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用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信用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商丘市的主要做法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辖6县2区1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在820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了600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段时间以来,商丘市像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出现了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等现象,仅辖区内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一度高达80多亿元,按国家政策剥离22.35亿元后,到2000年底还有62.08亿元,不良贷款率仍高达71.34%。受此影响,金融机构大部分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2001年7月召开的全国银行监管会议上,将商丘市列为全国5大高风险投资区之一。此后,商丘市各家银行分支机构被纷纷撤并,贷款审批权被上收,金融机购主要负责同志也人心思动,贷款发放额持续走低。贷款的萎缩,导致很多企业和建设项目因资金短缺而丧失了发展机会,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商丘市委、市政府通过认真反思,认为摆脱这种局面的根本办法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思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致力于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架起银行与企业、信用社与农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从2002年起,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搭建沟通平台,构建银企合作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了解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商丘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从银企合作信息会开始。从2002到2007年,全市共召开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等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信息会19次。市政府在每一次会议期间都特别重视对信用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同时不准不守信用的企业参加会议,而对那些信用状况一贯良好的企业,则向金融部门推荐融资贷款,并协调银企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其尽可能与银行合作成功。
2.实施农村信用工程,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解决农户贷款难。商丘市是农业大市,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量大。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市政府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信用工程试点工作,科学设计了一套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指标体系,制定了创建办法和工作流程,建立了覆盖广泛的信息收集、信用等级评价、信用监督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市政府组织人行和农信社,于2007年7月底自主开发了能容纳23亿个农户资料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又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3.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构建城区信用体系,解决弱势群体融资难。信用社区建设是在总结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向城区的延伸,把评定对象向城区工商户延伸,着力打造信用社区,赋予了“信用工程”更深层的内涵。在政府主导下,首先在辖内的睢阳区新城办事处、永城市西城区开展了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信用建设为纽带,以“星级个体工商户”、“星级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户”评定为载体,以解决弱势群体贷款难为取向的信用社区试点创建活动。
4.加强增信组织建设,构建抵押信用担保体系,解决贷款担保难。一是成立政府融资平台,帮助“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市政府于2003年9月在商丘市财政技改资金管理处的基础上,改制成为商丘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市政府的融资平台,向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融资,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
二是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担保公司。商丘诚信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于2005年5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通过政府的引导资金、大企业注资、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软贷款,使其担保实力位居全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前列。
三是成立具有互助担保功能的信用协会。充分利用一些行业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成立行业性、区域性互助担保信用协会,协会会员实行联合担保,以借款人的信誉、风险基金、同行业评价等制约,成为最有用的信用评价,最有效的信用监督。
5.建立完善信用数据库,构建企业个人征信体系,解决信用信息征集难。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又是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从2000年起,商丘在征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就针对金融机构起草制定《商丘市金融机构数据登录与核对办法》,增强了金融机构登录上报企业和个人银行信用信息的责任心,提高了数据库质量;针对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商丘市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商政办〔2005〕108号),组织住房公积金、社会劳动保障、司法、税务、环保、商务等职能部门把各自掌握的信息汇集到数据库。
6.努力探索创新,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解决信用咨询服务难。针对信用多头评级、结果互不认证的现象,商丘市政府从2005年起开始探索由市政府指定人民银行、市工经委等有关部门牵头,由一家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评级,各家金融单位认可评定结果的路子。2007年市政府下发了文件,将资信评级重点对象调整为与中小金融机构有借贷关系的企业。由市人民银行、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和各家金融机构组成资信评级初评小组,参照资信评级方面的相关指标对该市没有参评的企业首先进行内部评级,已评出A级以上的企业50余家,由市政府对评级的企业进行授牌,对级别较高的评级企业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提高了企业参与专业评级的积极性,为该市进一步开展资信评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构建打击逃废债务体系,为金融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了严厉制裁违约失信行为,人行商丘中心支行对无信企业实行“黑名单”通报制度,凡上了“黑名单”的企业,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新的贷款。从2003年成立了由纪检监察和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发生的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进行坚决而严厉的打击。有关部门还严把建设项目备案、核准的审批关,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如申请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办理。
商丘市通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是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二是金融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2006年初商丘作为全省两个“全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试点城市”之一被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推荐到总行。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性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介绍了商丘的经验。在2006年世界银行的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排名中,商丘列第29位,居河南省被抽查省辖市第一位;在2006年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名和中国内地城市投资环境排名中,名列289个被调查中国城市第26名和第24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入选中部六省30个最佳投资城市前10名。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商丘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6年GDP实现651亿元,是2002年的1.9倍。
商丘市矢志不移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做法,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省委专家组专题调研后,省委书记徐光春、原省长李成玉等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并在各种会议上对商丘的做法进行了表扬。人行济南分行在商丘召开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鲁豫两省推广商丘的做法。
二、给我们的启示
商丘市六年来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政府诚信是关键,企业诚信是核心,公民诚信是基础,社会诚信是目的的思路,才能开创社会信用体系新局面。有如下启示: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又是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制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从宏观上、制度上、措施上入手,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商丘市从开始创建社会信用体系之初,市政府就发挥了政策引导、组织领导的作用。在政策支持上,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组织保障上,先后成立了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商丘市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等6个领导小组;在法规制度上,先后制定规定、办法、意见、方案等22个;在协作配合上,直接参与的政府部门达到26个,形成了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立体化推进格局。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整合资源。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仅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整合各类信用资源,整体推进。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既要注意发挥税务、海关、工商、质检、商务、药检等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单位的主体作用,建立统一的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又要注意在整个社会层面逐步推广,吸纳企业、个人、担保机构和信用组织共同参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断为信用体系建设增添新生力量。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循序渐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防止虎头蛇尾。商丘从2002年开始,已经用了6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2年~2003年),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主题,以第一次商丘市创建金融安全区暨银企合作项目洽谈会为标志,使商丘切实体会到信用的价值;第二个阶段为展开阶段(2004年~2005年),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为标志,从农村、城市、企业和个人四个方面强化信用建设;第三阶段为深化阶段(2006年-至今),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标志,全面加强抵押担保体系和信用协会建设。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全方位推进,步步提升,不断将信用体系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平。
篇2
Abstract: The Qingcheng integrated services office adheres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guidance, and actively exerts the role of hous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service process being controlled and increases the ability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ommunity. Now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ackground are introduced specifically.
关键词:住房信息建设;和谐社区;科学发展观
Key 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harmonious community;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142-01
1基本情况
1.1 机构设置庆城地处陇东,是长庆油田原来机关所在地。长庆油田总部搬迁到西安之后,所在地就显得杂乱而荒凉。庆城综合服务处组建于2007年8月,下设10个基层单位。全处下设基层单位10个:5个物业服务站,1个供热服务站,1个供水供气服务站,3个离退休职工服务站。
1.2 矿区服务基本情况服务小区17个,服务总面积XXX万平方米;住宅楼252栋,住户9338户,面积XXX万平方米;绿化养护面积XXX万平方米;环境保洁面积XXX万平方米。
2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西安、银川等新基地的启用和周边老基地的调整关闭,庆城住房交易量大,小区住户信息变更频繁,给物业服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规范完善小区住户信息,提高小区住户信息的准确率,2008年,我处着手在第三物业服务站南区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建立了小区住户电子信息档案,经过全处上下不断努力,初步建立了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为跟进油田大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保障。
3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系统模块:动态察看模块;功能管理模块;住宅楼房信息模块;住户信息模块;住房交易信息模块。采集录入住户的住房信息动态,对在油田拥有2套及以上住户进行汇总查询,跟踪住房交易情况,反映房屋交易动态信息,为落实油田房改政策提供依据;综合信息查询模块;信息资料导入模块;信息资料导出模块。
4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住户信息建设在提升服务强化管理方面效果明显。
4.1 促进服务过程全面受控,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建立小区住户信息平台后,从物业站领导到各小区管理服务人员,通过查看信息模块就可以随时掌握各项日常服务动态,并对住户服务需求落实、对水电暖维修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和信息反馈,实现服务运作规范、过程受控,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在具体实践中,服务人员接到住户水电暖维修等服务需求后,在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上快速准确查询相关情况,依此作出科学合理的服务安排,便于维修服务人员有的放矢,提高维修服务一次成功率。服务完成后,服务信息再反馈到服务中心进行登记录入,动态完善住户信息,实现了服务对象无盲点,服务项目不缺项,形成了良性高效服务机制。
4.2 凸显窗口,丰富了“一站式”服务的内涵。建在小区物业服务大厅的信息平台,可以向住户提供快速查询服务,住户的一个电话、一个诉求,就能够得到我们及时到位的优质服务,使“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快捷服务模式内涵更加丰富。
4.3 方便管理,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防控能力。以前,住户家中发生管线渗漏、被盗等突发事件时,往往无法及时联系到住户,给住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在,当小区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查询并联系到住户,将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而且,通过小区住户信息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及时掌握特殊群体的活动状况及苗头,及时巡查纠正不安全、不稳定行为。
4.4 节约人力,推动了扁平化管理服务的有效实施。住户信息系统未建立之前,各物业服务站大量的人员要忙于信息收集传递和低效率的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建立后,我们不在设置专门岗位应对信息收集传递,可以依托信息平台,合理设置服务岗位,推行扁平化服务管理模式,为住户提供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
4.5 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为水电远程集抄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具有完善的住户信息编辑功能,及时对小区住户列表信息进行更新,获取最新的住户列表数据,在数据库中保存最新记录和相关历史数据,可以随时进行查询,为水、电远程集抄的使用情况跟踪和费用收缴提供了保障,为提高小区住户的水、电节能意识发挥了有效的管控作用。
2009年,我处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推行,是小区住户服务工作的一次管理创新,是对“一站式”服务的改进和完善,项目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薄弱环节,随着小区住户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管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与时俱进,认真履行“始于住户需求,终于住户满意”的服务责任,加快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推进步伐,边完善、边推广、边普及,实现小区住户信息可视化、服务层次扁平化、管理智能化,使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管理成为“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有力保障,使小区住户信息数字化管理模式能在物业服务其它领域得以推广。
5实施住房信息建设需要加强的三个方面
5.1 继续做好信息的录入工作,完善小区住户信息数据库。在现有小区住户信息录入的基础上,组织小区楼长对现有住户重新进行摸排,收集小区现有住户的相关信息,及时完成小区住户信息数据的录入和与原数据库信息的核对工作,做到小区住户信息详实、准确,为下一步水电远程集抄的投入运行提供第一手资料。
篇3
一、丽江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简况
近几年来,人行丽江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牵头作用,以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为主线,以加强贷款卡管理为手段,大力培育和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成立了以人民银行牵头,工商、税务、环保及各金融机构等多个单位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组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为信用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截止2013年10月丽江市累计发放企业法人贷款卡2218张,贷款卡年审数量从2010年的429户增加到2012年的629户。2011年7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7738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4549万元,增长7.07%;截止2013年9月30日,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44753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0379万元,增长9.07%,贷款范围包括新型农业、电力、燃气、旅游、水生产及供应等行业上,涉及领域广泛且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庞大,按期全部建档入库存在困难。丽江市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数的99%以上,一定意义上中小企业数就是全市的企业数,目前全市企业数在4800个左右,按照《实施意见》的工作进度要求,2013年底要全部完成对中小企业的建档、办卡任务。虽然企业对贷款卡管理认知度不断提高,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牵头下致力于贷款卡的推广普及工作,但要在2013年完成全部中小企业的建档、办卡任务,以目前的人力物力及各方面的协调因素,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是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内容单一。在调研时发现,由于受地域交通、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限制,丽江市各行业在数据信息方面发展参差不齐,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跨行业的信用共享、信息交换缺乏,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信用体系建设机制,目前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仅仅只是贷款卡的数据信息,内容单一且共享范围有限。由于工商、财政、税务、交通、电力、环保、公安等一些主要的公共服务行业的数据不能共享,导致在某一行业有违法违规、失信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在另一行业却享受优惠待遇甚至被“评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公信力。
三是信用评价制度执行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成果运用不足。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三年内要完成对部分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信用评级是建立在信用评级联席会议制度、专家评审制度、评级结果推介制度等基础上的。一方面人民银行要牵头完善这些制度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且仅仅凭贷款卡的数据信息对一家企业作出信用评价也显得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当前各金融机构均有各自的客户评级体系,出于保密和竞争等因素,对此项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在情理之中;再就是,从中小企业的利益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看到信用激励机制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贷款需求,自然也就不关心自己企业的信用状况。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调研中发现丽江市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社会评级机构进行,目前正式评级20家左右,相对于整个行业系统来讲量小且共信力不足。
四是管理和培训工作压力大。目前地市中支的征信管理职能是由调查统计部门来履行的,人员少工作压力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有效履行好征信管理职能,近几年来丽江中支不断增强对调查统计部门的人力和设备的配备,工作人员亦身兼数职尽力履行职责,日常有3名工作人员满负荷应对个人及企业征信业务查询、贷款卡发放及年审等工作事项。在此基础上加大征信宣传和培训力度,3年来共举办12期中小企业培训班,累计培训企业539家,参训人员562人次;举办期金融征信从业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从业人员465人次。通过培训,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及企业对贷款卡管理工作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对贷款卡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光是靠目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满足征信管理工作的履职要求,确实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针对丽江市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把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放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中来谋划,进一步理顺协调保障机制
就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而言,总体要求是政府主导、人行牵头,而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实际的工作原则是人行主导、各方联动。如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只是涉及贷款卡的管理工作,由人民银行来主导,各金融机构联动,企业积极配合支持,此项工作也可以顺利完成。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用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将愈来愈广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内涵也将不断扩展,在这样的情形下,再由人民银行来主导做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上就显得站不住脚。因而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并出台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实施方案,全国、全社会统筹、整体推进、增强政府在此项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就人民银行地市中支而言,当前迫切所需的是有必要将征信管理工作从调查统计部门中分设出来。
(二)充分依靠信息技术,循序渐进推进信息共享工作
从目前对中小企业指导管理的联系情况看,相关行业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要求是很迫切的,税务、工商、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创新办等相关部门,在对一家中小企业作出考核评价时,均要参考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的企业信用报告。丽江市中小企业整体上发展水平不高,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条件下整体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是不现实的。相对于经济产业和项目的引进,信息技术、设备的普及要简单得多,我们认为,象丽江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推广工作中,切忌一哄而上、整体推进,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依靠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首先在财税、工商、环保等与企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部门达成信息共享平台,以点带面,逐步扩大信息共享的领域。
(三)依靠市场经济的能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及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中,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当地的主流媒体要适当增加对此类信息的宣传报道,扩大社会的认知度。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应主动作为、积极“补位”,发挥决策、执行效率高,组织、动员能力强等制度优势,成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第一推动力”,以用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但在行政推动的同时又要避免“一手包办”,要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体系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等原则。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企业及个人对信用信息的关注度,如今在社会上已普遍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金融机构要给企业贷款,企业要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个人要贷款同样要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其他如汽车的消费贷款,租赁交易等等都用到了信用报告。可以说信用报告已介入到了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鉴于信用信息的强大的市场功能,我们认为,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市场的能动功能,发挥社会力量,积极采取开放数据、购买社会服务等措施,创造条件为社会信用体信系的自我发育、市场化运营和发展奠定基础,逐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人行牵头、社会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格局。
篇4
一、强化信用建设常态化工作基础
(一)建立信用体系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区长为召集人,区政府办、区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副召集人,区直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群,省市相关文件和通知要求,搭建全区信用工作交流平台。
(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参照市相关规划和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相继出台了《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制度,并拟定了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推动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下一步工作扎实基础。
(三)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全区25个涉信部门依托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社会信用记录体系建设,加强对社会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截止目前,区共向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报送信用信息数据76973条,其中双公示数据51121条,其他信用信息数据25852条。信用网站也积极发挥作用,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息公示等服务。
二、构建新型信用监管体系
(一)深入实施联合奖惩
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失信被执行人、税务、食品药品、农民工工资、安全生产等44个行业领域建立起联合奖惩机制。依据《市市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联合奖惩子系统,将“红黑名单”等联合奖惩对象嵌入到“政务+”办件事项中,有效推动了联合奖惩措施的落地实施。
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工作
建立《区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在餐饮、住宿、运输、娱乐、批发零售等行业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工作,培育健康市场主体,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在市信用办指导下,为辖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宣讲信用知识、建立信用档案,并将企业签署的信用承诺书通过“信用”网站公开,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在招标投标、项目备案审批、项目政策申报、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或服务对象进行信用核查,将信用状况作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税务、企业经营、医疗机构、电梯维保质量、环保等方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区商务局对全区70家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为“差”的市场主体及其负责人进行警示型约谈,要求企业签订信用修复承诺,并要求其在承诺期限内整改失信行为。
三、探索开展“信用+”场景建设
区卫健委开展“信用+医疗”、区教体局开展“信易学”、区文旅局开展“信易游”、“信易住”、区商务局开展“信易购”等场景应用,让守信企业和市民享受更多信用便利,切身体会到诚信让消费更放心,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四、营造诚信文化宣传氛围
(一)大力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
区信用办通过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向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发放诚信宣传单页,讲解信用知识,弘扬诚信意识。镇、五横乡、罗岭镇、白泽湖乡、杨桥镇各打造1个诚信示范广场,通配建材大市场、南山园菜市场打造诚信示范市场,大桥街道七街商业街打造诚信示范街。新华网、江淮晨报、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
(二)扎实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篇5
【关键词】社会信用环境;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层次分析
一、研究综述
开展郑州市区域社会信用环境评价研究,是希望通过对影响郑州市区域信用环境主要因素的分析,制定出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计算出反映郑州市各区域信用环境状况的区域信用总指数和分类指数,以用于判别郑州市各县(市)区信用环境的优劣,提出改进信用工作的意见和改善信用环境的对策,推进郑州市区域社会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实证研究
(1)指标体系建立。郑州市区域社会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本课题采用专家法,该方法是集中若干专家的经验与意见,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郑州市各区区域社会信用环境指标体系,以“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质量状况、信用体系建设状况、企业信用状况、公共服务状况、行政管理状况”为指标体系,规定的满分值为100%,它们的权重分别为20%、12%、16%、24%、14%和14%,该指标体系共设置六个一级指标以及四十一个定量与定性二级指标。(2)数据来源。前三个指标为定量指标,数据可以通过《郑州统计年鉴》得到,信用体系建设状况和企业信用状况由各区自查获得,公共服务状况和行政管理状况数据的获得。(3)计算结果与分析。第一,层次分析法。结合郑州市信用环境指标体系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各年平均值为对比标准计算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信用环境平均发展指数。为了比较2011年郑州市各区社会信用环境的状况,我们将2011年郑州市各区指标按照郑州市全部区的各指标平均值为基数,计算社会信用环境综合指数,最终得到2011年各区的综合指数。可以看出,2011年郑州市各区社会信用环境评价综合指数中,金水区的社会信用环境最好,各个指标在社会信用环境中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尤其是在企业信用状况方面,金水区优于其它区。中原区排在第二位,值得指出的是,中原区在信用体系建设状况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好,该指数同金水区一样并列第一;同时,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共服务状况这两方面还有待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的是上街区和惠济区,从经济发展状况来比较,惠济区劣于上街区,其他方面的发展较为均衡、差距不大。二七区与其他各区社会信用环境相比有待提高,二七区在行政管理状况建设中排名第一,但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只完成了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与具体办事机构这一项内容,未能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导致该指标指数排名靠后,且该指数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影响比较大,进而引起二七区在整个市区中的排名较为落后,在今后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浓缩数据。通过计算可知,2011年郑州市六区区域社会信用环境发展状况排序情况如下:排在前两名的区分别为管城区、中原区。管城区在2011年区域社会信用环境发展上表现最为抢眼,在六区稳居首位,发展最为突出;而中原区区域社会信用环境发展形势也较为优异,仅次于排名首位的管城区;二七区与金水区2011年区域社会信用环境发展状况在郑州六区中处于中等水平,排名分别位列三、四名;排名较为靠后的则为惠济区和上街区,分别位列五、六名,说明这两个区2011年区域社会信用发展形势不太乐观,这需要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以后的区域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中不断努力,加大投入力度。
三、政策建议
(1)着眼全局,促进经济与民生的和谐发展。各区应立足本地地理资源优势,注重区域发展特色。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外资,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大教育投入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社区建设,促进邻里关系和谐,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与民生的和谐发展。(2)内外兼施,提升政府形象。各区对外应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和偷税漏税企业的打击力度,帮助合法经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政府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应对突发
篇6
*省供销社从*年试点起步,引进现代超市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在整合县域资源的基础上,在全系统开办连锁超市,建设覆盖乡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通服务网络。基本运行模式是:以供销社主导的公司为核心运作,由基层供销社广泛参与,整合带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全省已有80多个县(市、区)已建成和正在推进覆盖乡村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建设和探索中,供销社经营方式实现了四大突破。
一是改变沿袭了几十年的农资经营方式,以专用肥、专用药的生产经营为主体,构建融入并服务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新型农资网络。
二是致力于突破现有农产品经营格局,从标准化生产入手,建设融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农产品新型经营服务体系,由此使供销社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供应商,实现建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目标。
三是突破单一商品经营的范围,进一步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搭建为农民生活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中心立足于农民的物质生活,以现代商品经营方式为基础,整合带动各类服务项目,为农民提供社区生活的载体。目前,全省已有70多个县(市、区)完成试点任务,相继进入重点发展或全面发展的行列。
四是突破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平台。建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的两个重要切入点:立足于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经营服务和立足于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资金互助机制的信用合作及融资服务。由此,供销社建立起两个经营服务体系: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已有26个县(市、区)供销社,围绕覆盖面广、增值空间大和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从自建标准化示范园开始,成功启动了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有30个县(市、区)供销社启动了信用合作及融资服务试点工作。
篇7
一、曲靖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人民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非公经济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平台,依托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整合金融资源,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为非公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支撑。二是抓好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至2012年6月末,全市累计纳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2113户,累计办理贷款卡2017户,上半年共办理企业信用报告查询341次,为非公企业提供良好的信用信息服务。三是通过持续改善信用环境,金融机构对非公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至6月末,全市共9007户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比年初增加2144户;贷款余额达317.7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8.63%,全市银行业机构近四成的贷款投向于中小企业,其中小微企业8591户,贷款余额达163.71亿元。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迅速
曲靖是云省省四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州市之一。截至2012年6月末,全市累计为108.56万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建档面达77.86%,评定信用农户57.63万户,占全部农户数的41.17%,创建信用乡镇27个、信用村244个、信用组2290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扩大对农村金融支持创造了基础,全市涉农贷款余额445.41亿元,比年初增加36.69亿元,增长8.97%。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14.4亿元,比年初增加16.53亿元,增长16.9%。
(三)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人民银行扩大征信系统覆盖范围,影响力遍及城乡居民,加强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开展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上半年共办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1212次,方便了金融机构加大个人金融支持。全市个人贷款余额299.21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7.03%,个人贷款比年初增加44.86亿元,增长17.64%,快于各项贷款增速7.53个百分点,增长较快。
(四)征信宣传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加强中小企业征信知识培训,2012年举办了县域企业征信知识培训,全市60家企业共129人参加培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征信知识和管理水平。二是认真开展“信用关爱日”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在媒体、网站进行宣传,开展征信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珍爱信用记录,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二、制约曲靖非公经济融资的信用因素
近年来,政府和金融机构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缓解非公经济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些制约因素有待解决。
(一)非公经济信用信息较为分散
工商部门注册、年检信息,税务部门纳税信息,法院诉讼记录,房产部门房产登记情况,金融部门的客户信用记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用信息,但这些信用信息分散在相关部门,还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不利于全面掌握非公经济信用状况。
(二)贷款主体信息不透明
一是非公企业多为家族私营管理模式,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披露透明度有限。二是大多数非公企业规模小、资本金不足、自我积累较少、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不多,信用风险较大;三是少数企业诚信意识较差,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其整体形象,造成银行不断提高门槛贷款。
(三)信用担保因素
非公经济融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抵押物,极大制约了其融资能力,导致对担保的需求较大,而曲靖担保行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很多制度、操作和管理还不规范,虽然设立了多家融资信用担保机构,但是面对极度分散的非公经济融资需求,担保机构数量远远不够,担保实力不足,银行认可的担保机构较少,除少数几家为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担保外,并没有为非公经济融资提供广泛的担保服务,造成大多数非公企业难以从银行融到资。
(四)人民银行征信平台功能较为单一
目前,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个人
征信系统只具备查询功能,还不具备咨询、信息整合和信用评级等其他功能,难以满足非公经济全方位的信用信息需求。
(五)民间融资还缺乏有保障的信用平台
由于缺乏信用和制度保障,全市民间融资还主要在地下活动,容易产生非法集资、债务纠纷、群体事件等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非公经济信用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全面整合社会信用资源
政府工商、税务、司法、国土等相关执法机构要和人民银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加强信用信息合作,形成多方参与、各方共赢的工作局面,构建由一个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的信用体系,建成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跨部门、跨行业的信用信息平台,并实现非公经济信用资源共享,方便其及时获得融资支持。
(二)完善征信数据库建设
一是加强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借助现代成熟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集中数据库整合资源的作用,突出跨地区全国实时联网的比较优势,满足非公经营者跨地区从事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二是开发征信信息数据库服务功能。辅助金融机构挖掘与筛选潜在客户、按行业、地区、信用等级、信贷规模、年销售额、应收账款等维度灵活筛选企业名单,推荐给不同需求的金融机构,强化批量查询统计功能,预留便捷的服务通道,既要便于政府及相关部门获取企业信息,确定扶持对象,也要便于掌握企业得到支持和发展情况。三是实现基础数据库有机对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连接,便于查询法人信用状况,获取企业历史信贷记录,全面反映非公经济多层次、全方位、连续性的信用状况和发展状态。四是加快建立完整的、全口径的征信体系。对申请正规和准正规金融部门信贷的非公经营者,要对其在正规、准正规金融部门和民间机构的负债和信用进行全口径评估。
(三)构建完善的非公信用担保体系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要建设以政策性、互担保机构为龙头,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担保再担保机构协作配套,能够充分发挥分担金融风险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面的担保网络体系,逐步解决非公经济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增强信用担保机构实力。加大担保机构资金注入量,在担保流程、担保人员资质、担保后续监控等方面建立全面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担保机构利用自身的信用能力提升被担保对象的信用水平,进而获得融资,担保机构实力越强,信用越高,担保能力也就越强。三是依托工商联系统、商会网络或者类似的行业平台,建立各种互助担保基金,充分利用担保基金的放大倍数,为内部成员提供担保服务,方便被担保对象及时获得信贷支持。
(四)积极搭建民间融资信用平台
一是以银行业机构为中介搭建民间信贷交易平台,客户将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帮助挑选合适的放贷对象,客户可自行确定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等,银行负责监督贷款的使用和催收还款。二是以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为中介搭建民间信贷交易平台,可参照以银行为依托建立民间信贷交易平台的做法。三是建设标准化的民间借贷信用中介平台。引入标准化、规范化运作的民间借贷中介公司,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为民间借贷双方提供民间借贷供求信息汇集、借贷合约公证和登记、交易款项结算、资产评估登记、和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促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使得民间资本能够合法有序地进入融资、创业活动。
(五)政府为主参与融资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积极主导。一是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意识。要政府牵头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努力培育社会诚信意识,将诚信作为一个有道德价值、品牌价值的资源看待。二是政府带头守信。在信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权力部门的诚实守信,就没有社会的诚实守信,权力部门要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就必须切实履行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各种义务。三是建立信用监督、奖惩制度,对守信用、讲商德者给予物质、精神和政策的奖励,而对不守信用、不讲商德者,视情节、后果轻重给予媒体曝光、降低信用等级、上黑名单、罚款、停发贷款、取消法人资格、吊销营业执照直至移送司法机关等惩处。
(六)非公经营者要努力提高信用程度
篇8
[关键词] 构建; 企业; 信用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53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97- 02
1 引 言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已经进入诚信时代,诚信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诚信是一个企业的道德底线,诚信是随着企业的建立而确定的,并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每一次的诚实待人,每一次的信用体现,构成了企业的信誉积累。纵观历史,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诚信,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创造长远发展的条件,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因此可以说,诚实守信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
2 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
目前我国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质量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求把它纳入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去,质量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信用体系,是从源头抓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升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根本之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在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3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自从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以来,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但由于我国尚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仍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诚信建设又成为了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经济领域中信用缺失现象仍比较突出,企业失信事件时有发生
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近年来,我国由企业失信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多发趋势,发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影响较大的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假案、三鹿奶粉产品质量案等。产生企业失信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重的。主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诚信环境还不够完善、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企业短期行为、监督不力、存在体制障碍等。
3.2 我国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体制不完善,缺乏诚信管理人才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战略加以考虑,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得不到落实,诚信管理体系不能形成。与跨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企业诚信总体水平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管理不完善,管理绩效较低,道德管理滞后。企业诚信管理的人员和资源相对匮乏。我国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才开始,企业信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企业缺少专业的诚信管理人员。
4 推进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企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是社会信用问题的核心。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企业诚信建设又是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企业是改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第一责任人,推进企业诚信建设,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4.1 树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诚信观
我国传统诚信思想与商业信用既有相同、相似的一面,又有决然不同的一面;既有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一面,又有与之抵触的一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诚信思想,服务于企业诚信建设。结合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现状,“大诚信”的理念包括诚信建设3个递进的层面:生产经营、生产要素、社会和环境。社会和环境与前者的区别是非利润化。在企业管理中相对应的就是信用管理、职业道德管理和社会责任履行。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企业诚信建设,企业诚信建设是企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增长点,是企业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撑点。
4.2 建立现代企业的诚信管理制度
首先,建设新经济伦理,推进职业道德管理。倡导制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处理机制和道德问题解决机制,进行持久、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对企业利益相关各方的责任和职责,包括:对顾客和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对员工尽到应有的责任,对股东、投资人进行客观严谨的信息沟通,与行业及业务伙伴保持平等、正当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其次,适应全球企业发展趋势,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倡导社会责任报告。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影响,合理控制规模和开支,力争达到表里如一。社会责任内容应包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社区发展、消除贫困以及参与其他公益事业等。
4.3 注重企业诚信建设系统化
充分抓住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机遇,利用巨大市场潜力的优势,注重企业诚信建设的系统化,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注重企业诚信建设的专业化,掌握先进的诚信管理技术,培养诚信管理人才,注重企业诚信建设的信息化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持企业诚信建设。注重企业诚信建设的市场化,降低信用交易成本,扩大信用交易规模。注重企业诚信建设的标准化,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5 检验检疫系统推进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措施
全国检验检疫系统积极推进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推广应用了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统一实施了《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南》(国质检通函【2009】118号),2011年又印发了《做好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登记管理的指导意见》。
篇9
一、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12315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处理消费者申诉做到五及时。严格按照市12315指挥中心的要求畅通了局与市、所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系统,受理及时、流转接收及时、分流转办及时、处置及时、反馈及时。
二是建立三级网络,及时沟通信息。局所配备专机、专人专用,负责12315热线电话受理,接待来访,协调、指挥、分流、督办、反馈案件,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申投诉,及时沟通过市、局、所三级信息。同时以信息化为依托,以网络化为基础,建立城区、乡村、社区三级网络,实现信息迅速传递和共享。
三是协调解决各种消费纠纷。通过热情、文明服务,及时受理、处置消费纠纷,化解社会矛盾;针对消费侵权热点开展专项行动,整治不法行为;通过提供12315消费指南、警示、提示信息供给,指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作用。
四是将12315工作与执法办案、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从12315投诉中发现案源,为企业信用体系评价提供资料。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一是围绕“关注民生想干事、依法维权会干事、争创一流干成事”的宗旨,切实加强12315举报申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12315中心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到热情、认真、公正地处理每一起消费咨询、申诉、举报,给每位来访群众一个满意结果,展示了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是以12315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对12315行政执法平台建设,熟练操作、应用系统软件,合理安排好值班力量,确保12315系统组织指挥畅通。
三是围绕“12315”消费维权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五进”工作,在各大型超市、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学校建立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点,创新消费维护源头治理机制,使12315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向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延伸,积极指导广泛建立消费者投诉点。全县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纵横联动的12315申诉举报网络。
三、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行12315快速反应机制。
今年以来,县工商局加大12315网络建设力度,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为突破口,推出12315快速反应机制。该机制对有关食品安全的申诉和举报,要求做到快速反应、务实高效处理,即要求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解处理消费纠纷或调查取证,于24小时内将涉嫌不合格食品下架处理。
12315快速反应机制运行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在县城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处理,其它乡镇半个小时之内赶到现场调查处理,认文秘站:真及时受理各类申诉、举报,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成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110”,努力打造12315品牌形象。
四、坚守工作岗位,完成3.15及重大节假日值班任务。
受理消费者投诉是12315举报中心的一项日常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重大节假日期间12315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的规定,加强春节、3.15、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的值班维权工作,坚持节假日24小时不放松,保证通讯畅通,24小时专人值守。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投诉,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对消费者申诉、举报快速反应、快速处理。
篇10
首先,应该完善乡村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乡村金融支持的制度环境。一方面,根据乡村金融的特点,加强乡村金融的立法工作。一是在《商业银行法》的基础上,针对乡村金融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乡村金融服务法、乡村金融监管法,如《乡村金融法》或《乡村合作金融法》等,就乡村金融性质、法定存款准备金、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使各种合法资金放心进入乡村金融组织,结束乡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参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经营管理的无序局面;二是借鉴国外的实践,制定有关支持或鼓励乡村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如《乡村金融服务促进法》、《农业保险法》等,支持乡村金融的发展;三是要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为乡村金融的良性运转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在处理和协调乡村经济金融事务中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地方政府要自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大力支持司法公正,保障政府信用,杜绝不应有的行政干预。
其次,国家和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乡村信用担保和失信惩罚机制。一个良好的乡村信用环境是乡村金融和乡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而要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建立起有效的乡村信用体系,改善乡村信用环境。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政府要带头讲诚信,提高行政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政府和司法机关要把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政绩考核指标,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乡村信用环境工作机制。此外,工商、税收、金融、司法、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要联手打击逃废债务行为,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对失信者进行严厉惩罚,为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外,国家还应该要大力推进乡村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包括乡村土地产权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乡村社会保障政策等改革,比如构建乡村金融财政补偿机制和税收优惠机制等。
二、金融机构层面
(一)正规性金融层面
我国乡村地区的正规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乡村信用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和政策性乡村金融机构即农业发展银行。由于他们各自的立足点不同,因而应该根据各自的业务重点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以促进乡村金融的发展。
第一,继续深化乡村信用社改革,坚持乡村信用社支农地位不动摇。乡村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激活其作为乡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的作用,真正成为服务“三农”发展的社区性金融机构,但目前的乡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出现了“去农化”倾向,有着强烈的商业化趋向,主要表现在“合作”性质退化,“商业”性质增强。因此,乡村信用社的改革务必坚持“三农”方向,防止“去农化”,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能动摇。当前要着力抓好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建设,大力抓好经营和发展,壮大乡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发挥好支农主力军作用。
第二,大力推动商业性金融立足乡村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大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从乡村市场全面退出,应该通过市场化手段发挥支农作用,在乡村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即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发掘优质客户,并根据乡村市场的特点,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开发出适合乡村经济发展的存、贷款种类,在支持“三农”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盈利目标,开拓经营范围。
第三,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强其“三农”服务功能。一是对农业发展银行重新定位,将其营业网点铺设到县级及中心乡镇,并延伸服务对象,在做好传统的粮棉油购销储备信贷业务的同时,应适当拓宽业务范围,积极介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开发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金融业务,办理其他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转贷、委托业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支农活动,探索乡村政策性金融的新路子。二是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将开发性金融推进到“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进一步扩大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的功能,使国家开发银行能够参与“三农”开发,发挥开发性金融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乡村。
第四,加快邮政储蓄机构的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被批准筹建,其业务重点将是面向城市社区和广大乡村地区,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来支持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
(二)民间金融层面
由于我国乡村地区正规性金融的长期缺失,使得乡村民间金融异常活跃,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乡村民间金融缺乏必要的金融监管,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影响到乡村地区的安定与团结。‘因此,应该积极推动民间金融合法化,引导民间金融的合理、健康运行,使之成为乡村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可制定《民间融资法》等相关的法律使民间金融合法化,这样既可以规范民间金融行为,又能使其获得应有的权益和保护;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业行政许可审批,允许民间以多种形式兴办金融业,特别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条件成熟时可考虑设立民营银行,构建竞争性的乡村金融组织体系,更好为“三农”服务。此外,银行监管部门不仅要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民间金融组织内部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及时、准确地披露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
三、其他层面
首先,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农业保险机构。一是要根据农业生产特别是种养业的风险特点,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连续三年的中央的1号文件也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这充分表明国家应该成立农业风险基金,组建专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贯彻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经营管理国家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信贷机构提供风险保障,监督和管理众多农业保险基层机构。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合作保险,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地区性合作保险组织。三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险种,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通过上述措施,在乡村地区形成一个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乡村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辅的多层次保险体系,保障农业发展和乡村信贷资金安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