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三年时间,达到以下目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各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有效发挥作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更加规范;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更加完善;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得到全面提升。重点安全风险取得显著成效。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等安全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更加健全,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安全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确保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更加完善,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为健康打下可靠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法治教育,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建立自我更新、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建立单位内部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推动各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落实第一责任人法定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
三是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科室和一线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自身安全生产职责,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2020年底前,建立本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2021年底前,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及时向监管部门和职代会“双报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严格落实治理措施,按照有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2021年6月份前,建立起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2年底前,各医疗机构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
(二)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深化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开展示范创建,培树一批典型单位,推进全系统逐步建立健全火灾风险自知、消防安全自查、隐患问题自改、消防责任自负以及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提升的工作机制。2020年,打造卫生健康行业标杆示范单位;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有效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二是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明确各医疗机构职责定位,强化部门联动,研究重大事项,通报火灾情况,建立联合检查与监督约谈机制,形成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卫健局将联合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多种措施,确保督促整改到位,坚决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会同消防部门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渎职失职的严肃问责,同时实行责任倒查,对事故当事人和监管部门都要追责。确保本行业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
三是推进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逐步推进消防物联
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应用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智能化、信息化预警监测,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提升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到2022年底前,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消防安全素质。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科学制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方案和内容,加强消防普法与消防知识宣传,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运用。各单位要通过线上、线下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消防职能部门和重点部位员工、安保人员、工程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各单位要开展常态化全员消防教育培训,落实入职必训、定期培训、转岗轮训等要求,全面提升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教能力。2022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培训,全县医疗机构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升。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范检查内容,严格执法程序,完善检查标准。要建立聘请专家指导服务制度,每年定期安排检查;可邀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安全评价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专业评估,提高检查的专业性、精准性、有效性,提升安全监管效率效果。完善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逐步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上下贯通。2022年底前完成医疗机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四)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一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暂存、交接登记和集中处理各环节相关制度和流程,完善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监督管理。依照标准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和集中暂存场所,完善存储、消毒、防蝇防鼠的设施配备。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医疗机构做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五)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按照《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做好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安全防范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应急报警装置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网情况和安检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强化警医联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共享、处置和反馈机制,加大医疗风险防范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涉医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开展安全防范培训。
三、进度安排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4月至5月)。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密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宣传发动和具体安排部署。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各单位严格落实本方案重点整治内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问题和风险隐患摸排梳理,落实各项安全整治主体责任,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经验推广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强力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深入查找深层次原因,总结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成果,推动各项治理工作规范、安全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建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明确承担相关职责的工作机构,及时研究专项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听取整治情况汇报,加强重大问题协调,强化整治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二)强化部门协同。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工作分工,细化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篇2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促进医疗机构深入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安全意识,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公立医院。
三、活动原则
(一)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与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相结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的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
(二)医院自查与卫生行政部门督查相结合。医院对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及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自查医疗安全薄弱环节和有关要求落实情况。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医院医疗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卫生部适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
四、活动内容
(一)总体要求。
1.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2.落实医疗安全监督、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
3.建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制定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按照规定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
4.有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
5.有明确的患者安全目标,并组织实施。
6.医院有健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有专门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并能够落实;有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分解到科室与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
7.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工作重点明确,有具体政策出台,并有措施及督导落实的内容。
(二)检点。
1.急诊科。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急诊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提高需要住院治疗急诊患者的住院率,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和会诊制度,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2.重症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间紧密协作;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合理使用资源;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管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3.新生儿病房。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4.血液净化室。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措施保障安全;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5.手术科室和麻醉科。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篇3
一、医疗质量管理主要目标
加强我院医疗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版》等文件要求,制定全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等各项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定期召开医疗质量质控员会议,研究改进医疗质量措施,切实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二)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以中医十二项指标作为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指标,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确保达标。
(三)依据我院《医疗质量综合考核评分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检查力度,每月开展对全院各科室医疗质量督查考核工作,加强环节质控,推进全程医疗质量监督,根据质控检查考核情况,汇总各质控系统的检查结果,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定期将医疗质量信息向院领导汇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四)修订完善各科室质控记录本,规范科室质控自查内容,加强临床科室科内质控工作,各科质控员切实参与本科质量管理,每月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记录,使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强化病案质量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管理质控系统,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对病历全程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反馈,及时整改病历书写中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我院病历书写,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六)配合医务科加强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促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针对性开展患者安全管理、输血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等专项检查,加强对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应用水平的检查、分析、评价,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七)参与处方点评管理工作,着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点评,规范医师医嘱和处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
(八)加强督查临床科室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并在临床中落实;配合医务科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促进临床路径工作。
(九)协助科教科、医务科做好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加强急诊能力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加强质控科人员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培训班学习,提高质控管理能力。
(十)加强门急诊、医技部门的质控工作。
质控科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附:市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目标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
1、中医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5%;
3、辨证论治优良率≥90%;
4、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5、病房中医治疗率≥70%;
6、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3项;
7、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22种;
8、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9、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
10、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二、其他质量管理指标
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21天;
2、病床使用率≥90%;
3、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90%;
4、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5、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6、医院感染现患率≤10%;
7、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8、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60%;
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10、清洁手术(手术时间≤2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30%;
11、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5%;
1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13、成份输血率≥85%;
14、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
15、甲级病历率≥90%;
16、处方合格率≥95%;
17、麻醉死亡率≤0.02%;
1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9、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20、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
21、大型光机检查阳性率≥70%;
22、ct检查阳性率≥70%;
篇4
1.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2、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谢桥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谢桥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 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 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外,并将处罚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个人晋升、年终考核等挂钩。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3.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谢桥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和恶性事件。
4.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医院安全
篇5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门诊输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78-03
在新的医改形势下,要达到优质医疗服务,就必须秉承传统医疗方式的优势,学习、借鉴新的服务模式,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特色,从细节入手,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基本概念的核心是采用量化的方法,寻找、分析问题的潜在原因并予以处理,从而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是前瞻性预应式,适合检视风险照护的流程,找出、矫正失效因子,防范错误于未然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1]。HFMEA的执行步骤为选择需要检视的流程-组成团队-绘制流程图-执行分析-改善计划和评估结果。2009年5月~2010年4月,我们运用HFMEA对门诊输液工作进行流程管理,查找输液隐患,不断改进措施,使门诊输液安全性不断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出现输液安全隐患120例,输液差错15例,护患纠纷5例。其中35例安全隐患出现在药剂科,液体质量问题21例,药品质量8例,工作人员发放药品差错6例;15例医生处方潦草,出现名称、剂量误差;其余隐患和差错、纠纷出现在护理人员的查对、操作和巡视过程中。
1.2 方法
1.2.1 组建HFMEA团队 HFMEA项目团队由护理部主任、门诊部主任、药剂科主任、门诊部护士长、门诊及药剂科相关工作人员组成。项目组成员统一接受HFMEA的系统培训,理解HFMEA的管理理念,掌握其管理流程和评估分析方法,对患者输液流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讨论持续改进方案。
1.2.2绘制静脉输液流程图 见表1。
1.2.4 制定风险预控方案 根据得出的输液风险潜在原因,分析讨论,综合项目组各成员的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制定预控方案、制成流程图(见表3)。在此过程中,重点加强药剂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由药剂科主任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入库液体与药品质量。加强值班人员工作制度落实,药品发放前做好检查、核对,完善出入库记录;严格护理人员的“三查七对”制度与无菌操作,做到接收、执行查对有记录、日期、时间、签名。
1.2.5 完成项目报告 应用HFMEA方法发掘、分析现有输液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落实,循环管理,由项目组成员讨论下一步改进方案。
2 结果
门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内由1.2%下降到0.4%,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患者的满意率由90%上升到98%,同时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3 讨论
HFMEA是一种预应式风险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设计屏障,降低损害。在医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预防技术故障和设备缺损,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高危程序的安全性,以及识别患者和医疗服务者方面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等[2]。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自2003年将美国每所医院需实行HFMEA改善风险流程列为标准[1],其在防范医疗风险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肯定。
项目组成员每月组织1次对流程环节的评估工作,患者病情-医生处方-微机处方核对-液体药品质量-液体药品发放-液体药品接收、检查-摆药、加药核对-输液患者核对-输液巡视-健康指导。对每一环节容易潜存隐患的地方做重点标示,随时提醒,引起注意。把四查十对制度严格落实于药剂科的工作中,由药剂科主任规范药房管理,从出入库管理到值班人员责任心的加强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加大加强检查力度;规范医生处方书写标准,对出现潦草不清、剂量差错的处方发回重写,并由科主任督导考核与聘任、奖惩挂钩;重点加强护理人员从接收药品到液体输入患者体内的双人“三查七对”和签名制度。建立护理安全警示牌、警示条,置于醒目处,提示护士随时注意查对。治疗室规范液体、抗生素、扩张血管、能量、雾化吸入等各类药品的摆放,以方便患者来院输液时的取药和查对工作。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是维护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基础。我们采取每周选取与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晨会提问,要求对门诊常用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每人都熟记于心;对两组以上液体要严格遵守配伍禁忌,并随时注意应用新药过程中新的配伍禁忌的出现;加强抢救药品和仪器的学习,能根据具体情况熟练正确运用。每月进行1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评优补差,鼓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加药及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一药一管,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毒,液体现用现配,减少静置时间。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用药反应,根据病情、年龄、输液量、输液目的、药物性质等因素适当调节输液速度。勤与患者交流,询问用药感受,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医院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和治疗手段,越来越得到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重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目的等相关知识,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在健康教育中用恰当的沟通技巧、通俗的语言,给患者宣讲疾病的预防、治疗、用药、保健等相关知识。完善健康宣教的记录,既可作为归纳总结的资料,又有利于护士自身权益的维护。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工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患纠纷。有报道[3]显示,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关系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我院门诊学习应用HFMEA,前瞻性地寻找输液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与影响,进行失效危害分析,提出改进方案,跟踪从医生开具处方到患者输液完成的每个环节,查找缺陷和隐患,从而保障患者输液的安全,得到患者的肯定。同时作为医院治疗的窗口,亦提升医院的形象。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护理人员规章制度、专业及人文知识的学习,以持续改进和完善门诊输液工作。
参考文献:
[1] Joseph GR,Erik S,James PB.Using 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the VANational Center for Patient Safety's prospective risk analysis system[J].Jt Comm J Qual Improv,2002,28(5):248-262.
[2] 蒋红,黄莺,王桂娥,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口服给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395.
篇6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委及时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先后下发了《**县卫健委2020年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要点的通知》《关于印发吸取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教训深入开展议案促改警示教育方案的通知》《**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等,加强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规定,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合力抓的良好委面,切实将安全生产抓紧、抓好、抓细、抓实,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卫健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的要求,按照各单位的职责,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疾病控制、执法监督、医疗救治的相应工作,做好卫健应急工作的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做到卫健应急工作指挥协调能力,责任落实到人。
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一)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各医疗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提高认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如实、认真地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立即对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分析研究,抓好整改和管理,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的发生。严格用血压计资格,规范临床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健部《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院感、医疗用品消毒安全和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规范管理。
(二)加强要害部门的防范工作
一是对文件档案资料进行清理,并及时归档,防止了失泄密事件发生。二是严格遵守资金、财产的管理规定,禁止将大量现金存放单位;单位工作人员个人的贵重物品禁止存放在办公室;摄(录)像机、电脑、照相机、电视机等重要物品落实专人负责,做好防盗工作。
(三)切实抓好用电、用气、消防安全
切实加强对用电、用气、消防的安全监管。组织专人对单位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重点抓好压力容器、电梯、配电房、线路、房屋、围墙、中心供氧、锅炉及其他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水电气等设备、设施的安全保养和易燃易爆物品、危化品、麻醉精神类药品等的保管。切实加强管理,特别是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进一步完善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标志、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消除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四)切实抓好在建工程单位的施工安全
有在建工程的单位,由专人负责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周边及洞口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规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现场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对施工现场管理秩序混乱、安全问题突出、隐患严重的施工工地责令其停工整顿,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可恢复施工。
(四)切实抓好内部食堂、职工宿舍、家属楼院液化气的安全使用
卫健委督促各单位对内部食堂、职工宿舍、家属楼院使用液化气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罐体和管道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加强交通安全
严格落实责任制,禁止单位机动车交由他人或非驾驶人员使用;安排好值班、急救车辆,对公务用车严格规范管理;做好出入车辆登记,避免发生车辆被盗事件;严格遵守道路安全法,严禁酒后驾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六)加强培训力度
我委于6月份聘请**省安居防火宣传中心对本单位和下属全县12家医疗机构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接受培训人员700余人次。培训现场对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灾预防、火灾扑救、预警报警、人员疏散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练。
三、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
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同志带班,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确保信息畅通。主要领导和负责安全、应急工作的领导做到通讯畅通,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组织、指挥、协调安全和应急工作。
四、加强督导,认真检查
我委于6月9日对全系统医疗卫健单位进行安全督导,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共检查发现隐患18处,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要求各医疗卫健单位组织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安全隐患立即整治行动,确保不留后患。
篇7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研究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应对火灾、地震、长时间停水、停电、水源污染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防范、处置灾害事故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方针。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和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技术培训和演练,人员疏散、转移、救治方案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组织机构、指挥体系、工作职责,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程序以及现场抢险程序等事项,做到分工细致、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灾情信息报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等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灾情信息,对人员伤亡以及疏散、转移情况等要在接到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后2小时内核实上报。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均应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投入救灾与抢险救援工作,有组织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七、在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人员的疏散、转移、应急救治作为突出的重点内容,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八、医疗机构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要专门制定医院病区(包括急诊、住院)人员疏散、转移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
(一)灾害事故发生时,病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按照本医院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报告,并首先组织患者和现场人员疏散和转移。
(二)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患者、在他人协助下能够行动的患者、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患者,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疏散、转移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三)按照国际通行的伤病员检伤分类方案,对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以及转移出的患者进行检伤分类处置。即按轻、重、危重、死亡分类,分别以“蓝、黄、红、黑”的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作出标志,置于伤病员的左胸部或其它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九、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伤病员转送至其他医疗机构的原则、程序、途中救治措施、交接手续等。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有义务接收转送的伤、病人员,并承担医疗救治责任。
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知识、技能培训,并组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十一、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扩建及装修改造时,其基础设施及消防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防火规范及其他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并报当地公安消防机关审批通过后方可施工。施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消防工作的要求。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公安消防机关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十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火灾预防和安全保障工作。要确定消防安全的要害部门、部位,保证消防安全标识、设备、设施的齐备和完好,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畅通,并主动邀请安全生产监管、消防、劳动保护、电力、热力和供气主管部门进行安全检查、指导。要在病区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面罩、应急照明设备、辅助逃生设施,并向住院患者发放消防安全须知、应急疏散路线图等。
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消防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防火规范及其它有关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复杂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为有效防范火灾或其它灾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并减少因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对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制定以下规范:
一、医疗机构建筑物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以及其距医疗机构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不应堵塞通道和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二、医疗机构建筑物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按相关规范执行。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三、医疗机构建筑物内的病房、门急诊等火灾危险性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区及用房,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或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分隔,并设置必要的排烟设施。
四、医疗机构建筑物的病房、门急诊、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五、医疗机构建筑物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室,并按规范配置相关设施。
六、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七、公共区域及疏散走道内的室内装饰,不得将疏散门及其标志遮蔽或引起混淆。
八、医疗机构建筑物的医疗工作用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应按有关规范规定设置应急广播、自动报警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气体灭火系统。
九、医疗机构建筑物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及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其设置标准及范围需符合规范的规定。
十、电力及照明系统应按消防分区进行配置,以便在火灾情况下进行分区控制。
十一、医疗机构高层建筑物必须设置消防电梯。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
十二、医疗机构建筑物必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与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十三、医疗机构建筑物应设排烟设施,可采用机械排烟设施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十四、医疗机构建筑物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应符合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定。
十五、高压氧舱、锅炉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相关设施建设与安装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氧气站设计规范》、《锅炉房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定。
篇8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篇9
由于信息系统本身就存在着非安全因素的威胁,这无疑影响了医疗保险工作的全面、长期、安全、有效开展,为了解除这些问题和非安全因素的不良影响,就要积极思考科学的解决方法,采取一些维护系统安全运行的措施,创建一个健全、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可以从组织机构、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入手:
1.1创建安全组织机构
系统的安全运行不是单纯依靠某个人的力量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内部配置专业的工作者,负责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安全监管系统,建立责任制,将具体的责任和任务都要落实到人,进而保证系统能够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这一专业机构的大体任务包括:创建具体的工作规范、安全管理模式以及详细的规章制度,再经过各个专业人士的审核通过后严格执行;开展网络信息建设工作,通过安全检测的方法来监督系统安全,通过浏览安全保护方面的信息文件,来探讨科学的安全措施,以达到对安全系统的维护;做好平时的管理、监督工作,全面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并做好日常的安全总结,并将这些总结形成文件资料,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同时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对于安检部门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要积极采纳。
1.2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套健全、科学的制度予以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约束下,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都顺利有效、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才能实现信息系统内部的稳定性。因此,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安全组织机构内部要创建一套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机构内部的各项工作,具体的制度规定至少要包含下面一些内容:第一,计算机工作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也就是机器所在地环境要保持整洁、稳定和安全,要确保计算机系统配置在一个安全稳定、无闲杂人员流动,制定具体的计算机工作中心安全维护制度,使整个机房内的一切工作都在安全制度规定范围内完成。第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分清部门,并具体配置每一个部门的责任人,全面负责这一部门的安全工作,形成安全责任机制,使安全问题同责任人的薪酬待遇以及职权的任免形成联系,这样才能实现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实现其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网络系统安全威胁监管制度。要制定具体、详细的安全应对制度,当系统出现问题时,根据这些制度规定来得出解决方案,达到系统安全维护与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也要积极完善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例如:人员操作权限管理、用户等级制度等等。
1.3加强安全技术的引进与使用
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除了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合理的安全技术是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网络功能合理发挥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先进安全技术的引进与实施,增设更多的安全技术约束项目,来维护系统的安全,例如:口令保护。可以通过对口令设置密码;身份确认机制,也就是通过设置验证码、数字证明等来进行身份认证;不断更新升级各种杀毒软件,创建牢固的防火墙系统,病毒扫描仪等来保护信息系统;将用户的主要信息,例如:通讯号码、网络信息等收录下来,并创建预警机制,全面监督网络信息系统安全。
2建设与维护安全信息系统中的注意事项
2.1要在安全的基础上来分享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的目标与作用就是实现信息的方便传输与共享,然而,不能因为单纯为了维护系统安全,就避免信息的分享,失去了分享功能的信息系统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了解除这些问题,可以以部门为单位实行权限管理,也就是说每个部门只有权力对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查询、更改与更新,每个部门的数据库都要设置专业科员与部门领导,在二者的共同制约监督下,维护本部门信息安全,当出现其他部门要求信息分享时,必须经过领导以及各层科员的审核,这样就更加维护了信息的安全性。
2.2创建紧急避险策略,应对危机
信息系统虽然为人们带来了便利,解除了人工工作的困难和不便,然而,机器运行下的系统管理也难免会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威胁,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甚至会造成信息系统数据的丢失,或者整个信息系统的崩溃,使正常的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起来。因此,要提前制定一系列应对危机的紧急措施,做好应急准备,确保灾难或危机发生时,能够积极应对。
3总结
篇10
关键词: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现状;措施
提高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是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消防安全直接关系着医院患者和医疗技术人员的安危,如果不注重消防安全,发生安全火灾事故,就会危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和动乱,因此必须做好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保障,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和管理制度,从而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加强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提升,加上环境不断恶化和居民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大中型医院每日就医看病人数始终保持高增长势头,医院门诊巡诊看病人数多、住院部床位也非常紧张,大中型医院的良好口碑和先进的医疗卫生管理条件吸引越来越多的患者向这里倾斜来这里看病,远远超过了医院本身基础设施建设的承载量标准,作为公众就医部门,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加强后勤保障维稳消防安全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医疗卫生管理机构长远发展。一是,加强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能够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地。后勤保障部门职责较多,医院的水、点、汽以及各种设备维修、各种设施改造和工程建设等工作都包含在内,因此做好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管理,能够全面提升医院的后勤保障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制度。二是,加强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为推动医院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可以看到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勤维保工作消防水平提升,为医院患者和医疗工作者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稳定、和谐的医患环境,从而保障医院平稳运行和安全发展。
二、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消防管理,大中型医院是重要的社会消防力量,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针对性提高医院自身整体消防水平。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安全保卫部门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其中后勤保障管理部门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大中型医院本身建设年代比较久远,设施老化严重,消防安全设施配套跟不上等,导致出现各种消防安全问题。具体存在的安全问题有:1.动火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如果发现消防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很多医院的消防安全制度中对动火施工做出明确规定,必须符合消防安全管理手续、办理完成各种证件之后才能进行施工,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消防主管部门把关不严、监督不力,造成未办证就先施工的情况。2.施工现场管理不达标。大中型医院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为了适应现代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就必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增加病房建筑等,后勤维保部门作为后勤保障工作的总指挥,就必须加大施工现场监管,实际上后勤保障部门内容职责繁多,一定程度上对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对医疗卫生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的情况监督考核力度不强,所以可能引发消防安全事故。另外医院在扩建过程中往往会改变医院建筑原有的建筑结构,所以在进行打孔或者管道安装过程中如果破坏了原有的防火层,就有可能导致引发消防事故。3.医院现有的装修材料及住院物资配备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医院进行装修时使用木质材料、高分子材料,在进行住院物资配备时多选用纤维制品,这些如果监督使用不规范,就可能引发易燃易爆物体发生爆炸,进而增加消防安全隐患。4.用电管理不规范等。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不按照医院要求规定,违规使用各种违禁电器,如果违禁电器质量不达标或者电器使用不当,超过使用负荷等,就会引发火灾,对于后前保障部门而言必须加强用电管理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制止,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三、提高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后勤维保工作是医院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管理,就必须结合医院实际,针对可能引发的消防安全隐患点逐一排查,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具体方法有:1.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监督力度。后勤保障部门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后勤保障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施工管理外单位的检查监督力度,在对施工单位资格检查时要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相关要求检查营业执照、资质、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各种作业证、资格证、上岗证等,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另外要对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及项目建成后整体情况进行安全等级检查,确保符合国家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管理规范等,从而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保障。2.健全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后勤保障部门要加强动火管理,这就必须对医院建筑施工单位、消防管理部门、工程改造部门等加强消防安全制度贯彻执行力度和检查力度。虽然医院的消防主管部门负有全院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但是由于他们职责比较单一,必须和后勤保障管理部门进行全面配合,掌握医院整体消防设施建设情况等,这就要求医院后勤保障部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防管理规程、流程,确保将每一个消防安全点位考虑在内,并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在方案设计时期加强消防监管,明确提出消防安全设计规范,另一方面在工程招标和施工阶段,要加强施工企业消防安全动火许可证、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设施配套情况等,另外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后前保障管理部门也要参与其中,配合消防管理部门对照施工图纸进行消防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检查,对耐火等级等进行考核时甚至可以运用材料破坏性试验检查手段,后勤维保部门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施工单位的防火设计方案进行逐一审查,发现竣工验收不达标行为必须坚决提出并严令整改,直到符合规范要求。3.后勤维保部门要做好消防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要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或者培训课程,既要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和病区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也要加强全院各部门的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因为消防安全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都要讲消防安全,这样才能保证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正确用电、懂得消防器材的使用办法,明确消防责任落实和具体职责内容,从而保证消防安全到全员。4.加强医院消防信息化管理。医院消防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部门,因此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后勤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消防信息化管理水平,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打造医院消防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每日监督检查情况、消防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等建立动态信息档案,从而保证责任落实到位、动态监督到位,进一步降低消防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总之大中型医院后勤维保工作消防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从制度建设与监督、宣传培训、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查漏补缺和全面贯彻执行,才能为医院营造更加有序安定健康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红兰.医院后勤维保管理现状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3,(26):26-27.
[2]牛少军,解学洲.浅析建筑消防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9):139-143.
[3]冯小山.大型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综述)[J].现代医院,2011,(05):1-4.
- 上一篇:企业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 下一篇:人事管理概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