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4:2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语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商务日语;培养问题;培养模式;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008-01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化进行,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力度逐步加大,传统的日语专业早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要,各大高校也纷纷增设商务日语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各个人才市场对于商务日语人才的需要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发现,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素质并不能满足各个用人单位的期望。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就是商务日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来自于传统日语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语言的教授和学生的练习,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日常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导致现在的商务日语学生不能满足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于商务日语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商务日语日常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变得越发紧迫和重要。
1.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的到来,国际上的交流日渐频繁,呈现出了复杂化与多元化的趋势,也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也向着高质量、复合型能力方向发展。所以,传统模式下的日语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研究型人才的做法,与当今社会严重脱节,也与企业的需要相互矛盾,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
1.1 日语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分析。当今社会对日语型人才的需求已不单单是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的运用、与人的沟通能力、语言的组织应用能力和责任感等等的综合能力。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并不仅仅是以专业知识为依据了,而更看重的是实际运用能力和人才的综合素质。商务日语是指既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管理、财务、商贸、经济等等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商务活动的业务操作、语言交际、跨文化交际等与此相对应的综合性商务人才。
1.2 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日语日常教学中,目标虽然也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日语综合能力,但是在课程安排上很大程度仍然偏重于语法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与特定行业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而且,由于受到传统研究方面的影响,国内学校对于商务日语教学的模式研究和成果仍然有欠缺,对商务日语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商务日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入探索的风气并未形成。
2.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建立以学生技能和就业为重心的日语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应该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教育观点,以提高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根据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对企业需要进行分析,传统模式下日语人才的培训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应用型日语人才的需求。对此我们以实践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就业为中心建立了日语人才培训的实训体系。该体系本身就是以知识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日语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本体系的主旨是立足于学生的就业和就业所需的技能,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探索日语人才的培养体系,突破了以往以知识结构为核心课程的局限性,发挥发达的网络资源、日本企业文化的讲座、优秀的日籍老师和日语朗背诵读等资源,打造出了良好的实训环境,构建了贯通人才培训整个过程的日语人才培训体系。开始了初步以应用型为主导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第二阶段: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比较强的日语语言能力,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商务日语以及办公自动化软件,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实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学生在毕业以后就能在BPO行业、商务企业和涉日IT企业等领域开展工作。
3.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在确认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以学生就业为主导的课程建设就成了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CDIO教学模式,以核心课程《商务基础日语》为主导,同时还设有《日文OFFICE案例》、《会计学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等等课程。商务日语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还要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整体学习经验的培养。
商务日语和其他学科一样,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就是学期末的一张考卷。分数的高低成为了检测学生的唯一准则,导致出现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商务日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日语,并以日语为沟通的桥梁参与到日企之中。评价学生应本着鼓励性、活动性、参与性的原则,开展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考试改革,建立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全程的、多样化的考核体系,将考核本身贯穿于教学课程的全过程,这样既注重了结果也注重了过程。通过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们之间的互相评价等各方面,全面地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不仅仅要对学生的日语学习态度和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们如何公正和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也使得学生可以及时地总结自己学习的效果、学习的态度、以及合作学习精神等情况。同时也能看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当今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应当适应社会需求、以应用为主的教学观念,为促进商务日语教学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商务日语语言教学的问题。我们也将致力于发展和完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体系,争取在未来使其朝着良性的道路发展前行,为社会输送更多更有用的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6
[2] 陈岩.商务日语教育指导理论[J].日语暨商务日语教学研讨会。2010,10
[3] 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5
[4] 罗萃萃.经济全球化意境下的商务日语教育[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9
篇2
关键词:日语听力 自主学习
一、前言
随着国家于1999年大学扩招规模之后,许多大学师生比重严重失调。由于学生在日语听力课堂上受到教师的关注率下降、课堂规模增大及大学教师课后基本不在学校等因素,使师生接触时间日益减少。另外,虽然国家每年的高考生源不断减少,但家长和学生仍对高考有压力,中学阶段的日语听力教学几乎都以教师和成绩为中心,不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学生进入高校后,往往因为以往的被动高压学习无法转换到自主学习,而出现日语听力学习成绩下滑甚至退学。因此,高校日语听力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在学习上实现自我策略、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使学生日语听力学习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确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共识。
当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最生动的日语、最新的信息和最广泛的知识。这些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克服现有教材、资源信息不足的困难,大大拓展学生日语听力学习资料的广度和深度。
二、日语听力自主学习现状
目前在国内有一些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日语学习网站,它们可以作为网络自主学习的第一步。由于中文网站,学生使用起来不存在语言理解的障很快就可以熟悉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利同时,各大学习网站上都有异常丰富的学习资包括词汇归纳、语法解释、会话素材、读解材听力材料以及大量的练习、各种考试的试题集。另外还有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论可以说从初学阶段到高级阶段,都能在这里找需的学习材料。
以下是主要的日语学习中文网站:
①沪江日语(http:/dp.Hjenglish.com/)
②咖啡日语(coffeejp.corn)
③日语学园(jpsch001.net)
④贯通日本语(kantsuu.corn/)
⑤和风日语(jpwind.com/)
除了在中文学习网站上有大量的听力练习提供下载以外,大部分的日本电视台网站都开通了在线新闻的收听和收看。而Youtube更是给我们展示了普通大众的智慧,可以在线看到日本的娱乐节目、日常生活的片段、自创的视频作品等等。
地址如下:
①NHKオンライン (nhk.or.jp/r—news/)
②TBS (news.tbs.co.jp/)
③Youtube 日本(jp.youtube.tom/
但由于信息量太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容易偏离原定目标,把时间浪费在浏览信息上。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将大量日语听力学习资源整合,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让学生自己设定每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免占用主要的学习时间。
三、本研究成果
本研究基于完善和整合大量日语听力资源而进行。
我校于2010年成功申请省教学改革立项“日语视听说课程网络考试、自主学习平台及题库建设”,现已通过“ASP.net+SQL server”开发完成。 我们通过近两年的学生日语听力自主学习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学生通过日语听力自主学习,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有些学生日语听力学得很糟,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没有学习日语听力的意愿的话,自主学习就无法谈起。因而对教师来说,找出办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
我们通过两个方面激励学生的动机:其一是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好奇心和渴望成功等动机;其二是教师所教的东西对学生要有价值。克拉克提出了激励学生动机的建议:利用学生已有的动机使潜在的学习成为有价值的目标;保持教学进度;养成学生乐于接受事物的情绪;培养学生有助于学习的观念和态度;尽量运用强化理论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好榜样。总之,激励学生的最佳方法是能够采用积极的手段,而不能采用消极的手段,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令学生们真正想学习日语听力。
2.加强学生学习策略训练,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大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和兴趣,只是为自主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并不表示他们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策略能力的形成才使最终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2]。根据文秋芳(1993)的研究,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所运用的学习策略通常可分为两类: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语言学习过程的管理有关,涉及目标的制定、策略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策略有效性的评估和调整,以及情感的控制和调整。后者与语言学习材料发生直接关系,包括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母语策略[3]。
学习策略的训练是指培训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表明,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在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文秋芳(1996)认为,学习策略培训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为了选择学习方法,而是要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所以比较理想的培训方式是将学习策略培训与外语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各种策略,一般采取“展示、示范、评估和扩展”的模式。整合后的策略训练模式能促进外语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一旦掌握并能合理运用学习策略,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培养起来,使学习者的主导作用在外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总结与展望
培养大学生的日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涵盖了教师和学习者的管理、信念、态度、策略、环境、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手段和方法。要想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实现大学生日语听力自主学习,大学生必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所以在训练及督促大学生日语听力自主学习时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的兴趣、学习动机,特别是学习策略放在首位,同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加强监管,提供更多、更有利于大学生日语日语听力自主学习的环境。
日语听力自主学习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教师不仅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听力资源,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包括他们网络利用的能力、广度、深度和存在问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通过网络进行日语听力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史子明,康卉.中国远程互动教学学习者研究初探 [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Z1).
篇3
【关键词】商务日语;要求;侧重点;问题;策略
根据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以我校近3年来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统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三大指向,分别为秘书、产品销售和导游。
结合企业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企业亟需的商务日语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
1 基础商务日语会话能力
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多数是直接与日方客户打交道的,必然要求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译日语会话能力,包括接待客户用语、翻译商务函件、会议记录与传达、客户意见反馈、邮件写作等。商务日语会话比日常生活会话难度大。因为日常会话与人们日常思维基本相似,使用频率高,易于掌握,另外可以通过当时的语境或者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推测意思,即使出现稍许误差也不致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然而,商务日语会话涉及到大量的尊敬语、专业术语、成语俗语、古语谚语,关系到一笔生意的成交与否及日后企业的合作发展,丝毫疏忽不得。例如接待某公司高级负责人,如果译者自始至终使用叮咛语,必然会引起对方不满。恰当使用敬谦语,表现出对贵方的尊重,能对谈判合作起到不小的作用。熟练的商务日语会话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目前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之一。
2 相关商务办公能力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政府邦交、贸易合作、民间交往越来越频繁,许多高校都注意到了市场需求,纷纷开设日语专业。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最近的统计数据,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多达680所,除了国立、公立高校外,增加最多的是公立的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院校和各高校建立的独立学院,几乎所有学院都设有日语专业。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日语专业在校学生达57万人,2009年12月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的考生为37.4万人。相比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日语毕业生,高职学生普遍在语言方面不占优势,毕竟学业时间较短。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的原因,希望降低用人成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翻译,也希望同时能够兼顾商贸业务。因此,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定位是以日语为沟通工具,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实际运用商务知识为手段,熟悉企业管理理念、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一定的商业贸易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成本计算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交际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3 优秀的人文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企业是一个动态的主体,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完成上级交代任务的“机器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展露头角,除了专业功底扎实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优秀的人文素质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很好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具备高尚的职业人操守,健康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等。
针对目前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发展现状,对本校往届商务日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者职业包括培训机构教师、企业秘书、销售人员、进出口报关员等,调查主题是”高职商务日语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的突出问题”,共发出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61份,有效问卷248份。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相应提出了对策:
3.1 语言基本功薄弱
根据我校2009至2013年近三年国际日语等级考试过级率统计,过1级人数不足1%,过2级人数大约15%,可以明显看出高职学生语言基本功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总结原因:
(1)学业时间过短,大部分学校开设高职商务日语课程采用的是“2.5+0.5”模式,甚至有少部分学校采用的是“2+1”模式,学生真正在校系统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或者两年半。对于日语零基础的学生,达到国际1级2级水平确实是困难。
(2)学习主动性不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厌学的孩子。选择日语专业除了极少数是真正对日本文化感兴趣,大多数人是因为高中阶段没有学好英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发觉日语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加上新鲜感越来越少,又回到高中时期散漫的状态。
这种种主观客观因素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学会激励学生自主能动性。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多了解日本文化,找准契合学生兴趣的切入点穿教学之中。比如开展动漫cosplay、日式料理厨艺大比拼、单词达人大赛、日本豆知识展览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高职商务日语课程以口语训练为主,商务邮件写作为辅。学习语言最尴尬的莫过于想说说不出,尤其在商务场合是大忌。高职院校应该多利用外教的优势,注重会话,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模拟,讲一口地道的日语。文书工作要求则是看懂文件和回复邮件。中日语系由许多共同之处,看懂一般性的商务文件对通过一级国际日语考试的学生不成问题,而用日语思维回复却是个难啃的石头。商务邮件写作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日语水平,还要熟悉商务信函的写作方法。开设商务日语写作课程最好能聘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实练。另外,高职院校组织小规模的国际日语1级2级过级培训班也是有必要的。1级2级证书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这项考试涉及的语法和单词应用频率非常高,可以促使学生在考试压力下迅速提高日语水平。
3.2 商务有关知识欠缺
不熟悉企业管理运作、商贸知识欠缺、商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初入职场毕业生遇到的困扰。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经济贸易与管理、商法、管理学等副课,但整体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都没有重视。首先我们应该从意识上重视副课,可以采用日语讲授副课的方式,既能学到商务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日语水平;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有一技之长;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可以分为在编的专业代课教师与外聘企业导师制。一个学生实行双导师制,除了一位专业代课教师进行指导外,还要聘请企业一线的高级管理人作为导师;专业教师要定期定岗实习,挂职锻炼,学习企业文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另外,模拟商务办公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都是最好的锻炼机会。
3.3 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由于使用的教材编著时间较早、内容零散细碎,造成学生实际操作发现学习的知识派不上用场。高职商务日语教学内容要紧贴沿海日资产业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使课堂与市场相统一。可结合学校实际,紧跟时代节奏,研发动态的校本教材;建立健全毕业生回访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工作遇到的困难,并总结解决方法,辅助日后的教学工作。
3.4 缺乏行业专门日语知识
汽车、旅游、工厂、电子、进出口等,细分开来每行每业都有海量的专门术语。如果每种行业的术语都学习,显然时间不够,精力不足。所以,学校要积极和企业建立联系,对口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形成“企业支持学校,学校反哺企业”的良好互动。学生在入学初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或行业,反馈信息给校方,教师根据学生意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专门术语,或是在定岗实习前进行强化培训。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追求就业比例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就业质量。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青年员工看重的因素中,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要求最高。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建议开设职业道德教育、书法、绘画、舞蹈、钢琴选修课,计入学分;课外让学生自主组织文娱节目,丰富课余生活。
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富有修养,必能突出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优势,促进就,为我国发展建设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邬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需求与现状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篇4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结合现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构建日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内实训与国内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基地;赴日研修;教学成果评价机制
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院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又联合下达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大多侧重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针对实践教学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影响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存在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只有在大量的外语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大学外语专业教育必须重视外语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外语实践的机会。
长沙学院外语系日语专业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日语实践能力,并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个系统化、制度化的日语实践教学环境。希望通过日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增加学生的日语实践机会,提高日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建立日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与研究,并及时对实践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今后的日语实践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一、日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功能
1.日语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的构建形式
目前,日语专业正在使用的校内课程实习基地主要由外语广播电台、外语有线电视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日本文化研习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外文图书及资料阅览室、标准计算机信息中心等构成。
2.日语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各种形式的主要功能
(1)外语广播电台、外语有线电视台。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感受到日语的实际性和实时性,日语专业建设了卫星天线和有限电视系统。目前,外语系所有教室均已完成电视和广播电台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并积极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外国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例如,定期收看日本NHK电视台的1套新闻节目,并配有教师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日语听的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2)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这里,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而课后,实验室又可做普通的语言实验室使用,配有多种教学资料、各级别的考试资料以及内容丰富的外语学习软件,学生可根据需要及实际水平,利用这里的语言实验设备,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言训练。
(3)日本文化研习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湖南省首创的,集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小型报告厅和文化演习室等多种用途于一身的实验室。内部采用和式房间的装修风格,并配有人形玩偶、和服、茶具等传统日式风格的装饰物。日语口语、日本概况、日本礼仪、语言演习等课程均安排在这里进行。另外,日语专业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承办者——日语学生联合会的组织下,定期在这里播放日文原版电影或专题节目,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真实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熏陶。而日语角也会在这里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学生可就任何话题用日语交流,并配备一名日籍教师做辅导。
(4)同声传译实验室。为了把翻译理论付诸实践,日语专业已建成同声传译实验室,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实验室是一个具有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等语言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制作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室,具有教学、考试、自主学习和会议管理等四大功能。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同声传译设备模拟真实会议场景,让学生进行跟读、概括及口译实战练习,同时可以实时录音,供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选词,如何用口语表达等一些口译技巧。可以实现多人同时进行口译和同声传译的考试,节省了时间,实战性更强。在自主学习功能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软硬件资源,进行口译、同声传译和听力等练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模拟真实的国际会议场景,使学生更加熟悉会议的模式。
(5)外文图书及资料阅览室。这里备有多语言、多种类的外文期刊、报纸,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爱好,查阅最新印刷版的外文文献,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增强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6)标准计算机信息中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和规定的网址,利用该信息中心现有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后网络自主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最真实、最现代、最实用的日语;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独自完成老师规定的日语读、写、译能力的训练。目前,综合日语、日语口语等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电子课件、课后习题、试题库等均已上传,可供学生在线或下载使用。
3.日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形式及主要功能
日语专业一直致力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先后开辟了国内实习基地6个,海外实习基地21个,在人才培养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建设国内实习基地方面,日语专业拥有日本东芝家用电器制造(南海)有限公司、长沙佳程国际酒店、长沙中国国际旅行社等数个条件优越的实习基地。以东芝公司为例,我们努力探求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和共赢点,此次合作正是对校企合作形式的积极探索。日语专业学生在生产线上实现了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开辟海外实习基地方面,日语专业与日本株式会社JTB公司合作,与日本南紀串本ロイヤルホテル、コガノイベイホテル等21家宾馆、酒店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分批派遣学生赴日,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带薪实习,而这种全免费、带薪金赴日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湖南省尚属首例。赴日酒店实习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实习,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更接近于实际就业。它在研修内容及组织、人员选拔方式、赴日保障及安全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均密切结合当前国内日语院校教学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学生就业实习的实际需求,是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职场特点,增强日语能力的海外实习项目。
国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言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对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这些实习活动,日语专业学生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赴日学生在日研修情况受到了中日媒体的广泛关注,多次被日本的新闻媒体和新华社等中国媒体进行专题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并取得了重大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这些实践研究成果对我国同类型、同层次高校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实践教学方案是确保实习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
日语专业在制订和修改实践教学方案时,充分结合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方向知识的应用能力,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教学。为此,日语专业在时间上充分保证各个实践环节的教学,国内学生实习期不少于半年,实践性教学环节达到总学分的25%以上。海外实习学生实习期为一年,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30%。
为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日语专业制定了《长沙学院日语专业实践实习工作管理办法》、《日语专业国内实习基地管理办法》、《海外出国实习学生选拔培训管理办法》、《长沙学院日语专业海外实习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从报名、培训、选拔、面试到赴日手续办理、赴日前培训以及赴日后信息反馈等,环环相扣,做到科学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日方也制定了《实习制度》,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每天的日语学习、实习工作和生活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创造实习生安心学习的环境;建立实习日志制度,定期由指导员或日方负责人记录意见,了解实习生的动态,从而达到及时沟通、互相交流的目的。
另外,《外语系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规定》要求日语专业学生必须参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第二课堂等实习活动,并确定了各项实习活动的时间、负责人、实习程序等实施细则。学院教务处每学期按照培养方案将实习活动编入开课计划,由日语专业自行组织实施。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平时学习的薄弱点,锻炼了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效果良好。 "
三、教学成果评价机制是对日语实践教学效果的最佳检验
日语人才培养具有适应行业需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等特点,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不能充分体现这些要求。既有的评价内容多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考查,评价方法仍以纸笔考试为主,很少采用体现多元质量观要求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化,尚未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评价者积极的反馈与被评价者积极的认同,评价结果反馈的反思、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中国高校力求改变传统的“重学科结构,轻实用性、跨学科、社会导向”的教学模式,希望建立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多元化、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崭新的评价机制。纳入用人单位的评价,形成以社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价值取向,这一思路为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日语专业探索和实践了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教学成果评价机制。在学校方面,继续采用传统的任课教师和学生自评的方式。教师在课程考试结束后,须认真填写《考试成绩分析表》,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包括题量是否适中,难易是否适度,成绩是否客观,考试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等,并针对问题和差距提出解决办法。而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一般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种形式是组织学生代表座谈,既要求学生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也要求他们总结自己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用人单位的参评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和学校需共同参与评价。实习结束时,由实习生填写实习成绩报告表,然后由双方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相关考核成绩以及组织纪律、思想政治表现、工作能力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60%,学校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40%。以海外研修实践教学活动为例,海外实习包括在日本国内的集中培训(实习前研修、实习后研修)、实务性研修(宾馆酒店实习)和学生自修(每日研修日志),最终通过总结研修,得到JNTO和JTB公司的公正评价,对合格者颁发日本企业认可的结业证书。
这种评价方式建立了校企双方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对话机制,将实践能力明确纳入教学评价的考核范围,不仅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更客观的结论,而且为日语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了导向和依据,有利于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对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日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建立怎样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日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仍是日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本,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已步入成熟期,语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已经从“传授知识的内容和构造类型”转型到“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相比之下,我国实践教学水平明显滞后,尽管人们已经改变了“为了语言而学习语言”的教学观,逐渐把目光转向了语言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它的交际功能上,但对日本的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及其他广义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却不甚理想。在与日本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在恰当场所使用恰当语言的能力,或者不自觉地用中国的文化标准衡量日本的文化,按中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来选择说话方式,因而容易产生跨文化交际摩擦。究其原因,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原则和测试评价等没有针对外语教学的社会人文目标进行描述,只能靠教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在有限的范围内得以实现,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语言、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
建立日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终极目标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即以建设国内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日语语言环境中实地实习为突破口,带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体系的系统变革,将实习环节纳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积极态度和跨文化接触的适应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日语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日语使用的社会环境,为日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实践依据,有助于日语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122-02
引言
“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入学以来,在第一个实践学期实施的实践类课程。本课程基于CDIO教育教学理念进行设计,通过商务环境下的场景演练与模拟,旨在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商务礼仪,同时加深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在简单的商务场景中能够听懂基本的商务日语会话,并能用适当的日语进行准确的表达与交流。通过CDIO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中做、做中学”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为例,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为同类院校的商务日语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先行研究
周林娟(2009)指出商务日语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指在经贸、投资等商务领域中的语言应用,是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培养三种技能:商务技能、语言交流技能及跨文化沟通技能。郝卓(2013)通过企业调查指出,企业所重视的商务日语人才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前三位是“学习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企业希望职员具有自我成长意识,注重对未接触的职业知识技能、企业文化的再学习。王琳(2011)针对商务日语课程改革指出商务日语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课程,需要在理论提升、教学实践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可以看出,目前商务日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日语教师,如何能够结合社会与企业提出的要求研发更合适的教材,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商务日语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二、课程的O计思路
根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1321”的学期设置,“1321”学期设置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特色之一,所谓“1321”是将一个学年设置为三个学期,两个理论学期和一个实践学期,即:1个学年=3个学期=2个理论学期+1个实践学期。这样设置的目的为:两个理论学期强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学期进行项目模拟实践,实践学期既能够检验理论学期所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从而更加有效地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日语专业三个实践学期设置了三个实践课程,三个实践课程遵循一体化设计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场景到复合场景,再到综合演练,掌握的知识层层递进,培养的能力逐步提升,即:场景一流程一综合。具体为“商务日语场景实践”、“商务日语流程实践”和“商务日语综合实践”。“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这门课程设计思路为:教师通过案例介绍和演示商务场景,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场景任务用日语进行模拟和演练。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模块化教学。教师在课上与课下起到的均是引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
“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基于大一学年两个理论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商务环境下的场景演练与模拟,通过商务环境下的场景演练与模拟,旨在使学生在了解日本的商务礼仪,同时加深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在简单的商务场景中能够听懂基本的商务日语会话,并能用适当的日语进行准确的表达与交流。课程培养的能力按照专业能力、素质能力和应用能力具体分解如下:
专业能力:
(1)理解商务日语基础知识及相关基础词汇和语法;
(2)理解日本社会文化背景、行业知识及企业文化;
(3)运用商务礼仪、企业文化以及日语知识进行商务场景的表达,如:人物介绍、日常寒暄、电话联络、商务互访等场景。
素质能力:
(1)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2)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认真自觉的学习习惯。
应用能力:
(1)能够分析和理解任务,并根据任务内容进行团队分工;
(2)能够根据任务设计相关的商务场景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3)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
(4)了解商务场景的模拟和展示的知识与流程,能够完成实战演练。
四、教学设计
本课程为40学时,使用CDIO工程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商务日语场景实践》,此教材属实践类教材,专门为初级商务日语场景相关教学量身打造,通过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指导,确定企业工作中最常用的商务场景,由中日教师共同编写。以此教材为参考,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热身训练: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和创新能力。
听解训练:通过听音频寻找关键信息,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听解能力。
记忆训练:通过将工作环境中经常使用的日语进行分类、归纳和记忆,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会话训练:通过听会话和发表会话,感受工作场景中的日语使用语气、技巧等,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了解企业文化的能力。
改错训练:通过阅读日语表达有问题的小文章,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译训练:通过翻译练习,培养良好的日语书写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总结训练:通过对知识点总结,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
实践任务:通过任务训练,培养学生组建有效团队、口头表达和人际交流等能力。会话训练是教学设计的重点部分,此部分精心设计了“即兴会话”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下面以其中的一个商务场景“人物介绍”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1)教师设定即兴发表内容,提供以下四个训练场景:
①新员工向同事做自我介绍的场景
②领导介绍新员工,新员工自我介绍的场景
③新员工与老员工间的寒暄及自我介绍的场景
④新员工与部长间自我介绍的场景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个商务场景的会话演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3)教师从以上四个场景中,随机抽取一个场景,让学生进行即兴发表;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模拟的商务场景,进行自我剖析,教师对易错问题进行讲解与说明。
五、教学实施与组织
基于CDIO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实施方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商务场景中的各项任务,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充分利用商务日语情景模拟教室,以小班授课的形式进行组织与实施。为了实践教学的授课效果,采用由企业经验的中日教师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中国老师主要负责实践的指导,日本教师主要负责企业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语言的指导。班级学生被分成5-6组,每组4-5人,课上进行分组练习、讨论、展示,课下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及创作演练。
六、考核与评价
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完整的评价体系做保障,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实践学期教学的独特授课形式,为商务日语场景实践课程制定了相应的客观、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该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即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60分,由课堂小组和个人的表现以及商务场景展示组成,商务场景展示的考察为四项内容:①商务场景的内容;②口语表达;③商务礼仪;④创新性。终结性考核占40分,为商务场景综合展示,考察为五项内容:①综合商务场景的内容;②口语表达;③商务礼仪;④创新性;⑤团队合作。
针对商务日语场景的展示环节,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组内互评是由展示小组针对本组的演练和展示情况进行自评,组间互评是由其他小组根据评分标准对展示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针对每组的准备情况、内容、展示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从结果来看,“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相对合理,更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课下认真准备,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起到一定作用。
篇6
关键词: 语言学习 开放式课堂 模拟实践 实用性
1.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国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近几年中日关系已由日本主导型转变为相互依存型。日本作为友好邻邦,与我国有很多商务、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与我国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在所难免,如何处理好两国关系,并借鉴日本先进的技术、企业管理等已成为我国国际外交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国内需要大量的全能日语人才,不仅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学习日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纵观当今日语教学,2009年12月参加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的考生突破37万,日本语能力测试在2010年后进行了改革,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应用交流能力。我国的日语教学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近年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高校扩招,日语专业数量与日语学生的数量激增,以至于使高校学生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并且就我国的日语教育现状来说,依然存在过于强调语言技能而缺少实践与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了解。想成为真正的佼佼者必须有自己的发光点。日语专业的我们学以致用,结合社会现状和日常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将“开放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总结试行了一套独特的语言学习方法――OP学习方法。希望通过此项目,在夯实学员基础翻译能力等基本功的同时,培养学员各自擅长之处,服务于有关日语的多个领域。
2.准备阶段
首先从2012年9月开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关于世界日语学习者分布、中国市场对日语人才需求情况及现阶段日语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和弊端的市场调研。
据人事专家介绍,日资企业需求人才突出要求是懂日语、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即“能说会做派”。毕业生主要到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单位、科研院所、涉外企业及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外事、管理等工作。
同时通过以问卷,访问的形式,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走访,我们发现,日语学习者中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2.1听力与口语偏弱。日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弱,学生当中许多人发音差,基本的日常会话都不能掌握,专业词汇与表达能力更是孱弱。
2.2兴趣得不到培养,高校授课大多根据课程大纲,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对日本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启蒙。
2.3就业定位不明,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学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还有学生因为日语水平所限选择不从事日语相关工作。
因此,2012年10月,我们团队初步制定了方向与创新式学习方法,给学生一个开放、实践的课程环境,使学生通过该教学法夯实基础翻译能力,为语言类专业学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可能。教学法的关键词是Open,Practise,其英文缩写即OP教学法。
3.实施阶段
将日语1001班全员作为试验对象模拟课堂,邀请指导老师授课,我们将中期培训分为四个阶段。
3.1第一阶段
3.1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日语的学习,同时日语敬语的规范使用,日本社交礼仪,日本文化概况。使学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人的礼貌与尊重,更好地理解日本的人文社会,增进对国家的了解。
Open:体现在课堂采用开放式课堂,课前大家进行寒暄语的联系,培养大家大声说日语的习惯,迅速进入日语环境,而后由师生互动的语言小游戏将学生带入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学习日本概况这一阶段,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看电影、唱日语歌曲等方式了解日本文化。
Prectise:起初,老师以日汉双语授课,即先对内容进行日语阐述,再用汉语复述,其间加入与同学的简单日语问答对话。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与图画和听老师的讲述,感受到了多彩的日本文化魅力,对形形的日本生活更加好奇。
而在基础日语课堂上,学习单词和语法之时,OP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学习理念――“联想”发挥着重要作用。班级中有英语优秀的学生,也有精通朝鲜语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学习日语单词和语法的时候,并非全然解释为汉语的意思,而是根据感受不同语言的联系与语境,更准确、牢固地理解所学单词和语法。例如:学习单词「染みる时,中文解释为“沾染、渗”,但在中文中根据不同语境也有“铭刻”不同的意思。这时,若用英语/韩语中的“engrave/”联想,便能更深刻地领会其意义。这一阶段我们力求在巩固学生日语基础的同时,尽量在课堂上多训练听、说、理解的能力。
3.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Open: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能够懂得更加有礼有节有理性地爱国,我们利用资源安排了中日交流派对,邀请在沈阳的日本留学生与老师参加。融洽了中日学生的关系,也建立起了初步的友谊,使学生更加了解对方国家文化,增强了学习语言的信心。
Prectise:教师首先将重点阅读篇目列出,让学生利用寒假从中寻找感兴趣的日语原文作品。返校后3月份组织读书研讨会,将每个阶段的文学史概况、代表作家和名作以专题形式进行讨论,效果颇佳。这一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阅读水平限制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读书讨论会上,老师在总结时启发学生用自学的方式借助网络等资源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先看翻译后的汉语版作品,有些作品已经被拍成了电影,也可先看电影再看文字,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品味作者的创作风格与创作个性。了解大概后与大家分享。
结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能力,同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分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公众演讲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信。
第二阶段后期的三个月的主要任务为商务日语学习与政治时事学习,同时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适用于有计算机、工科、旅游等专业基础的学生)。每周通过摘取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报纸了解政治用语和政治时事。另外,日本NHK新闻对听力是很大的锻炼,刚开始听时,其语速之快与专业术语之多使大多数学生很是苦恼。但经过一定的学习与积累之后,学生逐渐开始适应这种节奏,听力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3.3第三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系统学习,顺利进入第三个阶段,也是OP教学方法最核心的阶段――模拟实践阶段。
Open:让学生选择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另一专业的学习方向。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向主要为计算机、工业与旅游日语。并且在商务日语的教学和其他专业日语的教学中,我们聘请了有专业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
Prectise:通过在口译教室模拟场景会话锻炼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口语能力。第一个月老师讲授了口译相关的基本练习方法:①跟述练习(シャドイング)。②笔记、复述练习(ノトテキング、リテンション),并多次进行演练。这个阶段学生显得比较紧张,语法和句子常常出现错误,还伴随着声音不够适中、语速过快等问题。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口译的临场紧张气氛,并掌握了一些各场景常用语句。
经过一个月的知识积累,课堂转化成模拟场景模式。每堂课前制定一个会话主题,将场景中的谈话内容梗概交给学生,剩下的由学生分饰角色自由补充会话。会话主题选取了有“迎接外宾(出迎え)”、“宾馆安顿(ホテルで)”、“欢迎宴会(迎宴会)”、“工厂参观(工学)”等翻译人员常接触到的场景,由学生分别饰演中方与日方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对话。这阶段的课堂上,学生成了主角,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每堂课上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阶段我们共进行了九次模拟场景训练,均由科任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提高口译水平的建议。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的临场经验不断丰富,临场应对能力与翻译水准有了显著提高。
4.结语
学习语言中记忆很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语言。对于每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苦苦学习好几年的外语却说不出口。OP学习方法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提高了各方面能力,学习语言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海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06-02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大学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此,通过实习使得大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具有国际教育或培训背景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受欢迎。因此,海外实习项目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自立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磨炼职业技能、提升外语水平、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使得国内各高校及学生纷纷加以重视。
近年来,中日文化、经贸合作的日益频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性视野、精通日语、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目前我国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仍未能满足这种需求。尽管现在许多高校的日语专业均开设了商务日语、日本概况、日本文化等课程,但是由于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的脱节,未能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语言、社会环境等原因,造成大部分日语专业学生对日本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商务日语、日本企业运作模式等等的了解未够深入[1]。因此,开展日语专业学生海外实习项目意义重大。
笔者所在的韩山师范学院自2011年起,与日本爱媛大学合作举办海外实习项目,为本校日语专业学生提供海外实习机会,可说是在日语专业教学改革上踏出重要的一步。本文试以该项目为例,分析探讨海外实习项目对培养面向经济全球化社会的国际化日语人才的重要意义。
一、项目内容
2011年11月,韩山师范学院与友好学校日本爱媛大学合作申请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双向留学国际交流基金项目获立项批准。韩师与爱媛大学国际合作促进中心合作,面向日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实习项目。
该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国内学习实用商务日语课程,由日方提供关于日本企业文化的学习教材,由本校组织有关的教学活动。主要教学内容有商务礼仪、商务用语、商务听力、商务实操等。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语言听说能力。授课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解在日本企业中的工作要领、办公室规则等实用知识,并利用同声传译语音室,采用模拟办公环境,模拟商务场景的方式进行实训,为期一周。第二阶段,学生赴日本实地进行大中小型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等学习和实习活动。为期15天。第三阶段,学生赴日完成实习回国后,学校组织了一次校内实习报告会,参加实习的学生均需通过PPT报告的形式,将实习所得所感与全体日语专业学生分享。通过学生报告会的形式,使其他未能赴日实习的学生也能了解该项目,学到一定的知识,也比由老师来发表总结更有说服力。
二、项目特点
该项目最大的优势在于每名学生可以得到日本文部科学省双向留学国际交流基金一次性资助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 400元)。这部分资金解决了学生们的实习费用和住宿费用。为学生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企业见习是该实习项目的重头戏。学生在日期间赴三浦工业、日本食研、今治造船、伊予银行、丰田汽车等知名企业实地考察和实习,深入企业内部,实地观察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生产过程,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工作环境切实地锻炼自身的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磨炼工作技能。
此外,日本文化体验也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茶道、插花、俳句创作等课程进一步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对自身学习和工作也是大有帮助。
三、项目意义
开展实习项目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拥有进行实践的机会,即是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领会到如何将在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预先做好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在课堂上,学生们以商务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活动内容为主题,设定实际场景,根据不同场景学习商务日语。敬语一直是日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是在实际的商务交往中,又是一个必备的技能。学生们通过模拟商务交往情景,实际运用日语敬语,也有助于对敬语的掌握。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商务礼仪,从坐姿、站姿、微笑、交换名片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通过对商务礼仪的学习,学生们也懂得了,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仪容仪表,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以乐观积极的形象去迎接生活的每一天,那么不仅能提升自身形象,实现人生价值,还能充分提升公司企业形象,创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公司和谐发展。而在企业中实习,通过自己动手实操,学生们又得以熟悉各项工作实务,这无疑为以后开展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优秀的企业精神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比如有的学生提到:他们在三浦工业身上学到企业造福社会和环境的精神;在atex株式会社中学到严格专注的工作态度;在日本食研中体会到以人为本的生产理念;从今治造船的生产过程中感受到认真钻研的工作作风;为爱媛丰田公司对员工和顾客的双向完善管理而感叹;被伊予银行的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所感动。
学生通过与日本员工组成团队,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可以了解到不同的知识领域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团队精神的绝佳机会。而通过作为集体的一员与人相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也使学生得以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工作的意义所在。甚至,通过对自己“学生”与企业员工“社会一员”这两种不同身份下对世界认识的不同,从而促使自己再次去思考大学教育的意义所在和人生的价值所在[2]。在这些企业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实习经验无疑将帮助他们处理和克服将来工作上的问题甚至是人生问题,终生受用。比如,学生在企业见习中感受到:企业的运作不仅仅是从获取利益出发,而应是力求对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进而想到自身以后参加工作也不能只是考虑报酬等因素,而是应该在衡量社会与个人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选择,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这样的思考可说是相当难得的。
而通过赴海外开展实习活动,学生们所处的是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环境,这对学生的外语能力、自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学生们若想与日本的员工一起工作,就不得不使用日语,这对学生日语水平的提高和开口说日语的自信的增强所起的作用巨大。
无论是学习日语,还是在日企工作,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本文化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精髓。因此,日本文化体验也是实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期间,学生们通过茶道、插花、俳句创作等课程,亲身体验日本文化。有的学生提到,通过学习日本的插花艺术,可以看出日本人对植物的感情;而在俳句中,每一句的俳句都必须含有表示季节的词语,这也看出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从中可以了解到日本人的性格,这对与日本人相处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学生们身处海外,也有了一个从外观察自己祖国的机会。学生们可以通过在各个方面对中日两国进行对比,除了更加了解日本以外,也能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国家,这对增强两国友谊,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意义深远。
对学校来说,以海外实习项目为突破口,带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体系的系统变革,将海外实习环节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积极态度、跨文化接触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实现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就业能力的目标[1]。此外,在树立学校形象,扩大招生等方面,海外实习项目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接纳学生进行实习的企业来说,合作开展这样的项目也是有利的。第一,对于企业来说,实习的中国学生都是来自海外的,他们具有与日本学生不同的知识构成、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这为企业招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第二,企业可以通过该项目了解国际化教育,这对企业自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也是极有帮助的。第三,学生们通过运用外语、本国的文化知识参与实习,对活跃企业内部氛围、开拓新市场、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起到一定帮助。第四,企业可以通过为实习学生设置课题进行调查,一定程度上减少自身的时间与资金成本[2]。
四、总结
通过该实习项目,韩山师范学院已选派2期共36名学生赴日实习。其中第一期的18名同学已毕业参加工作,在后期对他们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所有的同学均表示参加该项目达到了自己到日本留学的目的,并有17名同学表示该项目有助于自己就职、工作。由此看来,开展日语专业海外实习项目已收到初步成效,作为学校,接下来需在如何通过这样的项目来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此外也要考虑如何广泛联系国内外相关机构和校友华侨,积极主动地开拓海外实习项目,同时加强对海外实习项目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海外实习项目[3],进而大力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慧云.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8):79-81.
篇8
1、在农村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须。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已成为我国社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教育的开放性和国际化已是教育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他们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对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过程中,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参照和鉴别,使他们不能区分外国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所以这种认识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农村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刻不容缓。
2、在农村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还是空白。
国际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教育在“高位均衡”中优质发展。但由于经济、地域等局限,广大内陆城市,特别是我们西部农村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研究实践还相当滞后,让我们这些普通的农村九年制学校无从借鉴。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我校特点,我们决定依托于小语种日语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了解日本文化风俗,建立了解其他国家、民族文化风俗的平台,使孩子们在感受外国文化的同时学会了解、比较、接纳与融合,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我们打算逐步在其他学生社团乃至其他教育活动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等层面的主题活动,提高他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
三、具体做法
1、专家指导领路先行。
专家的引领是我们创新开展农村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指路灯。我校先后邀请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宁波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学科组专家周林教授,市教科院研究员顾劫等几位专家,到校诊断我们的思路和做法,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的不吝指导为我们开启了在农村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一扇明窗,给我们增添了探索的信心。
2、日语社团渐入佳境。
(1)持续开展社团活动。我们以学校小语种日语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切入口,为农村孩子了解日本、亚洲及其它国家文化风俗,与外国同龄人进行交流活动搭建平台。
日语社团的廖莹老师是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在团结镇城内)的日语老师,她充分利用她在日本五年学习积累的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电影电视作品等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风俗,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异国文化的美。
(2)多元规范日语社团。学校在开展社团活动课之初就预测到日语社团因为成员来源于不同的年级和班级、社团活动课的专业性较强、指导老师廖莹来自于外校,学生对其敬畏程度较低等,可能会出现课堂松散问题,因此,学校采取了“外聘专业老师授课+本校老师随堂记录+大学生志愿者助教”的形式。采取这样的形式可以保证授课的专业水平。学生熟悉的本校教师随堂纪录,既可以保证课堂纪律,又可以在外聘老师因本职工作缺席社团课的时候,根据平时对课堂的观察和纪录代替组织活动,保证社团活动课的稳定性。
(3)成功编写校本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由此可见开发校本教材一是要在内容上结合本地的社会情况,二是要利用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三是耍切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耍。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两点:1、在教材的具体内容中渗透当地特色。让学生不仅了解日本的人文风情,而且增强对当地的认识。2、组建多层次的教材开发团队。校本教材团队成员为外校专业人士+本校骨干教师+有特长的学生。融合不同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共同编写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
3、主题教育活动广开视野。
我们积极探索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存活动中拓展认知。2013年5月至6月,我们组织开展了“团结学校‘小眼睛・大世界’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此次活动由学生主题交流演讲活动、社团活动成果及班级活动成果展、文艺节目汇演三个部分组成。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活动中,全校师生总动员。通过不同的形式,抒发、交流自己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人文风情的了解和理解。主题教育活动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多彩的一笔,也让他们在更开阔的视野中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风俗,让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得到了成长。
4、校本培训提高认识。
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培训,组织开展校本教育研究活动,加强教师对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及时了解国际潮流,了解国际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的全球视野。学校也积极搭建平台,邀请省、市级专家及担任日本奈良市、神户市等7所城市教师培训课程讲师的奈良教育大学赤泽早人教授,到我校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还通过讲座、家长会、学校网站加大了对教育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的宣传,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
5、师生共绘美丽校园。
作为普通的农村学校,我们虽不具备强有力的物质条件打造像城市学校一样的校园环境,但我们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将活动感知转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让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让每个班的学生通过自己制定的主题,运用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装饰创设周围的环境。我们又通过对学校的梯间读书屋的改造装饰来强化活动氛围,提升教育内涵。
四、课题成效:
(一)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悄然变化。
1、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日语口语的兴趣很大,45.5%的学生选择非常喜欢,27.5%的学生选择喜欢。占79.4%的学生认为日语口语课上颇有收获。通过学习,学生们在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文化和风景名胜的同时,也了解了日本民族的一些优秀之处,59.3%的学生认为日本民族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2.8%的学生认为日本民族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他们还在问卷中表示,希望能够多了解外国的风俗、文化、美食、历史、建筑和外国同龄人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国家之间的差异。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学生在近一年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中,除了学习到一些语言方面的知识,还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文化,意识到别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日语和外教英语口语两门课程的开始,也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了解世界的愿望和兴趣。这一切都在证明我们研究的思路和方向的正确性。国际理解的种子,悄悄在他们的心中埋下。
2、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参与课题研究提升了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们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形式。通过教师们一次次的讨论,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摸索研究的方向,探讨适合我们课题研究的形式与方法。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3、家长在培训中成长。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但是因为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社会接触面有限,有时候对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家长们学习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他们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更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在培训的同时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眼界开阔了。我们相信,家长成长了,也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家庭、孩子的变化和成长,更加有利于家校联合,搞好国际理解教育,共同促进孩子国际理解水平的提升。
(二)物化成果初步形成。
1、形成论文集和方案集。为了更好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半年来,课题组老师们根据研究的任务分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学生情况,精心组织活动,并认真反思活动的成败,撰写心得文章20多篇,设计主题活动方案20多份,成长的步子虽缓,但我们还是在宴践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2、校本教材编写并投入使用。开设日语口语课意味着将它纳入课程管理,课题组以廖莹老师牵头,开始了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过课题组教师反复讨论并请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三易其稿的校本教材内容得以确定,我们的美术老师亲手绘制的精美插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我们的经验
1、专家指导引领,把握研究方向。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作为课题的研究者,我们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还缺乏必要的理论,对研究的方向把握还不够准确。为此,我们在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研究报告、实施研究过程时,都积极邀请专家给我们把脉,以确定研究方向的正确。同时,通过专家的引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研究的途径。
2、找准切入点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究模式。学生社团建设在我校已经初见成效,各类学生社团在我校逐渐成长起来。小语种日语社团一直是由廖莹老师任教,她教法新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我校的精品社团之一。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选择了小语种日语社团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切入点,从这里为孩子们打开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希望在日语社团中构建一定的模式,总结一些经验,以便在其他社团和教育活动中推广。
3、以活动为载体实施研究。理解是观念上的东西,靠说教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将思路定在了活动上,以活动教育孩子,以活动检验成效。学科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由学科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班级中,由班主任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活动计划。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由学校组织一次大型活动,让孩子们来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孩子们用绘画、演讲、舞蹈等展示他们在国际理解方面的成长,同时也在影响着观看的其他同学。
4、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提升认识。首先教师培训有序、分层次开展,通过活动转变教师的观念,帮助课题组教师更好理解课题、拓宽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家长培训稳步跟进,在提升家长国际理解水平的同时,获得了家长对研究的支持,不仅在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国际理解的氛围,在家庭中也尽量为学生营造了国际理解的氛围,为研究的实施拓宽了路径。
六、研究反思
回首这两年来走过的农村学校国际理解教育之路,我们收获了许多,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许多的不足:
1、通过规范培训提高教师思想意识的力度还不够。通过前期的培训学习,教师们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少人还是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规范学校相关培训制度,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合理调配、科学分工,定期召开会议,并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层培训,不断反思、小结。
2、日语社团的活动监督还要加强。我们将对借助社区资源成立的小语种日语社团,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开展丰富的活动。对专任的辅助教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加大眼踪活动的力度,并请专家适时地进行指导、改进、形成我们的考核评价办法。 3、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需要验证。我们需要通过跟踪调查使用情况,根据师生的反馈来不断调整修改教材的不足,让我们的校本教材真正发挥作用。这本教材预计使用时间为一年,后续教材的目标定位、素材选择、文稿修订也将是我们下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
4、以小专题研究的形式在其他学科和实践活动中渗透。通过日语社团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本学期开始,我们已逐步在英语、阅读、广播站等社团和地理、语文等学科中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活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使之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特别是一些活动之中,为孩子们创设更多学习的平台。下阶段,学校将对每位课题组成员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
5、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前期,师生们通过装饰教室、对学校六个梯间读书屋的装饰来强化活动氛围,提升教育内涵。下一步,我们将克服条件限制,通过对学校新校区风雨廊、平台的改造,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理解教育氛围的校园环境。
篇9
日语实训教学 课程体系 教材 教学模式 师资队伍
一、高职日语实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在高职类学校中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我院也自建院起就开设了应用日语专业。但是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许多方面借鉴了国外高职教育及我国本科教育的经验。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确立与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自身教育规律与我国国情的现象,具有模仿国外高职教育或国内本科教育的痕迹,被戏称为“本科压缩饼干”。形成了先确定课程体系,再将培养的毕业生推向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式。尤其是实训课程体系,几乎是被动的加入教学计划,显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直接导致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确立未经全面准确的社会需求调查,常常是一经确定几年不改,缺乏灵活性。并且常常出现实训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脱节,不能形成良性互动。
2.适用教材少,目前的日语实训课程仍然没有固定教材,都是开课前任课教师现找现编,盲目性很大。
3.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大多还属于日语语言文学等方向的人才,并无从事一线日语工作的经验,导致实训教学模式类似理论教学,一方面局限在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过于滞后,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4.实训课程经常流于形式,缺乏具体实践环节,即使想到企业实习,也往往因为所开设的课程,企业用不上而遭到拒绝,学生毕业后必然会出现所用非所学等结构性问题。日语专业毕业生能毕业后从事日语相关工作的寥寥无几。
作为一线的日语教师,必须时刻把握社会需求,深入社会,融入市场。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开展教学,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使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能较好地体现以培养学生日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这也正是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二、高职日语实训教学改革的几个重点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高职院校日语实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结合本人在日语教学中的感受,同时借鉴优秀高职院校日语实训教学改革的做法,把高职日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
(1)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这不仅是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也是制定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因此在进行实训课程体系改革前必须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技能实际要求,可以通过教师走出去到用人单位学习的方式,也可以请用人单位资深专家来参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其次,实训课程要以理论课程相辅相成。按照“概念实训”、“技能实训”、“综合实训”的顺序,使实践学期的技能实训与每个理论学期的教学内容相对应。构建了一个乘上启下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例如,最早进行的“日本影视解析实训”就属于“概念实训”,让刚刚开始日语学习的学生们对日本文化,日语表达特点有个初步的认识。“日文录入实训”和“日语翻译技能实训”等就属于“技能实训”,也是最关键的实训环节。“职场日语”和“日语演讲”等就属于“综合实训”,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全面演练。这样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才是连续的、系统的、完整的。
(2)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操作
关于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下面以09级和10级实训课程教学计划的前后比较为例进行说明:
改革前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很多不足,课程项目数量少,内容死,“日语视听”和“日语口语”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这两门课都属于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还有很大距离,虽然也设置了“日企商务礼仪”这样相对接近工作实际课程,但远远不够,而且,“日企商务礼仪”实训和原本就有的理论课程“商务礼仪”多少有些重复。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新增了“职场日语、日语翻译技能、日语演讲”等实训,顺应了市场的需求,比较符合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的教学目标。同时,取消理论课程“商务礼仪”,直接以“涉外礼仪”实训加以取代,使它更加具有实际演练的特点。
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是不断深入的,将要用于10级新生的新实训课程体系还有待考验,其中也必然会有不足之处,只能通过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来不断得到验证,从该再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对于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笔者有一些拙见,暂且拿来和大家分享。第五学期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面临实习和找工作,学生一定很想了解一些面试应聘的技巧,相信教毕业班的教师都会碰到学生对这方面问题的询问。因此我觉得可以在第五学期增加“面试日语”实训,模拟真实的面试应聘环境,让学生从面试着装、言行举止、日语表达、回答技巧等多个方面演练,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常见错误,充满自信地走出校园,参加各种面试。
2.教材的科学选用
适用于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教材本来就少,日语实训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我们几乎好没有固定的日语实训教材,大都是教师在实训开始前很据教学内容自己选择的,大多还是从一些较好的理论教学教材中选择的,但存在明显的随意性。因此,日语实训教材的开发建设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学院要多鼓励教师多走访兄弟院校,借鉴好的外部教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和实训课程的设置自主开发一些教材,可以多派教师到日企锻炼学习,直接带回第一线的资料编入教材。也可以聘请日企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听取他们的意见,保证教材的与时俱进。完成系统的日语实训教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每一位日语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程体系设置得再完美,没有好的教材,一切都是空谈。
3.教学模式的改革
(1)采取模拟工作现场实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我们现有的实训教学虽然也大多使用了多媒体教室,当往往只是看看日本的一些介绍片或者流行日剧,听听录音,还有就是让学生翻译资料,编写会话,这种流于形式的实训显然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去甚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从对学生的反馈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实训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和充实感,觉得收获不大。当然,与强调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科专业相比,展开外语专业的实训教学活动本身的确有很大难度,因此,要想使日语实训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一种新的,可行的实训教学模式。
在这方面,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学校为了改善日语实训教学,建立了日语专业的具有日式风格的实训室,里面的布局有饮食店、公司办公室、日式的榻榻米,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日本的社会、公司、饮食文化。我们也许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这样的教学条件,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与现有的实训教室,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互动,模拟实际商务活动。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模拟日本公司的若干部门,给每个学生以职位和虚拟业务,让学生练习发送日文电子邮件,做工作报告,商谈并制定活动企划,等等,这样的实训同样何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当然,这必须有教师精心的策划和有效的引导。每次实训实施前都要有一份详尽周密的实施案。
(2)组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除了日常的校内实训教学以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有规模的日资企业,亲身感受日企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或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去日企实习,通过现场训练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日文录入课部分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进行实际操作,职场日语,面试日语可以尝试请企业人士直接训练、授课,也可以请一些日企的人员到我系来开设一些讲座和座谈,使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书本以外的日本企业文化、思维方式和最新信息。
(3)注重效果确认,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为保障实训教学的教育质量,要在实训教学的中期和末期对授课教师和学生都做教学结果问卷调查,以此来检验教学和学习效果,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否有所提升。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进一步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4.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保证。为了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实训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不失时机地推出政策,培养一些本身基础较好,且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分期分批向企业派老师进行学习或邀请企业的高级科研和管理人员来校讲学,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另外,可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日语专业带头人,这是高职院校日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学院日语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另外,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自己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比如既是教授,又是高级日语翻译,或者既是讲师又是专业日语导游,等等。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刺激教师的成长,提高学校的档次。
三、结束语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认清形势,不断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努力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使广大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满意就业,真正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所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那么,我们就不能照抄本科院校的日语教学,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下功夫。如何构建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特点的实训教学体系,体现出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的特色,这将是我们一直要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新疆涉外旅游;日语导游;人才培养
近年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在来疆观光调研的国内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入境和出境游客人数也在迅猛增长,新疆的国际旅游市场开始飞速发展。涉外导游作为联接国际旅游市场的桥梁,直接影响着新疆国际旅游的服务质量。旅游人才资源问题也越来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所谓涉外导游(guide - interpreter)是指“从事国际入境旅游服务和中国人出境旅游服务的导游人员,通常包括接待国外旅华团队或散客的中方‘全程陪同导游’和‘地方陪同导游’、中国人出境旅游团队由中方派出的‘领队’以及旅游景区(点)从事涉外旅游讲解工作的‘景区(点)讲解员’”。根据不同的语种,涉外导游又可以分为英语导游、日语导游、俄语导游、法语导游等其他语种导游。根据新疆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欧美诸国、中亚五国及日本等国家仍为主要客源国。据此新疆涉外旅游对英语、俄语、日语导游的需求仍居首位。然而,在新疆地区,相较于英语、俄语语种,日语语种的学习者较少、就业面较窄、教育培训力量比较薄弱,日语专业被定位为尚待发展的小语种产业。由本地高校培养的日语专业人才数量不多,高素质的日语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这已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旅游市场对日语涉外导游的需求。为数不多的日语使用者却成为了本地涉外导游队伍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日本游客入境游和新疆游客赴日出境游的主要接待任务。
如何为当地旅游机构输送合格的日语涉外导游是新疆各高校的旅游专业、日语专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但目前有关新疆日语涉外导游方面的资料少之又少,缺乏对其基本状况的调查,此项数据的短缺直接影响涉外导游培养机构对市场的准确认识及对培养模式及课程的定位。因此,开展对日语涉外导游状况的调查和对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新疆蒸蒸日上的旅游业来说是当务之急。
一.新疆国际旅游市场及日语涉外导游相关调查报告
(一)旅游业对新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据中国新疆网2013年1月23日统计,2012年新疆接待入境旅游者149.8万人次,创汇5.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06%和18.35%;接待国内旅游者4710.8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41.75亿元,同比增长了23%和32%;旅游总人数突破4860.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76亿元,同比增长了23%和30%。高速发展的新疆旅游业为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再创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新疆旅游总收入约占新疆GDP的5.6%,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直接创业人员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00万。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于2011年5月25日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新疆旅游业呈现出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新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完全具备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新疆旅游业“十二五”蓝图为:2015年接待国内游客8000万人次,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初步建成我国西部的旅游胜地;到2020年,把新疆建成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二)新疆旅游机构对日语专业人才需求扩大,要求提高
笔者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疆内20家大中型国际旅行社、四星级以上涉外酒店以及重点旅游景区(点),对近5年来日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素质要求的情况展开调查。
上表显示,新疆各大旅游机构招入的日语专业人才数量逐年递增,持有全国导游资格证的日语人才比率也逐步上升。分析可知,新疆地区对日语专业人才,尤其是日语涉外导游的需求正在扩大。同时,根据语言能力、业务能力、知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出23项考察标准,对行业所需的日语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要求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外语听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新疆本土旅游知识;而被认为不太重要的则是学历学位和工作经验。相较于2008年以前,行业对所需的日语专业人才的各项要求都有提高,行业期待的是具备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三)新疆地区日语专业人才数量少,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
新疆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着培养日语专业人才的主要任务。由于本地区需要使用日语的岗位多分布于旅游、酒店、外贸行业,因此高校日语教育往往与旅游、商务专业相结合。现对近3年来新疆日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总结为下表。
由表可见,新疆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数量少,导游资格证的通过率虽有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就业人员当中仅有近半属于专业对口就业,并且在导游行业中,存在转业率高,流动性大的现象。
二.新疆日语专业用人需求与人才素质的矛盾点
(一)新疆日语涉外导游需求尚未满足
将上文中表1和表2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新疆地区的日语专业毕业生人数低于各大旅游机构招入的日语专业人才数量,日语专业毕业生当中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人数与行业所要求的持证人数也有很大差距。新疆本地培养的日语专业人才数量尚无法满足旅游行业用人需求,新疆日语涉外导游缺口较大。
(二)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日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注重日语听说能力,以求达到导游接待服务过程中与外宾语言沟通无障碍。但由于学校的日语专业教育往往侧重于文字语法知识,而缺乏实际外语交流环境,因此日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低于读写能力。
(三)日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加强
调查表明,在新疆各大旅游机构对日语涉外导游提出的要求中,对新疆本土旅游知识的要求位于前位,而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位于后位。这说明用人单位可以给缺乏工作经验的日语专业人才提供机会,使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但这样的日语人才又必须具备丰富知识储量,这既包括取得导游资格证所需的知识水平,还包括能够为旅游接待服务的时事敏锐度,甚至包括除日语以外的其他外语能力。丰富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是对一名日语人才综合素质的衡量标准,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日语涉外导游的必要条件。
(四)学校教育难以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比起学历,更注重人际沟通能力,这既是新疆用人单位对日语涉外导游的要求,也是当今企业对社会人才工作能力的普遍要求。学校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培养灌输,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因此接受学校单方面教育的日语人才难以同时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新疆高职院校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一批有社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新疆地区高职院校培养的日语专业人才应以旅游及其相关行业为就业方向,从而为新疆旅游机构输送高素质的日语涉外导游,为地方经济输入新鲜优质的血液。
针对日语涉外导游用人需求与人才素质之间的矛盾点,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有所调整。对于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和导游这一职业要求相吻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应适应岗位的要求。这就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群的需求,做到学以致用。
(一)将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纳入高职日语专业考核合格的必要条件
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标准之一是必须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能力证书。针对新疆地区日语涉外导游尚未满足的现状,可将本地高职日语毕业所须的职业能力资格证书定为全国导游资格证。开设现场模拟导游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导游培训班,督促学生取得导游资格证书。通过提高日语专业的导游资格过考率,充实新疆的日语涉外导游队伍。
(二)增设校内实训室,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
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离不开实践、再实践的过程,只有场所的不断丰富,才能为其提供有利的条件。目前,新疆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正在使用的校内实训室主要分两类:一是数字化语音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的日语发音和听力水平;二是翻译实训室,通过提供同声传译资料和景点描述,培养学生的日语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日语听说能力,需要提供更接近真实生活的外语交流环境。建议增设两类校内实训室:一是模拟涉外导游实训室,通过提供三维立体景点视频,学生在仿真情境下使用日语演练导游接待、景点讲解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导游能力;二是跨文化沟通体验室,通过提供客源国视频、服饰、餐饮器皿等设施,帮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与礼仪,学生在仿真演练过程中学习跨文化交流技巧,并了解客源国礼仪和价值观。
(三)调整公共课程体系,增加实用型课程
现有公共课程科目少,单门课程课时量大。某些课程内容对培养日语涉外导游人才而言无需深入研究,而过多的课时造成了授课内容重复、学生听课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也浪费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增加有关历史、文学鉴赏、美学等课程,将单门课程过多的课时量平均分配给多门公共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同时起到启发学生自主钻研新知识的作用。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质量日语涉外导游
加强与新疆旅游机构、旅行社、酒店的交流和联系,建立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鼓励教师下企业,深入一线,切身感受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风云变幻,树立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对旅游企业优秀的涉外导游人才可以采取正式引进、短期聘用或临时兼职等多种形式充实师资队伍。
与各大旅游相关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通过义务导游、临时讲解员、随团见习导游等形式,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也可以考虑进行分层教学,对部分经济条件许可的学生,通过组团到疆外或国外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旅行社外联、领队业务的了解,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五)不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修养
职业道德不仅是反映社会道德的需要,而且是反映职业、行业以及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当今社会中存在着导游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个别导游人员有侮辱祖国的言行等问题,这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不良表现,同时也反映出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无论何种教育形式,传授知识都要与育人同步而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运用道德标准判断事非的能力。
我国的旅游专家对导游工作者提出身心健康的条件,导游工作中接触的人多而杂,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要求导游工作者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来抵制不良诱惑,同时学会心理调适排解压力。成功的学校教育应在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早日成为适应岗位需要的优秀涉外导游。
参考文献:
[1]2011年新疆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A ]. 新疆年鉴[M ]. 新疆: 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新疆年鉴社,2012.
[2]新疆教育厅. 新疆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Z]. 2011.
[3]丹尼逊·纳什. 宗晓莲译. 旅游人类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卫青,王慧,于娜.广西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 2
[5]陈乾康,袁静. 论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 J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第32卷第5期,2005.9.
[6]曹华.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对导游人才的培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4.
[7]魏小安.旅游热点问题实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8]陈德广.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J]. 旅游学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