院需要更多相关的药物也难以如愿以偿。事实上,有些廉价经典药是没有退出市场的,而且在一些药店也不难找到,但就是因为医院没有采购此类药,造成了医生临床用药受到限制。
不过,陈科长强调,由于一些疗效相对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的新药不断出现,药品的更新换代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也要辩证地看待“廉价经典药的退市”。
规范价格面临更多机遇
重庆一家科技成长型药品生产企业总经理告诉记者,应发挥国家发改委定价的作用。药品成本肯定不能只将生产成本作为药品成本,它包含了科研、管理、税金、宣传等费用。国家发改委对药品加大了监管力度,对政府定价产品反复降价,因此政府定价产品只要限定了最高零售价,就不应该再进行药品招标,而是在最高零售价的基础上下浮15%作为挂网采购价,这样有利于行使发改委的行政管理作用,也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面对以前的几次招标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他认为生产企业也应有起码的生存空间,不然国有优秀的药企会一天天衰败,外资企业会活得更好,中国老百姓花更多的钱购买外企生产的药品,钱都被外企拿走了。如继续对国有企业药品以过低价格限价招标,是严重打击了正规企业讲品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鼓励了用伪劣原料、低限投料的制假行为,因此希望主管部门认真思考,为了中国制药业的正常发展,希望规范完善纯粹的药品竞价、限价采购。
尽管如此,药企也面临更多优势,如企业避免反复招标,成本大幅减少。公平竞争,不会因招标失去销售机会;效率较高,不必等待漫长的评标过程。以价格为取向,忽略企业品牌因素,对中小企业来说反而是好事,可以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 降低了销售门槛,可以缩短新药上市推广时间。不再存在转配送难题,有利于市场细分等有利因素。
商业配送公司喜忧参半
商业配送企业掌握更多的医院网络资源,将更有优势取得生产厂家的委托。对此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子公司部门经理告诉记者,与厂家建立长远合作关系很重要,自身有配送渠道和能力是参与这次挂网采购的优势,他们积极研究其他城市的挂网形式,希望有更丰富的经验来把握这次挂网采购的机会。
以往,很多生产企业一般委托当地商业公司作为投标人进行报价,他们被称之为“招标中间人”,很多时候,产品能否中标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这些“招标中间人”在当地的“能量”有多大。 而启动挂网报价程序,也就意味着商业公司的经销功能已被取消,他们所做的工作仅仅是配送。这与以往商业公司品种进行推广、投标、配送的功能相比,“可能完全打破了现有的流通秩序。”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重庆也参照广东“二票制”,中小型商业公司将面临巨大考验,生产企业选择一级配送商的时候,将更多地考虑网络全、配送能力强的商业公司,而中小型商业公司将可能没生意做。对此,广东通过联盟的形式扩大网络和配送区域,争取一级配送商的地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则认为,将商业公司的功能从、经销的生存方式通过政策行为改变为配送商,虽然可以缩减流通环节,但工业企业的成本势必上升,并不符合社会总成本下降的原则。
重庆高新区某新药公司业内资深人士黄经理认为,一部分新药公司则可能需要全面整合,虽然挂网要求原则上是生产企业报价,但生产企业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每个品种的挂网报价、与医院签订供货合同和收款,特别是一些中小型药企。中小公司可能期望能够整合资源,为这些企业提供挂网全程服务,争取到好的品种进入自己的配送销售范围。
这种模式同时面临诸多经营方面的问题,单纯以低价为取向,导致价格大幅下滑,商空间缩小,甚至可能降至无任何运作空间,还要与众多的厂家分享市场,难以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因此必须建立低成本销售概念,去建立一支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队伍才能应对。要有良好的分销能力,一旦确认挂网价格,必须尽快抢占空白市场,基于过去招标模式下的“处方药”销售模式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的营销战略可能面临重新定位、适应性调整与布局。
中介公司面临残酷抉择
一般挂网采购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这次也同样需要网络平台,是政府专门设立结构运作还是委托中介公司操作,或者像吉林那样同中介公司合并运作,目前正在论证中。
篇5
基本目录确立之后,如何确保各医疗机构_定会按规定价格使用并且只用目录规定的药物,是个太棘手的问题。按已出台的政策,要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这必然摧毁在药品生产厂家和医院之间层层中间环节的生存空间,而在此之前,众所周知正是这些有着高额利润的中间环节拉高了药价,他们有着巨大的操控医药市场的能量。推行药品“三统一”必然遇到重重阻力。
按照新医改的三年计划,到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初步建立,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很多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此并不乐观,因为阻力实在太大。医疗从原来的市场化模式转向公益性,整个医疗体系需要一个全新的运作模式。
新医改方案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宁夏模式,宁夏一些专家也参与了制度起草。早在2006年,宁夏便开始推行药品“三统一”。基本药物目录也和国家出台的有很大重合。3年过去了,宁夏的药品“三统一”基本已经不存在障碍,为下一步的公立医院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把宁夏首府银川作为一个医改的样本细细解剖,也许对目前众多为医改如何具体推行头疼的省市有极佳的借鉴意义。
艰难起步
2005年,医改市场化方向失败,下一步将如何改尚无定论,药价已经虚高到病人吃不起药,医患关系更是剑拔弩张,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医疗中的痼疾。当时为了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分管文教卫生的副主席郑小明领人调研。调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贵和难,以研究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研结果是找出了四难,三贵。难是因为村卫生室名存实亡,乡卫生院破烂不堪,农民没有地方看病,基层医院也缺少合适的医生,病人看病不方便,大医院太贵,百姓没有钱,看不起病。把病人住院发票拿来分析,发现贵首先是药贵,1万块钱有6000块药钱,其次是大型设备检查费贵,三是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贵。
看病难可以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能力等方式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当时全国很多地方都推行药品招标,宁夏亦然,但招的结果却是越来越贵,因为如果招标的品种便宜,医生不用,投标企业把药品改头换面,便把价格大幅度提高,每家医院有几十家企业配送,医院选择余地非常大,而每家配送企业同样可以供很多家医疗机构,所以便宜的好药渐渐被挤出市场,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看病贵还是个全国性的难题。
在不断的摸索中,宁夏提出了“三统一”,即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招标只招厂家不招商家,使药价大幅度降低,药品实行一品一规,杜绝了药品改头换面商品名众多的情况;配送实现点对点,通过招标选出了两家配送企业,其它企业一律不准向医疗机构供药,医疗机构只能从规定的配送企业进药,不能从任何其它渠道进药,配送企业明确划分配送范围,不能跨区域配送。应该说,理论上,这是一套近乎完美的方案,但执行起来却遭遇了几乎压垮改革的困难,因为“三统一”触碰了太多的利益群体。
2006年5月底,宁夏一级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因为宁夏乡村一年的用药量才有8000万元,所以对市场冲击不是很大。当时药价降价幅度达48%,达到了预期效果。12月供二级医院使用的二级目录出台,2007年8月,三级目录确定。至此,活跃在医药市场中间环节的2.7万名从业人员全部丧失了利益空间。且不说拼命挣扎的这些中间环节从业人员,一些医疗机构也以配送不到位为由,擅自采购其它药品,有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自己私人开有药房,自然不愿意用配送的药。
改革伊始,医疗机构和配送企业都出现很多不适。
作为银川最大的专科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妇产科、儿科适用的药在目录中本就很少,量已经很少了,如果配送再出问题,就会无药可用。那时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找不上药。让病人出去买又违反处方法的规定。医院只能不断给医生、临床解释。
银川市所属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银川市第_人民医院,2006年底开始推行“三统一”。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杜秦川告诉记者,刚开始运行时,感觉一些临床医生不太理解。很多原来用习惯的药全都没有了,病人吃习惯的药也没有了。有医生找药剂科,找医院领导,问什么药都没有是怎么回事。有一段时间连VE都供不上,因为太便宜,利润太低,没有厂家愿意供货。
作为银川现在五家配送企业中最大的一家,中国医药控股公司宁夏分公司也是银川实行“三统一”后的第一家配送企业,负责人申祖援告诉记者,刚开始他们非常难,他们做了50年医药配送,原来都是自由采购自由销售,“三统一”后,只能从定点中标企业购药,而那些中标的企业,有很多因为中标后核算觉得利润太小,直接废标了,像第一批招标的VC针剂,中标企业报价7分钱一支,这根本不可能有利润。每次招完标都有几十上百家药厂不来签合同书。有的药厂并不把宁夏市场放在眼里,整个宁夏市场份额可能就顶北京一个大医院。当时配送企业联系厂家的时候,对方干脆关掉手机,失去了踪影。所以总会出现有药采购不到,无法给医疗机构供货的情况。
国药控股在宁夏一年差不多5亿的配送量,这至少需要1.5亿流动资金,而当时他们经过一次集资才有8000万流动资金,周转非常困难。而政府测算规定的3%的配送率,使这个包袱很重的老国企面临亏损。去年3月份,16家医院没有及时回款,这几乎是配送企业不可承受之重。配送率自然很低,也造成一些医疗机构临床断药。配率最低的时候仅仅20%。医疗机构告状,说春节长假没有药。
而作为唯一受惠方的百姓,开始对此也不能理解。一些人想要的药买不到,和医疗机构发生冲突,有个别人甚至去砸医院的窗户。一些老人吃惯某种药,忽然买不到了口离退休干部中一些级别很高的人直接把状告到了省一级。医院更是怨声载道。政府部门只能不断出面协调督导,卫生局工作量骤增。
执行难、配送难、回款难,每一难都足以摧毁药品“三统一”进程。“通过3年努力,可以说新模式才初步建立起来,现在已经比较顺了。2007年和2008年每月都要把院长找来开会。‘三统一’不仅推进非常艰难,而且不断出现反复。”银川市卫生局长田丰年如是说。
政府如何主导
新医改把卫生事业定性为公益性,和市场化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所有的改革都要由政府主导完成。政府主导首先需要政府对改革强力推进。新医改是还利于民,除了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其它相关方方面面的利益
都被损害了,政府是百姓利益唯一的代言人。“主要领导只要决心有一点点动摇,是推不到今天的,趴在这个利益链条上的人太多了口医改的难度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难的是决心和信心问题。”田丰年感慨到。
刚开始,很多人以为推进“三统一”不过是一阵风,很快就刮过去了,所以并不重视。没想到,3年来,在宁夏,在银川,“三统一”的规定就是高压线,谁碰触都会付出代价。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5个地级市,去年因配送问题就有两个市的卫生局长被免职。16个院长因为没有及时回款受到黄牌警告,如果再出现一次也会被免职。如果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使用非中标的药品,院长同样会被撤职。田丰年告诉记者,已经撤了好几个院长了。3年间,宁夏前前后后处分的、加上撤职的院长有上百个,从卫生院到卫生局都有。自治区领导说,要用铁的手段推这个政策,这样才能推得下去。自治区层面压力很大,推了3年,自治区书记为“三统一”做了几次批示。
从省一级来推,抗压能力较强,方向找准了,规则制定好了,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可能是宁夏推行“三统一”成功的根本。而对很多地方来说,这一点可能是最难的。
“我们招标的时候,多少人说话啊。”田丰年回忆,“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把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以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所有人手机都收了。当时抽专家,我们根据不同目录层次抽不同的专家。全区组织了500人的专家库。中标结果第一时间公布,使关系厂家根本没有机会找人。”
“‘三统一’推行到现在,规范了医药购销行为,把趋利购销模式完全斩掉了,建立了新的模式。也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和医生的执业行为。”田丰年说。截至2008年12月底,银川市388家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的医疗机构规定目录药品申购率平均达到100%,合同履约期内60日回款率达到100%,三方行政合同签定率100%。
政府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对改革的强力推进,同时表现在对问题的疏导。旧的东西撤掉了政府的手一定要能伸进去。
乡村和社区,政府的手已经伸了进去。“基层卫生定位就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就干这两样。目前银川共有46个卫生服务站,3个卫生服务中心,一个站大约服务2万居民,包括所有的流动人口,都是一样待遇。”银川市卫生局基层与公共卫生处处长汤齐生告诉记者。在星光华、益康等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正在补充站内人口健康档案,以便对辐射范围内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统一管理,除了场地大小不同,每个站的设施和服务内容完全相同,像连锁店一样。
目前银川在6个区县中的5个做人人事有基本医疗服务试点,病人看一次病仅1块钱,药品不收费。“其实并没有增加财政投入,只是变了一下新农合的支付方式,从新农合基金里面抽了一部允用来买药了。”田丰年说。
但公立医院还有待进一步改革。“药费收入是医院三大收入之一,实行‘三统一’之后,现在实际上各个医院很困难,药品总收入下降,说明医院流动资金减少。现在两家医院负增长,两家医院呈个位数增长。原来医院收入都是两位数往上翻。我们是想让医院由现在的收入增长型转入成本控制型,但目前医院困难重重,院长们可能是敢怒不敢言,院长有院长的难处,政府拿掉药这块后,一定同时要伸手进来。这样医院才能实现良性运转。不能怪公立医院,原来就给了医院一个趋利机制,它能不趋利吗?不能让医院体现公益性,它只是政府实现公益性的载体。这是下一步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下一步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只是各地可能存在差异性。我们推到这个程度,下一步就期待着公立医院改革,不改医院非常困难。”
田丰年告诉记者,银川已经剥离了医院的离退休人员,减轻医院负担。重点学科建设,今年政府已经投了几百万。最头疼的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采购则纳入政府审批范围。但若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银川市6家市属公立医院原有的共6.8亿债务是最大的问题,这个目前还没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我不能理解,公立医院改革就是给一个新程序,老问题不解决,新程序没法运行。旧的债务就是老问题。”
做过多年医院院长的田丰年告诉记者,如果不解决医院问题,只是单纯地降低药价病人,看病总体花费不会降低多少,因为医院总会有办法把收入搞上去,比如提高医疗服务费用。现在银川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40%多,而百姓看病费用只下降了约10%,如果不解决医院的发展问题,医疗费用和药品下降肯定不会是等比例的。
政策的平衡点
宁夏“三统一”的制度设计很完善,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宁夏自治区层面共出台了《自治区医疗机构中标药品采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卫生厅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与使用检查办法》等20多个政策法规,事元巨细,对“三统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有详细规定,面面俱到。之所以设计得如此细致,是想最大程度上控制人为因素和二次公关,不留一点缝隙,使政策不致在实施中变形。可以说,政府可以强力推进,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制度设计的完善细致。
药品招标实行一厂一品一规,不像过去,一个药品三个厂家中标,那结果会是厂家再到医院公关,相当于给医院留下了空间,现在没有空间了。中国邮政物流、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国企和三家民营企业共五家配送企业,配送区域划分得非常清楚,配送机构之外的任何企业都不能给医院配送药品。每个区域有一家主配,一家副配企业,只有主配配不上时,才能让副配供货。所有这些都是想把中间环节压缩掉,并规范企业和医疗机构行为。
在“三统一”最初推行中,正是因为详细的极具操作性的设计,才把所有医疗机构和中间环节的后路断掉了,使“三统一”的实现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当“三统一”基本理顺之后,过细的规定往往会导致一些问题。
一种药只招一个厂家,潜在风险就是药厂万一停产,配送企业将很被动。目前补标机制还不够完善,如果一个厂家不生产了。还不能做到马上补标。
还有像三精片、阿莫西林、小可丸等,目前成本价已经高于3年前的中标价了,需要及时调整中标药价。
配送率3%,经过配送企业改制或控制成本等目前一家配送企业已经基本都不亏损,但配送企业表示,他们的利润很低,不能支持扩大再生产。目前医药配送行业全国平均水平一般利润率在6%~8%。
篇6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有苏木乡镇卫生院1320个,其中,中心卫生院477所、一般卫生院843所,平均每院服务人口1.36万人,平均病床数10张。全区苏木乡镇卫生院共有工作人员1.7万人。平均每个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3.07人,每院助理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平均8.5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学历以上的占35%,中专学历以上的占83.2%。卫生院中69%配备了X光机,66%配备了超声诊断仪,73%配备了心电图机。平均每院年诊疗人次达8387人次,45%以上的卫生院能开展腹部手术,28%以上的卫生院能开展剖腹产手术,13%以上的卫生院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15%的卫生院能开展输血治疗,64%的卫生院能开展x光拍片、B超和化验检查,71%的卫生院能开展心电图检查。
全区苏木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管理权限上划到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全区卫生院人员工资补助占应发工资的比例从2004年的49%上升到2009年的70%。其中,财政拨款占人员工资总额80%以上的卫生院有660所,占卫生员总数的47%;拨款占90%以上的卫生院351所,占卫生员总数的25.6%;拨款占60%以下的卫生院有519所,占卫生员总数的37.1%。卫生院药品纯收入,全区中心卫生院平均10万元,一般卫生院平均6万元。
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一是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2009年12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座谈会,贯彻落实副总理在国务院基本药物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对我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是及时成立了全区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制定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各个环节政策的制定实施工作。委员会由卫生、发改、工信、监察、财政、人保、商务、食药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卫生厅。
三是研究制定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案》(内政办发[2009]131号),印发全区执行,主要内容包括:实行自治区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自治区增补目录内的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建立基本药物使用财政补偿机制等内容。
四是加快推进以自治区为单位的网上招标采购工作。实行以自治区为单位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机构、统一招标平台、统一规范操作、统一网上采购、统一药物配送。目前,自治区成立了以分管副主席为组长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在卫生厅成立“药械集中招标采购服务中心”,承担全区药品、医用耗材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大型医用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印发了《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等,明确了基本药物购销合同管理等事宜。同时,有关部门已经根据《国家城镇职工基本用药目录》和《城镇职工基本用药目录》,并结合全区近年来的招标采购目录等相关资料,制定出了包括9441种药品和3279种医用耗材在内的挂网采购目录,组建了药品、医用耗材采购专家库。目前,网上招标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在2009年11月底已完成307种基本药物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基本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和质量监管工作。自治区已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等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并且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同时,自治区制定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完善基本药物生产、配送质量规范,全面加强对原辅料采购、投料、验证、仓储、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GMP、GSP认证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管,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监测评估报告等相关信息,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六是积极抓好试点地区推进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按照2010年2月底前,完成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旗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现零差率销售的要求,2009年底,自治区选定呼和浩特、包头、通辽、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等6个盟市共40个旗县(区)所有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苏木、乡镇卫生院开展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6个盟市苏木、乡镇卫生院479所,占全区总数的36%,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所,占全区总数的43%。在政府卫生投入补偿机制尚未建立之初,先由自治区政府投入3000万元作为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和试点经费,推动补偿机制的建立,确保在2010年2月份前完成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六个试点盟市及时成立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了本地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积极推动工作开展。
1、呼和浩特市对基层卫生机构进行了全面调研,2010年2月25日下发了《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上药品采购用户名、密码》,要求各旗县区卫生局组织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自2010年3月1日起上网采购基本药物,对采购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目前已有54家医疗机构通过采购平台实施网上集中采购。截止目前,政府办84个乡镇卫生院和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暂未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2、包头市于2010年2月1日起正式在网上开始采购药品。2月26日,市卫生局于召开了全市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全面深入推进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截至3月n日,全市68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和6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通过自治区网上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所需相关药品。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库存药品进行了核查登记造册,妥善处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的库存药品。要求政府举办(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从3月4日开始,实行基
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日报告、月报告制度,每个工作日16时前和每月5日前,将当日和当月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上报市卫生局。
3、通辽市于2010年1月7日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市财政拿出300万元,用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补助。从3月1日起,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开始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时间最迟不超过3月20日。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总数有183家,截至3月12日已有137家实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
4、鄂尔多斯市对全市医疗机构负责药品采购人员进行了网上集中采购专项培训。准格尔旗已于2010年1月份推开了药品零差率销售,2010年3月1日起,全市所有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截止3月10日,全市所有基层二级综合医院、中蒙医院和50所中心卫生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目前,全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参加了自治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其中有30余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通过采购平台实施网上集中采购。
5、乌海市从2010年3月1日起,在全市16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所有基本药品都执行自治区网上集中公开招标,统―采购、统一配送。取消基本药物的药品加成后,药价平均下降了14%左右。
6、阿拉善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的财政保障资金测算,以2010年2月28日为时间节点,抽调专门人员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药品库存情况(包括品名、规格、数量、价格)进行盘点核实,并要求从3月1日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再购买基本药物目录外的药品。从2月26日起,正式从网上采购药品,并于2010年3月1日起实行零差率销售。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任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难度大,六个试点盟市进展不一,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要求,如期完成对六个试点盟市确定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标任务,3月4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试点盟市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先行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克服困难,务必于3月25日前完成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待综合改革文件下发实施后,进―步规范工作程序。同时,预拨了部分资金,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综合改革政策制定出台及实施情况
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医改办在安徽省召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现场经验交流会,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安徽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加快本地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3月1日至6日,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刘新乐带队,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编办、卫生、财政、人事、药监等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呼和浩特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赴安徽、江苏省学习调研,深入了解了安徽、江苏两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做法和实施效果等。在研究考察期间,刘新乐副主席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自治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会议强调,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机构编制、人员安置、绩效考核、财政补偿以及药品招标配送等多方面的政策内容,要借鉴安徽省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区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我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具体实施意见。会议对相关政策文件起草作了分工和安排部署。
参照安徽省做法,结合自治区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自治区相关部门分工起草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主三辅五配套”共9个关联文件。分别由自治区医改办公室牵头起草《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由卫生厅牵头起草《苏木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方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嘎查村卫生室改革试点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卫生厅会同药监局起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与采购配送办法(试行)》,由编办牵头起草《苏木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由人事厅牵头起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聘用、分流安置办法(试行)》,由财政厅牵头起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暂行办法》。上述9个文件,《实施意见》是指导改革试点的总纲,3个试点方案是必要补充,5个配套办法(指导意见)是重要保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改革试点方案和政策体系。《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目标和试点范围,提出了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政府补偿机制改革五项任务和实施步骤。
综合改革政策文件起草形成初稿后,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医改办分别于2010年3月15日、3月23日两次召开协调会,征求相关部门及盟市的意见,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对“三辅五配套”文件有关内容进行衔接;对有关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补助标准及苏木、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比例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了沟通;针对有关部门对药品采购配送办法中,配送企业遴选、配送区域及配送方式等方面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再次召开协调会,达成了共识。
篇7
一、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加快中心各项建设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职工凝聚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和谐**”的重要思想,做到讲党性、讲奉献、讲团结、讲干劲,做职工公仆,塑造清正廉洁、勤政务实领导干部形象,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在全体职工中起到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团队精神,使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情感交流、和睦相处,从而使广大职工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加快中心各项建设,更有效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完善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不断完善院务公开,在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如中心重大建设、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奖金分配方案等,通过院务公开栏、班子会、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向职工讲清楚,沟通思想,听取和答复意见,真正让职工知院情、参院政、议院务,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中心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药品管理的要求,按规定和程序公示医疗器械、药品招标采购情况,增强对器械、药品管理的透明度。形成群众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渠道畅通的监督机制。将中心发展计划、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处理等内容进行定期公示,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结合职工考核内容,定期公示中心办公室、医疗康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满意度测评考核结果,门诊人均处方额度,职工奖罚情况,病人满意度调查、病人投诉情况和医保扣款情况,以此来遏制“大处方”现象,促进人均处方额度的下降,从而减轻病人负担,提升病人满意度。
二、深化各项卫生改革,依靠改革求生存谋发展
(一)继续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合理定编、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全员院、科逐级聘用制,强化科主任的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用人机制,使我中心的人才队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更具备战斗力和竞争力。
(二)继续加强院、科两级负责制。中心对科室的管理坚持科主任负责制,强化科主任责任人的地位,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行政、医疗管理设等工作。抓好科室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劳动纪律的落实,签订院、科两级综合目标责任书。
篇8
以新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之一的基本药物(下称基药)制度为例,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至今,的确有一定效果。比如,各省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平均达50%,其中北京、安徽、天津、宁夏实行了全覆盖。
基本药物实施将满三年,虽经行政有形之手强力介入,但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等环节问题依然渐次暴露,统一定价面临诸多困难,亦带来新的麻烦。业界对于如何完善基药制度看法不一,但都认为采取类似国家统一定价等行政色彩更浓的方式,绝对不是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注定会造成新的扭曲。
为今之计,应强化“补需方”医保改革路径,提高医疗机构及其医生通过提高患者满意度来争取更多患者以获得更多医保支付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医保的打包付费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规范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
如此,药品将成为医疗机构的成本投入而不是利润来源,药品加成自然消除,零差价自然形成,而统一招标,统一定价,层层监督,“补丁”迭出等种种费时费力之举,在更具前瞻性的思路指引下,自无强行推出之必要。
――编者
施行近三年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仍在艰难徘徊,最大困难还是药品如何统一定价。
8月11日至12日,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在北京召开了西药和中药基本药物(下称基药)统一定价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5家中西药生产企业代表和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官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此前,国家发改委曾就基药国家统一定价向业界征求意见。据悉,这份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包括分批确立统一定价品种、合理确立统一价格水平、规范基本药物价格行为等。
国家发改委的初步想法是,按照循序渐进、分期分批的原则,逐步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品种选择原则上是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以及经多次招标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品种。据悉,首批圈定了41个品种。
药品定价分为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在最初的新医改方案草案中,有关部门曾设想把307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政府统一定价范围,在遭遇众多人的反对后进行了调整,即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对于基本药物实施国家统一定价,依据2010年底的“56号文”,这份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实行国家统一定价”。
而在2011年2月的“医改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这一点被再次予以明确。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具体牵头负责此项工作。
8月15日,基本药物统一定价座谈会召开后第三天,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向外界发出一份200余字的简要通报。据通报介绍,与会企业代表介绍了基药的生产、销售、招投标及成本价格等情况,并就基药统一价格的制定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财经》记者获悉,目前确立了实行基药国家统一定价的原则和方向,但具体到品种的选择标准、利润空间如何确立,以及统一定价后是否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配送,尚未有明确说法,具体政策尚在酝酿。
目前基本药物招标普遍实行“双信封”制度,即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分开评审,两个“信封”同时投标,只有满足技术标要求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评审。在此模式下,容易出现一些规模小的药企低价入围,而一些大型药企因不愿降价而出局。
由于部分品种中标价远远低于实际成本,导致出现所谓的“药价虚低”。一些行业协会和企业人士担忧,低价中标的药厂可能会在原材料上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影响药品安全性和老百姓的用药安全。最早实施“双信封”制度的安徽省,广受非议,改革“安徽模式”的呼声不绝于耳。
旨在修补这一制度缺陷,正是实行国家统一定价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初衷。
“安徽模式”难以为继
2010年9月1日,安徽省在国家医改办授意下先行探索,率先实施以省为单位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当时天价芦笋片事件被曝光,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安徽模式”在解决“药价虚高”上用力较猛,但是招标结果公布后不久,旋即陷入“药价虚低”指责的泥潭。
安徽芜湖某位药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安徽模式”实质上就是低价原则。
他举例说,华北药业产的青霉素在临床上质量上乘,这是业界公认的,这也是以前配送商配送最多的品种,但在此次招标中由于竞标价为0.32元(80万单位),较山东瑞阳的同规格青霉素贵了0.04元,因此未能中标。这位负责人称,中标的青霉素很多医院都没听说过,也没用过。
“仅仅因为造价便宜而中标,这不得不说是招标采购制度的缺陷。”这位负责人说。
中国医药协会相关人士指出:“按照安徽省的中标价格,其中一些中成药的约20种产品,甚至低于原材料价格。同样的情况在西药中也出现,以头孢曲松钠为例,有一规格产品的中标价为1.25元,国内前四家最大的医药企业都未能中标,而这四家企业还是头孢菌素原材料供给者,同样规格的原料成本已经达到1.5元。”
和低价原则一样,安徽模式另一个核心内容――量价挂钩也饱受争议。
“量价挂钩”指的是在招标前公布投标药品的采购数量,生产企业可以按照数量进行成本核算、报价,此举意在通过市场份额换取药品价格的降低。不过,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存在量价背离的现象。
“安徽省招标办承诺,如果我以1.5元(价格)中标,即给我们一年3亿支的市场份额,我们咬牙签了。但第一个月的订单才100万支,3亿支的市场份额根本无法保证,成本根本降不下来。”山东一家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2010年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标中,该企业有多个品种中标,其主打产品之一的青霉素以极低价格入围。但很快发现原本承诺的量未能兑现,因此拒绝供货。在相关部门前去调查时,该企业负责人作出上述解释。
在量价挂钩的诱惑下,一些药企曾希望以量取胜,薄利多销,因此以低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投标。不过在临床上,医生习惯于、也有动力去用价格更高的同类药,这导致低价药采购量很小。
一份来自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直指量价挂钩之弊。
该报告认为,量价结合在实际执行中形同虚设,省招标办在企业投标前公布每个品规的参考采购量,根据公布的采购量与中标价进行测算,其承诺的采购总额高达388亿元,而从2010年9月20日到2011年4月1日的190天实际采购额仅4.45亿元,完成参考采购额的1.14%。
《财经》记者在安徽淮北市、宣城市等地调查,也证实了量价无法挂钩的判断。
宣城市一位官员介绍,过去有“以药养医”的动力,现在取消这种机制后,卖药的动力没有以往那么强,同时受到药品品种限制,实际销售量跟医改之前统计的量不太吻合。但是在量价挂钩谈判时,依据的是医改前的销售量,所以出现难以兑现情况。
这导致部分品种的药品断供,或未能及时配送,在省级招标平台上,很多厂家虽然有着100%的配送率,但是从销售终端乡镇卫生院了解到,反映实际送达的入库率并不高。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告诉《财经》记者,基本药物制度刚刚实行,一些不懂得游戏规则的人认为低价中标拿下市场,事实上低价中标根本拿不下这个市场。在朱恒鹏看来,“药价虚低”仅是过渡现象,今后招标的价格只会越招越高。
一般而言,医疗机构的采购量越大,供应商的平均成本越低,问题是省级集中招标只能确定中标价格,却不能确定一个省份的采购量,在无法判断销售量的情况下,制药企业只能保守地报出较高的竞标价格,防止陷于中标价偏低而采购量很小情况出现。
同时,二次议价、返点现象依然潜行,这也会推高药价。业内人士介绍说,安徽省采取“一品三剂型两规格”和“单一货源承诺”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提倡合理用药和遏制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二次议价等不正之风,尽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以药补医”的体制下,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
上述业内人士举例说,同品种最多有六个规格,加之同类品种之间的替代竞争,二次议价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一些独家产品、附加值高、毛利率高的产品显得更为突出,其表现形式是返点返利、现金回扣、采购点单费等。
朱恒鹏悲观地认为,最迟到2011年底就能证明“安徽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从“天花板价”到“地板价”
政府制定药品零售指导价,这是此前使用多年的药品定价方式,由于招标价不能超过这个最高上限的标准,因此被人称为“天花板价”。这一定价机制,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药价虚高”。
及至安徽省出现“药价虚低”现象后,有业内人士向价格管理部门建议设立“地板价”,即通过政府统一定价,划定药品招标价格的下限,招标时价格降到下限后,就不再比拼价格。对基药实行统一定价,由此应运而生。
从“天花板价”到“地板价”,定价机制发生变化,掌握定价权的部门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在“天花板价”下,零售指导价虽然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但真正左右销售价的是省级招标部门,而在“地板价”下,则又回到了国家发改委。
对于有望于今年底实施的基药国家统一定价,国内制药企业看法不一。
大型药企对于现行“双信封”招标模式质疑较多,认为这导致“药价虚低”,影响用药安全,也不利于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呼吁提高技术标的门槛。
小型药企则恰恰相反,它们以低价入围,意在扩大覆盖面,占领基层医疗市场。而一旦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它们将丧失价格优势,由于在技术标上并没有劣势,最终会痛失阵地。
国药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研究人员介绍说,国内大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实行统一定价。在现行的基药招标采购模式下,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出于份额更大的非基本药物市场考虑,大多不愿降价,最终被迫退出基层医疗市场。
在哈尔滨珍宝岛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余波看来,大企业的诉求和小企业的诉求不一样,企业都在做不同的选择,不同企业也有着不同的生存法则。
对于药品价格与药品质量关系,余波认为要辩证看待,一般而言,大企业的药品质量更有保障些,但就某个品种来说,不是大企业的药品质量就一定比小企业好。
业内人士预计,一旦实行国家统一定价,意味着基药招标“只招质量和服务,不招价格”,现行招标体系重要性大大降低,甚至会沦为可有可无。
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认为,通过统一定价,对于缓解各地招标中可能出现的“低于合理成本价格中标”乱象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但并不能解决基药质量保证的根本问题。
早在2008年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曾提出实行国家统一定价,但遭到了市场派专家的强烈反对,认为统一定价、定点生产、统一配送是典型的“统购统销”模式,已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
在正式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这些反对者的建议被采纳,方案删除了“定点生产”内容,放弃了“统一定价”思路,在表述上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但三年后,这一思路被重拾起来。在统一定价座谈会召开前,国家发改委进行了多轮生产成本调查,意在摸清药品真实成本价,但是这并不能打消业界对政府部门“定不准价格”的担忧。
在业内人士看来,“定不准”原因有三:
其一,产品原料随行就市,不同季节会有不同涨跌,往往难以准确掌握价格变化并及时反映到国家定价中。
其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价格也不相同,如何计算社会平均劳动成本,兼顾地区差异是个难题。
其三,企业合理利润,政府部门如何确定,弹性较大。
其四,如何杜绝企业公关和“领导打招呼、批条子”等干预行为。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价格部门难以准确定价,国家统一定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历来备受争议。更为让人担忧的是,在严格的价格管制下,价格反映并调节市场供求的机制将失灵。
上述国药集团研究人员称,政府此举是“病急乱投医”。严格的价格管制不能解决药品“虚高”“虚低”问题,反而会使得基药招标采购体系形同虚设。目前不应对招标采购“安徽模式”全盘否定,进行改良、调整,完善药品质量评价体系或许更为合适。
地方纠偏
对高度竞争品种设立“地板价”,意在弥补“安徽模式”的缺陷,但是能否奏效,有待进一步检验。
在国家层面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前,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有异于安徽的操作方式,避免“安徽模式”的弊端。
针对安徽模式出现的超低价中标问题,上海市采取了非基药招标采购的思路。
该市放弃了“安徽模式”中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的做法,转而采取综合评议法,把技术标成绩带入商务标,这有利于大药企、外资药企的进入,因为可以通过技术标的优势弥补价格上的劣势。
上海对基本药物实施质量分层,包括专利、原研、单独定价、优质优价和GMP标准。同时不再强调实施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
该市的基药实施方案对国家基药招标采购的“56号文”只字未提,含蓄地否定了安徽乃至国家的基药招标方式。
“整体来说,上海做法比安徽做法理性,安徽过于在价格上较真了,所以一些企业为了中标被迫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导致药价虚低。”余波对《财经》记者说。
在余波看来,安徽基药招标的总体方向没有问题,但需要制定一些补丁性政策――比如已经接近成本的高竞争品种,发改委要加一个成本评价因素,对于接近成本的药品就不要在价格上比拼。同时为了确保竞争,可以多放几家药企进入,而不是独家垄断,最后的选择权交给医疗机构。
篇9
【关键词】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
一、高校医院存在的风险点
以二乙规模的高校医院为例,一般存在的风险点是:医院管理方面,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其他方面,药品采购、医疗设备采购、卫生材料采购等医技科室以及其他科室的某些岗位。重要岗位的人员包括:(1)主管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工作的领导;(2)药品采购人员;(3)医疗设备采购人员;(4)卫生材料采购人员;(5)办公用品采购人员;(6)负责基建大修项目管理人员;(7)放射线科、检验科、电诊室等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8)其他医务人员。
二、防范措施
(1)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一是药品采购——应按照卫生局组织的统一招标价格执行,国家未组织招标的品种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零售价。二是医疗设备采购——医疗设备采购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公开招标,由主管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等对质量、价格共同把关。三是卫生材料及办公用品采购——采配供应小组应严格按照医院物品采购供应制度执行。物品采购做到公开、透明,要在保证质量同时,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基建维修工程——医院内改建大修工程项目发生总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应报学校资产处组织公开招标。对于不足10万元的工程项目应由主管院长、办公室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等进行市场调查,通过报价及考察,对质量、价格共同把关。并向医院领导班子汇报,经院长办公会审议决定。五是对于放射线科、检验科、电诊室等重点科室工作人员做到教育经常化,加强医院员工的医德医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增强互相监督机制,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另外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要岗位、人员制度执行情况。(2)从思想教育及加强行政管理方面进行廉政风险点防范。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形成学习制度。要经常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专项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廉洁奉公,依法行医。再次,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和监督,把八小时以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促其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医务工作者队伍纯洁。二是完善领导工作制度,明确领导责任。进一步明确领导各自在执行上级方针政策、行风和职务道德建设、业务工作、医疗设备采购、基建项目等重大院务上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明确,履职到位。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事管理。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大胆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按程序办事,防止个人滥用权力,在任免、调配等人事方面做到民主化、规范化,健全干部任用和监督机制。强化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与医德医风考核相挂钩。四是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工作计划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各项行政审批制度,严格按程序依法办事,依规章办事,严禁,徇私枉法。严格执行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严格单位财务管理和帐目管理,加强药品阳光采购,规范基本建设工程、药品招标、医疗器械购置等项目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切实维护病人利益。五是落实廉政责任制,兑现奖惩制度。要落实廉政责任制,单位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之间,部门负责人与普通干部之间要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大力推行廉政量化和风险管理,实行责任考核与追究制度。将理论学习、廉政教育等层层分解,把任务目标落实到人,实行“廉政一票否决制”。与此同时,要执行奖惩制度,对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勤政奉公者要给予大力表彰;对违反规定私收费、收受回扣、收受红包等违规行为施以重罚,从严处罚,吊销其执业资格,使其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在专业上失去资质,在政治上失去声誉。六是建立廉政提醒制度,廉政工作常抓不懈。在医务人员承担重要工作任务、出现群众反映和被发现苗头性不廉行为等情况时,医院主要领导或直接领导要适时对其进行廉政提醒谈话,促使其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拒腐防线。同时组织采取民主测评、座谈、整改调查、抽样调查、电话随访等形式,向服务对象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整理后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或个人进行反馈。
参 考 文 献
[1]朱胤.《浅谈医院货币资金控制中的若干风险点及其防范措施》
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哆瑞咪”为你整理了这篇医疗机构院务公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董口镇卫生院院务公开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我院不断充实院务公开内容,不断的完善院务公开工作机制,不断的规范院务公开工作程序。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服务职工”的服务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院务公开制度,维系好医院与社会、医务人员与患者之前的沟通渠道,院务公开工作逐渐走上规范化、各项工作透明化。现将院务公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公开机制,不断提高公开力度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院务公开工作,2019年进一步完善了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科主任为成员的院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院长是院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下设院务公开办公室和院务公开监督小组、评议小组保证了院领导,使院务公开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进一步规范了工作运行机制。在院务公开的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动作,对院务公开事项进行登记,填写院务信息公开登记表,按照监督和反馈程序进行公开。建立健全院务公开工作制度,程序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将院务公开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照公开内容,明确责任科室;通过院务会、专题会等会议,组织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部署和交流医院的院务公开工作,使院务公开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
3、健全了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了院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制度,由院务公开审议小组定期对公开内容可行性、民主性进行审查,评议小组定期对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监督小组还通过每月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收集群众对院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抓好整改工作。
二、按照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公开内容
向社会公开、向病人公开、向职工公开是院务公开的三项内容,我院根据这三项内容,认真对照在原有的基础不断补充新的公开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向病人公开服务价格和收费等医疗信息,对照原来的公开内容,进行了查缺补漏。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方便病人、家属查询,了解信息情况。向职工公开卫生院制度落实,业务管理、廉政建设、职工关注事项、党务信息、医院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大额度资金使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计划、基建项目、药品招标采购等重大決策、有关人事政策、改革方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晋升,重要岗位人员选聘、任用等干部职工关注的敏感问题,增加各项工作透明度增加职工的聚力和信任度。
三、釆取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扩大公开效应
为了不断做好院务公开工作,我院积极探索院务公开工作的有效方式、方法。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公开的效应,使社会公众和广大职工能便捷、快速地获取到相关信息。
1、公开医院基本信息,提高社会认知度。卫生院通过医院公众号、宣传栏、LED屏、大型电子滚动显示屏、宣传资料、橱窗等载体宣传介绍医院基本信息、医疗服务信息、专家信息,让社会了解医院情况,让群众了解更多的医疗信息和就医资源。
2、公开行风建设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卫生院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行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药品价格、住院清单和一日清单》、《服务承诺事项》等规章制度及投诉电话、举报邮箱,在门诊、住院部设有意见箱,成立了服务部,专门负责解决群众诉求,做到接待投诉有登记,处理投诉有凭证,反馈投诉有记录,查询投诉有档案。
- 上一篇: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
- 下一篇:基层乡镇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