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化系统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 独立能源管理系统 分项计量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70-01
目前,我国主要靠BAS系统,即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来实现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BAS系统通过保持对电力、空调及照明等电能设备的随时监控来检查这些设备是否具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运用编排好的程序(如预设的季节、时段、温湿度经验值等)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控制并加以优化,从而实现电能的节约。
1 独立能源管理系统
统计表明,我国至少80%的智能建筑内的BAS系统只用于两方面,即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很少甚至不应用于能源管理及计量方面,因此,BAS系统运行过程中,电能浪费情况极为严重。现阶段,电能、气、水、油等是建筑能源的主要构成成分,其中,电能仍旧是能耗最大的部分。因此,在智能建筑中构建独立能耗计量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建筑能耗的监测、分项计量以及能耗数据信息共享,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分析处理所接收到的能耗数据之后,就能选择出最佳的优化方案,从而维持系统的节能高效,实现“绿色智能建筑”。
2 智能建筑中独立能源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能耗计量子系统
能耗计量系统的构成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首先,感知层主要由电表、气表、水表、流量计等计量仪表构成,这些仪表同传输层有个接口,能够实现数字的直接输出及传输,为数据库采集各类能耗的监测数据并传输至最上层的管理平台,实现建筑能源各个管理系统之间信息的有效流通。其次,在传输层中应用集成网络和通讯管理机技术来实现各个设备层与管理平台中所有装置之间的通讯。随着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输处理数据时可供选择的传输模式越来越多,而在独立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中,需要通讯层通过两级的传输模式来转发管理平台发出的控制命令以及从底层采集来的能耗数据。第一级是完成能耗数据由感知层至数据采集器的传输;第二级是完成数据由数据采集器至能源管理综合平台的传输。最后,应用层由数据采集软件、能耗信息软件、节能监测管理软件及SQL Server 数据库组成,其中数据采集软件能够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读取,并将其存入数据库。节能监测管理软件主要是对各项能耗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及分析等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则发挥其存储功能。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包并分析上传来的数据,通过采取相关操作来完成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优化建筑能源的配置,实现能源的节约。
2.2 BMS系统与能耗计量系统的结合设计
能耗计量系统虽然能够统计建筑内能源设备具体的能耗情况,然而在控制和管理能耗设备方面,却缺乏有效的手段。BMS系统虽具有控制智能建筑中各个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但是由于其高度的自动化,缺乏实际的评估数据,不能明确的判断出产生最优能源配置的具体行为和操作。因此,通过集成两种系统,可以实现计量功能与设备管理功能的结合与互补,对智能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3 电能分项计量子系统实例分析
为了使智能建筑中电能消耗的分项计量产生更好地效果,需对电能分项计量回路进行合理的设置。一般来讲,不同建筑内配备了不同形式及较多数量的配电系统支路,而对每个设备的能耗进行计量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在单独计量的外供电回路、制冷机组主供电回路、变压器低压侧出现回路、特殊区的供电回路、照明插座主回路以及电梯回路以及其它应该单独计量的用电回路[2]等主要的配电支路中配置单独的计量表。
一般来讲,新建筑中通常依靠改变建筑内的配电线路的方式来获取分项的能耗信息,这种方式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只能在新建的建筑中适用。为了实现已建建筑内能耗的分项计量,可以在下级支路中安装计量表,但是采用这种办法通常会产生一种极端,对建筑内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然后把计量表内相应的能耗数据相加,这样一来,会产生过高的系统投资成本,包括计量设备成本、数据采集成本以及结点连接成本。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建筑的现场条件根本不能提供计量表合适的安装位置。还要一种不太提倡的分项计量方式是对每个支路的能耗进行直接的计量,再根据每个支路相应负载的特点对数据进行拆分,最后各个负载上的用电量得到合理的分摊。然而,无论是哪种计量方式都是建立在充分获取配电系统信息的基础之上的。
实践表明,在智能建筑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够在投资适当的前提下,获取可靠具体的分析能耗信息。能耗大、功率大、数量少的设备适宜采取直接计量方式,确保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而功率小、数量多、分布广的设备适宜采取间接计量方式,即先对支路的总电耗进行计量,然后对其进行拆分计算来获取分项能耗。
4 结语
通过构建智能建筑中独立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内能源更加精细的管理及能耗的动态监测,提升设备运行及管理效率,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小军.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J].江苏建筑,2010(2):48-50.
篇2
关键字:高等院校;物资供应;管理分析
一、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物资供应部门一直是凭着传统经验对物资进行管理。为了保持学校物资供应,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人员用国家拨款不计成本地大批量购进货物,占用储存空间,积压或超支使用资金等,这样长期滞后的管理操作导致供应管理效益不高,物资浪费严重,无法跟上不断改革的高校教育,无法适应高等院校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甚者有些无法满足师生需求。
作为高等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条件,高等院校的物资供应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设施,如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但是高等院校的物资数量大,种类多,并且存在着不少高档次、高价位的物件,如何对巨大的物资进行规范管理、合理分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可采用物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便于统一供应,合理支配学校物资使用资金,避免多头管理、重复购买、养护不当、损坏不报、资料零散、疏于核对等问题。
二、健全管理制度
由于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加快国民经济建设,高等院校供应管理面临着挑战和新要求。物资供应管理部门应该转变观念,摒弃物质供应中被动的行政服务,用现代管理技术来改造物资供应工作,利用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做到服务性管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高校物资管理的监督职能的效用,进一步系统地健全高校物资管理制度。高校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实际情况,创建设置一个具有综合管理性、高效率使用性的专门系统机构。
高校的物资管理系统需有加强其管供应、管用度、管节约的效能,强化直达供应和物资储存的管理体制,改善物资多余、积压、报废的管理及各种教学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等。完善的智能管理对高校物资管理系统提升物资流通运转效率、提高物资经费的使用效率等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必须实行智能管理化,对物资全面管理,合理利用, 降低消耗, 统一有效的管理物资供应相关信息,健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由于物资出入库次数频率高、种类多而规格杂、运转时间较快, 加大了物资管理部门的难度,单单靠管理工作人员手工记帐和传统的统计方法已无法满足愈加繁杂琐碎工作的需求。利用计算机创建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物资分类核对审查、统计记录和检索等各项业务处理,是实现高校物资供应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及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管理系统执行过程中,部门相关管理人员需及时从系统数据中获取反馈信息和更新信息,要时常去系统信息存储中心了解实施情况和进展,便于高校收集资料制订供应方案,及时并高效地解决问题。
三、加强物资出入库管理
根据客观经济规律,通过补贴、奖金及经济责任制和核算制等方式来调节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影响管理对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系统中设立的物资信息是用来建立数据库的。首先对物件的编号、品名、规格、单价等进行设计记录入案,以便于制订采购计划。经费信息的单位信息表中可以设置单位名称的现有金额、当年拨款额和上年余额等栏目,可以以表格形式显示各种数据。同时物件信息维护是物品建库时使所用的,便于智能系统数据备份,把各种数据文件拷贝到硬盘或软盘中保存。物资管理系统的严谨操作,强化了物资出库管理,加强了物资报表数据化,减少和避免了重复购买及不严谨的物资购置计划,系统地管理了学校物资利用资金。
因物资供应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物资流通,高等院校中的物资流通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和获取利润关系, 而是全身心致力于为教学及科研工作服务,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追求经济效益并特别注重社会效益。所以,高等院校的物资管理必须具有较强计划性,避免盲目采购而造成物资积压和时间的浪费,甚至无法保障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正常实施。高等院校的物资流通除了具备一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外,还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物资流通的物品结构主要是由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决定的,而高等院校中物资流通的物品结构则受到高校的科研发展及现代化水平影响。因此,高校教学及科研的特殊业务性质决定了对物质的需求具有种类多、量小、更新快的特点。这也再一次强调了高校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加强物资出入库,保证学校物质资金的正常使用。
四、应用物资供应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效应
高等院校物资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实现,使资产利用率、信息资源和管理数据化大大提高。高等院校中的物资从提交采购计划到采购执行再到查收存库、物资出库处置,甚至报废处理的整个周期都需要进行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智能化的动态管理和监控操作。
高等院校物资供应系统智能化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经过该系统的应用操作,物资管理部门只需专注于校园物资的日常监管和安全维护,而系统其他各项数据的维护工作则可由其他部门完成。
高等院校物资供应系统智能化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物资资产的利用率。由于学校各部门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部份暂时或者长期闲置的物资资产,物资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用清单明细的方式将这部分资产公布出来并在校园内实施相应的无偿调度,进而提升物资资产的使用率,同时又可防止其他部门重复采购物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对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高办学效益奠定了一定基础。
采用高校物资供应系统有利于保证数据完整性及安全性。利用系统中的各类数据,根据校园物资系统管理的需要,对各类物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全校资产实行全面、完整、系统的统计与分析。根据国家教育部及教育厅要求的报表数据格式,生成需要上报的相关数据,完成上报报表的工作。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高校可根据物资管理需求,对管理人员及各管理部门的操作权限和管理范围进行具体细致的控制,以满足单位内部的管理岗位分工、实施内部控制的需要。
五、总结
总之,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高校的物资管理需求,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物资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力量,增强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运作合作。国家应该积极扶持供应系统智能化的建设,提升供应管理质量,极力完善学校物资供应系统智能化,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物资供应。
参考文献:
[1]唐意红,方伟红.探讨高校技术物质采购的规范管理[J].知识经济,2011(01).
[2]王延文.浅析物质供应管理系统的实施[J].民营科技,2012(03).
篇3
关键词: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趋势
前言
配网调度工作是保证配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的核心,而就当今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因此,需要对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调度工作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电力调度信息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只有极力做好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才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但是,就当今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管理来说,在制度上却不够完善,造成这方面主要原因处在,管理运行经验不足,管理信息系统的维修工作更是缺乏可靠的依据,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1.2 缺乏专业化人才
电力调度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必须加强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专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但是,当今电力企业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却面临着人才缺乏的现状,尤其是高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更是缺乏,严重影响到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发展,而且,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威胁[1]。
1.3 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与使用的同步
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应与系统的使用同步,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出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然而,就当今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来说,缺乏与系统使用的同步,不仅缺乏对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的培训,更存在依赖电力调度设备厂家的现象,不能及时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维护、管理,不能及时的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完善,从而影响到调度工作水平的提高。
2.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管理制度的完善
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在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影响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应不断的完善,要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电力调度工作的特征等进行不断的完善,不断的从以往管理制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另外,在管理经验方面,应积极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丰富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管理经验,同时还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引进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的全部应用到我国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管理中,要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适当的进行改进,这样才能提高电力调度信息系统运行的效率。
2.2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管理中也是如此,如果在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管理上人才缺乏的话,不仅会影响的系统的运行效率,甚至会造成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现象[3]。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应不断的加强信息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系统操作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电力调度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才能将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并加入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在岗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另外,可以选拔年轻有为、能力强、责任心强、思维灵活的优秀工作人员,为他们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将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带回并应用到我国电力调度信息系统中,从而提高我国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运行水平。
2.3 信息系统与使用同步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调度工作中也引入了信息系统,而且信息系统的功能非常全面,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存在与使用不符的现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电力调度信息系统应逐渐与使用进行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效的应用到电力调度工作中[4]。另外,还要在专业技术人员上进行合理的分配,电力调度事关居民用电、工业用电等用电的安全性、稳定性,因此,应根据供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适当的对地区用电系统的调度安置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提高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运行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用电的安全性宣传,提高居民用电的安全性,充分体现出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作用。
2.4 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扩展性
电力调度信息系统是综合了计算机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为一体的多功能系统,但是,电力系统工程会随着发展逐渐的扩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电力调度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扩展性,根据电力系统的扩展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通信接口的扩展、跨网调度的扩展、多系统整合数据传输的扩展、系统间切换速度的提升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在电力调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有着扩展的使用功能,才能确保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不仅拥有着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指挥权,更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应做好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通过本文对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主要对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探讨信息系统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促进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松.浅谈电力调度系统数据整合总体目标和主要功能的实现[J].广东科技,2012(14)
[2]王超君,林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研究[J].科技风,2011(11)
篇4
【关键词】测绘档案; 管理;信息化;研究
一、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测绘档案的利用和服务也提出了信息化的新要求,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1.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记录将产生于电子环境,人们的交流手段也逐步从纸质转向电子媒体,同时,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测绘档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测绘档案在政府管理决策、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和城市智能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充分重视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的要求
测绘体系从模拟化、数字化、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测绘生产模式也从传统模拟测绘、数字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转变,各种来源广泛、载体不同、内容丰富的测绘档案应接不暇,测绘档案从传统的纸质档案向地理信息数据档案转变。因此,测绘档案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转变。
二、当前测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缺乏相应制度
目前针对传统的测绘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相对健全,但是,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测绘生产体系已经由模拟化、数字化发展到信息化阶段,测绘生产形成的档案在内容、格式、载体形态等都已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旧的测绘档案相关规定已难以适应现行的测绘档案的管理需要,制定适用于信息化测绘发展的新的档案管理规定已经迫在眉睫。
2.测绘档案管理机制和手段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测绘生产单位一直存在着“重业务生产、轻档案管理”,即注重生产经济指标,忽视档案管理和档案开发利用的现象,测绘档案管理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测绘档案工作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目前,提供测绘档案和成果服务仍主要以传统的数据刻录、纸图输出为主,数据分发、交换还是采用离线拷贝和签订保密协议的方式,管理、服务手段较为滞后,现代化水平不高,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目标相距甚远。
3.测绘档案管理缺乏复合型人才
由于历史原因,测绘档案管理长期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现有人员很难胜任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以及熟练运用各系统提供测绘服务等工作,这已成为测绘档案管理的发展和业务创新进程中的阻力之一。此外,档案专业的管理人员普遍比较缺乏,而且从事测绘档案开发利用的人员数量很少,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挖掘历史档案潜在价值。因此,想要开展深化测绘档案应用、拓展测绘档案务面、提高档案馆影响力等工作比较困难。
三、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测绘档案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几乎涵盖了档案业务建设的所有内容,笔者主要针对测绘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测绘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工作
随着政府公共管理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测绘档案应用已延伸到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全新的领域,测绘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思路也要随之变化,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首先要通过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调测绘档案在测绘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测绘档案保管部门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用户便利为原则,重新构建科学的测绘档案知识服务体系,加快测绘档案从传统的静态服务向静态服务与动态网络化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2.建立健全测绘档案管理制度
测绘档案管理制度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约束,测绘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归档前后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制度; 还应该是一个单位档案管理同科技工作程序、生产研发工作计划及相关人员职责相统一的综合制度。信息化测绘档案的管理制度重点应针对数据档案制定相应规范和标准,重点要规范数据档案的归档范围、整理立卷、著录标引、归档移交、接收检验、日常维护、异地备份、存储介质及系统升级换代、信息安全保护等管理的各个环节。
3.建立测绘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每一个测绘项目无论大小都要经过计划下达、测绘生产、质量检查、成果汇交、归档、管理、利用和销毁等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测绘档案的一个“全
生命周期”。项目承建单位应将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工作程序、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范围,每个单位必须指定专职或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项目承建单位在项目开始之初就要对档案的整理和归档提出明确要求,并对项目参与的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让参与项目的人员明确知道哪些文件和材料是应该要作为档案保留的,特别是对重大测绘项目,在制定项目管理制度的同时要考虑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在档案管理制度中要对项目归档范围、整理规范、保管要求等提出明确的要求; 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档案形成的前端控制,要及早介入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要及时跟踪项目进度,从而确保档案质量和管理水平,避免重复劳动,消除文件形成初期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档案不齐全、不完整等现象的出现。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在任务下达、进度检查、成果鉴定验收、评奖提职的各阶段,都要对测绘档案工作同步提出要求和加以考核。要用制度明确档案工作职责,保障经费投入,强化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要理顺测绘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渠道,延伸建档指导工作。
4.推进测绘档案服务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时代在不断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挑战,数字档案馆建设将是可预见的未来。因此,通过采取“存量数字化”的思路大力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加强原生电子档案的归档和接收。通过不断推进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智能化地管理多元化测绘档案资源,逐步改变测绘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建成基于测绘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测绘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测绘档案管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四、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测绘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宝贵资源,测绘档案的信息利用价值和作用也逐步在各行各业显现,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都应加大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测绘档案的功能,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快速、准确和全方位的地理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机电管理 系统
1 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整体运营现状及背景
近几年,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猛,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对全省高等级公路和联网收费公路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主要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的资产管理、养护监管、标志标牌、隧道、机电系统、服务区及管理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的应急救援、调度指挥和交通战备保障、监控管理、交通信息收集与以及全省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组织人事、劳动工资、档案管理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截止2015年底,甘肃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9个高速公路管理处、34个收费管理所、2个隧道管理所,183个收费站,26个隧道管理站,1081条车道(其中ETC车道336条),45对服务区,14对停车区,共管辖收费路段36条,总里程已达到3852.65公里,其中隧道155处299座420.13公里。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收费运营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做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更换、升级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种类繁多,从功能上可划分为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高低压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隧道机电设施等。目前,我省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还利用手写填表的方式完成,费时、费力,且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无法提供全面可靠的决策依据。实现以智能交通为特征的交通信息化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通过二维码、B/S(浏览器/服务器),Android、Ios智能终端,4G网络、可视化界面等技术,将更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准确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和效率。
2 甘肃省高速公路机电养护管理系统平台内容
高速公路机电养护评价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直接遵循。因此,采用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有效调配人员、时间和资金等资源,对该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系统将建立以下几个模块:
(1)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录入、设备查询、设备调拨、设备调拨记录、二维码打印、备品备件录入、备品备件查询和数据录入情况分析八个功能。各单位在此模块录入本单位的机电设备信息,也可查询本单位下属单位的数据录入情况,实现设备的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利用。为方便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可打印设备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并粘贴到对应设备上;将各单位备品备件信息录入系统,实现查询本单位下属单位备品备件的详细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2)养护管理:各单位通过此模块录入设备的日常巡查、光缆巡检、养护巡检信息,方便上级单位的查看和审核。设备出现故障时,将相应故障信息添加到模块内,随时更新故障处理情况。
(3)统计分析:包括设备台账、故障频率分析、故障率分析和备品备件台账四项,通过分析已录入的设备故障情况,生成故障频率统计图表等各类分析报表,管理人员根据需求可选择不同查询条件和统计方式,全面细致的了解所有机电设备的故障率、故障原因、发生故障时间、使用部门等详细信息。
(4)预算管理:包括设备维修费用预算和日常巡查费用预算两个模块。维护单位在完成设备故障维修后,提交系统经该维护公司审核后的维修费用。维护单位完成日常巡查工作后,将具体巡查工作输入系统,信息审核成功后系统根据标准库自动计算巡查费用。
(5)专项工程:包括项目信息、审核项目、项目招标、合同管理、项目监理、计量支付和竣工验收,是一套完整的项目实施流程。各收费所申请本单位的专项工程,先在系统内录入详细的工程相关信息,完成后由各管理处进行项目审核,通过后填写项目招标信息,按照相关规定签订施工合同记录在系统中,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计量支付,经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支付费用,项目完工后,各管理处组织竣工验收。整个项目从申请、批准、实施、完工均可在系统中查询到时间点、经手人等信息,避免了因管理人员变动、文件表格丢失等现象对项目产生的影响,更方便于以后项目的筛查、上级单位检查、审计等工作需求。
(6)综合管理:包括通知管理、操作手册、制度管理和制度类型管理,通过此模块可向下属单位发放通知、操作手册、管理制度等信息,方便快捷,是各单位上传下达的重要途径。
(7)标准设置:包括设备名称管理、二维码属性设置、设备分类管理、预算材料基价、预算定额管理、预算材料基价(维修)、预算定额管理(维修)和设备标准品牌库,主要用于系统中所有材料、定额的设置。使用者可添加本系统中当时没有的设备、材料或维修项目,根据设备大类管理下一级别的设备小类,以及预算材料的基价添加、预算定额的添加和修改,设备标准品牌信息的添加、维修设备材料的基价、预算添加等。
(8)系统管理由组织机构管理、用户账号管理、角色(用户组)管理、模块(菜单)管理、日志查询、数据字典管理和修改密码组成。
3 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该软件管理平台,规范了我省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维护标准,建立了设备动态管理台账,为整体管理工作计划目标的制订和相关决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并从技术上对机电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根据系统设定的评定标准随机抽样检测维护单位的维护数据,实现了对不同维护公司客观公正的绩效评定,加强了整体机电系统管理队伍的技术水平,实现信息化的科学管理,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费用支出的最终目的,使甘肃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决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并为收费运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也是高速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按部颁标准JTG H12-2003《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有关机电设施章节执行.
[2]靳引利,范晓,雷雨.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公路交通科技,2007.
[3]邹国平,李翠.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
[4]杜旭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问题的探讨[J].电大理工,2010.
篇6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 智能电控系统 公寓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59-02
在传统的学生公寓用电管理中,大多数高校的管理都是比较粗放化的,由此产生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电费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宿舍内使用的电器产品类型增多,各种弊端也日益凸显,而且各类用电导致的火灾事故频发,使得我们的管理工作很被动,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管理水平,亟需解决公寓控电管理问题。
学生公寓电控系统和一卡通系统共用一个数据库,统一进行身份识别,两者之间通过数据表的共享机制实现应用集成。通过校园一卡通的自助服务系统进行自助查询和自助购电操作,不但可以提高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服务能力,而且使得学生公寓电控系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已经迈向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等院校作为文化思潮、科技创新的先驱,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络并逐步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正是在校园网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成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一卡通系统包括多项金融服务和身份信息管理服务,为实现统一身份管理认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校园一卡通系统将多项应用集成于一张IC卡中,而且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拓展。目前学生公寓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的管理手段也要与时俱进。随之而来的各种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其中学生公寓控电管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该文就高校学生公寓控电管理智能化的实现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解决目前在控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公寓管理水平,使得我们的管理更加现代化、精细化、人性化。[1]
1 智能电控系统基本框架
智能电控管理系统与校园一卡通平台采用第三方系统接口实现无缝对接。集中式电控系统硬件由电控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电控服务器(上位机)、电控柜、电控管理机、房间控电单元等五大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软件系统包括电控系统管理软件、电控系统数据库软件,电控单元管理机应用与控制软件。
2 智能电控系统基本原理
高校学生公寓电控系统与一卡通系统通过第三方对接的方式,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电控服务器中安装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安装智能控电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电子交易电控服务程序。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电控数据库,用于部门房间等数据的存储管理,智能控电管理系统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设置上位机参数、房间信息管理、电控柜管理、报表管理等,一卡通电子交易电控服务程序实现电费交易服务功能。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的新中新电子KDG-315型电控系统控电柜为例,控电柜分为分层式与集中式控电柜两类。控电柜通过RS485总线与GLJ-315型管理机连接,通过GLJ-315型管理机的以太网接口转换器接入到一卡通专用局域网中。从而实现与智能控电系统上位机连接,其中控电柜到管理机通讯线路长度应小于1200 m。
KDG-315型控电柜是智能型电能计量与控制柜。电能计量主要由高精度的AD7755构成,具有电压采样回路、电流采样回路和功率计算输出电路组成。控制功能主要由单片机通过各种检测数据,经过计算与判断,通过单元中的继电器进行实现。控电柜主要由单片机和RS485通讯电路、电量检测、稳压电源、恶性负载检测、继电器、状态检测、显示等电路组成。[2]
3 智能电控系统的特点
(1)智能控电系统需要实现完全的网络控制并无需专人职守,实现7×24 h全天候运营。
(2)指令功能强,提供个性化的供、断电时间,个性化的单元最大负载,具有整体和个别控制指令。
(3)计量准确度高,完全达到GB/T17215-1998《1和2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国家标准要求。
(4)完全的网络控制:在电控管理机正常联网的情况下,可远程通过电控服务器直接控制房间通断电、补助电发放、电费管理、房间变更、电控柜管理、手动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支持联网、脱网两种运行模式,使系统在联网和脱网时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方便服务广大学生。
(5)接口能力强,采用RS485总线连接,通过电控管理机的网络转换器实现联网通讯方便数据及时上传到数据库。
(6)安全性好,控电单元和通讯模块有I2C铁电存储器,防止数据掉电丢失;柜内接地性好,内部结构件采用镀锌件保证柜内各点等电位;柜内主要部件全部选用阻燃器件。[1]
(7)系统运行日志、账户操作日志的追踪审计功能。
4 采用智能电控系统的主要优势有:
4.1 集中计量
KDG-315系列智能控电管理系统每天定时轮询采集各宿舍电量,将其通过网络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每日结算,无论何时需要查看学生宿舍的用电量,都可以快速准确的查询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2 定时通断电
为了配合正常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都规定了供电时间。传统的公寓用电管理需要管理员按照每天规定的时间去手工通断电,这样造成管理人员繁多,浪费人力。采用智能控电管理系统后,只需要在服务器的通断电时间表中设定通断电时间,然后将通断电时间表联网下载到各楼宇电控管理机即可自动完成定时通断电工作。而且不同的学生类型,房间类型可以设置不同的通断电时间表,方便分类管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
4.3 最大功率限制和恶性负载识别功能
当学生宿舍使用违规大功率电器或纯阻性负载(如:电炉,热得快等)时,系统将自动识别为恶性负载,并自动切断其电源,只有管理员在控制电脑上对其进行重新通电后,用户才可继续用电,可以有效的控制安全隐患,避免用电事故的发生。
4.4 不同标准的补助电量发放
补助电量发放设置方式灵活,学校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按照每月不同电量设定不同的补助标准,可以按月进行发放。
5 学生公寓智能电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生公寓智能控电系统在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这也是我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
5.1 房间通断电时间不一致
学生公寓的通断电时间不能按照正常设定的通断电时间表进行通断电。通过系统检查、完善,主要原因是定时通断电时间表未能及时下发到电控管理机,通过对上层软件进行修改,在上层软件增加下载定时通断电时间表成功后提示日志,加强一卡通网络稳定性,解决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5.2 宿舍欠费充值后,房间不能自动通电
在智能控电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学生宿舍欠费充值后,房间不能自动通电的现象。新中新智能电控系统为C/S架构模式,上层软件在处理圈存机自助购电流程中没有及时将学生的购电信息反馈到数据库服务器,或购电信息没有及时下发到上位机、管理机中所出现的现象。通过在原版标准软件上优化圈存机购电功能,使得系统及时轮询房间电费状态信息并及时反馈。基本实现欠费后在圈存机缴费后能够及时通电。
5.3 学生对公寓实行智能控电系统认识不足
学生公寓实施电控管理对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学生公寓刚开始实施电控管理,学生由于认识不足,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公寓实行电控管理之前应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宣传栏、校园网络、学生座谈会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5.4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学生公寓使用智能电控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了解电控管理的原理、技术和操作。就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队伍来看,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人缺乏计算机操作技能,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很难及时处理,对学生用电造成不便,学生满意度不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故障处理方法,提高技能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3]
5.5 处理流程不畅、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学生公寓使用电控管理后,学生宿舍常常会出现因补助电量用完、过流、短路等原因造成的系统自动断电现象,对于断电学生通常不知道原因,因此亟需建立合理的信息反馈机制。首先应该使学生详细了解电控管理系统,明白违规的电气产品类型;其次通告学生用电常用故障处理流程,避免学生多跑路,及时准确的解决故障,保证学生在不出公寓就可正常用电。再次应建立合理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学生及时了解用电情况;最后应完善信息反馈渠道,比如,可以在公寓大厅安装用电宣传牌或者电子滚动屏,及时通告。
6 结语
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公寓实行校园一卡通智能控电系统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减少电力资源浪费,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观念,消除火灾隐患等有重要意义。并且节约管理成本,学生的消费更加明晰,也便于学校准确掌握信息,为提高后勤管理创造了更好条件。管理中应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多进行业务培训,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和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龚福和,盛其杰,段渭军.基于校园一卡通平台的集中式电控系统设计及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
[2] 张敬涛,李向阳,邹秀香.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篇7
【关键词】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现状;对策;应用
1引言
在我国现有的电力系统中,面向用户最直接的途径便是电力计量,同时电力计量也反映企业管理质量和经营能力各个方便的参考标准。在开展电力计量的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应用电力计量设备工具中,能否准确无误的计量以及质量能够达标直接影响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同时还关系到用户是否对电力企业满意。另外,考察电力企业管理效益的最重中之重的也是电力计量。因此,看起来标准化电力计量是一项很简单的很轻松的工作,其实不然,电力计量是一份复杂程度颇高而且对综合能力要求严格的一项重视细节的工作,尤其是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几方面内容。提高自身的电力计量管理水平并且让标准化电力计量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普及,也为了让电力计量具有可持续性可发展新,是电力企业在当今社会中在电力系统的核心工作。因此电力计量工作是电力企业经营的重心所在。
2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透视
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电力供应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像我国的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尤为明显。甚至,有的时候,电力能源的短缺已经限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电力生产利用与计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次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制约经济的发展。现在电力计量科技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如今的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中已经向着智能化、系统化、全面化、应用化的方向发展。在整个电力系统经济体制及技术水平中规范良好的电能测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一体化电力计量的宣传力度以及发展推广,可以加大电力计量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而且还能让整个电力系统更加安全,让电力企业增长生产效益也能让生产能力提高。现在全世界都以节能减排为口号,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样电力计量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还能让工作更加准确更加方便,有助于完成我国电力系统的升级和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完成自动化办公,电力销售,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以及搞笑的分配人力资源这些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换句话说,目前的标准化电力计量可以让电力系统更加安全高效实现电力系统管理以及在电力企业的销售信息化设备管理自动化这些目标的实现,使工作不再繁琐,加大消费者的信任度,增长电力管理者工作效益与企业利益。
3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新举措
3.1完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
不成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有规矩的体系与制度,才能让工作高效有条不紊的完成,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以保证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管理。首先,对于电力管理者就要从原有的规整制度进行整理与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不严谨以及不合理的制度,经过严密的商量与研讨,不断使建立的制度更加完善,以便实现从上至下、自下而上的全员对整个系统更加全面立体的管理,并且每个细节与过程都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使电力管理的过程更加透明化让用户更加放心。并且对参与的每一个人都要将自己的工作完成的完美。而且还应该投资让更多的电力管理者参与培训以提升管理能力,并且将工作业绩和管理者的薪资挂钩,以便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此外强化电力计量管理工作能力,通过发放奖金、罚钱的方式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管理者进行考察,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全面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3.2认真实施各项规章制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在电力计量的工作管理过程中,都要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全面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在平常的工作管理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工作理念,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应该着手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尤其需要注重一些细节方面,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上岗检查制度,设备安装检修监测制度以及事故调查制度等各个方面,让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任务都有要求,并且考核和不断完善,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企业还应该制定奖惩制度,对一些不按制度办事的管理者,不仅要批评惩罚情节严重的可以解雇,当然对具有责任心,细心的管理者应该奖励,以便调动管理者的严谨性和工作积极性。这样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
3.3加强电力计量综合管理
企业管理者要严格落实好电力力量设备的管理工作以切实提升电力计量工作质量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在企业的经营当中,一定要从根本出发明确计量设备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而且还要有一套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电力计量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实现对电力计量设备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在内容应对每一次的设备检修、更新、改造和报废等应该详细记录,进而全面了解设备具体的运行状况和技术标准。再者应该投入资金,用以提高设备技工技术的熟练度以及综合素质。对国内同行页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要积极采纳,而且要重视创新,不断钻研新产品和更先进的技术。
3.4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
创新是一切事物的源泉,那么在电力管理工作中也要不断创新,应用新技术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以及加快工作效率是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不断地技术培训,提升电力计量人员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水平,确保电力计量工作能够准确高效的展开。在对新技术的开发研究过程中,需要企业持续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引进力度,积极鼓励研究人员开展深入的研究区,并持续加强技术和科研经验交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创新的氛围,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以便于新技术更快更准确的研究与传播。企业自上而下,都应该重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完善已有的设备的升级,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最终让计量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4新形势下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计量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电力计量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但是仍与其他先进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技术和性能方面的提高迫在眉睫。①要推广新技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②鼓励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加强设备故障的自我诊断以及自我矫正功能,并大力投入资金支持创新,加强新设备的使用,提高电力企业的创新力度,保证电力工作的先进性;③工作人员应提高技术水平,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与清晰度,以保证电力计量设备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的对电力计量设备的性能进行完善和改进,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在保证设备准确诊断和分析电力计量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故障的同时,可以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5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提高电力计量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实现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与智能化。需要不断更加深入研究,加快技术与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而满足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质量的提高,就要从实际出发完善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在平时工作的严格遵守,而且最关键的是加大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采纳新设备。基于电力计量管理的现状,电力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都应为此付出努力,改变这一情况。①企业要不断加强标准化的管理,重视对新型电力设备产品的科学研究与开发,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监督工作要严格落实;②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赶上电力计量智能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下的步伐,最终提高电力企业计量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应军,冯建宪.论电力安装企业如何做好项目施工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11(14).
[2]李惠娟.电力谐波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及发展[J].硅谷,2011(12).
[3]李淑珍.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4]李淑芳.论如何加强计量监督减少电能不明损耗[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篇8
关键词:路灯 自动控制 系统 技术 研究
城市路灯管理工作不仅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人文特色和现代化水平。路灯自动控制系统是城市建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而普遍的应用,而且,在城市节能、美化、方便管理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城市路灯已不仅仅局限于街道的照明,而是关系到城市的亮灯率、开关灯的准确率、故障检测和维修的实时性和及时性,因此,这就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测控技术、路灯电力节能与一体的照明节能、自动控制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1、路灯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路灯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最普遍的是数传电台、BB机、电话线、载波等传输方式。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造的楼房也越来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发射塔和终端通讯,而且,这种传统的通讯模式,有许多局限性,其覆盖范围也十分有限,且位置固定下来就无法移动了,若要使其覆盖较广泛的范围,那么,投资成本就会很高,建造费用也很高;其次,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和其他干扰,巡视也很困难,尽管由于传呼通讯使用者的减少,BB机控制方式也面临传呼台解散等问题,电话控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铺设线路困难,运行费用高,而且,载波通讯需要路灯供电专用线路,在大多城市难以实现。其具体现状如下:
1.1 落后的开关灯方式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路灯控制,仍旧停留在手动、光控、钟控方式。这种路灯控制方式容易受季节、天气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自动控制系统管理水平低,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该亮的时候不亮,该灭的时候不灭,不仅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浪费,对于整个城市而言,无疑也增加了财政的负担。
1.2 缺乏远程故障报警系统
现有的路灯设施管理工作缺乏远程故障报警系统,主要采用人工巡查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量大,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于故障而言,其来源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巡视人员上报和市民投诉,缺乏主动性,时效性差,而且缺乏可靠性,这种对于路灯的监控形式,无法实时、准确、全面地监控全城的路灯运行状况,更缺乏有效的故障预警机制。
1.3 无法远程修改开关灯时间
目前,路灯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远程修改开关灯时间,例如遇到重大事件、天气变化、节假日等,开关灯时间只能按照以往的继续进行,而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意调整和修改。
1.4 缺乏设备检测功能
城市路灯普遍存在着覆盖面积大,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的现状,这种落后的路灯管理方式,没有相应的设备检测功能,一旦发现电缆盗割、短路和断路等状况,无法及时的进行监控,最终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
1.5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城市路灯设备的维护主要依赖工人,然而,目前,大多数城市路灯管理工作都没有做到位,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工人管理也比较松散,另外,也没有成文的工作人员考核制度,这样,导致责任不到位,出现问题时也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
2、路灯自动控制系统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对城市路灯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控制系统,对其科学而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实现城市路灯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还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照明的质量及维护力度、检修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道路亮灯率和设备完好率,而且,节约了恩宁公园,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城市在路灯管理方面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1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室和若干个控制分站,通过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来实现路灯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其中通过遥测对系统设备进行适时反馈监控,主要测量变压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于每条线路上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功率、功率因数,电灯功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和亮灯率、开关灯时间和报警信息,主变油温采集和其他模拟信号等;遥信是采用无源接点方式,具体而言就是一路遥信量的输入应该是一对继电器的触电,是断开或者闭合。其主要是对路灯线路开关位置、变压器内部故障综合保护装置动作、通信设备运行状况、调压变压器抽头位置、自动调节装置的运行状态等信号的的接收,并对终端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进行报警处理、归档等;遥调是采用无源接点方式,对于路灯线路有载调压变压器抽头的升、降进行调节,以及对其他可以采用继电器进行控制的功能。该系统主要包括照明分类管理,以及针对夜景、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广告等照明的监控管理等。
2.2 路灯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通常情况下,路灯自动控制系统采用恒流源供电,用D/A输出模拟实现输出功率调整功能来对恒流源进行控制,能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照明灯具的损耗,该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定时器设定时钟功能,并对开关灯时间进行设定和显示,采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物体的定位,对于路灯故障的监测采用单片机来实现输出控制及声光报警。这种采用多CPU分布处理的技术模式,包括数据采集与控制、通信、变压器调压,而且所有模块同时挂在总线上并行工作,模块之间互不干扰,相互独立,可靠性高,而且,每个模块可以对一条线路所有参数进行采集,从而对相应的断路器进行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路灯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传统的手控、钟控城市路灯系统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城市路灯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属于城市建设最基本的环节,而且,对于城市能源的节约、灯具寿命的提升、路灯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夜景的美化、城市夜间出行的安全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路灯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且,对该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和实施也应该作为城市市政建设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篇9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泛性、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这使得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等的攻击
(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信息泄露:
指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它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弛、物理侵入、病毒、术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等:
2.完整性破坏。
可以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等方式文现。
3.拒绝服务攻击:
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地访问,却被非法地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4.网络滥用:
合法刚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1.窃听。
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的手段获得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的泄密。
2.重传。
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3.篡改。
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的破坏作用最大。
4.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5.行为否认。
通信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6.电子欺骗。
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
7.非授权访问。
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
8.传播病毒。
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二、金融计算机犯罪的特征和手段
由于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存存,不法分子通过其进行金融犯罪。金融计算机犯罪,已经引起我国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新《刑法》中已将金融计算机犯罪列为重点,第285,286,287条有明文规定。
(一)银行系统计算机犯罪的特征:
1.涉案人多为内部人员。
由于金融业务都是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所以了解金融业务流程、熟悉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对金融内部控制链上存在的漏洞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上的缺陷比较清楚的内部职员,往往比其他人员更容易了解软件的“硬伤”,更容易掌握犯罪的“窍门”以达到犯罪的目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金融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九成以上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的。
2.手段隐蔽,痕迹不明显:
计算机犯罪智能化程度高,大多数犯罪分子熟悉计算机技术,可运用正常的操作规程,利用合法的账户进入金融计算机网络,篡改计算机源程序或数据。这种犯罪短时期内不易被发觉。同时,犯罪分子作案迅速,所留痕迹甚少,隐蔽时间较长,一时不易暴露。
3.犯罪情节严重:
犯罪分子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后,盗窃多少资金完全由犯罪分子任意输人,动辄十几万、上百万元,行为肆无忌惮,数目触目惊心,导致了金融资金的巨大损失。
4.社会危害严重。
由于金融的特殊地位和其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所起的审要作用,一旦发生计算机犯罪,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起储户的不满,再加上舆论导向的渲染,有可能造成堪设想的后果。
(二)银行系统计箅机犯罪的手段
1.终端机记账员作案。
记账员利用其直接在终端操作计算机,熟悉记账过程及账务处理过程的作方便,进行犯罪。
2.终端复核员(包括出纳员)作案。
终端复核员利用与记账员一同办理终端业务的机会,进行犯罪。
3.系统管理员(包括主任、主机管理员)作案。
系统管理员借助管理系统的特殊权限,利用系统正常命令、程序反向错误操作作案;自编程序进行作案;修改账务及数据资料作案;利用系统终端私自记账、复核作案;为犯罪分子提供方便。
4.软件人员作案:
软件人员利用T作之便伪造干旱序及熟悉操作程序,进行作案
5.硬件人员作案硬件人员利用T作之便,进行犯罪作案。
6.行内其他人员作案。
分理处、储蓄所的其他人员利用接近计算机业务柜的机会,伺机作案:
7.行外人员作案:
利用银行管理中的某些漏洞作案;与行内人员相互勾结作案:
三、金融计算机信息泄密途径
金融行业是具备特有的高保密性的行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窃密手段更加隐蔽,泄密的隐患增多,泄密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加大,保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而言,金融汁箅机信息泄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
计算机设备工作时辐射出的电磁波,可以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收到,尤其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稳定、清晰地看到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因此,不法分子只要具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可以将电磁波接收,从中窃取秘密信息。
(二)计算机剩磁效应泄密
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存储介质中的信息被删除后有时仍会留下可读信息的痕迹,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盘被重新使用时,很可能被犯罪分子非法利用磁盘剩磁效应提取原记录的信息。比如,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修殚,就会造成泄密。此外,在有些信息系统中,删除文件仅仅只删掉文件名,原文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存储介质中,一旦被利用,就会造成泄密。
(三)计算机联网泄密
计算机网络化使我们可以充分地享受网上的信息资源,然而联网后,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线路联络,使其存在许多泄密漏洞。窃密者只要在网络中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可以获得整个网络输送的信息。如果在计算机操作中,入网口令不注意保密和及时更换,入网权限不严密,超级用户无人舱管,信息传输不进行加密处理,局域网和互联网没有做到完全的物理隔离,等等,都有可能使计算机遭到黑客、病毒等的攻击,导致严重的泄密事件发生。
四、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成因
(一)防范意识和能力差
不少计算机主管领导和系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犯罪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低,堵截能力差,同时,计算机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彤成强有力的安全抵御防线。这些是导致计算机犯罪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落实
主管部门对计算机安全检查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漏洞;不少单位在系统开发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三)现代管理手段滞后
金融电子化项目从立项、开发,到验收、运行等各环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安全防范体系,从而使犯罪分子有机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作案。
(四)密级不分,人人都是“千手观音”
通过案发后,案件侦破时,案发单位员工都是怀疑对象这点,更反映出金融系统计算机管理的薄弱环节。只要是工作人员,都能轻车熟路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而且使用的密码和程序简单易猜,造成人人都能使用,致使现问题后不能锁定固定知情人。
五、金融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一)制度保障
一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采用的技术条件,参照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其他单位的版本,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场地与实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密钥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
制度的建立切忌流于形式,重要的是落实和监督。尤其是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更要注意,如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应进行注销,并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全部技术资料,但不少人往往忽视执行这一措施的及时性;又如防病毒制度规定,要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正版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而不少人仍使用盗版杀毒软件,使计算机查杀病毒时又染上了其他病毒。
(二)技术保障
1.减少辐射:
为了防止电磁波辐射泄密,在选购计算机产品时,要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和客观环境,对计算机机房或主机内部件加以屏蔽,在专用的计算机上安装微机视频保护机等设施,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对计算机的辐射信号进行十扰,增加接收还原解读的难度,保护计算机辐射的秘密信息。
2.物理隔离: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围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与外部网相连的计算机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内部信息,在互联网上提取的信息也必须经杀毒处理后再接入局域网内供内部使用。
3.加强存储介质管理。
对信息进行清除处理时所采用的信息清除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使用U盘时应注意修改计算机系统中的注册表,将系统各个磁盘的自动运行功能禁止;使用U盘进行数据文件存储和拷贝时,打开计算机系统巾防病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避免病毒文件入侵感染,同时打开“文件夹”选项中“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选项,并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以便U盘被感染后能及时发现病毒;外来U盘接人计算机系统时,切勿双击打开,一定要先经过杀毒处理,或是采用具有U盘病毒免疫功能的杀毒软件查杀后,再接入计算机系统,同时关闭“自动播放”功能。
4.数据加密。
在软件方面,应加大在开发过程中加密软件的开发投入,对重点的应用软件,加密设计要达到网络级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全与保密。对信息要做到加密保存,对存储有信息的计算机要设置开机密码、屏保密码等。
5.设置权限。
将内部计算机维护权限与操作权限、数据权限分开,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设置等级不同的权限,根据实际权限来分配查阅、修改文件内容等业务范围。
(三)管理保障
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一是要加强对“物”的管理。对录有秘密文件的硬盘、软盘,要明确标示密级标志和编号,执行统一的登记和销毁制度;对较多的场所如打字室、机要室要设立相应的保密控制区,明确专人负责维护与保障;严格执行“上网信息不、信息不上网”的规定,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的审查与审核。二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要抓好人员的选配和日常的考察,做到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用;对有问题的人员要及时处理,严明纪律。
篇10
一、 学校学籍管理现状分析
(一)调查分析
初步调查结果:学校的学籍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教师与教师进行交流,便于管理工作,寻找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普通中专的基本情况为:本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学部、训练部、党团支部、学生会、财务部、后勤部等部门。各部门分别针对各自管辖范围进行具体管理,并由校长负责。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培养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二) 现存问题
1.学校现行的学籍管理方式仍为基于文本、表格等介质的传统手工处理方式。学籍信息管理没有完全科学化、规范化、处理速度较慢,因此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2.学校领导对整个学校的学生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因此不能及时沟通,获取引导教学方向,以至影响教育质量。
3.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少,信息渠道单一,不利于协调工作,容易出错。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只有学校学籍管理改革,科学的使用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学校的信息流程和流向清晰化、合理化,能够在第一时间调查出学生信息及详细资料,以便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二、学校学籍管理改革与创新
(一)学校学籍管理规范化
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学校的学籍管理业务流程主要分为五大部门:
① 建立学生档案信息文件;
② 学生健康档案;
③ 学生学期评语;
④ 学生活动能力评价;
⑤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
建立学生档案信息文件:学生经过入学考试,填写入学申请表格,由学校学籍管理处负责人统一审核,审核后将结果上交至校长室审批。批准后由专人向学生发放入学通知书。新生注册,并建立相关的学生信息档案。
学生健康档案:由学校医务室期安排健康检查内容,向学生发放体检表格,在体检完毕后对检查结果分析汇总,填写学生健康情况表。
学生学期评语:学生经过学期考试后,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期各课程成绩汇总,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制定出学生学期教学计划,并交于校内领导审批。
学生活动能力评价:学生会根据需要在校内举办各种活动(文艺、体育、科技等),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和活动结果进行奖励,建立学生奖惩档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根据学生的学期成绩,学期体检情况,以及学生参加校内各项活动记录和奖惩记录进行综合分析与汇总,将最终结果报于校内领导审批,由专人将评估结果存入学生档案并保存。
(二)学校学籍管理智能化
智能管理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集成、技术集成的基础上,人工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智能化,实现新一代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1.技术性
本系统采用Ms Windows XP 作为操作平台,数据库选用Visual Basic 6.0(简称:VB 6.0)作为操作平台,该数据库管理系统在Ms Windows 98和Ms 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系统上不能够运行。因为,《学籍管理软件》系统在Windows 98系统下运行时会不支持本软件,而Ms Windows2000 Professional系统下运行时,会产生不稳定状态,这一点是数据库应用软件的主要开发平台。
2.经济性
采用新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可取代了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了信息处理周期,提高学生信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3.营运性
面对于系统设计还应该以“标准性”、“安全性”、“兼容性”、“高效性”、“保密性”、“可维护性”为标准,在着眼于当前实用的基础上,为将来系统的扩展,升级留有余地。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
(三)学校学籍管理科学化
科学管理学籍是学校有序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必要保障。学籍科学管理必须遵循的是计算机软件系统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根据系统的业务流程,安全、科学、规范操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软件新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标准:
(1)标准性:系统的软硬件选型都应该采用工业化标准,既可以保证系统运行质量又可以分享在此标准上的每一技术进步。
(2)可靠性:由于深知信息的重要性,系统的软硬件应均为质量可靠,确保不会由于软硬件故障造成系统运行终止而使用户蒙受损失。
(3)安全性:通过软件的编制及硬件设置,控制使用者接触数据的权限,从而确保使用者无法操作与其无关的数据。
(4)兼容性:系统的所有软硬件理论上都应有100%兼容性,用以保证软硬件的可互换性。
(5)高效性:由于学校学生信息每次处理的信息量较大,因此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响应能力都应是快速而有效的,在软件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