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 法律意识; 护理工作; 完善制度; 培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依法执业和管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对自己的病情、检查、药物治疗以及医疗费用都希望了解得一清二楚。另外,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给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医疗机构举证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医疗、护理文书和医疗费用清单。医疗、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费用清单不详细、不准确,医疗机构就会举证不足或举证不能,加之部分舆论导向的不恰当与医疗费用增长,均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病历书写和对患者的服务、护理管理中注入法律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严谨的态度确立医疗、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在注重诊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医院的服务质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护理工作难题。

1 增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人们更注重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医疗纠纷、差错和事故。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范了医疗事故鉴定和处理原则,使医疗过程更加规范,原来的医院补偿改为民事赔偿,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然而大多数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缺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护理操作,造成工作被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根据护理紧急风险预案规定,疑似由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后果时,科室医务人员、患者本人或其人,需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但由于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未将现场实物封存,而造成被动,产生医疗纠纷或成为被告,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2 增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应强化法制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药品管理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掌握其内容及要求,明确法律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明确有关法律所规定的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法懂法,依法从事护理工作,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院的正当权利,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位学法、懂法、守法与用法的合格医务人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 健全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护理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服务具有特殊性、突发性、连贯性、协作性的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应充分考虑医院各系统之间的纵向、横向衔接。如患者住院期间通常要往来于门诊、急诊、病房、医技等科室之间,此时是各种突发意外情况高发时段,患者易出现虚脱、心绞痛发作、液体输完、摔伤以及猝死等意外,就此问题相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院内突发紧急意外事件护理应急预案》等。在“预案”中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参与紧急救治工作的职责,到位时间,患者转送的要求,其中既体现了抢救过程中科室的横向医护配合,又保证了医疗工作的纵向畅通。

4 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培训

首先是护理部建立护士风险管理机制,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开展规章制度的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讲座、考试及法律知识竞赛等,通过多种形式来强化充实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科室护士长要利用一切时机加强培训,如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等,主动寻找科内不安全因素,如手术并发症、医药费用情况等问题,护士应配合主管床位医师共同告知,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师交待不一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科室人员要相互补台,避免在患者面前拆台。

5 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

随着患者保护意识的增加,他们在选择医疗诊治的同时,也选择护士的精心护理。个别护士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工作不主动,对治疗中的解释缺乏耐心,回答问题简单生硬。加上护士人员缺编,工作量大,超负荷重运转或家庭琐事所烦扰,情绪低落等,忽略了与患者的沟通,造成患者和家属误会。作为一个执业护士,要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练就精湛技术,学会恰当运用沟通技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如遇不良情绪不能自控时,最好请假休息,以免造成失误遗憾终身。护理管理者在对待患者或家属的投诉,无论理由是否正确,都不能与之发生正面冲突,都要热情接待,其中包括仪表、仪态、称呼、语言、语气、语调、表情、行为等。要耐心听取患者的申诉,给患者一个在解决问题上的诚意答复和帮助。因为,患者的投诉本身是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关注,使患者感到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得到礼遇,维护了自尊与人格,避免了护患纠纷的激化。对患者的信函或电话方式的投诉,也要及时处理并把结果告知给投诉者,必要时,专人登门致歉,以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6 小结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面对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任何的疏忽和闪失都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和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此,作为一名护士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高度的认识和责任感,不断加强自身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学习,牢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以高度负责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只有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孙元美.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医疗事故[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895-896.

[2] 冷晓红,王红红.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8):34-35.

篇2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34-02

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对其心理、身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影响或是死亡[1]。本文主要是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管理

1.1.1 资源配备

资源配备缺乏是目前基层医院面临的问题之一。人力资源以及设备资源的缺乏导致有多个环节有可能出现安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护仪器,患者在留院治疗观察时有可能出现治疗的延后等;人力资源缺乏,有限的护理工作人员家属繁重的工作,导致只能完成有限的护理工作,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直接护理病人的时间以及注意力等。

1.1.2 管理制度以及系统

护理管理缺乏科学管理的经验以及相关的知识。护理管理监控系统缺乏,管理制度存在有一定的漏洞,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时有效发现和监管。护理工作人员的排版编制缺乏人性化的调配,未能按照医院大的实际病人以及工作量及时调配人员以及班次安排。

1.1.3 护理工作人员

护理工作人员是实施护理的重要关键环节,但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普遍的法律意识不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其自身的法律义务没有完成落实。另外工作态度不严谨,在病房巡视以及交班工作中不认真对待。对于填写护理记录不认真,常有漏记、补记、错记等情况出现,没有及时更新患者的护理情况,导致工作的延后等。另外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熟练等。专业水平低导致不能有效执行医嘱,对于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上报,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也不能给与患者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等。由于护理技术的不熟练而导致出现安全漏洞时有发生。

2 护理安全对策

2.1 人员教育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学习,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避免发生因护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医疗责任事故。另外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的学习,定期开展护理技术的检查和测验,从而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使得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等均有所提高。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针对不同科室定期对护理工作人员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估考察。转变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理念,改变护理工作人员护理观念,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护理工作人员的观念从以前的单纯遵循医嘱到人性化护理的观念改变需要进行大量的护理人员的思想以及专业的教育,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2.2 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

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能确保护理安全管理能实际落实,同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有一定的监管和约束力。另外对于基层医院还需要有应急处理方案,但出现应急方案时,能有相应的预案给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参考开展工作,同时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和技术的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在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另外还需要建立患者意见以及安全信息的反馈系统。这对于管理者能有效的及时发现医院的管理漏洞以及护理安全信息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帮助管理者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等。

合理的人员排班制度,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应该根据护理工作量以及病人的护理需求情况等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帮助护理工作人员有效减轻其工作量,合理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新老护理工作人员搭配上岗,除了能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外,还可以提高年轻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专业水平。增加护理安全,整体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护理安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实现安全管理,从而保证患者在护理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避免发生医疗事故。这是护理工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基层医院接触的病人较多且较为复杂,而且在护理管理系统和理念上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以及管理方等各方面均较为滞后,因此存在有较多的安全漏洞。技术水平较低与护理安全有着内在的联系[2]。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学习和技术的再培训,对于加强基层医院的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是建立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完善并且实际能严格执行的基础上 [3]。从人员和制度上加强管理,能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安全高度,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起草小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31.

篇3

1树立安全及法制观念

依法执业护理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护士严格凭证执业,组织护士经常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护士条例》等有关文件,用反面事例作为警示,让护士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2狠抓制度落实

确保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尤其是对于医院的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要经常检查、随时提问、反复强化,让护士时刻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主动自觉地把规章制度落实在实践中。

3细节管理应渗透在每一质量标准中

3.1 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成立以护士长为首的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日按质量标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总结。接受每月的院护理质量检查小组的不定期检查,重视检查结果。护士长经常深入病房,跟班检查,对一系列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护理缺陷、差错,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2 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

重点时段是指交接班时间、午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这些时段工作人员少。护理上易出错。患者易产生不满情绪。重点环节术是术前、术后、危重、抢救等较繁忙、处置较多环节。重点人员是指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病情变化病人,还有新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常出现差错护士;特殊病人是指转科和转院的病人、有医疗纠纷或有意见的病人、领导关照的病人、本院职工认识的病人等。实践证明,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护士长要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3.3 重视急诊急救及突发事件的培训

制订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提高护士应急反应能力,培训提高护士急救技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急救程序、心肺复苏、急救药物知识、急救仪器使用培训等。抢救仪器、药品、应急设备要专人负责、每日检查、及时维修,保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3.4 品牌

篇4

随着医疗卫生法规逐步完善与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条例》的相继出台,特别是医疗行为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都对护理执业、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规范自我行为。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正视护理纠纷及潜在的法律问题,给医院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思索。病人在住院期间私自外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外出期间一旦发生意外,将会引发不可避免的医疗纠纷。

1住院患者私自外出的原因分析

1.1患者方面

1.1.1患者或家属自身素质较低。因大部分手外伤患者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对入院宣教接收能力差;

1.1.2患者违医行为。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不愿遵守医院规定,不愿服从医护人员管理;

1.1.3患者工作积极性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住院的同时并没有停止或延缓工作的进展,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只是抽空或下班以后才来医院做治疗。这类患者往往身负重任,日程安排得很满,因此会不断外出;

1.1.4患者自身需求不断提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患者对住院期间的业余生活期求过高,一般医院的条件都难以全面满足患者的需要。当患者的某些要求得不到解决时,就会私自外出;

1.1.5患者角色的淡化。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仍担任着原有的家庭角色,如去接送小孩上学,家庭主妇料理家务等。

1.2护理人员方面

1.2.1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工作责任心不强。如交接班时忽视细节、巡视病房不及时、查房时未及时发现患者不在床位、患者离院时未及时给予劝阻、护理记录不及时准确,不知道用签字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发现患者离院后未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联系,履行告知权;

1.2.2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在工作中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对患者及家属用生、冷、硬或不恰当的语言伤害对方,回答问题简单,对患者的反复询问不耐烦,患者感受不到亲情;

1.2.3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护患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护理过程中未做到有效宣传,杜绝患者私自外出的发生;

1.2.4护理人员预见性及应急能力差。护理人员欠缺处理问题的经验,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缺乏预见性,发生患者私自外出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1.2.5护理人员入院宣教的无效性。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护士思想上不重视入院宣教,只忙于临床中的护理操作,未及时进行入院宣教或在宣教时态度生硬,语言简单,照本宣读、宣教内容就算完成任务,未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变换宣教方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1.3管理方面

1.3.1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由于护理人员编制缺乏,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护士超负荷工作,尤其是中夜班护士,工作量大,往往会顾此失彼,不能面面俱到,且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导致患者私自外出频繁;

1.3.2医院设施不健全。我院大多是年轻手外伤患者,病房内缺乏休闲物资,如电视机、跑步机、台球、各类棋具、扑克、报刊杂志等。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尤其是停止输液治疗后,感觉非常无聊,无法消磨时间,导致私自外出频繁。

2管理对策

2.1加强宣教力度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随时变换宣教方式,达到宣教的有效性。在入院宣教时,向患者讲解病房管理制度,向其说明住院期间不可外出,强调外出而可能会引发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予以举例说明引发的具体后果,在宣教单上签字,取其配合。

2.2加强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加强责任心,提高服务意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态度和蔼,说话语气和缓,方式因人而宜;要学会察颜观色,对病人不清楚的问题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解释。如发现患者私自离院,立即报告医生的同时,并及时与患者入院时登记的联系人进行联络,主动询问患者的去向,并详细向家属或单位交代患者离院的真实情况,履行医务人员的告知权,并即刻配合寻找;

2.3加强护理管理

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让护士有时间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宽慰患者,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也要了解患者心理变化,通过观察其言谈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并制定应急预案如下:(1)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延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并给予签字;(2)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3)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4)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5)必要时通知医务处、护理部或总值班;(6)患者确属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院办。

2.4丰富患者住院期间的单调生活

主动关心患者,向患者介绍病区制度和治疗安排等,使其尽快熟悉周围环境;将患者介绍给同病室病友,使他尽快与大家熟悉起来;夜间值班多巡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适当安置患者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每月定期开展工休座谈会,及时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经常与患者谈心,以便更好的与其沟通,缩短患者空虚时间的同时,更是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感情;在医院规章制度的允许下,安排时间让家属或单位领导探视及陪伴,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

2.5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5.1为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护士长定期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与护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及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等等,来弥补护士法律知识的缺乏;

2.5.2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完整可靠的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 护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寻找证据的过程,有了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护理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就能自动进入系统管理,护士就不会处于举证困难的被动局面[1]。因此应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做到书写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留下证明自己无过失的证据。如病人私自外出,护士应记录“于××时查房发现病人离开病房,于××时返回”;

2.6加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的能力

人的身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我们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深入到患者内心世界,观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归纳出患者的问题,积极主动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不同的个性素质,因人而异,提供心理安慰、健康指导、疾病知识教育等护理服务,并且将心理疏导施于日常护理中,使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中。护士要通过培养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及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业务技术、礼貌庄重的行为举止等,通过更新知识来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更好的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2.7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2]。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有一颗博爱之心,通过真正的自己,表里如一地与患者相处,诚实地向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自内心地帮助患者,患者只有体验到了沟通者的真诚,才会向其表露和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才能达到护患关系和谐稳定地进行。

2.8寻求社会力量支持

对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社会支持。由于住院的患者往往都体验到被遗弃孤独的感觉,他们非常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对于患者而言,护士本身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护士用诚恳的语言及精湛的技术来对待患者,护士还要积极与其家属、朋友联系,劝导他们正视疾病,抽出时间陪伴、探视患者,使其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友情,最大限度地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3总结

住院期间患者私自外出,是病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病区的安全管理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是防范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我们有责任对患者起监护的作用。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查找工作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将护理纠纷与护理差错杜绝于萌芽之中,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做好安全护理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影响护理安全的根本性因素,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责任心,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积累工作经验,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并有超前的预见性,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应急预案及防范措施,避免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让“安全”二字在每位医护人员心中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篇5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护理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带教是实习学生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活动。门诊口腔科的小手术及操作比较多,如何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在临床上加强护理带教工作。

2、从2005年我科有口腔专业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以来,结合本人自2008年带口腔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口腔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2.1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

对口腔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口腔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等,把护士工作简单定位为执行医嘱。

2.2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科门诊的手术及操作比较多,所以无菌观念很重要。但相当多的实习学生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具体在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1]。如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洗手不规范等问题。因为口腔公用材料品种多,应用比较频繁,所以很容易被带菌的唾液、血液所污染,如果消毒灭菌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感染。

2.3物品的取放和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

带教中学生存在取拿物品不规范,用完之后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如不带口罩、手套等。

2.4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严格

口腔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的操作都要在病人的口腔内完成,而口腔本身就存在很多病原微生物,同时在操作中产生的气雾、飞沫等被吸入后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但这些没有引起实习学生的重视。同时口腔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5口腔材料、药物、器械使用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口腔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了解不够。不能熟悉了解口腔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对专科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了解;对口腔器械的性能及用途不了解。如对磷酸锌粘固粉性能没有掌握好,可能会影响到补牙的质量和脱落率。

3、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带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带教教师在给实习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加强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口腔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执行医嘱等,口腔护理工作在口腔门诊医疗安全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实习学生认识到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3.3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实习的学生,应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完善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患,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

3.4加强口腔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在带教期间,要对实习学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1)口试:护生汇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2)技能:实施实际护理操作。(3)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护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4)护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5)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

3.5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及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学习,熟知《护理应急预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篇6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极易发生差错事故。手术室是高风险的科室,难免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规避各项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2010年12月起我院手术室正式运行,经过实践,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法规,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等。制订计划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培养护士的个人修养和“慎独”能力,做到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内心的信念和自觉性,达到高尚的医德境界。培训、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

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弹性排班。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每天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护士的作息时间,实行洗手护士术中不换班,以免因为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加班时间可累计,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

三、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

我院是一家二级乙等的综合性医院,开放手术间2间,手术室护士较少,共五名护士,开展手术有骨科、妇产、肛肠等专科。为提高手术的质量,手术室护士实行相对专业化固定管理,每名护士主要负责一项专科手术,要求手术室护士掌握该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了解该专科各个手术医生的习惯,积极参与该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使其能熟练配合专科手术,避免因护士的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风险。

四、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

“零缺陷”强调为预防而测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进行事先或实时监控,做好每一步,消除或减少手术中隐患,以达到根本的质量改进,我们要求护士在工作的每一步进行自我考核,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

五、实行手术全过程监控的管理

医疗服务的过程是一个总体的过程,而医护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是一个过程,为了保证每一过程都能按质、按量完成。我们要求每个环节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程序工作;另外,每个环节和每个层面制订工作差错的防范措施,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手术的过程可分为3个方面。

1、术前准备关

①开展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对一些敏感问题要正确处理,既要对患者负责,又不能违反原则。②认真检查各种仪器设备,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确保各种器械、敷料、物品的齐全和无菌。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患者人室后需查对手术通知单、病历、手术间房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过敏实验结果、血型单等,严防接错患者等事情的发生。

2、术中配合关

①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做到“三点”,即手术前点、手术关闭体腔前点、手术关闭体腔后点,清点手术台上的每一项物品时,必须两人清点,严防异物遗留体腔。②术中的输液、输血和用药需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③洗手护士要主动熟练配合手术,尽量手术中不换班,避免因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④巡回护士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填写皮肤评估表,做好皮肤护理,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皮肤评估表应存档保留。⑤巡回护士要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全面、具体填术护理记录单,如手术摆置、组织标本的留取、物品清点、仪器灭菌结果,并归档保存。

3、术后处理关

①防止坠床。②妥善保存手术标本,防止丢失。③术后敷料、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流程清洁、消毒,严防交叉感染。④开展术后访视,征求患者意见,评价护理效果,不断完善护理措施,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⑤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锐器及时回收,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六、妥善安排急诊手术

手术室备有一张随时待命的急诊手术台,急诊手术需在通知后半小时内安排,抢救手术可直接送往手术室,急诊手术较多时,要求护士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急诊手术,避免因人力的原因贻误手术时机。

七、坚持手术室的质量监督制度

定期进行护士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工作态度、手术配合能力、抢救技能等,对临床科室提出的意见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工作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查找原因,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以便及时改进。对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每月质控员对各类物品包括无菌物品、手术者的手、空气、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并存档备查。

八、实施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

按照阶段式培训模式,由护士长制订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建立基础和专科培训体系,并监督和考核。定期请医生讲授业务课,包括理论授课、录像教学、操作演示等,内容要求实用、新颖,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水平。

九、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本文分析了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实行手术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妥善安排急诊手术、坚持手术室的质量监督制度、实施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在手术室护理上实施风险管理对于减少护理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张海林,吴继云,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10(10)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09(15)

篇7

【关键词】 危机管理;脑外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7-02

脑外科病房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为核心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回避病房的护理管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提高其对护理危机发生原因的认知率,并建立护理危机的管理体系、健全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预防危机发生、危机发生时的合理应对、危机结束后科学总结,才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提高给患者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脑外科护理方法

1.1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要换位思考,视病人如亲人,态度要和蔼可亲,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

1.2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是脑部疾病,有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有的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疾病的原因和治疗过程,以及患者及家属配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多与患病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焦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欣然接受手术。

1.3 实行护理责任包干制,具体护理工作细化、责任到人。制定适合本病区的最佳排班制度,排班从整体出发,以保障病区护理安全为首位重要因素,各班体现层级关系,特别保障夜班双人层级搭配,在保障夜班合理分配条件下进行人员重组来安排管床护士,每人均有机会进行管床,每组管床护士管床时间为一个月。

1.4 职责制定护理组长及管床护士岗位职责及质量标准,管床护士对全面负责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用药措施、特殊检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做到对病人7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组长除了负责所管病人的全责护理外也要负责对其他组护理质量的二级质控及组员培训指导。管床护士每周休息时间每月安排相对固定的一位护士进行顶替,制定本组病人交接计划本,将需要注意护理问题写入计划本中,做到接管护士对病人的病情相对掌握的无缝隙护理。

2 脑外科护理策略

2.1 强化安全意识 分别在重点科室内组织护理人员的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在科室内学习相关科室及本科室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工作常规及流程,明确本病房收治的对象情况、标准、相关护理服务的要求。病房护士长和护理部负责人员分别签署病区的安全目标、护理管理责任书等,病区护士长和病房护理人员要充分明确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分管科室的安全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生活护理等内容。依据护理安全管理目标,积极组织并开展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评估、自我评价、对整改内容要持续改进,以责任书中管理目标严格要求。

2.2 学习护理安全文化法律知识 病区护士长还需要定期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主要包括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应急预案、护理安全管理等,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尤其强调、防患于未然意识、保险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护理报警事件、案例剖析和危机事件的处置演练,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的意识。

2.3 培训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方法即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只有掌握了过硬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具有高度责任感,才能培养敏锐观察力、判断力及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面对危重患者才能沉着冷静,从而为患者服务提供安全良好的护理工作。病区护士长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每月组织1次,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及专科知识,危重患者护理内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性事件的处理方法;要求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病区内交流,并且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律地对新入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类的规范化培训;并定期选派科室的业务骨干去上级医院参加专业性学术讲座,以进一步拓宽其理论水平;病区每日早会提问,每周经验交流,每月组织科室内“三基”操作考核,将定期的考核成绩和个人绩效进行挂钩,从而在业务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各方面充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2.4 定期对护理人员关于病房安全风险、危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进行相关提问,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处理,分析护理人员掌握及理解安全知识程度,定期在病区护理人员之间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在安全护理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早期原因分析,并商讨改良和处理措施,质量控制小组要进行及时的质量追踪、检查及修正,报纸护理质量持续得到提升;病区护士长要实施早晚查房制度,对护士巡视病房情况进行掌握,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生活、休息、康复需要,全面了解并掌握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落实程度,及时进行整改和控制;病区护士长要每月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建议和意见。

2.5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针对脑外科病房的护理工作特点,对白天及夜晚等不同工作时段工作量进行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订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如白班护理人员要积极并尽量对早、晚间护理治疗等任务完成,用以减少夜班人员的工作量,并依据工作量大小和可变性来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在病区办公室建立弹性值班本,休假和短期需要临休的职工保证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尽量予以满足,让人力资源充分得到最大利用。并在节假日设立常规事件报告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并设立备班制度,备班人员要保证通讯的畅通及随叫随到。

3 结 语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我科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树立了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实习护士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保证护理安全和降低护理风险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如何让实习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过程中的这种职业风险,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观,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采取正确风险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实习过程中护理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成都卫校2008届毕业的756名实习护生;年龄在18~22岁,实习时间近一年;学历层次,中专护生287人,大专护生469人。(其中包括男生17人);实习医院包括三甲医院5所,二甲医院6所,二乙医院8所,其它医院7所。

1.2 问卷设计

根据牟雪梅等[1-3]对护理风险的描述,通过咨询专家、出院病人回访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风险情况及常见原因;对护理风险认知及经历护理风险的心理行为反应。

1.3 调查方法

为实地调查,通过各医院护理部将事先打印好的问卷发给各科护士长,由护士长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说明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最后收回问卷逐项统计。 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4.5%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2.2易导致护理风险原因调查结果

2.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调查结果

2.3.1对护理风险是否可避免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7.0%的护生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护理风险发生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

2.3.2对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22.2%的认为较小,16.1%的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2%的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2.3.3 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后果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65.2%的认为风险发生后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诱发医疗纠纷; 21.6%的认为会遭到批评或指责影响实习和就业;7.4%认为医院的病人会减少,丢失市场份额。4.8%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

2.4护理风险发生后实习护士心理行为变化的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普遍存在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实习护士由于参加临床实践时间短,操作技术水不够熟练,缺乏护患沟通,备皮时损伤皮肤,导尿时造成尿道损伤,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尤其是对儿童和危重病人,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纠纷[1]。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756位被调查者近一年中,有678人有经历过护理风险,发生率89.7%,而2次以上者占总数的35.2%,因此护理风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值得认真关注。

3.2护理风险不可避免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 ,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 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