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8 17: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管理学课程设计

篇1

关键词 二级学院 教务管理 质量管理 聘课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wo Academy Recruits Lesson Process Redesign

Based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ZHU L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s the central hub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wo Academy deficienc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proposed based on the enterprise-wide quality management reference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ollege, optimizing processes employed class, highlight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thinking, so that the whol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form smooth, efficient, and orderly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two academy; academic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division processes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对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更加国际化、大众化和个性化,各种教学制度改革,例如学分制等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层次增加、复杂度加大。由此,为了使得现代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序地发展,就需要有新的管理理论来进行指导,新的科技作为管理依据。作为基层组织的二级学院,它组织和管理着学院里具体的教学工作,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基层,即运作层。随着管理权力的不断下放,二级学院的管理内容越来越多,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具体而繁杂,环节众多,更加需要利用先进管理理论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再设计。

按照流程管理原理,借鉴了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实施、边改进的方法,对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里的聘课流程进行了再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此流程的研究探索和实践结果进行阐述。

1 二级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再设计的必要性

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是学院整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有序、高效的教务管理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教务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理念过于机械化,以人为本理念不够完备

固有的教务管理理念以为,教务管理工作是一种单纯的事务性工作,是一种重复性的工作,而整个教务工作分成很多的管理模块,每个模块内容的总和就是整个教务管理,这种观念是狭隘且机械化的。目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大增加了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度。与此同时,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减少,使得管理压力变大,导致不能很好地为师生服务,满意度降低。在对高校管理现有的研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地被提出,但主要是应用于教师、学生方面,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而对于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务管理人员的以人为本却涉及得较少。如何做到以教务管理人员为本,改善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值得研讨。

1.2 对新形势的适应性不够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教务管理面临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和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矛盾。如何平衡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是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的难题。而随着学校对二级学院管理权力的不断下放,二级学院的管理内容也越来越多,管理工作具体而繁杂。以前的管理流程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新形势和新目标,如果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仍然依照之前固有的管理方式的话,将会严重影响管理效率。

1.3 质量控制滞后,不能全程化监控

教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管理中最琐碎的工作,教务管理的范围很宽泛,从教学过程的管理到教学文件的归档管理都属于教务管理的范畴。而一直以来,高校特别是二级学院这个管理基层的工作重心都是事务管理,工作方式都是事后进行质量控制。这样就会导致质量控制滞后,事情已经实施了才去对它进行质量的评价和改进,而不是在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使得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能及时得到改善。例如执行计划、聘课的过程,以往都是由专业所属系部进行选课和聘任任课教师,之后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老师的教授情况进行反馈并控制,这样的质量控制完全滞后于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的效果并不明显或者根本就流于形式。

1.4 信息化程度亟待增强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在教育行业,教务管理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有着很大的作用。并且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不断完善,对我们传统的教学管理流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平台是教务管理系统与人的管理相对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了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反馈不及时,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重复劳动等问题。所以,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

2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化管理

鉴于以上教务管理中的不足,我们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对教务管理流程进行再设计,使得整个教务管理形成顺畅、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2.1 全面质量管理

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经过长久的发展,已渗透到了诸多服务领域,并卓有成效。而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更多地起到了服务社会的作用,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理念依据,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全面质量管理注入了新的发展内涵和实践指导意义。

2.2 ISO9000族和零缺陷管理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最初颁布的ISO9000-ISO9004五个标准的总称,实质是一种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的体现,它可以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族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引进我国的教育界,它使得教育评价主体更加多样化,人力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实现了对教育整个过程的监控,使得教育目标更容易实现,教育管理更加规范。ISO9000应用与教育管理中,将有利于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务管理体制,是对高校教务管理模式新的变革,也是教育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种途径。

20世纪60年代初,“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提出了“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零缺陷管理的主旨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强调的是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零缺陷管理包含了三个层次,分别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第一次做正确。零缺陷管理理念通过对过程的优化,使得能够最快地把事情一次性做好。

2.3 流程化管理和流程再造

流程化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①它不是对整个流程的重设计,而是对流程中不对的地方进行重新设计,对流程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流程化管理和教务管理相结合,就是在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设计一套符合实际情况,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并给予量化,尽可能地降低人为操作的影响。对每个环节的每个流程都指定好负责人,最终形成一套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教务管理制度,让涉及到的每个人都有章可循。

流程再造(BPR)是由Hammer和Chapy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或改进,以便在速度、质量、成本和服务等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②

3 二级学院教务管理流程优化示例——聘课流程再设计

针对二级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零缺陷管理理念,依据流程再造原理,我们对学院聘课流程进行了再设计和优化改进。聘课管理中涉及课程清单下发、已聘教师的课程清单上交、教材征订、外聘教师聘用、教学任务下达、自编讲义以及实验指导书的提交等过程。传统的聘课流程如图1所示。

传统的聘课管理流程环节简单,过程粗化,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疏漏和信息不对应。其缺点具体为:(1)选课和聘课两个过程由系负责人一起完成后再交给教务,上交以后若需要修改,直接再给教务一个表格,这样容易造成混乱。(2)选课和聘课都由专业所属系部的负责人操作,这样会导致系部从是否有老师上这门课的角度进行选课,而不是从学生专业学习的角度进行选课,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是不利的。(3)选课、聘课以及教材征订的结果一起反馈,容易造成教材的漏定,因为教务并不知道这门课程是因为没选不开而使得教材栏空着还是系部漏掉了教材的填写而使得教材栏空着。(4)这个聘课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并没有负责人和审核把关的责任人,所以可以进行反复和随意的修改,过程混乱导致最终的信息不对应。(5)由系部对所属专业的所有课程进行聘课,因系部不可能对所有课程的教师授课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无法很好地对老师任课进行安排,且会出现有的课程多个老师争抢,而有的课程没有老师愿上;有的老师一学期带了很多课程,而有的老师工作量不满。

而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优化再造后的新的聘课管理流程克服了传统的聘课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后的聘课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优化后的聘课流程把选课、聘课和教材征订两个过程明确地分开来,选课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聘课,这样使得选课更加考虑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聘课由原来的专业所属系部负责聘任下属专业的所有课程变成由课程负责人初聘,再由课程所属系部进行协调、调整和汇总,这样使得整个聘课流程更加合理;新的聘课流程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人以及下行和上行需提交的文档,使得整个过程规范有序,且系部的初稿需经过教学院长的审核,一旦审核后即不可随意对之前的信息进行修改,避免了混乱和教材漏定等现象。

4 结语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是培育人才的基本保障。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特别是作为运作层的二级学院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要适应这些新的特点,就需要对教务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教务管理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一种重要的尝试。优化后的聘课流程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全过程质量管理控制使得教务管理中各个环节都能被监控到,避免了教务管理实施中的许多漏洞,让教务管理的全过程都在掌控之中。

参考文献

[1] 侯蓉,金宏伟.对高职高专教务工作流程化管理的思考[J].教育园地,2008(3).

[2] 刘国买,许德仰.高校教务管理的流程再造与组织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8(8).

篇2

关键词: 质量工程学 课程设计 实践案例

质量工程学是面向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波动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影响,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具――控制图和质量稳健设计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2]。课程设计是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操性锻炼,采用制造企业或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数据,要求学生完成某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包括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等内容。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并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下面分别从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1.课程设计理论

在完成《质量工程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定生产或服务过程进行一次实操性锻炼。设计采用选择的项目所采集的数据,要求学生完成三大方面的实际设计内容:(1)对项目某一质量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并利用Minitab软件生成控制分析用图;(2)并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过程、改进过程;(3)对改进后的过程采集新数据,更新控制图直至过程为受控状态,绘制控制用控制图。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同时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质量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较好地掌握质量工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本课程设计,实现如下目标:(1)了解和掌握SPC理论和方法,理解对一个给定的过程消除异常因素的方法;(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团队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质量工程理论知识和方法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有更深入的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按四个人为一组,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协作、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评出若干优秀设计成果。

2.课程设计实践案例

下面给出实际中的具体案例,说明如何选取合适的控制图对网速进行监控,并实施改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以其资源能够共享、信息交流迅速与便捷工作与生活方式的优点,快速地进入日常生活中。但随着联入互联网的组织与个人的不断增多,网速成为大众生活中被关注的话题。以郑州航院东校区区域内联通网速为质量特性值进行监控,该质量特性值的数据能够通过软件方便地得到,且影响网速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高低,电脑的硬件性能等,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提高网速,如更换质量更好的双绞线等。因此,该项目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和可改性。网络这一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型数据,可以应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对过程加以控制,查找原因与改进过程,并制成控制用控制图,用来监控网速的稳定性。

以网络瞬时速度为质量特性,由于事先不能确定网速的具体范围,因此不再设置规格限。具体过程如下:(1)准备器材:一台PC机,一个秒表计时器,笔记本与签字笔;(2)从小组成员中选定两位成员分工进行数据采集与记录,具体方法如下:①一名小组成员负责记录,另一名小组成员负责读取数据与计时;②每隔30秒时间,进行一次集中抽样,连续读取5个数值;③如此进行30次,记录下相应数据;(3)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至Minitab软件中,数据情况如下表:

由于小组选择对网速这一计量值数据进行测定,根据输入的数据及数据分组情况对该质量特性值作均值―极差(Xbar-R)控制图,如图1所示:

结果分析:由图可知该过程的极差控制图的中心线为829,控制上下限分别为1753,0。在图中可清晰地看到第17个点超出控制上限,对其当时所处的状态进行分析可知:该点出现的原因是同寝室的使用联通网络的电脑有两台断开了网络。将该异常点剔除掉,重新生成控制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第10个点超出控制上限,控制图报警。分析过程发现异常原因是电脑几款运行软件运行不稳定。将该异常点剔除掉,重新生成控制图,如图3:

由图3可知该过程处于统计过程控制状态。

根据对前面异常原因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如下:(1)要确保过程处于稳态情况下,将已断开网络两台电脑重新接入网络;(2)保持本台电脑运行软件的稳定运行。图3确定的控制图延长之后可以用作监控改进后的生产过程的控制用控制图。

3.课程设计方案的选取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质量特性值作为监控对象。一般针对计量性数据可以选择计量性控制图。当样本容量小于10时,可以选择均值―极差控制图;当n样本容量比较大时,选择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当样本容量为单值时,可以选择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如果监控的对象为计数型数据,比如产品的不合格品率或缺陷数,则可以选择计数性控制图。当质量特性值服从二项分布时,可以选择不合格品率控制图或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当质量特性值服从泊松分布时,可以选择缺陷数控制图或单位缺陷数控制图。例如要对学生投篮的准确率进行监控,可以选择使用不合格品率控制图或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如果对电脑的开机速度进行监控,则可以选择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本文从课程设计理论、实践案例及课程设计方案的选取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质量工程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学习技能。

参考文献:

篇3

上海交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设置在工科院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有较好的工科基础,不仅掌握工程专业技术还掌握计算机、管理和工业工程专门技术,是社会急需的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生产与服务系统工程;

(2)现代物流工程;

(3)生产与服务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

(4)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但是,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和去企业实习课程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院,这种模式的专业基础为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和一门工程学科(以机械工程为主)。本科毕业生需掌握工作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先进制造系统、物流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工程经济学、成本控制、人因工程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成绩合格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其专业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坚实基础,懂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拥有扎实的专业工程技术。主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经济学、系统分析、机械设计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基础工业工程、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精益生产、物流工程、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学、实验设计、制造系统仿真、工业工程应用与实践等。由此可见,学校基础课程比例高,而专业工程类课程比例较少。由上述典型高校工业工程培养模式可知,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管理类课程所占比重较高,而国外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安排大多以工程学科内容为主,管理类内容为辅。从专业实践能力来看,美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许多学校都安排了与机械有关的工厂实习和实际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获得生产第一线的基础经验,不仅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内容有了具体的认识,对以后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学习最终是为了投入实践,我国的工业工程专业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2对国内高校的几点教学建议

根据各大高校的调查研究,我国现存教学方案存在以下不足:教学方法古板;教学实践环节薄弱;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针对以上不足,现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1)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改变学生思维模式。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而我国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美国本科教育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只有每个学生都积极地进行讨论,才能真正参加到学习过程中。他们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作为平时考核很重要的一部分;

(2)将课程设计作为考核科目,锻炼动手能力。首先,手的操作不仅可以促进视觉、触觉、感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增加身体协调性。其次,通过动手设计,可以掌握其产品原理和方法,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再次,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把知识从课堂延伸到具体研究项目的执行、完成,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做好准备;

(3)实施开放式教学,完善课程结构。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学习到过程中,突出展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注重学习内容,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选择所学内容,培养积极价值观。目前,开放式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一般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环境,通过相似的组织结构、人员关系与时间,运用同样的资源约束、竞争压力、数据和信息,从总体战略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政策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组成小组,深入实践第一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使用,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的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复杂流动,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几乎没有材,学生也没有统一的课本。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挑选最新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就业率最好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毫无疑问,不局限于教材、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学更容易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4)加大工厂实习力度,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论教育的高校,很多学生不知道所学习的知识到底可以用在何处,以致最后渐渐失去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就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行业和企业,尝试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方案,实现校企共赢。

3结语

篇4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成为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本国发展核心政策目标之一看待。要保证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国家、社会、市场急需的高素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门人才,从而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营养检测、质量控制、安全评价,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根据食品安全的紧迫形势,教育部在2001年批准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我校于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此专业并当年招生,成为我区唯一的设此专业的高校。我校教务处通过深入调研、论证,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通过,形成了《石河子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综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06年大学各专业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初步形成了新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食品科学、生物学、营养卫生学、毒理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在食品原辅料及成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验、质量管理、安全评价、企业管理和科学研究并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的“通食品、强检验、懂管理”技术管理型复合人才。在新的培养方案边修订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关键。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要按照一专多能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见证了该专业在我校的诞生、发展及每一步成长。结合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历程,笔者从凸显专业办学特色角度对该专业办学特色的构建提出建议。

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体现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部分是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支出的一个新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工程、食品科学、现代分析科学、管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目前全国60多所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高校中,以农业类院校为主,其他包括海洋水产、轻工、商业、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工业类、医学类等高校。由于这些高校所在行业不同,依托学科背景不同,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各校制定和构建的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千差万别。所谓的就业竞争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能力的竞争,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就业和今后事业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专业能力。要把这一新专业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在全面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制订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食品学院自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来,在不断的摸索中建立凸显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分别于2009年、2013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本着打好基础,突出主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注重专业特色的原则研究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了包括公共课、理论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特色模块课、专业相关课程和综合素质任意选修课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结构突出四条主线:与化学相关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与检测相关的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仪器分析等课程课程,与医学及生理学相关的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及食品毒理学课程,与质量管理相关的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企业管理等课程。在2013版修订的培养方案中,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加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如将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化学实验列为一门单独课程;为了凸显地方特色,增设了《新疆特色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课程;《食品风味化学》、《油脂化学》、《蛋白质化学》等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该专业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建立

对工科专业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食品质量控制及品质分析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兼具基本的管理、创新能力。因此,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势在必行。

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注重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向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转变,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实现层次化实践教学。在实际实践教学改革中,我院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认知实习、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教学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二课堂(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上述连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让学生形成认知、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其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可以从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及内容入手。实验教学课程安排本着“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如单独开设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增加专业综合实验课;实验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此外,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形式及内容改革进行研究。如在假期进行认知实习、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社会现象、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食品行业生产和经营状况及特点,增强感性认识,稳固专业思想。

篇5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的层次性特征日趋明显,因而迫切需要专业的物流人才。根据有关物流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显示,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层次的不同,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可分为四种类型:理论研究型、管理决策型、管理应用型和实际操作型[1]。

 

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框架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应当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其中基础能力是指学生在本科教育中对于物流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对物流相关设备及系统的规划、设计、操作、开发等实际能力;专业素质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因此,物流管理的本科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为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系统结构。根据调研及分析,设计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框架,如图1所示。

 

1.1 基础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2]。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课程学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言、自然科学与数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工程类基础等课程;第二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与经济、市场商务类、计算机应用类等课程;第三年主要学习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运作管理、物流系统工程、国际物流、采购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运输组织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第四年主要学习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物流经济地理、物流设施与设备、质量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中心规划与管理、物流方案设计与应用、物流金融、绿色物流等。

 

1.2 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学生还要参与实践环节的教学。第一学年,有基础课程的课程实验;第二学年,有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验及认识实习,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供应链系统模拟实验等;第三、四学年,有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和实验,包括: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ERP系统模拟实验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践活动和科技竞赛,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以及相关学科竞赛等。参加科技竞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度,激发创新能力。

 

1.3 专业素质的培养

 

物流管理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3]。物流学科的课程设置要体现跨学科的特点,相关的交叉学科有:经济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具有行业特色、符合学校背景的一些“特殊”课程,如港口物流、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等。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数据库和计算机应用、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训、生产实习等,通过专业实践训练,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2 完善人才培养的措施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满足行业人才需要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来构建,要根据物流管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主要结构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在教材的选用方面,要尽可能选择那些专业性强,具有实践应用性的教材。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把实践教学贯穿到学生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分析讨论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习企业经营思维,巩固专业知识,激发想象力;安排校外实习时,组织学生到有关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等进行参观、访谈或短期实习,让学生对物流管理有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2.3 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符合物流管理的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必要的课外知识,培养综合型物流人才。

 

3 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符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卓越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从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式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篇6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开考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

专业代码及名称

7 月 2 日

7 月 3 日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上午 9:00 - 11:30

下午 14:30 - 17:00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A020103

财税(专科)#

00064

纳税检查

00061

国家税收

00062

税收管理

00999

政府预算管理

A020179

会展管理(专科)

03875

会展概论

03872

会展营销

08883

会展政策法规

08884

会展经济学

A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5171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A020205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6183

工资管理

A020234

物业管理(专科)

00172

房地产经营管理

04363

物业管理实务(一)

04365

物业管理财务基础

05565

物业管理法规

07489

应用写作

04364

物业管理实务(二)

07481

管理学基础

07482

物业管理概论

18960

礼仪学

 

 

11429

物业管理英语

 

 

A020238

国际旅游管理(专科)

00192

旅游市场学

06010

旅游英语

03529

国际旅游饭店管理

00194

旅游法规

02519

食品营养与卫生

11341

国际旅游学

06123

导游学概论

11506

旅游饭店财务管理

07489

应用写作

 

 

 

 

 

 

A020242

会计电算化(专科)

 

 

05946

关系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

08310

会计电算化

02600

C语言程序设计

A020276

环境保护与管理(专科)

02764

水土污染与防治技术

04540

写作基础与应用

02472

环境质量评价

02471

环境生态学

07847

环境经济学

05580

环境保护

03164

环境科学概论

02757

环境监测(二)

 

 

 

 

07481

管理学基础

04516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A040106

教育管理(专科)

01281

中国教育史

00442

教育学(二)

01282

外国教育史

00448

学校管理学

A040109

心理健康教育(专科)

04265

社会心理学

03518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0351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03372

团体心理辅导

A040115

英语教育(专科)#

06423

英语语音学

11488

基础英语(二)

11487

基础英语(一)

01212

英美概况

11486

中学心理学

11489

基础英语(三)

11491

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11485

中学教育学

 

 

11490

实用英语语法

 

 

 

 

A050102

秘书(专科)

 

 

 

 

 

 

0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A050128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

11486

中学心理学

11350

基础写作

11493

现代汉语(二)

11485

中学教育学

11495

古代汉语(二)

11496

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11494

古代汉语(一)

11492

现代汉语(一)

A050129

商务秘书〔商务管理〕(专科)

07489

应用写作

00776

档案学概论

08020

商务秘书学

07786

国际商务

18960

礼仪学

18961

财务管理与会计基础

11520

秘书事务管理

18956

法律事务管理

A050226

商务英语(专科)

 

 

05439

商务英语阅读

05440

商务英语写作

 

 

A050301

广告(专科)

00635

广告法规与管理

00637

广告媒体分析

00636

广告心理学

00634

广告策划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00851

广告文案写作

A050303

公共关系(专科)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

 

 

 

 

 

 

A050316

广播电视编导(专科)#

01172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

01169

影视摄影技术

01170

电视画面编辑基础

01171

电视摄影造型基础

01173

影视声音艺术

01176

电视写作

01177

电视作品赏析

01175

视听元素基础

A050407

音乐教育(专科)#

 

 

07975

音乐欣赏(一)

11372

歌曲作法(一)

11371

和声学(一)

A050436

艺术设计(专科)

00504

艺术概论

 

 

10177

设计基础

 

 

A050442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科)

03904

服装生产管理

00683

服装市场与营销

00677

服装材料

03902

服装发展简史

 

 

 

 

03905

服装企业督导管理

03906

服装品质管理

A050454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科)

 

 

 

 

08878

动漫产业概论

08881

动画编导基础

A0803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

0587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10726

数控机床与编程(一)

07743

机械设计基础(一)

0235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0723

流体传动与控制

04108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A080304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

022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01632

压铸模及其他模具

01622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01634

塑料成型机械

 

 

 

 

07743

机械设计基础(一)

01639

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

A080311

农村机电工程(专科)

11478

农村电力系统

02189

机械制造基础

07743

机械设计基础(一)

04108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11479

电器设备使用与维护

04540

写作基础与应用

09439

计算机实用基础

08214

农业机械

 

 

11480

汽车拖拉机构造原理与应用

 

 

 

 

A08060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10737

电子技术基础

07840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10736

电气测量技术

08182

自动控制原理(一)

 

 

10738

工厂电气设备控制

 

 

 

 

A08060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科)#

02151

工程制图

0230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2271

电机学

02273

电子技术基础(二)

 

 

 

 

 

 

0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A080704

电子技术(专科)

08679

电路分析基础

 

 

 

 

0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A080744

数控技术应用(专科)

04118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02189

机械制造基础

03395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

02609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4108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A080786

移动商务技术(专科)

03333

电子政务概论

 

 

 

 

 

 

09016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A080788

嵌入式技术(专科)

06143

电路基础

12730

嵌入式LINUX应用编程

12732

ARM结构与程序开发入门

 

 

A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专科)

02394

房屋建筑学

 

 

 

 

 

 

A082217

电子政务(专科)

03333

电子政务概论

0333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0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A082229

汽车服务工程(专科)

05872

汽车营销案例分析

05868

职业道德与礼仪

05870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

05869

汽车应用英语

0587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05881

汽车诊断与维修

05877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05871

汽车营销技术

05879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

 

 

 

 

05873

汽车保险与理赔

A090603

乡镇企业管理(专科)

03971

经济学基础

04540

写作基础与应用

00333

乡镇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07492

农村政策法规

08114

财务管理学(一)

11383

乡镇企业生产管理

07481

管理学基础

11382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

 

 

 

 

07787

会计学原理

 

 

A090604

农村财会与审计(专科)

03172

农业经济学(二)

02827

农村企事业会计

04534

财政与农村金融

00944

审计

08114

财务管理学(一)

04540

写作基础与应用

07481

管理学基础

07492

农村政策法规

 

 

 

 

07787

会计学原理

 

 

A090620

畜牧兽医与管理(专科)#

02785

兽医微生物学

02787

兽医药理学

04797

动物流行病学

04793

家畜病理解剖学

B020104

财税(独立本科段)

03403

国有资产管理

00069

国际税收

00062

税收管理

00999

政府预算管理

 

 

 

 

00068

外国财政

 

 

B020110

国际贸易(独立本科段)

11465

现代公司管理

 

 

 

 

 

 

B020119

餐饮管理(独立本科段)#

18960

礼仪学

 

 

 

 

 

 

B020157

财务会计与审计(独立本科段)

00974

统计学原理

00061

国家税收

03703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

00944

审计

04532

财务会计专题

03702

会计制度设计与比较

04534

财政与农村金融

04533

管理与成本会计

 

 

04531

微观经济学

06069

审计学原理

06270

技术经济学

B020180

会展管理(独立本科段)

03875

会展概论

03872

会展营销

03878

会议运营管理

08884

会展经济学

03877

会展项目管理

08888

会展企业战略管理

08889

会议酒店管理

08887

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

08725

会展客户关系管理

 

 

 

 

08890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

B020204

会计(独立本科段)

00974

统计学原理

04531

微观经济学

03703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

 

 

B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

 

 

07072

企业形象设计(CIS)

07353

管理学原理(一)

 

 

B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B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324

人事管理学

00463

现代人员测评

06183

工资管理

00294

劳动社会学

07484

社会保障学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

11366

人口与劳动资源

11365

劳动力市场学

1146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11470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11468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11465

现代公司管理

11469

宏观劳动力配置

 

 

11471

劳动争议处理概论

B020222

物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2659

房地产项目管理

05673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

00176

物业管理

05674

物业信息管理

05672

物业设备管理

05675

物业管理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

06569

物业管理实务

05676

城市环境保护

07519

公司管理学

 

 

 

 

 

 

B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3335

公共管理学

05724

公共卫生管理

03331

公共事业管理

 

 

B020235

国际旅游管理(独立本科段)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87

旅游经济学

00188

旅游心理学

04138

旅游文化

11403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

05034

旅游地理学

03529

国际旅游饭店管理

11404

旅游饭店设备管理

18960

礼仪学

11341

国际旅游学

11343

旅游会计学

11405

美食与菜系

 

 

11406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B020236

会计电算化(独立本科段)

 

 

08674

计算机网络基础

03703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

02376

信息系统开发

B020256

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

05060

项目范围管理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4154

项目采购管理

05063

项目时间管理

05067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5061

项目成本管理

05066

项目论证与评估

09413

项目管理概论

10427

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

 

 

 

 

B020277

环境保护与管理(独立本科段)

04518

环境化学

04523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

02472

环境质量评价

02471

环境生态学

04525

环境微生物学

04526

环境工程导论

0452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04519

固体废物管理

04528

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05580

环境保护

04527

环境规划与管理

篇7

 

教学课程的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直接关系到大学专业人才的质量和能力培养的效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各个学科的知识不断的增加,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课程越来越多,在对课程教学之间又缺少相互联系,导致学生的负担十分沉重,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让课程更加合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要让课程教学体系整体化和科学化,以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顺利发展。

 

1、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对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知识进行培训,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学生主要就是学习现代管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好的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能够更好的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和决策的能力。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能力;(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须定量分析技能;(3)还要对质量管理和数据收集处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掌握;(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1.1医学课程设置所占比重过大。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医学院校开办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医学的优势,因此在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课程体系中,认为医学课程设置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区别于其他类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特色,长期形成了“医+管”的课程设置模式,导致医学教育课程多,课时总量大的问题。加之过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招收的是文科学生,学生学习医学课程的难度大,学习负担沉重。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由于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课程设置上面十分不合理,对于医学院校采用的“医+管”的模式,在专业课程上有很多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忽视各学科的内在联系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的知识体系混乱;课程分类不准确,课程教学功能不明朗;对于教学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在对社会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2、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思路与实践

 

2.1医学课程的整合

 

在对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中,要针对学生能力进行设计,很多学生从事卫生管理、卫生监督、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疾病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以前学习的十多门课程,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深度,导致学生学习中不够重视,教学效果较差。为了让学生在不违背医学教育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对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采取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分离,设置独立的适合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专业的医学课程,即把医学课程整合为基础医学概论和临床医学概论两门医学课程,学时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2.2管理专业课程的合理调整和整合

 

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应该以学生能力、素质作为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应具备卫生事业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经济分析和预测。因此必须要具有扎实、广泛的人文基础和管理学知识,必须掌握和了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制定符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还要明确管理的理论知识,要以医学为基础的课程建设思想。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管理专业课程门数及学时数,增设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课程,如卫生政策研究、健康教育学、卫生管理统计等课程。对一些内容陈旧的课程则直接砍掉,如初级卫生保健。这样在总学时相对不变的基础上,精减了近 268 学时的空间来发展管理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教育。

 

3、课程整合的实施保障

 

在对课程整合中并不是简单的将几门课程柔和起来,这是需要我们对整个课程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有相应的机构和师资作为教学保障。具体说需要以下保障:

 

3.1需要有组织保障。学校应设置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临床医学概论教研室等相关机构。

 

3.2要有专职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在教学中有统一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对教学内容全盘把握,使相关学科的教学恰当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重复、脱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3在课程整合中,要采取专家、教师、学生意见,及时了解课程整合教学反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好的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3.4还要对渠道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例如,教学的经验和外出的进修等。在课程整合中对师资的要求高,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整合的研究。

 

3.5优化教材。教学教材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学习中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对教材实践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保证教材的优越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教材不合理的地方做出调节,对卫生改革的新思路、新理论、新做法,提出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前沿讨论课题,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

 

4、结束语

 

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构想,其特征是突出科学、技术,新医改政策下,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的任务。

篇8

工业工程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的目标是用技术的方法,经济、有效地解决社会系统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具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常规模式是依据学科的知识体系,按时序设置课程,追求本科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种设计模式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容易出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因此,应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相结合,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融入必要的实践教学,把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充分地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校作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多年来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对本科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极其重视。2014年,结合山东省名校建设和自身专业发展,通过多方调研,对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通过引入具有一定优势的机械和土木建筑等工程基础技术,形成富有特色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经济与管理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应用工业工程理念和知识对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进行规划、设计、评价、改善以及创新,能从事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科研与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人才。在培养计划中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工业工程专业,其毕业生不仅面临就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我们强调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但重视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而且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突出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各类教学环节,强调解决最短时间上岗的问题,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强调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晋升和相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实践环节是高校工科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工业工程(工科)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必修环节,对实现职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

2当前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实践环节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在各高校进行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虽然都有课程设计、各类实验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具体内容上由于专业定位和学校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很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2.1实验过于侧重验证性

实验在开设的课程实验中,多数仍然是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占比较低,各门课程的课内实验,仅依附于课程内的理论知识,学生难以从实验中开拓创新。

2.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课内实验和部分课程内容设计均采用统一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预先设定好的方案,按步骤进行,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所设计的方案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3实验设施不够完备

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在工业工程本科教育中,对于实验室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能够保证基本的专业实验。对于强调实践性的工业工程专业,因实验设施设备的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实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2.4实践、教学分散

不成体系以我校为例,仅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3门核心课程的课内实验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2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需要课内实验的核心课程,例如生产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等,都没有开设课内实验。虽然开设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实习单位生产情况的不确定性,往往造成实习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不能很好地参与生产实践。对于定位于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院校,还存在毕业论文过多的情况,经常出现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进行写作,缺乏实际背景的现象。这些缺乏联系,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更缺乏综合实践的课程,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3基于职业发展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必然是在企业中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既具备从事职业活动必需的高技能,又具备能为整个职业生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的职业素质。在进行新的专业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目标的达成。我们通过梳理核心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相应的职业能力需求,按照从“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工业工程综合实训-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的路径,辅以课外活动竞赛等构建三部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技术实践部分,由于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在强调工程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我们设置机械电子与控制和土建施工两部分工程技术。实践部分分别包括机电控制PLC课内实验和土建施工电子制图课内实验,设置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以及金工实习。专业核心实践部分,在理论课堂增加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梳理,重新规划建设了实验室,开设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实验14学时,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12学时,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16学时,质量管理工程课程实验6学时,精益生产课程实验4学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实验24学时,并且在课程实验中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开设开放性实验,由学生利用实验设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在开设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人因工程课程设计、设施规划课程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同时,开设工业工程综合实训。此外,我们把生产实习放在工业工程综合实训之后进行,以便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更具针对性。我们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仅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毕业生设计形式完成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毕业实习了解的实际企业背景,寻找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或者模拟进行产品的组装线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经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共16周的强化应用训练,可以让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便于提高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为职业发展树立良好的开端。考虑到部分中青年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工程背景不足,我们聘请了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指导,可以拉近教学实践过程和企业实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培养的工业工程毕业生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课外实践部分,我们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竞赛对科学素质的锻炼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全国工业工程案例应用大赛,使学生真正感受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对于大四学生,鼓励参与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电力营销;校企融合;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沈建红(1969-),女,浙江绍兴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秋华(1963-),女,山东青岛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JSJG17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41-02

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新形势下,电力营销和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和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得营销知识又掌握一定电力类专业知识、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电力营销人才。南京工程学院“校企融合,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正是顺应了电力行业在市场化改革中对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需要。

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创办于2001年,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懂得电力工程相关技术、能够正确理解国家电力相关法律政策、熟悉电力营销基本业务与技能的电力市场营销人才。十几年来,南京工程学院和江苏省电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通过校企融合培养了大量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电力营销人才,在校企融合、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确立符合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奠定基础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的基础,为使培养的电力营销人才符合社会和行业需要,学校走访了大量的业内专家、管理人员、学者、院领导、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主题研讨会、工作分析会等形式对电力及电力相关企业的工作任务和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从知识结构看,电力营销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营销管理知识与电力工程知识;从能力要求看,既要具备营销管理能力又要具有基本的从事供用电技术的能力,善于处理客户关系,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同时,学生应善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够承担电力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南京工程学院将电力营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理论基础,熟悉电力工程基本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组织管理、营销分析与策划、电能计量、电力客户服务等相关电力营销技能,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面较宽,能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部门、发电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从事市场分析、策划、客户服务、产品销售及管理的创新型型本科人才。

二、构建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提供教学保障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南京工程学院在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时突出了对学生复合型和创新型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

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转变了普通市场营销专业以营销理论知识为主体的做法,构建了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电力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两者融合的电力营销专业知识三大知识模块为主体的复合型理论教学体系;开设了电力市场营销、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客户服务、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电能质量管理与控制、电力营销法律法规等课程,创新性地实现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电力工程专业知识由并行到融合的转变,为学生在电力企业从事电力营销和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南京工程学院注重从“实践性”和“适应性”入手,在培养学生电力市场营销工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对电力企业多岗位的适应能力,构建了基础实践层次、工程认识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和创新实践层次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实践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营销和电力能力的交叉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电力营销工作能力,主要包括电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综合实训、电力技术经济分析课程设计、电力客户服务与沟通课程实训等;创新性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承担科研课题、进行营销实践等,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1.教学管理系统

由院长—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师组成教学管理网络,分级承担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2.教学评估系统

教学评估系统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有关教学评估组织组成,并吸收了相关企业界人士参加,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改方案进行论证。

3.教学督导系统

教学督导机构由学院教授、副教授以及返聘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通过听课、查教案、查试卷、查毕业论文、查实习成果等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4.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质量情况,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的采集渠道包括:学生评教信息、学生座谈会信息、学院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听课信息、督导组成员听课及教学检查信息、通过企业走访了解的学生实习信息等。

四、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为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为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学院研究确立了“内部教学考核系统”和“外部环境考核系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

内部教学考核系统由确定培养目标、建立知能结构模型、建立教学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执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效果考核等几部分组成。

外部环境考核系统由学生考核(个体考核)和企业考核(社会考核)两部分组成。学生的个体考核包括个体的自我评价以及对教师和教学事务的考核。企业考核是指教育的社会效用角度考核学生是否具有企业(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在确立了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以后,具体的人才培养考核指标将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结果。在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考核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学院着重考虑了教学过程考核、教师水平考核、教学条件考核和教育结果考核等问题,设立了实践教学考核、教师实践经验考核、实习基地建设考核以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意见考核等四大类指标,全面地反映电力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以实习基地建设考核指标为例,在指标的设计中考虑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总额、人均实习经费、人均上机时数、人均耗材指标、教师实习指导学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详细的校外实习计划、校外专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等。

五、校企融合,发挥企业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中的作用

校企融合联合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体现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的人才需求调查到企业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反馈,企业在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课题组走访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的12个县市电力企业和30多个电力相关企业的营销部门,先后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与近百位电力及相关企业的专家、高中基层营销管理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全面了解、掌握了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任务和对营销工作人员知识、能力与基本素质的要求,为制定适合社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企业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院聘请电力企业专家为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教授,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工作人员实践知识丰富的特点,在电工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参观实习、电力系统运行认知实习等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中,聘请了大量的企业技术和营销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为电力营销专业的学生授课和开设电力行业改革、电力营销技能讲座;二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电力营销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先后有15位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了《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技术经济分析》、《电力营销业务与技能》、《电力市场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使该系列教材更能体现行业特色和知识的最新前沿。

企业在培养创新型电力营销人才方面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上,在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中纳入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企业满意度、毕业生所在岗位重要程度、毕业生平均薪酬、毕业生跳槽比例、毕业生转行比例等,反映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企业(社会)需要,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是学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作出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

六、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工程,高质量的创新型电力营销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企业通力合作,才能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体现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牛文琪.电力市场营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7).

[2]柳雨霁.应用型本科质量评价中的几个问题——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南京工程需要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验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87-02

工程管理是围绕工程活动过程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其研究和解决的是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和问题,该专业合并了原建筑经济、国际工程招投标、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造价管理等多个专业,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管理类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务实性和应用性特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时代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平台,加强专业实验教学与管理。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应具备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以实践学习为中心的实验课程和项目,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工程方面的优化及管理,拓展相关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并能够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 许多课程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完成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四大平台课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主干课程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完成。其中技术类课程,如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可以利用工科实验室,但经济理类课程需要自设实验室,主要有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经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如工程估价课要借助造价软件,特别是课程设计需要利用造价软件模拟。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成为实验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的要求

精益建造的概念由Lauris Koskela于1993年首次提出:精益建造是指在建设项目交付过程中以价值流为中心,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浪费最小化的建筑生产管理模式。精益建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追求精益思想,保障生产资源的高效转化和价值流的顺利流动,使得高质量的产品与高水平的生产力同时产生[1]。精益建造对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多对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加以训练,才能适应精益建造的模式。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可以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困难问题

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有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但是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在一两个月内通过实习,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过程有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而只能了解工程项目管理表面的一些现象,很难深入到管理中更为复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同时,由于学生安全问题,实习地点的联系一直是实习教学的难点,如果能够将工地现场的实习放在实验室中完成,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建立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对实习教学将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四)企业人才的需求

郑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每届学生就业去向多为建筑工程局,就业岗位多为造价和施工管理。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工程类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扎实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读图识图,用造价软件进行施工图预算,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施工平面布置,绘制施工进度图及其他工程管理实务,同时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实验情景实训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依托于土木工程和管理学,工程管理实验既有体现工程技术的工科实验,也有体现管理理论应用的实验,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等实验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来完成,而管理理论应用则要在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实验室中完成。

随着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其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完成,工程管理实验室主要利用模拟教学系统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实际的运作过程,通过对建设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实验,使学生熟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主要内容应是对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过程的仿真与模拟[2]。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内容

(一)实验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实验中心将实验教学分为三大模块:技术类实验模块、管理类实验模块、综合类实验模块。技术类实验模块主要体现工程技术等工科实验,通过技术类实验的训练,学生会加深对技术课程的理解。技术类实验模块需要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及测量实验室等工科类实验室,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类实验模块主要体现对管理理论的应用。综合类实验则是在掌握技术类和管理类实验的单项训练后,进行对工程建设的情景模拟,学生充当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某一角色,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对单项知识的综合,达到对技术知识和管理理论的综合运用。三大模块实验可以和课程设计与实习等实践活动交叉实施。实验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基本框架图

(二)实验中心建设的内容

1.工程管理数字化实验室。工程管理数字化实验室在一些学校也叫做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是集教学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模拟实验室[3]。它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在课后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进行自习复习、答疑、案例讨论;研究如何模拟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工程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环境内模拟建设项目管理活动。二是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研究如何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探索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仿真教学活动。数字化实验室可以进行的实验如表1所示。

2.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主要配备建筑结构的各种主要构件实物及三维模型,如桩基等基础类构件模型、墙体等砌筑类构件模型、砼构件、钢筋下料模型等工程施工过程相关的构件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可以集成展示某类结构,如基础工程、设备与管道工程、钢筋砼工程等。同时可以展示出结构节点与细部构造,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加深对工程构件及施工过程的了解,既安全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工程全部施工过程有个总体了解,弥补在一个实习地点不能全部展示施工过程和工程构件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工程建设的认识。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和施工模拟软件相结合展现出所有分部分项工程,解决专业实习由于时间限制不能全面认知施工全过程的不足。

3.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主要训练学生谈判、协调的能力,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模拟工程管理中的一些活动。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招标投标模拟、协同工作模拟(PIP应用)、企业经营与管理模拟等,培养学生对建设工程生命期管理的认识与能力。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招投标活动,学生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招标方、投标方和评标委员会,实验室提供案例资料,结合电子招投标系统,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招标、投标和评标的过程,直至定标、签订合同[4-5]。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实验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实验内容

工程管理实验中心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沙盘、项目管理软件、招投标模拟系统、工程造价软件等硬件及软件实验设施,基本上覆盖了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有利的途径和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贯通课程内容。工程材料、测量等实验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工程管理作为土木工程和管理学交叉的学科,可以授予工学学位。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有些在土木工程学院,有些在管理工程学院。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会有所不同,但就专业本身而言,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对专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葛欣.基于精益建造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J].合

作经济与科技,2011,(18).

[2]黄华.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思路和方案[J].高

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3]张爱琳.工程管理信息化模拟实验研究中心的建设构想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

[4]解本政.工程造价专业招投标模拟实验室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