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设施体系。一是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根据产业布局及时编制区域性消防规划,开发区、专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等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同步规划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合理布设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和场所。二是提升消防站建设水平,在广泛布点、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达县(市)组建特勤消防站,年均接警出动300次以上的消防站辖区增建消防站,建成区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或居住人口超过5万的镇全部建有消防站,依托大型社区建设消防执勤点,化工集中区全部建成专门消防站,水运、陆运发达的地区根据需要建设水上消防站和高速公路消防救援站。三是加强城乡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新建农村住宅区和居民住宅区同步建设消防设施,逐步改造老旧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消防水池、消火栓、消防车通道等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全民化宣传教育体系。一是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消防宣传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深化消防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将消防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纳入教育教学和普法等内容,组织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公益消防宣传,充分运用网络微博、手机短信、楼宇视频、户外显示屏等贴近受众的媒介开展消防宣传。二是普及群众消防安全知识,加强消防安全培训,组织火场逃生疏散演习,引导居民配备家用消防产品,全面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消防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积极培养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专业人才。三是促进群众消防安全习惯养成,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三提示”活动,加大习惯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大力发展消防志愿服务,从引导、警示、服务三方面入手,共同规范人的行为举止。
加快构建综治化社会管理体系。一是强化政府对消防工作的统一领导,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每年召开消防工作会议、逐级签订消防工作责任书,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和平安地区创建考评范围。二是强化部门依法监管,完善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发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作用,加强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规范联动工作程序和联合监管机制,集中整治区域性、行业性火灾隐患。三是强化单位全面负责,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广泛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在火灾易发、高发并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高危行业、场所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定制度。四是强化公民积极参与,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建立区域联防和多户联防制度,深入开展社会化消防巡防工作。五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农村、社区消防工作机构,大力推进公安派出所点消防工作,开展农村、社区消防安全达标创建活动。
加快构建专业化消防力量体系。一是大力推动现役消防队特勤化、专职消防队规范化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有需要的地区发展特勤消防队,以现役消防队的标准训练、管理和使用政府专职消防队。二是提升消防装备科技水平,建立完善装备建设评价论证机制,对技术先进、功能特殊的车辆装备进行实战测试,立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优化装备结构,实现消防装备由数量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三是加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坚持从实战出发,深化执勤训练改革,大力开展事故处置技、战术研究及训练、演练,提高应对多样化任务的实战能力,做到情况熟悉、技能娴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加快构建信息化警务实战体系。一是夯实信息化设施基础,围绕监督执法、灭火救援、队伍管理等中心工作,加强顶层设计,重点抓好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内外互联的“一体化”信息工作平台,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二是推进信息化实战应用,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完善通信指挥平台和调度指挥体系,广泛开展基础知识、业务应用和技术保障培训,努力提升信息化建设软实力。大力推进移动办公、数据采集、现场执法等移动应用,健全完善全员采集、全员录入、全员应用、全网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三是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建立健全数据信息综合研判机制,强化数据信息高端应用。大力推行符合实战化要求的警务模式、管理方式,建立以信息主导决策指挥的预警研判机制、以信息主导规范透明的消防监督机制、以信息主导快速反应的灭火救援机制、以信息主导服务群众的社会管理机制和以信息主导精兵严管的队伍管理机制,加快实现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变。
加快构建市场化消防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培育消防设施检测维保、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消防安全监测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督促指导各类行业协会开展自律管理,制定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充分发挥保险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积极作用,鼓励保险公司承保以防范火灾为主要目的的保险种类,推动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企事业单位投保以火灾为主要责任的财产保险。三是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监理、消防技术服务和消防产品生产、销售等领域,积极推动社会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将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纳入信用等级评定、财产保险费率调整等内容。
篇2
紧紧围绕“深化综合整治,落实长效机制”这一主题,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不断补充和完善长效机制的内容,着重在落实和执行上下功夫,继续实行分级督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督促企业按照长效机制和补充规定的要求,落实安全监督员、隐患排查、关键作业以及现场设备设施及生产操作管理等各项措施。
二、强化两个责任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依法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确保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技术装备、教育培训、安全责任保险和职业病危害治理等措施落实到位。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以及带班领导的现场处置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各级要紧紧围绕“有效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镇政府(街道办)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和应急演练。要进一步梳理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行业指导,认真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达到“明职责、求有效、保落实”目标,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要加强驻厂安监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驻厂安监员作用。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聘用相关专业的安全专家,逐步完善充实安全专家库。要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举报奖励制度。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承诺、约谈、事故企业“黑名单”、事故现场分析会等制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突出三个深化
(一)深化科技兴安。
危险化学品:要进一步强化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危险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逐步实现联网联控。逐步提升自动控制系统及紧急停车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灵敏性、准确性、及时性,切实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流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超限、泄漏时自动报警和关闭停车。
煤矿和非煤矿山: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大数字化矿山建设力度,在进一步完善已完成的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力争于2013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煤矿要积极推广应用高效采掘设备,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地下开采非煤矿山要大力推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地压监测监控技术、采空区监测监控技术。
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三类以上班线客车、校车、旅游包车要按规定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GPS监控平台管理作用,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进一步完善交通指挥系统功能,深化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的作用,实现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
建筑施工:建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充实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数据库,积极推进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现场项目部间形成在线信息互通,实时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和关键部位进行监控,实现对现场安全隐患的远程诊断和科学处置,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消防: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信息平台远程监控建设,拓展社会消防信息化服务,加强对社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信息互动。加强全区各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信息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信息通信岗位人员专业素质。
安全生产监控预警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控预警系统,不断拓展监管功能,扩大监管范围,通过信息化监管系统强化自查自纠,逐步建成覆盖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监管监察信息网络与基础数据库,实施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实现监管的全覆盖、精细化、动态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综合监管监察能力。要推动应用物联网技术,深化长效机制信息化的落实,逐步实现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和设备设施实时监测。
(二)深化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安全生产整体工作有很大影响效应,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安全培训作为减少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切实将安全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全面开展全员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集中组织监管行业领域内企业的全员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要积极认真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按照要求参加再培训和复审。
(三)深化安全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工伤社会保险、各种商业保险利弊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来的一种带有一定公益性质、采取政府推动、立法强制实施、由商业保险机构专业化运营的新的保险险种和制度,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2012年,要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等行业企业投保安全责任保险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和年安全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规定以及企业作出的承诺,在其他行业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四、着力四个规范
(一)规范安全监管监察。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管理部门专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全面构建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现场执法与网络监控、全面检查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生产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机制。以镇(街道)安监站规范化建设和实行委托执法为突破口,进一步健全镇(街道)为主体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要坚持“企业自查、部门专查、专家协查、政府督查”相结合,坚持“全面检查、重点抽查、按期复查、明查暗访”相结合,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对象、重大活动,开展全面、系统、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要把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作为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重要手段,保持高压态势,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层层落实执法监管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加强跟踪监管,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并依法依规加大惩治力度,严防死灰复燃。
(二)规范标准化创建。以达标创建为抓手,科学规范生产经营全过程,着力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预防、管理、监控能力建设,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要在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内,煤矿、烟花爆竹经营企业要在全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达标升级工作。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企业要完成达标。80%的非煤矿山、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和电力企业要完成达标。40%的规模以下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要完成达标。
(三)规范深度治理。要认真分析安全生产特点规律,始终突出恢复生产、节假日、季节交替等重点时期、重点时段,采取超常规的安全监管措施,对高危工艺、高危物质继续实施深度治理。要结合行业安全生产特点规律,始终突出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监管,要全面查找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深入组织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整治,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切实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同时,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切实抓好粉尘、高毒物质等职业病危害防范治理。
(四)规范安全生产制度。要加强安全生产重点领域规章制度的检查梳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类安全生产制度,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责任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生产、依法监管。要完善督查督办和激励机制,确保现有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各类企业要根据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变化,及时制定或修改完善相应的产业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
五、抓好五个重点
(一)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围绕“生态”建设,对设备陈旧落后、安全生产基础差、环保不达标的小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关停并转。以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主线,突出“两重点、一重大”(即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充分发挥安全专家作用,深入开展化工装置设计安全诊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专项整治活动。要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企业全面实行驻厂安监员制度,认真抓好监督员在企业的培训,加强履责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好安全监督员的安全“防火墙”作用。积极推广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强化停产、复产企业安全监管,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要充分发挥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职能作用,着力解决危险化品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二)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加强道路长途客运安全管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到无资质的维修单位(点)进行罐体维修和清洗。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持续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行为。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继续强化农村交通的安全监管,特别要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制定实施《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考核办法》,纳入安全生产考评。
(三)重点抓好矿山安全。煤矿方面:强化煤矿“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推进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强化煤矿水害防治。进一步推进煤矿“双基”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规范班组管理,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非煤矿山方面:突出铁矿采空区和地下矿山防透水治理,严防塌陷和透水事故发生,有关部门要根据地下开采矿山生产能力收取采空区治理保证金,对采空区充填验收合格的退还保证金,未完成的予以扣罚;加强矿山技术管理,地下开采非煤矿山企业至少配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文化水平且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采矿、地测、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各1名;严格执行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严格执行“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和“矿山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和3分钟通知到井下”规定;强化地下矿山机电设备管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淘汰落后设备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每个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得超过两人。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政办发〔〕67号)要求,对达不到最低生产规模的非煤矿山企业依法实施关闭。对于南部山区露天矿山,根据建设“生态”的要求,开展南部山区综合整治活动,提高安全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标准,全面提升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篇3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但安全生产事故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突出。少数地方、部门和单位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充分,监管机构不健全、职责落实不够,监管能力不足。基层薄弱、基础脆弱是当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必须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采取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目标任务
2016年以前,建立较为完整、稳定、适用、高效的市、区(开发区)、街、乡镇、村(居)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基层领导、监管和落实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大力实施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素质建设等安全生产措施,基本解决涉及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普遍性、基础性、长期性的问题,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创造重要基础,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强化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并对本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控制承担重要领导责任。要强化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权威和作用,建立完善"一岗双责"制度,包括工作制度、检查督办制度、履职报告制度、年度述职制度等。2012年起,各级安委会主任由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政府副职负责人均担任副主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确定适当的分值,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评价考核。同时,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
2、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各级党委纪检、组织、政法、宣传等工作部门要积极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推进安全发展。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加强对下级政府和同级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能。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要履职履责,督促指导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
3、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依法依规加强安全生产。要强化企业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严格实施高危企业重要安全生产事项备案及年检制度。制定并逐步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计划,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2015年底前,高危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至少一半以上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建立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系统,定期向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拒绝或逾期、不按规定自查自改自报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矿山、建筑施工、危化品、民爆等高危行业领域的企业,必须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其专职人员的配备不少于2人。
(二)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4、建立健全基层安全监管机构。
进一步加强基层安监机构建设,市、区(开发区)已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没有专门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要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予以明确到相关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各街道办事处以及任务较重的乡镇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形成市、区(开发区)、乡镇(街办)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
5、提高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由市安监局定期举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堂,并组织开展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监管业务和执法能力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资格证书;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不得从事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新进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和知识结构。支持、鼓励在职人员到高校进修安全监管专业知识和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对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实行单位补助。到2016年底,全市45岁以下的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都应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6、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交通、通讯工具等基础设施和安全装备达标建设,并改善安监部门办公条件。2013年底前,市、区两级安监部门执法交通专用工具、现场监督检测、职业危害快速检测、听证取证等装备配备达标率不低于60%,2016年底前,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要求。按全省统一安排,2012年全市安监人员实行统一着装管理,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
(三)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7、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依法取缔。加强医药化工和烟花爆竹项目源头审批管理,严格遵循产业发展布局、企业安全准入条件以及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等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对未按规定落实的,必须依法进行查处。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基础设施项目、村民建房等建设活动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实行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依法加强其执业情况的监督,确保其评价、检测结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8、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年创建工作计划》,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2013年底前,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和从事矿山、危险化学品以及烟花爆竹、运输企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标准。2012年,上述领域所有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要逐步达到国家一级、二级标准。在企业安全达标基础上,实行分级分类管理。2012年底,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基本达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2015年底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继续深入开展星级安全班组达标创建以及安全生产示范企业、示范工地(标段)、示范园区、示范乡镇和示范社区等活动。
9、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评估分级、督办治理、跟踪监督等制度,并将本级管理的重大隐患在新闻媒体和网站上进行公告,挂牌督办,纳入年度考核和"一票否决"内容。对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因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深入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月查月改月报工作,完善事故隐患排查上报、隐患管理信息、排查治理组织、排查治理监督等四大体系建设。定期对尾矿库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定,加大对危库、险库和病库的治理。对城区内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实施搬迁及安全提档升级改造。
10、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严格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冶金、建材、高毒物品使用、船舶制造、箱包制鞋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11、推进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以区(开发区)、乡镇(街)、村(居)为单元的安全生产网格,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管理,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安全生产网格信息。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12、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由政府管理的信息采集、联席会议、对外制度,对企业安全标准化评估分级结果、重大隐患整改和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等信息,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并与企业信用评级、项目核准、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证券融资、银行贷款、品牌创建、评先评优等挂钩,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实行安全生产联动管理、联合服务、动态监管。
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的单位,由上一级政府颁发一定数额奖金。对连续从事安全生产工作4年以上的各级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且所辖地区和部门完成安全生产年度责任目标的,由上级安委会提名,上级政府予以表彰。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在安全生产实践创新、重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应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安全生产举报信箱和网址,实施有奖举报。
14、落实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的合理待遇。从2012年起,对在矿山井下、危化、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等场所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安全监管人员,根据工作天数和监管工作记录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由各区、开发区、街道、乡镇研究具体办法,积极推行为区、开发区、街道、乡镇安全监管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补助和保险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15、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工资制度。企业要建立以岗位安全绩效工资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保证其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同层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16、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说清楚"制度、安全生产约谈等制度,完善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办法。按照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突破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发生较大事故、"打非治违"工作不力以及省、市安委会挂牌督办重大隐患逾期未整改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其所在单位要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年度考核不合格、市级挂牌的重大安全隐患逾期未落实整改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存在"一票否决"情形的地方和部门,市安委会要将有关情况向组织、人事、工会等部门及时进行通报。
(五)构建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17、建立健全政府安全投入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各级财政应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宣传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应由政府统筹的重大隐患治理、应急演练、联合执法等工作。完善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保险制度,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事故预防工作。
18、不断加强安全法制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制定、修订涉及基层基础安全生产的配套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实行乡镇安全生产委托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规范监察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19、大力拓展宣传教育保障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规划,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范畴。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六进"等社会宣传活动。利用《科学发展论坛》,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及重点企业领导干部的教育学习。落实党校在干部培训中开设安全生产知识课程。教育部门要将交通、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中毒、防雷电灾害、防地质灾害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列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电视、报纸等媒体每年要安排专门版面,用于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三项岗位"从业人员和新聘职工、农民工、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落实相关培训持证上岗规定。建立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考核、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分类注册管理和队伍建设。
20、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建立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家组,并向全市其他行业和领域推广。积极发展安全技术服务组织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咨询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技术研究咨询机构和安全生产协会的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监督管理,保证其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组织重大危险项目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控。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安全生产防护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建立矿山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对矿山监控点、矿山井下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篇4
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规划部署,持续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快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
(一)构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
1.一体化综合指挥。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等一体化城市运行中心,满足应急协同联动、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和数字即墨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应急局、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
2.全域感知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张图、动态感知数据分级分类接入、全域视频资源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3.数据业务中台。打造城市云脑场景应用集群,推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至少3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基本建成城市云脑区(市)中枢,构建城市云脑一体化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应急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科技局、统计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二)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
4.一码通城。实施“码上即墨”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等公共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和社保卡多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5.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完善“爱山东·青e办”即墨分厅掌上办事平台功能,建成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个,接入亮点应用不少于10项。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实现更多事务“一次办好”。(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可用率超过85%。(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三)构建数智融合的政府决策“协同化”体系
6.政府决策数字化。深化数据汇聚共享,重点围绕营商环境和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强化政府决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四)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
7.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区一体、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应急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公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8.一部手机游即墨。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整合全区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文旅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9.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加快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智慧社区建设总数达到25个,其中示范点达到12个;智慧街区建设总数达到11个,其中示范点达到2个。推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责任单位:各镇街,各功能区,区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推动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建设
(五)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10.智慧教育。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教育服务,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水平,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推动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应用,统筹全区各类体育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11.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六)提升医疗数字化水平
12.智慧医疗。积极配合青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提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推进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建成1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参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2022年智慧服务达到3级以上的医院数量不少于1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进一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5%。(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智慧医保。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智慧医保信息化平台。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应用,逐步实现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场景亮码、刷脸服务。(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局)
(七)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4.智慧停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便捷支付、全景导航等技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建立全区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打造智慧停车模式。(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15.智慧交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交通态势的精确感知控制能力,建设智能化、可统一调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现对道路信号实时调整。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即墨区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项目。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超过80%、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八)提升人社和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
16.养老服务“静默办理”。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实现全区老年人户籍、健康、就诊、养老金、医保等信息共享共用。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个人信用平台互联互通,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推广应用智慧养老设施设备,推进医疗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老中的广泛应用,为全区居家失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审批、民政备案、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养老服务质量综合监管的联动机制。优化老年人服务事项“静默办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实现在线预约、签约,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由系统自动办理。按上级部署,试点推行门诊慢特病部分病种“零材料办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
三、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
(九)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7.海洋大数据产业。发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重大平台集聚优势,持续引进涉海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速蓝谷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转化。依托鳌山湾未来城做好蓝谷科研成果及产业转化承接,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和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共享、应用等为一体的海洋大数据综合发展体系,支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特色创客发展。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合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海洋信息资讯服务产品,打造以光磁一体存储设备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数据设施。(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为,支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支持更多银行和有关机构进驻数据中台开展信用贷等业务,以数据资源赋能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19.数字经济园区。支持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华为科技产业城、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金口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示范基地等建设。(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鳌山卫街道办事处、金口镇政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一)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0.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线上线下“双融合”,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提高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进精准农业与智慧农机示范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差分定位基站、农用远程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淘宝村、镇创建,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软实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1.工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区内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打造酷特智能“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即发集团“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基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等。完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工信部备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不少于1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攻防演练等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国际陆港管委、蓝谷高新区管委)推进商业实体向线上销售转型,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发展智慧文旅服务,组织有条件的景区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构建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十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3.多功能一体杆。以场景建设为牵引,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
24.“双千兆”城市。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逐步达到1000Mbps。全面部署IPv6,统筹推进全区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运营商以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开展5G基站建设,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十三)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统筹全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四)构筑防护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采用流量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化解潜在风险,保障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推动网络安全规范化管理。拟定即墨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科学研究制定安全策略,组建网络安全专家技术团队,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和监督,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五)优化数字即墨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即墨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绩效管理、调度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加强对数字即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对责任单位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领域在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对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配合青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流通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管理制度等。(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加大数字即墨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推介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新成就,积极营造重视数字即墨建设的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省、青岛驻即单位,各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日印发
篇5
(省局机关党委)
全省春节期间市场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在春节市场整治期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节日市场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市场监管,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查处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和秩序,为确保春节期间市场繁荣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产消费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春节“黄金周”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1月16日至2月4日,全系统共组织执法检查组1033个,出动执法人员31825人(次),车辆6215台(次),检查清理规范各类集(农)贸市场4889个(次)、商场382个(次)、景区景点526个(次)、市场主体(经营户)281389户,查处违法经营案件813件,其中立案查处321件。案值147.838万余元。共受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598件,调解534件,调解率为89.2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2.382万余元。
(省局市场处)
2005年全省共受理消费申诉17240件2005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心工作,结合“健康.维权”消费主题年活动,不断加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政执法力度,将消费维权与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2005年,全省共受理消费申诉17240件,调解成功16756件,调解成功率为97.1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48.2万元;12315机构接到举报电话1836个;查处各类案件5043件,总案值1701.85万元。
(省局消保处)
[市场监管]
xx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该指挥中心平台的使用,一是改变了过去各县、市、区局12315工作24小时值班的状况,由指挥中心24小时统一受理、及时分派,从而节约行政成本。二是对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进行同期录音,指挥中心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整理和分派,确保消费者申诉举报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三是任务分派责任到人。指挥中心可以将申诉、举报从xx工商红盾网和手机短信上,同时直接分派给全市工商系统的每一名干部。四是方便监督。市、县、区局领导随时可以查看登记、受理、分派、处理、回复、统计等情况,对个案进行批示。指挥中心可以对超时限的进行催办。五是保密性能强。对于举报人的情况只有登记人知道,其他干部无了解权限。六是统计报表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数据准确。
(xx市局)
xx确定食品安全整治六条措施一是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审查制度。二是抓好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全面推进和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追究制度,充分发挥食品检测机构作用,督促和指导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封存报告、依法销毁和重要大宗食品安全质量购销档案等制度。三是抓好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以学校食堂餐饮业和调味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对建筑工地食堂、小餐馆、城乡集贸市场和个体门店的监督检查。四是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五是做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投诉举报网络建设。六是严厉打击各种制售不符合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xxx市局)
xx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在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时期,全州工商部门,特别是xx市局每天开展市场巡查,加强对活禽及禽类制品交易市场和禽流感疫苗防控物资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对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禽类产品坚决予以封查,严禁上市销售。二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实行索证索票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对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商品质量严格检查,坚决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无证照经营行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是联合农业部门巩固无公害蔬菜生产成果。部分县工商局联合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专项整治,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的监管。四是积极开展元旦、春节前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重点对活禽及其制品交易市场、鲜肉及其制品、水发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腌熏制品进行了严格检查。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116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54台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户4686户,查处无照经营7户,受理申诉(投诉)11件,成功调解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24万元。
(xx州局)
xx三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一是认真抓好以食品为重点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尤其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粮、肉、蔬菜、糕点、酒类、饮料和儿童食品、营养品、保健品列为监管的重点,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形成了有力的打假态势。二是加大市场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主要是建立以12315为依托的,上下联动的巡查监管机制,以监管食品和其他商品的质量、规范经营为主要内容,以片区管理为单位逐户进行排查,增设市场巡查组,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依法清理和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依法取缔无照经营,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各项自律制度,对到期变质的食品定期进行自检自查,清理下柜,形成经营自律。三是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分市场的监管,高度重视农村市场的消费安全。主要是强化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小摊点、小卖部和各类加工点、手工作坊的日常监管,严格检查该区域食品的保质期、保存期和食品商品的质量,严防销售过期霉变食品和“三无”商品侵害广大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
(xx州局)
xx认真做好节日市场监管工作xx市局以整治食品安全、市场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及烟花爆竹销售管理、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节日市场各项监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12月20日至2006年2月4日,全系统共组织执法检查组182个,出动执法人员10403人(次),车辆2183台(次),检查清理规范各类集(农)贸市场1772个(次)、商场182个(次)、景区景点256个(次)、市场主体(经营户)19.6万户,取缔无照经营232户。受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21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9万余元。
(xx市局)
xx开展保暖电器市场专项检查xx市局对主城区的主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销售的保暖电器的质量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监督检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78人次,检查保暖电器市场、商场78个次,经营户687户,检查明珠、美的、三角、先锋、威妮、联版权所有创等26个品牌的保暖电器2672件(台),责令下柜退市或封存不合格保暖电器460件(台)。
(xx市局)
xx一分局改进个体验照方式一是结合实际,改变个体户到分局验照的方式,上门为个体户办理验照手续。二是坚持做到登记管理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审查是否超经营范围、人照是否相符、字号名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实行书面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验照贴花与元旦春节等节日市场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登记监管职能到位。三是以许可经营项目为审点,对食品酒类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经营及采矿、交通运输业等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予重点审查。四是加大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截至1月20日止,该局完成个体工商户验照1039户,完成应验户数2267户的46%。
(xx州局)
[行政执法]
xx四条措施规范法制工作一是建立全系统法律法规文库。对凡涉及工商职能职责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收汇集中,成立查阅文库,便于各业务职能部门查阅。二是夯实法制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网址,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服务。三是抓实业务素质。对各县区局上报的业务请示,都及时给予明确答复,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抓好培训,全面提高全体干部队伍依法行政水平。xx县局开展了一月三学一测季考评制;xx县局积极开展“讲学习提素质促职能”读书学习活动,并开展了一期《行政许可法》业务知识培训;xx区局专门安排时间就行政执法、查办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培训和讲解,强化查办案件的责任意识;xx县局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每月至少登出黑板报一期;腾冲县局编印《法制园地》,刊出《“非工商”法律法规中的工商法定职责》,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平台,实现机关基层执法互动,同时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落实,开展“注册大比武”的业务活动。
(xx市局)
[队伍建设]
xx打造学习型队伍初见成效2005年,xx市局党组狠抓干部队伍的学习教育,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突出抓好“四化”,即:一是学习教育规范化。坚持每周五上午学习例会,学习有关文件及精神。二是主题教育特色化。每一阶段推出一个主题教育学习内容,集中收看电视政务礼仪、商务礼仪讲座。三是培训教育多样化。把法制学习贯穿于每个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中,实行抽签讲课,做到“人人必学、人人必讲”。四是廉政教育经常化。在曲靖工商红盾网上开设《廉政教育》专栏,每周一期有关廉政建设方面的文章供全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交流,到12月底止,已50期,点击学习率高达43213人次。通过狠抓学习教育,全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xx市局)
[信息园地]
xx四条措施强化政务信息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闻报道和政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负总责,办公室具体抓,层层明确工作职责,有效地规范了政务信息工作。二是发挥整体效能,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报道和政务信息工作的通知》,下达了政务信息报送的指标任务,将任务分解到下属单位,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合力。三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编发、审核、通报制度。政务信息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局上下按规定程序上报政务信息,经办公室筛选、加工,分管领导审核、签发。并由办公室每季度通报一次各单位信息采用情况,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四是充分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保证政务信息准确及时快捷和灵敏传递。
(xx市局)
[简讯]
1、xx市召开“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暨“诚信市场”授牌大会。经过严格的初审、复审,全市共有214户企业、个体工商户荣获第一届xx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荣誉称号,有16家单位被授予市级“诚信市场”。(xx)
- 上一篇:医疗废物管理的应急预案
- 下一篇:火龙果种植技术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