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7 18:0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盐酸多奈哌齐;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因素所致痴呆的统称, 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1], 患者主要有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障碍、日常行为能力受限及情绪失调等表现[2]。为探讨中轻度血管性痴呆有效治疗措施, 作者选取94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血塞通治疗与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结果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中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94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所制《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判断标准确诊;其中男54例, 女40例, 年龄44~81岁, 平均年龄(67.2±3.5)岁;病程为3个月~4年, 平均病程为(2.3±0.5)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为降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改善脑部循环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 1次/d, 2片/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1次/d, 5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3疗效判定在治疗前和完成治疗后, 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 其中ADL评分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展开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2.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12例, 无效1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8.1%;观察组显效24例, 有效16例, 无效7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5.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ADL、H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MMSE、HDS显著升高, ADL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者MMSE、H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中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3], 对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的常见疾病, 具有较高致残率且病程较长, 常会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经济压力。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硬化, 是在患者体内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后, 大量脂肪在血管壁上堆积导致血管管腔变窄且弹性降低, 发生血管阻塞引发脑组织供血不足, 造成脑组织软化、脑细胞坏死, 导致脑组织出现梗死或软化灶[4]。如果患者脑梗死造成皮质大面积梗死, 可导致患者出现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等, 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血塞通是现阶段血管性痴呆常用治疗药物, 可对患者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予以有效扩张, 促使外周阻力降低, 降低、减少心肌耗氧量, 促使脑血流量、心肌灌注量增加, 从而有改善患者脑缺血及心肌缺血症状, 然而部分患者在利用血塞通治疗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未得到理想改善。已有临床研究揭示,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记忆力下降、行为与精神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即是胆碱能神经元发生进行性退变, 且这一理论已经过临床组织学相应研究得以证实。盐酸多奈哌齐是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 可对胰腺胆碱酯酶介导的胰腺胆碱水解反应予以可逆性抑制, 促使人体内胰腺胆碱水平提高, 强化胆碱神经能的相应功能, 从而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记忆力与精神均得到有效恢复与提高。本次研究通过对94例患者随机分组, 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治疗, 观察组应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证实盐酸多奈哌齐对中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同时, 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HDS显著升高, ADL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患者MMSE、H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说明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获取了显著改善, 且其改善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 两组不良反应均十分轻微, 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盐酸多奈哌齐对中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 盐酸多奈哌齐对中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 可促使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恢复并得到提升,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邵小鹏.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2):5601.
[2] 郭明冬.参芎补肾胶囊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对脑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医杂志, 2012, 53(2):126.
[3] 贾建平.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 40(3):203.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探索
一、引言
新形势 教育管理高校办学的三件大事是专业课教学、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机制日益僵化,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加之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的明显下降,都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任务量大大增加,为了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背景以及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取得的进步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于20世纪9O年代。伴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到内涵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
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共识高职院校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不断地亲身实践。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学生是学校的核心,是国家的栋梁,因此学校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融会贯通到管理制度中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但现在学校往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此导致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不仅不自觉遵守,反而故意去破坏。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站在服务学生的角度去“管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着想。
2.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依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括动、辅导员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我们应该把这个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1.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良好的环境。在高职院校,首先要注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如可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讲座等让广大同学参加,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以避免他们因为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经常到学校周围的网吧打发时间。其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再次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括环境。
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广泛,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辅导员担当不起管理学生的重任,那么学校将不能达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目的。首先合格的辅导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管理、领导才能,这样他才能胜任对班级的管理 其次合格的辅导员要有爱心和善于把情感交给学生的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从辅导员中充分感受到爱;再次合格的辅导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观察力,平时多关心学生的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学校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依据,不能让管理制度成为约束学生的枷锁,管理制度的作用既要使学生受到约束,又要让学生在约束下有充分的自由,二者应该均衡发展,不能偏顾任何一方。实施教育管理学分制度,一些高职院校启动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形成各学期主题鲜明、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辅导员三心相随,情感渗透辅导员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措施得到实施,要充分做好“三心”工作,即爱心、责任心和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学生贴心;责任心,作为辅导员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是不行的。要传道,要授业,还要解惑,每一方面都要付出心血,丝毫马虎不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足见树人之不易,学生管理是繁杂的工作,涉及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不躁、不愠不火的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3.运用“赏识教育”管理学生所谓赏识教育也就是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承队差异、允许失败。这种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最终鼓励学生走向成功。
通过上述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74-01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学生管理工作的手段与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下,必须经过认真思考与探讨,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提高,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不断地亲身实践。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学生是学校的核心,是国家的栋梁,因此学校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融会贯通到管理制度中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但现在学校往往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此导致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不仅不自觉遵守,反而故意去破坏。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站在服务学生的角度去“管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着想。
2.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现象依然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括动、辅导员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我们应该把这个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1.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良好的环境。在高职院校,首先要注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如可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讲座等让广大同学参加,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以避免他们因为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经常到学校周围的网吧打发时间。其次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再次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括环境。
2.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广泛,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辅导员担当不起管理学生的重任,那么学校将不能达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目的。首先合格的辅导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管理、领导才能,这样他才能胜任对班级的管理其次合格的辅导员要有爱心和善于把情感交给学生的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从辅导员中充分感受到爱;再次合格的辅导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观察力,平时多关心学生的动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篇4
1.实习生未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当前医学环境与医疗条件得到迅猛发展,为医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环境,但在医院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着部分医学生未认识到临床实习重要的现象,实习过程中仍然生搬硬套理论知识,未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实习成绩不合格,难以胜任现今医院医疗发展中的专业人才需求,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增加了医院相关管理工作难度。
2.医院实习环境不佳。在医院实习管理中往往存在着相关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且部分医院医疗环境欠佳,医疗器械也不够充分,这就会导致实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如当医院实践操作条件及场地环境有限时,一定程度上不足以满足大量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要求,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与设置实习岗位,不利于医院实习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实习生实习质量不高。随着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考研,医学生也不例外,在倾向于备考的前提下而不去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院医学生整体实习数量明显下降,极为不利于医院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生,若此种现象长期出现则会影响到医院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实习生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创新及改革
1.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教育管理力度。对于参与实习的医学生,医院需在开展相关工作之前进行岗前培训,相关内容需由实习生管理工作人员依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确保其现实可行性。具体可包括医院概括、布局及医德医风、法律及医疗安全知识、传染病预防及无菌操作理念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是医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在岗前培训中可组织学生观看与学习相关临床技能操作等视频,并依据具体内容进行交流沟通,以便更加专业深刻的了解临床基本操作要求与步骤,规范临床实践技能。在进入正式实习后,需合理安排学生进入各个科室学习,并由科室对其进行入科教育,告知科室基本情况与相应的带教教师与实习任务等,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及学习安排,遵从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开展实习工作。
2.完善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计划。医院在明确实习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需安排固定的临床教学工作管理团队,定时或不定时的对实习生的实际工作进行考勤检查,深入了解实习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具体效果,对其展开综合分析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案,督促与优化整体质量。另外,需对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完善,在带教实习中教师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更加充分的了解学生实践状况,并依据教学情况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水平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对管理制度进行切合实际的完善与调整。
3.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创新管理。当前医院实习管理中,教学模式管理存在明显弊端,在明确其问题的前提下实现相关创新,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管理,为医学生提供更加良好完善的实习环境。该过程中需明确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知识接收能力,再同科室的实践内容及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可适当开展典型病例分析研讨会,并让实习生依据相关内容及自身日常随诊中所了解到的实践方式尝试查体、问诊等基础诊疗工作,切身参与相关实践,并依据自我了解与尝试制订具有可行性的医疗方案,锻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逐渐培养并形成相对良好的临床治疗思维,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
三、结语
医院医学生实习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医院作为基本主体需明确该项工作进行的重要性,并依据现实环境对管理工作予以改革创新,对其所存在的难题展开分析,进而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管理,为医学生提供良好实习环境的同时,确保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整体有效性,为现代医疗发展中输送专业与实践能力并举的综合人才,以满足人们与医学发展的基本需求,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冰.综合性医院加强实习生管理的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2):194-204.
[2]韩冰.浅谈医院实习生管理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卫生产业,2016(8):12-14.
篇5
关键词:临床教学;学生管理;教育管理
对于省属医学院校而言,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量多,规模大,教学医院分布广泛,学生进入见习、实习阶段后,学生的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一般由教学医院科教科老师兼职管理,学生辅导员定期到医院看望学生或通过电话、短信、飞信、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状况及思想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管理难度大学生进入临床阶段学习后,脱离了辅导员的直接管理,降低了辅导员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而医院学生管理人员一般由医院科教科老师兼职,因科室工作性质,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学习等基本靠自我约束力,对部分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懒惰的心理,发生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管理难度加大。2.医院学生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学生教育培训,责任意识不强高校学生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因此对学生的管理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而科教科人员的日常工作以科教为主,主要工作对象为医院职工,繁忙的工作使得科教科学生管理人员的学生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3.医院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辅导员缺乏有效的沟通各教学医院教学任务核对、落实及课程安排等工作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下达,由于科教科老师一般重医院教学管理而轻学生管理,因此科教科老师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老师联系较多,而与学生辅导员联系较少,缺乏有效地沟通,不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二、对策
1.学校定期组织培训,增强医院学生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学校应定期组织医院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学生管理水平和心理疏导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增强医院学生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考核机制和奖励制度,并给予适当的补贴,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新模式,使医院学生管理人员真正担当起高校辅导员的角色。2.多方面加强学校和医院的联系制定学校领导联系教学医院制度,依托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及优秀教学基地评估等活动,学校领导定期到相关教学医院进行实地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医院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3.建立医院与学生、学院与医院互评机制建立医院评价学生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和鉴定表格,在学生学习结束时,由医院根据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的情况,详细填写学生各项表现鉴定表,并由医院根据学生人数评选部分表现优秀同学,该结果将与学生评优评先、组织发展、实习分配等直接挂钩,学校在学生评优、组织发展方面,应充分参考医院方面意见;医院科教科可以此项措施为抓手,更加有效地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建立学生评价医院体系。制定教学医院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在学生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对医院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管理体制,住宿条件,饮食状况等做全面的评价,并认真填写评价表,学校进行统计分析,此项评价结果作为今后优秀教学基地评估、学生安排数量,优秀带教老师的参考依据。医院应定期向学校反馈学生辅导员到院看望学生情况及与医院相关部门日常沟通交流情况,并对辅导员的表现做总体评价,该项结果将直接与学生辅导员的绩效考核挂钩。总之,临床教学阶段学生管理需要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参与,为学生辅导员和医院学生管理人员加强沟通和交流创造便利的条件,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积极创建合理有效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宇飞,杨物鹏.医学院校中教学医院学生管理的工作体会[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02):305-307.
[2]徐媛媛.临床学院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83-84.
[3]李祥安,毕国风,孙秀玲.教学医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会[J].华夏医学,2007,(05):1089-1090.
篇6
一、班主任要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班级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班集体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我们班主任要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这个推崇个性化的时代,传统的管理方法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班级管理工作难以开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新型班级管理理念,并且用这种思想理念去指导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尊重、依靠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人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我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别注意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种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自我约束能力。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来管理的人。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所以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学生周记《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础上,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次,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本班在这一学期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班级中也没有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及时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班主任就要及时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我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订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由班干部负责。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四、管理方式多样化,管理方法人性化.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参与管理和被管理
1.“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2.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班级除常务班委,还有“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五、班主任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班级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常常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晚会、“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六、充分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积极探索自我评价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校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81-03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氛围
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它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对它的具体运用和传播中产生的。正如汤因比所言:“一个文化因素,在它本土的社会体内本来是无害或是有利的,但是在它所闯进的另一社会体中,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在网络文化步入校园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对它合理利用,扬避短。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校园网络文化。
1.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利用校园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园网在建立之初就需要设置相当数量的优秀文化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反映民族精神的,也可以是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用科学的理论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坚持用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引导、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文化的糟粕。
2.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
只要你一连上互联网,海量信息就会扑面而来,如果没有一定的判断力,就有可能被大量的信息淹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可以在这方面作些尝试,如做一些专题类知识培训,在提高学生使用网络水平的同时,加强对信息的辩识能力,一方面对网络信息要有科学辨证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自身信息的需求要有良好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和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3.物化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校园网络文化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得以体现:一是在校园网上设立新闻专题,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重大时事以及他们关心的事物。二是设立专门的讨论区、聊天室,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定期组织网上热点问题讨论,教师给予相应的点评,还可以对学生的留言进行评比,对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三是校、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都可以设置自己的专属区域,通过网络和学生平等交流,使学校教育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如班级网页制作、个人网站、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网络知识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此外要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引入相应的软件,建立校园网防火墙,并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通过引导、监控等手段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
二、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1.转变观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已多元化,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说教模式,转而发挥网络趣味化、形象化的优势。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同日常的生活、学习相结合,真正体现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2.更新内容
在学校德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要有网络社会的特殊要求。
一是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是一个开放、平等、虚拟的世界,它和我们平时所接触的现实世界有很多不同,加之网络的发展速度太快,我们的管理往往很难跟上,因此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社会上经常出现关于网络诈骗、网友见面等的负面新闻,这对于还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值得警惕。《中青网安全规则》的第一条就是“在网上不要给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如需要给出,一定要征询父母意见或好朋友的意见,没有他们的同意最好不要公布,如果公布要让父母或好朋友知道。”第二条是:“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要父母或好朋友(年龄较大的朋友)陪同。”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很多这方面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而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注重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将网络和现实社会结合起来,才能使生活更丰富多彩。
二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做到文明上网,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结合网络的特殊性向学生宣传和学习有关文明上网的要求,例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就是很好的教材,让学生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还要能影响身边的其他人。使我们的网络行为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三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上经常有一些恶搞、无厘头的信息影响着还未涉世的中学生,这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抵制网上垃圾信息的侵袭,同时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成为目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帮助中学生形成追求真善美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这一理念,培养高尚的情操。
3.形成机制
订好学校网络规范,加强网络道德的管理机制。首先,制定和完善校纪校规,加强中学生的日常管理与自律教育,可以建立由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小分队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违规行为,并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次。利用校园网资源,积极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把学生的上网需求纳入到校园网的建设中进行直接规划与管理,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除了能玩游戏、聊天外。还有很多其他用途。促使他们对互联网的其他方面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逐渐培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最后,积极发挥学校班团活动课的功能,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互联网知识竞赛、黑板报、专刊等形式的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上网意识。
三、强化网络资源合理利用,加强校园网建设
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内容多、分布广、数量大、更新快,但是质量良莠不齐,因此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拓展学习带来很大不便,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考虑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适合学校发展和师生使用的校园网站,以便对网络学习资源的管理。
1.必须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
建立此类网站必须要用先进
的思想指导网站的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宣传正面、表扬先进的主阵地。可以在学校网站上链接一些新闻门户类、教育科技类等优秀站点,在网上营造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网站成为弘扬学校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获取各类正面信息的宝库。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计算机操作、网页设计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网上真实地反映意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考虑学生需求
校园网建设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建立之初不但要考虑它的政治性,还要考虑趣味性要符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需要,并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以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宗旨,切忌死板、教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否则所建的网站学生可能不愿意使用,那一切都作的是“无用功”。
3.可开设“校园网吧”
建立校园网站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利用,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校园网吧”,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在固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对学生上网实行实名制管理,这样可以对他们的上网时间和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另外还可以丰富校园网站的内容,如“名师在线辅导”、“校园QQ”等,让他们在有困惑的时候及时得到帮助,定期对上网的学生进行调查,向他们了解对“校园网吧”的建议,并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改进,并可增设新的内容。同时注意网站信息的更新和使用维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定期请一些网络知识丰富的教师给学生开设知识讲座,进行网络知识和上网体验的互动。
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网上信息丰富多彩,浩如烟海,人类真正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如何才能真正发挥网络造福人类的价值和作用,这是每个网民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愿我们的高中学生以学业为重,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享受健康快乐的网络生活,积极向上,立志成才。最后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共勉: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篇8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道德与法制 双管齐下 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31-03
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2009年6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要“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开展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因此,中职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还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是广西最大的国办中职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起来,对中职生开展“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文试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中职“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教育进行探索。具体说来,中职开展“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效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主,党支部、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专业系部等部门参加的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南宁市江南区检察院副院长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根据《意见》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主要任务、内容和要求。重新修订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企业模式班级管理办法》、《校园职业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校园职业文化基地建设管理规定》、《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和《安全预案》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确保学生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要求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同时,学校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师德规范条例》、《优秀教师行为守则》和《教师专业素养考评制度》等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法律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
学校通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效开展。
二、加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改革,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实效性
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之一,是帮助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有效地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实效性。
在内容改革上,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法》、《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等有关法律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法制教育;根据专业特点,把相关行业规范、企业文化充实教学中,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过去老师单一讲授、全程灌输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课堂演讲、辩论或讲故事,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视频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图像、声音、文字,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把课堂学习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平时言行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纳入考核范围,把文明礼貌、团结协作、法纪观念等方面作为考核内容,把养成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认识、法纪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三、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教育功能,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渗透于各专业课教学
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等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精神的教育;进行敬业、乐业和创业精神的教育。把“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渗透于各专业课教学。根据社会、职业及岗位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及行业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要求,结合各专业特点,建立和完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德育培养目标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内容,编制了会计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等七大专业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手册。专业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依据教育手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提升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提高法律素质。
四、突出职教特点,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贯穿于学生实习实训中
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实训实习是中职教育重要特点,是中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也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应将“职业道德—法制教育”贯穿于学生实习实训中,利用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的时机,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职业意识。
在学生实习前,召开动员大会,教育学生实习期间要注意安全,自觉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在学生实习中,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要求企业师傅作为学生实习的主要指导和管理人员,在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时,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法律规范等教育。同时,学校指派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到实习企业,协助企业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通过教育和管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学生实习结束时,通过考核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的养成教育。可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安全纪律的内容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让实习单位的指导师傅、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服从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职业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使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由说教化为具体的养成训练,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实践与体验中,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切实提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五、拓展教育的有效途径,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融入校园职业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将“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融入其中。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在校内建立8个了职业道德教育阵地,组织开展“万人千岗”、“模拟法庭”、“理工讲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职业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收到良好效果。
在8个职业道德教育阵地中,以“门亭楼桥”阵地最为典型。该阵地是依托校友捐赠在校内建设的恒心门、明阳亭和今朝亭、健身楼、文金桥等来开展系列道德教育活动,有新生入学观摩教育活动,新团员入团培训、业余党校培训的观摩学习活动,学生干部培训活动等。“门、亭、楼、桥”每一栋建筑每一处景物,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刻录着成功校友在学校刻苦学习、苦练本领的过往岁月,记载着成功校友在社会打拼创业、艰辛又辉煌的奋斗历程,蕴涵有成功校友知恩图报、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学生通过参观学习,既可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也提升了自己“爱岗敬业、团结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素养。
“万人千岗”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职业礼仪养成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教师率先垂范,在工作岗位——教学岗、办公岗、服务岗,全校500余名教职员工统一着装,统一使用文明语言,树立“统一、整洁、职业、规范”的理工人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万人千岗”活动,由学生处组织指导,学生会干部及全校100多个班级共同参与。如礼仪训练岗位设立有校门礼仪岗、电梯引导岗、检查治理岗、纠偏监督岗、来访接待岗等,学生通过问候行礼、指示引导、保洁纠偏等训练,规范文明行为,培养职业礼仪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职业岗位道德素养,在校园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氛围。
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模拟法庭审判。学生通过模拟表演,了解法庭中的各项程序和各种角色的特点,在情境中实践、体验和探究相关的法律知识,感受、体会法律的公正与威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做合格的好公民。
“理工讲坛”,定期聘请知名企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职业教育讲座,开阔师生的视野;请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深化身边榜样力量;请公安、司法人员作法制讲座、法制辅导报告,切实增强学生学法、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校园职业文化活动,为学生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中学生不仅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也培养了学生文明守法自觉性及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精神。
六、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寓于学生日常管理中
学校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把“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寓于学生日常管理中,制定了《学校全员参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规定》,明确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法依纪行使教育管理职责,强化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校园活动、班级管理和学生生活、实训中,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施“九全九美”管理模式和“6S”管理模式,实现校园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无缝对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九全九美”管理模式,是通过全动员、全参与、全过程、全监控、全跟踪、全天候、全方位、全落实“九全”管理工作,使学生以爱党爱国为美、爱岗敬业为美、品德高尚为美、遵纪守法为美、团结互助为美、立志成才为美、勤奋学习为美、技能精湛为美、强健身体为美,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如在“全方位”管理中,无论在教室、运动场,还是食堂、宿舍等,都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的场所。要求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进行相关活动时,都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监控”管理,学校在教室、实训室及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安装有监控摄像,监控系统覆盖整个校园。学校成立校园安全文明综合监控中心,建立安全文明监控管理体系。在日常监控管理中,发现学生出现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遵守纪律的不良言行,教师要及时给予教育和纠正。通过“全监控”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觉讲文明、讲道德、守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6S”(安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文明)管理,是学校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切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办公大楼及食堂、宿舍等)保持清洁、整齐、有序,讲文明、讲礼貌、确保安全。学校按照“6S”标准,修订并完善了教室、宿舍、实训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开展各项活动均按照“6S”标准去做,落实在行为上。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时刻给学生灌输现代企业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工作规程要求,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使企业文化校园化。如对于学生在实训室进行的专业实训,教师要求学生操作前了解工作规程要求及实习纪律要求,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操作过程中,要按工作规程进行工作,工具、材料等摆放规范有序,操作规范安全;操作结束后,及时清除废料,整理工具、材料,清洁设备、场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6S”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全校师生形成较强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培养了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教室、宿舍和实训室干净整洁,设备摆放井然有序;公共活动和生活区域管理好、卫生好、秩序好,创造了优美、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对学生“6S”管理,培养了学生安全生产意识、环境意识和效率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职业品质。
总之,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工作机制、德育课教学、实习实训、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对中职生开展“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双管齐下的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敏.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刍议[J].价值工程,2011(18)
篇9
关键词:农村;高中;管理模式
每一届新生入校,都承载着家长的期望。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每个高一班主任都会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管理上学习创新,才能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使班级运行平稳有序。
一、配合学校开展入学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快速成长
1.军训
在军训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身体、个性、家庭等各方面情况,同时把自己融入学生当中去。
2.理想、纪律、成长专题教育大会
为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明确未来的人生规划,树立崭新的奋斗目标,需要举行系列新生入学教育大会,比如组织学生召开“理想与学习、纪律与成长、青春与责任”等专题大会,为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铺平道路,尽快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3.加强宿舍内务、仪容仪表检查力度,树立一个高中生应有的端庄形象
开学伊始,结合军训和学校实际管理的要求,会同教官指导学生以规范化的要求整齐叠放被褥、摆放物品,讲解内务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端庄的穿着打扮,树立一个高中生应有的良好形象。
4.开展新生入学问卷调查、谈心等活动,全面掌握学生身心情况,为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开学伊始,尽快熟悉每个崭新的面孔是班主任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编制新生入学问卷调查表,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家庭、学习等情况,利用课余自习等时间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全部学生进行谈心活动,增强学生对学校及班级的认可程度,同时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和亲和力,增强学生的归宿感。
5.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班级文化将为学生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要分别从班级的环境卫生、教室布置等方面展开班级文化建设。
比如规范班级制度,更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计一日常规三字歌,编制十条禁令等来约束规范学生行为。对教室的布置可以“因人而异”,如设置“梦想墙”、光荣榜、制订班级常规考核制度等;还可以添置一些盆栽,让教室生机盎然;这些风格迥异的布置,体现了班级特色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创新管理理念,注重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及时组建班委会和团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开学初通过积累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确保各项常规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每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近期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时调整管理方式,保证班级运行正常有序。
3.班级管理中引进班主任“每周一言”,以简练的语言指导学生遵循班主任的教诲,不断成长
定制“三会”,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减轻班主任繁琐的工作压力。“三会”即夕会、团会、班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放手让学生全程策划、组织、总结,可以有才艺表演,有知识竞赛,有辩论抢答,轻松诙谐之中锻炼了学生组织表演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了班级氛围。
4.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创新方式,精心设计,召开好家长会
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和班情,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地召开家长会。比如以感恩、学生才艺展示、支持与合作,或以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获得家长最大的支持,全面促进班风建设的好转。
5.积极探索,务求实效,努力加强学风建设
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学生学习规范的养成和学风建设。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进行“综合整治行动”,对逃课、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等与学习无关的违反学习纪律的人和事进行重点整治,并做为班级管理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经常化。
从入学开始发动学生积极动手,着手建立班级图书室,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为创造良好的学风努力。同时还规范图书管理,建立图书管理制度,编排图书目录索引表,设计图书借阅登记表,选取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为学生视野的开阔做出有益尝试。
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的学习竞赛活动,通过自愿报名、精心组织的原则在科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讲授,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自习课进行作业辅导,答疑解惑,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严格考风,培养学生应考的良好素质。在各种考试中,要做到提前动员,及时总结、对成绩进行认真分析,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进步大的学生予以表彰,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6.探索班级分组管理模式
这样可以化多为少,化难为易,提升学生的管理水平,促进班集体的有序稳定,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
三、在管理过程中呈现的亮点
亮点之一是在本级学生管理中我们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教学,很多班级日常管理和班级活动以学生全程组织参与为主,班主任只从大的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管理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把班主任从事必躬亲的繁琐中解脱了出来。
篇10
一、校企合作的学生工作特点
所谓校企合作就是高职学校的学习模式由单一的校园教育转化为校园教育和企业实习相结合,让高职学生走出校门,把理论知识与企业实习的动手能力结合,突出高职学生实用性和市场就业的特点。随着这一办学模式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学生工作主体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工作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辅导员,他们承担着学生日常的学习、品德和管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工作的主体由校园在校教师变为教师、辅导员和实习指导师傅共同担当学生的学生教育工作。此外,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工作方式上要更为灵活,学生工作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境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同时在学生工作的开展中,要转变工作方式,学生进入企业后其管理要求要和其他员工相同,会造成部分同学难以适应,创新工作方法也是必然要求。
(二)工作环境的变化
学生工作以前都集中在校园进行,校园环境相对稳定,稳定的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和工作流程,校企合作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由校园转化为企业,并交替进行,这就改变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学生到企业学习、实习,对环境的变化要有适应期,在适应期的教育活动和适应后的教育活动都有所不同。学校管理相对宽松,企业管理较严格;学校是以育人为目的,企业则为追逐利润为目的。这些环境的变化都要教育学生在人际关系、制度遵守、交流方式上有所变化。
(三)学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如前文所述,在校园中,高职学生的学生工作的内容比较固定,从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勤工助学等都有比较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老师只需要遵守工作章程,按章办事就能有效解决学生工作问题。但是在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除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外,还要对企业的操作规范、企业文化等进行教育和辅导。此外,工作方式也要随之工作内容的变化有所不同,适时适当创新工作技巧。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学生工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企业,高职学生其基本定位仍然是学生,在学生工作中要坚持学生思想导向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实习实训等基本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三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在学校、企业的日常行为管理、学生与企业的直接的沟通、协调等。由于校企合作中学生管理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不成熟,甚至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对学生管理和企业人才培养都是不利的。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工作,亟待转变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与时俱进
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面临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增大,在学校和企业两种文化背景中不断转换,其适应过程、日常管理都加大了难度。既要介绍传统的校园文化学习,又要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环境变化和教育场景都有所不同。在传统的校园学生工作中,学生相对封闭,利益纷争较少,文化冲突不大,易于引导和管理。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企业追逐利益的导向、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内在的价值冲突使得学生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如何客观的面对这些新问题,化解这些新问题,有效结合二者环境优势来针对性开展学生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工作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一个明显区别也是其优势所在,就是职业培养的目的明确:职业性、针对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就是培养社会、市场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即职业教育。“实践表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管理、养成教育等手段是无法完成的。校企合作开展学生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财、物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企业通过生产的真实环境、管理的规范环境、文化的人文环境、交往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如能充分挖掘、利用好企业的教育资源,如企业人才、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制度等,则不仅可以使学校学生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色更加鲜明,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要求高职学生工作必须创新思路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高职院校不能走研究型发展模式,必须紧紧依靠市场变化,与市场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出现就是这一客观环境的体现。高职院校的核心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市场、应对市场变化、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或办学成果一个重要方面是看企业欢迎不欢迎、企业喜欢不喜欢。这样办学成果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创新工作思路,把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工作的视域拓展开来,要把学生的日常思想引导、行为管理和市场经济的政策、企业的文化需求、管理制度相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不仅仅深入了解学生,还要对企业充分调研,不仅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标,也要引导学生适应企业、通过企业的素质测评,让企业对学校的办学满意。随着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任务也愈加繁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只有顺应形势,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办出成效、办出特色。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学生工作的开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更为复杂,也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办学模式、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带来了机遇。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只要顺应潮流、创新思路,在人才培养上定大有作为。
(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毋容置疑,无论是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第一位的。由于高职学生的实践、实习时间长,与社会、企业接触多,其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偏大。也恰恰为此,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更应该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形式,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在这一环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因此,学院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涉及学生政治素养、为人处世、公民意识、品德修养、职业道德,也包括与学生社会生活相关的所有内容,系统而且全面。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内容改变了过去以教材为蓝本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以岗位规范为中心展开,在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还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加了就业形势教育、创业教育等新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单一空泛,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明显提升。”其次,采取多头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校、老师、企业、师傅等立体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把国家政策、党的理论与学生“三观”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领域。
(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定位之一,在校企合作下这一定位更为明显。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仅是学校、企业培育承担的责任,也是学生工作的内涵之一,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务必把学生的职业素质纳入到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在学生工作中增加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进行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态度、情感和职业规范等。也可以结合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的实际,采取双向推动,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主体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的工作较多,加上企业实习等,辅导员队伍明星不够。为此,在原有辅导员队伍基础上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客观必然的要求。首先,要加强辅导员数量,人手不够,学生工作就容易被拖延,有些问题就难以及时解决;其次要加强辅导员“质量”,在校企合作中,更需要辅导员、班主任能够有效的协调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校企合作下的辅导员应该是“双师型”学生工作者。最后,让部分企业技术领头人或师傅参与学生工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咨询和解决问题的老师,形成了校企合作中学生工作的特色,也弥补了校企合作学生工作的空白。
(四)突出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文化氛围建设
- 上一篇: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 下一篇:个人外汇管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