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层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加大基层医院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不仅可以达到基层医院各个部门合作配合的目的,同时还能将基层医院的各个部门的自身作用进行全面的发挥,进而提升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总而言之,对基层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管理,不仅可以保证基层医院的财务安全,同时也能推动基层医院今后更好的发展。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如何加强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固定资产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医院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高于1000元,专业设备单位价值高于1500元,应用时间大于12个月,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资产基本物质形态不发生任何改变的资产,我们将其称之为固定资产。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医院固定资产不仅是医院在实施各项医疗项目、医疗教学以及医疗专研所不能缺少的一项物质要素,同时也是推动医院今后更好发展的关键资源。医院固定资产具备的优势很多,其中包括应用价值高、移动资产多、损耗性强、更新效率快以及类型繁多等,由于管理工作总是会存在薄弱性和制约性,这也是当前医院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资产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存在诸多问题。怎样做好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基层医院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基层医院稳定发展,是当前基层医院管理人员首要处理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就要对“管人”、“管事”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布局,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和医院的预算管理进行融合,进而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当前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工作不规范

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一部分医院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在购进固定值产的过程中,只列费用,却没有对其进行记账处理;在建设项目施工结束之后,没有按照相关流程来办理竣工结算,同时也没有将其在固定资产账目上进行记录;在获得赞助资金时,不但没有将其进行入账处理,同时也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长期以往,就会存在私自使用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医院财务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基础医院位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的现象。即使有的医院建立了相关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疏于规范管理,导致财务内部管理缺乏有效性。另外,由于没有做好管理制度落实工作,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空如其表,没有实质含义,这样会给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带来影响,进而阻碍医院今后稳定的发展。

(三)监督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

大多数的医院普遍认为,当固定资产使用年超出标准年限时,就会使得固定资产自身价值出现丧失的现象,如果要对已经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不仅要安排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而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成本损失。所以,一些医院为了减少工作量,一般不会对已经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虽然这些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对医院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只要加大监督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还是会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四)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有些企业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运营到企业资产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实现各项资源的共享,从而保证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然而,有些医院由于资金问题,并没有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信息化。即使我国有些医院也开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但是由于存在盲从的心理,并没有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具备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要想保证医院固定资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对医院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固定值产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资产应用管理制度,并执行固定资产法人负责制,让每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全面了解自己的职责,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此外,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严谨性,要选择具备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并按照相关标准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进而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自身经济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想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但可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配置、应用、维护和管理方面进行合理的管理,进而给医院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各个医院可以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应用等管理机制,来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监管,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此外,为了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还要建立完善的医院固定资产监理体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监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

(三)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

任何管理工作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要想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就要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首先,医院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管理水平。其次,医院还要聘请一些具备高能力、高素养的专业性人才,以此来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从根本上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最后,还要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新进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让医院管理工作实现转型,进而与国际化管理方式进行接轨。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固定资产资产的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内部管理工作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同时还能保证管理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着信息化的时代来临,为了推动医院更好的发展,大多数的医院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这也给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便利。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来,它不仅可以完成固定资产的选购工作,同时也能将丧失成本价值的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实和记录,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不仅可以提升医院财物管理质量,同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医院今后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医院今后发展。因此,为了保证医院今后发展,就要通过采用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高水平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等措施,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进而给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段海红 单位: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苏静.浅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01:179

[2]张凤敏,姚秀丽.浅议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04:160

[3]周坤.浅议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5,17:200-201

[4]崔晓霞.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市场,2016,04:43-44

篇2

关键词:基层完善机构;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2

随着国家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迅速、强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建、改造房屋,基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升级换代,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合理有效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社会效益和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

一、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的现状

本次调查的黔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和洗片机、黑白B超机、电解质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尿机,大部分是在2008年以前利用卫生八项目配置的,使用年限已经达到5~10年,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工作的开展。

(一)陈旧老化

在调查的10种基本医疗设备中,能够正常使用的占8.9%,反复维修使用的占59.3%,因失去维修价值或无法维修已停用未报废的占22.4%,已报废的占9.4%。

(二)相对落后

现有基本医疗设备是5~10年前按照部颁标准配置的,除极少数为半自动设备外,大部分为手动设备,精度差、档次低。

(三)使用频繁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加强,尤其是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的开展,基本医疗设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不仅加速了设备老化,档次较低的设备配置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部分资产购置不规范

根据国家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归到集中采购所列的目录的物品、工程以及提供的服务当中,需要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单位规模、提供服务能力、区域位置不一致,固定资产采购品规繁多、功能不一,难以形成规模采购。设备采购是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如果采购程序不当、措施不力、监管不严,就可能滋生腐败现象。从目前各地司法机关查处的案件看,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资产采购过程中搞暗箱操作,规避审批程序采取化整为零、私下交易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购置不规范,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从源头上就存在弊端和困难。

(二)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及流失

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中疏于管理和考核,造成资产闲置,利用率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强有力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人员来规范管理资产购置及日常管理,导致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有的设备使用很少,甚至多年闲置,缺乏保养,损毁严重。由于资产在处置过程中不规范,没有执行国家资产处置的规定,把占用的国有资产随意变卖、擅自处理,资产流失严重。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严重缺乏和滞后,是造成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首先,单位审批制度不健全,未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各个程序做的管理实施相关的约束,致使对资产进行盲目的购进、管理上不严格、任意进行处置的现象出现。其次,没有很强的资产管理的相关意识,监督方面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健全,为构建相关的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入库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以及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方面的制度,甚至没有企业资产管理相关的责任制度。再次,资产管理考核制度空白,单位缺乏资产管理责任相关的考核制度,对固定资产所具有的完整性以及效益型没有一个公正的考核相关的标准与方法,也没有构建相关的考核方面的激励和评价制度。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认真学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财政部于2006年6月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下面简称《办法》),才办法于当年7月1日开始执行。认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全员学习《办法》,进一步提高职工参与国有资产管理所具有的责任。刚颁布的《办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有效的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规范,所以,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员培训工作,详细解读《办法》,特别是单位的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信息人员。

(二)按照《办法》,构建适合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为了保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把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切实的贯彻起来,应该构建适合自己单位的有关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与办法,进一步使资产管理各个机构所具有的责任以及权限给明确出来,预防内部管理部门之间指责的交叉。各单位根据其规模的大小,成立资产管理部门或落实专(兼)职人员,承担本企业的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财务机构跟资产管理的相关机构应该进行有效的协作,把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做好,明确职能,明确两部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程序。把相关的资产管理放慢的相关配置标准,配置方法、配置程序等方面的机制给构建起来。构建并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方面的使用制度和使用人责任制度,各种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规操作损坏设备。要形成资产的购置申请、购置、使用、调配、日常管理、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且要将其细致的划分到实际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惩分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三)绩效管理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把资产绩效方面的相关管理给重视起来,达到把资产、预算以及政府采购方面的管理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1.把预算方面的管理给严格起来,应该将资产的相关配置归到企业的预算管理当中,对资产进行采购的规模以及质量要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重复购置或购置暂不需要资产。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控制,增强预算控制的严肃性。

2.对政府在采购方面的管理要强化其阿里。需要构建把政府采购机制当做根本的资产构建的途径,把政府相关的采购预算方面的编制给有效的完善起来,对那些归到政府采购领域的资产,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采购,采购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3.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每个单位必须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以此,那些存在盘盈盘亏的资产,应该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4.做好产权登记工作。事业单位产权登记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管理的起点和重要手段,也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方法。通过产权登记,强化对资产的产权意识,能够明晰产权关系、明确责任和权利,做到各尽其力、各负其责。

(四)完善资产处置程序

1.构建淄川处理方面的审批机制。对于基层的医疗卫生单位来说,其资产方面的处置应该通过财政部门的相关审批处理,没有通过审批的,就没有权利对资产实施处置。

2.把对资产处置的相关形式给规范起来。如果资产要出售必须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交易,禁止采取拍卖、招投标等手段来实施;对于那些报废的资产,做相关的报审处理,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严格按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并特别注意相关技术机构的审核,避免“暗箱操作”。

3.处置收入统一管理。那些通过对资产进行处理而获取的资金收入应该根据政府非税收方面的相关规定,统一缴存财政专户,贯彻收支2条线进行管理,且将其归到企业预算管理当中去。

(五)把财务会计基础方面的相关工作给强化起来

对于所有的经济管理来说,最关机的是有一个规范的会计基础是,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标准和管理要求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通过会计报表明晰反应单位的固定资产存量、购进和损毁报废情况。单位资产管理信息人员应该设置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台账,及时登记资产的增减、变动、处置等情况,定期编制单位资产管理信息报告。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及维修维护信息工作,并在固定资产实物上粘贴标签,落实使用科室和具体使用人员,在此基础上做好《全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先关工作,按时把资产发生变动方面的资料输到信息系统里面,达到国有资产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各个程序都有动态的呈现,及时的进行管理,对企业资产所体现的使用效益进行有效的分析,把资产具有的潜能给有效的发掘出来,杜绝资产出现闲置情况。通过会计提供的固定资产编号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固定资产台账、资产实物四者结合起来,保证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真正把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员,认真选择好资产管理信息人员。资产管理信息人员要参加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和学习,逐步改善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并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好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严格实行设备操作上岗证制度,无证人员限制接触并操作设备。

四、结束语

在国家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管理体制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严。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制定不够健全,有的根本就没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制度形同虚设。在一些小规模的事业单位中,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工作兼职多、分工不明确,这种情况存在尤为普遍。

2、家底不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究其原因:一是购置环节存在漏洞。比如,某单位有一批专用设备,是由省主管部门下拨的专款购置的,上级部门只管拨款,拨款后即通过政府采购进行购买。由于购置后该单位只得到了该批设备,而无相应的其他手续,致使该单位无法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二是损毁报废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比如,某单位有一批10年前购置的无线寻呼机,由于事过境迁,该寻呼机早就不能使用,需要报废处理。但该单位的这些无线寻呼机现一直在账,造成了单位资产的不实。另外,某些单位至今还有286微机在账,而实物早已损毁,等等。三是会计制度与实际有差距,造成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执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规定固定资产不能提取折旧,账面价值是单位购买时的实际入账价值。由于科技进步,一些高科技的设备经济性贬值很大。仍以上面提到的286微机为例,该设备于1992年购买,每台微机的购买价值近2万元人民币(实际该微机早应报废),而现在最先进的微机的市场价格约在6千元人民币左右,其结果是造成了单位资产的严重不实。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适应管理要求。相对于企业而言,一些小型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另外,由于单位较小,有的会计人员必须身兼数职,成了兼职会计,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学习钻研业务,也影响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4、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机构改革的转折时期,机构的分离、合并比较频繁,而账务的分离、合并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则跟不上,造成了某些脱节。致使有些资产长期得不到及时反映,久而久之,这些资产就成了账外资产。

5、对外出租、出借固定资产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今天,有些单位利用地域优势或机构改革而形成的剩余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形成了一些收入,这对于国有资产的充分利用,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单位并没有把这些收入纳入经费进行正常管理,而是把这些收入作为单位职工谋福利的途径,或者变成了单位“小金库”,成了滋生腐败的源泉。另外,不注重经营行为的效益性、不能充分地进行风险控制、有决策失误等导致资产减值与流失现象。

6、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不按程序报批,不能遵循公开、公正与公平的原则,通过拍卖竞价方式进行,往往是感觉反正这些资产已经破损,随意处置,屡见不鲜,造成财务上难以销账。另外,低价处置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现象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最主要措施。2006年5月财政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7年7月正式实施,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制定出符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施办法。严格资产的管理、使用配置、处置与清查等制度,减少对待固定资产的随意性,用制度来约束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2、加强基层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计人员是关键。考虑到基层单位会计基础薄弱的现状,建议由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对基层会计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以达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

3、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审计机制。这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措施。各级主管部门定期自行或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特别是对那些在机构改革中分离、合并的单位和存在对外出租固定资产的单位,更要作为重点,加大审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外,要及时推广审计中发现的好典型,利用典型的力量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4、建立定期固定资产报废申报审核制度。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各基层单位定期申报固定资产的报废情况,为了便于进行审核,可以分类、分批进行审报,及时审核,以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

篇4

关键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院改革也逐步深入,进入了关键阶段,而县级医院改革是我国医院改革的重心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投入,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与器械不断更新,县级医院的运营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也大大提高。然而,随着医疗设备的购置逐渐增多也对我国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暴露出诸如制度建设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理顺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并最大化地发挥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医院治理研究的一大新

热点。

一、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大多数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与规章,但大多数规章都浮于形式,难以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产生实际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权限缺少明确的规定,我国县级医院近年来掀起一股购置热潮,却疏于对新购固定资产加以管理,“重购置轻管理”现象较为普遍。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于相关主体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报废等环节上缺少依据,出现了诸如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医用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等乱象,加大了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也造成了国有资产与医用资源的损失与浪费。

(二)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

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则是内部管理机制的设置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装备及维护、设备折旧、设备的估值与报废等一系列的步骤,而每个步骤都可能涉及医院内部的不同部门。而当前我国县级医院一般都设有设备科来管理医用设备,而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却由总务科管理,设备的日常使用与维护则分配给具体的科室各自管理,这暴露了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与职责混乱的现象,由于在固定资产的维护、折旧与使用等分属不同的部门,难免会导致沟通不畅、相互推诿的现象,最终导致我国县级医院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毁坏率与失修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最终表现为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源被大量浪费。

(三)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

县级医院改革的一大宗旨就是让县级及以下的群众能享受到经济与医疗发展带来的便利与福利,最直接的渠道就是通过购置新型医疗设备、引进新的医疗人才来实现。但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却存在大量闲置的现象,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等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县级医院在购置与处置固定资产时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监督。医院为应对医疗水平的提高与业务范围,应适时购置新型的设备,但当前对新购设备缺乏必要的评估与论证,相关责任人急功近利,或者出于其他目的而盲目购置大量固定资产,最终导致使用效率低下,难以产生理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较为混乱

当前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数量与种类增加较快,大量的新型医疗设备与器械被采购,这对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面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固定资产的入账、折旧、处置的会计处理日益复杂,而相关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为有限,导致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较为混乱,出现了账实不符、折旧计提不准等问题,对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缺少审核与监督

随着医院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淘汰,医院的固定资产处置现象也逐增多,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处置缺少必要的审核与监督程序,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尤其是医疗设备的处置,应先由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估值与评估,并按照国家的固定资产处置规定进行处置,但我国目前的县级医院固定资产处置大多由内部总务科科室进行处置,随意性较强,缺乏必要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与医疗设备浪费的风险。

二、改进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县级医院不仅要在设备、仪器、人才引进上加大投入,配套的管理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在管理医用固定资产的时候,应进一步结合自身的情况,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应只是浮于形式,而应该具备具体、可行的特点,应建立起一套从固定资产的购置、装配与维护到其使用、折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每个环节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规范透明。减少医院内部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与处置环节的随意性,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制度,才能为日常管理提供规范与约束,切实解决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二)优化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分配

当前,我国大部分县级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都涉及总务科、设备科、财务科及各使用科室,但很多情况下对以上几者的权限与职责分配却较为模糊,各科室都希望掌握设备的选购权,但对于设备的维护与日常评估却相互推诿。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各科室之间的职责分配,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其中,总务科应对房屋建筑、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实行登记管理;设备科应负责固定资产采购与维护、处置工作,对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登记资产明细;财务科则应对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登记管理、并定期完成固定资产盘点、集体折旧等工作;而具体的使用科室则应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日常维修,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维修状况及时地在固定资产卡片上予以记载。

由此可见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权责的重叠,需要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也加强相互制约。如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科应负责固定资产卡片的制作,并提供一份给使用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记载,财务科则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查,及时入账,保证账实相符。只有各部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划清权限,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有条不紊,真正提高县级医院的运营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

(三)规范固定资产购置程序,进行科学评估

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较为随意,评估过程较简单、浮于形式,甚至不评估而直接购买,导致资源浪费。要改变这一现象,在购置相应固定资产前事先需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是否购置。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评估中,需要综合各部门的意见,其中包括具体科室对于拟购设备的使用需求、财务科对拟购设备的采购成本、设备科对拟购设备的采购渠道等进行综合评估,若确实是医院发展所需并且医院在财务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则可以考虑报经上级审批购买。同时,在购置相关固定资产时应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对限额以上的固定资产购置应上报,并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并坚守纪检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杜绝私下采购,事后报备的

情况。

(四)规范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工作

我国县级医院中“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仍然较为常见,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环节较为混乱,如县级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盘查、折旧上未能做到账实相符,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2012年,我国为解决各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出台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增加了“累积折旧”这一科目,加强了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因此,我国县级医院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制度,并按月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中。

近年我国县级医院采购了大量新设备,固定资产种类与数量大幅增加,部分设备更是价格昂贵,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也更加复杂化,计提过程较为繁琐。因此,要加强对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到及时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与数量、损耗程度,保证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各项核算能准确、及时完成。

(五)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监督

由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我国县级医院大量固定资产被处置,但我国县级医院的管理在固定资产处置上较为混乱,固定资产的处置过程往往缺乏监督,随意性较强,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失位,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遵循国有资产处置的步骤,应先由具体使用的科室填制报废申请单,并按规定流程获得审核批准,准予报废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入库待统一处理。分批、分类按国有资产处置规定,由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投标、公开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固定资产处置变价收入、残值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议成立资产处置监督领导小组,由监察、审计、财务、工会等部门人员组成,参与总务科资产处置的监督,确保资产处置的合法、合规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三、小结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院,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则是县级医院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效地将县级医院的固定资产投入高效地运作中,可以大幅提高我国基层的医疗卫生水平,大大提高县级医院的竞争力。加强对我国县级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将相关固定资产的作用发挥出来,也可以提高我国社会的医疗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萍.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研究,2011,04:44-46.

[2]谢立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02:79-81.

[3]彭维霞,童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J].企业经济,2014,04:76-79.

[4]雷志勤,徐静.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04:83-84.

[5]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62-63.

篇5

(1)监狱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流于形式不执行。

1997年,财政部颁布了《监狱财务制度》、《监狱会计制度》、《关于监狱资产划分有关规定的通知》等制度文件,监狱和监狱企业实现了分账核算。根据资产的性质,将原有资产划分为监狱行政资产和监狱企业资产,按照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和管理。但是由于在机构设置上,监狱的部分职能科室仍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同时从事监狱、监狱企业的管理工作,管理内容交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在资产划分上也不够严格,仅仅在财务账面上进行了划分,没有对实物资产确认归属,存在着国有资产监狱与监狱企业共享或相互占用的现象。各基层单位没有设专人管理或根本无人管理,没有设置必要的固定资产台账及电子卡片,对资产的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的记录,缺乏定期盘点制度,甚至长期不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报废报损的资产、拆除的房屋建筑物、出售的车辆等资产,不按规定程序和手续办理,不经评估机构评估,不经过省财政厅审核批准,只是经单位领导同意后随意处置,并且处置收入不上缴财务,致使财务不能核销,使已不存在的资产长期挂在账上,造成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

(2)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详细的配置标准及购置审核机制。

部分单位在购买设备时缺乏必要的审批制度,没有进行购置前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重复、盲目购置现象严重。部分单位在购买办公设备时一味追求高档次高配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相应的市场调查,没有购置到经济、实用的资产,购买的设备往往使用效率不高或根本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也没有调剂到相关单位使用,闲置一旁;并且只重视资产的购置阶段,平时不重视设备的日常保养及修理维护,致使资产达不到使用寿命便闲置或报损报废,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浪费。

(3)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由于监狱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不能创造经济效益,不提折旧,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且由财政拨款购置,无偿使用,导致长期以来监狱形成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致使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4)监狱和监狱企业共用资产费用支出基本全部由监狱企业负担

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合理分摊,从一定程度上隐藏了监狱经费支出的实际需要。

二、加强监狱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健全监狱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监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并对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资产管理规范化意识。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指定专门的领导负责制定监狱资产管理办法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财经法规和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日常管理到报废处置进行全程管理。明确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各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监狱资产,建立基层单位监狱固定资产电子台账,跟踪监狱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维修保养,每月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状况报表,便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全局协调,共享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在购置阶段引入预算管理机制,对各部门资产采购纳入预算。

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基层单位上报的资产购置预算严格审核标准,并对各单位呈报的资产电子台账进行核对,确定在现有固定资产配置情况下,是否有必要购置还是各单位之间调剂使用,视情况通过审批购置资产或调剂资产,真正做到资产的合理配置,购置时采用公开招标或比价采购方式,争取用最少的资金买到最实用的资产。

(3)在日常管理阶段引入资产条码标签管理办法。

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在入账登记资产台账时分配唯一的编码,记录该资产的各项数据及初始使用单位、使用人,便于在随后的管理中,跟踪资产的使用及变动情况。完善资产管理软件,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与各使用单位的信息联网,资产管理部门使用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所有资产的即时状态,对于闲置资产,进行资产资源共享调配,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4)健全监狱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资产的清查与核对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及资产使用单位每半年或一年对所有资产全面盘点一次,核对账、物,做到账实相符。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资产的登记工作,对资产的变动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办理相关的手续,做到资产去向清晰、账实相符。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盘点清查、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资产,应查明原因,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严肃财经纪律,并对查出的问题写明原因及处理方式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由财务部门调整账务。

(5)对资产处置阶段引入资产评估机制。

对监狱固定资产的处置要调查、分析原因,对于由个人引起的资产报废报损应追究相关责任人或使用人的责任,通过专业部门鉴定后按规定赔偿。对于监狱固定资产的处置要委托权威机构进行评估,按规定的手续和程序上报省财政厅审核批准,审批后进行竞价出售或拍卖等公开、透明的方式回收资金,并及时将收回的资金上交财务,便于财务及时核销资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资产。

(6)对监狱和监狱企业共用的资产

篇6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及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然而,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重购置、轻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核销处置不及时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完备率、利用率,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出现多头管理的状况。往往是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无明细账或有明细账却不健全。设备的领用、报废程序不规范,设备的使用责任不到位,造成家底不清、责任不明。领用科室也存在无责任人管理财产,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账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账,报废后不及时销账,或是长期不对账,造成帐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2、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重复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资产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的领导及部门都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购置,结果购进的设备或是不实用,或是效益差,或是质量差,资产配置不均,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同时,在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中重购置、轻修理,不注重维护和保养,一些简单的故障、小毛病得不到及时的修理,造成设备的损伤,甚至报废,也只好重新购置。

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

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大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实净值随时间推移相差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就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评价。而且,由于固定资产的耗损、减值不能在成本中得以体现,从而不能揭示资产潜在风险,必然导致成本费用减少,虚增盈余,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1、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清查后,在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第三级部门是资产的占用、使用部门,从基层科室抓起,确定资产保管员,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负责,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对资产领用、科室调换、报残、毁损、维修等程序要严格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管理员调动时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账,配合二级、一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和清查工作。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科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需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和全院固定资产管理人。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配置、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资产档案,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维修、转移等情况,适时保持与使用部门资产数量的统一和与财务部门帐面资产金额的一致。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起草各种管理规定,检查监督实施情况,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

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①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应制定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调出、调换、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

②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这一程序。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杜绝盲目采购。同时,加强设备管理部门的维护、修理力量,及时检修、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从而,避免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③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科室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保管员负责资产咯片、执行物质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财务科将科室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公布,进行奖惩。通过考核,强化科室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医院增收节支。

④完善医院会计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末按一定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样核算不仅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无法为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建议参照企业会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好适应现实中高新医疗仪器设备价值高、更新淘汰快的特点,并于季末、年末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利于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⑤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软件的成熟,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配置、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之,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此项工作才能顺利、持续进行,使全体员工认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管好用好医院的固定资产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医院更要加强经济管理,降低成本。但是,目前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地制约医院的发展。因此,改革旧的管理模式,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医院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针对基层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及建议。

1 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购置存在盲目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管理者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匆忙购置,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1.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统一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无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各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无收、发、维修记录。固定资产几年不盘存,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造成账实不符。

1.3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并且不计提折旧。(以提修购基金的形式在净值产中反映,而不是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医院固定资产余额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和评价。

1.4 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4点:(1)历史上医院属于社会福利型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除了事业收入外,财政拨款也占很大一部分,医疗设备购置、房屋建设投资、人员支出等大部分靠财政拨款,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现在,虽然大部分医院在体制上还是属于国有事业单位,采用差额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靠自筹资金,财政拨款对医院巨额投资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且医疗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加快,很多医院为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负债经营,依靠银行贷款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折旧也是一种费用,是当期已经发生的支出,但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无论是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还是从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讲,计提折旧都是必须的。(2)1999年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后,增设了“更新改造费支出”,在计提折旧时,借方计入“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更新改造费”科目,贷方计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医院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可以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但在会计科目设置时,没有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余额反映的是原有价值,不能反映其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这样从会计报表反映看,虚增了医院资产的总额,1台CT机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到其报废年限时,账面及报表中反映的仍然是其原值,这是不符合会计客观性原则的。(3)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市场逐步向国际开放,医院会计制度必然也要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医疗设备的核算必将提到医院会计核算的重要日程,增设“累计折旧”科目核算,确有必要。(4)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引进“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化经营理念。全成本核算管理已经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管理机制中,医院为了准确核算一定时期各科室的经营成果,势必将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消耗的价值,也就是更新改造费支出落实到各科室医疗成本中去,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方法的选择、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产值、净值的核算,都需要“累计折旧”科目的设置。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上;人事制度比较僵化,人员分工不明、考核不严,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没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模式。

2 对策

2.1 强化认识,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医院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像重视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一样,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率、完好度、维修等方面定期进行考核,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散,因此,必须从医院实际出发,建立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三账一卡”制度,做到财务部门有账、财产管理部门有账有卡,使用科室有卡有物,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实行计划采购。

具体来讲需要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制度,责任到人。从基层算起,第三级是资产的占用部门,一般是基层科室。大的科室还可细分为若干单元,避免管理范围过大,影响管理质量,三级部门是资产使用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人员调动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账。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组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需要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资产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领用、维修、转移等情况。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负责起草各种管理规定及这些规定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定期(每年至少1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并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

2.2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完善内控制度,杜绝管理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2.1 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制定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调出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

2.2.2 加强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医院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固定资产及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必须注意审计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额提取,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帐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

2.2.3 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这一程序。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杜绝盲目采购。

2.2.4 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科室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经济核算员负责资产卡片、执行物质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财务科将科室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进行奖惩,并将结果进行公布。通过考核强化科室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增收节支。

2.2.5 建立“使用公物登记卡”制度,注明使用人姓名和公物的名称、数量、原值、购置年月、使用时间等要素。公物登记卡可设计为一式二份,使用人(保管人)1份,设备管理科1份,使用人每领用1次物品都要在卡上签字盖章或督促各科室护士长 (科室负责人) 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工作人员调离本单位时,应先向设备管理科办理公物交还手续,抽回“使用公物登记卡”,然后才能办理调动手续。发生丢失损坏应折价赔偿。

3 严格按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3.1 购入固定资产时的核算: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 一般修购费”、“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专用基金- 一般修购费”的来源是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是一个净资产科目。购入固定资产时一个净资产科目“专用基金”减少,一个净资产科目“固定基金”增加;一个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增加,一个资产类科目“银行存款”减少,是比较真实反映购入的固定资产由货币形态转入实物形态这一过程的。这种形式不构成支出,不影响当月损益。

3.2 调入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医院根据“固定资产调拨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3.3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医院发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业务时,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贷记“长期应付款”;支付租金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固定基金”。租赁期满,所有权即归医院所有,借记“固定资产-专用设备”,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核算是医院会计核算的一个重点。医院的固定资产占医院资产比例是比较大的,如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提供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客观评价依据,是《医院会计制度》面临的一个问题。

4 正确计算和提取修购基金

为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强化经济核算,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得到维护、更新,医院应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按月编制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计算表,实行统一的标准格式。

5 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篇8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当前我国企业党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的风险。企业党校是我国企业创建的基层组织,为了引导党校发展,我国企业为党校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福利待遇支持,固定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党校都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予以相应的重视。[1]在各项事务的开展过程中,这些党校并未很好地对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也没有完全施行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致使党校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执行不力的风险,进而导致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高。而想要加强企业党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党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力,因此党校应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具体来说,党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党校领导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采用座谈会、演讲等形成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党校应该加强对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第三,党校应该引进现代化先进技术,如网络信息技术等,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并聘请专业信息人才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2做好固定资产盘查工作

当前我国企业党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监控水平不高是又一管理风险。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监控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2]具体来说,监控部门应该做好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党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并没有完全发挥监督部门的实效性。一方面,这些企业党校的监督部门没有很好地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进行科学分析,经常会出现资源独占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党校的监督部门缺乏对预算的控制,加大了党校的经济负担。想要加强企业党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盘查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在?M行管理时,基本目标就是要做到账实相符,而想要做到账实相符,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盘查工作。[3]具体来说,党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每年对党校内部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盘查。并和去年的固定资产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二,应该在每月末进行单独的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把实际资产和账面资产进行对比,如果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要立刻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正。第三,应该对盘盈盘亏的原因进行调查,并追踪固定资产的去向。第四,如果固定资产不能使用,要对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记录,并在后面标明无法使用的原因。第五,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对固定资产,如桌椅、现代化信息设备等进行盘查,看物资是否齐全。第六,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保养,并形成系统的保养维修记录。第七,要按照结构类型、数量质量等对固定资产进行划分,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编制不同的资产信息。

3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当前我国企业党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管理效率不高,长此以往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发生风险。从某个角度来看,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党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党校就会失去日后发展的资金支撑。我国很多企业党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都有待提高。想要加强企业党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与社会各个领域的结合日益紧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可以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此。[4]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引进信息化技术,形成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第二,应该逐渐取代人工管理的模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电子记载。第三,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运输、使用等。第四,应该在固定资产上贴放条形码,通过扫码的形式对固定资产进行记录。第五,应该实现区域党校资产管理系统和省份党校资产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此外,想要加强企业党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党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党校属于企业的分支结构,但是在自我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没有形成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提升党校的竞争力,应该形成健全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形成权责制度,安排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人员,如果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较低,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第二,应该形成账务核算制度,把账务分为总账目和具体明细账目。第三,应该形成部门负责制度,如果一个部门使用了固定资产资源,就要对这些资源进行负责。在固定资产资源中,有很多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成本较高,维修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应该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子设备进行养护和管理。第四,要建立健全双重管理制度,以培训工作为例,在培训工作中,培训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要对教室内的固定资产资源负责。同时,管理人员也是教室的负责人,也需要对教室内的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4形成党校教育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企业党校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着铺张浪费的风险。在企业党校中有很多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都需要应用固定资产资源。我国很多党校的内部部门相对隔绝,内部格局呈分割状态。在配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上级部门配置资源过多,下级部门配置资源过少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资源的铺张浪费。为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党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形成党校教育管理体系。党校是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需要形成党校教育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优化后勤服务,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支撑。第二,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并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5]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和各种企业不同,没有以营利为目的的、能够为单位创造大数额收入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就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没有了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没有了依托,事业单位的活动就难以保障,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做好事业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更新滞后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自颁布至今已经有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中,我国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巨大,人民的经济水平和货币的购买力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以及其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一直没有改变,其中关于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没有因经济情况而做出变更,同时管理的制度也没有因事业单位的改革而进行相应的优化。比如,事业单位的会计通则中的第二十八条规定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定位,规定表示:一般资产设备价值达到了伍佰元、专用设备的价值达到了八百元、物品使用期限是一年以上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基本保持原形态的资产或者是单价没有达到标准定位,但是耐用时间能够达到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种类物质,就可以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的水平在不断攀升,十几年前的伍佰元和现阶段的伍佰元有着好几倍的购买力差距,就目前状况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标准过于偏低。现在,我国的经济市场已经与世界接轨,企业的会计制度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已经随着社会的情况在不断的做出调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了。

(二)、固定资产的购建随意规划性不强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性不强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浪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单位对进行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操作中,重争取购置经费而轻资产科学管理,不在乎现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与使用效率。随着设备的更新添置缺乏计划性进行、盲目采购而造成资产闲置。甚至于有些设备的购入根本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难以管理;二是购买价为不合理的问题。我国的《事业单位采购法》明确的规定在进行采购时要先进行市场调研,并不得进行私下加以与人情交易。但是现实状况中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也不擅长竞价,对市场情况了解不清。有为了及早完成购买任务,很多人都是在查询到相关设备的出售地后直接进行购买。这种情况中下,购买者的任务能够得以及时完成,但是却有可能出现购买价位过高的问题。

(三)、管理不到位、使用率低

很多固定资产在购入后就处于无人管的状况。因为我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不够明确,很多固定资产无法界定属于哪个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对固定资产承担具体责任,所以一旦固定资产有遗失或损坏,就不知道该由谁负责。固定资产缺乏正常的保养与维修,容易出现问题、使用率低下,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机器设备,常年处在日晒雨淋无人管的状态。而且有些高端的设备在购置进来后无人可以使用,损坏后也无人可以进行维修。这以上的种种给国家的资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四)、管理职责不清

很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主体模糊,制度不完善。虽然有一些管理制度,但是具体负责的部门及人员并不明确,造成管理落不得到实处、流于制度的问题。另外,管理单位尤其是基层管理单位严重缺乏相配套的细化制度,以至于很多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到配置、使用、处置各环节的实施方法没有具体的制度可以遵循,职责不清。

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是事业单位财产管理的通病。因为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活动中应用较少,所以大部分人对它的管理意识不强,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专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管理的人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未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来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处于只记账不理账的状态。尤其是在出现财务人员更换的状况时,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是容易与财务管理脱节。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账册不齐全,有的单位只有总账而无明细,对固定资产的现状知之不清。

(二)、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利用率低、职责不清、资产浪费甚至流失等情况,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很多工作在进行时无章可循,而且在固定资产的构建和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问题时罚无所依。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

三、对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了的方法建议

(一)、树立起牢固的资产管理意识

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考核中可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相挂钩,从自身利益来促使管理者在思想上重视起来。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明确了权限后据此制定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流程,要确保确涉及到固定资产业务的各个部门和环节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再次,明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验收、日常保管、处置与转移等环节的规章制度,使相关人员有法可依。具体开来就是以下几点:

1、健全购建制度,实现源头上的控制

预算与采购中心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提前将单位需要购建的资产纳入年度预算并编制购建计划,获得审批后递交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购建。整套程序各个部门要加强协作并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的程序,实现在源头上的控制作用。

2、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等与固定资产关联较大的部门共同参与固定资产验收,若有关技术设备的还要聘请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进行协助验收。对购建固定资产的花费在报销之前,要核实账目明细是否清晰真实,在经过检验后才可予以批准。

3、制定日常管理细则,分清责任

固定资产领用、使用、借用、保管与交接等日常管理的各环节,要有明确的规章来确定责任,各个环节的进行要做到手续完善、对进行结果奖罚分明。对于非因公损坏或丢失的状况,要责令相关责任人负责修理或赔偿,对非因公使用或者外单位借用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并事先声明使用责任。

4、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存在着折旧、损坏与报废的情况。固定资产的报损报废处理要明确固定资产处置范围、程序、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如果是对重大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要进行集体审议联签。如需进行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时,要先由使用单位填制资产报损报废的报告单,并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在经过审批部门同意后,申报单位方能凭批准的数量和金额调整或冲销有关科目。如果固定资产需转让,要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专业评估,以评估价格作为资产出售的底价来向社会公开拍卖。

(三)、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手段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推广使用,出现了很多专业的管理软件。目前最先进的是ERP系统,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引进这一系统,通过资产清查,构建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并对资产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

(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对无资质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另外要对工作人员加强思想培训,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认真负责。

四、结论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责与提供公共事业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国家资产的损失还能间接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力,对建设节约型、服务性的政府部门有着促进作用。为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各种措施,切实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 2012(8)

篇10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益则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是一种有益的效果,可以说是在特定制度和目标约束下对效率的实现。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效率的延续与实现。但高效率并不必然创造高效益。如果背离了目标,效率越高则偏离目标越远、效益越低。在成功的管理中,高效率和高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益的,或者虽然有效益但却是低效率的。

根据以上管理学原理,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是指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总的投入与所带来的产出的比例关系;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则专指总的投入与所带来的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正收益的比例关系。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目标主要是满足央行履职需求、保全财产,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益。但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制约着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效益的发挥与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资产配置缺乏标准

在固定资产的申购环节,需求部门申购通用固定资产存在预算标准不一、档次高低各异的现象,而对于专用固定资产的购置则缺乏权威、专业的标准,影响固定资产的购置效益。在固定资产的分配环节,由于缺乏统一的配置标准,容易造成资产配置数量上的浪费、性能的高配和部门间、员工间资产配置的失衡,影响固定资产的配置效益。

(二)资产购置效率待提高

在人民银行系统集中采购范围、规模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固定资产购置的规范化、透明化程度日益提高。但由于集中采购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造成部分项目耗时过长,效率不高。尤其对于采购总量少、总额低的项目,采购资金节约效果有限,而采购组织成本存在刚性,项目投入产出比不高,集中采购效益性的优势难以体现。

(三)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资产

资产闲置一部分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如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由于机构撤并、银监分设、办公用房新建等形成的部分房屋闲置等,也有部分是由于固定资产购建决策失误、使用管理不善等原因产生的闲置。资产闲置,尤其是车辆、房屋等大宗资产,不仅不能发挥其使用效率,日常维护还需占用资金成本。

(四)资产使用责任不够清晰

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由财产管理部门和财产使用部门管理,每个员工都是所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人。但由于缺乏对资产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分散的实物管理责任容易造成实质上的管理缺位,造成对固定资产的保养、检修和维护不够及时,或是维护保养支出效益不高,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影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效益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理念

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对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影响明显,如无成本概念导致购置固定资产性价比不高、被动性导致盘活利用闲置资产的积极性不高、重配置不重使用管理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未能充分发挥等。

(二)管理制度与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严格执行到位或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落后于固定资产管理实务的发展,将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如未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对存量资产结构和管理情况不了解,导致资产管理决策失误;固定资产购置、配置和处置等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导致固定资产购置、配置和处置存在随意性等。规范化、标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如推行标准化的采购程序,能够大幅度提高固定资产购置效率。

(三)管理行为与责任

管理的首要任务在于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整合,如果各种要素的配合不当,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运转是不可能的。因此,低效率的管理行为必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低效益。在管理过程中,如果管理责任不清晰或未落实就容易造成实质上的管理缺位,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四)管理环境

效益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的,而管理活动又是在内、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管理环境也是影响管理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内部环境看,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与充分的信息沟通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尤为重要;从外部环境看,如人民银行“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盘活闲置固定资产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三、提高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效益的途径

(一)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效益观

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应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更加注重效益的效率观,在讲效益的同时也要讲效率,通过高效率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在现有的制度环境和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约束下,积极推进固定资产集约化管理,注重固定资产购置、分配、处置、日常管理等环节的重点控制,兼顾固定资产存量的盘活和增量的定额定标管理,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达到满足履职需求、保全财产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二)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资产配置定额定标管理

着重建立两项标准。一是制订采购预算定额标准。可从业务需要且价格透明的通用办公设备入手,制订采购预算定额标准,再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至其他采购项目。预算定额的编制采用以零基预算模式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法:以当前市场上适用的产品为基础并兼顾一定时期该产品使用的前瞻性,结合本单位近2年同类产品的采购标准、使用情况及省级财政部门的通用产品预算定额,将满足节能、环保及财力状况作为重要评价因素,确保在预算定额内采购的产品性能适用、价格适宜、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二是制订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可从部分通用办公设备开始实行资产的标准化配置,以标准为依据进行办公设备的需求审核及配置,再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至其他固定资产。办公设备配置以满足业务开展和日常办公基本需求为原则,根据资产的共享范围不同制订相应的配置标准:对员工个人使用的设备,以员工个体为单位制订配置标准;对办公室共用的设备,以房间为单位制定配置标准;对处室共用的设备,以处室为单位制定配置标准。

(三)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固定资产购置效率

一是推行标准化采购程序。明确采购各个步骤的操作内容和方法,配套设计各类格式表单,提供详实、简明、易懂的工作规范,实现采购标准化、流水化操作,缩短采购时间。二是根据项目特点适用采购方式。大批量、高金额采购对象重点考虑资金效益,以单次统一采购为主;单次金额小、采购次数多的同一或同类采购对象,综合考虑时间效率和资金效益,以定点采购、协议供货方式为主;小额采购主要考虑时间效率,充分依托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实施。三是推进采购合同标准化进程。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实现货物、工程、服务合同的标准化管理。各类采购合同均使用事先编制的标准文本,减少合同起草、审核时间,提高合同签订效率。四是优化采购审批程序。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审批重大事项,采用会议方式;一般或紧急事项,可采用联签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间、增进效率。

(四)加强处置管理,优化存量资产结构

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结合固定资产定期及年终清查盘点,收集、汇总存量资产使用与管理情况的基础性数据。在摸清存量资产结构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无使用价值、维护保管成本高昂、处置成本较高的固定资产可进行正常或提前报废、拍卖转让;对闲置的资产可在单位内部调剂使用或在辖属机构间调整再分配,还可整理少量闲置资产对外进行实物公益捐赠,减少货币性公益捐赠支出;对于闲置房屋、公务用车等价值高的固定资产,本着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应在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积极处置盘活。

对于闲置房屋,可按照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在满足本行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标准、确保本行办公需求的前提下用于出租。在出租过程中应加强对出租房产使用状况的评估和对承租人的资格性审查,建立房屋出租的内部审签和集体研究决策程序,按照分散采购或集中采购程序做好房屋招租工作,明确承租人对出租房产的安全管理责任与义务,准确核算房屋租金收入,确保房屋出租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对于闲置公务用车,可将车况不好、配置不合理、运行费用高的汽车置换为有利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履职的优质资产,提高车辆运行的效益性。在置换过程中,应对置入车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进行综合考量,采用市场竞价方式防止置出车辆价值低估,严把车辆置换合同管理关、过户关,确保人民银行车辆置换的权益。

(五)加强维护保养,提升在用资产使用效率

一是落实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责任。细化财产管理部门、财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维护保养的责任,建立和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个人,对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失职的责任人严格按规定追究责任。

二是定期检查、梳理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由财产管理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各部门财产管理员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加大频率、缩短周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维修,强化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是建立维修保养长效机制。在设备、重要业务系统的维护保养方面,实行定点专业协议维保,规范维保需求提出、服务提供、效果验收、费用支出等各环节的程序,严格核对相关记录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公务用车维护保养方面,实行在财务上单独列项核算和在管理上单车运行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出车审批、里程核对,实行车辆保险集中采购、车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洗车,切实降低公务用车维护保养费用支出;在房屋、重要业务系统及相关设施的大修缮方面,对项目资金投向、方案设计、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项目资金使用、竣工决算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修缮项目资金使用落到实处,项目投资效益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