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课程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训课程设计案例

篇1

1.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内容

校长培训作为一种为校长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教育服务的职业,其专业化标准主要体现在校长培训师的专业程度、培训设计的科学性、培训管理的规范性及培训资源的整合性等方面。其中,培训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设计者的学术素养、资源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及职业道德都有很高的要求。

2.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中小学校长培训在课程设置方面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上仍难以满足校长专业化的需要。“九五”期间比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对教育现实问题的关注不够;“十五”期间以学科为中心,但不能贴近教育改革与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十一五”期间有了很大改进,但培训课程建设仍有待完善;“十二五”期间,新课程改革则对校长素质和培训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设计对促进校长培训专业化进程、增强校长培训的实际效果意义重大。

3.培训课程设计的实施

一是研究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建立自己的培训课程观。课程是校长培训的核心,也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载体。但校长培训课程又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有自己的形态与特点。从形态上看,校长培训课程应该是菜单式的专题性课程,即每个课程菜单由相互关联的不同模块构成,每个模块由围绕该模块核心内容的不同专题构成。从特点来看,校长培训课程具有问题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从行为表现来看,专题性课程开发研究是校长培训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渠道。专题性课程开发研究以个人兴趣与学术背景为基础,以培训对象需求为出发点,以学术研究为支撑。

二是根据校长培训目标结构体系,制定不同对象和层次的培训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计划与课程评价方案。由于校长培训专业化是一个以特殊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在培训课程等方面不断提升校长培训专业性与推动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可见,校长培训课程应以校长专业标准和中小学学校课程标准为参考依据,结合中小学校长培训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围绕不同学校发展的不同立场、定位和预期,制定相应的、成体系的培训课程与实施方案,并建立培训追踪考察系统,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实地调研、提升培训课程与实施方案的实际效果。

三是围绕培训主题,有针对性地分类开设不同类别的培训课程。校长培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体现在开发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校长培训课程。从创新程度来看,可以开发基于创新性课题研究基础上的开创性课程,如学校管理诊断与发展策划研究、学校品牌塑造研究等,还可以开发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再创性研究所开发的再创性课程;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程度来看,可以开发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及研究类课程。

四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紧密结合校长的工作实践和学校实际。校长培训课程是否科学有效,最终取决于校长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实践中能否学以致用。因此,在培训课程实施中,可以将案例引入课程实施范畴,开展案例式培训,还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设置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主题式论坛等,有助于把校长培训所学与校长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篇2

通信运营商的呼叫中心进行服务营销转型,首先是围绕着手机终端的营销工作开展。在转型初期,呼叫中心自主开发的手机终端营销类课程数量少而且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也不太理想,成熟的课程大多都是借助外部力量而来的内化课程。在传统的客户服务时代,客户代表们通常是帮助客户解答手机终端的问题咨询,到了今天,客户代表不仅要解答客户的手机终端问题,还要主动进行相关营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训课程就是培训师手中的利器。课程设计得好,培训就成功了一半。要培养出手机终端销售能手,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出适合呼叫中心员工的培训课程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本文将从培训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谈谈如何通过落地的培训工作来助推呼叫中心的服务营销转型。

一、设计有效的培训目标

任何培训课程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以学员为中心”这个原则进行的,培训课程开发首先要明确课程学习后将要达到什么效果,将目标明确出来,才能在课程开发中发挥导向作用。

在设计培训目标之前我们要先将数据和素材信息进行整理,整理以后把它们转换成可以操作的培训目标,然后转换成非常具体的、能够操作的看得见的、好衡量的一个培训目标。以手机终端销售类培训课程为例,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消费欲望、使用习惯得到市场的充分刺激以及用户换机高峰的到来等多重因素,为大规模推动智能终端提供了机遇。培训目标应以训后学员在实际销售工作中的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两大维度来综合考评。结果性指标即训后学员的实际销量,过程性指标即对训后学员的销售录音进行线下分析并对于培训过程中的终端参数介绍技巧等营销技巧的运用与落地进行评分,总体评定得分为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的总和,如果达到预设目标值,即完成培训预期效果。

二、应用模块化的技巧设计生动有效的培训课程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应该开始着手设计课程,利用现有的资源、应用模块化的技巧设计出生动有效的培训课程。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有效利用现有材料,善于提炼内容亮点。

在培训课程设计当中很多资料、很多素材是已经有的,比如公司的流程规范、技术参数等各种各样的资料以及手机的参数、功能、系统软件等,这些东西不需要你去编写,但是要学会把它们的亮点发掘出来并整理成可以运用的话述。

第二个要点,要应用模块化的技巧设计课程。

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应该做成模块化的内容,当有其他人员培训需求时,可以把整块内容挪过去,方便使用,这也叫模块化的技巧。例如一个完整的手机销售课程应该包括:智能终端功能要素及常见问题应对话述、智能终端应用常见问题的电话服务技巧、基于智能终端应用操作问题的关联营销技巧等几大部分。不同的学员基础是不一样的,不同技能的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也不一样,模块化的内容可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关的课程,必要时做出适当的调整。

第三个要点,是“设计生动有效的培训课程”。

通过培训现场的反馈不难发现,学员都喜欢培训师既有幽默感又有感染力,希望内容新颖不枯燥,学起来生动有趣!表面上看,这些是对培训师提出的要求,其实这些需要在课程开发的时候下功夫。殊不知,一门精心开发的课程可以让熟练掌握这门课程要领的每一位培训师都能把课上得精彩,让学员们给出高分!怎么做呢?把课程像剧本一样设计出来,让它自身就带有生动的成分在里头!这样就降低了培训师在台上讲授的难度,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培训内容的一致性,这可以让未参与课程开发的培训师在台上也能发挥自如,并且保证培训效果。

如果强行给学员讲授知识点,可能印象不深,但是编成顺口溜的方式,印象就会特别深刻,中间我们还会适度将案例或视频穿插其中,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记忆,加深知识点在大脑中的记忆。因此,课程设计时理论讲授和案例播放时应该考虑场景化,同时为了方便学员记忆课程内容,应该尽量将课程要点撰写成口诀。如:当客户答应在线成交订单时,按流程规范是否需要密码的要求,我们就可以把相关流程编成口诀“有密码不用送,直接受理很轻松;有档能记住,验证正确要抓住。”这样的口诀非常方便地帮助学员记忆流程规范。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单向传输内容的是演讲、是讲座,而一门精彩的课程一定要双向互动!因此,在课程中设计合理有效且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保证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一般情况下,在手机终端销售类课程中常用且有效的课堂练习有以下几种:

(一)角色扮演。所谓角色扮演就是在一个规定范围内、在设定的场景中把相应的技巧演练出来,适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培训,比如销售技巧培训、沟通技巧培训、客户服务培训等。在实施角色扮演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场景设置、角色分工、演练指南的设定。这种方法在销售课程中比较常见,课程中为帮助学员尽快掌握知识要点,对于一些话述技巧的运用通常采取该种方法反复来进行巩固练习。

(二)情景模拟(游戏、小品等)。适用于处理人与环境、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培训,比如客户出现异议提出质疑时如何应对,可以情景模拟在处理异议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种方法在销售课程中“智能终端功能要素及常见问题应对话述”部分内容可以尝试运用。通过课程设计,设置场景让员工根据培训内容模拟回答。例如,客户选择手机时在屏幕大小上比较纠结,想选择巨屏手机,但又嫌携带不方便;选屏幕小一点的,又觉得观看效果不佳,这样有购买欲望又举棋不定的客户就需要客服代表运用功能亮点来帮助客户做出决定。课程开发时可设计几个相关情景模拟,在培训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案例分享。这是成人培训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培训方法,但是选择的案例一定要贴近实际并且生动有效,具有代表性和新颖性,更不能一个案例反复延用。这种方法可以设计在分享成功的销售经验环节。有一位做营销的客服务代表在向客户推荐手机时,客户开始基本没有购买欲望和换机的想法,客服代表没有放弃而是继续与客户攀谈寻找合适的销售机会,通过交流,客服代表向客户传递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轨迹造成碎片时间通过手机将其黄金化了,并列举数据说明人们日常视线驻留手机屏幕时间超过1小时23分钟,超过电视,接近电脑,手机伴随时长接近16小时(其实就是非睡眠时间),每天我们和手机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与任何事物的相处。通过一系列看似无意的话语向客户暗示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的重要性,经过铺垫后再次向客户推荐手机,这一次客户很痛快地接受了客服务代表的购机推荐并在线完成了交易。这样故事性的案例在培训课堂上对学员的启发很大。

(四)小组讨论。有助于开拓思路,集思广益,这个方法中讨论出的内容往往比单个思维要有效很多,一般可与案例结合使用,或是需要学员脑力激荡和头脑风暴后提炼新的观点。

(五)考试。适用于知识类的培训,尽管学员都不太喜欢考试,可是实践证明,考试是很有效的方法。虽然这个比较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培训,但是在手机终端销售培训中“智能终端功能要素”部分需要学员们识记,在此环节就可以运用考试的方法进行验收现场培训效果,考试的验收方式有现场问答和试卷作答两种形式。另外,以考试为目的的培训课程,学员学起来虽然备感压力,但是短期内的学习效果较其他课堂练习方式都更加明显。

(六)实操演练。比较适用于手机终端销售等技巧类培训。课堂练习的最后一招就是实操演练,手机终端营销类课程主要是针对员工提升服务营销意识、如何开展在线销售工作等内容,手机终端类课程在开发设计过程中也需对培训方法要求更加严格,将讲授为主向训练为主的模式进行转变,从培训师说变成让员工多说。

篇3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是针对中小学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社会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及专业标准,帮助校长更好地履行校长职责而设计的课程系统。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教材、课程模式、课程策略、课程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本文就此提出一个初步设想。

一、融合多种价值取向的校长培训课程观念

课程观作为一种理念、价值取向,是课程体系定位的根本指导思想。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离不开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这三个课程的基点,而对这三者关系的不同处理则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这三种课程价值观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和设计。

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以满足社会(主要是以国家、民族、社区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围绕社会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设计,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学校应帮助学习者了解社会现实,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并找到改善社会的途径。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与我国曾经长期将教育定位于上层建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密切相关,认为校长是为了使学校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校长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国家教育发展形势等相关知识。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并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和逻辑来组织课程。这种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等学问传递给学习者。这种应用最普遍的课程理论,按照学科门类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各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影响最大,他们多为教育学科和管理学科专家,主张通过系统的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教学,帮助校长全面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观是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为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成长的经验,强调将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课程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是市场机制下的一种“消费者导向”的课程思想,主张校长培训课程应建立在校长选择的基础上,校长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课程设计要打破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把校长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菜单式”培训课程模式就是按需施训的体现。

三种课程观念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并由此形成了三种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根据一种或两种理论基础作为课程的来源,以形成课程组织内部较高的一致性。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课程价值取向越来越体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趋势。因此,在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设计时要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吸收各种不同课程观念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具体的环境、目标、对象等,统筹兼顾并加以整合。

二、确定多层次的校长培训课程目标

课程是教育和培训活动的核心与关键,校长培训课程目标是校长培训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由于校长培训本身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得校长培训的课程目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培训的目的划分,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分为:以保证校长基本任职技能为目的的任职资格培训;以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提高培训;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以培养高级教育管理专家为目的的高级研修培训等。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是“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任职资格培训,实现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取得校长任职资格,成为一名合格校长。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建立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形成校长的基本素质。

校长提高培训是“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提高培训实现从“合格校长到成熟校长”的转化,成为一名优秀校长。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规划与促进学校发展及校长职业生涯。

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是“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培训实现从“区域性骨干校长向专家型校长”的转化,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创建学校品牌和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专题培训是指各种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教育形势动态,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及成果,国家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有关的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性、普及型、拓展性培训。

校长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培训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不同阶段校长的培训需求,引导校长朝着专业成熟持续发展,并能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模块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内容

模块化课程就是将校长培训中的若干不同学科知识内容按基本理论层、法规政策层、操作技能层等三个层面和核心课程类、必修课程类、选修课程类等三个类别,进行不同的整合,构成一个个模块课程,由校长在培训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际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和重新组合。

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内涵,可考虑设置提高校长基本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提高校长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本体性课程,促进师生和学校发展的发展型课程,开阔校长视野、拓展校长思维的拓展性课程五类学科领域课程。每一类学科领域课程下面又包括多门具体课程。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是以某个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来组织,模块中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置,这就能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问题服务,每一模块具体又由理论性、实务性、研究性和特色性内容组成,以形成综合优势,多角度、多方位帮助解决问题。理论性内容着眼于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获取。实务性内容是为了达成提升校长管理能力的课程。研究性内容是基于基础教育深刻变革所引发的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宏观、微观上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设定的内容。特色性内容是根据校长个人兴趣和关注点进行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四、选择多样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实施方式就是课程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具体实施,即教学方式。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形式比较单一,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发展的方向已经逐渐明朗,那就是课程的小型化、专题化、系列化,以及向综合式、菜单式、自由选择式方向发展。

在工商企业界,现代培训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尤其是经理人培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校长培训学习和借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大胆引进工商企业培训的一些课程形式,努力使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跟上现代培训课程发展的步伐。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实施方式主要有系统讲授、专题讲授、小组研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自学读书、案例分析、总结反思、问题探究、经验共享、代岗见习实习等。所有的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有利于某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式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提高的愿望,但现实中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紧张,难以脱产到培训机构接受现场课堂教学。加之集中现场课堂教学会耗费校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使教学成本非常高。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大量的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来实施网络教学,为中小学校长提供在线接受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管理校长的学习,举办主题式“网上论坛”,为校长提供学习资料、案例、学习参考书目等,校长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或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论文和作业,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这就为中小学校长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五、实施专业化的校长培训课程管理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管理是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作为培训者如何科学、民主地组织实施课程,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课程的态度。所以校长培训课程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应由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培训管理者负责培训的课程计划、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实施方案等,从而保证培训课程质量的提高。

不断探索科学的校长培训课程制度,是保证校长培训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培训机构应开出更多的开出模块,建立起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系列,并将选修课以菜单的形式提供给参加培训的校长,供他们自由、自主选择,以充分满足校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参加培训的校长自身也是重要的培训课程资源,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师资、设备等支持,由自己组织论坛、沙龙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引导他们自主建构课程。

六、探索有效的校长培训课程评估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评估的基本出发点是对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进行评判,用来确定校长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掌握了培训内容,在什么程度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判断课程在促进校长发展方面所蕴涵的价值。

篇4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100―03

培训课程是为特定社会领域的组织成员的发展服务的经验系统。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是针对中小学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社会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及专业标准,帮助校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设计的课程。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培训的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在设计和开发课程的时候,必须在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挑战的背景下,结合校长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按照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来展开。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校长培训的经验,就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一、基础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中需要妥善处理基础性与前瞻性的原则。具体表现为课程设计者需要在夯实校长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及时反映校长专业发展领域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技能,使培训课程能为校长的专业发展起到中介与桥梁的作用。

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使知识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冲击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持速更新与变迁已经成为校长生活的一部分,面对持速变化的环境及逐渐提高的专业要求,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应该与时俱进,而校长培训课程无疑是校长持续更新发展的捷径。要使校长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教育的新理念、管理的新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使校长具有现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具有新的观念,提高他们的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改革能力和顺应社会变革的能力。

校长培训课程设置要反映社会改革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让校长把握时代的脉搏。校长培训课程应注意吸纳教育的新理论、新思想,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使校长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校长培训课程的内容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论;反映领导学、管理学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提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介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现有的校长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认为,校长的专业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是校长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但是每个人经历特定的阶段的速度和深度都有差异。这就要求课程设计者必须首先准确判断培训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特定阶段的发展任务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满足校长的专业发展需求。

校长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复合体,每一位校长都有各自的经历、经验、年龄、素质,他们有不同的环境、能力水平和内在需求,因此,我们在设置培训课程时,要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校长实际出发,分层次地提出培训目标,把他们的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分为:以保证校长基本任职技能为目的的任职资格培训;以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提高培训;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以培养高级教育管理专家为目的的高级研修培训等。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建立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形成校长的基本素质,实现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成为合格校长。校长提高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规划与促进学校发展及校长职业生涯,实现从合格校长到成熟校长的转化,成为优秀校长。校长高级研修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创建学校品牌和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实现从优秀校长向专家型校长的转化,成为教育家。

校长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培训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不同阶段校长的培训需求,引导校长朝着专业成熟持续发展,并能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长培训课程在体现阶段性的同时,必须注意不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这里的连续性主要体现为时间上的顺序和发展阶段的任务与逻辑之间的平稳过渡。具体来说,就是特定阶段的校长的培训课程必须考虑校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基础,即培训对象在前阶段的培训中获得经验,并将该阶段的培训与前阶段的培训从内在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减少课程在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减少重叠和重复,进一步增强课程对培训对象的适应性。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和实践是校长专业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需要理论知识的引领,校长培训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建立在现有的研究和成熟理论结构基础上,必须将与校长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传递给校长;另一方面,校长需要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培训课程必须为沟通理论和实践提供中介和桥梁,提升校长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校长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并反思建构理论,真正意识到理论的价值与意义。

在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时既要反对理论至上倾向,更要反对理论虚无主义,尽量使课程高度理论化。理论性课程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理论知识等三个方面,主要解决知识拓展、深化与更新的问题,同时也解决观念更新的问题,解决提高理论水平的问题,也为提高能力进一步打好基础。

中小学校长是教育系统中最基层的领导者,他们身处学校的实际活动之中,面对实际、研究实际、处理实际,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除有一定的理论要求之外,应避免课程目标定位太高,理论性太强,课程内容太广等弊端,要针对中小学校长实际和学校管理实际需要,注意实用性、操作性,设置实践课程。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是,校长培训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大开发校长培训的实践课程。班杜拉认为,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及其结果而发生。因此,在校长培训课程实施时提倡“在情景中学习”、“在案例中学习”、“在观察中学习”的方法。校长培训质量的提高不是靠“专家讲座一学员聆听”的单向传递活动实现的,而是要靠校长通过在专家指导下的参与、合作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培训课程内容应该做到原理与实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实例、参观考察、诊断分

析与改革实践相结合。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而培训课程的实践性应使校长成为能动的学习者。培训课程要为校长搭建适合的实践平台,校长在其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课程的实践性还体现在校长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要鼓励中小学校长积极开展教育科学实践研究,可以某个研究领域设置培训课程,组织校长开展相关学习。可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以及校长自身发展等方面进行理论性研究,这可以促使中小学校长关注并思考关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前沿理论,提高理论修养、理论水平,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并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还可以针对校长在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这可以促使中小学校长深入思考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锻炼校长的管理实践能力。

四、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在设计校长培训课程的时候,必须按照先分科后综合,在分科的基础上综合的原则进行。分科是综合的基础,为此设计者必须将一些核心的原理、知识与方法等按照分科课程思路设计,以便校长掌握这些非常核心和关键的知识与理论;在分科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综合课程的思路,即通常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来加强培训对象在综合运用知识、原理和方法来进行较为负责的问题解决。

课程综合化指的是各门学科互相联系、影响、渗透而趋于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不仅将几门学科综合为一门新的课程,而且还是实实在在地贯彻融通于所有课程中的一种开放的综合课程理念。这种理念不仅包含了人类对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而且还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实施与课程学习、课程实施者与课程学习者的整合。这种理念是现代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学校课程的要求所在。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综合化可以扩大校长的视野,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有利于培养校长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所以,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设置必须体现不同的课程之间的互相联系,重视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知识的有意义的结合和互相补充,从而在课程中实现事实与价值、思想与行动、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使校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把整体和全局观念渗透到他们的办学理念之中。

课程综合化的具体体现即为课程模块,课程模块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发展的重要突破,是校长培训课程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所谓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景模拟单元。

模块化课程就是将校长培训中的若干不同学科知识内容按基本理论层、法规政策层、操作技能层等三个层面和核心课程类、必修课程类、选修课程类等三个类别,进行不同的整合,构成一个个模块课程,由校长在培训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际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和重新组合。

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内涵,可考虑设置提高校长基本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提高校长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本体性课程,促进校长、师生和学校发展的发展性课程,开阔校长视野、拓展校长思维的拓展性课程等四类学科领域课程。每一类学科领域课程下面又包括多门具体课程。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是以某个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来组织,模块中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置,这就能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问题服务,每一模块具体又由理论性、实务性、研究性和特色性内容组成,以形成综合优势,多角度、多方位帮助解决问题。理论性内容着眼于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实务性内容是指提升校长管理能力、交流办学经验等方面的内容。研究性内容是基于教育变革所引发的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设定的内容。特色性内容是提供给校长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关注点进行选择的个性化内容。

五、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长培训课程的刚性体现在课程本身会对培训对象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以及与之对应的内容是针对所有的培训对象的基本要求,每个培训对象必须达到。课程的弹性主要表现为课程必须具有难度空间,能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个性化的、发展性的需求。这就要求培训课程在保持刚性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多样性。

校长培训课程的多样性是指为受训校长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多种多样的培训课程。由于我国地区差异大,参训校长的学习起点、学历层次、综合素质、追求目标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校长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校长培训既要重视校长的全面提高,又必须面对校长的现实差异。所以,校长培训课程要为校长提供多种课程组合,使校长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应该根据校长的需求设置课程、选择内容供参训校长选择。这种校长培训课程要围绕校长职业及个体发展需要,灵活地安排一些专题性课程,针对一个主题,探讨一个问题,充分体现出灵活性。如设置成“菜单式”或“处方式”的专题培训课程体系,校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工作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学习要求的培训课程,这就为校长自主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而实现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双向选择,使校长培训实现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最大统一。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必须从中小学校长实际出发,顺应校长培训课程的发展趋势,反映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遵循其基本原则,提高校长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龙渝,蔡其勇,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9):13一16,

[2]陈启文,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设置应突出“五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4,(10):75―76,

[3][6]魏龙渝,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J],继续教育研究,2011,(8):105―107,

[4]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23-29,

篇5

播下知识的种子,收获希望的未来

回顾两天的培训学习,感想颇多,收获颇大。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培训紧紧围绕教育部“国培计划”工作精神,结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管理工作者实际,通过对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培计划”全面落实的深刻解读,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要求,全面树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培训模式、打造培训名师、提高培训水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全新的丰富了自己。

二是培训课程设计科学。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的根本途径,北京教育学院在广泛调查了解培训管理者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从综合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区域规划工具开题,结合大量的教学案例,系统分析了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教师培训项目与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教师培训项目申报和教师培训绩效评估等工具的性质、方法、特点,使大家对教师培训的项目规划到实施评估有了更加规范、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还专门安排了骨干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培训、课例研究、项目学习模式等专题培训,内容丰富,颇有感悟。

篇6

2011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精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起,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各省市积极响应大力落实,通过培训,各级教师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培成绩斐然。在培训模式上,各省均有高校引领、培训机构独自承担、优秀幼儿园浸入式培训等。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有通识性、技能型、创新性等;在培训对象上,注重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仅陕西省,从2012年至2014年,通过国培计划接受培训的幼儿园各级各类教师达到2万多人,而省培、市培、区培等各级各类培训也在不断进行,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提升。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教育部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作为蓝本,要求各级培训以此为依据,应该说,这是详细科学的大纲,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课程方案。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职后培训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部自2010年启动教师“国培计划”以来,国家将教师培训作为对各地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2014年12月17日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解决,不然,教师培训就从“福利”变成“扰民”,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名额分不下去,有些幼儿园园长把不干活的人派出去培训,有许多教师觉得浪费时间,尤其是在节假日更觉苦不堪言,这种情况并非少见,所以除了行政部门的安排监督管理,培训想要教师们抢着来,方案及其实施是重中之重。在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及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步伐中,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数量迅速上升。农村幼儿园的新入职教师分为两大类,一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二是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需要改变,专业水平需要提高。所以,如何科学制定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方案,通过有效课程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学前教育,也极为重要。

二、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方案的设计

1、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规定,转岗教师培训的目标是:基于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需求,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专业性,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点、幼儿学习方式的独特性,以及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工作的共性与差异;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2、课程设计模块与具体课程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一般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模块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逻辑关系。而在实际的培训课程设置中,一般建议增设实践活动模块。在模块形成的基础上,课程根据国标标准,具体设置如图3。这是为期120学时的农村幼儿园新入职教师集中培训的课程设计,我们以此为基本样本,探讨课程设计的意图。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课程作为支持,目标是为了使新入职教师认同幼儿教师的职业,理解幼儿教师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尽量增加保育教育的基本专业能力,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区域活动布置、五大领域的核心价值及班级常规活动安排,通过培训特别是通过跟岗实习及观摩活动,他们可以回园所即上手开展工作。这样的培训,既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职业价值,更可以通过实际跟岗模仿指导教师的基本工作流程,及时开展工作,及时有效。而他们的进步,则需要自身在工作上的探索与反思,以及后续不断的园本培训、以老带新、远程培训等方式的系列跟进培训,逐渐实现。同时,图3中的课程,可以根据具体学员情况动态调整,以适应不同群体,真正实现“按需施训”。特别是在实践活动领域,灵活运用合理安排,在乡土资源的利用上,也应鼓励农村新入职教师大胆探索实践,使课程更为合理实用。

三、新入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依据及实施建议

篇7

关键词:技能培训;课程需求;用电检查;需求分析

企业进行培训课程开发的目标不是单纯完成学习或培训,而是要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真正转变工作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基于行为转变的培训课程,以结果(行为转变)为导向来进行课程开发,学习转化率高,培训的正迁移大大增加。需求分析是基于行为转变的培训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通过准确合理的需求分析,才能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课程需求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课程质量。[1]

为此,本文以用电检查专业为例对培训课程需求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根据岗位胜任能力以及工作任务为导向去提炼并升华流程步骤和方法工具。

一、培训课程需求分析步骤

课程需求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边课程开发,收集需求信息,重点分析对企业绩效影响,目标学员情况等,选准课题,为进行组织经验的提炼定好方向,做好准备。收集好需求信息,就是按照绩效影响、任务名称、学员定位、任务描述等内容进行收集。课程需求首先要从企业绩效为出发点,结合岗位要求和个性要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定位,决定课程开发的目的、范围、学习对象和内容等,如图1。

课程需求分析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收集信息

始终要考虑:涉及的工作是什么?如何完成工作?如何掌握工作所需技能?如何改进工作?如何提高工作积极性等问题。收集信息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收集渠道多;信息数量多;靠近信息源。

2.分析信息、数据和资料

将收集到的资料与期望进行分析,根据资料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由于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量大,关联复杂,因此,在分析需求信息时应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知识能力、态度、或组织、职务等多角度分析收集的信息。

3.找出原因,得出结果

得到资料分析的结果后,还要进一步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次数,培训学时等,在最终确定培训需求时与培训对象沟通,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二、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

确定了需求分析的步骤后,就可以按照步骤进行分析。在此之前要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见表1。

在进行需求分析过程中,会用到许多需求分析的工具,常用工具表格如表2:

以下介绍了填写需求信息表格的模板,见表3。绩效影响即培训目的,内容填写格式为通过培训,提高相关绩效指标,降低相关绩效指标,相关绩效指标可参考广东电网公司本部各部门岗位指标库;任务名称栏填写课程名称;学员定位即培训对象,内容填写格式为班组以及学习计划,如用电检查员岗前班;任务描述栏简述课程内容。通过绩效影响、任务名称、学员定位、任务描述等内容的收集就为案例的选择和组织经验的提炼提供了目标,做好了准备。

三、培训课程需求分析实例

下面以营销技能序列用电检查专业的培训需求分析进行说明。

1.收集数据

本次信息收集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一对一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化地呈现前期的研究结果,便于系统地从岗位职责到培训内容进行梳理。

在访谈前,被访谈人员熟悉访谈目的、调研问卷以及岗位职责分解表。在访谈时,被访谈人员填写调研问卷。在访谈中,访谈内容包括:

(1)请被访人员对照自身岗位能力要求确认岗位职责分解表,看分解表中的细分工作任务及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另外,了解被访人员日常具体负责的事务是否全部都包含在岗位职责分解表中,如果没有包括完全则进行相应补充。

(2)主要针对培训实施、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现场访谈。

2.分析数据

形成了40份调研问卷,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访谈有效引导被访者针对岗位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便于补充结构化问卷的缺漏之处。结合问卷调查和现场一对一访谈两种方法的成果,根据调研问卷结果、岗位职责分解修订表以及访谈补充要点,形成岗位培训规范。

3.解决方案

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得到培训课程需求信息表,见表4。

三、结语

为了适应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新发展,建设一体化培训课程体系刻不容缓。要获得好的培训效果,必须要有好的培训课程需求分析。[2,3]分析、收集培训课程需求,收集过程便于操作和实现,提高了技能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集需求信息,重点分析对企业绩效影响、目标学员情况等,选准课题,以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为根本,提炼培训课程需求,课程需求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只有通过准确合理的需求分析,才能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俊娟.培训课程开发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篇8

值此岁末,现将市场部一年的销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对XX年年的销售培训工作,市场部实行多地点、多层次、封闭式的培训办法,始终把握"技术行销"的宗旨,采用集中脱产培训形式进行,并与销售实践相结合,力争每一名参训学员成为合格的专家型销售顾问。

一、销售培训工作内容

市场部全年根据地域,组织进行了9次销售培训,具体见下表:

序号 培训主题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人数

1

固定机内部培训

XX年.1.21—1.22

厦门

12

2

移动机内部培训

XX年.3.20—3.21

丽江

9

3

华南商销售培训

XX年.3.25—3.27

深圳

21

4

华中商销售培训

XX年.4.13—4.15

武汉

21

5

西南商销售培训

XX年.4.26—4.29

重庆

15

6

华北商销售培训

XX年.8.13—8.15

北京

21

7

东北商销售培训

XX年.9.07—9.09

沈阳

21

8

西北商销售培训

XX年.10.13—10.15

西安

21

9

华东商销售培训

XX年.11.1-11.3

无锡

31

表—1销售培训课程内容基本相同,具体见下表:序号

培训内容

讲师

1

utc,hs,寿力公司及其产品介绍介绍

市场部

2

空压机站房设计

市场部

3

24ktsullube介绍

tch

4

ssai产品电气及控制系统介绍

工程部

5

运行环境及常见故障分析

售后市场部

6

油分,空滤, 油滤等介绍

donaldson

7

后处理(过滤器冷干机)介绍和选型

parker

8

寿力产品特点及差异化行销

销售部

9

问题及答复

市场部

表—2

根据销售培训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市场部特拟定了开卷考试题,以巩固培训效果,具体见下表:

寿力固定式空压机系统销售培训考试题

1. 什么情况下使用冷冻式干燥机?什么情况下使用吸附式干燥机?

2. 请简述寿力“十年保固“的含义。

3. 请以图示形式给出空压机系统的典型配置,并简要说明使用场合。

4. 请简要说明24kt的产品特点及对客户的益处。

5. 哪些环境和使用因素会影响sullube的寿命及正常使用。

6. 空压机排气管和供气母管连接方式。

7. 进气量质量较差,会对空压机产生哪些影响?

8. 计算机之间互相通讯所必需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吗?

9. 用户要求供气管网最低供气压力为7bar,应该选用多大的空压机联网?

10.容灰量与使用寿命的计算。

11.过滤精度的表示方法。

12.简述寿力油气分离器的特点。

表—3

为不断提高商学员学习积极性,力争达到最佳培训效果,市场部千方百计为学员创造条件,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我们做法是:一、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精心选择培训地点,避开城市的喧嚣和诱惑,进行封闭式培训。 2、开展"技术行销"宣讲,增强学员主动学习意识。 3、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授课老师与学员的互动。 4、案例分析,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实践性。二、充分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借集中培训之机,由各商轮流上台介绍经验和教训。2、模拟实战场景。市场部模拟现场客户,提出各种刁钻问题,商根据培训内容,提出解决办法。三、加大培训内容,严格培训纪律。课程设置内容较多(每天6小时授课时间,1小时交流时间),时间紧凑(8:00am—6:00pm),学员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考虑其它。对迟到或其它原因缺席的商学员,市场部及时通报相应商。

二、销售培训工作管理

市场部承担了销售培训所有组织工作,包括培训通知的下发,学员的召集,培训地点的选择,课程的安排,人员的食宿,培训效果调查等,销售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在具体培训过程中,我们积极主动地与培训学员沟通,对商、商学员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满足,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销售培训管理工作有以下几方面需特别注意:

1、培训地点的选择:1)僻静的地方; 2)能刷银联卡结账。

2、宾馆预定:1)报名时需通知商价格;2)报名商人员为单,需包间。

3、培训收费:1)明确告知商销售培训为收费培训,预防各种古怪事情发生,同时引起商重视,保证培训效果;2)以先交费,后培训为主。

三、销售培训课程设计

今年以来,市场部先后完成了“24kt无油系统”、“螺杆空压机站房应用”,“差异化行销”等3个培训科目的开发与课程设计工作,尤其是“24kt无油系统”培训课程的设计以及实施,为该系统地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市场部针对公司内部销售人员的两次培训精心设计了课程,与公司工程部、售后服务部、销售部共同制定了实施方案,培训效果良好。

四、销售培训工作成果

根据ace的评分标准,销售培训工作的反馈得分较高,具体见下表:

序号

培训主题

培训地点

培训得分

1

固定机内部培训

厦门

2

移动机内部培训

丽江

3

华南商销售培训

深圳

6.11

4

华中商销售培训

武汉

6.23

5

西南商销售培训

重庆

6.63

6

华北商销售培训

北京

6.69

7

东北商销售培训

沈阳

6.81

8

西北商销售培训

西安

6.37

9

华东商销售培训

无锡

5.72

表—4

由上表,我们看出,评分均在ace银牌要求范围内,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销售培训得分比较低,造成评分低的原因是上述地区经济较发达,商素质较高,对培训的要求也较高。

四、销售培训工作展望

一年来的销售培训,市场部深深体会到仅靠市场部自己是难以做好销售培训工作的,市场部非常感谢公司其它部门和厂商以及商对销售培训的大力协助,我们相信良好的沟通,周密的计划,灵活的应变是我们作好销售培训工作的重要前提。

面对公司的殷殷期望和培训学员的真诚反馈,以及我们自己的深切体会,市场部在明年的销售培训工作中将重点面对下列问题,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以使销售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1、培训计划:早计划,多沟通,及时协调,避免出现“撞车”现象。

2、培训内容:精心研究,以精彩案例为核心,开发生动活泼的培训课程;针对不同水平商,提供不同层次的销售培训。

篇9

本文将重点阐述课程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四大核心内容,以及一般会经历的两个环节——整体设计(High Level Design)和详细设计(DetailDesign)。

课程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以学员为中心、坚持任务导向、以体验为主。惟有此,才能抓准课程设计的精髓。

原则一:“折磨”学员而不是“折磨”培训师,要以学员为中心

“折磨”讲师的课程以讲授为核心,大部分时间由讲师的演讲、演示甚至表演占据,学员只是听课,没有练习和反馈。因此,讲师讲解得再好,也无法变成学员的能力。

“折磨”学员的课程,大部分时间由学员的讨论和练习组成。学员的学习过程要经过学习、练习、应用三个环节(见图表1),方能实现其行为的转变,达到培训目标。

时间分配:以学员为中心的第一个关键点为时间分配,即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例如,驾驶培训,教练的演示讲解时间不超过10%,而学员练习的时间要达到90%;演讲呈现技能培训,培训师的演示讲解时间不会超过30%;商学院的课程,学员的案例讨论分享时间也超过了教授的讲授时间。

参与式教学策略:以学员为中心的第二个关键点是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采取讨论、案例、体验式活动等参与式教学策略。

原则二:“任务导向”而非“学科中心”

企业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绩效,因此,培训课程要围绕员工承担的工作任务展开;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素质,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所以要围绕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展开。图表2通过消防知识在两种不同导向的指引下,在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估四个方面的区别。

一个普通员工的消防责任是能够扑灭初期火灾、正确逃生并及时报警,因此,任务导向的课程将针对性地围绕这三项任务展开,而学科中心导向的课程设计是围绕消防的整体知识体系展开,目的是全面提高员工的消防知识。

同理,销售技巧很重要,需要和具体的产品和客户结合才能产生威力;项目管理很有价值,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或软件开发项目,学习才有价值;决策能力对管理者很重要,需要结合具体的战略决策、财务决策、人事决策等才能体现。

因此,知识原理需要结合具体的任务学习才更有价值。任务导向既能满足企业提高绩效的需要,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胜任力。图表3列举了两种任务导向的职业培训与课程的开发理论。

原则三:“体验”为主而非“讲授”为主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亲自尝一下才会知道”,这是每个人的主观体验。通过讲授理解到的知识并不能转化为技能的提高,而“体验(直接/间接)——认知——理论化——应用”这一循环是人类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从理论的角度讲,讲授为主的方式是典型的认知主义,体验为主的方式属于建构主义。体验式学习如图表4所示。

课程设计的四大核心内容

设计是课程开发的第二个关键点,主要解决培训的四个核心问题——“四定”:定培训目标(why)、定培训内容(What)、定培训方式(How)、定评估方式(Evaluation)。

定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课程结束后学员能够表现出的行为标准,一般来说培训目标描述可分为三部分,以“客户挽留”为例进行说明(见图表5)。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期望达到的商业目的,例如提升销量、提升服务满意度、提高生产效率等。

任务目标:培训学员能够在一定情境下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操作型任务(工作对象主要是设备设施)、人际型任务(工作对象主要是人)、问题解决型任务(工作对象是主要是信息),或者三种任务的组合。

知识目标:为了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程序等。

培训目标的写作方法主要包括三部分:条件、行为和标准,即经过培训后,学员要能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标准达成某种行为要求。例如:经过培训,学员能使用干粉灭火器(条件)在三分钟内(标准)扑灭燃烧盆中的火焰(行为)。讲师要避免写“单相思”的培训目标,即从培训师的角度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无法衡量的方式撰写培训目标。

需注意的是,任务导向的课程设计在目标部分首先应确定任务目标,然后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再确定知识目标,即使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也需要首先思考应用场景,这样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重点。

定培训内容

如果组织经验提炼成功,内容选择则较易实现。根据培训目标,课程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编排内容。

内容编排的基本模式是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等,最大的挑战是内容与练习的编排。如果全部内容学习完之后再练习,可能会出现前后脱节的问题;如果学一点就练一点,可能会出现碎片化问题,学员无法建立整体认知。因此,基本原则是在一个完整的任务学习之后进行练习。

定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非常多,选择起来比较困难,可以根据培训内容、培训阶段进行选择。一般,培训内容可分为知识原理、技能技巧、观念态度三大类,其中技能技巧可以分为操作技能、人际技能和智慧技能三种(见图表6),企业培训的重点是技能技巧。

学习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理解所学内容,因此,培训方式的选择要围绕如何让学习者理解接受为主;练习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学员的练习,将培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培训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阶段来选择培训方式。

篇10

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与全国同类培训项目相比,实施得比较成功。本期,南京师范大学张义兵老师从“知识建构型视频课程设计”的视角审视了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视频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全国更多的实验区进行远程教师培训提供经验与教训”。

交流邮箱:

从2008年到2011年,历时4年的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完成了全省近3万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识模块及6个专业模块的培训工作。该项目的圆满完成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有效的组织管理、各级专家的精心指导、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正如专家组所设定的总的指导思想所言:“视频传播、作业深化、资料拓展、专家引领、多向研讨”,学、研、思、用相结合,多方力量的集合使得该项目成为深受大多数学员欢迎的研修项目。

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可以发现该项目成功运作的综合影响因素。可以肯定的是,科学的课程设计是该项目成功的第一步。从视频课程设计的视角来审视该项目,也是项目进行中、完成后所必须的工作。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视频培训课程的开发,可以归结为是一种“知识建构”型的培训课程设计。一方面,整个课程设计是按照ADDIE,即需求分析―脚本设计―视频开发―远程研修―评估反馈几个阶段来设计运行的;另一方面,知识建构思想主要表现在视频课程的形式建构、内容建构与思想建构三个层面上。

视频课程的形式建构

视频课程的主要形式当然是“视频”了,只是视频有多种形式。在比较“老旧”而“蹩脚”的视频课程中,其形式多是“大头像”的刻板单一形式。在本次山东视频课程的形式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多重角色的参与。在多数模块中都涉及了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家庭里的父母、亲朋,社会上的企业家、软硬件工程师、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多重角色的参与极大地拓宽了视频课程所涉及的领域,使得新课程所倡导的回归生产生活的实际在培训活动中就得以落实,正如参加培训的教师所言,观看过视频后教师们的视野被打开了,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是如此地贴近日常生产与生活,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学习这种视频课程的形式。

其二是多种活动形式的设计。在每个模块的拍摄中,多种角色的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些个性化问题的表现上多是以访谈个人来表明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看法,比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导入部分就访谈了课改专家李艺教授、特级教师陶老师、两位学生、计算机专家等,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学习该模块的意义与价值。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特别设计了两人对话或者是“铿锵三人行”的形式,在不断的“针锋相对”与“唇枪舌战”中,新课程的一些焦点问题得以深化,学员们的思维得以升华。在一些教学难点、重点问题上,采取多人的“高端备课”,使大家的智慧汇聚成为一种“公共知识”,在视频中多人的交互中,视频外的学员们也被带入这种情境中,视频内外跨时空的交流得以形成。

视频课程的内容建构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视频课程的内容是整个课程开发的核心要件。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的所有成员,集编剧、导演与演员于一身,相互指导相互“救场”,在这种团队协作中完成了纷繁复杂的六个模块的拍摄任务,即便是多数地区都没有开设的《人工智能初步》和《数据管理技术》模块都在团队的讨论会、试验课中逐步完成。总体来说,视频课程的内容建构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有效拍摄了预成性内容。这与预成性课程是一个内涵,从表面看,数易其稿的“脚本”是视频课程内容的第一层载体,悉心拍摄、剪辑、加工的视频是课程内容的第二层载体,而阅读资料、案例分析等开放性资源则是多维度的第三层载体。在这三层内容的开发中,首先进行的是内容方面的宏观规划,根据每个模块五讲内容的实际情况,或是纵向安排内容,如《网络技术应用》模块循着因特网应用―网络基础知识―网站制作―网络规划的线索走;或者横向安排,如《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则循着任务选择与实施―工具多样性与教学多方法―多媒体技术―继续教学评价的线索走。继而是视频内容的具体化,每个知识点如何细化如何落实为“视频”活动是整个阶段的关键,最后才是走到教室、演播厅、校园、社区等多个“外景地”实现预成内容。

其二是发掘了鲜活的生成性内容。这与生成性课程是一个内涵,在拍摄过程中,课程开发团队坚持给所有“演员”留下“创作”空间,不背台词,不过多限制“演员”的活动。因此,不仅仅是访谈的专家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围绕主题整理表述自己的高论,而且对于参与课程的学生也是解放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是这些“即时”生成的内容不仅没有脱离视频课程的主导思想,而且产生了许多连“脚本”中都没有的新内容――这些内容被许多学员推崇。最能够反映这一点的是每个模块最后的“高端备课”,参与的人员多达十多人,在每次开拍前,我们并没有过多演练,重拍的次数也并不多,但是专业的对话,很快就让参与者冒出火花,在类似一种研讨会的氛围中,视频课程生成了。以至于有好几位参与者后来都写出了在专业杂志上――这些思想来源于视频课程的拍摄过程。

视频课程的思想建构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追求的并非内容与形式本身,而是内在的思想的表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莫不如此。在视频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每个环节中,我们的指向都是力图引导新手走向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思想的轨道、帮助熟手廓清与课程改革不符的教学方式形成新课程思维、推进专家型教师与新课程接轨,进一步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论化与系统化。视频课程的思想建构表现在下面两点。

其一是体现新课程的设计理念。视频课程开发的总的指导思想体现出如下几个层次:第一是紧抓课改本质,体现学科特点,譬如通过比较新旧课程的差异理解新课程的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第二是总结实验区经验,满足一线需求,譬如选择几个实验区的大量案例以达到“现身说法”的效果。第三是贴近学员实际,适应基层需求,譬如设计一些基础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以满足一些学员缺少人工智能基础的问题。第四是发挥技术优势,注重研修实效,譬如运用博客圈、QQ群等进行研修活动。第五是反映课程实质,突出重点问题,譬如把必修模块内容归纳为四种课型进行分析。第六是贴近山东地区实践,力求解决实际问题,譬如邀请山东方面的教师、专家参与视频拍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