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

篇1

(一)行业发展迅速

我国政策一直对医药行业进行大力支持,这种政策支持引致医药行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我国医药行业自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高达22%,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幅的两倍还要大[1]。

(二)监督管理制度越发完善

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也不断加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从产品数量到产品质量,从产品结构到成品治理,有关机构的审批力度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都十分严格,实现了医药行业在产品信息方面的透明化、审批程序的法律化和监督方面的专业化。

(三)医药外贸额发展迅速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医药外贸额稳中有升,特别是最近几年,医药外贸额增长迅速。我国的外汇收入中,医药行业创收占比不断提高,即便在2008至2010年经济危机的萧条时期,我国医药行业外贸额依旧保持同比增幅继续提高的态势。

(四)外企进军我国,加大行业竞争性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催生了“银发经济”,“银发经济”主要利好医药行业,因为未来人们对药品和医药器械的需求很大。很多国外的商人嗅到了这块可口的蛋糕而进军我国,以合资的方式在我国成立医药相关企业,加大了行业竞争性。

二、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融资的特点

1.对资金需求大。医药行业最主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资金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先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后通过销售回收资金,这种高成本的研究开发使得医药行业对资金需求大。

2.高风险与高收益性。研究开发新药前期需要巨额投资,但研究成果在临床试验阶段风险极高,新品成功率几乎为千分之一。但风险与收益同在,企业一旦推出新药,那么新药将会在市场上形成垄断效果,企业也很可能成为对应同类药品的龙头,获取高额收益。

(二)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1.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我国医药企业的规模和国外医药企业的规模相差巨大。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研究开发新药,导致企业不能突破规模瓶颈。有数据显示: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只能部分或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企业没有1~5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有1.6%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2]。

2.我国医药企业制度不完善,普遍面临融资难现状。企业融资一般按照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权益融资。但大多数企业在制度方面不完善,各项指标无法满足上市条件,特别是医药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多数医药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前文介绍了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相伴的行业,而银行是典型的“锦上添花”但不会“雪中送炭”的作风,为了规避贷款难收的风险,银行对医药企业的贷款审批十分严格,对医药企业惜贷明显。药企因为制度不够完善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又无法从银行融得资金,导致陷入融资难的现状。

3.我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匮乏。企业融资一般按照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58%[3]。可见我国药企缺乏权益融资和一般的债权融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医药企业的权益融资渠道可以依靠新三板。

综上所述,我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并且在企业常用的权益融资方面面临发展瓶颈,一方面是因为权益融资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权益融资对融资企业的制度有所要求,而我国医药企业和资本市场显然存在问题。总结起来,我国医药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在于三方面,其一是资本市场不健全;其二是融资渠道有限;其三是医药企业方面的制度不完善。

三、完善我国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以提高融资效率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出了新三板,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医药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以下两方面还存在问题:

1.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基础。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许多企业在证券市场中利用法律的球,以谋求自身利益并规避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我国医药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机构严格的监督管理。

2.对中介市场加以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散户无法获得上市医药企业的真实信息,所以,为了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散户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医药企业。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通过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实现医药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化。同时还要加大对证券市场不法分子和违规操作人员的惩罚力度,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拓宽医药企业融资方式和改变融资渠道

1.加强国际合作以吸引外资。我国医药企业应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走出去”是指我国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获取国外医药企业在新药研究开发方面的经验;“引进来”是指我国医药企业应加快与外国医药企业的合作,利用外国的资金和医药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我国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以此解决我国医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加强企业兼并和企业联盟。医药行业属于规模经济的类型,所以在面临重大问题的时候我国医药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兼并和采取企业联盟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统一的高效管理,并且可以将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之间的优势叠加,企业之间通过相对优势来获得各自的好处,以使得企业在医药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三)完善我国医药企业相关制度

1.完善医药企业法律制度。完善我国的医药企业法律制度需要以《宪法》、《公司法》作为基础,及时根据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修订,应该加大在法律上对医药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补贴和利率优惠等。

2.完善医药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医药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需要医药企业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之上,应积极推进有利于医药企业融资的监管政策,对违规融资的企业法人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理,通过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银行与医药企业、股民与上市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以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0(5):59-66.

篇2

5月17日,贵阳工投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这是贵州第一支获得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投资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为2.5亿元,由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贵阳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代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出资5000万元,其余资金向社会募集。基金主要投资于民族药材、中成药及民族药品、生物制品、天然保健品等生物医药领域,部分资金可投资其他高科技领域。这一基金的设立,对拓宽贵州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具有深远意义。

科技部投入1599万资助贵州三项目

贵州“铝电解槽(炉窑)PM2.5粉尘控制与装备的研究及应用”日前获科技部审批立项,并获国家863计划立项经费265万元。

同时,贵州大学“中低品位磷矿清洁充填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贵州黎阳天翔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多功能燃气射流冰雪消除车研制”课题双双列入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分获572万元、762万元资助。前一课题的实施,将为磷矿的采选、磷精细化工产品深加工以及磷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后一课题通过研发集吹雪、除冰和烟雾消毒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燃气射流冰雪清除车,将有效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

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6日,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等出席签约仪式。副省长陈鸣明,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分别代表省政府和清华大学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教育、人才交流、干部交流、干部教育培训七个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表示:贵州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省份,清华大学愿意与贵州建立长期密切广泛的合作关系,为贵州引进培养更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贵州“国保”家族新增32位成员

国务院近日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有32项入选,这意味着贵州“国保”家族成员已增至71位。

这32项为:龙广观音洞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茶马古道贵州段、务川大坪汉墓群、兴义万屯汉墓群、平坝棺材洞、惠水仙人桥洞葬、黔南水族墓群、盘县小冲墓群、安龙明十八先生墓、西秀区鲍家屯明代水利工程、镇远城墙、安顺武庙、隆里古建筑群、石阡文庙、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岩门长官司城、锦屏飞山庙、从江高阡鼓楼、宰鹅鼓楼、金勾风雨桥、兴义鲁屯牌坊群、赤水复兴会馆、天柱三门塘古建筑群、金沙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遵义县尚稽陈公祠、兴义刘氏庄园、茅台酿酒工业遗产群、西秀区王若飞故居、黎平述洞独柱鼓楼、重安江水碾群。

“世界最美白云岩喀斯特”通过世界遗产中心审查

“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日前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审查,被正式受理。世界遗产中心将于8月底至9月初派出专家赴贵州施秉等申报地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一个系列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共分两期。2007年,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石林喀斯特和重庆武隆喀斯特作为第一期申报项目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第二期申报项目包括贵州施秉喀斯特、广西桂林喀斯特、重庆金佛山喀斯特以及作为荔波喀斯特遗产地拓展的广西环江喀斯特,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其中,施秉喀斯特因其美学、生态和科研价值,被世界遗产中心专家赞为“世界最美白云岩喀斯特”。

篇3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体现,是投资者进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第一,总论。总论即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中,这一部分特别重要,项目的报批、贷款的申请、合作对象的吸引主要靠这一部分。总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历史、项目概要以及项目承办人四个方面。

第二,基本问题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问题研究,是对各个专题研究报告进行汇总统一、平衡后所作的较原则、较系统的概述。主要内容为:市场情况与企业规模;资源与原料及协作条件;厂址选择方案;项目技术方案;环保、节能方案;工厂管理机构和员工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方案;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结论等。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1)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方案和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项目方需要知悉,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单位需要具备资格,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主要分5种: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与传统企业相比,科技型企业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运营周期短、高风险和高回报等特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商业银行需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通过创投资本(VC)、私募股权投资(PE)、辅导上市(IPO)、兼并收购(M&A)等为企业提供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基于科技型企业差异化的融资特点,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专业化方向发展,构建和完善科技金融评审机制。

具体而言,科技型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特征。从行业范围看,主要包括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二是除航空航天、核能开发等高技术大企业之外,多为中小微企业。三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不确定。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由于技术领先、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能较快占据市场份额,且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较高。比如,医药企业某个专利一旦被批准批量生产,其销售收入将可能快速增长,传统的本量利等财务分析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失效。

科技型企业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融资需求的差异性。一是资金需求持续性强,频率高。二是融资需求时效性强。科技型企业一般不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市场变化敏感度较高,投资项目有较强的时效性。三是缺少足够的抵质押物。四是需要灵活的、多元化的融资方案。根据《中资商业银行专营机构监管指引》规定,支持商业银行成立科技型专营机构,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在管理制度、授权机制、产品体系、专业团队等方面按照“四单”原则进行创新和试点,构建形成专业化的科技金融管理机制。而近期开启的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更是开拓了金融服务科创企业的新路径。

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主要与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审政策有关。商业银行必须在市场目标选择、客户准入政策、营销方案确立、信贷评审标准、贷后管理和预警、激励约束等方面构建差异化的科技金融评审机制。

差异化的目标市场。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商业银行要确立符合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的差异化筛选机制。商业银行要优先支持经政府认定的高新科技企业、软件企业、创新型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积极拓展国家重点发展的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行业客户。这些目标客户主要是: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科技企业;拥有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销售额具有相当比例、承担各级政府项目的科技型企业;获得科技专项经费支持的科技企业;获得投资青睐的科技企业;引入风投资金的企业;政府扶持高新产业园区内的科技企业;准备或已经进入资本市场的科技企业,如“创业板”、“新三板”等上板企业。

差异化的客户准入标准。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要素评判与传统型企业有较大差异,如轻资产、高技术、高成长,在客户评级的认定上更多受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管理团队的资质等非财务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专门设计评价打分卡,从企业状况、财务的成长性、技术的领先性、政府和园区的支持程度等方面设计和制定差异化的准入标准体系,拓宽优质科技企业的准入范围,提供科技企业的绿色准入通道。其中在财务指标中,可设计包括利润结构、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增长率等衡量财务盈利状况和成长性的指标。在非财务指标中,可设计包括行业发展状况、管理团队素质、研发实力、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团队稳定性等定性评估指标。比如,管理团队素质要考察企业核心团队学历、技术水平及经营管理经验。研发实力评估包括对企业是否为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带头人是否获国家、省、市级人才称号,或企业是否承担过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等进行评估。知识产权要对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可证明企业产品技术先进的事项要进行专门评估。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个人信用状况等其他因素。

差异化的市场营销策略。由于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武汉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等园区已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科技型企业集聚地。商业银行可推动与重点高新区的业务合作,依托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园区管委会、科技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实施集约化的批量授信。这些批量营销的群体主要定位于各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软件园、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创业园等园区内符合国家科委《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根据重点目标市场及运行特征进行批量化营销。企业所在区域的信用环境、政府扶持情况、风险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都要纳入到重点目标市场的评价标准中。商业银行科技金融的主要目标市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

差异化的客户分层。商业银行批量营销获得客户资源后,可根据科技型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市场前景等要素,逐一评估企业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对企业群体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分层的企业实行分类授信政策,可以帮助银行有效、精准识别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设定具体的分层标准中,可以对客户的科研能力、成长阶段、资产销售规模、利润状况等多维度分出层次。比如,以企业成立年限对科技企业分层,对成立时间较长(通常成立在3年以上)、产品销售好、研发能力强的高成长企业归为一个层级,对这类客户要求的风险缓释手段可适当灵活。而对于刚过初创期(通常成立在3年内)的企业可归为一个层级,对这类客户通常要求要引入外部增信或担保。

差异化的融资授信方案。商业银行要发挥财务顾问和金融中介的作用,充分满足科技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对于成立时间短、规模不大的科创型企业,商业银行在风险补偿机制到位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主要提供短期限的流动性贷款。对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则可以加强与创投、证券机构合作,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战略咨询、现金管理和上市辅导等一系列综合化服务。

差异化的风险缓释手段。由于科技型企业的技术领先程度、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品牌知名度等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商业银行要对知识产权质押专门进行评估。特别是科技企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因此风险管理应密切关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等。除银行普遍接受的固定资产抵押、企业股权质押等方式外,对知识产权质押要提出差异化的操作要求,如借款人提供知识产权质押,且质物已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权属证书;质物处于法定有效期内,其中发明专利剩余期限不少于8年,实用新型专利的剩余有效期限不少于3年;质物要依法按时缴纳专利年费,且法律状态明确,权属清晰,依法可以转让流通;质物项目处于实质性实施,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等。

篇5

李先生从事的,正是这样一种新型的环保生态农业技术,专利从国外购买并根据国内实际进行了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他想先与咨询机构接洽一下,问问像他们这样性质和规模的企业,该怎样申报、申报什么样的政府资金。

“北京这家咨询机构是朋友介绍的,据说可以运作向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申报奖励资金的项目,对外的名称是‘××部培训发展中心’,此前这家机构曾帮助朋友为医药企业的一个技术改造项目成功申报到了300万元的奖励资金。”李先生表示。

由于之前,咨询机构一位王姓专家已经到宁夏进行了实地考察,李先生与这位专家的谈话开门见山:“公司情况你都了解了,下一步要做什么?”

除了宁夏,李先生在黑龙江、山东等地也投资设立了公司,但核心技术都是一样的。王姓专家建议,为了增大资金申报的成功几率,首先要将现有的几个公司拆解。“分别使用不同的法人代表注册,最好都搞到北京,包装一下,这样一个项目可以有三家、五家公司,以不同的公司名称和法人代表分别申报,可以增大成功几率。当然,”他善意提醒,“要在保证你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情况下变更法人代表。”

他继续指点,“其次,做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申报材料,叫循环经济。”他解释,“这个项目是报国家发改委的,资金额度10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主要取决于你这个摊子的规模。这是最大的一笔资金。你这个项目报这个还是比较靠谱的。”

如果是科技成果申报,也就是项目产业化,可以报科技部。王姓专家强调,“不是专利,是科技成果转化,至少应该是省科委出具相关鉴定文件。这个资金要少一点,大概300万左右,也可能100万。”

除了这两笔数额较大的资金,还有一些专项资金也可以申报。比如,“你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过奖项,就可以向工信部申报,国家按固定资产投资的10%进行补助,这也是政府无偿拨付的,没有附加条件。”此外,还可以申报专门的项目资金。“单项报节能,面向农业部等其他部委,还可以报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

资金分散如麻

这些名目繁多的申报种类,乍看起来着实有点理不清头绪。事实上,现有的财政资金名日远比这些要多得多,比较集中的是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与环保部等财经部委。据《凤凰周刊》记者统汁,在节能减排资金中,分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8种名目,在每一类项目下,还有不同分类。比如,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领域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在内的九大支柱产业,在每个支柱产业下,又再有多项细分。

关于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归属国家发改委管理的有9项,归属工信部的有7项,归属财政部的有5项,此外环保部、商务部、卫生部、建设部、教育部、文化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也掌握着相应的项目资金。

不仅如此,围绕各种财政资金,各大部委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资金申请政策,有的是调整,有的是新设,每年倾斜侧重方向也不同。熟悉了这些政策之后,还要弄清楚专项经费申请程序、审批原则及关键问题,审批的执行和监督管理,审批一下报后的审核与处理以及评审与验收等,程序很繁杂,要求也很专业。

对于并不熟悉宏观政策动态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搞清楚相关政策信息、资金申报项目种类及归属部委,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火热的中介市场

不过,不用担心,中介咨询机构正是为此而生。“找一两个能干的人,我们给你培养,专门负责企业的政府资金申报。我们指导他们做些具体工作,大的项目我们支持一下,小的项目你们自己做。我们收费有限,七万八万的,两个人一年工资花个十万二十万的,但一个项目就能申请几百万。再说,能干的话,一个人就够啦。”前述王姓专家对李先生说。

随着中央各大部委掌握的资金分配权逐年递增,寻求分肥的机构如过江之鲫,大量中介咨询机构由此应运而生。

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国家财政资金申报”,可以找到大约5760万个相关结果,不仅各色咨询机构不计其数,很多关于专项资金申请技巧的培训班也常年举办,此外还有指导国家财政资金申报的各种网站。

一家位于广渠门外大街的北京咨询服务公司号称拥有多年撰写编制经验,能够把项目的关键点诉求清晰,项目优势阐述到位,促使投资者快速获得政府资金。公司提供的成功案例显示,其服务涵盖中国十多个省份,行业涉及互联网、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医院医疗、学校教育、工程机械、设备制造、汽车、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酒店餐饮、零售、化妆品等50多个领域,资金申报项目投资规模不等,有的多达上百亿,有的只有150万元。

据长城证券测算,“十二五”期间,技术减排的成本将会更高,每吨二氧化碳当量需耗费的资金强度将从“十一五”期间的300元升至400元,不能收回投资回报的技术所占的减排份额也将从20%升至40%。也就是说,若达到20%的中性节能目标,“十二五”所需资本投入约3.4万亿,而资金短缺可能成为节能减排高目标的一大阻碍。这意味着,因此而衍生的中介咨询市场空间将更为可观。

申报成功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技巧多多。“前面提到的这些项目其实只要换一个名目,每年可以循环着报、交叉着报。”王姓专家透露,“比如,今年报一个生态技术,明年报一个有机肥,再报一个资源综合利用,每年报四五个项目,成功的几率很大。像科技成果转化,有的可能批不下来,那就换一个名目明年再报,不能今年报的是这个,明年还报这个。”

如果在相关部委有人脉资源,会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循环经济这个我们有关系,一般一年要报个十个八个项目,确保两三个能成功,毕竟科技部不是我们自己家开的嘛。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你的产品有无投产都可以申报,只要在当地鉴定一下。只要报,过的可能性很大。”

李先生很动心:一个企业,正常的话,一年有个几百万的无偿支持,就能保证基本运转了。

如今李先生的念头极具传染性。随着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益发凸显,对于不少企业而言,相比其他融资方式,申请国家财政资金是一个颇为“靠谱”的努力方向。“不就是花个几万,多做几套申报文件嘛,在地方,所有证明与鉴定文件都不算什么难事”。一家已经进入申请程序的企业负责人士对记者如是表述。

“除了这些无偿的,另外还有国家贴息贷款。像你的企业,可以建一个产业示范园,到时候再报别的项目,起码可以再报十来个。”王姓专家继续向李先生鼓劲。

记者注意到,有些资金申报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硬性标准。比如,申报中央预算资金备选的节能项目,总投资原则上应该在3000万以上。还有一些硬性指标也必须达到申报要求,比如,有些技术改造项目要求必须提供发明专利证书、企业年度审计报告与会计报表、项目环境评价意见、项目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资金筹措证明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等。“项目可以包装啊!”对于企业是否具备申报条件的顾虑,某咨询公司的专家表示“这不成问题”。

部委审核疲劳战

对于掌握项目资金分配权的中央部委来说,要逐一核实这些经过“包装”的申报资料与鉴定文件,实际操作起来颇为困难。

记者在某部委负责项目审核的司局处室看到,小山一样的文件堆满了半个房间,每个申请项目的文件都是厚厚一沓,几位由地方抽调的工作人员正埋头审核资料。“资金申请文件层层上报,到了部委这一层级,一般只简单核准资料是否完备、签章是否完整,根本无法核实每份文件、每个公章的真实性。”某部委工作人员抱怨。

节能减排的中央资金审批,基本掌控在财政部与发改委两个部门。财政部负责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确定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会同财政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每年多达数亿元的财政资金,就这样简陋地被拨付至每个具体项目。

2011年5月,审计署在公布《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时,通报徐州中科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编造虚假申报资料、多头重复申报等手段,违规套取、挪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约2亿元。审计署同时称,违规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问题没有完全杜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不彻底。

而资金继续在加码。2011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相比之前,财政奖励资金标准额度有明显提高:东部地区的奖励标准从20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240元/吨标准煤,中西部地区则从25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300元/吨标准煤。

面对如此“大礼”,一些业内人士并不领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名专家认为,中国财政政策存在突出问题,“无论政策设计还是具体实施,节能财政政策与其他相关节能政策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节能政策的实施效果。

“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感觉资金总量很多,但真正能落实到需求企业的有多少?恐怕要打上一个大问号。”某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一位副总经理说。事实上,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中介咨询机构、各地主管部门,要准备文件资料并最后完成申报,牵涉诸多部门与机构,但凡参与的,无不想着能够从中分一杯羹。

部委试图在门槛和条件上弥补漏洞。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四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但在公布备案企业名单的同时,还附加了一个额外条件:所有备案企业,若每年实施并获得国家财政奖励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数少于两个、或项目总体节能能力不足1000吨标准煤每年的,将取消其备案资格。

篇6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179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0-0033-05

一、引言

一般而言,工业体系中存在若干产业处于网络中心节点位置,通常具有基础性地位,其发展状况辐射至众多关联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会成为制约整个工业体系发展的“短板”或推动整个工业体系升级的触发器,换言之,其发展对工业体系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被称之为战略性产业。其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备受关注的生物产业就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创新理论主要起源于对产业革命的研究,并在创新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创新研究领域是广泛的、复杂的和可变的。Cunningham最早使用“产业创新”,其在《产业创新》一文中讨论了经济周期中“创新”术语的使用、创新现象在普及过程中涉及的困难,分析了产业问题的差异性、绩效标准和产业比较等问题。英国经济学家Freeman第一次系统提出产业创新理论,他在产业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理论,并指出产业创新是国家创新的核心,而产业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也就是说,产业创新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系统集成。

我国的产业创新研究大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特定产业创新的实证分析及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中,在理论上系统研究产业创新的文献不是很多,所以,虽然产业创新在我国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的重视,但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有的学者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认为产业创新是企业战略创新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的系统集成,同时也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主要体现。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创新实质上是企业资源配置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如何实现平衡。

世界经济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过后,常常出现新的科技革命,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由此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产业革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往往会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目前,很多新兴产业都处于成长期,为我国在这些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当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的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我国现有的产业基础,有选择地进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新世纪国际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专家预言,继信息经济之后,人类将在21世纪20年代迎来生物经济时代。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蓬勃兴起并迅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等。生物技术在医疗保健、农业、环保、轻化工、食品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人均资源较少的我国更具有深远的意义。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二、生物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及劣势(Weak―hess)、组织所面对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一y)与威胁(Threat),为组织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服务。SWOT分析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环境分析,也有不少组织把之作为一种决策分析方法,用作战略计划及具体行动方案的制定。

(一)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 生物资源丰富

我国地域广阔,生物资源丰富,多种多样,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从东到西,由湿润的森林到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和高寒荒漠;从北到南,经过寒温带到温带再到热带,还有全世界独有的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高等植物34984种,其中51%是我国特有的。在动物种类中,我国有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等脊椎动物共6 445种,占世界的13.7%。其中哺乳类动物的特有种类约占全世界的20%,居世界前列。在我国还有一些第四纪冰川时期残留的物种,而且,这些物种仅存留在中国,如大熊猫、扬子鳄等动物以及银杉、水杉等古老植物。此外,中国还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前,保存在库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约39万份,排在世界第二,并且,其中的80%是我国自己的。这些使得我们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等方面,我国也因原料丰富和市场需求巨大而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2 我国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生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纵观生物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基本上与发达国家同步,可以说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是与国外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最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促红素(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干扰素(INF)-α、白介素(IL)一2等产品就获准上市。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在某些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痢疾苗和霍乱疫苗是全世界同种产品中首批获准上市的新生物技术药品。我国在基因治疗方面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彭朝晖教授等人于2004年正式成功上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用于癌症的治疗;2005年国家药监局又批准了第二种基因治疗药物――上海三维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H101,用来治疗头颈部肿瘤。我国生物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8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20.45%。2008年,我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近11 000亿元,其中,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产值达到7 220亿元,占全国生物产业产值近60%以上。

3 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部分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生物产业的发展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转变为自主创新、从单向技术的突破转变为整体协调的发展。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新表达系统、

生物工程药物进入了创制阶段;动植物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在1992年首先种植了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烟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我国科学家先后贡献了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细图”、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抗基因的棉花、番茄已经进入了商业化的发展;有数十种基因药物已经进入了实用性阶段;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遗传工程农作物的培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4 具有良好的人才条件和科研基础

我国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科研队伍,特别是一些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有近千所学校设置生物类相关学科,在生命、医学、农业等领域的科研院所300余家,全国有6万余名科研人员,每年培养2 000余名生物学博士生。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国外派遣了大量留学人员,其中很大一部分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现在很多人学有所成,有的已经回国从事这方面研究,全国有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或已申报专利、或进入临床阶段或正处于规模生产前期阶段,产业化前景巨大。

(二)生物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

虽然我国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但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来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生物技术还是以仿制为主。在生物新药研制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据估计,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中上游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3-5年,而下游工程技术方面至少落后15年以上。

2 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龙头企业

我国生物产业的集中度和聚集度较低,企业平均规模较小、国际化程度低,缺乏大型生物企业集团,也缺少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强大。

3 高素质人才仍然缺乏,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高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我国虽然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科研队伍,但高素质人才仍然缺乏,特别是技术兼经营型人才。研究开发人员培养周期长,还有大量的优秀科研人员滞留在国外,是导致国内高素质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偏重于理论研究的人才较多,致力于产业化研究的人才相对较少,很多研究成果难以产业化,或者由于产业化成本较高而没有实际经济价值。

4 发展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

生物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生物产业资金来源仍是以企业自筹和政府资金支持为主,缺少丰富的金融工具服务。生物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在其发展的初期具有投入高、规模小、全行业亏损等特征,所以,各种融资方式对生物产业的贡献与一般行业不同。目前,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仍是制约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生物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1 历史发展机遇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危机之后重振经济做好准备,许多国家已经把加速生物产业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世界生物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始阶段,产业内尚未形成类似汽车、半导体、软件等产业那样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垄断格局。未来20年将是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期,这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在我国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上,充分运用当今科技成就,促使我国生物产业加速发展,抢占生物经济时代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将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2 全球化的机遇

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优势,巴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生物资源上存在优势,这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特征之一。生物技术发展具有资源依赖性强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发展中大国相对有利。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较低的人力成本。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明到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投入,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立承担,需要全球市场分摊创新成本。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国际合作的发展途径是必然的选择。而我国的市场扩张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我们实现生物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使得发达国家生物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将加快向我国转移,跨国医药企业开始在我国构建较为完整的医药价值链,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广泛参与生物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分享生物技术创新成果,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

3 国内市场需求迅速扩张的机遇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社保制度的全面推进,生物医药市场需求将强劲增长。椐专家预测,医疗制度改革将拉动普药市场剧增约1 600-1 700亿元;同时,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用药总额将会快速增长。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健康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对健康消费的支出必将大幅上升,并且由于经济发展在地理上的不平衡,使得市场的多元化程度很高。这些都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只要开发出的生物技术产品适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与市场特征,很容易在广阔的市场内获得热销,有利于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壮大。

此外,我国相关的财税政策、市场监管和宏观管理方面的改善也为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四)生物产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1 国际金融危机的威胁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虽然生物产业由于其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特征而受到的冲击较小,但也无法全然超脱。金融危机对生物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信贷紧缩导致的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医药市场增长率放缓、研发投入减少、并购活动降温等方面。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出口订单的减少和出口价格的下降以及汇率风险的加大等,特别是化学原料药、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保健品等领域受到的冲击相对来说比较大。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医药产品的价格优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2.国际市场发展格局的威胁

尽管我国在国际生物产业领域的影响和地位逐步提高,但是国际生物产业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欧美等一些传统生物产业强国仍然是国际生物产业发展与合作的主导力量,我国生物产业的国际化必然受到其影响和制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生物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和生物产业研发投入的主体。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7 120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和日本的销售额就占了83%,他们的生物医药研发(R&D)投入占全球的90%以上。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掌控着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其在国际产业之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得到加

强。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等手段极大地强化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控制力和地位。如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斥资51亿美元收购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hiron生物制药公司58%的股份,从而使诺华在当时全球禽流感危机即将来临之际,增强了手中的业务筹码,这对新兴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是个很大的威胁。

3 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带来的威胁

金融危机使欧美相关生物产业受到较大的冲击,使得我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受到了关注,再加上我国国内市场的扩张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发达国家生物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正加快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已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生物产业合作,为我国生物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他们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或者是开拓我国的市场等方面,而对于联合开展基础性研究、重要研究仪器设备的出口等涉及技术方面则谨小慎微,存在很多限制性政策,既限制了合作的领域和深度,也限制了通过技术转移、人才流动带动技术外溢,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生物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政策建议

(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机会和风险并存,我们应该充分加强对机会与风险的调查、监测和分析研究,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规避和化解风险,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首先,支持有比较优势、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并购等方式获取小型技术研发公司、国际知名品牌,以及进入国际产品销售渠道。其次,围绕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利用我们的资源优势获得更多合作利益,实现我国生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再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外CGMP认证,通过相关生物技术标准体系的认真研究,了解国际动态,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充分利用国际合作的机会,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生物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

我国生物产业正处在全面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扶持十分关键。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6月下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立了生物产业发展目标,并指出要从加大投入,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给予税收优惠,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生物产业,支持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利用这一难得的政策机遇,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其次,加大金融政策对生物产业资金支持力度,特别应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通过政策性贷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生物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建立并扩大生物产业融资担保平台,重点支持具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好的生物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生物产业发展环境。最后,进一步完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加大对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针对我国生物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龙头企业的现状,《通知》提出要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在某些领域形成合力,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生物产业竞争愈加激烈的新形势下,应该鼓励并推进生物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所选择地扶持实力雄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作用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将其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大力推进生物产业基地特色发展,对2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进行规划和引导,避免结构趋同,促进生物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制定政策吸引与生物产业相关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向生物产业基地集聚。

(四)加强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条件平台建设

大力促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强生物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加强与高校和公益类科研机构等的联合。加强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条件平台建设,国家通过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金融危机已经迫使一些海外生物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将研发、生产基地向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企业本国的技术中心建设,而且还要支持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通过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吸引大型跨国生物企业的研发与产业基地向我国转移,把国际生物产业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重点吸引过来。通过组织实施生物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