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考核对象:村支部、村委和村常职干部。
二、考核工作范围: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镇党委政府临时安排的中心工作。
三、考核办法
1、2013年度对村考核按人口数量分类进行。3000人以上的村为一类村,2000—3000人的为二类村,2000人以下为三类村。
2、年度综合考核实行通报加减分制度。考核基础分为70分,党委、政府分线制定考核内容,明确工作要求,实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通报后需及时整改的要及时整改,如整改不到位再次通报批评,除加倍扣考核分外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
3、设专项考核一票否决制。计划生育、安全、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四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双向考核,其中,计划生育提前完成任务的,实行单项奖励制。
4、考核方式。年初党委政府统一就具体工作制定量化工作分值,年终由镇目标考核督查组采取听村支两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看工作开展记载记录、查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并对照各项《目标责任书》进行打分,同时对工作出色的村可加分,最后由镇党委会议进行审核,总分额最多不超过100分。
5、年度综合考核实行奖勤制。年终考核依据目标完成情况由镇财政经费给予奖励。凡考核分在70分以上的支部、村委和村干部,方可参与各项评优评先活动,党委、政府在年终奖励支部、村委工作经费,一类村15000元,二类村14000元,三类村13000元。经费主要由政府和相关业务考核部门共同承担。奖励金其中的40%用于工作经费,60%作为村干部奖金。由支部负责人根据村干部(包括参与工作的其它党员干部)工作评比结果给予奖励,奖励方案要交镇党委、政府备案,如成绩特别突出,有卓越贡献的,党委、政府另设突出贡献奖。
6、加减分办法。(1)村集体工作业绩突出,获得中央、省、市、县、镇表彰的(以获奖文件、奖牌为准),分别加20、10、5、3、2分,(2)个人受中央、省、市、县、镇表彰的,所在村分别加10、8、5、2、1分(以获奖文件、证书为准),(3)工作受到镇党委政府通报表扬或批评的,在年终总分中按通报上的分值加减分(未明确具体分值的加减2分),个人获通报表扬或批评的,按通报上的分值折半计入所在村年终考核总分。
7、绩效管理办法:村干部实行固定补助加大绩效报酬制度,固定补助按月发放,绩效工资依据考核结果于次年2月前一次性发放。年末,党委、政府根据各村综合考核结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其中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的村,村干部每月考核金和村工作经费全部发放;年度综合考核获得二等奖的村,村干部每月考核金和工作经费分别扣减2%;年度综合考核获得三等奖的村,村干部按每月考核金和村工作经费分别扣减10%。
四、其他有关事项:
1、2013年村干部误工补贴每月为:支部书记1150元(其中固定补贴每月为800元),村主任1030元(其中固定补贴每月为730元),村支部副书记、村副主任、村文书、村主任助理920元(其中固定补贴每月为620元),固定补贴以外的部分作为考核金。
2、凡下派到村任职的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及相关部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按基本补助加突出贡献组成。基本补助:支部书记每月600元,副书记每月400元(其中社区书记每月200元),主任助理每月300元(其中社区主任每月600元)。
3、2013年组干部误工补贴每月为365元(其中固定补贴每月为165元),各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村支部、村委研究确定具体的考核办法。
4、2013年经镇党委审查同意的村妇联主任、民兵连长、团委书记每月补助务工费30至50元,根据考核结果年末一次性兑现。
5、连续两年年度考核均在倒数第一名的村,该村村干部当年绩效考核工资扣减50%;连续三年年度考核获倒数第一名的村,该村村干部当年绩效考核工资全部取消,党委、政府对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诫勉谈话。
6、兼职或缺编村干部的补贴按兼职或缺编职数正职按每人每月500元;副职每人每月400元计算到村由村统筹安排落实到人。
篇2
一是继续抓好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理论、提高素质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本阶段重点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县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等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端正了工作态度。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这一阶段我们坚持开门搞教育,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要在学习教育阶段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广泛深入地征求意见,对党员个人、支部和本单位领导班子征求到的要加强学习、完善制度、加大物价执法检查等意见、建议共14条。属于党员个人的意见都反馈给了本人,属于对单位的意见进行了归纳整理。
三是认真开展谈心活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开展普遍谈心活动20多次。谈心活动中,以“鞭策后进、鼓励先进”为重点,对老同志提出了积极向上的鼓励意见,增大了老同志的工作热情。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年轻干部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领导干部也能够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了与人为善,坦诚相见。
四是撰写了党性分析材料。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八破八立”要求和“十不准”规定,结合征求到的意见,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重点检查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撰写自查自纠报告。支部负责同志审阅了本支部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对联系实际不够的、问题找得不准的、剖析不深刻的都进行了认真修改。
五是坚持边查边改的工作方法。对查找出来的工作人员执法不力、怕惹人、留情面等突出问题,逐项进行梳理,提出整改措施。并确定由专人负责,采取挂牌销号的方法,将整改结果在职工会上予以通报。支部要求各党员干部要切实从转变工作作风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做起,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将医疗乱收费、农资乱涨价、单位制度贯彻不力等问题已完成整改。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在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中发生的新变化。
六是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能够带头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带头自我剖析,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边查边改,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表率。
七是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准备。定于6月下旬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求各干部职工对照征求到的意见,认真分析我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二、以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努力抓好当前工作
篇3
[,!]1、全镇新增城镇就业2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均控制在 3.6% 下,零就业家庭保持100%动态清零。(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每年新增55人,登记失业率为0,零就业家庭100%清零)
2、农民工素质整体提升。我镇党员、计生对象培训280人,农村转移培训 2011人,创业培训198人。(十二五规划指标任务为党员、计生对象户培训250人,农村转移培训1980人,创业培训190人)
3、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全镇新农保参保1320万人,企业自由职业678人。
4、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0%。(十二五规划要求劳动合同签订率 80% )
(一)、创业就业整体联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就业扶持政策逐步健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就业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困难援助等方面加大了就业扶持力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就业政策体系,为推进就业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二、公共就业服务。几年来,我们从平台建设、队伍保障、信息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着手,打造了覆盖城乡、功能互补的服务模式。我镇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招聘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我镇共举办招聘会17场。提供岗位3307个。进场求职人员达2468次,1927人达成就业意向。各村建立了基层工作平台,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各村坡。三、近年来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进就业问题,为南宁市富士康输送1036人员;积极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交流,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依托引导农民就地就业,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487人,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了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孵化基地等一体化的创业扶持体系,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项目2个、个体经营项目17个、五、深入开展职业培训年活动,培训下乡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2011年以来,我镇技能职业培训1687人,职业技能鉴定1607人。
(二)、社会社保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服务创新完善。一、政策体制更加健全。近年来,我镇以五险为核心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待遇水平和城乡职工养老保险的对接;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二、待遇水平逐步提升,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14.89万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达到每人每月100元。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工作,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失业认证“人脸识别+活体检测”工作。
(三)、劳动者权益维护有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加大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力度,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0%以上。日常巡视检查,禁止使用童工、妇女合法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2011年以来,劳动保障检查机构共受理并处理举报投诉28起,为127余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和押金37680元,举报投诉案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90%。
(四)、基层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一、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2011年,建立了农村行政村人社服务平台,我镇共1个社区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相关机构并配备了1-2名专职或兼职的协管员。二是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速。就业、社保、医保等管理系统升级完善,网上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和业务在线办理全面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到社区。城区所有社保业务全部实现统一软件、统一流程、统一数据。
近年来我镇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指标基本完成,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距离。具体体现为:
(一)就业和再就业不容乐观。用工需求总量和用工需求 有所下降,2015年企业用工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很多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理想和现实错位,“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有待进一步普及。
(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整。一、《社会保险法》的政策配套尚未完善,涉及病残津贴、调待机制、制度衔接、覆盖范围等重要内
容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尚未明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三)劳动维权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企业用工和劳务派遣不规范,工资收入水平偏低,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屡禁不绝,而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临时工,涉及到大量职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存在很多隐患。
(一)全力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一、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就业工作,抓好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的普及宣传,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二、积极争取城区各方支持,落实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就业资金,三、进一步强化就业援助服务,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推行精细化管理服务,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孵化基地等创业政策,及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跟踪扶持。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进一步梳理现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衔接,确保现行制度与《社会保障法》相对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一村一策”的方法解决城中村改造转户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三)一、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新一轮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青年人才引进方面,重点做好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择优进编的具体实施工作。二、推动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创新发展。三、严格落实职称评审政策,进一步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实现继续教育工作与职称评审工作的互动深入发展。
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通过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健全执法制度、促进职能到位,加强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严格依法行政,严格遵守行政法律程序,规范行政法律行为,切实落实依法行政的保障措施,积极担负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责任,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严格依法制定和规范性文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本部门、各科室、中心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促进职能的转变和工作效能的提高,达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程序规范化,监督机制完善化,为逐步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科学的、规范的行政执法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职责
为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领导,确保此顶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局办公室(法制科)合署办公。
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办公室具体承办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日常工作。
三、法定职责和行政执法管理目标
(一)法定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编制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指导、监督、组织实施。
2、监督、指导全市公证机构、公证员工作。
3、监督、指导全市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及法律顾问工作,综合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
4、指导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镇乡(街道)司法所工作,参与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5、制订全市的法制宣传和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执法检查。组织、指导、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学教育工作。
6、稳步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管理、教育、矫治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了解、掌握全市归正人员的情况,指导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7、负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工作,负责指导全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和立功创模活动,负责市司法行政机关行政监察工作。负责组织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修和法律服务机构的年度财务收支内审。
8、承办市司法局行政复议。
9、监督和管理全市法律援助和“148”法律服务工作。
10、承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行政执法管理目标
1、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按照我市普法依法治市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完善各项措施。通过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种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
2、律师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实施《律师法》,进一步深化改革,严格依法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分配机制。严格依法规范律师行为,切实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切实做好律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律师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把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年检、注册关。
3、公证管理工作
继续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公证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公证质量的管理,建立自查、互查等一系列制度,严防错、假证的发生。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公证处和文明公证员活动,加强公证形象教育,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做好公证机构和公证机构负责人年度考核工作。
6、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
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法律服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监督、检查办案质量。围绕“巩固一类所,强化二类所,撤并三类所”的要求,吸取律师工作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动基层法律服务所上规模、上等级工作。继续加大对法律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做好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工作者执业证书年检、注册工作,将我市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7、法律援助工作
要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援助制度,规范法律援助的各项工作,组织、指派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事务,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8、基层司法所的管理工作
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达到有班子、有房子、有牌子、有印子、有制度,为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和基层社会稳定打好基础。
9、人民调解工作
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着力加强专业市场、外来人口集聚区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行业性、专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调解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机衔接,逐步实现调解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做好民间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提高纠纷的预防和调控能力。
10、社区矫正工作
继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按照《*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基础台帐,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制度,落实日常管理措施。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工作能力。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培训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完善相关部门工作衔接机制,不断降低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
11、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健全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内部关系,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教活动,预防和减少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维护我市的社会稳定。
12、法制工作
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对司法行政执法的监督,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司法行政系统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国家赔偿,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13、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化“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分解落实
(一)办公室(法制科)
指导管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争先创优、立功创模和领导干部政治教育。负责局机关的人事管理、年度考核、任免、奖惩工作。管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律师、公证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负责本局机关干部、职工工资晋升、调整。做好本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检查所属单位、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遵守和执行纪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方面的问题;受理对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
制订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收集、分析和反馈各类司法行政信息,协助局领导处理机关日常政务。负责综合性文件的起草、新闻宣传、议案提案办理、机要、保密、文印、文件档案资料管理和机关对外联络、接待、保障、基本建设等工作。
承办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受局领导的委托,行政诉讼,机关干部、职工普法教育工作。负责本局行政执法、政务公开工作和解答本系统有关法规、政策问题。落实和推进局依法行政工作、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组织“每月一法学习”工作。
受理社会和内部工作人员对本局党委和党员违反政治、组织人事纪律、经济管理制度,失职、侵犯党员权利、侵犯公民权利、严重违主义道德、违管理秩序等的检举、控告。
(二)行政审批科
负责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登记初审、基层法律工作者执业登记初审。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审核
(三)宣教科
制订全市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市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各行业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负责市直单位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辅导培训,承担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进一步深化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镇乡、街道依法治理和执法部门的依法行政。管理全市法律专业成人教育工作。组织全市司法行政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
(四)基层工作管理科(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
指导管理全市司法所、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开展民间纠纷预防、排查和调处工作,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司法所、调委会创建工作。指导和管理全市司法所人员队伍建设。管理和监督全市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工作。承担市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抓好各级帮教组织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贯彻落实上级及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的有关社区矫正的政策和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方案、计划及有关工作制度。指导、组织全市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学习教育、监督管理、公益劳动等相关工作。指导、帮助、督促、检查全市各镇乡、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沟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完成上级社区矫正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律师公证工作管理科
制订全市律师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指导和管理全市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工作。指导和管理全市律师机构,负责对全市执业律师队伍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教育管理,监督检查律师和律师所的执业行为,对违纪行为的查处。管理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负责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教育管理、业务培训。综合管理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完善律师法律援助制度,开展律师实务理论研讨。制订全市公证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管理和指导全市的公证工作,监督公证业务活动。具体负责全市公证员业务培训,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年度考核上报工作,组织年度公证质量检查,查处错证、假证和违规行为。指导全市涉外公证。负责公证机构设立登记初审、公证机构变更登记初审。负责公证员执业申请初审、公证机构年检初审、执业公证员年度注册初审。负责做好律师、公证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工作。处理公证申诉。
(六)“148”法律援助中心
负责制定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和“148”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规划。解答法律咨询,普及和宣传有关的法律、政策,定期综合分析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和提出法律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统一协调本市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法律援助。
五、保障措施和具体制度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召开局党委会、局务会议、全局干警大会,进行广泛动员,统一思想,教育行政执法人员,提高对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局党委把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关系,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落到实处。各执法科室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法定职责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协作。非执法科室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配合工作,保障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熟知本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执法职责、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保证行政执法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在局机关开展了“每月学一法”活动。
(四)追究过错,责任到人。本局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而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必须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过错责任,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公开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处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本局及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1、违法或错误实施行政处罚;
2、依法应作为而不作为造成损害;
3、超越职权导致行政执法过错;
4、执法中、弄虚作假、显失公平,造成恶劣影响;
5、违反法定程序和超越或者,经复议机关复议后被撤销、变更或者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6、违反法定程序和超越或,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或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7、其他应当追究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发生行政执法过错,依法由本局先承担赔偿义务或者其他责任后,根据造成过错的原因、后果和所采取的救济办法等因素,对负直接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追究过错责任。对于过错责任,分别适用或者合并适用下列责任追究:
1、批评教育;
2、责令检讨改正;
3、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4、调离原行政执法岗位,并上报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5、责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6、给予行政处分。
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纪检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由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决定,具体工作由局办公室(法制科)负责。本局决定追究行政执法过错、错案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后,属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检讨改正的,由其所在科室负责执行;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由办公室(法制科)依法办理;涉及人事任免的,由办公室依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涉及纪检的,由局纪委办理;涉及经济赔偿的,由办公室办理。
(五)认真考核,强化监督。对本局机关各科室的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范围,主要从行政执法责任的基础工作、执法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采用百分制计分方法。其中:
1、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的基础工作,满分30分,每项6分;未达标准的酌情扣分,每项扣完为止:①科室领导重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有机地结合,有本科室具体的实施意见;②根据《*市司法局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中明确的执法责任,全面承担本科室的执法责任;③本科室将承担的各项行政执法责任进一步明确到具体执法岗位、人员;④本科室行政执法人员熟知本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执法职责、执法范围、执法权限、执法程序;⑤科室领导重视推行政务公开,有具体实施意见;科室之间积极配合协作,无推诿扯皮现象。
2、执法责任制和政务公开的执行情况,满分50分,每项10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每起扣2分,每项扣完为止:①年内印发的规范性文件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有相抵触的情况,或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未按规定送局办公室(法制科)合法性审查;②本科室及行政执法人员不严格履行法定执法责任,或者发生违法违纪情况;③执法责任制的各项指标未达到规定标准、要求,政务公开流于形式,向社会公开事项仍然存在暗箱操作情况;④执法活动不规范,程序不合法、量罚不当;⑤发生因执法错案引发行政复议或者诉讼,被撤销、变更、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或者发生行政赔偿案件。
篇5
1、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观念。一是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必须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进一步转变自身职能,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落实。二是牢固树立教育协调发展的观念。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体系、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三是牢固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结合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优化全市教育资源,让所有学校逐步享有公平的办学条件,让所有学生逐步享有公平的优质教育,让所有孩子逐步拥有政策保证的公平起跑线。(责任人:*,主题发言人:各单位主要领导)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一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创建优质教育资源。二是依据省定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加快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三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对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力度,确保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责任人:*、*)
3、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积极开展感恩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德育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严格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学科教研论坛,充分发挥教研室和乡镇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按照《*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指标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和卫生工作。四是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责任人:*、*、*、*)
4、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一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努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探索改进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师训、教研、电教、基教等部门联动的培训机制,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岗位培训、专题研讨、论坛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开拓视野,提高教育干部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培训,把上级开展的培训活动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增加培训经费补助,积极创造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责任人:*)
5、进一步健全教育科学发展机制。一是深化教育人事管理机制改革。坚持实行双向选聘、评聘分开,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资源流动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实行干部队伍任期管理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二是构建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在加强设施配套建设、优化专业教师结构、加强教师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以“大集体备课”、“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科学发展的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责任人:*)
6、进一步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规范日常运作程序,各司其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二是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认真落实省、市农村学前教育会议精神,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改善办园条件,扩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班级规模,争创省、市级示范园。三是增加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责任人:*)
7、进一步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规范和推进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及时将社会和教师普遍关注的招生、评优、职称评聘等工作进行公开,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规范教育收费,强化财务审计工作,严禁教师有偿家教、从事第二职业、散播恶意信息等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是加强机关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四是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教育良好发展形象,激发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热情。(责任人:*)
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充分利用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要打好教育品牌,实行教育文化招商,努力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既重视引高科技产品、大个头项目,更重视引智引才,提高招商引资的品位。(责任人:*)
9、抓好安全工作,形成安全网络。把学校安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细化到学校工作各个环节,制订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开展安全排查,挂帐消号,及时消除了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责任人:*)
10、完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抓好15个危改项目建设。创建4处泰安市规范化幼儿园。创建泰安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2处。创建泰安市AAA级学校3处。加快城市西区学校建设步伐。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教师用机和多媒体教室配备,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积极筹建大职教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契机,整合全市教育资源,打破部门办学界限,启动大职教中心建设,打造职教航母,逐步形成“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的大职教格局,建成*市职业教育集团。
二、主要整改问题
一是以生为本的理念有待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题地位还未全面落实。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树立。考试评价制度尚需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动和惯性还比较强烈。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后20%学生成绩的提升虽然也有一些措施,但总体上重视程度还不够,力度还不学大。
二是素质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纵向比有进步,横向看,我市普高、初中的质量在全省特别是与胶东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课堂教学效率不很高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急需提升。研究教学、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的氛围不够浓厚。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的倾向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存习在。
三是发展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在提高义务段保障水平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普高、职高、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的保障水平显得办法不多。城乡教育发展水平落差还较大,“择校热”还比较严重,特殊教育还比较薄弱,社区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网善。
四是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基本确立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挥乡镇(街道)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许多空间,尤其是县、乡两级在债务分解、学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确。
篇6
一、滕州市各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现状
按照“事业单位”新的含义范畴,目前,滕州市各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行分别负责、分类登记,即传统意义上的公办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经机构编制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民办事业单位即民办公益服务机构,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经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登记;卫生服务机构(包括卫生室、诊所等)在卫计部门进行备案。(一)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情况。截至目前,我市登记事业单位法人中承担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约占90%,事业单位编制、人事、财政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控严格,运行良好。事业单位的监管主要依靠年度报告公开,我市在连续3年年度报告公开达到近100%的基础上,为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丰富监管手段,强化监管力度。一是对未及时进行年检的事业单位以书面通知的形式督促,要求限期完成年检;二是与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事业单位公章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公章的刻制、使用、更换、上缴、销毁做了明确规定,完善了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三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意见》,对强化法人登记管理、建立事业单位考核机制、执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督管理联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四是坚持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不断改进考核指标,完善考核程序,实现考核结果运用的“三挂钩”制度,取得良好成效。实行登记制度以来,通过多管齐下的监管手段,事业单位法人的登记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对于促进事业单位法人依法行政、发挥公益职能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情况。据统计,全市已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448家,其中民办非企业241家,社团组织207家,主要涉及到教育、文化、科技等部门;在卫生部门备案的卫生服务机构886家,其中标准化村卫生室68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5家,厂矿、企业、学校卫生室25家,个体诊所140家,民营、厂矿、监狱医院13家。这其中的多数单位只经过相关部门资质认可,均未经过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批。其监管方式受限于制度缺失和人员编制等方面,仅能依靠年度检验、人员验证等简单的手段。
二、各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现阶段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有关问题
近年来,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工作不断强化,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事业单位监管领域中缺乏专门法律,造成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的困难。《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赋予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的职责,并明确了监督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但监督管理的内容还比较宏观。有的内容缺少权威解释;有的内容只是提出了问题,而缺少配套措施,对如何把握监督管理内容、如何实施监督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晰统一;有的存在制度、规则局限性及刚性不足等问题。二是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和动态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市事业单位监管工作中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尚显不足。一方面是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主管部门容易从管理者变为操作者,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庇护行为不可避免,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功能大打折扣;同时,主管部门往往对事业单位的初始设立比较关注,而对事业单位能否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履行好应尽职责做的不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联合监管的机制尚不完善。监管方式主要以机构编制部门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为主,监管手段上多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上,对于事业单位工作的扎实性、材料的真实性尚无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办法,联合执法和监管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三是社会公众参与力度不足。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目前,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相关信息不对称。由于事业单位从属于主管部门的相对内部性和有关保密性,导致人民群众缺乏对其监督应知的信息资料。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很多事业单位的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度不高,也没有把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当成自己的一种义务,加上制度上的约束也不明确,刚性不足,导致它们往往对不利的信息进行隐瞒、回避等。
(二)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登记有关问题
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在机构设置、业务活动开展、人员管理上有很大差异,情况十分复杂,监管不易开展,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一是机构设置存在一定随意性。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的设置往往出于出资人的意愿,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甚至有出于营利性目的。考虑到对这类单位管理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对其进行统一登记,要充分界定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差别,防止出现统一登记后借此身份谋利的现象。二是财力得不到充足保障。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应该是以公益为目的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只能用于自身建设和发展,出资人不能取得任何回报。这类单位成立之初,出资人会投入一定的财力保证其运行开支。但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化,在很少得到出资人持续投资、政府财政资助和拨款的情况下,这类单位一旦业务萎缩,经营不善,资金短缺,就不能保证单位的持续发展。实行统一登记后后,虽然一定程度上会解决相关问题,但财务的使用监管依然存在较大难度。三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一是人事管理不规范。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由于没有纳入编制、人社等部门管理,用人完全自主,但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录用人员不够规范。二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例如有的单位没有配备专兼职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三是监督管理薄弱。有的单位没有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管理机制。四是登记条件难把握。首先,从前置审批上看,现有事业单位由各级政府及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审批,一般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机构规格、人员编制等都进行核定,审批条件和程序较为规范。而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对这类单位职责、规模没有严格的规定,审批条件和程序规范性不够。其次,从法定代表人产生上看,国家机关举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由主管部门或党委政府任命,符合严格的干部管理原则和相关程序。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负责人一般由出资单位委派,人员身份较为复杂,有可能不符合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格条件。再次,从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上看,国家机关举办事业单位有充足的财政资金供给,具有较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财力上得不到充分保障,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相对较弱。综上所述,给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登记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五是监督管理存在难度。监管方式较为单一,目前各备案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通过有关资质证书的年度检验和行业指导等进行监管;监管力度尚显不足,没有相关奖惩配套措施和法律法规;监管力量薄弱,一定程度存在监管漏洞;行业差距较大,无法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的工作业务。
三、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