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工程施工由于其具有生产流动性、施工多样性、综合协调性和劳动密集性、受自然条件和环境影响等特征,所以一直是风险、威胁和危险很大的行业。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中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产生了比较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安全生产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通常说来,企业或项目是以成本核算为中心,但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是保障,严格地说,安全是第一位的,无安全事故就是效益。我认为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从重视人的生命、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清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做好应急管理。
一、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
不论是企业还是项目的安全管理理念都应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工程进度、经济利益等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都应当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违规操作(比如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护壁厚度、强度等)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知道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由于觉得事故发生的几率很小、按照正规操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增加一定的投入就对其违规行为不加以纠正甚至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提倡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最终目的。然而,以人为本的另一个体现也在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也是以人为主。纵观安全事故,不外乎三个重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其中所占比例最重的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以抓好安全要以人为本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把如何抓好人的行为列为重中之重。
二、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应当在思想认识上有足够的提高,应当时时刻刻把它和我们的生命、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弥补的,它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项目、对企业甚至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全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经济效益。在实际安全工作中,由于我们的大多数施工单位并不组织相应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中标,就会把作业工作分包给相关的专业队伍,以包代管,对工程安全问题的日常防范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忽视安全,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责任;我们也不能不要效益,这是企业的使命。没有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会不为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实践中,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便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四、正确看待和科学管理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不应该是负担,它所产生的也绝不是一种负效益。我们都知道安全投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成本的增加,但是,究其本质,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地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企业效益就有保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也才有保障,从而就可以发挥极大的社会效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它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并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人们生活造成诸多的不便。因此,安全投入并不是纯粹的支出,只是它的产出总是间接地反映出来。安全投入也不是越多越好。合理的安全投入,可以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增长。但是,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变成了无谓的浪费,甚至可能降低效益。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该在安全失稳点与安全保障点之间,超过安全保障点的安全投入可能就是盲目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但会增加安全管理难度,还可能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在安全投入上,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审计、监督监察等手段,对安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以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力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做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经济损失,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安全工作所追求的最佳状态。
五、做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安全应急管理是指针对安全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管理。防患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和永恒的主题。尽管亡羊补牢很重要,但我们不提倡亡羊补牢的安全管理。咱可以回忆一下,在不发生事故时,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没发生事故时,就是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接受,出了事故后,似乎到处都是隐患。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及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预防和消除危机源。危机源是指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最终出现的事件。它有可能是人为的,也有可能不是人为的。比如隧道施工中瓦斯、坍塌、涌水,施工用电、脚手架存在质量问题或搭设不符合要求,突然性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都属于危险源。应急预防必须从这一阶段就开始,加强对人为危险源的防止、发现和处理,加强对各种非人为危险源(自然灾害)的预测。针对固定的危险源和始终存在的安全隐患编制合理的安全应急预案并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员工面对突发事件控制能力和处理能力。如发生爆炸等事故后人员如何撤离,发生触电事故后如何救护等等。加强施工危险点分析,开展危险源调查,制定危险点清单。在此基础上制订危险点预控措施,通过消除、隔离、疏导等方法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加大重大危险整改消除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部进行重点监控,做到隐患不消除、问题不解决决不放过。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篇2
而在复杂重特大公共安全的应对中,事故往往表现出高度破坏性、衍生性、快速扩散性和不研究性等特征,每一次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决策者而言,很可能都是类型全新、特征全新、危害全新的灾难,如何快速且有效应对这类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是该文的研究重点。
1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1.1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及多部门、多行业与一体的复杂体系,事故处理过程中通常汇集了公安、交通、安监、环保、卫生、气象等多个部门,以及消防抢险、疏散搜救、环境监测、医疗救护、工程抢修等多支救援队伍。总而言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主要指:公共安全部门对城市公众活动和社会运行实施影响、控制、协调,以实现公共安全目标的过程[3]。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以城市公共安全类事件的应急角色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公共安全类事件大多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尤其是重特大安全事故往往使应急救援人员不知所措,很可能導致错误决策或者错过最佳应对时间。因此,如何采取应急决策,对于决策者能够在应对各种灾害和安全事件突发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件的严重程度、减小损失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文中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应急决策过程,该决策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是指在突发事件突然发生时,应急决策主体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人力等约束的压力下,搜集、处理灾难事故现场的信息,通过全局性考量而明确问题与目标,依据决策经验和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等,分析评价各种预案并选择适用的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方案,跟踪检验并不断调整方案直至行动更趋于合理化并且事件得到控制为止的一个动态决策过程。
1.2 基于事件复杂特征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基于事件复杂特征的应急决策和指挥系统,是采用定性研究辅以定量研究的方式,对重大安全突发事件的复杂系统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继而综合应用复杂系统、优化理论、系统建模、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案例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三维技术,提供包括电子地图、多维报表、三维影像、视频图像等不同层面的图形化展现形式,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其中,地理信息系统[2-3](GIS)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其功能是对各种空间的复杂结构进行处理、表示和分析。其具有强大的空间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数据唯一空间的分析功能和决策[4],GIS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GIS主要基于2维平面来处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动态性和可见性并没有达到要求。应急技术支撑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是复杂的应急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将应急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并借助真实的地理三维场景、遥感影像、DEM等数据手段,再现事故现场周边环境情况,对应急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基于事件复杂特性采用了可视化救援地理信息系统(V-RGIS)辅助决策者做出更优、更准确的决策。
除了原始的地理信息之外,V-RGIS还包括了多个信息层的结合,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信息平台:包括与公共安全事件相关的具有空间信息的矢量数据和专题图件栅格数据,以及遥感动态系统采集的具有空间信息的遥感影像数据、属性数据和多媒体数据等。
(2)公共数据接口层:整个系统各个子系统实现继承的关键和基础。它以灵活的方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连接,通过连接管理数据,并能为下一层提供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
(3)专业应用分析层:此层在不考虑应用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通用的功能,为下一层提供的功能模块、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DEM分析、涂层叠置分析、行动标绘、方案预演等应用。
2 基于事件特征和V-RGIS的应急决策指挥平台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涉及领域广,技术层次深,系统的构架也是比较复杂[5],其平台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文中基于上节分析,在决策平台结构基础上主要围绕可视化救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信息平台、公共数据接口层、专业应用分析层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事件特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急指挥平台系统框架,如图3所示。该系统涉及主要技术包括V-RGIS技术、应急决策的推理技术和开放式规则引擎技术[6]。
2.2 可视化应急救援地理信息(V-RGIS)技术
采用多层次的方式建立如图5所示的数字地图,实现基于地理位置的“静态”和“动态”信息结合:(1)以电子地图的方式真实模拟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貌、设施、道路、桥梁等信息;(2)以数据连接的方式把不直观的报表数据直观地在地图上表现出来;(3)利用GPS定位对重点的人员、车辆、物资的实施运送情况和路线进行了解。
基于GIS建立的可视化物理环境模型,可以实现各种可能的物理破坏情形的模拟,如危机发生时,某条道路被水淹没等可能情况下如何产生有效的冗余计划;还可以分析各相关部门协作的能力评估,如协助分析消防站、救助站如何分布才能实现最佳应急救助的反应能力和效率。在演习或实际灾害发生前后的灾前准备、灾中应对、灾后重建等应急管理过程中能藉由GIS提供充分的地理环境资讯:(1)在危机发生前可藉由此系统,了解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政府机构、重要设施、道路建设、管网建设、及周边可利用资源等各种城市信息;(2)危机发生时,可以根据所模拟或实际发生的情况,在第一时间提供即时的资讯,如灾害的位置、飓风路径、道路淹水情况、事件的蔓延范围、需要调用的资源位置等;(3)提供中央、地区、及地方政府正确的应急预案资讯,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2.3 应急决策的推理技术与实现方法
在充满变化、极具风险、难以预测的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初始,根据实时事态信息,应急决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案例库中迅速检索并提取相似度最高的案例做决策提示与对策参考;如何根据源案例进行事件推理以获取目标问题解;如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风险分析预警技术实现应急指挥平台的智能感知。
根据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网络节点对采集的对象收集数据时会存在很多信息的冗余或者错误,如果对这些情况不进行处理再进行传输的话,那么会加快节点能量的消耗,从而缩短网络寿命[6-7]。因此该系统增加如图6所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结构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其中融合算法采用LEACH算法。
2.4 开放式规则引擎技术
可视化应急救援地理信息(V-RGIS)技术为应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辅助信息,而如何将这些数据和资源提取出来并作为辅助决策的参考,并运用到决策演练当中,需要一套完备的业务规则管理系统(BRMS),其中开放式规则引擎[8]是BRMS的核心部分,是代替规则嵌入到程序代码中的部分,是链接应用程序与业务规则的桥梁。主要分为接口层、适配层、核心、数据层、规则管理层,各层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规则引擎核心得到BOM之后,将该对象(LUA中的Table)传入运行的上下文环境,然后对规则进行逐條运算,最终得到运算结果的输出BOM,中间可能也得经过适配层并访问数据库填充数据成为DTO并返回给应用程序。
该系统使用LUA脚本与C++混合使用的方法实现规则外置。使用这种方法,在执行代码中,嵌入对规则判断及处理的LUA脚本的调用,在LUA脚本中调用执行代码中的部分代码。举例来说,对于行动规则,主要是依赖应急力量的类型、行动点值(与行动时间相关)、以及地图、地形、路况等数据来进行综合判断。那么规则就可以写成如下形式(伪代码):
Function condition_move(Object A)
{
If (A.type = 0) then //地面力量
Mapgrid=GetCurrentMapGrid(A
Barrier=GetCurrentBarrier(Mapgrid)
A.MoveHP=A.MoveHP–Mapgrid.value– Barrier.value
Else if (A.type == 1) then // 空中力量
…
Else if (A.type == 2) then // 水面力量
…
Endif
}
在每個时间片的执行代码中,只需按照一定的筛选方法,筛选出在当前时刻所发生的事件,并调用LUA脚本中对应的事件处理函数即可。
3 结语
通过引入应急救援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机构联动、资源联动、信息联动,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的综合减灾和早期预警能力。通过采用开放式规则引擎技术和基于BP神经网络结构的LEACH算法的数据融合提高城市管理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加强城市管理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协调力度,实现常态管理与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提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城市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运转,减少灾害的再度发生。
参考文献
[1] 谭庆琏.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公共安全[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5):105-106.
[2] 刘影,施式亮.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综合体系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0,19(6):158-162.
[3] 赵秀玲.城市化公共安全管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4-46.
[4] 吕志慧.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2.
[5] 翁凯.基于GIS及专家系统的应急指挥平台在旅游行业的研究及应用[J].科技向导,2015(18):304-305.
[6] Xiang M,Shi W R,Jiang C J,Zhang Y.Energyeffici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maximizing life tim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AEU-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 Communication,2010,64(4):289-298.
篇3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造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TV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1.1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影响
个别施工企业尽量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取不合法的最大收入,内部质量技术及造价管理部门的设置不健全或设置健全但无具体的落实和监督措施。这种施工单位不是本着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单位节约的原则,强化管理、内部挖潜、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而采用以下方法获利:
(1)在订立合同时,采用各种办法使合同条款欠缺细致的规范,给施工单位预先留下许多漏洞,导致工程造价严重突破工程预算。特别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导致包干项目包不死,最终成为按实结算工程。
(2)在工程预算、分阶段结算或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往往站在自身角度,故意曲解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定额子目的套价,对定额中的活口,更是加以充分利用。
(3)取费标准不按“安装工程类别划分标准”和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套,低类高套,增加安装工程造价。
(4)安装工程未计价材料的价格,目前完全是实行市场价。在进入计价表之前,必须经建设单位的价格认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大量采用高价低质的材料;重复报量和超进度报量。同样的工作内容,改头换面或稍加修饰,重复多次向建设单位报量,为以后的工程结算纠纷和工程造价的超冒奠定基础。
(5)由建设单位供应材料的工程,施工末期施工单位采用多报材料计划,材料到货后,易地串换,套成现金,为日后甲乙双方“扯皮”埋下伏笔。
1.2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修改既定设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标准
施工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设计变更及签证现象。如何处理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设计变更费用及签证费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造价。由于不少业主对工程概预算专业不甚精通,处理不妥就会增加工程造价成本。
1.3按工程建设的进程,影响造价最大的工程设计
影响造价的各种可能因素中,其中初步设计阶段占75%~95%,技术设计阶段占35%~75%,施工图设计占5%~35%。如果设计不合理,设备和材料选用不合理,则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当前,各设计单位相同专业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管理及用人制度的诸多矛盾的影响,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设计人员安排上不可能择优组合,这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而且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和业主的收益;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管理、分配体制的影响,设计人员热衷于为业主从“推荐”施工单位到“推荐”“选用”某种品牌的设备、材料,从中收取生产厂商的回扣,实质加大了业主的投资。个别设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赶时间、抢任务,设计质量差、深度浅、详图不全或相互矛盾、漏洞百出,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
2.机电安装工程造价的对策
2.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国家相继出台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和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使工程造价管理逐渐走向法制化,不断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水平、专业技术从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制定先进合理的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开工前应充分阅读施工图纸、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对合同中有“活口”的条款、针对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投资控制的关键点,并准备对应的防范措施。
由于安装工程中管线布置较密,难免会有“打架”情况,因此需要做好施工图纸交底会审工作,对施工单位提出问题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确定与控制。若发现各专业问图纸出现矛盾,则尽早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以免出现返工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3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防止少数垄断性行业任意抬价
在工程建设中,有些特殊专业工种不得不委托专业施工单位承担,如变配电所安装工程、煤气工程等,而这些行业往往又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一般每个建设项目的变配电系统必须由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负责从设备采购到安装的专业分包,而且价格是一口价。如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由几栋办公楼及数栋住宅楼组成的小区,需要10kV扩容供电及新建几个用户站,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根据《电力建设安装工程定额》、《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编制的预算为3600万元,对此预算进行分析并通过材料市场调研,发现母线槽2500A的价格要高出40%,原报价11520元/m,而询价只有6200元/m,就此一项差了100多万元。为了降低造价,同时又确保质量,首先以尊重供电部门的规定为交涉前提,但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另外邀请几家供货商参与报价,同时向供电局认可的几家供应商询价,通过与供电部门所属的三产一轮又一轮的商讨,列举证据,最终同意以3200万元的合同价与业主签订了合同,从而使供电部门的垄断价格尽量贴近市场实际,仅此一项为业主节约400万元投资,核减率为10%。
2.4灵活运用多种材料、设备询价体系
安装工程由于系统多,材料设备的种类也多,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的造价,所以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某些大型设备如冷水或热泵空调机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水泵、锅炉、柴油发电机组等,在总包招标过程中一般只要求施工总包单位报安装费、人工费,而设备购置则由业主通过招标采购或业主指定供货商进行采购。由于大型设备经测处将占机电安装工程总造价的60-70%,而且这些设备专业性强、价值高,对造价影响大,造价工程师可在此阶段或在施工阶段协助业主采取邀请招标方式,从技术规范的响应性、商务报价的高低水平、付款方式的优惠程度、售后服务等方面,由评标小组或评标委员会通过综合评议法或最低投标价法进行比选,并对供货商或生产商加以考察。主要考察其生产或供货能力、生产周期、产品质量、工程业绩,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合格供货商或生产商。通过集中招投标采购,可使业主获得有竞争性的价格。
2.5严格把握安装工程变更签证
由于安装工程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变性,工程实施阶段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图纸外工程项目或隐蔽工程。对于建设单位,除随时检查隐蔽工程外,对图纸外工程实施隐蔽前要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进行会签,确保隐蔽工程的准确性 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坚持按图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控制造价。工程造价人员必须认真履行隐蔽工程会签制,搞好动态结算,为工程款支付提供可靠依据。工程管理人员要严格坚持按图施工的原则,按照设计施工图要求,进行施工和监督,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在施工及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作为标准,核实各阶段施工单位所报进度量,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有关材料设备供应方式、现场签证办法、进度结算制度等执行,各专业部门必须按基建程序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力求实现预算造价,这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
2.6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把好工程造价控制最后一道关
作为对造价的综合控制与管理,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的三把钥匙。竣工结算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建设单位必须按图纸、规范、合同及基建程序的要求进行复查。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首先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逐一核实,予以确认;对工程质量、工期作出评定,此后再按核实工程数量、定额单价、取费标准确定结算造价,并按合同要求作出进一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善地控制好安装工程造价。3.结语
如何加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管理,把建设资金控制好,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投资效益是投资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只有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时刻控制在制定的每个分项目标范围内,才能保证整个安装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水库;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74-01
水库是我国水利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拦蓄洪水,调节河川径流,削减洪峰,保证下游的安全,而且可以将丰水期的水量储存起来,供缺水时期和缺水地区使用,并且还能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等。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下文将对水库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强化水库管理的重要性
兴建水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益,而水库的效益必须通过科学的运行管理来实现。人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成工程实体,形成价值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固定资产,具有了获得效益的物质基础。要使小型水库工程发挥灌溉、防洪、供水、发电、养鱼的作用,抗御水旱灾害,促进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水库的运行管理。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实践证明:一个水库工程,建设的再完善,放松管理也会导致工程失修,效益下滑,甚至导致
跨坝失事,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水利转变为水害。反之,一个建设上有缺陷的水库如果在运行中精心管理,工程的缺陷可以得到弥补,功能逐步完善,仍可以保证安全运行,发挥设计效益。因此,水库的运行管理,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的发挥,是水库管理人员的光荣任务和基本职责。
二、我国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库存在质量问题
我国当前的水库工程大多数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设,在当时建设过程中,水库工程项目往往都是盲目运行,而这些项目工程的质量往往容易失事。由于当时的财力限制,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有很多水库基本上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从现在来看,绝大多数的水库在管理、检测、通信方面还明显存在不足,在大坝泄、溢洪设施和输水设施等方面还表现的不太完整,其主要表现在副坝、溢洪道基本没有观测设施,自动化监测设施缺乏,而且还有的是水库建设规划不太完整,无溢洪道或者是该溢洪道的标准不符合水库工程建设规范。
2.水库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水库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水库大多数建立远离城市,所以水库基本上是乡镇进行管理,对于小型水库基本上是由村来管理,而水库运营的收入基本上由承包人或者是乡镇管理,对于承包人来说,他们只重视了水库给他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水库的安全与管理工作。对于防汛的行为,主要是由于政府承担,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管理方面的不协调性,水库的效益与安全存在着严重失衡现象。水库这种责任与效益的不明确性,严重导致了水库日常的维护和管理。
3.水库的安全监测和报警通讯设施不过关
检测设备和报警通讯系统是水库的必须设备,可以提前预测和告知人们险情的到来,有效降低险情带来的损失。但是有不少水库存在着安全监测设备配置不全或老化的现象,甚至有一些水库根本就没有落实并安装报警通讯设施,这些因素会导致在非常情况下,不能及时、准确的将险情和相关信息向相关部门传递,给水库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
4.应急预案不完善,防汛物资不充分
为了应付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各水库都会制定应急方案,但是,有一部分方案的制定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一是多数人认为应急预案就是汛期的应急预案, 往往会忽略非汛期和水库突发险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二是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够,致使各种制度只流于形式,再加上通讯和预警的手段不够多样化,不能更好的应对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
防汛物资的储备是解决紧急情况的保障,但是有一部分水库会因为某些因素,不能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甚至有一部分水库根本就没有专门的储备场所,更别说是储备防汛物资了。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能应对水库险情的,如果险情真的降临,势必会带来更大的险情和危害。
三、强化水库管理的措施
当前,我国水库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水库工程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库工程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完善水库周边的交通和通信设施
由于水库大多数处于偏远地区,所以交通不太便利,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完善水库周围的交通和通信设施,首先联系当地的交通部门,对于入库的公路进行建设,使其能够达到防汛抢险标准,为日后的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便利保证。在对水库进行硬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水库的观测设备,对于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其水库的检测工作,立项进行坝体、坝基地质钻探,力求防患未然。在工作环境方面,提高水库的工作环境水平,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2.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
在水库的管理方面,我们应该有效建立水库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力。细化水库管理的类别,最后将其能够责任到个人,从而进行有效地定岗定编。对水库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及福利待遇。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待遇,管理人员才会以水库为家,集中精力来工作,才能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激发创造力。
3.加强巡查制度,加快水库治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指导水库管理单位认真做好水库的巡查工作,主管部门必须对水库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而且管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要加大对管理人员和巡查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使巡查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开展。对已制定的应急预案要开展必要的演习和完善, 在考虑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的前提下,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此外在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同时,还要对预案编制单位的资质做出具体要求。
加快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和进度, 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和在建工程的安全生产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和进度,建设各方要认真落实好除险加固工程的各项安全措施,配备充足的防汛物料,按照要求进行限制水位运行和制订保坝应急措施,确保水库汛期安全度汛。采取一切措施,减少在建工程施工期的人员伤亡事故。
4.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水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所以,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其素质。同时,还要定期组织与其它单位之间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加强对关键岗位上的员工进行专门教育,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要定期强调,学习水库安全方面的教育课程,强化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警惕。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聘请一些高素质人才,带动整个单位的向上发展。另外,要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增强他们的主动性,这样将会更有利于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当前我国水库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水库工程的健康发展,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完善水库周边的交通和通信设施、建立健全水库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从而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现如今,道路桥梁日益发展的同时,整体资金支持不够,而道路桥梁的维护和保养必须同步进行,道与桥的影响都十分关键,不能顾此失彼。对于道路桥梁的保养和维护必须要进行全面深入彻底的清理和维护。而且桥梁的成本要比道路少很多。而审批之时基本上为肉眼观察,唯独在不可收拾的破损局面才意识到重要性。
2加强道桥养护与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加强道桥施工过程管理在加强施工与检测管理中,要注意原材料选用,保证水泥、砂石、外加剂等的质量,保证所用原材料达到规定标准。在制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的水量和外加剂等的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工艺方面要严格按照正规的工艺进行,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2.2设置专职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在职业化和合法化的今天,公路桥梁管理和养护单位也应当有专业性的高级技术人员,而且相关单位或机关要完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晋升学习等培训体系,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考核,判断其是否能够有效的执行工作,待审批达标并持有职业资格证方可。负责人应提出保养计划,编制桥梁养护、维修和改建方案。养护工程师应负织实施超重车辆通行的技术工作。负责人还应该负责监督组织桥梁的中修、大修和改建工程,负责所管辖桥梁技术档案的补充、完善和保密工作,并做好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等工作。
2.3对桥梁进行检查与评定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桥梁检查要把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结合应用。经常检查时要以目测方式和简单工具,对桥面设置、上下部结构及附属物进行日常的巡视检查,经常检查的周期为每月不少于一次,当处于汛期应增加检查频率。定期检查是用目测和仪器,按特定的周期对桥梁主体结构和附属物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评定桥梁技术情况和等级,定期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每三年一次,特殊结构桥梁应每年一次。特殊检查是指采用仪器设备,通过检测或试验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桥梁的技术情况进行检查,以明确桥梁的承载能力、抗灾能力、破损程度等。
2.4做好桥梁养护工程管理工作桥梁养护工程可以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四个方面。桥梁养护工程的管理工作要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种类进行养护。对于属于一类和二类技术情况的桥梁,可以进行小修保养,以防止出现明显的病害。对于属于三类技术情况的桥梁应进行中修,以防桥梁的病害进行扩散。对于属于四类和五类技术情况的桥梁,应根据桥梁检查和技术分析结果,安排大修或改建。交通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对于载荷等级、抗灾能力、防护标准等技术指标不达标的桥梁,要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桥梁的安全应用。
2.5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的核心是设置好紧急情况的举措方针,防止发生桥梁损毁等危机事件,相关机构应当做出合理科学有效地防范措施,并保证万无一失。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之时,相关机构必须向领导汇报的同时,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在有限时间内应对突发状况,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技术情况为四类和五类的桥梁,或超过使用年限超过使用年限的桥梁,还要做好应急交通方案,一旦事故发生后,可以保证交通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各级主管部门、机构和单位应认真执行预案,做好桥梁突发事故的人员、物资等的保证和供应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2.6做好公路桥梁养护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监督检查部门对道路桥梁机构也必须按照国家法定程序实施监管,公路桥梁建筑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交通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监察,不可擅自阻挠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而这其中涵盖桥梁养护相关单位是否合法、制度是否科学、用人情况、审批考核机制是否完善、财务会计体系是否符合法定专业的程序等,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质量监督审查。另外,详细的记录养护计划执行和工程管理情况、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结语
篇6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合同纠纷;管理资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ow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high speed is bound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challenges. Therefore, the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of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should be based on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 guide, the electrical specific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standard as the criterion, to summariz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s the means,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dispute; manage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994
引言:
根据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基建项目将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招标,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摆在所有基建企业面前。电力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各方面都迫切需要树立全球经营化思想,从管理理念上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广大电力基建施工企业推进了项目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在基层供电企业的重要性:
电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而电力基建设施却是电力生产、传输和转换的平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而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基层供电企业作为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单位,在电力基建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电力供应的重大责任。基层供电企业的工作目标是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其前提是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其手段是强化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
二、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依旧突出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仍然呈现点多面广的局面,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力量不足。一些建设项目建设,施工,监理相关单位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施工现场法律法规,制度条文和安全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到位,现场监督检查不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部分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资质管理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两措""计划不落实,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电力基建安全生产面临的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单位安全责任书,保证措施,安全目标等雷同现象严重,缺乏不同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容易造成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和形式化。少数单位现场文明生产杂乱与装置性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安全工具,安全标示,标志的管理还存在问题.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还存在管理不到位,考核不严,监督缺失等现象,个别现场违章,违纪,违规还较多.少数发电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国家规定相比还有差距。
3、外包队伍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粗放问题仍然存在
随着企业采用新的用工方式,对外包队伍和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外包队伍中临时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安全素质偏低,技术技能不高,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企业对外包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以考代培"",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对外来人员的动态安全管理未全面落实到位。部分外包单位存在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劳动保护设施,设备等安全投入低。
4、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与深化
少数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差,没有划分层次,没有结合本厂特点,导致部分预案操作性差;各方在活动衔接上还存在问题;应急演练,培训和宣传工作开展还没有完全到位.个别单位对于预案的培训,演练不重视,没有完善的演练计划,也没有开展系统的预案内容学习.部分单位演练后没有进行分析总结,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具体的改进措施等。
三、供电企业电力基建工程监管建议
1、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强网工程,构建坚强牢固电网
当前随着电网架构逐渐增大,系统日趋复杂,各级电网企业要针对电网系统存在的大面积停电风险和配网薄弱瓶颈制约等问题,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自然灾害对电网造成的巨大破坏情况,增强风险意识,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通过加强电网技术改造,优化电网结构,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防范发生大面积停电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停电事故,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防范各类风险和灾害冲击。要全面分析电网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输,配电网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深入开展互联电网安全防御体系,电网应急处理技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措施,构筑牢固的电网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强化电网安全的技术支撑,提高驾驭电网的能力.
2、强化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厂网共同维护系统安全
大电网的调度运行日趋复杂,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电力调度机构要从维护电网安全稳定出发,进一步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负荷预测与监控,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故,防范和化解电网风险,要严肃调度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发电企业要服从调度管理,严格按调度指令安排运行生产,积极配合开展涉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涉网技术协调问题,加强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厂网共同努力保障系统安全.
3、深化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
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要针对当前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电力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巩固和扩大专项整治成果,建立施工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突出解决在专项整治中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提高建设施工安全管理质量.要通过自查-整改-提高的上升模式,切实加强施工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调配施工资源,进一步加强业主,监理单位对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强化各方面责任制落实,全面提高电力建设施工安全水平。
4、严格审定基建管理人员资质
基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具有实干精神,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只说不做现象。在管理人员任命后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严防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等不良之风的滋生。对不具备管理资质的工作人员应立即撤换,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人员给予处罚。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使法制观念、廉洁理念深入人心,从思想上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参考文献:
篇7
(一)排查治理对象和范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农村水电、水利资源开发、渔业生产等领域以及近年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重点检查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和落实情况;施工、生产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情况;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事故应急预案制订和救援演练情况;职工和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和遵章守纪情况;特种作业和重要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二)排查治理内容:
1、水利工程建设。以重点工程和小水电工程为重点,防范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责任落实和安全保障措施;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施工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在建工程防汛安全责任制、度汛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高边坡、地下洞室、基坑、起重机、塔带机、摸板、脚手架等危险源的安全防范措施;小水电工程项目立项审批等许可手续是否完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安全。
2、水利工程运行。以小(二)型以上水库和病险山塘为重点,严防垮坝事故。主要包括: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和水库安全运行各项规章制度;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制订和事故救援演练;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水雨情测报通信预警设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施工安排、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竣工验收、蓄水运行、巡视检查和调度运用方案;小型水库的管理机构、看护人员、养护经费和日常巡查。
3、农村水电站建设和运行。以农村水电站、在建工程为重点,对水能开发、项目审批、资质审查和验收投产等环节严格把关,规范农村水电工程建设市场。主要包括:水库电站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无规划、无审查、无监管、无验收的“四无”水电站的清查和整改;已建电站分类安全管理和“两票三制”执行情况;民营和小型股份制水电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和制度建设;农村水电企业设备检修、安全试验。
4、水利资源开发。以河道采砂、制砂企业为重点,主要包括:采砂、制砂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和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警示制度。
5、渔业生产。以渔船安全生产为重点,主要包括:渔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应急预案的制订;渔船的安全适航性能,渔船救生、信号设备配备。
二、工作目标
在20*年开展水利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各级水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和水利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全面落实安全措施;全面排查水利(渔业)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治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长效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为实现我市水利(渔业)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重点时段
(一)第一时段(20*年4月15日前):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各单位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工作的实施方案并进行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抓紧整改20*年水利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重点隐患,凡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务必于4月底前整改到位;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也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
2、各单位要以水利施工、水库运行、农村水电、水利资源开发、渔业生产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整改隐患,加强应急值守和巡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全力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和受损水利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工作,防范次生灾害和安全事故。做好农村水电供电安全工作,确保抢险农村水电设施人员作业安全;加强水利工程监测和管护工作,保障工程安全;进一步做好水文站点、监测报汛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保障水文安全测报。
正在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务求实效,确保水利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第二时段(20*年5月至9月):围绕汛期和奥运会期间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针对这一时期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切实做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制定防汛安全责任制和度汛方案,加快隐患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
2、开展以预防坍塌、起重机械与脚手架倒塌和规范施工人员劳动保护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小水电站建设管理体制,开展农村小水电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清查整改违规水电站;组织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坚决治理乱采滥挖;结合防汛开展汛前安全生产检查,深入排查事故隐患,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安全度汛和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
3、6月份积极参与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全省水利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和“安全奥运”,组织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省厅举办的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
(三)第三时段(20*年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恶劣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1、加强秋季水利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冬季防寒、防冻、防火和防煤气中毒工作,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防止出现年底为抢工期、赶进度,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确保施工安全;加强冬季渔业捕捞安全生产工作,严防翻船溺水事故的发生。
2、认真总结全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健全水利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四、排查治理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周水谷,副组长陆江华,成员*。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隐患排查工作要突出四个重点,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农村水电、水利资源开发、渔业生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汛期、奥运会期间、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大排查和治理工作力度,坚决遏制责任事故发生。一般隐患要及时整改,对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或一时难以排除的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治理实行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一对一”监控。对因整改不到位和整改不力引发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8
关键词:电网工程建设 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75-01
1 专业管理的目标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的建设理念。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项目综合管理方面
2.1.1 全面策划、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自然成优
业主项目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创优规划编制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特点,编制《建设管理纲要》、《工程创优规划》、《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等文件,及时下发至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指导工程全过程建设。
2.1.2 加强基建信息化管理,提高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
落实国网公司信息化要求,通过基建管控模块应用,做好项目全过程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物资采购全部通电子商务平台、ERP系统实现信息化采购,确保物资采购标准的一致性和技术标准的先进性。
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管理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工程档案采集管理相关措施,全面推进档案数字化,实现单轨制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文件、质量记录、试验报告等资料数字化转序。
2.1.3 创新档案管理手段,确保档案及时、完整、准确
为加强工程档案管理,采取多方面的创新创效手段。一是档案要求进合同,为保证档案收集的及时、准确、完整,公司在与相关参建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明文规定其需向业主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内容及时间节点要求,提高项目建设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二是分段档案验收,根据输电线路项目建设特点,建立项目档案分段验收制度。主要包括:在基础开始时,启动并组织对项目前期资料的验收工作;在组塔开始时,启动并组织对项目基础阶段资料的验收工作;在架线开始时,启动并组织对工程组塔资料的验收工作。三是提升过程检查力度,档案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厂家单位的资料进行检查,通过过程检查,档案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整改闭环,避免问题堆积。
2.2 项目质量管理方面
2.2.1 认真开展质量策划
重视工程管理策划,注重前期策划,强化全过程的管控工作,借鉴公司先进项目管理经验,围绕工程质量目标,细化工程特点,推行全过程程序化、标准化管理。
2.2.2 严格监管施工全过程质量。
注重验评分离,加强过程控制,着重完善手段,严把设备、材料关,严格监督施工三级自检,要求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工序把关和转序控制,按时组织开展工程中间验评和质量监督活动,严格落实质量监督制度,为自然成优奠定基础。
2.2.3 狠抓质量通病综合治理
下达《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根据国网公司重点整治的60项质量通病,组织技术人员查阅《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等文件,编制下发质量通病综合防治实施计划并分级落实实施。强化过程中执行检查,实现全过程 、全方位质量控制。
2.2.4 执行样板引路、试点先行的工作程序
针对工程各施工工序,制作实体样板,统一施工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到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统一,每道工序开始施工前,先做样板工艺,样板试点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并进一步完善施工措施,下一步工作马上改进,通过PDCA循环,确保工程所有重要工序以首基为样板引领,确保施工工艺一次成优。
2.3 项目安全管理方面
2.3.1 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全过程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成立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安委会例会,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要求各参建单位根据安委会的要求,各自成立相应的安全责任体系,细化安全目标与任务,确保安全责任、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建立施工现场的事故应急预案,健全事故处理应急网络,编制防人身、防机械、防火、防中毒、防触电等不同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2.3.2 精心规划,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
编制“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为安全文明施工提供依据和标准,,各参建单位按照总体策划的要求编制了二次策划,对安全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将总体策划中提出的每一项具体要求和标准,一一分解。同时业主项目部编制《安全施工责任制》、《安全例会制度制度》、《安全文明奖惩制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分解安全目标,明确安全规程,落实责任到人,要让每一个参加工程建设的人都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以点带面,带动总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2.3.3 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公司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一是做到施工现场布置条理化,各施工队在施工时按照策划样板进行工地布置,施工区、材料区、设备区、休息区划分明晰,工程现场作业定置牌、责任牌,责任到人。二是做到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安全围栏、配电箱、垂直攀登防坠器、水平安全绳、速差自控器、消防器材、安全带、安全帽、上岗证等配置可靠、合理、规范。三是做到材料摆放定置化,材料站和施工现场材料、工器具、机械等分类合理,摆放整齐,标识齐全。四是做到作业人员行为规范化,现场作业人员服装统一、行为举止文明,安全防护用品佩戴正确、使用规范,现场做到了工完、料净、场地清。
2.3.4 加强工程重要环节的监控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将施工安全风险按五级制进行划分,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项目作业风险交底。审查施工项目部编制的《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及动态风险计算结果。负责对三级以上风险作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上报作业风险情况表。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2013版).
[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
篇9
为贯彻落实《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切实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铁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铁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铁路提速,铁路交通安全更加突出和重要。保障铁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铁路交通事故,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级、*有关部门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高度,切实加强对铁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安全教育,落实护路联防责任制,协助铁路管理机构做好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及管理工作,防范和制止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协调和处理有关铁路运输安全事项,保障铁路交通安全。
二、明确安全责任,密切协调配合
*级、*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配合。要定期召开由经贸、铁路、交通、公安、安监、广播电视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分析铁路交通安全情况,查找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重大隐患,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铁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保障铁路安全畅通。
铁路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铁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铁路管理机构要对有关铁路安全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铁路运输的关键环节、要害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安全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方案,认真做好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理和隐患治理等工作。
铁路沿线*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要按照*自职责,做好与铁路运输安全有关的工作。地方铁路部门负责省管地方铁路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地方铁路安全畅通;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产开发等作业的监督检查,避免此类活动影响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铁路桥梁跨越河道的安全监督检查,制止在铁路桥梁安全保护区涉及河道内从事违法作业等危及铁路桥梁安全的活动;公安、安监、环保、国防科工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铁路沿线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场所的监督检查,依法取缔在铁路线路及桥梁安全保护区范围内从事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生产加工以及爆破作业等活动;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盗窃、损坏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标桩以及破坏和非法收购铁路设施器材的违法犯罪行为;经贸等部门负责铁路监护道口的协调工作;埋设、敷设、架设铁路信号、通信光(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接受通信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铁路管理机构与铁路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定期信息通报制度和运输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及时向铁路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地方人民政府获悉铁路沿线有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的铁路运输企业和铁路管理机构通报。
三、做好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标桩埋设和管理工作
铁路沿线*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协助铁路管理机构制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方案和埋设标桩工作。铁路管理机构提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方案并报送铁路沿线县(市、区)政府后,县(市、区)政府要及时组织经贸、安监、公安、建设、规划、国土资源、交通(公路)、水利(河道)等部门进行审定,审定后要加盖县(市、区)政府公章,依此作为划定安全保护区、埋设标桩以及对安全保护区进行管理的依据。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与公路建筑控制区、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重叠的,由铁路管理机构和交通(公路)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对铁路管理机构提交的安全保护区划定方案,应在1个月内完成审定工作。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后,由铁路管理机构负责埋设保护区标桩。
铁路沿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自职责,协助铁路管理机构加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管理工作,不得擅自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规划和批准实施*种建设。需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实施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铁路管理机构的意见,确认安全或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实施。对安全保护区内违法、违章建造的已有建筑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对安全保护区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由铁路管理机构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仍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拆除,并依法给予合理补偿,但非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除外。
铁路沿线*级人民政府应大力支持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铁路部门做好铁路道口标志的移交工作,严厉制止在铁路线路上私设道口、盗窃铁路物资、破坏铁路设施等现象。
四、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铁路运输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要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保证铁路运输安全。一是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铁路运输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和检查防护的规章制度,确保铁路运输设施、设备性能完好和安全运行。要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铁路线基础设施是否稳固、行车设备是否完好、职工是否按标准化作业、雨雪中行车是否按规定提前对线路进行预检等,对发现的问题要逐项整改。二是认真排查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危及铁路线路和铁路桥梁安全的取土挖砂、围垦造田、拦河筑坝、架设浮桥、采矿爆破、抽取地下水、生产储存危险品等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要制订整改措施,限期解决。对拒不整改或故意拖延的,要依法处理。三是加强道口的日常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掌握道口情况。要做好道口铺面、预报警设备、通讯工具、工具备品等设施设备的养护,以及道口警示标志标线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道口设施设备和标志标线完备,运行状况良好。四是认真做好恶劣天气抢险准备工作。铁路管理机构和铁路运输企业要和当地气象部门建立防范自然灾害引发铁路安全事故的机制,做到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与铁路方面的预警预防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制定和完善恶劣天气抢险预案,建立抢险队伍,储备抢险物资,对铁路线基础薄弱地段、高路基地段、易塌方和滑坡地段,要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加固,并加强巡查,一旦遇到险情做到快速反应,靠前指挥,确保万无一失。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
五、加强铁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已于20*年*月*日起施行。铁路沿线*级、*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贯彻实施工作。铁路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铁路治安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及火灾事故、重大铁路运输安全事故及其他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铁路运输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指挥、救援等事项。铁路管理机构和*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理和治理等工作。
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或者有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时,铁路管理机构要及时通报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铁路管理机构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铁路运输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需要紧急转移、安置铁路旅客和沿线居民时,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开展救治和转移、安置工作。
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保证公路畅通和桥梁运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道(含国家高速公路网,下同)、省道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其他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参照执行。
第三条桥梁养护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努力提高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含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指定的高速公路行业管理机构,下同)、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对所管辖的公路桥梁及时组织实施检查、检测和养护维修,确保公路畅通和桥梁安全。
第五条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实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
桥梁养护工程师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全面掌握桥梁技术状况,保障桥梁安全运行。
第六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与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对国道和省道的管理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其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具体组织工作。
收费公路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由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保证桥梁安全运营。
国道、省道的桥梁养护管理经费在公路养路费中列支,其中收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经费在车辆通行费中列支。县道及其他公路上的桥梁养护管理经费筹集渠道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章管理责任划分
第八条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原则,明确本辖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并合理确定各自的工作职责。
第九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管养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任务的有关公路管理机构、专门的桥梁养护管理单位或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
第十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监管单位是指依照有关规定,主管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及受其委托承担监管职责的公路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疏于养护管理,不按相关规定准确掌握桥梁技术状况,或未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而导致的桥梁安全事故,由管养单位承担主要责任,监管单位承担监管责任。
负责公路桥梁养护经费的投资决策单位未根据桥梁技术状况和管养要求安排相应投资而造成的桥梁安全事故,由投资决策单位和具体管养单位共同承担主要责任,监管单位承担监管责任。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桥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二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必须明确负责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分管行政领导和具体技术人员,保证桥梁养护管理的各项职责得以贯彻落实。
第三章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
第十三条各级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和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应设置专职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并保持其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四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主持桥梁的经常检查与评定,负责组织桥梁的定期检查与评定。并根据检查结果编制并上报养护维修建议计划,提出须进行特殊检查的桥梁的申请报告,组织编制桥梁养护、维修、改建方案和对策措施。
(二)主持桥梁的小修保养和抗灾抢险工作,考核桥梁养护质量,并及时上报辖区的桥梁受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损坏的情况。组织实施超重车辆通过的有关技术工作。
(三)监督、组织桥梁养护大、中修和改建工程;组织并参与桥梁大、中修和改建工程的中间检查和交(竣)工验收。
(四)负责所管辖桥梁技术档案的补充、完善和保密工作,定期对辖区内桥梁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负责桥梁管理系统的数据更新、系统维护、系统运行以及桥梁养护报告编写等工作。
(五)负责对下级单位桥梁养护工程师的技术业务培训、考核工作。
第十五条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监管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工作,监督检查管养单位桥梁养护工程师职责履行情况。
(二)组织制定辖区内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按规定负责复核四、五类技术状况桥梁的评定工作。
(四)参与制定重要桥梁的大、中修和改建工程技术方案和对策措施,并组织审验其科学合理性。
(五)组织辖区内桥梁养护工程师及有关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
第十六条公路桥梁管养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具有三年以上从事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经历,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桥梁养护管理监管单位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应具有五年以上从事桥梁养护管理的工作经历,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桥梁养护工程师的具体资格条件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制订。
第十七条桥梁养护工程师实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持证桥梁养护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并核发上岗证。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人员经培训并参加考核合格后,才可持证上岗。
第四章桥梁检查与评定
第十八条桥梁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
经常检查主要对桥面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日常巡视检查。
定期检查是指按照规定周期,对桥梁主体结构及其附属构造物的技术状况进行定期跟踪的全面检查,评定桥梁技术状况等级。
特殊检查指在特定情况下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鉴定,以查清桥梁的病害成因、破损程度、承载能力或抗灾能力等。
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应符合《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的规定。
第十九条经常检查主要以目测方式配合简单工具进行,检查周期为每月不少于一次,汛期应增加检查频率。对经常检查中发现重要部(构)件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的桥梁,应立即安排定期检查。
经常检查过程中应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现场登记所检查的项目和缺损类型,估计缺损范围和养护工程量,提出相应的小修保养措施,为编制小修保养计划提供依据。
检查结束后要及时更新桥梁养护管理系统数据。
第二十条桥梁定期检查主要以目测结合仪器检查方式进行。其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每三年一次,特殊结构桥梁应每年一次。
第二十一条特殊检查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实施。
特殊检查应采用仪器设备,通过检测或试验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桥梁的缺损状况、病害成因、承载能力或抗灾能力作出科学明确的判定。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处治措施建议。
桥梁的特殊检查评定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依据检查结果,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分为一至五类。
一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完好或良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保养维护。
二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或较好状态,仅需对桥梁进行小修或保养。
三类桥:技术状况处于较差状态,个别重要构件有轻微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但桥梁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四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差的状态,部分重要构件有较严重缺损或部分次要构件有严重缺损,桥梁正常使用功能明显降低,桥梁承载能力降低但尚未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五类桥:技术状况处于危险状态,部分重要构件出现严重缺损,桥梁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并直接危及桥梁安全。
第二十三条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由桥梁管养单位负责组织评定。对非收费公路、政府还贷收费公路上评定为四类和五类的桥梁按以下规定进行复核。复核期间,管养单位应采取应急保障措施,保证桥梁运营安全。
技术状况为四类的中、小桥梁以及结构较简单、病害清楚的大桥,由上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组织复核。
技术状况为四类的特大桥、结构或病害较复杂的大桥,以及技术状况为五类的桥梁,由上级公路管理机构桥梁工程师提出初步复核意见后报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桥梁养护工程师负责组织提出最终复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特大桥、特殊结构桥梁和单孔跨径60米及以上大桥的检测评定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必要部位埋设永久性位移观测点,并定期进行观测,一、二类桥每三年至少一次,三类桥每年至少一次,四、五类桥每季度至少一次,特殊情况时应加大观测密度。
(二)应安排专项经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的特殊检查。一、二类桥每五年至少一次,三类桥每三年至少一次,四、五类桥应立即安排进行特殊检测。
(三)对特别重要的特大桥,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养护管理系统和健康监测系统。
第五章桥梁养护工程管理
第二十五条桥梁养护工程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
对技术状况为一、二类的桥梁应加强小修保养,防止出现明显病害。对技术状况为三类的桥梁应及时进行中修,防止病害加快扩展,影响桥梁安全运营。
对技术状况为四类和五类的桥梁,应及时采取管理措施,保证安全。并依据桥梁特殊检查结果和技术论证分析,安排大修或改建。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警示标志的设置位置、型式、数量,以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等。
对荷载等级、宽度、抗灾能力、安全防护标准等技术指标低于所在公路技术标准的桥梁,应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
第二十六条桥梁小修保养、中修工程由管养单位组织实施,大修、改建工程由地市级及以上公路管理机构或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条大修、改建工程应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视工程具体情况推行招标投标制度。
情况特殊不进行招标投标的项目,应对被委托人的资质、业绩和信誉等有关情况进行审查。
第二十八条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辖区桥梁养护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桥梁养护工程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从业单位及人员实行信用管理,加强桥梁检测、加固设计、施工、监理等的市场管理工作,逐步构建统一公开、竞争有序的桥梁养护工程市场。
第二十九条桥梁大修、中修、改建工程完工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工程实施后的桥梁技术状况必须恢复至一、二类。
第三十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桥梁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对需要封闭交通或长时间占用行车道施工的桥梁养护工程,除紧急情况外应在项目开工前15天,相关信息。高速公路、国道上的断交施工信息应及时按规定报交通部备案。
第三十一条桥梁养护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证施工车辆、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必要时还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工作。
第六章技术档案管理
第三十二条桥梁管养单位和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应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桥梁技术数据,保证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真实完整,实现电子化管理。
特别重要的特大型桥梁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
第三十三条公路桥梁技术档案应包括桥梁基础资料、管理资料、检查资料、养护维修资料、特殊情况资料等。
第三十四条桥梁基础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桥梁设计施工图及竣工图,结构计算分析报告。
(二)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及科研资料。
(三)工程事故处理资料。
(四)施工全过程的结构位移或变形测试资料。
(五)观测或监测点(部件)资料。
(六)交(竣)工验收资料。
对新建桥梁,接养单位应参与交(竣)工验收。桥梁建设单位应向接养单位移交桥梁基础资料,并协同做好接养工作。
第三十五条桥梁管理资料包括桥梁管养单位、监管单位,及其分管领导、桥梁养护工程师等的基本资料。
管理资料中对桥梁养护工程师除应归档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应归档其业务考核情况和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第三十六条桥梁检查资料包括桥梁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结果、养护对策建议、特殊检查建议报告、养护建议计划等技术资料,以及检查的时间、实施人员等基本资料。
特殊检查还应包括检测(试验)方案、检测(试验)报告、照片及多媒体材料,检测(试验)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业绩证明(复印件)以及主要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第三十七条桥梁养护维修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小修保养工程的实施技术资料和养护质量评定结果,以及工程实施的时间、组织实施人员等。
(二)桥梁的中修、大修、改建工程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监控(监测)资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交(竣)工验收等技术资料,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控(监测)等各方的资质证书(复印件)、业绩证明(复印件)及其主要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第三十八条桥梁特殊情况资料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超限运输等特殊事件的具体情况、损害程度、处治方案等。
第三十九条基本资料缺失的桥梁,应根据历年检查、养护资料,逐步建立和完善其技术档案。必要时,可专门安排有针对性的检测、试验或特殊检查,补充、完善桥梁技术资料。
第四十条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根据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向有关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提供桥梁技术档案。
第七章应急处置管理
第四十一条桥梁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第四十二条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制定以预防和处置桥梁坍塌事故为重点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
具体的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应单独制定针对重要和特大型桥梁的应急预案。对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以及超过使用年限的危旧桥梁,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外,还应分别制定应急交通组织方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交通组织工作井然有序。
第四十三条接获公路桥梁突发信息后,桥梁管养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工作。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按相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续报有关情况。
第四十四条发生以下突发事件,桥梁管养单位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在接获有关信息后立即上报交通部:
(一)桥梁损毁中断交通的。
(二)大型、特大型桥梁出现严重病害危及桥梁安全的。
(三)车辆或船舶与桥梁设施相撞,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五条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单位、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桥梁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桥梁管养单位、监管单位应自觉接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第四十七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深入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现场,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检测手段,不得流于形式。监督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
(二)人员、经费的落实情况。
(三)桥梁检查、评定工作的开展情况。
(四)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工程管理情况。
(五)桥梁技术档案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情况。
(六)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七)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监督检查项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