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0:4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管理系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院药品实库存管理工作受借药、急救医疗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药品库存量与账务数据相吻合,面对这种情况信息系统的出现意味着可做到对药品入库到使用的全程跟踪管理,为两种数据的吻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实现药品库存量管理与账务数据吻合的过程中,药品库管与药品会计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库管负责根据库存情况及院内药品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做好药品的出入库及日常盘点工作,减少药品积压或过期失效等,药品会计则是对药品采购、出入库的原始单据凭证等进行审核、登记,并编制准确的会计报表并做定期核算,为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提供参考、改进意见。医院药品实库存管理中无论是药品会计还是药品库管都主要围绕四个目标管理要素展开工作,分别是实(药品实物)、证(药品会计凭证)、账(药品总账、分类账、明细账等)、表(药品会计报表),通过对四个管理要素的施加影响从而做到账表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重要实施节点
结合医院药品的实库存管理流程,其应用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果与质量时可从关键流程节点入手,具体如下:
(一)药库
药库是医院药品的最大集散基地,也是实库存管理的重中自重,药品每次出入库、盘点时都必须及时做好信息系统的账目录入,尤其是遇到价格调整时要及时通知,并根据时间点明确不同药品入库时间、采购成本,以便为后期盈亏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并做好日常盘点工作中意外损耗、过期失效损耗等调查,及时盘点盈亏,建立完善的药品出入库记录。
(二)药房
药房是医院内部除去药库之外第二大药品集散地,其负责了医院门诊、住院部等医疗工作中所有中西药品的申请、领药、发放、医嘱摆药、退药、科室或个人换药、借药等工作,是药品是库存管理具体流通的外在表现。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时必须明确这些流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够确保管理的顺畅实施,从而获得准确的流通数据与库存数据,结合报损、调价等完成药品管理盈亏盘点,以做好账表相符、账账相符。
(三)病区药柜
病区药柜的药品管理有固定基数,根据药品使用情况定期由住院部药房进行定量补充,基数的调整可通过药品数量调拨来实现,同时在不同药品调价时记录盈亏情况,为信息系统及时补充录入数据,做好药品流通情况跟踪记录。
(四)麻醉科与放射科
品作为性质较为特殊的日常使用药品,其用量较大,一般直接由药库直接调拨,在流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药品管理规定,做到出入库记录清晰、完整,凭证、账表数据吻合,账目清晰。品入库数据来源于药库调拨,出库数据则来源于信息系统对病人用药记录,库存量与出库量要经得起随时盘查,调价盈亏要对全院药品执行新价格时重新计算。放射科造影剂在性质上与麻醉科品较为类似,二者遵循同样的出入库管理机制,实库管理时要做到系统信息的完整录入,调价同步记录盈亏。需要注意的是,医院的药品本身及管理都是有成本的,考虑到药品固定成本一旦调价必然会带来新的盈亏,所以作为信息系统下药品实库存管理的一大重点与难点,要结合系统对药品库存数量、价格变化做准确记录以方便药品会计平账,为后续采购、流通、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数据。
三、医院药品库存管理注意事项
(一)建立药品会计监管体系
结合医院药品管理办法与信息系统优势要建立专门的药品会计监管体系。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要定期对药品进行清点盘查核对,及时发现过期失效、损毁、变质药品,根据药品采购成本本完成“待处理财产损益”表的制定与录入,及时查明盈亏原因,并与药品会计进行账务处理,根据不同原因导致的亏损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以改善后续药品实库存管理现状。尤其是药品会计,要定期对库存药品做账面盘查与实物核对,确保账面库存相吻合,严格审核各类凭证报表,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异常问题,清除不规范消耗,提升药品管理质量与效益。
(二)建立药品盘点制度
结合药品实库存管理情况要建立专门的盘点制度,定期对药品存量、药库药房病区药柜的药品流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不同品种、不同价格、同品种调价前后药品建立专门的小分库或者建立分架包干制,将药品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与个人。为消除假账消耗药品等问题,盘查工作要不定期、不定品种、不定节点进行,盘查工作人员要加强资质审核,随时更换,建立动态监管判断制度。另外,医院还要建立专门的药品永续盘存制度,药品会计要合理安排盘点计划,做到与各类账表、凭证的核对,加强药品资金、存量管理。针对盘点工作要建立专门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消除药品管理流通各个节点中存在的无正当原因亏损,是盘亏的重点举措之一,除去完善信息系统记录之外还要结合盘亏情况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并在执行中予以贯彻落实。
(三)完善信息系统的管理细节
医院药品实库存管理中某些药品是单剂量发放,在信息系统录入投资理财时不可避免存在药价拆分情况,尤其是考虑到个别种类药物分包装较多,拆分药价后可能涉及两位小数点存在,因此要注意药价拆分方面系统录入细节,至少保留五位小数,以此来消除平账中四舍五入带来的不平衡现象。信息系统除了出具电子处方、摆药两种操作之外,对其他特殊性质的如捐赠出库、借药或换药出库、过期报损出库、调拨出库等要严格核对申请、明确操作权限以减小不当操作空间。像换药出库,要明确操作过程中的换药权限,关联换药入库与出库操作,其中入库金额必须大于或者等于出库金额,控制对方只能是医院科室而非个人,换药还要在药品账目中有详细体现。另外,对于药价调整,医院内部所有部分的调价盈亏都必须以执行调价时间为节点,以各科室库存量、账面量为基础利用信息系统自动计算盈亏,以减少人工处理的失误,还要积极利用系统盘存结转工程,在结转时间点锁定库存表并生成快照,以减少对正常药品管理业务的影响,保障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益。至于盘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盈亏情况要建立专门的盈亏清单,在获得相应处理权限后利用管理程序完成调库分配并生成相应出入库数据清单,以保障掌握平衡。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属性综合评价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科技项目;评审
中图分类号:F224.5;F27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1-0128-05
Research on an Assessment Model and Meth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ttributes
SONG Yan1, ZHANG Shihui2, JIANG Chongyu1
(1.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2. Sichuan Academy of Chinese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to distinguish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projects based on related research and one of attribut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a group of real technology projects, the model and the attribut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verified.
Key words: attribut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emerg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y projects; evaluation of projects
众所周知,新兴技术主导的新兴产业正在迅猛发展,并对传统产业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毁灭[1,2]。2010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为特定的科技项目投资成为了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从众多的科技项目中遴选出可能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项目成为评审工作的关键所在。如何评价和遴选成为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两年,学术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评价、选择及效益展开了积极的探讨[3~5],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普遍认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战略层面应具有长远性和整体性,不仅要符合国家的战略规划和科技、产业发展方向,更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担当起长期经济增长的支撑重任。同时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以新兴技术为支撑,且政府有较强的参与引导作用 [6,7] 。但如何将科技项目评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实际操作还缺乏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一项科技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新兴技术特质出发,探讨政府如何从动态的角度,站在战略高度围绕技术和创新企业特点及区域内的资源与条件等因素对某项科技项目进行综合考察,评价该项目是否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属性,并提出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及方法。
新兴技术管理研究已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存在着特定规律及形成机理[8]。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资源和实力有一个正确评估,以便能够辨识出对自身最有价值的技术与机会,并选择恰当的新兴技术发展路径以获得创新收益[9]。新兴产业是由一个或多个新兴技术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演化而形成,过程中参与者的数量及创新的影响范围随着演化逐渐增多和扩大[10]。当一项科技项目中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明显的产业特征显现时,要对这项技术进行准确判断,看其是否具有形成新兴技术产业的潜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类项目的评判标准及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评审存在极大差异。
对于新兴技术的识别与评价, George S Day 和Paul J H Schoemaker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创新,可能创造一个新行业或改变某个已经存在的行业的技术”定义为新兴技术,提出了用动态评估方法对新兴技术进行识别[2];F T S Chan提出通过建立主观和客观准则来进行新兴技术的选择[11];Young Sohn则从技术自身、技术接受者、技术提供者三个方面研究了技术商业化的成功要素(TCSI) [12]。国内学者陈劲应用市场轨道图对突破性创新进行了识别[13];魏国平利用专家打分法对新兴技术的类别及识别进行了探讨[14];电子科技大学新兴技术研究团队在此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观点[15~17],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于《新兴技术导论》[18]。黄鲁成等采用属性综合评价系统法,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构建了新兴技术识别指标模型[19],此方法的应用对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启发。
另外,同行评议评审方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方法,Chubin和Haekett对其定义与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20]。鲍玉昆和孙福全基于SMART评审准则的探讨,设计了适合一般科技项目评价的结构模型[21];谈毅等通过研发成果能产生技术、厂商及社会经济三个层面外部效益的探讨,提出政府可以通过科技计划干预研发活动[22];胡景荣综合各种科技项目评审方法,从全过程网络化控制管理的角度构建了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系统,一定程度提高了评审效率[23]。
以上研究表明,针对一般意义上的科技项目评审,主要聚焦在某一项特定的技术和企业,从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可行性、风险及预期经济效益等方面,由专家打分或综合评议进行评判,具有静态、线性的特征。而针对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的评审,应该站在技术系统的视角,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其进行综合判断[24]。
1模型构建与指标选择
1.1三维评价模型
一项科技项目是否具有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属性,首先要看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新兴技术的特质。而新兴技术本身就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一个企业、技术、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发展的过程[2]。因此可从技术特性、企业能力和技术环境这三个维度来思考对项目属性判断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文提出可从3个维度、6个层面构建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评价模型,如图1。
1.2评价指标选择
本文重点在文献[9]与[19]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21个测度指标即三级指标,分别代表了3个维度6个层面上的关键性因素。通过专家的判断打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21个指标权重值,见表1。
依据21个三级指标的权重值大小分析,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先进性以及补充性资源3个指标权重值位列前三,分别处于三个不同的维度,表明对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的评审首先需要从企业、技术及环境三个方面做系统评价的构想得到支持,并确定了具体评价指标;接下来权重值较大的三个指标是:技术应用可拓展性、技术可预见性、技术独特性,均属于技术自身特性维度,这些指标也是新兴技术特质的具体体现,说明判断一项科技项目是否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看它是否以某一项新兴技术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再接下来按权重值大小排序依次是:科研人员占比、技术受特定用户的偏好性、宏观经济、宏观政策环境、技术相容性、高层团队及企业家能力等,也分别位于3个维度6个层面中,进一步说明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的评审模型是合理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具有差异性。
2属性综合评价系统
文献[25]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方法,关键步骤为:
①利用单指标分析系统确定指标xi的属性测量值uijk,属性测度值需满足以下条件:
kk=1uijk=1,1≤i≤n,1≤j≤m (1)
②利用多指标综合分析系统,可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来计算出xi的综合属性测度值uik = u(xi∈Ck),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uik=u(xi∈Ck)=mj=1wju(xij∈Ck),1≤k≤K (2)
其中ωj表示第j个单指标的权重。
③用属性识别系统,通过置信度准则来识别研究对象属于哪一个评价类,设(C1,C2,…,Ck)为有序分割,C1 >C2 >…> Ck。当样品xi满足置信度准则:
k0=mink:ki=1uil≥λ,1≤k≤K (3)
则认为研究对象xi属于Ck0类。
④最后通过评分比较系统来比较属性的强弱。假如属性集Ci的分数为ni,当C1nK[25]。计算公式如式(4):
qxi=ki=1niux(Ci) (4)
qxi为xi的得分,反映xi的重要性。
表1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Ii)指标设计说明指标权重(Wj)
企业组织能力
科研人员占比(I1)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和潜能0.0389资金实力(I2)体现企业的资金条件0.0736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I3)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0.0465企业规模生产能力(I4)企业是否具有大批量生产条件0.0219企业研发能力(I5)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0.1297高层团队及企业家能力(I6)企业对创新机会的把控和运作能力0.0325
技术自身特性
技术先进性(I7)与国内外类似技术先进性比较,反映其潜力0.1017技术复杂性(I8)技术壁垒高低的体现0.0311技术独特性(I9)反映对细分市场的控制力0.0406技术形成行业标准的可能性(I10)反映对行业或产业的影响力0.0502技术可预见性(I11)指技术发展路径、前景的可预测性0.0544技术相容性(I12)与其他的技术融合、互补的可能性0.0329技术可实现性(I13)在开发、实施、持续改进等方面的难易程度0.0227技术应用可拓展性(I14)技术应用领域的前景如何0.0650技术受特定用户的偏好性(I15)反映技术产品被目标市场采用的程度0.0388
项目环境条件
宏观政策(I16)政府对项目领域、行业的支持程度0.0349相关企业的参与(I17)竞争对手或上下游企业对技术的关注及发展程度0.0222宏观经济环境(I18)技术发展的经济大背景0.0352社会伦理道德水平(I19)被主流文化和道德标准接受程度0.0104补充性资源(I20)技术研发、中试、产业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配套技术或资源的支持性0.0876市场规模(I21)技术现有及未来可能形成的市场容量0.0296
3实际项目评价
3.1项目背景及打分
选取了5个属于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以上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的科技项目作为评价对象,分别以T1,T2,T3,T4,T5代表。这5个项目的背景及申报企业的具体情况,因篇幅所限,详见文献[24]。
邀请了7名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电子信息领域以及新兴技术管理研究的专家对5个项目进行评价。首先请专家详细了解5个项目的报送资料,再邀请项目申报单位负责人对项目进行讲解,专家现场提问并作交流。申报单位人员离场后,专家分别针对21个三级指标给5个科技项目进行评价并打分,如表2。其中每项得分均为所有专家打分的平均值。
3.2计算单属性测度值
本文选取梯形分布的分段线性组合函数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值。
将科技项目评审各指标属性分为3类:C1∈{一般性科技项目},C2∈{新技术科技项目},C3∈{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对这3类项目属性界定如下:
一般类科技项目是指技术有一定创新性,但创新程度不高,多属于应用开发层面,企业完成产品研发及批量生产难度不大,客户群及市场推广路径比较清晰。往往这类项目在传统的评审方式上比较容易得到支持,因为各种不确定性较低,投资见效较快,风险较小。这类项目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不会对行业造成太大影响,更不大可能由此带动新兴产业形成。
新技术类科技项目相对于一般类科技项目而言,技术创新程度较高,一般会伴有专利成果,有潜在的市场需求,产品研发及市场开发需要投入和时间,有一定风险,但一旦成功会对企业及行业带来冲击和影响。
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要以新兴技术为核心,虽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但伴随其发展,可能会对现有行业造成破坏,还极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新行业并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但这种项目的识别难度最大,本文的研究就是试图提出一个评价的概念模型,并找出一些客观的、可评价的指标来降低其识别难度。
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第一类项目数会大于第二类,第二类会大于第三类,则令C1>C2>C3。各专家对5个项目指标的打分范围为[0,10],设(6,8,10)为三个临界点,分别对应三类单指标的得分为及格、中等、满分。其属性测度函数曲线如图2。
C1、C2和C3的属性测度函数分别如下:
y(x)=1x≤6
8-x26
0x≥8
y(x)=0x≤6
x-626
10-x28≤x
0x=10 (5)
y(x)=0x≤8
x-828
1x=10
以科技项目T1为例,通过专家打分,T1的21个指标的平均得分见表2第二列,根据属性测度函数(5),可计算出科技项目T1的21个指标的单属性测度值。
3.3计算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值
求出科技项目T1的21个指标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值后,可根据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计算公式(2),计算出项目T1综合属性测度值u11=02644,u12=06872,u13=00484 。其他4个科技项目的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值可依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计算而得,计算值见表3。
34判定5个项目的类别
通过置信度准则来识别评价项目的属性类别。取置信度λ=07(置信度一般取在06~07之间),利用公式(3),根据5个科技项目的综合属性测度值对其项目属性进行判定。判定结果为:项目1、项目2、项目3和项目5属于新技术科技项目;项目4呈现出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项目属性特征,5个项目均不属于一般性科技项目(见表3)。
表中得分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T4T3。其中,项目T4是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T1、T2、T3和T5均属于新技术科技项目C2,不过从属性强弱可判定:项目5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最为接近,T1、T2次之,而项目3相对不具备这类属性。
4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新兴技术的形成特点,构建了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评价的三维评价模型,在3个维度6个层次上选取了具体的评价指标,提出应用属性综合评价系统的方法对新兴产业科技项目的属性进行评价。并对一组属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项目进行了模拟评审,演示了如何运用这一套思路和方法从申报的科技项目中识别出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项目。
本模型在评价指标选择上主要参考了前期部分研究成果和小范围的访谈和调研,是否真正体现新兴技术的产业特质,还有待于不断深入研究加以修正。评价指标较多涉及未来和企业隐性层的因素,对专家的知识面和信息量要求较高,也给评价增加了难度,并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希望这种思路和方法给新形势下科技管理部门在动态、不确定环境下遴选出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性的科技项目提供参考借鉴,对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一定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Clayton M Christensen. The Innovator's Dilemma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2]Geroge S Day, Paul J H, Schoe maker, Robert E. Gunther. Wharton on Manag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0.
[3]张峰,杨建君,黄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评述: 一个新的研究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12(5): 18-29.
[4]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科学学研究,2011,29(5):679-683.
[5]黄鲁成,黄晓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益评价指标及标准[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4):1-4.
[6]高峻峰.政府政策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以我国TD-SCDMA移动通讯技术的演化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2):25-32.
[7]方荣贵,银路,王敏.新兴技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中政府政策分析[J].技术经济, 2010,29(12):1-6.
[8]C Freeman, C Perez. Structural Crisis of Adjustment, Business Cycles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M]. G. Dosi, C. Freeman, R. Nelson., et al.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 London: Pinter, 1988.
[9]宋艳.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企业实际运作调查[D].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10]王敏,银路.新兴技术演化模式及其管理启示[J].技术经济,2009,28(11):13-16.
[11]Chan F T S, Chan M H, Tang N K H.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for technology selection[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0, 107:330-337.
[12]So Young Sohn, Tae Hee Mo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Success Index(TCSI)[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3, 70 (9) : 885-899.
[13]陈劲,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创新及其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 2002(5):22-28.
[14]魏国平.新兴技术管理策略研究――基于新兴技术特征的分类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15]宋艳,银路.新兴技术风险识别与三维分析――基于动态评估过程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07,10:136-142.
[16]银路,李天柱.情景规划在新兴技术动态评估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08, 29 (4):12-18.
[17]宋艳.新兴技术的动态评估与小灵通的成功之道[J].管理学报,2005,2(3): 337-339.
[18]银路,王敏,等.新兴技术管理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2.07.
[19]黄鲁成,卢文光.基于属性综合评价系统的新兴技术识别研究[J].科研管理, 2009, 30(4): 190-194.
[20]Chubin D E, Haekett E J Hackett. Peerless Science: Peer review and U.S. Science Policy [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Press, 1990.
[21]鲍玉昆,孙福全.基于SMART准则的科技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6-48.
[22]谈毅.韩国国家科技计划评估模式分析与借鉴[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4):46-49.
[23]胡景荣.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构建的研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