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优势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技术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技术优势

篇1

关键词:石油产品 粘度指数 计算机 计算

一、绪论

粘度指数是对石油产品运动粘度变化的量度,是表示流体粘度受温度的影响大小的物理量。粘度指数是石油产品分析中的重要指标。但常规的计算过程相当复杂,而且全靠手工计算,极易出错,计算验证,效率又相当缓慢。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程序可以有效的代替大量手工计算,效率高、速度快。所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粘度指数计算相当必要。

二、总体和模型设计

计算机实现程序计算的方法很多,本文考虑到常见性和易用性,选用了微软Office套件中的Excel。Excel中含有的大量公式函数,可以分析和管理各种信息,实现许多方便的功能,非常实用。

本文的总体目标是,将复杂的计算过程,用计算机语言写出,实现40oC 和100oC 的运动粘度的输入和粘度指数的直接输出。

为了方便计算的实现,将整个运算过程整理如下:

1.输入40oC和100oC 的运动粘度。

2.计算与100oC 运动粘度相当的L 和H 值:

3.适用于粘度指数VI≤100 的石油产品,应用公式(3)计算粘度指数,如得出VI≤100,计算结束。否则,进行下一步。

4.适用于粘度指数VI≥100 的石油产品,应用公式(4)(5)计算粘度指数,得出结果,计算结束。

式中:antilogN表示反logN或10^N 。

三、界面和功能实现

按照规划的流程图,将粘度指数计算的用户界面规划成以下几个部分:

粘度指数计算区、瓦尔塞尔计算区、计算公式区、公式系数区、计算示例区,并分别用以不同的颜色区分,总体效果图如图1所示。

1.粘度指数计算区

为了实现粘度指数的计算,设计了三个输入框,分别为100℃ Y、40℃ U 和温度T,如图1的①部分所示。

粘度指数的常规计算过程为根据实验测得的402C和1002C 的运动粘度,按照国标GB/T 1995-1998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查询长达三页的表格,并且通过插值计算,得到1002C 运动粘度相当的L 和H 值,再根据不同的情况计算得出。由于国标提供的计算表格只达到一定精度,且计算机查询表格实现代码相对复杂,所以本文采用函数计算形式还原查询表格以计算L和H值。因为国标提供的数据需要插值,所以采用连续性函数计算,反而更为精确。

为了准确的计算粘度指数,本文采用非常细致的分段函数,按照样品1002C的运动粘度,分成了16段函数,实现则采用选择语句。由于存在16个选择分支,用以实现的If函数代码过长,超过了Excel支持的代码长度上限,故采用分行选择。此外,为了突出计算行,本文对不符合Y值范围的数值,均进行赋空值处理。这样,对于不符合范围的计算行,虽进行了计算,仍显示为空白行,方便查看。图1的②部分序号1-16为16段分段函数,其中只有序号7,符合输入Y值范围,显示计算结果,其余赋空值,不显示。

2.瓦尔塞尔计算区

为了增加实用性,本文加入了石油产品瓦尔塞尔方程(C=0.65)的粘度计算,通过粘度指数测得的402C、1002C 的运动粘度U和Y,可以求得任意温度下粘度,计算演示如图1的③部分所示。

3.计算公式区

为了更为清楚的表述粘度指数的计算过程所用的公式,又特列出计算公式于计算公式区,供计算参考。如图1的④部分所示。

4.二次方程式公式系数区

在对L值和H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分段函数,均采用如公式(1)(2)的二元一次方程计算,但每段对应的系数a、b、c、d、e、f均不同,特列出系数表,供不同范围的Y值使用,如图1的⑤部分所示。

四、测试和结果

1.实例测试

经过上面的设计和制作,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的计算机实现的用户界面和计算框架,基本完成。为了进一步调试和完善,本文采用国家标准GB/T 1995-1998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上的三个例子,分别计算,得到的结果如图1的⑥部分所示,国家标准的计算结果和本计算表格的结果相同(细微差异,由计算精度不同所致,不影响最终报告结果)。

此外,还通过SY 2450-76S《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表》中50oC和100oC的计算查询验证,结果准确,如图1的⑦部分所示。

2.精密度和偏差

精密度:粘度指数的精密度取决于用来计算的两个独立的运动粘度的精密度。用来计算粘度指数的运动粘度应符合GB/T 265规定的精密度。

偏差:本文利用40oC和100oC运动粘度计算粘度指数是精确的,不会引起偏差。

五、结语

经过本文的粘度指数Excel计算表格的编写,设计出了简单而又清晰的计算框架,使原本复杂而又繁琐的石油产品粘度指数的计算,方便快捷的实现,省去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加快了计算速度,提高了粘度指数计算效率。此外,根据本文思想,亦可生成可执行文件、移动终端APP程序等,使石油产品的粘度指数计算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杨启錞,李维东,刘晓峰主编. 现在铁路油脂.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3.

[2]王宝仁,孙乃有主编. 石油产品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

[3]许汉立编著. 内燃机油产品与应用.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4]欧风编著. 石油产品应用技术手册.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石油工程;应用

21世纪,能源消费进入了新的结构升级阶段,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油气供应缺口越来越大。而在石油行业中,新的油气田不断地被发现和开采,加大了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过去的那些老旧的勘探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高科技的计算机设备和先进的应用软件则为科研人员寻找勘探新的油田提供了高水平的武器。

一、计算机技术对于石油工程的作用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石油工业中可谓是石油工业的一次革命,它冲击了传统的石油勘探开采的模式。利用技术机技术所得到的数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因此做出的判断也更科学。从此,石油工业的发展必定迈向新的台阶。

(一)可视化技术改变了石油领域的工作模式

在石油的勘探过程中,要进行人工放炮,通过接收器接受的地震波进行地震数据处理,从而判断出油层中是否存在有利于油气存储的地质环境。对有利的地质环境做进一步的地震分析处理,并结合地质情况,圈出地下油气分别规律,从而确定出井位进行钻井。对地震后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最后的得出结论都是由物理学家、地质学家、石油学家等备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负责完成的。这样把纸质的地震处理资料和地图分别有各个专家来审阅,再由地质学家根据经验来确定打井的位置,不但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成功率也不高。而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不仅缩短了传统勘探研究的时间,而且还提高了打井位置确定的精度。

可视化技术就是使用可视化图形计算机,将大量的复杂的数据经过处理转化成可视图像,在视觉上给人以真实感。它的核心技术是可视化服务器硬件和软件。可视化硬件主要是图形工作站和超级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广泛采用RISC处理器和UNIx操作系统。具有丰富的图形处理功能和灵活的窗口管理功能,可配置大容量的内存和硬盘,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输出和网络功能完善,主要用于科学技术方面。可视化软件一般分为直接和硬件打交道并可进行任务调度的操作系统,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可视化应用软件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以及为各行各业采用的可视化应用软件。可视化技术可以解释大量的数据,将它应用到石油工业中,一定会为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带来巨大的飞跃,同时它还为虚拟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二)虚拟技术将石油工业的发展带到新阶段

虚拟技术就是将以超级可视化计算机为基础生成的高质量、同步良好的多显示通道图像,通过投影系统将其平滑的投射在桌面系统、平、曲球幕系统或房间性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大现场可视化环境,使石油工作者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用现实世界中可能的方法来探究和交流数据,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出更好的决策。

在石油领域,虚拟技术把大量的在油田的勘探过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数据变为交互式图像,将其投影在高清晰的屏幕上,这样科研人员就可以观察大地球物理模型,仿佛自己置身于底层里。这种技术能让相关领域的各个专家在分析地下油气资源、确定钻井井位、评估油气储量等方面迅速做出决策,并取得较好的一致意见。在新油田的勘探过程中借助虚拟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来帮助解释地层数据与计算复杂的油层模拟,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将其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更迅速、有效的达到目的。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石油工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比上述的可视化技术和虚拟技术还要高级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或专用网络来互联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计算资源。此种计算资源包括超级计算机、计算机群组、存储系统和可视化系统等。计算机网络技术旨在提高各种大型高端设备利用率的同时获取尽可能多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应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技术可以优化现有的计算资源,当数据和计算量在网络中向优化站点转移时,终端客户可以呆在办公室,按需要返回可视结果进行分析。

二、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

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石油工程领域是广大的石油科研人员―直在探索的方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石油工程操作系统的开发,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还是在研制石油装备时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都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力量,这些都为石油工程的发展提供强有利的保证。

(―)石油建设工程质量评定系统

在石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质量评定是最为关键的,它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始终。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如果单纯的依靠工程技术人员的手工完成,则工作量大、周期较长、结果的依靠性也不是很理想。数据的存放管理和查阅使用也很不方便。而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完成的质量评定则会更准确、更快捷。

计算机辅助石油建设工程质量评定管理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我国近年来也石油工程建设的质量评定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实际的应用表面效果良好,满足了石油建设工程质量评定的需求,为进一步处理和应用质量检验基础数量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二)石油勘探开发的数据处理

在石油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最为显著的是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石油勘探开发是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会采集到大量的数据,以便准确地分析油储分布情况。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通常是画出数据场的等值线,再由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哪里有油,有多少油,但这样的分析处理办法是会受到一定限制的,由于等值线是二维的,不能形成一个直观的、清晰的概念,就会浪费大量的信息。如果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就可以从大量的地震勘探数据中构造出三维实体,显示参数,直观的再现油藏的地质构造以及油藏参数在石油开发过程中的变化,使专业人员可以对原始数据做出正确的解释。这样的分析会更准确,定位也会更加科学,减少石油勘探开发的成本。

(三)石油装备中的计算机仿真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石油领域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应用则体现在石油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对所研究的对象直接进行试验。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间接试验的方法即建立一个与所研究的对象或过程相似的模型,通过模型间接地研究原形的规律性。这种间接试验技术就是仿真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石油工业方面也已得到应用,现已成功地将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钻井工程和油藏工作的研究。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研究设计的牙轮钻头、振动筛等产品的总体性能,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能。

油田的勘探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使石油工业的发展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需要,石油科研人员就要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创新,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探寻新的出路。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石油工作者看到了曙光,它为石油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将石油工程的发展带到了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辅助的新阶段,也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虽然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还为完全展开,但计算机技术一定会在石油工业的未来的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影响因素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量成倍的增加。人们开始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信息的传输,通过互联网来购买东西。互联网已经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因此对网络可靠性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影响网络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方法,建设健全的网络制度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概述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作为一门跨学科体系的科学,其历经了多年的发展,此时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组织框架。按照当前的分类措施,可以把其可靠性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网络的存在性,网络的效用性,网络抵抗毁灭性,多条件下的网络可靠性。要想确保网络运行稳定的话,就要确保其所有的终端拥有完备的设备。

在设计拓扑结构的时候,必须确保其符合全部的使用人的使用规定,能够被应用到建筑之中,而且还要便于相关的施工工作开展。具体来讲,必须选择正确选择链路介质,确保其和绝大多数的网络产品以及装备等有效的共存,而且还应该具有扩展以及升级等的能力,进而制定规划。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有关概念作为一门系统工程科学,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是连通的,一般来说,介质是否稳定与它的长度没有实际的关联;确保结点以及链路的状态良好,结点不会出现问题。

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指计算机互联网在指定的环境和时间内,稳定的完成工作内容。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工作期间是不受到不良因素干扰的,时间、环境、以及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共同体就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通过对计算机互联网的实际运行能力分析,可以将互联网的运行以参数形式统计出来,作为计算机网络规划的重要参考,可以用来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可靠性存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需要预防和控制,如果发生故障将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社会和谐,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在建设计算机网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对可能对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2.1硬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对其网络可靠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正确,人们的操作水平越高,对硬件设备的维护越好,计算机互联网的可靠性也就越高。计算机网络的互联设备包括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等,这些网络硬件设备是人们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设备基础。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设备和网络设备对信息进行传输,实现网络的联通。在网络设备传输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中,网络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网络设备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而且一般网络设备出现问题都不易察觉,等到事情发生了才会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处理。所以就需要对网络硬件的传输环节掌握清楚,优先判断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处理。

2.2网络建设造成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建设中,不规范网络建设成为网络问题中的主要问题,为了减少网络出现问题,就需要根据标准布线方式进行布置。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不限方式进行网络建设,才能充分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现在双线的网络建设已经被很多重要的计算机网络建设采用,双线的网络建设好处是一旦网络连接出现故障时,可以切换网络管理,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在做网络连接时注意控制用户终端数量,使得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3.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

3.1定期维护与检查的方法

定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和检查,是最直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计算机的结构复杂、网络系统庞大,同时计算机设备又是长时间运行的,所以需要定期维护与检查,一旦检查出设备出现网络中断等问题,可以及时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修复。只有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的运行,网络维护与检查的过程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环节。定期维护可以提早的发现问题,减少问题的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

3.2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及冗余并行的方法

提高计算机网络容错性,会采用冗余并行的方法,将两台计算机网络与用户终端进行连接,主要是为了防止因为容错问题机器不能正常运行时造成的损失,荣誉并行的方法保证了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可靠性。这种方法还可以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保护处理,当一处设备发生故障,不会引起其他设备发生故障,其他设备保持正常的运行和工作。在选择网络设备时,计算机网络人员要选用容错性和可靠性都比较好的网络设备,保证网络设备正常的运作,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3.3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合理的改造

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涉及到的硬件设备较多,如果采取全面升级的改造方法,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带来设备成本的浪费。所以我们不采用全面升级的方法,而是逐步改造网络设备,采取分段的改造方法。在改造过程中,把改造的重点工作放在计算机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器上,因为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存储的数据是最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服务器都配有磁盘阵列系统,一块磁盘坏掉了,另一块磁盘起到备份的作用。每一台服务器也配有两个网卡,可以分别连接一个交换机,因为服务器的两个网卡可以同时承载一定的负载,在改造升级时,可以先改造两个交换机,并在连接线路中接入服务器,把改造设备进行捆绑,形成一条虚拟的连接。这种改造方式,不影响连接线路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得到了保障。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重要的问题。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保护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不受影响,对社会经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得到恩门的高度重视,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对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瑶.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143-144.

[2]郭雪,朱永刚.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52.

[3]刘国栋.计算机通信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3):62-63.

篇4

1、10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10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连减运算等等。

2、《二年级口算竖式题卡》是一本2009年1月1日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顾作峰。ISBN为9787807538288。共220页。该书是二年级上册所用到的算数题卡。大家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笔记本触控板上方区域可以移动光标,单击选择“计算机”,双击打开。

2、上下左右方向键可以控制打字时的光标移动,网页浏览时的上下滚动。

3、PgUp PgDn也可以上下翻页滚动网页。

4、ab键用于切换网页,切换两个打开的word文件等;截屏键prt sc sysrq。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 碳酸盐油气藏 射孔 油层保护 酸压压裂 排液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1油藏特征

渤南油田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沾化凹陷中部,北与埕东凸起以大断层相接,东与孤岛油田相邻。渤南油田由渤北断裂带(北区)、渤海农场背斜带(南区)组成。前者受南及南东下降的阶状断裂切割,由小断块组成;后者系主体部分,为一组北降断层切割的背斜。最大沉积厚度超过1000m。在沉积发育过程中,平面分布受气候、构造条件控制,岩性分布基本呈现环带状,凸起边缘发育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的砂砾岩体,发育水进型扇三角洲和滩坝沉积。

2试油技术

2.1优选射孔方式,促进井的完善

处于同一性质条件下的油层,产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被射孔弹的穿透深度和流动效率所决定。由于碳酸盐储层埋藏深、岩性相对较致密、近井地带存在污染、储层天然裂缝、孔、洞发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穿深效果,在射孔方式上穿透能力强、孔径大的102枪弹或102枪127弹(对小套管采用73枪89弹)被广泛采用,提高了油井的完善程度。为了高能复合射孔技术被有选择地在部分井层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射孔作用半径、改善了射孔孔道的质量,实现了在近井地带形成多裂缝的高导流区,取得良好的试油效果。比如在渤古402井,奥陶系井段:3971.02―4046.66m,深井射孔测试联作成功,获得自喷油层,采用6mm油嘴放喷求产,产油55.9t/d。

2.2加强油层保护,防止被二次污染

在钻井、试油的各个环节中,由于下古生界碳酸盐油藏裂缝、孔洞发育,都有可能对油气层被污染损害。因此,在试油过程中,我们严把试油作业质量关,防止发生油气层二次污染。首先,在试油施工中,积极运行QHSE管理体系,狠抓质量管理,发现质量问题立即整改。通过严抓细管,杜绝“低、老、坏”现象,各试油队伍重视井场三标,严格按照5S标准,布置井场,做到目视化管理到位,加强入井器材检验关,及时清理计量池,保证入井液符合规定要求。其次,把好试油作业、测试、增产措施等重点工序设计关,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对施工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措施要求明确具体。 第三,通过采取室内配伍试验的方式,确定了与碳酸盐油藏相配伍的防膨液。通过采用最佳配伍方案,确保了挤入地层的液体与地层流体配伍。第四,根据该区域探井大部分采取裸眼完井的特点,在替喷方式上,采用二次替喷。

2.3大型酸压压裂工艺,提高了油井产能

渤南油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储层地质构造特点:以含粒砂岩、粉砂岩、粗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储层埋藏深(3000-4500m)、温度高(114-170℃)、基质渗透率很低(0.1~0.3?0-3 m2),为了进一步认识该储层,该区勘探中引进了胶凝酸闭合酸压压裂技术,工艺上采用了常规酸预处理+胶凝酸+压裂液交替注入的方式(目前单井最大注入液量达520m3,注入级数发展到三级注入,注入压力最高达75MPa),对储层进行了酸压压裂改造,实现了沟通储层裂缝的缝洞发育带。不仅提高其导流能力并解除了污染堵塞,而且针对酸压后残酸返排困难等问题,采取在酸压过程中,注入液氮+二氧化碳的预处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残酸的返排率,使该区渤南油气井获得较高产能。按照钻井、测井及地层测试资料提供的油层参数,选择了12口井16层进行了大型酸压,其中6口井8层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看出,实施酸压后,1口油井达到日产油50t以上(如渤古401井),2口油井达到日产油20t以上的中高产,试油效果显著。酸压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深井、超深井的裂缝导流能力,大大提高油层渗透率,有效解除油层的污染状况,对渤南油田储量的扩大和落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4选择多种排液技术

由于该地区渤南油层在试油的过程中,普遍采用外径89mm油管+压裂封隔器,大型酸压压裂使用的酸量大(一般达160-330m3左右),通常优先采用注液氮强排措施促进排液,减少油层二次污染。

采用外径89mm油管+外径74mm大凡尔抽子进行的抽汲排液技术,更好地适用于地层供液能力较差的井,抽汲深度最大可达2500.00m。它的优点是:在措施后,不用起换管柱,即可返排压裂液,且耐磨、抽汲效率高。明显的优点是:避免频繁起下管柱,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又减少油层被酸液浸泡时间,避免了洗压井对油层的再次污染。同时,深井泵抽排液被广泛采用,可以全天候施工,极大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对试油层产量的影响;同时井口密封性好,不刺漏、不污染井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地面计量工作;可以更准确可靠地录取到稳定产量的数据资料,积极上报地质储量。

3结论与建议

在钻井过程中,针对该油气藏地质特点,进行的中途测试工艺,对及时发现油气藏,进行油藏早期评价,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钻井和试油过程中,根据油藏特征,我们采用的中途测试,优选射孔方式,油气层保护,大型酸压压裂改造,快速排液等技术是有效的。对及时发现油气藏,评价油气藏,避免油层被二次污染,并且解放油层,提高产能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因此,建议可以考虑在其它深层碳酸盐及海上深井的试油中推广应用。结合渤南油气藏的特点,积极采用:(1)深井测试工具;(2)射孔技术的优选;(3)超深井耐高温酸压管柱结构;(4)排液技术,可以更好地应用到下一步的深层油藏勘探试油中。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石油勘探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石油勘探开发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众所周知,石油的勘探开发是一个极为困难也同时极为危险的行业,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其带来了很多方便。每一次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都为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计算机技术能够为石油的勘探模拟出相应的地理构造,并对其进行跟踪研究,为石油行业增加产量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目前,计算机已为石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

2、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应用现状

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石油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由此,石油行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提高石油的产量,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由于计算机能够在石油的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所以,计算机在石油行业也就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所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都采用了速度快、延迟小以及稳定性好的Infiniband交换系统,该系统的节点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0GB/s,并且其最大值是很多石油公司以前所用的交换系统IBMP690的最大值的10倍左右。与以前的系统相比,其服务器进行了更新换代,网络已经由千兆升级到了万兆,速度的快速增长,促使石油的勘探开发显现出了以往所没有的活力。

计算机技术的升级换代,对于石油勘探开发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石油勘探的大型软件得到了升级,改善了以往的研究技术。二是升级后的JASON反演系统具有很好的预测功能,提高了石油勘探中石油储层预测精度。三是油气藏的模拟得到了极大突破,为油气的勘探发掘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依据。四是计算机的建模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详细形象的模拟油气藏的地理模型,为石油的勘探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上的应用

3.1盆地模拟技术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之前,油气勘探模拟技术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油水两相运动的二维模拟发展进程,我国油气模拟技术发展较为落后,造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损失严重。但是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来,经过长期的油气勘探技术总结研究,我国油气模拟技术逐渐融入断层活动性、气体扩散技术、油气水三相结合运动分析等油气运动模拟方法,形成了盆地模拟技术,最终使我国油气模拟技术从二维模拟技术进入到三维模拟技术,从油水两相到油气水三相运动相结合的境界,为我国在各种不同假设的前提下,进行准确的油气勘测打下了坚实地基础,为我国科学家的研究分析和评价、勘探技术部署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陈家庄、博兴、临南等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2特殊及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

特殊及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自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气勘探技术研究之后,我国油气勘探逐渐向深层、隐蔽和特殊类型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深层裂缝性储层预测、火山岩油气藏识别、天然气藏油气检测等勘测研发技术,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提供了重要工具,为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能源基础。

随着特殊及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深层次的了解断陷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原因、理论认识和偏移技术的应用,根据储藏地质层的振幅和频率变化特征,地层变形的特点,电波波形复杂的特点、储藏层处地层变形的特点等特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地质综合勘测技术,经过综合研究分析识别,最终确定隐蔽、特殊油气藏的发育地带。

3.3相控约束下的精细地质建模技术

目前,地质建模技术已成为油田开采的重要战略战术之一。利用地震信息和油井资料建立了储层骨架模型,这一模型地建立过程中是综合了地震、露头、井数据,对50米以内的砂体进行精准有效的勘探预测,根据这一模型能够准确的反映储油层的空间变化规律,大大提高油层分布的精准率,开采井的准确率提高了10%左右,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高我国油田开采速率和质量,将成为我国近期的油田开采重要技术手段。

4、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石油勘探原始数据的采集处理、远程控制和传递

对于石油的勘探开发,其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偏远陆地或海上,所以对于勘探数据来说,要能够及时的传输到相应的主控制室内,并且主控室一般不在勘探作业现场,因此,勘探的原始数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传输,随后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做出相应的命令,对石油勘探进行远程控制。

在石油勘探中,需要利用各种机器设备对地下的地理构造进行详细的勘探,由外到内,由表层到地下的石油储层,各种土壤,各种岩石以及其详细的分布情况等都要测量出相应的数据,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对于数据的采集处理,其主要是由一个体系结构来完成,这个结构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系统监控、数据交换以及工作区。系统监控主要用于石油的勘探上,负责对勘探数据进行收集,并时刻对勘探过程进行监控。另外还能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及手动查询、系统数据的产生、勘探波形实时显示以及绘图打印等功能。可以将全部需要打印及绘图的数据处理成PostScript格式的文件,之后通过数据交换区的网络接口传输到PostScript网络打印机打印。

数据的交换区是系统网络的接口,主要负责对接收来的勘探数据进行解析,然后打包发送。其按照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打包发送到网络上的数据及解析从网络上接收到的数据等两种工作,并将解析后的数据传输给系统监控进行相应的处理。

工作区是石油勘探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主要的职责就是连接其他几个模块,对勘探工作进行管理。其分为系统配置模块、实时显示模块、命令输入模块以及联机帮助模块等。工作区是将系统监控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输入命令,传给事物分发控制,再由事物分发控制传给接收数据缓冲区,详细分析综合数据完毕之后,传到数据交换。

对于石油勘探的远程控制而言,其主要就是数据采集处理的一个反过程。利用勘探过程中向主控室传输的数据,经过主控室的各个环节的综合分析之后,向勘探部门结果,下达下一步的勘探命令,继而继续勘探工作。

结语

石油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标准,而石油勘探开发又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前提,所以加大加快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只有不断适应科技发展、应用高新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才能达到不断发展的目标。因此,对于我国的石油勘探开发而言,要不断的运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完全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石油的勘探开发中,这样才能够实现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东,赵改善.网格计算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

[2]杨耀忠,赵铭海.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进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

[3]李媛,冯师军,李启虎.水下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应,2008.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石油化工;工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onitoring Role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Yuan Hui

(China Petroleum&Chemical Corporation Petroleum Geophysic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210014,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in various indust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providing a convenient platform,in particular,a number of projects monitoring system,in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for the indust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very large space,this article o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o make a simple monitoring of the role.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Petrochemicals;Project monitoring

现代石油化工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很多石油化工的码头工程中,一般来说港口码头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石油化工工程的规模、作用等进行作业点的布置,在监控作业中常常采用费不是控制系统,这类系统适合现代港口石油化工的要求,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能够把众多的监控信息集中在一起,简化系统的结构,优化网络信息监控系统的功能。

一、石油运储中的监控

石油首先是在码头进行的库区的运输,通过输油泵把有打出来,通过码头的管道运到码头最前沿的输油臂,装卸船是用到的运输石油设备不变,按照一定的规划方向最终流入石油仓库,这其中有很多工作的要点,例如对于温度传感器的控制,回油泵的管理,压力变送器的控制,码头栈桥根部快速关闭阀门的控制,以及一些手动的闸门的控制等,众多的操作任务都要有计算机网络系统接入监控,及时关注每个环节的变化情况,确保整个石油的装卸过程顺利安全的进行。

二、网络监控系统的组成

在整个石油化工的作业系统中,计算机的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才做流程中有着安全及质量把关的功能,主要有以下硬件组成:上位监控系统、配电室的监控设备、中心总机。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欧姆龙CSIH系列的产品,上位的监控系统是有PLC分布的监控设备,分布在石油化工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每个值班室都分配一套监控的设备,这样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就会及时的反映在相应的监控点上,最终这些采集到的工程信息在汇总到一台主机上,主机对这些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这些配电室的电器开关显示机器工作状态,总机在进行信号处理后对一系列的反应做出合理的控制,最终达到安全快速生产的目的。

另外在石油裂解的装置中,由于很多的工程原料都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的材料,所以对于这个环节的监控要更为详细,现在很多的石油工程事故都是由于这些物质的不合理管理而引起的,所以对于这些部分的控制要更加的严格,争取做到每一道工序都在严格的监控之中。

三、我国石油化工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越来越完善,相关的技术也不断的优化,这些技术包括开采技术、石油处理技术、运输能力、以及整个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电子信息化等等,随着我国石油量开采的不断增大,对于各个技术环节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同样也为石油化工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就是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平台,石油化工企业电子信息化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化工中发挥的作用

首先,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工程的自动化,简化了很多不必要的操作流程,让整个石油化工的运营过程非常的有序,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是的大量的硬件设备得到了很好的简化,各个环节都能按照提前设定的程序进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便捷性,实现了自动集中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而且让整个工序变得更为流畅。

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石油化工工程更加安全,全面的监控系统是的每个工程环节都在监控总机的控制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便于查找一些部件,大大的减少了对于化工设备的维修时间,另外,这种监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针对化工流程的全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这种控制便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减少人力的同时让监控工作更为方便,可操作,这些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很好的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

最后,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石油化工经济效益的保障,一套好的监控系统就是对工程质量最有力的保障,保证了石油化工的工程质量,那么自然会使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的提升。石油化工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不仅仅是对于安全隐患的监控,同时也是对于产品质量的监控,这样当石油化工的产品质量受到了严格的把关后就使得整个石油化工的工序得到了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工序保证了质量,这样经济效益自然就有保障。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石油化工中的监控作用主要是通过上位监控设备,分室监控机,总台处理系统等程序来实现对于石油化工中的工程监控,无论是石油的生产提取,码头运输储存,还是石油的加工处理过程,都需要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监控平台,经过这个平台的规范和统一,让整套的石油化工工程流程能够更为安全、流畅、高效,总近几年的石油化工企业的经验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相信经过更多的实践优化一定还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课堂导入;策略

前言

课堂的有效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技术课堂来说,有效的课堂导入既像一首乐曲的前奏,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又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计算机技术课堂的有效导入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也深有体会,因此,不揣浅陋,通过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也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以请教大方之家。

一、 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1、可以提示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个好的计算机技术课堂导入可以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能够主动的参与课堂

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开始上课后,学生往往难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时的课堂导入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能够及时地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

3、可以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由于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连贯性强,这样间隔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想不起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导入可以在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 有效课堂导入的实施策略

计算机技术课堂的有效导入具有重要性,那么怎样进行课堂的有效导入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觉得应该从导入的趣味性、启发性、精确性这三方面为主要依据,在采取一些实施策略。

1、趣味性——课堂导入的必要元素

课堂导入过程充满趣味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寻求知识,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参考以下两种:

(1) 游戏导入法

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因此在导入时可以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尽快地拉回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开始学习,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技术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兴趣。

(2) 趣味导入法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后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内容。例如在“计算机使用道德”这节课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多,单纯的讲知识点,学生必定会感觉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用“熊猫烧香”病毒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认识到计算机安全和使用道德的重要性。

2、 启发性——课堂导入的核心价值;

新课的导入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就是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这样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设置悬念导入法

比如在讲授网页教学中的表单操作中,由于学生不了解什么是表单操作,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申请QQ账户的界面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这就是表单制作的效果,然后说明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利用软件来做出这个界面,这样巧妙地用熟悉的事物设置悬念,一下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程也会进行的很顺利。

(2)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导入法是利用知识结构的关联性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出新知识,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EXCE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复习WORD软件的使用,然后通过比较两个软件的异同来轻松地过渡到新课EXCEL的学习。

3、精确性——课堂导入的重要准则

课堂导入的方法不能牵强附会,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实际内容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来进行设计,要把握导入的精确性。精确性的课堂导入可以参考下面两种方法: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教师开门见山地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的要求,让学生的思维立即定位到所学内容,然后集中注意力进入到下面的教学环节。比如说在学习学习电子表格的计算时,可以直接明确教学目的为学会使用计算公式的编辑方法和函数的使用,然后开始教学。

(2)优劣对比导入法

在计算机技术的导入中可以把握学生喜欢接受更加方便的新方法和新事物的这个特点,采用优劣对比导入法。例如在“电子邮件”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将传统邮件和电子邮件作对比,并做实际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电子邮件的优点,进而自然顺理地导入电子邮件的学习。

三、计算机技术课堂导入的注意点

计算机技术课堂的导入过程很重要,但是在导入设计时要注意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否则设计的导入就会失去效果。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设计导入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导入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突出它的实际目的不能脱离主题

2、 注意导入时间过长切忌拖沓冗长

3、 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材,切忌脱离实际

4、 课堂导入应从教学内容出发,保证具有科学性,运用了正确的观点、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课堂的有效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从而为整节课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优化导入策略,努力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作者单位: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1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石油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与支柱性产业,技术与知识作为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是促进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建设数据中心并不断优化对数据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对现代石油企业而言势在必行。以云计算为基础,开展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实现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化、基础设施服务化的目标,帮助企业实现更为高效的资源管控、成本管控、人力资源管理等。

云计算技术通过虚拟系统实现数据中心的构建与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具有以下几项显著的优势:首先,基于云计算的石油企业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能够大大减少因购置机房、物理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且相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数据中心运行所消耗的电力资源和制冷维护成本,以及相关的资源、人力、财务投入,因而将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益;其次,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IT服务质量,更为灵敏便捷的IT设施资源,使得云计算背景下的石油企业数据中心能够为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保障;再次,我国石油企业多采取集团化运营模式,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数据中心,能够更好地满足集团内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需求,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石油企业数据中心构建与管理可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1)科学测试,全面验证。虚拟化系统厂商的选择对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有着显著的影响,对此石油企业应在多方考察主流厂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开展全面的系统测试与验证工作,以此选定最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虚拟系统厂商。

(2)由总部牵头联合企业各部工作组,制定科学的虚拟化系统工作方案,由总部到二级单位依次推行。

(3)不断深化网络云、服务器云、桌面云的建设,实现对石油企业员工终端的集中管控。

2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资源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以往,我国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的重复构建、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对自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和不断优化。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重复建设,实现企业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科学调度。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满足现代石油企业资源调度管理的以下几项要求:

(1)提升管理系统的规模效应,减少信息化系统及相关资源建设的成本,如石油集团企业中,总部与二级单位之间存在着许多想通或相近的需求,如档案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通过云计算系统建设可避免因不同级别单位资质不一而对管理系统建设成效造成影响的问题。

(2)充分利用规模效应来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的经济细化程度,使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本、设备与原料等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创造更高的价值。

(3)集中的、系统性的资源调度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规避了部分管理风险,有助于提升石油企业资源管控水平。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资源调度管理中的应用可遵循以下流程:首先,应由总部牵头,各个二级单位配合,梳理好企业资源调度管理需求,建立验证场景,搭建试点系统,先在集团总部开展培训和推广,积累经验,再次基础上陆续在各单位推广应用;其次,选择共性强,且需要相当个性化的应用,如项目资源管理等,由总部建立验证场景,搭建试点系统,积累经验并分析效益,作为典型示范,引导二级单位依次开展试点和推广;再次,集中分析企业资源调度管理工作需求,找出总部与下属单位在各项资源调度管理实务中的共性与个性,逐步完善应用云。

3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业务与组织管控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业务与管理组织管控中的应用多以,有助于提升石油企业业务管理的可控性和实现企业内组织框架的不断优化,从而使企业发展战略得到统一与有效落实。

首先,基于云计算的石油企业业务执行更为便捷、高效和灵活,使企业内各项管理、技术、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便于打造统一、灵活的企业组织;其次,在云计算Paas平台上开展企业构架,便于使管理者判断组织构架的科学性,进而针对其中存在争议的部分作出讨论和研究,在可视化的环境下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业务与组织管控中的应用可采取以下对策:

(1)由总部率先建设PaaS平台并不是相关试验、测试工作,构建平台服务库并进行试点成果分析。

(2)引入企业架构的阶段性成果,和集团平台相结合,定义企业架构,抽象企业现状,引入企业能力,在平台上输入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开展相应的分析、讨论、研究与优化工作。

(3)结合企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业务上的变化和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持续优化平台并利用其开展各项可视化研究论证活动,确保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框架与企业当前发展情况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