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体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体质管理制度

篇1

开展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五项管理”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XXX市教育局、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五项管理"督导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五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五项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等文件。将学生减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积极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和家长教育观念,不断向课堂要效率;为杜绝学生作业完成不了,学校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增强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到少而精;并积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从源头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2.重视学生睡眠情况。我校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认识到课堂的高效率,还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学生睡眠情况是关键,为做好和改善学生的睡眠情况,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小孩的睡眠质量并宣讲睡眠重要性和睡眠不足的危害性。并动员全校班级开展健康睡眠专题班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规范学生手机管理。2021年春季学期,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特制定了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为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学校积极动员部署,科学引导,家校联动,确保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发送了致家长一封信,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以及加强了宣传检查力度。

4.加强学生读物管理工作。近年来我校积极打造特色办学,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环境,近年来,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了图书室,学校阅览室由专人管理,周一至周五全天向学生开放,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我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团队示范校、文明校园等。

5.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开足开齐体育课、劳动课,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每年在全校范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做好数据全面真实,并对各年级学生体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还及时向家长、学生反馈,通过专业锻炼和引导,不断改进学生的体质。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爱眼护眼工作,通过主题班会宣讲,提高学生爱眼护眼的意识,并利用下午课间开展眼保健操,将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入班主任工作管理。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落实责任,注重实效。

“五项管理”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校长。要切实提高认识,细化管理措施,综合施策,重在执行,监督。

1.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具体措施。

2.召开全校教师大会传达相关文件内容,做到人人知晓。并通过班主任群转发相关文件给学生家长。

3.“五项管理”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学校坚持常抓不懈。

(二)学习宣传,掌握政策。

首先要学习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做到学校领导、教师全员学习,学习全部文件内容。其次是向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广而告之。通过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家长群、致家长一封信等不同形式积极教育引导。吃透文件精神,让人人都了解“五项管理”规定的内容。

(三)明确作业管理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我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2.合理调控作业总量。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3至5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完成书面作业主要靠校内时间,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校内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3.科学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依据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作业。要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做到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既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性作业,也要设计具有选择性、差异性的选择作业,探索分层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让家长代为布置作业。

4.规范作业批改。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5.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宣传、指导,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敷衍,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不额外给学生安排书面作业,家校合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6.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四)保证学生睡眠充足,培养良好作息习惯。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班队会课、科学课加强学生关于睡眠方面的知识科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向家长宣传睡眠对小学生身体发育以及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家长不盲目给孩子跟风报班、参加课外培训,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2.合理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坚持“难易适度、数量适当”的原则, 不额外布置课后作业。

3.培养良好作息习惯。引导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中午半个小时以上的午休,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建议每天21:00之前上床休息。

(五)关于手机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板报、演讲、等形式的活动,引导每位同学从自身做起,坚决拒绝手机进入校园,并形成长效机制。

2.严禁手机进课堂。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为方便与家长联系,学生可以带电话手表。

3.严格手机管理。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各班学生带电子产品进课堂相关情况,做到有监督、有落实。值周教师巡查中发现学生持有、使用手机的,坚决予以收缴并交于班主任统一保管。

4.做好家校合作。向家长宣传“五项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号召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电子产品,减少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频次和时间。

(六)控制教辅种类,严格图书管理。

1.控制教辅种类。禁止教师、家委会推荐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其它种类的教辅资料。

2.严格图书管理。严格遵守图书室和班级图书增新剔旧和进室、进班审查制度,及时补充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

3.强化督导落实。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严查各班乱征订购买教辅资料和强制或推荐暗示学生在特定地方购买图书情况,一经学校发现将取消教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

(七)加强体育管理,增强学生体质。

1.上好体育常态课。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通过录制游戏或辅助练习的短视频,突破技能教授的重难点,让学生乐学、乐练,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指导学生规范做好眼保健操,定期给学生讲解爱眼护眼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多进行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跑步等运动,缓解用眼疲劳。

2.创新体育特色课。开设足球、跳绳、舞龙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

3.设计个性化体育作业。围绕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每周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个性化体育作业,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针对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和训练量,学生根据自身素质选择完成当日训练任务。

4.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结合校园艺术节、县级足球赛、县级运动会等开展足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学校拓展课、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三、存在问题

1.教育减负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2.在手机管理方面,家校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3.教师专业还有待提升,在培养学生阅读和养成良好习惯方面,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不足。

四、改进措施

1.学校要把好执行关,加强手机管理宣传教育,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健全手机统一管理制度

2.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关注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读物,为家长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2

一、总则

大学生集体宿舍既是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地方,又是学生探讨工作、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宿舍环境能给人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促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整洁、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保障单位、职工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特制订大学生集体宿舍管理规定。

二、管理原则

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大学生集体宿舍管理制度,由入住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并加强日常检查评比。

优质服务:单位注重提高服务质量,为入住大学生提供优质、便利服务。

合理分摊:大学生集体宿舍水、电费用、管理费用由单位和入住大学生双方合理分摊。

三、管理规定

入住集体宿舍的大学生要做到文明住宿、遵章守纪、服从管理,保持集体宿舍生活和安全秩序。集体宿舍卫生、安全、秩序等由入住大学生共同维护。大学生应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和身心健康。

(一)公共卫生管理规定

1、入住人员自行安排,轮流打扫室内卫生、整理床铺,并保持厨房、厕所清洁卫生;

2、垃圾清倒在单位院内垃圾车里,不向窗外和室内公共部位乱扔杂物,不在楼道、楼梯随意泼洒脏水;

3、保持宿舍排水、排污管道畅通;

4、保持宿舍墙壁干净,不乱写乱刻、乱涂乱画。

(二)安全秩序管理规定

1、按分配房间住宿,不得擅自调换。如需调换,需到大队基地办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并进行登记;

2、注意爱护公物,凡室内公用设施不得私自搬走、拆毁、损坏或丢失,违者按价赔偿并视情节追究责任;

3、要自觉保持宿舍内的安静,自觉维护宿舍的生活秩序。作息时间原则上自行安排,收看电视或使用音响时注意避免妨碍他人休息;

4、原则上不得留宿外来人员,遇有特殊情况需要留宿的外来人员必须经过大队基地办批准以及其他室友同意,并进行身份登记;

5、宿舍管理费用和正常使用的水、电、燃气及有线电视等费用由每位入住大学生平均分摊。其中,分摊的宿舍管理费用和正常使用的水、电费用由财务科到个人工资里划扣,燃气及有线电视等费用由入住大学生自行缴纳;

6、自觉增强防火、安全意识。宿舍内不得私拉乱接电线,不得擅自更改电源线路,使用电器和煤气灶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7、严禁携带易爆、化学物品、等违禁物品进入宿舍,宿舍楼内不得随意生火,临时使用蜡烛时应注意避开易燃物品;

8、严禁在宿舍内酗酒、打架斗殴或侮辱他人,违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罚,情节严重者,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9、禁止在宿舍内进行赌博及其它违法活动,凡是赌博,除没收赌具外,每人予以一定罚款,情节严重者,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10、最后离开宿舍人员在离开之前,应认真检查,确保关闭煤气阀和用电设施、设备;

11、入住大学生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个人的柜子、箱子应锁好,防止钱财被盗。外出或上班离开宿舍时要关好门窗,因未关好门窗而造成其他员工的财物被盗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赔偿责任。在未征得其他人员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随意动用他人的物品,否则按偷窃论处,情节严重的交公安部门处理。

(三)公共设施维修规定

1、宿舍公共设施、设备需要维修的,由宿舍成员之一报告大队基地办并填写维修申请表,基地办接报后派员一般在48小时内维修完毕;

2、因个人原因损坏的设施、设备而产生的维修费用,由入住人员分摊自理。

篇3

【关键词】“制度文化”;顶层设计;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1-0056-02

【作者简介】王海林,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江苏盐城,224500)校长,高级教师。

“制度文化”包括制度建立、人才培养、价值观取得共识、行为准则获得巩固等。成功的学校注重机构的严整,运行制度的完善;执行制度的人,对于制度必定认同,专业知识完备且遵守一套共有的价值观和工作准则。

一、顶层设计,让“制度文化”融入管理机制

1.建立横纵分明的管理网络。

教育管理,将“横向分权”和“纵向放权”管理相结合。“横向分权”,就是让分管校长分工一条线、两个年级,实行分权管理;“纵向放权”,就是对各条线的副校长、主任,让其在总体框架内自主创新地做好本职工作。年级组长具体负责年级事务,学科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年级教学业务的年级组负责制。积极调动社会、家庭主动参与学校建设,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联谊活动,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有机交融、相互促进的教育合力,努力让学校的各种制度渗透到各个管理层面。

2.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一是“一日十评”促进习惯养成。学校制定了涵盖学生日常行为、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和礼仪的十项标准。倡导“做好一日十评,争当校园明星”。每天分师生两条线检查,周末汇总形成每周一期的《常规周报》,按年级评比“流动红旗班级”。每周推选校园之星,并通过网站公布其照片和事迹,展现学生言行举止端庄文雅的礼仪风貌,为全校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促进全体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二是主题活动引领立德树人。学校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学校利用班主任沙龙、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课评比等,积极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三是形成安全管理机制。我校安保设施配备齐全,配备有多名保安人员,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保措施扎实,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逃生演练,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努力让学校的各种制度渗透到各个活动之中。

3.制定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

学校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拓宽引才聚才视野,围绕发展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奉献学校。所有缺岗全部报名竞争,让各类人才登台比武,比实绩、比水平、比能力,发挥内在潜能、激发创造活力,把更多的能人选出来、用起来,促进成长进步,激发队伍活力,让学校的制度素养扎根在每位管理者的心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心中有师,让“制度文化”助推教师成长

1.全体教师,育人为本,师德为首。

有高水平的师资,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管理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督促其不断阅读相关理论专著,提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既从量上优化,又在质上提升,更从方法上突破。充分利用“国培”“省培”“市培”“县培”以及“校本培训”,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通过“内培”“外引”“合作”等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学校坚持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阅读教学课堂大赛”等影响较大的观摩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组织骨干教师到影响较大的学校跟岗学习,使他们有更强的实践经验,有更坚定的课改信心。选出一批课改意识和能力强的教师,通过拜师学艺、集中培训等形式,让他们尽快胜任辅导和培训工作,并成为课改先锋,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形成“雁阵效应”。同时,聘请著名特级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辐射引领机制。

2.骨干教师,制定规划,助推成长。

学校根据教师实际,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个人均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每年组织教师专业成长成果展,努力提升教师业务。学校现有3名在读研究生,2名取得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比例达96.4%,县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90人,占专任教师的54.9%。经过多方筹措协调成立了为期三年的孙双金工作室,由孙双金指导骨干教师制订具体的成长方案,孙校长每年到我校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引领骨干教师系统学习学科前沿理论。

3.青年教师,合理引领,促进成长。

学校对青年教师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给任务、压重担”的宗旨,加大培养力度。以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为抓手,每周一两位青年教师在周前会上进行读书交流,每周四开展校内公开课研讨活动。深入开展“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学习”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认真落实要求,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夯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三、眼中有人,让“制度文化”促进学生发展

1.开展丰富活动,落实“八礼四仪”。

利用广播、板报、班队会等多种渠道,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努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度。围绕“走行知之路,做美德少年”开展了系列活动,在全校学生中营造了崇尚美德、学习美德、宣传美德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年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三年级学生的成长仪式和六年级学生的毕业典礼,对参加仪式的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很好的精神洗礼,为学生的童年留下了值得珍藏的美好忆。

2.明确具体要求,践行《中小学生守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记和践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校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基本途径和具体步骤。通过国旗下讲话、橱窗展板、板报等多种途径拓宽学习渠道,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新守则内容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引导每位学生深入理解守则的内涵,激励学生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3.开展体艺“2+1”,实施“阳光体育”。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认同度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既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虽然高职生不乏高素质人才,但大多数高职生整体素质与本科生还是有差异的,教育管理难度相对于本科类普通高校学生要大许多。可以说,学校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紧紧抓住学生教育管理不松懈,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过程。高职院校只要始终把教育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上,也就掌握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住了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所考察的重点也与此紧密相关。

一、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十六号文来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具体到各行各业甚至个人的发展也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不例外,在于如何看待,如何学习,如何应用。科学发展观对一所学校的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基本建设、制度和内涵质量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服务水平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否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体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

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只有二三十年时间,其教育管理的理论成果谈不上有多丰富。这样做有三个益处:一可掌握新的高职教育管理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二可促进自己对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三可提高自身教育管理水平并使学校的管理不断上层次。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把握新特点、新规律,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迎接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挑战,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追赶式前进。

三、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已不同于十几二十几年前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闯、行为独立,富有朝气,但缺乏吃苦精神,兼具叛逆个性。应看到高校中个别学生无视校规校纪、不服从管理的现象还是有的,此类现象有损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权威。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院系书记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学生工作,只有把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做好了,学校才能专心致志搞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和谐校园的建设,正常师生人际关系的形成才有基础和保障。

四、完善功能和配套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校园环境

学校的办学条件后勤保障服务对学生的印象和感受至关重要。但管理运作上却又要求学生能遵守学校规定,这就有一个要求与实际情况相冲突的问题,对此学生应理解、宽容,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只要是为学生好,为学校能健康顺利地发展,适当的奉献和付出是必要和值得的。可以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坚持原则与灵活处理相结合。这种基于为学生着想的关心对学生来说,是从内心激发其热爱学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加强制度和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学管理需求

高职院校建设时间不长,在制度和内涵建设上会有一些差距,再加上建立起的制度与实际情况相比较还会有滞后的现象。为此,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变革一些不合适的制度和规定。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探索,制定相对科学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以供学校管理教育之所用。

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最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是对学校各方面的综合检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好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难以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其毕业生就业则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用人单位难以满意。学校的社会评价、社会声誉、社会认同度、知名度将难以提高,进而学校今后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也就成了问题,可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而办学条件是学校所有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只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教学科研实践有优秀教师团队作支撑,保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作保障,教师、学生才可以工作、学习生活无忧,才能充分实现人文环境和谐统一,形成大学应有的文化气息。大学文化与办学条件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一定情况下相互促进、互相制约,良好的办学条件可优化大学文化并促进大学文化的快速成长,而优秀的大学文化反过来也推动办学条件较好较快发展。

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注重强化师生的精神力量,培养大学精神,塑造师生真善美心灵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是管长远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它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如果一所学校不注重大学精神的培养和确立,她就很难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和底蕴。常见的大学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是讲座、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校园文化的氛围不在于开展活动的数量多少,而取决于质量的优劣乃至专家学者的影响。

开展校园文化的举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和塑造学生价值观和完美健全的人格;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教育,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社会、工作、家庭责任,以及致力于崇高使命的意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危机意识教育,改变部分高职生缺乏进取精神,沉于享乐的现状;加强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促其积极向上,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开展专业学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体育、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培养锻炼,提高其涵养和人文素质;开展文明礼仪和为人处事的培养教育,补足社会生活知识,增强涉世本领;加强法制和纪律的教育,改变多数高职生法纪观念淡薄,难管的现状;突出以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观教育,提升师生整体文明素质。

这其中核心价值把握了校园文化总体和全局,其内涵和外延几乎包含各方面,其余各方面又是具体的有所侧重的。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学习、教育、管理、培训使之走前列,不断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七、树立人本思想,把握规律,解决好利益关系调整问题

大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的认同度还取决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律,从根本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成长进步。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包括情感认同、价值观、价值取向、利益及目标认同。

情感认同取决于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人本思想,老师要把学生当亲人看待和关心爱护,会使大学生心存感激,从而认同老师、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认同高职学生都有一定的成熟度,会从一定层次和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或基本形成,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他们渴望自我实现,并为之奋斗。身为老师要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对其加强教育引导,因为这对在校期间的大学生求知学习和立身做人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纪平、原广华、吉意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内涵辨析与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0(3):97-100.

[2]罗鹂.论辅导员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5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管理制度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中强调依法治校,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体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管理理念物化,缺乏人本化内涵

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在理念上强调物化,讲究管理的模式化、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把制度作为尺度,用来管制、约束学生的工具,实现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但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学生对高校管理制度的叛逆心理,使师生关系疏离,造成管理不到位或管理滞后的现象。

高校学生管理条例中一般包括一些高校学生行为规范、违纪学生处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受教育救治制度,但一些“不准”、“不得”、“严禁”等命令性词语出现在各规章制度中,这些大都有禁止、强制性的意义。条例中着重学生的义务,而忽视学生的权力,在管理上实行人治而非法治,这些明文规定的条例,只是把学生作为被看管、被监督的对象,而不是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中,缺乏人本化内涵,忽视对学生的尊重。

2.管理职能的单一性,缺乏服务功能

高校校规的制定大多数是高等学校通过一定程式确立高等学校及其学生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校监督义务,遵守法律与校规的义务等等,学生很少参与自身利益有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的讨论,大多高校强调的是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忽视对学生的尊重,甚至有些学生合理的需求和友好建议也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得以实现,没有充分体现制度的内在价值,导致高校管理职能的单一性,只是“管”,缺乏服务功能。

3.管理模式规范化,压抑个性的发展

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进,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涌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各高校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调整教学目标,进行各种教育改革,虽然各学校的目标都不一样,但都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可是现在学生管理与各高校发展目标都格格不入,管理模式呈现约束性、严格性、统一性、惩罚性、规范性等特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4.管理执行的失范性,削弱制度威信

在传统学生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法治意识,“人本化”管理理念淡薄,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发生管理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与依法治校的原则相悖。随着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现代社会开放、公开、平等、透明、竞争的社会环境,与传统的经验式、控制式、集权式的管理方式相矛盾。高校人员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方法简单、生硬、粗俗,缺乏人性化管理,容易使学生与管理者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学生行为失调,引发学生突发事件。

5.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制约高校发展

一套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仅要包括制度的设计、执行等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监督、反馈信息的跟进,促进高校管理的完好落实。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中注重制度设计、制度执行两方面,缺乏管理监督、信息反馈环节,使制度执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等一系列问题运用而生,由此可见,高校管理过程中监督不到位问题显著。其次,管理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准确性还有待加以完善。由于高校学生监督的不到位和管理信息反馈的滞后性,抑制了学生民主、平等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侵犯了学生的权益,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不利于高校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自我意识的的进一步张显,传统的“物化管理”已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人本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目标。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是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学校的必由之路。因此,转变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改革与发展。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1.从“物化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侧重的是规范化的制度管理,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高校管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管”,而是在于“教”;教的内容不在于学生学了什么,而在于应该让他们明白怎样学习。 因此,高校学生管理不能停留在制度的制订和贯彻层面上,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好的学习,约束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发展。

2.从“强制约束”向“服务职能”转型,创新服务举措

目前,除了部分师范院校免费入学,绝大部分高校都实行缴费上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管理者与服从者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众所周知,传统的管理理念主要特征是管理者的随意性和被管理者的被动性,容易造成“我说你做”“我管你服”的管理局面,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对立情绪。因此在现代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凸显管理的服务性,这就要求多一些“服务”,少一些“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

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大效益。

3.实施学分制,实现个性发展

S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更好的与高校培养目标相适应。学分制中的弹性学制和选课制,学生不再像学年制有着固定的班级、固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老师,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班级、时间、授课老师,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80页)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学生需求的差异性,突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展现了学习时间地点的灵活性,实施了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实现了培养过程的指导性。

4.依法治校,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行”,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生命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设立的有效落实在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广泛宣传,发行学生入学手册,进行新生入学规章制度的考试,让所有学生了解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制度,譬如奖学金的颁发、学分的修订、违纪惩罚等,更好的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增强制度执行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让学生自觉遵守制度,崇尚制度。其次高校学生管理执行者必须以身作则,在执行过程中要实现执行依据合法、执行主体合法、执行内容合法、执行程序合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参与管理机制,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管理逐步过渡到主动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5.建立制度监督,完善信息反馈渠道

高校管理执行过程的监督是保证制度管理公开、透明、有效和各种规章制度实施的重要途径, 学生管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是检验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渠道。因此,在管理执行过程中,我们要设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学生信息反馈畅通渠道。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如:QQ、微博、博客、微信、论坛社区等互联网,通过师生在线交流或座谈会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若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不断修订制度的不合理性、不科学性,使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保障制度得以有效实施贯彻。

高等学校学生的管理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有效地学生管理,不仅需要合法合理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制度执行的严格性,以保证学校管理行为的正当性。

【参考文献】

[1]梁瑜.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报,2008(01)

[2]文隽.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6(11)

[3]王跃.教学管理人本原则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经济与管理,2008(01)

[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8(01)

[5]曾洁萍.制度化教育下班级差生形成原因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06(01)

[6]于大海.张D基于学生精神成长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导向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

篇6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高职;旅游管理;就业;探析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一) 旅游人才需求高,就业市场广阔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企业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而随之而来的人才缺口也日渐扩大。数据显示,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高达800万人,而目前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尤其是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149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74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年均增速8.65%,比2010年增长51.38%。旅游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达到347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占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高。旅游人才全员培训率逐年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及职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二)小语种人才供不应求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等被人们称为小语种。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随着我国和亚洲、美洲国家经贸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小语种人才奇缺矛盾突出。在近年高校人才招聘会上,此类人才供不应求。北外、上外等高校十多个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几年保持在近100%,小语种的专业眼下成了大热门。 高就业率的背后是社会对小语种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新闻传媒机构、外企及合资企业、大型企业的涉外机构、外贸公司、旅游公司、留学培训机构等单位均是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人才需求有增无减。西班牙语、俄语等专业毕业生近年来正成为就业“新宠”,众多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旅游、医护、建筑、石油、国际贸易公司对这些人才的需求猛增,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达到1800元至2000元。此外,韩语、法语等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水平都达到2000元以上。相比之下,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则为1000元至1200元。在许多企业,同一学校的毕业生,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月薪较英语专业的高了1000元。 作为小语种导游而言,其收入就更客观,导服费每天能达到三四百元,还不包括小费等其他收入,旺季时每月纯收入至少在万元以上, 一些精通日、韩、俄语的小语种导游现在十分抢手,随着中国对旅游资源的放开,国外旅游社和旅游公司,如日本日航旅行社和全日空旅行社、英国商务旅游管理集团BTI、英国格里菲、美国胜腾、瑞士的库奥尼集团、丽星邮轮以及Club Med等都纷纷进驻中国。旅游行业小语种人才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三)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一个人的行动能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开放度高,尤其需要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外向型人才。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促使旅游消费者的市场分类也逐步细化,如出现了度假保健型、购物型、生态探险型、蜜月市场等多种形态的旅游市场种类。市场的细分将会促使旅游业人才在深度上更加专业化;而在广度上,则使得业内人才形态更加多元化。市场的细分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要求更高,此外,学生的口语表达、责任感、协作精神、办事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就业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也是企业用人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经验型人才需求量大

旅游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行业,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远比对知识的要求更高。目前旅游业急需三类人才,一类是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人才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以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他乡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这类人是“最抢手人才”。另一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以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这类人是“最急需人才”,还有一类是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是“最大量需要人才”。 因此企业,特别是旅行社企业,更愿意使用那些对旅游业务熟悉、肯吃苦的高职生。在一些旅游人才招聘网站上不难发现,有不少企业把“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改成了“有相关实习或工作经验者优先”。旅行社喜欢招有一定实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因为“与他们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此外,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超强的应变能力,形象好、气质佳、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知识面广、待人接物得体大方也是企业急需的对象。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自主创业困难重重

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使职业适应性宽泛的旅游业产生许多创业机会,为创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大学生自主创业,听起来很美,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从国内整体情况来看,成功者也是凤毛麟角。大学生创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高校教育来看,目前创业教育在各高校大多还是边缘课程,只有少数学校开设必修课。同时,在创业教育中,教育内容的滞后性,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等也使得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从创业者本身分析,不少大学生因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受专业的限制,其市场敏感度较低,容易错过创业良机或选择错误的创业项目。同时,大学生自身的思想不稳定,对自己的创业能力缺乏信心,对选择的项目缺乏把握,难以形成有序的可行性计划。一些毕业生在创业初期,因种种原因,难以获得亲人、朋友的支持,容易气馁,半途而废。资金也是困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难题。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却有诸多门槛,即便得到了部分初期资金,后续资金也很难得到保证。

(二)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低,人才流失量大

旅游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而非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进入门槛低,决定着这一行业潜在从业人员数量庞大。持续的岗位供应大于岗位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基本工资水平较低。旅游行业从业者从十年前的“阳春白雪”、令人羡慕的职业,变成了白领中收入较低的,在人均工资2000元左右的情况下,多数人会考虑换行。 同时,旅游业的人才流动相当频繁,尤其是基层操作人员的流失率异常惊人,客服人员的离职率在40%以上,销售人员的流失率在30%-40%。 造成旅游专业人才高流失率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旅游教育与行业严重脱节,行业因素在教育中的体现严重不足,学校主要依据分数而不是职业意愿和职业要求选拔学生,在对学生的培养环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业界要求毕业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合作、交流、适应性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用人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旅游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旅游企业都存在重视用人,不重视育人、留人,很多大学生进入单位很长时间仍旧看不到光明前景,旅游专业学生要成为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基层业务部门锻炼一段时间,如到酒店工作,必须到客房部、餐饮部和前厅部锻炼半年以上,能否熬过2至3年的“培育期,是一个考验,事实上,许多大学生因熬不过“培育期”而离开了旅游企业。因此,市场对旅游专业毕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但是最终能留下来的却是少数。

(三)行业经营不规范

一方面,国家现在没有完善的旅游行业法律法规,呼吁多年的《旅游法》到现在还没有出台,也是旅游行业法律不健全的一个主要体现。另一方面,国内旅游行业,尤其是旅行社存在着严重的超范围经营问题,有一些旅行社甚至没有通过国家旅游局的认证。国家旅游局目前记录在案的正规旅行社只有2万多家,但是实际上国内大小旅行社不会少于30万家。 这么多的“黑旅行社”很容易发生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的纠纷,然而又没有健全的法律依据来裁断这些纠纷,因此作为基层从业者的导游很容易成为纠纷的受害者。中国旅游行业长期存在的鱼龙混杂、行业秩序混乱的情况,行业的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零负团费’问题、模仿多于创新以及恶性价格竞争等方面,这样的情况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行业混乱影响行业形象,行业形象越差,选择这个行业的人就越少。此外,作为服务行业,在社会认可度低、工作时间长、福利待遇差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选择这一行业并坚持下去的确需要勇气。

(四)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

一项对上海4000户市民的入户调查表明,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就需要一大批人才加入到工人队伍中来。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与我们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目标相比,显然差距悬殊。 即使是学习了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仍有相当部分转行,这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关系。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认为,服务是侍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工作的职业是低人一等的。这种旧意识、旧观念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很大。同时,“旅游是碗青春饭,过了三十就完蛋”,社会上的这种观点也影响了大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

三、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措施

(一)明确校企深度合作中各利益主体的责任

尽管高职院校为求得生存发展,几乎都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但大部分只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层面。国家教育督导团于2011年7月的关于职业教育的督导报告中就指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仍不充分,据抽样调查,仅有17.5%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 因此,明确校企深度合作中各利益主体的责任,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解决培养机制上的问题,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合作者的利益诉求以及成长性、规模、资源、能力等要素,在一般性合作和深入沟通的基础上优选合作主体,这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前提。其次,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席会、信息通报、矛盾化解等制度,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政府、学校、企业可以按生均、按培养成本或者特别拨款、专项经费等多种方式筹措办学经费,并使之制度化,用于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耗材、讲师团费用、学生补贴和保险等。最后,企业需要从自身文化特征和岗位要求出发,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双专业主任、双班主任、课程双教师、实习双导师来保证校企培养的衔接与融通。

(二)把校企深度合作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结合起来

截至目前,全国星级饭店达到1390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607家;全国旅行社达到23315家,其中1387家可以经营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全国旅游客车5.6万辆;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到2万多家,其中A级景区5000多家,5A级景区119家;国家旅游度假区12个,优秀旅游城市339座。 然而,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是中国旅游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中国旅游企业弱、小、差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换句话说,中国旅游业规模的扩大只是行业整体规模,而非企业规模。这就给校企深度合作各方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想通过引进企业,从而实现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可供选择的企业很多,但规模和质量都上档次的旅游企业很少,旅游企业想与学校合作,但受自身规模和经营效益的限制,难以一次性提供大量的工作职位和较好的福利待遇让合作单位的学生来实习或就业。这就意味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通过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来进行实习或就业,更多的人还是必须自谋出路。这就要求校企深度合作走多元化道路,既可以一校多企,也可以一企多校、多校多企;既可以将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和技术引进学校,也可以主动送服务上门,将培训送到车间和工厂一线;既可以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也可以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从而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

(三)搭建校企深度合作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交流平台主要有三方面构成,一是网络交流平台,对于学校方面来讲,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便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紧密合作,通过企业的发展了解行业的发展,进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企业方面来讲,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形成一个以学校为核心、辐射众多企业的合作共溶体,便于企校之间、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合作方向。对学生方面来讲,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便于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市场,拓宽专业视野,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对顺利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可见,搭建校企合作与交流网络平台具有非常重要应用价值,对学校、企业、学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个“三赢”的明智之举。二是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交流平台,校企合作委员会”有别于以往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它让企业与学校实现了一体化教学,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培养出更多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实用性人才。三是人才双选会交流平台,利用企业招聘员工的机会,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进入双选会现场,实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与用人标准,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与专业老师及学生进行座谈、举办专家讲座等,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明确各方的诉求。

(四)校企深度合作中注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台湾、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 目前国际公认有交流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技术能力、计算能力、组织能力、应用信息能力等六大核心技能。中国有关专家又针对中国人才需求现状增加两个: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目前,在“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个人来说,核心能力是就业必备的技能,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对企业来说,培训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的基础;对学校来说,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培养、培训职业核心能力就是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终身教育、全面发展服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是从课程建设入手,挖掘专业课的素质教育功能,整合人文课程,要三年不间断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计划,将高职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着意强化和训练;二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三是改革评价模式,变单一的考试测评方法为重过程考核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动力。四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通过“企业文化长廊”、“优秀校友风采展”传播企业精神,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将客观应对就业形势、科学择业创业等内容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五)在校企深度合作中逐渐完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德国“双元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拥有公正严格的考核体系,行业协会组织统考,职业证书统一发放,持证方能上岗;澳大利亚采用全国统一资格认证框架保证其权威性;英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有900多种职业要求,覆盖劳动力市场的87%。集系统性和权威性于一身的职业资格认证已是多种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衡量所培养人才的有效标准。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而言,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引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作为衡量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标准,把证书等级与实际水平结合起来,把证书多少与学校评优评奖结合起来,把证书的种类与企业用人岗位结合起来,企业要优先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纳入职称制度框架,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在组织实施工作中的作用,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通过职业证书这一平台,在企业实践中得到社会认可。

四、结语

《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文件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当前,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规划不断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企业选聘员工的主要方向,在持续发展的旅游行业中,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在招人,另一方面确是高职旅游管理的学生就业难,面对自主创业成功率低、工资待遇低、行业经营不规范和传统就业观念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首先要明确校企深度合作中各利益主体的责任,为学生就业解决培养主体或者说是培养组织机构上的问题。针对旅游企业总体上弱、小、差的现状,校企深度合作只有走多元化道路来解决学生集中就业和分散就业,通过搭建校企深度合作信息交流平台,解决学校、学生、企业等主体的信息交流不畅,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择业观教育有机的结合。在校企深度合作中逐渐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最终实现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通过职业证书这一平台,在企业实践中得到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功之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11月.﹕

[2]许芳菊.关键能力-你的孩子该学什么[M].华夏出版社,2010年5月.

[3]王武宁等.高职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版)[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年7月.

[4]任芳.上海一项调查:仅1%的人愿做工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4月7日.

[5]赵晖.小语种导游捧上“金饭碗” [N].半岛晨报,2009年4月22日.

[6]赵小芬.旅游人才前景看好[N].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5日.

[7]王新小越.小语种火热详解[N].天津城市快报,2009年12月9日.

[8]卫冉.旅游专业大学生为何不愿干旅游[N].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12日.

[9]向小艳.核心竞争力是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内容[N].中国旅游报,2012年3月7日.

[10]李丹.校企深度合作从何处“破题” [N].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1日.

篇7

(湖北省阳新县白沙中学435241)

【摘要】本文围绕“创建和谐校园,提升办学条件”的课题,从白沙中学创建“放心食堂”和创建“文明寝室”两个方面,就农村寄宿制学校创建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得出“把校园经营成学生的家”的创建理念,告之读者遵循热炉法则、依法治校、理性管理是创建的基本手段,而教化若水、以人为本、非理性变通是创建的至高目的。

关键词 创建;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放心食堂;文明寝室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当其重是解决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与住宿问题,让学生在学校中有回家的感觉。谁人不恋家!谁人不爱家!当学子们生发出恋校、爱校的情结时,教育就会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

“把校园经营成学生的家”,这是马哲碧校长在全校教职员工大会上发出的宣言。依据这一治校理念,白沙中学管理者们“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建制度,聚人心,促发展,创和谐。其中“放心食堂”和“文明寝室”的创建工作成为了校园管理的亮点,成绩卓著,广受社会好评。

一、创建放心食堂,增强学生体质

(一)遵循“热炉法则”,健全管理制度

白沙中学“放心食堂”的创建工作,关系到几千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关系到几千个家庭的幸福希望问题。此项工作不可小视,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必须遵循“热炉法则”,健全管理制度。学校与食堂相关责任人分别签订《白沙中学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白沙中学食堂管理制度》、《白沙中学食堂就餐学生管理制度》、《白沙中学库存物品卫生管理制度》等,切实做到令行禁止,不徇私情,真正实现管理上的“热炉法则”。

(二)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各项举措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成长关键阶段,学生在校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满意、吃得健康是学生体质得以增强的保证,要从一日三餐中让学生有回家的感觉。

1、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理事会全面负责,理事会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另外,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成立监事会,负责监管和督促食堂保质保量运行。

2、以生为本,服务为重。学校现有2000名左右学生用餐,这就要求食堂不断调整菜谱。早餐丰富多彩,有豆浆、豆腐脑、馒头、肉包、小笼包、饺子、热干面、牛肉粉等,由学生自行选购;中、晚餐坚持“三菜一汤”,做到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采取一菜多做的办法来适合学生的口味。所有菜价合理低廉。“放心食堂”以服务为重,以生为本,确保了青少年成长期的营养需求,增强了学生发育期的体质,让家长放心,学校放心,社会放心。

3、定点采购,杜绝隐患。我校食堂采购时,在指定采购点还要认真查看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营业执照及相关证件,切实把握好进货验收关。点滴处做细做精是创建“放心食堂”的保证。

(三)形成竞赛机制,评选“最佳员工”

我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每个校区2个服务区域,共计4个服务区域,每个区域都是创建“放心食堂”的一份子。4个区域的工作人员合计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队伍,为了抓好这个队伍的管理,我校遵循“热炉法则”之外,还形成了竞赛机制,每月评选“最佳员工”、“美丽窗口”,倡导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勇创“好爸爸”、“好妈妈”形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水平成为了白沙中学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创建“文明寝室”,愉悦学生精神

(一)节约支出,改善住宿条件

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白沙中学节约支出,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学校投入150万元,新建了一幢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把破旧铁床换成了新铁床,把竹铺板换成了木铺板;给每个寝室安装了电扇和标准的储物柜;保证了学生有热水泡脚;每层楼安装了亲情电话。每一个学生无不是欢笑着住进了公寓,都说“比家里还好”。

(二)整理内务,体味军人情怀

七年级新生上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军训课,每一位新生都要学习军人整理内务,学唱寝室文明公约三字歌:俗语云扫一屋平天下白墙壁清蛛网勿涂鸦湿衣服洗脸巾齐悬挂日用品摆整齐勿乱拿叠被子成方块学军涯散衣物装进包勿乱搭窗床前被单开寝安家值日生寝室长楼管抓整内务创文明靠大家!

集体打造三线式寝室:漱口用具和洗脸洗脚毛巾分开有序成一线摆放;脸盆、水桶、开水瓶成一线摆放;被子、枕头成一线叠放整齐。

这就锻造了学生的军人素质,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制而有度,彰显人性管理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寓管理制度。如《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员职责》、《宿舍内务卫生标准》、《文明宿舍评比制度》等,各年级按照制度开展日查、日评,周查、周评,月查、月评,一学期总评,这就明确了在宿舍内学生应该严格遵守的方面,又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创作想像的空间。

(四)“我的寝室我做主”

“寝室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学校更多的是把这个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充分相信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投身到创建“文明寝室”的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享受成就感,在这里把他们的杰作公布出来,以飨读者。

(一)每个寝室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如文明轩、温馨居、快乐斋……

(二)学生们发挥想像自由装饰,走进他们的“卧室”或温馨或华丽或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三)许多学生把自己的座右铭制成条幅贴在床头,激励自己。

篇8

关键词:高校;早锻炼;新思潮

【中图分类号】G642

1.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体质下降成了目前的热议话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据科学调查,早锻炼可使整夜处在睡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迅速运动起来,使学生精神兴奋,头脑清醒,并且有组织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可现实是,长期以来,早锻炼仅限于学生做早操或者是跑步,数年如一日的早锻炼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而已,所达到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禁锢了学生个性的发挥,还养成了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早锻炼看起来更象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甚至一些高校索性取消了早锻炼制度。

2高校早锻炼面临的问题

2.1早锻炼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对学生吸引力差。

目前大多数高校早锻炼制度有两种形式:一是做广播体操;二是跑步。学生每天早上要在规定的半个小时内重复同一套广播体操或围绕操场跑步,难免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做操时“出工不出力”。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养成了一种马虎从事的不良作风。而近日某高校学生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学校的早锻炼制度时,引起大量网友跟帖,大多数同学对早锻炼持反对态度,而列出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容太枯燥,毫无兴趣,因此大多数学生有逃避早锻炼情绪,认为参加早锻炼的目的就是“不去做早操会属于违反校纪校规,会扣综测。”

2.2新思潮风起云涌,对高校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虽然大多数家长都赞同大学生早锻炼,但大多数学生和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并不认同。随着整个社会节奏的加快,就业竞争的日趋严峻,更多的学生和高校管理者把重心放在了上课、实习上,而且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基本的早锻炼制度、社区管理制度并不认同。比如,许多大学生认为“赖床那是年轻人干的,锻炼那是老年人干的。”“我很怕早操,因为我喜欢多睡一会,为一整天的学习以养足精神。”“我喜欢早上静静地细细咀嚼英语美文,可早操却把我的时间硬生生割开了。”除了学生,一些高校管理者也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早锻炼应该自愿参加,不能强制要求。

2.3早锻炼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低

有些高校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未广泛听取意见,或沿用老的制度几十年都不改革。比如中部地区一些高校,春夏秋冬均要求早上6点准时晨跑,其实冬天的早晨6点时天还很黑。部分高校早锻炼制度退化成了点名制度,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促进健康的作用;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但由于目的不明确,加上组织、实施早操的困难性和无效等种种原因,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十脆取消了晨跑制度。

3新形势下高校早锻炼制度的改进措施

3.1创新早锻炼模式、丰富早锻炼内容

要根据学生特点、季节气候和场地设施等情况进行多种选择,可以分班级、分团体进行。从学生的文化、生活和课堂多角度构建新的早锻炼模式,开辟健美操、跑步、舞蹈、武术、球类、游戏、越野等多种形式的早锻炼,使他们有个比较宽松的选择范围,从内容丰富的早锻炼中使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方式,加入这种组织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早锻炼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个人人都乐于参与早锻炼的新局面。

3.2营造积极向上的早锻炼氛围

每个人都知道身体和健康很重要,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和保持健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早锻炼是重要的一环,但光靠喊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高校管理者,必须利用多种途径积极向学生宣传早锻炼的作用与意义,提高对早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大学生参加晨跑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第二天要早起跑操,很多喜欢熬夜的同学也会有所收敛;同时,跑晨操还会让很多同学形成吃早饭的好习惯。而且利用早锻炼集中的时间,能让平时因选课分散而不经常见面的同学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但从另外角度上讲,体育健康意识也不是在大学阶段几年的时间就一定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从小就培养和重视,才能使每个学生健康成一长,今后幸福的生活。

3.3完善早锻炼柔性管理制度

“柔性管理”观念已经在制造业中形成共识,其实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运用也有很强的适应性。一方面,要完善严格的考勤制度,部分学校采用打卡制度,点名时只要持卡在点名处由值班教师盖章即可,这样可基本杜绝作弊现象。同时每周统计出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另一方面,早锻炼的管理者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每次早锻炼应点名,确实不能参加早锻炼的要请假,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完全可以自主灵活安排每日的早锻炼,而学校的强制执行应该转换为提醒与建议。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如果能从主观上让学生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在客观上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在手段上丰富早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在条件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器械设备,相信在张扬个性的今天,新的早锻炼不但可达到良好的锻炼目的,更可为当代青年的释放蓬勃朝气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曹绍珍.浅析高校早操存在的问题及锻炼内容的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7):227.

篇9

关键词:学校事故;教师;学生;责任

导言:某镇实行限电减负荷,规定每晚8点停电,维持一周,并已通知该镇的一所初中。就在停电期间的某晚8时以后,学校下晚自习,学生从教室蜂拥而出。当众多学生都挤到一楼的时候,一名学生恶作剧地喊了一声“地震了”。结果造成学生严重拥挤,有些学生被挤倒,受到踩压。而学校也没有专人负责及时疏通。这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

一、学校事故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全国每天平均有一个教学班人数的中小学生死亡,由此引起的纠纷和索赔与日俱增。因此学校事故已成为当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学校事故的责任应如何正确认定,由于人们一般同情受害的学生,因此往往不管学校有无过错都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于是一些学校采取了“一动不如一静”的消极对策,尽量不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各种活动。规定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饭后只准在自己教室内静坐自修;放学铃一响,校方便迫不及待地将学生驱离校园;未到到校时间,学校绝不准学生提前进人学校等等。学校这些因噎废食的不作为的做法,严重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而这一现象的改变,首先在于正确认定学校事故的责任。

二、导言学校事故的责任分析

本案是一起由于学校管理疏忽而导致的学生伤亡事故,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本案中,学校应承担主要的法律责任。《学生事故伤害处理办法》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2)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3)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

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本案中,正是由于学校的设施不安全和不作为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为此,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学校负有行政责任。(b)学校负有民事责任。(c)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应负有刑事责任。

三、学校事故的原因分析

(1)防范意识的薄弱,安全教育不够。许多学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学校领导或教师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思想上存在着麻痹、侥幸的心理。(2)学校制度不健全,或没有严格执行。学校制度不全,管理不善,这是学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些学校管理制度制订得不够健全,而有些学校虽然制订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但制定这些制度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制订以后束之高阁,并未严格执行。并且学校设施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3)学校领导或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并且有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学生特殊体质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力过低;学生品行不良,违反校纪校规。有些学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学生品行不良,违反校纪校规所致。学生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自护自救知识匮乏。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对许多事情的后果认识不清。(5)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也是学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四、学校事故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不可有侥幸的心理,不能因事小而不为。要教育学生注意课间、课外活动、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2)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学校必须在教学活动、课外活动、食堂、宿舍等各个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领导应担负起全校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学校安全工作巡视制度,定期检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情况,消除产生学校事故的隐患。(3)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增加教育投人,不断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及时修复或拆除各种陈旧老化的学校设施,防患于未然。(4)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是学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同时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岗位职责要明确具体,要正常地、随机地对工作职责履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评定,并把检查评定的结果与奖励或惩罚挂起钩来。(5)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校应对学生建立一份比较详细的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健康状况,如既往病史、药物的过敏、血型、体质强弱进行全面调查、存档,在掌握每位学生身体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体质特殊或有疾病的学生应予以适当的照顾。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眉山市;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学校的管理水平及教师执行情况

实践证明,对于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良好管理制度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及学生的参与状况要好的多。教师执行的好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就好。

1.2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好与动机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多表现为自主性,因此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好度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较高的喜好度会产生较积极的行为。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消除学习疲劳及丰富课余生活为目的。其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因为学校制度要求的比例女生比男生高,这说明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男生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比例又比女生要高,

1.3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

体育活动的项目多种多样,学生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及器材的客观条件及学生的主观的兴趣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项目,通过对学生的爱好调查可以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及器材的完善提供依据[2]。1

1.5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与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间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与时间直接反应了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也是衡量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3]。

2.建议

2.1加强制度管理

加强眉山市市区各中学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制度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从管理理念出发,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体育特长得到发展。另外,学校要对学生的体育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从管理的制度性及时间的保障性等方面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丰富学校的体育场地及器材,并且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作用,使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

2.2优化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责任感

优化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体育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者,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一方面,学校应该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总体质量,为在职教师的提高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及支持,使之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体育运动相关知识技能要求及体育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教师除了日常的体育课,还应多抽出时间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提供指导、帮助。

2.3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比赛

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比赛。体育比赛能活跃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能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学校除了开展两季运动会外,还应多组织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之类的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关注度,鼓励他们参与其中。

2.4保障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60%以上的中学生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学校、教师应从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转变出来,酌情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走素质教育路线,把保证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落到实处。

2.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思想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实际,教育对象应是学生及家长,要以“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为主要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家长支持并能监督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活动思想教育,打开他们的心结,丰富他们的体育兴趣,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柳斌. 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J]. 中国学校育. 199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