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机安全生产知识

篇1

1.1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外省已经发生的并有可能波及或已经波及我省,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由于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其它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物毒素或者农业转基因等因素,导致农产品污染突然发生和严重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群体性健康损害和死亡,产生或可能产生严重社会影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3 工作原则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科学决策、依法应急。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程序,确保事故处置的科学、有效。

加强监测、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日常检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2.1.1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成立“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由省农业委员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委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政策法规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园艺特产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农垦处、乡镇企业管理处、监察室、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省农产品质检中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省农产品包装安全监测中心)等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2.1.2“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执行省政府和农业部应急指挥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有关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工作部署;

(2)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4)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工作;根据需要事故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6)向省政府、“省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应急处置情况汇报;

(7)完成“省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2.1.3成员单位职责

(1)办公室:负责与省应急办、省新闻办等部门的联系和衔接,组织、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工作;协助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组织协调;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用车等物资。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拟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开展应急信息报送,应急动态分析等工作。

(3)政策法规处:牵头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农业投入品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发展计划处:负责协调相关处室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发改委追加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

(5)财务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管理。

(6)科技教育处:负责产地环境和转基因产品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7)农业处:负责组织与种植业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园艺特产处:负责组织与蔬菜及园艺特产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9)农业机械化管理处:负责组织涉及农业机械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业机械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0)农垦处:负责组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1)乡镇企业管理处:负责组织乡镇企业与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2)省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总站(省农产品质检中心):负责农业品残留监测、相关技术鉴定等;参与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以及有关情况的收集、报告等工作;参与农业环境污染方面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13)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14)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省农产品包装安全监测中心):参与农产品包装材料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5)监察室:负责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对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按照管理权限进行调查处理。

2.2工作机构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设联络员。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设在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本预案启动后,负责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负责组织相关工作小组。

2.2.1吉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主任由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兼任。

2.2.2“吉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市(州)、县(市、区)、委内各处(室)及相关单位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治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省政府、应急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2.2.3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1)事故调查处理组

①组成: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明确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农业处、园艺特产处、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农垦处、乡镇企业管理处等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监察室视情况参与对重大事故的调查。

②职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农产品,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2)专家咨询组

①组成:省农业委员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专家库,专家库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专家咨询组。

②职责:专家咨询组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及造成的危害,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3)综合组

①组成:由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②职责:迅速制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并视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向我驻外有关使领馆、港澳台地区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2.3地方机构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3. 监测预警和事故分级

3.1监测和预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组织开展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农产品中甲胺磷等禁限用高毒农药易引发急性中毒的违禁药物。发现问题要逐级上报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3.2事故分级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分级办法,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

3.2.1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Ⅰ级事件: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3.2.2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Ⅱ级事件: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以上市)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含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2.3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Ⅲ级事件: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2.4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Ⅳ级事件: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4.应急处置

4.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4.1.1确定事故级别

县级以上“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该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及评估,确定事故级别,并报告上一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同级人民政府,通报同级食品安全行政主管部门。事故级别的确定根据本预案3.2的规定执行。

4.1.2分级启动预案

事故级别确定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建议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接受上一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4.2报告

4.2.1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1)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

(3)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5)消费者;

(6)其他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4.2.2报告程序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通过电话等各种渠道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按规定向本部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及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行政主管部门。

4.2.3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地“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向上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出初次报告。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处理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2.4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省农委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的调查处理工作。

4.3应急响应

4.3.1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响应(Ⅰ级和Ⅱ级)。

特别重大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并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2)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响应(Ⅲ级)

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市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指挥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积极指导、协助县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派出工作组赴事发地指导督办应急处理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

(3)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响应 (Ⅳ级)

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县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实施应急处置,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市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4.3.2响应的升级和降级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响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撤消预警。

4.4指挥协调

4.4.1设立现场指挥部

市、县“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响应级别,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紧急救援工作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对于特别重大和重大的(Ⅰ级和Ⅱ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派出工作组到达现场并指导有关工作。

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接受工作指导。

4.4.2启动工作小组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事故调查处理组、专家咨询组、综合组等工作小组要迅速开展应急工作,全力协助事故处置。

4.4.3紧急处置

特别重大和重大(Ⅰ级和Ⅱ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认为需要亲赴现场查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由省派出调查组赴事故现场组织查处;较大和一般(Ⅲ级和Ⅳ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由地级以上市农业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尽快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追查引起事故的农产品来源、去向,对有关产品采取控制措施(包括禁售、销毁、暂停采收等),督促有关措施的落实。

4.5信息

4.5.1“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特别重大和重大(Ⅰ级和Ⅱ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政府报告,并向事故有关地区的政府通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可能波及地区的政府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4.5.2事故查处过程中发现涉及非本省生产的农产品,“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生产地的省级有关部门;省内可疑农产品流到外省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流向地的省级有关部门。

4.5.3Ⅰ~Ⅳ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期间,各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每日向上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情况,重要信息必须立即报告“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4.5.4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省人民政府或省应急指挥部批准,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通报省港澳办、台办或省外办,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实施。

4.5.5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除国家或省政府有规定的外,由“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向社会有关信息。

4.6应急响应的终结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5.后期处理

5.1善后处理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协助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陪工作。

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5.2责任追究

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5.3总结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当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省农委各相关处室。“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交的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

6.应急保障

6.1 人力资源保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应急处置队伍,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

6.2技术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据。

充分利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农产品质检队伍及涉农科研院校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测、预警、监测和应急工作管理模式等技术的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应急技术支持体系。

6.3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6.4应急预案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

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练。

6.5宣教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7.附则

7.1 名词术语

本预案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特指在农业生产(种植、收获)过程中发生的或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过标准)造成的社会公众群体性中毒或感染等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情况。

7.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7.3预案生效

篇2

赵华自参加工作二十余年以来,一直勤恳工作在农技推广一线,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他常年深入村户、田间开展试验示范、技术研究、培训、现场会、技术指导等技术推广工作,对生产中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农民在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作为东丰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站的领头人,赵华带领全站工作人员,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为理念,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本着“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工作原则,在抓好抓精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支农资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和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在省、市农技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农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植保技术推广、植物检疫、农药监督管理、阳光工程培训、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用物资配套经营服务、拓宽经营服务领域、发展和构建新型植保服务新体系、建立健全项目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

赵华介绍说,2012年,在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1.植保技术推广工作

1.1 植保技术推广项目 一共完成植保技术推广项目11项。其中省级推广项目2项:白僵菌生物防螟技术推广项目1项;省级农区统一灭鼠技术推广项目1项;市级推广项目2项:20万亩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15万亩玉米旋心虫防治技术推广;县级技术推广项目7项,20万亩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推广,60万亩玉米大斑病防治技术推广,10万亩粘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28万亩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23万亩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5万亩大豆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70万亩玉米田苗后除草技术推广。

1.2 试验、示范项目 完成试验、示范10项。其中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委托田间试验、示范4项,县级试验、示范6项。

1.3 生物防螟情况 2012年东丰县白僵菌防螟面积130万亩,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33万亩的97.7%,超额完成省农委下达的80万亩任务。

另外,该站还积极进行20万亩白僵菌生物防螟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的防控试验和示范工作。田间平均防效实现83.8%,超额完成65%的防治目标。白僵菌防治玉米螟面积130万亩,平均亩产700公斤,粮食损失挽回率7.5%,亩挽回玉米52公斤,共挽回玉米产量6760万公斤,每公斤按2.00元计算,新增总产值13520万元,扣除防治总投入260万元,纯增收益1326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51。

1.4 农田灭鼠情况 本着“集中连片、重点防治”的原则,围绕东丰县创建省级卫生城活动,基于全县农区鼠害情况发生严重,经爱卫会协调,进行全县“减量扩面”覆盖全县14个乡(镇),229个村,以农户为单位,对重点地块进行统一投药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农田灭鼠调查结果显示,农田灭鼠效果达到76.6%。农舍灭鼠调查显示,农舍灭鼠效果达到82.5%。按照东丰县每亩玉米平均650公斤产量计算,每亩可挽回玉米损失35.16公斤,共挽回玉米损失1582.2万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2元计算,共挽回经济损失3164.4万元。

1.5 病虫测报和技术咨询 东丰县作为国家和省病虫害测报基,担负着全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及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上报工作。2012年3月份及时了东丰县201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上报省、市两级业务主管部门,下发至各乡(镇)政府和农业站;常规测报报表全年共完成8种病虫害25项,195次调查与汇报,没有迟报、错报和漏报现象;重大病虫害上报17次,突发性重大病虫害监测到位,2012年东丰县一、二代粘虫和玉米大斑病均呈严重突发态势,该站及时监测并上报,同时信息,使两种病害在全县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将危害和损失降到了最低。

2.植物检疫工作

2.1强化稻水象甲的防控工作 将疫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5%以内。

2.2 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工作 按照省农委部署,与阻截带乡(镇)签订了《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书》,进一步落实了岗位责任制,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了培训,明确了阻截任务,重点对苹果蠹娥、大豆疫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苜蓿黄萎病等2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监测调查,并及时上报疫情报告表。

2.3 市场检疫执法检查工作 在市站领导下,出动车辆36台次,进行了5次大检查,对全县80多个种子经营业户、近40余户蔬菜、果品、花卉经营业户及基地等进行了联合检查、抽查,加强了复检和补检,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阻断了市场传播疫情途径,防止新的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保护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安全。

2.4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 全站上下积极响应省检疫站号召,积极配合辽源市检疫宣传周活动,于2012年6月22日举办了全市检疫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贯彻落实全国植物检疫宣传周活动的基础上,该站在不同季节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不同时期,向22个乡镇农业站发放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症状、为害特点、防治方法等资料;通过电视讲座、各乡镇科技文化节、专家热线答疑、疫情普查监测、种苗和果蔬市场执法检查;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培训班,讲解、宣传检疫相关知识,并发放了植物检疫宣传单2万余份、《植物检疫法规文件选编》等宣传5千余册,进行科技、法律、法规咨询3万余人次。

2.5 强化产地检疫管理制度 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按照《条例》《细则》《办法》和《规范》,建立健全了产地检疫申报、核查登记制度,全生育期检疫监测管理和田间检疫记录档案的工作档案,规划建设了东丰县无规定植物疫情种苗繁育基地,完善了种苗繁育企业基地备案制度。

3.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3.1强化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 建立经营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单位管理档案制度,对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经营品种、是否停转等情况适时掌握,及时更新档案;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农药管理站加强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单位的监管,履行农药日常监管责任。与农药经营单位签订承诺书,明确双方的承诺和权利;建立农药经营备案制度。对销售农药,经营者须持购进农药产品的农药登记证、产品标签、质量合格证和进货凭证,及时到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如实填写农药经营品种备案。

3.2 加强高毒农药专项检查 在2012年3~4月对农药经营单位进行国家禁用限用高毒农药检查。在2012年4~7月对东丰县辖区内农药经营单位进行了国家禁用限用高毒农药、过期农药、标签不合格农药的检查。在2012年4月对全县农药经营单位经营的种衣剂进行了检查;5月对除草剂进行了检查;6月对杀虫剂进行了检查;7月对杀菌剂进行了检查。

4. 农残检测工作

4.1 加强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菜农等有关人员参加学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从源头上杜绝了农药残留。利用电视广告、宣传栏、派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广大菜农充分认识蔬菜残留农药的危害性,让消费者自觉抵制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全年共发放宣传单5000份,使农药残留合格等食品安全知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篇3

一、成立农机安全宣教活动领导小组

为保证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依据部门职能,特成立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宣传教育内容

1、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级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的宣传。

2、组织开展农机(主要包括拖拉机、旋耕机、脱粒机、农用电机等)安全操作规程与技能知识,农机安全驾驶常识,农机保养维护常识教育。

3、组织开展农机事故防范知识、拖拉机各类违法行为导致发生事故的理论知识、遇险时避免事故发生与降低事故损害常识、农机事故自救与互助救援常识的教育。

4、组织开展典型农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三、宣教方式

根据农机安全生产特点,突出农时与重要节假日,深入场镇、田间场院等重点场所,采取适合农村特点,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进行广泛宣传。

(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传单、广播和展板、板报等各种媒体、宣传车、宣传栏、挂图、标语、手机信息和农机安全知识资料等方式,深入场镇、村、学校,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户、农村学生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做到“墙上有标语,路边有警示,手中有资料,广播有声音”。

(二)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以创建“平安农机”为主题。以示范村、户为宣传阵地,深入村、社,农村学校,积极开展“六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即:在组织一次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与每位机手签一份安全生产承诺书;为广大机手和群众放映一部安全教育警示片;在每个村张贴、刷写安全宣传标语或送一套安全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农机知识手册。三是以“校园安全”为主题。深入学校,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把《农机安全知识》学到家带回家,用学习成果劝导和影响家长共同参与安全宣传教育,达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一个家庭,带动整个村”的目的,促进农民群众与农村学生农机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四是组织开展农机手“安全日活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辟专题专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安全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进乡村、进学校,达到以日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五是积极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使农机安全参与者的了解掌握相关法律与科普常识,提高守法意识和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三)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重要时期专项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忙季节,与元旦、五一、中秋、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的农机安全专题宣传教育。二是组织开展农机事故防范专题宣传教育。举办农机安全驾驶操作技能与农机事故防范知识讲座。三是举办专题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专题。“以案说法”,突出事故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举办农机事故警示图片展览、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手段,用发生在身边血淋淋的案例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户进行体验、诱导,从感观上进行警示教育,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户在“悚目惊心”的参观学习中,认识到违章行为的严重危害性,进一步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户和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等农机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与安全意识。四是组织新训与违法机手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新训拖拉机驾驶人和一个周期内扣分达12分的拖拉机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及农机安全管理的法规、规章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机手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时间步骤

(一)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和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常年)。

2、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乡平安农机创建办公室与各村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平安农机创建办公室和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常年),真正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3、组织新训与违法机手宣传教育活动(常年)。加强对新训拖拉机驾驶人和一个周期内扣分达12分的拖拉机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及农机安全管理的法规、规章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农机事故防范专题和典型事故案例方析,切实提高农民机手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4、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二)二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1、四月份春耕生产期间,结合农机监理业务,深入乡村、田间场院等重点场所,采取适合农村特点,进行分发农机安全知识资料,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一期脱粒机、农机安全用电培训、宣传教育。

2、“五一”期间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三)三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1、在“双抢”期间进行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在每个村张贴安全宣传标语或安全宣传挂图,给农机户送一本农机知识手册,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2、国庆节期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四)四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1、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为载体,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六个一”活动。

篇4

近年来,虽然全国农机安全水平平稳好转,重特大农机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用车违章载人、无牌行驶、驾驶员无证驾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潜伏着严重的事故隐患。因此,农机监理人员要从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秩序和环境的高度出发,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一如既往地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各岗位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面认真地履行好农机安全监理的职责。

2.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

加强宣传,防患于未然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目前,许多地方由于宣传不到位,致使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法制意识淡薄。一部分机手甚至认为“农机监理只是收钱”,不愿意积极配合,逃避管理。针对这一情况,乡镇农机服务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机手、群众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展出图片、宣传车和召开事故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章守纪,减少违章现象发生,杜绝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3.做好“农机安全村”建设,使农机监理的责任更明确

篇5

因为文化水平有限,安全意识较为缺乏,大多数农牧民将农机买回家后,通常都是忙于使用,而忽略了对于农机的保障,埋下了安全隐患。这样无法保证农机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且使用者对于事故的预见性也不足,一旦出现农机故障,就很容易发生事故。

2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对策

2.1落实安全生产要求

仔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贯彻落实,组织安排关于农机安全教育的会议。相关部门必须对农机的安全生产工作高度关注,要结合农机安全生产与部门的工作内容,严格落实好上级部门对于农机安全生产的要求,并且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相关使用人员身上。

2.2规范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及牌证管理等相关制度

完善农机登记制度及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抓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上抓起,及时地对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及牌证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接受广大老百姓的监督,向社会上公开农机管理工作的责任、流程、收费标准、相关依据等。要严抓农机的登记工作。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审查农机所有者提交的相关凭证,将责任落实到主办人。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对农机驾驶员进行培训,并且将培训结果与农机挂牌相挂钩。

2.3加强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工作

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农机,要严格执行标准不予发放检验合格的标志。针对某些在公路上行驶的农机,必须积极鼓励其粘贴反光标识,并向其宣传反光标识对于农机在夜晚使用的安全性,对于不粘贴反光标识的不予检验。在重点道路上设置检验关口,对于部分农机出现的无证无牌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载人及酒后驾驶等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在执法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杜绝越权执法及不作为的情况[6]。

2.4加大农机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

篇6

【关键词】农机 安全管理 对策

农机安全生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会影响到农机化事业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

一、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安全认识上的制约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农机安全生产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农机推广、轻农机安全的倾向,忽视农机安全发展,农机安全生产未能纳入农机化发展战略。农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停留在讲话中、文件上,农机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其次,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投入不足,农机安全生产投入欠账严重。三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认为农机安全生产仅仅是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责。四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地方的农机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二)宣传教育培训滞后及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加上少数地方、部门漠视安全防范,不愿进行必需的安全投入,致使安全隐患严重。因接受培训需要较大的财力和较多的时间投入,许多农机从业人员,几乎从未进行过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忽视安全操作,处险境而不自知,遇险情而难自救,常常因小小疏忽或操作失当,酿成重特大事故,付出惨痛代价,“十年辛劳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实践证明,有无培训教育,情况大不一样。农机从业人员有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有了安全生产的知识,有了自我防范的能力,农机安全生产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农民着想,这是最重要的着想对农民负责,这是最重大的责任。

(三)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

从目前情况来看,县、市、区都设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其编制、装备、设施、人员较健全,而乡镇、农场没有专设机构,监理人员很少甚至没有。农机监理基层网络不全,对分散在千家万户并行驶在乡村道路上的农机安全生产无法进行有效监管,部分地方对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率只达到60%左右。

(四)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性质、级别、财政拨款体制混乱,经费困难。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本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机监理工作变成了一种部门行为,特别是多数地方政府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人头事业经费均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致使监理工作经费短缺,导致农机监理靠收费养人,形成重收费、轻监理,给农机安全监管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农机监理业务装备不规范,一是农机监理车无统一的标志;二是农机监理服装制式不统一;三是农机监理检测设备不齐全完备,基层农机监理计算机技术装备水平低。

二、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秩序的正常有序。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农机安全事故四项指标有了明显下降,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用车违章载人、无牌行驶、驾驶员无证驾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潜伏着严重的事故隐患。因此,农机监理人员要从关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秩序和环境的高度出发,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善始善终地、一如既往地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尤其是农用车的安全管理,在政府没有明确移交之前,我们劲不能松,气不能泄,人心不能散,工作不能受影响。各岗位人员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面认真地履行好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责。

(二)履行职责,强化宣传

我们应继续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要严格履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个部门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担子。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乡村、农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做好农机安全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要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做好对广大农机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机手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的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政治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并制定培训教育的考试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二是有计划选送年轻、能力强的农机监理人员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机手意见大的监理员进行待岗学习,以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纪律严的监理队伍。

(四)提高群体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宣传,防患于未然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切实加强当前农机监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文件,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展出图片、宣传车和召开事故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一是面向领导宣传,多汇报,以引起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使各级领导了解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责任务、性质和工作范围及特点,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二是面对农民和机手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章守纪,减少违章现象发生,杜绝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三是面向社会各界宣传,取得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做到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村村有标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文通.农机管理的首要责任是安全生产[J].河北农机,2008,(03) .

[2]刘开顺.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是一种政治责任[J].中国农机监理, 2008,(04).

篇7

关键词:乡镇 农业服务中心 农机 安全管理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是政府设立在最基层直接服务"三农"的事业单位,依法承担着面向农村、农业、农民推广公益性业技术的职能。负责所在乡镇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物检疫、防汛抗旱、农产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以沼气池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工程、人蓄饮水工程、配套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镇新农村的建设。“三农”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随着中央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我国送来了农机发展的春天。但是,随着农机的大批量进村入户,使其在安全上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农民对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的缺乏,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对农机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认识的不到位,导致农机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农机安全生产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会影响到农机化事业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

一、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机安全认识上的制约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农机安全生产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农机推广、轻农机安全的倾向,忽视农机安全发展,农机安全生产未能纳人农机化发展战略。农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停留在讲话中、文件上,农机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其次,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投人不足,农机安全生产投人欠账严重。三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认为农机安全生产仅仅是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责。四是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部分地方的农机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缺乏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不力。

2、宣传教育培训滞后及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加上少数地方、部门漠视安全防范,不愿进行必需的安全投人,致使安全隐患严重。因接受培训需要较大的财力和较多的时间投人,许多农机从业人员,几乎从未进行过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忽视安全操作,处险境而不自知,遇险情而难自救,常常因小小疏忽或操作失当,酿成重特大事故,付出惨痛代价,“十年辛劳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实践证明,有无培训教育,情况大不一样。农机从业人员有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有了安全生产的知识,有了自我防范的能力,农机安全生产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农民着想,这是最重要的着想,对农民负责,这是最重大的责任。

3、农机监理基层管理服务网络不全

从目前情况来看,县、市、区都设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其编制、装备、设施、人员较健全,而乡镇、农场没有专设机构,监理人员很少甚至没有。农机监理基层网络不全,对分散在千家万户并行驶在乡村道路上的农机安全生产无法进行有效监管,部分地方对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率只达到60%左右。

4、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性质、级别、财政拨款体制混乱,经费困难。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本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机监理工作变成了一种部门行为,特别是多数地方政府对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的人头事业经费均未纳人财政全额预算,致使监理工作经费短缺,导致农机监理靠收费养人,形成重收费、轻监理,给农机安全监管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农机监理业务装备不规范,一是农机监理车无统一的标志;二是农机监理服装制式不统一;三是农机监理检测设备不齐全完备,基层农机监理计算机技术装备水平低。

二、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必须到位

农用车发生交通事故,很大程度反映出农民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意识没有深人人心。因此,提高农民特别是农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宣传栏的宣传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建设交通安全村、事故预防宣传版块巡回展、“送安全下乡”等活动,大力营造加强交通安全舆论的氛围,使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受感触、受震动,扩大安全教育面,以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2、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必须到位

现今农村驾驶员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状态,驾驶技能、安全意识重待提高。因此,安全教育必须到位。交通管理部门、农机部门要相互配合,深人农村、深人田间地头,宣传无证驾驶、无牌上路的危害性,让农民兄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交通安全,切实绷紧安全这根弦。

3、农机部门管理必须到位

农机车辆管理应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大深度,要做好农机的排查摸底工作,详细掌握农机的保有量。同时,组织人员上门服务,进村进户,对无牌、无证的车辆进行整改,使黑户车无藏车之地,报废车无法上路,帮助正常行驶的车辆办理相关手续。农机部门更应该认真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切实履行好安全法赋予的农机发牌发证职责,做好农机驾驶员培训工作,严把驾驶员考试关,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4、违章处罚的力度必须到位

违章处罚是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减少事故隐患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在农村,违章处罚,容易引起群众的误解,农民的抵触情绪较大。因此,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宣传在先,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对在道路上查获的存在违法违规的农机车辆,要妥善处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作为专门负责农机车辆牌证发放、管理的农机部门,以及担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一定要抱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就是最大的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认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把农机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农机 管理 发展 创新

1.农机安全生产中的现状

1.1农业机械设备

农机主要包括道路运输拖拉机以及农田机械两个方面。就道路运输拖拉机来说,主要采用的中型以上拖拉机,它们平常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材料的运输、农资及农产品的运输,因为缺乏监管,车况条件、制动性、转向性以及稳定性都存在不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该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很多农机操作者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一味超载,在交通条件差的农村,交通道路隐患较大,从而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就农田机械来说,很多人对农田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农田作业较为简单,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较低。然而农田机械和运输车辆相比其保有量较大,农机事故容易发生。很多农机手在操作时对农机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够重视,没有做好农田环境勘察准备,没有做好路基松软环境作业防范工作。

1.2农机操作者

农机操作者直接操作农机生产活动,其操作技能的娴熟专业程度影响着农机的生产安全。然而我国目前农村情境中,农机操作者专业素质不足。很多农机驾驶者受教育程度低,年龄较大,很多年轻人到城市务工,剩余的中老年人专业水平低,大多的农机操作者都是上世纪培2.农机管理工作创新。

2.1做好农机保险建设工作。在农机生产中,农机保险意义重大,它能在事故后降低农民损失。我国政府拿出资金贴补用作农机政策性保险,对农机机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然而,随着农机安全事故的逐渐增加,政策性保险赔偿出现难以应对的窘迫局面。因此可以增设农机强险、农机综合险等,增加事故赔付险种,降低农民经济损失。另外把农机综合险纳入到财政补贴范围内,删减投保时段,降低农民保险支出。

2.2做好送检下乡等为农服务工作。对农机的管理具有基层性质,在工作中接触的管理对象都是农民,他们在农机安全生产中常常安全意识不足,没有重视到农机年检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农机只要能够上路能够操作就行的。另外,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机车辆往往被道路交通所限制,很多道路不允许农机驶入县城、乡镇农机部门接受检查。因此,农机管理部门要主动下乡,提供年检服务。

2.3对财政补贴农机具加强监管。我国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政府部门对农机设备的购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为了让财政补贴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价值,要积极调查财政补贴农机具体情况,应用取相和现场拓印的方式进行监管,将所有设备都具体到个人。如果监管时间内,农机具出现流失,一定要对机具去向加强调查,并取消机主购买资格作为处罚。

3.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3.1加强管理和宣传。道路运输车辆容易发生事故,必须要加强管理,和交警部门联合执法,坚决处理不符合上路条件的驾驶人员及农业机械。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结合起来让农民能够从多种渠道接受知识。安排农机执法人员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去,来提升农机操作者的操作规范和素质。

3.2要提高农机操作者的整体素质。很多农机如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械以及插秧机等等都需要农机操作人员操作,从而完成农业生产等等相关活动。要加强对农机操作者的考核,对于农机驾驶证的发放要严格把关,要定期做好审查工作。对农机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定期组织他们参与农业安全生产知识讲座,宣传农机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培训法律知识以及安全意识,要充分提高农机手参与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9

一、农村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产生的原因

1.农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农机驾驶员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一部分农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驾驶技术不高,自觉申领牌证、参加年检、参加安全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差,无牌无证行驶,酒后驾驶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农机操作员错误地认为在田间、场院、乡村道上驾驶、操作农业机械进行作业,不必办理有关手续,并且拒绝接受管理部门的管理;有的操作员为了挣钱而无视安全,擅自加高车厢或更换大的拖车,甚至想方设法提高车速,经常发生超载、超速行驶的现象;有的操作员致富心切,起早贪黑连轴转,经常发生疲劳现象。所以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操作员就不能及时处理。

2.农机性能和技术状况差,机车维护保养不到位

部分农机产品生产者不懂标准、质量、安全、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产品粗制滥造,致使很多安全防护装置没有或不合规范;为了争夺市场,降低成本,农机生产者放松质量控制,在材料使用上以次充好,在生产工艺中减少工序;加之农机购买者爱贪便宜、无鉴别能力、维权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机生产过程中产生事故的几率进一步增大;目前,很多操作员不懂如何对机车进行保养不能使机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且对机车发生故障没有预见性有时会因为中途机件损坏、失灵而耽误行程或酿成事故。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的必要性

1.是建设新农村和存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发展,必须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近几年,随着中央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机数量大幅增加,只有进一步加强农村村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维护农村农机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才能保障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确保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

2.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现实环境的迫切需要

农村人口主要聚居在县乡公路及农村简易公路沿线,广大农民依赖于这些公路与外界进行人员、物质交流。因路况和农村客运的特殊性,非客运车辆、农用车、拖拉机参与农村道路客运的现象屡禁不止,安全隐患十分严重。随着“村村通”的发展和农机拥有量逐年递增,乡村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将更加面广、线长、点散。显而易见,农村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日趋繁重。

三、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一定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2.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向农民和机手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提高其操作、保养机车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3.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加强农具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落实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守《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力保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

篇10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开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62

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农机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农业安全生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可以预防农机安全事故,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为农业的生产安全做出贡献,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制度设置不完善

农机的安全生产还没有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之中,这也使得管理部门对农机的安全使用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地方政府也对其进行了忽视;在农机安全监理的工作开展中并没有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对其进行支持,使得相关的执法工作不能定期有效的开展,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所处的环境以及监理对象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容易发生机构职能交叉的问题,如果对这一问题不能进行解决最终就会造成监理工作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农机安全监理的相关设施的缺乏以及农机保险的问题都比较严重,为农机的安全增加了很大的隐患,在农民使用中缺乏相关的安全生产意识,思想比较落后,为农机安全监理的有效开展增加了难度。

1.2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操作技术不足

对农机质量进行检测时仍使用传统方法,没有借助自动化设备来完成,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工作效率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工作开展形式也不规范[1]。农机安全监理的工作人员薪资待遇较差,单位中一些优秀的人才容易不安于现状而另谋职业,使得人才的流失比较严重,专业人才不稳定,造成了人力资源方面的保障不足,形成不了完善的体系建设。而且监理人员由于待遇较差容易削弱其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对工作进行创新,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进行及时的上报处理。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还存在驾驶员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大多数的农机操作人员都是农民,他们普遍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对机械的安全使用规范也并不了解,对安全监理的相关标准也不清楚,对农机的养护维修也不及时,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开展的对策研究

2.1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宣传教育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开展不顺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安全知识宣传不力造成,因此,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该积极进行农机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在进行安全监理的宣传中可以通过制作安全知识手册在农民群体以及农机生产企业中进行发放,监理人员也可以深入到农村一线对农民的农机生产活动进行讲解、进行知识技术的沟通,使得农民能够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在农机的购买与使用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去操作。政府应该积极的支持这一宣传工作的开展,不能出现懈怠,而且要对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将相关的工作加入到农机生产、销售等环节之中。

2.2 完善农机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服务水平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检查农机生产与销售厂家的安全许可,验证农机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机的安全应用[3]。对整体的农机销售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有利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监理人员具备管理与执法2方面的职能,可以在发现农机违规生产销售的问题时对个人或者企业实行惩罚,主要是通过教育手段来使其增强安全意识,处罚的数额不宜过高。在工作开展中还可设立突击小组,对农村的农机使用状况进行突击检查,对检查合格的村庄提出表扬,使其能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原有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主要是由农民提问,监理机构解决的形式开展的,其服务水平比较低,在现阶段农机监理人员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素质,在农村设立监理服务点,对出现的农机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上门服务,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3 结束语

在当前农机的快速发展中,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尤其是农机监理工作中还存在比如监理制度不完善、农机安全隐患等问题,使得不断出现一些农机安全事故,所以在今后的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不断的加强法律规范,提升人们的安全生产认识,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对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视,为农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