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调查问卷的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调查问卷的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保调查问卷的报告

篇1

环保餐具是所用材料对人体无害,无毒无味,易降解,生产制造、使用和销毁过程均无污染,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产品用完后具有易回收、易处置或易消纳等特点的食品容器。

目前许多商家仍然选择使用不可降解的餐具,市面上的环保餐具仍然较少,瓷质餐具成本过高,而且环保餐具行业门槛较低,生产企业实力参差不齐,导致目前市场上所用的部分环保餐盒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小组针对环保餐具的性质及应用进行研究。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开发研制一种有效的一次性环保餐具具有重要意义。其对环境,对人体有很多的益处。

研究渠道:

资料文献

网络查找

小组讨论

专家意见

教师咨询

动手实验

研究内容:

1、环保餐具的分类及它们的性质

2、环保餐具的应用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动手制作一种环保餐具

4、对于环保餐具的现状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研究计划:

一、任务分工

总负责:

活动记录、资料搜集及整理:

制作调查问卷、发放,后勤:

撰写报告

摄影:

二、活动步骤:

前期:

1、学习准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2、搜索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图书等资料,对环保餐具性能进行研究,了解其品种;

3、组员汇总各自的查询资料和研究成果,组长整合并精选,再进行补充、完善,为接下来进行访问及问卷调查作准备。

中期:

1、参观、访问一些生产环保餐具的公司,了解环保的制作工艺、性能、种类等具体方面。向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咨询请教,请技术人员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指导;

2、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市民对环保餐具的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3、整理分析获得的相关资料、调查结果、讨论并对下一步方案进行调整。

后期:

1、自己动手制作环保餐具,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建议;

3、总结,成果汇报。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Abstra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and citizens is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the good and important channels, and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e of the increasingly in recent years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enzhen area in recent years more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ia work study from participation in time, object, cont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re working suggesti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ia for road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关于城市道路噪声的环保投诉已逐年增加,新建市政道路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时有居民阻扰施工、上访等现象发生。而环评可以作为预防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有效管理手段,与其较为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密不可分。一个好的环评公众参与机制,可以成为政府与市民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且重要的渠道之一。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颁发,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方法为仅规定了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方法与要求。而建设项目种类繁多,其环评公众参与也不能一而概之。本文通过对深圳地区近年来多条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研究,试图在该暂行办法的框架内,探索一种在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中,更切乎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评公众参与办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1 城市道路建设特点

1.1 选线方案少

与城市之间的城际公路各等级公路不一样,城市道路的建设受用地限制,其走向一般在规划阶段已经确定,可供另行选线的方案往往很少。若规划阶段未能有效规划好城市道路与居住区、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目标的位置关系,对后续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将带来较大的压力。

1.2 与敏感点距离近

同样是受道路建设用地限制,各道路红线往往与居住区、医院、学校等敏感保护目标用地红线重合,造成道路与敏感点距离很近的状况。

1.3 公众心态矛盾

城市道路两侧敏感点的公众,往往具有明显矛盾心态。一方面,希望道路尽快建设,且与本区域沟通越顺畅愈好;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道路离自家太近,以免交通噪声影响到自己。因此,紧邻道路两侧的敏感点公众,可能对道路的建设有一种排斥感,而非紧邻道路两侧的敏感点公众,则一般赞同道路的建设。

2 公众参与建议

2.1 参与时机

城市道路建设很多情况下是按需而建,其建设具有很大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解决部分路段的拥堵问题。该类道路往往会在民间经过一番讨论,最后由城市道路建设主管部门提出设计建设申请。此时,道路的走向、标准、规模已基本确定,方才开始委托环评工作。

环评介入时间较晚,为了充分的征询沿线工作意见。受委托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将拟建道路的基本情况进行公告。

2.2 参与对象

正如前面所说,道路沿线第一排居民受道路的环境影响最大。因此,公众参与公示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网络、媒体公示等,还应进行敏感点现场公示公告。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需全部张贴公示公告。

非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进行张贴。

2.3 公示内容

城市内居民教育素质普遍较高,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第一次公示内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 28号)的要求进行后,其内的信息往往不能满足公众对项目情况的深度了解需求。因此,公示内必须标明进一步索取更多资料的获取方式,而可以公开的内容,应事先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

第二次公示应在报告主要结论出来之前进行,比《暂行办法》稍早。这样是为了留更多的时间给公众进行讨论。第二次公示张贴的敏感点,不应少于第一次公示时。在第二次公示时,可于沿线小区管理处、业委会、社区工作站、学校办公室、医院办公室等敏感点处,预留部分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供公众填写。

2.4其他建议

问卷调查是直接与公众进行交流的好时机。为取得更佳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公众参与最好由建设单位主导,环评单位及设计单位作为重要参与者,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

2、在调查问卷发放前,根据各敏感点人口分布情况,按比例发放调查问卷至各敏感点。各调查问卷应统一编号,有助于后期的统计。

3、对于部分敏感点,其参与的公众数量可能大于发放调查问卷的数量。此时,应提供调查问卷模板,供其复印。复印的调查问卷,不应统计为有效问卷。但应在环评报告中如实描述,并作为附件,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供其审批时参考。

4、部分项目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公众不愿意填写调查表,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该类问题应如实记录至环评报告内,但环评单位应取得相关凭证,表明曾组织过该类工作。该类凭证一般有小区门卫放行条等。

5、公众参与热情较高的项目,一般为公众反对意见较多的项目。该类项目应不限于调查问卷一种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等形式,由建设单位、地方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环评单位、公众代表共同参与,最大限度的解答公众疑惑以及其关心的问题。

6、对于持反对意见的公众,应全部进行回访,回访形式不限于电话、当面沟通,可再次设计相关表格供其填写,也可复印原来的问卷,在电话回访中直接记录回访时反对者的意见,并与其他公众问卷一起作为附件。所有反对理由应如实记录,第一时间交建设单位,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

7、对于公众参与意愿较低的项目,笔者认为仍应如实记录,而非为了达到所谓的份数,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额外组织。亦可避免压力之下,部分单位对公众参与工作进行造假。

3 结语

在城市土地利用日益紧张的今天,城市道路建设逐渐呈现出的典型“厌恶型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特点。环评工作的开展,应紧扣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在公众参与工作中,体现沟通桥梁的作用。

总体而言,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供良好的政府、社会沟通平台,如实记录相关利益方的意见,供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邵道萍.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J]. 兰州学刊, 2006, (02)

[2] 王孝华.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32)

[3] 张尚斌.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J]. 甘肃科技, 2009, (12)

[4] 贺文博, 常芝英.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 (19)

[5] 金相灿, 倪栋, 王圣瑞, 何连生, 孟宪洋.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初步研究[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09, (02)

[6] 李勇, 班福忱, 蔡苏兰. 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7] 李风云.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浅议[J]. 科技资讯, 2008, (27)

[8] 余秀娟, 肖攀.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 (09)

[9] 幸红.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04)

篇3

环境教育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而中专卫校主要是培养医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的医护人员在今后面对各种药剂的使用医用废弃物的处理等问题时,同样应该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必要的环保知识,才能适应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次调查为焦作卫校、新乡市卫校、郑州卫校、焦作职工医学院等四所学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在上述学校的部分领导、专职教师、教务工作人员、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其中教师及教务人员120份,学生3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2份,其中教师及教务人员116份,学生286份,回收率为95.7%。其中260份试卷主要是在焦作卫校教师及05级护理专业四个班进行,其中教师问卷60份,学生问卷200份。160份分别在新乡卫校、郑州卫校、焦作职工医学院教师及05级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其中教师问卷60份,学生问卷100份。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整理分析。

一、对师生环境科学素养

1.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师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

我们选择了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师生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调查问卷中看出大部分师生对环境问题持关心态度(很关心和比较关心),对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森林砍伐和大量垦荒造成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问题,有76.8%的教师和62.9%的学生表示很关心,这也许是和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问题日益明显,气候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人们对此深有体会的关系。尤其是“秸秆、垃圾焚烧”问题,有90.6%的教师和85.2%的学生表示很关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南地处中原是农业大省并且是交通枢纽,焚烧秸秆、垃圾时,随着烈焰升起的滚滚浓烟不但有碍视线,大刹风景,影响交通特别是航空业,而且熏眼刺鼻,污染环境,特别是前几年人们深受其害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对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师生而言,对于“野生动物种类减少”“石油、煤等燃料的使用使空气中的CO2增加从而使气候变化”“酸雨导致森林死亡及湖水变质”关注程度不及其它环境污染问题,这应该是值得注意的。

在调查问卷中还发现他们对“医源污染”“白色污染”的关注程度竟是所调查问题中最不受重视的,师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而一次性医用塑料用品已成为各医院的必需品,其用量有增无减,这些医用塑料是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废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问题目前是世界性难题,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环境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的缺陷。

2.师生对环境知识答案正确率

同样,我们对环境知识答案的正确性也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师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但内容显然偏少,准确率也低,世界环境日师生答对率只有52.4%左右,世界地球日教师与学生答对正确率的只有32.6%与29.2%。具备重要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知识,是关心这个问题的前提,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和学生的对比统计来看,教师的环境意识略高于学生;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时,应该关注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添加相关教育内容,如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水灾、秸秆、垃圾焚烧、医源性污染问题等。

3.学生环境知识来源

在问卷中这项有意设置成的单项选择题中,学生均把主要环境知识来源归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报刊杂志及影视媒体,对学生环境知识的增加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传统与现代媒体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的时效性强,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是结合典型事例进行集中报道,创造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对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效果极佳。而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渗透、第二课堂退到了后面,在卫生学校能够很好渗透环境教育的课程如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化学、传染病及卫生保健等课程中,环境教育显然被忽视了。家庭的作用比较薄弱,学生从父母处获得的环境知识是课外各渠道中最薄弱的环节,出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者教育的不平衡。

4.师生对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了解程度

从问卷和沟通、交流中看出教师对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了解程度略高于学生,但是,统计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刑法》中是否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和“环境保护监督渎职罪”,教师中持肯定回答的只有25.8%和28.6%,学生中则只有17.6%和11.7%,显示出师生对环保法制认识的缺乏。

从对师生环保法规的认知程度调查分析来看,情况稍好一些,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都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知道的比例达到56.2%/46.2%和36.2%/28.6%,而对《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知晓比例则都不足20%,显示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环境法制教育的迫切性。

二、学生对环境的态度

1.学生环境态度的认识

表1可以表明:(1)学生行为的倾向性。环境意识要落实到环境行为上,而这种行为在调查问卷中只能是预期行为,是通过一些情景或对一些实际问题,考察学生的行为倾向,考察主体对客体的参与和行动。

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表示约束自己有害于环境的行为倾向。63.4%的学生选择“虽然觉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来劝阻”,12.2%选择“当场出来劝阻”,说明多数学生能选择正确的行为,但却没有勇气站出来劝阻错误行为,与学生交谈,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一方面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报告,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扫门前雪”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敢勇敢地站出来主持正义。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具体环境问题的技能教育,如平时我们对有关公众参与监督及环保部门的技能范围和反映渠道的介绍较为欠缺等。91.5%的学生在购买东西时从不考虑环保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个实质性问题,每个人都对他人的环保行为缺乏信心,结果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环境,而且心安理得,没有负疚感。要想改变现状,一方面应充分强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优化社会环境,从而控制、减少日常生活中这种破坏环境的公众行为。

(2)学生对环境保护紧迫度的认识。调查表明,87%学生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很紧迫的事,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一个人做起,不难看出学生环境态度上是积极的。

(3)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来看,学生是否同意垃圾分类的态度“每天从各个家庭生产出大量的垃圾,分类收集日常垃圾中的纸、玻璃、金属,是否愿意”这一具体问题回答中愿意做72.3%不愿意做的27.7%,也可证实学生环境态度是正确的判断。

2.学生对环境的观察与评价状况

表2学生对环境的观察与评价调查表明,对于“近几年家庭周围地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存在差异。对“居住的地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回答,认为最严重的前三位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认为“我国环境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差水平的”占38.2%,学生认为我国的环境状

况不容乐观,这也说明学生有环境意识。对全球性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回答上,学生选择“人口膨胀、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的比例很大41.7%,是第一位。出现这种情况,与他们的亲身感受有很大关系,交通堵塞有目共睹,人口膨胀所造成的住房拥挤更是大多数学生所亲身感受的,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认识。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毕竟离学生还是遥远的,而且没有什么亲身感受,社会宣传及教育也不够。这类问题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较远,但却带有全球性,从根本上威胁到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治理环境问题,最终需要治理这类本质性问题。同样,学生关心环境问题,也应当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全貌和本质。可以认为,中专卫校的学生对环境危害程度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亲身感受是重要的因素。从前面学生对周围环境状况评价及我国环境状况的认识上,也可以说明上述看法。由此可知,中专卫校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日常生活环境的高度关注,而对远离日常生活的生态环境却知之不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你赞成的观点”有43.6%的学生持正确观点,有26.6%的学生认为“人应征服自然来谋求幸福”,显然,几十年来关于“人定胜天”的宣传对公众自然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对环境的观察和评价及预期行为可以体现学生的环境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环境的观察与评价态度,是环境意识中处于较高层次的部分。

3.环境教育方式的认知倾向

表3表明(1)学校开设环境知识课,学生愿意学的有66.1%,也是35.2%的学生最乐意学习的方式,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说明学生想了解环境知识;遗憾的是调查统计无一所学校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进行环境教育,这个结果和国际教育界提出的学校环境教育应该通过整个学校进行的趋势相差甚远,也与时代对环境教育的呼唤不相称。(2)中专卫校开展环境教育方式的调查,普遍认为课堂渗透与学校内课外活动和是目前学校主要开展环境教育的方式,分别是29.8%和49.6%,而课堂渗透教学占20.6%,这个结果和前面统计的环境教育知识来源相吻合。

4.学生参与环境教育宣传活动的态度及开展的活动

表4学生参与环境教育宣传活动的态度上调查的结果值得欣慰,从学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统计中,积极参加和愿意参加的分别是69.2%和12.4%,这说明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学生愿意参加的环境活动是课外的垃圾处理过程和社区环境保护行动分别有41.5%与30.4%。这可能与学生的好奇心有关,说明学生愿意参加校内校外的环境教育。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正规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内容除了传授环境知识以外,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形式,并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表5统计结果不难看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偶尔进行环境教育讲座与未举办的是50%。偶尔开展环保宣传活动75%缺乏经常性,学校从未对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占85%,说明学校对环境教育重视不够,同时也与学生愿意学并积极参加环境教育活动相违背,应加强环境教育方面的宣传及教育。

5.环境教育课程设置

从几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调查统计结果及笔者与调查单位的部分领导与职工交谈看,学校领导对环境教育是不够重视的,在交谈中只有少数职工(35.3%)认为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参与本次调查的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将环境教育设为学校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同时也没有一所学校的领导愿意将环境教育设为学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没有一所学校经常举办环境教育的讲座,没有一所学校组织过对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这种结果在环境教育持续发展的今天,是值得令人思考的,同时也说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环境教育发展滞后的表现。

参考文献:

篇4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在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怎样。

2、改善教室卫生,活动场所干净情况。

3、保持校园干净整洁。

4、通过总结与调查结果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二、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地点:

3、调查人:

4、调查对象:本班学生

三、调查经过

1、06月00日上午,我来到五年级教室内,准备调查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了全班57位同学,采用问卷调查顺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务。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收获也不少。

四、调查题目:

简答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纸屑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该怎么办?

简答题3:如果你身边有张纸,四周又没有垃圾箱你该如何处理?

简答题4: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你会乱扔垃圾吗?

五、调查结果:

1、通过被调查人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反应,来调查他们的应变能力与意识。

2、通过被调查人对事物的认识与作出的判断,来判断他们的卫生环保意识。

六、调查分析:

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令我触目惊心,在这57位同学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心中能够树立起一定的卫生环保意识,而多半完全不注意自己的卫生环保,通过调查得知,在我们在校同学中有一半缺乏卫生环保意识。

七、结论:

1、我校同学的卫生环保意识比较差,遇事所作出的判断十分草率、马虎。

2、我校同学对自我环保毫无认识,一旦碰到该自己解决的细节问题都十分不注意。

3、我校同学缺少应对卫生环保的措施,比如乱扔垃圾等,竟还有同学会把垃圾扔到绿化带上。

八、建议:

1、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提高同学卫生环保意识的活动,让同学们多参与实践体会。

2、家长也应该多培养教育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能力。

篇5

关于本次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近两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关注的是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型国内企业、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而对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情况则知之甚少。为了对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WTO经济导刊》与湖北省商务厅WTO事务协调办公室合作,开展了“湖北省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活动。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转北”,武汉“不特为楚之咽喉,亦为九省之通衢”,自古就是中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面对中部掘起的政策春风,“九省通衢”的湖北面临将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大好时机,而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就是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通过企业经营方式和理念的转变,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助推中部经济崛起。另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湖北省内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实际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问卷调查活动从2007年7月开始,双方经过认真交流,在了解湖北省内企业基本特点的情况下,由《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的专家组和湖北省商务厅WTO办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由WTO办下发给被调查地区和企业,并负责回收问卷。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各企业问卷逐步反馈,现已成功完成对湖北省内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问卷抽样调查的工作。共下发问卷数62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7份,地市商务部门综合报告一份(内容涵括5家企业的基本情况总结),反馈率100%。被调查企业涉及湖北省农业、工业、服务三大支柱产业中的农产品食品生产及加工、电子及高新技术、商贸流通、医药化工、纺织品及服装加工制造、工业加工及制造业等六项类别、十几种行业,均为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因此,抽样结果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说明性。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在57份有效问卷中,95%的企业表示听说过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概念,其中有58%的公司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43%的企业听说过“国际劳工公约”,32%的企业听说过“联合国全球契约”,只有3家公司表示所有概念都没有听说过。

当闻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会碰到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提出社会责任的要求时,只有35%的企业回答经常遇到,而42%的企业只是偶尔会有,23%的企业则从来没有过,表示“经常遇到”的公司都是有产品出口业务的公司或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与社区关系密切的公司。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树立是否重要”,7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非常重要”,12%的公司认为“重要”,而仅仅2%的公司认为“无所谓”。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的调查中,企业的回答可谓千差万别,在我们列出的15项内容中,只有12%的企业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有完整理解,而88%的公司则从15项中选择了3-14项。其中有的公司认为“良好的财务状况、确保企业利润、知识产权保护”等不属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而绝大多数公司选择了依法纳税、质量安全、公益事业、社会捐赠、行业道德规范、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及员工职业安全卫生等。说明这些企业对CSR有较好的认识。

在对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排序方面各个公司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排在首位的利益相关方集中在政府出资人,员工,消费者和自然环境4个方面。其各占比例见图1。

图2则反映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认识上的差别。所有企业虽然一致认为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商誉和品牌形象,也有40%的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甚至有7%的企业认为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这个结果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既有利又有弊。而大多数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等。

调研结果启示

上述结果反映出,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对“社会责任”范畴都有一个基本认识,而且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并对企业经营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极个别企业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不过,所有企业均表示计划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或把它列入长远发展策略。说明“社会责任”在我国已经由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向内陆地区扩展,内陆地区也能较好地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并且树立起了初步的意识和客观的认识。

公司治理及企业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原则和多年来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重合,这主要是因为,公司治理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针对一个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方进行多方利益博弈,权力制衡、行为制约的综合制度安排。

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只有21%的企业建立了安环部、环境管理部,环协小组、社会信息部等部门,79%的企业甚至连这样的部门都没有建立。而且,调查结果还显示,目前没有一家企业建立起“社会责任部”或“可持续发展部”等社会责任方面的委员会或类似机构。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常常体现在企业文化中。图4的数据告诉我们,在被调查企业中,有61%的公司表示其企业文化中包含有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比如,湖北鼎龙化学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包含的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有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类及环境的安全。在所有事业活动领域履行公司对社会的责任。东光电子公司提倡与伙伴共谋发展,为股东创造财富,与员工共谋富裕,为社会创造繁荣。还有的公司提出做强民族产业,实现和谐共荣的企业使命与为建设和谐社会尽责任的经营理念。波特曼乐器制造(宜昌)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包含的社会责任内容比较全面――社会捐赠,员工职业安全卫生,减少环境污染,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支持公益事业,诚信经营等。有39%的企业表示他们的企业文化中投有包含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

调研结果启示

有近8成的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没有成为针对一个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方进行多方利益博弈、权力制衡、行为制约的综合制度安排。虽然只有21%的企业已经成立安全部、环境管理部等与社会责任有关系的机构,但名称也是千差万别,而且个 别公司甚至错误地把工会也作为社会责任机构,说明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治理问题连最基本的认识都没有。相对来说,企业文化方面的情况要乐观一些,有逾6成的企业文化中包含有社会责任的内容,而且非常富有企业特色,甚至许多社会责任内容已经变成企业的经营理念或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内陆企业在社会责任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39%不是一个小数字。

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本次调查主要从企业与员工、客户、供应商、环境、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方面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员工权益的维护――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企业均表示在保障员工薪酬福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整的薪酬管理制度、健全的激励机制、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等。有81%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和职业发展规划,只有19%的企业还没有建立。

客户――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有95%的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客户(消费者)关系管理制度,其中6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只有5%的企业表示没有建立而且近期也不打算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供应商――96%的被调查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选择供应商时有56%的企业说会考虑对方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但是也有37%的企业认为不一定需要考虑,7%的企业选择不会考虑(见图6)。当问及是否向供应商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时,肯定回答的企业比例大大下降至37%,其他企业只是向部分关系密切的供应商宣传或不一定宣传,甚至有17%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向供应商宣传。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在几个利益相关方中,这是企业最为重视的一个方面。从图7我们可以看出,95%的企业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的管理制度,其中,53%的企业制度体系比较健全,39%的企业有简单的管理制度,4%的企业正在建立相关制度,只有5%的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但是近期也将建立。企业无论是否建立管理制度,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具体措施。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的措施有: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涉及环境评估,生产经营计划中考虑环境因素、在企业内开展环保教育以及制定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但是,企业在支持和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对供应商提出环保要求以及环保认证方面还不太重视。

政府、社区与社会组织关系一一所有被调查企业皆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见图8)。但是,只有35%的企业参与过政府政策的制定或为政策制定提出过建议,65%的企业则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调研结果启示

企业基本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员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并参与社区互动。企业虽然也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但是对供应商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和向供应商宣传社会责任理念方面的工作还有待继续加强。另外,企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参与度很低,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制度体系和传统观念决定的,但同时也反映了今后企业应该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公益事业

“您的企业有过公益捐款吗?”面对这样的问题。95%的企业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其中经常进行公益捐款的企业有23%,从来没有参与公益捐款的企业只有5%(见图9)。在这95%的企业中,他们主要通过救灾、扶贫、社区公益和社会基础建设方面进行捐款或其他支持活动。而环保方面的公益捐款比例相对较小。只占21%。

调研结果启示

绝大多数企业在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得比较好,但是,主要集中在救灾和扶贫等传统公益方面,对环保的公益投入不够多,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仍没有脱离贫困,而且经常发生自然灾害,许多人依然秉承“生存是第一要务”,尤其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同时这也说明,随着中部经济的崛起,企业应该日益关注环保方面的公益投入。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向外界披露信息和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的工具。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7%的企业经常CSR报告,11%的企业只是偶尔,76%的企业则没有过,其中23%的企业表示近期将CSR报告,而53%的企业不仅没有而且近期也没有打算报告,(6%的企业没有做出回答)见图10。

调研结果启示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尤其内陆和内资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比较初级,不重视企业信息的披露和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涉及的内容更是懵懵懂懂。表明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开放性还不够,今后应该在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知识和报告编制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宣传与培训力度。此方面工作可以借鉴上海和山西等地区的经验。上海浦东新区要求明年该辖区内至少有300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计划对这些企业进行培训。山西省商务厅也于2007年12月初组织当地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报告编制方面的培训。

市场竞争与反商业贿赂

关于“企业是否建立反商业贿赂的管理机制”,61%的企业表示已经有比较完善或基本完善的管理机制,16%的企业没有但是近期正在建立,23%的企业则表示没有建立而且近期也不准备建立,见图11。企业为了提高诚信水平,各采取了不同对策,绝大多数选择了建立诚信制度或风险防范体系、对商业伙伴进行信用管理、将诚信列入到企业的优先发展工作以及在企业内开展诚信教育培训工作。而选择“建立内部人员诚信档案记录”和“成立诚信管理部门”的比例则相对较小。

篇6

活动课:保护环境保护家园

活动目的: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对我国和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

活动形式:考察工厂、访谈环境专家、开展“拯救家园行动”

活动时间:前期大约两周时间;后期反馈持续至本学期结束

活动地点:某一工厂

前期准备:

1、思想动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行动起来,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设计调查问卷:(由学生自行设计)

3、小组分工确定每人调点。

4、设计活动程序: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工厂——整理分析资料——班内交流——设计“拯救家园计划”——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保活动

活动过程:

1、学生按一定数量比例自发结成小组,并分组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收集全球因自然资源被人类随意破坏而导致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考察本地区环境现状、被污染情况及其原因,研究讨论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中学生在保护环境中肩负的责任。

2、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考察),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从各种调研结果、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将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班级内部充分交流,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

成果展示: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1)教师可先出示一些由同学们事先收集的反映环境被污染后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并请收集者进行解说,以营造气氛。(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对全班加以解说。(3)小组交流对身边环境现状的考察情况。(4)学生们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解决方案。如——这一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长此以往,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变成什么样?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吗?怎样有效地解决生活垃圾?等等。

活动评价:(略)

活动反馈与延伸:

篇7

b、油漆

c、大理石

d瓷砖

e、其它 8.您家里有没有使用环保型材料?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9.您知道有多少种装饰材料中的污染元素? a、一种

b、两种以上

c、不知道 10.谈谈您对如何预防降低装饰材料化学污染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共收到有效答卷100份,统计如下: 对装饰材料化学污染的严重程度的认识 装修后隔多久搬入新居

篇8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儿童教育家、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当前三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整合了某个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旨在把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本人整合了《统计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运用 》、《演讲与口才》等多个学科,以完成一份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统计调查报告为目标,展开项目教学。下面就具体介绍这一课例。

(一)项目教学课型:“统计调查”在统计学中,甚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为了使这一知识更具有实用性,更贴近工作岗位,我们在教学时就以“统计调查”为名设置了一个项目

“落实低碳,拯救地球-―一份来自中学生的调查报告”。

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全过程中学生亲自处理这一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为我们在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课型特征

1.教学内容以工作内容为依托

将所要学的统计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一次实际调查中,并拓宽它的外延。使学生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能对统计调查业务进行真实反映,最大极限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源动力。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以统计工作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把全班学生分成7-8个小组(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类:擅长演讲者、喜与人沟通者、善于写作者,能灵活运用OFFICE办公办件者等几大类,然后,再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每组都有所需人才);要求学生自制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学生、家长、老师)自行调查采集数据、根据数据写出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制作PPT、台上演示出调查的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显其长。

3.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

通过此项目教学,收获颇丰,硕果累累。调查问卷所设问题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调查时,能勇敢、得体地面对陌生人;分析报告文本格式规范、定量和定性分析到位;PPT作制简洁、美观;演示时,落落大方,语言精准,声音宏亮。

(三)课型的教学程序:

现实思考引入课题项目分组下发任务书

调查的运作现场答疑 调查分析、PPT展示各组成果展示

师生共评 ,业绩公布、颁奖。

1.现实思考:全球变暖,气候恶劣;

2.引入课题项目:做为学生的我们能做点什么;

3.分组:先按特长分类,再优化组合;

4.下发任务书:课外课内分工协作;

5.调查的运作:组内的每个成员发挥各人所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所负的任务。有序、准时、完整地回归课堂整理、展示,教师及时巡堂引导;

6.现场答疑:师生互动环节,通过信息卡功能,现场检测教学效果;

7.调查分析、PPT展示:重温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写出分析报告;用

PPT展示所做成果。演示者应需要以落落大方的台风,明朗的态度,洪亮的声音,精准的语言来号召同学们保护我们的环境,齐心协力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整个课堂推向。

8.各组成果展示:让各组的演讲者上台有感而发,一一展示各组的成果展示内容包括: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调查过程、分析报告、活动收获、自我评价、反思等;

9.业绩公布、颁奖:让学生们体验与感受团队沟通与合作的荣辱与共。

二、项目教学实施要求

(一)项目教学要求老师熟悉职业实践

因为教学内容是以工作内容为依托的,而学生基本上没有职业实践的经验,这就要求教师非常熟悉相关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实施整个“项目教学”。这也就是为什么职业学校一再要求教师们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原因。

在本课例中,教师就一定要熟知我国统计调查的流程,统计调查的方法以及统计调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二)项目教学要求老师具有夸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往往涉及到多们学科,这就要求上课的教师不但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具有夸学科的能力。如本课例中就需要用到本学科的知识――统计调查,同时也涉及应用文写作的公文格式、PPT办分软件的运用、演讲与口才的技巧等多们学科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师不是万能的。那么,我们只有从个体工作走向合作。因此,我们联合了文秘专业、德育专业、计算机专业等各个专业组的多位老师。

(三)项目教学要求老师具有创设学习情景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课前熟悉项目的内容,准备好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注意和其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因此,校园就成了“社会”,走出围墙,走出课堂,走出校园。通过创设开展实地调查,灵活运用办公软件,口头演示成果等具有活动性、生活性、真实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获知更高效。

(四)项目教学要求老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角色重新定位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教师始终只是配角。项目的准备阶段,教师只提供了调查环境,传授相关的调查方法,提醒学生在调查中应注意的事项。

项目的实施阶段,由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学生课外调查时,教师只限定调查的时间;学生整理数据生成图表,根据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时,教师只讲述分析的文本格式及分析的方向;学生制作PPT,进行演示时,教师就只有观赏了。由此可见,课堂上主角转变成了一个关键的配角。

项目的评价阶段,只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整过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体会、总结。

(五)让教和学带给师生的是喜悦

评价结果出来后,优异者欢呼雀跃,落后者虽有小小遗憾,但还在心中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雪耻”。此时此景,作为教师,你的心中剩下的只有喜悦了。

三、课后反思与启迪

从该课例可发看出,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项目教学和传统教学的良好结合可以提供完整的学习机会。将课内课外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实操结合、将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结合。项目教学的结果是学生们不仅学会某种技巧而且掌握好何时、何地、如何使用。同时,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本人一向来认为,在专业课上,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掌握好专业课的内容,若能在本专业课中学会或掌握学生自己更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那学生的学习激情能不燃烧吗?课堂上还出现倒下一遍,令教师溃的情景吗?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项目教学只是冰山一角,教学路上,我们还应继续探索!

篇9

截至200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28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239.39万辆。家庭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对能源供应和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同时,汽车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3亿辆,对应的车用燃油消耗将达2.5亿一3.0亿吨,相应的排放数量惊人。因此,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节能汽车推广的关键在于确定潜在的目标消费群体,并根据其特征确定相应的策略。环保节能汽车能效高、污染小,但相对普通汽车来说,存在一定的额外成本,属于绿色消费范畴。支付意愿是绿色消费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绿色消费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结果随具体的消费领域、地区、时间等不同,差异较大。国内在绿色消费定量研究上,特别是针对环保节能汽车消费的研究相当缺乏。绿色消费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

影响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可以划分为五类:人口统计变量、绿色消费知识、相关价值取向、消费行为及消费态度。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的限制,多数研究集中于讨论人口统计变量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影响。根据现有的研究,与绿色支付意愿相关的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居住地等。

一般认为,年轻、女性、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者倾向于有更高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如Reizenstein研究认为,男性更愿意为控制空气污染支付额外的费用;Robe,s研究发现,富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的年龄高于平均水平;Sandahl等人的研究发现,此类消费者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因此,尽管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随具体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将在分析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支付意愿关联性的基础上,再引入相关认知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

二、本文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绿色成本分析法是绿色消费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绿色成本是企业在经营中涉及到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所有支出,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和环保支援成本。

本次研究对象是环保节能汽车,即限定为以目前市场上投放的同类可参照车辆的平均能耗及排放水平而言,排放相对更低、能耗相对更少的普通家用汽车。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支付意愿以受访者最高可接受的环保节能汽车相比同类型汽车的高出部分价格为度量。

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环保节能汽车需要在技术与设备上相对同类汽车有更大的投入,即绿色成本。这部分额外增加的成本,一部分通过汽车制造企业加强管理从而内部消化,另外一部分成本必将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基于前面的综述,本文提出与人口特征相关的假设1:年龄、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3项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

绿色消费方面的多数研究都支持人口统计变量与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混合动力汽车②的购买者有相对更高的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年龄。

假设2: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

通常认为,产品相关知识直接影响消费者从信息收集到决策再到消费后评价的每一个阶段。尽管也有研究认为,环境知识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联系,但多数研究表明,生态及环境相关知识是绿色消费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J,有更多相关知识的人可能有更强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引。

三、实证研究设计

首先,根据研究的假设,进行变量设计(所有的测量条款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和问卷预试,在此基础上得到调查问卷。

然后,问卷调查以网络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共计回收问卷25017份。调查范围覆盖国内主要省区。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45.03%,剔除学生样本后,受访者人口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问卷统计基于网站内建的SQL数据库。

最后,选定SPSS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具。

四、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假设检验

本次调查中,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分布如表2所示,其中,不愿意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受访者仅占8.3%,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绿色成本。

1.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的假设检验

为排除地区影响,本次研究仅选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京、沪、穗三地有购车计划的3022个样本进行比较。在进行支付意愿简化归并后‘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与绿色成本可支付意愿的关联性检验如表3所示,

统计结果拒绝了年龄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性假设(P=0.464),但不能拒绝受教育程度和年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P=0.000),这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收人对支付意愿存在影响。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拒绝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可能性减小,但在高支付意愿的比例上,各受教育程度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较低群组在支付意愿上两极分化越严重。而收人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更为明朗,收人越高,支付意愿越强。

考虑到收人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将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引人后,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假设除年收人低于1万元的情况下(P=0.005),其它全部被拒绝,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1万一3万(P=0.225);3万一5万(P=0.350);5万一l0万(P=0.081);>10万(P=0.969)。也就是说,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来自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应的收人差距,而并非受教育程度本身,单纯受教育程度与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

同样,在将年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后,关联性假设除收人大于l0万元组以外(P=0.002),其余各组均被拒绝。以上检验表明,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收人等人口统计变量中,仅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统计关联,其它要素与支付意愿的绝对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关联。将受访者可支付的绿色成本除以年收人,得到相对支付意愿,则京沪穗地区有购车计划的受访者,其相对支付意愿与年收人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也就是说,虽然低收人受访者的平均绝对支付意愿略低于高收人群体,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明显高于高收人群体。

2.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的假设检验

调查中发现,了解环保节能汽车特性有助于提高支付意愿,同样,认识到环保节能汽车虽然在短期内负担一定的成本,但符合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如表5所示,二者均与支付意愿有显著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节能汽车会影响驾驶性能”及“环保节能汽车不仅不会影响驾驶性能,反而会节省燃油”两项认知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假设均被拒绝,其P值分别为0.268和0.221。这表明环保节能汽车在驾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性能的改变并不足以影响受访者的支付意愿。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前期获得的2.5万份调查问卷对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1.受访者对环保节能汽车普遍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

2.就人口统计变量而言,在控制收入因素后,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于受访者在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上均不存在明显的影响。

3.收入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关联,有购车计划的低收人群体尽管支付意愿的绝对值略低于高收入组群,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更高。

4.对环保节能汽车的了解和积极认知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但技术细节的一般性了解并不一定能显著提高支付意愿。

中国目前正处于家庭汽车逐步普及的关键阶段,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现有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当前各阶层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汽车都存在较强的支付意愿。政府应积极推动燃油经济性标准及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激励企业产品升级,向市场及时供应环保节能型汽车。

篇10

小区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都在互相影响。最近国家提出的“两型”社区也为了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对于这个我们早有所闻,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为此出一份力。然后对于现在的社区环境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给政府提供一些资料,让其着手解决社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2019年上半年长沙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名列前茅,但是长沙社区环境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意卫生环境问题,但是在无意中却更多地使环境污染、破坏、资源浪费,这样的环境形势是相当严重的。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社区。社区居民节能节水、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为了更好的做到“两型”社区,为了广大社区居民能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暑假期间我特别对长沙市雨花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间以及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的居民之间的环保行为,环保意识以及获取环保知识等方面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建设“两型”社区提供良好依据。

二、调查设计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次调查主要以长沙市雨花区三个社区(德馨园社区、湖橡社区、向阳社区)的居民为主,对象涉及学生、工人、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等多个职位,其中各个社区主要是在家度晚年的老人。共发问100卷份,回收97份,有效问卷97份,无效问卷3份。

2.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共23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三个社区每个社区16份问卷。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等群体采取的调查模式也不一样:(1)不识字的社区居民(主要是老人):调查员直接访谈,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代填问卷。(2)识字社区居民:采用一对一调查,个人现场填写问卷,现场收回。

(二)调查内容

内容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个人基本信息中没有提及到姓名,证件号码等敏感性问题,只有简单的性别和学历两点,所以个人信息是不会对个人造成任何影响的。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主要是问,是否有节能节水、不浪费资源等相关问题。对环保的态度主要是问一些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还有一些保护环境的个人看法及一些环保知识等问题。此问卷的内容不会影响个人,进过前期的访谈,社区中出现的不足都整合成简单易懂的问题。而且在社区层面的问题基本上可以从问卷中看出来。在题量上来说也是恰到好处,不会太多,被调查者不会因为题量多少而不予填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收集了居民的环保态度,以下是社区居民环保态度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在环保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集体的环保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出力保护环境,比如有人破坏环境时在86人中有31人觉得无所谓,举报的人只有10个,观望的有13个,积极制止的有32个。无所谓的加上观望的有44个,在其中占到52% 的比例,这个数据是不可小视的。

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对环保还不是很在意,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环保跟自己没有关系,同时有一些被调查者觉得环保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意向了解更多的关于环保的各种知识。这表明政府或相关部门在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上做的还不够,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管理。导致社区居民的环保态度还不强,或者说还有其他原因影响了环保意识。同时在环保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强制他人去完成,然而我们只能是加强个人的环保意识,让其自觉环保,所以对于环保态度是应该加强并告知其环保重要性,那样才有效做到环保。

当然这仅仅是环保态度一块的内容,在这次的调查结果里可以看出还有一些环保过程中的不良环保行为,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等等的内容都有类似情况。

(二)在调查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一些人在无意中就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无意中也浪费了资源,以下是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节约层面人们做的还不够好。如,同家人外出吃饭,剩下的饭菜打包情况中来看,有21人直接丢弃,有40人觉得份量多就打包回家,有25人不管份量就直接打包回家,直接丢弃占24%,看份量多少打包回家的占47%,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同时我们可以从表二中看到回收利用中居民似乎做的很不好,如,处理废物时,是否有分类的习惯时,有的只有25人,没有的有40人,视情况分类的有21人,其中没有分类的占46%。

分析:根据以上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没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即使将废弃电池、垃圾分类处理好,也不知道哪里可以回收,觉得这样也是多此一举啊,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有些人认为现在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何必苦了自己呢。

(三)在调查中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环保行为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一些涉及到比较书面,不是日常的一些环保行为,比如对燃放烟花鞭炮的态度,

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对烟花鞭炮的了解越高,知道烟花鞭炮中含有很多的破坏坏境的有害物质,而文化程度低一些的人就不会想到这些问题,因为不了解烟花鞭炮。从表三中完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环保行为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雨花区社区居民的环保行为总体水平还是不高,一方面说明居民关注环保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还有一方面说明在宣传环保知识工作上还不够到位。

首先,了解到社区居民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很有限,主要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说明社区居民之间很少交流关于环保的话题,然而在一个小区内主要是人们互相影响的,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是在家的妇女们。

其次,在回收利用中,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有些不用的东西就没有必要留着,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当然在老一辈的人来说,还是会回收,但是没有做到利用,主要是新的东西都有一大推,就没有必要用旧的了。就算;垃圾分类处理好了,之后也不知道放哪里去的问题出现。

最后,我也都知道文化程度对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大力宣传环保,对于文化程度低一些的居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现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在宣传工作上应该加大力度,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手段,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让居民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环保中。建议相关部门借助各种工具进行宣传,特别是发动大众传媒,人们互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