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6s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6s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6S管理 中职学校 管理 学生
“6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具体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正因为如此,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推行“6s”管理,更具有其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能提升学校的管理内涵,还能够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能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
一、中职学校引入“6S”管理的意义
1、“6S”管理能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安全,主要是确保现场无杂物,保障安全,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愉快地工作。
而中等职业学校即企业,虽“6S”管理是现代企业普遍推行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但中等职业学校能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所以,依照“6S”管理的理念,学生要有良好的习惯和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而教室和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教室和宿舍的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2、“6S”管理能提升学生的修身素养
“6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说明员工的个人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修身”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修身,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6S”活动的核心内容。
“修身”不仅是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存、发展的主观要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与个性因素密切相关,而良好个性的养成离不开轻松、愉悦的氛围环境。职高的学生尤其需要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意识的和谐、民主的、受尊重的氛围。班主任要放下自己教师的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感悟到“亲其师、信其道”,融洽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
3、“6S”管理能提高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对员工间的协作能力和标准要求更高。借鉴“6S”管理,要不断加强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培养。现代教学论思想认为:学习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种群体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依靠主体自觉参与才能实现。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如何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克服这种差异的能力。在这种群体活动中它不仅能提高认知能力,还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以挖掘,交流的能力大为增强。
二、6S管理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操作
1、我校“6S”管理的实施策略原则
(1)整体综合原则:6S管理必须坚持全体师生的全员参与性,必须要求从各方面整体推进。不留死角,不留盲点。6S管理必须综合学校各项管理要求,具体落实在6S的六个主要内容中,实现6S管理带动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循序渐进原则:6S管理必须坚持由表及里,由粗到精,从形象改观到内涵提升,从外部各项管理提升直至课堂教学各方面细节的逐步提高。各项标准和细则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必须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3)激励奖惩原则:6S管理的全面实施必须与各项管理的考核相结合,建立6S管理专项奖惩制度,以量化方式进入班级考核,建立班级6S管理台帐,并与班主任绩效挂钩。
2、6S管理的具体操作
(1)制定学校“6S”管理的相关文件、细则:2008年9月份由教务处、职教研究室、机械专业部共同制定了以下4个具体实施细则:《黄许职业中专机械专业教室6S规范细则》《黄许职业中专机械专业寝室6S规范细则》《黄许职业中专机械专业实训6S规范细则》《黄许职业中专机械专业礼堂活动6S规范细则》。
(2)学校“6S”管理试行阶段:2008年10月,组织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学习,宣传“6S”管理,使“6S”管理深入每一位师生心中。具体开展在2012届机械A9班、2012届机械B班进行试点,实施3个月(组织者:教官、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在实施期间,专人负责、全员参与,总结操作的具体运作模式和方法;同时每周组织各年级师生观摩学习。
(3)学校“6S”管理实行阶段:2009年3月,在经过3个月的试点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专业部各班级全面进行推广。由专职教师和学生会同学负责,每天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到班,限时整改,对存在整体性问题的进行停课专项整顿,使学校“6S”管理能顺利实施,逐步使该种管理模式在专业部的教育教学中真正地扎根下来,深入人心。目前专业部在校班级共22个小班,学生近1000人的管理全部实行学校“6S”规范化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定期开展活动,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得失,不断完善,修订更加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具有黄许职业中专特色的学校“6S”管理模式。
三、专业教育教学实施6S管理取得的成绩
篇2
【关键词】高职;实训室;管理;6S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高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如何有效的管理实训室;如何有效的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如何更好地实现实训室日常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是摆在实训室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
6S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体现了国际先进企业现场管理的内涵,它使工厂整齐有序,员工自主管理,营造出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进入现代、安全、文明的更高层次。将6S管理引入实训室,旨在创造类企业的工作环境、安全的职业场所,实现技能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团队和谐;提高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和内涵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
一、6S管理的内涵
“6S”即6S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日本质量管理大师今井最早应用5S运作模式,是有五个词的日语罗马拼音首字母命名,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海尔集团在管理运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安全(Safety)”
这一内容,因此改称为“6S”现场管理法。6S管理模式作为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充分体现了企业在现场管理的基本内涵,使企业干净、整齐、秩序井然,营造出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整理: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留下来,不必要的彻底清除。目的是改善、拓宽工作、实验、实训作业面积;通道畅通,提高工效;减少和避免仪器设备、物件磕碰,保证质量。
整顿:是衔接在整理之后,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分门别类按规定的位置放置,摆放整齐,加以标识。目的是使物品类别、数量、质量清晰,取放方便,井然有序。
清扫:就是将工作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实施于整理、整顿之后。目的是随时保持一个整洁、明快、舒畅的实训作业环境,保证安全、优质、高效的工作。
清洁:岗位人员(包括实训学生)在整理、整顿、清扫的基础上对实训现场认真维护,保持最佳状态,是前三项的继续与细化,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目的是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素养:人人养成好习惯,按规定行事,按制度办事。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学员。
安全:消除隐患,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重视全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的观念。目的是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高职实训室推行6S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训室管理水平再提升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训室又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高职学院要提高实验实训质量,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实验实训管理的软件建设。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均建立了一整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但实训教学由于其特殊性,面临很多丞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各高职院校也建立了针对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促进了实训教学规范化的管理,但在细节管理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实训场所仪器设备拥堵杂乱无章,各类耗材放置无定位无标识,使用时浪费了大量的查找时间;器材物品使用后没有及时归位,导致实训场所拥堵,影响实训教师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仪器设备缺乏主动性维护和保养,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实训教学的实施和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职业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评判标准。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后存在眼高手低、情绪低落、诚信度低等现象,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学生在校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应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6S管理模式,就是要营造现代企业氛围的职业真实训练环境,使现代化的理念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服务、管理人才。
三、实训室应用6S管理的实施措施
(一)实训室的整理是6S管理实施的第一步
首先要明确分类各实训室的功能和要完成的实训项目,根据实训内容确定物资、设备配比情况,设计好空间格局。检查必备设备的功能状况,分为正常、可维修和不可维修三类,将不可维修的设备移除实训场地。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特点和使用频率固定放置,要达到保存安全、使用方便的目的。清除室内所有与实训教学无关的物品,最大限度的腾出实训室的空间,提高实训室使用效率。
(二)实训室的整顿
实训室的管理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任何操作行为都应有制度上的制约。建立设备详细档案,包括型号、厂家、出厂日期、购入日期、维护细则等,每台设备应有明确标示,包括仪器名称、操作要点、资产标签、使用记录。清理账上设备,做到账物一致。暂时无法确定报废,又不常使用的物资设备,不要搁置在实训室内,存放于库房中等待处理。根据实训室的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方案,对每台机器实施主动性保养和预防性维护,对于精密、贵重、医疗设备,指定专人保管负责,使用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经考核通过方可独立操作。
(三)实训室的清扫、清洁
工作中建立详尽的清扫、清洁制度和计划。实训场所每天课后清扫,每周彻底清扫,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实训室脏、乱、差的局面。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使每位教师和学生将随时清扫,随时清洁的行为变为一种工作常态,实训室环境大为改观。
(四)素养
素养的提升针对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训管理人员的素养,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素养,其中管理人员的素养水平是关键。受体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实训教师的各项工作多流于形式,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更谈不上创新精神,整体素养普遍不高。学院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有计划的进行在职学习和脱产教育,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搜集新信息,补充新知识,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扩展知识面。在指定培训计划时,应重点好抓好实训室的使用、维护、开发以及科学管理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学生方面就是要在营造的企业管理氛围的职场训练环境中,通过6S管理来规范各项操作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基础。
(五)安全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设施。强化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实训室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教育,加强岗位培训,增强对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召集相关人员召开隐患分析会,认真分析实训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经常进行安全自检,采取各种必要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和实训设备安全。
四、实训室推行6S管理的成效
(一)实训室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实施6S后,设备设施摆放规则有序,实训场地整洁,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对实训学生的素养提高正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仪器设备实施主动性管理,强化了保养,提高了使用率
设备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洁及预防性维护,并依据设备说明做好保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保养,确保了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三)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6S管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训练,学生们变得认真了,也能自觉遵守规定,自觉维护实训环境的整洁,变得文明礼貌了。最重要的是养成了遵守规则的良好素质。
(四)创建了安全的实训环境。6S管理后,实训室变得宽敞明亮,通道通畅,仪器设备井然有序并时时处于功能状态,实训过程严格依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了学生的实训安全。
(五)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实践效率
通过6S管理合理设计规划实训空间,使得实训场所变得整洁、明亮、安全,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都整齐的摆放在固定位置,标示清晰,实践过程严谨有序,使教师课前准备和课堂使用都极为方便灵活,工作效率及效果得到提升。
(六)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6S管理模式的应用,加快了从“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严格细致的管理,使我们的学生训练有素,在人才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企业欢迎,自然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实践证明,6S管理就是人的规范化、物的明朗化、事的流程化。虽然6S管理的都是小事、都是细节,但是它通过改变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强化规范和流程运作,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是使人形成良好习惯、提升基本素养的最有效办法;是营造令人满意的职场训练环境,提高实验实训管理质量的良好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三波,李立,杨小华.高职实训课教学推行6S管理的教师职能研究[J].职业,2012(11):82-84.
篇3
(一)创新管理工作
1、不断完善管理与评估制度。创新与改善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创新与改善的有机融合,一是将《管理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和一年一度的《群众性性质量管理活动方案》优化整合,重新修订成《创新与改善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创新与改善活动的分类和范围、工作程序与激励办法。二是将创新与改善活动纳入了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同时每半年组织一次改善成果评比,不断激发员工创新与改善热情,有效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2、强化创新与改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加强培训,为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创新管理的认识及成果选题、成果材料撰写水平,6月10日聘请了专业老师来厂现场培训并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二是认真组织管理创新课题及改善项目的申报工作,截止6月底,全厂共申报管理创新课题18个,经审核筛选向公司申报了6个课题;经审核立项改善项目8个。三是注重过程跟踪辅导,对审核通过的申报项目要求各部门提交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职能部门进行跟踪辅导,目前各个课题和改善项目都在实施之中。
(二)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及其评价体系。一是根据公司对我厂的考核要求以及厂长工作报告,组织对厂部年度目标和主要工作、重点工作进行分解,制订了《2011年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和《部门年度绩效合约》,明确了各项指标考核评价方法,建立了部门关键绩效指标(kpi)及其考核评价体系。二是指导各部门按照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对部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内部员工考核方案,组织了员工绩效考核的实施,并根据一季度员工考评情况,督导各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员工考核方案。
2、加强督导,逐步提升绩效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一是一如继往开展部门绩效规划的辅导,每月对提交的部门绩效合约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辅导,尤其注重绩效目标的描述,以提高各部门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和充分性,为部门绩效目标有效达成提供支持。二是强化执行力的考核,一方面将年度重点工作按实施进度纳入月度合约,另一方面对各种会议部署及领导和职能部门布置的阶段性和临时性工作,由职能部门以纪要、专项工作计划等形式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和责任部门,作为补充合约,按每项5%的权重纳入责任部门当月绩效考核。三是每月组织召开绩效考评分析会,总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查找影响绩效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四是对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督查,定期反馈和通报。通过月初、月中、月末督导,强化了部门工作的执行力,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落实,部门工作绩效得到逐步提升。
(三)对标管理工作
1、完善对标指标体系。一是对标指标以国家局的创建优秀卷烟工厂指标体系为内容,分为效率指标、质量指标、成本费用指标、实物消耗指标、节能减排指标等5项一级指标,细分为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市场抽检合格率、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值、单箱制造费用、单箱管理费用、单箱烟叶消耗、单箱嘴棒消耗、单箱卷烟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等10项二级指标。二是紧紧围绕厂部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重点,认真分析、查找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寻找管理上的短板,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突破口,结合管理创新课题确立了一批管理性对标项目。三是选取行业生产规模在20万箱以下的18家卷烟工厂中的最优水平为标杆,设立对标目标值。力争通过不断追标、达标、创标,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推进我厂对标工作上水平。
2、完善对标考核评估制度。为切实把对标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对标管理考核细则》,该考核细则更加注重对标过程的管理以及有效措施、方法和经验的固化,同时以年度考核达标分为基准,对超过达标分的部门予以奖励,低于达标分的予以处罚。二是为不断追标、达标、创标,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营造全员参与对标工作良好局面,继续对tnpm管理、生产效益(质量和消耗控制、设备有效作业率)两个专项对标项目组织实施内部对标活动,按季度制定内部标杆评价办法及奖励措施。
3、完善对标工作运行机制。一是明确要求各部门指定部门对标管理责任人,负责部门对标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和与厂对标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络与协调。二是指导各部门将对标工具运用到管理创新课题的实施当中。三是按照“月度协调、季度分析、半年总结”的要求,加强了对各部门对标工作的沟通协调和检查督导,及时总结,定期通报。四是运用pdca循环法,及时针对指标波动大或管理短板制订改进计划,确保对标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四)制度/流程建设
为做好与标准化工作的对接,今年我科仍加强了制度/流程的督查、评审工作,重点从“制度是否完善、流程是否顺畅、操作是否规范、执行是否到位、监督是否有效、记录是否完善”等多方位、多角度对10项制度11个业务流程展开督查,从检查情况反映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个别制度实际操作与现行管理要求不太匹配现象,已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二是继续抓好制度/流程的废、改、立工作,今年组织修订管理制度(不含体系管理文件)3项,新建7项。
(五)统计管理工作
1、加强统计检查与督导。一是为做好中烟对我厂2011年度内管监督检查的迎检工作,今年1月5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厂的统计报表、工序记录、原始资料、台账等结合内管监督要求进行了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要求,并加以落实。二是不定期帮助指导统计人员健全统计台账。三是每月不定期检查各部门的统计工作,确保各种统计报表上报及时、准确,统计资料完整齐全,从未出现任何违法乱纪现象。
2、充分发挥统计参谋职能。一方面为全面掌握我厂生产物耗水平,及时发现解决生产物耗指标异常波动问题,坚持月度收集数据,季度进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积极收集省内兄弟烟厂指标进行对比,及时纠偏,较好地发挥了统计参谋职能作用。
(六)信息化工作
1、认真抓好年度预算管理。根据公司和我厂《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投资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做好年度预算工作的精神,信息化建设总体设想以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导向,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一致,符合公司资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坚持注重投资效率和效益为原则,去年10月至年初,针对各部门提出的需求,结合我厂具体实际,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完成了年度投资项目立项和预算申报工作。
2、认真抓好信息化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在接到公司正式批复文件后,综合实际情况,4月,制订了《2011年度公司批复预算项目执行计划进度表》,明确了各个项目具体实施内容、责任人和完成验收时间。同时启动项目实施,在进行了市场再调研后,二季度配合物管科完成了今年it投资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和采购工作。5月配合物管科完成了其它数码设备招投标前期工作。其它资本性支出和预算项目也都在按计划安排实施。另外,4月建成了我厂图书室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实施和验收工作。3月中旬至4月初,按公司安排部署完成了行业卷烟准运证制证及到货确认模式调整项目。4月中下旬,认真组织开展了公司财务及供应链系统内部常规调研和重点调研工作。
3、认真做好企业网络与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信息系统的后台管理与日常维护,开展季度巡检和问题处理。二是及时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升级工作,做好节假日安全部署与检查工作。三是结合信息网络与it治理,3月分别对两个机房ups电源进行了检修和维保,做好6s改善与危险源辨识,开展企业网络和办公设备的日常检查与维护,保障各设备正常运行。
4、抓好信息化日常工作管理。按照行业“三查”日常工作和我厂标准化体系推进以及6s管理要求,一是一季度开展了办公流程梳理,二季度,梳理了机房和数码设备管理3项制度。二是规范信息化设备和低值易耗品管理台帐。三是4月和5月,围绕今年信息化工作创新与改善这个主题,结合落实我厂6s管理要求,针对全厂网络与通讯线路开展了创新改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整理整治活动。
5、抓好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学习培训,提升应用水平。一是1月4日组织实施了公司举办的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应用项目培训。二是3月20日至4月5日,完成了行业卷烟准运证制证及到货确认模式调整实施应用培训。三是5月9日组织开展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类书籍读书报告征文比赛活动。四是分期组织it知识和业务系统知识培训。四是6月,结合我厂2011年“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开展了中心机房和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两项应急预案演练。通过这些培训活动,锻炼和提高我厂信息化人员综合素质。
(七)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1、积极部署和开展体系年度策划与月度计划工作。年初,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和调研成果,以工作的创新与改善为出发点,切实做好新的一年质量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先后编制并经专题会议讨论通过了2011年度《质量体系建设工作策划书》、《内部审核计划书》、《产品质量专题内部审核策划》、《年度质量体系建设工作检查方案》、《2011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计划》和《年度质量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指导月度和日常工作的文件,全面策划好全年体系管理工作。月度各项工作按年度总策划文件执行,做到有条不紊开展体系日常工作。
2、认真确定并分解年度质量目标,确保目标实现。2月,针对公司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部门宣导和讨论等形式评审和确定了厂质量目标,部门分解目标。接着,指导各部门分解到岗位(机台)和个人,针对各分解目标提出具体对策措施,明确各目标实现情况检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改进提高措施,同时明确促进目标实现的跟踪检查责任。通过这些举措,促进全员树立起“大质量意识,以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做到公司的方针目标、企业的目标的层层落实,让每一位员工都把质量方针和自身目标牢记于心。
3、加强体系组织建设与培训,按期落实各项工作与考核。一是强化了体系组织建设。1月中旬,根据国家局及公司大体系的要求,重新调整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认了各部门体系负责人、体系兼职管理员、文件管理员和内审员,明确其职责和工作考核。二是抓好体系宣贯与培训。1月上旬,召开标准化和体系管理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落实烟草行业和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各部门按要求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3月21日,召开了标准化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并请北京东方易初咨询公司专家到会指导。3月23至24日,组织人员参加了公司在我厂举办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训。5月,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对国家局近期的6个行业标准以及公司正式实施的93个标准化文件学习培训。三是落实管理体系各项工作与考核。4月和7月初,根据我厂《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考核细则》要求,结合一、二季度内审工作,认真完成了部门和内审员考评工作,建立了考核明细台帐。
4、认真组织体系文件梳理与评审,按期开展文件(记录)专项检查活动。2月中旬,按标准化文件的要求组织各部门对本部门编制与执行(使用)的文件(记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并建立清单。2月下旬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评审了中旬修订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3月中旬,根据年度检查活动方案要求,以评价本厂审核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寻找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会为目的,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活动,检查了我厂11月份内审发现问题整改措施实施效果;验证12月份认证监督审核发现的问题以及公司12月份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整改措施实施效果。4月份对我厂现行各类文件进行了初步梳理和汇总,同时结合标准化工作要求,按计划,组织开展我厂质量体系文件评审和记录的实用性和规范性开展专项检查。对我厂现行的管理文件和流程进行了调查和评审。5月,对我厂引用中烟的记录和企业自行制定的记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汇总,建立了我厂现行的标准文件、体系文件、规章制度、红头文件分类汇总清单。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公司标准要求,5月13至25日组织开展了一次质量体系专项检查活动,评审了生产设备和品管两个部门的质量体系文件。5月18日-30日根据《公司2011年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交流检查工作安排》和《交流检查工作分工表》的内容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自查和整改工作,将结果向公司作了反馈。
5、按期组织季度内审工作。3月中旬,我厂组织开展了本年度第一季度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采用集中审核的方式对3个大过程9个子过程进行了现场检查活动,共提出整改项4项,一般不符合项4项。检查各受审部门的文件执行率都在95%以上。6月27日至30日,组织开展企业本年度第二季度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同时组织人员参加并完成了公司组织的对赣南卷烟厂进行的内部交叉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6、做好体系问题统计分析与改正工作。一是2月份对各部门历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及整改项分别建立了台帐。4月中、下旬又对今年一季度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整改项分部门建立了明细台帐。通过建立的台帐,认真对历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改正措施。二是积极开展问题整改工作。12月中旬至1月上旬,积极组织责任部门对认证监督审核发现的4个一般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于元月10日将整改结果提交上海审核中心进行验证。1月中下旬,积极开展对公司12月份内审发现的13个一般不符合项及52个观察整改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将65项问题的落实整改责任,并对实施的整改进行了效果验证和归档。5月13至25日主要是针对2011年一季度审核发现问题整改措施的有效性专项检查,认真验证了其实施效果。
二、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员工考核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岗位绩效指标的提炼仍比较粗放,细化和量化做得不到位;二是岗位管理不太规范,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岗位规范化手册;三是岗位素质测评基本无标准,绝大多数是凭印象打分,致使岗位评价有失公平;四是月度合约的制订不太规范,绩效标准、完成情况描述不到位。
2、管理创新与改善活动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不善于寻找工作中的改善点;二是不善于从工作亮点中挖掘管理创新课题;三是课题的选题、成果的总结提炼水平还不够;四是创新不注重过程管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3、对标管理工作有待深入推进。一是全员参与对标的良好局面还未真正实现;二是虽然每季组织开展了内部对标评价工作,但对标杆部门或机台好的经验和做法未进行总结提炼,予以固化;三是创新与对标的融合度不够,大多数部门还未开展对标改善工作的立项申报,未将创新课题以对标方式制订实施计划。
篇4
关键词:企业 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413-02
油气田企业被称为露天工厂,井站管理与炼化、制造等行业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野外作业的艰苦性比较普遍,受自然环境和地下资源制约,生产经营管理与开发技术的难度要大得多。传统上习惯于层层动员、突击会战、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全面检查、评先选优等工作方式,管理粗放性相对要多一些,质量效益的潜力还很大。随着多年的公司化体制改革以及现代化管理实践,内控制度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及HSE管控体系的建立,生产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程度大大提升,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人力素质和队伍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专业管理制度标准体系不健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运行管理方式不优化、安全受控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手段不完善、基础管理现场管理不规范、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所以,积极引进应用创新管理理念,加快实践探索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精细化自主化发展道路,形成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管理制度模式,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本文就引进实施“6S”管理法和应用标准化受控管理工具,探索实践形成本企业特色的自主精细管理模式及制度标准体系,谈谈实践体会和粗浅认识。
一、不断健全完善自主精细管理制度标准体系
一是系统理解“6S”管理法的内涵。“6S”管理法是自主精细管理模式的核心。所谓“6S”管理法,是指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六个层面逐级提升的管理标准要求,主要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法、标准化作业程序法、目视化点检法、ABC问题分类法和三级复核法等五项标准化受控管理方法与工具,对生产现场不断进行完善并逐渐提高员工素养确保安全受控的管理活动。
二是全面解读自主精细管理的要义。自主管理是以管理精细、高效为目的,以行为规范、受控为手段,以个人自觉、自律为基础,以岗位、班组、站队三个层面科学管理为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与追求,在沟通、协作、创新、竞争的平台上,注重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能和主人翁责任感,主要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检讨,合理使用自己的工作方法、技巧,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主动追求最佳方法、最优效率和最高效益,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进而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形成一种集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于一体的“自觉+约束”的管理新模式,推动专业管理落实、基层管理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
三是初步形成自主精细管理实践模式。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初步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以打造管理工具为抓手,制度体系为基础,管理创新为动力,责任落实为路径,文化引领为先导,绩效考核为保障”的基层自主精细管理模式。重点是通过量化岗位职责、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突出目视管理、健全操作规程、规范表单台帐、细化节点控制、强化监督考核等有效手段,逐步推动员工管理思维、自我约束和自觉执行能力提升,实现全面受控目标,最终迈向文化管理的更高层级,持续稳健推进油气田开发管理全过程安全受控和绿色高效发展。
自主精细管理模式图如下:
四是坚持实践应用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运用先进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实施目视化管理,使操作一目了然、便于理解,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员工队伍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
1.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就是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重点将员工岗位职责精细化定量化,形成可视化图表思维,让所有员工清楚“干什么”,进一步提升员工履职能力。
2.标准作业程序法。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各个关键节点的控制和每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规范,让员工清楚“怎么干”,进一步形成标准化操作程序。
3. 目视化点检法。也就是看板管理,主要是规范巡检。以图的形式绘出巡检最佳路线,以表的形式注明巡检关键点,简洁直观,展板化,让员工清楚“干啥样”,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4.ABC问题分类法。就是把问题按岗位、班组和站队三个层次划分,界定问题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让员工清楚“谁来干”,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提高问题处置效果。C类问题是指由岗位员工自行解决,B类问题是由班组协调解决,A类问题是指班组呈报给站队,由站队负责解决。
5.三级复核法。就是通过岗位员工、班组长和值班干部的三重审核,实现岗位无缝衔接,让员工清楚“谁负责”,保证了员工职责的有效落实。
五是不断完善制度标准体系。有规矩才有方圆。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推进自主精细管理的基础。要突出合规性、简捷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梳理完善、专业优化基层站队各项管理制度标准,形成包含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应急预案、表单台账和精细化管理应用工具等内容的制度标准体系,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去粗取精,编制下发基层站队《自主精细管理手册》。
体系主要包括的内容:⑴岗位职责(除了程序性的本岗位业务内容外,还要包括安全清洁生产、治安稳定、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劳动纪律等内容)。⑵管理制度(包括企业下发各基层站队需要普遍遵行的管理制度和本站队自身业务管理需要的专项制度要求等内容)。⑶工作流程(包括用思维导图形式表述的岗位职责要求和以目视化看板形式体现的巡检操作程序及岗位工作流程等内容)。⑷操作规程(包括工艺参数标准、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和设备操作规程及应配置的岗位等内容)。⑸表单台账(包括反映岗位工作痕迹的写实记录、数据记录等内容)。⑹评价标准(包括绩效指标、评价标准、考核细则与奖罚标准等内容)。
二、持续推进基层自主精细管理实践活动
开展员工自主精细管理活动是一项自下而上的长期的、系统的管理活动,是一项群众性特别强的工作。主要想法是:本着统一规划、试点完善、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夯实基础、强化考核、树立模板、自主管理”为主线,不断导入和强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理念,把重点放在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优化组织运行、确保安全受控、推进数字化建设、强化班组管控能力、规范全员绩效考核、加强宣传文化引导等方面,坚持自下而上找问题,抓典型树样板育品牌,使员工个人进一步做到自我评定、自我展示、自我学习、自我规范、自查隐患;专业化运行班组进一步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评估;基层站队进一步做到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整改完善、自我创新发展,全面建立起权责明确、管理精细、基础扎实、运行高效的自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基层管理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提升员工队伍能力素质。依据对员工上岗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及工作绩效等定期测试评价结果,对员工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突出针对性和引导性。通过岗位实践、课题研究、专业培训、内外交流、现场“手指口述”、技术能手比赛、技能骨干选拔等方式确保员工能力素质持续提升。在持续进行管理、技术、操作技能及职业道德培训的同时,对自主管理活动程序及应用工具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员工更好地掌握自主管理活动的理念、方法、步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优化专业管理运行模式。改进创新是个永恒的课题,是推动管理长效的灵魂。优化改进的关键是落实责任,落实责任是增强执行力的基础。按照专业化管理原则,进一步优化不同类别基层站队专业管理和系统安全受控运行,配齐配强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面人力资源,简化管理层级,简捷管理程序,合理授权,强化质量监督和责任分工,力争责权利统一。要积极探索建立“调研取样―整改完善―巩固提高”的基层管理基本运行模式,采取基层站队自检、专业部门抽查、企业督办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落实基层建设管理部门直线责任和基层站队(班组)属地责任,深入抓好各项专业管理落实,推进基层基础管理逐次升级,通过考核常态化、评价规范化、奖惩制度化,加快建立基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比如,针对油气田企业,对产液量较高的油井、边远的单井罐生产井、产量较低的井组,实施专人承包制运行模式,落实责任,明晰任务,突出全员产量意识。又如,按照“一队一制”原则,探索实施采气班组巡检维护制、运行岗位横班班长负责制、重要装置单元和专业岗位班长负责制等各具特色的基层管理运行模式,使管理更加扁平化、直线式,进一步优化劳动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对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自主意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降低成本和运行费用、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体现员工自身价值等,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健全反应快速、处置有力的安全受控管理机制。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没有重要与非重要之分、没有关键与非关键之分、没有要害与非要害之分”的思想,在基层站队更好推行安全自主分类分级管理模式,以安全文化理念为引领,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以岗位、班组、站队、专业系统全面受控为基本内容,以健全应急抢险配套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构筑安全自觉意识、管理责任、制度体系、监督机制和应急保障五道防线,推动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型”向“自主管理型”转变,形成“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的良好氛围。
四是提高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管控能力。推进数字化油气田示范区建设,尤其要针对天然气生产高压易爆行业,气井分散,人工巡井和管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集成、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数字化管理网络,重点实现电子巡井,对生产现场图像信息、生产数据等参数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生产指挥调度提供准确及时的第一手资料,代替人工巡井,进一步优化劳动用工,节约劳动力,进一步保障井口生产区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五是强化班组(岗位)自主管控能力。推行自主精细管理要立足于班组(岗位)。在不同类别基层站队内部选取1-2个班组作为试点,探索构建班组自主管理新模式,做到员工以班组为单元自己管理自己,把生产任务、成本控制、运行安排、安全受控、节能减排、产品质量、技能素质等都作为自主管理的内容。要求班组内的员工必须学会交流和批评,形成相互尊重的关系,真正承担起自主管理的责任;每个员工在技能上必须成为复合型员工,从掌握一项开始,学习其他各岗位的技能,以便满足整体协调配合的要求。改变员工的心态,变“要”为“我要干”,根据岗位运行的需求或同事的要求,而不是上级领导的命令自觉行事,在整体业务上达到集管理、技术、操作一体化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班长换位、民主参与、小改小革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评选,进一步鼓励班组成员共同了解、参与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班组整体管控能力。
六是健全全员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自主精细管理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考核激励。要探索建立企业内部统一全面、精细量化、“一队一策”、操作可行的《基层站队绩效指标考核评价标准》和《基层专业基础管理检查细则》,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考核标准,保证岗位职责的有效执行和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要建立完善《员工岗位管理规定》、《员工岗位承包管理规定》,健全督办机制,加大督查力度,狠抓劳动纪律和工作规范,保障政策要求贯彻、专业管理落地、基层建设务实和规章制度执行。要通过岗位写实、业务考核和多维度测评等手段,对员工岗位绩效、能力素质和工作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影响安全环保的行为以及生产、质量责任事故或违规违纪违法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构建责任链条,落实岗位责任,健全动态评价考核机制。坚持在基层开展“基层班子好、基础管理好、安全环保好、队伍素质好、文化氛围好、工作业绩好”单位评比,在机关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部门竞赛,持续推进自主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改变过去以命令、控制、惩罚为主,向以引导、服务、激励为主转变,逐步形成通过标准引导、为实现标准服务、按标准检查评价的考核机制。
比如,对活动设备、固定设备、抽油井、采气井、注水井、油气中转站、集气处理站等不同管理对象,分类进行档案式登记,实施户籍式ABC分类管理法,较好的为A类,一般的为B类,较差的为C类,通过现场检查、影像对比等进行跟踪考核奖惩,督促C类向B类转化,B类向A类转化,有序解决现场标准化建设中病症反复发作的问题。
七是加强文化引领和宣传思想引导。文化管理是自主管理的高级境界。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提炼、编制、执行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理念和行为要求,加强宣贯落实,激励全员为共同目标奋进。要大力评选和宣传自主精细管理标杆站队、示范班组和优秀员工事迹,编写《员工故事集》及文化理念小故事,用身边的感人事件,点燃员工热情,鼓舞员工士气。要引导启发岗位员工真正打破所有思想桎梏,在工作中善于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健全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员工,建立使员工潜能得以彻底发挥的运行机制。要善于倾听人性最细微的呼声,多做思想引导、凝聚人心的工作,达到管理深入心灵的境界,激发岗位员工来自内心的感恩和赞美。要充分尊重员工个人尊严,让员工在岗位上找到“家的感觉”,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自主精细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通过自信互信、自律自主、沟通合作,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自觉的行为规范,争取基层岗位员工和基层管理技术干部的支持,正确对待和积极解决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积极向上、持之以恒、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的思想和行动氛围。
参考文献
[1]何绍恩. 基于油藏经营的油气田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实验监狱;实习实训;校狱合作
[作者简介]刘建时,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胡赤贞,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6―0188―03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的司法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其中司法行政系统的监狱劳教体制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并将全面展开。这场改革能否成功并取得预期效果,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其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司法警官队伍。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司法警官教育,建立和完善我国司法警官教育培训体系,规范司法警官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司法警官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校期间主要通过实习实训基地这一环节来完成,但目前大多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没有建立起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职业技能掌握得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司法警官人才培养的力度。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与趋势,笔者大胆建议,创办实验监狱,构建校狱紧密型司法警官培养模式。
一、对实验监狱的认识
(一)概念与性质
实验监狱是指按照监狱建设的要求,在行政上赋予学院共建监狱的职能,由学院与监狱管理局共同承担监狱的管理与教育改造职能,在学院建设中单独划区按照监狱建设的要求而规范建立的小型监狱。实验监狱既不是虚拟监狱,也不是模拟监狱,它主要是为教学、培训、科研服务,是提供人才培养实训与理论探讨的平台。
实验监狱是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生产的监狱;是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基地,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是经由学生逐步转变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司法警官的必要环节;是教学、科研、监管改造一体化,达到“前校后狱”、工学结合的紧密型司法警官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
(二)建设的可能与保障
监狱法第39条规定,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管分押,首先满足了实验监狱可以调度相应的对象进行关押。司法警官学院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是警察身份,且具有各个专业的专门技能,具备了足够的警力。在司法厅的统一领导之下,警官学院和省监狱管理局团结协作,根据教学和培训、科研,以及当前罪犯改造实际,有选择地调度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一般一个批次时间在1年以上。警官学院实行警务化(有的称准军事化)管理,学生着制服,实验监狱建设在学院大围墙以内,有着管理上的便利。学院的后勤服务可直接成为罪犯劳动改造的场所,能节约大量人工经费。当然有条件的也可进行一定社会产品的加工服务。实验监狱既可作为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也可作为学生直接参与管理改造学习与实训的课堂、“车间”,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糅合,是完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区。
二、实验监狱在司法警官培养中的功能与建设要求
(一)功能
笔者认为,实验监狱要努力发挥“两个基地”的功能。
1.“司法警官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司法警官培养模式坚持以实验监狱为实践基地的工学结合作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重点,以实践育人为目的,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管理改造现场,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学习与在实验监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监狱需求、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实现有机协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首岗能胜任、轮岗能适应、升岗有后劲”的培养目标。其特点是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使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有效链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转变,并在职业训练中快速成长。
2.“监管改造研讨基地”的功能。针对监管改造的前沿问题,或是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实验监狱通过学院教师团队的组建,调度相应的改造对象,结合开展课题研究,真正达到研讨基地的功能。并且其研讨课题落在实处,能及时反馈,确保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应用性。此外,学生在实训与见习等日常学习中,通过对服刑人员犯罪个案的认识和研究,对未来司法警官起到巨大的警示教育作用,对培养政治过硬、作风顽强的新时期司法警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要求
1.在建设理念上,实验监狱应坚持“既有管改、又育人才;教促管改、管改育人”的思想,以“培养高素质学生,提升高效益管改,开展工学结合,加强技能培训,提供行业服务”为宗旨,集教学、管改、科研、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升技术水平。
2.在管理机制上,实验监狱建设应按监狱管改和教育培训双重职能设置机构,实现“两级耦合、双向互动”。加强教学与管改的统筹管理与规范化管理,建立适应教学与管改同步运行的良性机制。
3.在训练模式上,实验监狱建设应坚持“实训单元与管改单元相结合,教学目标与管改目标相结合,能力训练与职业习惯、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采用“管改育教、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轮岗实训与定岗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和具备“诚信、务实、肯干、能干”的职业素质。
4.在硬件环境上,实验监狱建设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严格按照监狱建设的要求落实每一个细节,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供一个真实、规范、完善的实践场所。
5.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验监狱应把优化实习实训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按工学结合模式的内在要求,不断强化培训,提高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他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能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学院―实验监狱”紧密型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管理机制,为推进校狱紧密型司法警官培养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1.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验监狱由学院和监狱管理局共同实施管理,由监狱管理局派出干部担任政委,负责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调度相关服刑人员,并组织刑罚执行的法律层面工作;学院派出干部担任监狱长,负责服刑人员的监管改造工作。另外以学院为主体,构建实验监狱各职能部门。两者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教学、培训和科研。
2.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制度,包括《实验监狱管理条例》《实验监狱实训工作目标
管理考核办法与考核细则》《行政值班制度》《教学工作规程》《安全文明实习、生产制度》及实习实训工作流程、教学与管理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对外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等。通过对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与生产在紧密结合的状态下有序进行。
(二)树立新的实习实训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实验监狱能否在司法警官培养中发挥工学结合、校狱合作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建设完善的制度、理顺管理,还取决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必须首先建设一支强大的“双师型”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教师既是实验监狱的管理干警,又是学院的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管理改造实践经验。这部分教师既可以在学院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分子,也可以在监狱、劳教所选调理论实践水平高的一线专家。同时,可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优化队伍结构,把教学、管理改造、科研与新技术、新标准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产学研”结合,提高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
2.必须强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用人机制。建立以鼓励教师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依个人业绩大小取酬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理论基本功扎实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教师给予优厚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创造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同时,建立竞争机制,积极开展技能比武、教学比武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培养职业认同感,提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要改变实习实训指导老师认为自己比理论教师要低一等、没有理想的奋斗目标、工作缺乏进取心的状态,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情感,提高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同时,要研究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针对教师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职业锚(技术型、管理型、自主与独立型、安全型、创造型)的准确定位,使教师的发展前景与实验监狱的长远发展相吻合。
(三)加强硬件建设,营造真实的“监狱化”育人环境
实验监狱真实的管理改造监狱环境是校狱合作、工学结合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的基础性平台。因此,营造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习惯、职业规范的现场实战环境是实验监狱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构筑出教学与监管改造融为一体的监狱环境。在按照监狱模式布局、建设的同时,考虑到教学需要,对一些生活、生产、改造、教育设施进行设计优化,真正做到方便于教学、管理改造与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结合。
2.必须按“6S”规定(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强化教学、生产改造现场管理,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而且在从业过程中应养成现场严格有序、设备设施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
3.加强实验监狱的文化建设,积极营造一个蕴含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的文化氛围。实验监狱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和先进理论实践的探讨研究基地,其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以人为本的刑罚执行与工作环境,是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和学生不断焕发学习热情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四)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双元制”职教模式
“双元制”一指学院,一指实验监狱。在教学中,学院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坚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新体系,瞄准职业岗位,强化技能训练,使教学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适应基层一线工作对人才的要求,形成“招得进、学得好、能力强、用得上”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发挥实验监狱的作用,建立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形成“三点一线”,即课堂、工作岗位、实验监狱,一线是指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贯通。课堂中解决“应知”问题,包括广阔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在实践岗位上解决“应会”问题,即掌握技能,包括专业技能、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能力等。在实验监狱解决技能应用与拓展、能力迁移等问题,切实把“产学研结合、校狱合作”落到实处。最终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应变能力强,具有明显的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特征。
长期以来,监狱司法警官人才的培养一直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通过创办实验监狱,相信可以有效解决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平台,实验监狱与司法警官学校的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司法职业教育的理论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永彪,苗雅丽.对高职院校实习工厂建设与功能的探讨[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 上一篇:安全生产管理考核细则
- 下一篇: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