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度量、课外阅读的类别和范围、家庭对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影响、图书馆的作用、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得到指导的期待等几个方面,笔者用了问卷调查法、提问法对目前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并做了一些数据统计。
一、课外阅读现状初析
1.课外阅读的量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偏少
(1)关于阅读量的分析。国家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规定了“不少于”的底线标准,其中初中生不少于260万字。实际情况怎样呢?
大范围统计初中生课外阅读字数是困难的,因为谁也不会在阅读之后计算一本书的字数。笔者采用了以“本”为单位的办法,按照这个底线标准,一个学生每学期应当读至少5本书。调查的数据显示,每学期读1~4本的学生占47.33%,5~10本的占24.33%,10本以上的占22.19%,另有6.15%的学生一本还不到;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占13.64%,明确表示不充足的占25.40%,说不清楚的占6.68%,认为自己阅读量一般的占54.28%。也就是说,大部分初中生对自己每学期课外阅读数量的评价不满意。
(2)关于阅读时间的分析。调查显示,学生们每周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三小时的约占36%,有64%的人不到三小时,甚至其中有16.84%的学生不到1小时。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62.83%。其次是双休日,占21.12%。选择这些时间的理由是时间相对比较充裕。但双休日的时间,有11.50%的学生没有余暇,忙于做作业;有34.76%的人用于上补习班;有20.86%的人用于上网等娱乐;有11.50%的人用于劳动或运动。只有约两成的人能够在双休日看看书。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平时学业繁重,作业量比较大,根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要么是一旦有了点时间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放松,比如打游戏、听音乐等,而不是用于看书。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率逐步走低,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课业负担加重导致阅读量和读书时间都在下降。目前初中生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考试、辅导班占据,有的学生业余时间只能用于各种补习班的学习。甚至更多的同学认为课余忙于做作业,根本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2.课外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元化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科学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阅读动机和价值取向变得多元化,这也决定了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多元化。调查问卷中几个选项的人数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看出有什么特别集中的阅读趋向。从中也看出近一二十年来初中生阅读流行的趋向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武侠言情小说,似乎并不受当今的初中生的追捧,选择这一项的人仅占6.15%。
名列第一位的是文学名著,约占29.14%。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的话,可能是新大纲对课外阅读不遗余力的倡导,大环境的文化氛围整体提升了,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一类书的人大部分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出于应试的目的和老师的要求所开展的被动阅读,阅读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名列第二的是玄幻类,这一项之所以被列出来,是因为近年来在初中生中比较流行。选这一项的人占17.65%,似乎有些惊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玄幻类书籍里,追随着那些主人公天马行空,体验到成功的,逃避过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过于激烈的竞争氛围,冲破道德、律法和科学的局限,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其中有些作品确实很有想象力,语言新颖独特。但还有很多都是粗制滥造之作,情节雷同,有些描写场面也过于暴力和血腥,似乎都是出于商业目的而炮制出来的。看多了,一些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可能“走火入魔”,整天神思恍惚,产生逃避现实的幻想。
名列第三的是科普类,占12.83%。
男孩子比女孩子还要多些,喜欢科普类的孩子似乎对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更加钟爱一些。这应该与这一二十年来科教兴国的社会氛围息息相关,也与近年来教育理念的放开,教育的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是分不开的。
漫画类书籍,被学生列在第四。有12.57%的被调查者喜欢这类图书,这一数据在初一的学生中更是惊人得高达44.44%。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漫画、童话及卡通画类的通俗文化作品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紧贴生活、浅显通俗,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打动他们的心弦。我们给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文字的生动和形式的活泼。同时,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青少年课外阅读有由读“文”转向读“图”的倾向。学龄前后的儿童可以借助图画来弥补对文字理解的不足,但如果初中生在阅读时只注重看画面,忽略看文字的话,这样的行为就过于低幼化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会使得青少年的逻辑思维退化,想象能力退化。还有,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对文字的解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下降。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弊端,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总体来看,男生是以科技、科幻类图书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女生却是以散文类图书为第一选择;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都把科技、科幻类图书列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而低年级的、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都喜欢把漫画类图书作为首选的阅读书籍。从这些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等因素对于阅读内容的影响。诸如此类多方面的影响,必然带来阅读内容的多元化趋向。
篇2
【关键词】 阅读现状;阅读氛围;指导;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农村课外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他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并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农村小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给他们创设了一系列的便利条件。例如,完善学校图书馆的构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籍。但是,在课外阅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单一。学生拥有的阅读书籍较少,一般都是一些优秀作文等阅读书籍,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时往往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些有能力购买书籍的学生往往会买自己喜欢的漫画等书籍。在单一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少,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学生没有形成主动进行阅读的意识。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自制力不强,往往是阅读不了几分钟,就去干别的事情。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敷衍了事,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3.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认为进行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限制学生购买课外阅读书籍,而是给他们购买大量的习题集和作文集。家长错误观念的引导,使学生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忽视了身边的阅读资料,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优化课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促进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还要把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入到课外,让他们进行积极的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1.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语文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适量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完成阅读之后,教师根据阅读资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阅读内容进行回忆,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阅读内容,促进他们知识的积累。在强化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从阅读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在长时间的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劳和枯燥的感受。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例如,每周组织一次讲故事大赛,让学生把阅读过程的故事给大家讲出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为了在讲故事时有好的表现,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举办读后感交流会。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阅读对自己的促进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举办手抄报大赛。学生通过阅读后,把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录下来作为手抄报的素材。在评比手抄报时,既要考虑手抄报设计的结构布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中的内容。通过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意识,让他们在积极的阅读过程中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根据学生的年龄向他们推荐图书,提高阅读积极性。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推荐书目列入必读、选读书目,和班级考评结合)。例如,学习《赤壁之战》后,我向学生推荐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学习了《鲸》《海底世界》后,向学生推荐了《动物世界》《海洋深处的秘密》等书。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除了向学生推荐好书,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制作读书小报等专题活动,引导、激励学生多看书。通过积极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促进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问卷调查 现状分析 对策措施
一.调查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但是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数量较少,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提高。
二.调查过程
2009年6月课题组随机抽取西华池初中七、八年级共264名学生,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目的、方法和习惯、数量和质量、书籍的来源和类型等内容,并对调查资料做了统计、整理、分析。
三.统计与现状
1、从阅读兴趣和阅读目的来看,46.9%学生比较喜欢课外阅读,45.8%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7.57%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2、从阅读时间和数量来看,54.54%没有时间读书,38.63%的学生每年只读4本书以下课外书,17.42%的学生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3、从阅读方法和习惯来看,52%的学生能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7.57%的学生有读书计划,43.2%的学生能做到圈点批注,7.19%学生能写读书笔记。
4、从阅读倾向和类型来看,75.32%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等通俗读物,只有17.21%的学生读过新大纲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5、从家里藏书和家长态度来看,49.62%的家长支持孩子读课外书,10.22%的家长不关心孩子读课外书,8%的学生家中藏书在100本以上,38%的学生家中根本没有藏书。
四.影响因素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仍然以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重视做练习,做试卷;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时间、也不喜欢课外阅读。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应付作业,应付考试,逼迫放弃了课外阅读。
2、家长支持引领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教材学习,认为课外读物都是闲书,读了会影响成绩的提高;有些家长自己不读书,也不支持孩子读书,更不购买课外读物,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抹杀了。
3、媒体负面影响较大。
很多中学生心理素质差,思想不成熟,凭兴趣做事,很容易受到现代媒体的影响。现在电视剧制作越来越精美有趣,电子游戏开发愈来愈火爆诱人,通俗读物更是铺天盖地而来,导致很多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4、师生忽视课外阅读。
教学中师生忙于教材解读,常常忽视课外阅读;部分学生认为要考上理想的高中,就要提高数理化英成绩,语文分数差距不会拉得太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多读几本课外书,还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
五.对策与措施
1、转变观念
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次,教师要落实大语文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提供书籍
学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生需求增加图书量;学校要定期轮换图书到班级;积极倡导学生捐书,建设好班级图书角;倡导家长率先垂范,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看书,买书。
3、指导阅读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按步骤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益。
4、上阅读课
为了开展课外快乐阅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指点阅读方法,还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展示阅读成果。如好书推介课、阅读方法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实践课、读写结合课、成果汇报课等。每学期综合规划,分步实施,保证课外阅读有条不紊地进行。
5、开展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安排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校也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征文大赛”、“经典朗诵比赛”等。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变教师的苦教为乐教,变学生苦读为乐读,使学生爱读书,善读书,用经典滋润人生。
篇4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10-01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裕的阅读时间
调查发现,中学生平均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于0.5小时的占58.7%,1.5小时以上的占8.5%。调查“在课外你花时间最多的是”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课外的时间主要用在做作业、上网和朋友聊天上,而读课外书所占比例很小。
(二)缺少健康的阅读习惯
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喜欢看科幻、散文随笔、文学名著、哲学、心理类读物、军事兵器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部分学生热衷网络言情小说,武侠漫画类作品。根据问卷反馈,中学生能保持经常阅读习惯的,只占23.6%,“当你得到的礼物是一本课外书时”,26.7%的中学生觉得“无所谓”,一个月 “一本也看不完”的中学生占26.7%。此外,阅读的自觉性也不够,认为时间不足而减少阅读量的学生达七成以上。我看过一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资料,发现有90%的学生不善于做读书笔记。他们读书往往是凭兴趣,或是为了猎奇,了解一些平时无从知晓的趣事珍闻,获得感官刺激的愉悦。
(三)家长、教师的指导不足
90%的家长在孩子买书这一方面都会非常爽快。但是,很少的家长会与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也很少指导学生的阅读。调查还显示老师和家长虽然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但都有其较明确的目的性,而做出决定的指挥棒就是“是否对成绩有帮助”。真正以提高学生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是很少的。
(四)课外阅读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据调查,中学生家庭中有藏书的仅占3%,而学生个人拥有课外书5本以上的占32.6%,拥有10本以上的只有21.7%。而且学生拥有的课外书,极大部分是作文选、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集。家庭藏书量甚微,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二、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理想的成因分析
(一)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中学生整天埋首于题海而无暇他顾,自由支配时间少。在这种情况下,围绕考试的教辅书籍大行其道,课外阅读很难进行。
(二)与阅读兴趣缺乏有关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外界因素很大干扰,是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课业负担沉重、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加上青少年特殊的年龄阶段,只有少数的中学生能够有目的深入阅读,并钻研其中一些问题。
(三)与自身学习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有关
温总理指出,读书一定要有所取舍,有所选择。但是很多中学生不会取舍,辨不明瑰宝与糟粕。有时候在课外挤出时间阅读,但是多半花在离奇的情节、感官刺激的场景,很少把时间花在欣赏、做读书笔记和顿悟上。
(四)与阅读方法不够科学有关
常言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道出了个中味道。事实确实是这样,不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练苦读是难以有所成就的。但是也有陶渊明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乐趣。但是有一部分中学生对阅读只感觉到苦没有感觉到乐,因为他们只会死读,不会活读。有一句话说得很尖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五)与教育者的诱导不足有关
虽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但在对课外阅读指导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有效等方面,还缺少实践的经验。另外,教师的个性差异,带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的不一致,使得学生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产生的阅读能力有所不同。同时,部分教师的慢节奏、低效率、重复性的教学也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缺少教师的有效监控和指导,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粗读、泛读多,精度少,不做读书笔记、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的效果自然高不了。
(六)家长的不支持也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障碍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据调查问卷,九层以上的家长在孩子买书方面会非常爽快。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只有28%的家长有平时在家看书的习惯,至于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和孩子交流阅读感受的家长则是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指导孩子阅读了。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阅读倾向
H193;G642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其阅读倾向,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二、调查对象、内容、方法
本次调查发放250份纸质版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40份。网络版问卷共278份。共计518份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时间和数量、阅读目的和内容、阅读方式和场所、对阅读与修养的意见与建议。
三、阅读现状分析
(一)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阅读时间和数量最能直观反映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课余时间学习动力不足,阅读兴趣不高。一部分大学生只满足于专业知识上的一知半解,“考试够用,及格就行”。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偏少。与此同时,相当多大学生不知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基本处于盲从状态,浪费课余时间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阅读的偏向及目的
调查数据显示:24.88%的同学喜欢阅读专业类书籍,54.38%的同学喜欢阅读国内外文学著作,39.17%的同学喜欢阅读新闻娱乐类,32.72%的同学喜欢阅读科普类文本,12.9%的同学选择其他。33.18%的同学阅读用来休闲消遣,11.06%的同学是为了通过各类考试,43.78%的同学是为了陶冶情操提升修养,11.98%的同学是为了增长知识促进就业。可见,增长知识、兴趣爱好和考试与专业学习居多,表明大学生课外阅读动机呈现理性化。
(三)课外阅读方式
大多数同学选择在图书馆借书,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便利,许多同学愿意在图书馆借阅书刊,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从阅读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此外,网络阅读异军突起,如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大学生宅巨现象日益增多,网络为满足其阅读需求提供更方便快捷有效的工具,但同时也呈现出 “快餐化”阅读倾向,舍弃名著、专业书籍等转而选择网络小说。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让阅读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学校引导措施
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烟台大学为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份“推荐阅读书目”,做到专业书籍与文学书籍相结合,建立阅读与修养体系。同时不失时机开展书评书展、影评影展、读书系列讲座与座谈、读书心得演讲和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意识。
四、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的角度
1.阅读从兴趣开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其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选择性读书:“博览群书”的概念由于时代的不同,“群书”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一个人能力再强、阅读速度再快,也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书读完。因此,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必须学会有选择地读书。选书,目的是区别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书应当泛读,哪些书只要读部分章节,哪些书暂时可以不用读。
3.指导阅读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培养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学会”,而且必须要“会学”。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有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
(二)从学校的角度
1.拓宽图书来源,提供读书方便:图书馆应加强藏书建设, 增加藏书量和新书刊的流通,实行藏、借、阅合一模式, 根据学生需求,及时扩大阅览空间、时间,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的同时, 还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层次的需要推荐一批好书、新书, 使大学生能更多地与时代同步发展。
2.提高网络信息素养,增强信息辨别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既要学会利用网络阅读的优点了解世界、吸收知识、沟通他人、放松娱乐,也要清楚网络阅读的局限性,清楚地辨析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区别。在网上获取、阅读、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学校要及时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阅读观,并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自觉抵制非法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做一名文明的网络阅读者。
参考文献:
[1]史怡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思考[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1):14-17.
篇6
关键词:儿童文学; 课外阅读;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95-002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再丰富的理论也无法取代具体的阅读经验。随着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幼师生而言,儿童文学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幼儿师范院校一直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但是,在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方面做得如何呢?为了了解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情况调查问卷》,在安徽省三所幼儿师范学校发放了调查问卷493份,收回有效问卷484份。经过整理统计,分析归纳如下:
一、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一)阅读心理方面
1.你认为儿童文学作品:A、有意思;B、没意思;C、不知道。
2.你喜欢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吗?A、喜欢;B、不喜欢;C、不知道。
3.作为一名幼师生,你认为:A、课外需要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B、课外看一点儿童文学作品就行了;C、看好课本上的儿童文学作品即可,课外不需要看。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个问题,54%的同学选A,22%的选B,24%的选C。第二个问题,51%的同学选A,24%的选B,25%的选C。第三个问题,36%的同学选A,35%的选B,29%的选C。
调查结果表明: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这说明觉得儿童文学作品有意思的同学也就喜欢阅读,反之就不喜欢。从第三个问题的统计结果看,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三分之二的同学仅仅满足于课本的内容,忽视了课外阅读。
(二)阅读习惯方面
1.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你习惯于:A、到图书馆借;B、自己去书店买;C、上网阅读;D、其它。
2.你怎样选择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课外阅读?A、老师介绍;B、课本介绍;C、不加选择;D、其它。
3.你一般喜欢在哪里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A、教室;B、寝室;C、图书阅览室;D、其它。
4.你一般喜欢在课外什么时候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A、课间;B、晚自习;C、假期;D、其它。
5.在读过作品之后,你会:A、思考;B、写读后感;C、做摘记;D、啥也不干。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个问题,18%的同学选A,11%的选B,58%的选C;13%的选D。第二个问题,53%的同学选A,17%的选B,22%的选C,8%的选D。第三个问题,47%的同学选A,19%的选B,22%的选C,12%的选D。第四个问题,11%的同学选A,47%的选B,36%的选C;6%的选D。第五个问题,21%的同学选A,3%的选B,2%的选C,74%的选D。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社会发展,同学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网络阅读最受同学们青睐。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上的指导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也有不少同学在阅读时不加选择,显得十分盲目。更多的同学习惯于在学习场所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喜欢利用假期阅读。绝大部分同学在读过作品之后没有思考,没有养成写读后感或者做摘记的习惯。
(三)阅读方法方面
1.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你一般会:A、朗读;B、默读;C、有时朗读,有时默读。
2.在阅读时,你会:A、认真思考;B圈点批注;C、走马观花。
3.阅读完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你会:A、与人交流;B有时间时常翻阅;C、不再读它。
4.你认为老师的指导在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中:A、很有必要;B、没有必要;C、可有可无。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个问题,3%的同学选A,46%的选B,51%的选C。第二个问题,23%的同学选A,13%的选B,64%的选C。第三个问题,18%的同学选A,29%的选B,53%的选C。第四个问题,68%的同学选A,7%的选B,25%的选C。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在阅读时更多采取默读,阅读过程中大都走马观花,很少认真思考、圈点批注。阅读后往往不再翻阅,也很少讨论。这说明同学们阅读方式比较单一,阅读方法比较简单。第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同学还是觉得老师的指导很有必要,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导。
总之,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当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状况不佳。教师对于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抓得紧,但忽视了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仅满足于课堂所学的儿童文学理论及课本上的极少数儿童文学作品,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很少阅读,即使阅读,也是走马观花。
二、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及个别访谈,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如下:
(一)个人因素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状况不佳,首先得从其自身找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相对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课,幼师生缺乏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更多的时候还是把它当成了语文课在上。尽管有不少幼师生也知道儿童文学与他们将来的工作之间有很大关系,但是极少数能做到坚持阅读,这说明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2.阅读习惯不好。很多幼师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及阅读习惯,进入幼师以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他们更容易放松要求。
能认真听课,阅读课本的就算好学生了,还谈什么课外阅读呢?
3.阅读方法单一。从调查结果看,幼师生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相当大比例的学生看书时就是走马观花,看过就完了。读时懒得思考,不知道粗读精读朗读默读的结合,不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读后不做摘抄,不写读后感,没有交流讨论。
(二)教师因素
1.阅读状况不佳,影响阅读指导。从事儿童文学教育的幼师教师工作量普遍偏大,有的除了儿童文学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带口语训练或语文课。繁重的工作量使得留给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精力实在不多。即使有空闲时间读书,他们首选的读物也不一定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自己阅读得少,自然影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2.忽视激发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在幼师课堂,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局限于教科书,儿童文学教学的外延很小,视野很窄。教师传授着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又怎么能有兴趣在课外倾注时间进行阅读呢?即使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往往单纯追求效果,以命令代替兴趣培养。学生是“要我读”而非“我要读”,读书习惯自然也无法主动养成,读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也有部分教师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时机,推荐了好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对于阅读方法却没有相应的指导。即使有些指导,也仅停留在语文课外活动上,并且只限于极少数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学生。
3.阅读引导不够,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对于学生如何选择书籍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想阅读时却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怎么去读书。另外,很多教师只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但对于阅读效果却缺乏必要的评价,或者只会使用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学生往往把课外阅读停留在随意性、消遣性的状态,而不能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层面。对于幼师生来说,阅读兴趣不大,阅读状况不佳,和教师对于阅读评价的忽略和评价形式的单一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显示了它的负面作用。对于当代的幼师生而言,他们更愿意上网冲浪,而不愿意捧读经典。尽管有不少同学选择的是上网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但当点开网页时,又有几个能禁得住其它的诱惑呢?
2.校园环境。首先,幼师图书馆里的儿童文学读物数量不多且内容陈旧,学生觉得没有时代气息且借书不方便;其次幼师学校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保证。幼师生尽管没有繁重的作业,但是各种专业技能课的训练时间占去了学生课外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次,学校对于课外阅读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幼师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职业发展的重要关系,阅读动机不端正。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幼师生当前这种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状况,学校、教师、学生都应当认识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对于幼师生的重要意义,做好各自文章,以建立适当的幼师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贺宜等.《儿童文学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第22页
[2]李广建.青少年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年版
篇7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缺乏阅读的氛围。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或者因为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因为农事繁忙,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二)阅读的范围狭窄。在农村,80%的家长、学生买的课外书是优秀作文之类。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笔者班上学生的课外书除作文方面的书籍之外,就是练习方面的书籍。《新课标》等规定的诗文,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也因为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考试而被学生、家长、教师拒之门外。
(三)阅读条件较差。在农村,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帮助家长做家务事,这严重挤占了学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农村孩子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的现象,这其实看了除了让人欣喜之外,更让人心酸。一般的农村家庭没有给孩子开辟独立的书房,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空间,学生难以进入集中精力进行阅读的状态。在农村,书店等其他的阅读场所的缺乏也让学生课外阅读受到很大的制约。
(四)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对于那些诗歌、散文,学生没有兴趣,他们喜欢故事情节强的童话、小说,虽也有益处,却造成学生阅读面的狭隘。学生很少做读书笔记,就算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话,几个好词,极少写心得体会。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的办法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应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热爱读书的一些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鼓励学生热爱书籍;可以通过精彩片段赏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指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心智不成熟,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阅读的书类应多方涉猎,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三)家校结合,完善课外阅读条件。首先,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图书室要全面向学生开放,不能为学生的借书设置任何的门槛。其次,家长方面,要给孩子开辟独立的读书空间,给孩子安排足够的读书时间;要做好孩子的带头人,即使家长不能带头读书,也要督促孩子经常性地进行阅读;家长要给孩子买一些书,让孩子因为拥有一本好书而骄傲,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第三,对于新形势下的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家长与教师要加强引导。如今学生上网也极为方便,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但网络上的内容去世良莠不齐需引起家长与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读写结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分层次地进行课外阅读,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对作品进行略读或者精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读后的感受等等,要通过范例展示,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读写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功能,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条件,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尽情地邀游书海,增长学识,陶冶情操。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课外阅读;作用;现状;策略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著的追求。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曾说:“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还可以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不容乐观的现实
1.学生“不爱读”
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的优秀作品写作年代都距离他们较远,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必须了解时代环境反映出来的文化意义才能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而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未达到那么高的水平,对历史背景的不了解限制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阅读这些优秀作品。
2.学生“不会读”
有许多家长在我们面前抱怨:“我的孩子读了不少书,可是学习成绩却没有一点起色。”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鱼龙混杂的图书,束手无策、无从选择。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疏远、隔膜,读起来费劲,没兴趣。于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卡通画册、口袋书乘虚而入,充斥了学生非常有限的阅读空间。
3.学生“没时间读”
受应试教育特别是中考的影响,在校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题海中遨游,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所有的空余时间。特别是初三学生,每月一大考、每周一小考,大大小小的考试让学生疲惫不堪,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使不少喜欢阅读的学生没时间读。
二、应对的策略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语文教育中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加上教师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总是条分缕析,这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为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上好每堂课的同时,做到内牵外联,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用课内的阅读“例题”去解决课外的方程,再用课外的营养来滋润课内的内容,实现由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延伸,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如教学古代诗文作品时,我们可以利用一节课或早读专题介绍某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他重要作品,也可以向学生推介与著名诗人相关的书等。如教学《出师表》《隆中对》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则可以演绎一下精彩的故事情节,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又如何,他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惩治小痞子,大闹野猪林,只要绘声绘色地讲上一个片段,相信学生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
2.引导点拨
课外阅读要达到规范、高质、高效,还必须讲究阅读方法。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往往既费时,又不见实效。为让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成效,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如在教学《紫藤罗瀑布》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美文的同时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起来,以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再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利用读物的前言、后记、提示、注释、评论文章、参考资料等说明性文字进行阅读,以帮助理解读物的深刻内涵。其次也可利用晨会课、班队课或自由阅读时间和学生探讨一些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评注法;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是略读,可以是详读,甚至可以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
3.保证时间
为了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阅读。我们教师应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尽量减少无意义的机械抄写,使学生的作业尽量安排在学校完成,以确保学生在家中有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上课时也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每周安排1~2节课作为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每人带一本书,在教室中进行阅读。书可以是自己带来,也可以与同学换着读;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相对自由的时间布置些有关阅读的开放性作业。
篇9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
一、阅读的定义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505)对阅读作了定义性的界说:“阅读是一种从印的和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许多观点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对于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关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研究来看,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阅读取向不合理。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阅读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
2.阅读目标不明确。调查统计:90%的中学生认为应该有课外阅读,66.72%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70%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帮助,而能真正明确阅读目的的学生只有10%左右。一般来说,他们看课外书随意性大,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时尚的一种盲从。有的“想看啥,就看啥,和学习无关。”有的说“腻了课本,找课外书调剂。”
3.阅读策略不科学。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可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慢读等方法,不动笔,不作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消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三、分析问题成因
调查认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喜欢、甚至排斥课外阅读,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视听文化的冲击。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可以直接将信息作用于视听感官相比,书籍阅读就显得较为枯燥,人们不再也不愿花时间从书籍中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众阅读的缺失。
2.老师和家长的干涉。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将来能上大学,希望孩子“念学校里的书”。每当孩子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时,他们就会阻止。据统计: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仅占8%,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占33%。更有甚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的课外书都称为“闲书”。这使得学生的读书热情不但未受到保护,反而遭到压抑甚至扼杀。
阅读条件的制约。调查显示,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黄金时间是寒暑假,首选者占48.9%;第一地点是家里,占78.2%;仅有14.9%的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阅读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理应是学生阅读的神圣殿堂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广大学生心目中却几乎没有位置。
4.应试教育的误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评价教师教学优劣还常以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阅读。
四、改进措施
要真正让学生读而有得,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普及对优秀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长期只重课内学习而忽略课外阅读,为此,教师上课时应设法吸引学生,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培养阅读兴趣。
2.推荐有益读物,提高阅读品位。在课外阅读初期,学生大都有随意性和消遣性的阅读习惯,且贪多而不求甚解。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提示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除了常用的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细读、熟读成诵等方法外,还可以介绍其他的方法。要教育边读边思考、重感悟、重积淀、批判地吸收。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阅读成果,教师应有计划组织一些活动来加以促进,如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活动。
5.家庭和社会各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们应该意识到:“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家长应该作出表率,自己多读书,也支持孩子读书。工作之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图书馆或在家中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其次,新闻出版部门应规范、净化课外读物市场,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书籍。再次,公共文化机构如城市图书馆、社区或村镇图书室应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降低其阅读门槛,这也有助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学生必须凭借书籍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稳定地立足于社会。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外,翱翔于读书的天地之间,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精神的食粮,理想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姜珍婷.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MA】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炜.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年第5期
篇10
中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形式、阅读时间、阅读原因等方面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来探讨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整合各方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2年上半年,我们对区内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有二:第一,通过调查,了解普陀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第二,根据调查结果,在区域层面上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调研的范围为普陀区内20所中小学,其中小学10所、初中7所、高中3所。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基本题型为选择题。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83份,有效问卷1945份。问卷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学生课外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的原因以及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一)学生喜爱的阅读方式
(二)学生阅读的时间
(三)学生阅读新书的原因
(四)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二、情况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悲观,不喜爱阅读的学生仅占10%左右。
在阅读方式方面,传统的纸质阅读依然是学生比较喜爱的阅读方式。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看纸质图书才是阅读,上网浏览文学作品、看电子书刊也应该算作阅读,它是纸质阅读的延伸。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选择上网阅读的学生逐步增加。当然,这也与小学生家长害怕上网影响孩子视力、担心小孩受到网络负面影响而不允许孩子上网有关。
在阅读时间方面,小学生基本上能做到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或报纸杂志50分钟左右,而初中、高中学生每天书面阅读平均少于40分钟。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网络浏览时间呈明显增长之势,高中生上网浏览时间与书面阅读时间相差不多。如果不是课业负担较重的因素,此数字可能还会上升。
在学生阅读新书的原因方面,小学生受教师、家长、同学的影响较大,自主阅读需求并不强烈。这也就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最为必要与关键的,因为此时学生的可塑性最大。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外界的影响趋弱,受自主阅读需求或媒体推介的影响更趋明显。因此,此时通过媒体的推荐,效果可能更加好。
在影响学生阅读因素方面,仍以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主因。但是,在初中、小学学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年段,教师、家长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与缺乏学生自己喜爱的图书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向学生推荐好书、师长鼓励学生阅读显得十分必要。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发现,90%左右的学生还是喜爱阅读的,只是在阅读的方式上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在呼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并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促进学生阅读。
(一)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助推学生阅读
作为学生在校课外阅读主阵地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我们希望学校图书馆在配置图书前,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听取师生的意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组织师生代表一同前往书店选购图书。或者通过校园网购书意见征询单,满足学生自主选书的愿望,以此提高藏书的质量,吸引学生前来图书馆阅读。
同时,学校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欢迎学生前来阅读图书。图书馆要尽一切力量提高服务质量,以优美雅静的环境、优质充足的藏书吸引学生,以热情周到的态度服务读者,同时,适当调整开放时间,特别是延长放学后的服务时间。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学图书馆“学生上课我上班,学生放学我下班”的矛盾,也解决了某些小学取消晚托班后学生无处去的难题。
(二)通过网络平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建议负责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教育局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简称:图工委,下同)利用区内“教育情报网”推动、指导学生阅读,逐步转变家长、教师观念。
我们建议图工委在“教育情报网”上及时介绍新版图书的梗概,并附上教师或学生的读后感,供学生参考。同时,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荐书者既要介绍清楚所荐图书的版别、出版日期、定价,还要写出简明的荐书理由。区图工委经过筛选、评比、整理、加工、编辑后,通过网络及时予以介绍。通过图工委、伙伴的图书推荐,学生读者会有一种亲近感,选择阅读的可能性也会大为提高。
我们建议图工委要结合形势或教育重点工作,推荐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图工委要抓住节庆、纪念日等契机,结合时代热点,趁热打铁,大力鼓励学生阅读。同时,也让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态,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阅读指导
我们建议图工委定期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开设趣味性的读书讲座,培养学生阅读热情。在深入基层学校开展阅读指导时,图工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召开相应的读书指导会。用贴近学生的语言,“零距离”地向学生推荐图书,并传授一些阅读方法,供学生参考。同时,通过“教育情报网”将每次阅读指导的内容、形式、安排等一告知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采用互动形式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阅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欢迎学生主动地参加读书活动。这种互动的阅读指导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