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篇1

本单位依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要求,严格履行法人负责制,在此郑重承诺:本单位已就所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存在违背《湖南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诚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其他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申请材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项目申请和评审活动全过程中,遵守有关评审规则和工作纪律,杜绝以下行为;

(一)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造假、剽窃、故意重复申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二)以任何形式探听未公开的项目评审信息、评审专家信息及其他评审过程中的保密信息,干扰评审专家的评审工作;

(三)组织或协助项目团队向评审工作人员、评审专家等提供任何形式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 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电子红包等;宴请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或向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提供旅游、娱乐健身等任何可能影响科学基金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四)包庇、纵容项目团队虚假申报项目,甚至骗取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五)包庇、纵容项目团队,甚至帮助项目团队采取“打招呼”等方式,影响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的公正性;

(六)在申请书中以高指标通过评审,在计划书中故意篡改降低相应指标;

(七)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

如违背上述承诺,本单位愿接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做出的各项处理决定,包括但不限于停拨或核减经费,追回项目经费,取消一定期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以及主要责任人接受相应党纪政纪处理等。

依托单位公章:

日期:2020 年9月5 日

篇2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发展;创新;诚信体系

2022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入之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在年初印发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全国预拌混凝土质量在“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总体可控、稳中有升[1]。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事关宁夏建筑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对宁夏建筑工程质量、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宁夏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行业发展较快,但质量管理水平不高

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是在2000年左右起步的,至2009年,全区已有18家预拌混凝土企业,30余条生产线,预拌混凝土年综合产能达1300万方,产能利用率为31.5%[2]。到2022年,宁夏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已超过160家,生产线超过330条,预拌混凝土的年综合产能超过8000万方,但全区混凝土年需求量1600万方左右,产能利用率仅为20%,产能严重过剩。随着宁夏预拌混凝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也愈加困难。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普遍不重视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混凝土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不高。

1.2各地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

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分布为(包括停产的企业),银川地区46家,石嘴山地区16家,吴忠地区42家,固原地区26家,中卫地区29家,宁东地区8家,企业的分布数量基本和各地区工程建设发展情况相吻合。宁夏住建厅从2020年开始,每两年对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开展一次信用评价工作,通过考核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原材料管理、试验管理等22项内容,最终量化得出企业的信用等级(分为A级、AA级、AAA级),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水平,2020年宁夏全区信用等级评价为AAA级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共14家,银川地区8家,宁东地区2家,其余四个地区各1家,可以看出宁夏各地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1.3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突出问题难以根治

除了宁夏各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属地的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进行日常监管外,宁夏住建厅每年也会组织专项检查、混凝土实验室能力比对等,其中在2021年的全区专项检查中,宁夏住建厅共抽查预拌混凝土企业30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17份、停工整改通知书8份、行政处罚执法建议书6份,曝光典型案例7个。虽然宁夏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创新监管措施和加强执法力度等方式,强化对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的监管,但部分企业仍暴露出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失控,出具虚假试验报告,质量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也暴露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执法难和执法效果不佳的问题,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突出问题始终难以根治。

1.4试验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且流动性大

从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实验室试验员配备来看,全区预拌混凝土试验人员共962人,无职称人员461人,占47.9%;助理工程师94人,占9.8%;工程师287人,占29.8%;高级工程师120人,占12.5%;无正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以下人员占到了57.7%,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占比不高,因此全区预拌混凝土试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同时宁夏住建厅近年通过各类检查和调研工作发现,宁夏各地有不少预拌混凝土企业出现试验室人员流失,行业内跳槽挖人频发的现象;人才离职率居高不下,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上升通道单一等问题,行业内未能建立健全健康发展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导致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稳定。

2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2.1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忽视发展质量

2014年,住建部制定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进一步放开,取得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的难度也逐渐降低[3],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也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其中参与到预拌混凝土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认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企业生产投资也比较小,容易产生效益,往往忽视了企业的质量管理,而随着宁夏预拌混凝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重视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很多企业纯粹是为了达到设计强度,认为试配后强度达到要求就算合格了,很少从材料调配、混凝土工作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不重视高性能混凝土和特殊混凝土的创新研究,无法抓住混凝土生产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内核。

2.2管理政策不完善,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预拌混凝土政策法规建设滞后,政府职能部门缺少相应的法规制度和管理政策,与预拌混凝土行业快速发展不相符。宁夏仅有的预拌混凝土管理政策是2011年宁夏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厅联合制定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里面的多数条款已经不符合当前实际,而在缺少上位法支撑的情况下,对该管理政策进行修订异常困难,这些问题造成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置预拌混凝土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时,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执法依据,导致行政处罚困难;同时也降低了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违法成本,进一步加剧了宁夏预拌混凝土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宁夏住建系统在各地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监督的力量较为薄弱,各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均存在专业监督人员缺乏,造成预拌混凝土质量生产专业监督能力不足以及监管手段单一,进一步加剧了宁夏各地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且企业质量管理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根治。

2.3忽视试验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

2018年12月,宁夏建筑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中心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对预拌混凝土试验员停止培训和考试发证,转变为预拌混凝土企业自行对岗位人员培训上岗。但在企业落实自主培训的过程中,一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自行培训的水平和能力不足,培训效果打了折扣,个别不重视培训工作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甚至走过场,或不培训,造成预拌混凝土企业试验人员的能力严重不足,难以胜任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宁夏大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没有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人才培养制度,没有给质量管理人才提供具有发展前景的上升通道以及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导致宁夏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高水平青年人才稀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共同制约着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了企业的质量管理风险。

2.4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诚信意识淡薄

宁夏住建厅虽然从2020年开始开展预拌混凝土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同时向社会公布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信用等级,鼓励各类工程项目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选择混凝土供应商,虽然遏制了一些低价劣质的行业乱象,但是预拌混凝土市场多数选择还是以低价为主,不能完全扭转宁夏预拌混凝土市场“恶性竞争”的情况,并且宁夏的混凝土行业并未建立像施工企业、监理企业一样的诚信分招投标的应用体系,所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诚信经营行为并不能决定性地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诚信体系仍然是不健全的,还需要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多个层面补充和完善诚信管理政策。

3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3.1加强政策研究和行业监管

在当前国家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按照“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一方面,宁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研究完善预拌混凝土管理制度,组织专业团队,编制宁夏预拌混凝土地方系列标准,统一宁夏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试验能力比对、质量管理观摩等工作,健全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和使用环节质量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加大预拌混凝土专业监管人员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专项抽查,严厉查处预拌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违规使用或检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4]。

3.2加强培训教育和人才培养

在试验人员培训方面,宁夏预拌混凝土协会可以对全区试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试验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只有通过相应考核测评,完成学时教育内容,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后,方可从事混凝土试验工作。在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鼓励预拌混凝土企业组建科研团队,建立科研目标,开展混凝土技术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储备;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可以联合宁夏区内高校科研团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向国家或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申请立项开展科研项目,进一步为质量管理人才创造舞台,打通职业上升通道,促进质量管理人才在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内快速成长。

3.3加强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宁夏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技术创新方面,进一步挖掘企业工艺、配合比、产品的创新潜力,保证生产的绿色、低碳化,精心研究高性能和高耐久性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等多种创新产品;在管理创新方面,企业应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实现质量管控、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调配工作的高度融合,成为能满足用户各类需求的现代化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3.4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

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应从两个方面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由宁夏住建厅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诚信政策。其中,对企业诚信结果的使用应与企业办理资质延期、承揽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挂钩,诚信体系的运行应具有激励守信、失信受戒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6],组织制定行业内的诚信管理制度,并协助宁夏住建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预拌混凝土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建立诚信档案,在行业内打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全区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宁夏预拌混凝土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不高,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在高质量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掉队,应充分认识到提升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性。针对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存在的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继续研究与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开展专项治理,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行业协会应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帮助企业加强试验人员教育培训和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建市〔2022〕11号[Z].2022.

[2]马旭东.宁夏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散装水泥,2009(6):29-32.

[3]孙建军.预拌混凝土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居舍,2020(27):39-40.

[4]黄海涛.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J].工程质量,2020,38(S1):135-137.

[5]师海霞,马志华.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持续推动预拌混凝土质控体系建设的创新[J].混凝土世界,2021(6):30-33.

篇3

    关键词:金融体系。运行机制;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信贷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信贷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贷结构失衡,信贷结构失衡是指银行贷款与存款之间、银行贷款内部构成等比例失调、错位的一种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贷供求主体失衡。近些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断上收信贷管理权限,将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大城市、有政府支持背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中央政府直属的行业垄断性企业,信贷集中的态势非常突出。这一现象,是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性选择,有其必然性。但贷款权限和投向的过度、过快集中,与当前企业资金需求主体的广泛性产生了矛盾,对经济的均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信贷重点投向与重点行业的信贷需求失衡。2003年以来,信贷投向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投向房地产的资金较大、增速快。房地产贷款投放过快,在新增中长期贷款中的比重过高,尤其是风险较高的开发贷款增加偏多,隐含着潜在的系统陆信贷风险。相反,一些提升我国整体经济素质的重点行业发展力度还有待增强,基础行业发展不足,农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信贷资金投入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国性的“电荒”、“煤荒”就是一个例证

    (3)信贷投入的区域性结构矛盾突出。从贷款的地区结构来看,新增贷款进一步向城市、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县及县级以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呈萎缩态势,而这些地区虽然承贷能力弱,但贷款难的呼声最为强烈,资金筹措困难仍是这些地区和企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2 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得到迅速发展,已为上市企业筹集到数千亿资金,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证券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从根本上看,由于国有股的存在,政府实际上是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而代表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中国证监会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微妙的,它既是市场的监管者,又是上市公司的审批者,同时实质上又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这就使证监会在开展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监管体制下,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不能得到保障,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义务难以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其次,中国股市的风险太大。一个成熟的、稳定的股票市场,每年的换手仅在30%左右,而我国竟高达700%以上,股市风险极大,加之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主要以散户为主,股民素质结构极不合理,从而很容易给众多散户投资造成损失,这点与国外股市以投资、保险、信托等基金为主要资金是有很大区别的。股民队伍的不断扩大,股市的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在资本市场上解决好投资者素质和资金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3 国际收支机制方面的问题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资的引入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在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应对目前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不可盲目乐观。外商直接投资只是吸引外资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利用外资主要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种形式,在我国的外资结构中,直接投资的比重基本上就是我们吸引外资的全部,除了直接投资,我国吸纳另外两类投资的能力还相当有限,对国际资本的综合吸引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最大流人国的地位在技术含量和行业的广度上有差距。美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而且遍及许多行业。我们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欧、美、日占的比重一直不高,最近虽有所增长。但增加不多,主要还是来自港、台和亚洲新兴经济体。这就决定了我国多数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另外,我国外资流人的行业主要还是制造业。通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已大大地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相应的对策

    1 信贷运行机制方面的对策

    (1)加强宏观政策引导。经济决定金融,银行信贷的对象主体是企业、是产品,企业产品有无市场、有无效益、有无发展前景,最终要由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实施来决定,因此,一信贷结构调整应是国家宏观政策引导的调整。政府部门要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经济的要求,善于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方式来引导社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国家预期发展的领域和项目,如大型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基础产业等。这样既可以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还可以避免盲目投资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银行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适时调整有效信贷需求结构,重视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周期的调查研究,警惕贷款过度集中的潜在风险,合理配置信贷资源。

    (2)深化改革,积极创新,促进信贷资金合理流动,首先,加快银行制度创新,完善银行体系结构。改革完善现有的授权授信管理模式,适度扩大基层行的信贷自主权,在控制风险前提下,适度下放基层行的信贷审批权和决策权,简化小额贷款程序,提高基层行资金供给能力。其次,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转换经营管理理念。国有商业银行深层改革的关键是改革单一的产权制度安排,构建产权主体多元化的产权体系,真正解决好产权主体缺位、产权边界不清、责权利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塑造健全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进一步转换经营管理理念,重新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调整信贷结构和市场份额,把握信贷投向,控制信贷风险。

    (3)调整货币信贷政策,督促银行改进信贷管理。

    2 证券市场运行机制方面的对策

    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7日正式《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自5月8日起实施。另外,中国证监会从4月28日开始,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股权分制改革启动一周年之际,证监会连出两道“金牌”,意味着以恢复再融资为开端的“新老划断”正式提上日程。与过去相比,“融资新规”体现出鲜明的市场化原则。建立了预披露制度,取消了筹资额不得超过净资产两倍的数量限制,以及辅导期一年 的规定,取消了首发前1年内不得增资扩股,以及关联交易比例不得超过30%的规定。同时,也加大了中介机构责任,要求中介机构对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1)加强对金融机构运作的约束和监督。我们知道政府干预股票市场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对股票市场中资金面的控制实现的。资金面宽松则可以推动股票市场的上扬,而资金面收紧则可以打压股票市场。虽然银行法规禁止银行资金流入股票市场,但在不同时期政府相关部门执行这些法规力度是不同的。因此对银行运作监管力度的把握也就成为了政府调控股票市场走势的重要工具。当政府希望股票市场走强时。银行监管部门往往放松对银行资金投资股市的控制,股票市场充盈的资金也就可以推动市场不断走强,反之当政府希望抑制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时,往往也从查处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着手,通过加强对银行资金流向的监管,迫使部分资金离场,从而促使股票市场走弱。因此通过加快银行及其它金融商业化改革,完善金融法规制度,同时加强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银行运作的独立监督功能。可以促使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自主、合法经营。

    (2)增强市场透明度,构建诚信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任是所有交易的前题。在资本市场中信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资产定价的基础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是投资者决策的基础,但个人投资者往往处于劣势,其利益易受侵害,增强市场透明度,确立股票市场公信力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依托。

    (3)提高市场信用,中国股票市场信用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转型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机制竞争力实证研究时期股票市场秩序的失范和信用的缺失有其必然性,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已相当规模的今天,如果任其进一步蔓延,不仅严重影响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于股票市场监管在健全法规、完善市场规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违规象的滋生和蔓延,为规范市场秩序、重建市场信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股票市场信用的缺失不是孤立的,它是中国经济活动当中经济秩序混乱、经济信用缺失状况在股票市场蔓延的表现。因此,整顿和规范股票市场秩序、重建股票市场信用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长期共同努力。

    3 国际收支方面的对策

    (1)改善投资环境,首先,保持稳定的投资条件,继续开放市场。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为外国投资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硬环境的同时,加强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经营服务意识。再次,在继续改善软、硬环境的同时,着力于创造适合高科技产业和先进技术型投资发展的创新投资环境,包括科研及高级管理人才供给,人力资源开发等科研条件,知识产权保护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等。

篇4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四川省航务海事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抢抓机遇、统筹兼顾、乘势而上,内河水运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行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2013年,全省完成水运建设投资50.05亿元,同比增长4.9%,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再创历史新高。全省七级(含)以上航道4026公里,其中四级(含)以上航道首次突破千公里大关,达到1001公里。港口17个,其中规模以上港口6个;泊位2082个,其中千吨级泊位54个;港口集装箱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233万标箱,吞吐能力突破193万标箱。

——水运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全面完成全省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和海事系统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会同编制完成交通建设“”工程之一的《2013~2017年农村渡口改桥建设方案》。

——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长江航道等级提升研究、水富至宜宾“五升三”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一期工程等完成项目预可研究。宜宾港志城作业区重大件泊位、散货泊位完成规划调整,项目工可加快推进。开展涪江遂宁至合川段复航研究,并积极与重庆对接。

——航道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航道:嘉陵江渠化工程有序推进,亭子口枢纽实现一期蓄水,升船机建设加快推进;苍溪枢纽全面建成。渠江丹溪口至四九滩航道整治工程完成航道疏浚、拆坝、炸礁。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正在进行港区附属设施施工。

——公益性渡口和渡改人行桥等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坚持把惠民便民作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二五”渡口改造规划》和《2013~2017年农村渡口改桥建设方案》为纲,加快实施公益性渡口和渡改人行桥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渡口落后面貌。

——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以重点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年和工地标准化活动为抓手,严格在建项目建设管理,对各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造价和廉政“五大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全省水运重点建设项目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初步建设,建立了覆盖水运建设行业的诚信评价体系及信息公开机制。

(二)水路交通运输蓬勃发展

2013年,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247万吨、货物周转量124.27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8195万吨、客运量3228万人、旅客周转量2.69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19.9%、6.4%、-1.5%、-1.3%,水路运输市场环境和秩序进一步改善,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水路集装箱运输实现高位突破。充分用好集装箱车辆通行费优惠政策,加大港口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拓展适箱货源渠道。继续实施集装箱快班轮申报制度。

——企业和运力等水运结构要素加快壮大。扶持壮大港航企业,推动个体船舶公司化经营。实施重点港航企业联系制度,初步建立起港航企业帮扶长效机制。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核准拆解船舶206艘、9.59万载重吨,核准补贴资金4662万元。

——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进一步到位。实施水运市场分析季报制度,开展长江等主要江河水路货运主要航线、货种和运价情况调查,加强水运市场运行状况分析研判。

——水路运输服务保障全面强化。圆满完成春运、黄金周等重点时段水路旅客运输任务。有序推进向家坝断航经济补偿、农村水路客运燃油补贴等工作。广元局积极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嘉陵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加强大件运输组织协调, 2013年全省共完成大件运输173批次、3.48万吨,同比增长1.8%、-13.8%。完成三峡北线船闸检修期通航保障工作,共申报19艘重点急运物资船舶和77艘集装箱快班轮优先过闸。

(三)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013年,通过各级航务海事机构特别是一线航务海事人员的不懈努力,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共发生考核范围内运输船舶水上交通安全事故4起、死亡8人、经济损失16万元,分别占年控指标的1.81%、6.78%和0.72%,同比分别下降42.8%、11.1%和88.3%,连续5年将死亡人数控制在个位数,连续7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这一成绩的取得尤其来之不易。

(四)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按照中央、省委和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局领导带头示范,坚持边学边查边改,高标准,严把关,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保证活动不走过场。

——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申报厅科技项目3项,完成《钢质与纤维增强塑料复合船体工艺研究》和《渠江千吨级船闸布置及结构研究》等科研项目。厅交通设计院科研项目《岷江江图测量》获国家测绘科学技术银奖。组织研发90客位和60客位机动船、12客位非机动船三种公益性渡船船型。开展海事趸船标准化工作。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开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建设。试运行水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港口管理信息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深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把握机遇 为加快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形成“四江六港”水运建设格局至关重要的一年,加快全省水运发展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及各级高度重视水上交通安全、推进“四个交通”和海事“三化”建设的难得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加快“四江六港”重点水运项目和渡改人行桥、公益性渡口等水运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水路交通运输,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着力提升水运行业管理和航务海事队伍服务水平,为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水运项目建设,提升水运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

2014年,全省水运建设投资完成30亿元,全省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99公里,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18万标箱。

——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和项目储备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积极协调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川境段等级提升、渠江风洞子枢纽、渠江达州至广安航运配套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有关部门研究金沙江下游航运发展问题。做好沱江自贡至泸州段航道建设、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和涪江复航项目研究,为“十三五”水运建设作好项目储备。启动“十三五”规划研究准备工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航道建设方面,开工建设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加快亭子口枢纽建设,实现川境段亭子口以下初步全线通航。配合推进重庆利泽枢纽建设。完成渠江丹溪口至四九滩航道整治工程和富流滩船闸改扩建土建工程建设,丹溪口至四九滩71公里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加快推进金沙江向家坝升船机及附属建筑土建工程建设。港口建设方面,建成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一期工程前沿框架及部分附属设施,安装港机设备,年底实现开港试运行。进一步完善宜宾港的使用功能,建成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一期工程、南充港都京作业区一期工程。启动金沙江库区港口项目建设。

——加快水运民生工程建设。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渡口改造规划》和实施《2013~2017年农村渡口改桥建设方案》的攻坚之年,全省计划建设公益性渡口项目200个,渡改人行桥项目100个。

——狠抓工程建设“五大”管理。要狠抓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管理和廉政管理。

(二)积极培育水运市场,大力发展四川省现代水路运输

2014年,全省水路货物运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确保完成30万标箱,力争完成35万标箱。全省长江干线过闸运输船舶标准化率达78%。

——优化水运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水运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四川省补贴港口集装箱运输、扶持水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泸州港、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

——扶持骨干港航企业。进一步落实重点港航企业联系制度,扶持壮大骨干港航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按部要求提高内河运输经营者最低运力规模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指导港航企业积极申报省重点物流项目,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落实国家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部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推进多式联运和新型运输方式发展。重点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鼓励发展汽车滚装、重大件等专业化运输,积极发展大型水库库区航运和向家坝水电站等枢纽翻坝运输,探索长江、金沙江开展滚装船运输。加强四川港口与上海港等长江中下游港口的对接合作,支持泸州港、宜宾港引进大型船公司新(增)开内支线班轮,增加班轮密度,发展江海联运,提升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辐射能力。推动成都-泸州、成都-宜宾、泸州-昆明公水/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支持开通泸州-攀枝花等地铁水联运班列。加大和龙泉汽车城、资阳南骏等省汽车生产基地关于商品车滚装运输的合作力度。

——优化运输船舶结构。充分运用中央财政关于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的补助政策,落实地方配套补贴资金,引导四川省老旧运输船舶加快淘汰和更新改造步伐。继续严控新增长江干线客运和危险品运输经营主体及船舶,引导长江干线普货船运力有序投放。按照《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长江、岷江、嘉陵江船型标准化,开发先进示范船型,并争取纳入部补贴范围。

——强化市场监管与服务。落实船舶运输经营人经营资质动态检查制度、预警制度、诚信管理制度和国内集装箱班轮运输备案制度。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健全市场监测分析机制。

(三)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持续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牢固树立安全底线红线思维,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务必把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一线管理层面,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运输船舶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不突破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要落实县乡党委政府责任。推动形成水上交通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要落实涉水部门责任。通过安委会、安全联席会等平台,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同监察、安监、公安、水利、旅游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执勤,协调解决辖区重大水上安全问题。三是要落实企业责任。全面推进水路运输资质类、港口营运资质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按时完成相应建设任务,筑牢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链。

——加强一线监管。一是要落实近年来积累的监管长效经验。严格执行“六不发航”、停航封渡、汛情传递、“救生衣行动”等长效管理制度,坚持暗访督查、分片联系,突出重点时段、船舶、区域和环节安全监管,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长效措施落实到一线。二是要落实产生积极效果的专项整治举措。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客(车)渡船、涉砂船、加油船、船舶超载、非法夜航、船舶配员与船员证书专项检查等专项活动,强化水上重大安全隐患滚动式排查、整改、跟踪机制,加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力度,努力创建“平安交通”。三是要落实监管新举措。对辖区“四类重点船舶”尽快开展摸底清查,做到底数清晰、责任到位。推广应用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准确研判辖区水上形势,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实施《四川省海事巡航工作规范(暂行)》,开展全省主要江河跨区域巡航工作。推广应用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开展船舶签证工作。

——注重源头管理。一是要强化船舶检验。全面调整各级船检机构业务权限。规范船舶设计图纸审查、现场检验等工作程序,提高检验质量,加强船舶建造实施的全过程监督,严把船舶“生产关”。认真开展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二是要提升船员安全素质。三是要加强生产、作业环节源头管理。加大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监管力度,规范通航安全评估、审查及验收。建立危险品码头作业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大集装箱开箱检查力度。

——完善应急体系。一是要加大安全监管装备投入。继续加快海事巡逻艇、海事应急抢险救助艇、海事工作船码头等海事执法装备和应急设施建设,逐步提高辖区水上巡航救助一体化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码头和船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推进视频值守规范化、标准化。配合部局推进AIS建设。整合AIS、视频监控等资源,强化动态监管。三是要加强应急管理。全面运行自救互救机制建设成果,完善水上搜救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水上应急搜救演练,增加海巡艇联合演练频次。按照“就近救援,快速反应”的原则,增设巡航与救助一体化站点。加强相邻海事机构、相关涉水单位的联动联防。加强应急待命和值班制度。

(四)加强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航务海事队伍整体实力

——深入推进海事“三化”建设。全省各级航务海事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海事“三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水上安全监管、海事公共服务、海事创新驱动、行政管理执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六大体系,不断提升海事队伍的有效履职能力、科学执法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要把加强“三化”建设的要求和理念贯穿融入于日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加强“三化”建设的理念、落实加强“三化”建设的要求、丰富加强“三化”建设的内容,力争“三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巩固省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杜绝“过关”和“松口气”的思想,以“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抓好查找问题的整改和建章立制等工作,推动党风、政风、行风的持续好转。

——加强法制工作。抓紧做好《四川省航道管理条例》、《四川省港口管理办法(修订)》立法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四川省船舶船员安全管理规定》的立法调研起草工作。研究制定《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等新法规贯彻实施的配套制度。

——加强人事教育工作。坚持“五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完善局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