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

篇1

Maker Faire是由美国Make杂志社于2006年创办的全球创客的盛会,其足迹已遍布全球上百个国家。2012年,Maker Faire正式登陆中国深圳。

本次深圳制汇节的一大亮点是飞思卡尔的大篷车。6月19日,飞思卡尔公司正式宣布,以“Internet of Tomorrow巡展――驶向智能未来”(IoTT)为主题的大篷车科技创新之旅在深圳正式启动。接下来,“全副武装”的IoTT大篷车将以深圳为起点,展开为期9个月、覆盖全国26个城市的巡展。

记者登上了IoTT大篷车。大篷车的内部空间比记者想象的还要宽敞。车厢的四壁按不同的主题被布置成不同的展区,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能源等。每个展区都以视频、实物、文字等形成展示了飞思卡尔公司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IoTT大篷车除了具备移动的展示功能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变身为一个小型的能容纳30人左右的培训教室,为飞思卡尔的合作伙伴、用户、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演示。

从6月19日开始,IoTT大篷车要在深圳停留三天,不仅会参加像制汇节这样的大型活动,吸引更多对物联网有兴趣的参观者,还会开进像华为、中兴通讯这样的大型企业,举办定向的方案展示和培训。

据飞思卡尔亚太区市场营销总监曹跃泷介绍,IoTT大篷车去年在美国举行的ARM TechCon上惊艳亮相,之后开始了长达2.3万公里的美国境内的旅程。今年,IoTT大篷车驶入了中国。中国也是IoTT大篷车全球之旅的海外第一站。“IoTT大篷车创造的移动IoT环境汇聚了飞思卡尔及合作伙伴的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数据放大器、汽车ADAS、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健康医疗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展示了从最小的微控制器到最复杂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广泛的解决方案。”曹跃泷介绍说,IoTT大篷车设有车载培训室,能为创客和年轻的企业家提供物联网安全方面的培训。

如今,从芯片厂商到系统厂商,从硬件厂商到软件厂商,都纷纷涉足物联网领域。物联网生态圈正在逐渐形成和扩大。有的厂商致力于提供物联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有的厂商则将物联网与大数据解决方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物联网产业链上,飞思卡尔的定位十分明确,即提供全面覆盖边缘节点、网络和云计算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厂商。“飞思卡尔正积极推动物联网安全标准的制定,同时也了自己的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并面向智能汽车、智能工业、智能医疗和楼宇自动化等应用场景推出了相应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曹跃泷表示,“飞思卡尔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覆盖从ADAS驾驶员辅助系统、车联网到个人医疗健康,甚至高能效基站的多个领域。”

篇2

如果说过去两年,业内还在热炒云计算概念,鲜见实际案例,2010年,我们已经可以充分感受到云计算的真实魅力了。无锡软件园、东营软件园、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国家地震局都已经建立起云计算中心。

众多的应用和服务也都放到了云上,到底哪些应用是云计算的“杀手级”应用?IBM在6月11日的云计算高峰论坛上提出了物联网云,物联网云为各种不同的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

物联网云解决海量计算难题

物联网其实天生地需要云计算。建设物联网需要三大基础:1.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2.传输通道,比如电信网。3.高效的、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计算资源处理能力。其中,打下第三个基础,云计算模式就是目前看来最好的路径。

更多的实体连接到互联网,形成物物相连,由此产生大量信息,需要分析和计算工作,传统的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和维护成本,难以满足物联网的发展需求。物联网应用的集成和开发需要大量信息的共享和平台的统一,对传统的IT架构是巨大的挑战。

同时,云计算的服务交付模式,能简化服务的交付,增加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及其内部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创新,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朱近之说,物联网云可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海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处理及分析手段,还提供应用集成的接口,可以大大简化应用的交付过程,降低交付成本,建立一个由应用开发商、运营商和用户构成的生态系统,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从IBM的物联网云的架构图中可以看到,物联网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云计算,即IaaS、PaaS、SaaS三层架构。

“Isomething + 3G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无锡太湖云计算中心总经理陆建豪干脆给出了公式。Isomething代表Ipad、iPhone等终端,他认为物联网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和处理,都会在云计算里实现,云计算可以为分析及优化提供超级计算能力,使得更多的应用更容易地被创建。

无锡正在进行的名为“超级云计算”的项目正在为物联网云提供支撑。“无锡的物联网和云计算都非常有名,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希望把两种资源进行整合。” 陆建豪说,“无锡拥有江苏第一的超算中心,可以做20万亿次的计算。有了云计算以后,我们就想,为什么不用云计算改造一下,超级云计算项目完成后会给无锡的物联网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台处理系统。”

高校开放高性能计算云

除了提出物联网云,IBM云计算高峰论坛上,不少已经开始了云项目的用户现身说法。北工大云计算实验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被形象地称为科教云。这朵云面向学校、企业、政府以及开源社区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服务,开创了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全新的IT资源服务及供应模式。今年4月,该平台进入试用期。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网格中心副主任邸瑞华介绍说,该平台一是服务教学科研,二是支撑服务北京。

在教学科研上,除了北工大自己的科研项目,其他高校的科研项目如基因研究等需要高性能计算的项目,都可以拿到这个平台上做。北京市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各个单位的信息化升级改造,通过云计算技术,能不能节省这些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北京工业大学接到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研究课题――云计算趋势下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包括办公系统、业务系统,以及“首都之窗”等给大众服务的系统。这些业务哪些适合放在云上,如果放在云上,是放在公有云上还是放在私有云上,哪些业务索性就不放在云上,都是课题研究内容。

医疗成云计算新市场

新医改方案提出建设区域医疗及人人共享健康档案,这使医疗行业有可能成为最需要云计算的行业之一。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重点在社区基层和农村,我国人口的大多数集中在这里。2009年,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设立了2011年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50%、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率30%的目标。但是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资金和人力来上系统。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创业软件)高级副总裁兼技术总监王雪峰对此深有感触。杭州创业软件从1997年进入医疗行业,目前国内员工数已超过800人,用户超过3000个。“大家都很看好医疗信息化,作为圈内人,我充分体会到了不易,2007年以前我们做得很累。2009年新医改政策出台以后,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算市场起来了,目前这个行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王雪峰说。

王雪峰将问题总结为三方面,第一,客户不成熟,应用标准不统一,需求整天改,工作量非常大。第二,资金也是一个大问题。医疗机构信息化资金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第三,医疗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关于这些问题,作为企业,我们做了很多的思索和研究,想了很多土办法,后来我们非常惊喜地发现云技术简直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生的。”

篇3

王和

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

在运用大数据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隐私保护问题,这既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共性问题,更是在开展与人的健康相关的数据采集、研究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我国保险业的转型过程中,关键要解决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特别是通过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去解决。就健康保险而言,这种新技术之一就是大数据,而支持大数据的是物联网应用。

在“数字人生”和“数字医疗”时代,保险业需要通过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去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健康应用产业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是市场存在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是缺乏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陷入一种好事办不好办尴尬。而如果将保险,特别是健康保险与物联网健康应用有机结合,探索一种跨界合作创新。

同时,把这种创新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国家卫生总体绩效,实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平供给,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紧密联系,就可以在推动国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成就我国健康保险业和健康大数据应用产业的大发展。

1从大数据思维出发,依托物联网技术,保险业的健康管理模式创新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解决方案,一是家庭(个人)解决方案;二是社区(单位)解决方案;三是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解决方案。

家庭(个人)解决方案是基础。从经营理念上,应当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人们并不希望得到健康保险的赔偿,因此,要全面导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让更多的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从保险公司得到的不仅仅是保险保障,更重要的是基于健康管理的健康状态,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治未病”的理念。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家庭建立“虚拟和自助的检查和诊断中心”,利用突飞猛进的感应终端技术,围绕着生物计量识别与表述,重点解决“望闻问切”的问题。从现有的技术看,可以通过各种感应终端,如高清摄像头、体重秤、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仪、血液检测器等,实现对气色、体重、体温、血压、脉搏、脉象、心率、舌苔、眼球、血液、体姿、平衡能力等主要健康指标的监测。

同时,还可以根据特别需求,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如为孕妇提供胎心仪,为婴儿提供温度监控仪等。此外,更重要的是导入健康指标动态评价和监管体系,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指标监控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康复和治疗方案,确保被保险人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2社区(单位)解决方案。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社区将成为社会管理的微观基础,特别是将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微观基础。这个微观基础的特点是具体实施社区成员的健康管理,同时,提供一种就地和中继的医疗服务的平台。

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可以实现对社区成员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三大功能:

一是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服务,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动态评价社区成员的健康状况,提出医疗和健康管理建议,并监控和评价实施情况。

二是提供前端检查和远程诊疗服务,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相对专业设备的配置,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类专业的检查,并与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为社区成员提供远程专家会诊服务。

三是提供对慢性病以及各类特殊需求社区成员的动态监控、健康管理和紧急救助。我国慢性病的特点是缺乏早期筛查和发现机制,缺乏个性化治疗和动态评价,缺乏有效的健康指导和管理等,而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依托物联网,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这个任务。

同时,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老人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通过运动、体姿、生理和环境感应系统,能够确保老人走失、摔倒、触电、煤气中毒、心脏病突发等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救助。

3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解决方案。医院在一个国家的卫生体系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并承担着管理中枢的作用。目前我国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医疗资源的总体短缺且分布不均衡,而这些问题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难度。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则能够较好地兼顾各方利益,破解难题。

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广泛、充分和高效的会诊系统,确保会诊各个方能够实时地获得现场检查和治疗的影像和数据信息。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心作为会诊前端的作用,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的交通和时间负担,也可以缓解医院接诊的压力。

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特别是在线视频技术,逐步构建“网上门诊”体系,对门诊需求进行分类,引导部分可以采用远程方式处理的门诊,通过“网上门诊”完成诊断与治疗。与之配合,要建立“网上门诊调度中心”协调和匹配医患时间,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开展医生资源管理的“SOHO”模式,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医生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此外,“网上门诊”可以广泛应用在复诊和回访领域。

三是建立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数据库,特别是在依托物联网,能够极大地丰富电子病历的数据,使得诊断和治疗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最终实现药品配制的个性化。

作为一项基础工程,保险行业需要加快建设远程健康管理与救助的管理平台,集成社会和个人的健康数据,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将物联网、无线通讯专利技术与现代医学科技相结合,通过健康手机、数字化医疗设备、移动网络、呼叫中心、医疗平台等构成一套集预防、监测、救助、康复指导于一体的远程健康救助服务系统。

利用该系统,客户可以实时测量血压、心电、脉搏、血氧、血糖等健康参数,将这些代表生命体征的健康参数由数字化医疗设备采集、发送并显示在健康手机上,再通过手机发送到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中心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库中,同时,还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通知绑定其亲友手机,以便实时掌握客户的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这一平台,保险公司还可以实时地向客户推送各种健康管理和辅助治疗的知识和建议,指导客户自主管理。2013年美国安泰(Aetna)保险公司创建了“CarePass”门户网站,利用这一门户网站,确定被保险人的健康管理目标,如体重,或者血糖控制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辅之以集成可穿戴式设备(如心跳侦测器)的数据,实现与被保险人积极互动,为被保险人提供基于实时数据和专家意见的指导,形成对被保险人健康管理的外部和专业督促,最终促进被保险人的健康管理目标达成并改善健康状况。

作为另外一项基础工程,保险行业需要加快建设医疗专家库,在共享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治疗解决方案。专家库可以分为现实和虚拟两种形态,现实专家库是指与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利用互联网和远程技术,让专家在线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为客户提供直接的指导和服务。

虚拟专家库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大量的医学知识、诊断和治疗技术、典型病例等整理入库,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机交互和可视化展现,帮助一些客户开展自助式的健康知识获取和自我诊断管理。

未来数字化医疗将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生产力,使医疗专业人士变得更加高效、更加了解患者病情,从而最大化与患者的会面时间及提高护理的质量。全球医疗数据分析市场2012年估计为37亿美元,在2018年将达到将近110亿美元,年均增长23.7%。

在运用大数据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隐私保护问题,这既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共性问题,更是在开展与人的健康相关的数据采集、研究和利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在美国白宫的《2014年全球大数据白皮书》中也指出:尽管医学技术不断变化,但健康数据仍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私密的部分。在大数据使得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大的发现成为可能的同时,重新审视相关信息被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共享后的隐私保密方式也显得相当重要。同时提出 :构建一个更为广泛的信用框架,使得不同来源、不同隐私保密程度的健康数据得以汇聚。

篇4

三大优势支持东软健康医疗

刘保华:东软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20年来,东软发展成为国内民族软件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东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卢朝霞:关键是东软很专注。20年来,东软专注地做软件和服务业务,在行业中一直坚持持续发展,在业务涉及领域里坚持深耕原则,比如在医疗、电力等领域。东软认为创新固然重要,但专注更重要。

刘保华:东软正致力创新和转型,其中医疗信息化是很重要的部分。东软为什么选择做医疗信息化?

卢朝霞: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近几年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东软做医疗信息化的外因。从内因上看,东软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东软在社保信息化特别是医保信息化领域有很深厚的积累,在软件方面有一定优势。

第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和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关系密切。东软本身就生产数字化医疗设备。过去,这些设备是面向医院的,现在东软希望把这些医疗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个人化。基于专业医疗领域的积累,东软要实现这个目标相对容易。

第三,东软本身是做B2B的,很多电子商务也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具有提供B2B解决方案的基础,是东软转向B2C的优势。此外东软还具有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多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涉及银行、电信和交通等多个领域,很多应用都基于东软的解决方案平台面向个人或企业提供信息或服务。

正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支持,东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发展速度才能比较快。

刘保华:既然东软的优势这么明显,那么行动路线是什么?

卢朝霞:东软的路线就是建设健康城市。目前,东软为唐山、郑州、无锡、沈阳、都江堰、海南省澄迈县等20多个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支持,构建起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和区域的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的健康服务平台,拉动基层医疗组织能力的提升。

此外,东软还通过中国老龄委、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养老中心等机构,以及各个合作伙伴,将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对象延伸到家庭用户,进行家庭成员健康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在东软的行动路线中,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东软积极推动健康城市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与机构合作,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健康城市计划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追求三方共赢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如何能让百姓、企业和政府各方从中受益?

卢朝霞:现在,我国政府正着重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着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政府而言,健康城市计划能够帮助缩小城乡差距、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差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东软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正是希望能够在医疗方面提升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水平,缩小城乡差别。

建设健康城市还可以降低整个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使居民少生病、不生病,或是病症较轻就可以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治疗,不必再到大医院花费很多钱治疗,也避免了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这就可以减少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支出。

此外,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强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体系的加强,重点在日常健康指标的监控,避免把80%的钱都用到对20%的慢性病人的治疗上,能够使医疗资源和财政投入真正用到公共卫生支撑上。

从医疗行业看,通过建设健康城市、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多级医疗网络,可以有效平衡医疗资源。大医院的资源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支持小医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我认为新医改有两个最主要的改革目标:一是使大医院不要“过度医疗”,二是使基层医院的医疗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国家的医疗资源,又提升百姓的满意指数和健康指数。

刘保华:以色列在全国推广慢性病的预防管理系统,医疗机构根据人们的身体状况预测他在60岁以后会容易患哪些病,并且提醒他们事先预防。以色列的慢性病预防管理跟东软慢性病管理的理念有很多共同点,能否在我国推广?

卢朝霞:推广慢性病预防管理体系需要时机。目前我国的多发病主要是高血压和糖尿病。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2亿高血压病人和9000万糖尿病人。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没有进行药物治疗,三分之一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可能没有按时服药。这三种情况的病人都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东软通过健康普查、健康教育、健康数据采集和监控,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治疗,尽量避免病情加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政府部门节省医疗费用、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东软的城市健康计划目标是让百姓、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近两年,东软集公司的力量全力投入到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中,加快进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等。围绕新医改和健康服务,东软已经做了全面的准备并奠定很好的基础。

刘保华:健康医疗业务在东软的整个业务版图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卢朝霞:健康城市包含很多内涵,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东软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业务包括东软的医疗IT业务、政府的公共卫生、社保的医保业务、新农合等。东软将公司的品牌、技术、人力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等资源,全部整合起来推进健康医疗事业。

之所以倾全力推进健康医疗业务,是因为它是一个创新的业务,能够拉动东软的业务板块快速增长。它集合了很多业务部门的资源和创新成果,拉动了东软整体业务的创新和转型。比如,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和电信事业部原本在思考电信运营商如何通过互联网转型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健康医疗信息恰恰是人们最关注的信息,远程视频医疗是3G时代最好的应用。

此外,在企业解决方案中,健康医疗服务可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构建企业职员的健康管理体系。

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发展

刘保华:健身社交网站咕咚网推出了“终端+社交”的模式,您曾经说东软也想探索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运营模式,今天也展示了东软的健康终端以及后台的运营体系,并且表示希望能做成一个网站的模式。东软在整个商业模式转型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东软的转型正在一步步落实,很快你就会看到东软建立的熙康网。熙康网将和东软面向个人的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者,分成很多频道,例如健康锻炼频道、饮食频道、高血压频道等,还将建立社区讨论区,以便人们进行交流。

目前,熙康网正在测试,点击量约为10万次,有两个应用比较受欢迎,一是中医体质,二是乐活指数。人们通过这两个应用,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东软希望将熙康网发展成一个社区类健康指导、健康服务、健康交友网站。这部分业务和东软的传统业务有所不同。根据市场需要,东软会考虑在栏目设置上体现更多的创新,目前熙康网正在筹划过程中。

刘保华:如果单纯做社区东软不一定有优势。东软的优势在于:东软有自己的产品,可以采用类似咕咚网的“终端+社交”模式,软硬结合的模式未来必然成趋势;东软还可以将健康医疗服务和社交网站整合起来。通过这两方面,东软的传统优势和新业务就能结合起来。

卢朝霞:对,这两方面东软的优势很明显。东软整合公司内部很多资源发力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业务模型,并且开始向B2C领域拓展。正因为可以整合内部各种资源,东软的投入相对较少,发展速度会比较快。

东软现在的布局有两方面:第一是健康城市计划。健康城市计划属于B2B的范畴。第二,当熙康网发展起来之后,东软就将业务直接扩展到B2C领域,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大网络。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东软在云架构上要有很强的实力,一定得有独到之处。在这方面东软有哪些积累?此外,要运营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一定要有数据中心布局,东软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在云计算方面,东软一直在进行超前的投入,专门设立了云计算研发中心,在云架构、云平台、云计算、云安全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

2010年,东软与NEC合资成立了一个云计算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东软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商业模式,并且进行了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

东软的一个分公司――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在大连、沈阳、成都、南海等东软的基地都设有数据中心。因此东软在建设云的物理平台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在云计算中心建设方面,东软还提供前端的服务,即呼叫中心业务。

从整体上看,东软已经具备了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的能力。在物理架构搭建起来之后,东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各个产品线和业务“云化”,变成真正的虚拟计算,按照虚拟化战略进行布局,建立可扩展的应用架构。在把现在的很多应用用“云化”进行实际推广,东软在技术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在扎实积累。

刘保华:东软最近收购了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海康信),收购目的是什么?东软在并购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规划?

卢朝霞:望海康信目前是医疗信息化行业里最好的ERP提供商,它为医院、卫生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系统,即后台支撑系统。望海康信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BOS)可以精准地跟踪每个手术用了多少配件、谁是主刀大夫、手术时间,以及医院床位的周转率等各方面信息。

以往,东软ERP业务主要是面向制造业,主要功能包括物流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能力平衡系统等。但医院的ERP更为复杂,既要核算类似手术材料的物流,又要核算人的成本,在这方面望海康信的HBOS表现非常出色。

东软希望借收购望海康信补齐东软面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面解决方案,,使东软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产品线更全面,满足东软客户的需求。

接下来,东软还会加大收购业务的力度,东软的收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第一,使东软的业务更全面,使业务得以提升,产品功能更强大;第二,弥补东软现有产品线的缺失;第三,对方拥有的客户群可以弥补东软在市场方面的空白。

刘保华:东软的收购是倾向于应用方面还是在后台架构方面?

卢朝霞:东软是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公司,在收购时考虑比较多的是从应用和围绕应用的支撑平台方面布局。

刘保华:东软未来向B2C方向发展,是否考虑收购B2C公司?

卢朝霞:虽然熙康网正在开发中,但是如果在这个领域哪家公司做得很好,能够让东软在相关领域迅速占领市场,东软不排除收购B2C公司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公司。

刘保华:我认为东软最应该收购的是基于本地化服务的网站,而不是覆盖全国的网站,比如杭州的19楼网,在当地渗透率很高。因为目前的覆盖全国的健康类网站主要是提供新闻信息,用户黏性太低,应该加入一些与社区相关的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卢朝霞:对。还有一个发展思路是与东软的健康城市计划相结合,东软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在互联网时代,东软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通过收购或者合作形式,或许能让东软走得更快更顺利。

记者手记

传统IT厂商走到岔路口

“技术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信息产业每一次跨越式的发展背后都有强大的技术驱动。”诚如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所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IT企业的商业模式,让产品和服务变得互联网化、应用化。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让传统IT厂商能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负载更多应用,并实现相互连通。传统IT厂商以提供技术和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打破,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站在IT历史发展的岔路口,像东软这样的传统IT厂商,产品和业务从B2B领域向外扩展,开始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利用更多新技术为他们提供服务。

篇5

当智慧城市逐渐在全国各个区域生根、发芽时,有一个影响其是否能够最终开花、结果的重要因素似乎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

近日,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安恒信息)总裁范渊接受了《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将其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独到见解告诉了记者。

安全需求大时代来临

“最初,计算机兴起,计算机病毒就随之而来,用户也就有了防毒的需求;后来,互联网兴起,用户就有了网络防病毒和防网络攻击的需求;再后来,Web2.0流行,用户就产生了Web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需求。与之相类似的,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广泛开展,也必然会产生安全的需求。智慧城市是一个大时代,这也将是信息安全需求的大时代。”范渊认为。

在范渊看来,智慧城市不是一个应用系统,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化的工程,是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显然,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会带来信息安全问题的增加。

“首先,我们目前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在智慧城市中依然会存在;其次,智慧城市利用了新一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如无线网络、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空间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新型计算终端技术……这些新技术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安全漏洞,带来一些新型的安全威胁;第三,智慧城市的发展开启了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相关的更多国计民生和城市基础设施业务领域的应用,这些应用在安全性上有更高的要求;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的安全监管也越来越严,新型的安全需求也逐渐涌现出来,比如说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等需求会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范渊告诉记者。

物联化将威胁放大

通常认为,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和感知技术为基础的。当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能够采集上来,才能谈到根据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城市的“智慧”运营。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和智能感知为基础的应用会变得非常的强大,将带给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智慧和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其原因在于物联网应用能够采集海量的城市(地球、乡村)相关的各种数据,经过整理、分析等大数据处理后,得到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和预测信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持。范渊认为,这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当然,物联网等泛在网络的普及虽然会对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结构产生影响,但并非革命性的,它是对互联网功能的强大扩充。

“凡事有利必有害,物联网应用在给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物联网产生的新的安全风险。比如,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数据,这些数据被合法使用则为人民谋福利,但是万一被非法使用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危害。”范渊向记者描绘道,“电影《虎胆龙威4》中描述了一个利用网络攻击令国家陷入‘全面性瓦解’的景象。在智慧城市所提倡的全面物联、透彻感知、深入智能化以及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多设备接入网络的环境中,城市一旦遭到高等级的恶意攻击,电影中的景象就有可能成为现实。试想一下,如果能够掌握物联网应用的控制系统对一个城市的水、电、油、气、交通进行控制,那该是一种多么恐怖的景象。”

发力各行业的应用安全

安恒信息是一家应用安全和数据库安全厂商,结合各个行业应用的典型特征,安恒信息将发力智慧城市的安全服务。

“在政务、医疗、社保、交通等智慧城市的热点行业中,由于服务内容、形式、制度要求、用户特征不同,在应用安全方面各自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政务可能要求在特定的时间段工作,医疗服务的可用性要求比较高,社保的数据完整性要求比较高,交通的实时性和数据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安恒信息在为各行业设计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时,会全面考虑其各自应用安全方面的特点,并量身定制合适的解决方案。”范渊向记者介绍,目前安恒信息在行业应用方面的典型案例非常多,比如国家级智慧政务安全监测解决方案、某部委全业务全过程综合安全审计智慧解决方案、智慧教育安全防护综合解决方案,智慧交通信息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智慧医疗信息安全审计解决方案等。

范渊认为,无论政府、市民还是企业,从技术角度上看,智慧城市的这三种角色是一体的,都是信息安全的服务对象。“安恒信息作为一家信息安全公司应该同时满足三者的安全需求,区别在于他们在某个具体的应用中角色不同。他们同为用户,但也是应用或设施的所有者或经营者,还有可能是信息安全的监管者。”范渊表示,“安恒信息需要与政府的信息安全监管部门紧密配合,跟进信息安全监管的要求。同时需要为政府和企业的智慧领域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产品和服务,做好智慧领域应用和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而满足市民的各种信息安全保障需求。”

顶层设计并逐步推进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也决定了不可能一步到位建设成一个和智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体系,而需要逐步推进。“但逐步推进与做好顶层设计并不矛盾。个人认为,首先国家可以从监管层面去做顶层设计,提出在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所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要求。其次各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单位应该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同步做信息安全的规划、设计。再次,信息安全研究和服务单位应该提前着手智慧城市相关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及服务的开发工作。”范渊认为。

篇6

据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作为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无线通讯模块已经广泛应用到车载、医疗、电力等行业,并在3G的推动下迎来了快速增长。

3月2日,泰利特无线解决方案公司(AIM:TCM)2300万美元收购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M2M模块业务部门,而摩托罗拉相关员工也已顺利加盟泰利特。收购之后,泰利特在2010年度(截至2010年12月31日)合计收入将达到约1.8亿美元。泰利特在全球M2M市场上 占有近20%的市场份额。

6月8日,泰利特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公司在北京召开“2011泰利特(Telit)中国战略”,宣布将全方位开拓中国业务,持续深入拓展包含智能交通、智能表计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从而巩固其作为一体化M2M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强势地位。2011年,随着中国各地智慧城市规划出台和部分发达城市的示范作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将大幅上升。收购摩托罗拉M2M部门后,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M2M厂商,泰利特将在2011年持续积极拓展中国公共服务领域的各项业务,在实现12%市场占有率目标的同时,成为跨国M2M厂商中在中国市场最大的无线模块供应商。

据了解,泰利特(Telit)公司是国际领先的无线机器对机器(M2M)技术方案商,是全球唯一一家为各种无线技术提供通讯模块的公司。其专门开发、生产和销售GSM/GPRS, UMTS/WEDGE/HSDPA, CDMA/EVDO和短程射频应用模块。M2M应用让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之间通过移动网络进行沟通,该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泰利特于2009年7月与深圳比亚迪签署了产品合作协议,每年比亚迪为泰利特生产600-700万的模块产品,销往运往世界各地。近日,泰利特首席执行官Oozi Cats在深圳接受《物流》杂志社的专访。

《物流》:目前泰利特在深圳比亚迪生产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射频范围都有哪些规格?识别距离最长的是多少米,最短是多少米?主要供哪些国家或地区的用户使用?供中国用户使用的射频范围主要是哪几款?

Oozi Cats:目前Telit在比亚迪生产的无线射频模块覆盖的射频频段为:433M/868M/915M/2.4GHz。有效的通讯距离最长的达到1000米,最短的也有70米。目前主要应用于欧洲的自动贩卖机、物流仓储管理和无线抄表等领域。适合国内使用的主要有: 433MHz,2.4GHz,Zigbee等产品。

《物流》:中国物联网建设正在渐步开展中,国家及部份城市也出台物联网相关规划,面对庞大的新的产业链, 政府、企业及物联网企业应该如何配合?请你谈谈欧美等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

Oozi Cats:随着市场的不断成长,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分工定位将更加明确。政府将在宏观层面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产业链上游的服务提供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将为各个细分行业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并提供稳定安全的通讯服务。而物联网企业由于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目前在欧美等国家,行业应用主要是由运营商主导,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根据运营商提供的标准接口和服务器开发产品。

《物流》:泰利特M2M技术在国内的智能电网、无线支付和个人跟踪定位方面提供完整的方案。在中国,受十二五政策利好刺激的物联网概念股集体飙升,您怎么看待物联网的应用潜力和压力?

Oozi Cats:中国的物联网相对来说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有很多的系统化、标准化得工作需要去完善。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应用的行业和范围将势必会有极大的丰富。当前中国物联网的应用还是主要集中于工业应用,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的远程医疗,智能家居也必将逐渐兴起。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物联网未来的应用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行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过程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另外国内物联网行业领军企业的缺失也是国内物联网行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物流》:泰利特物联网系统在国际上的用户主要是哪些行业?在国内,你认为哪些行业将是物联网的潜在用户?

Oozi Cats:我们目前的客户主要还是集中在物流调度,车辆追踪管理,无线抄表,个人追踪,无线移动支付、远程医疗、家庭安防等行业。未来国内的物流调度,远程医疗等行业将会成为物联网的下一个增长点。

《物流》:专家认为,物流行业是物联网技术潜力最大的行业,但国物流企业运用物联网几乎为零。你是如何看待国内物流企业对此技术运用的难点?

Oozi Cats:其实国际上物流行业的应用一直是物联网的一个重点。像Symbol, UPS,DHL等企业一直在通过使用M2M相关产品来提高他们的仓储管理效率以及缩短物流的配送周期。这些全球物流行业巨头的成功经验都是值得国内相关企业借鉴的。在技术层面来看,国内物流企业面对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更多的原因可能是来自于企业的一次性设备投入成本与投资回收周期的平衡问题。

《物流》:在国内物联网技术方面,业内人士从之前关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到目前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及协议方面,在国外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物联网的运用中又起什么样的作用?

Oozi Cats:营运商的介入势必对物联网行业产生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运营商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国内相关行业的行业标准制定以后,产业化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目前国外的运营商的工作重点也主要是放在标准的制定和如何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方面。

篇7

当下的北京街头,不时能见到一些白色机柜。这些设备将收集到的交通信息传送到北京市交通管理中心,服务商再将收集到的信息和地图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开车出行的人们可以随时查看这些实时更新的地图,选择行驶畅通的“绿色”路段出行。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而在这些白色机柜中,放置的是工业自动化厂商研华的嵌入式工业计算机,它能够汇总感测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基本的分析处理,然后将其传送到后台。

“物联网来了,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工业自动化厂商研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春盛表示,他们已经将触角伸向了更多的行业应用领域,包括公共领域的城市安全监测、智能化车载信息监控、工业领域的危险源监测、能源领域的风场管理系统等智能应用。

进军物联网

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研华并不是惟一在物联网中寻找新蓝海的工业自动化厂商。同属工业计算机领域的研祥智能和研扬科技也已经开始掘金物联网。

在4月举办的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研祥展出了智慧医疗产品解决方案。在这个解决方案中,移动医疗终端MCA1001、MPC1202、病房自助终端MPC1701和各种监护仪器等硬件,借助无线/3G/有线网络,接入医疗网络平台及各种信息系统。后台的医疗终端专用服务器通过无线/3G/有线网络,能够在终端设备和中心机房之间,传递交换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整个医疗信息产品及仪器构建一个物联网。

同在4月份,研扬科技也宣布成立医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主要针对医疗IT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如EHR(电子健康档案),HIS(医院信息系统)和RIS(放射科信息系统)。

《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指出,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有4大趋势: 细分市场递进发展、标准体系渐进成熟、通用型平台出现、技术与人的行为结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工业自动化厂商首先就在通用型平台上寻找机会。

“通用型产品采集信息不外乎温度、压力和湿度。”何春盛介绍,“这其中有水位计、流量计、一氧化碳浓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或者酸碱度的检测。这些将来都可以做成一个标准的模块。买这个模块,就可以探测所有类型。”

对于未来物联网最末端产品的形态,何春盛认为,做物联网就像搭积木,用户只要把研华的产品买回去,然后‘搭一搭’就可以了。“我们已经把中间件、硬件都弄好了。只要调一下参数,在软件方面做一些创新,就可以接入物联网。”

技术一脉相承

整个4月份,何春盛一路马不停蹄,从台北到深圳,再从西安到重庆,在各地举办的每一场“2010研华技术应用创新论坛”,他都亲自出席。会议现场,他都仔细聆听每一位嘉宾的发言,并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 在会议的休息空隙,他总是和与会嘉宾进行更详细的沟通。

为什么研华、研祥、研扬这样的工业自动化厂商开始寻机物联网?何春盛解释说,如果工业自动化是一个“小区”,物联网就是一个城市,两者在实质上是相通的。

“其实物联网与工业自动化是分不开的。” 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平教授解释道,工业自动化包含采集、传输、计算等环节,而物联网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慧处理,二者是相通的。物联网只是更加强调无线、海量采访、智能计算。

一脉相承的天性,让工业自动化厂商寻机物联网顺其自然。在物联网的3个关键领域: 传感器、RFID和M2M(机器对机器)中,工业自动化厂商至少在传感器和M2M领域有很强的优势。

10年前,主要集中在设备领域的针对M2M之间的通信已经出现。10年间,M2M的概念不仅扩展到机器与人、机器与服务等更宽泛的概念,而且还成为“物联网的主要现实形态”,这也带动了在M2M中大量应用的自动化需求。现在,更多的自动化和智能技术已经从M2M应用的工业应用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自动化也“傍”上了物联网这个蔚然成风的“概念大款”。

在感知层面,工业自动化厂商也积累了上千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工业计算机、工业交换机、数据采集器、触摸屏和软件等。并且,在物联网时代,最末端的传感器数量众多,收集到的数据也相当庞杂,如果不加分析处理就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后台,必将对网络层和后台处理系统造成负担。而如果把部分数据分析工作放在前端,就能提高效率。相应地,工业自动化厂商在前端数据处理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它们的代表型产品―内嵌在工业计算机中的数据采集软件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另外,既有能力打造通用平台,又深入行业的工业自动化厂商在物联网应用上也大有可为。王平指出,物联网的应用应该是通用平台加行业应用。通用平台是指信息感知与传输,它的孵化性是比较强的,整个标准规范能够尽快形成协议。而在行业应用上,需要企业从行业着手下自己的功夫。

产业链支持至关重要

在4月21日举办的2010研华技术应用创新论坛(重庆)现场,英特尔、德州仪器、微软、泰科电子等企业的代表悉数到场,无形中增加了研华打造物联网产业链的信心。何春盛也表示,为了让自动化更智慧,能够驱动更多的智能应用,把握物联网的大局,合作伙伴的支持必不可少。

从产业技术应用角度来看,应用识别与系统整合能力将加速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信息实时高效的互动与传递, 将使物联网的应用更智能,这其中就包含了开放式软硬件开发平台以及软件的应用创新。

从工业计算机出发搭建物联网产业链,嵌入式的智能芯片必不可少。英特尔曾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150亿个嵌入式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英特尔对嵌入式颇为用心,这从2010 IDF上,英特尔大谈嵌入式中可见一斑。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到物联网,从车载信息娱乐设备到智能家电,英特尔都努力嵌入其中。

而作为最基本的人机交互,触控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泰科电子美商易触控系统销售经理杨肃一边展示最新的触摸屏,一边介绍说,物联网时代,触控技术是一种最基本的技术。“未来,声音、表情、图像都可以通过设备变为一种触控技术,这使得人们能够更方便地‘touch’。”

篇8

传统建设方式导致信息出不了医院和卫生管理机构的“围墙”,无法到达居民家庭和个人,居民自我管理的信息也无法进入这个“围墙”。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各类互联网医疗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这些新兴业务模式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体系信息无法互通,无法形成全过程信息闭环管理。

目前,“互联网+医疗”建设模式与弊端。云医院模式是以区域为单元构建的云医院,没有底层服务支撑,很难实现卫生服务的整体云化,无法形成以人为中心的闭环服务体系。

网络医院模式是通过大型网络医院与药店等终端合作,其本质是扩大医院的虹吸作用,有悖分级诊疗的改革方向。医院健康云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的医联体健康服务模式,通过一家龙头医院推动,无法形成区域规模效应,很难建立生态系统。

因此融达认为建立“互联网+医疗”的全过程信息闭环管理,需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家庭医生签约为入口,以可穿戴和便携式监测设备为抓手,以健康云平台为依托、构建若干垂直服务通道,形成全流程服务闭环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健康云+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协同、服务可及、医疗闭环、三医联动。

通过垂直服务通道,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远程在线指导变得触手可及,使每一个基层医生背后都有大资源实时提供支撑。通过可穿戴和便携式设备,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服务走出医院围墙,居民在家即可享受到各种优质医疗服务。贯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使居民健康管理数据与临床诊疗数据一体化,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引导区域内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平台注册,支持医疗、医药、医保三联动,形成全新健康医疗生态系统。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合和应用,医院去中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一站式健康管理模式将逐步成熟,居民的就医场景、健康管理方式、卫生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和中医智能全面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开发,是国内最早基于云计算模式开展医疗卫生信息化业务的企业。

篇9

没错,这个短片描述的便是二维码在物联网中的典型应用,也是对物联网世界的美好前景描述。9年前,美国沃尔玛超市第一次用RFID芯片来追踪资产库存管理,让我们感受到物联网智慧产业的微光;而9年后的今天,物联网已经从不为人知的“乌托邦”变成了一束照进现实的亮光。

在变数丛生的时代,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为关键核心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产业链开始初见端倪,随着人们对物品状态监控和盘点识别的要求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正在涵盖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精细农牧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且火速升温。

众多发达国家正进行大量投入开发物联网,无论是美国的“智慧地球”、日本的“U-Japan”还是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都属于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中国亦大力实施物联网产业,如初见成效的“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

被誉为中国铁路RFID“寡头”的远望谷相关负责人表示,“物联网市场没有完全爆发出来,但这块新兴产业仍具有无与伦比吸引力。”作为中国负责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起家的重点企业,远望谷如今正马不停蹄地进行低成本的融资,为物联网产业链资金“补血”。

全球自动识别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美国易腾迈科技公司Intermec Inc. (NYSE:IN) 北亚区总经理陈亿表示,由于国内物流企业缺乏联动效应,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受限。

篇10

10月19日,“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2”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东软与合作伙伴、用户、专家学者一道,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创新之道,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创新思路,以及在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如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企业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VMware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认为,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反而使中国软件业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所未有发展机会:所谓“天时”,是指与欧美国家IT建设投入70%在软件上相反,中国IT投资约70%花在了硬件设备上,经济发展形势严峻推动了中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提速;“地利”是指中国市场备受全球跨国公司青睐,成为企业争夺的新战场,中国IT企业可以跟外企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商业模式引入中国,中西合璧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人和”强调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的融合和默契。宋家瑜认为,即使内部存在争议,东软也对创新性的探索给以包容的态度,而这种开放、和谐的文化和创新的基因,是中国软件企业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因素。

“东软始终认为,软件无处不在并改变着一切,而创新是推动软件创造价值的核心动力。”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2”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表示。过去的21年里,东软始终致力于将技术与变化的商业模式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技术、管理、人才,乃至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实现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多项业务线的突破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信息技术与产品融合并帮助提升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未来,用综合的创新来延续企业的生命力是中国软件企业未来20年必须的选择。”

刘积仁详细阐述了未来信息技术可能会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八个趋势,包括: 我们已经进入更快捷、产品更便宜的时代;移动智能终端普及,我们几乎可以在“掌中”做任何事情;物理社区和虚拟社区相结合,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被改变;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教育行业正在发生变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成为评判城市建设好坏的基本标准;云计算将是由多个“小云”组成的巨大的“云”;全球协同创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在刘积仁看来,用户需求在不断推动着软件业的创新,在这八个趋势下,软件企业大有可为。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认为:“面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移动化和软件无处不在的应用环境,信息技术如何通过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关联产品来实现价值,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是软件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东软副总裁兼政府事业部总经理徐洪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发展迅猛,东软将这些元素融入政府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各地信息化工作者可以随时上报信息,进行在线互动。同时,东软建立了专门的技术论坛和QQ群,用户可以直接向产品研发人员请教问题,东软也会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产品和解决方案。近年来,东软帮助将社保工程进行统一建设,统一数据采集,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社保信息化建设的典范。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求,东软在2011年提出转型,明确指出将从以人员规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向以知识资产来驱动增长的模式转变,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从以中国为中心的成长模式,向以全球市场机会为中心的模式转变,通过转型拉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以及全球资源配置的不断创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公司向全球优秀的创新型软件企业转变。

倾力打造“六朵祥云”

赛迪顾问预计,201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2751.4亿元。到2014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8182.6亿元。云计算、物联网的火热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会。而云计算的落地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更重要的还在于应用的推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应用必将率先得到广泛推广,让更多用户通过云应用受益。

“创造价值而不是牺牲长远以攫取眼前利益,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幸福为企业创新的终极目标。”在这一价值观的指导下,近几年来东软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了对云计算、物联网、汽车信息技术、健康管理服务、医疗设备、智能电网、移动互联、3G、三网融合等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凭借全面、务实的业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东软推出了从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到软件服务及商业运营的全方面的“智慧·云城市”解决方案,倾力打造“六朵祥云”——健康云、交通云、教育云、政务云、中小企业云和环保云。此外,东软还构建了一个“感知云”,收集各个云平台的传感器信息、与客户交互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深层价值。

按照刘积仁的设想,东软的云战略是在运营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统一的云平台,在它之上倾力打造“六朵祥云”,将东软的各个业务线“云化”,同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打造一个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