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培训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培训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培训课程

篇1

话题背景

作为室内硬装的另一面,软装设计自室内设计发轫以来,經历着不被重视,再至“轻装修、重装饰”的观点“反拨”;从稍懂色彩搭配的室内设计师凭直觉感受就可进行软装布置,再至软装行业建立了严格的考级认证,要迈入其间,门槛变得越来越高,它俨然与硬装设计一起构成并影响着整体设计项目的品质。然而,这看似顺遂的设计发展之路却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近期,我们发现:很多培训机构都办起了软装设计的培训课程,诸多业内的知名设计师被邀请为导师,以“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到一周的授课,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软装设计的分解及细化。它的发起,也反证了软装设计师对资格审核及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上的重视。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短期培训是否能收到极大的成效,即便它是一次商业上的运作噱头,但它直指了一个事实——软装设计培训的缺失,特别在分门别类进行课程解析及实践辅导上,软装设计还“百废待兴”,亟待获取更多的关注,同时,它也对短期培训机制及学科建立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位软装设计师曾言及,当你把房子倒过来,会掉下来的东西都属于软装设计的范畴。通俗的比喻却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到软装设计原来囊括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家具、摆件、挂饰、布艺、灯具、植物等等;对它们的选择与搭配,除了需遵循项目主题统一的考量外,也受到色彩美学、风水、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制约及影响。这张經由设计师之手,变幻出家居空间各种表情的“利器”,在当下应该如何大胆本文由收集整理地去探索?在这期间,碰到过哪些迷思和困惑?对业内人士而言,构建哪些提升平台才最有成效?针对以上诸问题,本期我们将邀请那些关注过、思考过软装设计的专业人士,从自身角度出发,与我们一起分享认识。

软装不是越多越好!

现代装饰杂志社:今天很高兴邀请几位专业人士从软装设计的角度来谈各自的认识。简单介绍下你们公司在软装设计这块的大体情况?

王本立:从原来的后期选购、提升到现在完成设计图后配软装方案表,在正常情况下,甲方会委托我们代购,付相应的服务费。但是在采购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分方案。但目前,郑州的软装市场相对封闭,很多好的产品信息也流通不进来。软装基本上都是小作坊式,缺少规模。我们大都是从设计师中抽调人员,做设计、出方案的同时也做软装,且每个项目都跟踪到底,相对地考虑的东西要更统一。

张万军:现在在郑州,设计公司成立软装部的还比较少。我们公司主营酒店类工程,都是自己跟着客户去跑,不收服务费。因为在当地,收取软装费比较困难,除非是一些高端客户。

王本立:在我看来,目前所成立的软装部无非是给主设计师们提供方便,待东西收集后,最后还是要汇总到总设计师,由他做决策。虽然,我们做设计图纸、方案及辅材表时已經将软装考虑进去,但图纸与现实还是有差异的。甲方出代购费,适当加点利润给设计师,由设计师帮忙代购,并负责后期的搭配和摆放。甲方如果自己有精力,会针对几个大项,指定品牌,或直接找厂商洽谈;而床上用品等配饰类的,就基本由设计师解决。

郑雁冰:我们公司大多数是在深圳艺展中心集中采购,跟我们合作的一些厂商会定期传送图片,若有意向就可下单。我们曾给一个酒店项目做过方案,预算300来万,整个方案给到甲方后,因为中间还存有利润差,甲方权衡之后还是决定自行采购。

从目前来看,高端软装还是集中在顶级的会所、别墅、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大多数甲方都觉得装修要放到主要部分,对软装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很多时候由于价格高而不得不向市场妥协,找一些相近的来替代。之前我们接过一个中国银行的项目,大厅一个雕塑的定制预算就要一两百万,当时试图找北京比较有名的工作室来做,但光是概念设计的费用就高达50万,最后只好放弃了。

现代装饰杂志社:整个项目的风格基调决定了软装设计的色彩搭配、家居用品的选择等等,依据大家的理解,硬装与软装设计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

张万军:在高端市场譬如投资商、地产商,他们对软装还是有要求的,但在整个河南的中端市场,人们对软装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普通酒店、茶楼,大都是从省钱的角度去考虑设计,要求不是特别高。我做过调查,很多客户认为所谓的软装是自己对审美要求的体现,不需要设计师的设计,也不希望搞成一个艺术品展示区。

王本立:这属于整体关系,色彩的搭配、家居颜色的选择,的确与软装有直接关系。但软装还是从属于硬装,当硬装格调确定下来,服务硬装的软装也随之确定。

郑雁冰:硬装与软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打个比方,一个人要满足最基础的着装,穿套西装,穿双鞋就差不多了,而会打扮的人还会配领带、墨镜,手表,这个部分就类似于软装。随着人的生活品位的提高,它自然而然地产生。我有一个客户说得非常精准,一个人长的好看怎么化妆都好看,前提是把硬装做好。

现代装饰杂志社:软装设计作为室内硬装修的重要补充,现在越来越受到甲方的重视,在各位看来,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说目前软装设计队伍的素质情况?

王本立:软装队伍基本上是从设计师人员抽调来完成的,开始的时候經验少、资源少,信息也不对称,再加上成本的问题,确实迫切需要相关的厂家提供配套的新产品以及新产品的应用方式。

郑雁冰:过去大家比较注重硬装,后来有一些厂家做了集成化,开发了很多衍生产品,避免了室内设计前期的弊端,产生了软装。他们越来越系统化了,已經能够深化室内设计的图纸,而我们设计公司还没达到和厂家的结合,就急需从设计师队伍里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软装设计,他们必须兼顾好室内设计和软装的高度;具备很高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见识。

张万军:好的软装设计师,凭借他的阅历,他对历史、文化、音乐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的了解,会把空间软装做得很好。目前以设计公司而言,要配软装设计师,必须跟主创设计师的心灵体会能相融,出来的配套才会好。

郑雁冰:要知道原创设计师的目的、客人的目的、消费者的目的,然后才能呈现一种很好的空间气质。

王本立:其实真正好的设计,软装配的很少。除非是在样板间,但太多的软装,每天打扫,一样会觉得不方便。在我看来,软装并不完全是空间展示,还要实用。软装配得多,一般是很多东西做坏了,需利用大量软装来掩饰设计不足。

郑雁冰:软装是建立在空间功能基础上的。现在市场上的软装基本上是拿来给客户炫耀的,真正懂它的不多。像茶几上摆满了一些东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只能是放在特定的样板房里。譬如不锈钢摆件,得拿麂皮绒去擦才会亮。

王本立:艺术与实用也要结合。就像时装一样,其实舞台上的东西能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人运用,那才是真正好的。包括酒店也是这样,因为酒店管理肯定也是越方便越好,要是在不方便的情况下,投入的成本肯定很大。

郑雁冰:商业项目你可以张扬一点,像居家这种还是平和一点的好。

张万军:越是家庭化的东西,不但要符合主案设计师的审美要求,还要符合业主的审美和使用要求。两方面要达到一致,就比较困难了。我给平顶山的一个煤矿业主做家装,他说要很时尚。硬装做完后,业主从广东买了140多万的红木家具,跟我的硬装格调差距很大。

灯光、香氛与花艺

现代装饰杂志社:像米兰、巴黎每年都会潮流趋势,大家如何看待潮流趋势对中国软装市场的影响?一般通过哪些渠道来获取这些最新的资讯?

郑雁冰:我去过一次,印象比较深。它每年的涵盖了服装、家具,包括当代艺术等大文化层面的东西。我最早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这与室内设计有些相近。服装讲究的款式、面料、色彩这三大块,在做室内设计时就是造型、色彩、材料,其中材料的选择把色彩这一块儿也涵盖进去了。

王本立:潮流趋势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室内设计有它本身的特殊性,主要受材料、设计、业主需求等要素的影响。软装方面像家具、面料、窗帘、壁纸也会受到潮流趋势的影响,但肯定还是设计自身对其的影响更大。

时尚潮流变化很快,它对室内设计来说,可以起到启示,但绝对不是主流。真正的室内设计,追求的应该是永恒的东西。所以说软装设计必须建立在室内设计的基础之上,它需要长久性、持续性;而不是赶时髦,不然方案永远都做不完,也根本没办法实施。

张万军:软装只能是充当点缀,一切的陈设还是要配合装修的大环境,起到趣味点缀的作用,不是说随随便便,我认为哪个东西好就可以放在哪。

郑雁冰:空间气质决定软装呈现的气质,你是中式的,有意境的,软装也是同样有意境的。若你是雍容华贵的,它也是雍容华贵的,空间气质跟软装气质是相媲美的。

现代装饰杂志社:灯光运用作为气氛烘托的有力补充,各位是如何理解灯光运用设计与家居室内设计的关系?分享一下灯光运用的心得。

王本立:我理解灯光的最初作用是照明,但是随着室内设计的发展,灯光运用也在变化。现在灯光主要是强调重点部分的照明,比如说工艺品、壁画机理部分光感的变化,增加它的趣味性、神秘性;利用灯光把明暗、虚实给划分出来。

张万军:灯光运用主要是起到光影的变化。比如你去做spa,灯光就需要暗一点,才能达到一种气氛。餐厅的餐桌肯定是最亮的,这样才能引起人的食欲。每一个不同的场景,都是靠光感来营造不同的心情,而这与照明是息息相关的。

郑雁冰:我对光的理解,分为两类,一是文教类项目,它用光最好的境界是用自然光,把室内营造成跟白天一样。二、光实际上最终的目的是感染人。欧洲的酒店基本上在外观都有几盏壁灯,很弱,却能把室内大厅的灯光烘托得很温馨,这是一种商业设计的手段。刚才万军提到餐厅的灯光设计,它的目的也是商业,光在色温或照度达不到的时候,那菜品就出不来那种味觉。特定的环境灯光的运用都不一样。

张万军:由于科技含量比重的加大,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原来一个设计师就可以完成的,以后可能需要更多人参与。像随着天光变化而变化的智能灯,当自然光线暗淡下来时,光线会随着色温的变化而变化,不需要人去控制开关。

王本立:现在灯光运用比以前进步很多了。以前几乎顶上通通是一米间隔一个,均匀分布。现在基本上已經打破了,其实有些地方不需要很强的光。

张万军:国外的灯光是走到哪儿亮到哪儿,是温控;没人走动的时候,走廊该亮的地方还是亮的,只不过亮度不同。一个五星级酒店,光弱电这一项就能够花费1400多万,内地根本投不了那么多。

王本立:国外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高,愿意投入。再一个,不是说我们作品做不好,而是配套的各方面新信息、新材料对接不对称。像灯光设计,周围配合的也就三四家专门做灯光的。不像国外设计师底下配套的很多,哪怕只需一幅挂画,也会有专门懂画的人拿个十来幅供他挑选。现在我们需要自己出去找,精力和时间都有限,最终就只能凑合了。

郑雁冰:软装比如说窗帘、壁纸、画、家具,你得找好几家才能配好。配套的少,另外是有能力的公司少。像卖窗帘的,我就找过很多家,到最后实际上都变成卖布了。为什么不值钱?因为没有提高到艺术高度的层面。

现在国内的市场,很多设计师不愿意去做这一块,实际上做这一块确实累,再加上行业不认可。实际上软装收的费用跟室内设计师是对等的,当市场形成以后,他们起来的会非常快。同样是工作五六年的设计师,你让他现在转行做软装,他会觉得没有做室内有成就感。

现代装饰杂志社:花艺、香氛、植物等这类调动视觉、嗅觉的软装部分,也广泛运用于家居空间及样板空间,它能从细节处着眼,装点及美化生活。贵司在这个部分是否有所关注?一般是寻找合作公司协作还是独立操作?

郑雁冰:你给客户做方案,直接反映的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觉”,然后才能展示出第六感官。

王本立:我觉得植物、香氛等因存放时间短,不好打理,好多客户在室内通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一嫌费事,二怕养死了不吉利,反而会去找花艺公司,园林公司,定期摆放。像插花,我们很想用,但在郑州不知道谁插得好,没办法,只好自己解决,用的最多就是拿个剪子绞两枝树枝往那儿一插;或者弄荷叶、荷花插上。从根本来说,还是行业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假如说配套的花艺设计师都非常专业,我认为几乎每一个设计师都能出来好作品。完善的配套,专业的素养,他能提醒设计师哪些东西应该怎么做,毕竟设计师也不是万能的。

郑雁冰:对,实际上好的花艺师表现的主题不外乎春夏秋冬,然后根据每个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上海的柏悦酒店,每一盆绿色植物都是有故事,有根源的,不是平白无故拿盆花或者绿色植物就行。中国有评判法则,西方也有,评价空间跟我们评价艺术品是一样的,中国的意、妙、神、能是四个阶段,西方则是优美、崇高放到第一位。室内设计或者软装没有对错之分,存在就有价值,只是高低不同罢了。

软装前景与提升

现代装饰杂志社:随着定制时代的到来,大家如何看待软装定制设计的前景?

郑雁冰:前景一片光明。有些特殊的案例,家具都是定制的,譬如门口要做东南亚风格,跑去东南亚当地采购是很麻烦的。但定制的远没有当地的来得纯正,主要是我们在模仿家具时,只看到外在相貌,没有吃透它的本质。

王本立:定制这一块儿,除了艺术品,我感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它牵涉到成本、数量,厂家的生产等诸多因素。个人定制,质量不太稳定;真正的大品牌也不给定制或价格昂贵,但是以后肯定会有市场,并能慢慢形成规范。

郑雁冰:定制还是在设计公司的范畴存在,老百姓买东西肯定不会定制。定制现在一般只在高级会所、样板房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为他们也是出于商业目的。

王本立:我们所谓的定制无非就是灯、家具之类的。像窗帘,你要定制是很不容易的,除非像五星级酒店,有一定的量来支撑,但是我们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设计单位,还没有这个规模去承载。真正的定制应该说图案什么的都是自己原创的,跟别人的基本上不重复,那才是真正的定制。但是除了艺术品,其他的东西不好办。

郑雁冰:我们叫半定制,窗帘买回来以后,再加工。每个人理解的定制不一样,像画,你选个画芯,再装裱,那也属于定制。买一套家具,沙发不改,茶几改改,也叫定制,看你怎样给客户去解释了。像东南亚那些度假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资源做当地的项目,反而做得很好,成本也不高。

现代装饰杂志社:现在好多机构都在办软装设计培训班,大家会组织公司员工去学习吗?对这些培训机构的资质,有没有什么要求?希望设计人员在哪些方面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郑雁冰:我也去听了很多课,包括意大利的、清华的,或者社会上的一些软装机构,跟他们交流过。意大利的那种软装机构离我们的设计很遥远,因为他们走的都是定制的路子,另外国际语言也有一定的障碍,当然它的成本非常高。目前一个中型的设计公司要拿一部分人去学,还是很有困难的。当然在国内培训的话就没有必要了,我觉得层次不高,他们也是请一些有經验的人在授课,没有一个很系统的理论体系去支撑。包括我们的室内设计,不像建筑,理论体系也不是太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