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对无公害茶叶的优质栽培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为无公害茶叶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优质栽培技术;无公害茶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05
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无公害食品成为人们最为青睐的选择。茶叶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大众喜爱的食品之一,随着人们对无公害食品需求量的日渐增长,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对生长条件、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了提高无公害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要做好优质栽培技术在无公害茶叶栽培中的应用。
1 选择无公害茶叶栽培生产基地
无公害茶叶种植栽培对客观地理条件的要求很高,要求有纯净的水质、清新的空气、偏酸性的土质条件以及优良栽培种植生态环境,因此必须要对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栽培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为了有效保护无公害茶叶栽培种植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在茶园与周围环境之间要设置相应的防护林或防护沟,这样能够提高无公害茶叶栽培种植环境的优良性。要对茶园的灌水、供水措施等进行修整和优化,要保证茶园能够有效的蓄水、排水、灌水,茶园区内还要设置相应的蓄水池和隔离沟。
2 选择和配置无公害茶树良种
在茶树良种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好耐寒性、抗寒性以及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品种是无公害茶叶栽培的首选。在茶树良种的配置方面,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对不同发芽期、不同特征的茶树品种进行搭配,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无公害茶叶的品质。一般是按照茶树品种的发芽期特点进行早、中、晚的搭配,特早、早生的品种占20%,中生、晚生的品种占30%左右的比例。
3 无公害茶叶的施肥管理技术
施肥管理技术是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无公害茶叶的施肥管理。做好施肥肥料的选择,无公害茶叶的肥料选择应当是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或者是通过纯生物技术施用的有机液肥,或者是专门的有机茶专用肥,绝对不能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要掌握好施肥技术。做好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搭配,按照有机肥为主的原则,根据实际土壤条件,做好有机肥和无机肥的结合,例如贵州地区的茶@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不高,因此在茶园施肥的时候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同时根据无公害茶叶栽培的需要,配合相应的无机肥。做到平衡施肥,也就是要做好氮、磷、钾等元素的配比,不同生长阶段的元素施肥配比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茶树生长的初期,为了更好地促进树冠和根系的生长,需要提高磷、钾元素的比例,但是随着树龄的不断增加,需要相应的提高氮元素的比例。按照季节做好肥料配比,做好基肥管理,并且根据情况做好追肥管理。一般情况下,春季茶叶和秋季茶叶的质量是最佳的,因此在基肥施足的情况下,要提高春季和秋季的追肥比例,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追肥比例在3:3:1:3为最佳。
4 注重茶树修剪和采摘
茶树修剪和采摘也是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在茶树修剪方面,这是关系到茶树增育丰产树冠和提高茶叶质量的关键,科学的茶树修剪还能够有效地防治树冠枝梢的病虫害。一般是采用定型修剪的方式,进行轻修剪和深修剪,有的时候为了重造树冠还会进行重剪;在茶叶采摘方面,科学的茶叶采摘能够有效提高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并且能够达到减少虫害、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进行茶叶采摘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采摘,要选择小开面和中开面之间的,一般情况下,由于茶园种植面积大,春茶的采摘应当适当的提前。
5 科学开展茶树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茶叶的茶树病虫害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农业防治的技术为主,这主要是指在无公害茶园的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茶园生态系统的管理,对病虫害基数进行有效控制,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利用生物手段,也就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治;可以适当的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果病虫害的密度比较高,而且病情指数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使用药剂进行合理防治。
6 结语
无公害茶叶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无公害茶叶栽培过程中,要做好茶园选择、品种选择、施肥管理、修剪采摘和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提高无公害茶叶的栽培质量,提高无公害茶叶的产量。
篇2
浅谈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再教育
浅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中的经验与问题
浅析景宁县烟叶生产现状、不足及应对措施
舒洪镇杨梅低产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试论龙泉市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10%世高防治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高山单季稻减农药栽培试验
水稻强化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
浙西南茶树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电功能水在果树上的运用
庆元县高山苦瓜栽培技术
甜桔柚在丽水的种植表现
长豇豆水稻新模式新技术
红叶石楠的水生诱变技术
无籽瓯柑早春枝段双芽贴腹接技术探讨
大棚薄皮甜瓜高产栽培技术
梨无公害栽培技术
高山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天麻栽培管理技术
长豇豆早春育苗高效栽培技术
秋茄专用品种“紫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山区山羊圈养技术
水南村春茄高效栽培技术
中薯3号免耕稻草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高山四季豆再生栽培技术
大五星枇杷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茶树缺锌症及防治技术
凹叶厚朴栽培管理技术景宁县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对策探讨
庆元县发展高山蔬菜订单农业的现状及对策
景宁县乡镇兽医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浅议遂昌山区山桠皮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于加快庆元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朱村乡茶叶产业发展调查
浅析加快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之路
加快象溪镇茶叶产业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山区小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秋季茄子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对比试验
疏6”在杨梅树上应用效果初报
单季晚稻免耕栽培使用免深耕、腐秆灵试验报告
庆元县低山单季杂交稻新组合大区对比试验初报
夏秋季高山西兰花栽培试验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蔬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影响的试验初报
新组合“中浙优1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简报
一个适宜南方秋季种植的大白菜新品种“中白66”
黄脊竹蝗的发生与防治
花生——水稻 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超甜玉米“穗甜一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席草-晚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购买种子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黄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天达2116”生物剂制在杨梅上的应用
番鸭曲霉病的诊治体会
南方红豆杉高效育苗技术
桑地放养肉鸡模式效益的探讨
无黄龙病柑桔苗木培育技术
白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稻—鱼共育农药施用技术
石榴的非试管快繁技术要点
云和县早熟梨优质生产管理技术
杂交粳稻“甬优6号”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早杂优新组合“威优402”、“汕优晚三”试种初报
“粤优938”新组合在丽新乡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云和县石塘镇板栗整形修剪技术
丽新乡鲜食春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蛋鸡顽固性腹泻的诊治体会
幼龄锥栗园套种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夏季小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象山红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浅析烟—稻高效栽培技术
鸡球虫病的诊治
篇3
关键词:桃江 茶业 现状 发展 对策
桃江县地处湘中偏北,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温多变,雨季明显,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山清水秀,空气清洁,没有污染,土地多为红黄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方。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常年茶园总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干茶7500吨以上,年产值达2500万元,占当时农业总产值的10;茶叶税收300万元以上,占当时全县总税收的1/7;有茶厂382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季节性从业人员达16万余人,茶叶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享有“茶叶之乡”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桃江茶叶生产滑坡,茶园面积、产量连年减少。自1998年以来,在桃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业界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桃江茶叶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推进桃江茶业发展,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桃江茶业的基本现状
1.1 优质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品牌茶发展战略,推广名优茶加工技术、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茶叶品质不断提高,“美人河”竹叶、“雪峰山”毛尖等5个茶叶,相继被评为湖南省名优茶;推广以综合防治病虫、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全县有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等74个生产基地的13000亩茶园,通过了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的茶厂有四个: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的“灵仙园”茶、桃江县“美人河”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美人河”茶、桃江县“雪峰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雪峰山”茶、桃江县“桃谷山”茶业有限公司的“谷山”茶,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茶叶优势产区初步形成。自20__年起,将茶叶生产纳入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 5”工程的重要内容,启动了全县茶叶优势产业带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投劳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了以鸬鹚渡淘金山为中心、以灰山港雪峰山为中心和以马迹塘县茶科所为中心的三个上万亩的茶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产业化开发。20__年三个产业带茶园总面积33000亩,其中常年采摘面积13000亩,全年共产茶叶2300吨,产值2210万元,其中绿茶1200吨,黑毛茶1100吨。
1.3 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能力增强。依托湖南省农业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茶叶研究所等技术推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针对在桃江茶叶生产中带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开展了茶树规范化栽培技术、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茶园免耕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名优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茶小绿叶蝉系统防治技术研究等相继获得省市丰收计划和科技进步奖;同时,从20__年起,以湖南省品牌茶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目前三个优势产业带普遍推广名优茶生产技术,年产名优茶147吨,产值880万元;在多年的实践中,培育了一批强有力的茶叶科技队伍,全县有茶叶技术干部3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13人。
1.4茶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70-80年代我县茶叶的辉煌,造就了我县一批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流的茶叶精制加工营销队伍和精制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县共有大小茶厂70家,其中比较有规模的大中型精制茶企业19家,20__年,加工销售干茶7000余吨,产值上1亿元,创利税近1000万元,成为了全国绿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特别是桃江县“仁和”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桃江“浩茗”茶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县茶业的两大龙头,公司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先进、特色明显、加工能力强,其中“仁和”茶业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厂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年加工能力20__吨,20__年加工茶叶1500吨(其中红条茶300吨、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20__万元,上交国家税收25万元;“浩茗”茶业占地32亩,加工厂房与仓库5000余平方米,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精制加工机械设备,固定资产1350万元,年茶叶精制能力6000吨,20__年精制绿茶1200吨,实现产值1800余万元,创汇200余万元,安排就业180多人,向国家纳税近20万元。
1.5茶叶销售形式与网络逐步健全。茶叶销售由自产自销逐步过渡到依托其他公司或中介商销售,且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如雪峰毛尖已进入益阳、长沙等大型超市销售,桃谷山茶厂和金峰茶厂的名优茶依托上海中介商销售;大宗初制绿茶依托县内外精制茶厂销售为主;精制茶30通过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西安、新疆、内蒙等大中城市设立茶庄直接销售,20依托广西批发市场销售,50依托中茶公司和浙江、长沙等地的茶叶出口公司出口德国、俄罗斯、非洲等国家与地区,“浩茗”茶业拥有直接出口权;我县黑毛茶在益阳茶厂和安化的白沙溪茶厂有稳定销路,金峰茶厂和雪峰山茶厂已被定为益阳茶厂的出口茶原料基地,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
2 当前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茶园单产低,生产效益不高。全县每亩平均产量为69.7公斤,其中黑毛茶占33公斤,单产偏低。随机对22个茶场2442亩的调查,20__年共产绿茶243.63吨,平均亩产99.75公斤,总收入191.25万元,总成本128.55万元,其中茶园生产及鲜叶采摘成本71.82万元、加工成本56.73万元 ,纯收入62.70万元,每亩净收入仅为256.72元。
2.2 名优茶品类多,但没有真正的优势品牌。各茶叶企业十分注重名优茶的研制,纷纷组织力量或聘请茶叶技术人员研制自己的名茶,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各名茶的外形相似,内质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核心技术,研制后的品牌开发不够,从而导致全县上市茶品类多,市场混乱,内耗严重,形不成合力,影响了名牌产品的开发。
2.3 茶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十分脆弱。茶园标准不高,是我县茶园的普遍现象,特别是茶园道路、蓄排灌水、茶叶加工设备等基础设施在茶园建设后,也没有很好地加强和改善。以调查的22个茶场及5个茶厂为例,22个茶场没有一个有蓄排灌水设施,园间路通的只有3个,鲜叶运输车辆能通到茶场边的仅8个,有14个茶场不通公路,鲜叶靠肩挑背驮一段距离才能用车运输,5个茶厂中有2个茶厂的厂房仍是70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的房屋,机械设备多数是80年代初中期的产品。脆弱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支撑现代茶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3、桃江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因素
3.1发展茶叶生产符合人们绿色消费的潮流。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除了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还有健胃、防癌、减肥、降压等多种保健功能,同时他是一种多年生以收获鲜叶为主的常绿灌木型植物,丰产性能好,抗病虫能力强,只要栽培技术得当,加工讲究,容易获得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无公害绿色产品,满足人们健康消费的需要,随着对茶叶价值的不断认知,以及茶文化的进一步普及,茶叶消费市场将越来越好,消费量将越来越大。
3.2发展茶叶生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基础条件。桃江有优越的茶叶生长发育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开发的最佳生态区,有大量的土地可供茶叶开发,就目前荒芜或失收的茶园面积就有2万亩,空置的茶厂有200余家,只要加以改造补充扩建,就能够为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资源条件。
3.3发展茶叶生产有较多的资金来源。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就提出了20__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等要继续高于上年,只要我们选择好茶叶项目,把握时机,积极工作,是能够从各级各部门争取较多的资金投资茶叶生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致富愿望的增强,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镇,到工业企业务工,经过城市生活的洗礼和现代工业理念的培育,部分农民工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愿意回乡投资兴业,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办茶业,可获得较多的茶叶发展资金;经过多年农村经济的持续较快的发展,在家的农民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储蓄,也正在寻求投资项目,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真心为他们着想,农民也会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茶叶生产。
4桃江茶业发展对策
4.1 进一步推进茶业产业化。要把推进茶业产业化作为茶业进一步发展的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来抓,贯穿于茶业发展的全过程。要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一批与茶业基地建设联系紧密、辐射面广、竞争能力强的茶业加工、流通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广泛参与茶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要加快发展各类茶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探索健全龙头、协会、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2 提升茶业科技水平。要大力引进推广使用先进的茶叶生产加工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茶叶品质;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积极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生产各环节监控和沟通与外界的联系,用信息化带动茶叶产业化。加强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全面实施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茶农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茶叶污染。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制定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型茶业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茶叶高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茶叶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
4.3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从业人员结构。目前全县茶叶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要选择一批有事业心,热爱茶业的年轻农民,对他们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茶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调整和优化茶业布局。立足优势产区,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茶树的栽培特性,着眼于整个茶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使茶业进一步向现有三个优势产区域集中。三是构建高产稳产茶园生产结构。一方面针对低产茶园的不同树势,分别采取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办法,对树体进行改造,注意改土、改肥、改管,每年改造茶园1万亩,5年完成茶园改造任务;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新茶园,引进栽培良种茶树,深耕改土,施足底肥,搞好园间道路、蓄水池、灌水渠、排水沟、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新茶园1万亩。在茶园改造和建设新茶园时,积极发展茶叶专业户、专业组、专业村,落实茶叶生产“十百千”工程,形成相对连片生产。
4.4 着力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世界各国对茶叶实行绿色壁垒的农药残留标准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也成为目前茶叶生产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为契机,在茶业界开展广泛的茶叶质量安全的宣传,提高茶叶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认识,强化他们的责任。二要大力推广无害化、标准化茶叶生产技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茶叶生产、加工、包装投入品;改良土壤,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引导茶农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三是扎实推进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认定、产品认证,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品牌;四是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篇4
关键词:“槎湾3号”;有机;栽培技术“槎湾3号”属灌木型,小叶类,早生种。树姿半开展,叶片上斜,呈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色绿,芽色黄绿,茸毛较多,一芽一叶百芽重4.8g,发芽密度平均152个/m2。新梢生长势强、持嫩性强,芽叶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平均早3天,春季鲜叶平均667m2产量比福鼎大白茶高20%左右;对小绿叶蝉抗性为中感(S),对茶橙瘿螨为高抗,抗寒性、抗旱性均为中抗;水浸出物含量40.6%,茶多酚含量21.7%,氨基酸含量4.0%,咖啡碱含量3.4%,酚氨比低于福鼎大白,加工绿茶 品质略优于福鼎大白茶,芽叶细小、茸毛多,尤其适制碧螺春。此外,其扦插繁殖能力较强。“槎湾3号”的问世,有利于解决原产地碧螺春茶树品种老化、退化的问题,改良原产地碧螺春茶树品种,促进碧螺春茶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碧螺春茶产业的发展。
1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是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的砂质土壤,具备通透性良好、排水良好、营养元素丰富而且平衡的质地。尤其是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区作为建设园地。
2 有机茶园土壤管理
2.1 茶园行间铺草覆盖
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既可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土层蓄水量。茶园铺草还能抵制杂草生长,有利土壤生物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2 精耕细作勤除杂草
杂草不仅能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害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必须及时去除。一般春芽开采前要进行1次浅耕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芽结束后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老土,同时可推迟夏草生长。8~9月份是秋草生长、开花结籽的时期,这时除草对防止第2年杂草生长有重要作用,要抓紧进行。秋冬季节,要结合施基肥进行 1 次行间深耕(20~30cm),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除草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把杂草晒干,使其失去再生能力,同时可以起到杀虫消毒作用。经过曝晒后的杂草翻埋作肥料,可提高土壤肥力。
2.3 茶园间作绿肥
有机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不断提高茶园土壤肥力,为有机茶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茶树生长。绿肥种植可选用高秆、矮秆、匍匐品种混种,也可单独种植,分春夏秋冬季播种,品种以大叶猪屎豆、爬地兰、飞机草、紫云英等为优。有机茶园间作绿肥,既要使绿肥高产优质,又不妨碍茶树本身的生长发育,因此必须合理间作,适时播种。
3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
3.1有机茶病虫害防治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以适当微生物和物理防治为辅,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病虫害,从而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3.2 病虫害防治
茶树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赤星病等。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黑刺飞虱、茶蚜和白蜡蚧等。防治病虫害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农业、生物和物理等措施。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及增效剂。要着重改善茶树的生长环境,增强茶树的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及时采茶,适度修剪,勤锄杂草,秋冬深耕和清园。释放寄生性及捕食性的天敌昆虫,如释放纹狼蛛防治茶小绿叶蝉;使用生物制剂如活体病原微生物、性激素、昆虫病毒以及用植物源药剂杀虫、杀菌等。还可辅助用黑光灯、黄粘板、糖醋罐诱杀或人工捕杀害虫,利用防虫网拒避害虫。发现病虫枝随时剪除,并在茶园外深埋。
3.2.1 假眼小绿叶蝉。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叶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畏光,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1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般有2个发生高峰,即5月下旬~6月上旬和9~10月份。防治要点:①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除去大量的卵和若虫,抑制其发展;②喷洒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③虫口发生量较多的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3.2.2 茶尺蠖。一般1年发生5~6代,以蛹在茶丛根际上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幼虫1~2龄多在叶面,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丛荫蔽处,幼虫具吐丝下垂习性,老熟时入土化蛹。防治要点:①结合秋冬深耕,消灭虫蛹;②灯光诱杀成虫;③利用雌成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
4 茶树越冬防冻
为保护安全越冬,扣小拱棚是茶园最有效的防冻措施。防冻的拱棚根据茶蓬高度、冠幅大小搭建。一般拱棚的高度40~120cm,宽度60~120cm,长度30~50m。扣棚前,在行间及根部铺草,就地取材利用麦秆、豆秸、落叶和木屑等均可,铺草厚度10cm左右。
参考文献
1翁伯琦,吴志丹,尤志明等.茶树有机栽培及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08(04)
2张磊,杨如兴.福建红茶的生产现状与技术创新[J].茶叶科学技术,2011(02)
3吕雪莉,陈伟安.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高山茶园生态建设与管理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10(02)
4陈菲.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要点探讨[J].吉林农业C,2011(05)
5管曦.技术创新与提升福建茶叶竞争力问题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2004
6黄华岩.德化县发展高标准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福建茶叶.2011
7王夫彬.普通茶园如何转变成有机茶园.福建茶叶.2012
8姚信恩等.著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9胡绍德,杨晓弟,李红等.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茶叶经济信息,2004(4)
篇5
白茶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与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青神县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茶叶;种植;管理;品牌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44
前言
青神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每一次品种的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更新都是推动茶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青神县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金兴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引进了富含氨基酸的白茶品种,进行了大规模的标准化种植,该品种的采摘期较福选9号延迟15-20d,有效错开了采摘高峰期,合理调节了劳动力的使用。为加速引导茶农调整品种结构,合作社和金兴公司加快发展速度,创建了集茶叶标准化种植、品牌建设、乡村旅游、农家乐、采茶观光体验等多位一体的“茶语原乡”万亩白茶基地。
下面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根据当地实际将白茶的标准化种植与管理以及品牌建设等内容,与四川省乃至全国茶叶界的同行,进行初步的探讨。
1白茶的品种优势
白茶由于产品优异,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4倍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尽管市r不菲,但发展前景仍然很大。白茶与普通绿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1节省劳动用工
普通绿茶一年3季(春、夏、秋)均要采摘,由于采摘时间长,所需的劳动用工多。白茶只采摘春季的一个多月,节省了劳动用工。
1.2错开了采摘高峰期的用工量
青神县大部分绿茶品种都是福选9号,占整个茶园面积和产量的80%。该品种以早采、早上市占领市场为优势,赢得了茶农的喜爱。其余品种为:名山131、福顶大白茶等各占10%左右,其采摘期与白茶一致,正好缓解了与福选9号争抢劳动力的矛盾。
1.3白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
属于“低温敏感性”茶叶,其阈值约在23℃,茶树产“白茶”的时间很短,通常一个多月。从青神县种植白茶的情况来看,春季因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谷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到了夏季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神奇的白茶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白茶特有的性状,故深受高、中端消费者喜爱。
2气候条件
白茶适宜于海拔400~800m的低山丘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5~23℃,日平均温度在15~30℃为宜。低温度可耐负15℃,年降雨量1500~2000mm,相对湿度80%~90%。青神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丘陵过渡的浅丘地区,常年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100mm、日照时数少、寡照、阴天多、雾日多,独特的气候环境,适宜白茶的生长。
3土壤条件
青神县属老冲积黄壤带,土壤pH在5.5-6.5之间。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在70%~80%左右,特别是浅丘坡台地具有良好的排、灌(结合喷、滴、管灌)通透性和保肥性。所以在青神县茶叶种植区是家家户户种茶,茶叶成为农户的主业。
4茶园选址与建设
茶园宜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呈酸性的红、黄沙质土壤,坡度在20°以下的丘陵山地。山地以阴坡、半阳坡为最佳。
园林选好后,将园内的杂草、灌木等全部清出园外,开垦并清理出树蔸、树根、大石块等物。坡度在10°以上地块应建立梯级水平带、水平带宽度为150cm左右为宜,大面积茶园应根据地形分割成若干作业区,设置主道、支道、步行道。有条件的茶园可一同安装喷灌、滴灌或管灌的设施,合理安排好蓄水灌溉池。
茶园开垦后,要提前深挖种植沟,要求沟宽60cm,沟深50cm,沟底留15cm松土层,中层填入基肥(饼肥,腐熟的猪、牛、栏肥以及植物秸秆、磷肥等),厚度达20cm以上,上层复15cm左右的泥土将沟填平。待移栽茶苗时将下沉了的沟内泥土再次填满填足。若是平地种植除按此方法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势条件开好排湿沟。
5栽培及管理
5.1白茶的栽培要求
5.1.1茶苗选择
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危害、无病毒感染、根系发达、苗高在30cm、株径4mm以上的健壮茶苗。
5.1.2栽培规格及注意事项
白茶栽培一般采取地膜(以黑地膜为主)覆盖或秸秆覆盖两种方式。地膜覆盖是先覆膜后栽苗,秸秆覆盖是先栽苗后覆盖。栽培规格按宽、窄行栽植。宽行为150cm,窄行为30-40cm,穴距为33cm,每穴2株,一般每667m2需茶苗约5000株。栽植时做到边扒土边压实,以覆土至茶苗根、茎交界处为标准。注意不能栽得过深或过浅。栽后用手轻轻将茶苗往上拉,有一定的阻力,感觉稳固性好为宜。栽后及时浸足定根水,最后距地面20cm以上的枝叶全部剪去。这是确保成活率的关键。
5.2茶园的培育管理
5.2.1幼龄茶树管理
主要以防虫、除草、补苗、浅耕、施肥,搞好定型修剪为主,确保苗全、苗齐、苗壮,提早成园。
5.2.2成龄茶树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5.2.2.1合理修剪
篇6
[关键词] 茶叶 玉米 套种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67-01
1 前言
玉米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占江西盟县的农作物极大的份额。在实际栽培当中,通常采用玉米间套种薯类、经济作物、豆类等等的模式,以此来达到增产的目的,接下,通过对玉米种植的现状分析,阐述玉米间作套种的模式。
2 西盟县玉米栽培现状
2.1 种植粗放科技含量低
西盟县是小山区,在种植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科技不发达、管理不适当、收成较少的缺陷。这是由于自身土地资源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人为管理不恰当的原因引起的。在西盟县当中,玉米的产量最高为560公斤,而大部分土地的产量只有80-100公斤左右。
2.2 肥水管理不合理
在进行施肥的时候,不按适当的量进行,往往出现氮肥使用量过多,而磷钾肥使用量减少,这将导致营养元素失衡。而相反则可能导致玉米秸秆的柔韧性降低,从而容易出现玉米容易倒伏的现象。
2.3 玉米种植不成规模
由于西盟县的农民没有规划土地使用的意识,造成了各种作物,如大豆、蔬菜、水稻、玉米种植的区域分布不均,混乱不堪。而且,所种植的玉米只是用于自家饲料之用,没有销售意识。因此,玉米的种植不可能达到大面积的种植,形成玉米产业化的局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由于农民对种植玉米的目的以及实际的使用用途不明确,在种植,生产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产量而忽视的最为重要的质量。这种思维妨碍了玉米的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间接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在实际情况当中,农民收获玉米的时候,会将脱粒后的玉米粒留下,而把轴随意丢弃。这也造成了玉米秸秆的资源浪费。
3 茶叶间作套种玉米的模式
3.1 茶叶与玉米套种技术
茶叶套种玉米能够达到提高玉米的产量的目的,最终达到玉米稳产高产。因此,西盟县如果想提高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收入,实施茶叶玉米套种小麦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之一。主要的实施原则,与关键有以下几个。
3.1.1地块选择:
茶园套种玉米只能选择在幼龄茶园或低产茶园改造中进行以及比较稀疏的老茶园,在高产密植速生茶园内不适宜进行玉米套种,否则会因套种玉米而影响茶园的正常生产而造成茶叶减产。
3.1.2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应选用优质、高产、成熟期适中,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杂交玉米良种西山70、甘优五谷1790等。
3.1.3精细整地:
茶园套种玉米主要是充分利用茶树行与行之间的空地,只有精细整地才能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出苗整齐。整地时:一是要做到土壤细碎平整;二是要挖好排涝沟,做到排水通畅,不发生涝灾;三是整地时不能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3.1.4适时播种、合理种植:
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的茶园墒情而定,茶园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择五月上、中旬进行播种,墒情差的地块最好选择在雨水来临时播种,确保一次性齐苗;种植规格根据茶园的稀密因地制宜的进行安排,每2大行或3大行种植一行玉米,可单行或双行打塘种植,塘距 25-30厘米,每塘播2粒种子,三叶期前查苗,3-4叶期进行补苗、定苗:一般每亩留苗850-999株为宜。
3.1.5施足底肥、适时追肥:
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在亩施农家肥500公斤的基础上,每亩肥料用量控制在复合肥20千克;尿素15千克;钾肥2千克;锌肥1千克。其中:复合肥70%作为底肥,30%作为拔节孕穗肥;尿素50%作为苗肥,50%为拔节孕穗肥;钾肥作为拔节孕穗肥;锌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下。5-7片叶时追施苗肥,进入大喇叭口期施拔节孕穗肥,抽雄时补施粒肥,在生产中要根据田间生产情况进行及时除草和培土,增强植株抗倒伏及抗病虫能力。
3.1.6采摘时的保护在进行茶叶采摘的时候,很容易将夹杂在内的玉米幼苗踩伤。进行运输的时候,也容易将玉米幼苗踩伤。总而言之,在许多方面的操作都很可能伤及幼嫩的玉米幼苗,因此,在进行茶叶采摘时,进行运输的时候应当注意保护玉米幼苗,以免破坏其正常生长。
3.1.7防治病虫害
受到病虫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玉米的产量,主要的病虫害为玉米蚜,纹枯病等等。因此,种植玉米的时候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其发病率。主要的措施有,增强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玉米老叶,以及杂草,可以降低纹枯病的发病率。同时,使用敌敌畏以及氧化化乐果可以解决蚜虫的发病。同时,为了预防渍害,还应当加强清沟排渍的工作。在用药上要特别注意不能用在茶叶生产上禁用的药物,必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水溶性的农药,确保对人、畜、天敌的安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3.1.8适时收获:玉米成熟后抓住天晴的有利时机及时收获,防止在田间出芽造成损失,收获后及时晾晒, 防止霉变和鼠害。
篇7
1.生产规模。据统计,至2003年5月,全市林业用地宜果宜茶面积30.50万亩。已栽培果树、茶叶面积20.洲万亩,其中果树19.88万亩、茶叶1.娜万亩;已投产面积12.79万亩,其中果树12.13万亩、茶叶0.36万亩;总产量96318吨,其中果树95982吨、茶叶336吨。在全市42个统计单位中,栽培面积超过2万亩以上的有5个镇,依次是红场镇魂.00万亩、雷岭镇3.8tl万亩、西肪镇2.76万亩、金玉镇2.20万亩、谷饶镇2.03万亩,合计面积Itl.83万亩,占总面积70.92%;而其他37个统计单位合计面积6,。8万亩,占总而积29.()8%,其中面积50亩以下的有,个,51~1000亩的有14个,1001~3000亩的有8个。
2.种类结构。我市林业用地果树、茶叶有50多种,主栽树种20个,主要是荔枝、杨梅、橄榄、青梅、余甘子、柿、桃李、龙眼、香蕉、柑桔、林擒、芒果以及茶叶等。面积超1万亩以上的有7种,依次是荔枝5.79万亩.占27.66%,总产量15745吨;杨梅3.()7万亩,占14.67%,总产量17900吨;橄榄2.34万亩,占11.20%,总产量9训1吨;青梅1.65万亩,占7.91写,总产量398,吨;余甘子1.〔,l万亩,占7.23%,总产量4搜08吨;柿1.()(5万亩.占5.08%,总产量72471吨;茶叶1.03万亩,占4.92%,总产量336吨。
3.生产水平。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我市果树、茶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主要体现在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体系尚未形成,栽培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尚属起步;果品综合开发程度差.产品加_〔附加位低,商‘}}:流通不顺畅等问题仍很突出,导致在同等川地条件卜,产量产值差距很大。果树产量每亩16。一1758公斤.平均772公斤.产值1511元;茶。1一产f代征亩一()一3洲公斤.平均洲公斤.产值1880元
二、存在问题
1.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茶果业生产仁要在较为边远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而It前期击要较多的投人。当前,政府在政策卜、资金卜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2.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区(县)、镇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人员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果、茶栽培管理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及「{寸进行应J刊推广.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优良品种比例偏少。全市林业少11地果树、茶叶优良品种所占比例仅31.83%.其中荔枝优良八占种比例最高.也只达55%。
4.栽培管理水平不高。由1缺乏科学规划,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没有按J营、体区域布局要求,全市果园、茶园大多数属农户分散经营竹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竹理难于实现。5.抛荒果园增多。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导致许多地方大片果园丢荒。因此.需要通过租赁、转包或转租等方式,加快土地向种针果茶能手流转集中。6.龙头企业带动和综合开发程度低。我市果产品的采后处理、贮藏、加工、运输、流通等产后开发较差,市场开发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产品的进一步增值。全市果品产后处理率不到5%,仅有占总量2。%左右的果品采取了低水平的贮藏、加工、运输和异地市场流通。
三、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我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果树、茶叶栽培。目前我市栽培的山地果树主要有荔枝、杨梅、橄榄、青梅、余甘子、柿、林擒等l()多种.是全省山地果树种类最多、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之一。许多名优品种在全国各地享有盛誉.并形成一定规模。如潮阳西肿的乌酥杨梅、潮阳金玉的三棱橄榄、潮南雷岭的荔枝、潮南红场的青梅、澄海的樟林林擒、南澳的桔红等。
2.区位优势。我市位于粤东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毗邻台湾、东南亚各地,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众多,侨乡优势明显。汕头又是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市场开发与建设经验丰富,这些条件都有助于我市果品产业化与WT(一)接轨发展。
3.技术优势。我市现有与果树相关的科研机构有2家.拥有较强的、潜在的专业技术优势,积累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尤其是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通过鉴定的《三棱橄榄的繁育与应用》、《潮汕地区优质杨梅品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等科技成果,已为我市的果树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四、发展对策
1.明确发展思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加快产业化步伐,积极开拓市场.使山地果树产业真正成为汕头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编制《汕头市果林生态林业区总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我市林业用地果树、茶叶发展的重点是杨梅、橄榄、青梅、荔枝、油甘、柿、番荔枝以及高香型单丛茶等。
2.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引进业主或引导有种植果茶经验的耕山专业户,通过租赁、转包或转租等方式,加快土地向种管果茶能手合理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建立水果协会,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形成科学的发展水果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采用“公司十基地一农户”的形式,促进果树龙头企业、业主与果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科学生产格局。
3.建设示范园区,起示范辐射作用。在潮南区雷岭设立荔枝丰产示范园区,红场设立青梅、茶叶丰产示范园区;在南阳区西肪设立杨梅、柿丰产示范园区.金玉设立橄榄丰产示范园区,谷饶设立余一甘子、桃李丰产示范园区;在澄海区东里设立林擒丰产示范园区,为广大群众种植果茶起示范、辐射作用。往.果茶生产工作的重点。还)种植方面,重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红场、沙陇、肿岗、两英、成l月、仙城;潮阳区贵屿、谷饶、金玉、关埠;澄海区盐鸿以及南澳县的种植工作。②低产低质林分改造方面,币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的荔枝.红场的青梅、茶叶、橄榄、余甘子.两英的荔枝;潮阳区西肿的杨梅、柿,金长的橄榄、杨梅,谷饶的杨梅、余甘子、桃李、柿以及南澳县的茶叶等改造工作。味基地建设方面.爪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的荔枝,红场的青梅、茶叶,两英的橄榄;潮阳区西肿的杨梅、柿,金玉的橄榄,谷饶的余甘子、桃李;澄海区东里、盐鸿的林擒等10个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4.建立健全果茶良种繁育基地。汕头市林科所正在筹建潮汕名、优、稀果树茶叶良种繁育从地8()()亩.设立品种园、母本园、采穗圃和苗木培育中心。将严格“三证”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良种化、优质化。同时,开展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区域试验、一表征.并对现有的优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
篇8
近年来,供销社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发展步伐缓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涉农专业的办学规模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存在较大差距供销社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和家长对涉农中职教育的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和家长厌农、“跳农门”等封建思想依旧十分严重,认为从事农业前途不大的观念根深蒂固,就业理念存在偏差,导致学生入学时普遍不愿选择涉农专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人数偏少,开办的班级有限。2.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不够,课程体系不能体现岗位需求涉农专业教学模式传统化,文化课所占比重较多,而专业课却不足。专业课的学习依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实践实习不足。缺少对学生就业的基本素养及个性发展潜能的教育。3.涉农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在校教师多是大学毕业生,教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明显多于教实习指导课的教师,既能教专业课又能教实习指导课的教师更少,学校实训教学功能较低。4.学校服务社会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对社会生产实际了解程度滞后,生产一线的实践技能水平不高,科技研发与推广能力不强,社会服务能力不高,无法很好实现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经济建设的作用。5.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难融合学校缺乏对企业和农村有效的服务,造成校企合作困难,导致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缺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涉农专业都是艰苦专业,待遇相对较低,企业很难留住学生就业,使得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很难融合。
二、加强供销社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创新招生模式,扩大办学规模
1.加大涉农专业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上的“轻农”思想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国家对涉农专业减免学费等政策,分析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和社会对农技人才的需求,增强涉农专业的吸引力、影响力,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引导学生就读涉农专业,扩大涉农专业的办学规模。2.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以就业“出口”拉动招生“入口”充分发挥供销社产业链长,社有企业多,专业工种多、岗位多,吸纳人才强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实现学习和生产“无缝对接”,大大提高就业率,通过解决好“出口问题”更有效地解决“入口问题”。
(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涉农专业培养的是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应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1.构建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学校应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突出能力本位,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如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可按照茶树栽培与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3个核心职业岗位群,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传统的专业课程整合、分解为《绿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红茶加工、审评与检验》、《青茶加工、审评与检验》、《黄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白茶加工、审评与检验》和《黑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等核心课程和《茶树栽培技术》课程,补充《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经营与贸易》《茶叶机械》、《茶叶包装与储运》等内容;引入茶业行业的操作规程、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与茶业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现场教学、项目训练、顶岗实习”,培养学生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2.创建“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理实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为目标,形成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景融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融合的教学模式。如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可根据茶树物候期的特点和栽培工作过程来确定《茶树栽培技术》的教学内容,按绿茶、红茶、黄茶等不同类型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和审评检验的工作过程来确定《绿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红茶加工、审评与检验》《黄茶加工、审评与检验》的教学内容;在学校按真实的工作场景建设理实一体化功能教室,使学中做,做中学;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作,接受企业的管理,师傅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这种模式通过“教、学、做”合一,可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深度融合。3.加强学生就业的职业素养及个性发展潜能的教育积极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校企文化的深度融通,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
(三)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
1.不断完善技能课教师补充机制充分吸纳掌握行业领先技术的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为涉农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定期地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交流生产经营经验,实施产教研结合,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二是分批、分期将中青年教师派到企业学习现代先进的技术、技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积累生产实践经验;三是鼓励获得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使其能掌握更多的实用农业技术。3.完善教师技能竞赛机制,把它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大练兵、大比武,从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提高专业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四)建设涉农专业综合性实验基地,拓展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篇9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支持和稳定了我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区共种植早稻34.47万亩,中稻一季稻32.68万亩。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水稻单产和质量,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以宣区政办[20__]14号文件下发《关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创立名牌、提升效益”的要求,重点推广六项关键技术:①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超级稻为主的优质品种;②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③主攻水稻早育稀植技术为代表的培育壮秧技术;④加快推广以抛秧、直播、免耕为代表的轻型栽培技术;⑤配套推广防高温热害、节水溉灌为代表的避灾节本技术;⑥大力推广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精确管理技术。力争07年粮食总产突破10亿斤,全面提高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开展水稻优质高产攻关:①早稻高产攻关示范:07年在全区推广种植中组3号5万亩,并配套推广其高产栽培技术。在五星乡建立千亩高产示范区,推进我区早稻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②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在溪口镇建立500亩绿色稻米基地,统一供种、统一催芽育苗、统一播栽、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全程提供服务。③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组织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等16个新品种评比试验,筛选适宜我区种植的超级稻品种,推广相应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④专用品种高产示范:以太湖糯等品种为主,在孙埠、五星、朱桥等乡镇建立5000亩高产示范片,为我区黄酒酿造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3、积极参与推广“一烟一稻”高产、高效模式。配合区烟草发展局做好模式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促进烟农增收。
二、做好植保工作,控制重大病虫暴发危害
1、加强测报工作。对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一代二化螟等重点病虫害开展系统性测报,印发《病虫情报》八期,制作可视化预报一期。做好资料整理和原始数据存档工作,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和准确率,提高病虫情报和防治技术进村入户率,保证了我区午季作物和水稻生产安全、高效。扩大测报范围,将茶叶、栝楼等重点经济作物逐步纳入测报范围。
2、积极稳妥推进统防统治示范。06年的统防统治示范,在稻飞虱特大发生的情况下,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控制了农药用量和高毒农药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镇政府和农民积极性很高,为积极稳妥的加以推进,今年选择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洪林镇七景村、洪林村,建立5000亩的统防统治示范片,并与种粮大户合作建立村级百亩示范片。利用病虫情报、广播电视、明白纸、短信等多种方式传递病虫防治信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一步探索建立统防统治机制的适宜途径与模式。
3、强化检疫工作。以种子检疫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检疫职能。配合市植保站对九洲市场种子调运检疫开展检查,做好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加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的普查和防除工作。
三、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抓好技术培训与指导,做好服务工作,推进我区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化、集中化生产,引导农民走“一乡(村)一品”发展之路。重点是①抓好茶叶无公害示范园建设,指导杨柳、古泉优良品种无性系茶苗基地建设;推广茶树良种,逐步淘汰有性育苗;建立杨柳百亩乌牛早示范园;做好溪口、杨柳优质茶基地、加工企业技术服务工作。②建设水东200亩“雄风”系列西瓜示范基地,做好“雄风”系列西瓜品种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我区种植的“雄风三号”,总结编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做好大棚和露地无籽西瓜技术指导。③进一步完善宣州区栝楼栽培技术规程,着力提高单产水平。指导建立狸桥50亩标准示范园。⑤提高脱毒马铃薯种植水平,共种植春马铃薯4000亩,亩产量20__公斤,亩产值1600元。
四、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增强为农服务手段
1、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一是做好田间实验:按照项目要求完成小区试验和田间试验,做好午季测土配方施肥小区试验的测产及资料汇总,建立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的施肥指导提供依据;二是做好配方设计:邀请省土肥总站、市土肥站及科研院校有关专家,分析研究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配方设计。三是做好配肥推广工作:采取与生产企业合作,指定配方生产和引导农户(尤其是种田大户)自行配制等方式将配方技术物化成产品推广给农户;四是组织申报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续建项目,并已获批准,将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07年全区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
2、组织实施植保区域站建设和长江流域高品质棉花示范项目。植保区域站建设项目经市农委、区政府、区农委领导多次协调,现已办理好土地使用证和规划许可证,并减免了部分收费。目前检测楼工程正在组织招标,观测场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整个项目将在年底建成验收,增强我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能力。棉花项目在水阳镇建立5000亩高品质棉花品种-科棉3号示范基地,开展无土苗密度栽培试验,推广棉田无害化防治技术。
3、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抓好农业环保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强化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积极组织申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是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调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业污染处理工作。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1、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组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攻关项目,进一步提高我区水稻生产水平。
2、认真做好水稻、棉花等重点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控制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3、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区域站建设、棉花项目实施工作,以项目为平台,强化各项为农服务措施。
4、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做好水稻、西瓜等新品种试验的总结。
篇10
关键词:茶园套种 荞麦 初探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01-02
1 基本情况
梁河县2012年茶园面积5.2万亩,其中:幼龄茶园面积2.4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6.2%,新建幼龄茶园,水肥充足,精种细管,4-5年茶苗成树,方可采叶制茶。因此,在6年内新建设的茶园统称幼龄茶园。为充分发挥大面积幼龄茶园种植管理行间优势,抓好幼龄茶园套种荞麦生产,通过以种促养、以短养长,在巩固茶叶茶园的基础上,幼龄茶园套种必须坚持以茶为主,茶叶主业优先、作物套种高效的原则。根据茶园树龄长短、树冠大小,确定茶叶与作物之间的距离,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有利于作物生产的高效立体种植技术,能全面地提高幼龄茶树生长速度,促进茶叶和矮杆作物共同发展。幼龄茶套种荞麦,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茶园的质量管理。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一举多赢效果。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足够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套种增加在土壤中的覆盖面,减少水分的流失,土壤侵蚀,增加有机肥。
防止杂草的生长,使劳动效益得到提高。荞麦是蓼科荞麦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是营养相当丰富的种子。他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有助于消炎、清凉、消化,又能延缓衰老,可作为人们喜爱食品的原材料。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荞麦成为最受喜爱的副食品,被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食物资源。
荞麦贮藏性较高,方便保管,并且生育期相对较短,从开始种植到丰收一般只有70~90天,不过早熟的品种只需5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这样能提高重复种植的指数。荞麦的特点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长发育快等,轮作、套种、混作是非常合适的,在作物种植模式中占居独特的地位。梁河县荞麦大多数都是种在高寒山区,由于栽培技术的停滞不前,产量低,大大影响了荞麦的发展。最近几年荞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地位也相对提高,价格也在上涨,已在国内外畅销。由此看来,研究出适应幼龄茶园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非常重要的。现将这些栽培技术措施做一下分析,供大家参考。
2 主要技术的措施
2.1 所选茶园的整理
播种之前对选择的茶园进行一次全面整地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有:定型修剪、除草、施肥,以达到土壤疏松、杂草去除、地力肥培的目的。用手拔除幼龄茶园茶树根部附近的杂草,影响根在30厘米浅锄6-7cm除草,进行20-30cm左右的深一步调耕,要控制在行间的30以外,并将修剪下的残枝与杂草埋在地下,同时施入复合肥15-20kg和农家肥1-1.5T。整地时做好土地的敲碎土块,表土疏松、地面平整、提土培根,清除杂物。
荞麦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只要在气候事宜的情况下,无论什么性质的土壤均可种植,但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的还属那些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养分充足、结构良好的土壤。荞麦的根部发育相对较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不容易生长出全苗,整地质量差,使其形成缺苗断垄,从而对产量产生影响。保证荞麦全苗的主要方法就是抓好耕作整地,首先清理幼龄茶园梯面及梯埂各种杂草,然后深耕。
2.2 选种及处理
(1)种子的挑选。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正确的荞麦,经过筛选、风选等方法,弃除干瘪颗粒、受损颗粒,选择性的留下颗粒均匀、饱满、无霉变、种皮为淡绿色的新种子。
(2)播前的种子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确保增长完全独立的关键就是幼苗的种子处理方法例如:对种子进行晒种、浸种、拌种等。晒种顾名思义就是在晴天的情况下对种子进行晾晒,一般在1-2天,目的是将种子进行消毒;浸种就是将种子放在35-40℃的温水中浸泡10-15分钟,浮粒弃除,再将沉下去的饱粒捞出来晾干,这样有助于有减轻病虫害;拌种方法就是取草木灰3-5kg,在水中浸泡1-2天,在播种之前将草木灰液均匀喷洒在种子上,3-4h之后,如果种子没有结块现象,便可播种,这样大大提高了产量。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梁河幼龄茶区海拔1600-1900m属高寒山区,应选用“凉山苦荞麦”等耐寒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每亩用种2.5-3kg,顺茶梯幼龄茶园茶树树冠边缘垂直下方开挖播种沟,以条播为主,深度为5-6cm。
3 适时播种与合理间作
(1)播种时间。秋季中期或后期,即:9-10月之间,宜早不宜迟。
(2)播种量。最好控制在每亩2.5―3kg之间。
(3)播种要求及方法。做到不毁茶园、不占茶带、不伤茶苗,居中行间进行套作。每两条茶行间与人工开浅槽钻头或丛植,打塘或开沟的深度在5-10cm之间;采用塘距20-25cm之间或顺着浅沟均匀撒播;播种后,覆盖上少量土壤,厚度控制在3cm之内,2cm最好,以便荞种破土生长
4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昆虫和草
(1)除草。在幼苗长到6~8的时候,在幼苗分布均匀的时候对其进行第一次人工除草;第二次的除草要安排在开花之前,并结合培土,以防止荞麦倒伏,以便提高产量。
(2)防治病虫害。相对其他作物来说,秋荞的生长,大多数都已经避开了病虫害的高峰期,所以不会有太多的病虫害。
(3)授粉。荞麦的传粉方法是异花传粉,可以在开花时借助风力或昆虫来授粉,还需要人工的辅助,来提高结实率。人工授粉的时间最好在晴天的早上,9~11点之间,可以用两个人拉着长绳或竹竿横向轻动植株的方法,来帮助其授粉,辅助周期在2~3天/次为宜,如此进行2~3次。
5 在适当的时间收获
因为植株开花时间不同,籽粒成熟程度也不一样,边开花边结籽,这样容易造成落粒,所以当整棵植株成熟后收获果实是不可取的。当果实变成黑褐色的占荞麦全株的2/3以上的时候,即可收获。建议收割时间为清晨,收获必须轻割轻放,着陆脱粒、再将荞麦秸秆在茶行间均匀覆盖。为了成熟荞麦的保湿、增温、防霜、防冻、防草的效果,可将其用少量泥土散压。这样利于茶苗安全越冬及下年春茶发育成长。
6 收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