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教研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教研方法

篇1

1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t2+14.7+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1.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1.3 拓展教与学的资源,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2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不宜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对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容,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2.2 不应忽视师生隋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2.3 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耍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篇2

一、体验式教学及其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强调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从教学需要出发,创造生动具体的情境或氛围,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数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最终达到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养成品格的学习目的.

体验式教学方法不是具体的教学形式,而是基于“情景”和“体验”两个核心理念,糅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思想,而提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含有“情境创设”和“体验思考”两层意义,因此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能力发展。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试图通使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此外,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重,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由教学获得多少知识,还在于经教学而彰显和扩展人的生命意义,有利于个体形成良好品质,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有着积极意义.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策略

1.认准课题,把教学重点放在调动学生情感态度上.

体验式教学方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状况,为数学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找准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调查学生在学习习惯、探究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如何,作为教学的前测指标,以掌握教学前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变化.

(3)从学生视角了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念、态度、方法等情况,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方式.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直觉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高中数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实物演示、结合生活实际、多媒体演示等,教师应注意创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引入“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醒来时,乌龟在它前方1公里处,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公里处时,乌龟又向前爬了0.1公里,当它追到0.1公里处时,乌龟又向前爬了0.01公里……写出兔子醒来后,同样时间内乌龟和兔子各自前进的路程,问兔子能不能追上乌龟呢?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

2.抓住课题,加深学生知识体验感受.

交流能有效共享知识,促进学生之间信息流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吸收别人观点的精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使学习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如下面这道题:给出一个正整数n,若n是奇数,则减去1,否则除以2,这样经过若干次运算后,总是可以得到0,运算结束,若这个数经过四次运算后得到0,则这个数是?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交流合作完成,先在组内讨论,再让各小组总结讨论,得出解决方法.经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学生在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时,思路更明确,分析更深刻,同时,大家交流总结出多种解题方法,可体会到更多的成功喜悦,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也有不错的效果.

3.发展课题,注重生活实践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是在研究式创新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尝试着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获得原理,不断创新过程体验,也是通过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的态度和学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后产生的不同效果.

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生活中处处运用着数学,高中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所以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更深刻地感知“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数列”学习为例,教学时可以购房贷款的还款方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探究.设计案例:某人需要贷款购买一套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住房,售价为4000元/平方米,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预选方案有三种:①申请15年商业贷款;②申请15年公积金贷款;③申请20年公积金贷款.针对预选方案,利用数列知识,根据还款方式及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第一种方案每季度需支付的还款额构成一个首项为a=8964.67,公差d=71.63的等差数列;第二种方案每季度需支付的还款额构成一个首项为a=7501.67,公差d=47.25的等差数列;第三种方案每季度需支付的还款额构成一个首项为a=6335.00,公差d=35.43的等差数列.经计算最终确定最佳还款方案.学生在自主参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从了解知识到掌握知识,再到灵活运用知识的转变,深刻体会到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好处,更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篇3

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教学与盖楼非常相似,只有夯实地基,才能让楼盖得更加坚固,如果楼的基础不牢,即便是每一层楼盖得再坚固,也难以盖好高楼大厦。同样的道理,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即便花费再大的力气,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并且这种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彼此关联。正是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学科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有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了,后续的数学教学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也只有前面的知识理解了,后面的知识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是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高中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囫囵吞枣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难以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一些数学基础内容的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这方面花费的教学时间比较少,这对数学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数学知识的彼此关联度非常紧密,知识之间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只有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才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把教学的精力放在如何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上,对于数学的基本定理、基本概念缺乏应有的关注,有的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解题,至于那些定理和概念与解题的好坏关系不大,这样的认识显然不合适,忽视了定理和概念的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逻辑性比较强,但是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最初是来源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从中抽象总结出的内容。从这个情况来看,数学其实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数学知识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生产实践的元素,数学知识揭示了生活的内在规律,这也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正因为如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表象上很难理解数学的本质规律,也不能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填鸭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教师更多的是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的元素,缺乏对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解决好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数学理论知识讲解中渗透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很好地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三、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篇4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数学史 数学模型 研究报告 教学软件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学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受到了严重地挑战。在新形势面前,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探索新方法、新模式,突出数学思想的教学,如何适应现代化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已成为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课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无论从内容体系,还是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注重理论的推导和运算技能,忽视了实际背景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如何突出科学思维方法,淡化运算技巧,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是成型的,学生看到的大多是数学知识的中间一段,对数学的“源”和“流”知之甚少,不知数学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学习这门课,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种状况也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及数学对其他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应用介绍给学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成了一种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探求一种新颖的,有活力的教学模式。

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史的介绍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数学的思想性和趣味性,使大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提高大家的数学素养。介绍数学历史名人, 激起学生创造欲望。《高等数学》的许多符号的演变和定理的由来, 无不与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数学家或名人有关, 介绍一些数学家或名人的生活和历史背景, 也可从另一侧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从先驱们的言行里能感受到科学家的治学态度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往往能激发起刻苦钻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一旦了解了这些数学前辈们的学术成就和道德风范,也必将从中受到鼓舞,继而提高学习兴趣,做出更大的成绩。从教学实践来看,每一届学生我都会安排一次关于搜集与微积分有关的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活动,要求写出研究报告,并选出积极分子在课堂上讲述,效果非常好。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三大能力,教育过程就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学生将作为这一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协助者与促进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传授的不能仅局限于数学知识,而更应是数学思维方式,教会学生“数学的思考”。在教课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演绎和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领悟数学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倡导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结合现实生活的应用实例和数学模型,鼓励大学生课余开展学习研究,搞好第二课堂活动, 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数学研究性学习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猜想和想法,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利用第二课堂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讲座, 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在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自主学习Maple或者Matlab并解决2-3个实际问题,在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现实生活的应用实例和更多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够让学生看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同时接受近、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模型,如极值、最值中的最佳经济批量公式,一阶方程中的指数人口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等等。教学中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模型类型的选取和建模的思路分析, 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写出完整的过程报告, 参与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概念性内容,理论性内容和应用性内容。首先,概念性内容应注重发现式教学法的运用,在学生开始学习新知识时,通过一些事例或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概念和原理。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是从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高度抽象得到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实际问题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的思维真正融合于这些重要概念所蕴涵的数学思想,顺理成章地“发现”这些概念。其次,理论性内容应侧重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高等数学的理论性内容主要包括定理、性质等,它们逻辑关系十分严密,对学习者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知识与新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入定理,在分析定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时,通过变更条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定理出现前的情景,再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演绎、综合、归纳等方法,弄清定理条件与结论的必然联系,掌握定理的产生过程。最后,应用性内容应着眼于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恰当应用教学软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适时利用数学软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应用的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的最好手段, 而学生对计算机又十分感兴趣, 二者结合并恰当运用, 使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例如,在向学生展示极限定义的形成过程、挖掘极限定义的实质时,利用教学软件演示上述图形或数值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极限这个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既省时又直观, 效果更佳。又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以将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这四个步骤, 用二维动画形式表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投入。现在的数学软件如Maple、Matlab计算能力非常强大且应用广泛,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利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索有创意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选择简单、直观、能说明问题的应用实例引入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尽量使教学新颖有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之路曲折而漫长,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中美术欣赏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 探究式教学法 模糊教学法

美术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开阔艺术视野、陶冶思想情操的功能。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存在着美术学科被定位为从属学科、美术学科功能被弱化、美术教学模式过于单板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造成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没有兴趣。因此,高中美术鉴赏教师要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情境创设法

为了更好地呈现美术欣赏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常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和美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常会运用以下方法来创设情境。

(一)用音乐来创设情境。音乐是人类的灵魂,使人大脑皮层松弛,产生舒适的愉悦的情感,激发人的想象力。如在讲授《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时,可以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使学生产生恬静、悠远和宁和的感受,激发学生产生对月夜的丰富想象,营造出静谧的富有想象力的教学气氛。再用清代画家金农作品《月华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做比较,从而导入新课,问: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同,为什么金农和凡・高对于同一主题的绘画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形式?得出结论:每个艺术家都用自己独特的手法表现自己独特的视野和感受。其中,音乐起着调节美术欣赏课程的气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如讲授《从传统到现代》,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赏析美术作品,从而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为了突出美术“现代化”,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年代久远的作品和现代作品,这样就直观形象地把作品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艺术作品比较的平台,有效地消除了教师单独讲解的枯燥无味,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细致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思考“美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现代和创新的”这一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法

(一)放下教师权威,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里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要言听计从;教师是“一言堂”的掌门人,学生要被动地接受。探究式教学法要避免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弊病,教师应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与学生平等对话,消除学生心中对教师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只要这样,学生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才敢自由自在地探究和创造,才会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探究氛围。

(二)激起探究欲望,掀起好奇之心。首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高中生独特的年龄特征精心挑选并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其次,教师选用的教学素材必须跟设置的问题有一定的联系,必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才能既让学生可收,又有探索的空间,激起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

(三)选用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就和小组协作等是探究式教学经常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更好地运用教学组织方式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而定。如我在讲授《通俗的浪潮》时,灵活组合教学组织形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美术作品的关系。”让同学们对探究的话题展开集体讨论;其次,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督促每个小组去查寻资料;再次,各个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形成最后的观点;最后,每个同学对这些观点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糊教学法

鉴于美术作品本身有其独特的模糊性的含蓄美,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模糊教学法确有必要。所谓的模糊,是美术作品中不稳定、不确切、不清晰的地方,模糊教学法是教师有意地创设模糊,有意地“犹抱琵琶半遮面”,有意地激起学生的思考,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人们对这幅画充满了疑问,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莫衷一是,有人觉得她笑得忧伤,有人觉得她笑得揶揄,也有人说她笑得温柔,更有人说她压根没有笑;与此同时人们也对蒙娜丽莎死因和遗骸存在疑问。当我在把这些模糊的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时候,没有一字一句地讲解,没有精确地解释,但学生对艺术作品整体的直观的感悟提升了,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品鉴力提升了。这样使学生体验到艺术作品中的意境,更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咀嚼和品味。为了更好地运用模糊教学法,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一)调控模糊程度原则。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定模糊度。模糊教学并不是全部模糊,一些既定事实性的教学内容,是不允许模糊,要讲究清晰度的;一些颇受争议的个例的教学内容要适当模糊,让学生认识到一些艺术作品不是“非此即彼”的欣赏和评价标准,领悟到世界的多元化。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恰当地设定模糊度。对于跟学生生活、学习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教师可提高模糊度,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跟学生生活、学习偏离较远的内容,教师可降低模糊度,避免学生百般探索而一无所获,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失望的情绪。

(二)擅用评价原则。模糊教学具有模糊性,模糊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模糊,还体现在评价体系上的模糊。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时,由于性格、气质和生活阅历不同,学生会产生多元的解读和多层次的评价,教师就不能把唯一的评价标准强加于学生,应该尊重模糊教学的模糊评价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知和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在模糊教学的课堂上畅所欲言,才敢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去欣赏艺术作品。

(三)知识共鸣原则。模糊性教学不是让人捉摸不清,要讲究知识的共鸣。当师生共同欣赏一个艺术作品时,老师要理解学生表达的意图,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继续积极地参与美术欣赏;学生要理解老师表达的意图,这样才能让老师摸清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准。师生双方处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时,模糊教学才会产生思维共振和知识共鸣,才会促使学生挖掘艺术作品创作的真正含义,才会促使学生把握艺术创造者细腻的情感。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欣赏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教学有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知识经验;教无定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灵活多变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贵在得法,就是将情境创设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模糊教学法等教学法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真正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跃庆.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J].南京:中国美术教育,1997,(5).

[2]钱初熹.探究型的美术欣赏教学[J].南京:中国美术教育,1998,(1).

篇6

初中数学教学 教师 教学水平

过去,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为传统的“五环节”模式,显露出呆板、僵化、教条,遏制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那种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探索,重统一轻差异,重管理轻自觉,重表演轻活动,重模仿轻思考,重记忆轻反思,重教材轻实践……这种种弊端已昭然若揭,如何提高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数学教学法的新路子,变得格外重要。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好的、新的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

一、数学合作学习有其重要的意义

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的更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发现,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知识。采用合作学习其意义在于:一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互动之中会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每个学生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既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同时,还可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竞争的能力和水平更为提高。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二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恰恰表明,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教学是提高交往技能的好形式。

二、数学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合作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乐于参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和研究新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素材,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轻松舒心的自然环境,鼓励学生创造学习探究的活动情景调动学生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展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单调的、死板的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其次,组织学习研究小组,进行积极热烈有兴趣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反思,来解决现实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辩论、检验,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把以往那种“要我学”的课堂模式,变成现在“我要学”或“我想学”的情景中去,从那种死板教条的课堂体系中解脱出来。

在数学合作活动中,可以按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分组活动,教师直接诱导和启示各个学习小组的组织者,而小组组织者又直接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领导和左右本组同学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起到培养学习活动领头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这样我们的同学也就逐渐的学会了老师引导和解答的基本能力,成了各个学习小组的“小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左右活动问题的导向,引导大家向着正确的方面进行活动,而且在课余还能协助老师及时为大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方式是一对六,六对三十六的网络发散和阶梯跟进模式,也是数学合作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方法,经过较长时间的实施,数学合作学习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合作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

篇7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方法研究

在高中推行数学新教材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为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①

1.1 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在学习时经常要用到初中甚至小学的数学知识。高中的数学教师应对这些知识进行必要的教授和辅导。②例如,让基础不牢固的学生经常做一些专题训练、对难以理解的题目加以分解以及定期上一些习题课等都是有效的方式。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等。

1.2 灵活运用数学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一般都有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采用活灵活现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中很多数学概念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实际生活场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抛物线”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数学教师可采用抛实物的实际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可以轻松理解这个概念。③

1.3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高中数学课改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数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良好结合。④因此,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例如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某个银行,给定银行利息,则三年之后你可以得到多少钱的利息;在使用中国移动的电话卡时,电话费用是如何计费的;乘坐出租车时行驶10千米应该付多少钱;如何算济南到北京的高速费用等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数学。

1.4 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学有所成的重要表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容易获得创新的灵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合适的场景,引导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和不断思考,进而探索知识和寻找客观真理,这样可以不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授球的体积中,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做出半径为0.1m的半球(空体);半径为0.1m、高0.1m的圆锥(实体);半径为0.1m、高为0.1m 的圆柱(空体)。其次指导他们把圆锥放入到圆柱当中,然后将装满半球中的细沙倒入圆柱,要求学生求取它们三者之间的体积关系,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差值刚好等于半球的体积。

1.5 深化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授数学思想是整个数学教学的灵魂,从提出数学问题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贯穿其中的主线。数学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价转化以及分类讨论。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是一个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高中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1.6 培养“猜想-归纳-证明”的思维方式

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具有这样特点的一门学科令相当多的学生望而生畏,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情境教学确实是一种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方式,但是在高中数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用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出来。所以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采用其他的方式以能达到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的目的,“猜想―归纳―证明”则是其中能达到目的的一种。

1.7 培养学生经营市场的能力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同时,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也能够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善于经营市场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现为针对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设计出最佳的数学模型。例如为了节约用水洗衣机需要运行什么程序;怎样设计既能够快速获得市场认可又具有优异经济效益的营销方案等。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经营市场能力。

1.8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数学学习学生之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高中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这种个体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授课时,注意带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感情,让他们清晰认识到自己在本堂课要学到什么,可以学到什么样的水平。此外,教师也应采用适合每个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不然,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学生理解授课内容也会很吃力,因此算不上真正的数学教学。

1.9 提倡自主、合作以及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中自主学习、合作以及探索学习,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高效性;合作学习是指针对数学学习学生之间进行了有责任的分工合作,最后达到了共同学习的目标,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研究主题,并通过运用数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具有创新性。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索学习方式的结合,尽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终要求上不给出标准的答案,不追求完全统一的模式,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探索方式,大力支持学生多层面、多视角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1.10 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高中数学教师再完美的教学一样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教师之间的经常交流和沟通可以有效改正这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高中学校定期组织数学教学的经验交流会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都可以为教师提供查缺补漏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推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学生的数学思想等。但是由于教学要求的改变,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高中数学教师应调整教学心态,摆脱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加深理解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且把这些要求合适地实施到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注释

① 刘杰.关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8):20.

② 汤劝勉.浅析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改进[J].新课程,2009(2):85-86.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132-02

学习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还应该极力的配合教师的教学。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而言,在内容的复杂程度上有所提升。学生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是极为正常的。只要教师做好了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这种不适感将会很快消失。

一、高中生和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比较

1.课前预习方面的差异。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几乎很少对学生的预习做相关的指导,以致于众多学生都直接忽视了课前预习的环节。相反,高中生一般在上新课之前都会做足预习的准备,在教师长期的督促下,学生很快就能形成预习的习惯。

2.课上记笔记的差异。上课记笔记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初中生在课堂上虽然也会做一些笔记,但基本上都是一种盲目的记,分不清主次。而高中生则不同,他们会习惯性地记笔记,了解哪些知识点属于重点,哪些知识点不需要做笔记。

3.课后复习的差异。一般初中生很少会做课后复习,有些学生即使进行了课后的复习,也只是随便看看,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过的例题,根本都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用说找一些练习题做了。而高中生则经常会在课后进行复习,除了会复习课堂上的一些例题外,还会从相关的课外书籍中找同类型的练习题。

4.总结上的差异。由于初中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基本上很少对自己所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然而高中生则不同,因为他们了解总结的重要性,再加上先天知识结构的相对完善,他们会经常做一些归纳和总结。将课堂上学到的一些公式和定理应用到相应的例题之中。

二、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比较

1.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知识点太多,结合面很广,题型不好抓。相比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要多很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又添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有一些知识点甚至只有在大学才有。比如统计案例、算法初步、对称与群、矩阵、框架以及幂函数等,在这些新增的知识点中,很多甚至连教师都很少接触。此外,在高中数学的考试中,一般都不会只涉及到一个或者两个知识点,很多题型通常都是很多知识点的融合,因为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结合的面也就极为广泛,学生和教师往往都很难抓住考试的题型。比如数列与函数的结合,数列与圆锥曲线的结合,圆锥曲线和向量的结合,向量和立体几何的结合,导数与函数的结合等。

(2)量多,学习的时间少。相比于初中数学的科目,高中数学科目增加了许多,而且每一个增加的科目都属于学习的重点,都会进行学业水平的测试,因此,学校给每一个科目的上课时间不是很充足,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大,知识量也很大,所以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基本上都属于新课的范畴。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和教师教授数学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2.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知识含量少,时间很多。因为初中的学科很少,自然分到每一个学科上的课时量就多,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大重点科目。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量相对比较少,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

(2)原题出现得非常频繁。因为初中数学在题型上非常有限,很多高校在出考试试卷时都只是围绕着几个固定的题型,所以在初中数学的考试中经常会看到同一个题型的出现。有的甚至是上次考试接触过或者书本上出现过的原题。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1.循序渐进,避免焦躁。因为学生的年龄都还小,没有丰富的阅历,因此,一些学生很容易出现贪多求快的焦躁心理。甚至有些学生还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想通过“冲刺”获得高分数。有些学生只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开始得意,遇到了难题很容易陷入颓废的状态。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习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决心的过程,关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

2.利用旧知识来衔接新的知识。对刚入学的高中生而言,其大脑中所存留的还只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刚进入高中,很难一下子去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所以,高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对初中数学教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除了学习新的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引入和复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3.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传授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因为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时不具备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为他们量身打造“自我监控表”,这就要求学生每天都能够按照实际的学习状况来填写该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和教师就可以真正的看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4.适当地鼓励学生。虽然高中学生没有初中生那么幼稚单纯,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需要父母和教师的赞赏和表扬。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因此,只要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了进步,哪怕很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在学生眼里,教师鼓励的言语非常重要,是一种肯定,可以证明自己所付出的汗水没有白费,教师恰当的鼓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

5.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就高中数学而言,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教师教学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当然,只注重题海战术,不注重积累也是不行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对于学生学业的提升至关重要。在衔接的过程中,应该将创新精神和善于思考的精神贯穿到整个过程之中。争取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时,应该将传授方法和转变思想相结合;学生探求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与统一指导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课下复习与课前预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志峰.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一个案例――再谈高中数学学案的设计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2]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13).

篇9

关键词:课例研究;高中数学;教研水平

为了能够促使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研活动为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要认识到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一、以课例作为载体的高中数学教研流程的具体特点

1.重视实践

以课例为载体的科研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在研究课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反复实践来进行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将实践经验总结起来,得出最准确的结果。

2.重视发展

以课例作为载体的教研模式并不仅仅关注教学本身,该教研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发展,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不断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成为此次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开展课例科研活动,学校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评价教师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教师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从而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效率。

3.重视合作

本文所提到的课例研究并不是简单的个体教学研究,而是团体之间的研究。学校要定期进行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让每位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老师们的意见收集整理,最终确定出合理的课题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将每位老师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二、以课例作为载体的高中数学科研活动的一般过程

1.确定合适的研究主题

首先,学校要将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为研究的主题,并且在研究之前要将内容细化以及深化。在研究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一定理、公式的步骤;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味”充分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及思维,让数学课变得更加有趣;最后,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层次性、递进性凸显出来,让学生掌握数学公理、定律等的形成过程。

2.选择合理、科学的课例内容

教师在确定课例研究内容的时候要按照高中数学的教学进度来进行。比如,当讲到“导数及其应用”这一内容的时候,此时教师要以导数这章内容作为研究重点,便于学生更快地接受这一章的理论知识。

3.制订完整的教学方案

学校要选取几位教师,让他们组成一个备课小组,这几位老师要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是以上文所提到的“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内容为例,教师要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来制订教学方案,在制订教学方案的时候要适当插入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施课堂教学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纲要求出发,同一小组、同一科室的教师可以轮流听课。

5.注重课后评价以及反思

在课堂活动之后,每位老师要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探讨,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到在课堂上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是否已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要评价在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完全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课后要进行反思,发现本次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在下次课堂上及时改正,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6.对教学方案进行修订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来对教学方案加以修订,通过修订教学方案可以为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拓展数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7.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活动

当老师修订完教学方案后,教师要适当改变课堂教学活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8.形成科学的教学课例

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例撰写这项工作。

9.共享研究成果

在校园网站上公布课例资料、学习资料、上课用到的课件以及反思文章等资料,让学校所有教师都可以共享研究成果,从而共同为学校的教学成绩作贡献。

在提高高中数学教研水平的情况下,才能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新鲜血液,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校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为以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整体教学成绩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高中数学教育对于高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不仅是其他理科的基础,而且也是将来走入大学,走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本文对高中数学的教育目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高中数学教育不仅是每一位高中学生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的现实需要,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能力,慎密的计算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在对高中数学教育目的与方法的研究过程中,首先探讨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了解为什么要搞好高中数学教育,意识到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对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引起大家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

1.1为工业化社会生产提供知识支撑

工业化以来的社会生产的显著特点就是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而任何岗位的承担者必须对数目量化有着基本的了解,即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知识正是高中数学中的内容,在操作任何机械上,必须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因为这些机械在设计之初,每一个设计的动作都是严密的数学理论作为支持,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为工业化社会生产提供知识支撑。

1.2为大学学习奠定数学基础

高中是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输送基地,在高中阶段,如果不能重视学生的数学教育,而忽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缜密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在进入崭新的大学学习生活时,他们的思维能力相比其他学生将变得迟缓。因此在高中阶段,就应该重视高中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以后进入大学进行专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这些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后,进入具体的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的复杂性,都有巨大意义。

1.3锻炼学生应用计算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几乎可以用它来解释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在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包括数学在内的各个学科涉及的计算量都在变大变复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存在数学,存在计算,最简单的去菜场买菜也同样需要计算,在学生踏入社会以后,严密的数学逻辑对于学生在遇到一件事情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以及应对措施都有极大的帮助。

1.4为学生认识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认知就是关于文、理之间的联系,简单的认为是感性与理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事实上数学属于理科的代表,但在高中数学上,对于学生在点、线、面、体的逐渐深化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涉及到的空间数量的计算,学生必须在脑海中抽象的建立一个立体模型,这样才能继续学习下去,所以数学在促进学生科学地感性认知的同时,一样的促进学生在三维立体空间维度上的拓展。三维空间的几乎所有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都可以数学来解释,这对于学生科学地、理性的认知世界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转贴于

二、高中数学教育方法

在了解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以及意义后,就是探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更新教学观念,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更改进教育方法和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旨,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求知欲,形成健全的,完善的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一定程度的遏制我国目前僵化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应试教育”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样才能把基础教育落实到实处,把教育的目的转变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层面,为我国培养全面的综合性的人才打好基础。

2.2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

将原本的枯燥的计算公式和数学理论与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化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而且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例学生喜欢篮球,在学习到球体的知识时,就可以将一个篮球带到课堂上,结合具体的篮球讲解有关的知识,同时可以问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课堂讲解知识的记忆,而且把枯燥的理论与实体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比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加有效。

2.3 利用先进技术,发展辅助教学

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堂要教授的知识营造一个情景化的模式,利用图片和三维动画把知识有效的切入到这些图片和动画里,为学生建立一个知识化的场景,生动的图景结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数学世界中,有效的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散能力,唤醒学生对一些身边的事物表面的认知,辅以严谨的数学解释,使得学生领略数学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对策的能力。

2.4 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高中教育与以往的初等教育的区别就是更加具有目的性,利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是学生能够掌握要教授的知识,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必须根据教材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方式,使之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拔苗助长”,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那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连篇累牍的讲解,对数学失去兴趣,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会因为跟不上进度,一样的会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要针对性地适当的,动态的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知识。

三、结语

高中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性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入大学,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注意适度,难易度应把握好,同时应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修正,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形象化教学,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愉快地度过高中阶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邓迎春.高中数学教育目的与方法探究分析[J].新课程学习 ,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