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诚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篇1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灵魂。然而,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开放型经济的形成。因此,进行诚信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对诚信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企业经营中的诚信危机,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也开始启动。但建立完善的诚信制度,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企业经营诚信的维持比经营诚信的建立更为困难。要使我国企业经营重建起诚信之风,我们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努力。

一、营造诚信经营的宏观环境

企业经营的诚信之风的重建,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政府要特别重视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倡导企业按照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办事,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破除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思想;要强化经营诚信的教育,健全经营的诚信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等。

1.发展和普及信用文化。塑造诚实守信的经济人格,对于信用文化建设具有必不可少的支撑意义。无论否定个人物质利益追求的正当性,还是片面张扬个人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动机、漠视人的道德诉求,都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完整的经济人格。人既是自然主体,又是社会主体,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作为自然人,他有生存的本能,需要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即利益,这种需求是经济人逐利动机的自然基础;作为社会人,他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利益关系、交易关系、道德关系、情感关系以及政治关系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具有无法消解的同一性、依赖性,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就是良心、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就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这两个方面如何组合,既取决于它的社会存在,又取决于它对自身社会存在的具体把握。我们应该运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帮助人们正确把握自己,张扬人的积极、善良的方面,塑造健康、完整的经济人格,形成普遍信用自觉,为信用文化建设奠定人格基础。从根本上说,信用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扎根于人们内心的观念和意识。所以,要加强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是要加强信用教育,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而是要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当前最要紧的是,政府要切实加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要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妨利用行政、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手段广泛进行信用宣传和教育。要造成一种态势和氛围,打击那些失信者、背信者、无信者、骗信者。推广信用文化也是当务之急,利用一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使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获得方便,让失信者受到惩罚。这样才能真正逐步培养起整个社会的信用,发展和普及信用文化。

2.完善和加强信用立法和执法。企业经营中的诚信缺失,大量的属于道德层面,有些已上升到法律层面。目前企业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已经危害到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安全的程度,不用重典、姑息养奸将后患无穷。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因为法律手段不仅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式,也是制约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立法包括多个方面,如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非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规范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行为的立法,规范商业授信行为的立法,规范信用中介服务行业行为的立法;等等。尤其应强调的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迫使社会各社会各主体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守信者的通行证。

目前我国在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况,要把信用体系建立起来,最急迫的是抓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立法的核心应突出界定的三个关系:

一是界定好政府行政公开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界限。建议把:“原则上所有政府信息都要公开,不公开即保密是例外;政府信息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一切人可以平等地获得信息;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提供拒绝的理由;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等立法原则写入法律。并且明确国家秘密的范畴。国家秘密不能实行信息公开。划清这个界限,不仅是建立信用体系的要求,也是我国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的要求,因此是当前最重要的立法。

二是界定好商业秘密与公开信用信息的界限。

三是界定好消费者个人隐私与公开信用信息的界限。这是立法的难点和重点。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就无法进行消费者信用调查评价工作。消费者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不起来,消费信贷,信用销售就无法扩大规模。

一方面是建立信用体系的紧迫性,一方面是信用体系缺乏法律基础,这就对我国的立法程序提出了重大挑战。建议在信用立法上要特事特办,分清轻重缓急,在近一二年内首先出台《信用信息公开法》、《商业秘密法》、《隐私权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和《个人破产法》,抓紧修改《统计法》、《档案法》、《商业银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破产法》、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应着手制定。除完善立法外,还需加强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打击的力度,当前要特别对制假贩假,恶意欠偿逃债,严重坑害消费者权益,其他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象,严加惩处和制裁。

3.建立和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不仅有一整套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而且公民个人都拥有一个终身的社会安全号,里面储存着公民的学历、就业、信用记录等多种信息。如果相关机构与公民发生业务联系,可以对此进行查询。一旦公民有了不良信用记录,对此人的惩罚就不仅仅是银行,而是关系生活方方面面的机构,生活的阻力将无处不在。在这些国家,许多人把信用看得和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因为,信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我国过去以行政查办和政治教育为主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商业信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建立健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有机组成的市场信用体系是当务之急。

建立市场信用体系,首先必须培育市场信用主体,这是我国能否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我国不可能经历美国那样长期市场竞争的过程,也不可能一下子培育出像穆迪、邓白氏这样超大规模的信用服务企业。但我国毕竟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子,一批信用服务企业逐步走向了市场,要使我国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信用市场主体,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议采取三种模式

一是积极培育与国际接轨的大型信用评级公司。对已经取得信用评级资格,积累了一定经验,有良好信用的评级公司,为他们加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政府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可以首先对这些企业开放,同时给予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这些企业建立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较强的商用数据库,提高信用评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抓紧建立消费者信用评级服务企业。可以采取上海市的做法,政府引导推动,委托公司经营,条件成熟后企业与政府完全分离,实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笔者认为,鉴于我国还没有建立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法律,目前消费者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准入的门槛比较高,每个省不宜超过2家,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国大型消费者信用服务公司不应超过10家。

三是加快建立企业信用调查评级公司。这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环节。建议从整合行政资源入手,把工商、税务、质检、海关、贸易、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安、法院、质检、药监、环保等方面有关企业信用的信息和数据作为重要信用资源,国家投资建立数据库,把各方面的数据集中起来,以此作为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建立信用服务企业为的市场准入要求,加快培育从事企业信用调查评级服务的公司,条件成熟后有偿向公司转让数据库或数据资料。

其次,要不断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对蓄意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审计报告、质量认证等的中介机构,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直至取消其相关职业资格,严防中介机构与企业合谋欺诈的情况发生。

再次,要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应包括多个方面。(1)建立健全全社会的信用网络查询系统。依据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培育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中介机构,建立起个人信用记录的档案,以对整个信用作出整体评价。同时,应建立一个全社会共享的、公正的个人资信咨询网络,使跨行业、跨系统的资源实现共享。(2)制定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标准。配合个人信用制度的实施,应由权威机构统一制定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由信用评价机构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3)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邮政金融机构等先进的综合网络等信息传导手段,按客户设置户头;以个人基本账户为核算基点,统一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负债等业务,并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一切金融服务。个人的一切资金往来都以这一基本账户为基础,分类连续记录个人客户的金融业务活动,通过建立个人信用基本账户系统,最终实现金融机构为客户服务的多项功能,也为推行个人信用制度奠定基础。(4)落实完善储蓄存款实名制。这是个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用证明,是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作为商业金融机构,应以此为契机,促进和保证制度的落实,并根据个人信用状况开展分层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拓展面向居民个人的零售业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5)创建个人信用制度所必备的外部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大力推行银行卡、个人支票、网上支付等先进支付手段,完善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推广普及,最大限度地提高支付方式的现代化。(6)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与协调配合。因此,应由国家出台有关个人信用制度的法规,落实有关的配套措施,明确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使个人信用制度登记、评估、使用等符合法定的程序,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4.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府监管。政府的行为应限定在其职能界定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社会经济活动既不能越权干预,更不能违法行事,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据一项对29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政府行政权力的限制和司法的独立程度与国民的信任度之间表现为高度的正相关:对政府权力限制每上升1个百分点,信任度上升1.5个百分点;司法的独立程度每上升1个百分点,信任度上升8个百分点。因此,政府的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和社会的有效监督。(2)必须割断政府行政权力与市场利益之间的联系,减少政府官员的寻租机会,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3)通过提高政府信用引导社会信用发展。(4)淡化对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指标的考核,强化经济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考核内容,逐步弱化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基础。(5)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具有优胜劣汰等“自净化”功能,市场主体的信用能通过市场本身加以建立并逐步延伸,失信行为能得到较好的抑制。但是,良好的信誉并不能单纯依靠交易者自发形成,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造成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之我国制度供给的不充分和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不力,必须靠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和引导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信用秩序。政府监管主要体现在对守信行为的激励、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和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上。

二、构建诚信经营的微观基础

在微观上,必须看到全社会企业经营诚信的重建,是通过一个个企业来实现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起经营诚信的自律机制。

1.认真制定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照章经营。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经营诚信的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明确企业应该为国家、为客户、为职工做些什么;使职工明确怎么做符合经营的诚信准则,怎么做违背了经营的诚信准则,把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2.强化企业家群体的自律垂范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经营的诚信与个体经营的诚信协调统一,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群体的自律垂范。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经营的诚信准则,不能只说不做,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篇2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信用缺失;缺失原因;信用建设

中小型企业一旦企业丧失了社会、客户以及合作单位的信任,就被动摇了根基,在丧失企业信用的前提下,企业的生产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再有发挥功效和吸引力的机会。而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信用的缺失。作为占据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受到严重的阻碍,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的必要性

中小型企业能够长足发展的根基在于企业的信用,企业的信用要应用于面对客户、合作方、和企业内部。想要健康发展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十分重视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企业信用有以下等几个方面的益处:

(一)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失信带来一时的利益,却损害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一家受社会客户、合作企业信赖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得到更多的投资与消费者的支持。良好的信用必然伴随着优质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信誉与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社会经济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带给中小型企业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信用好的企业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机会,更有力的占据市场。

(二)增加融资机会和额度

银行贷款的依据就是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或抵押资产,中小型企业相比较于大型企业的一项弱点就是资金,只有中小型企业不断进行信用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值,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周转,保证企业有足够的成本拓展产品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增加企业财富。而作为合作双方的两个企业,如果都能遵守合同,讲信用,得到的也会是高效率的互利共赢结果,为市场经济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

二、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如今的形势下,社会上对中小型企业的信任已经缺失了很多,对中小型企业的评价往往都是质量差且不廉价,甚至有诸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和欺诈行为。而与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劣势的中小型企业,在资源技术等方面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因此使用不正当手段经营的也比较多。然而这种频繁的失信行为,带给中小型企业的是长远利益的消减。在影响自身长远发展的同时严重扰乱市场的环境秩序。

(一)缺乏信用建设的意识

一直以来,诚信在我国往往处于道德层面,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品质。而不会把企业的信用建设当做是企业经营手段的一种,在企业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似乎是对企业道德沦丧的谴责而不是法律的惩罚和企业经营的失败。近年来出现很多中小型企业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售卖假冒伪劣产品以获得高额利润成为中小型企业经营的常态。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同样缺乏信用建设,只考虑目前的利益获取而不考虑信用建设下的声誉与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可能,不按约履行合同或在合同上做手脚,损害对方利益保障己方利益。甚至有的中小型企业为了保障自身收益以身试法偷税漏税。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信用建设的缺失很大程度是因为根本没有信用建设的意识,正应了中国对商人的评价,“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然而没有“奸商”是能够长久的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的。

(二)信用建设的法制不健全

对于中小型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用建设,我国尚且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的失信行为也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惩戒条例。没有明确的信用建设方面的管理机构,导致多人可管和多人可不管的尴尬局面。被失信的社会大众在遭受到企业的欺诈时,往往找不到可以帮助他们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而即便有针对某些企业失信行为制定出的法律法规,也很难发挥出法律的功能和权威,因为执法者执法不严,有法可依成为一纸空谈。消费者的利益收到侵害而无法弥补,法制建设不健全且法律权威收到蔑视和挑战。法律法规的缺失使企业的信用得不到保障,因此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失信行为违约现象普遍发生。

(三)信用建设方面管理制度和人才的缺失

1.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除了建设自己企业的信用,还要调查合作企业的信用状况以保证合同能够得到履行,这样才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健康发展。

2.专业人才缺失。由于对信用建设对企业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用建设方面的人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中小型企业也没有设立信用建设部门和职位,也不会招聘信用建设人才。信用建设不仅仅是树立企业道德,还需要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包括数据的统计、信用的落实、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等,除了专业知识与技巧,企业信用建设的管理者也需要独到的眼光和相关经验,才能使企业的信用建设得到有效的落实。人才的缺失使企业的信用建设难以开展。

三、导致中小型企业信用缺失的因素

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还有社会信用体制方面等原因,想要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下的中小型企业信用建设问题,必须透彻的分析出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

篇3

[关键词] ERP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1?0087?02

一、ERP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模式介绍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一种整合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甚至可以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它是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ERP沙盘模拟源自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推演。具体方式是通过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实现的,它的目的是通过战争演习,发现战略或战术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从而提高部队的适应性和作战能力。ERP沙盘模拟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的环境进行抽象和简化后,利用沙盘表现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情况,然后让学生扮演企业管理的不同岗位,在模拟的竞争市场中运作企业,这种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际的管理过程,能够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要求学生共同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制定经营决策、组织管理实施,进而充分理解各自独立的决策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模拟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将学生分为若干组代表、若干“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模拟经营活动,通过各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来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沙盘模拟强调管理知识的综合,并能够实现跨专业的组合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管理,特点是在“模拟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不论学生的专业背景是什么,都能够在体验中学到企业管理知识,掌握企业管理技巧,提高企业管理素质。

二、对理工科学生应用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教学目标

理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的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工程技术类的课程,没有系统安排管理类知识的课程,即使有所安排也是凤毛麟角,比较粗浅。但企业普遍需求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懂得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还要求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备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未来高管的人才储备。另外现代企业对于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比较高,几乎都是在ERP环境下运营,在这种环境中,相应地要实现全员管理,每个员工都将是管理者。所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企业的管理者,也要求具备相应的管理理念和能力,从而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企业[1]。

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将体验式教学和个人的就业发展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和诚信的考验。并以此为契机实现自身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整合,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合作。

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的体验式教学,旨在较短的时间使理工科学生得到下列体验和收获:① 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及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感受企业经营中各个岗位的密切关系,理解管理决策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② 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和需要的管理知识。③ 理解战略的重要性,

学会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业务和经营,保证业务与战略的一致。④ 了解常用的营销知识。学会分析市场、制定营销策略。⑤ 理解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同过程。⑥ 理解现金的重要性并学会通过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解读企业经营状况。⑦ 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及共赢理念。

三、理工科学生ERP沙盘模拟“体验式”教学的设计

(一)整体思路

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让学生实际参与、体验企业经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了解经营管理的各环节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经营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2]。具体内容如下:

1.情景设置

设定为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虚拟的生产型企业,设定企业背景、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目标、主要业务、运营规则要求等,将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互相竞争的虚拟公司。

2.岗位设置

根据课程设置若干岗位,包括总经理、生产经理、供应经理、营销经理、财务经理等,可根据教学和模拟需要调整。

3.编写模拟指导手册

按岗位分工分别编写实验手册,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模拟目的和要求,规则介绍,操作流程,总结模拟的体验包括收获与不足等。

4.完成模拟

根据所在岗位和指导手册的内容进行企业模拟,每一模拟经营年度由各模拟企业总结,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由指导教师点评后开始在下一年经营中完善,全部完成后上交手册。

(二)业务改造

在现有的ERP沙盘模拟流程中,根据理工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改造,目标是能够基本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常识,完成全部的模拟体验。

ERP沙盘模拟中根据业务流程要体现下列业务:① 筹资业务。包括制定筹资计划,主要业务有长、短期借款筹资、吸收投资筹资,根据课程要求还可增加债券筹资和股票筹资。② 投资业务:包括投资的评价,主要业务是固定资产投资(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投资(产品专利),根据课程的需要还可增加对外投资包括直接注资、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③ 供应业务:包括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主要业务有原材料采购业务、燃料动力采购业务,在供应业务中还要体现不同结算方式的应用。④ 生产业务: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主要业务有物料的投放、生产费用的支付和分配,生产成本的核算和成本控制。⑤ 销售业务:包括营销策略的制定,主要业务有销售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核算、不同结算方式的应用。⑥ 资金管理:包括现金预算的编制,主要业务是模拟出纳岗位的实务操作。⑦ 财务成果:包括财务成果的计算和结转、所得税、财务成果的分配等。⑧ 财务报表编报: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3]。

(三)学生的组织设计

1.淡化专业背景和班级界限

ERP沙盘模拟强调综合运用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来进行管理,不同的管理工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叉、渗透、相互影响。所以要打破专业和班级的界限,由不同班级和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经营一个虚拟的企业,这样一方面便于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还能营造一个仿真的实验环境。

2.按兴趣和特长分配角色

ERP沙盘模拟是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的,需要以团队为单位模拟经营,一般每一模拟轮次由六个团队组成,经营六个年度,每一年度四个期间,每一团队由六名学生担当不同角色,包括由总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供应经理、财务经理、信息经理等岗位组成(这此角色可以根据课程和教学要求调整)。每经过一个经营年度进行角色互换,分别体验不同岗位,从而体验每个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师工作的设计

在ERP沙盘模拟前可布置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或者播放有关企业实务操作的影像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针对学习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复习和指导。

在ERP沙盘模拟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课程,他不再是简单的讲解者,而是在模拟经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是体验式教学中热情的调动者、企业公平竞争的监督、企业经营的业务顾问,他还是原料的供应商、购买产品的客户、提供资金和结算服务的银行等。

参考文献:

[1] 魏玲,谢红兵.理工科学生进行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6):128-129.

[2] 涂奉军.基于ERP沙盘模拟实验的教学探索[J].企业家天地,2008(11):56-57.

[3] 姚菊丹.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新模式――实战沙盘模拟[J].新西部,2008(10):191-192.

篇4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化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将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由于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形成了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一,着眼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制,热衷于时尚、独特、新奇、酷式、魅力产品的开发,追求短周期、高频度、见效快的产品价值,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诚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机新产品的问世时的价格,与现在手机的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而通用产品,价值和利润却都有限。前几年曾在日本兴起的电子猫“热”,属奇特、新颖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德国的奔驰车,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美国的麦当劳,意大利的比萨饼,中国的茅台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应。西门子、摩托罗拉、菲利浦、索尼、海尔等均因为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而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第二,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如果具有—定规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货、批量生产、批量运输、批量销售的办法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加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竞争力,其中,规模经营是重要原因之一。跨国集团公司、大型生产企业是依靠规模经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业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重组巨型企业的目的是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功能整合。现代企业早已抛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封闭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结盟、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每个企业只有在自身专长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拿手”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永恒的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企业经营战略特点的重要方面。

第四,服务第一,用户至上。新时代的企业经营方针之一,是“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打一个电话,用计算机发一个指令或发一份传真,企业就立即上门,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途用户可以查寻、追踪;在时间方面极力提高速度,为用户争取时间。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都在打“时间差”,强调时间效益,要求快节奏,因此既保持质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务,也将是新世纪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五,信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事物的无缝对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如果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会使这个世界发生“质”的变化,在物流环节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零库存”,取消仓库,只用自动分类、分拣系统就能保证及时供货。那样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约仓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及时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选择商机,最先抢占市场,最快组织队伍,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将是新时代里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六,强化国民意识,注重环保责任。新时代的新型企业,不仅需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加强人才培养,严格成本控制,保持企业盈利,而且需要不断增强国民意识,履行环保责任。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保持无噪音、无公害,不给周围居民造成妨碍和影响。企业不仅要考虑赚钱,也要从为国民创造福利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出发,尽量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采取出资在本地区建公园绿地、街心广场、儿童乐园或向学校损款等方式,努力与周围居民融为一体,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好感。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和时代风尚。

第七,在现代物流上狠下功夫,挖掘“第三利润”。在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大都已接近极限、很难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力争在这里寻求出路,创造剩余价值。这种趋势在21世纪将愈发明朗化。

二、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经营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企业结构、产品方向。使小国人饮佩,令外国人惊叹。然而,有些企业仍然残存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意识,留恋政策倾斜、垄断地位、特殊照顾等,他们至今还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做法,显露出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协调。也有些企业,不把真功夫下在企业自身改造和管理上,总想找路子、钻空子,偷机取巧,一夜暴发、或搞虚假合资、“包装”上市,蒙蔽伙伴,哄骗股民。还有些企业造假、掺假、卖假,走私、贩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办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新时代、新经济社会里,邪的、歪的终归走不通,更不会长远,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降低成本等办法维持生存,求得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物流是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新天地

1.当今时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显露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特点愈发突出。2001年发生“9·11”事件后,美国经济衰退,不少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国家对美国依赖性过强。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关系、生产关系、金融关系、流通关系、资产关系逐步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彼此连动。贸易壁垒被打破,关税趋于一致,游戏规则相同,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逐渐自由进出,各国企业共同利用同一个平台,谁都不特殊,谁也没有保护,就看各家的真本事。二是世界性的买方市场愈发突出。由于科技进步,生产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越来越丰富,销售越来越困难,市场饱和或超饱和现象越来越普遍,使世界性的买方市场矛盾愈发突出。三是世界经济在新形势下大调整、大改组。在国际政局长期基本稳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尖锐的今天,欧美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的经济出现同时衰退现象,必将促使这些经济大国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环境,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也会随之重新调整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重组,瞄准国际市场,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也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大变化。四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物流”发展阶段。纵观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已从重视生产转为重视销售,又由重视销售转向重视物流。特别是电子商务兴起后,商品的交易活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完成。然而,科学再发达,电子商务再好,商品也不可能像电子信号那样,瞬间飞至身边。没有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物流过程,照样达不到目的。“”版权所有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诚信 发展对策

一、国外企业的首要指标是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

近15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企业的诚信发展,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会邀请8000余名高级管理者、非执行董事及金融分析家对年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的300家企业关于企业诚信和企业的业绩是否有相应的关联做出评估和研究。评估的内容包括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创新能力、希望长期投资的价值、金融状况的可靠性、吸引开发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利益相关者认为最重要的企业信誉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的调查结果看,80%的利益相关者认为管理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但是,近年来选择“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商誉和企业信用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上升为首要指标,而且这个指标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比例相关。在爱德曼2009《信用调查报告》20个不同国家信誉度排名中,瑞典信任率72%;德国71%;加拿大71%;英国68%,而中国信任率只有27%。

二、我国中小企业诚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中小企业缺少诚信的培育和倡导。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的历史短,对市场经济的深入了解甚少,一部分企业不遵守职业道德,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可以不择手段捞钱的经济,不讲信用、唯利是图与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发展,诚信缺失在主观上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其次,受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影响,企业是社会的一员,整个社会道德的水准下降,必然会导致我国的诚信贬值,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信任危机。因为企业经营需要付出代价,而诚信经营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代价更高。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导致诚信度降低。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企业的发展不是依靠正当的市场竞争,而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投机取巧,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搞低价销售等,导致广大消费者对中小企业整体的不信任,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3.企业对用户的不忠诚与诚信缺失。(1)商家的“打折促销”和“买一赠一”的诚信缺失。一些商业企业与经营户,为了促销自己的商品,扑捉消费者的还价心理,将商品的价格提高几倍,然后打出折扣的销售手段。按着市场规则,适当的提高销售价格与打一些折扣是符合经营之道的,但要将价格提高几倍甚至更高,然后再打出高折扣来诱人,就会让人们感觉商家有点不讲诚信了;还有很多商家都打出“买一赠一”的活动,所谓的“买一赠一”的活动,其实歪曲了中国文言文的词义,“买一赠一”正确的理解是:买一款商品、再赠送同一款的商品。但事实上买的商品与赠送的商品意义就不一样了,如顾客买了一台电视机,但赠送的却是一个儿童玩具,这样的“买一赠一”,就有悖于词义了,商家的“买一赠一”活动,总感觉有一点欺诈的味道了。(2)企业承诺的信用条款与执行的不统一。一些企业对用户作出的各种承诺,往往不兑现,主要表现在:服务条款与合同条款的不一致、执行不一样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企业对产品的“三包”,到三包服务的时候,所承诺的条款不能全部兑现,给企业和用户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4.合同违约纠纷与逃避债务的较多。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发展的时间短和缺少规范性经营,合同违约纠纷与逃避债务的较多。据统计,我国企业每年订立的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但合同履约率仅有60%左右,导致中小企业在交往过程中提心吊胆,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中小企业赖债、躲债、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使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大量且长期不能缓解的相互拖欠货款,还有的企业给其他企业签署假的或者不能履行的合同,提供虚假的报表,严重影响了相互的信任度和各自企业的后续发展。

5.产品质量不过关,造假欺骗用户。目前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寻求快速发展,不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在研发设计上下工夫,而是生产出一些劣质产品,来冒充质量好的产品,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秩序,破坏了中小企业的良好形象。多数企业还因为生产水平不高,缺少人才技术,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但不能明码标价合理定价出售。

6.社会法律环境不健全,个别企业不规范运行。我国现行的法律规章对于企业偿还债务的强制性还不完善,一些中小企业不规范经营,钻法律的空白,而且,政策法规对不同的企业,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整体的对企业监督。市场监督的不到位,不能积极地去正面宣传诚信度好的企业,也导致一些诚信不好的企业发展方向有了扭曲。

三、中小企业诚信战略发展的对策

1.诚信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存之本。企业是否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创建企业的品牌,还有改变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是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诚信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保障,如果你做不到诚信,消费者就不会相信你,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不好的影响,这样也会使得企业不能很好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诚信会感染员工,所以员工也要对企业忠诚。如果你给了企业忠诚,那么企业也会给你相应的回报。忠诚和回报在企业里面是有先后顺序的,有了忠诚才会有回报。在现在的社会里,很多求职者去企业面试,首先就问企业能给多少工资?而不在乎他能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现在的社会要求我们是先付出然后再谈回报,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诚信,那么他所有的才能都没有机会展示。企业的诚信培育员工的忠诚度,员工的忠诚度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企业决策人是保证企业诚信经营发展的基础与导向。领导是决定企业发展的人,是否能够诚信经营,要看企业决策人他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不是完全正确,正确的领导他的企业发展方向就不会跑偏。诚信度高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信誉,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的企业的时候,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企业信誉的重要性,严格把关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做到不欺骗消费者,时刻为消费者着想。企业的忠诚度影响到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企业为顾客带来利益,那么就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相应地会为企业带来利润。

3.要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诚信素质。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中最具活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要增强凝聚力、竞争力;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等等。这些都要依靠高素质的员工,企业诚信文化恰恰可以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对全体员工进行诚信教育是实现企业诚信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要通过培训的形式向全体员工灌输诚信知识,讲解其他企业的诚信典范和失信企业的教训,通过培训丰富全体员工的诚信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的影响会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利润。

4.品牌诚信是企业所创造高价值回报的前提。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非常重要,企业在用户中有很高的忠诚度的话,就能够吸引很多的顾客,企业就能增强竞争力,诚信还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曾经有人提出一个“二八原则”,简单的说是百分之八十的业绩是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经常购买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就企业自身而言,去开发一个新的客户,要花的成本和代价是无法计量的,但是留住一个老的客户,只是寻找一个新的客户的成本的七分之一。企业在现代的营销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品牌价值,在一样的竞争队列中,如果品牌的诚信度高,那么这个企业改变产品的时间和空间就比较大,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研发新的产品,更好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篇6

部分保险公司为迅速抢占新兴市场份额,为了眼前利润,在行业竞争中采取粗放式的经营的竞争策略,以追求保费收入作为首要目标。没有将服务质量提上去,缺乏公司长期发展的观点,市场短期行为和投机主义存在。部分保险营销员素质低下,为了自身利益,对一些赔偿恶意拒赔,造成保险市场缺乏诚信,危及到整个市场。

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完善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监管、偿付能力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保险企业经营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资产负债管理的特殊性,保险监管应该在资产负债管理监管上双管齐下,既鼓励保险企业负债(业务)方面又好又快发展,又要为巨额的保险资金运用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既对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理赔服务等负债管理环节严格监管,更要对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市场并购等资产管理环节严加把关。

2.保险自身产品创新保险业为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求,必须以市场险种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针对当前风险保障需求的改变,保险业应适时地推出有特色的、技术含量高的和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险种,尤其是各类责任险和高科技产品的特殊保险,对旧险种加以革新,进行升级改进,以适应国内国际业务条款的并轨,确保保险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完善国内国际接轨的步伐,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任何企业经营战略发展都离不开称职的人,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对保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事业来说,能否吸引、培养和留住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1)保险业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监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保险营销在保险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确保监管人才成为保险业发展及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经营管理人员所做的决策成为保险业科学持续发展的指导方向;专业技术人员为保险品种和管理不断创新,推动保险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有力支撑;保险营销人才队伍成为增强社会保险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保险业重要性的主要渠道。

(2)完善和创新保险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保险业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保险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为高素质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空间,应引导和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建立科学的、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考评管理体制,用制度选人、制度用人、制度管人、制度留人。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 改革热点 问卷调查

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截至2007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6.7%,在全国40个传统工业行业中,私营经济已在27个行业中经济比重超过50%,在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行业已占70%以上。2008年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较大幅度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出口政策的调整诸多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一年来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民营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发展外部经营环境的认识和评价,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困难和新问题,2008年8月10日至10月15日,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共同组织实施了“2008年度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第6次全国范围民营企业经营者年度问卷跟踪调查,是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8年度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截止10月1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3,870份。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行业分布: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78.3%),批发和零售业(5.3%),房地产业(4.5%),建筑业(3.6%),农林牧渔业(1.4%),采矿业(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O.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7%),住宿和餐饮业(0.6%)等行业。

2、地区分布: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0.3%,中部地区占20.2%,西部地区占13.6%,东北地区占5.9%。

3、规模分布: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占4.5%,中型企业占42.2%,小型企业占53.3%。

4、年龄:从参加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年龄看,44岁及以下的占29%,45―54岁的占42.6%,55岁及以上的占28.4%,平均年龄为49.3岁。

5、专业:从参加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所学专业看,管理类的占48.1%,经济类的占33.8%,理工农医类的占22.6%,文史哲法律类的占6.6%,其他占14.4%。

6、文化程度:从参加调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66.8%,本科学历的占2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0.2%。

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明显下滑,尤其是东部地区、中小型企业、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面临较大困难;民营企业经营者反映,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有:经营成本明显上升,出口大幅下滑,融资难度加大;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经营者心理压力明显上升,对从事企业经营的信心下降,对未来预期谨慎。

调查同时发现,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外部经营环境改善的评价与前些年相比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市场秩序、建设诚信社会环境方面的评价提升较为明显;同时,面对企业发展的新困难和新挑战,民营企业经营者们希望一方面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推动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希望社会进一步完善执法环境、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中介组织发展,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民营企业经营者们期待政府进一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继续深化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帮助企业提振信心、改善环境、渡过难关,以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一、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明显下滑,未来预期谨慎

1、民营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下滑

关于目前民营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调查显示,29.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良好”,50.6%认为“一般”,19.7%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仅多10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7年骤降30.9个百分点,为近六年来的最低水平。

从不同地区看,2008年民营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与2007年相比下滑明显,尤其是东部地区下滑显著。调查显示,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0个百分点,比2007年减少了33.2个百分点,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企业经营者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分别多10.3个、8.2个和14个百分点,与2007年相比均有所下滑。

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效应的优势依然非常明显。调查显示,大型企业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52.3个百分点,而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仅多13.5和3.7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有: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均多20个百分点以上;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纺织、服装、造纸、橡胶、钢铁、有色等行业相对较差,认为“不佳”的与“良好”的基本持平,其中纺织业认为“不佳”的比认为“良好”的多23.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2、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用工趋于减少

2008年以来,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已经成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排在前两位的是“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工成本上升”,选择比重分别为79.2%和74.4%。

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主要体现在物料采购价格的上升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关于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调查显示,90.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上升”,5.9%认为“持平”,3.2%认为“下降”,认

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87.7个百分点,比2007年略高O.9个百分点;从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来看,97.5%认为“上升”,2.3%认为“持平”,0.2%认为“下降”,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97.3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物料成本与人工成本都呈现上升趋势。

物料成本的上升与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关系密切,本次调查了解了2008年上调成品油、电价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调查显示,98.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成本因此增加,其中55.2%认为成本增加10%以内,30.2%认为成本增加10-20%,13.5%认为成本增加20%以上。

人工成本的上升则与2008年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关系较大。调查显示,仅有3.2%的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用工成本“没有增长”,有30.9%认为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长幅度在“10%以内”,41.1%认为增长幅度为“10―20%”,24.8%认为增长幅度在20%以上。其中,企业用工成本增长较为明显的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橡胶、钢铁、通信设备等行业,超过3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增长幅度在20%以上。

关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是“人均薪酬水平提高”和“人均社保支出增加”,选择比重分别为67.7%和28.1%。

用工成本的增加也影响了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调查显示,31.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从业人数“增加”,44.2%认为“持平”,24.1%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仅多7.6个百分点,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20.3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是当前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2008年以来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下滑,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出口出现下滑

受到全球经济下滑、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民营企业的出口出现较大困难。调查企业中近一半(47.6%)的企业有产品出口,在这些企业中,出口额平均占企业销售收入的42.2%。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出口企业相对较多,占57.2%,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较少,分别为34.8%、26.4%和33.5%。

关于企业的产品出口数量情况,调查显示,36.3%的企业今年产品出口数量比去年“增长”,19.4%的企业“持平”,44.3%的企业“下降”,认为“增长”的比“下降”的少8个百分点,而2007年则是认为“增长”的比认为“下降”的多28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产品出口数量下降比较明显的行业有:纺织、服装、造纸、医药、化纤、非金属和钢铁等行业,其认为“增长”的比“下降”的少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专用设备、汽车、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行业相对较好,认为“增长”的比“下降”的多10个百分点以上。

虽然企业的产品出口数量明显回落,但产品出口价格略有上升。调查显示,39.5%的企业产品出口价格“上升”,25.3%的企业“持平”,35.2%的企业“下降”,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4.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07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产品出口价格上升明显的行业有:食品、化工、非金属、钢铁、金属制品、汽车等行业,其认为“上升”的比认为“下降”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而价格下降比重相对较大的行业有纺织、服装、造纸、化纤、有色金属、通信设备等,其价格“下降”的比“上升”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

关于影响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民币升值”(83.1%)和“要素成本上升”(81.3%),其他还有:“出口退税率下调”(43.7%)、“外需放缓”(31.4%)、“有关国家出口竞争力提升”(8.9%)、“加工贸易限制政策”(6%)和“贸易摩擦升级”(3.8%)。从不同行业看,纺织、服装、造纸、化纤、橡胶等行业有超过九成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人民币升值”,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2008年以来,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民营企业的产品出口受到的不利影响呈现增大趋势。本次调查设计了“若未来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再升值5%对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这一问题,调查显示,60.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比2007年上升了8.4个百分点;35.1%认为“略有影响”,4.7%认为“没有影响”。

4、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关于企业目前的资金情况,调查显示,58.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紧张”,38.7%认为“正常”,仅有3.1%认为“宽裕”,认为“紧张”的比认为“宽裕”的多55.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07年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大型企业的资金情况相对较好;相对比较严重的行业有:房地产业、建筑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纺织、服装、造纸、医药、钢铁、有色等,其认为“紧张”的比认为“宽裕”的多60个百分点以上。

从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情况看,选择“企业自筹”(67.2%)的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是“银行贷款”(22.3%)、“民间融资”(8%)、“企业债券”(0.3%)和“上市融资”(0.1%)。

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相对较难。调查显示,关于“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24.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非常难”,24.3%认为“比较难”,31.5%认为“有难度”,16.3%认为“不太难”,3.5%认为“不难”,总体评价值为2.5,明显低于中值3。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相对较低,总体评价值为2.69,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2.28和2.2,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差,总体评价值仅为2.12。

从不同行业看,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非金属制品、钢铁等行业从银行贷款相对较难,总体评价值均不到2,3。

与银行贷款相比,民营企业从民间渠道筹资相对容易。调查显示,9.1%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从民间渠道筹资“不难”,29.3%认为“不太难”,36.2%认为“有难度”,18.9%认为“比较难”,6.5%认为“非常难”,总体评价值为3.16,高于中值3,与前两年相比提升比较明显。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民营企业从民间渠道筹资相对容易,总体评价值达3.22,其次是中部地区企业,总体评价值为3.12,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较低,总体评价值分别为3和2.98。

调查表明,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从民间渠道融资相对容易一些,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

5、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未来预期谨慎,心理压力明显上升

民营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经营状况的预计表现出比较谨慎的态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5.2%)的企业经营者预计下期企业经营状况“不变”,30.1%预计“好转”,14.7%预计“恶化”,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仅多15.4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比2007年减少16.9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和规模看,西部地区、大型企业相对较好,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0个百分点以上。

从不同行业看,相对较好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医药和通信设备等,其预计“好转”的比“恶化”的多25个百分点以上,而相对较差的行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化纤、塑料、钢铁等,其中纺织、服装和钢铁等行业预计“恶化”的比重高于预计“好转”的比重。

关于企业目前的订货情况,调查显示,37.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的订货情况“低于正常”,62.2%认为“正常”或“高于正常”,比2007年下降了20.2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的订货情况相对较差。

调查还发现,民营企业经营者对下期订货情况的预计也不乐观。调查显示,30.5%的企业经营者预计下期订货将“增加”,37.6%预计“持平”,31.9%预计“减少”,预计“增加”的与“减少”的大致相当,而2007年则是预计“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3.8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相对较差。

在企业经营状况下滑、未来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幸福感有所下降。关于对压力的感受,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3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压力很大”,比2007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达到近四年来的最高值。从不同行业看,食品、纺织、医药、有色等行业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压力相对较大。

关于对幸福的感知,调查显示,58.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很幸福”或“幸福”,比2007年下降了8.3个百分点;34.6%认为“一般”;7%认为“不幸福”或“很不幸福”,比200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

二、亟需提振信心、改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1、民营企业经营者信心有所下降

企业经营状况的下滑以及压力的加大,使得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信心有所下降。从企业未来的用工计划看,调查显示,32.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下期从业人数将“增加”,47.5%认为“持平”,19.6%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减少”的仅多13.3个百分点,比2007年下降近30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

企业未来投资计划的紧缩也反映出企业家信心的下降。调查显示,近一半(47.2%)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增长”,32%“不变”,20.8%“减少”,“增长”的比“减少”的多26.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07年减少了31.3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大型企业的投资热情相对较高,认为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增长”的比“减少”的多40个百分点左右。

关于“假若再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您是否还愿意做企业经营者”,调查显示,25.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不愿意”,比2003年上升了11.1个百分点;64.8%表示“愿意”,比2003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9.8%表示“无所谓”。

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信心出现了明显下降。企业家信心的下滑对未来的投资需求和用工需求会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可能会制约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加大社会就业压力。全社会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关怀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帮助企业家提振信心,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民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次调查从政府行政管理、法制环境和市场秩序、人力资源供应、基础设施条件、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适合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了解了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当地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调查显示,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综合评价较为满意,评价值为3.17,高于中值3,也高于2006年的评价值。从六个不同方面的22个单项指标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的评价值均高于2006年的水平,也反映出近两年来民营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取得了一定改善。

从政府行政管理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情况”、“市场准入限制过多的情况”和“政策和规章制度公开透明情况”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好,总体评价值分别为3.59、3.52和3.33,均明显高于中值3,而对“政府官员廉洁守法情况”的评价相对较低,评价值仅为2.86;与2006年相比,评价值提升比较明显的包括“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情况”、“市场准入限制过多的情况”、“各类企业享受公平国民待遇情况”、“行政执法机关(工商、税务、质检等)公正执法情况”和“行政执法机关(工商、税务、质检等)执法效率情况”等方面。

从法制环境和市场秩序看,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合同得到正常履行情况”、“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障情况”和“知识产权(商标、专有技术等)得到保护的情况”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好,总体评价值分别为3.6、3.57和3.45,均明显高于中值3,其中与2006年相比,对“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障情况”和“知识产权(商标、专有技术等)得到保护的情况”的评价提升较多,而对“公检法机关公正执法情况”和“公检法机关执法效率情况”的评价相对较低,评价值分别为3.09、2.96。

从基础设施条件看,企业经营者对“基础设施条件(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的评价值为3.6,明显高于中值3,也略高于2006年的水平。

从人力资源供应情况看,企业经营者对“在当地找到需要的熟练工人的难易程度”、“在当地找到需要的技术人员的难易程度”和“在当地找到需要的管理人员的难易程度”的评价值分别为2.79、2.64、2.7,虽然比2006年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中值3。

从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情况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地律师、会计师等市场服务条件”的评价相对较好,评价值为3.29,高于中值3,而对“当地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帮助”和“当地技术服务条件”的评价相对较低,评价值分别为2.75、2.85。

从适合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看,企业经营者对“当地适合企业经营的诚信社会环境情况”的评价值为3.16,高于中值3,也比2006年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对外部经营环境改善的评价与前些年相比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市场秩序、建设诚信社会环境方面的评价提升较为明显;同时期待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完善执法环境、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推动中介组织发展,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3、加强管理、推动创新,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

面对目前严峻的挑战,一方面要提振信心、改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要通过内部挖潜,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调查显示,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未来一年应着重采取的措施”,按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高低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81.5%)和“增加创新投入”(69.3%),这表明民营企业经营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管理和增加创新投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他各项依次是“引进人才”(56.4%)、“开拓国内市场”(47.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33.7%)、“更新设备”(31.8%)、“开拓国际市场”(29.8%)、“改变经营模式”(25.4%)、“减少用工”(18.3%),“投资其他行业”(16.7%)、“寻求上市”(8.4%)、“投资其他地区”(5.6%)、“股权投资或并购”(5.3%)。

虽然民营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增加创新投入的重要性,但受到企业经营状况下滑及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2008年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有所下降。调查显示,4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2008年企业的研发投入比2007年“增加”,39.5%认为“持平”,12.6%认为“减少”,认为“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5.3个百分点,略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但是比2007年和2006年分别下降了12和13.9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研发投入费用,调查显示,69.4%的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以上,要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但是与200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新产品销售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效。调查显示,46.2%的民营企业2008年新产品销售比重比2007年“增加”,41.1%认为“持平”,12.7%认为“减少”,“增加”的比“减少”的多33.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高6.5个百分点,但是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

4、民营企业经营者期待政府进一步推进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经营者在增强自身实力、迎接挑战的同时,也对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充满了期待。本次调查请民营企业经营者对近两年来有关改革成效进行评价,调查显示,对于各项改革,按照选择“效果很好”与“效果较好”的比重之和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45.1%)、“产权制度改革”(36.2%)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34.8%)。其中,“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与前两年相比有所降低,但仍排在第三位,表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经营者对这项改革给予了相对比较积极的肯定,同时也期待政府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这从民营企业经营者对“目前是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一说法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调查显示,50.9%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29.7%认为“一般”,19.4%表示“不太同意”或“很不同意”,总体评价值达到3.36,比2002年略有降低。

其他各项改革的排序依次是:“土地制度改革”(28.4%)、“政府职能转变”(27.4%)、“投资体制改革”(26.3%)、“财税体制改革”(24.1%)、“金融体制改革”(22.4%)和“垄断性行业改革”(6.4%)。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对投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评价,认为“效果很好”或“效果较好”的企业经营者比重与2007年相比下降较为明显;关于对垄断性行业改革成效的评价,仅有6.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效果很好”或“效果较好”,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评价仍相对较低。

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____*“aa”级诚信企业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命名大会。这对我县深化改革,建设诚信社会,加快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县人民政府对县昌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县人造板厂等11家获得“aa”级诚信企业和新疆____*等5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进行了命名。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获得“aa”级诚信企业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诚信是投资创业的基础,是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县企业信用管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县开展了企业信用诚信管理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和建立企业信用制度,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求发展已在全县企业界达成共识。今天被命名为“aa”级诚信企业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单位,从行业来看,有建筑业、金融业和其他行业等;从企业所有制来看,有国有、集体、股份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这标志着我县各行业、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走向成熟,诚信度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希望获此殊荣的各企业、单位要继续保持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为____*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____* 企业诚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诚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诚实守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信用体系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既是契约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要求必须坚持以诚为本、信誉至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讲道德,互不信任,市场经济就失去了根基。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解决了企业的信用问题,也就抓住了社会信用问题的主要环节,同时有助于带动全社会信用观念的养成和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并给社会各界带来直接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企业诚信建设,以诚信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道、兴业之本,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是我县与邻近兄弟县市及区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接轨,企业参与经济交往与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企业讲不讲信用,信用度的高低,关系着它在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形象。信用缺失了、客户跑了、市场也就丢了,企业将难以发展。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个别企业有意无意的损害宝贵的诚信资源,假冒伪劣、不守信用、不讲信誉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____*形象,影响了我县在全州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强化诚信建设,通过加强信用管理,促进企业诚信守约,自觉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引导、督促企业转变经营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宣传是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关键。今后要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办专题专栏,对诚信建设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综合性的动态报道。要加大《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既要善于发现和大力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信用道德优良、信用行为过硬、信用制度健全、信用效果显著的先进典型,使企业经营者学有目标、见贤思齐;又要对社会上出现的不道德、不文明、不守信行为,进行适度曝光,促使那些社会信用较差的企业和单位深刻反思,尽快改变面貌。切实在社会上形成“诚实守信光荣,不守信用可耻”的强大舆论氛围,引导企业、单位和个人自觉维护信用关系,逐步在社会上形成诚信为本、信用是金的良好风尚。

三、深入开展“诚信”活动,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虽然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信用,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迫切需求。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总结开展“诚信”活动的方法和经验,把加强和完善“诚信”企业的确认工作与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广泛开展“诚信”活动,加强信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一是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提高信用”的要求,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及时为征信管理部门提供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类信息。二是鼓励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在制定“诚信”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建立自身的信用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签约前的资信调查等一系列制度,提高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三是解决信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通过开

展丰富多采的“诚信”活动,发现和树立一批质量信得过、服务信得过、合同信得过的诚信典型,引导企业强化信用意识;又要确定一些干扰市场秩序、影响发展环境、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行动,务必见到实效,使一些社会信用较差、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尽快改面换貌,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信用带来的成果。四是认真研究信用服务的最佳运作模式,精心培育信用市场需求,使之产业化,实现从初期以政府推动为主,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变。

企业要重视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把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名牌战略,强化信用意识,规范信用服务,以真诚赢得信誉,用信誉保证效益。一是各相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经营。要深入学习与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接受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认真贯彻有关诚信经营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端正企业经营理念,强化企业诚信经营自律意识,从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奖惩机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从合同的签订、组织生产、质量检验到合同实际履行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使企业诚信经营有章可循,防范和化解诚信危机。三是严格财务管理。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依法建账,严禁弄虚作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四是增强产品质量第一、用户利益至上、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严格按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检验和计量标准化工作。五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做到不欠(漏)税、不骗(抗)税。六是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这是企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更关系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全县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它不仅是企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要坚持“双维护”原则,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切实做到既要维护职工的利益,又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建立起良好的劳动关系。

四、加强领导,通力合作,确保诚信建设取得实际效果

篇9

[论文摘要]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消费市场的吸引,如何在中国塑造品牌成为中外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只有多层次性品牌理念,强化营销策略,不断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实施品牌资产经营的营销策略,才能真正建立本地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优势品牌,使本土企业品牌走向世界。

随着我国“入世”后经济的快车道运行和高速发展,中国作为具有13亿人口的消费大国,已成为世界品牌抢滩市场的舞台,在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本土市场的低成本优势将很快不复存在,因此,如何树立多层次性品牌理念,不断强化营销策略,真正建立本土市场乃至世界的优势品牌,使本土品牌走向全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品牌经营的市场策略

品牌经营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手段,必须以市场为依据作文章,“品牌就是市场”,这是品牌经营的最终目的。新的形势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能够成熟地把握市场运作规律,不断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营销方法,然而在当今经济转轨和改革之际,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不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粗放的经营管理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纵深发展,更谈不上战略发展和经营品牌。对大多数这样的企业而言,要真正创出品牌赢得市场,必须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抛弃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是要建立品牌经营的多元化策略管理系统。通过策略规划寻找企业的核心业务、新业务以及带有收益的风险性子业务,开拓市场领域,拓宽营销思路,并按照市场形势和走向,为企业产品投石问路,抛砖引玉。二是建立技术市场研发鉴定体系。包括技术储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技术鉴定以及技术培训,占领技术市场至高点,为企业创品牌夯实基础。三是建立综合质量检测管理系统。改变以往“质量合格”为标准就能进入市场的检测方式,实施顾客不满意的一点就是缺陷的质量理念。以顾客为核心,全方位提升产品综合品味。四是建立市场化业务运营管理系统,改变粗放的管理方式,向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的管理方式转变,敏锐把握市场脉搏,以富有独创性的业务运行占领市场。

二、品牌经营的文化策略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注重文化建设和产品的文化品位已被大多数企业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因企制宜,充分张扬共性和个性特征,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风格。一是可以培养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精神。企业结合自身产品优势,提出适合发展的经营理念作为核心价值观,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展示无限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张力。在消费市场日益个性化、情感化的时代,企业产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日益变得重要。由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消费者时尚赋予的文化,如酒文化、茶文化等,在当今纷纭的精神世界中,其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三是使品牌更具市场生命力、竞争力,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只注重品牌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是失败的。以饱满的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建设企业文化,不断把以人为本,继承创新,追求完美的理念付诸实际行动,并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并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竞争力。

三、品牌经营的宣传策略

采用多种广告形式和手段,通过各种媒体来宣传企业或产品,大家已是司空见惯。毋庸置疑,真正发挥广告的推介和宣传作用,的确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广告作为宣传的代名词,要把它放在策略的高度认识,还是值得我们的企业深深推敲一番。如企业的内外宣传、竞争对手宣传、产品的优势宣传、可持续性宣传等。既要有广告目标策略、广告对手策略、广告定位策略,还要有广告表现策略和广告媒介策略。如果把品牌质量作为内涵,广告宣传则是外延。宣传的策划和创意、形式和内容、手段和媒体的选择等直接影响着品牌占有市场的份额,也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定位的认识。因而企业做好品牌宣传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确定企业品牌的宣传目标,并根据市场情况分析宣传可能达到的效果,建立广告宣传评估体系,做好广告效果的预测和媒介的监控。二是要用市场的观点分析广告市场,包括市场的特性与规模、机会与机遇,优势与劣势,把握细分市场的标准和对企业品牌最有价值的因素与成因,把握市场信息和资料,反馈市场得失,并从消费者需要、产品竞争力以及营销效果来定位广告宣传策略。三是要认真策划品牌的广告表现形式和内涵,要特别注意品牌与广告主题的表述、策划、创意风格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更要注意品牌与广告市场的合法性以及消费者接受心理的合理性。四是要选择适合宣传自己品牌的媒介。包括媒介的地域、类型、范围和广告的时机、频率等,不同的品牌就有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其不同的宣传途径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篇10

10月3日,我结束了为期两天的ERP沙盘培训。在这期间,我更加的了解沙盘,知道了规则与运营方式。同时,我也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收获了朋友与乐趣,让我的国庆变得更加的有意义。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也就是所说的沙盘,在培训之前我所了解到的沙盘信息都是从百度上知道的。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内外人员提供相关事务处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运营模式。听到这里就觉得非常高大上。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正因为它在企业运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参加沙盘的培训是必须的。

培训一开始,会长让我们熟悉了ERP沙盘的规则,我们都看了半个小时后,会长丢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给我们——选职位。为什么说棘手呢?因为我们组一共五个人,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各自都不了解各自。所以,我们显得十分纠结。在一阵讨论过后,我当上了企业的大BOSS——CEO.其他的成员各行其职。职位选择好了,会长给我们的企业背景是一个已经运营了的企业。我们按照规定拿好了现金,生产线以及产品后。便开始运营。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开始的确一团糟。摆盘混乱,记账混乱。总是莫名其妙多一笔钱或者少一笔钱,年终记账的时候账还填不平。于是只能请求会长以及在场学长的帮助。会长很细心地帮我们检查了账单,指出了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的企业终于走上正轨。

投广告真的是一个特别烧脑的问题。我们要计算出我们下一年能够生产多少产品,想想资金够不够的问题。计算出来后,才敢投广告。否则那一笔违约金是不小的数目。况且我们还有一笔长期贷款需要还清。我们组一直考虑这些问题,导致我们总是最后一组投广告。

前两年的运营我们做得还可以,但是到了第三年,由于我们对自己的生产能力估算过低,导致少接了单,屯了很多产品,而这时我们的现金早已所剩无几,应收款尚未到账。下一年的广告费我们支付不了太多,这又会导致我们的货物再次囤积。于是我们选择了贷款。商业新闻上说:合理的贷款将会给你的企业带来更多收益。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

这次的沙盘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学习过程中接近企业实战,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令我记忆深刻。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是这两天却是我入校以来最难忘的时段。虽然最后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对于我这个小白CEO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厚积方能薄发。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收获更多成长更多。让这段在沙盘的日子成为人生中绚烂的一笔。

ERP沙盘实训心得

一、实训过程

1.组织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工作是ERP沙盘模拟的首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分组和职能定位。我所在B组共6名成员,分别担任CEO、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物流总监、财务总监和出纳等主要角色。我在小组中担任出纳工作。我们将在未来模拟经营的五年中与其他四组展开激烈竞争。

2.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接手一个企业时,需要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股东期望、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产品、生产设施、盈利能力等。在这个环节,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使用和填写财务报表(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

3.学习市场规则与企业运营规则

企业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企业之间的竞争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综合市场竞争及企业运营所涉及的方面,需要注意八个主要问题,即市场划分与市场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购买、出售与租赁;生产线购买、转产与维修、出售;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与ISO认证;融资贷款与贴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期我们对于规则的运用很不熟练,随着模拟的推进逐渐上手。

在本次模拟中,我们因为不熟悉规则出过一些差错,第一年没有扩大生产线,导致以后的产能不足,无法接大订单。最重大的失误就是五年的广告都没投好,直接导致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调。

4.起始年经营模拟

ERP沙盘模拟不是从创建企业开始,而是接手一个已经开始运营的企业。根据从基本情况的描述中获得了企业运营的基本信息,把报表中枯燥的数字活生生的再现到沙盘上,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情况,适应规则,为后续的模拟做好铺垫。在初始年,我们的从期初手忙脚乱到期末独自应付,深刻地感受到财务数据与企业业务的直接相关性,理解到财务数据是对企业运营情况的总结和提炼,为以后"透过财务看经营"打好基础。

5.五年经营竞争模拟

企业经营竞争模拟是ERP沙盘模拟的主体,经营伊始,老师了市场预测资料,对每个市场每个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单价、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在分析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策略。

总体来看,在分析预测资料阶段,我们就没有很好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对公司发展缺乏长远计划,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公司没有系统性的发展起来。其次,投广告的严重失误。这两个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门槛。

二、实训收获与体会

1.换位思考与团队合作

在五年的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初期组建、短暂磨合、逐渐形成团队默契,进入协助状态。其中有各自为战导致的效率低下、无效沟通引起的争论不休、职责不清导致的秩序混乱等问题,终于进行过角色互换之后,体验到角色转变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的相应变化,也学会了换位思考,为更好的团队合作打下基础。在企业经营这样一艘大船上,CEO是舵手、CFO保驾护航、营销总监瞄准市场、生产总监开足马力……在这里,每个角色都要以企业总体最优为出发点,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才能赢得竞争,实现目标。在组织的全体成员有共同愿景、朝着共同的绩效目标、遵守相应的工作规范、彼此信任和支持的氛围下,企业更容易取得成功。

2.树立共赢理念

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寻求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双赢、共赢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这就要求企业知己知彼,在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上做足文章,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企业才会有无限的发展机遇,市场也会稳定积极的发展。

3.诚信

诚信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源。诚信原则在ERP沙盘模拟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如市场竞争规则、生产计算规则、生产设备购置以及转产等具体业务的处理。不能盲目为了交货人为加快生产,虽然再最终的财务报表中体现不出来,可转回现实当中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模拟的意义在于了解一个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是为将来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做功课,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实训而实训就失去了模拟的意义。

4.职业定位与领导者气质

每个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个性而存在,这种个性在ERP沙盘模拟中显露无遗。不仅如此,每个团队领导者的个性往往决定企业的个性。在分组竞争中,有的小组大展拳脚,有点小组稳扎稳打,还有的小组慌张忙乱,这都与领导者的决策及个性有着很强的关联。在小组分工时,个性和能力特点与胜任角色也有着很大关系。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都不能因为"爱一行"才"干一行",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大家"干一行"就"爱一行".在此次模拟中,由于专业影响,很大同学都想要做与营销有关的工作,殊不知,转换做其他的工作,能丰富工作经历,与各部门沟通的同时,加深对实训环节的了解。体验企业多个工作流程,也可以为将来的营销工作奠定基础。

5.总体感悟

在ERP沙盘模拟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上升过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模拟实践中,在从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中总结出理论学习的盲点。每一次借助ERP沙盘推演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都会基于现场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为企业做出诊断,磨练商业决策敏感度,提高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

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我担任的是公司的出纳。作为一名出纳,或许我没有具体对某个模块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但是我要时时刻刻了解公司每年的资金状况、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只有在充分的对各种环境的熟悉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现金预测,确定是否需要筹集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一起很好地相互协调与合作,才能使公司在长远的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小组中每一个成员对这门课程的专注,他们身上的热情,使我们彼此之间不断的融合,我们大家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宝贵的情谊,虽然是短短的十几节课,但是我们却实实在在的一起经历了"五年"的风雨。一起担忧,一起欢乐,一起冥思苦想,一起把公司从困境中带出来。如果模拟实训继续下去的话,我们一定要抓好广告上投入,争取市场老大,继续拓展自己的生产能力,开拓开发其他市场和产品,严格预算,真正做到纯盈利。

ERP沙盘实训心得

一学期紧张刺激的沙盘演练已经成为过去,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整个团队已经一起走过了"五年"的风风雨雨,一起亲身体验了沙盘的紧张与刺激。此次沙盘演练使我们真正地感受到沙盘的魅力所在。

在这"五年"的风雨中,我们一起走过了第一年的混乱与迷惘,第二年的失误和负利润,第三年的经营回升,第四年有一次的濒临破产,第五年的第二次盈利以及长贷还款所面临的资金低谷以及第五年的大丰收,生产经营逐渐走上轨道。

"五年"的经营很快成为过去,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五年的经营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然而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坚持了过来。"五年"的经营有几点使我感触颇深。

一、实训过程

1.组织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工作是ERP沙盘模拟的首要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分组和职能定位。我所在B组共6名成员,分别担任CEO、营销总监、生产总监、物流总监、财务总监和出纳等主要角色。我在小组中担任出纳工作。我们将在未来模拟经营的五年中与其他四组展开激烈竞争。

2.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接手一个企业时,需要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股东期望、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产品、生产设施、盈利能力等。在这个环节,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使用和填写财务报表(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

3.学习市场规则与企业运营规则

企业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企业之间的竞争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综合市场竞争及企业运营所涉及的方面,需要注意八个主要问题,即市场划分与市场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购买、出售与租赁;生产线购买、转产与维修、出售;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与ISO认证;融资贷款与贴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期我们对于规则的运用很不熟练,随着模拟的推进逐渐上手。

在本次模拟中,我们因为不熟悉规则出过一些差错,第一年没有扩大生产线,导致以后的产能不足,无法接大订单。最重大的失误就是五年的广告都没投好,直接导致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调。

4.起始年经营模拟

ERP沙盘模拟不是从创建企业开始,而是接手一个已经开始运营的企业。根据从基本情况的描述中获得了企业运营的基本信息,把报表中枯燥的数字活生生的再现到沙盘上,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情况,适应规则,为后续的模拟做好铺垫。在初始年,我们的从期初手忙脚乱到期末独自应付,深刻地感受到财务数据与企业业务的直接相关性,理解到财务数据是对企业运营情况的总结和提炼,为以后"透过财务看经营"打好基础。

5.五年经营竞争模拟

企业经营竞争模拟是ERP沙盘模拟的主体,经营伊始,老师了市场预测资料,对每个市场每个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单价、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在分析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策略。

总体来看,在分析预测资料阶段,我们就没有很好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对公司发展缺乏长远计划,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公司没有系统性的发展起来。其次,投广告的严重失误。这两个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门槛。

二、实训收获与体会

1.换位思考与团队合作

在五年的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初期组建、短暂磨合、逐渐形成团队默契,进入协助状态。其中有各自为战导致的效率低下、无效沟通引起的争论不休、职责不清导致的秩序混乱等问题,终于进行过角色互换之后,体验到角色转变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的相应变化,也学会了换位思考,为更好的团队合作打下基础。在企业经营这样一艘大船上,CEO是舵手、CFO保驾护航、营销总监瞄准市场、生产总监开足马力……在这里,每个角色都要以企业总体最优为出发点,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才能赢得竞争,实现目标。在组织的全体成员有共同愿景、朝着共同的绩效目标、遵守相应的工作规范、彼此信任和支持的氛围下,企业更容易取得成功。

2.树立共赢理念

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寻求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双赢、共赢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这就要求企业知己知彼,在市场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上做足文章,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企业才会有无限的发展机遇,市场也会稳定积极的发展。

3.诚信

诚信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源。诚信原则在ERP沙盘模拟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如市场竞争规则、生产计算规则、生产设备购置以及转产等具体业务的处理。不能盲目为了交货人为加快生产,虽然再最终的财务报表中体现不出来,可转回现实当中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模拟的意义在于了解一个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是为将来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做功课,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实训而实训就失去了模拟的意义。

4.职业定位与领导者气质

每个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个性而存在,这种个性在ERP沙盘模拟中显露无遗。不仅如此,每个团队领导者的个性往往决定企业的个性。在分组竞争中,有的小组大展拳脚,有点小组稳扎稳打,还有的小组慌张忙乱,这都与领导者的决策及个性有着很强的关联。在小组分工时,个性和能力特点与胜任角色也有着很大关系。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都不能因为"爱一行"才"干一行",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大家"干一行"就"爱一行".在此次模拟中,由于专业影响,很大同学都想要做与营销有关的工作,殊不知,转换做其他的工作,能丰富工作经历,与各部门沟通的同时,加深对实训环节的了解。体验企业多个工作流程,也可以为将来的营销工作奠定基础。

5.总体感悟

在ERP沙盘模拟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上升过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模拟实践中,在从自己的亲身实践经历中总结出理论学习的盲点。每一次借助ERP沙盘推演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都会基于现场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为企业做出诊断,磨练商业决策敏感度,提高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