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化间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C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046-01
1 引言
近些年来,震惊世界的2001年美国9 .11恐怖事件、2002年俄罗斯人质事件、2003年东南亚非典疫情、2008年中国四川地震等一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危机对于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已经日益引起各国政府格外重视。如何面对各种重大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成了政府对危机的管理的首要内容。本文为此提出建立政府现代化危机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我国政府危机应对能力,保障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或简称危机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包括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 估、恢复等措施。
近几十年来,国外专家们在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理论,即危机管理理论,该理论模式根据危机的不同类型做出反应,但通常都包含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危机前预防阶段、危机前准备阶段、危机爆发期准备和危机结束期恢复。目前世界各国将上述理论直接应用于危机管理实践的不少,并且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形成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例如俄国模式(大总统、大安全)、美国模式(强总统、大协调)、以韩模式(小核心、小范围)、日本模式(强内阁、大安全)。由于这些模式的划分是相对的,所以各种模式之间具有许多共性:拥有一整套系统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拥有一个权力极大、以政府首脑为核心的中枢指挥系统,组成危机管理体制;拥有一套严格高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即时信息管理系统。
3 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目前危机管理存在许多问题:(1)缺少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政府管理过程中危机意识淡漠和危机管理意识不到位,这是导致危机应急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2)缺乏组织化保障。我国危机处置在横向上是分散管理,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管理体系割裂,没有一个综合的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和危机管理体系。(3)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我国无论是高校还是公务员培训都没有危机事件应对和管理的教育内容。特别是缺少结合危机管理知识,组织模拟演习 。(4) 缺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危机处理。(5)缺少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框架。
4 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我国现有危机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是主动应对危机的关键。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4.1 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在一定阶段内、一定范围内是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的,并且危机的暴发时间非常短,传播速度非常快,留给政府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另外,危机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对政府的政策要求很高。因此要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使危机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要力争在没有发生或者初始阶段就做到损失最小化。我国政府在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方面首先应该明确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于平时,在于切实提高对危机的认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力挽狂澜。
4.2 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联动的组织体系
在这个组织体系中,应有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及其日常管理机构、牵头责任部门、配合参与部门、专家咨询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等组织。首先应当建立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应急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其次,应当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及其参与部门;第三,还应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吸取他们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及处置公共危机的智慧。
4.3 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动员机制
社会资源是应对危机的保证,能否整合可运用的所有社会资源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项目。一方面,强化对于
有组织资源的整合。包括:区域物资的供给,急需资源的物流管理,各部门的运作配合,相关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等等。物资方面主要表现为捐物,要及时查处和取缔多种形式的非法募捐活动,严格捐赠工作责任制。人为资源方面主要表现为志愿者活动。可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由政府倡导建设社区危机反应小组,强化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志愿者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自我调节力量,如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团体、工会、社区组织、群众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着力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促使社会各界发挥有效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度过危机。
4.4 建立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公务人员,必须建立起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对公务人员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渎职,保证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
4.5 充分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重点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共危机管理的合作互助、资源共享等方面,各国政府均有国际合作的态度。全球非营利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在物资、人力知识等方面的无偿支援,更有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提升。二,政府在国际化趋势的过程中,也应当运用国际规则,有效地保护本国权利,如国家安全、国民尊严、国际专利等权利和资源。
4.6 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机制
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在危机预防管理中政府必须做到:一是要警钟长鸣,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整体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一旦发生危机,国民才能从容应对。
4.7 建全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框架是突发事件下政府行为的法律依据。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和法规,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疫法》等等,但是,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细节上来看, 法律法规体系都还不够完善。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紧急状态管理法。此外,紧急状态法与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与配套,以及全国性法规与与地方危机管理法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国家应当加快建立健全前瞻性强、操作性强的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单位,其职能决定了单位财务核算以及资金运行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运作,各单位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事业单位在财务制度的执行中,由于各种制度与现实衔接的标准细化不够,或执行人的素质问题,造成财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费审批不严格。随着财政经费拨付的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经费的使用上应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以减少本单位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多年以来形成的制度管理漏洞,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下级经费的使用审批上依然较为宽松,并不严格按照制度予以规范或控制,对下级的不良行为较为纵容。
2.预算管理缺乏力度。在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一般都存在着预算管理的某种漏洞,这些漏洞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也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兼而有之。
3.会计核算较为混乱。从理论上说,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是反映其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成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从实际上看,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却普遍存在着会计核算工作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
4.固定资产管理缺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1.强化会计核算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为了有效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加强其会计核算工作的效果和质量,通过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对其会计工作的岗位重新进行合理分工,防止一人两岗、一人多岗情况的出现;而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也要充分的保持其严肃性,使之在对单位所发生的经营业务做到正确、及时、合理给予入账反映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通过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账簿而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专门的管理,以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性与预测性。现阶段,应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目前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刚刚起步,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要确实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深入调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必须强化的项目、费用,单独立项,分项预算。如办公费、小车费用等,将其中有效的、先进的办法和标准,作为预算控制依据纳入控制目标,使之贴近实际,提高预算的可信度以及可操作性。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出现的差异,应及时报告,供预算编制部门及时了解情况,研究对策,使部门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3.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过程与绩效相挂钩。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预算所实施的管理上,要通过将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同各部门的绩效密切地联系起来,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力度。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通过要求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来提高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力度,避免了预算与实际有较大偏差情况的出现;而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对那些擅自挪用、恶意多报、谎报预算等诸多违反预算使用规定的行为,要根据其绩效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经济或其他方式的惩处,从而达到以儆效尤的结果。
4.加强经费审批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的审批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审慎、不够严格的问题,应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完善及改造,增加对经费审批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例如,实行会签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该制度的优越性,对缺乏相关负责人签字的经费审批事项要拒绝进行处理,如果无法进行判断或取舍的要积极向上进行反映,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建议和意见。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防止经费审批过程中的恶意授权,从而达到从内部杜绝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目的。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不但具有传统的核算型素质,还要具备管理型和经营型的素质,不仅要掌握专业财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实施财务管理,对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面的掌控。为此,要有目的的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各种专题培训学习,较快地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交流工作经验和认识,从中取长补短,发挥群体优势;继续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此外,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者,财政部门一方面要依法履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责,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从资金管理到资产管理,从非税收入管理到集中支付管理,从资金结算到会计核算,从内控制度的制定落实到财务人员的任职资格,从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到事后规范,全方位、全过程实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单位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要定期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特别是新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及时贯彻下去;要利用财政部门的宣传窗口和渠道,随时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反复宣传政策,以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金融经济,2008(20).
篇3
现将省计生委《关于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有关政策衔接过渡工作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计生委反映。
关于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有关政策衔接过渡工作的意见
省计生委
全文
《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998年9月18日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订并审议通过,已于10月18日公布施行。由于新修订的《条例》对农村生育政策和少数民族生育政策作了适当调整,为了保证调整后的政策能够顺利贯彻实施,现就有关政策衔接过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条例》公布施行后,我省过去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凡与新《条例》不一致的,一律以新《条例》规定为准。各级人民政府以及计划生育部门要抓紧对过去制定的有关计划生育实施办法、规定等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改和补充,做好《条例》的各项配套工作。
二、新《条例》公布施行前违反计划生育、已按原《条例》作了处理的,不再重新处理;曾经作出处理但未执行完毕的,继续执行。对新《条例》公布施行前违反计划生育尚未处理的,在1998年12月31日前能自觉申报,接受处理,并落实节育措施的,可按原《条例》处理;对过去违反计划生育因本人责任而未能在1998年12月31日前处理的,一律按新《条例》处理。
三、凡在新《条例》公布施行前已批准生育一孩的夫妻,所发放的一孩《生育证》继续有效。
四、非农业人口特殊情况二孩生育的申请,由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审批,过去已经批准的,继续有效。
五、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过去只生育一个女孩,并已领取二孩生育指标通知书或二孩《生育证》(以下简称“二孩生育证书”)的,由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核,并加盖广东省计划生育证件专用章后,该证书继续有效。
六、农业人口不符合新《条例》第九条规定6种特殊情况,原已领取二孩生育证书的,应按规定时间内到当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孕检。
孕检诊断为已怀孕的,应在3日内到县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复查,复查结果一致的,经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核盖章后,可以生育;本人自愿采取补救措施不再生育的,按新《条例》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复查结果不一致或有异议的,5日内到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复核,复核结果为最终结果。孕检确诊为未怀孕的,应交回二孩生育证书,并即落实节育措施。
已领取二孩生育证书的已婚育龄夫妻,应自觉配合孕检(流动人口应回原发证书所在地参加孕检)。如不按规定时间参加孕检,属本人责任的,视为未孕,收回二孩生育证书,并按规定落实节育措施。
七、新《条例》施行前发放的农业人口二孩生育证书,凡未经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核加盖广东省计划生育证件专用章的一律无效;无二孩生育证书或持未审核盖章的二孩生育证书怀孕二胎的,按计划外怀孕处理。孕检确诊为怀孕、以后发生流产的,收回已审核的二孩生育证书。为防止弄虚作假,虽持有已经审核盖章的二孩生育证书,但预产期超过1999年8月31日而无特殊原因的,按计划外怀孕处理;1999年8月31日后生育的,按超计划生育处理。
八、自新《条例》公布施行之日起,农业人口中已签订的二孩生育合同书,符合新《条例》第九条规定6种特殊情况的,合同书继续有效;否则,合同书自动失效。
在签订二孩生育合同书时已交保证金的,合同书失效时退还保证金。
九、按原《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于拒不落实节育措施而已收取节育保证金,无特殊理由的,应在新《条例》公布后一个月内落实节育措施,否则没收保证金,并责令落实;落实了节育措施的,退回保证金。
十、新《条例》公布施行后,少数民族自治县原已发给少数民族城镇生育二孩、农村生育三孩的生育指标通知书或《生育证》的,要在30日内参照本意见的有关规定全面开展孕检。已经怀孕的,允许生育;未怀孕的,收回生育指标通知书或《生育证》。具体政策衔接过渡工作,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参照本意见制定有关规定执行。
篇4
深圳市中荣印刷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3日接贵局监查如下事项需改善,现将改善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全管理资料方面1、未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证书及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注:安全证书有;企业负责人证书需安排人考证;) 2、未见以下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登记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用电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的登记、发放、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器材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注:各项制度公司皆有) 3、未见应急求援预案评审、备案证明。(有,需请安监办和第三方机构评审后备案。但公司规模较小是否只接受安监办人员的指示和备案可以) 4、车间安全出口全部未安装带电“安全出口”标识;(已购带电“安全出口”标识10个、安装需重新布线)5、卷闸门未安装防跌销;(注:已订做待安装)6、车间配电箱无安全警示标识、部分无防护板、无二级漏电保护装置;(注:已请人安装,标识外购并完成张帐号)7、生产设备未张贴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无安全警示牌(注:请人安装了地线,作业指导书已修订) 8、生产现场灭火器、消防栓未点检保养,部分消防栓(水带、枪头没有)玻璃损坏;(注:已新购买干粉灭器60支,安全标识牌20个,消防枪头23个,消防水带15条,危化品仓库球形灭火器两个,防爆灯20个待安装,制作点检表并进行了点检) 9、车间防火门防火等级不足;部分未安装闭门器;(已请物业公司订购,待安装)
(二)一楼生产车间:
1、未见特种设备(叉车)检测报告及相关操作人员资格证书;(注:叉车为外借) 2、落地电风扇未接地线;(已请人安装)
3、平压压痕切线机电源有接口未套管、设备控制箱防护盖损坏;(已请人安装,) 4、切纸机未安装末端漏电保护装置;(已请人安装,胡总)
5、杂物储放间(有存放有害与无害混合一起、其中化学品没按危化品规范管理)未使用防火门、未配置灭火器材;(注:待建危化品仓库,并计划建好后搬) 6、配电箱下面堆放杂物、通道堵塞;(注:即时整改,各车间机长、组长负责)
(三)二楼生产车间
- 2 -杂物存储间(有存放有害与无害混合一起,化学品未按危化品规范管理)未使用防火门、未配置灭火器材。
1、落地电风扇未接地线;(注:已请人安装) 2、配电箱下面堆放杂物、通道堵塞;(已即时整改)
(四)宿舍楼1、宿舍楼一楼作杂物仓使用;(注:整理、易燃品待清空)
(五)危化品仓库1、未安装防火门,未见灭火器材;(注:待请人安装) 2、无妨(静电、渗漏)措施、无安全警示标识;(注:待请人安装) 3、电气线路未安装防爆类型、无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注:待请人安装) 4、用铁制工具分装危化品(注:已重新购买塑料工具) 5、未配置灭火器材、无绝缘(工具、手套、鞋、垫板)(注:待购买防火门及器材,请人安装)
6、无安全警示标识、无安全操作规程,(注:已标识)
(六)三楼仓库1、需安装防爆灯管,灯管下1米范围内不能放置物品。(已购防爆灯,待安装)
签于以上情况,本公司特申请整改期限延期至2014年8月18日。
特此申请,请予以批准。
篇5
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也是医院良好形象的展示点。肩负着全院药品的供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以及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等重要职责。药房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其业务素质与服务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因此,药房管理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药房科学的管理,既保证了患者用药,更能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笔者从自身的工作出发,通过对我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药房管理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我院药房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药房的运作管理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尤其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子处方在我院的应用,使我院药房在管理上跃上了一个台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封堵了很多药品管理上的漏洞,提高了药品核算和管理的准确信和科学性。更提高了工作效益。对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实现医院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使药剂科原有的管理包括制度、模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医院药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药房设计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完备。药房内部设计不合理,没有专门给临床护理人员领药和核对的空间,她们必须进到药房内核对药品。在药房内进进出出,严重干扰了药学人员的调剂。目前我院药房只有几台冰箱,没有配备调节药房内部温度和湿度所需要的空调和抽湿机等设备,没有阴凉库,很多需要在20℃以下保存的药品都得不到很好的存放条件,药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药学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我院药学人员大都是中专毕业生,全科21位员工中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只有4位。大多数员工文化层度及知识结构都不能满足药房管理需要,影响药房管理质量。因为他们每天要面临的是大量而又繁重调配任务,只能以完成配方发药工作为中心。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与提高,他们普遍综合业务水平不高,业务知识不完备,更加缺乏临床医学、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等综合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一名药师应有的作用,对患者提出的用药问题不能做出专业的解释和指导,严重阻碍了药物咨询的开展。
13 药品管理:我院药品管理的制度比较健全,但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不合格药品、报废药品的记录不完整,尤其是退药制度执行力不强。不但增加药师的工作量,药品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贵重药品管理和高危药品的管理还缺失,没有制定贵重药品和高危药品目录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14 临床药学发展不理想:目前,我院的药房管理目标仍局限于药品库存管理和供应上,不重视临床药学的发展。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二甲医院应至少配备3名临床药师,而目前我院只有1名专职临床药师。临床药师的工作只局限于处方点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编制药训等,而深入临床为患者提供直接的药学服务项目很少。很多工作只流于形式,工作开展缓慢而成效低。
2 对策与建议
为促进和完善我院药房规范化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21 医院应加大对药房的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软硬件设施条件,使医院药房的设施、装备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保证药品储存条件。改善药房的工作环境,使药学人员能专心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2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使药房拥有一支素质过硬、配备合理、经验丰富的药学技术人员梯队。加强对药学人员的实时培训,促进知识更新,提高药学人员综合素质。药学人员具备高素质的业务能力是做好药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老药新用和新药的不断出现,临床用药日趋复杂,如药物的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都需要药学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药学专业知识。只有不断提高药学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也应重视药学人员的再教育培养力度,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思想素质培训并进行考核,使药学人员具有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技能和一切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坚持药房的一切工作都围绕患者开展,增强服务意识,真正使药学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药学服务作用。
23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正常实施,同时要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要求从药品购进、保存到供应三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到位,定员、定岗,把责任落实到人,使药房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提高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药房也要制定本部门的奖罚制度,根据药房员工的执行情况及考评指标,使药房的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4 加强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药房管理的中心内容,做到依法用药,依法管药。贵重药品指定专人负责,使用专用账册,做到帐物相符,日清月结。筛选高危药品品种,制定高危药品目录,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品、胰岛素、抗凝药及安眠药等。设置专门区域和药柜存放高危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高危药品存放区设置警示标识。对药学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加强高危药品危害性的宣传,使他们认识到高危药品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建立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或办法,有效降低由于高危药物使用不当而带来的严重医疗后果,提升医院药物治疗的安全水平。
25 加强门诊患者用药咨询服务工作,设立专门药品咨询窗口,由高资历药师或临床药师负责药品咨询服务工作,对药品的禁忌证、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等问题做科学的专业的解答。在交流过程中做到耐心、细心、尽心,尽最大限度做到提供的信息有据可依,安全可靠,切实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努力构建完善的医患交流平台,引导患者科学用药。
26 加大对临床药学的投入,加强对临床药师的培养,提高临床药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建立药师查房会诊制度,深入开展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责能,做好用药指导。
27 充分利用我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优点,对药房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提供药品咨询系统,配备药品手册、新药特药介绍、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临床与药物等方面的软件,及时对全院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最新的药品信息,实现药学资源的共享,协助医师选择正确的药品及用量,而且可以及时回答患者的咨询,提高各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药学信息现代化将直接提高药学服务的效率。
3 结语
总之,医院药房通过科学管理的措施,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改善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使药房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切实做好药房管理,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不仅可促进药房的发展,使得药房的管理适应医药市场的发展,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可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革新,也使药房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以高,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医院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房,要顺应发展,实现功能转变,将现代管理学积极应用于药房管理中,将工作的重点定位于“以患者为中心,以药品为手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使医院药房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航飞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68169.
篇6
【关键词】 管道标识;手术室;护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手术室自2011年开始对每一位手术患者放置的管道进行标识化管理, 有效地防止管道护理缺陷, 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提高了护理质量, 现报道如下。
1 管道标识的应用
1. 1 材料 采用红、黄、蓝3种颜色的自粘防水标签纸, 规格6 cm×1.5 cm长方形, 印有导管名称、部位、日期、签名四个项目, 制作成易取的卷筒状, 统一安装在标识架内, 配置黑色油性笔, 放置每个手术间护理操作台上。
1. 2 方法 手术过程中患者留置的管道均使用标识护理。根据管道的风险程度分为高危、中危、低危管道, 对应使用红、黄、蓝色的贴纸, 贴于距管道末端5 cm处, 对齐包裹管道后两层贴紧固定。红色用于术中医生给患者放置的各种引流管;黄色用于腹膜透析管、三腔二囊管、胰岛素泵管;蓝色用于胃管、导尿管、浅静脉留置针等。
2 管道标识的管理
2. 1 标识管理制度化 制定管道标识管理制度, 标识护理流程细化专人组织全科护士学习, 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认清其重要性, 提高护士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2. 2 层级管理 实施三级质量管理, 责任到个人。一级是巡回护士自我管理, 护理、麻醉留置的管道与麻醉师核对后填写, 术中留置的引流管与手术医生进行管道名称核对后填写, 术后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与查对;二级是护理组长定期跟踪, 每日抽查落实管道标识情况, 对不规范或不使用标识的问题及时纠正。三级是护士长管理, 定期检查护士对管道的护理、标识填写、管道交接是否规范, 进行跟踪,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每月讲评和反馈, 改进完善实施细节。
3 讨论
3. 1 增强护士风险意识, 营造安全的操作环境 各种管道标识的使用, 便于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识别各种管道, 进一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1]。手术中留置的引流管种类复杂, 护士辨认管道的能力存在差异, 易导致对管道产生错误的识别和处理。手术后巡回护士及时将管道贴上标识, 对护士操作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 有效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形成了安全有效地预警机制, 为管道的护理营造了安全的操作环境。
3. 2 有效应用管道标识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 管道标识的应用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增强了护士进行管道护理的风险意识, 同时也预防了因人员因素造成的隐患[2]。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为患者放置各种导管, 常常出现同个患者身上同时安置多种不同的管道, 容易出现护理差错隐患, 及时对安置的管道进行标识、区分、是管道护理关注的重点, 使护士在最快的时间内识别各种管道, 为手术治疗提供保障, 为术中抢救赢得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医护配合默契, 共同核查手术患者留置的导管, 明确导管位置、名称, 大大减少了管道辨识不清的错误, 利于术后病房护士对管道的护理, 更好的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3. 3 加强管道标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规范有效地使用标识应用到管道护理中, 不但减少了手术后护理隐患, 而且大大减少了病房护士重复无效劳动, 有助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准确的查对与交接。通过对手术中留置的各类管道进行标识, 实施三级质量管理, 加强重点环节如引流管、药物管道的安全护理, 使手术室基础护理质量、环节质量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对管道标识实施三级质量管理体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 增强了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意识, 护理组长加强监管力度, 促进护士自我管理, 认真落实标识化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监督, 发现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修订完善流程制度, 使护理缺陷得到有效的事前控制,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优化;五制;护士工作模式;基础护理;质量评价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落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升华整体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于2010年4月起我院护理部根据广东省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1]要求,在全院各护理单元中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作为推行责任到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为切入点,进一步把管床责任制、小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制、“护士床边工作制”、“护士床边记录制”等“五制”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优化和深化,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我科经过1年多的运行取得良好效果,护理质量大幅度提高,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6月入住神经内二科的患者2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2例,女108例;年龄45~95岁,平均(72.06±2.16)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02例,脑梗塞93例,高血压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糖尿病10例,其他10例。2011年7月~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同病区患者28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70例,女110例;年龄44~94岁,平均(71.93±2.30)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00例,脑梗塞95例,高血压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糖尿病11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情等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护理制度
2.1.1对照组:采用分组护理工作制模式。科内设护士长、副护士长、护士三种职位,护士长负责全面,副护士长协助管理,护士分为两组,每组护士一起负责各自病区患者,组内不设组长,护士管床不固定,工作不作细分工。
2.1.2实验组:采用优化“五制”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是在管床责任制、小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制、“护士床边工作制”、“护士床边记录制”等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深化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APN连续性排班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床边工作、实时护理记录,全面实行责任制包干护理,推行“我的病人我负责”的全新护理管理制度。
2.1.1.1改革护士管理模式 完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设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个岗位。实行双人制排班,所有护士按A,a、P,p、N,n排班模式,日班护士分别由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A)、初级责任护士(a1、a2)、助理护士等组成,夜班护士新老搭配,上级护士(P、N)指导下级护士(p、n),实行层级帮带。
2.1.1.2落实包干责任 实行管床责任制 实行护士管床、管病人的“大包干责任制”(如同医生值班模式),即将病区的病人分管到人,每位病人都有各自的固定责任护士,每名责任护士分管负责12~15名患者。在A班工作时间内责任护士必须全面负责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且实施连续性即责任护士每天8h在岗、24h负责的包干管理制度。对所管的患者24h负责,P、N班护士只负责本班次内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不需具体分管患者,P、N班护士有问题可随时联系责任护士。
2.1.2.3 常态情况下护士床边工作制 各责任护士均配备1台多功能治疗车,车内配置各种护理用具、治疗用品,车停放在所负责患者的床边,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工作,负责所管病人的所有治疗、护理、健康教育、饮食与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
2.1.2.4简化不必要的护理记录 实施护士床边即时记录制 根据卫生部和我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2]的要求,使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本放在治疗车内,护士随做随记,简化繁琐的护理记录,避免回顾性记录,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和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即时和动态,确保病人安全和医疗护理工作安全。
2.1.2.5根据岗位责任制 设立护理小组责任制 根据专业性岗位、层级岗位和绩效岗位的要求,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和职责。病区分为两个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内设立一名组长。组长由经验丰富、年资高者担任,各组长负责本组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协调和统筹安排,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会诊、病人安全、质控,实施前瞻性质量管理和监控。
2.2 评价方法
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反映护理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科学动态地反映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3]。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涉及护理专业范畴的基础和专科,本研究只统计基础护理质量指标部分,内容包括误食与错用药物的发生例数、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例数等项。根据“临床护理质量指标”(粤卫函〔2010〕244号),用FMEA和RCA等方法计算科室某项指标的本底数据,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频率、严重程度,建立高危监测目标,建立本底数据和危急值,及时采取前瞻性的防范和干预措施,保证安全和质量。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组间采用 检验,P
3. 结果
两组基础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对比 见表1。
4.讨论
从表1可见,实验组误食与错用药、药物外渗、护士锐器伤、非计划拔管、深静脉血栓和跌倒等评价指标比率明显减少,基础护理质量水平提高。
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模式是护士长按照工作职责对护士进行排班,每位护士按照各班次的工作内容完成当日的护理工作,护士注重的是当天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的落实情况,对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缺乏整体的认识,完成的是既定的工作内容,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优化“五制”临床护理模式后,以连续、均衡、层级、责任为原则,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进一步落实护士管床、管病人的“大包干责任制”,原则上护士每班管理病人(床)数不超过15人。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负责,增进了护士对患者的了解,使护士每天24小时心中有患者,心中记挂着患者,实现了“我的患者我负责,我拥有了患者”,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减少错用药物发生率,加强危重患者的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拔管等发生。
优化“五制”临床护理模式后,责任护士进一步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逐步实现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工作的临床护理工作方式。护士流动护理工作车上携带有其所管病人所需要的所有治疗护理用具和记录本,需要的物品伸手可得,治疗及记录均及时,护士只需要在所管床位范围内走动,减少护士在病房与治疗室内的走动,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患者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减少跌倒发生率、药物渗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安全,又减少护士劳动强度。
优化“五制”临床护理模式后,完善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和护理小组责任制,高年资、高职称、高学历护士留在临床一线岗位,各班次老中青护士形成梯队,充分发挥高职级护士在应急和危重病护理、质控、临床带教的经验和优势,如分析潜在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增强年轻护士的锐器刺伤的意识,降低护士锐器伤的比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2010,4.
[2] 广东省卫生厅编. 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12.
[3]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南[S].2010,4.
篇8
【关键词】 细节管理; 跌倒;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72-02
住院患者跌倒是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并引起了国际和国内医疗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1]。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因失去平衡意外的触及地面或其它低于平面的物体[2]。据有关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人每年有1/3的跌倒率[3]。跌倒也是导致老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解决跌倒的最好办法就是注重细节管理[4-5]。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大多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且病情重,容易发生跌倒。而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的最重要群体[6]。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重视预防,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防范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住院患者实施了防范跌倒的细节管理,有效落实防跌倒的措施,提高了住院患者的的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1-12月收治住院患者共476例,男274例,女202例,年龄21~92岁,其中21~64岁185例,65~92岁291例。患单种疾病(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者50例,患2~3种常见慢性疾病者229例,患4种及以上慢性疾病者97例。2011年1-12月共收治763例患者,男452例,女311例,年龄24~81岁,其中24~64岁305例,65~81岁458例,患单种疾病者76例,患两种以上疾病者687例。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疾病原因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大多患有2~4种慢性疾病,由于长期病痛折磨,身体虚弱。本组有2例因头晕、腿脚无力、步态不稳发生跌倒。
2.2 年龄因素
65岁以上老人每年有1/3的跌倒率,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每年有20%的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7]。本组跌倒的4例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
2.3 环境因素
约占跌倒原因的33%~50%[8],环境不熟悉、病房内物品堆放过多、跨越障碍物、灯光照明不足等是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滑倒是跌倒最常见的原因,地面潮湿、地面有水、地板打蜡引起滑倒占环境因素中近1/3[9]。本组1例患者因跨越障碍物、地板滑而发生跌倒。
3 细节管理具体措施
3.1 高危跌倒患者评估
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及时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为高危患者。评估项目为表格式,打勾填写即可。重点评估以下方面:(1)有无意识障碍、癫痫、躁动不安;(2)有无运动失调、偏瘫;(3)有无四肢无力、眩晕虚弱头晕;(4)患者是否服影响意识或活动之药物(如利尿药、止痛药、镇静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等引起头晕、性低血压的药物);(5)年龄≥70岁、步态不稳、有跌倒史;(6)睡眠障碍、视力下降等。凡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均列为高危人群,对所有高危患者及家属都要书面告知有跌倒的危险及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即发放住院患者安全告知书),护士与患者或家属双签名。及时对患者、家属、陪护做好安全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采用床栏、必要时用约束带等预见性的防护措施,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指导患者不能跨越床栏下床。
3.2 设立醒目防跌倒标记
对于高危跌倒患者,护士在床头、卫生间挂“防跌倒”的温馨提示牌,引起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包括护工的警惕。并在病房、走廊等墙面上张贴“预防跌倒十知道”,让大家都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第1次下床活动需由护士协助。
3.3 对疾病引起跌倒的防护措施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高血压患者每天监测血压变化,对于“性低血压”的患者,注意监测其平卧以及站立位时的血压值;对糖尿病的患者要检测血糖的变化;使用镇静药后的患者,嘱其卧床休息,拉起床栏,并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根据需要安排家属陪伴。
3.4 健康教育
对老年患者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护士要告知患者上下床、起身速度宜缓慢,久病卧床患者起床应做到3个“30 s”,即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改变时,使用扶手;出现头晕立即平卧,发生在走廊应扶墙而坐,防止跌倒[10]。对步态不稳的患者下床行走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对一些痴呆症患者,安排专人陪护。对高龄患者要嘱其使用手杖避免发生跌倒。
3.5 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
病房光线充足柔和,物品放置有序,通道无障碍物,患者常用物品如杯子、纸巾、呼叫器放于随手可及的地方;地面干爽、防滑,地面潮湿时有防滑警示标志,走廊、厕所、浴室要设扶手,以防滑倒。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需要协助时随时呼叫护士。
3.6 质量管理检查
护士长每天对跌倒高危患者质量管理进行检查,检查责任护士的评估是否正确,督促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层层把关,确保每位住院患者安全。
3.7 建立健全预防跌倒的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部及科室制定了完善的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制度及建立跌倒预防、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的培训,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如:入院时患者的风险评估,预防跌倒的防范措施和跌倒应急预案等,不断强化护士预防跌倒意识,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医护人员应全力配合,迅速采取救助措施将损害程度降至最低;积极评估伤情,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24 h内将患者跌倒及处理情况口头汇报护理部;一周内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护理部每季度对跌倒事件进行汇总和原因分析,进一步完善防范措施。
4 结果
2010年收治的476例患者中高危跌倒患者273例,发生跌倒4例,男3例,女1例。2例患者去卫生间时跌倒,致头皮及颜面部擦伤、口角瘀血。1例因障碍物绊脚、地滑跌倒,皮肤擦伤。1例下床活动时因步态不稳跌倒在床旁,轻度皮肤擦伤。自2011年开始实施细节管理后,763例住院患者无一例发生跌倒。
5 讨论
细节管理即把整套的护理流程细节化、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完成每一个护理细节,从而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减少医患纠纷,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10]。细节管理的关键是制定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预防跌倒的安全管理制度,对高危跌倒患者正确评估,并根据患者年龄、用药和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及有效的防范措施,使防范跌倒的措施细化到每一个环节,防止住院患者发生院内跌倒,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但是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迭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11]。因此,预防跌倒是医护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共同责任,需要护理、医疗、后勤等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合作,做到适宜、可行且细节化,才能减少跌倒的发生,有效的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玉,陈蔚.老年跌倒研究概况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9):918-920.
[2]朱月妹,袁浩兵,陈雷,等.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2):155-157.
[3]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5(5):56-58.
[4]夏庆华,唐传喜.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6(14):207-209.
[5]段玉香,杜秀珍,高春香,等.细节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57.
[6]张烨,徐亚芬.“1+3”模式在预防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9):818.
[7]施晓丽.细节管理在预防患者跌倒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5):23.
[8]季淑凤,朱慧.老年跌倒问题原因分析与预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63.
[9]张金花.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6,5(5):336-337.
[10]焦薇,蒋琼华.细节管理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体会和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15.
篇9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医院护士某些职业暴露及其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实施干预措施前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和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实施干预措施后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前监测护士人数为560人,职业暴露率为25(140/560)。实施干预措施后监测护士人数为560人,职业暴露率为9.82(55/560)。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比较,P
关键词:综合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29-02
本文通过对综合医院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实施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护士的针刺伤职业暴露,提高护士的职业安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实施干预措施前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和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实施干预措施后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前监测护士人数为560人,其中新护士83人,男护士有12人,年龄18岁-55岁,平均年龄45.0±9.5岁。其中10名副主任护师,65名主管护师,85名护师,400名护士。实施干预措施后监测护士人数为560人,其中新护士168人,男护士有18人,年龄19岁- 47岁,平均年龄31.5±7.4岁。其中12名副主任护师,68名主管护师,89名护师,391名护士。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护士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以前瞻性的调查方法,在建立护士职业暴露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于2013年1月开始实施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并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措施如下:组建职业暴露监控小组,由护理科室主管消毒隔离的护士长和感染管理的专职护士及监控护士组成,定期督查各个科室的利器使用的护理规范操作落实执行情况,定期分批组织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职业暴露的统计分析反馈;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对全院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监测登记,建立包括基本信息、一般资料、血源性检验报告等在内的护士健康档案,以便职业暴露发生后快速处理;建立、健全职业安全的防护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包括利器使用方法、利器处理要求、利器操作流程、防护用品使用规定、紧急处理措施等在内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将职业安全纳入到常态化的管理当中,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及考核办法,对低年资护士、新进护士加强重点培训教育,对新护士进行岗前有关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侧重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品及操作环境的培训,定期统计公布相关数据(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和高危操作环节),树立护士的主动防护意识,使护士自觉的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出现针刺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安全用具,给重点科室护士提供防护面罩、防护眼镜、手套、安全型注射器等安全防护用品,针刺伤发生后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降低职业暴露机会[1]。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未实施干预措施前监测护士人数为560人,职业暴露率为25(140/560),其中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66.26(55/83)。实施干预措施后监测护士人数为560人,职业暴露率为9.82(55/560),其中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23.81(45/168)。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比较,P
3 讨论
职业暴露指的是因职业关系暴露于危险因素当中,导致有可能发生损害到健康或者危及到生命的情况。护士职业暴露,指的是护士在护理活动的过程当中接触到有毒物质、有害物质、传染病病原体等,从而损害到健康或者危及到生命的情况。护士作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而针刺伤是导致护士出现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针刺伤对护士的职业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建立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体系,提高职业防护教育,建立标准预防体系,有效预防血传播疾病。通过对低年资护士、新进护士重点培训,使其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完善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监督作用,履行监督、管理、制度的职能,规范护士护理操作行为,避免不良操作。实施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操作,细化操作流程、加强高危操作环节监督,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2]。本研究显示,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职业暴露率明显低于实施干预措施前的职业暴露率。
综上所述,综合医院对护士实施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可最大限度的减低职业暴露,提高护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1.1安全管理及安全管理制度概述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产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可以说,只要安全管理做到了位,企业就不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为生产经营活动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为树立和提高企业的外部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管理重在人、机、环、管四个要素,人又是非常核心的要素。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所发生的事故,有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要实现安全管理,管好人是重中之重。要管好人,安全管理制度是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安全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等,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充分体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安全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安全制度。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切实严格执行的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几率就会减少。反之,会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委,安全生产工作就会出现无人负责,无法顺利开展的被动局面。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责任制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达到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要使安全工作得到提升,就要对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运用精细管理的思想,细化每个工作步骤。通过事前制定标准,事中控制过程,事后评价考核,实行对安全生产的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1.2安全管理制度的分类安全体现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体现设备、工艺、电气、土建等各专业的管理。其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维修制度、事故隐患与排查制度、工艺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人员行为安全管理、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特种作业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厂区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等。安全管理不但要从手段和技术上,使物处于安全状态,更是要通过制度来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在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斩断事故发生的各个链条,进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过程的法宝,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安全生产职责。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各级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使全体从业人员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以及“由谁来干”,有利于避免相互推诿,有利于实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规范人员的安全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规定了生产操作时应“怎样干”,有利于提高操作水平和技能,避免因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3)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秩序。企业明确规定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具体方法、生产的工艺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企业能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秩序。企业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药机制,能有效制止违章和违纪行为,激励员工自觉、严格地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维护安全生产秩序。
2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1)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目的是要让员工学会、读懂,并严格执行。但是,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针对性不强,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几百万字,作为企业的员工真的会去熟记于心吗。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他曾经到一个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企业负责人拿出一大本安全管理制度,但一尘不染,当即问他,这么厚的管理制度,大家都熟记于心了吗,都能熟记于心吗,我看这么新,估计束之高阁很长时间没有看吧,说得这位企业负责人“无地自容”,连忙承认确实没有熟记在心,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整改。(2)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形式,内容空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近年来上至国家,下到各企业集团、个体企业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为搞好本单位安全工作,在消化吸收国家、部委下发相关安全文件、安全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制定了大量安全文件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追根求源,就是在制定制度时重形式、轻内容,重制定、轻操作。(3)安全管理制度面面俱到,操作性差。现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谓是面面俱到,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文件、标准等要求的要一个不漏的制定,别家企业有的也要仿照制定,唯恐差缺。其实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炼,在于实用、在于有用。当然国家要求的基本制度,适合企业自身的其他制度,必须制定,且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4)安全管理制度来源于上级,吸收不好,转化不细。近年来,国家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稳定,事故指标连续趋好,这与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分不开。在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连续不断地出台安全文件、安全标准,无疑为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企业在这些制度、标准出台后,往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初衷看,肯定是非常好的,也是必要的,但从实际来看,企业在吸收和再制定过程中,存在吸收不好、转化不到位的现象。这样一来,企业职工就对安全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5)安全管理制度仿照其他企业,照搬照抄,不切合实际。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一般不是“闭门造车”而来的,往往会到其他企业进行考察和学习,初衷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实际上,可能没有认真地分析企业间的时间、空间差异,就盲目照搬照抄,存在不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可能性。
2.2安全管理制度在宣传贯彻上存在问题(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制度制定的再好,若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理解,也就无法落到实处,无法顺利执行。因此,安全管理制度若要得到员工的认同、理解,教育和培训显得格外的重要。但实际情况,往往不令人满意。制度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或宣传的力度不够,有的只是在报纸上走走形式,没有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真正的理解和认同,员工知之甚少,或根本就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吗?答案是明确的,不可能实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是安全管理的大忌,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有必然的趋势。(2)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制度出来后,要得到广大职工的遵守,除了要强化教育力度外,教育培训方式也必须多样化,简单的形式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输便捷,可供宣传教育的手段非常多,不仅要利用好传统的宣传手段,更要利用好现代的宣传方式。形式多样化,更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能让员工在不经意中获得相关信息,且记忆深刻,员工也才可能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3)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安全制度“只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安全制度人人平等。但是,安全制度的培训教育一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受教育和培训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且在分清对象的基础上,分重点进行教育和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分管理层、技术层和操作层进行分期分批地宣贯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4)宣传、教育形式主义严重。制度要深入人心,只注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宣传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不能只就制度而制度,一定要从制度制定的背景、来源,以及结合没有执行这些制度而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宣传和贯彻,还可以辅以必要的考试来检查和督促宣贯的效果。只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教育和培训,一定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且容易使人产生厌倦和疲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不讨好”,后患无穷。
2.3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活动中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1)领导没有以身作则,带头模仿作用未充分体现。对于各项制度,首先应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和推进。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更是离不开领导层的“以身作则”。这里指的领导,不仅包括高层,更包括中层和基层领导,甚至班组长。实际情况,往往不容乐观。领导的带头和模仿作用十分见效,但不“以身作则”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因此,领导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地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2)学习、宣传不够,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不理解、不知情。制度是规范人的行为,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的法宝。但是由于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认同,往往是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罪魁祸首,这是安全管理的大忌,因此,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职工理解和认同。只有职工学懂了安全管理制度,知道了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才会主动去遵守和执行,才会有效地避免事故,有效地为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3)责任心问题,认为不严格执行也不会带来不良后果。责任心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了责任心,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在安全生产上会无穷后患。责任心注重细节,安全管理、安全生产也必须注重细节,细节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些“大而华之”“差不多”思想的泛滥,必将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良后果。责任心的养成,在于平时的积累,在于做事的态度,在于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集团、一个个体企业,一定要重视教育,注重责任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发达、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经久不衰。(4)由于人的经验、懒惰、逆反、侥幸等心理,故意不严格执行。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有着千差万别的性格和千差万别的习惯,对事、对物、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也会千差万别。管理制度对于个体的人来讲,由于经验、懒惰、逆反、侥幸心理的影响,确实存在对制度执行的差异,认为过去的经验、不严格按照制度也没有发生事故,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忽视了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虽然,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是一旦事故链条被全部接通,事故的发生肯定就是必然的,因此一定不能报有侥幸心理,认为这次未发生,下一次也一定不会发生,那就大错特错了。(5)人的素质较低,无法完全落实制度。人的素质有高有低,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工作能力的大小,但不应是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的借口。但人员素质的低下,确实有可能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的不严格执行,尤其是企业承包商外聘的相关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物质精神需求较低,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认识不到危险的存在,认识不到危险有害因素,工作常常是我行我素,不按照有关的规定和制度办事,无法完全落实相关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务必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不厌其烦地讲解制度、规定,让他们真正懂得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内容,并严格执行。
3如何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1安全管理制度在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1)安全管理制度应精炼,且具有可操作性。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约束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办事的程序,因此务必做到精炼、精简,容易理解,利于操作。制度要有层次,要分类别,既要顾及全面,也要分清主次。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在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真空,不留死角,力求做到不交叉、不重叠,责任明晰,职责分明。注重岗位职责,不管个人喜好,只要你是这个岗位,就应当履行这个职责。务必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过程一视同仁。(2)安全管理制度要切合企业实际,不能照搬照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特点。企业务必根据装置要求、工艺要求、人员结构、原料性质、产品性质等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绝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3)安全管理制度应严谨,决不能模棱两可。制度既然是约束人的安全行为,规范做事的程序,务必要做到科学、严谨,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考验,决不能这样也可,那样也行,这是制度能严格执行的前提条件,否则既不能约束人的安全行为,也不能规范做事的程序,还会适得其反。(4)安全管理制度前应充分征求意见。安全管理制度在前,应向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征求意见,并在收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把符合的意见写进制度。制度正式后,需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一旦正式实行后,就应当不折不扣的执行。
3.2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要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制度已然制定,决不能束之高阁,一定得让职工学习、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折不扣的执行。为了让广大职工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宣传贯彻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传贯彻的方法和形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强化,注重内容的同时,注重外在形式,采用寓教于乐、案例结合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宣贯工作。
3.3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必须重视,才能形成一种高压态势,使各级管理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导是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务必齐抓共管,照章办事,坚持原则,做严格执行制度的典范,给员工树立榜样,做到上行下效,才能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3.4安全奖惩制度应做到奖罚分明、奖罚及时安全绩效考核一定要奖罚分明、奖罚及时,严禁奖罚失衡、时效滞后、避重就轻、考核不公和尺度不一。企业务必按照奖惩的相关条款,进行及时有效的奖罚。
3.5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持续、持久、固化制度一旦,务必持续、持久执行,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严格,明天松懈,这边严格,那边松懈,更不能“搞运动”,一定把制度进行固化,在执行上一视同仁,并逐步形成企业的安全文化。
3.6安全管理制度应与时俱进,进行适时修订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情况发生了变化,制度也会存在过时或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状况,因此,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旦存在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一旦与国家新的制度相抵触时,务必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