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

篇1

这种联盟方式将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多大的改变?有了好政策的硬性支持,患者是否能对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软硬件”做到真正放心?

一体化服务体系

按照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要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打造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这个“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主要是指建立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分工合作的区域医疗共同体,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的格局。

据此,朝阳区卫生局提出“区域医疗机构区片化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的思路和方案。具体内容是,将朝阳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4个片区,每个片区内建立以1-2家三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单位,其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协作单位的分工协作机制。

以北京朝阳医院为核心的“朝阳医院医疗联盟”,是朝阳区以及北京市的首个医疗联盟试点。

朝阳医院是北京市首批五家改革试点医院,从2011年起相继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疾病诊断分组预付费,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医药分开试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朝阳医院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优势医疗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指出,一方面众多危重症患者滞留在急诊室住不上院,群众抱怨住院难,而另一方面许多经过救治后等待康复的患者又不能及时转出占用着床位;一方面医院门诊量居高不下,医院超负荷运转,患者门诊就医挂号难,而另一方面大量长期慢病定期开药的患者又涌向医院而不愿回到社区基层。

在改革与困境的双重条件下,朝阳医院率先试点医疗联盟。北京朝阳医院作为联盟内唯一的一家大型三甲医院,将为联盟内其他医院开通两个绿色通道。第一个就是双向转诊。联盟内医疗机构的危重症患者可以转至朝阳医院,慢病管理和康复期患者转至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续治疗和康复。而第二个绿色通道就是化验检查的直通车。陈勇说,在基层医院不能做核磁共振,但是如果是联盟成员单位的患者朝阳医院就能给他优先安排检查。其实在分级诊疗模式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主要承担部分危重疾病和一般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主要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和慢病管理、康复治疗等。从今年8月开始,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曹锐到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并带为社区医生做指导和培训,“我每周到这里一次,两个学生每周也到朝阳医院去跟我看门诊”。陈勇说,让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转到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康复,也为朝阳医院腾出更多的医疗资源,服务最有需要的危重患者。

信息化破局?

按照医疗联盟的设想,通过联盟内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朝阳医院康复期患者可以及时转入基层,以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能力;各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共享朝阳医院的医疗资源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医疗资源潜力。

实际上,这样的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此前推行的双向转诊机制中,将患者引导向基层是重要目标,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很难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产生信任。”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季和平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阳医院推行了若干举措,包括对联盟内其他成员单位实行专家指导和免费业务培训,化验、检查等将优先联盟内容成员送检的患者,与朝阳区卫生局共建信息系统平台,以实现医疗影像学远程在线会诊。

篇2

关键词:医联体;远程医疗;资源共享;分级诊疗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mainly on the analysis of Guangzhou city based on remote med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njoine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proposed telemedicine solutions based on conjoined, remote medical service application mode of the conjoined, sharing quality resources to promote regional medical conjoined institution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hierarch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 serious illness in the hospital, minor illness into the commun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masses to solve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problem.

Key words:Reg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s; Telemedicine; Resource Sharing; Tiered Medical Services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1]。远程医疗契合当前医疗模式转变,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未来医疗模式更加强调提高医疗质量、减缓医疗成本增长、改善病人和群众的健康状况水平,而远程医疗是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

近年来广州市启动了北部山区医疗帮扶、偏远地区卫生对口帮扶等项目,旨在借力广州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人才和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北部山区、偏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1+3政策文件和市医改工作部署,广州市于2014年正式启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医联体建设要整合大量的医疗资源,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和带动基层医疗发展,远程医疗应用能够帮助医联体探索“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全新模式[1],实现优势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分级诊疗,重新构建医疗体系,平衡医疗资源和患者分布,大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1 设计方案

1.1建设目标 广州市区域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旨在通过广州市卫生专网为联网大型医院、中型机构以及基层医院提供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远程护理、远程教育、远程预约、远程资源共享等服务,从而充分利用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同时,为实现远程医疗应用系统的应用和落地,制定了配套的远程医疗业务规范,指导区域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切实加强及规范了远程医疗的管理。目前,广州市以医联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探讨医联体下的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

1.2系统架构 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广东省及广州市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及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托广州市现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结合区域实际需求,做好医联体信息化顶层设计及信息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医联体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医联体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系统总体架构,见图1。

1.3配套标准规范 广州市区域医联体信息化各类应用系统和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连接,可以采用市级平台的相关标准规范,如:数据标准规范、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存储及调用规范等,甚至可以让医联体成员机构直接使用市级平台提供的相关功能组件,如:注册服务、交换服务等。

1.3.1管理机构职责 市卫计委负责市级远程会诊中心以及专家库的建立、运作与管理,负责对全市医疗资源分布的优化提出可行性建议;区卫计委负责辖区内远程会诊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负责区内远程会诊业务的指导及考核;具有提供远程会诊资质的医疗机构负责本院远程会诊设备的维护以及专家的管理,指定联系人负责对外院的会诊邀请进行审核并协调院内会诊资源。

1.3.2远程医疗业务的开展原则 ①坚持临床诊治需要的原则。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合理诊治,根据病情需要实施远程会诊,确保医疗安全。②坚持规范会诊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施会诊。③会诊医疗机构所出具的会诊报告仅作为邀请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参考。

1.3.3业务审核规则 邀请医疗机构需对患者的会诊申请的完整性及合理性进行审核,对于不完整的会诊申请需返回原申请医生进行修改;对于不合理的会诊申请予以驳回,并通知患者本人;通过审核的会诊申请单将发送给会诊医疗机构。会诊医疗机构接到会诊邀请后,在不影响原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会诊医疗机构联系人应当及时安排医师进行远程会诊。会诊影响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会诊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

2 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

Y合目前医联体建设的要求,以医联体为枢纽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医联体内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指导和远程会诊机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居民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本文重点探讨医联体下的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主要包括:

2.1远程会诊 广州市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医联体成员机构之间的院际会诊,是区域医联体医疗资源更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广州市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患者都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纷纷流入市、省级医院,加重了市、省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

远程会诊系统主要包括数据交换平台、视频会议子系统、会诊管理子系统三大部分[2]。其中数据交换平台用于传输各种信息。包括采用影像信息和非影像信息。采集影像信息是指通过影像采集设备,将患者有诊断价值的如CT片、ECT片、MRI片、X光片等医学影像文件采集下来,并以DICOM协议或其它协议进行网络传输。采集非影像信息是指把患者以往的非影像信息,如处方、医嘱、检验检查报告单、住院病案、出院小结等采集到中心端或传送到会诊医院。会诊开始前,数据交换平台将患者的基本医疗信息情况(如既往病史、入院原因、各种检验及化验的结果、初步诊断结果、治疗结果及患者医学影像图片等资料)发送到专家所在的医院。在会诊时间,专家可随时调阅的患者的医疗信息情况资料,为远程咨询会诊专家提供诊断依据。会诊结束时,由专家给出书面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并通过资料采集或传递功能把专家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等信息传入中心端。

2.2转诊预约 实现双向转诊预约可以合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有效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积极发挥广州市卫生局所下辖的市级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广州市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型医院,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3]。跨医院转诊将综合解决转诊业务管理、转诊临床信息共享、医生间和医患间信息交流及转诊相关医疗资源管理的问题。

2.3远程监护 远程监护技术是近年来远程医疗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欧美各国一直致力于对远程监护的研究,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推动其发展。远程监护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监护中心、远端监护设备和联系两者的通信网络。监护中心可以位于急救中心、社区医院、中心医院或其它医护人员集中的场所,其功能为接收远端监护设备传送的医学信息,为远地患者提供多种医疗服务。连接远端监护设备和监护中心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程控电话(PSTN)、交互电视、综合服务数字网(ISDN)、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环路(ASDL)、光纤网(ATM)、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无线蜂窝通信(移动电话GSM)等。远程监护的支撑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医学遥测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学等多个方面。

2.4远程科教 远程科教是通过远程通讯网络提供教育材料,根据医学远程教育的要求,支持文档和图像共享的视频会议系统,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通讯,并具备在线讨论及离线继续教育等功能。在远程会诊中学习、在远程培训中学习、在专家指导下的实践中提高自我,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使经验、知识积少成多,从而使花山医院的重点科室能力增强,使较弱的基层科室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提高。

由于能够经常与优秀的医学专家进行互动沟通,医技、临床等相互关联、紧密配合的各科室医生能够在知识、经验、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医院内部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原先不认识的疾病、诊断不清的疾病、不会治的疾病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缓和医生们因不能得到更多学习机会而形成的对医院的不满情绪、增强医生们救治疑难、危重病人的信心,提升医生们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安心工作,潜心钻研诊疗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2.5区域辅助检查应用(区域PACS模式,区域检验、区域心电)

2.5.1区域PACS中心 从全市放射信息整体化出发,为区域内放射数据提供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接口,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放射数据集中管理[3]。并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通过标准规范逐步整合区域影像诊断资源,消除卫生领域影像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统一构建医联体范围内影像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的平台,全面提升医联体内的影像诊断水平。

2.5.2区域检验中心 在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上,通过对全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资源整合,建成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该中心可以实现检验数据全市共享,检验仪器全市共享,有效开展临检质控。检验标本由物流统一上门收取,检验结果通过信息平台实时回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可以在全市任何一家医院的医生工作站进行调阅,实现医联体内检验资源共享。区域检验系统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检验质量,避免了重复检查,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2.5.3区域心电中心 整个区域心电诊断系统的架构由区域心电信息服务平台、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移动方案(救护车或上门随诊)构成,各点之间通过区域的高速医疗专网和3G网络(仅在区域中心部署3G网络接入点)进行连接[4]。区域心电信息服务平台接入市级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成为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区域心电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全区域范围内的心电协同诊断服务,包括: ①心电诊断服务:针对一些配备心电图机,但缺乏专业的心电诊断医生的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通过区域心电诊断系统,将心电图自动上传至服务平台,由上级医疗机构心电诊断,给出专业的心电图分析报告,服务平台将诊断结果回传给基层医疗机构。②心电远程会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基层医院有疑难病症可以向上级医院提出会诊申请,并把心电图信息上传区域中心,上级医院可以使用此系统提供会诊服务。③患者心电报告共享服务:数据中心可与所有医疗机构内部的心电信息系统集成,患者在区域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社区服务站、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或医院)做的心电报告都可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共享,方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脏既往病史,减少重复检查,给出更具准确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

3 结论

医疗机构间远程医疗系统能与区域内其他数字医疗系统整合在一起进行协同工作,同时要具备适应性强的特点,既可以满足目前医联体信息化需求,在两三家医院之间先进行小规模试点互连进行会诊,也可以由市卫计委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大规模的远程医疗应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获取市以外其他省市区域远程医疗资源,开展更广领域的会诊[5]。未来将继续探讨和推广上下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制机制,以大型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键.论深化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J].中国医院管理,2014,06:1-3.

[2]叶志前,唐保昌,刘进,等.基于B/S模式的远程影像会诊系统设计和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8,02:120-123.

[3]陈小康,戴春林,鞠鑫.基于混合架构模式的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平台技术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04:325-329.

篇3

甲乙双方建立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预约诊疗等合作机制,乙方将无法开展的检查项目转到甲方完成,并建立查询便捷通道。甲乙双方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各自设立共体办公室,负责日常协作事宜,采取独立运营、密切协作的运行机制。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合作协议范本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协议一

甲方:

乙方: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病人为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甲乙双方子渊组成医疗共同体,经双方发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本着主体平等、自愿结对、互惠互赢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携手发展、共同进步。

二、甲乙双方一“发挥双方特色优势,提升专科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技术能力,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为目标。

三、甲乙双方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合作为纽带,整合管理、技术、服务等资源,逐步向更加高效、紧密的运作模式推进。

四、甲乙双方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各自设立共体办公室,负责日常协作事宜,采取独立运营、密切协作的运行机制。

五、甲乙双方制定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乙方将因条件所限不能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转往甲方,甲方将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转回乙方。

六、甲乙双方建立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预约诊疗等合作机制,乙方将无法开展的检查项目转到甲方完成,并建立查询便捷通道。

七、甲方根据乙方需要,定期派驻医疗人员到乙方开展坐诊、查房、培训、手术、会诊等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整体服务能力。

八、甲方将医院管理考核制度与理念延伸到乙方,定期帮助乙方进行考核,指导乙方进行整改提高。

九、甲方免费为乙方提供进修、专业技术培训和观摩,甲方举办学术交流、专家讲座时及时通知乙方参加。

十、甲方向乙方推广安全、有效、规范的适宜技术,扶持乙方建设特色专科及专科特色疗法的开展。

十一、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旗卫计局各持一份。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协议二

甲方:

公民身份号码:

住址:

邮箱:

联系电话:

_

乙方:

公民身份号码:

住址:

邮箱:

联系电话: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共同合作投资经营商铺的安防项目,经友好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协议书。

第一章 合作项目

第一条:

1、双方拟共同投资经营的项目为位于______电脑城,并以甲方的名义进行经营,甲方无偿提供商铺内相关资源安防配套经营设施。

2、合作本项目内容为:甲乙双方共同出资购买______电脑城商铺,乙方对对该商铺进行装修,同时按照双方确定的安防材料设备的标准及规模进行装修。

3、本合作项目期限为______年,自本合同签订之日开始计算。

第二章 出资及盈亏分担

第二条:乙方确认本项目的第一期投资为______万元,乙方直接以资金出资;

甲方负责商铺的进货、日常管理和技术支持,甲方以劳务出资。

第三条:合作经营的利润分配方式

甲、乙双方各占商铺内______%的纯利润享有合作经营所产生的利润;如在合作经营中,合作经营产生借款,合作经营的利润应先偿还借款;利润______个月分配一次,但须在利润中扣除______%作为合作项目的后续发展基金合作经营的亏损分担方式为:乙方前期需要承担第______期投资的______%亏损,若超过______%则以双方各承担一半分担合作经营所造成的亏损。

第三章 项目经营管理

____日常经营管理由甲方负责。重大决策需甲乙双方一致同意通过,特别财务开支问题以及经营管理的重大变化等,都属于重大决策,需经甲乙双方一致同意。财务方面的事项由乙方进行管理,专款专用,任何一方不得挪用,否则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四条:项目经营的组织架构

1、管委会由甲、乙双方共同组成,是项目经营管理的最高权利机构,参照我国有关法律及合作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行使职权。管委会主要负责打造专属自己的淘宝旺铺装修店铺优化商品推广网站客服工作物流发货。

2、商店管理由甲方担任负责合作经营的日常事宜,会计由乙方推荐担任,所有合作资金须全部划入店铺资金。有关财务制度,经管委会订立后实施执行。

3、其他管理人员的由甲、乙双方共同商定委派或向社会招聘来确定。

第五条:商铺经营的具体经营模式、商铺管理及业务规章及制度由甲乙双方共同制订,甲乙双方应认真、全面遵守。

第六条:每______个月甲乙双方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商铺的经营情况,包括生产经营、财务等情况,并经全体合作人一致同意制订的相应方案、协议对全体合作人具有约束力;特殊情况,经双方合作人同意,可召开临时会议。

第七条:合作人不得从事损害商铺和有损甲乙双方的经营的活动,商铺经营的下列事务必须经全体合作人同意:

1、投资规模或更改投资方案。

2、对外订立合同。

3、转让或出租项目经营的财产。

4、项目经营投资及费用超过______万元支出。

5、处分其他财产权利或以商铺经营的财产为其它人提供担保合作人未经合作人同意,行使上述行为,造成其他合作人经济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条:合作经营的内部管理事宜如聘任经营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规章制度、对合作人管理工作的撤消等须影响合作经营的重大事宜经管委会双方同意通过。

第九条:合作人转让其出资的,须经其他合作人同意,转让时,其他合作人享有优先购买权,如转让给第三人的,第三人按合作人对待。

第四章 合作经营的加入及退出

第十条:新合作人加入合作经营时,应当经全体合作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合作协议书。

第十一条:加入的新合作人与原合作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加入的新合作人对加入前合作经营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合作人如退出经营需提前______个月书面告知其他合作人并经全体合作人一致同意后,合作人可以退出合作经营。

第十三条:其他

1、经协商一致,合伙人可以修改本协议或对未尽事宜进行补充约定;补充、修改内容与本协议相冲突的,以补充、修改后的内容为准。

2、本协议一式______份,各合伙人各执______份。

3、本协议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

(以下无正文)

甲方:

签约地点:

签约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

乙方:

签约地点:

篇4

1医院信息网络建设的要点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挂号、叫号、门诊、收费、药品出入库管理、检验、病历管理、行政管理、物资管理等。传统的信息网络建设系统性差,分布较为零散,而且多个系统相互独立,未实现对接,使信息网络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要立足资源整合,建设覆盖和链接全院各个管理单元的信息网络,在各系统间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资源共享。要充分结合医院实际,首先完成信息网络的整体架构,该架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计算机网络、业务专业软件和数字化医疗设备。在这一系统架构之下,纳入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作为分支系统,一是实现对各类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共享;二是使医院的管理流程、医疗服务流程、服务的沟通与反馈、病历信息的传输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三是实现对供应链、医院内部资源流动、病人物资药品耗费等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和智能化管理;四是实现对发展战略、管理理念、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源的目标集成。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最终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1]。信息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由管理系统、临床系统以及管理业务决策支持平台、知识协作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医疗业务平台组成,并通过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对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集成;通过HL7标准和消息机制在各个平台系统间构建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实现对网站的集成化管理,为管理系统内外各方、各信息需求主体提供统一的网络数据平台。在五大业务平台中,医疗平台是核心平台,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作为桥梁和纽带,为各系统间的互通提供了支撑,在此情况下实现了系统信息的全面集成,医院信息网络成为供患者、管理人员、医疗人员、社会公众进行业务管理、查询和接受服务的统一的网络平台。信息网络的技术架构,主要是数据的采集、集成、运用和挖掘。各科室利用业务应用系统采集数据,再将数据上传至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互通。在技术架构中,数据集成是关键技术,也是整体信息网络得以运行的重要保障,系统主要通过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成。各种数据经集成后,再进行数据的整合与分类,为用户建立索引,方便用户使用。医院信息网络还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以及灵活性,以便根据业务需要和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升级与扩展,避免重复建设而导致的浪费。

2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是建设医院信息网络的硬件基础。各类信息和数据通过一台台计算机实现存储、输入、输出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在信息网络运行中,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计算机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可靠性。为增强可靠性,可利用冗余技术,即增加备用链路数量。其次,远程诊疗技术的运用。远程诊疗技术,即通过信息网络开展异地诊疗,从而提高就医效率,节约就医成本,这是今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疗的最新成果。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采集与存储,再由信息网络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患者在检查后检查结果数据存储于计算机网络,然后开展网上会诊,制定医疗方案[2]。再次,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技术。以财务管理系统为例。财务管理系统主要由门诊收费、住院收费、财务支出等构成。在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环境中,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对财务信息的采集、整合、集成、利用和挖掘等处理,实现数据处理的规范化与智能化,减少人为操作环节,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各类财务报表的自动生成,方便用户查询、核算和监督。

3结语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完全可以支撑医院信息网络建设。针对传统中信息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独立、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问题,应通过医院信息网络建设进行信息数据的整合,使各个系统实现互通和资源的共享,这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计算机是信息网络的硬件基础。在医院信息网络的构建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提供信息网络的可靠性、实现远程诊疗以及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技术。

作者:张京 单位:张家口市第五医院

参考文献:

篇5

一、我区创建工作回顾

一是做实责任制落实工程。首先是精心部署。研究制订了《XX区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XX市通州区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镇(区)工作考核细则》、《XX区药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文件。先后召开全区性创建工作动员会、推进会工作例会部署推进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及区政府对各镇及相关部门年度考评内容。其次是创建工作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分工到位,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镇两级成立了相应的创建工作组织,区、镇、村、部门、企业间层层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研究制订了《南通市通州区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再次是经费落实。区财政除保证年度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外,拨专款XX万元用于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考核到位。区政府在每年年中及年底,对各镇及主要部门定期组织创建工作督查考核活动,考核工作组织严密,通报及时,与相关人员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奖金挂钩,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应急工作落实。区政府印发了《通州区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区镇两级认真组织开展了应急现场演练,提高了药品监管网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二是做实数字监管系统建设工程。首先高标准建设药品远程监控中心,对远程监控工作建章立制、责任到人,实现药品经营单位电子远程监管覆盖率达100%,建立药品监管电子平台,各类涉药企业建档率100%。另外还建立了药品经营单位、镇级协管员、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药监专用QQ群,方便沟通、联络工作。

三是做实市场整治工程。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监管,先后开展了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基层药品质量大检查、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无证经营和从无证单位购进药品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活动,与卫生、计生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合理用药、冷链管理、计生服务站药房规范化建设等专项检查。

四是做实镇村监督网建设工程。多年来,药品监管工作已作为乡镇政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全区设药品安全助理20名,药品安全监督站262个,聘请药品安全协管员282名,协管员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镇村两级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深入。

五是做实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工程。开展药品安全宣传月和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宣传活动。印制《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知识百问》一万本,开展药品安全知识宣讲、小手拉大手、药品安全知识课、药品安全知识竞赛清理家庭小药箱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药品安全知识。将手机短信宣传、电视药品安全游动字幕公益宣传、与电办“药监之声”栏目、与《通州大众》联办药监专栏,自办刊物《通州药监》和《通州药业》等宣传渠道开展常态化宣传。联合卫生、教育、计生等部门加强对相关人员开展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系统资源,普及药品安全知识。2012年8月,我区组织开展了“通州区药品市场秩序满意情况调查”和“通州区药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随机调查XX次,普遍对我区药品安全现状、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等方面表示满意,药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

2013年1月通过省级验收后,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药品安全示范区,面对荣誉,我们没有懈怠,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创建工作,迎接国家级验收。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首先在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报告中明确提出“强化药品

安全监管,建成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同时将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区委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列为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其次是调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创建职责;再次是将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区委区政府对镇区园目标管理考核的“一票否决”项之一,区考核办、药安委办研究制定考核细则。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对省级验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按照《国家局药品安全示范区评价细则》,出台了《2013年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任务分解表》,对全年创建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各科室、各监管组明确了今年创建目标,落实创建责任;将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局对科室、监管组、个人的目标管理考核,形成奖惩制度,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各镇药品安全助理开展创建业务培训,对细则进行解读,落实各镇创建任务,并利用QQ群、“下基层服务月”指导创建工作。

三是树立先进,引领创建。在创建工作中,我们树立典型,宣传先进,引领涉药单位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在2012年平潮、四安开展示范镇共建的基础上,扩大共建镇范围,今年与金沙镇、川姜镇等六个镇开展药品安全示范镇共建活动,搭建了部门与地区工作联系的互通平台,进一步树立典型,推进药品安全工作;二是开展“示范药企”评定工作,以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为载体,将参评条件从更高的角度引导药企诚信自律,把上一年度药械安全信用等级评定中被评为守信等级作为门槛,将药企在行业中的口碑与群众的评价、药企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等作为评定示范的一项重要标准;三是对2012年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先进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四是稳步推进,及时督查。各科室、各监管组根据《2013年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任务分解表》合理统筹,科学谋划,稳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同时加大药械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重点做好基药与特药管理、含麻黄碱类和含可待因复方制剂、药师在岗履职和处方药销售管理等监督检查。同时加强督查,局统一制作并发放投诉举报电话公示牌,畅通渠道。局监察室不定期走出去巡查,对工作人员日常执法情况、完成工作进度以及管理相对人是否有效执行有关规定进行跟踪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在岗履职、中药饮片专项检查等六方面进行了抽查,确保药械市场秩序有效净化。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首先向药品经营企业发放药品安全宣传画、《通州药业》等材料,落实药品经营“十二个不”规定;同时结合“学习雷锋好榜样”江海志愿者大行动,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解惑释疑;还利用“下基层服务月”与镇村协管员一起宣传安全用药常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二、外地先进经验

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方式,对昆山等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先进地区进行了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责任体系。各地都成立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签订责任书,加强考核,落实责任。仪征市连续两年将创建工作列入1号文件,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在全市部署,并每季度督查。亭湖区将创建工作单独列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此项直接关系到各镇、街道和部门的综合奖。二是全面实施远程监管。各地实施远程电子监管,基本已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纳入监管系统,盐都区还将远程电子监管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济宁市中区药监局根据自身特点,依托连锁(零售)公司,建立了含麻制剂限量销售系统。昆山局在药品零售药店推行身份证识别系统,切实加强对含麻制剂限量销售、实名制登记以及药师在职在岗的管理。三是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通过示范区创建工作,各地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亭湖局经过争取成立了不良反应监测科,负责全区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工作;赣榆局独立设置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核定编制5名;江阴局经编办专门发文,成立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增加3名事业编制。四是建立协作机制。昆山局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与公安、工商、人社、法院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了案件查处与日常监管的沟通联系。结合医保的“电子眼”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在药械监管中实现资源联网。赣榆、仪征等地也加强了部门联合,建立健全了查处违法广告、整治邮寄假药和打击涉药刑事犯罪工作机制。五是创新服务方式。昆山局建设24小时自动化药房,消费者可以通过现金、银行卡和医保卡等购买药品,这种与医保相结合的自动化药房在全国是首创,同时建立了常态化的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目前在全市150个小区设有过期药品回收箱。海安局对过期药品定点单位实习“三统一”和“三专”管理,即统一制作定点单位匾牌、统一设置回收箱、统一印发回收登记薄,落实专人负责、专册登记、专柜存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对照评价细则还存在差距,特别在远程监管、镇村联动、日常监管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除了我们全年已经着手的工作以外,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我们还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提高。

一要完善远程监管。药品远程监管系统运行以来,我区采取了集中与分片培训的方式,对全区涉药单位进行分批培训,实地观看药械监管数据录入演示过程,详实了解系统的操作方法,分析系统使用中将会出现的问题,使大家能够熟练操作系统,准确录入相关数据并及时上传,目前大部分涉药单位运行良好,但仍存在部分单位数据上传不及时的现象。首先要督促涉药单位按要求及时上传数据,做到药品进销存相符;同时开发软件新功能,加强含麻制剂等特殊药品的销售管理,真正做到凭身份证销售、限量销售。

二要强化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区政府连续6年对镇级药监工作进行考核评估,但今年是首次将药品安全工作列入区委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区委区政府对镇区园目标管理考核的“一票否决”项。我们一要积极争取区考核办等部门的支持,早日出台今年的考核细则;二要争取区考核办牵头,区监察局、卫生局、工商局等药安委主要部门共同参与组成考核组,在年中、年终分别对镇区进行药品安全督查考核;三要创新考核流程,考核组对镇区考核现场只记问题,然后集中进行打分,尽量使考核工作公平、公正,并通过媒体公开考核结果。

三要加强部门协作,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涉及卫生、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建立有效机制,共同商讨药物滥用、ADR上报、示范药房建设、药品广告监测、毒性药品管理等工作,有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三联防”工程的平台作用,构建风

篇6

[关键词] 虚拟团队 电子商务 信任机制

人类社会步入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以及internet的迅猛崛起,为了满足新工作背景下解决新问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结构逐渐虚拟化,人员结构变得多元化,虚拟团队在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基础上也派生出来。

一个有效运行的团队,有赖于成员之间相互信任,需要每个成员以一致的可预测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责任和行为,虽然信任在所有的组织和工作团队中都很重要,但是在虚拟团队中尤其重要,虚拟团队是“有一个共同目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障碍,相互协作工作的一群人”(lipnack & stamps,1997)。o’hara-devereaux和johansen指出,在全球性的虚拟工作环境中,信任象胶水一样粘结起工作情景中的关系,而信息技术不足以建立起这种关系。因为虚拟环境阻止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控制,如直接的监控行为难以实现。此外,地域的接近性、背景、经历的相似性等因素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虚拟团队的合作,因此需要增强信任以促进虚拟协作。

由于虚拟团队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信任关系的建立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一旦出现不信任,将对虚拟团队的整个工作产生严重阻碍,而建立这种信任关系,最重要的在于最初接触的处理,虚拟团队成员应该对最初发出的信息非常谨慎,leidner指出,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来建立第一印象。133229.cOm事实上,最初的信息建立了成员之间互动的基调,比如领导者的自我介绍的语气所暗示的对其他成员忠诚度的信任和怀疑,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成员就会笼罩在这种气氛之中。

虚拟团队的部署是一种较具吸引力的管理战略,它允许分散性组织较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专长,而不需要实质性的个体物理流动。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专家也许分布于组织的各个地区,但不需要实质性的人员流动。虚拟团队的日趋重要性可引用hargrove(1998)的评价来阐述:“在将来,人类成功的起源并非来自非凡的个体,而是来自于人员的非凡组合。”那么虚拟团队如何在组织边界模糊的电子商务中发挥作用呢?随着组织结构虚拟化和人员结构多元化,增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无疑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虚拟组织的有效运作,很大程度上依赖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一、虚拟团队及电子商务的特征及医药行业中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虚拟团队基于人力资源集群,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以共同目标和任务为导向,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所形成的以核心团队为中心的虚拟结合体。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实现资源的最优整合、顺应个性化客户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费用减少而使效率与利润提高等方面。

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利用当代网络和电子技术来从事的一切商务活动,一方面企业通过互联网与客户实现充分的交流,实时了解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又通过网络实现高效协同,紧密合作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满足客户需求。它包括:企业内部的协调与沟通、企业之间的合作及网上交易三方面内容。即:企业——顾客(b2c)、企业内部、企业——企业(b2b)。

1.应用现状:虽然受前几年药物降价、限价的影响,但医药业在国际上被视作“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我国医药行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年均17.5%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工业水平12.6%的增长速度,居国内各行业之首,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最突出的应用即医药产品的b2b和b2c交易。

我国各行业对b2b电子商务需求高峰期(预计)如下表:

医药产品的b2b交易是指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医药信息提供商、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通过网络结成相互的业务联系,通过网络完成医药产品的交易业务。这种交易模式在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达成的交易额一般可占到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0%以上。

石家庄制药集团是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典范,它是中国医药行业首家通过强强联合组建的大型制药企业,它从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药厂起家,已经壮大成为近40亿元年营业收入的中国医药工业的骨干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制药技术和产品已拓展到临床用药的多个领域,拥有30余家全资和控股公司,目前该集团已经投资4000万元全面开展医药电子商务业务,一开始就追求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一方面通过与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市场中的领导者——美国commerce one公司合作,选用国际标准技术平台,直接与世界接轨;另一方面与国家行业标准部门共同起草医疗电子商务编码标准,解决电子商务交易的基础问题,避免低水平重复,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石药集团将在自建电子商务网络的基础上,准备与行业同仁共同合作建设医疗电子商务网共同把业务做大。

虽然石药集团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我们不能忽视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

(1)医药行业资源过于分散、竞争力弱。我国现有制药企业6000余家,其中独立核算的化学制药企业有2500多家,是一个制药大国,但不是制药强国。我国有160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与美国现有的70家批发企业相比,数量占“优势”,但整体经济效益不高。我国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12.69%,费用率是12.59%,纯利率只有0.63%;而美国的70家企业中,前10名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全美的96%,平均毛利率是4.5%,费用率只有2.9%,纯利率达到1.55%。资源过于分散影响了整体实力的提高。

(2)研发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少。我国医药行业在研究方面的投入只有0.5%~1.0%,多的不超过3%,而世界十大制药公司在研发上的平均投入超过15%。由于投入太少,导致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极为薄弱,我国近年来生产的近900种化学一类的药中,仅有65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它的800多种均为仿制品,比率高达97%,且水平不高。

(3)医药企业流通体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医药产品终端消费者的病人对目前“医”、“药”不分,层层加价的做法极为不满,现有医药流通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药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医药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在公司改制、人才引进、营销创新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发展趋势:国家商务部认为,未来的医药电子商务不仅应包括医药信息的共享和电子结算,还应包括合法的医药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原料业、制剂)、流通企业及医院的网上交易,包括合法的医药流通企业与流通企业(批发、零售)及医院的网上交易,包括零售药店对消费者的网上销售。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将会向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方式的方向发展。

如果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来考虑,电子商务的应用还有其他多种形式,如:

(1)虚拟医院。虚拟医院主要通过网络向病人、医生和医院提供广泛的医学信息,它是21世纪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转换”的重要标志,将使病人教育的地位空前提高,迎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医学知识大普及的。

(2)远程诊疗。是指医疗专家通过网络实现异地对病人进行会诊、诊断,给出最佳治疗方案。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边远、贫困地区高水平医疗技术人员缺乏的困难,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3)远程手术。网络可以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远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及时采取措施。既节约了病人的医疗支出,又可以对一些慢性病人进行有效的管理。

鉴于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通过建立高效的虚拟团队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虚拟团队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整合,以解决医药行业资源过于分散、竞争力弱的问题;虚拟团队是人才潜在市场的拓展,为此可以通过组建虚拟研发团队,既节约了研发成本又可解决医药业普遍的研发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少的问题;虚拟团队使费用减少而使效率与利润提高,加强电子商务中虚拟团队的建设可降低我国医药行业的费用率,从而提高利润率,利润率的提高可缓解企业研发投入少的问题,最终增强整体竞争力。对于未来的虚拟医院、远程诊疗和远程手术,实际上每次诊疗和手术的医护人员就是一个虚拟团队,每个病人的病情和医院的资源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最佳团队来完成任务,发展方向是依靠虚拟团队实现目标,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二、虚拟团队在电子商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目标的合理实现问题:即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能否合理实现。虚拟团队一般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行为,不同与传统团队要追求可持续的组织与员工的长期合作与发展,所以要实现员工的目标是有一定客观难度的。因为组织目标是根据一种市场机遇通过完成一定的企业活动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员工的目标则是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实现虚拟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体目标的“双赢”,是虚拟团队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要问题。

2.沟通问题:有效的团队沟通对于团队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虚拟团队的存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虽然虚拟团队利用最新的通讯工具和信息技术,但是这种沟通容易存在信息传递不到位和失真的情况。不像面对面的交流那样,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充分表达意见、观点、信息、态度并进行非正式和与工作关联不大的沟通。一旦网络出现问题,会导致沟通中断,对于医药业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尤其是在未来的远程诊疗和远程手术中,危及病人的生命。这些都降低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弱化了创造一流业绩的可能性。

3.文化冲突:虚拟团队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语言不同,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影响对信息的感知和在交流信息时,易使信息失真。而且文化冲突弱化了团队文化的凝聚力,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医药业还可能出现语言障碍,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但技术和研发能力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我国医药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将着眼于国际同行间的共同合作与发展,如果语言成为最大的沟通障碍,将影响对药品研发的关键技术的沟通,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一旦出现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4.团队成员的道德风险和信任危机的问题: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并不健全,且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网络的安全性是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见下表:

同时,虚拟团队是基于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协作关系,远程管理是其主要管理方式。这为成员个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此外,虚拟团队本身高度的柔性和重构能力意味着每个团队成员可以轻易离开所处的团队。这不仅会造成团队人才的流失,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可能造成知识、信息、技术的泄露,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失。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信任,容易产生虚拟团队成员的孤立感问题。由于虚拟团队的成员很少有机会能和其他成员进行当面交流,道德风险和信任危机容易造成员工在工作中的孤独焦虑心理,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应对策略

虚拟团队均依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沟通,使得团队管理与协调问题更加复杂化,尤其是在组织边界模糊的电子商务中应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1.建立明确的团队目标。目标既是虚拟团队共同奋斗的理由也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的最大诱惑。虚拟团队远比其他形式的团队对目标的依赖性更强,因为团队成员组织超边界的工作,没有官僚组织中存在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作为指导,必须靠共同目标来维系成员间的合作关系。所以在团队建立之初就应该尽量让团队成员了解团队的宗旨和目标,让员工明确这些目标的达成,宗旨的实现和良好远景的预期都是其专注于自身工作的结果,并将其转换为行动方案。

2.建立有效的沟通。一旦明确了团队目标和成员,我们就可以选择最为适用的联结方式与团队成员沟通,并完成共同的任务。面对面交流可以安排在团队建立之初,或者出现协调困难时,增加非正式沟通,如建立个人关系的沟通。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团队应该对最初发出的信息非常谨慎,记住,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来建立第一印象。

有效的沟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保持沟通连续性。由于在虚拟团队背景下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团队成员应保持一定频率的沟通,从团队领导方面不断取得反馈信息。(2)设立会面日程和预约规则。团队领导必须建立具体的约会规则,以掌握成员间的沟通时间和方式。(3)实施周期性的面对面聚会。研究显示,丰富多彩的面对面交流将促进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同时,这种交流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团队成员的孤立感问题。另外,现在通讯设施是构成虚拟团队的基础,通讯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如停电、机器损坏、线路断裂、网络阻塞等,沟通就会被完全中断,从而影响团队的正常运转。所以,(1)团队要选择适合的可靠性强,效率高的一种通讯技术作为团队的主要沟通渠道,同时要交叉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以防止某种技术手段突发故障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2)要加强对技术设施的配备、技术手段的使用、更新以及开发的管理,并及时对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3)可在团队中安排一到两名专业技师,负责排除故障、技术设施的开发、安装和调试等。

3.建立以信任机制为基础的虚拟团队文化,这是最关键的。如何提高虚拟团队的效能,如何避免虚拟团队因多元化和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虚拟团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很多研究进展,以及大量提高虚拟团队效能的宝贵经验,例如构建虚拟团队的信任。senge(1990)指出,21世纪的组织中,组织内部部门和成员之间的竞争甚至超过了和外部竞争对手的竞争,如果没有信任,组织将难以维持和发展。尤其对于虚拟团队而言,如果没有信任,这种松散的团队结构将变得更加松散,冲突会更加激烈,必定会阻碍团队任务的进程。

虚拟团队是一个包含多重文化,文化差异问题将影响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这就要求虚拟团队首先要组建和维系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各成员的文化差异,在相互沟通,理解,协调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一致的联盟文化。信任是维系虚拟团队的核心和运作基石。由于虚拟团队的生命周期较短,因此信任关系的建立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出现不信任,将对整个虚拟团队的工作产生严重阻碍。团队成员间信任度的提高,有助于相互间信息共享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有助于提高个体成员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个体对团队,组织的忠诚度,有利于团队的稳定。因此,应尽力使之透明化、公开化、公平化。其次,要对组织进行重新建构,建立任务封闭式的独立工作单元,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充分发挥知识结构优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要注意成员必须时刻紧跟变化的步伐,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文化,避免因不能及时跟上市场、客户和技术的变化给组织造成巨大损失。

4.要关注虚拟团队信任和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控制的授权机制。团队的运作依靠信任关系的维系之外,还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控制的授权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规避成员的道德风险。

(1)在给予充分信任的同时,必须保证个体目标和整个团队目标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把信任和契约联系在一起,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

(2)在把握虚拟团队成员组成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团队成员的需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良好的团队环境(技术条件、学术氛围、团队文化等)、提供挑战性的工作、给予丰厚的回报、组织跨地域学习、交流,等等。众所周知,建立团队激励机制的最大困难在于难于衡量个体的业绩,这也意味着在虚拟团队管理中,往往需要把激励机制建立在团队产出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激励框架要有对团队内部协调性的刺激,通过把个人收益和团队业绩结合起来,促使各成员在创建团队绩效中更加努力。

(3)团队之所以能有效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团队内部成员享有充分自主的决策权上,包括能够制订生产目标、自主雇佣员工、评估绩效等。但是充分的授权并不等于不需要领导和管理,所以授权应分阶段有计划有控制的进行,避免混乱。企业领导应以灵活的方式逐步放权,并不断对团队的绩效进行评估。

虚拟团队在电子商务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团队信任机制形成,它直接影响到其他几个方面,并对企业绩效造成显著的影响。因为一个有效运作的团队,有赖于成员之间相互信任,需要每个成员以一致的可预测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责任和行为,尽管信任在所有的组织和工作团队中都很重要,但是在虚拟团队中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杰西卡·利善耐克杰弗里·斯坦善斯:虚拟团队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2]孙健敏:团队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宋玲:中国企业电子商务指南[m].新华出版社,2001

[4]颜士梅:虚拟团队及其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5)

[5]赵曙明赵筠:虚拟团队的十大价值研究[j].中国人才,2004(1)

[6]邓靖松:虚拟团队的信任形成机制及其绩效关系研究[d]. 2004

[7]戚振江:网络时代的团队:虚拟团队[j].经济管理,2002(4)

篇7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医疗服务体系 监管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9-0003-03

“Internet+ medical” mode: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s of E-health service system

WANG Miao, YU Guangjun*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Internet+ medical” mode is a general trend. Medical service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the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has been changing, transforming and upgrad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mode and the new ecology of more advanced, more rational and more scientific health care system is quietly form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health service system, which would be solved by strengthening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and policy guidance and developing a scientific regulatory system. So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medical” system can be promoted in this way.

KEy WORDS E-health; medical service system;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互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社会产业形态。传统产业依托或联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完成转型和升级已是大势所趋。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将大力推广在线医疗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体系。“互联网+”在经济形态变革中的优异表现,尤其是在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为革新传统医疗模式、优化医疗服务体系、破解看病难和体验差等医改顽疾提供有效路径[1]。同时,与经济领域的变革一样,在迎来医疗新生态之前,注入了互联网活力的医疗领域必将面临一场深刻、甚至颠覆性的变革,医疗服务体系从宏观到微观都将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和升级[2]。

1 对宏观层面的影响

1.1 对医疗服务供给的影响

我国长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各级卫生机构协同性差等问题。碎片化的供给体系既无法提供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又造成了资源利用的重复和浪费。构建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平台的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可促进医疗服务供给的一体化。

协同医疗是远程医疗的升级,以“区内集团化”和“区间对口支援”为目标,通过在区域内整合各层次医院资源和区域间对口支援医院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建立医疗服务的联动机制。此外,互联网技术助力医保异地结转、资金统筹、信息连贯等也可提高医疗服务供给的办公效率,为实现全国医保联网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互联网产品可建立在线问诊(全科医生)和远程会诊(专科医生)的工作模式,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推进分级诊疗的实现。同时,通过基于数据库设计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工具可完整保存患者的在线就医记录。美国医疗体系中的家庭医生接诊过程就通过互联网技术进一步简化了预约就诊流程。在线学习、远程教学还可为基层医疗工作者提供知识更新的便捷途径、提高各协作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缓和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为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均等化创造条件。

现阶段,以公立医院占主导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过分依赖政府,不利于激发市场和社会的调节作用,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互联网+医疗”时代,移动服务商、应用开发商、互联网巨头、风险资本、数据公司、保险企业等纷纷涉足医疗领域,将竞争机制引入医疗服务行业,产生了注入医药电商模式等新的供给方式,推进了医疗服务产品的升级。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众筹、募捐、救助等慈善功能,激发医疗服务供给中的社会力量,为医疗供给体系提供了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专业性以及患者对医学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医生在医患互动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患者则相对弱势,很难对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信息事先进行了解而获得判断能力。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格局,医患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有所平衡。姑且不论互联网上医疗信息质量的良莠,其信息海量、方便易得的特点就使患者有了充分的健康控制感,自我诊断能力也增强。患者在互联网上获得更有效、更准确的医疗信息的能力正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而迅速提高,传统的“医―患”两维关系正逐渐向“医―网―患”三维、甚至更多维关系转化。

能获得更充分的医疗信息这一事实标志着医疗需求方正在医疗供求关系中逐渐掌握主动,催化着患者自我主动角色的发展。此外,借助互联网实现更方便、快捷的咨询、预约、随访,借助可穿戴设备实现更丰富、准确的健康数据采集和预警,借助新媒体和社交网络获得其他患者的治疗经验和疾病体验,新时代的患者在面对自己健康方面已更积极、主动并更具合作性。

医疗服务利用与传统商品消费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效益外溢性,即治愈有可能对患者本人以外的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和产生正效益。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中,这一特点将得到新的诠释和强化。互联网给患者间、医患间带来了新的交互方式,他们可在虚拟空间里互动并分享患者的体验和医者的经验。在浩如烟海的求医网站、病友群、虚拟社区中,这种自由规避了患者在现实中分享疾病信息的尴尬和紧张。

2 对微观层面的影响

2.1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以医院为主要场所的服务模式正逐渐向虚实结合的方向过度,即转变为“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 O2O)医疗服务体系。“互联网+”的核心本质即连接,O2O是其具体体现和突破口[3]。

O2Ot疗服务体系是要使移动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将线上的信息资源优势与线下的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重构患者就医方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最终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流程医疗服务闭环――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

互联网医院是医疗机构在O2O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具体实践。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负责对医生、患者的准入,为线上诊疗活动提供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而线上平台可是一家大型医院,也可是由大型医院、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三方机构等组成的医疗联合体,可实现门诊、住院、检查的预约,开展远程会诊、康复随访、医学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

2.2 对医生的影响

在医患信息不对称时代,占据了医疗信息控制权是医生掌握话语权的根本原因之一。当这种信息控制权被新媒体逐步瓦解时,医生们首先感到的是一种新的压力,这使一部分医生对互联网产生了排斥心理。“魏则西事件”的发酵揭开了虚假医疗信息的黑幕,此让医生们更加担心如何面对一个已求助于互联网并获得了不确定的医疗信息的重病患者。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家长―孩子”式医患沟通模式早就不再适用,即使最近提出的“合作伙伴模式”都难以抵御权威受损带来的“危机”。

不过,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发生。有研究证实,互联网并没有颠覆原有医患关系中的权利结构和医生权威[4]。也就是说,这种压力可用更积极、主动的方式予以化解。在线沟通能显著改善医患关系,而鼓励患者利用可穿戴设备链接医学数据库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也可作为一种新的有益尝试。

与抵触互联网的医生相比,一部分对互联网持欢迎态度的医生已明显从中受益。他们借助第二代互联网带来的全新传播理念,通过在自媒体和虚拟社区中积极的谏言和互动,抢占了互联网中医疗信息权威的高地,即从纷杂的互联网信息中夺回了话语权。他们用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或与患者分享医院趣事,或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有了一大批在个人魅力感召下而非医院名气吸引下的忠实拥趸。部分医生甚至已跨出了体制,在好评如潮中完成了O2O的华丽转身――一批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医生集团、个人诊所、专家品牌等应运而生。

“互联网+医疗”也为医生从定点服务向多点执业转变提供了多种可能,医生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医疗服务变得更在线化,越来越多的医生利用碎片化的业务时间在虚拟的第二执业点提供咨询服务,实现医学专业知识的即时变现;另一方面,远程技术将多点执业变得更便捷,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读片等都提供了在固定诊室完成多点执业的可能。

互联网技术还为医生们高效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知识爆炸时代,一名合格的医生应有更快、更多、更便捷的渠道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行业知识[5]。医生们可通过互联网建立起自己的行业性垂直社交网络,基于第二代互联网的交互性社区网络为医生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医疗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享的平台,有利于提升医生的整体医疗水平。

2.3 对患者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对破除传统排队就医模式的“三长”弊病有显著作用,这得益于患者就医行为模式的改变:以网上自助预约挂号破解“挂号排队长”,以分时段预约就诊破解“候诊时间长”,以移动在线支付破解“付费时间长”。目前,购物、物流、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已初步实现了对现代人消费行为模式的重塑,而患者就医模式的互联网化也已是大势所趋。不远的未来,患者将可通过家中就诊、远程会诊、网上预约和预诊、网上支付、网上随访、全程监测等网络手段完成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参与诊疗全程的转变。

高质量的患者就医体验是优质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医疗服务业有别于其他任何行业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医疗服务发生时,被服务对象也就是患者属于心理高度敏感群体。患者就医体验的好坏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即疗效、流程和信任。在传统就医模式下,医生和患者往往都更关注疗效。而在互联网时代,患者越来越重视全面的就医体验,即有效的诊疗结果、合理的临床流程和富有安全感的诊疗过程。这些体验有可能被发至新媒体上进行分享和评价,并在患者之间达成“共情”。

我国已越来越重视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互联网技术将在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患者从初次网上预约就诊开始,全部的医疗记录都保存在个人健康档案中,同时移动设备也可对如步行距离、热量摄入、睡眠等个人日常健康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这些数据会方便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管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全方位的干预。

3 问题与挑战

3.1 行业标准问题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完善的行业标准作为支撑。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本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相关规范缺位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例如,目前很多“轻问诊”模式的平台提问方式多为患者主诉,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容易造成咨询医生的诊疗方案出现偏差。

3.2 监管机制问题

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容易引发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良后果。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监管部门由业务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部门共担[6],的相关法规由于时间较早,主要用于规范线下行为,而对在线诊疗中的身份确认、沟通方式、电子处方流转等都无明确规定,存在相当的滞后性。

3.3 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必备基础,随着互联网与线下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融合,原本仅在内部运转的医疗数据已难以保持完全的封闭状况。另外,随着健康管理服务的开展,其平台上也积累了巨量的医疗健康数据。这些数据的信息安全都存在一定的隐患。

3.4 隐私保护问题

所有的医疗数据和健康管理数据都是个人的健康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个人隐私。然而目前我国在隐私保护方面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个人健康信息的过度采集、擅自披露、非法买卖等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4 小结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互联网+医疗”模式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医疗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在互联网的渗透下发生着变革、升级和转型,医疗新生态正在悄然形成: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纵向整合和均衡;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方式注入和激活医疗服务行业;原本不对称的医患关系开始主次颠覆;医疗机构逐步向O2O模式D型;医生在新的压力下更重视个人品牌的塑造;患者就医行为模式和评价模式正在改写。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互联网+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们呼吁,加强互联网医疗相关的立法和政策引导,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以促进“互联网+医疗”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广军, 杨佳泓. 医疗大数据[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

[2] 李华才. 互联网思维与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同频共振要则[J]. 中国数字医学, 2016, 11(11): 1.

[3] 孙俊菲, 陈敏. 基于云平台的O2O医疗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6): 49-51.

[4] 戴菲菲, 杨国斌, 刘玉秀, 等. 基于医生视角下网络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 28(4): 552-555.

篇8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医改办的统一部署,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于去年8月正式启动,经过一年的积极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有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医改目标正在逐渐显现。为进一步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顺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全覆盖成果

我市先后分三批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覆盖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零差率销售。但是,还存在药品种类和品规少、配送不及时、药款返款不及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

(一)严格药品管理。按照省卫生厅《关于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目录>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杜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违规使用和销售非基药的通知》要求,对基本药物(含增补)实行网上统一集中采购,原则每月采购不得超过3次,急诊急救等特殊药品,可应急采购。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采购计划,须由其所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审核后,统一提交采购订单、统一接收药品、统一网上入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须在到货后4个工作日内完成网上入库确认,对送达合格的药品要及时签字验收,对不符合质量、有效期要求及破损的药品,有权拒绝验收。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基本药物品种配送监管,并指导本市中标企业制定好全覆盖配送方案,制定好配送环节出现配送不到位的解决预案。

(二)严格执行回款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完成药品验收入库及网上确认后,要在30日内向同级国库支付中心付款。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及时足额向药厂或配送商支付基本药物货款,确保基本药物货款在30日内及时足额支付。

(三)增加配备使用品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425种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配备数量不少于200种和400个品规。要加大对基本药物及其制度的宣传,引导群众认识、相信、使用基本药物。要进一步加大基本药物临床使用培训,逐步改变基层医生不合理用药习惯。

(四)严格督导监管。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实行分级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行政和纠风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本辖区国家基本药物网上采购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采购、配送、回款和使用情况,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不彻底的地方,要采取约谈形式进行“一对一”推进和“驻点”督导。对使用非基本药物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先免除院长(主任)职务,再调查处理。

二、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

截至今年8月末,全市65个公办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全部通过竞聘上岗,乡镇卫生院竞聘上岗人员105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竞聘上岗人员628人。改革后,65个乡镇、18个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定了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是,还存在分配制度流于形式、保障制度不健全、综合改革不规范等问题。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落实规划。全面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城市社区卫生中心机构规划设置(2011—2015年)的通知》,同时,各地还要制定本地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对现有公办、医院办、企业办的社区卫生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科学合理设置。二是落实补偿。对非公办社区卫生机构,保持原补偿渠道不变,即由地方政府按照核定任务和收支情况,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补助补偿,仍以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原有模式进行。在政府补偿补助的同时,仍要按照原有管理体制渠道承担管理和投入责任。三是鼓励创新。鼓励各级政府在医改政策框架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可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编制核定、资金投入按照属地化原则,根据各地城镇户籍人口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控制总量、补偿补助资金投入等,全部核定、落实到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根据相同标准落实辖区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制控制总量和补偿补助资金。编制无法落实的,由当地政府核定虚拟编制,做为政府落实补偿补助资金的主要依据。对于公办、医院办、企业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可以按照有关政策转移给地方政府,成为公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退机制。鼓励、引导、督促各地政府按照区域规划,建立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本辖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和引导医院办、企业办、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渐向中、高端医疗服务过渡,逐渐退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范围。新建立的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现有编制政策予以办理设置手续,核定人员编制,并落实相应补偿补助。

(二)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重点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保持稳定。按照职能、职责要求,切实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有效完成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基本任务。二是优化队伍。要着力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和技术结构,使医疗卫生技术专业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三是培养人才。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人才不足的,要空岗以待,按照政策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招录。四是引入人才。要利用事业需要、感情沟通、政策引导、待遇水平、发展前途等引入需要的人才,优化现有人员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调整分配制度。在分配制度改革上,要按照“四督导、四考核、四挂钩”绩效考核机制,调整分配制度改革。“四督导、四考核、四挂钩”的第一层次是指省、市联动会同有关部门,对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进行督导、考核,考核结果与省级以上财政对县(市、区)财政投入规模与力度挂钩;第二层次是指县级政府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绩效进行督导、考核,考核结果与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挂钩;第三层次是指县卫生局对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情况进行整体督导、考核,考核结果与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挂钩;第四层次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本单位医务人员按照考核制度和机制进行绩效督导与考核,考核结果与每名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挂钩。真正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制度。

(四)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健全托底补助办法。各地要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任务和收支,完善托底补助办法,建立财政保障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和运行经费适时足额到位。对于不能按时、足额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的,要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及主管工作人员的责任,依法依纪予以处理。二是增加诊疗项目。各地要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加强人员技术培养培训,开拓医疗收入渠道,增设中医适宜技术、家庭医疗服务、临终关怀等诊疗项目,尽可能全面地满足辖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医疗收入,减轻当地财政托底保障压力。各地在核定医疗收入时,卫生部门要沟通协调好,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有一定弹性,以调动其积极性,支付未能预测的支出。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按照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四是加大投入。各地政府要按照医改要求,调整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医改和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全市医改顺利推进。

三、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按照《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确定孙吴、逊克等8个县(市)医院作为省级试点单位,并已于9月8日正式启动实施。非试点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尽快确定本地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

(一)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思路和原则。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和主导地位,完整准确地把握试点的政策框架,按照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提高与控制并行的原则,在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框架内,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为核心,以转变机制、提升能力、加强协作为主要内容,着眼群众得实惠、医疗卫生事业得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加大实施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子。县级医院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六项原则:必须坚持促进公平性、维护公益性;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协调推进;必须合理布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发展;必须科学制定政府对医院的补偿范围和方式,切实落实政府补偿责任,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必须构建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必须加强预付制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篇9

1.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

科学编制各级“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谋划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群众“获得感”。6月底前完成长株潭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改造,实现发卡全覆盖,用居民健康卡全面取代各种诊疗卡。

2.推动医改改攻坚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药品耗材费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四同步”改革。

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医保、医疗、价格等政策统筹和执行力度,强化城乡医保差别化支付对推进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力度;调整优化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动形成紧密型利益和责任共同体;推进基层医生和城乡居民签约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形成。

统筹推进各项医改:完善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不同医保制度衔接互动机制,研究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方案;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3.医疗救助扶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促进远程医疗向贫困地区延伸。

启动贫困县卫生计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向贫困人口发放居民健康卡。

4.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以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为重点,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修订《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完善配套衔接政策。

取消对生育二孩的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有机整合生育服务证、母子健康手册和儿童预防接种证等证件,落实母婴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咨询指导和服务项目。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儿童医院(专科)建设,扩大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加强儿科医生学历教育与专业培养,争取省内医学院校恢复儿科系招生,并努力进入国家队。全面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5.强化计生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的信息采集,加快实现县乡计划生育、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居民健康档案等个案信息交换。实现国家与省级计划生育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户籍管理、婚姻、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共享。

从今年开始,将早婚早育、未达生育间隔、终生未生育但合法收养子女且符合农村奖扶其他确认条件的三类对象纳入农村奖扶范围。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深化湘粤区域协作,拓展湘赣桂黔渝川等周边、多边省份的区域协作,启动环洞庭湖区域协作。

6.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确保医疗安全。开展肿瘤等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强化临床药事管理。

保障血液供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巩固血站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成果。

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完善“三调解一保险”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7.抓好公共卫生和卫生应急工作

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重大疾病为重点开展防控工作,强化免疫接种。做好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尘肺病等综合防治,实施好重性精神病救治、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为民办实事项目。

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注重城乡居民饮用水、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和病媒生物监测。

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风险评估机制和及时预警,启动陆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

8.拖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继承保护与挖掘,强化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

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和新药研发。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规范种养。

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促进社会办中医。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9.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养老、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建设省市县多层次、规模适度、各具特色、产城融合、上下协同的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初步构建一核心园区多基地模式。

推进健康制造。切实履行省政府赋予的推进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牵头责任。主动争取将湖南健康产业园区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有关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争取倾斜支持。

10.加强人才培养及其他

继续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提高“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

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实施特岗全科医师试点项目。以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为重点,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试点。

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制度,突出医疗服务业绩导向。

组织卫生计生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拟制和修改,清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医疗机构法治建设。

逐步实现监督执法环节的全程可追溯,开展公共卫生、医疗和传染病卫生、职业病和放射卫生、计划生育等重点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标准化管理。

篇10

全面实施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宁强县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

 

近年来,宁强县积极探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模式,2018年,宁强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前期改革实践经验,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合理规划县域医共体建设,确定由2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18个镇(办)卫生院组建2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形成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责任、利益、发展、服务、管理共同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四个到位,健全保障体系

(一)坚持高位推动,领导重视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深化医改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作为、具体抓。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顶层设计,政策配套到位。修订完善《宁强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及系列配套文件,形成政府主导、卫计局牵头、部门联合、县镇医疗机构实施的工作模式。按照“三不变、六统一、三加强”原则,2家医共体总院牵头分别制定了医共体内人员、财务、绩效考核、药品耗材及设备等管理办法,医共体建设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三)健全工作机制,运行监管到位。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督导组,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职工认可、费用控制、成本控制”等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技术带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健康改善等作为重要指标,严格考核奖惩。2家医共体总院分别成立了“一办两中心”(医共体建设办公室、医保结算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加大对医共体分院人、财、物监管力度,确保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四)转变工作职能,职责夯实到位。印发了《县域医疗共同体中县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主要职责和任务》,县卫计局主要负责落实县医改领导小组决策、县域医共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宏观监管医共体;县合疗办由原来的经办向督办转变,重点开展“随机抽查医疗机构、随机抽查参合住院群众”检查,严肃查处新农合违规、违约行为。医共体总院管理职责加强,直接管理医共体分院所有工作,行使医共体内合疗经办权力,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服务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防病为中心转变,形成统筹兼顾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齐头并进发展格局。

二、深化两项改革,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造管理共同体。深入推进医院人事、薪酬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全面落实医共体总院人事自主权。镇(办)卫生院成为医共体总院的分院,分院院长(卫生院院长)由医共体总院任免,鼓励总院科室主任或技术骨干到分院担任主要负责人。医共体成员卫生院的人员统一归医共体总院管理,实行人员统一招录、培养、调配使用,人员双向流动不受限制,总院按照“强基层”的原则自主安排。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注册后,即可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执业。二是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允许医共体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将收支结余部分的70%用于绩效分配,30%留作卫生事业再发展基金。医共体分院的绩效考核由总院统一进行,薪酬由总院统一分配。总院院长纳入各分院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年终考核为优秀的医共体团队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扣减当年一定比例的财政经费,并追究总院领导责任,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解聘总院院长职务。三是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分院的财务、财产统一归入医共体总院,分开建账、独立核算;各分院设立备用金,用于日常业务支出,周转使用,大额资金支出按程序报批。

(二)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形成利益共同体。改革医保支付模式,实行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约束机制。新农合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10%提取风险基金和按人头提取门诊费用及大病保险基金后,剩余基金按不低于95%进行总额预算,交由医共体包干管理使用;医共体总院负责按现行医保政策对辖区参合群众(除普通门诊大病保险外)医疗费用进行结算报销,支付按规定产生的签约服务费用。合疗基金结余部分80%由医共体总院分院、村卫生室按9:1比例分配,主要用于绩效考核,20%用于医共体事业发展;合理超支部分(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由医共体与合疗经办中心按2:8比例分担;不合理超支由医共体总院承担。

三、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助力医共体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医共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宁强县积极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提高医院收治能力,降低病人外转率;县域2家医共体总院分别与医共体内各分院建成了远程教学、会诊、会议系统,初步建成三、二、一级医院和村卫生室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县天津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结成互联网+紧密型医联体关系,聘请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担任县天津医院名誉院长,成立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专家工作站,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扶。建立互联网+医联体服务中心,实现两地医院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在县天津医院建立了患者数据集成共享平台、远程视频会诊平台、远程影像会诊平台、教学系统,通过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可将疑难患者MR、CT、DR影像数据传输至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影像中心,由专家阅片、影像报告,并自动回传县天津医院医生工作站,医师打印报告供临床使用,初步实现了远程学术交流、远程技术讲座、远程现场示教、远程病例讨论、疑难复杂病例远程医疗会诊,真正使“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变成了现实。

四、弘扬中医国粹,促进医改深入发展

在医共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积极发展中药生态种植和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治未病的作用,满足患者就近诊疗廉价就医的需求,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以中医药广泛应用推动医改的深入发展。

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复审,并成立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宁强县分中心,有6个科室为省级重点专科。全县18所镇(办)卫生院均建立了中医馆。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宁授课,组织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本中医疗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得到普遍应用。积极开展中医学术交流,近3年连续承办了全国针灸康复埋线经验交流会,并在县中医医院设立了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充分依托我县林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银杏、天麻、华细辛等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2018年11月全国第六届天麻会议在我县召开,2019年4月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在我县召开中药生态农业秦巴论坛暨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并授牌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实验基地。中医科学院适时将在我县设立黄璐琦院士工作站。规划建设占地100亩的老年医疗养老中心,发挥当地243种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中药材资源展示馆、观光园。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康疗、保健、休闲中心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努力打造以医、养、康、健、游为主线,构建能看、能康复、能养老、能保健、能旅游、能普及中医文化的“医疗+养老”健康养生综合体。

五、实现四个突破,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就医秩序日趋合理,分级诊疗成效初显。按人头总额预付制度下“超支不补,结余归己”的结算原则及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使医共体内三级医疗机构产生共同的目标激励及约束,消除以往医共体内部机构间的利益冲突,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医共体总院制定医共体内收治病种和上下转病种,明确功能定位,规范医生行为,提升自身能力,主动减少过度医疗,尽力保证覆盖范围内患者不外流,守住县域医疗大门。同时主动将患者分流到镇村两级,并不断提升两级机构能力,保证基层接得住。建立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医共体分院(镇办卫生院)确需向上转诊的患者,由总院(县级医院)为其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患者在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分院,由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工作。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严格外转审批,对不遵守基层首诊、逐级转诊的患者降低医保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小病在镇村,大病在县医院,重病转县外”患者合理流动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患者无序就医”向“有序就医”转变的就医新秩序。从今年6-10月医共体运行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县域内住院病人增长4.55%,县域外住院人次下降5.6%,县、镇住院人数占比分别达90.6%、51.2%,分别提高3.5%和15%;药占比下降3.8%。

(二)优势资源合理流转,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按人头总额预付制下县医保经办中心按照医共体各自覆盖人群付费,同时不限制患者就医自由,无形中营造了医共体间、医共体与非医共体机构间的竞争氛围,从而激励县内医疗机构改变其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医共体内部,通过分配医保基金“蛋糕”,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并在内部形成良性资源流动机制,从以往的“要我帮”到“我要帮”,从而使基层分院获得发展,医共体整体实力增强。对医共体分院(镇办卫生院)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医共体总院医师与镇(办)卫生院医师、村医结成“1+1+1”对子,进行“传帮带”,加强对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实时指导。医共体总院通过长期下派专家到分院坐诊、查房带教、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分院服务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分院新开设了皮肤、肛肠、妇儿专科、中医针灸理疗、口腔等专科。分院通过选派人员到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落实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镇办卫生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采取划片包村等形式,为村医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2家医共体总院共选派21名骨干医师到分院担任支部书记和业务副院长。今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新增疾病诊疗病种20余个;县医共体总院累计下派常驻专家医生65人次,建立名医工作室3个,指导基层查房260次,开展学术讲座及技术指导150余次,现场培训分院医护人员700余人次,开展远程会诊50余例、远程教学130余次,专家门诊、手术340余人次,组织大型义诊活动10场次。

(三)合理控费效果显著,患者就医负担减轻。按人头总额预付制赋予了医共体自主控费动机,医共体从医保获得的补偿费用由“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迫使其主动开展精细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从“要我控费”到“我要控费”转变。医院成为“医保基金守门人”,让内行去监管,有的放矢,效果更明显,上下转诊制度、分级诊疗也能得到严格落实,让患者少得病、少得大病、人人健康,实现医、患、医保三方利益和目标趋同;二、三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一些急、难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三级医院坐诊专家的有效诊治和基层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及更高的农合报销比例。同时,从“医保”向“健保”转变,从而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提高了医保基金利用率,也保障了基金安全。今年6月份以来,对县内2家和县外3家医疗机构涉及52例参合住院患者违规报销案例进行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