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课程思政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面设计课程思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面设计课程思政

篇1

关键词:高职 美术类学生 创业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59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美术类高等教育也在迅速发展,特别是偏重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美术设计,如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自1998年以来,全国已有一千余所高校(含高职高专)开设美术类专业,每年招生数十万人,其中近一半为高职类学生。高职美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是最适合创业的群体。因此,研究高职美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美术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笔者走访调研了不同地区十所招收美术类学生的高职院校,对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高职美术类学生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1 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不稳定,不专业。创业教育教师大多是从“思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转行而来,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较大,美术专业课教师参与较少。教师队伍年龄普遍偏轻,教学经验和创业实战经验不足。教学科研氛围不浓,每年课题申报中关于创业教育的课题立项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学术上的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与职称评定脱钩,创业教育教师未明确列入教师系列职称评定,职业发展路径模糊,教师积极性不高。

1.2 创业课程建设不够

创业课程缺乏与美术类专业课程的融合,大多是穿插在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类课程中教学,真正实施必修课教学方式的较少。课时量严重不足,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基本以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为主,创业实战类课程内容欠缺。

1.3 创业实训条件不足

学生的创业实训条件普遍不足。校内基本是以画室、制图室、计算机房、项目实训室等专业教学场所为主,缺乏专门用于学生创业实训的场所和设备。校外实训场所的功能也只停留在参观学习层面。

1.4 创业活动开展较少

每年学生活动中以思想政治、专业技能、社会实践、文娱表演等为主题的居多,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的活动较少,仅有二分之一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创业计划大赛,美术专业学生的参与度仅有10%。

2 高职美术类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途径

依据高职美术类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笔者结合在高职校从事创业教育和美术教育工作的经验,建议从实施创业教学改革、优化创业师资队伍、完善创业实训平台、参加创意创业大赛四方面构建创业教育模式。

2.1 实施创业教学改革

2.1.1 依托“工作室”,将创业实践渗透于专业教学中

针对美术类专业学科特性,实施工作室式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提升创业素质。工作室由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建立,一个工作室就是一个模拟公司,教师是“老板”,学生是“员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工作室,每天课余时间必须在工作室“上班”。教师定期给学生布置工作项目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验收,项目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虚拟项目完成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折算成课程附加分。真实项目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根据盈利情况享受工作补贴,多余利润纳入工作室管理基金。工作室是教师进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磨练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培养团队意识,训练营销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实战平台。工作室模式是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2.1.2 根据学生兴趣,开展分层式创业课程教学

第一层次,针对所有学生开设创业必修课,将传统创业文化教育和人本精神纳入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第二层次,针对有创业兴趣并且渴望深入学习的学生开设创业选修课,课程包含《创新思维》、《企业管理》、《创业心理学》、《企业法学》、《公共关系》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以拓展创业知识面。第三层次,针对具备创业潜质且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开设创业专修课,进行创业强化教育。以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社部联合开发的SIYB课程为主,指导学生创办微小企业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学会编写创业计划书,为真实创业打好基础。第三层次,针对在专修课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设创业实践课即创业演练。通过这种分层教育方式,让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培养训练,可大大提升创业教育成效。

2.2 优化创业师资队伍

2.2.1 实施企业挂职计划,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施创业教师企业挂职计划。每年选派工作室指导教师、创业课程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和学习企业运营和管理知识,挂职期间每天撰写工作日志,形成调研报告,回校后以“企业管理沙龙”的方式与其他专业教师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增强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丰富其在外的创新、创业经历,使他们既能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此外,创业教师也可从创意创业成功或现正处创意创业之中的人士中聘用。

2.2.2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稳定创业教师队伍

高职美术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很多都是由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担任,在职称和科研上无法享受教师待遇,工作精力和积极性明显不够。因此,必须建立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将其纳入到思政系列教师范畴,让教师们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增加创业教育类课题立项,为教师们提供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水平。通过制度稳定创业教师队伍,激发教师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启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绩效,使创业教育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2.3 完善创业实训平台

打造适合美术类高职学生创业体验的实训平台。结合本校美术类专业特色,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寻找适合此类专业的创业项目,由学院推荐进入大学生创业园,采取店铺经营模式,与校内工作室形成前店后场式的格局,将专业教育的课堂延伸至创业教育实训平台。以笔者所就职的高职院为例,该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园内开办了“创意部落”店铺,负责接收宣传海报、名片印制、简历制作、织物彩绘等业务,业务接下后与校内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同学一起完成,共同盈利,实现了前店后场式的经营格局。经过三年的创业实训,“创业部落”店铺和“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学生专业素质和创业素质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2.4 参加创意创业大赛

美术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创意点子多,指导此类学生多参加创意创业大赛,可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充分激发其创意创业热情。创意创业大赛是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的一项有效方式,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同时比赛涵盖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老师与各个高校通过交流沟通,可互相取长补短。以笔者所就职的高职院为例,该院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学生于2011年参加了由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办的“创意中国・第五届全国设计艺术大赛”,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包含创业)达98%,就业竞争力指数高达89%。由此可见,创意创业大赛对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国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美术类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更需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而不能仅停留在缓解就业压力层面。从实施创业教学改革,优化创业师资队伍,完善创业实训平台,参加创意创业大赛四方面构建美术类高职创业教育模式是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辰亮,朱明霞,王秋香.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引导对策研究[J].大家,2011,(3).

[2]李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

[3]赵书红,晋永慧.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3).

[4]王革,曹胜利,刘乔斐.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9,(6):54-56.

篇2

摘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目前工科院校培养机械类本科人才的重点工作和核心任务。以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承担了全校机械类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为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融专业认知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和考核方法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实践。

关键词:机械大类专业 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强调高校实践教育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为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 深入推进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坚持走以实践育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1]。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强化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等工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和根本。由于特殊的专业背景,机械类专业学生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理论上讲,经过四年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实践课程锻炼,学生应具备毕业后在工厂、企业快速上手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加工和工程管理的能力。而这种快速上手能力的培养与学校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强化密不可分[2]。在当前世界产业结构重新调整、英美等发达国家重新回归高技术制造业时代,我国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工科院校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更加尤为重要[3-4]。

机械工程学院承担了我校所有工科专业的机械基础和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每年涉及学生人数3000余人,覆盖面非常广泛,肩负着我校机械大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和增强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担。因此,围绕服务于装备制造产业和汽车摩托车产业,满足重庆市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对我院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融专业认知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和考核方法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实践。

1 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机械专业新生教育

开展面向新生的专业教育,对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索机械领域未知世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学院依托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重庆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协会的关系,聘请行业内有名望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教育。通过专业教育,学生迅速了解机械学科前沿知识、先进的机械设计理念、巧妙的机构运动学等知识;了解世界最先进的机械工业大国的工程教育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兴趣;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较为权威和全面的了解,增加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2 以建设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为重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以培养大机械基础之上的某一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服务重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发挥我校在汽车摩托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学科优势和发展特色,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创新性改革,建立了既与理论教学独立并行,又相互联系,目标清晰,载体明确,并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三平台、模块化、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按照学生所处学习阶段,分别设置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和机械工程创新实验教学三个平台,分属基础层、综合层和创新层,实现了分层次实验教学;每个实验教学平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配置了相应的教学模块,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模块化实验教学;对于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分别设置了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的实验项目。

(1)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该平台面向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学生进行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按照一般机械产品的生命周期,从产品策划、设计分析、制造和测控过程进行设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巩固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方法与技能。该教学平台主要覆盖了力学、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和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实验教学内容,包括8个实验模块。该教学平台主要在机械基础实验室板块完成教学工作。

(2)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该平台面向机械类学生开展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巩固机械工程理论知识,熟练使用本专业的常用仪器设备,掌握实验原理、方法与技能,具备设计和独立进行机械工程综合实验研究的能力。该平台具体包括机械制造、车辆工程、机械电子、材料成型和工业设计5个子平台,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汽车原理与机构、汽车性能、发动机原理性能、机械电子等10个实验模块。

(3)机械工程创新实验平台 该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机械工程创新实验平台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工程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主要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实验创新基金项目、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AutoLife汽车传媒工作室等实现。

3 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更新实验内容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实时地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对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涵盖学科更广,实验项目的设置上贴近工程实际。对于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将在现有《机械工程基础实验I》、《机械工程基础实验II》、《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实验》、《平面设计制作实验》4门实验课的基础上,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A》、《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B》2门实验课;对于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将在现有《机械制造综合实验》、《车辆工程综合实验》、《材料加工综合实验》等5门实验课的基础上,新增《地面武器机动技术》、《汽车服务技术》3门实验课。实验项目将由122个增加到180个,其中综合设计型与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个数占75%,学时占85%。在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过程中,力求教学内容做到跟踪机械工程学科特别是汽车摩托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前沿,增加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更高,创新性更强的研究创新型实验,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技术。

4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方法

目前对于学生实验教学的考核过于片面,结果不尽科学合理,将建立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具体实施情况为:机械基础和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所属的实验项目,将利用自行开发的“全面开放实验综合管理系统”中的预习模块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预约实验。实验课程成绩由各个实验项目成绩组成,实验项目成绩评定采取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对于基础实验,主要采取实验全过程的评价方法。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所完成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给予综合评定。按照百分制计算,出勤率占10%,实验过程和实验技能表现占30-40%,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占50-60%。根据实验项目具体确定比例。

(2)对于设计综合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则侧重考察学生自己动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点评、指正。同时为了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亦可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扮演指导教师角色,对实验过程进行点评,指导教师完成最后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技能,与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比例基本按1:1进行成绩评定。

(3)机械工程创新平台的考核主要从方案的可行性、作品的水平、获奖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等方面多层次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科技学分或素质学分。

5 结论

机械类专业本科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增设专业认知教育,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跟踪机械专业前沿知识,丰富和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和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分类、分层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构建了融专业认知、实验教学体系、课程建设和考核方法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雷,凌雪.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0-52.

[2] 李凤兰,马维金.机械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7,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