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生态;节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 of some modern community, including ecological design, energy-saving design, and special design, emphasizes the community and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Key words: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理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对住房的要求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其所在小区的整体环境和使用功能上。城市上生活节凑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开始摒弃以往那种过于追求奢华、追求都市化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生态”、“节能”、“特色”等主题的住房理念,因此,现代化的小区规划设计也应该体现这种时代主题。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关于现代化小区的规划设计思想。
一、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1.1通过生态设计方法来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小区的物质文明、建设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规划选址小区的规划选址很重要,尽量选择地下和周围环境良好的区位,避免因地形等条件造成的空气流动不畅或风速过大等问题。小区用地应结合地形特点,不应使建筑物正对迎风的湖岸或容易形成风道的山谷等地,住宅小区用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的朝南的坡地上。
1.2规划布局在小区规划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协调好住宅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小区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型体、朝向、间距、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建筑空间构图原理和手法,合理布置住宅、公共建筑、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的相对位置,使它们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
1.3景观的营造在景观的营造上,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地利用住宅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发挥住宅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还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给小区带来生气,增添小区的生活气息,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有条件的小区配备园林、喷泉、休闲广场、游泳池、健身会所等实施,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个交流场所,为人际交往和娱乐生活提供设施保证。各种实施还应体现出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安全和便利因素。如各个景点和广场的设计要注意居民的“可达性”,离居住区的距离不应太远,区内道路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设置盲道,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把安全舒适作为第一设计要素。
二、加大节能设计我国的住宅需求量
2.1住宅建设也消耗掉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因此,现代化的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节能,通过对小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对建筑的合理设计,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做到小区的节能设计。
2.2小区道路系统设计小区道路同时也是小区的风道,道路布局应充分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应有利于组织小区的通风,并结合小区绿地空间,尽可能地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引入小区,以提高小区空气质量,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可使道路的走向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以便于组织通风,同时为抗御冬季寒风的侵袭,还应使道路与冬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的角度。
2.3小区绿化及景观规划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小区环境,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有重要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浓密的树冠能够将35%的太阳辐射热吸收掉,把20%~25%的辐射反射到天空,植被的蒸腾作用和其根部的保水作用还能吸收掉相当多的热量。小区绿化和水体可以有效调节湿度、降低气温、改善通风质量,从而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对小区的影响,改善住宅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2.4住宅单体的节能设计首先,应控制每户的面积要适中。应避免当前过分追求大面积的住宅,提倡节约型住宅,合理地使用面积,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建材、以及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大量能耗。其次,住宅室内平面布置应合理。合理布置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考虑空间的紧凑性,避免过多的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尽可能地将主要居住空间面朝南向,以利于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再次,要控制适当的住宅层高。层高过高,会浪费建造成本,日常使用的能源消耗也会增大;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并使室内通风不畅,还会造成室内空间的压抑感,一般住宅层高以2.8m为宜,不宜超过3m。最后,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合理的窗墙比有利于建筑的采光和通风,但还应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合理控制开窗大小和数量。
3.1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 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3.2小区规划既要注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要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也就是说,居住小区的规划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3.3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居住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3.4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居住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
3.5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居住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 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 通而不畅”, 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3.6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 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7半公共空间, 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 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 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 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篇2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点
引言: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代表着城市的面貌、形象,所以对于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必须要不断的提升重视程度。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实际需求,还需要考虑其它基础设施的配置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呈现科学化、合理化、人文化的特性,才能不断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城市面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立高水平城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居住小区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节能环保理念也渐渐深入身心,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为注重,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也有所关注,并且投入了一定的建设资金,将其作为城市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对城市居住小区的居住空间进行布置时,必须要站在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基础上。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城市居住小区的地形、地貌等特征,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地势、地貌进行绿化设施建设,不断的协调自然环境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提升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态特性。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生态环境系统的布置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城市居住小区内部的绿化面积达到一定的标准,应用植物具有的光合作用,净化城市居住小区的空气。并且降低粉尘污染,改善城市居住小区的环境。要保护城市原有的绿地和水环境,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房地产的开发。要推行节能环保理念,要更多的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并且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对于城市居住小区的生活垃圾要做到无害化处理。
二、科学、合理规划居住小区中空间布局
房地产开发商不能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是需要创建舒适、健康的城市居住小区,赢得消费者的肯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住宅小区的各个功能区域要合理的进行分部,要注重层次性,同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具有城市居住小区自身的特点。虽然城市居住小区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众多的城市居民提供居住空间,但是在城市居住小区内也不能缺少其它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功能区域配置,其中包括娱乐、锻炼、交通等。在城市居住小区内住宅楼的布置面积不能高于小区建设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供给城市居民锻炼的体育设施,不仅要靠近城市居住小区的住宅功能区域,方便城市住宅小区居住人们的应用,同时还要避免人们活动噪音等,对城市居住小区的舒适性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城市居住小区内部居住建筑的布置要严格的控制,增强城市住宅小区内部居住建筑群体的院落功能,扩增城市居住小区的交往空间。应用围合式、群落式都能有效的扩展城市居住小区的交往环境,便于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为人们提供可以休闲娱乐的空间。有的城市居住小区在相邻住宅楼之间建立了联系层,也有的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置相应的活动平台,作为城市居住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这种设计形式得到了众多城市居住小区人们的喜爱。
三、对居住区的交通道路设置进行合理设置
对于城市居住小区交通设施的布置要全面的考虑,不仅能够便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同时还能便于新居民的迁入,不会对消防车辆和救护车辆的进入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小区服务。交通道路的设置必须要站在保证不会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干扰的前提下,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对于交通道路的布置要具有层级性,同时整体结构要清晰合理,不仅要可以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同时还需要避免城市交通道路横穿城市居住小区,如果城市居住小区建设过程不可避免此问题,可以建设相应的地下通道,避免对城市居住小区内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建设规模较小的成熟居住小区,要尽可能的避免外界的机动车辆进入。很多的城市居住小区正在积极的进行“无车小区”建设,主要就是在小区的入口处就建设相应地下停车场,小区居住人员将私家车辆停在地下停车场后可以乘坐电梯转到居住区域,车辆的过往不会对城市居住小区带来噪音污染等,为城市居民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避免了过往车辆对城市小区居住人员的出行安全造成危害。
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动态交通的解决在于道路布局应符合车流与人行的轨迹,实行便捷、通顺、合流与分流的不同处理,保证交通安全,同时,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或二级路网。小区主路是道路的骨架,是居民出行最频繁的通道,它的线型应使居民能顺利便捷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或到达想去的地方,但不应畅通无阻,并需防止外界车辆任意穿行,做到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城镇居住小区的建设要以科学规划和坚持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努力建设一个具有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人文功能的花园式的居住小区。为居住者创建一个自然家居的绿色栖所。
参考文献
[1]周继琼.浅论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5)
篇3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 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 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如英国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家F.吉全德所说:“过去采用单纯的单元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的混合方式,但在被几乎有无限可能的,多样变化的住宅类型混合修建的形式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使建筑物适合于每个住户的特殊的居住形式,而且将它们设计成有机整体,也就是把建筑物组合成一系列相互补充的形态,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在50―60年代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这一方法上下了很深功夫,创造了一系列的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好的居住环境,壁如:荷兰某居住小区,用地6公倾,人口23000,整个小区由7个大小不等,层数不同,类型多样的住宅组团组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多样化的居住环境。又如德国某地居住小区,用地148公顷,人口24000,7200户。居住区由20个环形住宅团组成,每个组团用地90×150米,由7栋层数和类型都不同的住宅组成一个半形敞的院落,每个院落的布局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院内有大片绿地和设有儿童游戏和老人休憩场地。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为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就好象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一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地 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篇4
关键词:居住小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于一个高品质居住区来讲,优美良好的环境是其必备的条件之一,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促使业主对小区产生较强的归属感。
一、小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小区室外景观设计是一项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活动,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其范围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的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维护等。小区景观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能动行为。从宏观意义上讲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对未来小区景观发展的设想与安排,是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的过程与行为。从微观意义上讲,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由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具体来说,小区景观艺术设计是对小区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合理安排,对景观要素进行艺术性的布局与组合,是景观既具备使用价值又体现审美价值的行为过程。
二、居住小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
1、小区绿化设计
绿化是实现生态住宅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好的小区必须是一个好的园林设计。绿化植物在净化空气、吸收尘埃、调节局部温湿度“小气候”、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又能满足人们观景、亲近大自然的“亲绿情结”。在保证绿化面积和绿化率的同时,应改变绿化种植单一的局面,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综合运用,根据地域特点实现不同植被、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实现乔木、灌木植被的立体化、交叉化、层次化。使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成为一个流动的生命空间,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居民在小区绿地中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场所要求,很难面面俱到。但居民在绿地内的基本活动有散步、停留、小坐、交谈等。这些基本活动是构成其它活动的基础,如交往活动、游戏活动、休息活动等,都是由基本活动组成。
2、道路及铺装设计
居住区内的道路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因此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等,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空间。由此道路空间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居住小区的铺装设计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居住区的铺装要根据交通对象的要求和气候特点,为居民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路面,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舒适的通行;铺装要通过铺砌图案给人以方向感,划分不同的性质的交通区间,增加居住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地面铺装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交往空间,合理的铺装材料可以使枯燥的空间环境“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交往环境。如在居住区的入口的主要作用是小区聚焦和分散,道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铺装要以简洁明快,有聚集感,并且要加强道路的方向性;在居住区园林小路要自然化,要多采用卵石、碎师、木板等铺装,追求和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
3、街道空间设计
3.1主要界面
居住小区的街道的界面由地面、建筑物、绿化、小品、设施等实体组成,它承担了社区街道空间的认知的功能,给人们印象,为人们记忆,形成人们社区生活。侧立面――建筑立面:作为街道侧立面的建筑立面是社区街道空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街道空间轮廓线的组成,也是人们对街道意象感知的主要的对象。良好的街道空间离不开完整连续的建筑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效应,街道两边的住宅和公共设施以及底层空间的开敞或是封闭,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底界面――地面或水面:水面或地面作为街道空间的底界面,是人们融入街道生活的主要的落脚点,是构成街道的肌理组织,通过自身形状、尺度、色彩以及质感的变化来营造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
3.2节点
节点作为街道的核,是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街道的,对人们的环境的认知和活动的组织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街道交叉或者转折节点:街道交叉或者转折节点的扩大可以形成广场,不仅可以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铺地、雕塑、小品等设施来加强街道的可识别性和导向性。街道局部的节点:在连续的街道将局部的空间扩大形成小广场,这种广场或者是社区重要的入口的结合设计,或者是考虑人的心理学,为人们提供可以逗留、休憩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3.3细部设施
细部设施与人的接触更加接近,其色彩、尺度、质感、纹理、形式以及是否与周围环境协调都会给人最直接的印象。一般来讲,街道的细部的设施可以分为实用的设施,如路灯、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路障等;审美的设施,如花坛、行道树、喷泉、雕塑等艺术品,地面的铺装设计等;视觉传达系统设施,如路标、路牌、地面标志等。
4、公共活动场地设计
广场是居住小区的标志,没有广场的小区是不太健全的小区,缺乏与序列感,从而使居民生活的心理感受平淡,认为生活缺少变化。良好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活动内容,把居民从电视机旁、麻将桌前吸引到广场上来,电视机里的人物是假模假样,广场上的人真实自然,要比演员洒脱生动。把广场设计成为小区中心、交往中心、娱乐中心、健身中心、游憩中心,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5、模糊性空间的塑造
5.1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
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柱、梁架等线性构件对空间说的极弱的界定并不影响到空间的渗透,因而空间具有了流动性。
5.2空间的功能多义性
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
5.3空间感受的含蓄性
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的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由于空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成为一个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机理过程。
结束语
居住小区作为人们在工作之外接触最多的场所,其景观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设计师对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应本着尊重自然的态度,从实际地形地貌出发,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使得居住小区既能体现城市的同一性又能各具特色,实现居住小区的多样性,从而为丰富城市风貌,推动城市景观系统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一、居住小区的现代特点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种类和形状各异。但是居住小区改善了市容市貌,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改善了人们居住条件。它是集居住、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缩影,因此,它的建设与以往城市住房建设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
(一)规划协调而统一
以往的建筑参次不齐,居住小区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优化了小区资源配置,使其整洁美观。
(二)规模大而功能全
居住小区一般为多层、多栋楼体建筑群,这些楼体建筑群,除住宅楼之外,还有商业大楼、超级市场、电影院、体育馆、音乐厅、医院等综合性结构。
(三)综合光照强而面广
现代居民楼外墙体多为彩色粉刷,有的还贴瓷片,封阳台以及大窗户也用了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尽管造成了眩光现象,但对喜光树种的生长却有积极作用。
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
居住小区的园林中不同的板块有不同的功能,设计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避免单一死板。尽管现代住宅区发展迅猛,但在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尚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设计规划观念陈旧。
一些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粗糙,仅仅满足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园林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二)模仿性强,缺乏创新
经常可以见到许多居住小区园林工程都是生搬硬套,没有特色,识别性不强,以致来访的客人很难较快准确找到他们所处的位置。许多园林规划设计上都是在不切实际的刻意模仿,没有因地制宜。有的小区为了跟风,不惜将原来的树木砍光建草坪。也有的小区跟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栽植棕榈类植物,没有考虑气候原因,结果一到冬季,都死光了。
(三)过分重视草坪,忽略植物群落。
在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上,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时尚风席卷全国。无论什么设计都侧重在草坪上,但也经常出现草地成道路的场景,既没起到美化作用,又破坏了居住环境的和谐。植物群落可以制造层次感、神秘感,使小区避免出现一眼望穿之感。
三、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在进行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时,其设计思路决定了设计效果,决定了设计者的水平,所以设计思路是设计基础。但是设计并不是凭空想象,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到基地实地踏勘,了解小区构造,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分析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够有好的思路。
(一)定位——人为本
进行一个项目的园林设计首先要确定这个项目的定位,有了正确的定位,其设计才能丰满起来。居住小区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所服务对象也是人,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走群众路线,听大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避免单纯的由设计师根据个人主观设计。
(二)风格——环境与自然相结合
园林风格与居住小区建筑风格、气候条件、环境特征、园林主题等密切相关。如苏州的园林,常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故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精巧,不重对称,免呆滞之感,而须曲折,有引人人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感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抓住四周景观特色,并将其引入到园林造景中,将园林自然山水融合,形成多层次,丰富且风韵独特的园林景观。
篇6
关键词:中小城镇居住小区;给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水需求量的也逐渐增多,这都给小区给排水设计带来一些难题。尤其是对于中小城镇居住小区居民而言,给排水系统的不合理规划,会带来一系列生活难题和麻烦,因此,合理规划小区的给排水系统,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中小城镇居住小区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给水系统
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在一些建立年限相对较长的中小城镇小区,在给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方面,并没有形成一套规划的标准,而是较为散乱,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进行查找和检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物业费用的提高。
2、浪费小区公共用水现象泛滥
从当前已经建成或者是正在建设的小区来看,有很多开发商,为了提升小区的档次,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不惜花钱在小区打造喷泉,各种水景,这种做法,违背了节约用水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公共水资源的浪费。
3、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
从中小城镇居住小区的排水系统来看,在排水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之前的排水设计,在排放污水和雨水时,是通过分流制的排水方式,这虽然起到了排水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水的污染,并且还不能很好的利用雨水资源。
二、对中小城镇居住小区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居住小区由高层组团、多层组团、地下车库以及小高层组团组成,因此,在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规划时,一定要和小区的建筑格局相统一,在对水泵房、雨水和废水收集处理以及水池进行规划时,要坚持统一的原则,并且在规划时,还要考虑到各种管线,尽量减少各种管道的交叉、重复,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管道布置的最优化,在有利于管理的同时,还节省了物业的开支。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怎样对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
1、设置饮用水净化系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其中,饮用水的水质就是一个方面。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有一些小区在结合市政给水设施条件的基础上,已经开始设置饮用水净化系统,极大的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2、分区规划给排水系统
在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小区的每个组团之间所需要的不同的压力,然后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区,不同的组团,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以实现供水方案的合理化,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运用通过变频定压来进行供水的方式。
3、设置污废水处理系统
在规划小区给排水系统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对雨水和生活废水的处理,可以采用对污废水进行分流的方式,对于收集到的雨水和生活污水,在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可以再进行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设置区域消防水系统
在小区的给排水系统中,不仅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用水方便,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居民的安全问题,一定要将消防水系统放在规划范围中,实现小区安全防水屏障的构建。消防水系统主要由室内消火栓系统、车库、地下室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室外消防系统组成。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抄表出户
对于小区物业来说,在水电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是在抄表时会比较麻烦。所以,可以采用户内设置IC卡水表、设置户外管井、智能抄表系统以及对水表进行统一设置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对住户不必要的打扰,还为物业的管理提供了方便。
2、对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
在规划给排水系统时,一定要重视对于饮用水的二次污染的治理,在小区中,容易造成饮用水二次污染的主要有高位水箱、室外池水、生活水池、管网等,在规划中,我们应该将生活水池中储存的水量尽量的减少,并且要注意密封性,还有就是应该运用新型管材,以更好的保护生活饮用水不受污染,尽量将生活水池与其他水池分开设置,从而更好的防止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3、重视对给排水系统噪音的防治
从当前的居住小区来看,不仅要合理规划给排水系统,对于给排水系统所产生的噪音,也应该重视起来,并且要进行防治。主要导致噪音产生的有几个原因,分别是:位于室外的水泵房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给水管在输送水时,也会产生噪音;排水管在进行排水时,也会导致噪音产生。针对这些噪音,可以采用几个措施来进行防治:尽量采用地下水泵房,并且在选择水泵房位置时,一定要离居民楼远一点,同时选择噪音相对较小的水泵;关于给水管的噪音,可以适当的控制给水管内水的流速,分区合理,尽量的将给水管产生的噪音降到最低;而排水管,则可以采用消声效果较好的PVC-V管材。
4、选用节水型的卫生设备
在卫生设备的选择上,不同的种类,耗水量也存在的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种类型卫生设备的耗水量,并且要在进行对比之后,选择一款既适用,又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的卫生设备。
5、重视卫生间排水管道气与防反问题
从许多住户调查结果以及反映来看,在多数的住宅区,都会存在底层住户污水返臭气、返溢以及卫生间返臭气的问题,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这个问题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排水阻气存水弯以及地漏的水封高度,水封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或者是排水所产生的负压而导致失效。因此,在对中底层单独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并且运用深水封地漏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四、推广运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在器材市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新型的塑料管材,实现了用塑料管道替代钢管的巨大转变,各种新型的管材,比如:pp-R、PE-X、PVC-V等。各种各样新型的管材,不仅外形更加的美观,更符合人对于美的追求,在性能方面,也比过去的钢管更优越,不仅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还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时,随着对专用消防供水设备的不断开发和推广运用,各种各样集收集、处理一体化的新设备也可谓是层出不穷,在对小区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收集和了解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并且要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再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小区的基本情况来进行改进和规划,从而设计出生活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居住小区。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在对中小城镇给排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时,也应该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摒弃过去陈旧的、不合理的设计方式,将更多现代化的理念加入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也将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普及到每一个居民身上,不仅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守玉.刘红岩.中小城镇居住小区给排水总体规划设计探讨[A].魅力中国,2009(11):107.
篇7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安居才能乐业,现代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结合。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小区的全方位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使现代居住小区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应力求发展和突破。“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创造“人本生活乐土”更逐渐成为现代居住小区开发的共同理念。
1 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以及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运动、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当然,这一切都应在经济上可负担的条件下取得。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的干扰。
三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2 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
2.1 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 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 住宅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 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 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3 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3.1 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3.2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的环境系统,最终提供尊崇自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小区环境,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3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3.4 不断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经济实用而又美观新颖的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商与购房者双赢的局面,使小区住宅既物有所值,更能物超所值,因为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既是每个发展商所希望的,也是每个购房者所期望的。没有优秀的规划建筑设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小区住宅。目前,建设部对今后住宅设计提出了“精密设计”的要求,这比精品设计又要更进了一步,也更切合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因为居住本身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应充分规划设计好每一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到设备管线,从结构布置到家具摆设,一点一滴都要精心考虑,认真研究,使住宅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高的舒适度。
3.5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区形象和小区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泛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万科物业管理提出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无人管理”, “无人管理”的含义是住户处处都感受到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都又看不见物业管理在提供服务,这种境界将使整个居住小区沐浴在人性化的和谐安宁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人居环境也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升。
总之,我国居住区正在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居住区环境建设方面需要探索的问题还很多。一个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反映规划设计的水平,也是居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的反映,又是社会管理、物业管理水平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得人们对住宅的功能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促使我们一方面要关注生活、不断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居住区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创造出更富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柴彦伟 ,城市空间,北京:科技出版社
朱家瑾编:居住区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黎熙元编,现代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
篇8
关键词:规划设计、居住小区、环境、需求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居住小区在规划和设计方面也必须有新的理念和发展。
1.规划设计
高水平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邀请有特色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从几个方案中优选其中的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大量实例表明,深入的市场调查,准确的市场定位,精明的策划,正确的决策,以及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项目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居住区:生态环境优秀;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良;人居文化上乘;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
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宅区,在规划上要做到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居住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居住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除解困型、安置型居住和廉租居住的套型面积较小、房室较少之外,舒适型居住应是面积较大,房室较多,部分还可设书房、健身室等,使居住及住区能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健康(运动、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当然,这一切都应在经济上可负担的条件下取得。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而设置,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居住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科学地布置中心公园、分区中小公园、组团绿化、屋旁和路边绿化。中心公园应大小有度,除特大型住区外,住区内一般不宜建大型公园,而应着重搞好分区中小公园或主题公园和组团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区的干扰。
三是居住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居住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有的住区设计了三面连体居住楼,在围合空间的第二层设露天绿化、活动平台(首层架空),也颇受居民欢迎。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居住群落功能,布置好居住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2.建筑设计
2.1住宅功能的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2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3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2.4住宅模式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2.5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2.6住宅设计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3.环境设计
3.1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3.2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
及原有的环境系统,最终提供尊崇自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小区环境,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3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3.4不断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经济实用而又美观新颖的原则下,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商与购房者双赢的局面,使小区住宅既物有所值,更能物超所值,因为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既是每个发展商所希望的,也是每个购房者所期望的。没有优秀的规划建筑设计,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小区住宅。目前,建设部对今后住宅设计提出了“精密设计”的要求,这比精品设计又要更进了一步,也更切合住宅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因为居住本身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应充分规划设计好每一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到设备管线,从结构布置到家具摆设,一点一滴都要精心考虑,认真研究,使住宅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更高的舒适度。
3.5加强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区形象和小区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泛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万科物业管理提出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无人管理”,“无人管理”的含义是住户处处都感受到物业管理提供的服务,都又看不见物业管理在提供服务,这种境界将使整个居住小区沐浴在人性化的和谐安宁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人
篇9
【关键字】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设计;创新
1.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在购房时不再只局限在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上,人们的心态也更加理智和成熟,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更加注重,除了关注户型、面积及采光要求外,开始关注居住小区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这就促使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开始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
然而,城市的急剧扩张和人口的膨胀,使得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小桥流水、花红柳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此外,在实际工程操作工程中,对居住周边景观绿化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没有真正给予重视,致使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小区的整体质量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所有工程参与者要用发展的眼光规划,以创新的角度综合设计,构造出多元化、人文化及生态化的更加适合居住的景观绿化生活环境。
2.我国居住小区景观绿化的发展及现状
2.1 景观绿化在我国的发展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起先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居住景观环境设计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等概念不断被引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绿化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们居住观的变化,也给小区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代,高品位的生活环境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居住周围的环境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关于居住地的消费也更趋于时代性。
简单概括,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看景观绿化在我国的发展[1]。
点缀型的景观绿化:一般出现在早期的住宅里,像排列式的商品房楼之间,只有一些简单的绿化。
绿化型的景观绿化:主要是大面积的绿地草坪,中间设置少量假石、花坛等,这种环境景观设计很是简单,缺乏变化,上世纪末建成的小区中极为常见。
观赏型景观绿化:过于封闭是这种设计的最大缺陷,观赏性高但难以接近。
互动性景观绿化:做到了从观赏到参与的升华,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形成了生态式家园的一道美丽风景。总体景观设计层次分明,与建筑物的布局相协调。
2.2 我国景观绿化的发展现状
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绿化、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在很多居住区不是压低成本,随意种植一些植物就当作景观绿化设施,就是奢侈成风,用大量资金建造昂贵豪华的景观,不顾成本造价,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能兼顾绿化景观效果和投资性价比的居住区不多。此外,其他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建筑楼层高、密度过大,人均景观绿化占有率就很低;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因小区建筑结构的不合理而产生的小气候的影响较大,楼层表面的装饰物会使得阳面光照增大,在选择绿化植被时就需要更加注意。
3.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3.1 统一布局,系统规划
小区的景观绿化应由具备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专业部门从事规划和设计。
设计风格上应与城市绿化规划相协调统一,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尽量保留原有绿地和树木,将原有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加以有效的利用。
功能上达到与形式协调统一,规划与设计必须根据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及对户外活动要求的不同来进行,应该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2];在合理运用植物、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合理的组织空间,使其更具功能性和实用性,并将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到景观之中。
3.2 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小区景观绿化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其在规划与设计上就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转变设计理念,达到设计为人的目的。注重人性化设计,营造出环境氛围应有的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在景观设计上,要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及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
3.3 注重特色,因地制宜
每个居住小区都想有独特的特色,就要遵循因地制宜这项基本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原来的地形地貌,以最少的成本在规划构思上体现出景观绿化的主题风格与特色,在设计上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本地文化氛围相融合的特点,力求自然与协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在具体设计方案时,就必须从小区所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发,充分处理好实体因素和精神需求因素的关系,蕴含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并充分考虑户主意见,满足居民的舒适、认同感及地域感的情结,体现出“因地制宜,科学建设”的内涵。
4.居住小区景观绿化规划与设计的创新理念
4.1 注重空间场地的规划与设计
景观绿化由景观实体和空间构成,在规划与设计中,在重视硬质实体景物的同时也要对软质实体景物加以重视。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关注空间的形态、外延及邻里空间的联系,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
4.2 注重绿化植物的选择
绿化植物不仅能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吸收噪声、净化空气,还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闲社交环境,因此,应高度重视植被的选择。绿化景观是有生命的,选择时应该注意其时效性、无污染及无伤害性;选用与地形相结合的植物种类;以阔叶为主,少常绿、多落叶,以保证采光度;以传统树种为主,适当选择一些适应性较强,观赏性高的外地植物,通过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来提升绿化品质,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的不足,花木的搭配应简洁明快,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注意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使小区的绿化更加生动活泼[3]。
4.3 注重由形态设计到生态设计的转变
生态设计理念就是要求在规划与设计时,以生态原则为基础,美学与生态并重,不仅强调美观、适用,更要关注安全、经济、节能及绿色环保。认识到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具有整体意识,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演变规律,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注重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在设计中要充分重视植物的生态种植,做好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
4.4 注重个性化设计
在满足人们的审美和共享性需求的同时,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投入的个性化理念也应受到重视。这是一个强调个性化发展的时代,景观绿化的个性化设计也是其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当然,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不是讲究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生态、社会、艺术以及历史的独到理解,以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来突出个人对景观绿化内涵的独特认识。
5.结束语
居住小区景观绿化的规划与设计,是实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相统一的重要条件。只有提高了对居住小区景观绿色规划和设计的重视,建设出与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相匹配的绿色空间环境,才能为人们开拓出更适合居住的生活环境,使居住小区景观绿化与人的生活空间更加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蔡丽明.居民小区景观绿化的发展现状[J].科技论坛.2010(11)
篇10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1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要点
居住区的基本组成要素有自然山水、地形植物、建筑设施、社会风土人情、伦理道德等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求在完成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运用各构成要素,合理利用土地,进一步详细地进行各项用地的空间环境塑造。它涉及到居住区园林建筑、广场、道路、景观水体、地形塑造等的综合环境景观设计的过程。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注意:
1.1 整体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一种强调环境整体效果的艺术。居住区环境是由各种室外建筑的构件、材料、色彩及周围的绿化、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而成。一个完整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效果。没有对整体性效果的控制与把握,再美的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局部。
1.2 社会性
要通过对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人文、历史、风情、地域、技术等多种元素与景观元素的融合以及多元化空间的设计,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倡导公众参与,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人际交往。
1.3 地域性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竞争、生态位、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进行空间艺术处理,合理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应结合规划用地的自然条件与周边环境特性,将原有景观要素充分利用,并使其发挥新的实用与审美功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设计,避免雷同单一[2]。
1.4 人文性
环境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环境应与使用者的文化层次、地域文化的特征相适宜,并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和人性情趣的环境空间。除了关怀人的精神需求外,人文性的内涵还包括在景观设施的设计中,各项设施的设计应处处以人为本,满足居住区中老中青少幼、健康者与残疾人等的多种使用需求。
1.5 艺术性
艺术性是环境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室外空间包含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两部分内容。有形空间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艺术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而无形空间的艺术特征是指室外空间给人带来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二者的全面体现才是环境设计的完美境界。
1.6 主题性
主题是景观的灵魂和精髓,指导设计形成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每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都有强烈的主题文化特色,为自身建立鲜明的公众形象。
2 总体布局构思
主题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和精髓,在设计中,往往更有可能体现对地域人文、社会历史传统的尊重。在繁忙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劳累工作之余放松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大自然的山水、林木、花香鸟语、朝阳晚霞都是人们留恋和向往的生活,人们渴望融入自然的怀抱。基于这一想法,本项目采用“以人为本”作为本小区的主题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也是园林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本项目将居民的日常生活融入有机的生态环境,模糊室内外界限,为住户提供一处全新的现代休闲生活场所,充分发掘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故里居住者亲近自然,接近自然,真正体现回归自然的现代生活理念。
3道路系统规划
3.1 人车分型的布局原则
(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
(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
(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
(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所、公共服务设施
3.2 道路的分级
(1)车行道: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于解决居住区内、外的联系。车行道宽度10-14米。
(2)一级人行道:是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车行道宽度8米。
(3)二级人行道: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大约4米。
(4)游步道:居民游步于各景点之间的小路,一般路宽2.5米。
4 植物种植设计
生活在都市的嘈杂中,人们渴望回到绿色的自然中去寻找那份丢失的宁静,高层住宅区的绿化景观以规整式生态设计为主导,以列阵乔木、规整水系、绿坡草坪构成植物景观体系。为居住区内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同时塑造了全新的住宅区景观。
绿地植物景观设计,以具备自然和谐与休闲的植物作为主导元素。从沿街到内园以丰富多样的乔木作为其背景树种,或者是在主要的景观节点作为景观树。高大的常绿树与落叶乔木、灌木、花灌木花卉、草坪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自然绿化景观。例如春夏两季,争相斗艳的花、灌木竞相开放;秋季片片红叶,层林尽染,放眼望去,壮美的景观连绵不断;寒冬腊梅、侩柏、雪松等常绿乔木傲立风雪之中与耐寒灌木、花卉形成丰富的色彩。
5 景观小品规划设计
景观小品设计原则:兼顾统一性与个性,做到全局整体统一,局部各有特色。
功能――使用方便,适合各年龄段的居民活动,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样式――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结合环境氛围进行设计;
设置――根据居住区游线安排及游人行为心理特点研究,进行规划和景观构图,把与人们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相关的设施组合在一定空间中;
材料及色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采用时间逾久而韵味效果增强的材料。
小品按功能主要分为休憩类(坐凳,休息廊,休息亭),环卫类(垃圾桶),照明类(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灯),构筑小品(景观廊架,景观雕塑,景门,景墙)等。
结语: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绿化应有的原则上进行布置,并加入自己的智慧,全体和局部得到统一,定能设计出优秀的绿化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宋永昌.田文辉.王祥荣.城市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浩,谷康.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 Simvan Derryn,Cowan Stuart. Ecological design [M].Washington.D.C: Island Press,1996.
[4]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10.
[5] 吕勤智,冯阿巧,刘美星,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 上一篇:医疗风险自查方案
- 下一篇: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