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知识竞赛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密法知识竞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密法知识竞赛

篇1

一、加强领导,安排部署。   

根据市保密委、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开展第xx个保密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市安监局召开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组织学习了《20xx年xx市保密工作要点》,研究制定了以学习保密知识,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水平为活动主题的《xx市安监局保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保密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分阶段安排部署了保密宣传月活动的具体事项,为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主题,深入开展。   

市安监局在宣传月活动中,严格按照《xx市安监局保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是坚持把保密法律法规学习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在每周例会集中进行保密法规及党和国家保密方针、政策学习。积极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的保密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学习了《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防护常识》。通过学习,进一步夯实了保密理论基础,强化了保密法纪意识。同时,以严格遵守《保密法》为基础,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强化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强化技术防范能力,切实提高涉密人员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严格防止了泄密问题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保密观念和意识。   

二是扎实开展保密法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市安监局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学习保密知识,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水平这一宣传月活动的主题,以强化涉密人员保密素质、规范涉密人员保密行为、增强涉密人员保密能力为目标,以涉密科室为重点,开展了多种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大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保密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观看保密警示教育片《密战警示录》、聆听保密知识专题辅导等活动。二是及时向市国家保密局报送保密工作信息。三是市安监局还通过将《保密法》列入普法宣传重要内容,进行大力宣传;四是在干部职工中开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五是与相关责任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多种形式,强化保密工作责任感。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强化和培育了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是在局内部网站上设立《安全保密工作》专栏。通过多种形式把保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增强了保密宣传教育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提高了宣传教育的效果,使广大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形成了人人保密、时时保密、处处保密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措施,推动工作。   

一是开展保密专项检查和自查活动。具体是由市安监局总工程师杜xx同志负责,局办公室协助,对市安监局所有办公电脑进行了一次涉密检查。各科室(处)重点对定密文件、计算机网络、涉密载体等管理进行一次了自查,查找了存在问题并进行了整改落实。   

二是领导带头落实保密制度。局领导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到不把机密文件带回家,不在公共场所谈论保密事项,不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保密的内容,随时做到警钟长鸣。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市安监局及时传达和转发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指示、文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专门的保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   

四是从源头杜绝泄密隐患。一是市安监局规定文件起草、打字、复印,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印刷、保管等均由专人负责,凡属机密文件、资料一律由办公室保管。密件文件在收发、传递、使用、保管和清退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如实登记、手续清楚,秘密文件严格实行单独登记,限定传阅范围。二是凡到上级机关参加的各类会议所发的文件、资料,会后一律交办公室登记保管,需用时,须按照规定办理借阅手续。三是档案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并检查文件、资料是否收好,文件柜、门窗是否关严锁好等,防止意外事情发生,限度地确保文件资料的安全。   

五是加强对废弃秘密文件的销毁和管理。单位的废弃文件、资料、信封、文件余页、废页,我们都及时主动销毁或交由保密局指定的废旧文件收集机构集中销毁处理,较好地堵塞各种失泄密渠道。   

六是严格防范泄密渠道。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均采取专门的防范措施,与因特网完全进行物理隔离,实行内、外网分网处理,对涉密计算机信息实行专机专人使用、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制度,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保密宣传月”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并安排部署活动的具体事项,做到有领导管,有专人抓,为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活动效果,强化保密意识,认真履行保密职责,服务科学发展。一是组织领导干部和相关涉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测试,发出保密知识试卷20份,收回20份;二是对各部门办公用的计算机、移动储存介质及涉密台账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同时涉密计算机都配备了杀毒软件,定期杀毒与升级,切断了涉密信息流向互联网的所有渠道;三是广泛宣传,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保密知识,生动直观宣传保密知识,增强宣传效果,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四是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组织相关涉密人员围绕“爱xx、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座谈,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时刻绷紧安全保密这根弦,以做好保密工作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工作落实。

三、规范行为严格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对容易失泄密文件的重点部门和重点涉密的计算机,制定相关的保密制度和措施,严格执行保密法的相关要求;对电子公文的制作、收发、存储、传递、使用、保存、销毁等处理程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做到万无一失,彻底杜绝泄密隐患;对统计资料、档案实行专管制度,规定传送范围。

通过一个月的“保密宣传月”活动,我乡的保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没有出现任何泄密事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加强保密工作,进一步推动我乡的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五月是全国第二十九个保密宣传月,为提高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保守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公司开展了“四个一”系列保密宣传活动,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讲一堂保密宣传教育课 

“公司秘密真的那么重要?” 

“当然重要,从公司性质方面讲,国有企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始终处于保密工作的前沿;再者,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是管理的基础,决策的依据,竞争的第一要素,比物质、能源更重要的资源,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个环节,所以加强企业涉密信息的管理意义重大。”这是宣讲课上交流环节的场景。 

据了解,活动期间,公司宣讲人员围绕省委保密委工作要点和全省保密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利用班前会和小讲堂,说常识,讲案例,谈心得,辩观点,为公司涉密人员讲了一堂生动的保密教育课。下一阶段,公司将引导涉密人员向经常性自学保密知识和涉密部门向日常性宣传教育转变。 

办一次保密常识专题展览 

主题展在公司办公楼展出,以宣传保密常识为重点,通过30余副生动的漫画海报,形象直观地介绍了国家秘密法的要义、涉密载体保管要求、涉密会议注意事项和窃密泄密案例,吸引了众多职工观看学习。同时,公司广场、办公楼、培训楼、维修中心车间的各显示屏在活动月期间滚动播放保密知识和保密提示语,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各部门、中心也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建立了保密微信群,据统计,活动期间推送保密常识135条,关注“xx观”微信公众号375人,观看保密知识宣传教育片8场,是近年来,活动形式最多样、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保密宣传活动。 

开展一次保密知识比赛 

“此次知识竞赛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在题型设置上,除考核应知应会内容,更侧向引导涉密人员关注日常保密工作,比如‘你所在部门有哪些涉密事项,如何做好日常保密工作’,不需要死记硬背知识点,但可以引导涉密人员树立保密意识。”负责知识竞赛的人员介绍说。据悉,各部门、中心都组织了内部知识比赛,最终选派出34名涉密人员参加了此次知识竞赛,成绩优秀的涉密人员将组成公司保密知识宣讲团,定期前往涉密单位巡回宣讲。 

篇2

关键词:新时期;保密;加强

一、前言

小刘是某机关一名干部,平时好学上进,被组织上定为政工干部培养苗子。2006年经组织推荐,小刘被送政工班培训。去学习前,小刘特意将自己平时在机关撰写的计划、总结等资料存入U盘,准备在学习期间进行学术交流。学习期间,小刘多次上网查阅资料,并用该U盘下载参考资料。在此过程中,“轮渡”木马病毒自动驻存于U盘中,将小刘存储的资料悉数“盗”入国际互联网。事后查明,小刘泄密的资料达32份,他因此受到降职、降衔的严肃处理。所谓“轮渡”木马病毒,就是运行在互联网上的名为AutoRun.Inf和sys.exe的病毒程序,其“感染”的主要对象是在国际互联网和计算机间交叉使用的U盘。

由此案例可见,保密工作距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在一些单位,由于缺乏对安全保密知识的宣传教育,缺乏对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的严格管理,人员对安全保密防范知识不懂不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连安全保密的基本常识都不了解,由此造成的泄密事件防不胜防。因此,加强新时期保密工作,抓好安全保密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格对互联网的使用管理,不仅是各单位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必须认认真真抓好,确保人人了解,人人知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泄密。

二、新时期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保密工作是党和政府自上而下的一条的“生命线、中枢线和指挥线”,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能不能保证这条生命线正常运转,能不能维系这条指挥线畅通无阻,关系着党的事业发展,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均与保密工作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当前时期,保密工作为各项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坚实基础,为维持国家利益的关键途径,为提高国际影响力、开展外交工作的关键方法,为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坚实基础,为维持科技发展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保密就是保政治、保大局、保安全、保稳定、保发展。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内容、手段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载体呈现多样性,活动日益频繁,泄密渠道增多,窃密手段隐蔽性强,国家秘密可控性减弱,给保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就部分企业的具体现状分析,也存在保密工作了解水平较低、保密观念较差、保密制度无法贯彻落实的情况,一些违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责任单位非常被动。因此,单位负责人应当充分了解保密工作能够发挥的突出作用,培养保密即为效益的思想,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推动保密工作顺利进行,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着力防范泄密风险,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三、强化新时期保密工作的策略建议

(一)严格落实保密管理法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保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法》,不断加强保密管理,实现保密管理法制化。

一是要遵守好《保密法》。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要带头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遵守《保密法》的模范,凡属党和国家的秘密不能泄露给无关人员包括自己的父母、爱人、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二是严格执行《保密法》的保密规定。保密管理为《保密法》相关机构关键职能,为国家行政管理非常关键的角度。为了贯彻落实《保密法》,第一应当调整观念,应对风险。从当前基础之上,应当培养保密工作思想。第二应当强调重点,根据职权具体实践。严格依法查处各类失泄密事件,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做好各类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保密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要通过保密部门自身的依法管理,强化机关单位对保密部门自身的约束。

三是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应当推动保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能够编订部分科学合理的保密管理制度,为保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保密工作自身规范性、合理性水平。

四是应该定期检查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抓好泄密案件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泄露秘密的有关责任人,要根据其情节轻重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依照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及经济处罚。

(二)强化对保密工作的宣传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也非常快,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触角能传到各个角落。不但为推广保密工作非常优秀的介质,另外为泄密非常关键的途径。要有效借助此类宣传方法,有效的进行宣传工作,如,板报、知识竞赛等。也可不定期开展保密工作论文征集等活动。

(三)强化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

“保密”,顾名思义,就是保守秘密。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势,可分为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六五”全民普法阶段,但保密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中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能够在保障国家利益层面,在保密工作突出作用产生系统了解,应当推广保密工作关键影响,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途径,推动其树立保密观念,能够真正贯彻落实公民应当承担的权责。

1. 领导干部方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应该做出表率,领导干部在重视保密工作方面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有充分的认识。目前,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现在言论自由,信息公开,没有什么秘密可保。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认识。言论自由同样存在一定的约束限制,信息公开并非将全部信息公之于众。从全球范围内均是这样。由于领导干部掌握的信息规模庞大。领导干部自身地位和国家秘密事项存在紧密的联系,密级水平非常高。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相应的方针原则,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必须坚持自律,方可开展控制工作,对保密事项进行合理的控制。从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应当特别强调约束其他工作者的行为。因此,领导干部绝对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开放、搞活,越要加强保密意识,做好保密工作。

2. 人员方面

意识。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事离开群众都是办不好的。因此,我们还要不断增强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因为他们是具体工作的参与者、执行者,如果没有很高的警惕性,保密意识淡薄,就很容易泄露秘密。如,从绝大部分单位中同样应当开展保密教育。推动其了解泄密能够造成的恶劣影响。同时,还要使保密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四)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及方式

对已经开展的工作,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对那些应该由保密部门管理但还未真正开展起来的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应当保证保密工作自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现代化水平。首先,应当特别关注科技发展,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完美统一、采购和研发完美统一、资源调派与资源共享完美统一”这一方针,增强保密工作安全性水平。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技术防范工作,加大保密技术管理力度,加大对有关人员的技术防范和电子政务的知识培训,加大对发展保密技术的资金投入,按照保密技术标准适时对保密技术检查和防范设备进行更新,配备保密技术设施,尤其是要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保密管理上有一个飞跃性发展。

篇3

【关键词】高校科技保密工作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科技竞争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领域保密与窃密的斗争也日趋复杂,保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复杂形势。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科技保密工作,是摆在众多高校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高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之中,与人们早期印象之中相对封闭的校园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的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

1.范围更加广泛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三个方面:(1)国家秘密不仅包含通常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科研项目,同时包括国家“863”、“973”计划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成果等一切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因此,不仅仅是传统的国防院校需要加强科技保密,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都应该不断加强科技保密。(2)高校科技工作中的商业秘密通常是指技术秘密,如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形成的尚未公开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的工艺、技术、方法、材料、菌种、产品、数据等技术信息,以及科技合同中承诺的保密事项。(3)工作秘密一般包括科技档案中的内部资料、评审材料等。以上秘密事项一旦发生泄露,轻者将影响科研人员自身的利益和高校的正常工作秩序,重者将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2.科研人员增多,科研场所分散

当今社会,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而职称评定时以科研为重的局面造成了高校科研人员人数不断增加。随着高校的扩招,硕士生、博士生的数量逐年增多,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参与科研、、毕业答辩都需要纳入保密管理,给保密工作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同时,高校合并办学也造成科研场所分散,许多实验室分布在不同的学院甚至不同的校区,无法进行统一的保密管理,另外也增加了保密防护设备的成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保密管理工作的难度。

3.办公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已全面进入办公自动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在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过去,载体一般单指纸质文档,保管起来相对容易。而在现阶段,数码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的广泛应用,使保密工作变得愈发困难。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窃密手段常常是防不胜防,甚至于手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U盘、MP3等这些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如果使用不当,都随时可能成为窃密泄密的媒介。

4.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更加频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高校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这些活动使我国高校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一些境外机构和人员纷纷将目标瞄准我国高校,他们借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外事往来之机,利用各种交往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高校的科技情报,窃取最新科技秘密。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保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形势,高校一方面要适应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防止因保密不当将自己封闭起来,失去充分利用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千方百计地保证我国科技秘密的安全,防止因为失、泄密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拥有大量的高精尖人才,研发力量占全国科技力量的1/3以上,产生的科技成果涵盖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科技保密工作在保密意识、保密制度、保密设施和保密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科研人员保密意识薄弱,且缺乏保密技能

笔者从事保密管理工作以来,发现大部分科研人员保密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一部分教师认为保密工作是行政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一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军工科研项目才需要保密,而自己没有从事军工科研项目,所以不需要保密。而实际上,如前所述,除了国防军工项目,学校科技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也同样属于科技保密的范畴。一旦泄密,会对教师自身及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有些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但缺乏一些基本的保密技能。例如,部分教师意识到科研成果应该保密,存储在自己的上网计算机中时会设置密码,但却不知道在电子邮件中发送资料也会造成泄密,更加不知道“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的保密知识。

2.科技保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保密委员会和保密办公室,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密规章制度,涉及到科技保密的一般有论文审查、论文投稿、科研项目保密审查等制度。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多数制度过于条文化,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加之定密工作难度大,且科技部门缺少专人管理保密工作,保密办的工作人员往往对科技保密内容不甚明了,因此大部分科技保密制度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实施。

3.科技保密防范设施不完善

通常而言,高校对于军工科研保密工作非常重视,军工科研场所的防范设施也都能按照要求配备“三铁一器”(铁制防盗门、防盗窗、保险柜、报警器)。但其余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实验室等场所,由于建造年代较早或者学校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有限等原因,安保条件较差,保密防范设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失窃事件。一旦存有重要科研数据、资料的计算机等物品失窃,则极易引起泄密事件的发生。

4.科技保密技术手段落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当前科技保密技术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高科技在窃密方面的应用,使得科技保密工作更加尖锐复杂,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泄密隐患更多。而高校由于教师、研究生众多,科研、办公场所分散,上网计算机数量众多,管理起来相对较困难。同时由于保密意识淡薄及保密技能不足,科研人员对于计算机方面的防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对策研究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好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结合扬州大学开展军工保密认证以来的工作,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科技保密管理网络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落实科技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做到“业务谁主管,保密谁负责”,分管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具体的领导责任,将保密工作融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之中,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个人。同时,健全的管理网络是实现有效管理的组织保障。科技保密管理也是如此,高校应重视科技保密管理网络的建设,设计出切实可行、与学校具体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管理模式。

2.完善科技保密制度,引入监督考核机制

保密法律、法规是开展保密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和保障。高校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依据《保密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逐步完善现有制度的同时,适时制定新的与科技保密工作要求相协调的制度,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应引入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将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部门、学院的年终考核指标,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保密宣传教育,提高科研人员保密意识与保密素质

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常抓不懈。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加强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保密观念深入人心。首先,应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只有领导重视了,保密工作才能开展得更加顺利。其次,应定期对全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科技保密宣传教育。培训内容要细化,可以少量多次的宣传,但涉及到的保密知识必须面面俱到,尤其要强调计算机方面的使用规定,如“上网不,不上网”、U盘不在机与非机之间交叉使用、定期更换密码、定期升级病毒库等等。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开展培训讲座、观看保密教育录像、举办保密知识竞赛等。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报刊橱窗、校报、网站等媒体进行保密法制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内容,进一步增强科技保密意识,提高科技保密素质。

4.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保密工作能力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而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更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仅仅具有保密意识还不够,还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掌握最新的保密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保密素质,从而提高保密工作能力。高校应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工作队伍,可以通过送出培训、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保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从而保证学校科技保密工作的质量。

5.强化保密检查

强化保密检查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有效保障。只有不断加强保密检查,才能够发现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泄密隐患,从而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保密检查工作要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抽查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要在严、细上下工夫,防止流于形式。通过检查要总结经验教训,好的给予表扬推广,差的给予批评或惩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存在问题而拒不整改的部门通报批评;对发生泄密事件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6.加强技术保障措施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防止不法分子的窃密,是新时期高校科技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科技秘密的问题日益严重。高校是科技成果密集的地方,也是敌对分子实施窃密活动的主要对象。因此,学校应加大对科技保密工作的投入,充分利用和争取资源,积极改善相关实验室、科研机构的保密条件,不断更新科技保密技术,配置必需的保密技术防范设备,增强科技保密的防范能力和工作效能,提高科技保密管理工作的水平。

四、结束语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保密手段,提高保密工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通过或者正在进行军工保密资格认证,高校管理者应以此为契机,在努力做好军工科研生产保密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民品科研保密管理工作的力度,努力按照军工保密的要求来做好各项工作,使科技工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福增、高美蓉、张三香.浅议高校科技保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9):104~105

[2]杨霞、崔晶.加强科技管理确保科技机密[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3):61~64

[3]孟梅.高校科研技术保密工作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57~58

篇4

关键词:军校学员;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Cadet's Overall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wareness

Luo Yi

(Equipment Institute,Beijing10220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rengthen information security laws and regulations,ethics and education,make full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measures.

Keywords:Cadets;Information security awareness;Training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早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其所暴露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涉及到以信息安全为基础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各个方面。随着对信息安全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信息安全的决定因素并不是软硬件的缺陷和漏洞,而是其使用者本身。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安全问题的根源抓起,降低信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军校里培养的是我国未来国防的支柱力量,更需要加大力度培养提高学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一、军队院校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现状

(一)学员对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认识不足。一直以来,很多学员并未注意到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也未对其有深入的认知,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员通常会觉得无密可保。长时间的和平环境让他们的信息安全概念逐渐淡化,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识,导致有意无意的泄密事件频繁发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第二,学员会觉得有密难保。他们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安全防御技术有限,同时觉得要防范的都是那种拥有高智商、创造能力强、拥有高科装备术的间谍,由此产生有密难保的想法;第三,学员未能意识到信息安全对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许多学员对国防的认知依旧停留在传统国防阶段,觉得只有当国家的领土、领海遭到外国侵略时,才会危害国家安全。在他们的思想里,信息安全不如领土、领海安全有着明确的概念,还未能将信息安全和国防安全有效地融合到一起,甚至有少部分学员认为保障信息安全并不是自己的使命责任,而是由专业的保密部门或保密人员、技术人员来负责的。

(二)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软硬件环境较落后。我国军校的网络化建设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保密意识培养、制度建立、技术研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着诸多不足。同时信息安全环境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不仅需要面对各类电脑病毒和众多黑客的威胁,还要解决硬件方面的难题。目前,我国网络产品的自给率低,计算机核心部件及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都依赖进口,对方可很轻松的在设备的芯片内放置病毒程序;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质量不高,主要开发的是应用软件,而核心软件和系统软件都被国外的大公司所掌控,开发商同样可以在其产品中安放“后门”和潜伏性病毒程序,严重危害了信息安全。总体来说,我国军校的软件环境处于较为封闭的网络环境,相关资源、资料不够丰富,使教员、学员不能及时的了解掌握信息安全的最新知识和培养模式,而硬件网络安全建设基本以防御、维护为主,更新换代较慢,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的实例教学硬件环境。

二、国外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经验借鉴

(一)设立专门的教研中心。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培养军校学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设立了专门的教研中心。中心每年组织召开一到两次有关信息安全的学术研讨会,总结成功的经验,利用全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负责积极编纂并引进国外优秀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的教材及有关理论。

(二)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和短训班。美国很早便通过在军校开办信息安全课程和短训班的方式促进信息安全教育的发展;瑞典的军校早在1985年就开设了一年制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这些课程大体可分为:系统和网络、数据库、通信、密码、安全理论、网络犯罪、容错系统等;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信息安全教育起步也较早,而且美、瑞(典)、德、加、英、澳、新等国家已相继出版了相当数量的有关教材和专著,以此来推动信息安全教育的发展。

(三)美联邦计算机服务(FCS)项目。这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它通过组建以某些高等院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优秀中心(CITE),参考美国政府取得的相关项目经验,来加强美国各级政府IT雇员信息安全教育和认证。

(四)服务奖学金(SFS)项目。服务奖学金项目的具体内容是,给予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本科生与研究生适当资助,保证信息安全领域内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以此解决信息安全的后备人才问题。

三、提高军校学员信息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学员信息安全的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学员是军队院校计算机及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需要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信息安全问题做出了规范,例如《宪法》、《国家安全法》、《国家保密法》等法律都有相应的条款,规范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息行为,尤其是对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行为还有更为严格的限制;《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对与计算机安全和互联网安全有关的行为做出了明文规定,而我国的刑法在其修订案中也完善了与网络犯罪相关的条款。通过不断组织学习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让学员能够在法律的层面上充分明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问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使其能够自发地规范各种信息行为,自觉地遵守国家、军队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培养学员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加深学员在信息及信息资产价值方面的理解,帮助他们有效地识别和规避风险。需要学员保护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人身份资料类,包含姓名、电话、图像、生日、银行卡号、家庭住址、录音、电子邮件、财务状况、学校名称等,避免他人利用其中一项或者联合多项来确定个人信息;二是个人网络痕迹类,包含个人的行为特征、上网偏好、言论观点等。

(三)充分运用教育资源,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点是如何让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下列方法来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第一,将信息安全作为一门常态化的课程加入到日常的基础教学中,让全体学员可以受到全面的、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第二,开展和信息安全相关的活动,如信息安全知识讲座、信息安全研讨会、信息安全知识竞赛等,通过这类寓教于乐的方法,提高学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水平,并引导学员积极主动地扩充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第三,充分利用军校的各种教育媒介,在校报、校刊、宣传栏开辟信息安全专区,同时借助校园网络、广播等实现对全体学员的覆盖。

参考文献:

[1]王啸.浅谈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家,2008,5

篇5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的就业法律教育是以学生为立足点,基于学生如何提升就业法律素质和法律运用能力,而开展相应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工作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其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律维权的自觉性,使其具备自行学法、守法和用法的能力,进而在就业择业中不走弯路,真正实现合法就业、高质量就业。

(一)就业法律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能否培养出素质好、能力强的人才是高校教育质量优劣和教育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更在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公民,进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在当今的法治社会,综合素质高的人必定是知法、守法和懂得如何用法的人。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知识水平较高,理应法律素质较好。然而一些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违法违规行为,如个人信息造假等,却否定了这样的判断。大学生求职时普遍存在的法律无知、弱知等现象令人堪忧。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求职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转折,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接受社会历练的起点,亦是高校的教育水平接受社会考验的开始。大学生择业就业中所体现的法律素质和能力直接标示着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开展就业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是高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法治社会,就业法律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就业法律教育是确保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力手段

随着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就业工作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工作。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成为衡量高校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知道,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不能仅仅体现在一次性就业率上,它不仅取决于大学生毕业走出校门时能否找到一份工作,更取决于其求职手段和过程是否合法、工作岗位和内容是否是法律所允许的,即其所从事的工作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非法工作,即使工薪再高,也必然会为社会所唾弃,最终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自然,这样的谋职就业,定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其质量如何就无需费墨评说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法律素质旨在使大学生懂法、守法,其求职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均合乎法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业法律素质高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仅法律意识强,能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合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能够依法择业、就业,这为其将来的职业生涯顺利、稳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进而可以终身受益。因此,开展就业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法律素质是确保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力手段,是保障高校就业成效的有力措施。

(三)就业法律教育是促进高校教学科学化的重要措施

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然要有科学化、高水平的教学。科学化、高水平的教学不仅包括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也包括切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在现代法治社会,科学化的高校教学必然符合了法制化社会的要求,也应该培养出法律素质高的大学生。大学生求职就业时所表现出的法律素质如何,自然也就能够反映出高校的相关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程度。然而,就现实而言,高校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重视仍然不够,对其法律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仍显不足。高校教学中还没有设计一套旨在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法律教育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占的比例很少,非法律专业只有大学一年级《法律基础》一门必修课程,且与《思想道德修养》并行开设,课时有限。大学生对《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难免导致就业应聘时出现法律盲点,如缺乏合同意识;对权利侵害现象缺乏明辨力;不知如何维权;违约、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等,如此,我们不能不说,高校教学科学化不足难辞其咎。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没有实现。所以,促进高校教学科学化,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现状

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追求的目标。毋庸置疑,开展法律素质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今就业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成为了各高校的一项主要工作,其中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培养不可忽视。然而,总体上,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培养还十分薄弱,亟待加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开展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尚显不够,没有对高校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和要求。从高校管理层面讲,多数高校的管理层尚没有认识到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该项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之中,更没有把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作为一项专门工作来抓,自然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考评机制和实现体制予以保障。所以在整个高校教育发展中,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基本上处于“缺位”状态。从一般教师层面看,专业课程教师多关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传授,而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从学生层面看,似乎已经习惯了被学校和老师引导,很多时候处于被动状态,对其就业时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几乎没有认知,处于无意识或弱意识状态,不知道应该怎样获取相关信息、怎样培养自己相应的能力。

(二)尚未建立起一套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校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法律素质,自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就目前状况看,一方面,高校尚未把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相关课程列入学校的课程建设规划,在高校教学中还没有设计出一套旨在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现有的法律教育课程在高校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极少,课时有限。而与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培养有关的课程则几乎是空白,因此,大学生对与就业有关的法律缺乏系统的了解,亦难怪很多大学生对《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就业应聘时的违约、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时很多学生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在企业出现违法招聘行为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不知道如何维权。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教育应尽早提上高校课程设置的议事日程。

(三)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方法欠缺,难以收到实效。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多种方法并用,唯此,才能真正获得实效。目前,不仅高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需求,而且,已有的很少的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活动,也是形式单一、方法缺乏有效性,难以收到实效。笔者曾询问过多家高校的就业指导负责人,他们要么说不曾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要么就是只偶尔开展过相关的讲座,其他活动很少开展。如此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对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培养方法的探讨需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效果如何。

(四)缺乏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育教学队伍。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工作,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育教学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尚没有引起各高校的关注,显然,专业化的教育教学队伍尚未建立,现有的就业工作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很少具有法律专业背景,非法律专业的各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法律专业除外)在教学实践中则多传授其专业知识,而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难以或无法承担对学生的就业法律教育和指导工作。法律专业的教师则多对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相关课程,而很少对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开展法律教育。即使有的法律专业教师开设公共校选课,由于课时、人数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受益面也很小。可见,一支专门的、专业化的教育教学队伍亟需建立起来。

三、加大改革力度,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工作

(一)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万事成功皆始于认识和理解。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法律素质亦如此。一方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就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其纳入日常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并对高校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则要提高认识,要把法律的学习视为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切身需要之一,应向学生广泛宣传国家制定、颁布的与就业有关的法律制度,把毕业生就业纳入法制轨道,使大学毕业生依法就业。要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指导、答疑解惑。要明确就业法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列入学校发展规划,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并设计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予以保障。专业课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法律观念和意识,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塑造学生,而且以自己高尚的法律精神感染学生。此亦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自己也要加强对就业法律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强化自主学习,主动提升自己的法律素质和法律运用能力。

(二)构建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教育,着眼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法律素质和依法行事的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既是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科学化的探索过程,也是大学生法律素质和能力逐渐形成、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结合我国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构建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可考虑根据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按照年级设置专门的法律课程。如对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不是引导他们如何找工作、签合同,如何维权,而是进行成才教育、基础法律知识的教育。可在已经开设的《法律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生涯成功与法律》、《劳动法》、《合同法》等基础类课程,让学生知晓遵纪守法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懂得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公民、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法律知识和需要培养的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现实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了解当前学习活动与实现个人未来职业目标的关系,既使其懂得要为后面各个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又激发了其更浓的学习兴趣。对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就业法律教育,可设置专门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课程。亦可分专业进行相关法律教育,如信息工程专业可普及《保密法》、会计专业可开设《会计法》、《审计法》,师范专业可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1]公共管理类专业可普及《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等等,使学生掌握更为具体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内容,增强法律应用能力。对大四学生的就业法律教育,更多的则是较为具体的法律应用教育和实战训练,为学生求职签约、入职工作做准备,如涉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业介绍规定》等等。基础性、专业性课程和专门性法律课程的结合构成了多层次的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

(三)多种方法并用,确保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取得实效。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既是专业性理论教育,更是实用性的实践教育,需要发挥合力,综合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以取得教育的高质量、好效果。除了开设课程进行授课之外,还可以通过板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校园电视、主题班会、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其知法、懂法,增强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2]需注意的是,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要特别突出实践训练,可通过职业人角色扮演、招聘模拟、与往届毕业生座谈交流等方式,让大学生去切身感受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并从中接受教育,获得启示。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另外,还可探索建立高校法律教育与法治机关的合作机制,发挥法治机关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及时聘请司法机关的专职办案人员来学校讲课,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到监狱参观、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让学生切实感受生动且深刻的法律教育。相信多种方法的合力作用定能够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法律素质产生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