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和高中化学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化学和高中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明确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功能定位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尤其对于现行教材解读不准,要进行有效教学,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新课程标准充分注意到,高中学生群体中,升入大学就读化学或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是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对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不高,因此,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
从内容上来看,必修模块几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学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由于必修模块只是为进一步学习选修模块打基础,因此具体的知识点作了精简,并且教学要求作了调整,大多数只是形成一般的概念,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相关内容在选修模块中都将进一步深化。
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保证所有的学生掌握好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变成自觉的行动。在众多的文化科目学习当中,不能排除学生会偏重于某些学科的学习,当然学生所偏重的学科通常要学得比其他学科好。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意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教学中,结合高中化学自身的特点,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具体的途径可以是:
1.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创设情境。
2.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3.利用讲述化学史实创设情境。
4.利用实物、图片、图表、模型以及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等创设情景。
三、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丰富学习内涵
1.探究性学习活动
化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是强调以实验为主的多种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从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可依照教材设计探究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之处和递变规律,然后通过对照实验比较金属钠、钾分别于氧气、水反应的异同点,得出金属钾的活泼性强于钠,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这样当学生遇到卤素等其他主族元素时,即可自行根据其结构预测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自行设计科学探究方案加以解决。
不过,学生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把握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达到有效学习。
2.合作性学习活动
合作性学习活动一般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部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例如,在讲授《粗盐的提纯》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讨论粗盐的提纯(除去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而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参与命题(如单元复习题)、合作批阅习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
3.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知识的创造,并在获得直接经验或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结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在新课程必修教材的习题中,并不缺乏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小课题,有调查类、收集、查阅资料类、实验探究类、家庭实验制作类等,利用这些课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开展有关调查、实验以及撰写小论文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篇2
一、张弛有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初中这个时期的学生们,尤其是初三的学生们,正值青春发育阶段,有了自己一定的主见和认知水平,容易在课堂上走神,这样的行为我调查过学生,大多都说自己会这样,而且有研究表明,其实一个人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在每一节课上也只有5分钟,那么我们在讲课当中就要善于紧张跟放松相结合,快慢相搭配,诙谐与严肃并行,只有这样张弛有度,学生们的神经才会得到缓解,才会不断的把思维集中起来。
在一节课中不能讲的时间过长,假设是任务多的话,就要想法设法变换形式,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讲解,或者提问学生,等等都是不断唤起学生注意力的行为。也是变单一为多样,让学生们高度集中的神经放松的做法。
1、精心设计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备好课,精心的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也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没有充分的准备,我们难于将知识脉络梳理好,没有精心的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迭起,就没有师生在教与学中的共鸣。
备课,当然是包括教学中精彩的导语设计,精讲精练,讲练相结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们主动的来学,完善自己主导的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是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评价,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这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2、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以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化学教师,一般都是连年的送毕业班,每一节新课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甚至都能
背出来了,越是这种情况,越容易产生疲倦的情绪,讲课当中难免会缺乏了激情,如果这样的话,别说有什么灵感,甚至这种厌倦,不积极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久之是对这门课会不感兴趣,所以打造高效课堂,一定要热情洋溢、激情满怀的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教学之中,这样,我们教师的良好风貌就会影响班级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也投入其中。就如同一个人讲故事一样,再好的故事,自己都不感兴趣,难说讲出来会是声情并茂。
3、观察细致入微,掌握学生情绪是高效教学的一个辅助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掌握学生情绪为课堂所用也很重要。比如说,本来这一节课是一天的最后一节课了,学生都很疲倦,你却还要给学生们讲授很多新的内容,难免效率不高,你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安排一个练习或者测试,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对待,又如一个学生因为在提问时没有回答对,老师就应该照顾学生情绪给个机会,让他再一次回答一个对的问题,请他坐下,这样对这个学生是个很大的鼓励。否则生硬的将学生罚站或者讽刺这个学生几句,都是于事无补,反而会伤害一个学生的自尊心。要记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将难点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大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度,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前提条件。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新颖、独特的情境激发的。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特别重视入门教育,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学生克服感性知识不足 、视野不开阔的缺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提倡减负,不能加重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然而,减负并不等于降低学习要求,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极为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是老师讲,并利用表格,挂图,模型等等,课堂容量小、传递速度也慢。而多媒体具有信息存储量大、省时省力、处理问题迅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复习课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厌倦感,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在讲授初三化学第一章《氧 氧化反应》的复习课时,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十分重要。把前面已经做过的实验重现并进行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几个实验的主要现象部分从录像带中剪出来,制作到课件中去,因此,授课时可连续,对比地播放出来,看: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我们不需花费大量时间重做实验学生也能得到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记忆。在这个课件中,各个知识点罗列清楚,教师上课时可以用鼠标”指哪打哪”,每点到哪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就自动展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其中一个优点是可反复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返回需要重复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把例题解析,堂上练习和答案编到课件里去,让学生趁热打铁,透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加快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性,准确性和深度,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创设生动情景,深化实验教学
篇3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五大模块 六大环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总结的五大模块、六大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完善,使我的新教法更加具有科学性、实效性、推广性,为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谈谈要点。
一、化学教学中的五大模块的设置
一是预习。预习是第一个环节。预习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小组内同学对桌排位,以六人或八人为宜,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负责分配学习任务,并监督完成。预习,可以选取一节新授课的剩余时间,也可以是晨读的时间,还可以是单独的自习课时间,随时、随机、随堂预习。同时,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二是展示。遵循一个展示原则,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将是展示课重点的展示对象,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所感悟地展示等。
三是反馈。主要任务是由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对前面的课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后进生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等生的辅导,让后进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的求知之火或者说让后进生绝处逢生,在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等生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并形成能力。学生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帮助的,思维都非常活跃,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另外,在预习和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经典试题考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本节课的精髓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指导确定方向,为下一步知识拓展奠定基础。
四是拓展。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深度和广度进行延伸,并与学生的情感和生活相连。拓展的形式和内容多样,不拘一格。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选用,此模块可在预习、展示、反馈各模块中穿行。
五是建构。即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意义建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或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的,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化学教学中六大环节的设置
一是预习交流,确定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都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二是展示交流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在展示课上学生根据预习交流所获得的知识感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和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指导,进一步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是精典演练。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经典演练。
四是梳理建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梳理归纳单元知识结构,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本组的知识体系观点。先本组交流,再各组交流、争辩。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五是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单元都组织一次质量检测,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一次整体考查,查漏补缺。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考试,集体阅卷,对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不断改进教法、学法。
六是考试技巧。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提醒学生注意:一是调整心态,精神要适当放松。在距高考前这段时间里,每天适当做一些简单题,同时回归课本,这样自己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信心,从以前的过度焦虑变成我能行。二是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和时间,遇难不慌,沉着应战。建议按照顺序从前到后由易到难完成,遇到难题及时跳过,碰到思维死角敢于放弃。最后再回头来看,可能突来灵感或唤起记忆。遇到会做一时答不出来的题目,应沉着冷静,不需慌张,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三是认真审题,提高准确度。审题仔细,注意关键词语的隐含条件。新题、难题不要轻易放弃,往往起点高,落点低要知道新题只新在一处,难题也只难在一点,其中也有应得的分数。四是分析要注意细节。对于综合性题目,要纵深思考,审清题意,充分还原题目的情境和模型,找出转折点,抓住承前启后的量,确定其临界值。做到了这些,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五是答题要规范,字迹要清晰。高考阅卷较严格,因此答题一定要规范,考生书写时应有必要文字说明和方程式将关系及原理表述得清楚,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规范。最后希望学生能端正心态,轻松上场,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4
一、态度决定一切,尤其是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尤其明显。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因为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有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教师应该克服消极情感因素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差生进行激发,或安排专门时间做思想动员,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绝不歧视和冷嘲热讽。并且还可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课堂游戏、作业评讲,都能给差生一定的优惠政策,让差生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其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
2.教师应该加强积极情感因素教育
教学中经常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差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既取得了学习效果,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还可以多表扬、多鼓励,尽量多给学生惊喜和热情的拥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他们的语感
在平时一定要多让学生练习一些日常对话,多看一些简单的但是很有趣的书籍和电影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转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学生爱玩“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原来玩游戏也要懂英语啊。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3.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特别感兴趣。
三、转变课堂上的教育观念,弃旧及新,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
1.营造创新氛围,设置问题启发智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传授,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这也是创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3.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教育是一种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的综合教育标志。我们认为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引起学生对事物的一种愉悦之感,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语音、书写、课文内容、教师良好的教学安排、精湛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均含有美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美的意境,诱发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求,使年轻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4.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
篇5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笔者是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不会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不成,讲过练过多遍的试题仍然不会,导致考试成绩很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厌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作为了一个重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课堂,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学风的形成,从而使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这堂课下来,不只是少数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提高,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人人有收获,全班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要围绕这个核心去设计我们的课堂,那么如何设计才能使我们的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呢?那就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巧妙地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改走向成功。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有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改变思想,努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现在还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没有转变,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把自己的思想、课本的知识灌输给了学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没有创造性可言。学生学的枯燥无味,怎么会不厌学?效果怎么会好?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改变思想,熟悉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熟练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法,师生共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把握教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所学知识与学生年龄特点、已掌握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关系,考虑如何把握教材的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如怎样导入新课,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怎样指导学法,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怎样让学生来展示自己,达标检测怎样设计等每个环节都要认真考虑。
三、要注重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实验教学、化学魔术表演、化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演示玻璃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鸡蛋潜水、水火相容等实验。也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主动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进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时,笔者首先问学生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会吃饭吗?”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谁不会吃饭啊,接着又问:“你吃的饭健康合理吗?”学生就有点迷茫了,是啊,健康合理吗?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迫切知道自己每天吃的饭是不是合理的欲望,在这样一个求知欲的驱使下,这堂课就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了。
四、做好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信息
课堂达标检测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达标检测,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课堂达标检测要注重抓住重点,注重双基知识,不能出过偏过难的检测题,要让学生依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能轻松解答,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有延伸训练,拔高学生应用化学的能力,从而不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要注意师生互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如何构建平等、宽容、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课堂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技巧,让学生亲近老师,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情绪,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根本性改变。
篇6
一、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引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创设一种使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用途”时,怎样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二氧化碳的多种用途呢?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了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灭火等的动画,动画形象、生动,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并掌握了二氧化碳的用途。再如,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我播放了古代“湿法炼铜”的过程的视频,并请学生根据视频思考这个现象应用了哪个化学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很轻松地便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一举两得。
二、利用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去。如果课上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理论,大多数学生都会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就会有兴趣,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例如,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确定好实验目的。如为什么要进行此实验?通过做实验我们要达到什么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做实验,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同时也能带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地、主动地去学习。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其中有一个实验是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它的性质,我让学生分组做此实验。实验前我问学生:“我们今天做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实验中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然后记录下来。”实验开始了,每个小组提前准备了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然后用塑料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向塑料瓶中倒入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结果发现塑料瓶变瘪了。实验完毕,我分别让每个小组说出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都很积极,最后评出结论最完整的一组。这样,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把理论性的内容很快就掌握了。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高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些化学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实际操作或很难演示成功,或者现象极其不明显。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模拟播放,尽可能多地弥补教学资源不足。如讲到生铁冶炼的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且加热不纯的一氧化碳有可能会发生爆炸。对此,我将此实验制作成了动画,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更便于学生观察和掌握,并加以解说,效果比演示实验更好。又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危险发生,还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化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研究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对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在课堂内通过学生自己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系列活动,观察有关化学现象,掌握各类物质特征及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整个过程以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铝的化合物Al(OH)3的制备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是铝盐和碱反应可以得到Al(OH)3,学生常用的碱有两种强碱NaOH、弱碱NH3·H2O,到底是用哪一种碱和铝盐反应可以制得Al(OH)3?我们就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实验药品:Al2(OH)3溶液、NaOH溶液和氨水,学生动手实验:往两只盛有Al2(OH)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氨水。部分学生很快就发现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草率下结论说:两种碱都可以制得Al(OH)3。部分学生又发现加入NaOH溶液的试管,中间过程有沉淀生成,但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又消失了,加入氨水的试管继续加入氨水白色沉淀仍然存在,这些学生很容易想到生成的沉淀能溶于NaOH溶液而不溶于氨水。通过实验探究大部分学生不难得出:Al2(SO4)3与氨水和NaOH均可反应生成Al(OH)3沉淀,但Al(OH)3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所以应该用氨水和Al2(SO4)3溶液反应来制备Al(OH)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质的性质,亲自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 校园 文化 建设 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日新月异的经济大环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术,经济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也诞生了或综合型或专业技术应用型或研究型的各类特色鲜明文化各异的高等学校。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是由高等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事关师生员工的成长与发展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校园文化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还是塑造健全的人格,都不是仅仅单一的教育手段所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完成。校园文化根据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学生的思想、生理、心理等实际情况不断变换新的形式,增加新的内容,使青年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逐渐形成教育者所倡导的思想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从而渗透到校园文化的群体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中,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学校要尊重人,学校要依靠人。一所学校一旦确立了尊重师生、依靠师生这样的价值观,师生员工有了主人翁感,那么,由此而激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即文化力将是巨大的,有利于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不断探索进取,促进教师成长。
(三)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文艺、科技、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其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竞争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学校群体的组织结构、典章制度无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力量,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营建与创办学校建设,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和精神,激励师生不断超越。
(五)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树立优良的校风,为育人创造良好氛围。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相互信任、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树立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并落实到为国家振兴、民族繁荣而勤奋学习、发奋成才的实际行动之中,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1]。
(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亚文化,既受到主流文化的规范,又受到非主流文化的侵蚀。同时校园文化又要反作用于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属于社会前卫文化、精英文化,是比较先进的文化。其科学的、批判的、民主的、超越的校园文化风貌对我国特色社会文化起到导向辐射作用。并且,在这种文化环境的氛围中熏陶成长的青年大学生一旦进入社会之中,就会把这种良好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洒向社会[2]。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各类高校都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一方面,各高校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措施,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掌握的信息量大、思维活跃敏捷、善于搜集信息、反应快的特点。各种制度和措施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实践创新活动,指明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各校围绕培养“四有”人才这个中心,从政治思想、学术科技、文艺体育、校园文化环境4个基本的方面的建设入手,寓思想性、学术性于娱乐性、服务性之中,推进了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3]。
(一)通过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高校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上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占领阵地,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利用党群、团校、理论研究会为阵地,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体现其思想政治性。
(二)适应大学生求知创新的要求开展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特色,激发了广大学生面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艺体育活动,形成了“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问题一,校园文化建设主次不分,层次不分,深度不够,缺乏重点。近十年来,校园的物质基础、校园环境、图书资料、传播媒体、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校园内文体和科技实践活动开展较多。但对于校园文化中的校园精神文化涉及较少,而这个方面正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校园科学文明民主的基本精神、师生员工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学术风范、精神信念等,是校园文化的精华和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着力懈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丧失了灵魂。
问题二,校园文化选择的功利性与盲目性。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文化消费欲旺盛,但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尚浅,特别容易接受、移植、内化不良社会文化,在文化消费选择上容易受非理性主义文化、享乐文化、金钱文化、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文化以及一些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不仅降低了校园文化的格调,而且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问题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缺乏品牌,缺乏专业人才。一方面,当今大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及其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大致相同,高校之间跟风模仿,千遍一律,缺乏特色,难成品牌,脱离办校实际;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单凭领导主观臆断,缺乏论证;方案随领导调动而换套,缺乏长效机制;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一批专家型、导师型的具有稳定性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的参与与指导。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针对以上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校园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起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师生员工共同营造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认真贯彻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持久性的原则,以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理论学术研究和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自觉参与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热情和积极性。
(二)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形成长效机制,并有重点地分布实施。坚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全面提高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坚持软硬件并重;坚持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物态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相结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自身办色特色、理念、专业相结合;重视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校园精神。
(三)加强校风建设。校风作为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育人的环境,事关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优良校风是无声的命令,又是有形的榜样,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养、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严格制度执行校训校规,培养爱校意识,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积极向上、严谨务实、团结友爱的良好校风,构建健康良好校园文化。
(四)建设一批稳定的专家型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和指导作用。教师工作性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批稳定的具有专家型的校园文化教师队伍的参与,只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具体指导,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五)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事热点,注重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特别是现代传媒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互联网络一方面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时交互、空间广阔、多媒体运作的特点,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开放、交互式、终端用户独立自由等特点,也使网络本身对不良文化信息缺少“天然”的屏障,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建立网上的文化阵地,以吸引争取学生,同时也要主动向网上的不良文化信息展开斗争,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发展[4]。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与时俱进、重在创新,不断从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突破,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王静.大学生合作意识培养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6.
[2]张新福.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42.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系统优化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体系封闭,缺乏科学思想;技术至上,忽视情感和目的;对学生关注不够,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设计目的性的认识。科学思想指导教学设计,并不是照搬全抄所构建的模式,而是要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必须结合当今一些主流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去借鉴。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优化设计时应该从整体出发,增进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在构建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了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并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把握好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有序性特点
整体性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系统的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逐级展开教学设计,其次还要把握教学进度、教学难度和广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适度地加以组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控制。如,在进行必修I中相关"蛋白质、糖类、核酸"等高分子化合物时,传统的教学就是逐个逐节从基本单位-聚合方式-空间结构,从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学生在学习时枯燥无味,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知识系统的优化设计。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引入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性,从开始强调"蛋白质、淀粉和核酸等都是由小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剩余的完全可以交给学生研究讨论,逐级解决,老师只需要每节课给出相应的提纲,在学生出现困难和遗漏时能够"锦上添花"就足够了,即节省了时间又增进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
就教学设计的有序性,如,在"基因表达和中心法则"的讲解时,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基因,黑板上画出细胞核和细胞质,让学生在"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基础上自行演练基因的表达,体验基因表达的有序性,教师再从参与的细胞结构和载体等方面综合表述。让学生体验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实现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二、把握好教学优化设计的开放性和有机关联性
教学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也要考虑教学环境。生物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坚固的实体,生物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都是开放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应是封闭的和僵化的体系,课堂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多渠道的。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各要素又是相关联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带动学生,学生之间也相互带动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等教学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生物教学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如,针对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要监测教学过程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
三、重视教学设计的目的性,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生物学教学设计全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目的性是第一位的,它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定向、定量、定度的作用,即教学设计向哪个方向走,它怎样符合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否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的交流,教师必须抛弃"竞争-淘汰"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竞争-合作"的循环机制。
四、一些具体的教学优化
1.优化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求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鲜明的教育性、丰富的情感性、生动形象,具有节奏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加上巧问巧答,精妙的过渡语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产生对自己语言优化的渴望和行动。
2.优化课堂内容,突显重难点。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重构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难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
3.优化教学环境。科学安排时间,努力给学生创造各种宽松时效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课堂和教学资源。
4.优化教学反馈。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后的巩固练习或单元测试来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教师应注意选用典型的题目、紧扣重难点和考点的适量题目优化教学反馈。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掌握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交叉点、关联点,运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总之,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
总之,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发掘生物课程教学的潜在资源,并在实践中完善与应用,实现教学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篇9
一、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存在问题剖析
(1)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教师总数偏少;第二是教师的学历偏低;第三是教师的学缘结构不合理;第四是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许多独立学院近年来也在积极招生,而教师队伍的扩大远比不上学生扩招的规模与速度,尤其是所谓的"热门专业"的教师数,因无力和其他院校争抢从而严重短缺。在许多独立学院中,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据着绝对优势,不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寥寥可数,还远比不上专科学历的教师数。近年来独立学院花大力气引进了一批高职称的教授或是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但其数目仅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学院自身还拥有一大批初、中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因种种原因无力进修而安于现状,学术上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术梯队无法形成。
(2)人才流失严重。众所周知21世纪最贵的就是人才。因此人才问题是大学一切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在人才流动上普遍存在着"弱势学校的教师向经济条件好、学术力量强的高校流动"的趋势, 独立学院的情况更是明显。许多学院的教师队伍只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花大力气引进来的或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却留不住,很快又"流"走了,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裳",损失了人力财力不说,有时还伤害了同事间的友情。这种单一的流动令人担忧,这无疑令地方学院原本薄弱的师资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此外独立学院的老师缺乏安全感。一所学校成功的因素里有一条就是教师主人翁意识强烈,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使整个学校呈现上下一心、和谐共进的精神面貌。现实的各独立学院中,普遍存在着人心浮躁不安定的现象,教师们或为名、或为利、或为自身发展,更甚至于为了一点闲气而不停地在各所高校中飘移,这固然跟外界的诱惑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则是学校内部的科研体制、管理机制、民主氛围等存在着弊端。教师个体的积极参与非比寻常,没有一支相对稳定且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上下一致的奋斗目标,学校在其发展中势必遇上重重阻力。
(3)当前培训机制对教师的提升未能彰显。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多变的生活和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所学早已赶不上知识爆炸般迅猛发展的步伐。教师们必须通过不断的进修提高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但从现状看,培训要求趋于形式化,培训过程趋于流程化,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培训监控机制也形同虚设,培训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证明书以供评职称用;教师们也感觉乏味无趣,参加培训提高的自觉性明显不足,因此自然而然会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有的找人代签名不去上课,有的篡改谎报进修计划,失去了继续教育的本来意义。
(4)法制建设有待加强。考虑到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办学经验少的现状,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尤其要加强法制建设,以增强教师们的法制观念,提升教师们的法治意识。这主要是指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规范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具体到各个学校,对于本校制定的校规校训和教职工准则等,教师们必须严格遵守,言传身教;整个学院必须做到法制建校、法制强校。
二、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及措施
学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小,对师资建设的力度也不大,下面提出一些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全校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安全感。
一是要提高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采取具体的宣传措施和管理手段在全校教职工中树立教师的中心地位。二是提高教师们的整体素质,包括人文素质 、思想素质、道德修养等,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上着手,形成良好的有凝聚力的集体,进而培育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稳定教师队伍。三是弘扬高尚的师德,促使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观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改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引进人才是一方面,但受限于财力、地理环境等因素不易控制,故独立学院更应关注的是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真正推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壮大,只能靠在校的教师们。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发展就是独立学院的发展,因此独立学院首先要做的就是上下齐心明确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领导班子应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学历提高纳入工作要点,教师们应具有学习提高的迫切要求。其次是改革培训内容,与时代和工作实际紧密相连:既侧重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含了人文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三类,不能重此轻彼),又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积极创设学习环境:要由学校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进修、访问、交流,以促进其成长。还有就是要将继续教育的记录与教师的考核、晋级等联系在一起,让教师们产生一定的压力感,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奖罚机制,以此激发教师们参加进修的内在动力。最后独立学院在招聘入职教师时要注重新教师入职的辅导工作,强调以老带新。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对策
引言
在刚进入高中化学阶段中,有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退步,主要是因为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没有做好。和初中时的化学教学相比,高中学习的内容和思维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是目前教师在衔接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教学衔接的主要问题
1.初中化学课程基础不牢
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习时间比较少,有些教师为了赶课程,教学方法偏于对知识的直接灌输,缺乏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没有重点提高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不够充分,造成知识的缺乏。而且高中教师对于初中的教材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处理不好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的衔接。尤其是教导高三年级的教师,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延展,对课程内容讲的十分仔细,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想象,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厌倦情绪。
2.初高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
中学化学教学全程贯穿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体现了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但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尤为注重化学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在能力培养方面只需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高中化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仅要和初中阶段衔接,还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较少,只是对知识进行统一的讲解,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太强。在化学的学习中,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自己定制学习的目标和计划。而大多数学生则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反思,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提高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1.建立知识衔接的平台
教师要为高中的学生建立一个知识平台,想要做好知识的衔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增加教学的针对性,想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可以进行摸底测试或把学生的入学成绩进行对比来了解,教师还可以使用调查问卷和单独对话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调查,让学生更加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另外教师应该了解初中的化学教材,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和区别点,把知识进行联系再教学,这样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下教学才会更有效率。
2.增加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的进行中,要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产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了解,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主动解决不了解的问题。最后,可以把教学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对于化学更有兴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做好联合教学,共同进步
应该把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通过制定计划进行衔接,利用制度化进行设计,让联合教学经常开展。通过联合教学,让高中的教师可以经常去初中课堂进行听讲,了解目前初中教学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初中教师经常进行交流活动,同时初中教师也要经常去高中课堂中了解,双方进行交流讨论,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加强双方的衔接意识。
4.加强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能让教师更好的了解新教材的内容,让教学更加顺利,要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教师更好的解决教学衔接问题,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并引导教师研究出结合实际需求的衔接教学课程。
三、结语
在教学的改革中,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化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原因。高中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中化学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提高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强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刘松艳,王宝珍,金爽. 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274-276
- 上一篇:新增债券资金管理办法
- 下一篇:管理学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