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07 17:2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形势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形势分析方法

篇1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分析方法;机制建设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环境质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开展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形势的关系,以达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对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不断完善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机制的建立,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

1 环境与经济形势的关系

在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环境与经济形势的关系,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

1.1 经济发展支撑环境保护

良好的经济发展对促进环境保护有着更好的推动作用。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促进环境保护过程中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同时也有利于更多优秀人才的投入。经济的发展促进高新科技的进步,使环境保护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明显。

1.2 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环境保护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促进工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实现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对经济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过程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推进经济进步。

2 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主要内容

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是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进行环境与经济形式分析中,包括几点主要内容:

2.1 着重分析经济发展形势

在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内容中,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分析是首要任务。相关经济政策实施对环境保护的影响重大,根据经济控制形势的改变,及时调整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实施手段。同时,根据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指标,以保证在开展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符合宏观经济发展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2.2 注重分析污染减排情况

各级政府在开展环境保护中,将污染减排工作作为重点任务进行落实,以保证对污染减排进展掌控,避免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中对环境污染减排的控制管理要从多方面的进行分析,包括对结构减排分析,即经济发展形势下,环境污染所面临的机遇,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的均衡或正增长情况提高环境的保护力度;工程减排,即对区域内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污水治理以及重污染去整治等方面,依据污染治理计划展开污染治理;管理减排,即对环境污染治理实际情况进行监管控制,通过制定相关有效管理制度或相应开展各种活动等方式,对污染区域展开监控。

2.3 环境污染原因的调查分析

在进行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过程中,要注重环境污染原因调查分析。环境质量调查包括区域空气质量检测、水质检测、PM2.5以及其他有关健康的环境污染指标的监管。定期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同时,依据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对环境质量下降较为明显的区域进行重点保护,并根据污染类型进行采取有效行动,以控制环境污染情况不再继续恶化。

3 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方法及机制建立

为保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在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过程中要根据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内容,注重分析方法的掌握以及明确机制的建立。

3.1 主要分析方法

3.1.1 应用综合分析方法

综合分析方法在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是对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环境质量提高等方面的全面概括。综合分析法的运用包括另一种分析方法在内,即专题分析方法。专题分析方法将环境污染的各个领域方面进行专业的分析总结,例如对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以及突发阶段性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环境质量的控制。通过对各方面环境污染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判断出该采用怎样的手段方法,进行环境治理。综合分析方法即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管理,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对环境保护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治理措施。

3.1.2 宏观长远分析方法

为保证环境保护具有长远意义,在开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中,要应用宏观长远分析方法对环境发展形势做出对比和长远规划。长远分析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采用宏观长远分析法时要结合定期分析理论进行开展,即掌握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战略的结合情况,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环保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宏观长远分析方法在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应用中,对经济环境发展下开展远期环境保护筹划有着引导作用。

3.1.3 定性定量分析法

在经济与环境形势分析方法研究中,定性定量分析法是指依据环境发展趋势以及一定数量上的环境分析总结的分析方法。应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能够有效结合经济发展形势的特征以及环境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对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定性即结合专业人员的推理判断以及经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定量即对一定数量的数据展开分析,得出数据变化关系和数据变化特征。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双重作用。

3.2 机制建立

根据经济发展的特征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形势分析,建立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机制十分必要。建立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机制,能够从宏观上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对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要注重各部门的协调性和层次性,提高机制的实效性。

首先,建立部门协调合作和信息沟通机制,形成环保部门内部和外部有关部门的内外联系工作制度;其次,建立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咨询机制,组建由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系统内部各单位和高校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形势分析咨询专家组;最后,建立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机制,加强现场调查,了解基层和企业发展态势及环境保护情况。围绕三个工作机制,形成每季度重点行业形势分析座谈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部机关环境与经济形势全局性调度。

在统筹考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环保工作特色基础上,选取典型城市组织开展城市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试点,逐步形成国家与城市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典型城市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机制的建立,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结合经济发展形势,调整环保对策。同时,在实践工作的检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家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范清华,张涛,沈.2012年1-9月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J].北方环境,2013(10).

[2]刘书明.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04).

[3]李阳.低碳经济框架下碳金融体系运行的机制设计与制度安排[D].长春:吉林大学,2013(12).

篇2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才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地持续地探索化学世界的丰富知识,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提高其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上,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便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基础学科,学好化学对生活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一个好的导入方式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用恰当的方法,给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让其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认为比较符合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的主要有利用直观教具、化学故事、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等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直观教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将要学习的是什么,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想象力,通过眼见的形状,状态去想象抽象的结构和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有机物中苯的学习,可以通过球棍模型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苯是一个环状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它为何会形成如此的空间构型,利于加深印象和理解。

    二、利用化学史实和化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年龄尚小,不乏强烈的好奇心,枯燥的灌输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许多妙趣横生的化学小故事却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容易将其引入到化学教学的活动中去。因此,告诉学生一些化学史实和化学小故事是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述硫酸铜杀菌的故事: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色的游泳池中游泳,你知不知道这蓝色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呢?它可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可以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有杀菌作用呢?学生思考过程中再告诉他们: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当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再次让学生思考其原因,最后引出重金属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这一知识点。

    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就成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无限动力。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可以为学生做一个“密信”的小魔术: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完全看不到字,然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这样学生会惊讶于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容易引出指示剂的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它能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微观的,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大大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它能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双重作用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更好的将学生置于建立起来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氢氧化钠和醋酸的电离的微观过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氢氧化钠的完全电离和醋酸的部分电离,从而引导其思考两者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是从知识导入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很多途径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小组合作法,开展各种和化学相关的课外活动,联系社会,自然和实际等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继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制度变迁 经济发展方式

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道格拉斯・诺斯以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建构了制度变迁理论。在其所发表的《制度变迁的理论》中将“制度”定义为“人所发明设计的对人们相互交往的约束”,并将“制度变迁”界定为“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在诺斯看来,制度变迁就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的过程,即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原有制度的替代过程,或对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产过程以及交易过程。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来自于统治者和企业家们的理性建构,并非社会秩序的自发生成。基于此观点,本文将以政府和企业两者作为行为体,用发展的眼光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制度政策,并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分析。

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现状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涉及到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两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取向和高强度投入的对内经济发展方式,与注重加工贸易和以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主、借入外国债务为辅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相互作用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①但是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基本上是依靠大规模地投入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而实现的产值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弱点逐渐表现出来: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红利弱化,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制约性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对外经济实际上还处于依附地位,一旦投资和出口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经济也将面临较大动荡。

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背景,我国在近年来开始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针对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的经济发展质量低下、社会及自然资源耗费过大、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需求等弊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旨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从事实上看,现阶段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仍相对缓慢,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小阻力。

在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我国实行的是以政府为指导的、由市场发挥基础调节作用的发展方式。

三、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缓慢原因

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缓慢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一)政府和企业在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认识不同,导致制度供求不均衡

首先是制度创新的供给方面。制度的供给是指一个社会提供制度的能力和提供制度的多少。诺斯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本文主要谈及的是正式制度,而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原理,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政府只有在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才会供给或者推动某一制度的变迁。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政府愈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也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很高的战略高度上。但反观制度创新需求方面。诺斯认为,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构内实现,才导致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或变更旧的制度安排。根据这一观点,一项制度产生需求的前提条件是有潜在利益驱使、并且制度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从这个角度,企业作为当前经济结构转变相关制度的作用对象,往往更重视短期收益和既得利益,并不愿意花成本进行生产方式的优化改革。正是政府和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不同态度,导致了目前我国在经济结构转变方面制度安排的供给并未适应其需求,造成制度供求的不均衡。

(二)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诺斯等将制度分为“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两个层次。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制度环境则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

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由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的限制大大地制约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以能源行业的垄断为例。卢现祥教授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制度经济学思考》②一文中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垄断现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电力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电价确定和电力运行的调度指挥等方面都高度整齐划一,主观上是为了电力运行安全,客观上则排除了其他独立的利益主体进入电力市场。政府管制对电力工业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在于:第一,造成了电力工业经济的效率损失,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管制抑制了非国有经济成分的资本进入电力行业,从投资上限制了电力工业的发展;政府对电力行业的价格管制限制了电力企业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电力供给的完全垄断市场,使电力工业企业丧失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的外部压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第二,造成电力供求过程中的寻租现象,电力部门为了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就需要不断地寻租;为了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电力行业从业者通过寻租的方式来获取额外收益。

有人把我国一些产业中的垄断等现象概括为经济发展的“制度成本”。不合理的制度和制度环境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成本。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进步和生产质量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与此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创新的过程。

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难以实现生产方式优化的。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主要有四种: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激励和科技发展。可见垄断会遏制企业的创新动力,而只有当企业具有足够的创新动力时,才能够进行主动创新。外在压力尤其是市场竞争给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会逼迫企业进行被动创新。

(三)缺乏对知识产权的足够保护

十报告指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也是目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缓的原因之一。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原因,主要从制度结构方面分析。上文提到,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等正是的规则,而后者包括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为准则等非正式约束。两者作为制度结构中从不同角度规范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则形式,它们互为耦合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制度结构的效能。当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互补性关系较弱时,二者在保障社会经济运行方面会出现功能障碍。反之,正式制度在得到参与社会行动的个人或组织的认可,并与非正式制度在结构和功能上形成较强的互补性时,才可能在较低的实施成本上实现高效率的运转。

我国现阶段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制度结构并不合理,社会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意识在整体上产生脱节。具体来说,“由于知识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它更容易被他人‘搭便车’,这必然导致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比普通的财产权意识更容易缺失。”③而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存在而使其收益大于成本的人还处于社会少数派的地位,因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促进作用也还不能够得到非常明显的表现。社会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知识产权制度的存在而直接获益,他们往往会认为知识产权法的制定会增加自己消费知识产品的成本。从这一角度出发,知识产权法在我国现阶段并没有体现出社会大多数人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偏好,而社会大多数人的偏好程度恰好决定了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薄弱。

四、结语

根据诺斯提出的制度变迁方式进行划分,我国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往往更倾向于采取“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和渐进方式的组合”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改革开放后的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这种模式能给制度安排的变更留有调整余地,避免制度震荡所带来的破坏性,也给制度作用对象留有一定适应时间,减少抵制。但另一方面,这种制度变迁模式同时还存在着作用时滞较长和制度内生诱导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利益集团寻租的可能性增大、“搭便车”现象以及产生摩擦成本。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一样,都是资源从旧的产业向新的产业转移的过程。资源的产业间转移受到市场和政府宏观调控双重影响,因此,这种转移应该是建立在两个条件基础上的:一是市场机制下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二是政策层面上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实际状况是,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注重了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却在制度方面却并未与之相适应,这也是新时期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

[2] 廖运凤.新制度经济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3] 卢现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 李.战略抉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转型[J].学术月刊,2012年1月

[5] 何华.知识产权意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注解

① 李.战略抉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转型[J].学术月刊,2012年1月

② 卢现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篇4

【关键词】  精神病

精神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精神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病人不仅否认患病,且在失去正常理智的情况下突发冲击行为,可对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危害。本文对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我院发生突发冲击行为的33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精神病病人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男21例,女12例;年龄16~47岁。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及大专以上4例。婚姻状况:未婚9例,已婚16例,离婚8例。职业:农民5例,工人12例,专业技术人员9例,无业人员7例。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5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4例,脑外伤性精神障碍3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例。急性起病26例,慢性起病5例,不详2例。病程为7 d~27年,其中<1年15例,1~3年10例,4~5年3例,6~10年2例,11~20年2例,>20年1例。有既往冲击伤人史者25例,精神症状未缓解者9例,精神症状消除和好转者24例。冲击行为发生时自知力恢复和部分恢复者21例,无自知力者12例。冲击行为原因:8例病人受被害或关系妄想支配,认为对方要伤害自己,为保护自己而突发冲击伤人;5例病人否认有病,不愿治疗而被强制住院时,病人不满加上内心恐惧而出现冲击行为;11例病人受幻觉支配而突发冲击伤人、毁物行为;9例病人处于兴奋状态,受到极小的刺激就发生了冲击伤人行为。冲击行为方式:拳打脚踢、手抓口咬、掐拿。所用工具为床头柜、输液架等。冲击行为发生时间在6:00~8:00者9例,8:00~17:00者6例,17:00~21:00者18例,冲击伤人以晚饭后最多。冲击行为先兆:大部分冲击伤人者都有先兆表现,其中兴奋躁动28例,焦虑、坐立不安4例,无先兆者1例。

2  护理体会

   

本文资料表明,在冲击伤人、毁物病例中以男性居多(占63.6%),其原因可能与男性心理素质低于女性,工作、婚姻受挫,社会压力大于女性有关。疾病的初期是冲击行为的高危期(78.8%),大部分伤人、毁物行为出现在急性发病期。有伤人毁物史者发生冲击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占75.8%),说明有伤人毁物史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有再次发生冲击行为可能,且大都在无自知力的状况下发生(占94.0%),需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冲击行为多发生在晚餐后(54.7%),此时白班已下班,工作人员少看护困难,容易给病人可乘之机。多数有冲击行为的病人都有情绪和行为变化的先兆(97.1%),如兴奋躁动、焦虑、坐立不安等表现,说明病人的冲击行为是可以预见的,有助于我们提高防范意识。

2.1  原因分析

   

①受精神症状影响:病人在幻觉支配下,尤其是出现命令性幻听时,病人就会产生冲击行为,受妄想支配,特别是被害妄想, 病人认为某人要置自己于死地,为保护自己而先发制人,对被怀疑对象实施攻击; 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 情绪激动,极度兴奋,易产生冲动行为;癫痫与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病人易出现突然伤人行为。②防护意识不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对新入院、带有暴力行为的病人警惕性低,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性约束,对病人的冲动进行干预时忽略自身安全,易造成意外伤害。③环境的因素:目前对精神病人的护理,采取的是封闭管理模式,不同类型的病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易产生不良情绪,发生冲击行为。同时,病房的安全设施不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薄弱环节,危险因素未能及时清除,当病人发生冲动行为时,医护人员显得被动。④医护人员言语不当: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没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动态,对不安心住院的病人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护理措施不到位,对于兴奋躁动病人的态度不冷静,言语不得当可能激发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

2.2  防护措施

2.2.1  做好入院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 

全面评估病人情况是防范攻击行为的基础,内容包括既往史、发病诱因、精神症状、个性特征、自知力以及有无攻击行为的诱发因素;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思想动态,了解病情变化的特点,对具有幻听、被害妄想、不协调性兴奋、自知力缺乏等高危症状的病人实施重点监护,观察幻觉妄想的内容及表现,对异常行为要劝说并及时阻止,对有明显攻击倾向的病人,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严格安全检查:对探视及外出活动的病人严格检查危险物品,严防病人将破玻璃、碎铁等危险物品带入病房;晨、晚间护理时应注意收检危险物品;病房内的设施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以杜绝隐患;每次组织病人理发,或将指甲刀、尤其是剃须刀交给病人使用时应有专人看管,避免病人用此类利器自伤或伤人;对持什物有伤人企图的病人,要大胆、镇静地采取有效的转移病人注意力的方法将什物取下,或选择病人最相信的人进行说服、诱导,切不可强行夺取,以防意外;在工作中凡遇有病人用危险物品伤人时,要从背后或侧面阻击病人行动,不可迎面阻拦。

2.2.2  尊重病人并取得病人的信任 

对病人要守信用,不答应办不到的事,以免病人因受到欺骗而出现攻击行为。对病人态度应和蔼,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避免用生硬的语言刺激病人。当病人处于症状活跃期时,有的会出现冲动、攻击行为,此时护理人员不能畏缩,要机智大胆,灵活果断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巡视护理:加强责任心,严密巡视观察,善于捕捉病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暗示信息,警惕可能发生意外的迹象,如紧张、恐惧、愤怒的面部表情,呼吸急促、双拳紧握、大踏步地走动、口出威胁性的言语,对此类表现不能掉以轻心。行为干预:行为干预要重视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如下棋、打扑克、听音乐、打乒乓球、健身活动等,既能丰富住院生活,又能分散其注意力,消耗旺盛的精力,从而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篇5

2005年,我台引进了TSD-25型DAM中波数字发射机。该发射机采用数字技术进行调幅,其功放板选取大功率MOS场效应管,采用高效的丁类开关放大电路,具有效率高、工作稳定、故障率低的特点。

但该功放板设计上也有不足之处:在发射机正常工作、功放板上的元器件并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功放板上的故障指示二极管却点亮报警,使值机人员无法根据故障指示判断功放板是否损坏;而且当有功放板确实损坏时,又无法根据故障指示迅速准确地判断是哪一块功放板损坏,从而给安全优质播出工作埋下了隐患。

我台技术人员经过技术攻关,对功放板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改造思路和方法作一叙述和分析。

1 功放板故障报警设计原理

该发射机的功率放大部分共用64块功放板,每一个功放板用八个大功率MOS场效应管(型号为IRFP350)组成H型桥式开关放大器。桥式放大器由2个半桥组成,左半桥包括V1V12和V3V10,右半桥包括V2V9和V4V11。

如图1报警原理图所示,2个半桥分别通过5A快速保险丝F1和F2由+230V电源供电。在功放板的外沿装有2个红色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用来显示2个保险丝的通断状态。当功放板正常工作时,F1和F2上没有电压降,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截止,没有电流通过而熄灭;当由于故障(主要因为大功率MOS场效应管击穿短路)使保险丝F1或F2烧断后,230V电压通过限流电阻R1或R2点亮二极管VDS1或VDS2以示报警。按照设计,如果功放板上有场效应管短路引起保险丝断开,那么相应红色指示二极管亮,表示保险丝损坏,通过屏蔽门上的圆孔可以看见。图中L1、L2为电源滤波电感,R3、C1、C3及R4、C2、C4为滤波电路,VD11、VD12、VD13、R16、C14等组成取样电路,由P1-35接口输出取样信号,为监测显示电路提供功放板损坏报警信号。在报警信号作用下,监测显示电路中相应故障指示二极管报警。

图1 功放板故障报警原理图

2 功放板故障指示二极管误报警的分析

从上面的原理分析可知,当功放板正常工作时,F1和F2上电压应该为零,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因截止没有电流通过而熄灭。但在发射机实际工作中,F1和F2没有损坏,但红色发光二极管VDS1和VDS2却点亮了。这是为什么呢?

图2 功放板印刷线路板示意图走线

分析原因,问题很可能是出在了印刷线路板的走线设计上。由于功放板采用插入式安装,插槽在机柜内的母板上,电源供电、控制、信号等接线口都设计在功放板靠近母板的一面,而故障指示二极管为了方便值机人员观察,设计在观察口的一面,这样的设计使得故障指示二极管和接线口恰好是设计在印刷板的两端,+230V电源经L1,L2,R1,R2,F1,F2后要经过很长的印刷板走线才与VSD1,VSD2连接(如图2所示,图中粗实线为印刷板走线,线路板为双面走线,其中的虚线部分走线铜皮在元器件的一面)。由于功放板工作于大功率高频率状态下,其自身以及相邻或者相近功放板辐射都将产生高频干扰信号,这么长的印刷板走线存在的分布参数对于高频干扰信号不再为短路状态,必然有干扰信号产生,从而加在VSD1,VSD2上使其点亮。在发射机正常工作时,我们把示波器挂在VSD1、VSD2上,发现干扰信号频率从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千赫兹,频率和幅度不断地变化,从而证实了我们的分析。

3 功放板故障指示二极管误报警的技术改造

如何消除和减少干扰信号,从而避免VSD1,VSD2产生误报警呢?因为干扰信号为高频信号,经过理论分析,可以考虑采用阻断干扰信号和滤波两种方法。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功放板进行了技术改造。

3.1 改变R1、R2在印刷板的位置

参照印刷线路板走线示意图,我们把R1、R2从印刷板的位置上取下,在R1、R2原来的位置上用两条短路线连接。在印刷线路板靠近VSD1,VSD2正极的地方用电工刀切断线路铜皮,将R1、R2接入(如图3)。如此改变后,对于直流通路来说,R1、R2只是在印刷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电路原理没有任何改变,R1、R2直流限流的作用不变。但改变R1、R2位置,对处印刷板走线的分布参数产生的干扰信号却有了滤除和阻断作用。

图3 功放线路板改变R1,R2位置示意图

图4 R1,R2位置改变对干扰信号的作用比较示意图

参考图4,分析如下:改变R1、R2位置前,由于R1、R2所处的位置(R3、C1、C3及R4、C2、C4在印刷线路板上非常靠近R1、R2原来的位置),阻断了干扰信号经滤波电路R3、C1、C3及R4、C2、C4滤波;改变R1、R2位置后,一方面,由于R1、R2原来的位置上已经短接,靠近短接处印刷板走线的分布参数产生的干扰信号将被功放板上的R3、C1、C3及R4、C2、C4有效地滤除。

另一方面,在改变R1、R2位置后,由于印刷板走线产生的干扰信号不在是直接加到VSD1,VSD2上,而是经过R1和R2的分压才加到VSD1,VSD2上。改变了R1、R2位置,R1、R2就起到了阻断干扰信号的作用,而且因为R1、R2的阻值很大(56K),阻断干扰信号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此改进后,R1、R2原来的限流功能不变,又起到了阻断干扰信号的作用。

3.2 在VSD1,VSD2上面并联滤波电容

电容的作用之一就是滤波,从理论上说电容的容量越大,阻抗越小,滤波效果就越好。但实际上超过1微法的电容多为电解电容,有很大的电感成分,所以滤除高频干扰信号的效果反而不好。而涤纶电容的介电常数较高,体积小,容量大,稳定性较好,非常适宜做旁路电容。所以我们决定采用涤纶电容。

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在VSD1,VSD2上分别并联1个0.1微法的涤纶电容,滤除高频干扰信号的效果非常好。

3.3 技术改进的效果

经过上述两方面的改进,在机器正常工作中,发射机功放板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功放板上的故障指示二极管不再点亮报警。经过长时间的加电试机,经过改进的功放板温升无明显异常,发射机工作正常。经指标测试,发射机指标正常,技术改造取得成功。

4 结语

这次技术改造,我们一方面考虑尽量不对功放板进行较大的变动以免破坏功放板的整体美观,另一方面要求尽量减少元器件的增加或减少数目,争取以最小的变动取得最佳的效果。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我们通过改变电阻R1、R2在印刷板的位置及增加2只滤波电容,有效的解决了功放板故障指示二极管误报警的问题,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为贯彻“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安全播出方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1、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立足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围绕2013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全面乃至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力争主要指标的增幅高于百强县、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更多的量化指标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确保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领跑全省,为构建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战略支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2、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加强沟通与协调。

一是加强沟通。近期我局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到数据衔接匹配。同时加强与县直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严格按照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调度,确保完成考核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监测。加强对重点规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分析调度,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三上”企业尤其是规上工业企业申报工作,努力帮扶一批有潜力、有规模的规下企业成长为规上企业,从而扩大规上经济总量。

三是加强指导。统计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对相关统计数据(GDP),只有实行分类指导,才能实现应统尽统,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近期,我局将深入重点乡镇、开发区及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帮助查找问题,研究解决方法,不断提高我县GDP核算等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质量。

3、我们的工作举措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密切关注,科学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进一步把握方向,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抢抓速度,既在总量上做文章,提高占全市比重,又在增速上不让步,提升在全市位次,确保首府首县的地位不动摇,确保“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篇7

       城乡统筹与农村改革

        (1)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经验研究 余静文

        (11)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民法改造 张晓娟

        国情研究

        (18)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齐建国

        (27)基于国民收入分配视角的中国宏观税负研究 陈颂东

        (35)我国农村金融作用农村经济的路径与实效——基于农村金融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汪艳涛 高强

        中国改革热点与难点

        (45)高等教育改革对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影响 李天健

        (54)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变迁的特殊性与优化 刘林

        经济理论与方法

        (59)社会合作与利益协调:国外公共品博弈实验综述 刘建华

        (70)碳金融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 王定祥 琚丽娟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

        (80)长江上游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耦合与互动 肖金成

        (84)西藏扶贫开发的逻辑机理与绩效分析 李国政

        企业经济与管理

        (91)服务质量和感知价值对服务忠诚的影响——基于餐饮业和细分维度的探索 谢春昌

        (101)我国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高管薪酬激励效应比较——以煤、电、纺织、服装业为例 李世尧

        (108)《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无

        无

        (f0002)《西部论坛》征稿启事 无

篇8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就业

劳动力市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大环境,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效果。目前我国处于二元经济转换,同时又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包括劳动力资源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机制配置的机制转变。在经历就业迅速扩大和遭遇劳动力市场冲击的同时,就业形式和就业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蔡(2008)通过梳理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对城乡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打破了传统的关于“就业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成不变”等神话。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指标,准确地反映了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总量增长和结构多元化,及其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事实。他还通过对人口转变过程的阐释,预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的判断,并揭示了这个转折点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出的挑战。陆铭、蒋仕卿(2007)将1996年视为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在第一阶段,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人们职业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在第二阶段,结构调整则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不同的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失业人数与职工数量之比,以及其他人口与职工数量之比在1997年之后也同步上升,这也反映出了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而其他人口数量与职工数量之比的快速上升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劳动参与率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

这些观点在众多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5年初分析得出 2004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超过了900万人,预测2005年就业矛盾将会比2004年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1)长期性就业压力依然过大。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力资源增长的高峰期,在城镇新增就业群体、累积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要求就业的总规模每年在2500万人左右,而新增就业机会不足1000万人。(2)2005年经济增长率的回落,将对就业增加形成短期压力。(3)大学毕业生大规模集中释放将继续加大就业供需矛盾。据统计,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212万,初次就业率仅为50%左右,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到6月底平均签约率为60%,再加上2005年毕业无法就业的学生,累积的就业矛盾越来越大。总之,2005年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预期目的实现有相当的难度。

而2005年底的报告否定了上述2005年经济增长率回落的预测,验证了经济的强劲增长使2005年的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就业增长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2005年第3季度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达11102.7万人,比第1季度增加130.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58.4万人。但相对于经济增长的其他主要指标而言,就业增长明显偏慢,第3季度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同比仅增长1.4%,GDP增长的就业弹性只有0.15。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稍快一些,但相对于上年同期也有所回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增长缓慢将会制约未来的消费增长,同时也使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偏少,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蔡,都阳(2005) 考虑到“十一五”期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根据经济增长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及就业弹性的变化范围作为分析的基础。对这一时期劳动力供求关系作出了判断,认为从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的劳动力供给压力将逐步减轻,相对于“九五”和“十五”期间,创造就业需求的压力减轻。但是,“十一五”初期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上升期,就业形势仍将严峻。劳动保障部专题小组(2007)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继续存在,需求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07年底调查显示2007年就业增长形势良好。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创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同期最好水平。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将突破1200万人。城镇净增就业量将首次突破1000万人,达到1011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这得力于经济增长的快速平稳增长,也与积极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密切相关。并预测2008年,我国的就业增长形势依然较好。目前,尽管城镇单位新增就业有放慢的迹象(主要是由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增长有所放慢),但工业企业就业增长一直会保持6%以上的较快增长态势,预计2008年这一趋势会延续。利用就业弹性预测方法,预计2008年城镇净增就业量将达到1032万人,新增就业岗位继续突破1200万个。2008年,城镇就业增长的目标可设定为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综上所述,整体看来,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参考文献:

[1]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10-17

篇9

召开的一次全局性的形势分析会和工作调度会。从年初到现在恰逢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今天这次会议很重要。这是国际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以及国内部分省市发生冰冻雨雪灾害的新背景下。加上节日走访慰问等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召开的各种会议也都是布置未来五年和当年工作,对当期工作调度得明显不够。昨天,召开了城建工作现场办公调度会,今天主要是调度和安排工业工作。工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今年,市一产增加值比重将降到9%以下,服务业比重仍是微弱下降的趋势,可能要降到40%左右。如果规上工业产值能够完成3600亿元,二产增加值比重将达到50%以上。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有工业就有一切。所以,从年初开始,就要调度好工业经济运行,为全年工作打下基础。

全球经济形势风雷激荡。统计数字显示,近一个月来。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虽然仅为几千亿美元,但却扰乱了世界经济格局,摧毁了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信心。目前除中国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启动经济的方法,研究防止金融风险的方法,这与我国实行金融紧缩的政策正好是相反的抑制过热,刹车、减速、紧缩。而我国发展离不开这种大趋势,这就需要我认真分析和研究这种形势。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国发生了涉及大部分省(市)冰冻雨雪灾害。灾情是极其严重的几乎所有经济发达地区都受到涉及。这场灾难对我市的直接影响是市场供应。从现在开始,6月份地产菜上市,水果蔬菜主要靠“南菜北运”南方受灾,蔬菜水果供应减少,价格就会上涨,涨幅过高,社会就会动荡。这种形势下,召开本次会议,研究应对措施,就显得更有必要。

财政局简单地报了账,刚才。统计局做了CPI情况分析,商务局做了市场供应分析,发改委做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委就一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工作安排进行了分析。对大家的发言是满意的几个部门对问题的分析是深刻的对未来的预测是合理的提出的方法符合实际,充分反映了各部门的工作水平。今天这次分析会,使我对当前的形势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情况有了更多的解。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才干找到解决面临问题的有效方法,才干做到未雨绸缪。会后,由治莹负责,组织好材料,向市委常委会进行一次汇报。办公厅负责收集今天的会议资料,报给广滨、树国两位领导。下面,讲五个问题。

一、组织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客观分析一月份经济运行情况

市财政收入达到50.4亿元,一月份。单月收入突破了50亿元,具有历史性意义。如果剔除上年实现收入的13.5亿元,当月完成收入仍高达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而去年自身就是个高点。50.4亿元的财政收入中,财政部门组织收入才1.7亿元,其余都是税收收入,这反映出我经济运行质量很好。规上工业产值增长也是高速度的按统计口径计算为241亿元,增长17.3%据实计算已超过270亿元,增长31.4%虽然一月份我市经济的运行态势不错,但大家要冷静。因为50.4亿元的财政收入里有应缴未缴的13.5亿元。一月份工业形势不错,但二月份一汽大众、一汽集团等重点企业要停产检修,停产期将超过20天,再加上春节放假的影响,工业增速可能要慢下来,所以抓工业一丝也不能松懈。刚才,万民同志就工业经济讲了两点意见,完成赞同。一点是对形势的分析应该清醒冷静,另一点是工业要坚持两个高速增长,即工业运行的高速增长和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这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对整个经济工作的安排安排。希望有关部门组织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完成财政收入100亿元、工业产值780亿元两项指标。当前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

但流动资金不应该受到影响。经济运行完全放给市场不行,一是流动资金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还要讲一些政府主导。企业如果遇到困难,政府有关部门要冲到第一线,积极协助解决。尤其是流动资金问题,要主动和银行联系,通过我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需要。

居民用气较为充足。三月份以后,二是燃气供应问题。由于二月份一汽等重点企业停产。天气转暖,供气紧张状况能得到缓解。未来一段时间,供气上要保证做到两不停”即居民不能停,企业不能停。现在有80万立方米左右的燃气供应能力,客观上具备这个条件,一定要保证居民和企业的需要。

调度了一下煤的情况,三是煤、电的供应问题。正月初二。虽然库存煤的天数不多,但运输没有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煤炭供应没有问题,发电能力也没有问题。就当期来讲,一定要保证电和煤的供应,这对整个乡村运行和工业经济增长,都会起到保证作用。

各位市长、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保证工业经济运行的生产要素。大家必需全力以赴,这是整个经济工作的基础。

二、掌握机遇、克服困难,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坚决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国内外经济形势呈现了一些新情况,有利有弊,有风险、有机遇、有挑战。从国际来讲,大家都预测国际经济走势会趋缓,增长速度高限是4.1%,目前。低限是3.5%实践证明,如果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能达到3.5%就是一个高速度了就会有需求,企业生产就有保障。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在研究启动经济的方法,各国对经济发展采取的安慰的措施,不是限制的措施。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还是向好的大家要坚定信心。从国内来讲,国家的紧缩政策做出调整的可能性很大,不只为了顺应国际经济的大趋势,也因为国内有需求。受南方冰冻雪灾的影响,国家的工作重点要向救灾恢复倾斜。仅电力物资需求就达上百万吨,同时还要搞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这一轮需求会很强劲。比方,一汽集团根据南方市场需求,可能要加大商务车的生产量。如果乘务车继续增长,商用车又能发展的话,形势应该不错。又面临一次新的发展机遇,面临的困难也不会那么严重。所以年初确定的各项发展指标不能变,工作力度不能减。具体讲,17%GDP增长速度、360亿元的财政收入、360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18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需完成。没有这些,大发展、快发展就无从谈起。大家要坚定不移地完成这个任务。从昨天开始,政府的行政工作已全面启动,大家从节日状态中尽快解脱进去,积极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去。

三、妥善应对冰冻灾害对的影响

外地就是肉、蛋、禽、豆制品、粮油产地,这是今天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而言。所以这些商品的市场供应没有问题。面临短缺的只是水果和蔬菜。年前政府拿出50万元用于水果补贴,水果供应量就上来了要继续执行水果的补贴政策,大量存储,保证供应到5月份。这样,水果的问题就解决了豆制品供应问题,大家要特别注意。如果豆油继续涨价,可以研究对弱势群体进行专项补贴或按户发放实物,一户发一桶豆油,问题也就解决了最严重的就是蔬菜问题。现在这个季节南方蔬菜产量很少,而且也过了老百姓靠贮存萝卜白菜过日子的时代,没有蔬菜是不行的全国蔬菜供应形势比我预想的要严重。原认为蔬菜供应能够坚持到3月底,但现在看10天左右局部蔬菜品种就可能出现断档,必需得有足够的方法加以应对。处置这类问题,原则是宁可反应过度,不可以准备不充分、不到位。

建华同志具体组织,一是成立市场供应领导小组。由主管市长负责。办公室设在商务局。这段时间里,要进入应急状态,集中精力研究解决蔬菜供应问题,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支持和其他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演讲。

要把政策延长到3月底。二是延长蔬菜业户进入批发市场免收入场费、交易费等相关费用的时间。

什么菜都没有的时候,三是由商务局研究白菜、土豆、圆葱等耐储蔬菜的临时贮藏问题。储菜的问题要拿出具体方案。极端点讲。这三样菜必须得有。

特别是北京、天津以北,四是立即研究叶菜的推销体制。黄河以北。冬季叶菜主要供应地,要尽力稳定叶菜供应渠道,稳定购销关系,保证叶菜供应充足。

提前收获,五是要超前组织地产菜生产。组织大棚提前育苗。保证市场供应,同时也给农民一个增收的渠道。叶菜生产供应上,可以根据需要研究一下补助办法。

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启动实施。六是对进入蔬菜批发市场经营业户在原有政策之外的补贴问题。要做出预案。

供应就会短缺,七是研究市在蔬菜价格上涨情况下对弱势群体的补助问题。这件事由治莹同志负责。地方政府在市场面前是十分渺小的市场供应、价格调控上没有多大能力。要通过行政手段把价格拉下来。人为的向下压价是不可取的和市场的关系是协作关系,不是简单的对抗关系,没有那么大的本领,不能过于自信。一方面,不过分干预价格,保证供应,坚持总量充分;另一方面,要补助弱势群体,兼顾中间阶层。省里现在补助低保群体15元钱,市里给不给要认真研究。

市场是面向全省的蔬菜供应是保证全省的请省里给予支持。八是向省政府寻求支持。要向省里打演讲说明情况。

蔬菜的数量、价格、品种、动向等数据要一天一报。这些事先不对外宣传报导,九是建立演讲制度。从现在开始。内紧外松,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市场供应就会相对稳定。同时,只要这九条政策出台。要认真抓好检查、检疫及生产环节。如果出现其它应急情况,随时随地研究。鉴于这次南方灾害给我提供的教育意义,治莹同志要从综合经济角度,学战同志要从乡村建设角度,各部门要从各自职能角度,进行认真分析。大家都要吸取南方灾害的教训,都要认真研究怎样提高乡村的承载能力。比如电,目前我市电网最大使用量与最大供电量之比为11.42低于国家规定的1∶2可靠性要求,电网承载能力太低,必需加快建设。这里向大家说明一个情况。农历大年三十,12345总共才接到220件投诉,其中供水投诉102起,并且主要集中在红旗花园、解放花园、车城花园3个小区,主要是物业方面引起的二次供水问题。供暖、供气、供电的投诉仅20起。投诉量这么小,乡村承载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说明我去年一年的工作见了效果。今后,供水,要以水务集团为主,产权单位为辅,总水量保证的情况下,解决二次供水问题。供暖,要以集中供热为主,区域性大锅炉房为主,逐渐取消小锅炉房,保证质量。天然气,要在保证气源的情况下,建立一个以天然气为主的逐渐提高气化率的体系。电力,今年要消灭临时用电的小区,解决2万多户居民临时用电问题。相信,通过这样的不懈努力,乡村承载能力、承载水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另外,今年政府已经布置7亿元资金,专门用于解决地下供水管网问题。这些钱用于地下工程,虽然看不到但是着眼于未来,非干不可。另外,灾害的救援组织上,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便有事临战不慌,妥善应对,这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四、着力做好项目建设的三抓”工作

往“三抓”上转。一要抓前期,现在又到抓项目前期、抓招商、抓开工的时候了整个政府工作、经济工作都要往“三抓”上集中。该办的手续要办全,该提前做好的工作要做好。经开区一次就拿到224公顷土地,春节前就把开行14亿贷款拿到手,值得学习;二要抓招商,完全赞同刚才万民同志讲的4个“对接”就是与中央企业、与省属企业、与江浙一带著名企业与战略投资者进行对接,要马上组织推进,争取招商取得大的效果;三要抓开工,确保项目按期开工,依法合规地进行建设。这个期间,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给予支持。下周治莹同志和万民同志下去检查,要按照分工,逐一落实今年的指标和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另外,三抓”时候要突出重点项目。像丰田这样的战略性项目,进展情况要一天一调度,必需保证在5月份开工。陆路干港项目在运作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铁路问题,由德金同志协助万民同志,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篇10

[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率;非完整性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通过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来抑制央行的欺骗冲动,防止产生时间不一致行为。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家中央银行更是从目标、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操作过程等多方面实现了透明化,建立了完整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Haldane和Read(1999)的研究表明,在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完全透明、完全可信的货币政策将使收益率曲线免于出现跳跃。然而,大多数货币体制都是非完全透明和可信的。其典型特征是,在官方利率发生变化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会出现跳跃。但是,英国的证据表明,伴随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以及一系列透明度改革的完成,收益率曲线的跳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阻抑了。显然,透明度提高的效应通过收益率曲线的稳定性被表现出来,尤其在短期内更是如此。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信性不断提高,即使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更长期限的收益也会更加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使透明度建设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其中包含了通货膨胀率明确而严格的目标,则其目标透明度自然是整个透明度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及分类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央行就政策目标、宏观经济信息、央行决策过程相关依据和程序的公布程度。透明度提高,有利于公众对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从而约束央行的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货币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中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一种环境,即在易懂、容易获取和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制定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并且,该《行为准则》对透明度提出以下几个要求:明确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作用、责任和目标;公开中央银行制定和报告货币政策决策的过程,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和报告金融政策的过程;公众对货币和金融政策的信息的可获得性;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可信性和责任性。我们说,透明度有利于实现公众对央行的监督,在公众监督之下,有助于央行更好地完成其责任,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其可信性的增强,则有利于在长期内使货币政策更具连续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长期波动,使经济稳定增长。

以上定义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政策目标、决策过程和决策信息。显然,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Hahn(2002)认为,透明度应包含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其中目标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要明确,如果是单一目标,则自然明确,如果是多目标,则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政策偏好必须明确。知识透明度,是指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央行对未来经济状况、通货膨胀预期的知识和信息公布的及时和充分程度,以及公众对其的理解程度。操作透明度指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公开程度,主要包括决策方式、政策会议记录和投票的公开程度,以及对决策结果的解释等。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结构和原理

既然货币政策透明度体系包括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则三方面内容的组合自然就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基本结构,然而三类透明度的作用却并不完全相同。

(一)三类透明度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及透明度基本结构的合理性

依据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信息、经济模型等,市场主体不仅要形成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还包括对中央银行将采取的货币政策的预期。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本身是保证通货膨胀的一定目标范围的,中央银行的透明度体系只是根据经济形势的现状会不会使通货膨胀改变来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如果通货膨胀状况发生变化,则采取措施使之回到范围内即可。此时,并不涉及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因为此时的货币政策只是使现时的超越目标范围的通货膨胀率回到范围内,并不是避免将来出现某种不合理状况而采取货币政策。然而,将市场主体的预期全部整合为共同预期,却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的加大。机制是这样的:如果市场主体发现通货膨胀率超出目标范围,并预期到中央银行会采取措施使之回到范围内,则市场主体并不会调整其投资和消费计划,因为其相信通货膨胀的升高只是暂时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信守承诺,采取措施使之回到目标范围内,则市场主体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显然,在以上分析中,发挥作用的是目标透明度和知识透明度,这两者足以使市场主体相信中央银行会采取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率回到目标范围内,然而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是否过热进行认定却成为一个困难的任务。当然,我们可以使用物价指数或者通货膨胀率水平,但仅凭物价指数并不能确定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是否过热,也许目前经济增长是需要通货膨胀率上升到某个程度的。如果当通货膨胀率超出目标范围就立即采取反通涨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形成误判。而货币政策的结果也许可以压制通货膨胀,但也有可能造成经济衰退,则经济衰退的原因就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误判,误判的原因是仅凭通货膨胀率来认定经济形势是否过热,而没有全面地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显然,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率的目的是让经济不过热,也不过冷,保持稳定发展,但是通货膨胀率并不是经济是否过热的可靠凭据,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并不一定代表经济过热。那么,当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时候,央行就必须对经济是否过热做出判断,既然仅凭通货膨胀率并不能对经济是否过热做出判断,则中央银行就可能误判形势。不幸的是,在完整的透明度体系中,却必须单独依据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确定货币政策,并执行货币政策。因此,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目标透明度效率比较高,其原因在于通货膨胀率是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最直接的反映指标。

对于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三类透明度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目标透明度的作用首先是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其初衷是利用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使经济不过热,也不过冷,平稳发展。另外,当意外通货膨胀产生时,可以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使其相信央行会立即采取措施使之下降,而不至于立即做出对投资和消费计划的调整,而使通胀率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而知识透明度,包括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对未来预期的公布等,可以使市场主体深入学习中央银行是如何对货币政策进行决策的,以及是如何判断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其目的在于弥补仅凭通货膨胀率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缺陷。于是,央行在知识透明度的建设中进一步介绍其使用的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数据的详细信息,甚至公布了货币政策报告来教会市场主体,央行是如何使用经济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的,是如何利用模型对未来形成预期的。然而,由于对经济过热与否的判断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对于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数据,市场主体会形成不同的解释;又因为模型的条件是会变化的,凭借某个经济模型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因此,即使具备了目标透明度和知识透明度,还是不能避免形成对经济是否过热的误判。因而需要进行操作透明度建设,由不同的专家分别对经济是否过热形成判断,并详细分析和说明原因。

(二)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对透明度体系的要求

以上分析显示,央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可能失误或存在偏差,即使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采取的货币政策也不一定能解决现实问题,原因是货币政策的力度是很难把握的;即使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采取的货币政策也是适时的,力度是准确的,其效应也可能是极其有限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执行是有时滞的,我们无法准确的判断货币政策执行后什么时候开始起作用。一般认为,央行无法克服货币政策的时滞,则由于时滞的存在,当时正确的货币政策在已经不再适合的时间开始发挥作用,会对经济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见,货币政策透明度虽然可以让市场主体了解和学习央行是如何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又是如何根据该判断进行货币政策决策的,甚至通过反对意见的表达标示了风险,但仍然无法克服误判的风险和时滞问题。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并不能克服央行误判的风险和解决执行时滞的问题。央行并不能准确地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也不能准确地通过货币政策来抑制经济过热,央行可以保证的仅仅是通货膨胀率的稳定,或者说叫做物价的稳定。但是我们要明确,虽然这并不能表明经济是否过热,但却是央行唯一能准确控制的,所以通货膨胀率目标是重要的,也就是说,目标透明度是重要的。

由于时滞问题的存在,因此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然后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中考虑这些因素。由于央行会在货币政策决策中考虑该因素,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就变得十分重要,市场主体必然也需要进行该预期。那么,对于央行来说,也就需要引导和管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部分得到解决。因此,透明度所应该解决的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的问题应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和管理在现时状态下市场主体对经济过热的判断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二是引导和管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而其重点则在第二部分。

三、我国的实践

由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在许多国家发挥了良好的效应,我国央行也开始着手采取措施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然而,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体制的限制,目前情况下,透明度建设遇到一个问题:真正意义的目标透明度没有建立起来,目前也不太可能建立起来。

(一)我国央行提高透明度的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6年起中央银行正式采用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开始公布每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目标,包括N1和M2的目标区间,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在每月中旬公布上月MO、M1和M2实际增长率、金融机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外汇储备情况等月度金融统计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创办了《中国人民银行文告》,该文告主要刊载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制度、办法、决定、通知、金融统计资料和其它需要公布的事项。

1998年3月开始,央行坚持每月与各商业银行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会上,央行通报全国金融情况,并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各综合经济部门和商业银行介绍其运行情况,并向央行提出货币信贷政策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从2001年第1季度开始,在每季度结束后对外公布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以详尽的统计数据阐明了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货币信贷概况、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对下阶段经济金融前景进行预测,提出货币政策操作意见。

2002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货币政策决策依据和过程等知识向公众公布,包括我国当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实施效果,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等。

人民银行网站可供公众随时查询其公布的各种信息,包括中央银行的职能、各种政策法规和大量宏观经济和金融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人民银行公告、季度与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政策调整及其相关解释、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情况、对金融形势与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状况的分析说明、货币供应量统计表、本外币信贷收支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汇率报表、外汇交易统计表、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全国城镇居民收人与物价信心指数表等。另外,央行也通过举行新闻会和中央银行负责人发表谈话的方式来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形势分析会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其他公告形式提高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知识透明度,在市场主体和央行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渠道,有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

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成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并从当年6月开始每季度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主要针对有关货币政策措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并在会后公布相关信息和会议决议。

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建立了透明度较高的公告制度,每周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中标结果产生后,央行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债券信息网”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中国货币网”及时向社会公开当日交易品种、期限、招标量、招标利率以及中标利率等相关信息。

(二)我国透明度体系的非完整性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通胀率目标一般被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必须长期坚守。然而,我国目前公布的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的M1和M2的目标值,且每年都有变化。显然,该目标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通胀率目标存在明显差别: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只是央行对下一年度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预期值或预期区间,并不是央行必须长期坚守的目标。因此,该目标对于共同预期的形成不能产生明显效用,只能显示央行对一年内货币供应量的预测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意向。依据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的分类和定义,则货币供应量目标值属于知识通明度的内容。

同时,目标透明度要求货币政策目标是单一的,避免多目标。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体系中,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多目标的,或者说是被迫采用多目标的,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汇率稳定。我国目前不可能采用货币政策单一目标,也就是说,目标透明度建设目前是不能完成的。既然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目标不符合目标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目前不存在目标透明度;同时,由于我国央行实质上被迫采用多目标协调的货币政策,不能实施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因此,我国目前也不可能建设所谓的目标透明度。然而,在完整的透明度体系内,目标透明度是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的基准,没有目标透明度,就没有货币政策目标的严格范围,从而共同预期不易形成,可信性得不到改善。显然,我国不能建设完整的透明度体系,则透明度体系必然具有非完整性的特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透明度建设是失败的、无效的。如前所述,知识透明度可以通过公布和介绍央行使用的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数据的详细信息,甚至公布货币政策报告,来教会市场主体央行是如何使用经济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的,是如何利用模型对未来形成预期的。市场主体同样能够掌握央行判断经济过热与否的复杂和灵活规则,并掌握其决策的依据和方法,于是也能形成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的预期。那么在目标透明度缺乏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知识透明度的建设,从而使透明度体系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