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制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管理制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管理制度方案

篇1

关键词:益气养血补肾方;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肿瘤,是恶性浆细胞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表现为肾功能衰竭、贫血、骨痛等[1]。有研究显示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病情发展有密切关系[2]。以我院收治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20例采用益气养血补肾方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9~78岁,平均(66.2±5.3)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3.4±4.6)月,免疫球蛋白分型IgG型22例,IgA型18例;Ⅱ、Ⅲ型分别为14、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沙利度胺(国药准字H20100186,生产单位:苏州-欣凯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00mg/次,1次/d,晚餐后服用。观察组口服沙利度胺方式同对照组,另外给予益气养血补肾方行中医辩证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包括16例肾虚血瘀以及4例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配方为羊藿40g、补骨脂25g、黄芪25g、甘草6g、田七10g。肾虚湿热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黄柏10g、知母10g。1剂/d,水煎以两次服用,疗程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以及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消失,骨髓象指标正常,溶骨病变中止;显效:M蛋白下降幅度超50%,溶骨病变稳定。有效:M蛋白上升幅度超过25%,绝对值上升超0.1。无效: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无差异或恶化。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总和。②记录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情况,观察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血清VEGF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沙利度胺主要用于抗血管新生,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应用中常联合地塞米松以及马法兰[3]。但此药的副作用较多,包括便秘、头晕、皮疹等,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因无法耐受而中止用药。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其不良发生率高达40.0%,这与黄艳等[4]报道内容基本一致,而观察组给予中药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其不良发生率明显降低,这说明中药联合治疗对降低药物副作用,延长药物维持治疗时间,提升患者耐受性有积极地意义。

老年患者是多发性骨髓瘤主要发病群体,病机体现为肾虚血瘀。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益气补肾。另外骨髓瘤患常因高度黏血症发生出血,因此药性应避免温燥,同时也避免过于滋腻碍胃对药效以及脾胃运化谷气造成不良影响[5]。本次药方中羊藿味辛甘温,补肾助阳功效显著,还可祛风除湿,性温不燥,补阳不伤肾;补骨脂同时具有补肾助阳、纳气止泻的效果,可抑制肿瘤发展;黄芪主要用于益气生血,同时可健脾助气;田七不动血而活血,兼顾止血与补气;甘草调和上述众药,整个药方不仅补肾、强骨、生髓,又通脉化瘀、通络生新。

综上,益气养血补肾方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沙利度胺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可靠、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翔,叶宝东,林圣云,等.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1658-1662.

[2]卢静,侯健,张春阳,等.硼替佐米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76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4:309-312.

[3]刘辉,傅,薛胜利,等.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10:868-872.

篇2

关键词: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临床治疗时各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对新医疗技术的引进[1]。这些新的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患者而言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仍有部分新医疗技术缺乏较长时间的临床验证,其安全性和效果均不明确。若盲目将其加入到临床诊疗中,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对治疗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医疗技术的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2]。通过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能够较好地对新医疗技术的准入进行规定,从而提升新医疗技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本文即分析了当前医疗技术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发展历史

对于医疗技术而言,其概念即应用于疾病治疗、预防、诊断以及康复方面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使用全新的医疗技术,能够更好地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水平,并提升医疗整体水平[3]。为了让医疗技术在临床得到更加安全、合理以及有效的使用,需要制定出有效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当前我国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是政府在技术评估的基础上,对医疗技术进行的行政管理。而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医疗技术实施相应的评估后,可对其做出允许使用或是禁止使用等诸多命令。而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最初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实施的[4-5]。当时大量全新的医疗技术需要进入到临床应用,为了保证这些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国政府制定了医疗技术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条例,并成立了医疗技术评估机构,对医疗技术实现了较为完善的监管效果。

2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现状

2.1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现状

当前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1)开展医疗技术的主体。对开展医疗技术主体的条件以及医疗资格进行严格规定,只有主体符合相关规定后才能够在临床诊疗中使用这些技术[6]。(2)对医疗技术本身的规定。对新医疗技术自身的安全性、有效性、社会适应性以及经济性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并且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医疗技术是否能够在临床诊疗中得到较好的使用。(3)对客体的评价。接受医疗技术的客体需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的相关禁忌症和适应症,满足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要求[7]。

2.2医疗技术的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被分为了两类,即准入管理和应用管理。准入管理即是否准许医疗技术进入到医疗机构并且应用在临床上的管理。而应用管理为对当前在临床使用的医疗技术进行的实时性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准入管理内容为三项:首先,在管理层面上,需要对医疗技术进行评价和监管,并对其实施临床需求和经济学的分析;其次,在技术层面上,需开展新技术人员条件、设施条件、技术路径以及临床材料获取方面的监管[8];最后,则是伦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学方面的监管。

3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我国在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起步时间较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旬开始的。最初在上海医科大学成立了医学技术评估中心,对各类卫生技术以及医疗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性的评估。而在同一时期,华西医科大学也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循证医学中心,标志着我国医疗技术评估工作正式开始走上正轨。而在近些年来,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在这一方面积累了都非常多的经验。例如开展了辅助生殖技术、生物芯片检验技术等诸多全新医疗技术的评估,对临床诊疗效果均有较好的提升效果[9]。另外淘汰了数十种不合格或是经济效益不佳的临床检验技术,这对我国的医疗技术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2015年,卫计委取消了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审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突出管理重点,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使用以及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进一步改善了对医疗技术的管理效果,缩短了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10]。

4当前我国在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在医疗技术的准入和监督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且已经开始通过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明显提升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但仍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使用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制度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4.1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覆盖面较为狭窄

虽然当前我国对于新医疗技术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制度。但对于医疗机构新医疗器械以及新药物的监管体制仍然较为缺乏。目前仅有《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并且其覆盖面也比较狭窄,仅仅涉及到了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相关工作,而人体试验、动物试验、基础研究等仍然处于研究空白,无法较好地对医疗技术的准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11]。4.1.2对中医师监管的冲突由于我国医疗技术的特点,往往会将中医和西医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这种特点会给医疗技术的准入以及监管制度带来一定困难。例如在中西医结合医院或是中医医院中开展开放性手术、微创手术、腔镜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是否属于违法仍然没有定性[12]。因此在这些医院临床使用西医技术治疗时,会缺乏执业依据,极有可能被定性为超范围执业,难以被有效监管,也无法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同时对医学进步的促进也会造成影响。

4.2对我国在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4.2.1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的覆盖面首先需要注意到对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要让其覆盖临床诊治的各个方面,例如需要做好人体试验、动物试验、基础研究、临床准入等工作。并且国家相关部门也需针对新医疗器械以及新药物等制定出更加完善和有效的监管体制,保证到这些技术可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监管,提升临床治疗时的安全性以及效果[13]。4.2.2对中医师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监管在上文中的分析中可显示,我国在开展医疗技术准入和监督管理过程中,对于中医师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的,尤其是在中医院或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中使用西医治疗技术并没有较有针对性的准入以及监督管理制度。针对这一点,需要对我国中医院和中医师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为其制定出特殊的医疗技术和监督管理制度。让西医医疗技术也可在中医院或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5结语

篇3

当代医院是一个综合体,具有多功能、高科技、多学科特点,何以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及医疗水平,促使医院稳步、快速发展,成为各医院的主要发展目标[1]。我国早于2011年开始实行等级医院评审制度,在思想、方法、制度等层面上都引荐了先进的评审制度。医院通过JCI创建和三级妇幼保健院等级创建契机,抢抓机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切实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3]。

1JCI标准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模式的创建

随着医院JCI标准的验收合格,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模式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4-7]。JCI标准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模式的创建,对医院执行规范化管理、实施标准认证成为医院提高管理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已形成医院发展的一种趋势,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以此修缮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操作,以确保管理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资金的使用率,确保医院的经济效益;把医院收支列入预算管理中,强化财务的预算管理,明确相应的考核标准,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完善医院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内部管控办法,提高防范运用风险及财务风险的评估水平;于新制度下加强各科室成本的管控、科研资金的投入、公益性收支的管理实现了进一步完善。

2实施标准下的财务管理制度

创建医院经济管理模式JCI标准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模式对医院的会计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了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管,提高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优化了医院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医院的经营目的[8]。

2.1实施成本预算,促使成本管理的有效开展。

医院的成本管理是指医院将成本信息作为基础,根据医内各成本优化运用的相关规定,有序进行测算、规划、分配等管理。实施成本预算,能够使管理科室和社会公众全面评估医疗收费的合理性,为医院各项收费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医改政策对医院资金支持的恒定、单病种支付标本等提供成本统计数据支持,为医改策略的实施奠定有效的基础。强化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铺张浪费,让各项损耗都控制于合理范畴中,于确保医院服务水平的情况下,充分、合理地运用医疗资金,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JCI标准下医院财会管理方面开始执行全面成本预算管理,这对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质量以及医疗资金的利用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9]。

2.2明确预算核算指标,推动医院预算监管的发展。

JCI标准下,医院财会制度管理模式全面实施,详细规定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管理方案的内容,增加对资金利用方面的考察,详细规定了预算核算的各项标准,内容包括对基本补助、项目补助等的核算,并单独统计结余数,以为资金利用率的计算与统计提供数据支持,以保证资金合理使用,进而实现透明化。加强预算约束及管控,将医院全部的经济出入列入预算管理中,保持预算的完整性、准确性,避免肆意更改费用支出等情况,以保证医院有序运营。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模式,要求医院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有关分析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另外优化医疗项目的风险评价体制,对新项目、新诊疗方案展开全面的论证,对明确已掌握的专业技术给予有效的保证,疑难患者的诊治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提前准备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增强医院对医疗风险的承担能力与管控能力。加强医院管理力度,包括控制非流动负债借入、高昂仪器的购买、对外投资论证审批流程等,以确保医院巨大财政支出的标准行与可行性,促使医院总体管理质量的提升,对确立当代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社会审计监督职能

JCI标准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优化医疗项目的风险评价体制,对新项目、新诊疗方案展开全面的论证,对明确已掌握的专业技术给予有效的保证,疑难患者的诊治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提前准备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增强医院对医疗风险的承担能力与管控能力。随着医改的深入,集团化办医模式将出现集团内部经济活动、会计报表合并,集团或受托管理层管理费用分摊与管理费申领,要适应这种新的医院运行模式需进一步完善。为了适应现代医院事业发展及改革需求,为医院管理人员及产权拥有者以及人们群众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JCI标准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更好地适应医院改革发展的需求,提高财会审核及管理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结论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医疗卫生制度与会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医院的运营大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诊疗服务市场逐渐扩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若想于其中占据领先地位,就应该不断寻找改变及创新,严格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不必要费用的支出,同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此让医院的运营得以有序、稳定发展。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市场经济体制对医院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医院的经济运行,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随着医院JCI标准的验收合格,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财务会计制度模式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财务会计制度管理信息化,促进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浩珍,马葵芬,张幸国.JCI标准下的医院药事管理系统构建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202-204.

[2]张柱,刘腾,胡霄阳.JCI标准指导下的公立医院招聘管理优化[J].当代医学,2017,23(21):57-60.

[3]孟祥霞.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运行发展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4):27.

[4]董波,李靓.《JCI医院评审标准》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推动作用[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2):60-61.

[5]郑焱,刘美华,毕媛,等.JCI标准下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9):155-157.

[6]郑焱,刘美华,毕媛,等.JCI标准下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7]李敏强.浅谈基于国际医院管理(JCI)标准的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1):61-62.

篇4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内科急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为33岁~71岁,平均年龄(50.22±5.24)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32岁~70岁,平均年龄(50.07±5.1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急诊护理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具有分析、识别急诊护理风险的作用,并综合评价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比如:吸痰护理操作意外、药物不良刺激、压疮等。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必须严格识别护理风险,再针对性处理各项护理风险。

1.2.2制订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为积极预防与处理各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案。比如:各项意外告知制度、吸痰告知制度、约束患者告知制度等。

1.2.3学习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加强全体护士思想动员工作,使护理工作人员可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自学和早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组织学习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内容,从而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1.2.4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制度

由于内科急诊工作抢救频繁,护理工作具有随机性强、时间性强等特征,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督导检查中必须确保落实各项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夜间及就诊高峰时段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及时整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每次例会上讲评并与奖惩挂钩。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联系沟通,积极解决以下问题:加强设备及仪器管理、加强病房巡查管理、做好灭菌消毒工作等。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医疗纠纷事件1例(2.17%),风险事件1例(2.17%);对照组出现医疗纠纷事件7例(15.22%),风险事件9例(19.57%),观察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χ2=7.18,P<0.05)。

2.22组患者各项护理管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5

关键词:医疗单位 网络 管理 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52-01

随着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医疗单位都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管理。而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所以医疗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就变得至关重要。

1 加强医疗单位的网络管理

本文针对目前医疗单位网络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合理,用户管理不到位和网络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应该强化医疗单位网络管理的具体措施。

1.1 完善医疗单位的网络管理制度

医疗单位网络管理的首要条件是,管理者和使用者应该有规可依、依规管理、按规使用。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网络管理的相关标准结合本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全面性、可行性、合理性的网络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网络设备选购及使用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员网络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信息系统使用规范、网络安全的基础防护工作(包括权限管理制度和用户上网行为规范)等等。医疗单位的网络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最关键是切实有效的执行,从而彻底改变医疗单位网络管理工作的混乱、责权不明的状态,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

1.2 优化医疗单位网络的拓扑结构

目前,大多医疗单位的网络结构都是简单地在一台主交换机下连接若干个普通交换机和计算机。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通信量的增加,此种结构将导致网络故障的增加和网络性能的下降。所以医疗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生产管理的需求和特点,对医疗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配置。例如,可以使用VLAN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医疗单位各部门对网络应用的不同,在交换机上通过软件将整个医疗单位网络划分成大小不一的若干个逻辑子网 VLAN,而每一个逻辑子网 VLAN 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VLAN 划分的优点在于,它限制了广播组的大小和位置,有效控制网络内的广播风暴;限制了特定用户的访问范围,增强了网络安全性;加强了对网络的管理能力。

1.3 加强医疗单位网络用户管理

首先,对医疗单位中不同层次的网络用户进行权限管理,把相同级别的用户归入同一组中,对于相同或不同的资源给不同的用户或组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防止越权访问;彻底删除所有非法用户,禁止Guest用户,防止黑客用Guest进行系统控制;对于Administrator进行改名操作并设置足够复杂的密码。关键设备的口令不要随意存放,应由信息部门主管及设备配置人员保管,以防泄露和丢失。任何其他维护小组成员必须经主管批准方可使用口令。其次,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或Oracle的用户管理实现对内部数据的安全性访问,通过数据库加密技术提高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非法用户对数据的窃取和篡改。

1.4 积极引进网络管理软件

网络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学习,提高网络管理能力,积极引进和利用网络管理软件,有效地监控和管理整个网络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快速进行故障定位和处理,提高网络管理工作的效率。网络管理软件包括:连通性测试程序、路由跟踪程序、MIB变量浏览器和P2P终结者等。

2 医疗单位的网络维护措施

本文从医疗单位的网络环境保养、软硬件维护和两级网络安全维护以及监测日志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应该全面的、定期的进行医疗单位网络维护工作。

2.1 网络环境的保养和硬件设备的维护

医疗单位计算机房的电压、湿度、温度、接地和灰尘等因素都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和网络设备的性能,所以计算机房的通风、散热和定期除尘等日常保养是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机房配线架上,要针对不同的网段或接驳的主机进行网线编号或采用不同颜色的网线,方便网络维护人员的快速检查和故障排除。

硬件设备是网络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传输设备和计算机终端设备,维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另外,在机房的维护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系统命令和管理软件对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例如使用Cisco设备或者Cisco View软件。

2.2 医疗单位网络的软件维护

网络的软件维护,是指由于网络环境变化、需求变化或病毒等各种因素影响,需要对网络中使用的各种软件系统进行修改和采取保护措施。软件维护主要措施如下:

(1)及时安装系统的补丁程序;补丁程序即修复系统漏洞的程序。软件开发者针对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的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相应的补丁。系统的维护人员应及时下载和安装新的补丁程序进行系统修复,并配置好自动升级功能,防止漏洞被非授权人员利用。(2)建立完善的网络数据备份方案;由于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采取系统保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科学化的网络数据定期备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3)做好病毒防范、网络入侵检测和黑客攻击防范工作;病毒是网络安全的最大危害。在医疗单位网络中,一般重要数据都保存在整个中心结点的服务器上,所以需要保证服务器免受病毒攻击,做好病毒防范工作。

4 结语

医疗单位计算机网络是医疗单位实现信息化最基本的要素。为了解决和防范医疗单位网络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医疗单位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医疗单位必须从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及网络的软硬件、网络安全维护和病毒防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加强医疗单位网络管理和维护,保障网络系统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关雪梅.中小型医疗单位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探讨.电脑学习,2009(05).

[2]叶建华,邓世昆.医疗单位网络安全策略及设计思路[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篇6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发展理念,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推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和谐执业环境。

坚持三大结合的原则,即坚持医疗安全防范与强化宣传相结合、坚持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坚持重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各医疗单位要按照本活动方案有关要求,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对本单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对存在问题进重点整治,并落实整改措施。县卫生局将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适合我县实际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医疗质量专业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重点为乡镇(街道)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

活动主题为“持续质量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三、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科。

各医疗单位要成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管理本单位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

四、活动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完善以院长为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医疗质量组织领导工作;设置完善的医疗业务管理科室,特别要加强医务科建设,配齐配强医务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行使医疗质量综合协调管理职能;相关医疗业务管理科室要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强化科室在病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出和强化科主任、护士长的质量管理职责;临床和医技科室要配备一名质控员,健全医院三级质控网络,重点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共同推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各质控中心作用,落实质控中心的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运作机制。确定专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的日常监控。

(二)进一步改进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我县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医院管理评价制度,改进评价方法。要运用行业综合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社会公众评价对医疗机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鼓励引进相关管理工具并结合医疗质量管理特点,创新质量管理方式;探索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方法;实行质量管理专家准入制度,建立健各类质量评估、评审专家库。

(三)加快建立质量信息报告和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各医疗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全面收集本单位医疗质量相关信息,针对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定期将质量信息上报至县卫生局;各质控中心负责收集专业领域质量信息,在正确研判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将质控管理信息上报县卫生局和上级质控中心;县卫生局将组织专家定时研判和分析本区域内医疗质量信息,及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确定质量控制重点,通报重大质量事件。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质量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实施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监测、细菌耐药情况监测、药物和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等,加强对不良事件、医疗事故和高危环节医疗信息的收集、发现和处理,及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

依托各质控中心,建立质量管理培训制度,采取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工作;培养和选拔一批质量管理骨干,建立一支管理培训的师资队伍,发挥其在全员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体系

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风险的识别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预防和处理医疗风险,防范医疗事故。县卫生局建立相应的医疗风险金或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实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妥善及时化解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点工作

(一)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各医疗单位要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对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清理: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但未经过准入;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二)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的实施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卫生部制定了急性心机梗死,心力衰竭,肺炎(住院),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6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癌、股骨干骨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子宫平滑肌瘤、计划性剖宫产和老年型白内障等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级医院要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制订具有规范性、先进性的诊疗方案,完善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更直观地将质量评价落实到单病种的诊疗过程中,保证单病种诊疗规范性、先进性和示范性。

(三)切实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管理工作

1、全面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检查,梳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决控制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执行各级手术准入制度。建立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规范麻醉工作流程、做好麻醉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对患者麻醉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实施全程的、规范的麻醉复苏监护,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制度。加强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间的有效配合与沟通,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确保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落实临床药师制度。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药占比要达到45%以下。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4、加强临床用血监管,建立储血点,完善血液冷链管理程序,分析重点科室用血情况,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开展自体血回输工作。

5、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加强急诊管理,完善急诊服务流程,增强应对急诊、重危病人的处置能力,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水平。

(四)贯彻实施《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体验,合理安排出诊医务人员,确保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明确门诊管理部门职责,落实门诊管理核心制度、质量管理监控和奖惩制度;县级医院逐步推行门诊实名挂号制度,特别是专家门诊和专家特需门诊必须实行实名挂号;积极探索网上预约、双向转诊预约等多种形式,方便群众就医。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方案》,切实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保障病人安全。各医疗单位要增加护士数量,达到护士配备标准。今后凡医疗机构增加核定床位,必须符合床护比要求。

实施《专科护士培训方案(试行)》,通过专科护士培训,探索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在职护士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素质,适应诊疗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对疑难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争取在3年内达到每科室至少有1名专科护士。

要重视整体护理理念,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强化护患沟通。完善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整改,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提高医院基础护理合格率等各项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度,切实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以护理为主要原因所致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六)加强对各类质控中心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各质控中心要在职责范围内,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质量考核,客观、公正地出具质控报告并对报告负责。质控成绩列入各医疗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七)建立医院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

医疗质量观察员是指经过相关培训、参与医院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能对医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推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的员工。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医疗质量观察员制度,制定医疗质量观察员的入选、考评和退出机制,对医疗质量观察员进行培训,并逐步发挥其医疗质量监督的作用。

(八)加强服务要素管理

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审核,技术考试或考核。认真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的动态管理。严禁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加强对执业医师、护士变更执业地点的监管。加强医疗设备准入管理,认真执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设备技术评估准入制度。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后才能上岗。防止不良设备器械、药品、试剂、耗材带来的医疗损害。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医疗机构执业验收;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校验职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把好机构、科目准入关。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11月)

完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的制订、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2月-2011年12月)

1、贯彻落实。各医疗单位要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2、年度重点。根据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年度医政工作重点,确定年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内容,切实抓紧、抓实、抓深、抓透。

3、检查指导。县卫生局每年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三)总结交流

1、年度总结。各医疗单位每年及时将活动进展情况、检查结果和活动总结上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每年对全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有序推进,确保成效。

2、活动总结。三年周期满后,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广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同时研究部署下一周期重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是对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质量意识。

(二)广泛动员,务求实效

各医疗单位要周密安排、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各地要以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以质促建,确保医疗安全。要将活动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篇7

一、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培训时间:7月22日―7月30日

三、培训地点:体育城、医院会议室

四、培训内容:

(一)阳光城拓展训练

(二)院内培训

1、正视现实 审视自己 作好人生职业规划

(1)学习医院核心制度,找到立足方位感

(2)学习医院文化理念,找到价值认同感

(3)学习医院发展历史,找到职业规划感

2、医院业务发展相关情况)

3、医教科培训内容 (待定)

4、院感――预保科培训内容

(1)传染病报告

(2)医院感染控制

(3)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培训

5、保卫科培训内容

(1)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2)工作岗位注意事项

6、药剂科培训内容

药品、抗菌素、处方管理相关内容

7、财务科培训内容

(1)欠费管理

(2)职工费用报销程序及标准

(3)差理费管理条例

8、医保办培训内容

9、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五、培训制度:

六、培训费用:体育场拓展训练费用340/人,合计9860元。

七、培训考核

(一)笔试。

(二)通过学习以上内容,以书面形式,谈谈此次岗前培训的心得。

方案二:医院岗前培训方案为使新聘的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了解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新聘临床医生岗前培训计划u,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机构:岗前培训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医院岗前培训方案医院岗前培训方案。

三、培训时间:即报到的第一天起培训。

四、培训地点:医教科办公室

四五、培训内容:

(一)医院概况(人力资源培训内容)

1、院训(团结、诚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服务承诺:“心贴心的服务、手握手的承诺”;

3、医院的基本概况(发展史及远景);

4、医院的行政组织结架;

5、医院奖罚制度;

6、学习员工手册;

(二)医教科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三)质控科培训内容:

1、府城医院核心制度手册(发放至个人);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法规汇编;

3、住院病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4、府城医院医疗文书奖惩补充条例;

5、运行病历考核标准(发放至个人);

6、终末病历考核标准;

7、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8、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9、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发放至个人);

10、处方评价标准(发放至个人);

11、府城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发放至个人);

12、药品和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放至个人);

14、药品和药品临床使用培训后进行考核习题。

15、《抗生素管理制度》;

16、《抗生素类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2、手卫生;

3、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职业暴露;

5、无菌操作基本常识;

6、医院感染报告报告制度;

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

8、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0、多重耐药菌报告流程;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1、传染病报告组织机构职责;

2、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3、传染病信息报告;

4、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5、常见传染病的诊断;

6、考核与评估;

(五)医务科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5、《首诊科室与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6、《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7、《值班、交接班制度》;

8、《处方制度》;

9、《转院、转科制度》;

(六)急救知识培训(重症医学科)

1、心肺复苏;

2、输液反应;

五、授课形式:幻灯片形式进行授课。

期望在今后的培训中不断优化培训内容。

方案三:医院岗前培训方案根据医院继续教育规定和工作需要,为使20xx年保卫科新进人员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熟悉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增强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此新进工作人员培训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训目的:

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保卫科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培训时间:

7月22日―7月28日

三、培训地点:

Xxx医院保卫科办公室

四、培训人:

保卫科科长:xxx

五、培训内容:

(1)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2)工作岗位注意事项

(3)安全教育制度

(4)巡防队员职责

(5)交接班制度

(6)巡逻队员工作职责

(7)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篇8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问题;优化建议

随着医疗事业的改革及发展,医疗保障技术逐渐成为社会经济运行及制度革新的基本要求,通过医疗保险管理问题的建立,可以有效完善社会的核心发展,并实现制度成果的充分体现。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及完善,可以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但是,在医院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制约性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社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在促进医疗保险制度优化运行的基础上,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从而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构建提供创新性的依据。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医保患者对医疗需求的过度

在现阶段医院体系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医保患者对医疗需求过度的现象,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一些地方性医保政策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医保患者在普通门诊中不能接受报销或者报销比例非常低的现象,而且,需要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根据选择的医疗项目进行医保问题的分析。但是,对于一些医保患者而言,为了满足医保申请需求,会强烈要求住院治疗,便于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为医保管理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第二,对于一些慢性病以及多发病的患者而言,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治疗的现象。他们一旦入院就会要求长期住院治疗,并进行全身的彻底检查,导致医院的资源出现了严重浪费的现象。

(二)医院医疗服务系统的限制性

医院医疗体系主要服务于医疗服务机制,但是,在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优化中存在着医疗服务过度的现象,其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一些医院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小病“大治”、轻病“重治”的现象。对于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而言,主要采用了按“病种定额”的制度拨付方式,所以,对于一些病情较弱的患者会采用价格较高的治理方式,使有效获得额定结余的费用支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科室的收入。其次,对于一些医院而言,在治疗医保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对医疗费用进行系统性的统筹,但是,在医保系统基金安排的过程中,存在着定额给付的医院运行理念,有效采取严格管理的制度机制。由于在医疗保险制度机制构建中,更为严重的会过度进行医疗填补,有效降低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资源浪费现象。

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优化建议

(一)完善医保管理制度的管理机制

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有效完善医保管理的组织机构,实现医保管理制度规范的有序性,并根据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任务的定岗执行,进行医保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医院中的医保办应该认真学习各项医保政策制度,保证患者政策咨询的合理性,而且也应该认证落实医保制度机制,通过对社会中各个医保服务体系的支持,完善医院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实现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发展。因此,在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其具体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图一所示。第二,科学完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规范医保制度的服务性。在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确定中,应该实现定点医疗与传统医疗服务的有效结合,保证医保管理制度的补充及完善。对于医院而言,在保险制度构建中,也应该研究出高效的医保服务管理模式,保证质量标准化的系统考核。

(二)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合理宣传

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医院体系所面临的患者大多数是医保患者,所以,在现阶段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及明确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并加强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并通过积极的医保政策宣传,构建系统的医保政策宣传制度。第一,医院中的医保经办人员应该及时掌握新医保的动态发展体系,及时向医院主管领导进行医保工作的汇报,结合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构建最优化的制度服务体系。第二,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重视程度,构建宣传制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医保工作制度构建的顺利进行。对于医院的相关人员而言,应该每年定期举办医保政策宣传班,及时优化医保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机构中的问题,实现医保管理制度的有序有效进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医院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基本规定进行医保活动的管理,适当的进行管理对策的设计,全面增强医疗保险政策的服务理念,促进健康性医疗管理系统的设计及优化。对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机制而言,应该在制度管理中构建科学化的管理措施,将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细化分析,发现医院保险经济的全新增长点,从而为医院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构建系统化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宇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李中凯,姚晓叶,潘雯,廖原.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2:93-95.

[3]高鑫,郭莺,钱邻.医院管理与医疗保险的关系与利益探讨[J].中国医院,2010,02:6-9.

篇9

关键词:财务;医院;管理

一、医院财务分析概述

加强医院财务分析,有利于对非流动性资金以及流动性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利用与管理。通过加强对医院资产及资金的管理,实现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应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学习财务管理新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这样有助于科学分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提升判断能力,避免分析失误的情况发生。财务人员在对医院日常财务收支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医院管理问题,如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重、卫生材料费用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重以及办公费、水电气消耗等等,详细全面的数据分析更加有利于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医院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较高,但医院在日常经济运行中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不少医院流动资金存在不稳定性,存在自行垫付相关医疗项目资金的情况,这给医院资金安全埋下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发展。由于各级医保结算延迟、考核及扣款等原因,医院自行垫付资金逐渐增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有些医院不得不向银行贷款来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医院长期借款占比逐年增加,导致医院财务结构问题增多。

1.财务管理不全面,风险意识不足

目前,很多医院仍然只是针对医院每年的总资产、总收入、总支出、结余、增减额、增减率及年度成绩等注意事项做出分析,却未能全面执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能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全面财务分析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负债比率指标、变现能力指标、费用评价指标及财务管理指标。而对于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资金时间价值、运营资金的利用上缺乏相关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存在漏洞,在卫生资源、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财务信息。

2.财务分析工作流于形式

医院财务人员往往将算账、记账、报表等工作看作硬任务,将财务分析视为软任务,因此财务人员更注重记账、算账的能力,忽视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财务分析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导致财务人员失去工作积极性,缺乏创新及实践能力,财务工作效率低下。

3.审计机构不独立

现阶段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之间的利益密切相关,从而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的独立性较差,无法自主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后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也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近些年来我国关于审计机构的设立不断明确,要求医院内部设立审计机构,但很少有医院主动作为,即使有些医院设立了相关审计机构,也很难发挥审计作用。医院管理层对审计机构的了解甚少,重视力度不足,没有将审计工作纳入医院管理体系中,无法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4.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医院仍然沿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没有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一般表现为过分依赖传统的财务指标,却往往忽略了病患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考核;对于医院职工来说,实施绩效管理也给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和预期,因为在绩效工资制度下,付出和贡献会得到有效体现,贡献越大,绩效工资越高。医院逐渐形成讲求效率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针对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由于医院流动资金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医院固定资产占比较高,医院更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医院财务人员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意识到加强财务管理对促进医院的稳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应将科学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明确职责,在工作时应该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改善医院财务环境,逐步树立全体员工财务内控管理理念。在进行财务管理日常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要相互监督,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2.健全医院预算管理制度,优化医院财务管理流程

应建立健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编制医院财务预算、预算审批、财务预算执行方案以及对医院财务预算进行评价决算等,完善优化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流程。通过不断提高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力度,明确预算目标,并严格执行制定的相关方案,对出现的某些情况及时反馈和纠正。通过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医院财务收支平衡,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3.建立医院财务审计机构,严格执行审计流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应设立独立于财务主体以外的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内审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规范等,保证医院审计机构具备公平性和独立性特点。医院还应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审计机构,医院审计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医院审计流程,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不定期的督查。

4.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考核、风险预警等管理制度

为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考核、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等管理制度,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医院的财务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科学的医院财务测评制度。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发现医院财务问题,并及时制定对应的防范方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工作流程和内容的透明度,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医院财务资金安全,同时要不断改进或优化财务管理系统,并在医院内网上及时公布相关财务信息,提升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进而保证医院资金安全。

四、医院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1.医院财务分析中的营利能力及偿债能力

新形势下,很多医院顺应国家改革需要进行负债经营。医院财会人员应更加重视流动资产分析,针对医疗服务获得流动资金来评价资金管理方式是否有效。同时,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比值也反映出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说,速度比率更能够体现出医院的偿还债务能力。资产的负债率就是医院的资产总额与其负债总额的比值。营利能力指标包括医药收入净利率、医疗收入成本率、药品收入成本率等诸多因素。医疗收入成本率以及药品的收入成本率反映医疗支出费用以及药品支出费用对于医疗收支结余量和药品收支结余量的影响,医院财务人员需要密切注意收支结余。而医药收入的净利率则反映了医药收入的净利润,也是医院财务分析的重要指标。

2.深入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医院的长久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相关研究表明,只有不断强化医院的成本核算、全面分析成本核算完成情况,找到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核算各个科室之间的差异程度,对医院整体资产情况展开全面分析,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医院会计系统作为基础平台,控制不合理支出,不断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实现对医院财务系统管理水平的提升。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加强财务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并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改进。医院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不断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规范性。财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应关注医院流动资金的稳定性,以有效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行。通过不断加强财务分析,发现医院管理中的一些不足,完善财务管理各项制度,使医院的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提升医院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推动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琦.完善医院会计档案管理,做好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卷宗,2018(22).

2.赵霞.医院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经贸,2016(24).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的,以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工作为重点,以建立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机制为保障,进一步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杜绝医疗废物违法排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组织、指导、要求各医疗机构依据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要定期对从事分类、收集、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安全防护以及紧急事态处理等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实现规范化收集、安全处置。

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要稳定拥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工人,具有保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种档案、台账、保留原始数据;严格执行定期报告制度,按时报送季(年)报。

(三)提高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通过医疗废物综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医疗废物的综合管理工作要向小规模诊所和乡镇一级卫生院深入,做到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实现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达到100%目标。

三、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建立市级相关部门联席管理制度和机制,进一步理顺环保、卫生、发改、城管等相关管理部门在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的职能和协调关系,提升城市医疗废物全过程的监管和协调能力。

市环保局牵头,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发改委配合。

(二)建立医疗废物流向监督管理体系,有效协调医疗废物产生、收运和集中处置各环节的衔接,建立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市环保局牵头,市卫生局、市城管局配合。

确保医疗废物产生和分类环节,充分考虑城市处置设施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采取源头合理分类管理和减量化措施,有效避免医疗废物收集不全面、因分类不规范不合理引发的处置过程的安全隐患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市卫生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城管局配合。

(三)充分考虑城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技术特点,制定废物源头分类管理与减量化方案,采取措施,有效解决受处置设施技术局限而不能完全消纳的医疗废物处置问题。

市城管局牵头,市卫生局配合。

(四)充分考虑辖区内小规模诊所和乡镇一级卫生院医疗废物处置问题,提出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

市卫生局牵头,市城管局配合。

(五)充分考虑如何应对大型疫病的爆发、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提出相应的医疗废物管理应急方案。

市卫生局牵头,市城管局、市环保局配合。

(六)充分考虑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提出可行的公众参与计划

市环保局负责。

(七)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的相关管理政策和技术标准,明确医疗废物产生、包装、收运、和集中处置各环节的环境管理要求,特别关注目前比较薄弱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能力建设、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含二次残渣)的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置运行效果评估要求等。

市环保局牵头,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发改委配合。

(八)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查医疗废物流失、非法回收利用及违规处置等行为,确保城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安全管理和处置

市卫生局、市环保局负责。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政府建立医疗废物综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项目引进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指导、监督和协调医疗废物示范项目工作的开展,根据医疗废物综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大纲制订详细的工作目标,并将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解,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督察责任制。

(二)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医疗废物综合管理示范城市工作涉及单位要根据各自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承担的工作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医疗废物从分类、收集、贮存、运送、安全处置全生命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我市医疗废物得以安全处置。

(三)加大力度,强化管理。

负有对医疗废物监管职能的各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医疗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台账,按照国家规定长期保存;对医疗废物管理方面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