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微企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微企业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 企业战略目标

一、引言

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工作始终核心地位,并与企业员工的薪酬、人员的调动以及职业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另外,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企业的工作环境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而员工的积极性和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与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有关,因此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了企业未来进一步的发展。

二、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源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80年代才被广泛认可和运用。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是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实力,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达成,并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形成鼓励优秀和惩罚效率低下的氛围。它一种以绩效考核为主的管理手段,其目的是实现员工和企业的绩效水平。因此,本文认为绩效管理是以人为本,通过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到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中,绩效衡量工作结果,其过程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从促进个人绩效的提高,最终实现提高部门和组织绩效的目的。该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做进一步的了解:

(1)绩效管理是一种统一管理系统,不管是对员工还是管理者,都需要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并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2)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行为和结果进行管理。因为绩效管理制度明确的了每个员工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因此在企业活动中,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和任务。简而言之,即绩效管理制度为员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3)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到员工的工作绩效中。

(4)绩效管理尊重员工,以人为本,能起到充分挖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潜能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和。对考核内容以及指标合理设计,并与员工经常进行沟通,营造互相帮助和支持的工作环境,以便于员工能在和谐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绩效目标,从而间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绩效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绩效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

(1)可行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可行性是指绩效管理制度在实施时的可行程度,需要考虑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客观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实用性主要是衡量其绩效管理制度是否能实现每个员工、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问题,需要结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以及整个行业的特点进行考虑。

(2)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公平、公正、公开,即对同一岗位的员工实施相同的考核标准和指标,以客观为依据,对每个员工应该一视同仁、实事求是地做出考核,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使考核结果与实际的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差距,影响考核的可信性。此外,需要对绩效考核的内容以及指标进行公布,以便于每个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计划清楚明白。同时,每个员工对自己的考核结果有知情权,能清楚详细的知道自己的考核结果,从而使员工能了解自己的绩效水平,为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

(3)一致性原则。绩效管理制度的一致性是指其考核内容和标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证考核标准和内容的稳定性,其时间最少为一年之内,经常变更绩效管理制度不利于员工的工作,使其没有归属感,不利于鼓励和激励员工的工作,更加不利于员工绩效的提高,乃至部门的组织的绩效的提高。

(二)绩效管理制度流程

绩效管理流程可以归纳为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实施考核以及结果反馈四个方面,下面本文将对流程的四个方面做进一步的阐述。

(1)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设计绩效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计划,将更加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计划的具体制定首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中长期经营计划,一般为年度计划;其次是根据所确定的计划,确定组织结果后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岗位职责分配,使企业的目标能够分解成各级的具体目标和职责;最后形成企业工作计划系统内,使员工计划、部门计划以及组织计划在达成的条件、资源以及奖优罚劣等方面上达成一致。

(2)执行计划。不管是个人、部门还是组织的绩效计划都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因此执行计划是指在整个企业中,包括管理者和员工通过之前制定的各个岗位职责,使上下级之间的目标体系形成一个整体,每个员工可以随时保持沟通,协调各面的资源,从而达到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发现问题能及时改进的目的,确保各个职能的目标全面完成。

(3)实施考核。实施考核主要依据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考核。即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着客观的态度,不能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相埋怨与职责,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实现共赢的目的。实施考核首先是下级员工进行自我结果的评估;其实是根据考核标准和内容,上下级一起对其员工结果进行审核;最后确认结果,并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运用,这就主要体现在员工的绩效奖金、工作改进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

(4)结果反馈。通过绩效考核的完成,可以发现企业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层面的问题,例如:管理流程的衔接问题、部门或是岗位分工不明确或是工作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员工个人能力问题等方面,这就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对问题进行分析,听取专业咨询辅导顾问的意见,对部分和员工的低绩效问题进行改善。

(三)绩效管理制度的特点

(1)通过激励策略,提高员工绩效。绩效管理制度主要运用恰当的激励策略,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充分的发掘员工的潜能,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绩效。绩效管理制度采用的激励策略,是积极式激励与责罚式激励综合使用。积极式的激励方式可以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责罚式的激励运用不当,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但是只有积极没有责罚激励,或只有责罚没有积极的激烈策略都将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做前提

由于绩效管理制不仅以提高员工个人绩效为目的,而且以促进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为目的,因此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另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明确的企业计划或是目标、相配套的足迹结构、权责分明的岗位职责等一系列的体系。这有这样,绩才能使绩效管理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个人、部门以及组织三者的目标相统一、相一致。

(3)绩效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绩效管理制度是想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绩效工作,其前提是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秉着上下级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和依赖等,通过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加以鼓励和激励,使管理者和员工都能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自主创新,最终达到能促进员工和企业之间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4)绩效管理制度具有导向性

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具体展开的,因此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奖优惩劣也是根据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而定。例如:如果企业想要开展业务,那么在业务开拓上有所表现的就应该给予鼓励;如果企业在发展业务上及其需要突破,那么对于成绩优异的员工更加需要奖励。这就体现了绩效管理对战略目标的导向性。

四、绩效管理制度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

(一)绩效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实施绩效管理制度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绩效管理制度的高效运用对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能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对于绩效管理制度而言,其目的是提高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能将组织的目标分散化和具体化,是个人、部分以组织的目标相一致,使让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前形成一种团结一致、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工作氛围,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能激发员工积极向上,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同时,绩效管理制度不仅能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还能使员工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中,自主地学习。同时绩效管理制度还会为员工提高一定的教育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使员工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也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为提高自身水平,更加积极努力工作,提高绩效。这种团结一致、良性竞争的工作态度以及自主学习,提高整体绩效水平,使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和谐的,还是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另外,精心设计绩效管理制度中的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指标,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维护企业利益等方面的企业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例如,很多大型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就是恰当地运用了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影响,利用绩效管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

(二)绩效管理制度强化了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

绩效管理制度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企业的管理主要就是管理员工及其工作,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主要是岗位的职责安排,即在某一岗位上安排适合的人和人数;在对事方面的管理主要是对工作细则的安排,例如从何做起、如何进行以及每个环节如何衔接等方面,最终实现既定的目标。由此看出,不管是在管理流程方面还是在工作流程方面,都需要有时间上的安排,此外,在内容、权责等方面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根据各个岗位的特点,制定考核内容和指标,对考核程序也需要做明确的规定,这些事宜的安排对企业的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而绩效管理制度恰恰能使管理者从企业的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绩效管理制度实施的情况,在人或事的具体安排上能进行不断地改进,以确保绩效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能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此同时,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反过来也强化了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

(三)绩效管理制度增强了企业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

绩效管理制度是一个统一的管理,需要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并用考核结果来判断员工的能力与岗位是否相匹配,和是否实现了个人、部分以及组织的绩效。此外,绩效管理制度是改善工作安排不合理的重要工具,它不是在绩效低的情况下鞭策员工的工作,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沟通,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绩效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低绩效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结果分析发现问题的所在。其具体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例如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进行培训辅导,尽量使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得到更加具体的量化。关于绩效内容和指标的设计上,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员工的个人能力,对不同岗位以及不同人员采用不同的绩效标准,这样也可以体现出绩效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此外,还可以并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收集员工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不仅能尽量满足员工在工作总的要求,还能使企业内各员工的岗位能恰当合理的安排。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改善企业低绩效问题,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执行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始终贯穿与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从其定义就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制度是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站在有效地提高企业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的角度去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实施考核以及结果反馈。因此绩效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即企业文化、管理和工作流程、企业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绩效管理制度还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有进一步的推进作用、能有效地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等,这些作用都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的以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春华.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

[2]梁双梅.论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8,(02).

篇2

小微企业基本特征

小微企业作为小型企业,其结构组成、管理模式、产品服务、员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与大企业完全不同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微企业创办主体多样。小微企业的创办门槛低、投资资金少、申办形式灵活,因此,非常适合各类创业人群投资兴业。因此,小微企业的创办主体十分庞杂,既有进城务工人员、自谋职业者、学校待就业学生、下岗人员、兼职人员,又有农村农民、种粮大户等,导致小微企业管理者能力、经历、经验等存在明显差异,创办人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同时,小微型企业的创办形式也十分灵活多样,既可以申办成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又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限责任公司等。

小微企业资金注入方式多样。广大小微企业由于投资金额小,大多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注资,还有的通过亲朋好友的支持进行借款。出资方式灵活多样,有的是以实物资产如土地、厂房等动产与不动产进行出资,有的以科技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行出资,有的则直接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出资。小微企业在初创期,由于缺乏完备的财务会计制度,经营管理没有步入正规,很难得到较为可靠的投融资支持。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灵活多样。小微企业往往不需要较大的生产场地、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十分复杂,大多系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是立足于本地,生产在本地、销售也在本地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因此,生产经营的方式较为灵活。同时,小微企业由于大多是以家庭成员自身作为员工的,管理相对松散,财务会计管理等制度往往不健全,更缺乏专职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导致财务管理相对较为混乱。

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小微企业由于受组织结构简单、规模较小、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小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众多小微企业由于采取家庭个体经营的模式,员工多为家庭成员,员工素质与市场的要求往往会有一定差距;由于受资金、科研能力的限制,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方式粗放,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主要通过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产品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有的甚至会对企业产生致命打击。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小微企业由于受人力、资金、经验等方面的影响,对企业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往往缺乏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依赖于经营者个人,通常实行个人或家族式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相关知识,很难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诸如财会制度、内控制度、管理制度等均较匮乏,企业的非正规经营,导致企业经营业绩波动较大,很难通过企业相关财务会计报表中掌握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从而使得小微企业授信困难,即使获得授信,信用评级往往也较低。

小微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小微企业在初创阶段,往往软硬件设施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赢利空间小,经营效益不突出,投资资金少,固定资产十分有限,进行融资的相关抵押物十分短缺,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概率很小。由于小微企业资产有限,也很难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了资金筹措,更无法通过资本市场来筹措资金,通过民间融资也因成本过高而大大压缩了利润空间。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对金融机构来说,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加之企业自身原因,相关担保政策不完善,致使银企交流对接不够,资金供需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小微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探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低、融资困难上,要有效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入手,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正规化管理水平,促进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小微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完善小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管理者人员的培训,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管理机制,努力打造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同时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增强企业正规化经营能力,向管理要效益。

切实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观念。小微企业要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充分认识企业信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努力将信用理念制度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企业还款的信誉程度。同时,小微企业要推行信息公开化,积极配合政府构筑信用体系,通过企业的良好信誉赢得外部融资支持。

篇3

关键词: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引言

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从一开始的没有到有,从小发展到大,从弱逐渐增到强,其快速发展推进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扩大社会就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税负重等诸多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

一、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目前中部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但由于民营经济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加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缺失的问题,同时受地区的经济影响,民营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无法还贷的风险,使得银行在对民营企业贷款时过于谨慎,甚至不愿意对民营企业放贷。

2.税费负担过重。近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来缓解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但仍存在着税费高、税种多、个别税种存在着重复收税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面对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仍有16个,设计收费的项目有63大类,部分民营企业的税费总额高过净利润,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能源价格上涨,环境治理成本提高。石油、煤炭及钢材等能源价格的波动,使得以其为原材料的金属、塑料等小微企民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加大的影响,同时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企业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地增加污染整理的投入,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相对的经济效益低,导致中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困难,难以进一步的做强做大。

4.创新不足,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而目前中部平困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短缺,例如山西省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企业研发投入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的速度慢,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中虽有部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为高耗能、低水平的企业,从事着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发展的低端,企业中的高端人才匮乏,而民营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人事制度、激励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企业招工难,在职员工普遍缺乏主人公意识,员工忠诚度低,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

二、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措施

1.政府的政策扶持。中部贫困地区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的扶持非常关键,例如山西省各市、县、区对于民营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大类似于民营专项资金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议省厅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各级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整合社会优质中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如项目建设前期、企业运行管理、融资服务、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提高政府采购民营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采取多予不如少取的原则,研究落实各项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政策,给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民营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民营企业,山西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鼓励财政出资的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在省厅统一指导下,结合各市财政扶持产业政策调整工作,做好各项政策的谋划。

2.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对策。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当不断地研究发展新道路,深入地研究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投资的方向,了解自身的发展特色,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使产品向高端延伸,促使企业走出产业链低端。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时,企业经营者应当首先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注重对外来知识的吸收沉淀和消化,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地引进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努力打造自身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还应当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健全人才引入、培养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并实施有吸引力的制度和政策,以为企业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风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完善企业的工资制度、激励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忠诚度。民营企业还应当转变管理方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规范化。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格局的发展下,民营经济目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是在我国中部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中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中部贫困地区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协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积极转型升级,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乾浩,苏明.中部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4-65.

[2]李靖宇,陈欢.论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中的民营经济发展[J].理论探索,2011(4):316-317.

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但长期以来,小微企业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混乱不完整的概念,现小微企业的划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确定划分作为依据。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从对经济贡献程度表明,已占国民经济的30%左右。加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及全面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有着深远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深入优化调整,虽然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然而贷款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进而制约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目前,虽然全国各地都相继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都处于相对低迷,货币紧缩的环境下,贷款难对小微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一、小微企业的特点及银行业对小微企业支持现状

1.小微企业的特点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的规模通常较小,雇员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企业产权归属和经营权的拥有都相对高度集中,其生产出的产品都相对单一,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及利润都相对较低。小微企业资金来源的形式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依靠自筹资金或拉拢亲朋好友合伙出资。投入的资产主要是以货币资金为主,也可是知识产权和实物资产。小微型企业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对生产经营所需的人员、技术、设备、场地等要求不高。小微企业具有灵活多变的生产、经营、销售模式,但内部管理松散,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小微企业大都是以家庭作坊的模式组织生产运作,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缺失,通常涉及的行业都属管理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生产方式一般是来料加工和来样制作,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且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生产方式灵活且雇员流动性较强。雇员以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介绍为主,其雇员薪资水平具有不稳定性,无法建立正式的薪酬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也不健全,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也只是为了规避上缴税费。

2.银行业对小微企业支持现状

近年来,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资金要确保国家重点工程、重点行业及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投入则相对较少。同时,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对追求效益和防控不良贷款风险的观念日趋增强,都愿意将资金贷给效益好、还贷能力有保障、风险可控的中小型优质企业。虽然从政府、银行、企业多个层面在强调和呼吁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金融行业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如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只占全部企业贷款的10%左右。

二、小微企业贷款难成因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面,在小微企业中,真正不缺乏资金的仅占12%,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则占到80%,其中严重缺乏者为2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设立仅1年的企业基本无法获得商业银行贷款,2-3年的企业有39%获得了贷款,3-5年的企业有46%获得贷款;5-10年的企业有71%获得贷款。

1.小微企业自身成因分析

小微企业大都为劳动密集型和管理粗放型的产业,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出现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较高,导致银行信贷面临较大的风险,难以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小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内控制度不严、报表账册不全或者存在多套报表现象,财务信息披露意识差,缺乏透明和必要的监督;而且小微企业经营者相对信用观念淡薄,欠息、逃债、赖债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小微企业整体信用不良的局面。因此,无法放心地给以贷款支持。

2.银行业方面成因分析

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需要,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县级分支机构,还是地方性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通常要求提供足额的抵押担保,由于小微企业成立时间较短,生产规模小,资产价值较低,有的小微企业在起步阶段还是租厂房创业,往往是抵押物不足,而互保伙伴因其实力不足也难找,找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则反担保条件又较高,加上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相对较大,不合理的息转费仍时有发生,抵押登记手续繁琐、评估费用较高,因此,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准入门槛过高,让不少小微企业望而却步。致使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发展所需资金。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对所辖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普遍采取“指标控制、逐级审批”的管理模式,银行在贷款方面偏好于效益好、风险可控的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不够重视。

三、对改善小微企业贷款难建议

针对当前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日益凸现,国家制定了相关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和财税政策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的。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必须多方努力,做到标本兼治。

篇5

[关键词]“蓝黄”两区;小微企业;东营市;潍坊市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33-02

[作者简介]刘美宝(1993-),女,山东淄博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李勇(1979-),男,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小微企业。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3CDYZ02),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烟台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130309)。山东省“蓝黄”两区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滨州)。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蓝黄”两区重合核心地区东营及潍坊市多家小微企业进行调研,重点探讨了“蓝黄”两区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国外小微企业的发展经验,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加快发展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的重要意义

“蓝黄”两区在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小微企业又是“蓝黄”两区的经济主体,所以加快发展小微企业对于促进“蓝黄”两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扩大就业。小微企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人口137亿,劳动力人数近8亿,在城乡分布的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已超过2亿。“蓝黄”两区小微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扩大山东省就业及维持社会秩序均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有利于壮大产业规模。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众多大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小微企业在大企业产业集群配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壮大“蓝黄”经济区产业规模具有巨大价值。三是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探索能力强,有利于推动“蓝黄”经济区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小微企业数量迅速增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东营市、潍坊市小微企业数量为692家、3878家,分别同比增长191%、1552%。然而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小

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升成为影响“蓝黄”两区小微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占,部分企业不得不面临微利生产或亏本经营的局面。随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北非等海外市场波动,加之国内市场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使一些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收窄,生产经营压力相对加大。部分小微企业的投资经营战线拉得太长,也一定程度抬高了生产成本。

(二)经营管理不规范,企业存活率低

目前东营和潍坊两市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存活率较低,平均仅为3年左右。原因主要在于小微企业绝大多数为个体私营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都由企业主单个人经营,尽管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文化水平较低,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很欠缺,所以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理性分析,把握洞悉市场的能力稍欠缺,常单凭经验进行决断,不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

东营市和潍坊市现有的小微企业中,制造业比重约占327%,服务业占56%,采矿业约占61%。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蓝黄”两区小微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

东营及潍坊市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只占全部小微企业总数的2%,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在创新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较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微企业在上项目时经常盲目跟风,缺乏自主品牌,严重影响了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

(五)缺乏科学的长期规划

“黄蓝”两区小微企业大多缺乏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规划,部分企业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粗放,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有的小微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无法与“蓝黄”两区发展规划相衔接与配套。还有的小微企业未能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导致规划雷同、缺少特色。

(六)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加之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稳定,更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蓝黄”两区大部分小微企业将内部融资作为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资本不足问题十分严重,企业经营者多利用个人积蓄或通过亲朋好友借贷来作为企业的“启动资金”,导致企业注册资本较少且无法按时全部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初始规模较小,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借贷时都注重借贷者的资信情况,融资门槛较高,导致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筹集到所需资金,只能转向民间融资,而较高的民间融资利率更加重了小微企业的成本负担,严重制约了“蓝黄”两区小微企业的发展。

(七)税费负担沉重

现阶段小微企业面临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在内的多种税收压力,税收负担较重。近年来山东省减免了小微企业的部分税收,旨在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但收效仍然不大。小微企业利润空间本就微薄,受多种税收成本挤压,给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负担。加上“蓝黄”两区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企业租用土地和厂房的各项费用不断增加,小微企业已不堪重负。

三、促进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层面

1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和征信体系建设

着重于优化企业财务状况,提升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让企业财务更加公开透明,建立起一套权责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企业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应加大企业在生产、科技研发、产品营销方面的管理力度。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重点提高“蓝黄”两区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可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它能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信息,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决策。小微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和管理制度等都是信用评价的基础。在建立征信体系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强化现代管理意识,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为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保障。

2加强员工培训,引进高科技人才

小微企业在聘用员工时大都没有固定的标准,随意性较强,因此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欠缺。因此小微企业不仅应该从企业管理者入手,提高其管理水平,还应该定时组织员工培训,不断提升员工个人职业素养。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也应多引进高科技人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3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科学构划的积极的全局性蓝图,企业应在明确区域整体战略基础上,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同时注重协调好土地开发、生态保护、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关系。山东省“蓝黄”两区小微企业应摸清企业自身情况,准确定位,学习其他龙头企业的先进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开辟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政府层面

政府应根据小微企业发展特点,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大力开展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性业务,推出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并针对山东省“蓝黄”两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确立重要扶持项目。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负担重、融资难、行政干预多等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和公共服务。将减负惠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向,要从支持单个企业更多向购买公共服务、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融资等方面倾斜。推动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政策覆盖范围。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培育认定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依照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规定的新的企业类型划分标准,直至2013年年末,我国小微企业共计有785万多家,而在2015年10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关于2015年第三季度全国企业登记报告,根据报告的数据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的企业达到1.16万户。2015年的前9个月,全国小微企业登记注册总数达305.18万户,其共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96.62%。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一个基本单位其看似微不足道,但他们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价值却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纳税额相当于全国纳税总额的50%以上,企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更是高达75%。”小微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8~2013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企业就业人员由21889.4万人扩大到29123万人,增加7233.6万人,增长33%。期间,新开业小微企业吸纳5964.6万人,对第二、第三产业企业就业人员增长的贡献达到82.5%,拉动第二、第三产业企业就业人员增长27.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进级有着巨大的影响。在2013年的一年里,从工商总局公开的数据可得知,2013年我国新开的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单位数为323.7万家,其带动的就业人数共计2945.4万人,其占当年全部新开业企业单位数和从业人员的72.1%和49.4%。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终阶段。该时期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重要阶段。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体系的基本单位,在世界和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的状态下,在“十三五”这个决胜时期。小微企业的作用也就显得异常突出,国内大部分企业都在进行着改革之风,想要继续保持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唯有把小微企业的路铺好,方是重要的途径。

二、小微企业现阶段发展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

(一)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平均寿命较短、死亡率较高

2013年里,我国宣布破产倒闭的小微企业共计16.78万家,而这一数字占当年我国第二、三产业关闭破产总数的98.8%。根据最近几年我国小微企业破产倒闭数据来看,我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为6.8,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这一数据却不足其平均寿命的1/3,而与中型企业相比较,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相当于其平均寿命的60.2%。从破产关闭的时限来看,5年以内关闭破产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其51.5%,从这就可以得出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较短。

(二)小微企业的内部阻碍

1.企业高端人数较少,高端人才流失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颁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的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小微企业在税收上的概念和其他部门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三个标准,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也代表着其拥有着较少的就业人数,这也决定这小微企业并不像大型企业那般,拥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很大一部分企业的企业主往往兼职了财务主管、市场主管、人事主管等职务,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企业的成本,同时该种发展模式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这虽然能够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但也会随着低工资企业很难招聘到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高层次人员不足,企业的研发力较低。另外,由于企业对于高层次人员的管理不足,也导致了大量的高端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2.企业自身管理缺陷。

(1)目前,在中国所拥有的小微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个人经济或家庭经济的形式存在,这种以血缘关系所组建的企业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但这种以家族式的企业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首先是家族式的企业在很大的程度上缺乏着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内控制度,很多的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往往都会呈现着蓬勃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中期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企业内控制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会因为血缘关系破坏企业应有的相关制度。

(2)家长式的管理模式拦阻了企业的进一步成长。有些企业的创业主凭借着个人胆识和特殊机缘赚到第一桶金后,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拒绝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个人经验进行企业决策,很多决策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和考究,缺乏了有效的制约、反馈和监控,最终使得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3.企业信用缺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在现行的市场机制体系下,我国明显表现出信用机制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有很多的小微企业的破产往往都是由于企业融资不足,导致企业发展严重困难。在信贷方面:社会中的企业“老赖”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原本愿意贷款给企业的银行,却因为企业自身原因而导致贷款消失;在纳税方面: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纳税责任,就会选择采用违法手段制造假的企业账目,用于混过纳税责任;在产品方面: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者总会选择以次充好,销售出质量底下的产品,这也严重的降低了市场对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认可度。有些小微企业破产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自身所生产的产品不具备优势的原因,而是由于企业信用缺乏,导致被市场所淘汰。

(三)外部环境对小微企业发展所构成的拦阻

1.原有的法律体系已不再适合小微企业的发展。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基本单位,其与市场的其他要素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小微企业也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履带。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有着交流就会产生利益和摩擦,但是在现行的市场机制中,针对于小微企业的一些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法律是政府部门对于市场的一种监管手段,同时这也是市场的一种自律机制。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上的基本单位,其对于市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市场的各个方面,总会看到小微企业的身影。这也决定了在数量庞大的前提下,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能够做到遵守市场规则,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小微企业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则打破市场规律,生产出不符合市场准入的相关产品。同时,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力量不足的缺陷,很容易受到来自市场其他优势者的攻击。这也决定了,小微企业想要在市场上能够健康的成长,免不了需要一部完整的法律体系来为它保驾护航和监督。在国外,美国于1953年颁布了《中小企业法》奠定了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基础;“日本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日本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厅设置法》《中小企业基本法》《新中小企业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涵盖了微型企业,从而有力推动了微型企业的发展。”

2.融资依旧是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难关。

“我国小微企业六成以上的融资是依靠内部融资方式获得的,内部融资比例高达60%以上,尤其是处于初创期和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几乎所有资金都是依靠内部融资。”在我国股票市场中,虽然也有着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块,但是入市的门槛较高,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只有少数部分才能在这资本盛宴中淘到资本。从银行信贷而言,虽然近几年银行针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有所放宽,但是惜贷现象依旧很严重,多数的小微企业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很难在银行贷到款。为了能够缓解资金不足的困境,许多中小企业都会选择向一些小额的借贷公司进行借贷,而采取这种方式取来的资金其成本要远远高于国家所规定的利率水平,这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温州和义务等地区有许多小微企业的倒闭就是由于民间资本的借贷使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倒闭。

3.政府系统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不完善。

(1)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小微企业由于其自身因素,其单个所创造的产品和价值相对于大型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而言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这也导致了小微企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进入政府法眼。部分干部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意识还停留在小微企业初创阶段,政府政策效应依旧会偏向大型企业。

(2)政府对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不明确。美国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通过行使其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社会的资金流向小企业。但在我国虽然也有不同层次的政府成立了小微企业管理平台,但由于在执行上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政令繁多不知遵何的现象时常发生,小微企业对政府的一些政策性优惠措施了解程度不高,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

三、“十三五”时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启示

(一)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时期,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单位,其对于创建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的政府对小微企业扶持手段中,我们不难看到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帮助小微企业进行社会融资。政府作为市场看得见的手,在针对于小微企业扶持上,政府做的更多的应该是引导作用。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偏弱,因此政府应该从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加大小微企业自身的吸引力,提高其社会的竞争力。例如,可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小微企业培训机构,针对于小微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做出专业的培训。通过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培训,提升小微企业管理层的个人素质,提高企业主的创新意识和创优能力。

(二)针对小微企业的法律机制亟待完善

我国目前已经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于2002年推出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律体系通过在社会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到了有法可依。但近几年来,小微企业的发展规模空前,原来的法律体系已经很难做到对小微企业的面面俱到,这也需要一部新的法律体系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市场的混乱也急需一部类似于《小微企业法》来针对小微企业发发展的做出相关规范。

(三)完善市场小微企业融资制度

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中外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同时也得出了许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果。在这些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由政府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由政府和社会私人机构成立金融服务平台。近几年随着国内小微企业的迅速发展,国内的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嗅觉到,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明朗的,唯有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状态下,走出新的路途。面对小微企业发展大的趋势,中央政府和地方各个政府也相应地颁发了一系列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但这对于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而言,也就是杯水车薪罢了,我们需要去做的还有更多。在小微企业现阶段成长过程当中,融资难的困境始终都是拦阻小微企业成长的最大难题。从美国和日本的融资方式可以得出,只有建立一个发达的市场体系,健全完整的市场金融体系,拓宽市场融资渠道,才能在根本上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各个地方小微企业发展的层次结构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实行因地制宜的金融体系,通过以政府牵头,以银行为领头的金融市场为辅助,建立一个完整的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篇7

当前,我市大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较为保守与落后,缺乏长远发展理念和战略决策,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浪潮,企业竞争力后劲明显不足,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实现组织管理水平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

优化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治理结构通过对企业内部股东、董事、监事、经理以及员工等各方利益主体及其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形成一套企业法人组织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的发展,企业组织结构逐步扩大,并日趋复杂,逐渐形成了一元结构、控股公司结构等发展走向。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重庆企业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严重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完善重庆企业治理结构,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真正建立起企业法人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体系,使得企业组织管理走向正轨;二是要按照企业精细化管理要求,尽量减少公司组织的层次和管理人员,防止组织机构臃肿,提升公司组织的灵活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三是要按照企业治理的基本要求,改变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观念,兼顾股东、管理者、员工、顾客等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转变管理职能。新形势下,传统企业管理职能划分与分工越来越适应不了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对重庆的企业管理职能而言,大多数还比较陈旧,如强调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忽视对市场变化的管理,管理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还不能完全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因此,重庆各企业当前急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尽快作出管理职能的调整。一是要优化当前基本职能结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备的企业管理职能部门和机构。二是要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重点突出重要职能部门发展,弱化甚至取消部分职能部门,如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职能部门、技术与产品开发职能部门的发展。对于那些可由市场替代的职能部门,如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等可以由专业代账公司进行管理。三是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PR)等管理系统,加强公司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模块化管理,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创新运行机制。企业组织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其创新关键是人的管理能力的创新,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协调企业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不断为企业管理运行输入新生力量。为此,一是要实现企业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流程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环节,按照管理工作的程序联接起来而形成的管理工作网络。我们应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管理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不断推进企业管理过程自动化、网络化,实现企业管理流程再造。二是要改革企业内部利益分配制度。在利益分配上,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个人收入与其对企业贡献、企业总盈利挂钩,加大对企业有重要贡献员工的奖励力度。三是要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保障企业员工的合理权益,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创新潜力。同时,需要注重大力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开发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篇8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困难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微企业现状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大量涌现,它们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目前已超过1000万家,加上3800多万个体工商户,其从业人员已近2.8亿,它为大量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等创造了就业岗位,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小微企业也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细胞,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目前小型微型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7.3%,它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目前一些小微企业处境非常困难,包括“融资难”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影响小微企业成长的瓶颈。它们的平均寿命不过3年左右,甚至很多是“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小微企业的发展事关民生与稳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关乎我国经济的未来。

二、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经营粗放,管理落后。

小微企业多实行个人化或家族式管理,其经营风格受企业主的影响明显,多数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科学性和约束机制较差,决策中容易出现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的情况。由于经营比较粗放,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也不高,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时,小微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与国有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待遇等方面的原因,它不仅严重缺乏高级人才,而且缺乏高素质的一般管理人员,员工素质也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在获取信息、自主创新、面对挑战等方面能力欠佳。此外一些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严重不对称,风险难以评估,在产品质量上缺乏保障,在日常经营、贷款、纳税时缺乏诚信,这些都影响了银行、工商、税务部门等对他们的信用评价。

(二)缺乏品牌意识,创新能力低。

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小微企业习惯以低价战略赢得利润,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在成本升高、订单下滑、资金链紧张的形势下,他们只能用压缩自身利润的办法来求得生存。所以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最缺的不是钱,而是能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

小微企业受自身实力限制,资金、市场以及人才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但最关键的是,很多小企业的发展理念有问题,从开始成立时就只想着替别人加工或模仿市场,很少有企业注重自己开发,积累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多数的老板看‘利’,看企业能挣多少钱,哪里成本低就去哪里,急功近利的倾向较重,而在研发创新上投入资金少,仅仅做贴牌或低层次生产,处于生产链的低端。大部分小微企业几乎没有核心技术,有的是完全模仿市场,市场流行什么跟着模仿什么;有的则在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做一定开发设计,但研发能力较低,只是下游产品中的“半研发”,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低,利润薄,自主创新能力弱,所以小微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所以没有自己的品牌,是当前国内无数小微企业共同的短板。小微企业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否则的话只能是被动地跟着市场走。

(三)融资难,税费负担重。

小微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紧的特点,而我们现在的信贷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授权环节相对复杂,信贷业务的成本较高,时间相对较长,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从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生命周期看,小微企业的存活率较短,贷款的风险较高,有数据表明,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远远高于传统贷款的不良率;而且按照服务大企业的传统模式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人工成本太高,所以银行如果还像服务大企业那样来做小微企业贷款,很难做到“收益覆盖风险”。

此外,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降税减负”政策,比如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下调小微企业所得税率等,但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依然有待减轻。目前,小企业需要缴纳超过二十种税项,十数种费金,且大部分与大企业适用的税率相同。一些小企业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较高的纳税标准,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利润留存,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出于避税的目的,隐瞒或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使得银企信息不对称,影响其信用评级,更大的加大了其融资难度。

总之,小微企业的发展事关民生与稳定,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推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小微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管理,重视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和财政支持,同时要改革金融监管,大力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专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不断改善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作者: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与经济)

参考文献:

[1]焦桂芳,对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和分析,中国商贸,2012年第10期.

篇9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建议

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是否活跃、是否有潜力的关键性指标。小微企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市场经济体系是否完善、健康,小微企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存在着小微企业。他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为国计民生,为下游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资源。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我国改革开发时期是立过大功的,今后也将继续为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要善待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起点,是产业链的始点。我们上世纪9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累计近二十年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小微企业构成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力军。从组织形式讲,改革开放就是从小微企业开始,一定意义上是依靠个体工商户和乡镇企业启动的。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热潮,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都形成过小微企业的井喷。尽管目前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小微企业总数已达4000万左右,但仍然可以肯定,改革开放要进一步推进,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要“充分涌流”,少不得小微企业的活力,离不开小微企业的发展。

一、对小微企业适合生存的行业、生存地域和吸纳就业的建议

1.小微企业适合生存的行业。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很多部门、很多人认为小微企业是我国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小微企业把节约视为自己的生命,不可能造成浪费。当然,对于一些要求技术很高的产业,如果小微企业不能胜任,应设准入门槛。几乎每一次资源整合,受到冲击的首先是小微企业。其原因是认为小微企业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比如认为小微企业是耗电大户、是用水大户、耗费资源大户和环境污染大户等等。小微企业在有些领域确实应该退出,如矿产资源的开采等,因为这些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高的技术,还有巨大的环境保护工程的推动以及与众多产业的联系等,近几年的情况如稀有金属领域、煤炭领域等,小微企业确实导致了国家资源的巨大损失。所以,在我国现有制度设计下,这些工作是小微企业无法完成的。当然,小微企业可以在资源型产业领域从事一些辅的工作。小微企业在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可以有巨大的作为。国家在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时,在这些领域不应和小微企业争市场、争资源,国家应多出台有利于小微企业在这些领域公平竞争的法规,并以裁判者的身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小微企业适生存的地域。小微企业的形成,大多是借助合适的内外环境和市场环境,自然产生的。现在,城市的改造一波接着一波,每一次城市改造,受到直接冲击的往往是小微企业。城市市容改造、市区规划、道路规划等,一般都不会顾及小微企业的利益,往往采取关停的办法。小微企业没有再生的能力,因为许多小微企业的存在,都是历史的产物。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大多是借助于老城区遗留下来的产业延续,利用低资源成本、便利的渠道、熟悉的人脉和就近的市场,如果一旦拆迁,他们生存的环境将不复存在,只能破产消失。比如武汉的汉正街,其形成与繁盛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武汉市为了进行旧城区改造,将其迁出原来的地域。现在汉正街不存在了,影响武汉以及华中地区几百年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也消失了。现在许多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但产业却越来越萎缩。有些大城市规模很大,但城市中的小微企业,只剩下餐饮、酒店、洗车等服务业了,成为纯消费性城市。

3.小微企业吸纳大量的低端就业人口,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小微企业创造大量低端劳动力就业。中国70%的城镇居民和80%以上的农民工都在小微企业就业,吸容的就业人数超过2亿,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人们有了工作才能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小微企业为大量城镇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国企分流人员等群体及时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小微企业要学会应用低端就业人员,善于培养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知人善用,在低端就业人员中挖掘人才,绝对不能歧视就业人员。国家战略之一就是发展中小城镇,而中小城镇的形成,主要还是依赖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为城镇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为城镇功能的实现提供全面的、不可或缺的系统服务。

二、对小微企业吸纳资金的建议

1.国家建设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在重要的产业领域,对下游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小微企业,国家应专门成立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这类小微企业主要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提供服务,如提供辅助产品、零件、配件等。通过政策性银行的扶植、引导,提升这类小微企业的制造质量,促进这类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并逐步地参与我国主要制造业的主体结构制造,参与我国制造装备的竞争,改变我国重大制造完全依赖国有企业的局面。

2.设立风险贷款银行,完善银行贷款、融资担保机制。尤其要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资质做充分的评估,同时加强此类机构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对市场预测风险相对较高,利润相对较高的小微企业,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贷款的方式,满足其融资的需要。

3.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可以大幅降低资金成本,但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占比偏小,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现有政策下,推动直接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直接融资对某些高科技小微企业尤其适合,只要加强管控,严肃执法,打击借融资之名的圈钱行为,就可以促进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健康、跨越式发展。

三、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建议

1.小微企业是产业链上不可替代的一环。一个地方,如果一类小微企业的消失,将直接导致地方主导产业的消失。反过来说,一个地方主导产业的消失,首先是从产业链上端的小微企业开始的。因为小微企业的市场敏感度极强,对宏观经营环境变化的感应度极高,一旦经营环境有细微变化,小微企业就会伤风感冒,严重的会破产倒闭。因此,小微企业在经营中应突出灵活性,尽量与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建立信用,规避自身资金短缺的风险。

2.小微企业是利基市场的守望者,是国家主体经济体系的有效补充者。许多小微企业承担着市场补缺者的角色。其功能是大中企业无法替代的。这些小微企业默默无闻,艰难地生存着。小微企业创造需求,刺激消费。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细化分工需求实现了有效对接。大、中型企业大都掌控成熟市场,但对一些新兴需求则无暇顾及,这些需求经常被小微企业率先挖掘并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小微企业要善于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借此机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例如,1984年,柳传志和中科院计算所10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中关村的一间2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

3.小微企业是我国“世界工厂”的坚定守护者。要保持中国的“世界工厂”的位置,就必须保护好小微企业。我国的制造业、纺织业、服装业等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小微企业功不可没。比如服装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服装厂,事实上,除了服装厂之外,还有许多小微企业,如拉链厂、制线厂、纽扣厂、绣花厂、配饰厂、浆洗厂、辅料厂等等,这些小微企业与服装工厂构成一个服装产业的整体,为确立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我们如果失去了这些配套的小微企业,我们将会失去我们好不容易得来的“世界工厂”的地位。

四、小微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小微企业要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如何建设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从长计议的大事。很多小微企业认为自己规模小,人员少,没有必要搞企业文化,这是不可取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一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的物资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每个小微企业的开办,总会创造物质条件,满足其运作的基本需要。小微企业的行为文化以及理念文化,则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小微企业大多以家族为主体,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管理的进步,小微企业的上层管理应随时进行调整,引进社会优秀人才,改变落后的管理。同时,要建设规范的、可执行的企业章程、企业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小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小微企业很容易受到来自内外环境的威胁,其生存状况相较大中企业要艰难的多,依靠什么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呢?文化建设是其抵御威胁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物资文化受企业实力的限制,但良好的行为文化与制度理念文化则是企业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培养出来的。小微企业一定要把人才引进与文化建设同步建设,从本质上说,小微企业的文化是企业自己塑造的,与企业的价值观息息相关,这种文化对外体现小微现企业的形象,对内表现为小微企业的凝聚力。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注定是无法做大的企业。

五、小微企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建议

小微企业要在变中求得发展。这种变主要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与社会技术同步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小微企业也要改变自身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小微企业的产业升级换代,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一定要做大。影响企业规模大小的因素很多,市场的需求状况、竞争状况、文化习惯、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的特点等,都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小微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由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后来,小微企业就没有归口管理单位了。鼓励创新,帮助小微企业升级换代。重点是两条对策:一是建立共享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由地方政府只能部门牵头引导,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在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实施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小微企业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小微企业培育计划;二是设立小微企业产业孵化中心。中心所需启动资金,国家可投入30%(从支持高技术企业研发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初期研发,70%的资金可通过具体的产品开发从小微企业获得。

总之,小微企业只有实时升级换代,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才能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参 考 文 献

[1]《多层次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将逐步形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微博.2011-10-13

篇10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过程,面临着二次创业。但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因为经营规模的限制,投资基金更多依赖外部资金,但是我国民企融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发展基金,错失很多市场发展机会,所以融资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就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粗浅分析,并就其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出大致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现状 对策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现代企业融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主要就是企业的内部积累,而外部融资方式主要就是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具体而言就是外部负债、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这几种方式。

(一)内部融资方面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自创业初期,由于经营规模小,商品不成熟,市场占有率低,风险较大,此阶段的发展基本都是靠自我积累发展壮大起来;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自我积累便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规模,使许多企业坐失发展良机;

(二)外部融资方面

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方面,对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来说,能选择的也只有银行贷款一种类型,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对于唯一能选择的商业银行贷款,由于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而且资金成本压力也较大,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所以,在外部融资方面,中小民营企业也是举步维艰;

二、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长期以来,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注重信用建设,融资遭遇信用障碍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来说,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生产效率不高,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帐目不清,一个公司内部有好几本帐,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这是这是导致中小企业信誉缺乏的基本原因,。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合并、兼并、破产等活动导致的一系列债务问题的不规范处理,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誉和形象。

(二)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产权高度集中,家族式管理为常态

多数民营企业,由最初的家庭式作坊发展而来,最终形成家族企业,实行家族管理模式,导致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性,董事会构成不合理直接影响到重大问题的决策,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监事会起不了监管作用,重大问题决策通常取决于某一人决定,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家族式管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另外,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同时,民企的资产相对的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资。

(三)政策环境上,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依旧是银行。但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少之又少,如按所有企业公平竟争,大多数中小民企是无法与国企业及大型外企等相比,无法得到银行的金融支持;同时,国家严格限制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使民企借贷无门。

除银行借贷之外,还有股票和债券是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由于资本市场在我国发展得并不是很成熟,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认为那是一个不可及的目标,不会以此为发展目标;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也确实难以达到;即使是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也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政府管理不规范,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致使政策上有限的扶持,沦为一纸空文。

三、改变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在解决中小民企融资的问题上,重要的是通过多方的努力,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共同受益的赢利格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建企业信誉,以诚信经营为立足之本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规范企业运作为基础,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机构,改变家族管理模式,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纪人管理的模式过渡,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增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的实际工作职能,设计必须的权力制衡制度和措施,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健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以诚实守信为经营理念,由内至外全面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以诚实、准确、全面的企业信息公之于众,接受审计部门严格审计,以利投资者及债权人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增加对企业的信任。

(二)丰富融资手段和渠道,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能够选择的融资方式是各有侧重的,简而言之,在企业建立初起,由于不确定因素多,风险极大,此时应以内部融资为主,即企业主自己出资,企业内部积累等方式;企业进入创业期,整体风险还是较高,此时企业还是应以股权融资为主,吸引外部风险投资者入股,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贷款结构和财务成本;进入到扩充期,企业承担风险和融资成本能力大大提高,此时应以债务融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在成熟期,企业有大量销售利润和经营资产,承担风险和成本的能力与前几个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此时企业应从自身资本结构出发进行融资。

企业要明确定位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清偿能力这五个因素入手,进行融资效率分析,总的来说,债券融资效率是高的,高于股权融资。我国民企应严格按照自由融资顺序融通资金,先以内部资金满足资金需求,其次,考虑外部资金融资方式。

企业还应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比如,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灵活创新的特性,和大企业发展密切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大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或者能够加入大企业集团,以获得长久的发展;再有,建立建全了自身的企业信用管理后,利用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应收款保理、动产担保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甚至典当也可以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快速融资的便捷渠道。此外,民营企业之间可以搭建融资联盟,由于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融资规模的障碍,所以两个以上的企业可以组成融资联盟,通过联盟内部的合作关系,达到民营企业融资的目的。

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应重视资本市场的动向,近几年来,中小板,创业板的建立,为众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这两个非主板市场较低的准入门槛儿对众多民营企业来说,也并非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当然,首先也必须规范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及财务信息体制;特别是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继续发展却困难重重的处于瓶颈期的民企来说,这可以做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达到企业发展的一个飞跃。

(三)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政策环境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早已引起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两会期间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两会期间,温总理指出我国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政府应以国家立法,出台优惠政策等形式给以扶持,通过鼓励和引导开展小微型企业信贷业务,从而间接实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目标。

研究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营业税实行适当减免;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组建创业中心,设立创业孵化基金;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健全和实施企业之间债转股机制,实施企业债务重组新战略;规范民间金融交易行为,健立健全民间金融体系等等方案都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都将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外,政府还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做到这点就要实现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并重型转变;同时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使其科学决策;此外还要强化对私营企业的投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同时,做好私营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要超越这一瓶颈限制,必须从企业自身和经济环境这内外双重因素入手。企业自身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科学管理规范企业的各项市场行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自身社会形象,取得社会的信任,扩大融资渠道;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立法,政策,宏观调控,政府服务等各方面入手,创建良好的环境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必将得益于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而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涛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S1).

[2]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2).

[3]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1).

[4]汪玲.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模式及借鉴意义.金融论坛.2004(11).

[5]陈李宏.民营企业融资的自身障碍及解决途径.湖北社会科学.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