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总结

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预算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04-02

前言

《土木工程概预算》是土木工程及建筑专业的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课,专业性、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一个就业方向。它主要是研究建筑产品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合理的建筑产品价格的一门科学,学习和实践好该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增强竞争力。如何能更好的获得好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究的问题。

1、学校《土木工程概预算》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本校该门课程的学习重点是施工图预算造价的编制,而预算造价的编制方法较多,不管哪种方法来计算造价,工程量的计算是基础。但是通过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对工程量计算缓慢、计算数据的选用犹豫不定等可以看出,其对理论课学习掌握不容乐观。

1.2人才培养大纲过旧,不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校人才培养大纲仍然停留在手工计算概预算造价阶段,而目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都采用计算机办公和电算造价,这比过去的人工计算省时省力,效率较高。通过比较,我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已远远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需要及时调整培养大纲和计划。

1.3学时量偏少

土木工程概预算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该门课大纲要求48学时完成。目前的课程内容包括了概述、定额原理介绍、各种预算文件的编制、主要的重点是施工图预算造价的编制基础,需要讲建筑面积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往往完成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基本没有时间去学习预算软件,可是预算软件的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进行学习并且要掌握,而一个预算软件的学习不是短短几个课时就能学习掌握的。

2、教师、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性,但是教师往往是充满了理论知识,而实践性很弱,有时遇到了实践性强的问题,教师也不一定能正确解决。第二,现在的课堂上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已不能满足传授较大信息量的新内容,必须要结合多媒体手段。可是教师在PPT制作上往往力不存心,只能最简单的将知识展现出来。这种纯粹的PPT展示,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从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对课程认识不到位。学生学习这门课只能单纯想拿到该门课的学分而已,不是把它作为一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来学习。学习的目的不同,对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第二,学习存在盲目性。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不会很端正。从讲课过程中及布置的课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存在盲目性,没有自己的理解。盲目性主要表现在自己没有理解教师讲的内容,对于布置的作业只是盲目的抄袭课本或其他同学的。另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注意听讲,一味的接受书本上的内容,对教师更正过的错误还是继续出错。这些都是导致该门课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

3、解决方法

就现阶段我校《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均是影响该门课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不容忽视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解决方法如下:

3.1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及内容,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

学院应该重新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培养社会实用性及适应性人才。所以,建议将教学内容应该进行重新的调整,增大实践教学和软件课时,注重实践锻炼和上机操作,将理论内容的学习作为辅助软件计算原理的补充。或者将预算软件开设为专业选修课,课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例如可以将定额原理的学习内容改为如何查阅定额手册更为实用。学生不需要了解这是定额数据是怎么计算得到的,而是需要掌握这些数据在定额中是什么意思,如何运用即可。增加上机的学时,通过预算软件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进行建设项目的绘图、套用定额、并正确的计算工程造价。掌握一门软件的应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大社会竞争力。

3.2改善教学方法及手段

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结合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课,不断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果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话,尽量提高PPT的质量,好的课件不仅只展示课程的内容,而且可以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依然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设计,学生掌握了工程定额的使用、工程量的计算等,一个课程设计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反应。而且课程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预算软件的应用水平,通过课程设计就可以将预算软件中的各个主要功能进行掌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的学习实践,学生们普遍掌握了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并且能够准确计算工作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可以通过开设课外辅导班等,鼓励学生报考相关的预算员资格考试,为毕业后顺利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学院可以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竞赛等,通过对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利用预算软件可以实现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结果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为学生进一步的工程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4、总结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进一步发展,对工程预算人员的需求也是大量的,但是在满足量的要求同时必须要保证质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进行《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及社会适应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马芸.《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176-177.

篇2

关键词:环境工程概预算;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22-02

《环境工程概预算》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新兴的课程,它具有知识面广、专业技术性强、实践操作要求高等特点。本课程以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应用为向导、以施工预算为主线,重点介绍定额和清单的应用、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环境工程概预算》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掌握环境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项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使学生掌握概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经济类课程方面底子薄弱,使其难以在有限的几十个学时内顺利掌握概预算的相关内容。因此,作者就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环境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课程学习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任何一门课程而言,在上课开始先咬强调本次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尽快明确本课程学习的意义,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那些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明显偏爱。《环境工程概预算》恰恰就是这样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概预算工作贯穿整个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需编写项目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需编写施工图预算;项目施工阶段,需编写施工预算。学生毕业以后,无论从事环境工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工程建设概预算知识。从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看,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管理、咨询或评价类的相关工作,都必须具有建筑经济管理、投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编制和分析概预算的能力必不可少。因此,在课程的绪论学习阶段,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明确课程的学习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本课程的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

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经济类课程极少,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经济类课程方面底子薄弱。而《环境工程概预算》知识面极广,因此,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精心挑选,有利于使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掌握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选择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环境工程概预算作为概预算中一支新的分支学科,相关有针对性的教材还相对较少。现有教材中,仅有贾锐鱼等编写的《环境工程概预算》一书较为适合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使用。同时,部分相关教材的理论性过强。因此,在教材的选取过程中,应将现有的《环境工程概预算》教材与成熟的工程概预算教材相结合,注重将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结合。目前,如果单纯依靠现有的全国通用教材进行教学,其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预算员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由于教材编写出版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反映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也过于学科化和系统化,与预算员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要求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且无法突破地域性。因此,在教材的选取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定额材料,保证学生所学与所用的一致性,以适应环境工程工作的实际要求的需要。教学内容的挑选是这门课程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一环。一方面,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概预算基础薄弱,而另一方面,《环境工程概预算》涉及的内容又极为广泛,包括土建工程概预算、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管道安装工程概预算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反而不利于学生建立个人的学习体系,难以掌握所学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所学来选取。以我校为例,我校环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大二和大三两个学年分别学习了CAD制图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并且对管道施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们在《环境工程概预算》的教学过程中,重点选取了管道安装工程概预算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管道安装工程的相关经济概念,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管道安装设计、技术及成本的知识体系。

三、注重教学手段与方法,紧密结合环境工程实例,理论联系实际

概预算其实并不复杂,然而由于环境工程建设项目体型庞大、结构复杂、内容繁多、个体性强等特点,导致工程项目概预算极为烦琐,表现出了一种极为复杂的特点,因此如何让学生清楚概预算的方式,做到深入浅出则极为重要。根据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重点内容突出讲解,逐层分析、步步深入;对于容易懂的教学内容,结合习题集,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提问,变为主动发言,甚至争论,形成了一种活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单纯地用刻板的书本知识进行理论教学,极易导致使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大量穿插实际实例,做到书本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讲解工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实例的选择也要注重技巧性。例如,如果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参观过污水处理厂,已经对管道的走向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讲解管道安装工程概预算的过程中,要以污水处理厂的室内、室外管道安装为实例,这样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尽管环境工程概预算与工程概预算的实质相同,但在实例的选择中切不可以一般的建筑工程实例取代环境工程实例。例如,总是以楼房建筑实例给学生讲解土建工程,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迷惑心理,认为所学内容根本不是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同时,如果条件具备,尽量以学校现有的环境工程实例进行讲解,例如学校的污水处理设施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校现有的人工湿地为例进行土建工程和管道安装工程概预算为例进行授课,从工程招标、概预算造价材料等各个环节详细讲解,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工程概预算》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概预算工作,单单的理论教学难以让学生掌握概预算工作,因此,概预算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必须重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工程实际总是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实际工作中更需要实际工作者自主判断。若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概预算文件的编制,对其将来走向社会的帮助,是极为巨大的。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对概预算的各个环节做到面面俱到,应具有侧重点。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来看,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作为重点。授课时边讲解,边带领学生完成一个个实际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编制依据和编制方式的选择。就编制依据而言,主要包括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现今社会主流为清单计价,但定额计价也同时在使用,定额计价也更易被学生所掌握,所以采用定额计价进行编制则更为合适。就编制手段而言,主要是是手动编制与软件编制,如果有可能,应两个都做。当学生对概预算工作由了一定的了解后,会认为社会上概预算的编制主要是用软件来完成,如果单单让他们进行手动编制,他们就会对教学过程产生疑问,认为所学已经脱离社会。然而,事实上,一些小的工程承包公司仍然使用的手动计算。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社会的需要,两种编制方法都应学习。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施工图预算的编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模块教学;课程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71-02

0 引言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是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建设工程定额的概念,各种定额的编制方法,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等。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政策性和地域性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注重理论教学方面,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作为教师必须探究出适合于课程的教学思路。

1 注重选择合适的教材,最好选用自编教材

教材是教学容最重要的载体,由于《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多以各地区定额为载体,教材选用的不合理,与当地的现行定额,取费标准不相匹配,直接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脱离实际,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不能做到胜任工作,反而觉得在学校没有学到东西。现在,市面上存在的高职高专教材很多,怎样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成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必要因素。如果单纯依靠全国通用的教材教学,一方面这些教材编写出版周期相对较长,不能反映现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另一方面这类教材多以全国统一基础定额为基础,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所以,必须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并结合当地实际,将现有教材进行整改和修订,确保选用教材的内容能与本地区现行的定额、取费标准、新技术、新工艺相一致。因此,选用自编教材是比较好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使用的定额、取费标准、规范、图集、造价信息等资料编制自编教材,又具有实用性,又切合实际,方便开展教学工作。

2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增强教学效果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中有很多的知识涉及建筑物结构构造以及施工场景,教师用单一的语言很难表述清楚,尤其在学习预算规则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好,很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所以不会进行计算。这时,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参观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电教设备等具体的辅助设施,让学生观看施工现场的图片,施工过程视频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还可以模仿案例式教学,模拟招投标现场,采用真实案例,真实图纸,让学生真图真做。这些方法能让学生看的到,摸得到,表达的更为直观,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如在讲解梁钢筋部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展示梁的钢筋的具体形状,或带学生参观施工现场梁的钢筋是如何施工的,方便学生想象出抽象的构造,增强感性认识。

3 实施模块教学,加大实践学时比例

《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仅依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足以让学生掌握编制预算的方法,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若只采用一套图纸,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于单一,不能掌握预算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模块教学,即教、学、练一体化,把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进行单项能力训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例如在概预算教学部分,将土石方工程作为一个模块,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接着根据案例图纸布置任务,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开展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按照工作过程,查阅相关定额,计价规范,完成任务,掌握工程计价与计量的方法,每一个模块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与以往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相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4 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考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方面构成,现行的办法是考试课程平时成绩占30%(含出勤、作业等),考试成绩占70%。可以尝试加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这样会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考试时可尝试开卷方式,或采用过程考核的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5 以考证为导向,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以更大的优势面对就业市场,体现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双证书”(学历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我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短期造价员资格证强化培训,短期培训后,参加全国造价员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造价员执业资格证书,可从事建筑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和审查工作。这种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程的教学更为系统化,既有理论教学的内容,又注重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岗位资格的培训,突出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提高学生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6 结语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时俱进,保持课程处于最新发展状态,以上是笔者对《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的课程思路教学的一些探索及经验总结,要想真正上好《建筑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还有待于相关课程老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彭德红.搞好《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的思考[J].基建优化,2005(8).

篇4

1.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对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部分,结合我系土木工程专业“三位一体”的“666”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组通过两届学生教学,尝试将课程设计分布在建筑设计教学内容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尝试多人合作指导课程设计的模式。课题组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及自己专业特长,拟定不同结构体系、不同使用功能、分量适当的课题,由学生自愿选择指导老师进行设计,一则可以满足学生爱好、激发其设计潜能,二则可以减轻科任教师工作量,效果良好。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强化规范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业余时间,严格考核,及时总结,以求提高教学质量。

1.2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2.1以项目实例为依托,开展设计教学。

在课程设计讲解过程中,以已修建实际工程为主,对实际工程进行设计。将书本理论知识与身边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近两年榆林麻黄梁汽车产业园区,兴建了一批汽车销售4S店工程,主体为门式刚架。就以实际工程为依托,进行课程设计。带领学生到工地进行参观已修建好的门式刚架,了解结构形式,翻阅完整设计图纸等资料,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一一对照、比较,增加了实际工程认知度,增强了施工图的绘制能力。在校教师再对钢结构施工图中的要点一一讲解,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1.2.2优化教学内容。

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能让学生更多地掌握课程设计内容。把课程设计相关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集中讲解,不占用理论教学时间。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我校安排以理论部分较强的钢结构原理为主。对于课程设计部分的讲解学时几乎所剩无几,那么对于钢屋架课程设计中的支撑布置、荷载导算、内力计算、构件计算、节点设计等几部分以平时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多加练习,通过作业发现问题指正问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强调,这样能够保证设计各环节的质量。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另外,要求学生查阅最新规范、图集;课程设计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那么就要以最新设计规范为依据。

1.2.3教学模式和设计内容多样化。

在钢结构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一种引入“参与•合作”教学模式。把一个设计项目拆分为几个子项,2-4人组成设计小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去,对某一项目进行设计,每人设计一个子项。“参与•合作”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设计作用,形成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设计理念,团队合作的设计学习情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1.3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3.1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

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与理论讲解在实施上是分开的,导致理论知识的讲解空洞、乏味,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一般。考虑到教学与课程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是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设计是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应用,笔者提倡理论,笔者尝试将课程设计与理论讲解相互穿插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2选择恰当的题目,确定合理的课程设计份量。

笔者对开设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的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大多数院校该环节考核采用同一题目(同一套施工图)进行考核,形式单一,而且在多届学生中使用,对课程设计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在进行设计选题时应本着“工期新、结构新颖,任务分量适当”的原则,同时尽可能选用正在建的工程,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将设计蓝图与实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设计的积极性,提高设计质量。

1.3.3加强老师跟踪式指导,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动性,推行学生成果互审制。

为确保设计质量,增加学生的主动认知能动性,在进行课时设计组织运行时,将工程量计算安排在教室集中指导,每天不定期的检查学生的初稿,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对一些共性、难点的问题集中讲解。定额套价、材料调差和取费统一安排在模拟算量实验室,使用网络版的广联达计价软件来进行操作,既方便教师的跟踪检查、指导,又可以使学生对基本工程量汇总计算等进行互审,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确保教学质量。

1.4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设计通过一个常见的、典型的多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学生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内容及程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所学施工技术与管理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为在项目施工、管理领域执业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笔者认为该课程设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将设计课题与理论教学相互穿插,杜绝“两段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将课程设计与课程理论分开组织,忽略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建议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将二者相互穿插,重点讲好项目施工工艺的组织流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及工艺间的逻辑关系等内容,为后续的工程项目的专项组织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尝试校企合作联合开展课程设计环节。针对我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学校校企合作育人的构想,以现有产教合作项目为依托,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尝试校企双向合作育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早融入工作岗位,使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拓展的“零距离”对接,实现“学校知识学习厚基础、企业环境养素质、顶岗实践强能力”。③构建“多任务教学、多人合作指导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考虑到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与施工工艺联系紧密,建议构建集“多层民用建筑(住宅、办公楼等)施工组织设计、单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等为主线的多任务设计课程,并配备不同的专业教师进行设计指导,确保设计质量。④与生产实习相结合,革新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按照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安排在生产实习教学前,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效果不是太好。建议在组织课程设计时,在生产实习前布置任务,生产实习后提交作品,使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将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工法等融入设计,有利于设计中工程质量、文明施工、施工组织专项设计及季节性施工措施等内容的深化。在成绩考核方面,可以结合生产实习环节通过ppt汇报等环节进行,亦可与实习企业联合进行考核,效果较好。

1.5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两个环节,是对混凝土结构及基本原理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钢筋混凝土梁盖设计部分,主要以理论计算为主,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积累;对于单层工业厂房设计部分,则主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措施如下。单层工业厂房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将课程中所学的单个知识点,如单个受力构件设计计算方法、荷载计算方法、内力计算方法、内力组合原则等实际应用于厂房建筑整体的结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设计理解所掌握的计算方法在工程中如何运用,怎样实现教材内大量的构造措施等。雷洋等对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及重难点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方法,具体如下: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该课程设计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讲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重点,以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为目的。本人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倒叙法,即根据设计结果反推设计过程,抓住每个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各个击破,教学效果较好。②合理安排教与学关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的性质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领导、组织和控制这一角度出发的。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积极参与,然后才能成为积极的推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是“教”与“学”同时在场时对学生的角色定位。③合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设计效率。我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是按照二周,学时排在学生没课的时间和周末,这样从第一次课到最后一次课最久能拖一个月之久,需加强过程控制,方可确保设计质量。此外,笔者认为,对于单层工业厂房设计这块,为确保设计质量,应加强与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互动、沟通,在指导教师配置方面,亦可以配置房建老师及企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2结论

篇5

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缺乏特色

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多数独立学院照搬母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本校学生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出现“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2.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并能顺应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这些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实践性课程略显不足。

3.独立学院中师资力量匮乏

独立学院中的教师多数为无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严重缺少“双师型”教师,而土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制约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确立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实现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大多数是地方性院校,地方性是学校的第一特征,独立学院应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方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措施为:(1)主动争取地方土木行业、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定期分批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如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认识实习,学习完成某科重要专业课后进行实践实习,即将毕业时进行毕业实习等形式。(2)主动邀请地方土木行业中专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进入学生实习基地,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技能去指导学生实习,与学院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理论教学体系可采用“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其中基础课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基础课是院级平台,一般由学院统一制定,而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系级平台;专业课主要包含专业方向课程,可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在土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创新意识,具体措施为:(1)增设土木法制类课程,提高土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素养;(2)推进土木系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然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教学理念;(3)通过工程图纸识别、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把土木专业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起来。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相对课堂讲授来说更直观,是对理论教学的综合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系中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四大环节。

第一,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验课教学覆盖面。实验室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接近实践的课程,也可以把实验室看作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与实践相联系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必须把土木行业中最基本的设备纳入实验室,其次不断购进先进实验设备,把新设备新仪器的应用内容加入到实验教学中。

第二,做好实习教学环节追踪监控,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和课程实习一般较为集中,实习时间较短,可每20人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对现场所见进行讲解、分析,实习完成后以实习报告形式结题;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工程第一线,参与工程实际,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较为分散,学校管理工作备受挑战。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实习内容,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双管齐下,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定时电话追踪,校外指导教师要求其每天完成实习日志,并完成实结,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实习效果。

第三,注重课程设计选题,通过争优答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设计是对某门专业课的一个理论总结和实践联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从选题上必须联系实际工程,与当下工程技术接轨,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保证课程设计顺利、优质完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争优答辩。

第四,采用“边实习,边设计”的新型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重要总结。以建工系为例,毕业设计主要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概预算等几部分,每一部分都与实践紧密相连,可采用“边设计边实习”的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进行毕业实习之前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为学生详细解答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这样就增加了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不仅具有学术和教学水平,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依靠校企合作,从企业中引进或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兼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2)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资金,鼓励本院教师学习进修,到工程实践中去,提高专业能力,也可以结合土木系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现场实践技术训练,最终能把专业知识、教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水平;实践锻炼;艺术设计

1专业实践锻炼的作用

从2017年参与实践锻炼以来使我深刻的感觉到,教师的专业实践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能给专业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层次,对教学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只停留在讲台上和书本上进行课堂教学,势必会脱离设计行业新的设计理念。教学上没有新的设计思想的引导,传达给学生的理念也将是“淘汰品”,因此要想教好学生自己就要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2专业实践锻炼的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材料选择与施工能力、工程预算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教师在实践中需要从能力培养角度进行实践学习,做到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2.1方案设计能力学习

提高方案设计能力,首先要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行业随着时代和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就会有新的设计理念产生。要对新理念快速的学习、了解和应用,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设计实践锻炼。那么教师怎样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就需要在实践中真正参与到设计师项目中。应该怎样参与项目,本人从连续4次的社会实践中得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参与学习:一是,参与到业主交流环节,了解业主的整体装修目标;二是,与设计师进行沟通,听取设计师的设计构思,因为设计师是从事在设计前线,对业主的设计希望把握较准,因此听取业主的装修目标和设计师的设计构思有助于提高最终方案的成功率;三是,独立进行初步方案设计,与设计师进行方案的分享,找出不足并进行方案的修改。真正的做到以上三个步骤才能应用新的设计理念,才能提高教师的方案设计能力。通过该流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设计环节的任务布置中则可以给学生传达清晰、正确的设计引导。

2.2材料选择与施工能力学习

要做好一个设计只懂得方案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对设计材料及材料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进行了解,因为设计效果的呈现需要借助于装饰材料和装饰造型,没有材料的认识无法正确进行材料选择和造型设计。随着新的设计材料的出现,设计材料的选择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在当下资源节约、经济环保的理念下材料的选择应该本着“一材多用、常材新用、新材精用”的原则。要做好该点需要设计者对材料类型、特征、加工工艺有详细的了解和实际的应用,同时学好该点有助于老师上好《装饰材料与构造》、《室内设计基础》、《展示设计》等课程。教师实践中应该如何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到建材市场了解材料类型,包括新型材料和传统材料,了解材料的成本、尺寸、质地、品牌等;二是,到不同层次的施工工地进行材料的施工工艺、加工造型的学习,可以到以下的施工工地进行学习:某房产样板间设计、售楼部设计、豪华家装设计、中等家装设计、餐饮类空间设计等工地学习,从中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工地同种材料的不同加工方法,了解“一材多用、常材新用、新材精用”的原则。

2.3工程预算能力学习

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有《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随着材料市场行情的改变,设计装修方式、施工工艺的改变,一个装修项目的工程预算内容和结果会有所不同。一个在校教学的老师如不去设计行业企业中进行新的预算方法的学习,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只能停留在预算公式的解读和基础预算的分析上,学生所学到的东西不能直接用于设计。教师在企业应该如何去学习预算知识和技能,就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学习:首先,掌握常用材料的市场价钱,工人施工的公费标准;其次,学习工程预算表的编制方法和技巧,学习过程中要对方案设计层次,灵活编制工程材料预算表。

2.4施工与管理能力学习

艺术设计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方案设计,懂得材料,能够预算,同时还需要有设计的施工与管理的能力,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也是设计落地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应该怎么给学生传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项目应该如何施工并进行工地的管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空间设计则有不同的施工流程和相应施工内容。教师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学习施工和管理:一是,阅读图纸并查看图纸中相关设计施工说明,了解相应的施工要求;二是,到工地进行施工流程观察;三是,与施工工人进行交流,掌握施工流程中相应的施工内容。通过该方面的学习,教师才能够懂得如何进行施工及施工工地的管理,才能再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传达正确的施工流程,同时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施工图的绘制。

3实践锻炼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的提示

3.1在教学方面

3.1.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环境设计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特别是对于专业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基础》、《专业制图》、《室内环境与设备》、《展示设计》等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可以学习到设计项目的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同时可以学习到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装饰材料、新的施工工艺等丰富课堂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内容。

3.1.2更加深入的了解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将所授课程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过程中,能够对专业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在实践中运用的难易程度。这些认识是无法从单纯的理论教学中得出的。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更系统、更专业的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避免在将来的实习或工作中感到所学知识学无所用。

3.1.3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进行有目的正确指导。如指导学生应如何参与实践、如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实践中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何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如何取得实践效果等,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就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3.1.4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并以此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可以了解到相关专业信息、行业发展情况及动态、就业现状和趋势。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及岗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指导中、教学实践活动中、就业工作中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3.1.5能够对教学改革提出指导建议通过实践活动,作为专业教师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可以采取部分课堂讲授、部分外出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3.2在人才培养方面

从设计公司对设计人员的招聘条件看:一是,有扎实的美术基础,雄厚的设计功底,强烈的创作表现欲;二是,熟悉并能熟练操作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max等主要的设计软件;三是,富有创新精神,耐力好,有团队精神,善于把握机会;四是,对设计有创意,善于和客户交流。从这些招聘内容不难看出,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教育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1.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从实践中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学应该从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专业设计课以项目导入方式完成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把大量的知识点融入到课题设计中,这样能避免学生在理论教学中的乏味又能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果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明确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根据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专业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尽心项目的模拟设计,进行初步设计、改进设计、实施设计的练习以强化其实践技能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01-02

一、课程性质及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时效性,[1]涉及工程造价较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设工程定额的编制原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量计算规则等造价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在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

但目前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在有关专业课程教学中还需要全方位深入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现代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目前的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很大障碍,失去学习兴趣,达不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有必要改变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存在问题及改革方法

1.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由于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所采用的定额具有区域性且差异性大的特点,在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但是,目前《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教材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定额原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费用构成三部分,部分教材中附有一套工程图纸及简单的计算过程,但是工程实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计量及计价规范等严重滞后,且缺乏结合当地定额及实际情况的工程案例,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中缺乏针对性。所以仅仅通过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无法具备职业技术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补充11G101系列图集、当地的消耗量定额及价目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相关资料,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包括平面标注法结构施工图识读、定额的应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清单计价规范等内容,为后面的实训教学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教材所补充的资料属于当前最新的行业规范和规则,使学生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沿,为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大部分学校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教师先是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再在剩余课时内安排一个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相对独立使得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时因缺乏对工程案例的感性认识而失去兴趣,后期实践时难以入手,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足的训练。[2]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建设工程定额原理、工程量计算规则(包括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建筑工程计价三个模块。

建设工程定额原理部分主要内容是建设工程定额的编制方法及定额的应用。在进行此模块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消耗量定额或者企业的定额进行讲解。特别是定额的应用部分,在套用地区定额的过程中,使学生既掌握了定额的应用方法(定额的直接套用、定额的换算和定额的补充),又使得学生对消耗量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有了直观的认识。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部分可以结合独立的案例讲解计算规则,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建设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并且可以在计算案例工程量的同时,掌握定额与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异同之处。

在进行建筑工程计价模块的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单位工程(例如单层的砖混结构的土建工程)进行综合单价分析,讲解完整的计价过程,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价过程中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的作用及应用,掌握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的内在联系和计价程序。

在所有的模块讲解完成后,结合实际工程图纸按照“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顺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完整工程的施工图预算编制,把本课程所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强化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的。

3.建立实训实验室。在传统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讲解者的角色,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课堂上所讲内容非常有限,讲课效率不高。[3]

建立实训实验室,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讲课效率。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直观,与行业结合更加紧密,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训实验室中,需要配备的教学装备有:(1)方便分组讨论的桌椅,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完成每组的模块任务及整个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这不仅可以方便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学生的讨论及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仅仅是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和网络连接,这样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借助PPT、电子图纸等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中插入图片、视频和CAD图纸等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3)工程造价软件(例如广联达软件、鲁班软件等),学生在实训室里使用目前工程造价行业的造价软件完成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并且可以软件计算和手算过程同时进行,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到和行业接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学校的教学中,“平时分+期末考试成绩”是考核学生采用最多的方式。平时分所占的比例一般为20%~4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分值比较多,所以只要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能够通过本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只需要在期末考试前利用几天时间复习就可以取得合格的成绩。

要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还要提高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需要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改变期末考试成绩决定最终考核结果的模式,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方式。(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量化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2)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分值计算;(3)在每一个知识模块学习完之后,进行阶段测验,考核本模块的知识掌握情况;(4)对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完成的施工图预算进行评价打分;(5)汇总以上步骤中的分值,确定出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总分,即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模式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学生想要通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的最终考核,必须是平时学习成果的累积,从而改变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5.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在《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教师本身需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建设工程定额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具备较高的施工图预算编制水平,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手段,不断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方向,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积极地到企业中开展工作,一是可以保证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专业不脱节,二是能将在企业学习到的其他资信带到课堂上,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论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针对传统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1)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知识需求的对接;(3)建立实训实验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5)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孟莉.浅谈基于绎课的预算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9).

篇8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结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高职工程监理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想以工作过程来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目标相关,其课程教学过程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为了突出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培养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体系模式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具有其独特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融合了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模拟岗位工作过程,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开发与重组,明确工作过程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主线和培养基础分别是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实际的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是分不开的,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手能力较强,在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尝试适当增加模拟岗位工作的实践项目和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从被动听课者到主动实践者的转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职业岗位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对于专业岗位的了解与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符合企业对于专业岗位职责的要求,为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2工程监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2015年被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为搞好建设重点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主要面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主导改革教学内容,着重技能培养。以就业导向、实践能力来重构课程体系,注重以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依据实用、适用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将传统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新课,适当删减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重组融入工作任务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引导,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建筑行业及工程监理企业的走访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座谈,结果说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能力,具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经过实践探索,合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逐步贴近建筑监理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效果改善显著。工程监理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教学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第三、四学期)、第三阶段为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第五、六学期)。(1)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课程:《经济数学》、《大学英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安装工程识图》等课程。(2)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课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等课程。(3)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等课程。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提高,将工程监理专业三年的课程重新整合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将工程监理的职业精华“三控、三管、一协调”贯穿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企业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时俱进才能满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3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指由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对学习情境进行的重组和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领域是指具体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原有学科体系中的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情境是指在职业的行动过程和工作任务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方法论和教学论和转换而构成的学习领域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这种新型课程设计,可使学生从不同的工作过程中去获取不变的思维过程及规律,从具体的个性中去获取一般的共性,并能够用抽象出来的共性和一般规律,去应对新的个性和具体,充分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特色。按照“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依据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原则,结合工程监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监理员的岗位需求,来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图会审这一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新的学习情境,该课程为《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其它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独立的工作过程,其中的难度与深度逐步提升,但它们仍属于同一工作领域,操作步骤类似,可以进行对比。因此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是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选取建筑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实际工作情境,并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的工作任务,就是能够作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分组组成团队,结合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根据工程类型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或图集,在分专业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方案,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组织工作实施,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总结、反思和提高。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并可根据工程施工图的要求完成建筑构造实施任务,具备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

4结束语

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增强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变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进行教条的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将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落到实处,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研究彻底转化到实践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系的建筑模型实训基地在筹建过程中,预计在年底到明年年初能初具规模,并于明年正式在教学中投入使用,把模拟的“真实”施工现场搬到学校,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完成认识实践的教学过程,再配合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室,教学过程能够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从理论教学到认识实践,再到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从学习到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才能完成。将理论知识、团队协作、实训技能三者有机相结合,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作者:李铁津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教育部职业枝长技育中心研究所.

[2]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3]夏喜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职业技术,2009(7).

篇9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李必瑜.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篇1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27-03

园林专业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a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建设并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1]。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也非常多,但是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具备普遍性[2]。宿迁学院作为成立不久的三本地方高校,园林专业的原有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沿用了联建院校扬州大学的模式,而2校的生源和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已凸显出一些问题,如某些实验项目偏研究型而实践性不强,这与宿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矛盾。为贯彻落实宿迁学院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提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必须抓住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根主线,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构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1 现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与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比较和实践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对宿迁学院园林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总结。

1.1 公共基础课程课时量过大,实践类教学学时不足 宿迁学院园林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课内总学时为2 813学时,期中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为1 061学时,占37.72%,实验、上机、毕业实习等实践类教学为836总学时,仅占29.7%。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比实践类教学多225学时,这与宿迁学院“应用型” 人才培养的定位不符,实践类教学学时过少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2 某些基础课程的针对性不强,与专业课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 如园林绘画、测量学、园林建筑制图这些基础课程,目前主要聘请其他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宽泛,课程实验也往往是一些基础实验,没有侧重于园林景观,未体现出园林专业的特点。

1.3 同类课程间教学知识点划分不够明晰,实验项目有重复和交叉现象 如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树木栽培学等植物类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不够独立,彼此间的衔接又缺乏循序渐进,在植物识别和植物栽培和养护等实验项目中有重复和交叉现象。

1.4 综合类实践课程实习教学少,且不当 学生在40多门课程学习中,仅有园林绘画、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几门课程安排了综合实习,而且实习地点多选择在苏州、扬州、上海等南方城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修订中应增加北方一些地方的综合实习,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地方的造园艺术。

1.5 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学生的能动性较差 当前的实践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实践教学难以产生兴趣和创新灵感,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6 考核方式单一,效果差 旧有的“一考定分数”的考核方式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园林植物生长的周期长、季节性强,实践效果就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而且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因此实验结果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要根据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明确了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3个主方向:即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2.1.1 园林景观设计类 包括园林绘画、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等方法。

2.1.2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类 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昆虫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昆虫学等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基本生活习性,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生产及管理的关键技术,能够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制定合理的栽培养护计划,初步具备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的实际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园林工程、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园林工程施工图纸,能根据园林设计方案绘制工程施工图,学会园林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且具备一定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建筑施工及园林道路广场铺装施工等技术。

2.1.4 明确相关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类结果,再对每个方向内部的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如植物类课程内部的植物学、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3门课程,其中植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就已开设,是为后续专业必修课程( 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实践教学应侧重于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等基本技能,同时为了实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应偏重于园林植物。而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主要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前者以草本植物为主,后者是木本植物为主,因此在实验课程的开设上要综合调配,避免开出实验技能训练相一致的内容。

2.2 实验项目的设计 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设计思想[3],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以完成1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每个任务步骤又细分为若干项目。教师进行项目设定时,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项目设计时还应着重加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如在安排教学实习中可以由原来的1门课程实习改为几门课的综合实习,统一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这样不仅可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而且便于加强课程和课程间的联系和渗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性教学模式,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4]、“现场教学法”[5]和“研讨式教学法”[6]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安排实习场地和教学方法。

2.3.1 设计类课程实习 采用“工作室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专业教师利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项目,带领学生进行项目运作,教师为主导对项目的基本要求、预期目标和各项完成时间进行总体把握和安排,学生为主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2.3.2 工程类课程实习 以“现场体验”教学为主。可选择在建和现有的园林景观绿地,结合项目施工实践,让学生熟知景观施工过程,通过实景效果把握设计作品与建成景观的关系。

2.3.3 植物类课程实习 可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进行,采用“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围绕苗木繁殖、移栽、后期养护管理一系列项目进行。采用组长负责小组包干的管理模式,制定全年养护工作计划,项目结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和养护管理质量等,纳入成绩考核。

2.4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目前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实验、实习成绩时多是根据上交的实验报告、实习小结或课程设计作业,而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独立完成课程作业的情况往往被忽视,而这些恰恰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实践课程考核应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在实践课堂上的出勤率、工作态度、项目参与度等。终结性考核以实验项目完成质量为主。同时在学生大学4a中至少要举行1次专业技能考核。此考核应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实践目标体系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制定园林专业技能规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成绩可与学生专业学位挂钩。

3 结语

实践教学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构架立足于学校特色、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7]。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着重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实现宿迁学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关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改革,而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补充完善,确保其能够适应园林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5):529-533.

[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01):1-5.

[3]罗丽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1):44-46+50.

[4]马杰,金典生.项目教学法在园林专业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4):118-121.

[5]陈祺.高职园林现场教学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5,25:24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