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篇1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体都是十几岁,朝气蓬勃的少年。由于时代的发展,他们已经能从各方面感受、接触、获得各种讯息。这些因素决定了当代的初中生有其一定的特征,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围绕学生的“学”,通过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建构,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从而使得教学不再是一个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在认真研究教学对象,明确教师职责的前提下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合理的运用教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如: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统计调查》时,由于是在小学统计图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一种延续与拓展,学生已有所了解。所以在讲授时就可以通过使学生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所学知识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主动积极的学习。如在设计《点、线、面、体的认识》在引入阶段时,可以在课前首先放映这样一组动画:夜晚在外面散步,看到满天的繁星闪烁,偶有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同时配以舒缓的音乐,使学生在如诗一样的环境下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点、线、面、体的存在。然后导入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概念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再比如讲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时,可以从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提炼诗中的数学元素,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体会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3)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则应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不宜要求学生都机械记忆规范表述。如在讲解轴对称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只彩蝶,一朵红花,一枚果实,询问它们有哪些奇妙的共同特征。再观察课本提供的对称图片,让学生思考图形特征。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已经对对称有了视觉上的了解。接着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与同伴进行交流。最后请学生动手演示将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通过动手操作形成轴对称概念。学生由最初的欣赏,接着观察,进而思考,最后交流,他们已经对轴对称的理解要比讲解概念定义要形象生动的多。当给出轴对称图形定义后,可以通过学生动手作出一幅轴对称图形,观察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并给自己所做图形命名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些活动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理解掌握。

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 构成基础 重要性

“构成基础”课程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即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三大构成”,是美术教育、美术学、艺术设计等专业教学中所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是其教学大纲中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今后从事美术教学和艺术设计工作从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从理论基础知识来讲,绝大多数学生为了迎接高考,升入大学,只专注于素描和色彩知识的学习与练习,加之很多省的素科考试都没有考设计科目,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设计,也没有一点设计方”是开启学生进入设计的起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设计知识方法的开始,是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设计思想、认识设计理念、提升设计审美意识的开端。教师应该以社会发展、材料更新、哲学思想、设计理念等知识为出发点,向学生传授造型的基本原理,运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共同探讨造型的联想与再创造,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想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造型技能,尽量打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撇开空洞和抽象的教学方式,运用投影仪、电脑、互联网等科技作为多种授课条件,制作画面直观且内容丰富的PPT教学课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头脑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学生共同研究物体的造型,启发学生更为富有创意的想象力,为今后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方法来讲,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了解构成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阅读参考教材、查询互联网等方法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充实自己在构成中的知识,并将不明白的问题再放到课堂上让老师进行讲解,或者大家互相讨论,增强记忆。另一方面,带学生进入材料市场,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与肌理效果,通过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观察物体的造型、色彩、纹理、大小等;从触觉上感受材料的质感,是棉质、木质还是纸质等;从听觉上区别材料是钢材、木材、陶瓷等;从嗅觉上区别材料的品种和品牌。第三,直接进入设计公司,参观各种造型展板的制作,同时向设计师学习设计制作的流程,以及如何与客户沟通等等。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告诉学生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也是相同的。

从训练方法来讲,传统的手工绘图、手工工艺制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对这种全手工制作也已经失去了兴趣,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训练方式,电脑软件的学习与应用才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在布置课题练习时,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突破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方式,做一种新的尝试,可以将手工工艺与电脑制作相结合,先用电脑制作出大概的造型后,再转入手工正图的练习,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在此之前并没有学习过电脑设计软件,学生在感知电脑软件运用能力不足时,才会体会到手工制作出来的效果其实并不比电脑差。后期学生电脑软件运用相当熟练之后,也可以先用电脑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然后确定新造型的材料表现,这就避免了学生一开始就盲目的寻找材料,而找到的材料也未必适合自己所构想的造型设计,然后再将就加工成作品,这个过程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如果学生先运用电脑设计,就可以随意改变不满意的设计,不断的完善新造型中的各项设计要素,直到满意为止,做出模拟的三维作品,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了解空间的造型关系,既节省的时间,又摆脱了材料与加工的限制,能够更好的使学生专注于空间造型的创意上,这样更能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努力学习电脑软件,只有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在进行新形态的创造时才能得心应手。

从实战练习来讲,学生学习了构成基础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构成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海报设计、招贴设计、书封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等专业上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多多参加与之相关的设计比赛,特别是活跃在当下的比较多的公益招贴设计,虽然此时学生的作品想法还比较幼稚,效果也相对简单,但应该多从实际的比赛中探索专业知识,分析别人获奖的原因,是在创意还是在构图还是在色彩等方面,从中获取的专业知识比老师直接讲授的更为牢固,更为清楚。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学习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学生的主动性也会提升,如若获奖,学生有较大的荣誉感,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也是光彩的一笔。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学习。例如,在装饰公司,居室设计中点、线、面的应用也较为突出,立面造型中点、线、面的分割装饰,空间中的小装饰、小摆件都是运用到最基础的构成知识,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构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组织协调能力方面来讲,任何设计工作的完成,都不会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要面对与上级的沟通、与设计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与设计有关的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等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团队理念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该以学生进入校园学习,初次接触设计课程开始,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通过小组作业的方式进行练习,在单个人的作品中往往存在创新不足的现象,让多名学生讨论课题的练习,相互之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后,再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课题的练习,从而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构成基础”课程是学生认识设计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设计观念和设计意识的起点,是挖掘学生设计潜能的开端。因此,学生作品的效果并不是最为重要的,结果往往是次要的,学习的过程才是最为关键的。通过“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今后设计知识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设计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FPGA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24-0034-03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技术类、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我们对本科生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大多侧重在理论技术方面,注重理论推导而忽略具体实现技术的介绍。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之后并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識与实际的工程应用联系起来。如果将现有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FPGA技术相结合,以已有的理论为基础,重点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实现平台和一些具体可用的实现算法,可促进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员动手能力的加强和创新意识的养成[1-5]。

我校已设立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将FPGA引入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精选和优化课程设计内容,使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以Xilinx公司提供的集成开发工具ISE软件和实验室自研的基于Spartan3系列的FPGA多功能实验箱,作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软、硬件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最终能完成从基础实验、典型应用到综合设计的一系列教学实验。通过近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基本任务是着重提高学员在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培养学员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员根据所学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独立设计完成基本任务,熟悉、掌握、熟练使用FPGA开发软件,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采集与产生、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FPGA设计基础、FPGA典型应用案例、综合课程设计实验三大部分内容。

1.FPGA设计基础

第一部分FPGA设计基础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器件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电路表示方法,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般设计流程;FPGA的典型应用场合;主流的FPGA芯片厂家(如Xilinx和Altera等)及其市面代表产品;硬件描述语言基础(VHDL和Verilog);Xilinx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工具ISE软件,以及基于ISE的开发设计流程。

2.FPGA典型应用案例

选择合适的典型应用案例是做好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使学生利用FPGA工具开发软件来掌握信号处理系统基本原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设计方法。同时利用配套的仪器和设备,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完成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验证与调试。

本实验箱充分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实验箱由底板、FPGA核心板、双路A/D模块、双路D/A模块、IO模块、面包括展板等组成。其中,FPGA核心板采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3系列FPGA芯片XC3S400-PQ208,门数容量为40万门;A/D模块搭载双通道65MHz高速12位ADC,满足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需求;D/A模块搭载双通道125MHz高速14位DAC,满足高速高精度波形输出需求;I/O模块板配备了丰富的I/O设备,其中有12个LED灯、4*4矩阵键盘、拨码开关、四位七段数码管、液晶模块(1602和12864)和蜂鸣器。

根据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在对多年教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下列5个FPGA典型应用案例:①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②数字电压表设计;③数字频率计设计;④FIR滤波器设计;⑤简易数字频谱仪设计。这一部分内容是本门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首先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演示实验结果,再打开ISE实验例程进行程序讲解,最后安排学生自己实做练习,复现实验结果。

在以上典型应用案例中,不仅注重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强调知识的融汇贯通,重点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正弦信号发生器设计实验,注重运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和数/模转换(D/A)的实现方法;数字电压表和数字频率计设计实验,注重运用模/数转换(A/D)和数字化测量幅度、频率的实现方法;FIR滤波器和简易数字频谱仪设计试验,注重运用FIR数字滤波和FFT进行实际信号频谱分析的实现方法。

3.综合课程设计实验

综合课程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完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总结,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FPGA开发设计经验总结、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与建议。

具体实施时,教师布置4个可选的综合设计实验:①数字储存示波器、②逻辑信号分析仪、③程控滤波器、④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一题作为综合课程设计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运用FPGA技术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并在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面是一组学生选择第3题(程控滤波器)进行综合课程设计的部分实验结果。其中设计了一个截止频率为10KHz高通滤波器,先用Matalbfdatool滤波器设计软件进行FIR线性滤波器的系数设计[6-7](如图1所示),然后导入到MATLAB工作空间进行相应的操作,并保存为FPGAIP核所需的.coe文件,再在ISE工程中将.coe文件导入到FIRIP核中,并编译下载至FPGA多功能实验箱上观察输出结果。截止频率10KHz高通滤波器输出结果(10KHz输入)如图2所示,截止频率10KHz高通滤波器输出结果(8KHz输入)如图3所示。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

1.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部分精讲,伴以大量的自学、讨论和实践。在以启发式为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法。一是对比分析法。不同FPGA在芯片结构、外围接口、程序开发以及功能上都有可比之处,通过对比教学,可以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让学员更好的理解所讲述的内容。二是系统分析法。一个完整的FPGA系统是一个完备的系统。在介绍各种不同系统结构的设计时,还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统一阐述,使学员明白为什么采用该型号芯片、为什么采用该软件结构等,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硬件实现的本质。三是典型分析法。FPGA系统多种多样,适当的选取几种典型的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员不但能熟练的掌握和分析各种FPGA系统,还能学会自己设计或构造具有特定意义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2.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解清楚,某些规律学习者难以捕捉,同时有许多设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加以阐述,例如,在讲解滤波器设计过程时,虽然在理论上说明了设计过程的步骤和方法,但是,实际滤波的应用具体是怎样,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在教学中,可发挥多媒体的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使得抽象的或难以进行传统教学的内容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出来,实现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Matlab仿真和FPGA技术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可以使抽象的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同时将视频、动画制作在课堂讲解中,利用动画与视频产生的动态效应,将深奥难懂的理论问题转换成直观、动态的视频或动画,这样不但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而且增加了知识的连贯性。对教师来说,能够通过动画与视频将知识点更好、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抽象思维进行验证。

3.分组协作共同完成

具体实现来说,可以将学生分组(3~4人一组),每组重点准备一个可选的综合设计实验。教师引领学生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剖析与本课程设计相关的内容。学生按照实验小组讨论方案设计、任务分解、搜集资料、项目制作、调试测试、撰写报告的一般项目研发过程进行综合性实验。整个综合性实验以一个项目研发的形式进行组织,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全组同学既要独立思考又要集体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方案。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

4.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无疑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考核方式应该以考核学员能力为主要目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考核内容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编程、调试和测试数据是否正确,设计指标是否完成,撰写报告是否格式规范和条理清楚等方面。按100分考核,最后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五、结束语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员综合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解决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FPGA硬件实验平台,学生通过查阅参考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完成设计课题,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逐渐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办法,为将来从事和逐步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系统科学提供一定的适应能力与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3):101-103. 

[2]罗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创新性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6(11):145-146. 

[3]刘翠响,王宝珠,王霞.信号处理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尝试[J].中国电力教育,2009,32(8):140-141. 

[4]朱金秀,张卓,朱昌平.《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27(5):96-97. 

[5]杨莉,施国勇.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77-78. 

[6]蒋小燕.《VHDL语言及FPGA设计》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教学融合研究[J].软件导刊, 2015,14(7): 215-216. 

篇4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处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课程的关系等问题时,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方案,面对基础课程,放弃和强化的意见相持,使教学面临两难选择。文章分析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形成原因,做出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价值判断,明确了教学目标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

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着重新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模式等问题。其中,如何处理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关系,寻找合理的变革策略等问题亟待解决。因为“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招生专业名录以来,作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代名词,其解构了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称谓,并逐渐重构了高等应用性造型艺术教育专业类别和课程,这主要是为了扩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全球视野,使之能与国际特别是欧美相应的造型艺术的专业提法相应。然而,如若仅是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转换并不能解决艺术学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建设需求与适应市场就业的导向,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必然面临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转换,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既不能简单地沿用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设置和方式,也不能粗率地套用国外现成的艺术设计教育经验和方法,营造富于时代精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才是发展中的理性追求。

如若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为“基础”和“应用”两个层次,那么,如何处理好“应用”和“基础”的关系,如何将课程系统中的应用课程与基础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构建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两难选择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课程现代化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同样,面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处理方案。

1.取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主张将基础课程从艺术设计教学中驱除,从此艺术设计教学不再设置基础课程,节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以增加设计科目的课时量,拓展应用教学的空间等。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取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能更有效地抓好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调度教学时空,扩大利用效率,有效地保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落实。这是根据教学实际状态而采取的变革对策,是实事求是的教学表现。有些专业教师时常感叹:“当前学艺术设计的学生,专业基础太差,文化素质不高,综合能力更令人失望。”因此,与其勉强学生学习他们不太愿意学、而且不容易学出成效的,不能快速或直接转化为设计技能或专业素质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美术文化课程以及公共必修课程等,还不如让学生们全力以赴地学习专业应用课程,特别是“电脑”的应用性设计软件等,如此而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高一些,教学改革的成效会显著一些。或许,这些应用性技能教学会比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更直接、有效、快速地转化为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2.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面对日益增长的应用性造型艺术的社会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其课程教学的内容将更复杂更多样,艺术设计学习的难度和要求也大幅增加。因此,没有艺术设计文化基础、没有基础造型能力、没有相应的专业基本素质等绝不可能顺利完成相应的艺术设计应用科目的学业。而且,作为向“高”“新”专业技能冲刺的平台,或者就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而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容置疑,一切艺术设计的应用性专业课程都需要依托一定的造型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基础,是根本学不好现代应用技术,学不会艺术设计的。取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也许一些教师可逞一时之快,一些学生也可能会做雀跃之状。但是,这好比无本之木,刻木求剑、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思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难免有误人子弟之嫌,是难以脚踏实地地展开艺术设计教学的深层次追求的。很多教师反映,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甚至是毕业后已经就业的同学,时常感叹当年专业基础没有学扎实,给眼前的艺术设计工作造成障碍,十分后悔等。可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只能加强,不能废除,而且还要在时间与空间、教学力度上给予保证,削弱基础教学的思维和做法均是没有出路的。

虽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围绕的是同一个培养目标,即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艺术设计人才,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极为有限。资料显示,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约占专业应用课程总课时的1/3,可谓时间少、任务重,所以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引发了不同的、极为对立的教学思考和做法。因此,探寻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正确位置显得格外重要,而这种探寻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和风险。

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分析

从内涵来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有组织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影响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需求、个性发展和知识体系。因此,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课程开发。当前具体的情况是,绝大多数高校都尽可能多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通常都是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性课程三部分组成。各类课程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均相应地占一定课时比例,这已经形成了定式。其中基础课程一般占专业课程的1/3~1/4,根据需要,各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还相应安排实习和实训的教学内容。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指向性和应用性教学目标的规定下,为了务实高效地办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人们的眼光不约而同地盯在了基础课程教学这块,向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时间和空间,就不足为怪了。

艺术设计专业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所以基础课程的构成形式通常参照纯粹艺术教育的样式,课程也是对应设置的。如设计素描——素描、设计色彩——色彩、三大构成——基础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还可以找到与透视、解剖、史论等科目相对应的艺术文化课程等。不可否认,结合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开设各种专业基础课程是应当而正确的。但问题是当前相当一部分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学生,特别是“新高职”或“三本”的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专业基础更低。因此,才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的重重困难。教学效果差的状态迫使部分教师在无奈中选择了放弃基础教学。“与其让学生混迹于基础与技能中,在无效和茫然中丧失学习的信心,还不如干脆‘因材施教’,取消基础教学而选择应用先行。”因此,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成为首选。

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追求

通常学科课程开发有三种模式:通过分析学习主题的活动内容来选择课程内容,旨在引起所期望于学生的目标模式;以知识的学科体系为中心,重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在于预定的行为目标的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即学习经验,以及教师、学生及环境相互沟通与影响的环境模式。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状态,建立合理的有价值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就成为教学发展的关键。

然而,面对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变革,笔者认为,完全“放弃”或过分“强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做法,均不能较好地解决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困境,都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和教学把握上的局限性。

1.取消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艺术设计相应的课程教育,更不可能通过教育学生的智能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市场所需要的深度和宽度,降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种做法与教育目标相悖。从认识层面上看,这类教学选择与辩证唯物观的认识论原则相悖,也与教育的普遍性规律相悖。试想,就算学生掌握了某一计算机设计应用软件,而计算机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具而已,没有艺术创造能力、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思维作基础,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艺术设计意图,不可能搞好设计工作。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较大的专业作为。

2.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育,这种提法虽说没有错误,但是不现实。因为,在教学实施中,如何掌握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寸,难度很大。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教学时空都不可能不受到制约,基础课程教学和其他类别课程的教学一样,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实施,突破某一课程的时空限制,都会对其他课程教学的实施造成重大的影响,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正是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难点所在。提高教学效率,才有教学发展的出路。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对“基础”内涵的认知上,开展教学主要要解决以下专业基础问题:其一,造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即古人所指的“存形状物”能力。根据约定俗成式的认知,艺术设计课程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因此,造型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学的首要追求;“造型能力作为一切艺术设计活动的专业基础”的认知早已经得到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的验证。其二,审美把握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看,艺术设计就是审美把握,就是美的追求与创造。因此,对美的认知,特别是对形式美的规律的把握就显得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失。有不少的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虽然能完成设计,但却不能营造出美的感觉,创造出美的造型等。其实,大量的艺术实践可以证明,没有审美能力是不可能搞好艺术设计工作的。

3.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导应该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是创造的基础。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在导入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融入创造性的审美把握,将其落实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这是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最为重要的追求。

4.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美术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人文品格的培养等。通过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舍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教学目标,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安排成已经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解决的新思路

艺术设计的专业本质是“设计”与“应用”,特别是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非常注重和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在此前提下,深化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有限的高等艺术设计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时空中,既要较好地解决学生的专业基础问题,又要圆满地展开专业应用性教育,致力于解决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的对立、僵持和矛盾的僵局,成为首要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思维为我们教学时空资源整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行动教学”模式和思路为我们解决强化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而有可能挤占专业应用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时空”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1.将艺术设计所有的专业应用课程划分为系列行动教学目标或“行动项目”,以教学活动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分析项目,解决行动项目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和专业基础问题。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融入或“返还”到应用项目中,使之成为行动小组有待自主解决和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其中,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完全融合于“行动学习”课程,从形式上看二者的“争时占地”的教学矛盾也相应得到化解。在此,高等艺术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并没有改变,只是专业教学的形式和课程体系完全改变了。专业基础的问题都隐含在应用性行动教学之中,以“够使用、能发展”为原则,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并得到解决。

篇5

【关键词】问题连续体;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前言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从过去“以老师为教学中心”的理论指导形式转换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探究指导形式。同时“问题连续体”的提出和应用,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问题连续体”利用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层次和深度,同时通过“问题连续体”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1]。本文在“问题连续体”的基础理论上,针对初中数学的概念课程、命题课程以及习题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希望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初中数学概念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并对数学概念名称、特定符号进行详细的了解。当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后,并对概念的外延知识及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并让学生可以正确的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初中数学概念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模式如下:

(1)实例:对初三数学 “二次根式“概念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背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根式是初三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整式加减乘除、因式分解以及平方根等课程的基础上的延伸,同时也是方程和函数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所以对于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教学设计模式:

老师:在前面的数学课程学习中,我们对平方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平方根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学生:例如在 22=4数学公式中,2是 4的平方根。

老师:是的,例如这数为n,如果n的平方等于a,则n就是a的平方根,其公式为:n2=a。那么在同学所说的22=4中,4的平方根就只要有2吗?

学生:—2也是4的平方根。

老师:是的,正数的平方根总有两个,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那么0和负数存在平方根吗?

学生:0有平方根,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老师:我们在复习平方根知识后,我将以平方根知识为基础,对二次根式概念进行了解。那么现在先让同学们来思考几个问题,并对计算结果规律进行思考。①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5,那么正方形边长为?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长为5cm,宽为6cm,那么它的斜长为?③一个圆形的面积为5.48平方米,那么它的半径大约为?

学生:这些题目的结果都是正数的平方根。

老师:如果用数学符号“二次根式”来填写上述题目答案,应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可以有

老师:很好,但是如果(a≥0),这样式子也能称为二次根式?

学生:当a=0时,这个公式有意义,当a

老师:好的,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二次根式必须有两个条件,其一,二次根式要有根号,其二,被开方的数字必须大于或者等于0。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三、初中数学命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命题课程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定理产生的必要条件、表示形式及结论,并掌握数学定理中的证明方法,明确定理证明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范围,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初中数学命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如下:

(1)实例:对初二“勾股定理”课程教学的设计

(2)设计背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勾股定理的学习是重中之重,是学习三角函数、三角证明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勾股定理教学设计很重要。

(3)教学设计模式:老师:通过观察图3.1,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图3.1主要由多个黑白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中组合构成了正方形A、B、C。

老师:你能说出正方形A、B、C形成的面积关系吗?

学生:正方形A与正方形B面积相同,两者面积之和与正方式面积相等。

老师:那正方形A、B、C 连接形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学生:由于正方形A的边长平方与正方形B的边长平方之和与正方形C的边长平方相同,即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直角两边边长平方之和。

老师:好的,因为等直腰角三角形属于特殊性的直角三角形,才能形成这样的定理。那么这个定理可以应用到普通的直角三角形吗?

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对定理体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初中数学习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习题课程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制定符合学生认知程度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对同类题目做题规律和结构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再者,充分利用“问题连续体”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得学生对数学认知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程的“问题连续体”教学设计如下:

老师:在题目中0为平行四边形ABCD 两条对角线 BD 、AC 的交点,问

SAOD + SBOC是否等于 SAOB+ SDOC?

老师:如果题目中的0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的任意点,把AO、BO、CO、DO用实线连接,那么SAOD + SBOC是否等于 SAOB+ SDOC?

老师:如果点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在AD 边上,那么SAOD + SBOC是否等于 SAOB+ SDOC?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同一个题目的条件进行修改,并根据“问题连续体”的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学生对同类题目的分析和思考,并在掌握同类题目的做题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同类题目做题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总之,老师要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分析课程教学的特点,并利用“问题连续体”的教学设计原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设计,丰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保证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易巍陆,卢桂霞,傅惠敏.“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1(?13):90—91.

[2]徐国辉.浅谈问题连续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8(07):67—68.

篇6

论文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形式更好地服务内容,一定要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这是教学辩证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使初中数学的教学形式服从于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数学课程改革中继承的关系

数学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化”,更注重的是“新教育理念的推进”。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与扬弃,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把学生的学习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起来。比如对于教材的使用,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蓝本”,而不是唯一的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做到教材、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教师、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处理好课堂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确定课堂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求活求趣,而应从每一节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出发来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式。如在教授“分式通分”这一内容时,就应设计“自学自悟—类比发现—启发讲解—强化训练”的教学程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教学“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时,恰当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动手实践(画图度量一感知新知,剪图重组—发现新知)—自主探究(证明结论)—交流评价(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变式运用(巩固新知)—自主小结(积累经验,升华思维),这样设定的教学方式就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亲自探索和发现,就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数学截一个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让学生利用马铃薯做成的立方体自己来切一切,看一看,这样在真实的体验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初中数学形式服从内容很重要,我们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几个关系,唯其如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教学低效;原因;对策;农村;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33-01

课堂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目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教师应在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低效原因的基础上找准对策。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师缺乏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机会

农村数学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及方法的机会少,教学理念及方法比较落后,不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从而导致教学低效。

2.淡化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学校大多淡化素质教育,唯成绩至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是骡子是马,把成绩拉出来遛遛”。在此种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题海战术”,导致课堂缺乏趣味性。

3.教学方法单一

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是在不断做题,教师不断讲题。教师处理教材时总是按部就班,不去分解与整合,缺乏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更是陈旧老套,不是机械地讲概念、公式等,就是布置大量、重复、没有新意的练习。在这种单一、机械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并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题,不会举一反三,难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二、改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状的策略

1.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校应加大新课程理念的渗透,通过开展教师轮训、城乡教师交流、电化教育下乡等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他们能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教师应一改“唯成绩至上”的教学观念,倡导趣味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从而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加大素质教育力度需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是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大素质教育力度,需评价先行。通过改变课堂评价标准、途径、方法,让成绩不再成为评价教师与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以此构建一个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大环境。事实上,在教育发达地区或市县中,等级评价或综合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而农村学校还需要迎头赶上。

二是教师层面。教师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积极探索激发课堂活力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学生层面。学生需要一改过去被动接受的局面,认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内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后,了解了各银行的不同存储形式(如定期、活期)及利率,并计算活期、定期以及理财产品的收益。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

3.教学方法多样化。新教学设计

篇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各方面提出诸多新要求,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推进数学课程的发展是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2],有关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新课标下课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眉山冠城七中初中二年级九班(实验班)和十班(对照版)的数学教学为例,在教材、教学进度及教学时间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对两个班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探讨分析教学策略的效果。

2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及案例

2.1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划归、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符号与变元[3]及类比[4]等思想方法。数学的根源和本质并不在于结论,而是在于思想。数学课程的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学到一些结论,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研究思路: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探讨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设计一个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案例。以分式的计算教学设计(渗透类比思想方法)为例,首先提问学生分数的概念,通过对小学分数的概念的复习导入,使学生加深分数的印象,为后面与分式的类比作铺垫。然后请学生思考课件上的问题并写出答案(问题要有分数和分式两种形式)。再让学生分析分数与分式的异同点,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与分式的分母的差异,于是得到分式的定义。通过问题思考可知,要使一个分式乘法具有整数意义,这个分式中的一个整数分母不能为0(与分数作类比得出)。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能根据分数的性质类比得到分式的性质吗?面对分式的约分,通常需要约去分式中的每个分子和其分母的全部的公因式,让得出的结果变成最简的分式和整式。通过平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学习表现和学生的发言积极程度的观察,可知实验班的学生表现更为积极。可以看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数学课堂有积极影响。

2.2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学文化”有关实质记录在课程标准的关键位置,且重点标记。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关于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研究工作很多[5,6,7]。文献[5]指出:“要保障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能够受到文化熏陶,感受到数学文化,实现社会文化与数学文化的互动。”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研究思路是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深究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设计了一个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案例。以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运用趣味故事进行引入)为例。据说在2500年前,毕达哥斯拉有一次去友人家拜访,注意到他的友人家里是利用瓷砖径直组合成的一整面的墙,在地面上它可以真实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角多边体的某些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仔细地观察下面的这些图形,看是否能够从中找到哪些图形。可以发现,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即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即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用另一个小故事引入勾股定理的证明。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的郊区,伽菲尔德在山区散步,发现在院子的石头凳子上坐着两个孩子,正专心致志地探讨问题。伽菲尔德感到好奇,准备过去一探究竟。他注意到其中一个孩子猛地低下头,手中握着树枝在地上画画。伽菲尔德则问孩子为何争论,画画的孩子头也没抬说道:“请问先生,假设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3与4,那么斜边长是多少呢?”伽菲尔德答道:“那肯定是5啊。”画画的孩子又向他提问:“那假设两条直角边长各为5与7,那这次的斜边长是多少呢?”伽菲尔德哈哈大笑想也没想地答道:“这个斜边的平方等于5的平方加7的平方。”画画的孩子见此又问他:“那您能不能讲出为什么呢,是什么道理?”伽菲尔德马上哑口无言,没法回答他的问题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于是,伽菲尔德马上就返回家里,潜心地探索这个男孩带来的难题。通过反复地思考和演算,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原理,并且给出一种简单的证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班和对照班上课时同学的反应可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头脑的发散思维。

2.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教学的效率,但是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教师自身也需要掌握课件制作。一直以来,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很多,其中不乏信息技术合理运用的研究[8]。显然,尽管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应该结合课堂内容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研究思路是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探究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设计一个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案例。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为例。先拿出一张小小的手工画板纸,对折后再绘出“心”形的一半。如果老师把这张简单的手工模型画放在纸两边对折一下,沿着这条对折线的边缘裁剪一个新的图形,是否能通过推测计算得出用老师的边剪的这个图形到底是什么?(本课教师通过演示,学生剪出了这个空心图形并将它重新展开),原来这图形是一个“心”形。我非常期待在咱们班里每位老师同学都能拥有一颗真挚的爱心。仔细地一起观察一下,这个白色心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图形。由此引入对称。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使上面的图形对折后发现是重合的。通过课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学进行抽样访谈,实验班的同学通过动画的形式,能更好地理解对称图形对应的点,而对照班的同学大都觉得只靠头脑去想太抽象了。通过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可知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活泼有趣的数字动画视觉效果和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彩色影像,以其趣味性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促使学生保持兴奋的状态进行积极地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加乐于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位线定理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来历,提高教学效率。在概率统计以及蒲丰投针实验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节省板书时间,学生深切体会数学方法的神奇,帮助学生解题。在数形结合解题过程中,往往手工作图不够准确,而利用信息技术作图,能帮助解题,并联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自然。不少中学生都认为数学就是在搞一些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多,甚至觉得用处不大。其实不然,例如在生活中,圆的知识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车轮是圆的,而不是方的等。

3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结果对比,得到如下结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走好课前、课中和课后这关键的三步。(1)课前,教师应深刻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深刻理解并掌握其应用原理,明确其培养目标。在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时,明确各个教学环节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备注教授方法。(2)课中,在教授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自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用充满感情、富有艺术性且言简意赅地讲述。对于需要经过分析与整理、归纳与演绎的较难掌握的数学思维和方法,教师不仅要口头讲述,还要进行科学的示范指导。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练习,从而起到强化作用。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做总结性发言。(3)课后,教师应布置本堂课所学数学思想方法相对应的数学问题,作为课后练习。在上课初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思想方法。开设与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数学选修课,让感兴趣的学生参加。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需要教师注重数学文化方面的学习和资料积累,进一步通过课程的讲解,把数学生动自然地呈现给学生。达到使学生通过部分数学史料的学习,感受数学之美,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合理、高效。正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某些内容的教育实践中的优缺点。要清楚运用这种信息技术的目标和意义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数学课堂上的困惑和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并非用它来代替以往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更不能让他处处替代学生自己应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静.根据认知风格差异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张力琼.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4〕王玉章.初中数学类比思想方法的探究与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5〕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一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陈家宁.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及课例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7〕耿秀芳.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也愈来愈严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开始创新,导致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不仅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最大限度上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本文就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初中数学如何创新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一、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为主,突出表现在我国经济水平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强化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及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初步讲解完教学知识后,给予学生过度的自由,让其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研究与摸索,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也没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只学习到表面上的数学知识.第二,数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设置提问环节,来培养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与课堂环境,但部分教师在提问环节时对学生采取了生硬冰冷的口吻,即“是吗”“错了”或者“对”,这样的提问不仅缺失启发性,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进一步影响到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感情.第三,缺乏合作与交流.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设立合作小组、学习分队的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与学习效果.但是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口头强调要进行合作学习,实际上却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要求、学习任务等一概忽略不计,所以数学教师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一)创新设计教学理念

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自身的教师观,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与组织者,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标准.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前,数学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为主,不仅要做好数学教案的创新设计,而且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优化,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学进去数学知识.

(二)创新设计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具体指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与自我想象的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学习意识.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习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实施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设置有效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发言,举出图形的例子,以此来推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数学知识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身心发展.

(三)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问题情境,并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色,积极采取有趣、生动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提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并构建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完全融入,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开拓思维意识.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习到“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平常数学测验的成绩,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按照教师讲解关于“平均数”的数学概念,从中得到准确的数学知识.通过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实践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板书授课模式逐渐被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授课方式所取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然而,笔者发现部分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及效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具有黑板功能、在计算机硬件支持下的多媒体操作平台,有效整合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不仅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自由书写,还可以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一样,走下讲台与学生站在一起学习。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标注及拖拉功能,这些技术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比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利用鼠标的拖拉功能,对学生进行分组题练习,简单明了,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另外,交互白板的资源库功能、特效功能等对初中数学教学都具有非常好的运用价值。

二、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对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可能。但是,要充分发挥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媒体展示功能及资源库中的资料,结合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实际,合理地选择、设计一些虚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其次,教师可以在授课前,自己制作一些资料,导入到电子白板中,以方便授课时随时调用。另外,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方法,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几乎可以支撑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以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灵活有效。比如,教师可以自主控制音频、视频及动画的播放速度,这种功能可以很好地体现在模仿教学法的使用上。值得强调的是,在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然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为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地依赖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仅影响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效果,还阻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实现。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迎合了最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和正确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相信对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素英.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