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控技术;慕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21-02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现代数控技术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现代的CAD/CAM、FMS和CIMS、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所以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根本上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水平[1]。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之渴望和对数控技术人才之需求,尤其表现在紧缺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上。专家们预言: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大批跨国企业抢滩登陆在国内高起点设厂,将生产加工向中国转移;国内制造企业更是背水一战,大举通过信息化、广泛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对掌握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人形成了巨大需求[2]。目前,虽然在一般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了数控技术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数控技术的发展,培养技术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数控技术课堂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3,4]。
数控课程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革要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采用年轻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让学生多方位、全领域、移动式的学习。一般来说,“新人类”大多喜欢新鲜,不安于现状和墨守陈规,愿意变革,善于创新,而MOOCs作为一种新事物,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模式,形式新颖、好玩,而且没有太大压力,因而受到学生欢迎。从学习特征上看,“新人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但是他们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倾向于碎片化内容,并且喜欢简洁、清晰、准确、精炼的信息,不喜欢被动听讲或长篇大论,MOOCs恰好符合这些需求。“新人类”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有更强的自主性,而MOOCs能满足一些已离开学校进入职场的“新人类”终身学习的需求,并且可以让个人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凭着个人兴趣、爱好或需求,去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MOOCs借助互联网平台,包含了社交化学习元素,并且综合应用了多种学习技术,这些都是“新人类”热衷的学习方式,因为“新人类”大多数是技术达人,是“移动”的一代,具有“始终在线”的特征。因此,MOOCs的快速发展既在情理之中,也是大势所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好消息。MOOCs推倒了传统课堂的围墙,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任何一个想学习的人都可以免费注册参加,这为终身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MOOCs资源越来越多,它必将成为终身学习者珍贵的“宝藏”。
基于MOOCs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与数控技术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对难以掌握的数控关键技术随时学习,随时复习,随地聆听;解决了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和掌握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与编程技巧的一大难题。教学时需要针对各个实践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什么是慕课(MOOC)
所谓“慕课”(MOOC)是指大规模的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学习视频。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5]。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二、慕课对学习的意义
当MOOC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的时候,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场伤筋动骨的革命,而非一场触及皮毛的改革[6]。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尽快认清形势,理清思路,顺势而为,以MOOC为抓手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所有高校不容回避和必须认真进行的大课题。慕课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例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聆听教学内容。但是对于这一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慕课教学模式与普通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慕课教学冲击正常的教学环节自然是不可取的,更合适的定位或许应该是以慕课教学更好地辅助正常教学环节。慕课对于学习的意义如下:
(1)慕课的学习资本低,不需缴纳任何费用。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与任何学位无关,也无需任何费用,大大降低了学习“本钱”,刺激学习者的积极性,为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是对我国教育制度缺憾的补充。(2)慕课的资源丰富。只要有一台可连接到互联网的移动终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慕课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学习。而且,这些课程大都来自于世界范围内的一流高校。(3)慕课的教学质量高,制作精益求精。慕课提供的课程都是最好的学校的最好的老师提供的课程。这些课程往往都制作精美,不同于现场教学的“直播”,在线课程素材的录制不满意便可以重来,也就有了精益求精的空间。在慕课中,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地方,比如,带测试题的高清授课微视频,或者说微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在线视频的单向传输特性,提升了视频课程的交互性;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家校分别在学生学习中角色与功能上的调整。在推动翻转课堂模式的创新上,慕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法上的支持,而且也可以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开放内容与开放教学等许多方面,给予学校和教师启迪。(4)慕课对于促进和深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每位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方法、演讲技巧等,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改进作用。
三、数控技术MOOCs课堂
数控技术课程MOOCs课堂的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1)数控技术MOOCs的顶层设计,包括数控技术课程总体规划、教案的编制、课时安排等;由于MOOCs的交付主要通过网络,引导者和参与者之间没有在同一空间上的实时互动,主要依靠学习者的自律,按照学习者自己认为合适的节奏、时间和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良好的、结构化的数控技术课程设计非常关键。
(2)数控技术核心内容设计的若干原则,包括数控编程关键技术讲解时间、技巧以及案例分析与演示等;主讲老师定期更新并一段视频,其视频一般都只有4~5分钟。就学生体验而言,短小精炼的视频非常适合网络学习,因为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把握精要。另外,主讲老师很有表现力,在镜头面前娓娓道来、张弛有度,将数控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讲解清晰、明了。同时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似乎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眼前。
(3)学习资料。即随着主讲人视频同时的,增加课外补充内容,丰富补充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最新成果的一些学习资料。在每段MOOCs关于数控技术章节完成之后,及时公布作业,围绕每章节的学习主题,学习者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既有个人作业,也有需要以团队为单位来完成的作业)。同时,规定提交的形式自选,主要是幻灯片、word、图片、视频等格式。
(4)提倡强化互动。谁也无法否认,如果没有引导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效果将会大受影响。鉴于MOOCs主要采用的是在线异步交流的模式,如何促进引导者和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频次和质量,将是MOOCs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此,一方面要强化设计,将互动作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另一方面,要提高引导者(老师)的在线引导技巧,并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虚拟教室、即时通讯工具等),促进线上和线下的交流。设置数控技术课程公共讨论区,分为若干板块或主题,所有成员都可以在这里发言、提问或发表个人想法,还可以召集本地聚会。
充分利用好MOOCs教学课堂,设计好数控技术课程的MOOCs教学视频,碎片化学习,重点突出,形式新颖,讲解清晰,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关注度都有很好的作用。基于MOOC的数控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将是我们对培养能熟练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的又一学习途径,也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改革的趋势。
四、总结
本文讨论了慕课(MOOC)课堂对学习的意义,通过设计数控技术MOOC教学视频,其特点新颖、互动,吸引学生随时、随地聆听数控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出能充分掌握数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海滨,宫衍香.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5):93-96.
[2]陈书法,张南乔,张淑兰《.机床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6):126-127.
[3]高宏毅,周洁文,韩倩.教学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10)月:103-105.
[4]李谟树,张钟,覃岭,周华.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80-83.
篇2
关键词:中职机械数控?实训教学质量?强化途径
因数控专业自身的实践性较强,加之学习难度大,目前我国中职数控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操作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实训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实训教学课程,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是亟需教师以及学校解决的问题。
一、合理优化教学资源
要结合学校实训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硬件设备条件,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职业氛围。首先,在构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要以生产型设备为主,合理购置不同作用的先进设备,从而使实训基地无限接近真实的职业现场。其次,还可以建立现代制造中心小组,配备专门的科室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并安排专门的机电维修人员,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另外,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操作过程要积极好对现场的控制,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强化校企合作
现阶段,学校普遍存在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在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这是因为缺少实践环节。强化校企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也要强化和企业间的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实践的平台。在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之后,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厂房、车间以及实验室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训场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还可建立相应的人才订单培养机制,针对企业特殊需要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从而使学校以及企业之间可以实现零距离接触,学生以及企业之间实现零距离接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岗位责任意识,有效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并解决了学校教学经费不足以及学生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调整教学内容
提升实训教学质量要体现在课程实施教学的方方面面。数控课程教学不仅要体现实用性以及操作性,教学内容也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将提升学生对问题独立处理的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通过对数控知识相关基础性内容的学习,为未来的实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数控教学的目的变得更加明确。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研究,选择那些可以反映数控先进理论的教材,逐步完善数控技术现有的教学内容。
四、优化教师队伍
机械数控教学的专业性较强,因而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为了有效解决目前一些中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需要不断强化对机械数控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以及教学水平优化,从而建设一支优秀的数控教学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提升机械数控的教学质量问题。因此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基础知识方面的培训,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教师到拥有先进的数控技术水平的高校去学习,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深入到工厂车间去进行专业技能相关的培训,从而弥补教师在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以及博士学位,由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机械数控技术教师团队提供更加优秀的教育人才。另外,教师要深入到班级中对数控技术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听课,并定期学习以及讨论相关教学方法,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数控实训教学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实训课程。数控实训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数控实训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地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因而若是想有效提升数控实训教学的质量,就要不断优化学校的教学资源、强化和企业间的合作、合理地调整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终提升数控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元东.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机械类学生的数控实训质量[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25).
[2]宋福林,黄登红.《数控机床机械装配与调试实训》虚实结合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3(17).
篇3
东莞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被政府定位要建设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且与港、澳和国际交往密切,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引进快、更新快,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地方性本科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机械电f工程是该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研究机械电子工程的办学特色具有亟大意义。
1.机械电子工程办学模式及特点
国外的高等工科教育,十分重视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程的结合,在高等院校中正式建立机械电子专业的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以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化为方向,如日本的丰桥技术科技入学生产系统工程系和英国勃莱德福的制造系统工程系;另一种以产品机电一体化为方向,如日本的静岗大学光电机械学科。日本名古屋大学电子机械工程系的学者认为:过去是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领域,今后,社会和发展形势迫切需要能够掌握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两个领域的人才。这个系设有电子机械基础理论、电子机械应用设计、超精密加工、电子机械测量、集成机械工程等5个教研室。日本东京大学机械工程系设计与制造系统专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计考虑了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要。他们认为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有关传感技术,数据转换、传递与处理技术,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的操作与控制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等知识,已成为现代机械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增设了以下一些课程:机械工程学、机构与信息、信息化生产系统、CAD/CAM、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信号与图象处理、系统管理、机电一体化、系统动力学、机械动力学、工业综述、工业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技术等。
我国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设置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机电工程专业是依据各校归口行业应急的需要,对原有相关专业进行调整而设置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明显带有“机靠电”或“电靠机”的倾向。而课程设置,尤其是体现机电一体化新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尽管如此,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率先渗透,这一时期系统性教育结合进修性教育培养出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在生产实践中,对改造企业的老产品、旧设备和生产线,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经济体制逐步转轨以及学科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许多高校对机械电子工程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均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立足于原有专业的改造,彻底更新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该专业教改从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入手,以“精密机械设计”“传感器”“微机及接口技术”等核心课程为结合点,链接反映学科新兴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如在精密机械设计分支中,增设了“精密机械CAD、仪器CAD”等课程;在传感器分支中,增设了与提高产品质量休戚相关的“仪器可靠性设计”和为加强电路系统设计能力的“精密仪器电路”等课程。与此同时,考虑到近年来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已经步入产品化阶段,出于光、机、电、智能伺服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又增设了“仪器光学基础”“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总体分布趋于合理,较充分地体现了先进性、及时性、实用性的特点,形成了机、电、计算机技术“三足鼎立”之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自始至终是与学校211工程发展规划以及教改立项研究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积极因素、发挥综合优势,哈工大将校内原“精密机械及仪器制造工程”专业、“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专业以及机器人研究所、现代生产技术中心合并,重新组合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这种集科研、教学、工程实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不仅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上为专业教改奠定了基础,而且合一化机制自身所具有的自动反馈功能,更为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保证。重新制定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学时少、针对性强的特点,经适当搭配后,与统设专业基础课组织,不仅形成了“机电控制和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制造”两个专业方向(这与当前机电工程专业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化分别设置的发展新趋势相吻合),同时,突出了知识传授与工程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
综上所述,机械电子工程办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1)基于机械电子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延伸和扩展,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宽口径、广适应”的原则,专业方向以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体化两个大方向来划分。
(2)站在市场经济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总体高度上来权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摒弃以往单纯强调课程自身完整性的作法。对专业基础课,要削枝强干、精心搭配;对专业课,要反应现代科技水平,突出新、简明、实用。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适应经济新机制的管理方法。提倡三结合,gfl: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环节要体现机与电的结合。
2.机械电子工程课程设置
借鉴国内外髙校设置机械电子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院自身特点及地理优势,总结我院第一届机械电子工程办学经验,在“保证基础、突出主干、注重能力、增强适应性”培养原则的基础上,修改机械电子工程教学计划。建议课程设置如下:
(1)保留通识教育课程。
(2)修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保留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测试传感技术、液压与气动,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与机械制造工程原理整合为一门课,压缩学时:加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具体将电子技术改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并增加电工部分的电路分析;加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增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
(3)修改专业课程设置。保留控制工程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将数控技术与制造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整合为一,改设为计算机控制技术并增加学时,增设数控机床与编程,增设机器人技术。
(4)合理设置选修课。对任选课可按照“宽而浅”的原则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每门任选课以20~30学时为宜;对于跨专业的任选课可采用讲座方式,一般每门课程的讲座时间10〜15学时为宜,以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扩大视野、促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高为目的。
3.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在大学的有限时间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课堂教学部分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围绕上述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外,还应重视实验教学及工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在实验教学及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6跃;通过实验及实践教学,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贴近了工程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尤为重要的是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研究。
3.1 机械电子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评估要求为标准,建议我院机械电子工程实践分为3个阶段,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全过程,且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各阶段的基本内容下:第一阶段为实践认知阶段,本阶段教学主要沿工程设计的实际过程展开,使学生通过参观、调研、资料查询检索、采购与经济核算、动手拆装、模型制作、计算机绘图大作业的实践,得到一个真实的较完整的工程经历,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加深对机电结构的感性认知,并结合有关的机电工程导论课使学生对机械电子工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阶段是基础实践阶段,使学生通过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测试传感技术、液压与气动、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和大作业等环节,了解制造与控制的基本工程知识与设计过程,训练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念,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阶段是综合实践阶段,把工程设计与机电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机械设计与机电控制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结合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首先通过机电系统综合实验的yii练,然后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使学生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得到系统的培养与锻炼。
在实践时间安排上,除了在学期末安排一段集中时间实施外,基础实验采用单独设课的形式;专业综合实验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只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验任务与最终要求,而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则由学生自己确定;在实验进度安排上,只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某…段时间内(如一个学期内)完成,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完成实验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
3.2 机械电子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设置
针对机械电子工程的特点,建设机电系统综合性实验平台。设计符合新形势下的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方案,充分突出综合性实验的主体作用,提高共享性、开放程度和效率。
机电系统综合实验是机械电子工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汁、控制工程、测试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知识来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通过学生亲自、独立完成一系列较有针对性的小设计小制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实践以及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得到比较实在的锻炼和培养。具体题目是从教学、科研、生产实际课题中提炼而出,每种题目由一至两名教师负责辅导,各班学生分为4〜5种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题目。如机械电子的具体综合实验题目可以设为:①单片机实验系统一应用硬件及软件的设计与研制;②爬楼轮椅的设计和实验模型的设计、制作;③单片机控制电梯教学模型;④带闭环控制功能的单相交流伺服电动机调速系统;⑤单相调速电动机控制的机械手;⑥单片机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专业综合实验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只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验任务与最终要求,而完成实验任务与过程则由学生自己确定;在时间安排上,只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某一段时间内(如一个学期内)完成,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完全开放,学生完成实验有较大的灵活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又可以较好地解决了实验室的设备在集中实验时不够用,空时又闲置着的矛盾,较好地发挥实验设备的效能。
3.3 机械电子工程毕业设计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更高层次、更快速度的发展时期,需要大量不仅有较深的专业知识,而且知识面更宽、素质全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电子工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素质和工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维护与使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多项技术工作的需要,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毕业设计的效果。为此,毕业设计要着眼于市场,选择科学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的“实战”题目,将新技术运用融入技能培养之中,同时让同学们接触市场经济知识,使他们在实战演练中不仅增长技术才干,而且感受到市场竞争的严峻。
建议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实行导师制,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向和指导教师,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进入毕业设计,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打下基础。坚持选择科研项目和有生产应用背景的题目,真题真做,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已经签定就业协议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可以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将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师科研成果联系起来。少数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用人单位做,由学校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不仅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亲生经历企业实际的工程训练过程,对现实社会有直接的了解,为今后上岗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遵循“来源于实际,还原于实际”的指导思想。
4.结语
机械电子工程培养的是复合型应用人才,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运行、试验、开发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他们既具有扎实的机械、电子、信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综合调试能力,从而能综合运用系统理论、机械技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及其现代技术,实现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巧妙结合,形成优化设计方案,研制出高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机电产品和系统。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从各方面采取措施:
(1)课程设置做适当调整,学生在学习机械类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电类知识、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接口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学习。
(2)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机电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3)毕业设计要着眼于市场,选择科研项目和有生产应用背景的题目,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
- 上一篇:医疗应急救援方案
- 下一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