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款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捐赠款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捐赠款管理制度

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捐赠资金,是指国内国外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及国际组织对我国抗灾救灾、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等方面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捐赠款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社会捐赠资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有关单位接收、分配、使用和管理社会捐赠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社会捐赠资金审计的目的是,有利于促进接受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保证社会捐赠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提高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五条审计机关对接收、分配、使用和管理社会捐赠资金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银行帐户、会计记录、会计核算、帐簿设置、凭证形式、记帐程序,以及财务机构设置、财会人员职责,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

(二)捐赠款、物收入、拨付使用和费用开支的审批手续,以及资金的管理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三)财产、物资的验收、领用、保管、调拨、登记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四)资金分配、使用的报告制度及效益考核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第六条审计机关对社会捐赠资金收入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接收的捐赠款是否全部入帐,并在银行开设专户,是否按照规定设置明细分类帐;

(二)接收捐赠资金的收据是否合规,收据存根与收入明细帐、银行存款和现金是否相符;

(三)增值收入是否转入捐赠收入科目。

第七条审计机关对社会捐赠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分配、发放、使用捐赠款、物的手续和制度是否健全、合规;

(二)分配、使用捐赠款、物是否按照捐赠者意愿或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挪用、私分和虚列支出等问题。

第八条审计机关对社会捐赠物资管理的下列内容进行审计监督:

(一)捐赠物资出入库有无内部控制制度,原始记录是否完整;

(二)捐赠物资的变价处理是否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价格是否合理。

第九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程序,对社会捐赠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对查出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应当向政府报告或向有关部门反映。

第十条审计机关应当于审计工作结束后,写出对社会捐赠资金的综合审计报告,呈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

综合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社会捐赠资金审计的基本情况;

(二)对社会捐赠资金接收、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作出的总体评价;

(三)社会捐赠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四)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意见、建议及审计处理结果等。

篇2

[关键词] 高校基金会;管理模式;财务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28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59- 03

1980年美国耶鲁大学校友基金会成立,开创了高校基金会的历史先河,而我国高校基金会较欧美国家相比起步略晚, 1994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截止到2015年12月份我国高校成立教育基金会457家,但目前除清华、北大等少数高校基金会发展比较成熟以外,其余大多数高校基金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无论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财务管理上均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如何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捐赠资金,提高资金运筹能力,成为多数高校基金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已经成立的高校基金会的管理现状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主要有:行政管理模式、市场运作模式、委员会模式和海外拓展模式。

1 高校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分析

1.1 行政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虽然基金会是独立法人,但其实质上还是将基金会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来管理的,也就是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合署办公,人员均是由高校校友会的办公人员来兼职担任,工作人员的薪酬由学校负责,并沿袭高校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方法,完全利用高校的内部资源来完善基金会自身的发展。

行政管理模式,其优点在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均是由高校内部人员兼职,在处理各部门、院系的关系时,较为方便、快捷。缺点是:首先,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由于是兼职,工资薪金均由高校发放,没有与基金会利益挂钩,使得办公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其次,兼职办公最大的缺点是办公人员缺乏基金会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第三,董事会、监事会成为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所以,行政管理模式极大制约了基金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高校基金会的管理方式,多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1.2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基金会由多个部门构成,各部门之间细化职责、权限,分工协作,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薪酬也是根据捐赠资金运营的收入情况来决定的,教育基金会的筹资、劝募,以及资金运营,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管理和运作的。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其优点在于工作人员薪酬和基金会的资金运营效益挂钩,能够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部门和职责的的细化,可以使得基金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任务有管理、责任有分当;不同部门可以根据职能,加强对口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管理;董事会和监事会亦能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缺点是设立多个部门,管理费用比较高,有时会因为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而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既能受到上层领导的方向性指导和监督管理,在工作中又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降低管理费用,不外是比较理想的基金会管理模式。目前,我国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是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1.3 委员会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教育基金会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来负责基金会捐赠资金的筹融资工作。

委员会管理模式,优点在于招募各行业的精英担任委员会成员,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与社会各界人士建立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捐赠资金的劝募工作;缺点是主要强调劝募筹款工作,对于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工作重视不够。为此,这种管理模式也不利于教育基金会的长远发展。

1.4 海外拓展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基金会的重点发展对象是海外市场,也就是研究海外捐赠市场的相关税收政策和资金的优势,积极发展海外教育基金会市场。

海外拓展管理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国外比较成熟的捐赠市场来拓展我国高校基金会市场,开展劝募工作相对更加规范一些;缺点是要求基金会起点较高,高起点使得多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高校基金会望而止步,而且对于具备条件的高校基金会,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海外捐赠市场的运作规律和政策,会出力不讨好。所以,海外拓展管理模式只适用于发展比较成熟的高校基金会。

通过对以上四种基金会的管理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行政管理模式只是教育基金会初期发展阶段的一个过渡,这种管理模式僵化、低效率,制约了基金会独立运作的能力,造成基金会自不够强,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基金会的长远发展;

委员会管理模式侧重点在于捐赠资金的筹集和劝募,淡化了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不利于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外拓展管理模式只适用于我国在国际上比较有声望的高校,对于普通高校不论在运作上还是在实力上均达不到要求,所以还不能够大范围推广;

市场运作管理模式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规律,建立多个相互协作的部门,专业化、精细化分工,各司其职,既兼顾捐赠资金的劝募,又能很好地研究、开发投资市场,如果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到位,这一管理模式应该是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的最佳管理模式,也是大学基金会管理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高校基金会管理模式的准确定位,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基金会的财务管理问题指明了方向。

2 高校基金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的整体发展作为目标,对企业的筹资、融资、投资和资产购置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的工作。对于教育基金会来讲,财务管理就是做好捐赠资金的募集、运营和投资,扩大捐赠资金的规模,高效率使用捐赠资金,努力实现教育基金会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高校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行政管理模式,而这一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则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教育基金会的筹建资金投入存在问题

教育基金会的注册资本金,一般是来源于高校的捐赠款或者借款。如果来源于学校的捐赠款,高校必须有书面的声明放弃该笔捐赠款,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做不到这一点;借款则是由校友办的人员以个人名义从学校借款,然后注册成立教育基金会,而这种做法实际上违背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八条“高等学校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的规定,同时也面临着后期如何归还高校借款的问题,以及税务减免资格申请和认定的问题。

2.2 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管理不严密

目前,基金会财务挂靠高校,与高校财务合署办公,财务沿袭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报销仍采用高校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基金会自己的一整套严密、行之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直接导致基金会的财务审批权限划分不清晰,财务管理不严密。

2.3 会计核算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管理职能

教育基金会的会计核算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由高校财务人员兼职,仅仅局限于报账、记账、结账,没有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也没有能够进一步研究基金会捐赠资金的项目管理,使得捐赠资金的管理一锅烩。

2.4 教育基金会的投资管理滞后

目前多数基金会的投资活动仅仅局限于银行存款,获得的收益也就是少得可怜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没有建立起成熟的资金运作模式,投资管理没有制定可行性论证办法,在当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资产已经面临贬值的风险。

2.5 捐赠收入、实物的管理不完整

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有的存入高校账户,违背了基金会成立的初衷。而有些捐赠的实物因没有登记入账而疏于管理,直接导致教育基金会的资产流失、会计记录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

2.6 捐赠资金筹集途径单一

教育基金会的筹资渠道单一,规模小、数量少,而且不固定,捐赠来源基本上都是校友的捐赠款。

2.7 捐赠资金的管理有漏洞

捐赠资金立项没有建立规范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立项随意化现象普遍,有巧立名目而形成在职消费的倾向;有的个人、企业打关联交易的球,以达到规避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在把高校基金会推向违规的边缘。

通过对目前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管理无论是在管理模式、会计核算、资金的筹集和运营上,还是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上,均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教育基金会的发展,急需要寻找改进的对策和办法。

3 提高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如果说市场运作型管理模式将是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模式未来发展的趋势,那么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在制度建设上、在日常工作管理上都要顺应这一模式的发展要求。

(1)建立和完善教育基金会的各项财务管理和规章制度,确保教育基金会资金运营的安全和高效率。例如:制定基金会自己的财务开支审批、报销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制度;捐赠奖、助金的发放管理办法和流程;捐赠资金投资运作管理办法;捐赠资金筹集的管理办法;捐赠资金立项管理办法;捐赠实物的管理办法等。完善制度建设,有助于教育基金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育基金会的快速、有序的发展。

(2)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规律,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加强投资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教育基金会的投资运作能力。也可以委托有资质而且口碑好的专业投资理财机构进行投资理财,或者参股效益好的捐赠企业,从而达到共享企业收益的目的,实现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

(3)设立专门的筹资、募集资金部门,专人研究筹款、募款的办法和渠道,多渠道募集教育基金会捐赠资金。例如:与企业建立共建项目,为企业进行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求做到互利互惠。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宣传捐资助学的益处,形成稳定的教职工捐赠源。设立多渠道捐款平台,方便潜在捐赠人士捐款。

(4)完善教育基金会的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收支做到公开、透明,财务信息披露要充分,树立公正、廉洁、可靠的社会形象。

(5)完善外部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外部审计工作,鼓励媒体监督、检查教育基金会的各项工作。

(6)加强基金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定期派出会计人员参加基金会资金投资、运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7)加强捐赠实物的管理和核算,对于不能够取得价值的实物要按照名义价值入账,也可以进行公开拍卖获得收益。

(8)解决高校借款投资教育基金会的历史遗留问题,制定还款计划,利用基金会非限定性捐赠款,逐年归还高校的欠款。

综上所述,高校基金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设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投资 、筹资和运营的管理部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树立教育基金会可靠的社会公信力,为教育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鹿长余.戴小平.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4):84-95.

[2]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34-238.

篇3

创新募捐机制,全力推进“自觉慈善”行为

慈善资金是开展救助工作的源泉,是保障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金华市慈善总会成立十年来,共筹集善款1.3亿元,救助支出8000多万元,仅市内受助人数就达5万余人次。金华市慈善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年发展,不断壮大,筹集资金和救助困难群众一年比一年增多,慈善工作社会影响力一年比一年扩大,充分发挥了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困难群众解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重要作用。慈善组织要树立“经营慈善”理念,坚持“政府牵头发动、社会配合联动、舆论宣传推动、干部模范带动”募捐机制的基础上,把慈善募捐与慈善宣传、慈善救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举办各类活动,大力推行留本冠名基金、专项救助资金、结对帮扶资金等筹款办法,将“动员捐”和“自愿捐”相结合,“一日捐”和“经常捐”相结合,“定向捐”和“普遍捐”相结合,“协议捐”和“现金捐”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慈善一日捐”为主要载体的“全民募捐机制”,以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为重要补充的“应急募捐机制”,以建立各类基金为基本保障的“长效募捐机制”,努力实现慈善劝募由主要依赖行政动员认捐方式向市场化自主自愿捐赠方式的转变。企业家要树立“企业公民”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加大慈善捐资力度,以自己的慈心善行,为我市慈善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政府和慈善机构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慈善楷模、慈善家庭等多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研究制定鼓励工商企业、民间组织、社会人士参与慈善事业的政策措施,探索推荐社会责任感强、对慈善事业发展贡献大的企业法人和社会人士参选“两代表、一委员”,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

拓展救助渠道,积极构建“高效慈善”平台

开展慈善救助活动,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在目前困难群众要求救助的愿望与实际救助的能力有差距的情况下,慈善组织要树立“综合救助”理念,把“救助金”式救助和“项目”式救助结合起来,把“输血”式救助和“造血”式救助结合起来,把“一般性”救助与“重点性”救助结合起来,创新救助形式,推出更多的救助项目,拓宽救助领域,扩大救助群体,着力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慈善品牌,基本形成以中心救助、项目救助为主,以应急救助为补充的救助新格局,真正把慈善资金花到实处,救到急处,用到难处,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树立“有效救助”理念,按照创品牌、出特色、上水平的要求,建立健全慈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进一步增强慈善救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有限的慈善资金用到刀刃上,实现慈善救助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建立健全慈善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围绕助学、助医、助困、助老、助孤等民生工程,积极探索救助范围广、社会效果好、群众迫切需要的慈善救助项目,让受助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困难群众得到更为周到、人性化的关怀;建立健全慈善项目对比衔接机制,有机衔接慈善救助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救助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率。

加强慈善监管,切实维护“透明慈善”形象

篇4

一、扶贫济困,公益事业实效凸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公益事业逐步发展,在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城镇有162户275个困难人口、农村22631户40854个贫困人口,64569残疾人,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2019年2月成立慈善总会, 2019年1月成立慈善基金会。6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迅猛,全市累计募集善款7000万元,救助支出32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839人次,在助医、助学、帮残、抚孤、救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9年下半年起,我市启动镇级慈善分会建设,全市16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慈善会,形成了以市慈善会为龙头,镇(开发区)慈善分会为依托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全市公褒事业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多年来,**市妇联积极参与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孤寡老人、贫困单亲母亲、孤贫儿童和留守儿童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困、敬老扶幼、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先后募集资金150余万元,帮助86名贫困女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资助近千名孤贫儿童继续学业,为我市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正视形势,公益事业任重道远

我市公益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市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宣传认知力度不够。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非常模糊,慈善意识还比较淡漠。多数人都认为公益是企业家的事,是有钱人的事,公益活动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实际上公益是一个人人都能为、人人都应为的事业,它是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社会成员具有的基本素质,它是公民权利和仁爱理念的结合,是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是公众的点滴奉献成就他人梦想的善举。

二是社会力量盘活不够。关心、关爱弱势群众的发展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帮扶,但仅仅依靠慈善部门力量还显得有些薄弱,还需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义工队伍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万众一心,共促和谐的社会效果。

三是救助项目开拓不够。目前,我市开拓的公益救助项目虽然涉及到医疗、助困等方面,但是远远不能惠及到各个层面。举个例子来说,我市特困单亲母亲3811人,据初步筛查,患两癌(乳腺癌、子宫癌)的农村特困妇女多达216人。这部分人虽然享受了低保照顾,但是家庭贫困,再加上高昂的医药费,生活十分困难。而社会救助手续繁杂,救助落实的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且救助的方式为个人先治疗,再申请,使得一些特困妇女往往是望而却步,有的干脆放弃治疗和求助。还有孤儿收养、孤寡老人的赡养对贫困家庭等等的救助都还多多少少存在欠缺。

四是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目前我市的公益资金多依靠先富起来的企业和个人贡献力量,反哺社会,然而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社会的回报不如人意,救助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引领和制约,导致慈善救助往往有头无尾,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最终造成慈善事业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借力生力,公益事业循环发展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全民慈善理念。慈善事业不是靠一人一时、一朝一夕之力传承和发扬的,它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广泛地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慈善事业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慈善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先进事迹等,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形成一种榜样的引导作用和社会舆论氛围,鼓励激发更多的捐赠行为,弘扬“慈善光荣,助人为乐”的新风正气,扩大慈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要争取社会联动,合力共推公益发展。慈善事业要得到发展,政府、社会、个人的推动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慈善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要重视支持社团组织参与慈善事业,进一步整合公益力量扩大慈善事业的受益面。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要借助开发的“希望工程”、“春蕾圆梦工程”、“康海助孤工程”等公益品牌借力生力,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要扶持社工组织发展,激发社工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中来,努力在全市形成慈善工作“全面开花、处处结果”、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气候和氛围。

篇5

摘要:我国的现代慈善事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慈善组织界定不明,关于慈善行为与善款使用等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慈善立法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发展以社会互助为基本特征、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主要功能的现代慈善事业,对改善贫苦和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慈善事业的定义

慈善事业通常是指人们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的一种社会事业。

慈善事业可以分为现代慈善事业和传统慈善事业。根据慈善事业的现实意义,慈善事业主要指现代慈善事业,应该将其更为准确地定义为,在自愿和信任的基础上,合法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慈善组织)以募捐和接受捐赠等方式,把捐赠人所捐献财富集中起来,再按照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程序向特定人或特定的组织进行捐赠,运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系统化、规范化社会事业。

就其形式来看,慈善事业表现为一种资金、物品和服务从捐助方流向受助方的资源传递过程。慈善事业应该以社会互助为基本特征,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主要功能,以慈善组织为重要载体。受赠者和捐赠者是现代慈善事业的两个端点,慈善组织是二者沟通的桥梁,三者相互配合,促进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而动员广大民间力量,将慈善事业从政府调控向社会运营转变,将政府对于慈善事业的运行职能向对于慈善事业的监管职能转变,可以使慈善事业更为贴近社会的需求和民众的生活。

二、我国慈善事业法律规制的现状及评价

在改革开放的契机下,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优先于慈善制度的改革。慈善法律规制滞后,政策法规和社会需求的严重不协调,制约着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

《慈善法》尚处于立法计划阶段,慈善事业的法律规制分散在众多的相关政策法规中。为了迎合慈善事业的发展而进行的重复多次的对慈善政策法规的小修小补,更使我国慈善事业的法律规制缺乏系统性,总体呈现出界定不明、结构混乱、多头管理、前后矛盾的局面。

我国关于慈善方面的法律,根据其规制的内容可以大体分为慈善组织的法律规制、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和捐赠款物使用与监管的法律规制三方面,具体如下:

(一)关于慈善组织的法律规制及其评价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政策,即按照社会团体活动范围的不同由各级别行政区域的相应机关进行登记和管理,由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管理。

1、关于慈善组织登记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关于慈善组织登记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登记机关和登记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关于慈善组织登记机关的法律规制及评价。我国的慈善组织依照“分级登记”的政策,按照社会团体活动范围的不同由各级行政区域相应机关进行登记管理。所谓的“相应机关”,根据相关规定,是指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该规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了在慈善组织设立过程中我国民政部门的登记职能,有利于我国慈善组织登记的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二,关于慈善组织登记条件的法律规制及评价。我国慈善组织成立的条件,主要体现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条。一方面,防止了我国慈善组织的泛滥,有利于我国慈善组织的有序增加和我国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高门槛”的慈善组织登记,也损害了相当一部分自下而上的“草根”慈善团体正式申请成为合法的慈善组织的积极性。

2、关于慈善组织管理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实行“双重管理”政策,即由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实质审查,而民政部门进行形式管理。这种双重管理体制,将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相分离,防止民政部门先入为主,使得对于慈善组织的监管更为严密。但是,其操作性较低,极易形成对中小慈善组织的歧视;将业务主管部门的实质审查作为前置程序,对业务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也使其极易滥用权力。gwyOO.

3、关于慈善组织运行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作为一项行政法规,并未明确规定社团的权利,但是其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社团的义务,第三十四条进一步规定了有关机构和登记管理部门的权利,导致了社团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称。具体到我国的慈善组织,一方面,强化了双重管理,要求慈善组织严格守法,有利于现阶段慈善事业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在立法思想上体现了政府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和法律制度缺失,将严重影响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关于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及其评价

关于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部分全国性的法律同地方性法规彼此矛盾,导致法律规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1、关于募捐行为法律规制及其评价

我国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承认了募捐行为,但是并未明确规定“劝捐”和“索捐”的行为,很可能因为慈善活动参与人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而使之由一种慈善行为演变成敲诈勒索等刑事犯罪,损害施惠人的热情,影响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很可能被有特定目的的人利用,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损害捐赠人或受赠人的合法权益,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影响社会和谐。

2、关于志愿服务的法律规制及其评价

目前,慈善活动已由传统的捐赠款物的方式转变为向提供志愿服务和捐赠款物相结合,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助老、助残、扶贫、济幼的活动中,更多的人自动自发地支教、支农、支边。与自发的志愿服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慈善行为的法律规制相应滞后,对于相关纠纷采用回避态度,含糊其辞。该方面法律规制的不健全,使志愿服务引发的相关纠纷无法可依,往往使法官判案陷入情与法的两难境地。

(三)关于慈善款物的法律规制

因慈善款物参与慈善事业的阶段不同,关于慈善款物的法律规制分为三个方面,相应的问题分析也与法律规制相对应也可以分为三方面:

1、关于慈善捐赠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在实践中,经常出现承诺捐赠不到位的情况,其原因是《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这项规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操作空间较大,“显著恶化”和“严重影响”并无统一的标准,极易造成承诺捐赠不到位的情况。

2、关于款物使用监管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这项规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洗钱的出现;但是,另一方面,其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捐赠热情,与慈善事业法律规制对慈善事业的鼓励、引导的作用背道而驰。

除了税收制度的监管之外,《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还规定,社会团体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还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慈善组织众多,而我国的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由于其职能所限,不能将所有的精力用于慈善审计。因此,此项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低,当今社会中对于慈善款物的监督仍旧主要依靠社会公众和媒体。

3、关于款物的保值增值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根据《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我国的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我国的慈善组织作为典型社会团体,也是具有鲜明的非营利性。但是,所谓的“非营利性”,应该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不是不营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慈善组织应该基于捐赠人和受赠人的利益,采取妥当保险的经济手段,实现慈善款物的保值增值。

三、关于慈善事业法律规制的立法建议

面对现有慈善立法混乱并且不健全的情况,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立法措施,完善我国慈善事业法律规制,使其与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综合我国慈善事业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慈善立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慈善事业法律规制的立法思想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福利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被我国政府和民众所接受,在政府大力扶持与倡导的新契机下谋求到更好的发展空间,群众主导、全民参与,第三次分配的效用将更好地体现。与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慈善法制思想落后,我国的慈善事业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而我国的慈善法制尚存在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特别是对于慈善组织,法律思想上往往采取极度不信任的态度,使慈善组织和政府难以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以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加快进行慈善立法,完善慈善法制体系

我国的《慈善法》尚未出台,具体到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现阶段的慈善事业法律规制尚存在许多空白和缺陷,给个别不法分子以巨大的操作空间——以假借慈善之名,获取巨额利润。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应加快慈善立法的脚步,促进慈善法律制度的完善,以保证我国的慈善事业有法可依,使慈善法律规制同我国的慈善事业相适应,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飞速发展。

(三)增强慈善事业法制的可操作性

我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法律条文是法官裁决案件的依据,因此,我国下一阶段的慈善立法要充分考虑慈善事业法律规制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到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在保障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前提下,具有可操作性的慈善事业法律规制能促进法官更好地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纠纷。

参考文献:

1、朱力.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J].南京社会科学,2000(12).

2、孙宇芳.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从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角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

3、王云斌.建构慈善事业法律体系[J].社会福利,2010(6).

篇6

我省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委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目标,把预防调查作为预防工作的基本手段、预防部门的看家本领和实施其他预防措施的基础,在预防职能配置、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符合河北实际的检察预防工作规律。全力打造检察机关“新品牌”,推动预防工作科学发展,逐步建立以预防调查为先导并及时转化调查成果,有针对性地深度开展预防教育、预防咨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犯罪分析、检察建议的预防工作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此次,在专刊这一平台上,与五位检察长一同对创新预防措施,注重预防实效进行了连线探讨。

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蔡春和

近年来,石家庄市检察机关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水平和预防监督能力,为建设幸福石家庄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预防工作。针对我市“三年大变样、上水平”工作实际,对辖区396个国有投资834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展专项预防。与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工程建设领域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座谈会,实行预防项目主办责任制、工程驻地检察院进驻制、上级检察院巡视制等三项工作机制,做到了同步参与、同步宣传、同步教育、同步预防、同步查处“五个同步”的全程监督。开展城中村改造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撰写《关于城中村改造中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调查分析》,实行城中村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邀请检察官到场监督制度。二是突出抓好民生领域预防工作。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民政优抚、医疗保险等民生领域,深入工商、质监、食监、卫生、农业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份共同预防工作方案,赠阅一本预防宣传手册,签订一份“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承诺书,上一堂警示教育课,从而有效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的职务行为。今后,我市检察机关也将继续围绕省委部署的“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抓好预防工作规律性研究,扩大预防宣传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打造预防工作的“石家庄品牌”。

承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段丽荣

承德市检察机关把预防调查作为深化预防工作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运用预防调查推进预防工作全面发展新模式,实现了预防工作由“单一预防”向“综合预防”、由“虚防”向“实防”的转变。一是立足保障要求,以预防调查为抓手推进预防工作社会化。紧紧围绕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预防调查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营造有利于预防工作深入开展的社会环境。二是立足监督属性,以预防调查为手段推进侦防一体化。加强预防与侦查的协作配合,确保制度衔接,努力形成“以共享案件信息为主线、以侦防部门密切配合为推动、以执法办案工作规范运行为保障”的“侦防一体化”工作平台,切实达到“侦防一体”的应有效果。三是立足服务职能,以预防调查为平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运用预防调查方式灵活、针对性较强的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建设,提升依法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三年来,通过系统、行业的调查分析,两级院共提出加强规范行业管理的检察建议115件,帮助相关系统、行业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机制275项,专项报告被地方党委批示146件次,促进了预防调查结果的转化和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邯郸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贾振之

今年以来,邯郸市检察机关从检察职能出发,以打造邯郸预防工作新品牌为目标,主动履职尽责,创新预防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一是深化重大项目建设预防,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南水北调,是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是今年全省、全市预防工作的重点。我们通过制定专项预防方案、召开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进驻制、巡视制,积极联系、沟通、协调等举措,切实加大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专项预防工作力度。其中多次派员到施工工地临场监督,杜绝职务犯罪隐患,尤其是权、钱、物等关键岗位。经过积极探索,摸索出“实行资金账户双控管理”的办法,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工程资金拨付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二是创新预防调查方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涉农问题、职务犯罪多发单位和行业等开展预防调查32次,真正做到了把预防关口前移,把职务犯罪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邯郸市人民检察院在预防调查工作中总结出“三个四”工作法,即争取四个支持、坚持四个围绕、促进四个转化,在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调查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大会书面交流材料进行了交流。

保定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 李 勤

保定市人民检察院立足反腐倡廉建设前沿,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确定了“围绕大局抓预防,围绕稳定抓预防,围绕检察工作重点抓预防,围绕检察职能抓预防”的工作总思路,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服务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重大项目建设护航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扶贫资金专项预防,扶贫开发攻坚护航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五个护航工程,再次提升了专项预防工作的标准。在工作开展中,保定市检察机关始终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为有效防范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中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单位、部门签署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意见,为确保工程项目的公平、公正、公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始终服务大局,履职尽责。7月21日,保定涞源、涞水、易县等11个县市遭受特大洪涝自然灾害,部分地区灾情十分严重。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决定对救灾捐赠款物立项预防。为此与市民政局联合出台并下发了《关于对“7·21”抗洪救灾捐赠款物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着力强化细节管理,认真组织专项检查,确保了救灾捐赠款物的安全合理使用。始终立足职能,注重创新。针对民政资金管理、使用、发放等环节出现的漏洞,保定市检察院制发了《关于民政资金专项预防的检察建议》,受到民政系统高度重视;针对农机补贴领域职务犯罪制发的检察建议,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十佳检察建议”。

篇7

关键词:新办本科院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投资;不足;改进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88-02

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发生持续、快速增长。许多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承担了相当比例的扩招任务,政府部门给予财政补助以及高校学杂费等收入难以满足扩招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形下,许多新建本科高校纷纷建立了教育基金会,一方面向社会募集资金,另一方面由于捐赠资金不属于财政资金,在进行投资方面限制较少,可以积极利用基金会这个平台,拓宽投资渠道,达到资金的增值,从而解决部分办学经费。

一、新办本科院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资金开源模式的不足

(一)筹资方式的薄弱环节

1.新办本科高校资金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财政补助和学费,即使成立了教育基金会,通常也是被动等待社会捐赠,积极主动地从第三方筹措资金的意识比较缺乏。

2.根据安德里尼提出的不纯正的利他主义理论,捐赠者之所以捐赠主要是出于自尊心和荣誉回报的动机,对于校友以外的社会公益人士而言,选择捐赠对象时,主要考虑“985”“211”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院校,新办本科高校由于知名度不足,获得这部分捐赠资金的竞争力有限。

3.就募捐项目而言,新办本科院校受学校实力的制约,募捐项目往往比较单一,缺少详细的募捐计划和目标,募捐项目主要集中在修建教学楼和建立奖(助)学金两方面,募捐方式往往是通过校庆等活动形式,比较单调。

4.新办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来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对原来专科学校的老校友而言,新学校比较陌生,归属感不强,教育基金会在这方面对老校友的宣传力度不够,倡议常常流于表面形式,很难获得大额捐赠。

5.大学领导拥有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由其亲自挂帅募集社会捐赠,将会大大提高募捐的成功几率;但目前由于繁重的行政事务,大学校长在基金会中往往只是挂名,不参与具体的募捐活动,在学校基金会的筹资工作中往往形成缺位。

6.在校内管理架构下,高校发展基金会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但还是按照校内部行政机制实施管理,为了节省开支,许多岗位还是由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在岗位设置上不是根据工作需求设岗,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增值方面的薄弱环节

1.基金会资产规模小,投资能力低。新建本科高校基金会成立的时间比较短暂,与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相比。基金会规模普遍不大。对于我国许多高校基金会来说,投资是一种新生事物,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共性运作经验进行参考;此外,由于高校基金会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保基金等其他类型基金会的投资经验和做法也很难加以借鉴。

2.管理机制不健全。从基金会内部上看,首先,由基金会理事会的独立性不强,其做出的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学校党政领导意见的限制;其次,几乎每个大型投资项目需要高校基金会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才能进行,而资金投资又是瞬息万变的,基金会很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投资时机;再次,我国教育基金会管理层还没有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其管理人员一般由所在高校的工作人员兼任,其工资薪酬相对比较固定,对成功投资行为缺乏足够激励机制,这就形成了基金会出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考虑,采取完全不投资的做法。可见,体制不完善大大限制了高校基金会的投资行为。

3.专业人员缺乏。高校基金会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无法满足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但是目前,许多新办本科院校由于受到编制,薪酬等因素的制约,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相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发展基金会的规模,雇一个专职团队来运作,其收益可能还不足以支付人员成本,所以也不可行。

二、改进建议

(一)成立专门机构,加强人员配备

首先,应设置专门募集资金委员会从事劝募工作,除了基金会工作人员外,学校领导和各院系负责人也应介入具体募捐工作。由于新办本科院校的影响有限,故应该把募集对象的重点放在校友身上,在这方面,校友曾经学习过的院系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少校友考虑捐赠时,最先想到的是同他们联系,而且院系更了解本部门校友的近况,作为校友捐赠的纽带,他们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劝募工作的效果。

(二)转变工作方式

1.变被动等待捐赠为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募捐资金。许多新办本科院校升本以来,办学层次得到很大提升,应利用传播媒体,例如印制宣传手册、校友联谊活动等方式向劝募对象充分展示学校的实力和良好形象以及具体的发展目标,激发他们的捐赠热情。

2.高校基金会在募款前还应当做好调研的工作,根据所收集的市场调研资料,进行市场细分,选择劝募目标对象,在此基础上了解目标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劝募。

3.要获得大额捐赠,不能只有笼统的捐赠倡议。美国维吉尼亚州立邦联高校经济系的哈里森认为,设置有吸引力的捐赠项目,以及按照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友活动,是增大高校社会捐赠规模的有效途径,学校相关部门要设置科学的募捐项目,制定详细目标、明确经费用途,募捐项目避免过于单调,除了修建教学楼和奖(助)学金外,科研资助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奖教金、国际交流基金等也可以作为募集资金项目。

(三)形成合理的捐赠后期反馈机制

适时的反馈能使捐赠者不但能使捐赠者详细了解他们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还可以让他们获得足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将激发他们再次捐赠。也就是说,将捐赠者的捐赠金额以及捐赠项目的进展情况在每年的校庆大会上公布,或在校报、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报告、网站等各种媒体上向公众公布。对于中小数额捐赠者来说,他们需要提升其社会形象,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个人荣誉的公开展示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对于大额捐赠的捐赠者来说,他们往往拥有相当的社会声望,对个人成就的需要更为迫切,因而这种做法无法满足其真正的需求,可以考虑采用直接反馈形式。学校相关部门在接受捐赠后再次访问并且感谢捐赠人,向他们报告他们的捐赠取得的最新成就,为了体现对捐赠项目的重视和对捐赠者重要的回应,对较大数额捐赠者的捐赠项目给予一笔配对经费,确保其捐赠项目的顺利运作。

(四)建立单独的绩效评估体系

由于教育基金会工作的特殊性,作为高校基金会的领导者还应当建立一套有别于校内其他行政部门的独立的绩效评估系统,评估的结果是进行奖惩的主要参考标准,绩效评估应包括结果导向的评估指标和过程导向的评估指标。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估指标包括捐赠项目、捐赠规模等;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估指标包括捐赠者的满意度等。对于基金会的领导者来说,在科学制定量化指标的基础上,更要注意非量化指标的评估,由于缺少数字上的说服力,显示公平性尤为重要,评估手段也要多样化,除了纵向评估外,也可以引入同类型院校的横向评估、自我评估等方法。

(五)采取分散化的基金投资形式

目前我国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主要有:

1.购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是专门投向无风险的货币市场工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它通过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前几年很火爆的余额宝就是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获取收益,具有安全性强、流动性高、稳定收益性,具有“准储蓄”的特征。

2.购买国债及国债回购,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国家为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书面借款凭证,承诺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这种公债信誉度非常高,因为有国家财政信誉做担保,所以对于这种债券,人们又称之为“金边债券”,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实物券式、记账式三种。

3.协定存款,单位协定存款是指客户通过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在合同中商定结算账户需要保留的基本存款额度,对基本存款额度内的存款由银行按结息日或支取日活期存款利率计息,超过基本存款额度的部分按结息日或支取日人行公布的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低于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的协定存款利率给付利息的一种存款。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比例将资金在不同的投资方式中进行分配;同时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方式进行股权投资,在选择投资企业时,一般主要考虑校友企业或捐赠人企业,通过将捐赠款项转化为企业的股本,通过每年从被投资企业获得分红,保证捐赠资金长期性。

三、结语

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成立,有利于拓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是完善大学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功能,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金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托大学这个交流平台,加强与海内外校友、个人、企业、大学和社会机构的沟通和联系,促进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关心和支持,拓宽学校办学资金渠道;二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捐赠基金精打细算,争取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三要提高投资的责任意识,优化投资机制,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四要在全校范围内,让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让全体教职员工,都重视和支持学校基金会工作,群策群力,促进教育基金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秀晶.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34-238.

篇8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民政部门共同做好五保供养工作。

第五条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第二章  五保供养对象

第六条  五保供养对象(以下简称五保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第七条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由村民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乡级人民政府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五保供养证书》。

第八条  对于符合五保条件的人员,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按规定为其办理手续,确定其为五保对象,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办理。

第九条  五保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停止五保供养,收回《五保供养证书》。

(一)亲友自愿承担全部赡养义务,五保老人同意,且有赡养协议,并经村委会和乡级人民政府认定的;

(二)未成年五保对象自愿接受他人抚养,养父母自愿承担全部抚养义务,经乡级人民政府允许,并签订抚养协议的;

(三)有了法定扶养义务人,且法定扶养义务人具有扶养能力的;

(四)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五)年满16周岁,已结束学习生活,且有劳动能力的。

第三章  五保供养内容与标准

第十条  五保供养的内容是:

(一)供给实际需要的粮食和食油;

(二)供给生活必需的燃料;

(三)供给生活必需的服装、被褥、鞋帽,并定期更换、拆洗;

(四)保持其住房安全、保暖、不漏雨;

(五)及时治疗疾病;

(六)料理生活不能自理者;

(七)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八)保障未成年的五保对象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九)供给生活必需的其他用品和零用钱。

第十一条  五保供养的标准,由乡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当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的标准确定,并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第四章  五保供养形式

第十二条  五保对象的供养形式可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特点实行分散或集中供养。

第十三条  分散供养包括五保对象独自生活、包户供养人代养和五保对象与亲友共同生活、由亲友供养二种形式。

分散供养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委托的供养人、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供养协议,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财产或遗产的处理办法。

第十四条  集中供养包括乡(镇)、村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举办的敬老院,村民小组举办的五保庭院。

第十五条  敬老院应当建立健全服务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

第十六条  敬老院应当创造条件,接纳社会老人自费入院养老,逐步把敬老院办成全社会的养老服务中心。

第十七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以敬老院为依托,建立群众性的五保服务组织,与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做好五保供养工作。

第五章  供养费用

第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

第十九条  敬老院应努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发展院办经济。政府有关部门对敬老院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给予优惠照顾。

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除部分用于发展生产外,主要用于改善五保对象生活。

第二十条  五保对象承担的费用和劳务一律免除。未成年五保对象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免交学费。

第二十一条  灾区或贫困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救灾救济款、物时,应优先照顾五保对象。

第二十二条  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向五保对象捐赠款、物。

第六章  财产管理

第二十三条  敬老院的合法财产,属该敬老院的兴办者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十四条  五保对象的个人财产,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独自生活的五保对象,其个人财产本人有权使用,但不得自行处理,其死亡后,遗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二)由亲友代养的五保对象,其财产按照五保供养协议处理;

(三)在敬老院供养的五保对象,其个人财产归敬老院所有;

(四)未成年五保对象,其个人财产任何人不得强占或变卖,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管,待停止五保供养后,及时归还本人。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对五保供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督促乡级人民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做好五保供养工作。

第二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在五保供养中的具体职责是:

(一)按规定筹集和发放五保对象的口粮、烧柴等生活资料;

(二)检查督促受委托的供养人按照供养协议履行供养义务;

(三)承担五保对象的疾病治疗和丧事处理;

(四)负责五保对象的房屋维修与建设;

(五)及时向上级反映五保供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五保供养工作制度和档案;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五保供养工作制度和内容齐全的五保户单户档案。

第二十八条  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办理发证手续的,五保对象及其亲友有权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请求,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督促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在五保供养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本办法,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义务供养五保对象或积极捐赠款、物支持敬老院建设,社会影响较大、事迹突出的;

(三)长期从事五保服务工作,成绩显著的。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五保对象条件的村民,不为其办理五保手续的;

(二)侵犯五保对象合法权益的;

(三)因工作失职造成五保对象外流乞讨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贪污、挪用、滥用五保供养款、物的。

第三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或者受委托的供养人未按照供养协议规定供养五保对象的,承担供养协议中规定的违约责任,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乡级人民政府督促其改正。

篇9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国家机关除外)和公民(以下简称“申办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我省境内举办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含弃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主管部门,依法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实施管理。

第四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是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是我省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予鼓励和支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享受与政府、集体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同等的政策。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民办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兴办和资助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福利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六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社会福利工作标准,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申办受理

第七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办人具备合法身份,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具备完备的生活、文体、交通、通讯等设施设备,有基本的医疗、康复条件;

(三)服务场所的环境适合服务对象,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选址和建设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四)机构管理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接受过专门训练,并有1名以上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

(五)医护人员、护理人员、特殊教育教师占全部职工队伍的比例符合规定,财会人员要有上岗证或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保安员有当地公安机关培训的合格证;

(六)炊事员要有岗位技术等级证书或上岗证;服务对象超过200人的有1个专职营养师(士);

(七)工作人员与生活能自理服务对象的比例为1:6以下;与生活不能自理服务对象的比例为1:3以下;

(八)开业经费和维持福利机构的正常经费落实;

(九)具有消防、用电部门的安全合格证。

第八条申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省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申办人合法身份证明;

(三)验资证明文件;

(四)可行性报告;

(五)建设规划和图纸;

(六)章程;

(七)土地使用合法文件;

(八)境外申办人应提交外事部门签署的有关证明文件。

第九条申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按照社团登记管理规定,分级向申办人所在地主管部门提出申办申请。申办全省性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或省属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中央和部队驻穗机构申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由省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申办省以下地方性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由所在地相应的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申办跨行政区域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由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

省以下主管部门应在批准之日起7日内将批准申办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省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申办的书面决定。

第三章审批发证

第十一条经批准同意开办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向批准申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主管部门申领《广东省民办社会机构证书》,凭《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办理社团法人登记后方可开业。

《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由省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二条申领《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主管部门同意申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批复;

(二)具备开业条件的情况报告;

(三)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负责人名单及其简历。

接受港、澳、台同胞、华侨及外国人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还必须提供省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等级管理评审委员会出具的评审报告。

第十三条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领《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有关材料15日内,作出是否发给证书的决定。

第十四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服务,应在终止服务前3个月妥善安置服务对象,并交缴《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

第四章执业管理

第十五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将属其所有的不动产出租、抵押时,须征得批准申办的主管部门同意。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根据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在不超过成本的原则下,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其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并按《广东省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不得实行直至服务对象死亡的一次性收费。

第十七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在开业后,按服务对象总数1个月的收费标准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交纳抵押金。抵押金在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停办,善后事宜处理完毕后1个月内退回本息。

第十八条省主管部门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每年应组织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应限期改正;经改正仍不合格的,可撤销其开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资格,并收缴其《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

第十九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可以接受社会捐赠,公开募捐应经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所有捐赠款物的使用,应尊重捐赠人的意向。捐赠人没有明确意向的,应用于改善自身设施设备条件和服务对象的生活。

第二十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并接受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被依法注销、撤销或取缔以及歇业又不履行善后处理义务的,主管部门可从其抵押金中扣除善后处理所需经费。经费不足时,申办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擅自开业的;

(二)申领《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伪造、涂改、出租、转让《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证书》的;

(四)管理混乱,造成责任事故的;

(五)拒不接受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的意见》,切实把活动开展好,保障我区民政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我局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__*任组长,副党组副书记__*、副局长__*为副组长,办公室副主任王__*、__*等六位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组副书记__*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

二、强化制度,依法公示

民政部门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工作中,我们必须从民政系统的实际出发,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为重点,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效能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把效能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民政局制定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具体评价标准,通过__*网站(域名:______)对外公开了《效能建设服务承诺》及各项业务工作的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全面提高工作效能。

三、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在各项民政业务工作中,今年我们把民政救灾资金规范管理作为全__*系统效能工作重点,不断强化对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的监察力度,全面防止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救灾资金的有关政策规定

民政局领导班子提高对救灾资金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部署。局领导经常过问救灾资金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民政局始终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专款专用、重点适用的原则、严格遵循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救灾款物只准用于灾民生活救助,重点救济重灾地区的无粮吃、无衣穿、无房住、无生活自救门路的重灾户、五保户、低保户,不搞平均分配,不准滞留、棚架,更不准挪作它用。

同时,民政局高度重视有关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对反映的问题由局纪检组、办公室和财务室进行了解和查处,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办救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切实抓好救灾资金的监管,坚决杜绝思想麻痹,工作疲沓、措施不力、滞留挪用救灾资金的现象发生。

(二)健全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救灾资金使用的违规行为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救灾工作规程。在救灾资金管理使用中,我们除了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外,还结合我区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救灾工作规程,规范工作程序。对灾情的统计、核定上报、救灾资金的筹措和补助资金的申请、办理拨付、资金的管理使用及灾民救助组织实施等环节,提出了更明确要求,确保灾民救助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严格审批程序。在救灾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救灾款物“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本人申请、村民评议、村委审查、乡镇审核、区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的程序来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情况,分类排队,登记注册,建立灾民救助台账,救灾款物的分配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进行两次公示,即在村委审查后第一次公示,区民政局审批后进行第二次公示,以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及时发放救灾款物,在救灾款物的发放上,我们实行《救助卡》管理制度,凭《救助卡》领取救灾款物,确保灾民能及时、准确、足额得到救助。同时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救灾资金的管理机制,总结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经验。近年来对救灾款全部通过区财政局直接转账拨付各乡镇办,缩短了拨付周期,实现了救灾资金快速拨付,充分适应了紧急救助工作的要求。

(三)强化督查,确保救灾资金的安全使用

为了确保救灾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截留、滞留、虚报冒领、骗取救灾资金及贪污、挪用救灾资金、利用分配救灾资金工作之便谋取私利等违反救灾资金管理规定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全区民政系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完善救灾资金的使用报告制度。当救灾款物下拨后,各级民政部门主动对救灾款物的分配、投向和管理使用情况认真审核,严格把关、跟踪问效、定期报告救灾款物的运作情况,对救灾款物的运行实行全程监督。

二是配合监察、

审计、财政部门搞好监督检查。全区民政部门在严格贯彻执行上级规定的前提下,积极配合监察、纠风、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对救灾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和发放等环节实行检查,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逐一进行整改,确保救灾资金的规范使用,并通过民政局网站将救灾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审,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三是加强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区民政局对救灾款不定期进行抽查,年终重点检查。五月上旬已配合省、市民政部门已对20__年以来救灾款物使用情况进行了两次执法监督检查,我们计划在年底前联合区财政局再进行一次督查,重点检查区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发放情况,杜绝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等问题的发生,全面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应。

此外,今年5月中下旬我们集中时间开展了抗震救灾募捐工作,区民政局专门印发了《接受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暂行规定》,对募捐箱收到的捐款规定至少由3人共同清点数额并及时上交专用帐户。同时为了便于社会各界监督赈灾捐款的使用工作,区募捐办将所收到的捐款名单在__*网站上进行了公示,及时将所募捐到的____元捐款分四次全部汇往市救灾扶贫中心,6月上旬已顺利通过了区审计局、区纪委的专项审计和检查。

今后,我们要按照“效能建设年”活动的意见的要求,紧紧抓住公开权力,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和提高效能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行绩效考评,接受社会监督,把机关效能建设融入到各科室的业务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达到以公开促效能,以规范促效能,以监督促效能的效果全面提升效能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