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节能环保
0.引言
节能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当中,其和建筑物所处的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透过对建筑技术当中的基本要求和能源之间的关系,加上气候环境当中的基本情况,使得建筑设计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建筑物在进行节能设计的工作当中最关心的就是建筑物的基本形状、采光程度、绿化面积和地理方位等等,特别是一些自然环境气候相对恶劣的地区,建筑设计的工作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比如某地冬冷夏热,那么光照设计、绿化面积就是最重要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多从这些方面入手考虑,这样的化才能够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1]。
1.建筑节能受到建筑规划设计的具体影响
1.1设计方案直接与能源的消耗相关联
在工程设计的工作当中,建筑能源的消耗和建筑建构的方案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平面布置当中选择内廊式或是外廊式对能源的消耗都是不一样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一同考虑。在我国的住宅建筑当中,钢筋的使用量每平方米大约是55公斤,但是一些发达国家每平方米的钢筋使用量大约是44公斤--50公斤左右;我国的建筑规划在水泥的使用量每立方米大约是221.5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水泥使用量只有141.5公斤。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满足了同样的操作功能,优化经济设计手段,能够直接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大约5%--10%,如果设计的方案足够优秀的话,还可能降低10%--20%的能源消耗。
1.2设计方案完成之后的消耗的能源
建筑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当中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学科,一项完整的建筑节能工作当中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多,从最开始的设计规划,到后期的方案设计调整,再到施工以及后期的投入使用,甚至最后拆除重建,这一整个的建筑生命周期当中都包括了建筑节能的基本工作。但是之前的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只考虑到最开始建筑阶段的节能设计,而在后期的运营工作当中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建筑物的使用过程当中,同样技术条件之下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2到3倍。现如今,我们在进行节能优化设计的工作当中,需要从建筑物的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进行考虑,也就是说用最低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建筑功能的实现。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设计师需要需要充分的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将这些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融入到建筑方案的设计工作当中去。从建设方案开始进行设计,工程师就要根据不断优化的设计方案计算出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分析各种建筑能源消耗因素,最后制定出一个最好的设计方案。
2.建筑环境规划和节能设计
2.1选择合适的建筑地址与方位朝向
在选择居住区的地理位置的时候,需要从本身的地理环境特点和附近的环境作为基本的设计出发点,选择一个距离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较小的地方,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不破环当地本身的自然建筑环境。善于结合当地的自然建筑环境,发展绿色建筑的理念,将人文的景观建设和自然的环境建设进行良好有序的结合。另外,因为居民区附近的大面积绿化,还可能会对居民区的气候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城市化进程之下带来的环境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热岛效应,在进行建筑地址选择的工作当中,热岛效应同样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处在一些山区地带,在设计的时候山谷风这一因素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2.2绿化环境的布置
在建筑节能的工作当中,绿化一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建设合理有效的绿化面积,能够调节居住区的外部气候,让建筑物当中的室内环境和居住区的外部气候之间能够互相的调节,起到一个优化改善的作用,从而将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在居民区当中种植一些大型的乔木,能够优化朝阳居室的节能要求。
3.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建筑节能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
3.1整体建筑节能设计
整体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设计师从整体的方向出发,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在利用好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创造出和谐的人工环境,根据具体的使用操作要求,调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比如说从大范围的气候条件角度出发,根据建筑物自身所处的环境情况,利用好自然环境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微气候,尽量的减少对于建筑设备的依赖程度。
建筑节能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离不开规划节能工作的运行开展。规划节能实际指的就是在规划设计的工作当中,要将建筑物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详细的了解清楚,在设计工作当中,将节能当成是最主要的设计原则,在居住建筑当中,规划节能的工作显得更加的重要[2]。
3.2单体节能设计
3.2.1建筑外墙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墙体建筑了,住宅当中的热量交换大部分都是通过墙体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新建建筑的执行标准是50%,在这当中又有大约25%是通过外墙的隔热和保温来完成的。节能的外墙和普通的外墙相比,使用节能外墙能够让室内的温度降低大约4摄氏度到10摄氏度左右,可见节能外墙的巨大作用是我们不能够忽略的。
现如今我们使用的集中外墙材料当中,隔热保温性能比较好的是加气混凝土切块、复合型墙体和多孔粘土砖,而复合型墙体又是这些材料当中隔热保温效果最好的。
3.2.2建筑门窗
建筑物当中的外门窗是热量挥发的主要渠道,在进行热量消耗的工作当中,还能够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它的热传导性和建筑墙体相比较,多出了大约3倍到4倍的样子,这就能够看出其在节能方面的良好潜质。因此,对于建筑物当中的墙体和窗体面积的合理布置,能够良好的实现节能的基本需求。在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少使用飘窗与落地窗等窗体形式。在和自然的通风环境相适应的情况之下,还要注意各个不同的开窗形式,不一样的开窗方式有不一样的功能特点。尤其是在冬季风盛行的墙面上,开窗的面积尽量的小一些[3]。
在设置外窗位置的时候,需要加强外窗密封效果。在长时间的实践操作当中发现,具有双层玻璃塑料的钢窗,在各个方面性能都非常的不错,不论是隔热还是密封,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在建筑物当中的外门窗主要的作用就是采光,另外也是室内外通风的主要渠道。
4.结语
在我国未来的建筑发展当中,节能必然是发展的主要趋势,建筑节能这样一项复杂而又全面的建筑工程操作工作,势必要求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考虑更多的问题,在节能的工作当中投入更多的心力,才能够在后期的建筑使用过程当中获得最大的节能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宁.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25)
篇2
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
1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没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省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规划。
当前,尽快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笔者通过对古建筑消防工程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多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文庙发生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
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紧张的实际,笔者以为,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1)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min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km2的要求。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如在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min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2)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3)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4)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
2.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
2.2.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m。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该让消防车辆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置消防车辆,应配置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立足于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因此,扑救此类古建筑火灾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2.3.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小,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制定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了灭火需要。
2.3.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
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因此,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2.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
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坐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敷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m2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
2.5.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
大部分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会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2.5.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雷击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2.5.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
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加强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
2.6.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不仅如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消防监督部门等各自的责任。
2.6.2古建筑的保护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灾蔓延迅速,其保护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要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特别是义务消防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且要切实加强演练。
古建筑大多被城镇或乡村所包围,应和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联防机制。
2.6.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人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对古建筑消防保护的经费要列出规划,安全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对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非要当地政府投资,象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消防保护,或从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等多渠道筹资,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3结论“”版权所有
(1)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2)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编制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倒三角”法
中图分类号:TU8;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02-01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方案中标并不意味着方案的完善。通常情况下,自招标文件公布至提交方案,留给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40天。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
2、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标方案后,应该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束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并最终落实和确认。
3、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中标方案仅为一家单位的设计成果,其设计思路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而设计招标过程中,少则三家,多则十几家单位参与设计,各投标方案的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鉴于这些情况,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初衷往往都是好的,但是否所有的优化工作都能够实现目标呢?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
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既然已经中标了,业主单位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3、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由于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应重点关注的要素
那么,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有哪些呢?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文化要素
建筑的文化特质与内涵,广泛涉及到历史、文脉、民族、地域风情、风格定位、建设单位的组织文化等诸多方面,且往往难以用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述。对文化要素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表达通常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中标方案能得到评标专家的认可,一般会在文化要素的诠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已全面到位。在方案优化阶段,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均应对文化要素给予充分关注,并通过反复的沟通与论证,以准确把控建筑的文化定位与建筑格调。
2、功能要素
在招投标之前,由于尚无建筑方案雏形,建设单位对功能需求的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大量技术指标尚有待细化与明确。因而,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基于中标方案对功能要素进行梳理,并逐一验证落实。同时,力争通过功能集成,碰撞、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意,使功能更趋完善与优化。
3、成本要素
目前成本指标已成为限额设计的一项硬性约束,必须加以严格控制。然而,在投标阶段,设计单位的关注点集中在建筑专业,建筑估算往往仅能达到匡算深度。在方案优化阶段,需要结合具体的中标方案,对建筑成本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成本限额指标对功能、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等进行全面优化与协调。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模式。“倒三角工作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总部办公大楼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介绍。
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依据上述工作模式,建设单位编制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大纲”,各项调改要求明确、全面,且设计单位接受度、参与度很高,双方共同组建成为一个工作团队,将优化工作开展得系统而顺畅,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优化目标,优化成果得到专家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四、结语
在目前勘察设计招投标的法规环境下,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工作方法能有效提升优化效率,达到优化效果。本文对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原则、要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与概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规划;方法
一、高层建筑设计规划的遵循原则
(一)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是现今城市中的主要建筑类型。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有机结合城市空间,保证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统一。高层建筑设计者必须依据建筑实用原则,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对建筑用地必须合理规划控制,同时,参照环境来设定建筑高度、朝向以及交通出入口位置等。掌握好尺度要求,控制好协调比例,对建筑整体的强调性有很大影响。在高空建筑临街时,考虑整体舒适度,必须做到临街高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做到空间和视觉的连续性。
如富阳海通的项目设计,该项目位于富阳街道迎宾路与公园西路交叉口,东至迎宾大道,西至规划住宅用地,北至公园路,南至规划住宅用地,用地面积约13223平方米。场地形状呈梯形。周边现有规划新建住宅及写字楼、酒店建筑。南侧与西侧是在建的富阳市富春街道农居安置小区。项目周边交通便利,东侧为富阳主要城市干道迎宾大道连接G320国道。紧临项目北侧的公园路为城市次要干道。其项目主要规划要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河道蓝线、基地界线情况:建筑退迎宾路用地红线20米,退公园路用地红线18米,退道路转角切线22米,退相邻地块9米,高度限制100米。从总体布局上来说,本项目主要包括两栋主楼:A楼和B楼及其连接的裙房,其中办公功能建筑面积为50001平方米,商业功能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商业类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为9.9%。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上,主楼建筑表面以光洁通透的玻璃幕墙结合金属装饰的竖向线条为母题,在重复中获得动态的韵律。商业立面以铝板为主要装饰元素,充分关注近人尺度的控制,以庄重大气的外表适应金融商业业态。利用无眩光、反射率低的玻璃幕墙结合合适比例的铝板装饰,塑造出现代办公建筑的时代先进性,同时也很好的防治了玻璃幕墙的光污染问题。如下图:
(二)设计原则
对于高层建筑中的整体或部分与城市间的比例关系掌握好,将尺度作为参数,达到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平衡原则,充分把握这些建筑的单体尺度(细部、近人、街道、整体和城市的尺度)的设计序列,保证其统一性,使得高层建筑和城市空间统一,同时,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注意生态设计的应用,如,绿化、自然光技术应用等,有效降低成本。根据所在建筑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等环境,考虑节能资源的应用,保证环保、无污染的建筑设计理念。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层建筑设计、规划就是指,结合实际情况,从建筑整体构思,全面的考虑针对这一构思设计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加快城市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设计规划的方法
(一)设计方法
1、广场作用的发挥
由于城市空间中的高层建筑所占比例较大,使人产生空间压迫的感觉,因此,我们在做高层建筑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建筑周围的环境设计,如街道、广场以及绿地等,这样会给人一种视觉缓冲,从而营造更宽敞的空间。此外,广场的应用,使得人们有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舒适场所。是以,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将二者结合,综合考虑。
2、有关主体的设计
在人们眼中,高层建筑在国家的城市中有很大的代表性、象征性,同时这些高层建筑折射出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必须选择合理的外形结构,并要注意限制结构形式以及对使用功能的需求。在做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时,它的主体表现形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外形结构。新形势下,有很多高层建筑都具有其自己的特殊性,针对高层建筑设计的诸多要求,以符合生态设计需求,对主体的设计必须加以重视,比如,裙房与屋顶的设计,裙房与城市空间中的街道部分有直接关系,而屋顶的设计则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形象。因此,作为高层建筑的设计者,必须有效结合城市空间,将个性化与合理化融入设计之中,进行一个合理的设计规划,让人们拥有一个生活更为舒适的城市空间,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努力。
3、处理方法的巧妙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也要求的越来越多,所以,在做高层建筑设计时,会运用一些巧妙办法的处理,使得空间形式更丰富。如底层架空的处理方法的应用,这也是现代建筑的一个明显特征。通常情况下,适合应用在密度较高的环境中,实现建筑与道路、广场的结合且改善人流的开放空间。因此,处理方法的巧妙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时是不可或缺的。
(二)规划方法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高层建筑的规划在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规划,规避了其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能够做到其与城市空间相互结合,实现他们之间的协调统一。
1、规避高层建筑的密集情况
尽管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办公条件有所改善,并使企业得到发展,但是,如果楚翔高层建筑过密的情况,会导致交通拥挤现象并产生污染,也会给城市空间带来不小的压力,像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玻璃幕墙的应用,这种设计方法的应用使建筑的外观十分漂亮,极具美感,但是却容易造成光污染,这样导致了交通意外的发生。因此,在做高层建筑设计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建筑间的密集程度,规避这种情况的出现引起的危害、污染。
2、关于高层建筑和街道的规划
在高层建筑设计规划中,建筑与街道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繁华区,在这一位置的街道,交通负荷较大,所以,必须对高层建筑做出合理的设计规划,加强对于街道空间的设计,将高层建筑的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改善交通的通行,否则,一定会严重影响这一地区的交通情况。因此,重视这一问题,为城市发展建设做出保证。
3、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数量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宣传影响,它有自己的独特性、代表性,然而在实际中,这类超高层的建筑的经济性、合理性却存在严重缺乏,仅仅体现了城市的形象、知名度,但是,在使用效果上,却几乎没有收益。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规避其给我们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阻碍城市发展的进步。
结束语
总之,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合理规划,早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人们对建筑的使用需求,我们必须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合理的规划,是以为高层建筑设计、规划得到有效保证,并符合实际需求,为城市发展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天文.论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整体的融合[J].民营科技,2011(07).
[2]刘潋滟,鲍继峰,徐永战.高层建筑顶部形式的审计方法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3]刘畅.高层建筑中影响疏散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08(11).
[4]何川,张雷,邓嘉萍.关于高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城市建筑,2007(01).
篇5
【关键字】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稳步提升国民经济水平的同时也令城市居住人口呈急剧上升趋势,这一显著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给规划工程人员、建筑师增添了大量工作。
2 树立继承发扬传统文脉的科学规划设计意识
处于不同区域的各城市之间,甚至是相同城市的不同方位、地段其固有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均会有所不同,该类特征及文化通过在历史长河中的持续沉淀与积累逐步形成,其存在同当地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与风俗习惯密不可分,包含一定必然性,因而可称之为传统文脉。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我们应科学尊重历史、辩证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脉,取其精华依据文脉特征参照具体项目工程令设计规划实现全面的突破与创新。由城市角度来看,对其传统文脉良好的继承与发扬可令整体城市风貌、文化与特色不断延续,同时由使用者层面来讲,传承及发扬传统文脉,实现突破与创新可令使用者形成一种良好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进而增加项目拥护度与喜爱度。
3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欠缺人性化考量
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主要将居民基本日常生活作为依据,将考虑重点放在对物质空间的规划布局、对建筑外观的艺术性设计,而对于居民精神与社会的需求、适用、实用功能需求及低能耗、高能效需求却不良忽视,这样一来令居住区应有的配套设施、环境绿化、节能减排配备少之又少。同时对建筑工程与居住区的设计规划多停留在主观层面,没有令公众良好的享有发言与参与权利,居住区居民也只能对建筑设计与区域环境设施规划方案被动的接受。这样一来令居民之间欠缺良好的交往、沟通,甚至无法对社会认同与理解。
3.2 绿化用地量、建筑材料选用无法全面达标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与居住区规划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令材料选用与绿化用地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即开发、设计建筑项目方为一己之力、追求利润价值最大化而以次充好、选用劣质建筑材料或能耗不达标材料进行设计规划,甚至将应该做绿化规划的居住区面积擅自变更为建造房屋用地,这样一来令居住区绿化用地大大缩水,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设质量无从保障。还有一些开发商为了扩大建房面积恶意的破坏绿化,令整体居住区环境呈持续恶化发展趋势。
3.3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欠缺对城市整体发展的综合考量
一些开发商在片面追求自身利润效益时,较少会考虑到项目开发对城市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令较多居住区设计规划欠缺应有的公共设施,这一现象在边缘城市社区极为普遍,更谈不上应有娱乐文化设施与教育设施的良好配备,令其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脱离,无法令居住区内部交通良好的与城市交通衔接,过分集中的单一功能社区令城市交通发展流量呈现出不均匀性。在建筑设计层面由于无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环保理念,令建筑能耗高等显著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同时规划设计欠缺良好的预见性、经济性、适用性令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养护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无法良好的契合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目标。
4 居住区布局规划实践
4.1 多样化体现社区功能,令其充满人情味
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紧张,邻里关系逐步淡化,为打造和谐人文社区,我们应树立新都市主义理念,重建邻里关系、再造人性化社区。整体居住区内部应配备消费者综合需求的各类公共设施,例如适宜步行的服务点、零售点等,同时整体居住区应与高速城际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例如轻轨、地铁、公交系统等全面连接,为居民提供真正优质的公共交通及便利出行服务,而非在郊区建造一个庞大的、与世隔绝的社区。倘若在这样一种居住区中生活,居民们早出晚归,仅仅将社区视为睡觉休息的地方,那么居住区环境就失去了其核心内涵。新时期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充满了多样化与集成性,可令居民在社区之中愉快的生活、工作、休闲、购物,该类混合型功能利于居民的交往、接触,增进居住区安全感与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多样化设计实践中,我们应摒弃僵化绝对的进行功能分区,而应倡导功能的完善性与多样化,规划建设多样化的建筑住宅类型,为居民提供多重选择。居住区域中的公园、商店、学校等设施应合理规划建设于居民步行可及的范畴之中,进而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增加居住区多样性社交活动。
4.2 提升公众参与性、倡导生态、节能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我们应充分体现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构建完善的决策规划体系,为大众参与创设多重渠道,令其享受应有的公共利益并真正体现人性化理念。城市建设与居住区规划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各异性令其均包含自身的固有特性,居民的情感、心情会受到居住区植物、气候及周围自然景观的综合影响。为此针对自然特征与原始居住区自然条件我们应进行因地制宜的人性化设计规划,倡导生态设计与环保设计,将自然环境更好的融入居住区,促进人们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及平衡发展。小区主路设计应体现一定的短捷性,进而有效节约道路建设投资,同时应将主要小区管线位于主路沿线两侧布置,降低线路损耗。在景观设计规划中应尽量保持原有地貌、地形地块与植被,适宜选择树种,体现原生态并降低成本投入。景观水系可应用潜水溪流,降低环境投入成本,还可科学设置居住区收集雨水系统,将其用于景观水系与绿化灌溉主体水源,进而真正体现生态、环保、节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5 建筑设计实践
5.1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体现建筑设计特征
建筑设计实践中我们不仅应融入现代化设计理念,引入科学设计工艺、新型环保材料、创新设计方式,同时还应依据不同地域特征在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建设即实用、经济、富于现代气息,又不失地域特征、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建筑项目,令其别具一格,富于特色风格,同社区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融合,真正体现现代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在设计进程中我们应统筹规划,不应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开发建设,应科学注重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5.2 建筑户型创新设计
建筑户型设计中我们应科学遵循经济性、舒适性与灵活性原则,舒适性可体现在每户应设有生活阳台与景观阳台,后者可采用阳光室与一步台结合方式,全面打造两种室内外空间感受。为体现经济性我们应尽可能节约公共交通面积空间,护墙体应确保方正进而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并创设显著节能效益。同时我们应采用较大进深且规整的户型平面设计进而节地节能,降低公摊系数节约构成投资,建筑层数应合理控制在十八层以下进而节约消防投资,还可采用竖向设计理念有效利用地下空间,提升景观绿化面积,为用户创设良好优质的室外环境。例如可在高层地下设计两层车库、将商业建筑设计为下沉式街区,将屋面进行覆土绿化,进而体现良好的经济、环保与适用性。
6 结语
总之,建筑设计与居住区布局规划是决定整体建筑工程项目水平的先决条件,面对设计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人员只有依据项目具体特征展开细致深入的人性化研究、调查与分析,秉承环保、节能、低碳、人性化设计理念做好布局规划与建筑设计,才能真正满足大众对居住区与建筑规划设计日益提升的丰富需求,进而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相关性
城市规划设计是整个城市功能具体表现形式,是城市建设当中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反映了城市的功能性,建筑设计则表现了建筑物内部空间布置的合理性、美观性。并且建筑设计要在整体风格上与周边环境、城市文化底蕴等的相互协调,让城市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基础概念
1.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在国家在城市规划设计发展当中产生发展的一项学科,他在城市规划发展和建筑发展当中有机结合,使城市的建筑群体得到有机的结合。在城市建设持续进行过程中城市规划理论也在持续发展。
1.2建筑设计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之前设计者需要对城市的整体规划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进而对建筑进行设计。与此同时也应当对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建筑物详细尺寸,材料做法等。
1.3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二者的联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在建筑概念设计到建筑建成之后后期跟踪的全部内容,是社会发展历程当中的一种综合实践。通过对各个建筑进行设计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对整个城市进行规划设计。通过系统的建筑设计理论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构思与设计,同时建筑物作为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必须要与城市的建筑风格协调,下面将具体介绍二者之间的影响:
1.3.1强制性规划指标与建筑协调
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表现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性上,建筑设计需要对整个城市整体规划有所体现,在具体建筑设计当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局限性。
1.3.2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不断发展完善的进程中,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将城市中各项要素进行整合,借助系统的规划理论具体更好更具象的体现出城市规划的宗旨。
1.3.3从城市规划出发的建筑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在实际的规划过程当中需要照顾到各方面因素,因而建筑设计当中必须对各项要素有相应的取舍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城市建筑具有整体和秩序性的特点,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当中注重设计的整体秩序和设计形式的逻辑性。例如重庆某地临江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在城市最初进行规划时将这一片区域规划成临江景观区,住宅区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建筑风格,但是该住宅区在设计过程中过分的表现建筑物本身,违背了建筑设计的原则。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二者之间存在协调性关系,文章将以江苏省某城市为实例,进一步说明江苏省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二者的协调性关系。
2.1江苏省城市的发展历程
江苏省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城市建设规模较小,城市建筑风格也不尽完善。江苏省作为滨海城区,有着独特的资源,地理条件优越,但是在城市建设当中没有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特色,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建设而忽略了文化建设,造成了城市发展不平衡。表一详细介绍了江苏省的发展历程。
(注: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的文化密不可分,城市规划发展离不开城市历史文化,而城市不断发展同时在不断推动城市的文化发展。江苏省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历史发展的典型表现,而且江苏省城市文化逐渐变成城市间区域竞争最基础、最深远的有力竞争力。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位于城南新区,由东到西、由北向南,总面积约为53.4km2。依据江苏省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城南新区会成为一座容纳45万人的城区,将成为江苏省集行政、教育、文化一体的新型住宅区。
2.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统一
城市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是建筑,建筑代表了城市的社会属性与建筑学双重属性,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城市整体的建筑风格,从城市整体风格出发确定建筑风格,从而达到建筑在社会功能和建筑学属性的一致。建筑设计必须着眼于整座城市的规划设计,根据整体规划确定建筑设计方向,做好细部斟酌工作,做到整体比例协调,使建筑风格完整统一。例如重庆中心区建筑多为老旧建筑,虽然建筑大部分是抗战时期的风格,线条相对比较粗糙,但是整体建筑风格较为统一。
2.3江苏省城市建筑设计规划
(1)人性化城市。城市给人带来的应当是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2)绿色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尊重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人文城市。城市需要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并且需要给居住者提供适量交流空间。
(4)适度密度。在建设中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城市高效运行。
(5)全天候。城市功能综合,全天候不间断持续发展。
(6)智能化。在信息处理方面加大投入。
(7)立体化。寻找更加科学的交通解决方案,使城市更加立体。
通过上述七点可以得知,建筑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的考虑,尤其在场地设计中,必须对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用地用途的方向进行必要控制,场地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规划用地的性质与规划范围进行详细分析,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与交通入口位置做出详细恰当的规划。
2.4住宅间距的设计
住宅区建筑正面日照间距的确定对城市规划设计极其重要,一般根据城市所在位置、气候条件、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情况来确定。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中住宅朝向偏南,在建筑设计理念不断丰富过程中,住宅区的朝向也不断丰富,不再是单一的南面朝向。
根据日照原理计算太阳位置相关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cosA=(sin hs*sin K-sinγ)/(cos hs*cos K)
sin K=sin K*sinγ+cos K*conγ*cosΩ
Ω、γ、K分别是及时角、太阳赤纬角和地理维度。
A、hs分别为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
满足某一日照标准时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Dt=ot*cos A
ot――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棒影长度
A――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t时刻太阳方位角
Dt――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住宅建筑间距
由上式知,满足某一日照标准的日照间就系数计算公式为
Lt=Dt/h
h――前幢建筑(遮挡建筑)的建筑日照计算高度。
由建筑日照原理可知,
ot=h * oct h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出某日照标准下A、Hs值,进而计算得到某一日照标条件下由计算得到的正南向平行不止的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系数,确定了建筑设计的具体数据。
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现存缺点弊病
我国在城市发展当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3.1缺乏创新与独特风格
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城市的建筑设计都大致相似,设计思路普遍较为单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也在寻求创新,从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城市独有的建筑风格。规划是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市民的风俗习惯等条件对城市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规划。
3.2城市建筑的设计程序不合理
城市建筑设计时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够将城市与建筑物互相隔离开来,建筑物的设计当中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格局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如若不然,可能会造成整个城市的混乱。
3.3缺乏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
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多数都存在着与城市规划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且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较为随意,不能够对城市整体规划有很好的体现,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
4.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剖析
4.1创新规划与建筑设计
图一: BIM团队协作工作模式
如图一该模型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三维建筑效果图集成为一体,方便了设计过程,并且设计图能够自动更新,方便了图纸的后续更改过程。
4.2与场地设计相互协调
场地规划设计就是对建筑主体一级其周边的各项设施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划设计。通过对各项设施的统一规划从而确定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保证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表二具体列举出了城市各地区绿色面积制定DI与WBGT指数。
表二城市各地区绿色面积制定DI与WBGT指数
注:O绿色面积/总用地=平方绿色面积/1000平方米各地区土地面积
DI为不安指数,WBGT为黑湿球温度
这些公式通过使用下面的统计条件获得:DI=-1.19*10+72.84
标准差=1.21363 R?=0.32224 显著性F=0.0412
5.结语
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城市使用空间以及经济性问题的系统方案,让城市能够持续发展。在计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克炎,马会军,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45-47.
[2] 李宙英,浅谈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12-14.
[3] 邝杏苗,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J].科技致富向导,2014(09):56-57.
[4] 袁兆森,青海风压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初探[J].青海气象,2013(07):56-57.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面对越来越差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做些改变,不能再以对环境的污染为代价来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应该以低碳、环保为准则,要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从而使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和谐。
1.低碳建筑设计的概念
低碳建筑设计就是指在建筑材料的运用、施工建造的过程和建成后使用的一整套环节中,都能达到低碳的要求。而低碳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降低二氧化碳等一些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上,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化石能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的发展中要做到,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对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并且尽力寻找一些可以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但是以我们国家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建筑设计上进行努力的探索,寻找能够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建造出低碳的建筑物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
2.所要面临的问题
对能源的利用问题一直是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对能源的利用要求我们做到高效利用,这样就会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除此之外在建设上还要提倡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因为清洁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很小。虽然我们国家国土面积非常庞大同时还拥有着相当丰富的资源,但是我们国家也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为人口众多所以人均能分配到的资源就很少,而有的人均分配的资源更是连世界平均水平都达不到,由此可见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我们就要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此外,我们国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已经相当严重,作为建筑设计师要在设计建筑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设计方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造出绿色环保的建筑。
3.低碳时代建筑设计的应对策略
3.1 将低碳理念注入到建筑规划设计中
要将绿色、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注入到建筑的设计规划当中,就意味着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方案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以及建筑完成后的使用过程中都必须达到对能源的低消耗、对有害气体等物质的低排放和对环境的低污染,把低碳理念从建筑设计的一开始就进行贯彻落实。要合理的进行设计,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建成的建筑物还必须要对外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没有丝毫的影响,只要建筑设计师能够考虑到这些方面,就可以为将要实施的建设项目打好坚实的基础。
3.2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
传统的建筑材料都会对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好影响,所以想要实现低碳环保建筑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建筑中加大对绿色、环保性建筑材料的使用量。绿色、环保、节能性低碳建筑材料不会像传统材料那样挥发出大量的有害性气体,比如甲醛。而且低碳建筑材料的生产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像传统建筑材料中必须用到的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庞大的能源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程度的污染。绿色环保的低碳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可再生的,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建筑材料,低碳环保建筑材料还可以就地取材让施工的过程更加的方便。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加大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用,不仅能让建筑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还为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促进低碳建筑设计的发展。
3.3合理使用建筑空间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就能减少一些因为设计不合理而造成建筑空间的浪费的情况。在合理的对建筑空间进行规划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空间的使用性,要让设计出来的空间具备多种使用功能,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还可以减少建筑的建造数量能进入有益的循环,这对节约资源有一定的
好处。
3.4提倡对新能源的使用
包括化石能源在内的许多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用多少就会减少多少并不会得到补充的类型,再加上其数量有限,所以我们在可再生能源的发现与利用方面的探索脚步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新型可再生的能源。在新能源的引入上我们应当注意一些问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环境条件对新能源进行针对性的引入,这样才会发挥出新型能源最大的作用。比方说,对于北方和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北方冬天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来持供暖续就需要寻找新的能源来替代煤炭资源,而南方在夏天对电能消耗较高就要多利用水力发电站等新能源来发电。将新能源引入建筑设计中,能实现低碳经济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4.总结
在有限的自然资源限制下,我们不能毫无节制对自然资源进行索取,我们要把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坚持低碳、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原则,并且要善于对新型能源的进行运用,其将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方案中,在建筑设计的具体实施中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对建筑空间要做到合理的规划,让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不顾一切后果的只顾发展。我们要在发展中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冯福利.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8-59.
[2]鲍家声.低碳经济时代的建筑之道[J].建筑学报,2010,(7):113-114.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扩张的转型阶段,人民群众对城市形象、环境的关注客观上提升了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城市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科学性、综合性,涵盖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而建筑是城市组成的单体,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极大展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并能战士建筑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设计规划工作中,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应当共同协作,只有这样才设计出富于地方特色建筑作品。
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比处理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较大,处理社区、社区以及整座城市,其时间跨度大多在十年至十五年之间,而建筑设计仅仅在某一局限的区域内开展建筑工作。单一建筑物完工所需的时间最多需要三~五年,因此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其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此以外,城市设计侧重于广义上调控而建筑学仅仅重视单体的布局设计,城市设计主要是以城市作为单体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建筑具有主观色彩性,其覆盖面较广。不可否认,建筑是城市景观组成的重要要素,对此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对城市的景观与形象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首先,构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就是建筑,同时也是颇具特色的建筑可以彰显城市的个性,并且凸显艺术性。总体来说,建筑设计的手法一般有三种既是模仿、再生以及创新。在建筑设计之中,功能它作为主题,通常形式则只是外表,但是二者都不可以不断地被建筑师们来进行再生以及创新。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被展现出来,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对于建筑的表皮,即就是建筑的形式,而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单独的而被研究的对象,同时不断向着保温、承重、环保、维护的多种功能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了饶富内涵的表层和立体的形式。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被展现出来,而城市的个性化也则被凸现出来。
其次,一般来说城市设计的对象即就是整个城市,但是建筑设计的对象即就是建筑本身,但是建筑设计它则是在城市设计的前提之下而进行设计的,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城市设计这是一门处于不断发展以及完善的学科,是在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这些的综合性学科,并且具有独立的设计方法,对于城市的线以及面都作了比较明确的安排,并且为城市的整体形象而建立了基本的框架。然而建筑设计则是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以及前提之上,并且站在一定的建筑技术以及目标要求而对建筑本身做出了设想,并且依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筑物的空间布局以及方法,这解决的是点以及面的问题。即就是说,通过城市之设计中的线面同建筑设计之中的点面来结合,那么城市这个比较具体的形象则就被规划出来。并且则需要注意的是,城市设计的对象它是整个城市,而不仅仅包括比较宏观的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并且还包括了城市中的某一个局部,比如说城市之中存在的桌椅、灯具这些标志物,但不是单纯意义之上的宏观设计。
三、如何处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依据,它能反映出城市的定位、城市的风格、城市的特色。设计是对一个城市区域的近期与远期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市政设施发展的战略谋划,是对城市发展做的宏观思考。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它只是整个城市设计布局中的一个局部点,属于微观层面。城市设计对建设项目具有指导意义,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设计和建设性详规,建设项目是在规划指导下的建设,它不能突破规划的范畴。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一)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设计
这种服从主要体现在城市总体设计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二)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治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三)重视城市设计中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使之表现城市的文化内涵。
四、对城市设计的思考
社会应该是人性化的,应该下工夫为公众生活的细节而考虑。记得我们的一个前辈老师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出过天桥和地下通道解决不了行人问题,至少让那些老弱妇孺甚至残疾人爬上爬下是在为难他们。
由于建筑应该为大众社会服务,所以有些理论家就提出“社会参与”的观念,主张建筑的设计应当有使用人参与,而不应该完全出于专业人员之手。社会参与的程度应当分为不同的层次。理论上说,即便不是设计师每个人都会设计自己需要的建筑,每个社会都了解自己的需要。世界上有多少美丽的城镇乡村并没有经过专业人员设计,但是当地人却十分喜爱,正像美国人那样,自己的房子一般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完成的。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服从城市设计的原则,以城市设计的要求、标准作为设计的基准,并进行再创造。一方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来设计,确保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目标不背离;另一方面,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周围的环境,基于城市设计目标设计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建筑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呈现了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但我们应该注意,在建筑个体不断个性化的同时,应该关注城市设计的要求,尽量与城市的和谐统一。目前的很多城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环境和人文进行关注,仅仅追求新奇、特色,忽视了建筑物本身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每一个建筑个体都是最优秀的建筑师所创作,并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则一力,但是从艺术价值来看,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分析起原因,主要在于建筑本身的造型存在着个性化趋势,而忽视了与四周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得这此表面优秀的作品成为了艺术中的孤岛,成就不了艺术中的瑰宝。
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城市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设计为城市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则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了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设计中彰显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城市设计的总体概念,实现我国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红光.基于使用表现和使用者评价调查的郑州城市开放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设计;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又可称为灵境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可构建三维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构建虚拟环境,能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用户通过计算机到该环境内并且实现交互,逐渐沉浸在里面。虚拟现实技术的三个基本特点为:沉浸感、交互性以及构想性。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项实用技术,其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虚拟现实可以是三维电脑模型实现自然进化后的结果,该技术的交互性与混合性使其成长为虚拟空间的表现媒介。
1.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领域的价值
虚拟现实理念从提出到现在大面积使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打开了广阔的应用天地,与此同时,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进行专门的研究,积极开发使用这一技术,已经运用在多个领域之内,它在建筑设计领域内的使用,也能展示其独有的优势:
(1)既能展示真实世界,也可展示虚拟世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真实世界的时候,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展示虚拟世界的时候,还能在虚拟的建筑物中表现出三维空间效果,达到身临其境之感,形成人机三维交互空间,能让参与者切实感受到模型是存在的,并且对参与者来讲,其运动与操作可以实现准确响应。
(2)能表现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虚拟现实技术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重现原来物质,并作为表现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的技术手段、参照调查数据,虚拟并展示不存在或损坏的建筑群。
(3)可为建筑师提供验证设计的可行性。虚拟现实技术完全可以创造并展现出虚拟世界计算机系统,其将VR技术放置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进程中,使其能在整个设计的进程中变得可视化,让建筑师仿佛置身于将要建设的场地之内,并感受到建筑物的内部功能布局以及外部环境设计方面的优点与缺点,切实为建筑师提供验证设计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4)将规划设计方案置于现实环境内进行考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后,能够将多种城市规划方案定位到现实环境内,研究加入相关的规划方案之后其对现实环境造成的诸多影响,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项目开发人员以及社会大众能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观察建筑师设计规划的实际效果,能掌握设计的意图以及设计形态。所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进一步实践创造出一定条件,虚拟现实技术能提升建筑规划的设计科学性,降低规划设计的开发成本,与此同时,还能大大缩短计划以及设计的时间。
(5)复杂机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结构计算中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现实环境内,创建结构构件、场景、机械设备等三维模型,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在系统内的模型具备动态性能,对系统内的模型展开虚拟匹配,按照虚拟装配结果,在实现电脑与人的可视化环境内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修改,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方案加以分析,确保施工方案达到最优。
2.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既需要考虑空间形象思维,还需要充分关注用户感受,是一个需要一系列创新的过程,其包含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等多个环节。建筑工程的资金大量耗费以及不可逆的运作程序,不允许存在差错。虚拟现实技术是能创造与展现虚拟世界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则是整个虚拟环境或者对确定仿真对象的整体,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与虚拟现实,能大大减轻建筑设计人员整体劳动强度,并能做到缩短建筑设计时间,提升建筑设计质量,节约投资。
一般来讲,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方位展示建筑物基本信息。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在人们面前展示虚拟建筑物,确保人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确保设计不仅是设计者个人的事,并且能使相应的管理部门、客户等也能对决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二是,可实现远距离浏览。经由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建筑模型,能让设计者和工程单位间实现科学沟通与交流,并采用因特网实现远距离浏览该建筑物。三是,可以进行多个方案之间的比较。在进行建筑设计竞标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会对建筑物设计不同的备选方案,对建筑物形象设计多个构想。从现实出发,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不只是能对多种方案开展比较,还能对某一特定方案进行局部性修改,并将确定前的方案和修改之前的方案开展综合性分析比较。由于在虚拟建筑的整个三维空间内,不仅能实现对不同方案之间的切换,还能用同一观察点或者是同一观察序列去感受各种不同外观,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做出进一步决策。
3.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现方法
(1)模型式虚拟现实
模型式虚拟现实指的是将虚拟现实造型语言当成是主描述性语言,确保建筑设计能使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充分利用三维施工图、效果图以及资料库,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实时模拟操作。此外,模型式虚拟现实还能首先采用3DsMax对建筑进行建模,主要是因为3DsMax能提供帧动画的基本功能。比如旋转、平移、缩放操作,再加上3DsMax能开展的变形命令,能让几何体表现出任意几何形状,可以出现在任意的位置。3DsMax能在连续性参数设定按钮中建立动画。比如,不同的时间内完全可以对几何体实现椎化、融化、扭曲等多个命令来制定不同参数,几何体能在时间变化中出现不同形状。在某些材质的编辑器内还能设定动画以及不同时间上物体的颜色差别。此外,3DsMax的粒子以及粒子流系统、导向器等,能模拟出大楼爆破后从底部成为碎片并逐渐坍塌的一个过程,有些散乱的粒子还可以渐渐堆积形成任意形状几何体。
(2)图像式虚拟现实
图像式虚拟现实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实体建筑物进行360度的全景拍摄,之后再使用软件将拍摄到的图像拼接,获得虚拟现实环境。
4.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举例
当前,超写实电脑透视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水彩等创作的图画,诸多设计单位倾向于采用数字化工具制作效果图来呈现给客户。不管是设计观念分析还是在空间表达上,虚拟效果技术打破原先的专业化与非专业化间存在的沟通障碍,并为学科兼容实现交叉合作。数字化虚拟技术逐渐激发人的想象力,使较为复杂建筑形式和构造成为现实,其结构形式和组织构建都依靠计算机做出准确的判断。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实践的时候,虚拟技术能将设计理念转变为现实,经由建筑模型体现设计结果。比如,库哈斯央视办公大楼、水立方、安德鲁国家大剧院等建筑设计创作,都与数字化技术有很大关系,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5.结语
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建筑师应在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实现方法,推动建筑设计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龙桃娥.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论述[J]. 广东建材. 2011(03)
[2]黄明.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硅谷. 2010(08)
[3]高建华.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应用[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0(05)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要与特点
建筑是构成城市经济生活的主要结构支撑,是进行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单元。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风貌特点,建筑尤其是标志性建筑则是体现城市风貌的最好表现,优秀的城市规划能够完美融合建筑设计特点,而好的建筑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若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先了解各自历史与特点。
因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建设体制,各个国家对城市规划的定义不尽相同。国内将城市规划定义为以实现某个特定时期内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规范,确定城市未来发展导向、城市功能定位与规模,综合利用分配土地结构、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建设相关项目。城市规划主要特点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把握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方向。城市规划注重对建筑群的排列组合、功能分配,强调整体城市空间的一体化,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与局部结构的主次分明,局部结构隶属于整体空间,不能因局部结构的特殊要求而破坏整体空间和谐。另外,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注重结合自然环境、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尽量做到对自然的真实表态,赋予人们对自然与历史文化的真实感受体会,顺应社会历史的变迁潮流,既表现出历史变迁感,又表现出城市发展的连续感。
建筑设计属于创造性工作,遵循经济适用、科学美观的设计原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逻辑与形象融合一体的设计工作。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特点是功能需求,其次是美观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的是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要能够依托外部的自然地理环境体现出城市特色,在建筑结构、立面形式与装饰色彩上既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融合,又要与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确保城市整体形象的协调统一。此外,建筑本身具有一种文化属性,建筑设计过程不仅考虑经济性、外部空间环境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建筑设计师本身的创意与设计风格,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文化价值,最终达到既满足审美需要又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城市规划设计相当于楼身,而建筑设计相当于地基,城市规划设计主要解决城市的面上的问题,其整体思想要靠一个个建筑单元组成的群落来体现,而建筑单元则注重于点的设计,依附于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是对城市规划设计任务和功能条件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设计关注整个建筑群落的统一协调,建筑设计则侧重考虑外部环境的制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个城市的设计内容。
2.1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约束指导性
因为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具有约束指导的作用。城市规划设计着眼于整个城市空间、土地资源的分配利用,对建筑设计的整体目标和任务具有指导性、约束性的特点,例如在建筑设计场地使用规划上,综合安排建筑设计涉及的整个环境内容,包括建筑本身、交通运输系统、活动设施、休闲绿化园林以及工程系统等。在符合城市建设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对建筑整体环境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偏向与城市环境整体的协调统一,忽略建筑具体的形态设计,但又要求具体建筑形态服从于整体的设计规划,以保持城市风貌的完整统一,因此对建筑设计具有约束性的作用。
此外,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整体的设计过程,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目标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的,并没有针对具体的建筑形态,因而对建筑设计过程与理念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而且促进建筑设计在不破坏城市风貌的条件下,朝着满足方便舒适居民生活工作,建筑群落美观大方,并与自然环境、城市整体文化特征共同构成和谐共存的友好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
2.2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影响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以及对场地设计的制约上。国内建筑行业在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一味追求个体建筑的外在艺术效果,忽略了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地域特色。虽然建筑单元在设计上创意十足,新颖奢华,但却与整个城市景观格格不入,给城市整体形象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建筑元素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基础,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建筑整体之间在立面效果、色彩以及环境的整体结合。
从内容上来说,场地设计是将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单元内部设计除外的所有设计活动,因而其受到建筑设计不同程度的制约与影响。场地设计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建筑单元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确定建筑设计中的各种影响条件,为建筑设计成果的合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场地设计条件包括自然条件与建筑条件两部分,为满足相关的建筑设计要求,必须对场地设计条件进行改造与重新规划,促进各个建筑要素以及各个建筑间能够形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2.3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关系主要从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建立相关的设计方案评审制度三个方面进行。
城市规划设计活动是针对社会空间以及物质空间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包含了对整个城市结构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元素。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设计过程逐渐将越来越多的内容与方法融合进来,实现从单一的形态设计到整个形态功能全面发展的综合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分配,形成有机整体,不仅考虑单个物体元素的特点,而且考虑不同物体元素间的关联,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城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是动态协调解决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统一整个建筑区的整体形象,并将生态因素、可持续发展观点融入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文化历史的传承中。建筑作为城市要素之一,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必须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内容,考虑建筑的外部大环境与整个地域特点。
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以及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设计方案评审检查制度,对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评审。评审过程包括建筑设计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建筑设计内容是否与周围环境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等。只有严格设计审查制度,才能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有效进行。
3.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总体纲领,建筑是城市规划实施的主体,只有明确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跟上中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彦宏.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江西建材, 2012,03:50-51.
- 上一篇:广告设计和平面设计
- 下一篇:企业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