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脱贫攻坚范文

时间:2023-03-31 03:2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困村脱贫攻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贫困村脱贫攻坚

篇1

一、经验做法

(一)加快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把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和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质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供认定32个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含易地搬迁户)610人就业。

(二)建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因地制宜以“农民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把致富带头人融合“帮群体”带动贫困户参与种养殖业,产业发展品牌。全县涉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73家,覆盖全县47个贫困村(包含5个新增深度贫困村),每个贫困村都成立1家以上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比例超过20%,贫困村比例为100%覆盖。自2016年以来扶持产业项目134个,共投入资金4539.9933万元,涉及贫困户9035户;兑现产业发展以奖代补资金1733.3804万元,涉及贫困户6886户,涵盖了全县所有“5+2”特色产业及贫困村“3+1”特色产业。例如,在烟竹村成立了资源县天尚蔬菜种植合作社、资源诚信有机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资源县两头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了白洋坪有机蔬菜基地、烟竹天尚蔬菜种植基地和烟竹村两头黑生猪养殖基地,村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创建有机蔬菜基地面积120亩。绿色无公害、生态产业种植面积1100亩,新增种植水果基地面积100亩,“两头黑”合作社带动养殖600多头生猪。带动和参与种养殖贫困户217户,779人,其中:参与资源天尚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14户,446人。参与诚信有机蔬菜种植有限公司103户,333人(以种代养)。计划发展土猪养殖存栏900头以上,土鸡8000羽以上。

(三)着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致富带头人,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大排查统计,我县共有141名致富带头人,42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有3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5个新增深度贫困村中白石村、脚古冲村只有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其它3个村都有3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了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作用。

(四)出台了相关产业扶贫政策。通过强化资金投入,突出政策激励,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激励机制,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缺乏、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出台《资源县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2019年安排2360万元用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资源县2019年产业化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的通知》。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补贴,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在2019年第一批中安排了474.2万元用于产业以奖代补,涉及贫困户800户2800人。《资源县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对全县42个贫困村加5个深度贫困村采取资源开发、股份合作、项目带动、服务创收、资产经营等5种形式,扶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五)创办种植养殖农业技能培训班。为了提高贫困户种养殖技术,组织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专家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养殖种植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家庭收入。开展广播、电视、媒体、进村入户、指导农民等多形式开展培训,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二、存在问题、原因

(一)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烟竹村地域属于半山腰上,种植土质缺乏比较优势,经济效益低下,必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脱贫致富。但发展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还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对产业扶贫工作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宣传、引导贫困户发展力度不够,帮助贫困户解决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办法不多,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由于极度贫困村属于少数民族集中区,思维受传统思想影响,导致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畏难情绪,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性不强,参与程度不高。

(二)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与效益偏低。与传统农业相比,发展特色产业投入较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见效需要时间较长、市场相对较远而且风险相对较大,只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更大。但在极度贫困村,政府与农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导致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对山区农民的扶贫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全县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分类指导,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致使我县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不少贫困村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贫困群众自身的单打独斗,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目前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导致多数贫困户没能力或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烟竹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占比看上起来达到90%以上,但有不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效益不高,若不是有产业奖补资金就会亏本,根本不图产业长远发展。对贫困户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够,没有专项培训经费,虽有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但该项目针对的是职业农民,贫困户基本上达不到职业农民要求,不在政策培训范围内。举办了几期贫困户生产技能专项培训,但覆盖面很低,满足不了贫困户的需求。

(四)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强。发展特色产业,产品必须进入市场,以合理的价格销售,才能获取效益并维持“再生产”。耕地差异大、分布散,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小,生产规模有限,分散的“小生产”很难与遥远的“大市场”对接,使发展产业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近年来虽然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培植种植大户、发展合作社、壮大农业企业,使农民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合作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烟竹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紧紧靠几家合作社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一些农业企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农民并没有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近二年,我们县对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没有奖补政策给予支持,影响了他们自身发展壮大,更影响了他们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产业建设人才匮乏,服务难以跟上。产业建设需要人才支撑,才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但目前烟竹村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建设主体缺乏人才,二是服务部门缺乏人才。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产业建设主体,多数只懂种植、传统技术,对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知之甚少,山区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山区乡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相对较少、较弱。而农业服务部门近年来又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专业人员配备不齐,服务力不从心。尤其是多数农技人员过多地承担乡镇其它中心工作,用于专业技术指导与服务的精力有限。

三、建议与对策

(一)凝聚扶贫共识,形成攻坚合力。对产业扶贫工作要在定位上更准,站位上更高,认识上更深,抓产业扶贫,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三是抓好调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信息交流等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做强特色产业。山区贫困农民投入有限,但发展产业不能搞“无米之炊”,因此必须加大对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将项目资金向发展产业倾斜,同时,要积极想法设法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销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充分发挥和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与问题。一是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的启动资金问题,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扩大产业的辐射面,进一步壮大产业;二是支持土地有序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由分散化、兼业化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益;三是支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加工转化增值,延伸产业链条、延长销售时间、拓宽市场空间、提高产业效益;四是支持新一代农民利用“互联网+”等农业发展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山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只有将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才能带动更多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三)创新发展方式,扩大产业覆盖面。一是总结推广《精准扶贫三十六计》,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创新脱贫新模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盘活贫困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让贫困户有更多的稳定增收渠道。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益。

(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山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是山区未来农业的主体,也是山区农业的希望。他们虽然不属“贫困户”范畴,不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但他们身处基层,扎根群众,对其它农民脱贫致富起着极强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今后农民培训的重点,要放在这部分人身上,要充分发挥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等优势,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桥梁”,成为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与“带头人”。

篇2

 

2018年是我县脱贫攻坚的攻坚之年,面临两年建设任务一年完成、已脱贫对象的巩固提升、拟脱贫对象的精准施策和未脱贫对象提前启动的多重压力,我将按照县委的安排,始终坚持“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工作理念,统筹协调文昌镇党委政府和各市县帮扶部门,按照“一明确四强化”工作思路,着力找方法、攻重点、补短板,认真抓好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落地。

一、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工,抓落实。

文昌镇地处苍溪东北山区,由原文昌、白岩两个乡镇合并而成,距离县城73公里,总幅员面积7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辖21个村(社区),总人口2.35万人。经过精准识别,2014年核定文昌镇权家、得胜、红瓦、桥河、蟠龙、鸳鸯、孙家等贫困村7个,经过前期“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现有建卡贫困人口637户2242人。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567户1367人,易地扶贫搬迁98户375人,低保政策兜底15户37人,医疗扶持救助310户538人。2014-2017年共脱贫贫困人口434户1572人,退出贫困村3个(权家村、得胜村、红瓦村)。2018年拟退出贫困村2个(蟠龙村、桥河村);2019年与全县同步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2018年文昌镇拟脱贫贫困人口72户2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蟠龙村、桥河村),贫困人口42户166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严督查。

成立以我为总指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指挥长,党委成员和村书记、帮扶单位负责人、第一书记为成员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镇、村两级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工期表,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明确组织保障、脱贫目标、脱贫方式、退出流程和认定流程。将各村年度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分值提高到10分,对完不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均实行“一票否决”。成立镇脱贫攻坚督导组,对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明察暗访。

篇3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为核心,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对历年已脱贫人口全面检视、查缺补漏、固强补弱,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任务是:

完成2019年底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完成2014年至2019年已脱贫的171户808人贫困人口退出复核检视工作,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

及时将因疫、因灾、因病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非建档立卡人口,纳入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监测,落实帮扶措施,降低返贫致贫风险。

全面更新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贫困户、贫困村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全镇脱贫攻坚成效。

二、重点工作

(一)贫困退出验收。对剩余的21户92人贫困人口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原则上,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甘办发〔2018〕50号)中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补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标准和计算周期。2020年度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为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计算周期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

2.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标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的标准不再执行。今年退出的贫困村和历年已退出的贫困村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应降至零。

3.行业部门单项验收工作。各相关行业部门在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的同时,要对照省直行业主管部门最新调整完善的相关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指标解释执行(详见附件1)。年度验收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工作,按照调整完善后的相关标准执行。

4.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对今年上半年新识别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按照标准和程序开展脱贫验收;对下半年因疫、因灾、因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甘脱贫领发〔2020〕16号)明确的标准、程序和要求,纳入监测范围,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5.行业部门数据比对。涉及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验收的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比对。退出验收数据,由扶贫部门与教育、发改、住建、水利、交通、民政、人社、卫健、医保、统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进行比对,审核退出验收达标情况;贫困户家庭成员自然变更数据,由扶贫部门与公安、司法、卫健、民政等部门进行比对,审核家庭成员自然变更情况。

(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按照今年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检视,主要检视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4000元,“两不愁、三保障”有无反弹、是否达标。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复核检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通过进村入户实地查验排摸,检视脱贫成效的真实性;通过更新完善相关信息系统脱贫数据,进行线上线下信息比对,检视脱贫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监测。按照“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标准,通过农户申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对新发生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予以识别,采集返贫致贫风险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基础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2019年以来识别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跟踪监测,更新完善家庭成员变化情况,了解享受帮扶情况,研判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情况,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予以完善和更新。

(四)完善脱贫攻坚数据信息。全面更新完善建档立卡以来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为验收、考核以及脱贫攻坚成效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扶贫对象基础信息。主要采集发生变化的信息。家庭人口自然变更工作原则上以公安户籍为准,对户籍注销、迁出、服刑、失踪、死亡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减少;对户籍迁入、新生儿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增加;对户籍在一起而人员不在一起生活或人员共同生活而户籍不在一起的情况,按照实际居住在同一住宅内,常住或与户主共同生活的成员为准进行增加或减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在校生状况、家庭收入、外出务工等信息进行采录更新;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完善。

2.扶贫主体数据信息。更新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的职务、电话、帮扶结对时间等相关信息。

3.帮扶措施数据信息。针对扶贫对象享受的帮扶措施,参照行业部门政策落实台账,更新完善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贫困村和贫困县涉及的项目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就业、光伏、创业致富带头人、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兜底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

4.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针对脱贫攻坚普查、国家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核查,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修改完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时间安排

2020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从9月初开始,至10月底结束。9月底前,完成未脱贫人口和未退出村的乡、县、市三级退出验收工作。10月20日前,完成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已摘帽县脱贫成果检视工作。10月31日前,完成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贫困村、户退出标注和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帮扶措施等数据采录工作;完成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及数据更新采录工作。贫困退出验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乡村初验(8月27日-9月12日)。各村要严格按照《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和2020年度贫困退出验收标准与程序补充说明开展验收,组织村“两委”、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对照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验收指标,逐村逐户逐项开展测评验收,提出拟退出贫困人口名单,贫困村退出申请,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后,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非贫困村乡镇包村干部)、拟脱贫户签字后,上报乡镇审核;经乡镇审核公示后,形成初验报告和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由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签字认可后,于9月12日将初验报告及花名册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县级验收,并将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一并报相关行业部门审核。

(二)数据比对(9月13日-9月14日)。涉及贫困退出验收指标的县直行业部门,根据乡镇上报的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安排懂行业政策、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围绕政策落实、退出指标达标情况逐村逐户开展信息比对,确保行业部门数据与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相一致,符合行业政策要求,达到退出标准,并填写部门审核比对意见,出具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的审核报告,于9月14日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直行业部门将审核情况及时反馈至乡镇,乡镇按照行业部门反馈数据进行核实。

(三)县级验收(9月15日-9月19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县级验收组,按照乡镇和部门审核比对确认的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和拟退出贫困村名单,对照验收标准,逐村逐户逐项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对达到退出标准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由乡镇和县级验收组成员在《省贫困户脱贫达标认定书》和《省贫困村退出达标认定书》(县级自验)对应栏签字确认,将验收资料收集汇总后,形成验收报告,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各行业部门要结合数据比对审核和验收认定情况,形成行业部门综合认定报告,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于9月19日前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四)市级抽验(9月20日-9月底)。根据县级贫困退出验收情况,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县贫困退出验收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县级验收报告,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申请市上抽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质量完成2020年度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镇上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包村组长、支书、主任为成员的贫困退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扶贫站,具体负责联系协调、验收培训、资料整理等相关日常工作。全镇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紧盯时间节点,周密安排部署,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篇4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由独特网小编年糕整理编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内容,欢迎阅读,如若有最新,小编胡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一起来看看吧.本文仅供参考,如若资料不全,请以最终官网为准.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富源县按照四个明确、三个创新、六个抓手“四三六”思路措施,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做到“四个明确”,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

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扶贫对象、明确脱贫责任、明确考核奖惩等措施

二、创新“三项举措”,解决“因病返贫、因贫辍学”的难题

制作“识别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制作识别卡,识别卡成为贫困户的“第二身份证”,贫困户凭此证在县内可享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率先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率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

三、用好“六个抓手”,解决“发展无望、致富无门”的难题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抓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升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危房产出重建,实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县经济刚刚度过止跌回升的攻坚期,产业培训尚需时日.

二是资金筹措压力大.

三是脱贫攻坚任务重.

今后将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决完成6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6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年底黄泥河镇和2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宣威市围绕全年实现“2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出列和4.3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民动员、挂图作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脱贫摘帽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

二、统筹安排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和各类扶贫资金,以12个贫困乡镇和98个贫困村整乡整村推进为整合平台,把所有涉农资金和专项资金优先倾斜、优先整合、优先安排到贫困乡村.

三、多策并举扩大融资

成立宣威市扶贫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农发行申贷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并已按工程进度拨付使用.

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由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和挂包宣威市的各部门登门拜访,主动对接,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各级挂包单位项目46个、资金7249万元,“四到县”切块资金356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4397万元.

五、狠抓脱贫项目建设

宣威150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点已全部落实,其中139个点已全面开工,另外11个点正积极协调土地审批问题,争取尽快开工.

六、扎实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

投入资金1342万元,抽调3721名干部组建1176支入户调查小组,推进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不足.

二是有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难度大.

三是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今后将尽快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挂包单位帮扶的力量,推进贫困户帮扶计划落实落地,严肃查处落实不力和进度缓慢的人和事.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一、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双河镇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全镇辖21个村街,4.6万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5个(春光、六岭、晁仓、许楼、百洋),贫困户1997户、贫困人口4696人,贫困发生率7%.其中一般贫困户711户2288人,低保户贫困户900户2008人,五保贫困户386户400人.2014年全镇减少贫困人口743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719人,目前实有贫困户1527户、贫困人口3234人.

二、脱贫攻坚推进情况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年集中攻坚,二年巩固提升”的总要求和“户脱贫,村出列”的总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真正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及时召开党政联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镇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双河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确定各村(街)扶贫专干,明确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副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全面工作;设立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分管领导担任站长,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及时调整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联村干部兼任工作队队长;各村统一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绘面,镇、村两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根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8年底全镇4500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本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四项清单”,把脱贫攻坚列入镇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摸清底子、落实包保.通过为期3个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退出不符合贫困条件157户418人,新识别贫困人口461户668人,在“回头看”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精准核查月活动,规范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贫困户9大类管理台账.机关站所全体人员全部包保贫困户,每季度至少一次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了解贫困户扶贫需求,与贫困户共商扶贫措施,拟定贫困户脱贫时间,完善《扶贫手册》填写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召开全镇脱贫攻坚推进会,具体部署工作,与21个村(街)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制定《双河镇精准扶贫手册》和《双河镇脱贫攻坚规范档案培训指南》,解读业务培训要点,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纳入学习教育活动计划.印制双河镇到户扶贫政策明白纸和户用扶贫手提袋等,由各驻村帮扶人员入户走访时张贴发放.此外,通过建立双河镇脱贫攻坚网站、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刷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营造“人人重视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内生动力”的总体局面未根本解决.

2、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扶贫工作难以有成效.全镇贫困人口的存量比较大;村干部对扶贫政策认识不足,思想上还没有真正从“数字脱贫”转为走“精准实”新路子;有些包户干部由于自己所在部门没有项目、资金,无法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具体的变化,在扶贫工作上似乎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难以受到村民欢迎.

3、脱贫项目与脱贫计划、实际操作的匹配有难度.如有些村在落实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成效甚微,严重挫伤了村级脱贫积极性.

四、今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推动全镇上下全面行动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十大工程”全面实施起来,精准帮扶取得新成效;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脱贫取得新突破;实现1个贫困村(六岭村)脱贫出列,再减少贫困人口608人.

(二)工作重点:为确保打好年度攻坚战役,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做好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确保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包保责任精准,扶贫手册填写规范,帮扶措施全程记录,完善“四项清单”和年度滚动计划,实现“系统、台账、手册”三线合一.

2、多举措瞄准贫困人口,增强脱贫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脱贫.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帮扶,选择有潜在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干部包户,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等组合手段,编制双河镇产业脱贫发展规划,因户因人扶持发展脱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促进产业脱贫.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脱贫.选择劳动力状况相对较好的贫困户,通过定向推荐,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脱贫.特别要发挥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优势,提供多种岗位,引导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是突出抓好光伏扶贫脱贫.对贫困村和“三无”贫困户分期分批实施村级和户用光伏电站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60kw村级电站1个(六岭村),户用电站完成193户,其中六岭30户、祁塘40户、雨淋岗40户、九十铺40户、孙岗43户.下半年完成60kw村级电站3个(春光村、许楼村、晁仓村),户用电站160户,分别是春光30户、街道9户、许楼40户、草堰10户、谢郢30户、友爱16户、晁仓25户.

篇5

一、抓住精准扶贫这条主线,打好脱贫攻坚“精准牌”。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精准”二字贯穿始终,盯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要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我们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学习研究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若干政策,吃透上情,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实质,积极跟踪政策动态信息,力争上级对我县脱贫攻坚在政策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专项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我县脱贫攻坚战备足充实的“粮草”和“弹药”,下最大的决心从根本上解决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落后面貌。

二、定好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唱好脱贫攻坚“重头戏”。 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认真落实好产业扶贫这一工作主线,打好产业扶贫主战役,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按照“扶真贫、真扶贫”的原则,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按照“一核、两区、五大板块、四个体系”的框架继续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一地生四金”,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巩固提升传统扶贫产业规模,继续扶持传统种养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光伏、旅游、电商等新业态产业项目,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促进稳定脱贫。

三、动员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建好脱贫攻坚“大格局”。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集众心、聚众智、合众力,打出“组合拳”,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融合、多种举措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协调合作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和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责、任务。我们不仅要重点抓好产业扶贫,还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确保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

篇6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层层压实主体责任

定期召开“四大家”领导联席会、市扶贫攻坚指挥部会议、各镇(办、处、区)以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的通知》,落实镇(办、处、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书记责任,加大考核激励和监督问责力度,强化了责任体系。明确了“4个70%”的要求,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70%的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70%的党政干部主要精力用于精准扶贫,全市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精准扶贫,各镇(办、处、区)及市直部门年度考核中精准扶贫工作占70%分值,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扶贫攻坚约束机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的行动方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准扶贫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市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了“1+N+M”的政策体系,对精准扶贫各项扶持补贴政策进行了明确,建立了扶贫工作纪律及约束机制,保障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面推进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1、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易地搬迁任务。我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17571户57065人,**年在建、完工及搬迁入住16545户52520人,占总任务的94%。其中:在建户数5946户19124人;完工及入住10599户33396人,超省下达9100户任务的16.47%。

2、全面精准发力脱贫产业。一是按人均补助10000元标准,整合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年共下拨产业发展资金1.88亿元,有30583户97267人用于发展产业。二是探索共赢模式,推进产业培育。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金融企业支持贫困户贷款、发展新兴产业、筹建农产品扶贫超市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3、全面实施医疗扶贫。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至0.8万元,年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年参合精准扶贫对象累计住院报销9307人次,新农合累计补偿1973.41万元。**年正在着手优化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健康扶贫对象住院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且个人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门诊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4、全面开展教育扶贫。开展贫困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举办了多场外出务工现场招聘会;为11352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资助台账,发放补助资金772万元,为1943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358.13万元。

5、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截止**年底,保障人数16592人,发放低保金2592万余元;医疗救助16398人次,发放救助金1218万余元。

二、**年工作计划

**年是全面突破、实现三年脱贫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市将更加注重激发内生活力,更加注重脱贫质量,凝心聚力克难攻坚。

1、村出列、户脱贫任务全面启动。**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是:确保35290人达到“三有两不愁七保障”的标准脱贫销号;确保40个重点贫困村达到“四确保九有”标准脱贫出列;六里坪、丹赵路、三官殿、新港四个镇(办、处、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他镇(办、处、区)做到尽可能多的村实现整村脱贫。

2、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扫尾。严格督查考核,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和推进路线图,确保2月底前所有建房全部开工到位,5月底前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任务全部完成,7月底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扫尾。同时还要确保资金安全和房屋质量安全。

3、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一是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按照人均三年6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确保户户有可持续的收入门路。二是稳步推进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抓好、抓细、抓实柑橘低产园改造工作,抓好核桃、中药材、茶叶等主导产业,在**年工作基础上,确保**年有变化,2018年见成效。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市场主体+增收示范户+贫困户”的“百千万”产业扶贫攻坚工程。着力培育100家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市场主体,重点发展20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就近帮扶带动近3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每个村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家新型市场主体,培育20户以上的脱贫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四是金融扶贫进一步发力。推动村金融扶贫工作站进一步扩面,增至100个,为贫困户贷款提供审核把关和信誉担保服务,确保贫困户真正能实现“免担保、免抵押、信用小额贷款”的目标。

篇7

对象更精准

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

《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将规划范围瞄准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为确保扶持对象的精准精确,让已脱贫销号的及时销号,返贫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识别不精确的及时清除,《规划》还充分发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作用,明确要求要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和评估认定制度,以确保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目标更明确

10大指标确保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规划》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简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规划》进一步细化设计了10项具体指标,除了将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纳入指标外,还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细化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4项指标。

同时,考虑到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对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性,《规划》设置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指标。

在10项指标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占一半,充分体现了《规划》对“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和预期引导作用。

路径更清晰

8大举措解决稳定脱贫问题

《规划》对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和兜底保障等7大扶贫重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实化,同时,将社会扶贫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形成了贫困人口脱贫的8大路径。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述扶贫开发路径,不是相互割裂,而是一个政策集合体,可以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关键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实施,切实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其中,产业扶贫是最基础的举措,比如电商扶贫、农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下一步要鼓励更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

重点更突出

15大工程破解区域性贫困难题

长期以来,“老、少、边、穷”地区能否脱贫致富,是关乎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瓶颈之一。《规划》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以工代振等9大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交通骨干通道工程、重点水利工程、重点能源工程3大工程,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3大举措,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些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的实施,将加快解决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为到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有力支撑。

措施更有力

“5+5”政策体系保驾护航

针对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规划》中体现多项超常规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在体制机制方面,《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脱贫、扶贫资源动员、贫困人口参与、资金项目管理、考核问责激励等5大机制,“五管齐下”确保贫困人口精适侗稹⒕准扶持、精准脱贫、精准推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同时,加强考核问责和第三方评估,加大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力度。

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构建了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干部人才“五位一体”支持政策,要求财政、投资、金融各类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强调贫困地区干部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更要充实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队伍支撑。

扶贫先扶志

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光荣脱贫

《规划》将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要求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创新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加强贫困群众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培育,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

篇8

(2018年6月)

**县位于川西高原,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是中国弦子之乡、茶马古道重镇。由于地处偏远、灾害频发,山大沟深,全县1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中有61个贫困村,占全县的49.59%;贫困人口占比大,贫困人口有2122户9820人,贫困发生率为21.77%,超全省11.78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县紧紧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对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标准,瞄准“攻坚”方向,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扎实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实现12个贫困村退出、432户1907

人脱贫;2017年,实现16个贫困村退出,459户210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7.69%。2018年,计划退出17个贫困村、脱贫377户1696人,2019年计划退出16个贫困村、脱贫379户1569人,实现贫困县“摘帽”目标。

我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明确责任,精准发力,挂图作战,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但是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结合**脱贫攻坚和全面实现小康,还有最核心的三个难题需要正视和破解。一是区域贫困积重难返。**地处横断山脉断裂带,是典型的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全县共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45处。同时,**地属金沙江干旱河谷区,部分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紧缺,因水致贫现象突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严重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奔康。二是产业发展量少质弱。**地处偏僻,远离中心城市和大市场,贫困村乃至全县的产业发展底子薄,集体经济散、小、弱特征明显,同时贫困村发展经济起步晚、缺乏积淀,一哄而上,“依葫芦画瓢”现象普遍存在,产业趋同化,加之自然环境区域差异较大,市场主体培育困难,难以在短期内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内生动力后劲不足。部分贫困户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对给钱、给物、享受低保等政策积极性高,对产业、就业脱贫积极性低,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存在不愿脱贫、不想脱贫的现象。

为打破区域贫困制约因素,全面攻克深度贫困,我县坚持脱贫与奔康互补共促,合理部署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短板求突破,探索出了一条属于**的脱贫攻坚道路。

一、思考解决区域贫困问题

在脱贫攻坚中,紧紧抓住致贫因素这一主要矛盾,根据“穷根”制定“一村一策”的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滴灌”。

(一)补短板。立足贫困村实际,针对基础条件较好,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村,我们因村施策,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脱贫奔康。如中心绒乡安里顶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但群众增收成为该村脱贫的最大制约瓶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县积极引导村民扩大藏鸡、藏猪养殖规模,引进中蜂方箱标准化养殖技术,实现了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户均增收1000余元,该村顺利脱贫摘帽。

(二)破难题。我县受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等条件影响,因水、因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我县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注重改善基础条件、补齐发展短板,变劣势为优势,助力贫困村脱贫。如我县莫多乡郎翁村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严重,严重制约当地群众发展,我县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因土而生、因水而活、因业而兴”的郎翁村致富路。充分整合生态转移支付、土地整治、水利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在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基础上,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郎翁村苹果示范基地500亩,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收益15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拔穷根。我县部分贫困地区或因地处偏远山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难;或因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灾频,生产生活双重受限,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不搬不活,不救不活。如我县地处山体滑坡地带的地巫乡中真、甲雪、坝伙3村,易地扶贫搬迁至县城周边,并通过组建家政服务合作社、让老百姓就地就近有偿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利用屋顶空间为每户建设3千瓦光伏发电设施,“全额上网”售电增收等方式,确保每家有一份稳定收入,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为我县实施甲英整体移民搬迁积累了经验,走出了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脱贫新路子。

二、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我县地处高山峡谷区,因地域、海拔、自然禀赋、生产条件等差异,纯农、纯牧、半农半牧各种形态共存,不具备成片、成规模发展产业的条件,我县坚持分类指导,走差异化融合互补的产业发展之路。一是依托资源抓产业。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发展产业,加快优势资源开发,依托金沙江上游四级电站建设提速本地产业发展。按照“水电不仅要强县,水电还要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县统筹、乡组织、村参与”的方式,引导群众成立协会,有序参与货物运输及工程项目建设。苏洼龙电站如期实现大江截流,**电站提前核准,拉哇电站完成要件报批、有望2018年核准,水电开发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近1亿元。二是产水配套抓产业。为破解因缺水无法发展产业的瓶颈,从根本上改变群众守着土地受穷,守着荒山受苦这一现状,我们坚持大胆去思、大胆去闯、大胆去干,分类施策,解决“水在低处流、有水用不上”的难题,主动引水上山,育千亩果园。如在中咱镇建设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将3000亩荒山变青山,建成集观光、药材为一体的毛桃基地,该基地经济价值可观,按亩产桃仁10斤、每斤2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00元,3000亩总产值可达60万元,人均年增收可达1000元以上。三是招商引资抓产业。为改变群众守着资源受穷、守着资源受苦的困境,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对口帮扶等方式,按照“引进一个龙头,撬动一方产业”的发展思路,引进成都牧山泉水业有限公司,开发三一八零山泉水项目,构建“企业+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形成“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破解了内地企业无资源,高原企业缺主体,实现了双向联动、双向共赢的发展局面。四是创新思路抓产业。打破乡(镇)、行政村界限,创新跨区域生产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积极引进山东寿光高科等民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高原农业产业“飞地经济”崭新模式,整合全县35个贫困村和40个非贫困村的集体产业发展资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专项资金、省级集体经济示范点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产业扶贫基金,在我县松多乡松多村成功打造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开创了“政府+企业+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实现了地企双赢。针对波戈溪、列衣等既不具备农业生产条件,又不具备牧业生产条件,更不具备农副土特产品的乡镇,我县创新通过购买商铺的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资产,克服产业产业散、小、弱的现状,打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群众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为不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乡村积累了经验。五是跳出传统抓产业。攻克“打不开思路、找不到门路”的发展瓶颈,引导夏邛镇架炮顶村转变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养猪场到游乐园的蝶变。通过整合双流援建、企业援助、贫困村产业扶持、村民自筹资金,建立起了集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全民旅游入股制新型集体经济产业形态—蛟龙港游乐园,作为全州首个现代化的游乐园项目,不仅填补了城市功能的空白,还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扶贫开发模式,开园运行4个月以来,实现经营收入50余万元。

三、有效问诊内生动力不足

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自我发展。一是鲜明导向强引导。通过整合国家政策支持、对口援建帮助、社会力量关心的合力,着力推行“帮勤、帮善、帮学、帮难”的工作导向,努力厚植脱贫光荣的观念;尝试从倡导好风气入手,创新宣传引导方式,以“三讲一演一义诊”活动为切入点,不断筑牢贫困群众爱国感恩奋进意识,提振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二是狠抓文明树新风。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从群众生活习惯入手,积极创建“四好村”,纵深推进“五洗一清扫”,发放惠民包,修建公共场所、垃圾收集处理池和太阳能浴室,倡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群众文明素养不断增强;着力创新核心价值观诠释载体,规划实施“爱国感恩”“遵纪守法”“克难奋进”等十级星级示范户创建活动,弘扬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撬动、群众发动,把群众心热起来、劲鼓起来,让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让敢闯敢拼、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郁。三是着眼长远抓教育。围绕“机会、资源、质量、保障”四个均衡,全面落实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建成县同心幼儿园和5所村幼儿园,完成32所乡镇中心校提升改造工程,实现了不然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投入580余万元,设立“助学解困”、“格桑梅朵圆梦”等基金,发放319.61万元帮助贫困户和临界贫子女应读尽读,实施优秀大学生、退休教师奖励政策,发放44万奖励金,鼓励广大学生勤学上进,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没有因贫辍学的现象发生,解决了“能上学”的问题。借助双流财力和智力,创新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选好配强一批校长、班主任和名师队伍,补充“一村一幼”辅导员204名,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趋科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升师资水平,优质教育内涵发展,解决了“上好学”的问题。

篇9

一、活动主题

"精准扶贫、你我同行"。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扶贫日"活动,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知晓度和政策透明度,凝聚脱贫攻坚思想共识,促进各方力量向贫困村、贫困人口整合,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格局,汇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活动内容

2017年"扶贫日"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着力形成全镇上下联动实施、各单位协同推进的活动格局。

(一)开展"扶贫日"宣传月活动。突出宣传先导作用,将10月定为全镇"扶贫日"活动集中宣传月,集中开展精准扶贫宣传活动。一是开设"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专栏。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方针政策,深度报道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经验做法和成功模式,形成正面引导。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学校、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行各类主题宣传,通过悬挂标语、滚动字幕、制作墙报、树广告牌、广场宣传、图片展示、政策咨询、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开展"结对帮扶行动月"活动。

一是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各帮扶责任人对自己所包的贫困户要进行一次走访慰问,力所能及地帮助所包的贫困户解决一些困难,为扶贫服好务。二是开展一次精准扶贫工作调研,了解和掌握村产业发展、医疗救助、教育帮扶、危房改造、政府兜底工作情况。三是提出一条精准扶贫工作建议。四是结合"支部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广泛参与扶贫攻坚,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三)开展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推荐活动。响应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推荐活动号召,在全镇范围内认真开展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推荐工作,把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异的积极分子向上一级进行申报。

(四)开展群团组织特色扶贫行动。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协调能力强、社会号召力大等优势,以开展特色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一是开展青年文明号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集体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助力精准扶贫为主线,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导向,推动全镇各级(杰出)青年文明号集体、创建集体与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集体成员与6-18周岁建档立卡的贫困留守人员开展结对关爱。(责任单位:镇团委)。二是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实施"春蕾计划"、"恒爱行动"、"金凤工程"、"让梦飞翔"等助学项目,为贫困女大学生、失辍学女童、孤残儿童等提供援助。开展"贫困母亲两癌救助"行动,建立贫困"两癌"患病妇女长效救助机制和绿色通道,对贫困"两癌"患病妇女进行检查、治疗和救助(责任单位:镇妇联)。三是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实施农业新技术培训计划,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种养殖需求,组织科技人员专班为贫困户开展有针对性的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科技培训,帮助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实施"科普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重点扶持8个重点贫困村创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支持科普带头人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优质粮食、现代养殖、休闲观光等农业主导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四是开展"助残圆梦"扶贫行动。以持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为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五是组织参加全省脱贫攻坚摄影大赛。鼓励我镇摄影爱好者参加全省脱贫攻坚摄影大赛,并积极向省级推荐反映全镇特色产业扶贫、培训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兜底扶贫、党建扶贫、文化扶贫、企业扶贫、干部驻村帮扶等层面工作的优秀摄影作品(责任单位:镇委宣传办)。

(五)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以"扶贫日"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扶贫募捐活动。要求各单位围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主题活动,发挥党员干部表率带头作用,于10月17日前后开展扶贫募捐活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项目建设。

四、活动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了确保全镇"扶贫日"活动圆满开展,镇成立以镇长刘刚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镇"扶贫日"活动在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镇扶贫办具体承担全镇活动的总体部署、沟通协调联络、督办检查等日常工作。各单位、各村(社区)应依据全镇活动方案总体安排,明确责任,各司其责,确保全镇"扶贫日"扎实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督促通报。各单位、各村(社区)要建立扶贫联系机制,加强"扶贫日"活动的沟通协调,上下联动,及时上报 "扶贫日"活动情况。

篇1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能否实现党在十五大以来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乡要在今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按照**市委提出的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乡实际,我乡将2020年定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按照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贫困县“一低三有”的标准查漏补缺,全面完成全乡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实现全乡5户12人脱贫。持续做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确保2014-2019年已退出贫困户生活质量、家庭收入稳定提高,“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持续改善,对已退出贫困村的“一低五有”持续加强。持续做好“回头查”工作,确保贫困户“应纳尽纳”,保证精准识别落到实处。对2020年预计脱贫对象,要提前谋划确保精准施策。

(二)贫困户脱贫

1.一超:针对已脱贫户及今年预脱贫对象的收入,要通过发展生产、稳定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奖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奖补、开发公益岗位、百工技师、五小庭院经济、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周转金、产业扶持基金、政策兜底等各项措施提高收入。同时农技员及农技巡回小组要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帮助培育

“一村一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培育致富带头人,确保达到2020年国家脱贫收入标准。

2.两不愁。针对已脱贫户及今年预脱贫对象的吃、穿情况,要通过增加收入、临时救助、社救等各项措施,确保家中有余粮、冰箱有食物、春秋有衣物,达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3.三保障。一是针对已脱贫户及今年预脱贫对象的住房安全有保障要采取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易地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灾后重建等方式对住房进行改(新)建,精准安排项目到户到人。同时要注意非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采取各种手段及政策确保住房安全达标;二是针对医疗有保障目标,要认真核实全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优抚、孤儿等弱势群众名单,按要求对其医疗费用进行免(减)交。认真落实贫困户医疗再保险政策,确保贫困户住院自费费用及慢性病费用县域内控制在10%以内,防止出现因病致(返)贫现象发生。**乡卫生院要按照贫困户相关医疗政策,认真落实住院报销、特殊门诊、两保障三救助三基金、十免四补助等惠民政策。同时加大对非贫困户有因病致贫风险情况进行摸排,加大救助力度,确保不出现因病致贫情况;三是针对教育有保障目标,**中心校、各级组织及干部要认真落实教育安全有保障的标准要求,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不出现辍学或未就读现象。要对实在不能正常上学的适龄学生分类处理,采取送教上门、远程教育、送到特殊学校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做好台账及佐证

资料的收集,以便备查。同时要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高等教育雨露计划等政策的落实落地,确保享受对象精准,享受政策精准。

4.三有。一是针对有安全饮用水目标,要充分对照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要求,采取建蓄水池、微水窖、微水池和新建水管等方式确保贫困群众及非贫困户的用水安全,并逗硬奖补政策,保证扶贫资金用到实处。二是针对有生活用电,**供电所要按照有电并满足用电量的要求保证生活用电安全、达标。三是针对有广播电视,**乡文广站要按照要求保证贫困户家中有广播电视或有线、无线范围内能接收广播信号。

(三)贫困村脱贫

1.一低。针对贫困户发生率一低目标,要达到贫困村退出的贫困发生率要低于3%的要求,同时要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则退”的要求,严禁漏评、错退现象发生,错评率要控制在2%以内。

2.五有。已脱贫的**村、**村、**村要严格按照有文化室、有卫生室、有通讯网络、有通村硬化路、有集体经济的要求进行自查,并要持续推动五有建设。

(四)贫困县脱贫

1.一低。各村(社区)要圆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确保整县退出的贫困发生率提供“**保障”。

2.三有。一是针对有标准中心校的目标,**中心校要对照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电脑配置、图书配置、师生比、教师学历等五条标准,确保有标准中心校要求落到实处。二是针对有达标卫生院的要求,**乡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床位比例设置及卫生院面积的要求积极谋划,建成合乎标准、人民满意、功能齐全的卫生院。三是针对有标准便民服务中心的目标,目前虽然我乡已完成改建目标,达到标准,但要继续按照标准便民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布局和功能、经费保障的要求查漏补缺,确保按质完成目标任务。

二、精准帮扶。

各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组)、帮扶责任人要严格落实直工委《关于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选派结对帮扶责任人的通知》、《**市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的通知》、每月“5+2”(3+2)帮扶力量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好爱心帮扶日活动、“五个一”爱心帮扶等活动。广泛发动公司企业、社会团体、致富带头人等参与脱贫攻坚,持续推进“企业帮村、委员帮户”、“雨露计划”“百工技师”等活动开展。

三、加强领导

(一)各驻村领导、村(社区)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组)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对脱贫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要主动安排、主动督促、主动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各村(社区)村支两委、各驻村工作队(组)、第一书记、农技员(农技巡回小组)、法律顾问(团)、帮扶责任人、农信员要对2020年的帮扶计划认真研究,于1月17日前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及本职工作的年度计划报乡脱贫攻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