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运动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竞技运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目标是夺取比赛胜利。将竞技体育加以改造,应用到警察教育体系中中来,为警察教育学科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全面增强体质和技能,提高警察的战斗力服务,增强警察队伍建设,促进公安干警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竞技运动与警察运动的区别
1.1竞技运动
竞技运动指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的而进行的训练和竞赛,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和集体在体力、智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竞技运动是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的通称。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也将竞技运动又分为体育竞技和电子竞技。但在常用语言中竞技运动特指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目前全世界通行的竞技运动项目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等数十项,各国还有自己的特殊项目,如中国的武术。
1.2警察体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警察执法的危险性和战斗性逐渐显现,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尤其是警体专业技能的不过硬所导致的伤亡逐年增加,引起公安部领导和从事公安教育的学者对公安教育训练内容和体系的反思。以公安教育训练的内容和体系应适当公安执法的现实需要为主的各种研究和改革随之展开。警察体育是在军事体育的孕育中,随着公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警察队伍的不断扩大、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不断加强及人民警察在长期执法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
1.3竞技运动与警察运动的区别
竞技和警察体育都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但它们侧重方向却不一样,各自的主要手段同作为身体运动的下位概念,体现了人类对身体运动不同价值的追求。竞技运动是在竞技过程中作为竞技手段使用的身体运动项目的总称。它分为技艺性竞技和体能性竞技。前者是运动员专门从事的以完善和提高运动技术为本质的高级竞技运动,它的直接目的是竞技本身,所以又可以称为目的性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性竞技运动是警察业余参加的以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能,为本质的普通竞技运动,是警察锻炼身体的手段之一,又可以叫做手段性竞技运动。而警察体育运动是身体教育中作为完善身体所用的身体运动,是用于提高警察体质的那些竞技、体操、游戏、武术、舞蹈等的总称。我们只有明确竞技运动和警察体育运动及其各自手段的实质,才能更好地运用警察体育运动来完善警察身体,而不是用来进行运动技术训练。
2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的必要性
竞技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警察的学习和掌握之间的矛盾需要解决。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使高、新、难的技术运用越来越成 为新的标准,影响着警察的日常身体锻炼观念,很多警察认为自 己锻炼身体也应该采用这个标准,但事实却相反,大多数警察无论从主观还是能力上都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学习和掌握。 竞技运动规则的复杂性与警察体育规则简单性、实用性、 实战性的差距越来越大。竞技运动的产生往往是源于民众,在技术上由简到繁,在竞赛指导思想上主张“更快、更高、更强”, 向自我的极限挑战。而警察体育不用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同时性别区分在日常的警察身体锻炼中也不必要求得很严格。竞技场地和器材的标准化与警察能力之间的差距。大多数的单位在规划运动场地时往往基本以竞技运动项目的标准进行建设,尤其是在器材的配置上采用“标准化”。也许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却忽略了过于标准的场地器材对警察从事警察体育运 动产生的障碍作用,有些人虽对某些项目感兴趣,但却凶为能力不够而无法在标准器材上活动而被迫放弃。这就需要把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进而更好地指导警察大练兵,使多数警察直接参与警察体育,由此改变警察对“精英体育”的认识。
3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的方法和途径
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的改造过程主要是从内容、结构、方法、组织形式和场地器材等方面着手,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应用到警察体育领域。首先要紧紧围绕警察体育手段的实效性、实战性、主体性、基础性、终身性等特点,以及对身体锻炼效应的要求,从体质健康学、运动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视角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警察体育手段的挖掘和建设。
对一些技术复杂、难度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使其简化、娱乐化、生活化等。可以把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综合,或将一个项目中的不同练习方法经过变形、创新,演变成新的警察体育运动的手段。或者是把非常复杂的正规的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战术、规则等进行拆分,借鉴其中适合警察体育运动的部分,作为警察体育手段。如在警队开展半程马拉松、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健美操等运动,来提高警察的组织协调性。其次要全面总结竞技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并进行有效的筛选与转化,以完善警察体育的手段。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警察体育主体的特点,这里的竞技要遵循教育标准而不是职业竞技标准。
4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的应用
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虑教育因素, 看其是否符合培养公安干警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发展公安干警非智力心里品质和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2) 从人民警察的实际情况出发, 看是否有利于增强公安的的体能素质。身体锻炼应该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为目标的,它是从许多竞技运动和群众运动文化中提炼构成的增强体质的手段。用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手段来实现增强警察体质的目的,使得竞技在这里处于从属地位。( 3) 所追求的不再是高难度技巧和运动成绩, 也不必把竞技运动中出现的新动作、新姿势应用到警察体育中来。而是用竞技的方法、原理去追求锻炼效果,把学技术和锻炼身体过程结合起来。 ( 4) 注意锻炼身体的实效性, 看是否在负荷价值阈的范围内。(负荷价值阈指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所用的锻炼身体运动负荷价值阈,不同于运动量的指标) ,应在有利于公安干警完善身体和增强体质的前提下,简化竞技技巧,使得绝大多数警察经过努力能够掌握的基本技术。(5) 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有些竞技运动经过加工改造后,也许只能解决身体发展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应搭配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以促进警察队伍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优势。
5结语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育还不可能从“强制性”体育模式完全摆脱出来,但合理地借鉴、汲取、采用一些寓教于乐的竞技运动的内容,启发思维、创造情趣,挖掘潜力、寻求成效,将会对丰富警察体育活动,调动自我健身锻炼热情和养成健康习惯等起到促进作用。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存在着必然性和可行性。所以,竞技运动警察体育手段化对完善警察身体、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有很大的裨益。
6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谈 体育 竞技运动 训练
竞技运动孕育着现代社会中多种多样的因素。它的魅力使世界上数以万计、亿计的人们为之倾倒。一个运动员为了一个世界冠军、为了一项世界纪录,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人们为了一场球赛而倾城、倾国而呼;为了一名优秀的选手,为了一个超级球星而如痴如醉……人们为一个竞技运动的记录的优异成绩而欢乐、激动,同时也感到人体自身正在不断完善、不断超越极限。因此为了能在竞技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会斗智慧、斗意志,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的最高能力,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进行科学训练,因为运动训练使人体机能状态不断提高、完善,从而使人体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发挥出优异的运动成绩。可见,对于了解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知识已成为人们进行科学训练的依据。那么,人体机能状态是怎样进行变化的呢?
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费里斯和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发现人体工作能力存在周期性的变化:男子位28天,女子位23天,同时还发现“心理周期”和“感情激动周期”为28天。后来奥地利有位工程师又发现一种“理性周期”或称为“智力周期”为33天。
根据以上发现,学者们确认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身体机能就开始发生节奏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奏”。也就是在一个月中,每个人在身体、心理、智力三方面都存在期、临界期和低潮期。人体处于期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敏捷;处于低潮期时则易于疲劳、烦躁不安、记忆下降。临界期是过度状态,这时身体极不稳定,容易出现疾病,协调性差等
人体机能状态不仅在每个月中呈现着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而且在一天当中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波兰学者指出,在接近傍晚时运动员的柔韧性增加,而身高缩减。克拉科夫的卡乌利别夫教授证实了运动员的神经兴奋性在11~12点和16~18点之间表现的最为强烈,而在8点、10点、14点这种神经兴奋性下降,笔者通过对本校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也得出如下结论:有80%的学生认为上午三、四节课(11~12点)和下午第三、四节课(16~18点)这段时间内神经兴奋性最高,最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动作。
法国医生拉波特研究了法国田径运动员近几年打破记录的时间。他指出:“从总体上看,除投掷项目和跳高以外,一般都在3点到19点破全国记录。奥运会跑步运动员,从短跑到中长跑,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和100米栏、400米栏,破记录的平均时间为18点28分(14:05~22:15),奥运会跳跃项目(包括撑杆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破世界纪录的平均时间为18点24分,奥运会长距离跑(5000米、10000米、3000米障碍)破记录平均时间为19点21分;超长距离跑(20公里、25公里、30公里)最初的记录是早晨创造的,而近年来往往下午14点40分到19点15分之间打破,平均时间为17点45分,另外,波兰专家还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将一个大学生班进行了田径运动项目的检查性比赛。专家们让参加者在同一天中的早晨和傍晚都检测100米、跳远和推铅球。然后仔细比较和分析每一个参加者早晨和傍晚各个项目比赛的成绩。结果令人信服的表明,运动员达到自己最高成绩的时间是下午。通过体操的比赛性练习或通过可判断动作准确性和表现能力的练习,亦可得出上述结论。”
通过专门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比赛从傍晚移到早晨,或者从早晨移到傍晚,这两种时间颠倒的情况,对运动员的影响是相同的。时间颠倒后所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其消极程度是一样的。
可见,现在教练员应注意到,如何使训练的习惯时间与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时间相吻合,或者相接近。如果临近比赛的日程已经知道了,而比赛时间有与平常运动员习惯的训练时间不相吻合,那么,就应重新建立运动员体能的昼夜时间节奏,即改变习惯的训练时间,以便于适应新的比赛时间。这种改变习惯训练时间一适应新的比赛时间的训练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例如,1952年,前苏联在准备参加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过去曾是优秀运动员,后来成为著名教育家的奥单林教授当时为自己的学生尔・谢尔巴科夫在一定时期内重建了工作能力昼夜节奏,即改变了习惯的训练时间。他和运动员共同设计,并使运动员养成了在预测到的比赛时间内能够表现出最高成绩的牢固、可靠的训练“习惯”。结果,在第十五届奥运会上,这个运动员成了前苏联对中杰出的一员,并获得了奥运会三级跳远(成绩15.78米)银牌,创造了欧洲记录。
季节训练时间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某些学者的观点认为,系统从事运动,可以提高机体主要机能的节奏性。他们指出,虽然人在夏天需氧量的水平下降,日平均体温也是下降的,脉搏频率加快,但此时人体却拥有相当大的能量储备。脉搏加快正是人用来使生命活动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前苏联克・马・斯末尔诺教授领导的一批生理学家对人在全年各个季节中身体的工作能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用普通的计步器研究了123人的运动积极性,用定量的体力负荷做专门的机能测试。定量的体力负荷采用上、下坡度不大的楼梯,直至脉搏不超过170次/分为止。根据实验中花费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工作。研究的结果揭示指出,人在夏季身体工作能力水平比全年其他季节要高。正是这种原因,才使许多运动员在春夏时期和秋季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成绩。在许多运动项目中,夏季的成绩要比在全年其他季节中取得的成绩高10~15%。虽然应当承认季节训练时间因人而异,但仍应当指出,在这一时期内,运动员弹跳能力、柔韧性、力量和耐力都是有所提高的。可见,不同季节的训练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发挥仍有较大影响的。
总之,我们必须懂得,运动员在竞赛中的活动是处于人体的极限,而运动员在训练中就是要使自己达到这个极限。所以,只要我们在训练中了解人体胜利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合理的安排训练的时间、负荷等,那么,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就有了保障。
参考文献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力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黄汗升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竞技运动;运动感觉;动作调节
中图分类号:G80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114-04
Human Kinesthesia and Motor Adjustments in Competitive Sports
ZHANG Ying-bo,TONG Hai-qi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master of knowledge and methods in human kinesthesia and motor adjustments underlies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any modern training methods, such as core training, vibration training, Swiss ball training and sling exercise therapy.Authors systematically discuss new research findings on motor behavior with case studies.It introduces, explains and analyzes their ways of application and methods in the modern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The various slow and quick movements among athletes in different competitive sports exploits distinctive modes of movement production and control. Therefore, coaches and athletes must accordingly employ specific train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ot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ovement production between competitive sports dominated respectively by open skills and closed skills.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motor control and regulation level depends on the synergy, temporal and spatial accuracy of multi-motor information streams, and the refining of human motor program. Focal vis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rtical consciousness, which is good at spatially controlling and regulating slow movements and competitive behavior. Ambient vision is not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cortical consciousness.It is good at temporally and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and regulating quick movements and competitive behavior.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kinesthesia; motor adjustments
投稿日期:2010-08-30
基金项目:2010年广州第16届亚洲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入选论文。
作者简介:张英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在当今各类运动项目高水平竞技运动训练和世界大赛中,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于人体本体感觉、人体各种反射调节、中央视觉、周边视觉、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系统的联合动作调节,以及人体动作产生、控制的信息系统和动作程序的特性的深入研究,日益引起了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运动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人体运动感觉指上述多重感觉和信息整合系统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动作信息,而动作调节则是指人体分析、选择和利用这些信息,对人体姿势、肌肉收缩方式和身体动作所施行的及时和精确控制。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竞技运动水平快速提高,各个项目的比赛也日趋频繁和激烈,迫切需要人们对于人体运动感觉和动作调节机制和规律取得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研究,有效地指导竞技运动训练过程。事实证明,人们对于此领域前沿知识体系和方法的掌握,也构成了各个运动专项运动员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悬吊训练等现代训练方法的理论支撑和应用基础。因此,竞技运动中的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更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理念的更新和认识与掌握现代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和揭示现代竞技运动中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的前沿研究成果、原理和方法,期许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科学化进程中,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院校的师生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服务和参考。结合作者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参与国外教学、实验、观察、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多年研究、实验工作和教授研究生、本科生“动作学习与控制”课程的经验,系统总结和讨论近年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各类竞技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形式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动作信息处理和动作产生模式、调节过程,以及运动视觉的作用。
1 人体运动的感觉信息来源
高水平的动作控制和竞技运动成绩往往取决于运动员有效地发现和使用相关的感觉信息。运动员们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来提高专项动作速度和准确性,并且训练他们发现和处理相关的感觉信息。
1.1 外源信息 产生人体动作的感觉信息有几个基本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外界环境,这种信息被典型地称为外源信息。最主要的外源信息来自视觉。在最基础水平上,视觉在确定环境和物体结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视觉也是人体预料未来事物的基础。视觉还为人体提供了环境中物体运动的信息,如球的飞行路线和速度。视觉的另一个功能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做出的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如挥动球拍、跳高过杆等。第二个主要的外源信息来自听觉。尽管听觉对动作技能表现的参与不如视觉明显,仍然有许多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依靠发达的听觉技能取得好成绩,如帆船比赛,运动员利用船体划过水面的声音估计速度。
1.2 内源信息 第二类感觉信息来自人体内,叫做内源信息。与人体所进行各种运动控制有关的这类信息,被称为本体感觉信息,如关节的姿势、肌肉产生的力量和身体的空间定向等,指示身体和肢体的姿势和状态。另一种信息来自于身体动作,叫做动觉,它是人体运动时,对关节动作和肌肉张力的感觉和意识。动觉是来源于运动系统的感觉信息,与本体感觉有关,指示肌肉收缩和肢体动作。这种感觉信息尤其对于帆板运动员的维持身体平衡和跳板跳水运动员的空中身体定位非常重要。有一些重要的感受器向神经肌肉系统提供动觉信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感觉头部动作,并对于头部相对重力作用的定位相当敏感。前庭器官位于内耳的本体感觉器官,指示身体姿势和平衡信息。还有一些感受器提供肢体动作信息,它们位于关节和周围的关节囊,指示关节的姿势,尤其是当关节处于极端动作幅度下的时候。有的感受器位于骨骼肌的肌腹中,叫做肌梭,它们在肌肉收缩时被拉长,提供收缩速度和关节姿势变化的信息。在身体的肌肉和肌腱接点处,还有一种本体感受器叫做高尔基腱器官,指示肌肉不同部位的力量水平。
每一种感受器都能够提供一种以上的感觉信息,例如肌梭可以提供关节姿势、肌肉收缩速度、肌肉张力和肢体针对重力作用定位的信息。因此,与提供单一信息的视觉和听觉不同,动觉包括了来自各种感受器的复杂输入信息组合,必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把它们整合起来。
2 人体动作产生与控制的信息流程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人体动作的控制与调节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多重信息流共同和谐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精确性,以及动作程序的不断优化。动作产生和控制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连锁性条件反射”。例如,帆板运动员是在飘忽不定和外部环境极端不稳定的海面上来参加比赛,在动作控制方面,既有需要准确识别赛场标志和对手、需要意识参与、反应速度较慢的中央视觉系统,又有需要对于动作速度、方向、人体和帆板稳定性进行下意识快速调节的周边视觉系统;既有依靠人体随意动作支配人体和帆板的动作控制方式(如摇帆),又有依靠人体下意识控制平衡、姿势和进行肌肉紧张调节的动作方式。我们可以借助下列的动作信息控制模式流程图,来分析帆板运动员的专项动作信息控制过程(图1)。
其中,M1反射是第一个反射性调节,出现于肌肉接受负荷后大约30~50 ms,这种反射有时被称为“单突触牵张反射”。M2反射是神经肌肉系统在接受负荷50~80 ms后,出现第二次肌电活动的增加。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功能性牵张反射。“M2反射”产生比M1反射更大幅度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更长,所以比M1的动作补偿调节作用大得多。与M1反射相似,M2反射也是由肌梭发出信号到达脊髓。与之不同的是,信号冲动沿脊髓继续上行到大脑高级中枢,在皮层运动中枢和(或)小脑进行处理。然后,动作信号冲动又沿脊髓返回激活肌肉[1]。M1和M2反射、人体本体感觉,甚至周边视觉反馈,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人体下意识的情况下对人体动作进行快速调节的,它们是随意人体动作准确控制与快速调节的基础机制。近年来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训练中大量运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瑞士球训练、悬吊训练等现代训练方法,也是把发展和提高人体运动系统这部分的控制和调节动作的能力,作为主要训练目的。
3 各类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专项动作的控制与调节
3.1 人体动作程序及其作用 动作程序是人体做出动作的信息控制系统,它存储于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如同电脑程序,规定了某个动作的各个细节,如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用力顺序、协调方式、用力的大小和时机等,它直接规定了动作的基本形式和在人体各个部位(受动器)的执行过程(图1)。
3.2 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快速与慢速动作的控制与调节 以快速和高度时间准确性动作为主导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如跆拳道、拳击、击剑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非常迅速、时机掌握精确,在动作执行过程中往往是“一发而不可收”,无法利用各种感觉反馈信息进行动作控制和调节。快速动作控制与调节的信息流程是单向、“有去无回”和开放的,这种动作信息调节与控制模式被称为“开环控制”(图1虚线标出)。运动员只能在动作完成之后再修正和调整动作计划,训练重点在于不断优化动作程序的提取过程和完善动作计划。然而,以慢速和高度空间准确性动作为主导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如太极拳、冰壶、射箭、射击运动员,在专项动作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各种感觉反馈信息进行精确的动作过程控制和调节。慢速动作控制与调节的信息流程是双向、“具有多重返回环路”和封闭的,这种动作信息调节与控制模式被称为“闭环控制”(图1实线标出)。运动员能够在动作执行过程中修正和调整动作,训练重点在于不断强化各类运动感觉,精确调节动作程序中动作力量、速度、路线、幅度等“动作参量”的把握与控制。
3.3 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的控制与调节 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人体大脑皮层(执行器)处理动作信息的刺激确认、反应选择和反应程序阶段(图1)。对抗性项目运动员需要根据外界实战环境状态和瞬息万变的情况,灵活地组织不同的动作计划,准确地选择相应的动作控制与调节模式。由于外界环境、人体及操控的物体都处于不可预知的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也被称为开式动作技能项目。而非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的动作控制与调节却单纯得多,采用相同和相对静止的比赛场地、常常只采用同一种计划、同一种动作控制与调节模式,甚至同一种动作参与比赛,对非抗性竞技运动项目也被称为闭式动作技能项目。二者在动作信息处理和动作产生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图2)[2]。
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训练的重点,在于创设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甚至难度更高的实战环境,培养运动员迅速、灵活地制定动作计划、准确地选择和提取动作程序,来克敌制胜(如各种球类项目、跆拳道和击剑等)。而非抗性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训练的重点,在于稳定和可靠地固定提取同一种动作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同一种比赛动作准确无误的表现和运动成绩的高水平发挥(如田径、游泳和举重等)。
4 运动视觉与专项动作调节
视觉在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控制与调节过程中往往发挥着主导作用。有两种基本上独立的视觉系统影响着人体的动作控制和调节过程。视觉信息从眼睛的视网膜发出,沿着两条独立的通路到达大脑的两个不同区域。在控制人的动作行为方面,这两条通路的作用截然不同。
4.1 中央视觉控制和调节动作空间准确性 中央视觉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系统,专门负责有意识地确认物体和调节慢速动作的空间准确性。中央视觉是位于人的视野中央,通过视锥细胞感受,用来确认物体的视觉系统,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受周围物体运动的影响,随光线变暗逐渐消失。
4.2 周边视觉控制和调节动作时间准确性 第二个较少被注意到的视觉系统是周边视觉,与中央视觉不同,周边视觉占据了中央和周边的全部视野,而且它的功能不受到光线变暗的严重影响。周边视觉是人们在环境中用来为身体定向的视觉系统,它是下意识的,占据全部视野,通过视杆细胞感受,特别是用于动作控制和调节快速动作的空间准确性,它还具有发现环境中运动的物体及其位置的功能(图1)。中央视觉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调节和控制慢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而周边视觉有时能够不直接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在时间准确性上“自动”调节和控制快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
5 人体运动的感觉与动作调节的成功案例分析
上述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及其原理,在现代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价值。请见以下人体运动的感觉与动作调节的成功案例。
美国跳远运动员鲍威尔在打破世界纪录之前,也具有很强的速度能力和专项起跳动作的爆发力,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起跳犯规,常常是刘易斯等大牌运动员的手下败将。通过观察和学习,他发现刘易斯等著名选手在助跑过程中的起跳前摆放了第二个距离参照标志,用于起跳前中央视觉对于助跑步伐的调整和控制,做出准确的起跳位置。经过学习借鉴,他把自己跳远的助跑分成了“稳定动作程序阶段”和“视觉控制阶段”。在助跑前期的“稳定动作程序阶段”,他在训练中采用各种改变动作时间和空间特点的手段,提高自己抗干扰和稳定控制动作的能力,如在助跑道上摆放小栏架、助跑时用强力电风扇吹风等。而在助跑后期起跳前的“视觉控制阶段”,他用胶带或鞋等,在起跳3-4步之前标志出一个视觉控制标志[3]。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设置这个视觉控制标志。首先,鲍威尔利用各种训练手段,强化自己在“稳定动作程序阶段”,对于快速动作控制与调节过程中时间和空间变化因素的抗干扰和调节能力,以及周边视觉快速信息反馈的准确调节能力,尽量减少助跑过程中起跳脚脚趾至起跳板距离的常数误差。通过练习不断尝试和调整,并经过专门的统计学常数误差分析,确定出起跳前4步左右的视觉控制标志的准确位置(图3)。利用中央视觉察觉到跳远起跳前的视觉控制标志,使人体调整到起跳前的适宜步长、速度和适当降低人体重心,为准确起跳和起跳过程中将人体助跑的部分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做出良好准备。鲍威尔巧妙地利用了周边视觉快速调节和中央视觉精确调节各自优势的交互控制和调节效应,有效地解决了自己跳远的犯规问题。在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8.95 m的优异成绩,战胜刘易斯等强手,打破了由比蒙在墨西哥城创造的保持了23年之久的男子跳远世界纪录!
6 结 语
各类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慢速动作与快速动作具有截然不同的动作产生与控制的模式(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也必然要求人们运用明显不同的训练原理与方法。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开式动作技能项目)与非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闭式动作技能项目)在动作信息处理和动作产生过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人体动作的控制与调节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多重信息流共同和谐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精确性,以及动作程序的不断优化,动作产生和控制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连锁性条件反射”。中央视觉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调节和控制慢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而周边视觉有时能够不直接与人的意识相联系,适合于“自动”调节和控制快速的动作和目标行为。
在现代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必须根据人体的神经生理的原理、特性,以及人体运动感觉与动作调节的机制设计训练方法和参赛方案,除了培养运动员的正确训练和参赛意识外,还必须设计出适宜的专项训练和刺激方法与手段,诱发并使运动员的神经和肌肉系统自主“学会和发挥出”专项竞技运动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Schmidt, R.A.& Wrisberg, C.A. 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M]. Champaign,IL: Human Kinetics,2008:78-82.
篇4
1.1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单纯的体育锻炼是一件非常乏味的身体活动,在久而久之的练习中,容易使学生对此项活动产生心理上的厌倦。而竞技运动由游戏演化而来,由于其本身“竞技机制”的存在和其“乐趣”的本质,而吸引着众多群体的积极参与。从游戏的角度来讲,竞技运动是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经常充满着游戏的本质———“乐趣”,这种“乐趣”本质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了心理基础。当竞技运动手段运用于体育锻炼时,即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竞技运动的这种“乐趣”本质便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一种基于兴趣的娱乐性情景。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对此领悟颇深:虽然对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知识、技术、技能的系统化教学,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有一种“为学而学”的心理,体育锻炼效果一般;而对于实验班的学生采取的是游戏型教学和竞赛型教学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由于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娱乐性的情景,学生不再是“为学而学”,而是由一种发自内心的动机或者是“自己想试试”的心理去接触排球这一运动。自然而然地,后者由于在娱乐性情景中学生积极性的存在,学习过程中接受速度不但快,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由此可见,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这种娱乐性情景来改革现代体育教学值得我们研究。
1.2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竞争弱化的心态传统教育偏重于理性教育,曾经“弱化”过我们民族的竞争性。而竞技运动通过突破极限负荷的、艰苦的训练去竞争、拼搏、取胜,可以继承和强化个体争强好胜的本性,强化个体那种竞争性极强的心理和行为。体育教学中,竞技运动对于合理保存和提高学生的竞争的非理性素质,纠正学生竞争“弱化”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由于学生好胜心的存在,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为展示自身的体能与技巧,往往更趋向于那些竞争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更多的存在于竞技运动项目之中。当竞技运动项目中的这些因素深入到体育锻炼中时,也就是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便可以满足学生体育参与的这一需求。需求是学生从事某项活动的内部动因,体育参与需求是激励学生进行体育参与的原始动力。体育参与需求有助于积极体育态度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如果运用了竞技手段中的加工、改造过的竞技因素,则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参与。例如,为了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速度,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单纯的200×4跑,第二种方案是将学生分为两组,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实验结果表明,后者由于竞争性因素的存在,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体育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竞技手段竞争性因素的过程中,要控制运动的好量与强度,以便更好地达到体育强身健体的目的。
1.3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是由于竞争的存在,才使得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竞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然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纠脚石。竞技运动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下的身体运动,倡导的是奥林匹克的公平性宗旨。公平竞争,实质是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产生积极教育影响的精髓,运动员只有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才能对社会产生教育作用。竞技运动是在一定条件控制下,在统一规则限制下的竞争,因此比世界上的其他竞争更为公平、合理,这种公平和合理被世界人民所公认,也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竞技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批判世俗的不正当竞争手段。通过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公平性竞争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机会上的均等———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真才实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通过不正当竞争而获取的胜利是暂时的。由此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运用对于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4能够有效宣泄学生紧张情感的压抑竞技运动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紧张和不安,能宣泄压抑的情感,这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指出来的。这个特点是竞技运动在心理方面具有一定效果的特点,是竞技运动被用来活跃日常生活和治疗精神疾患而发挥作用的特点。当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学生平时紧张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烦躁,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缓解和宣泄,使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平衡。教学实践结合调查证实:实验班的学生生活作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对于学业、事业有压力,更有动力。对于学业、就业的竞争,他们不是烦躁、不是垂头丧气,而是信心十足。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在解除学生紧张的心情,宣泄压抑的情感,调节生活作息的节奏方面亦有积极的作用。
1.5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努力。由于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中含有竞技手段的因素,竞技手段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的意义就是挑战极限,所以,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使得体育参与者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心理障碍,并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付出意志努力。例如,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时候,可以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单纯的200米×4跑,第二种方案是200米×2跑,在200米途中设立3—5个障碍物。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案要好于第一种,第二种方案中,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当跑完后学生脸上经常流露的是一种克服挫折与障碍后的成就感。第二种方案中,学生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努力。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当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身心状态,因为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挑战极限,而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6能够有效开发学生应付万变的智力体育运动智力通常是指学生把握时机的能力,即根据瞬息万变的环境迅速调整策略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完美体现往往是在竞技运动集体项目之中,而当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运用于集体体育项目经常化时,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这种体育智力。实验表明,竞技运动手段化经常化的集体中的学生在球类体育项目健身过程当中,对复杂场面问题(例如:看到了什么?有几个人?各自移动的方向?球的位置,可能的落点范围?谁传的球,下一个传给谁?预测防守方、进攻方,紧接着采取何中战术等等)的判断、回答明显好于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不经常化的集体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会有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由此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对于体育智力开发有积极的作用。
2结论与建议
篇5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竞赛;疲劳类型;解决途径
疲劳是体育运行训练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运动后容易产生疲劳这时众所周知的,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特点和运动项目有密切的关联性。运动引起的疲劳容易使人机体功能低下,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段额恢复才能继续运动。体育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疲劳缓解很方法,以便提高训练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及恢复。
一、体育运动训练中疲劳类型
(一)按疲劳部位划分
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疲劳,按照疲劳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3类:内脏性疲劳、肌肉型疲劳以及神经性疲劳等。内脏性疲劳是指运动员训练时产生的疲劳,主要表现是呼吸量变化和呼吸氧量降低等,此类疲劳出现时运动员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均出现疲劳症状:而神经性疲劳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大脑皮层出现的亢进情况,从而致使运动员出现反应迟钝和精神疲劳等症状,肌肉型疲劳主要是指运动员在超负荷运动下产生的肌肉力下降情况,这种疲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肌肉系统调能力,使肌肉出现疼痛现象。
(二)按疲劳表现划分
在体育训练中根据运动员产生疲劳后的表现特征,可以将运动员产生的疲劳分为生理性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性疲劳主要是由身体互动引发的一种疲劳: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心里活动导致的一种疲劳现象,主要表现为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思维反映迟钝、记忆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等,行为表现主要有准确性不高、操作不灵活、动作迟缓等。
(三)按疲劳病程划分
从医学方面老看,按照运动性疲劳产生时间的长短,可以疲劳产生时间的长短将其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机型疲劳、另一种是慢性疲劳。机型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超负荷运动后产生的一种疲劳现象,形体和脏腑出现的疲劳症状。慢性疲劳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在机型疲劳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时,又进行超负荷训练,加重机体疲劳症状。这两种疲劳的恢复主要依靠营养补充和休息等得到恢复,或者通过良好的睡眠均能够有效恢复运动员体力。
二、解决体育训练竞赛中疲劳的主要途径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体育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运动型疲劳,疲劳产生以后运动员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修正才能恢复体能,继续训练。为了加快运动员恢复体能,高从饮食方面对运动体能进行恢复分析。饮食治理能有效该生由于过度劳动而产生的疲劳现象,所以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吸收足够的营养,合理按安排膳食,饮食方面要做到搭配合理,样式丰富,以便补充充足的营养。运动员饮食原则一般是多摄入糖类、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便为自身补充体力和营养。另外,运动员要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以便使自身的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才能促进体力的恢复。所以运动员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在保障充足睡眠的前提下保证健壮的身体质量,以便应对运动型疲劳的耐受力。另外,运动员还可以采用音乐治疗法、散步治疗法等缓解疲劳,使运动员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到达较好的缓解疲劳的效果。
(三)心理缓解法
篇6
1. 自然科学提供了科学化的运动员选材标准
运动员选材是否得当、是否具有很大的潜力, 对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不同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具有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有不同的要求, 如举重项目要求运动员身高不能太高, 腰部柔韧性好、肩关节灵活、身体协调性好等。不同的人因为生理特点的不同, 造成发展的潜力也不同, 适合练习跳水的不一定适合练习跳高, 适合跨栏的不一定适合100米, 所以运动员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地对有潜力的运动员因材施教、科学培养, 既能避免优秀选手的埋没, 又能节约训练成本, 总结选材和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形成经验, 从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基因技术逐渐成熟, 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也基本完成, 该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中运动员的选材上应用日趋广泛。由于生物学家已经从基因的角度研究出某些基因能显著影响人类的运动能力, 而且还从分子水平的角度总结出人体在长期运动的变化规律。这样, 在对运动员进行选材时, 就能提前根据科学的经验对其运动潜力进行评估, 综合评定选材运动员是否适合所从事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并能够达到所从事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例如, 可以通过自然科学中的基因诊断技术, 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运动协调性、身体柔韧性以及身体机能等进行测试分析。因此, 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让运动员的选材更加科学化、准确化、具体化。
2. 自然科学对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影响
自然科学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应用于体育运动训练中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 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因为当今各项竞技体育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 竞技水平已经基本上要求运动员接近或达到生理和心理极限, 如果想要在竞技水平上有进一步的突破, 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训练成绩和效果。因此,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必要条件, 主要通过体育运动器械的改善及高科技手段辅助训练等手段来实现。当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 如高敏度传感器、计算机模拟技术、高速摄像机等技术在体育训练中普及和应用时, 竞技体育便进入了飞速发展期, 成绩的突破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然科学技术使得训练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加速了人们对如何提高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这样就会一定程度地缩短运动员培养周期, 降低运动员的培养成本, 提高运动员的培养效率, 更有利于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自然科学对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影响还表现在对运动员装备的改变上。由于竞技体育是一种高水平的竞技运动, 各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差别并不大, 运动训练的设备与方法手段也因为国际交流变得基本相同。所以运动装备科技含量的高低, 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竞技体育的成绩。比如说鲨鱼皮泳装, 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而对于田径比赛, 跑鞋的舒适度甚至是鞋钉的数量和长度、鞋钉之间的距离和分布都对竞赛成绩影响很明显。田径赛场上, 冠军和亚军之间, 差别往往是零点几秒。而这差别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的差别, 也可能是临场时的心理状态, 当然, 也有可能是跑鞋、服装的科技含量的高低。高科技的跑鞋, 可以更贴合运动员的脚掌与脚踝, 其合理的外形设计, 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比赛中的空气阻力, 把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最大化地表现出来。据资料报道, 亚洲飞人刘翔, 其所穿的跑鞋, 为NIKE公司专门为其定制的。通过科学技术手段, 运用计算机, 模拟分析了刘翔跨栏过程中的动作特点, 并结合刘翔脚部基本数据特制而成。刘翔比赛所穿跑鞋, 相比其它一般跑鞋, 质量更轻, 而且鞋子底部的鞋钉仅设计了10颗,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比赛时赛道上遇到的阻力。鞋钉位置分布和一般跑鞋差别也很大, 是根据其跨栏时脚掌落地点的习惯量身制作。由此可见, 自然科学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对于成绩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自然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竞技体育运动, 竞技体育的竞争也越来越依靠科技实力。从这个角度来看, 近几届的奥运会在运动员竞技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时, 哪个国家的选手在训练时选用的设备越好、装备越先进, 这个国家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3. 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更有效地保证竞技体育的公平性
在竞技体育中,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在竞技比赛中, 比如高清摄像头、全自动电子计时器、全程监视器、终点摄影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 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成绩的判定, 从而保证竞技比赛的公平性。例如, 有些运动员为了取得好成绩, 私自服用兴奋剂, 这在自然科学发展水平较低的年代, 很难被检测出。而现在, 随着兴奋剂检测技术的发展, 可以比较准确地查出参赛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 服用何种类型的兴奋剂, 从而保证竞技比赛的公平性。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百米比赛时冠军的准确判定由于各位参赛选手实力基本相当, 时间差距并不长, 甚至只有零点零几秒, 这时仅仅凭着裁判或者观众的眼睛以及手动计时难免会出现判别的错误。自然科学的发展, 出现了终点摄像机设备和全自动电子计时设备, 这样, 就能清晰地记录终点的每一个细节, 准确判定出参赛运动员的终点名次, 从而有效地保证竞技比赛的公平性。
4. 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大了竞技体育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
众所周知, 竞技体育的比赛盛会多种多样, 这为人类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其中, 最大规模的竞技体育当属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提倡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奥运会。每届奥运会都吸引着全球的体育爱好者的关注, 自然科学的发展, 促使奥运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比如传播途径越来越多, 由最初的广播、报纸等媒介, 逐渐变为电视同步直播、网络同步直播。传播媒介的改变, 使观众对奥运会的进程, 由滞后性知道比赛结果发展到同步参与。而且自然科学的发展, 让交通工具变得更快速, 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比赛现场, 感受运动会的激情。同时,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 让观众感觉融入到赛场。自然科学发展带来的这些变化, 都无形地扩大了竞技体育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自然科学对竞技体育的负面影响
1. 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大了兴奋剂的使用范围
自然科学的发展, 虽然对竞技体育运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随着人类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极限越来越难被打破, 每提高0.1秒或0.1厘米都是非常困难的。常规的训练方法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已经非常困难, 而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需要逐渐地去摸索、去验证的, 从而才能最终形成体系与模式。这就使利用科技手段为运动成绩突破极限提供了土壤, 但如果体育比赛中过多的科技手段, 竞技体育就会逐渐丢失最初的比赛精神, 甚至可能变为科技的附庸品。[4]例如, 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 利用科学技术, 研发更难被检测出的兴奋剂, 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人体的健康, 严重破坏竞技体育的公平和公正性。
兴奋剂最初都是以快速恢复体能增强身体机能等具有伪科学功能的药品形式出现的, 而检测设备及手段的滞后性又使这类药品具有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迷惑性。检测手段的落后必然是对这种药品研究的不确定性, 这就使药品对运动员的危害性了解甚少, 从而使运动员的过度滥用造成不可逆的身体上的损伤。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 使兴奋剂的种类和隐蔽性更多、更强了, 现有的检测手段始终处于追赶的角色。兴奋剂的服用剂量、服用周期等规避检测的服用方法也使检测的难度系数加大了, 这些都使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危害性达到最大。
竞技体育的宗旨与精神就是公平与公正, 是利用体育来教育人、发展人,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兴奋剂的出现严重违反了这一思想, 严重地破坏了人类的和谐发展, 这是我们所要绝对禁止出现的。
2.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竞技体育的参与程度减少
现在的竞技体育越来越接近人体的极限, 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使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增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 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提出的现代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 并且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奥林匹克主义是根据《奥林匹克》的基本原则提出的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 是对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更高更快的美好追求。它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想要利用竞技体育来改变社会、发展人类。
竞技体育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 越来越变成金字塔的塔尖的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达到很高的竞技水平而失去了参与的乐趣。同时, 更高的竞技运动水平也加大了运动损伤的出现概率, 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必然会加大运动负荷, 而运动负荷大到超过了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范围, 就会出现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性损伤。比如出现运动性高血压、运动性低血糖、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蛋白尿, 甚至出现运动性猝死、运动性心肌梗塞等严重的后果。运动性猝死在我国这几年的有关报道很多, 最近的一起就是2015年10月24日南京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在1000米体能测试中的猝死, 可见运动性的损伤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国学者任玉衡等对6810名优秀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 出现运动性损伤的运动员占调查人数的59.37%。由此可见, 竞技运动员出现运动性损伤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具有高发性、多样性的特点,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体的健康, 降低了人们参与竞技体育项目的积极性。
三、自然科学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对策
自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所以, 我们在利用自然科学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同时, 也要制定一系列的对策, 努力减小其负面影响。[]
首先, 加强竞技体育精神的宣传, 使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等都能够深刻理解竞技体育的内涵。只有提高了这些人员的素质, 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从而在源头上发挥积极作用, 有效杜绝自然科学在竞技体育中的消极的过度使用。
其次, 组建专业的科研团队, 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 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实验室, 研发出更快捷、更智能、成本更低的检测方法, 提高现有的兴奋剂检测技术和手段, 加大对使用兴奋剂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打击力度, 从而减少兴奋剂对竞技体育整体以及运动员的损害。
最后, 加强国际合作, 根据国际主流国家对违反竞技体育处罚的法律制度, 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对违反竞技体育精神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对于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违反比赛精神的各种行为, 一旦发现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人, 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
篇7
关键词 竞技性 艺术体操 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1当今世界艺术体操格局
目前世界艺术体操格局多分为三大集团:第一集团为俄罗斯、意大利、保加利亚、白俄罗斯等;第二集团为中国、乌克兰、西班牙、波兰、希腊等;第三集团为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哈萨克克斯坦等国家。
我国近几年来在艺术体操发展上进步可观,在奥运会集体项目上已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第二十六冒略嘶嵘衔夜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战胜诸多欧洲强国,成功闯入前五名,这也创历史新高。在集体项目上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也面对着新规则给我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在2001年、2002年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中,以及第十四届亚运会中取得的佳绩极大的鼓舞来了我们的气势,为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集体全能取得银牌奠定了基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邓森悦再次证明了中国队的实力,斩获个人11名,创造我国个人运动员在国际大赛历史最好成绩,2014年艺术体操世界杯匈牙利站3球2带金牌。而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我国艺术体操团队的失利,无疑是摆在我国艺术体操面前 的是艰巨的难题,目前世界艺术体操虽然飞速发展,并没有撼动第一集团为俄罗斯、意大利、保加利亚、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地位,反而使他们更加强大,目前各国训练方法各有千秋,而第二三集团大量高薪聘请外籍教练成果相当显著,国度之间的争锋在赛场越来越来激烈,而第一集团不可能轻易退出,二三集团紧追不舍。面对2016年艺术体操在奥运会赛场的失利,我国与世界先进队伍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以及2017年度国际体操联合会对评分新规则的再次修改,更加突出艺术体操在身体难度动作和特殊艺术性的重要性。面对新规则的改版对于中国艺术体操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在这严峻的现实面前无疑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艺术体操成套编排规律
特殊的艺术价值和难度动作是构成艺术体操成套的重要部分。艺术体操在成套动作讲究三个因素:动作难度、动作和音乐以及舞步配合的艺术价值、赛场动作的完成度,这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国际最新裁判法则、运动员个人自身竞技能力、艺术体操编排规律等进行。将跳跃,平衡、转体、波浪等身体难度动作在绳、圈、带、球、棒五种器械的配合下,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想象加工,艺术体操成套完成分
2.1艺术体操成套创编构成基本元素分析
艺术体操在成套编排上特殊的艺术价值主要由成套动作中的音乐要素、舞步、服装和器械色彩搭配构成,在竞技运动员成套编排过程中教练员占主导因素,同时会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选定音乐要素,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在成套编排过程中音乐要素始终贯穿整个成套,根据运动员个人身体难度的完成水平选择,在构思整个成套动作主题,根据音乐风格创编与之相适应的舞步。同时综合这些因素应考虑到整个成套动作在赛场中路线变化,在创编过程中一般会以分段编排,在编排过程中不断完善动作衔接程度,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完善动作与音乐编排,使音乐、运动员、动作、场地和观众融为一体。在音乐主旋律背景下用肢体动作表达主题,感染观众的情绪,音乐与艺术体操的有机联系使得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更美,赋予生命的气息。当然在成套动作创编前期必须有教练员和运动员大量的素材积累,一套完整的成套编排凝聚了教练员的心血,缺少不了运动员努力的汗水,与无懈可击的技术能力,
2.2艺术体操国际评分新规则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是艺术体操这个项目的最新发展指南,同时是艺术体操竞赛的基本规范和理论依据,艺术体操每一个周期新规则的变化和修订,对艺术体操成套编排都会提出新的要求,从1981年我国首次参加艺术体操世锦赛至今,在每一次出台新周期评分规则,都会有相应的专家、教练员都会从新规则中研究分析对成套动作编排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并且分析该如何对成套动作进行改编适应新规则的竞赛方式。
2017年修订的新规则在个人成套动作中明确规定BD(身体难度)在跳、转、平难度中难度个数最少三个,最多不能超过九个:S(舞步组合)最少由一个构成;R(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最少一个;AD(器械难度)最少一个。并且每个BD只能计算一次重复则该难度无效,在新BD这一点上是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创新的,在完成动作中BD完成的幅度大于难度表上的规定其分值是依然不变的。在“难度表’’中技术要求各器械至少有一个基本器械技术动作和(或)非基本器械技术动作,若在BD中完成了同样的器械技术动作则为无效。
3国外有关艺术体操成套创编理论
在国外艺术体操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比如在俄罗斯、意大利、保加利亚、白俄罗斯等国家在艺术体操(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12页)成套动作创编中都具有相当大实践水平,当然这也离不开他们在艺术体操多层次深入的研究。1982年原苏联体育院校出版了《艺术体操》清晰介绍了“成套动作的结构和编排”。1984年原苏联列宁格勒副博士普利斯塔弗金娜对“艺术体操运动员个性特征和运动风格”进行研究,根据研究分析艺术体操运员个性特征在赛场上所可能表现出来的表演风格,根据自身特点创编符合运动员个人的艺术体操成套。1991年俄罗斯的波・巴普洛娃完成了艺术《艺术体操新颖独特动作的评价和模式方法》的博士论文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上对新颖独特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乌克兰著名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安娜・别索诺娃在2003年接受英国《泰晤士报》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个人对艺术体操成套编排的观点,表示在成套动作中无论如何艺术价值和审美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竞技性如此强,既追求速度、节奏并存表现力中很难将这些完美的结合,便需要我们在艺术体操成套创编上不断创新。
艺术体操这个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主要以技术价值、完成情况、和艺术价值三部分构成,然而想在比赛过程取得优异成绩,艺术体操员和教练员就必须依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在动作编排中将各种因素去平衡协调,使成套动作尽可能达到完美、顺畅,也使运动员可以高质量的在赛场完成成套动作。
篇8
[关键词] 北京奥运经济体育事业
奥运第一次与经济发生强烈摩擦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是在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期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是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由民间承办的运动会,一切奥运筹办所需资金自行筹措。筹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利用自己的睿智,使原计划耗资5亿美元的奥运会,转为盈利为2.5亿美元。据统计,这届奥运会还间接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30多亿美元的远期收益。这届奥运会为其能在更多国家举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尤伯罗斯因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贡献,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奥林匹克金质勋章。从此奥运经济逐渐显露在各种图书、报刊等传媒上,成为人们浓墨重笔的热点之一。那么北京奥运与经济的互动影响有哪些,笔者将在本文给予阐述。
一、北京奥运与经济发展
自我国首都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后,北京体育事业进入到一个以筹办奥运会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期,乃至全国的体育事业都在这一时期变得更加活跃、更有动力、更有前景。从2005年开始,北京奥运场馆及其附属设施和周边市政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北京市奥运经济工作也开始全面启动。奥运会给北京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已经逐渐显著呈现。奥运经济已经从概念、初始运作,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北京奥运与经济发展已经全面捆绑在一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北京经济快速发展,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目标。预计北京将提前两年实现发展目标,即到2008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立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北京市各产业结构得以全面优化升级,城市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第三,拓展了北京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北京奥运全球更多关注力集中到北京和北京发展上来,为我国一些企业和品牌走向世界创造了积极和难得的机会。第四,北京奥运前期的准备和建设已经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开始发挥作用。
二、北京奥运新理念融合并促进了经济与体育事业等多重因素的发展
1.奥运理念蕴涵经济与体育多重因素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整个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北京举办奥运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是全国人民对北京的支持,是世界对北京的认同。根据奥林匹克宗旨,北京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绿色奥运的含义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既可以指生态绿色,也可以指更深层次上的“绿色”,包括物质绿色和意识绿色两大方面。北京2008奥运将以绿色清新的面貌出现,为世界环保运动注入新的动力。科技奥运将反映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推出一届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高新技术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北京奥运会也是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构建人文关怀的奥运盛会,围绕北京奥运会,一系列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文化、体育活动将陆续展开。
2.北京奥运正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化加速发展
北京政府2006年多项政策出台,抓住奥运商机,全面推进北京体育的产业化,加快建立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经营方式多元化,与首都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力争200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左右,体育产业初步成为首都文化型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为了这个目标,北京大力培育适合市场运作的体育项目,构建健全的体育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用品、网络体育、体育书刊、体育彩票市场。积极发展崇文龙潭湖、宣武先农坛、朝阳奥林匹克公园、密云云佛山四大体育产业园区。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体育企业、俱乐部和体育中介公司,壮大体育经纪人队伍。扶持受到群众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台球、冰雪运动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推动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市场化。重点培训在国内外体育领域懂规则、会经营的知名体育经纪公司和体育经纪人。加强北京体育企业与媒体产业的互动,通过媒体优势,扩展体育服务领域,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开发体育文化市场。切实提高体育市场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以高质量高水准的体育服务激活体育消费,满足市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三、奥运经济与体育事业的双向互动推进
1.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指为举办奥运会和利用奥运会创造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广义的奥运经济还包括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被称为奥运后续经济,它们形成了奥运经济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予以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经济活力,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令城市功能得以大幅度提升,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并带来长期和深远的全方面积极影响。
2.国家高度重视北京奥运及相关体系的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北京奥运在经济与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双向互动作用,中央和北京各级领导给予高度关切和指导。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2007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并强调,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工作,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广大体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动群众体育工作。一要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新。二要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广大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三要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民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推动农村体育发展。
3.奥运经济带动多地区多行业发展
奥运经济已经跨越北京的地域在全国在各行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在或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投资市场、消费市场。奥运经济加速了北京市经济发展,2005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1.8%。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上半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2.3%,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山东作为北京市周边地区,处在奥运经济圈靠近核心区域,同时也是奥运会比赛分会场,奥运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有着独特的条件和优势。2005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896.5亿元,增长1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另外,奥运建设对于青岛市的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在其带动下,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44.8亿元,增长49.3%。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北京及周边地区如河北、内蒙古等地,乃至全国许多省份的相关产业,都在奥运经济大环境下空前繁荣。
4.奥运经济与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双向和互动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北京及全国的全民健身热潮。“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为了繁荣体育事业、推动全民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促进体育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规范体育市场,建设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事业,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奥运经济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物质保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北京奥运与经济发展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北京奥运经济体系,它带来的是经济与体育的双向互动发展与促进。尤其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甚适应。借助这次北京奥运的契机正迎来跳跃式发展的机遇。
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带动了奥运经济快速发展和扩大,由此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体育产业的事业当中,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灿烂前景。可以预见,随着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赛事,以及相关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完善,中国体育一定会蓬勃发展,并在促进国内体育相关产业的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将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奥运与北京――奥运经济概念. bjoe.省略/ayybj/
[2]雷选沛:北京奥运经济运营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3]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7(20)
[4]《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体育专项规划》. bjoe.省略/
篇9
关键词:运动员,营养,矿物质膳食调查
1 引言
膳食调查是研究运动员合理饮食的基础。常用的营养调查方法有记帐法、回顾询问法、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四种。其中,称重法和化学分析法相对准确,本次调查采用称重法。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是培养省级、国家级、世界级运动员的摇篮,学校有速滑、乒乓球、蹦床、跆拳道、举重等多支运动队,其中运动员以青少年为主。合理营养是决定运动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和正确选材、科学训练共同决定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为了给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提供科学参照,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特对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运动员进行膳食调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校在校青少年运动员,共131人,男68人,女63人,年龄7-18岁,以16岁为标准人进行计算。
2.2研究方法
于2009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连续六日采用称重法对体校学生进行膳食调查。
1称重:称出每餐所用食物的生重,烹调后称出熟重,用餐结束时再称出剩余食物的重量(熟重)。最后计算出各种事物的实际消耗量(熟重)。
实际消耗量(熟重)=熟重—剩余食物的重量(熟重)
2生熟折合率:根据烹调前后食物的重量计算生熟折和率(生熟比)。
生熟比=熟重/生重
3统计每餐就餐人数:统计每餐就餐人数,并计算出总人数,折合成标准人计算。
4总人日数的统计:根据准确记录的就餐人数和中国的膳食习惯,三餐的食物消耗量比例分别为1/5、2/5、2/5。[2]
总人日数=早餐人数×1/5+午餐人数×2/5+晚餐人数×2/5
5计算出每人每日平均摄入的生食物重量:
平均摄入量=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日总人数
6所得数据与运动营养学中运动员的推荐标准及医学营养学中普通人群推荐标准进行比较。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研究结果
数据经整理和统计,详见表1、2、3
表1 竞技体校运动员三餐人数统计表
篇10
【关键词】云计算环境 失效规则 资源动态 提供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产业迅速的发展起来,相应的服务业务也越来越多,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其中云计算能够在动态增长的众多资源中,满足用户的计算、服务和存储需求,因而成为大规模商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计算方式。但是云计算的过程中,由于节点资源自身存在一些不确定、分散性的特点,使得它的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甚至是失效,为此通过将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进行数据计算密集型服务和交互密集型网络处理服务两类划分,然后通过考察在这种服务类型下的失效节点呈现出的规律,来减少动态资源提供失效的情况发生。
1 云计算系统的分析
1.1 云计算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云计算是指在互联网服务增加、交付、使用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便捷、可用的网络服务的一种按用量付费的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方式下的服务与传统法的服务方式有明显的不同,传统资源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他们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往往把服务的系统布置在一个特殊的系统上,将资源和服务一同推出。而云计算模式下提供的服务和资源则成功的结合在一起,提供服务的人转变成提供资源者的客户,而提供资源的人则必须一经要求就要提供客户所需的资源,而且这些提供的资源必须是有效的。资源的可靠性对提供资源和服务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二者只有在资源有效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考察资源提供的可靠性,可以将与计算系统的服务分为数据计算密集型和交互密集型的网络处理服务两大类进行分析。
1.2 失效率的确定分析
失效率的定义是可以这样设定:在时间t的范围内系统保持着有效性,但是在时间t到t+Δt的范围内存在着一个系统的实效几率,失效率与时间构成了一个失效的函数λ(t),在公式中pdf(t)代表的是几率的密度函数,而cdf(t)则是几率函数,其公式具体如下:
2 失效规则具备的特点分析
对失效规则进行分析,必须对云计算系统的失效记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后了解到失效性具有空间局部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把失效节点的间隔当作随机出现的情况进行处理,而且这个随机的参数值也小于数值是1的weibull(scale,shape),而且数据密集型的失效规则也可以用weibull来进行分析,因而可以得到以下的公式:
通过上面的失效率函数可以得出:
通过以上失效规律的判别发现,对于一个性能较高、网络处理能力较强的混合计算机群,节点可能出现失效的的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短暂的下降后会呈现大幅回升的局面,这是因为在节点启动时相对没有与周围的环节进行相应的配合,这是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有了一定的配合暂时的将故障的几率降下来,可是任何设备随着时间的推进由于软件老化等诸多原因就会慢慢的出现故障。
3 针对云计算失效规则资源动态提供的策略
3.1 基线策略
基线策略目的是为了维护节点资源池,它是不计资源失效规则的策略,在有资源需求时它可以直接随机的抽出一个节点,在完成工作量后又会被随机的放回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节点失效,那么基线策略在把它放回节点资源池的负载等待队列,并且把相关的计算任务也放入等待队伍中释放出这些节点。
3.2 在失效规则的情况下采取的单队列策略
与基线策略不同,在失效规则情况下采取的策略可以分为单队列策略和多队列策略两大类,其中单队列策略是基础,而且它与基线策略不同,是通过维护上次恢复时间的有序节点资源池。在前面的分析的理论下,设定它的失效规则也符合weibull,因此它在刚失效的时候是最薄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得可靠,而我们就可以将前期经常失效的节点放在显著的位置,当有计算需要时我们就从其他部分来截取空闲的几代呢,而这些节点就是非常可靠的,失效性非常的低。
3.3 在失效规则的情况下采用的多队列策略
多队列策略与单队列策略不同,它不是依据各个特有的失效规律来发挥作用,而是面对很多的计算请求需要从多个资源列表中寻找最好的资源,这就需要对各个资源列表的情况进行可靠程度的划分,不主观性的设定哪个资源列表一定具有可靠性,而只是比较它们的可靠程度,然后再集中的进行选择最可靠的资源。
4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计算模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将它的功效更好的发挥出来,文章进行了失效节点资源的规律性分析,提出了一条能够减少失效资源出现的策略,保证了云计算环境下提供的动态节点资源的可靠性,给广大的用户减少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冠华,孟丹,詹剑锋.云计算环境下基于失效规则的资源动态提供策略[J].计算机学报,2010(10).
[2]李冰.云计算环境下动态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张小庆.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资源提供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4]程仕伟,潘郁.云计算环境下基于可信性的动态资源分配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1(11).
作者简介
万乐,男,江西南昌市人。现就读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工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