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的背景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

在信息化背景下,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开始应用计算技术、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来实施项目管理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就发展现状来看,CAD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工程实例中已达到普及状态。然而,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并未应用各种高技术含量的应用软件,相较于国际上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仍存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多半建筑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仅是采用了最为基本、简单的低端软件、局域网络,不仅难以发挥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有作用,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以下,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有效的发展方向。

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不够均衡:

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开始推行信息化管理以来,受地域、文化、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城市的建筑项目,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途径、方法来获取各种信息,而在信息的数量、质量、内容让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在信息资源的数量、途径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进而提高了各种监管工作的效率、质量。基于此种现象,国内各城市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此种现象也将越发明显、严重,不利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1.2 对于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与重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内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现代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通常会选择缩减项目管理经费的方法来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由此不仅难以保证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数量、技术设施,更无法购入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软件,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多数企业的领导对于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与重视,或错误的认为信息化管理只是通过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上网就能实现,而全然不知信息化管理涵盖了成本核算、预算编制、资金使用、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阶段。此外,虽然一些企业的领导给与了足够的支持,但并未配合有关人员结合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但难以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应有作用,同时也虚增了项目管理的成本。

1.3 信息化管理的盲目投入:

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难度、施工规模日益加大,由此不仅大幅提高了项目应用信息化管理的难度与任务量,同时也对各种应用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对于各种工程数据、资料的处理、储存,国内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在局域网内的共享来实现具体操作,但由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项目管理软件较多,许多企业没能结合项目的特点、要求来选择最为经济、适用的软件,以至于操作难度提高、使用功能不匹配。此外,目前国内仍有许多软件的技术水平、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运行要求,而其他产品的价格却远远高出国外市场,不利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2.1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更大:

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力度,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此,国家在推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加大了推广CALS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足已覆盖建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庞大而完善的数据库,实现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由传统模式向无纸化数字模式的跨越式转变,对实现工程管理的快速高效运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此外,伴随着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增大,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通用平台也开始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速度,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同时,建筑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在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地位,并加大了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了工各部门、各领域间的有效互动,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更加均衡:

我国的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信息化水平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的不利影响,在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不同地区间信息化发展情况的关注力度,重点加大信息化滞后地区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数量与信息传播途径的平衡,从而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2.3 信息化管理流程的更为完善: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首先需要改进、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针对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等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标准、计划,打破以往单凭工程资料、信息数据来实施具体的监督、管控工作的传统模式,改变一味依靠现场电话、无线电来进行通讯的固有方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建设、应用多种软件与通讯途径,以提高信息处理、传输、储存的效率与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4 合理应用专业化软件:

现代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各项具体的技术操作,市面上可供选择、使用并符合自身发展、项目需要的专业应用软件较少。对此,现代企业除了进一步加大项目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还应综合考虑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电子信息网络系统应用能力,选择经济合理、科学适用的信息化产品,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软件开发公司,自行订做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其不仅能够大幅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系统、软件的使用成本,节省了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开展,但是,我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体系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在具体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打破传统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式,克服信息以很多简单的通讯为主的传播途径,克服原来信息传递的速度慢、不全面的局面,消除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降低使用成本,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宇静,胡文发. 基于Web Service的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06) .

[2]李杰,王全凤. TOC在建筑业信息化集成管理中的应用[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8,(04) .

[3]王一柏.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篇2

【关键字】建筑工程管理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在有限时间和资源条件下,管理人员充分运用管理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组织、协调、控制,从而顺利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通过合理的组织,建筑工程管理能够实现合理的分工、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并且节省大量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将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

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行业几乎能够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来合理地调配这些因素。另外,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新的市场需求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因此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虽然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法律体系不健全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种岗位、甚至多个行业的工作,其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法律法规的规范。否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便犹如一盘散沙,不仅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效率,还有可能由于各个方面不合理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而造成施工工期的延迟或者利益的纠纷。

2.2缺乏专业人才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综合型管理工作,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他们需要掌握管理、经济、建筑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助于管理人员发现建筑工程的问题,进而很好的界定问题、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出现严重的人才脱节。对于一些老员工,他们习惯了传统施工管理方式,认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2.3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适应了长期的粗放式的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方式,很多企业以及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得不到重视,企业内部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由于缺乏资金等,很难有效的开展。

3 发展建议

3.1完善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造成很多工程管理中出现的纠纷问题无法可依的现象。因此,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另外,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们不仅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体系,也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发展状况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自身优势。

3.2培养高素质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人才

建筑公司、高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应该注意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人才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积极克服这个难题,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满足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综合发展的人才。他们需要掌握管理、经济、法律领域的相关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工科背景,能够应对工地上的一些工程问题。此外,在新时期,一些新的科学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而言,他们要想胜任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新技术。当今时代,新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这些改变,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尖端科技,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对于公司已有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组织定期的培训。公司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

3.3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法

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被继承和发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有效的利用这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例如,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项目管理服务模式(PM)等,这些模式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工,把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招标、设计、采购、施工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整个项目运营成本尽可能降低。

另外,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外不同的经济发展体制之上的。因此,在建筑市场化率、投融资主体方面都有很多不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与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的经济发展制度不同。因此,如果将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未加改进的应用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时,应该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学习中逐渐形成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和优势。

3.4运用当前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当前科学发展技术,比如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综合人力、财力、物力的统筹管理,同时也能时时监督工程的进度,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最大的收益。

3.5要勇于创新

首先是技术上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例如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然后根据建筑工程管理的自身特点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使得技术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建筑工程管理也要充分结合科学管理技术,如动态规划、智能优化算法等,一方面这些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可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的进步,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与建筑工程的结合可以实现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另外是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比较全面的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强有力凝聚力,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克服困难、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因此,在企业文化层面上的创新能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等。另外企业文化的创新有助于企业与时俱进、基业常青。企业的连续发展能够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发展形成独特的体系,从而获得比较系统的发展。

4 总结

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发展模式。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罗丽芬,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科学之友, 2011(04).

篇3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公共安全管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116-02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3个百分点,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同时,由于城镇化所用时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大大压缩,各类矛盾和冲突在短短三四十年内集中显现、交织、碰撞,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加大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土地、资金进行再分配、再平衡,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进行再分化、再调整,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和动荡,加上我国城镇化在时间上高度压缩,在动力上过分依赖行政主导,资源要素错配、社会矛盾冲突更为严重。

1.人口流动性上升弱化了社区自治功能。以良好邻里关系为纽带构建的熟人社区是我国传统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社区人口的频繁流动和居住形态的快速变化,对原有稳定的社区结构造成巨大冲击,社区居民在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日益明显,沟通交流趋于减少,传统开放式熟人社区逐渐向封闭式的陌生人社区转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随之降低,容易诱发各种矛盾冲突以及犯罪、吸毒、赌博等社会问题,社区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

2.城市内部二元分割激化社会矛盾。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也同样存在。突出的表现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约有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1],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加上贫富差距拉大,这部分群体社会心理极易失衡。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不断崛起,社会期望不断提高,但受制于自身文化技能,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相对剥夺感和社会不满情绪增加。安徽团省委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6.5%的人感到得不到尊重,37.2%的人出现过痛苦失望,9.7%的人产生过愤怒报复心理。

3.“城市病”问题突出加大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由于人口过度涌入,内部空间规划不合理,产业布局失衡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大城市普遍出现以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为代表的城市病,不仅直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还对公众心理和社会心态造成不利影响。我国655个城市,约有2/3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3],每年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超过20万人。2007―2015年,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居环境较差、社会秩序混乱。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病”还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的趋势。

4.体制机制不健全诱发矛盾冲突。由于过分依赖行政推动,加上要素产权制度不健全,缺乏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近年来,在土地征用、城区扩建、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冲突事件呈上升趋势[4]。中国社科院法学院研究所报告显示,百人以上中,由拆迁征地引发的占到一成左右。各类“钉子户”时常见诸报端,对社会心理和氛围造成消极影响。同时,拆迁过程中的产权争夺和拆迁后的一夜暴富等也是诱发矛盾冲突的重要因素。

二、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转型的思路和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人员结构日益复杂,利益主体更趋多元,矛盾点和风险点增多,需加快推进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转型,构建多方联动、重点突出、全面协调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首先,要转变政府治理理念。目前我国内地公安机关的110报警服务台每月接到的报警电话中,属于社会服务性质的已达80%以上[5]。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大包大揽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要树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理念,将政府供给的公共安全服务,尤其是社会治安服务从大量低效的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聚焦在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有效打击上。其次,要改进评价考核方法,建立从效果、效率、效益三个维度、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三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服务成效评价机制,提升政府资源利用效率。再次,要高度社区综合治理。社区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安全体系,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管,建立社区居民间有效的信任制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逐步重现守望相助的熟人社会文化传统[6]。

2.进一步加强市场供给。长期以来,出于规模经济和特殊的行业性质和服务内容的考虑,我国在公共安全领域实行了比较严格的市场管制,这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是必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管制成本已逐渐大于管制收益。因此,应逐步放开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安全领域的准入限制。除法律法规和禁毒外,其他产品都可以尝试市场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比如,英国就曾以15亿英镑的价格外包警务,包含社区巡逻、犯罪侦查等。同时,公共安全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逐步放开管制的同时,应对市场的准入门槛、质量标准、服务价格等予以明确规定,在让人民享有高质量的公共安全服务的同时,尽可能突出公共安全服务的公平属性。

3.培育壮大社会供给。政府的力量有限,市场供给以盈利为必要条件,在公共安全领域还有大量的“真空”地带,只有通过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有效使用社会资源,才有可能真正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需求。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夯实公共安全服务社会供给的法律基础,给予社会组织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完善社会供给的资助激励机制,在培训、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公共安全培训制度,成立专门基金会为自愿供给行动购买意外保险等,增强社会供给的能力。

当然,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供给的边界不是绝对的,其中,必然有交叉、有渗透,有学者就提出过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合作网络[7],这与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但多元主体之间合作和协调的具体机制、利益如何平衡、权责如何界定,都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2014.

[2] 刘智霞.社区公共安全的建设[J].城市与减灾,2007,(4).

[3] 向春玲.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 刘建平,杨磊.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风险与城市治理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4,(4).

[5] 袁春瑛.社会治安服务有效供给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北京地铁; 建设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向前发展,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张。作为解决城市交通的手段——轨道交通建设在许多大中城市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据统计, 我国目前已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已超过 10 个, 正在或已启动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达 20 多个, 轨道交通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如北京, 同时在建 5 条线, 上海同时在建10 条线, 广州同时在建 7 条线。这种状况使得轨道交通的建设与管理在政府协调、建设管理、精心设计、监理服务、承包商组织施工以及分包作业队施工作业等六个方面存在各自的不足, 给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在北京地铁建设管理中的实践, 对一些主要矛盾及难点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或对策, 期望通过共同研讨, 提高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的水平。

1 北京地铁工程建设的特点

北京于 1969 年在我国首先开通地铁以来, 至今已有 4 条线路共 114.5km 的运营里程, 初步具备由“线网运营”向“网络运营”转变, 在组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北京是我国首都, 又是 2008 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 近一段时间里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⑴ 政府工程色彩浓厚, 首都效应凸显;

⑵ 与“奥运”直接关联, 建设工期不可变动;

⑶ 社会参与广泛、透明, 开通运营期望高;

⑷ 社会乃至国际高度关注, 媒体监督压力巨大。

2 北京地铁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 北京目前有 5 条地铁线同时建设, 总里程达114.5 km, 刚好与已开通运营的线路长度相同( 总投资在 500 亿元左右), 其中 5 号线、10 号线、奥运支线及机场线要为北京 2008 年举办“奥运”服务, 4 号线计划 2009 年建国 60 周年前开通试运营。

篇5

今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水利和土地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止7月底,国家管理水利工程领取土地证的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部任务的23%。但是,应该看到,各区县之间、市属水管单位之间的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即使进展快的区县和市属水管单位,完成的数量与年初确定的年度计划和1999年9月底全部完成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任务相当艰巨。

为了加快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工作的进度,特作如下通知:

一、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工作是国家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贯彻国家土地管理法规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利和土地管理部门必须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把工作做好。各区县水利(水资源)局、市属水利管理单位和水利工程所及区县土地管理部门一定要根据年初下达的任务和目前完成情况,要及时调整工作安排计划,统筹安排,增加人员,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年度任务和1999年9月底全面完成任务。对于进展较缓慢的,各区县水利(水资源)局和市属水利管理单位要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积极组织好此项工作。区县土地管理部门也要密切配合,为水利部门全面开展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提供保证条件。

二、水利工程土地划界确权发证的收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颁发的〔1990〕国土〔籍〕字第93号规定的标准执行,一宗地最高收费不得突破4万元。

三、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减少工作量,加快工作进度。凡有土地利用详查成果资料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必须使用土地利用详查成果资料进行登记发证,每宗地以图幅为单位收取图件复制费,免收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无土地利用详查资料的,可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竣工图、设计图、平面位置图,作必要的修测,土地管理部门可减少地籍测绘费收取。

四、宗地划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用地确权有关问题的通知”(〔籍〕字第11号)第5条划分水利工程宗地,不得任意以乡镇为单元或以图幅为单位划分宗地。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因管理需要,须多分宗地的,以工程管理单位写出书面申请为准。无水管单位书面申请的,一律不得多分宗地。

五、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按照《土地登记规则》法规规定,精心组织水利管理单位和乡镇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由区县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六、凡已经具备申报条件的水利工程包括附属用地,水利部门要及时向土地管理部门申报。经审核,符合发证条件的,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要及时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对于权属调查、地籍测绘收费数额较大,水利管理单位不能一次交纳的,可分期交费。

篇6

关键词:造价管理;工程结算;备案制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内的工程结算主要是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效益的有效途径,对于规范建筑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结算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市场有序、统一发展,使建筑施工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地使用,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建筑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为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建设工程进行造价管理能够实现工程造价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工程建设方利益,维护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

一、竣工结算备案制的发展历史

工程竣工结算主要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完成后,经过质量部门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内容,对合同中的价格进行调整,之后须由发包人进行审核批准,对工程的整体造价进行有效确定,作为工程造价结算的主要内容。在进行竣工结算的过程中不对其投资主体和资金出处进行考虑,只考虑按照发包方式进行施工,并按照工程量进行结算。在工程竣工验收后要由承包人和发包人共同合作进行工程结算。承包人在进行工程招投标、施工过程管理和竣工验收后制定出结算备案能够有效保证自身的利益。

在对工程进行竣工结算时,发包方和承包方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工程中存在的各项内容就会产生各种纠纷,因此就会影响到工程结算的顺利进行,使得双方的权益受到损害。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款不能够及时到账、施工人员的工资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是竣工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程中的竣工结算制度缺乏合理性。在工程竣工后,业主不能够对工程款项进行及时结算,延迟竣工结算日期,施工企业就不能够对施工款项进行及时收回,产生恶性循环,在进行强制执行时,由于缺少竣工结算备案,业主进而推迟结算,使得投资方和建设方的利益受到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我国建立起了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其主要是针对工程在进行竣工后,发包方和承包方要对工程进行及时的竣工结算,同时要制定出相应的竣工结算备案。如果不进行竣工结算,竣工验收部门就不能够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工程的权属登记就不能够实施,同时也会将其作为企业的不良记录。

二、实施工程结算备案制的意义

(一)规范建筑市场

工程结算备案制度的实行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的产生,保证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住房要求的质量越来越高,建筑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建设主体行为缺乏规范性的现象,使得工程的竣工结算不能够及时进行,业主和施工方之间产生纠纷,长此以往造成不良影响,不仅使得建设主体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也使得工程的投资效果难以实现。在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各建设主体主动地加强自身的管理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结算,保证市场秩序的有效运行。

(二)减少工程款的拖欠

工程结算备案制的实行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款项拖欠现象的产生。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要对工程内容进行及时的结算,及时制定出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督促工程款的及时到付,促进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并未工程款项的及时追回提供有力的依据。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存在大量的工程款拖欠的现象,使得农民工的工资得不到及时的支付,工程结算备案制的实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有效地控制,从而提高建筑市场的平稳运行效果,保证建筑市场秩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参建方的合法利益进行有效保护,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证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的实施,需要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竣工结算备案资料进行确认,在进行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备案机构要做好相应程序和资料的有效控制,保证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合法性,否则不能够进行竣工结算备案。

三、工程结算备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建议

(一)备案工作形式化

在一些地区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并没有切实落实工程竣工结算,一些竣工验收管理机构只是采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对竣工结算的结果进行确认,并没有严格按照结算的规定对竣工结算进行确认,这就使得后续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竣工结算不能够有效地进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拖欠的工程款项的确认,在原来的基础上就会产生新的款项拖欠问题,同时也会在产生款项拖欠时对承包人产生不利,其主要表现在不能够对未进行竣工结算的工程进行造价的确认,在进行竣工结算的过程中,工程款项的拖欠时间延长,诉讼成本费用因此增加。

(二)工程造价企业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进行工程结算备案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于备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积极进行竣工结算,使得竣工结算的进度受到影响。

(三)在我国的工程竣工管理工作仍旧缺乏系统的法律依据,法律体系不健全。在目前使用的竣工结算管理法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计价管理条例、工程价款结算等法律文件,但在现有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对其进行完善,则能够保证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

(四)工程竣工结算的相关法规和调整工作相对落后,尤其是近些年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有的结算标准不能够进行使用,进而使得施工结算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

(五)结算备案管理部门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合作,使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适当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进行工程发包的过程中要签订施工合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于施工中存在的临时变迁要进行审核,保证工程款的及时支付,对备案的各个程序进行有效掌握,完善工程竣工结算备案。

(二)加强对于造价人员的管理,保证其在进行造价的过程中严格按照造价标准,结合结算资料制定竣工决算,防止在造价过程中产生的冒算行为。

(三)造价结算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同时造价咨询企业及承包人要加强对于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对造价人员进行诚信教育,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结束语

随着工程施工结算备案工作的不断发展,虽然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备案制度的不断加强,其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通过结算备案能够对工程的造价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了在造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有效的减少压级压价行为的产生,使得工程的结算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保证工程计价活动的合理性,使投资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保证工程造价行业的顺利发展。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寻找出新的合适的方法,从而实现造价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声亮.做好工程结算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15).

[2]孟晓桥,刘继顺,王占红,王羡春.浅析我国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7(23).

[3]张皇兵.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控制方法浅论[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11).

篇7

    现将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转发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标准的函》的通知(京建质〔1998〕241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收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收费标准,并按规定办理《收费许可证》和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统一收费票据。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标准的函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市建委:

    你委“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的函”〔京建质率(1998)39号〕收悉。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的规定,同意市、区县及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仍按市政府原1991年第31号令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具体收费标准是:

    一、房屋建筑、设备安装等工程为建安工作量的千分之二点五;

    二、市政公用工程为施工产值的千分二;

    三、混凝土构件企业为产品销售额的千分之一点五;

    四、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为产品销售额的千分之一。

篇8

关键词:南方电网;电力工程;典型造价;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066-01

1 采用典型造价之前的电力工程造价存在问题及分

我国传统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普遍存在先建设、后算帐的情况。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缺乏对前期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造价估算阶段,这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决策的最重要步骤,也是涉及工程造价控制的最核心阶段。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选址选线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决定工程造价的最实际问题。但是一直以来,造价管理人员及技术经济从业人员都无法在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中提供建议和建议,导致输变电工程往往存在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说重大河流大跨越、大面积拆迁、跨越森林保护区、跨越文物文化遗产、占用林地及耕地等情况,给施工及征地拆迁造成较大困难,后期需要不断追加投资或者进行重大设计变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部分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与控制造价的相关经济技术人员之间严重地缺少配合及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了施工阶段与原有可行性研究方案出现了严重的不符合。

②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全程控制意识,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个问题较为突出的体现在国外竞争项目上,比如说由南方电网公司直接投资的云南河口至越南老街110 kV线路、广西防城港至越南广宁110 kV输电线路、云南文山至越南河江110 kV线路中国段线路造价及管理中,就与越方的造价管理存在较大分歧。越方沿用的是市场浮动价格和工程总承包造价的方式,与南方电网沿用的造价定额存在较大偏差,使得工程实际建设投资与估算投资存在较大差额。相比之下,中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缺乏应有的灵活程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③概预算定额难以反应实际工程造价。随着近几年电网建设进度加快、电力工程设备价格不断攀升,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一直沿用的概预算定额却未能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导致概预算定额与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额。这些计划赶不过变化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工程估价的不真实和不完整,使得为工程投资估算及概预算难以反应实际工程造价。

④普遍存在无证上岗情况,缺乏素质过硬的造价管理人才。在我国从事电力造价技术工作必须通过电力工程造价员执业考试,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电力设计公司及咨询公司从事技术经济工作的人员,普遍没有造价员执业资格。而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又不从事专业的电力工程技术经济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造价管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⑤可行性研究工作深度不足,成本控制缺乏应有措施。由于2008年初的电网覆冰危机以及电力需求激增的情况,南方电网公司加快电网投资建设力度,导致许多工程在只有立项建议书、初设及概算而无审查批复的情况下就已开工建设,边施工边设计、边编制施工图预算。由于立项仓促,工期紧,导致可研深度不够,为后续的造价控制工作埋下后患。

2 采用典型造价后的电力工程造价分阶段管理特点

为了满足输变电工程核准的要求,推广标准化设计和典型造价,南方电网公司于2011年公布了一系列工程基建“一体化、规范化”管理文件,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将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对输变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2011版的基础上,南方电网公布了《南方电网公司110~500 kV变电站典型造价V1.0》,引入“层级化”、“全覆盖”、“全过程”的理念,采用“方案+模块”的组合,达到系统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构建新的典型造价投资控制体系。

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确定接入系统方案、工程建设规模、最佳投产时间等重要指标,同时选择并推荐合理的线路路径或者大跨越方案,避免后续建设工作中出现颠覆性因素。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规定,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①严格控制投资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在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侧重于可行性研究工作,务必要做到决策科学合理,在源头上加强管理,造价必须要与财务部门加紧沟通和配合,要尽量准确计算那些可能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经费用。

②设计阶段加强分专业配合,采用标准化设计及典型造价进行严格控制。配合南方电网的标准化模块设计,技术经济方面采用典型造价模式,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造价模式进行典型造价核算,多专业紧密配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采用比较比价的模式,对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采用造价对比的方式进行细部调整和宏观总控,严格进行造价控制,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的方式进行方案调整。

③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幅度,谨慎采用增加投资的设计变更。要针对设计变更加强管理,谨慎采用增加投资的设计变更方案。

④结算阶段应采用第三方核算的方式进行造价管理,杜绝弄虚作假。进行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时,必要时应聘请有经验的第三方公司进行最终工程结算价的核算,避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干扰。第三方公司要依照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法、取费标准、计价依据、主材价格以及优惠、承诺条件等严格进行造价核算,客观、合理、公正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结算审核。

3 南方电网公司典型造价最新要求及注意要点

在广西电网范围内,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必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和《广西电网公司绿色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在电网规划和系统设计指导下进行,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建设,贯彻资源全生命周期理念,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新规定中,投资估算必须执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规定。在编制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土地征用、林木青苗补偿、房屋拆迁补偿等费用应按照国家及工程所在地政府部门有关规定和标准计算,并分别单独计列;厂矿、军事设施等大额搬迁补偿费用应有计算依据,具体执行相关单位的可参考标准;估算的编制说明应简要清晰地反映出工程的主要规模和技术条件;工程本体和建设场地清理应分开计列;基本预备费、线路工程长度、设备材料价格、生活福利工程应满足政府核准要求;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输变电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应将输变电工程投资估算与同类工程造价、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并有相应的对比分析表;如涉及闲置物资再利用,应阐述其价格如何考虑及处理,并说明理由。

4 结 语

南方电网公司采用典型造价之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越发严格及规范,因此需要加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造价管理配合,积极采用科学的造价管理方法对输变电工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管理,才能更好地规避潜在的经济和安全风险,让资金和能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以收获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双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浩.电力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作用[J].电网技术.2007,(S1).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机械设备设备经济管理

1 设备费占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比重大

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能使企业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一项工程的设计费用占总工程费用比例约为5~10%,设备工程费用一般占工程项目投资的40%~50%左右,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一般要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70%左右,在固定资产中设备固定资产要占三分之二左右,在流动资金中,与设备有关的(如备品备件、二类机电等)大约要占25%~30%,在冶金系统要占到40%左右。所以与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等)的使用情况如何,对全部生产资金的利用程度关系极大。

2 设备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及投资。作为设备管理中的设备经济管理应从设备设计、制造、采购、维修及更新、报废等全过程每个环节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预测。设备经济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设备一生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设备投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确定投资的最佳方案;对设备的折旧,按照各类设备的经济寿命提出合理的折旧年限;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根据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按照经济原则,确定各类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和大修费用的界限;做好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同各项工作。

3 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设备经济管理是设备有关各项费用的管理,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都是同等重要的。技术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物质运动规律,其成果是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设备经济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价值运动规律,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归结到三点就是两高一低,一高是产品成本高,另一高是投资费用高;一低是资金利用率低。这三种情况都与设备管理水平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与不重视设备经济管理有关。长期以来只重视设备技术管理,而忽视了设备的经济管理。就目前情况来说,对这个方面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根本的原因在于看不到设备管理方面的经济潜力,缺乏先进的经营观念,缺乏竞争意识。

4 设备投资方案决策

设备投资是企业把某种资金固定化(购置各类机器设备),以期获得更大的盈利,由于投资又是一个长短期结合的决策,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角度来说,短期投资方案,要衡量投资经济性的好与否,设备的投资选择和评价应利用盈利额、盈利率、终值、互斥方案等进行衡量。长期投资方案,是一年以上的投资,评价设备投资方案的优劣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但经济性的分析应该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把各方案所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组成资金流量表,或从净流量开始分析,因为投资的经济性分析是用货币额这个共同的尺度来测定投资效果波及整个时期资本的增量为主要内容的。大体上投资方案有单一方案即独立投资方案,多方案包括互斥型投资方案、混合型投资方案,可以利用净现值法、净年值法、终值法、投资利润率、差额流量、投资回收期法比较设备投资的优劣,寿命期相同和寿命期不相同的方案也可以利用上述几个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设备的优劣。

5 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套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层出不穷,满足了施工企业的需求。由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其适用于各类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价格亦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对其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即优化配置。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5.1 经济性原则 配置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要确定需要哪些机械,每种机械设备需要的数量、进场时间,同时还要考虑本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本公司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等,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机械配置,既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产生的责任成本又低。

5.2 实际操作可行、合理性原则 选择机械设备,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在现有施工场地安放的机械类型。配置机械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致使制约了施工生产的进度。

5.3 进场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的确认、维护 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对工程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一台故障较多的机械,不仅会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会增加机械设备的成本费用。进场后的设备在对其技术状况确认后,应在开工前对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保养,以保证开工后能正常使用。配件的库存量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多少来核定,同一种设备配件的库存宜以一台设备的库存量来定,且库存配件应为易损件,非易损件的库存应根据机况进行确定。配件的价格因地区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但配件管理人员应掌握常用配件的基本价格,以保证所购配件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6 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6.1 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效率或者说,要改善固定资金的使用情况,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解决设备投资的决策问题,即用同样的投资额,通过多方案的经济分析,选用经济性好的最佳方案使设备投产后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对现的的机器设备如何经济合理的使用,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固定资金利用效率,使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金的条件下增产增收。

6.2 提高维修费用效率 设备维修必须要讲修理的经济性,维修费用无限制,且实报实销,修理次数不限制,能修则修。这样,造成了很多设备过剩修理,维修费用不断增加,肯定造成生产高成本。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设备维修费用效率。按照经济原则,决定设备的维修决策,使现有设备修得其所,改得合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

6.3 按照经济寿命决定设备使用年限 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取决于设备的物质寿命,即用到不能用,或修到不能修为止。这个办法貌似节约,实则浪费。机器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消耗原材料)而且役龄越长,生产率越低,维修费用越大。这如同人一样年龄越大,毛病越多。人有“黄金时代”,机器设备有经济寿命。机器设备“年轻化”能提高经济效益,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为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对策措施;评价体系

0.引言

义乌市于1999年4月成立义乌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2003年4月,更名为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交易中心。通过几年的运行的实践来看,一些影响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因素仍然存在,导致工程招投标的实践中出现串通作弊、地方保护、资质挂靠、低价中标、转包分包等不良现象,引起工程量变更,建筑质量低,要我们义乌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开拓创新招投标体系,完善管理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工程招投标管理水平,促进义乌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中存在问题

1.1 资格预审形式化

资格预审是招投标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口。由于义乌资格预审体制起步晚、招标人意识不强、投标人造假舞弊等原因,不规范的资格预审已成为招投标违规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一是执行文件随意性。招标人未充分认识资格预审的重要性,使资格预审成为“走过场”程序或干脆不审查,形同虚设;二是资格审查的倾向性。招标人在招标信息前,与个别投标人达成初步协议,为其“量身定做”,使实力强大的潜在投标人纷纷落选;三是审查内容的盲目性。招标人对资格预审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编制依据,对于投标企业的资质、业绩考察仅看表面,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作综合评价,使资格预审流于形式,给项目建设留下极大隐患。

1.2 评审时间短

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招标工程的有效投标单位不能少于3家。否则,专家可否决投标结果,要求重新进行招标。”因此,在义乌招投标实践中,工程有效的投标文件有的多达10个以上,评标时间仅为半天至一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评审显然是不够的。评标专家仅有四人,对于如此多的投标文件,以及建筑工程复杂情况,四位专家要对企业情况,工程量清单,建筑情况等一一进行核实,可想而知,是不可能的。

1.3 工程量变更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投标人的报价施工过程中资金的拨付以及工程结算。目前,工程量清单普遍存在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工程量不准,漏项严重,以及与清单规范的计算规则不相吻合的现象。投标方在招标前,发现工程量清单问题的存在,不及时指出,反而在报价上大作文章。在施工时想方设法通过工程量变更来获取最大利益。相关各方均站在各自的立场对工程量清单予以不同的理解,协调起来非常困难。

1.4 挂靠、串标、围标

义乌建筑业起步晚,企业资质普遍不高,为达到标书资质要求,一些中小企业通过挂靠形式参与招投标。在义乌中小项目中采用摸乒乓球招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滋生了挂靠等情况发生,以提高中标几率。

1.5 低价竞标

最低价中标是义乌常用的招投标方式。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切中了招投标制度关于竞争性的要害,减轻了评标专家主观因素的干扰。但易造成施工偷工减料、扣克或拖欠民工工资、挪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等严重损害工程质量和民工利益情况发生,以及串标陪标现象的泛滥。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求很高,需要建筑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外,在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计价模式的确定,合同条款以及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具体条款的协商等环节中都严格把关,这使一般业主可能感到力不从心。

2.义乌市工程招投标管理要素研究

2.1工程量清单

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确定了政府宏观调控,形成市场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工程量清单报价的优点在于工程量一致,子目一致,非常便于评标人员对各投标人的报价进行分析对比。工程量清单编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投标人报价,这就需要编制人对工程情况非常熟悉,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

2.2 资格预审

招标单位根据建筑工程情况,制定切合义乌建筑行业实际的资质要求,在招标前对投标单位逐一进行资格审查,审查投标单位的业绩、信誉投标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对于有关联关系的单位同时投标的,招标单位可以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投标者之间的串通投标。

2.3 评标

在义乌市工程招投标中,对大型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法,先施工单位资质,业绩以及本项目施工技术、方案、工程量清单等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分入围企业,再进行商务评分。

2.4 合同管理

合同风险管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提高风险意识,进行风险识别,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招标工程应在投标之前,对招标文件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勘察现场,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条款,制定投标策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证合同的圆满实现。

3.创新义乌市工程招投标管理对策

3.1 全过程管理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防范机制。招标管理机构应成为独立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将目前其具体的实物性监督管理转为程序性监督,大力开展招标投标法规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狠狠打击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者,该绳之以法的决不心慈手软,姑息迁就。加大打击力度,建立惩戒防线,使人不敢违法。

3.2 施工单位量化考核机制

施工单位的注册资金、业绩、业主评价、在建设工程等情况,进入施工单位考评系统,进行系统评价,打分,量化施工单位,对在建设工程多于2个的施工单位不予以参投标等,将有效避免挂靠,串标等现象的产生,规范施工单位行为。对中标施工单位进行项目质量、服务量化考核,建立评价体系,记入考核结果,为作为今后考核、评标依据。将违法违规信息及时录入信用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信用评价成果向社会公示。

3.3 创新工程招投标评价体系

建筑市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办事环节多,管理部门多,管理难度大。义乌现有的工程招投标体系,重招投标过程,对事前工程量清单审核,事后合同履约管理相对较少,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因此,规范建设程序,加强管理部门为各方主体服务的意识,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使之成为程序规范、功能齐全、手段多样、质量一流的服务型的有形招标投标市场,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招投标活动的影响,有效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问题的出现。完善工程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将招标公告、资格审查办法、资格审查结果、评标定标办法、招标控制价、评标结果、中标情况共七项内容向社会公布。

3.4 强化诚信体系,重合同管理

建立以诚实信用为核心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和秩序,是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我们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联网,对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的投标行为以及中标后的履约情况包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管理等,建立评价机制。根据招投标各主体单位的实际行为表现,录入诚信系统进行信用评级,对主体行为规范的单位,记录良好行为记录,并为其创造更多更好地参与工程招投标与建设的机会,相反,则记录不良行为记录,限制其参加工程招投标与建设的资格,甚至是清出建筑市场。同时,成功的合同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平稳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结束语

义乌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也应开展的有声有色。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推进,建设工程上马也将越来越多。目前,程序性监管工作基本到位,招投标市场竞争秩序明显好转,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我们也认识到,现有的程序性监管往往作用在事物的表层,机制上还缺乏必要的深度。虽然招标按程序到位了,也公开操作了,但还是有一些突出的问题,给招投标平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留下了隐患,迫切需要向专业化监管转变。

参考文献:

[1]柳宇鸿.试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陈园,金伟娟. 论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市场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J].中国招标,2004,(41).

[4]王发育.浅析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问题[J].理论与当代,2006,(11).

[5]卢劲松.浅谈建设工程招投标之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6]尹彦海.浅谈招投标制度在建筑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J].科技资讯,2005,(23).

[7]周婷.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的思考[J]. 江苏建筑,2005,(04).

[8]王霞.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

[9]陈晓强.工程招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J].四川建材,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